CN117479910A - 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9910A
CN117479910A CN202280038960.XA CN202280038960A CN117479910A CN 117479910 A CN117479910 A CN 117479910A CN 202280038960 A CN202280038960 A CN 202280038960A CN 117479910 A CN117479910 A CN 117479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ent article
pant
waistline portion
type absorbent
right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89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工藤淳
市原遥
木下英之
西村规世子
森实夕里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2/02215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3276530A1/ja
Publication of CN117479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99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成人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1),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1)包括:吸收性本体(10);腰身构件(20),其包括布置在所述吸收性本体(10)的前部和后部的前腰身部(20f)和后腰身部(20b),所述腰身构件(20)在左右方向上可伸缩;和接合构件(30),其可移除地与所述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接合。所述前腰身部(20f)与所述后腰身部(20f)彼此结合。所述接合构件(30)结合到所述前腰身部(20f)。在平面图中,所述前腰身部(20f)在所述前腰身部(20f)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缘(20fe、20fe)之间与所述接合构件(30)重叠的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高弹性部(20NA),所述高弹性部(20NA)具有比周围更大的弹性模量。

Description

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通过将其腰身构件的一部分分开,即可作为带型(展开型)吸收性物品使用。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可以以两种方式中的任一者使用的尿布:尿布的相对侧部相接合的内裤型尿布;或尿布的相对侧部用紧固片接合的展开型尿布。
另外,还已知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通过将其腰身构件的一部分分开,即可作为带型(展开型)吸收性物品使用。例如,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内裤型尿布,该尿布在外装体的腹侧部设置一对切断诱导线,并且可以通过沿着切断诱导线切断外装体而以双门状方式打开。该内裤型尿布是两用型一次性尿布,其可以通过使用打开后拉出的紧固带而被用作带型尿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5-3173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311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以下第一问题至第三个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问题如下。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尿布中,用于切断前身部分并使前身部分从后身部分分离的切断线设置在前身部分的如下部分中:该部分靠近在相对侧部处使前身部分和后身部分结合的结合部。在沿着切断线切断后,可以通过用延伸超过后身部分的相对侧部的紧固件连接前身部分和后身部分而使用该尿布。然而,专利文献1中的尿布并不是假设穿用者自己穿上的尿布,而是假设使穿用者被穿上的尿布。因此,假设这种尿布的穿用者在坐在马桶上或站着(以半蹲姿势)的状态下试图自己沿着切断线切断并分离构成前身部分的腰身构件。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难以对切断线施力;或者腰身构件伸长使得其难以切断。这就导致了穿用者将不得不花费时间和精力,通过多次更换握持来试图切断它的风险。另外,可以想象的是,当分离尿布时施加过大的力可能会损坏尿布的一部分。以此方式,当穿用者自己穿着可以以带型形式使用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时,就穿着的容易性而言还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诸如上述的常规问题而实现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也可以以带型形式使用,并且容易由穿用者自己穿上。
第二问题如下。在上述也可以以带型形式使用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被用作短裤型卫生巾或用作轻度尿失禁用尿布的情况下,或在上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目标穿用者为轻度被护理者的情况下,穿用者自己穿脱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这种情况下,考虑以下穿用方法:穿用者将已通过切断诱导线切断的腰身构件包裹在一条大腿周围,并将腰身构件的切断部分拉到大腿的前侧,将紧固带(接合构件)附到大腿上的一部分处。这使得可以稳定地接合紧固带。
然而,在专利文献2的一次性尿布中,在具有吸收性芯的下带构件(吸收性本体)的宽度方向两侧缘的内侧形成切断诱导线。因此,穿用者在接合紧固带时必须保持下带构件,但因为下带构件在尿布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被拉长并连续到后侧,所以难以保持下带构件。此外,当接合紧固带时,穿用者必须将下带构件拉到大腿的前侧,使得难以穿用。可替代地,穿用者必须在大腿之间将紧固带与裆构件的不稳定的部分接合。这样,当穿用者自己穿着可以以带型形式使用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时,就穿着的容易性而言还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诸如上述的常规问题而实现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也可以以带型形式使用,并且容易由穿用者自己穿上。
第三问题如下。专利文献2说明了可以以带型形式使用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适用于老年人等通过以内裤型形式穿脱该吸收性物品而自己穿上内裤的康复。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说明了:以带型形式,护理人员可以容易地更换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然而,可以以带型形式使用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可以通过将其制成带型形式来由穿用者自己穿上。在这种情况下,考虑以下穿用方法:穿用者将已经通过切断诱导线切断的腰身构件包裹在一条大腿周围,并将腰身构件的切断部分拉到大腿的前侧,将紧固带(接合构件)附到大腿上的一部分处。这使得可以稳定地接合紧固带。
然而,当坐在马桶上或在马桶附近半蹲地站着的穿用者将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裹在一条大腿周围时,存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从大腿下垂的部分与马桶接触的风险。因此,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卫生状况将劣化。
本发明是鉴于诸如上述的常规问题而实现的,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可以以带型形式使用,并且穿用者可以自己穿上,同时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用于解决上述第一问题的主要方面是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用于成人,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彼此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本体;腰身构件,其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叠置在所述吸收性本体上、包括前腰身部和后腰身部、并且沿所述左右方向伸缩;和接合构件,其可拆卸地与所述前腰身部的非皮肤侧面接合,所述前腰身部与所述后腰身部结合,所述接合构件在所述前腰身部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缘中结合到所述前腰身部,在所述前腰身部与所述接合构件在平面图中重叠的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所述前腰身部具有高弹性部,所述高弹性部是弹性系数比周围大的区域。
本发明的用于解决上述第二问题的主要方面是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用于成人,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彼此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本体;腰身构件,其包括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叠置在所述吸收性本体上的前腰身部和后腰身部,并且沿所述左右方向伸缩;和接合构件,其可拆卸地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所述前腰身部与所述后腰身部在一对结合部中结合,所述接合构件在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所述结合部中结合到所述腰身构件,所述前腰身部的位于相对于所述左右方向与所述接合构件重叠的位置的部分的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最小长度在80mm以上且在150mm以下,并且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所述结合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在100mm以上且在160mm以下。
本发明的用于解决上述第三问题的主要方面是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用于成人,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彼此交叉的纵向、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本体,其包括吸收性芯;腰身构件,其具有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叠置在所述吸收性本体上的前腰身部和后腰身部;和接合构件,其包括可拆卸地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接合部,关于连接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纵向上的一侧的端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和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纵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中心线,当将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保持为使得所述中心线水平时,所述吸收性芯的最下端位于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最下端的上侧。
通过参照附图阅读本说明书的记载,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对第一问题的效果是,可以提供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也可以以带型形式使用,并且容易由穿用者自己穿上。
本发明对第二问题的效果是,可以提供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也可以以带型形式使用,并且容易由穿用者自己穿上。
本发明对第三问题的效果是,可以提供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可以以带型形式使用,并且穿用者可以自己穿上,同时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卫生巾1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图2是从厚度方向上的皮肤侧观察的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卫生巾1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图3是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图4A和图4B是从腰身开口1a侧观察的卫生巾1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图5是在沿着撕开线25使前腰身部20f与后腰身部20b分离的状态下的卫生巾1的展开平面图。
[图6]图6A至图6C是图示穿用者如何穿用卫生巾1的示例的图。
[图7]图7A至图7D是图示穿用者如何穿用卫生巾1的示例的图。
[图8]图8是从前侧观察的内裤型卫生巾1的正面图。
[图9]图9是从前侧观察的内裤型卫生巾1的正面图。
[图10]图10是在沿着撕开线25分离后突片30接合的状态下从前侧观察的卫生巾1的正面图。
[图11]图11是从厚度方向上的皮肤侧观察的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卫生巾1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2]图12是沿着图11的线A-A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3]图13A和图13B是从腰身开口1a侧观察的卫生巾1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4]图14是在沿着撕开线26使前腰身部20f与后腰身部20b分离的状态下的卫生巾1的展开平面图。
[图15]图15A至图15C是图示穿用者如何穿用卫生巾1的示例的图。
[图16]图16A至图16D是图示穿用者如何穿用卫生巾1的示例的图。
[图17]图17是从前侧观察的内裤型卫生巾1的正面图。
[图18]图18是卫生巾1的正面图,其中前腰身部20f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处与后腰身部20b分离。
[图19]图19是示出处于前腰身部20f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处分离并且突片30朝外打开的状态下的后腰身部20b的一部分的图。
[图20]图20是卫生巾1的正面图,其中前腰身部20f在左右方向两侧与后腰身部20b分离。
[图21]图21是在沿着撕开线26使前腰身部20f与后腰身部20b分离的状态下的卫生巾1的展开平面图。
[图22]图22是从前侧观察的内裤型卫生巾1的正面图。
[图23]图23是卫生巾1在被保持为使得沿着接合部32的纵向延伸的中心线CL11水平的状态下的正面图。
[图24]图24是以与图23同样的方式保持的变形例的卫生巾1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事项将变得清楚。
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用于成人,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彼此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本体;腰身构件,其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叠置在所述吸收性本体上、包括前腰身部和后腰身部、并且沿所述左右方向伸缩;和接合构件,其可拆卸地与所述前腰身部的非皮肤侧面接合,所述前腰身部与所述后腰身部结合,所述接合构件在所述前腰身部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缘中结合到所述前腰身部,在所述前腰身部与所述接合构件在平面图中重叠的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所述前腰身部具有高弹性部,所述高弹性部是弹性系数比周围大的区域。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穿用之前,穿用者用一只手保持接合构件,并朝向左右方向外侧展开接合构件。另外,穿用者用另一只手保持前腰身部的与接合构件在展开之前重叠的重叠区域对应的部分。在保持接合构件和前腰身部的同时,当朝向左右方向外侧施加拉力以便使接合构件和前腰身部彼此分离时,由于高弹性部难以伸长,所以前腰身部容易在高弹性部中撕开。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在所述前腰身部相对于所述左右方向与所述接合构件重叠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所述前腰身部在包括所述前腰身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缘的上区域或在包括所述前腰身部的下缘的下区域中具有所述高弹性部。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前腰身部的上缘或下缘是在撕开前腰身部时的撕开的起始点。高弹性部是不容易伸长而更容易撕开的部分。因此,通过在包括上缘的上侧区域或包括下缘的下侧区域设置这样的高弹性部,使撕开的起始点变得容易被撕开,使穿用者能够顺利地执行撕开动作。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在自然状态下,在所述前腰身部相对于所述左右方向与所述接合构件重叠的区域中所述前腰身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的最小值在80mm以上且在150mm以下。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通过使前腰身部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150mm以下,使得穿用者更容易撕开前腰身部。如果前腰身部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过分短,则覆盖穿用者身体的面积太小,这可能会引起穿用者的不安。然而,通过使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80mm以上,可以抑制这种不安。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在所述前腰身部的所述高弹性部中设置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长的撕开线。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高弹性部是不容易伸长而更容易撕开的部分,因此在这种高弹性部中设置撕开线使得更容易撕开前腰身部。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所述前腰身部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部和所述后腰身部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部在一对结合部中结合,并且在自然状态下,每个所述结合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均长于所述撕开线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由于撕开线长度较短,所以在撕开之际施加恒定力时,施加在与撕开线对应的部分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力大于施加在结合部上的每单位长度的力。这使得更容易撕开与撕开线对应的部分。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所述接合构件具有与所述前腰身部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的接合部,并且在所述前腰身部的腹侧接触部沿着所述撕开线与所述后腰身部分离之前的状态下,所述接合部位于所述撕开线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撕开线位于接合部的左右方向内侧的情况下,减少了撕开后用于附接接合构件的区域。即使在不撕开的情况下使用产品,在穿用时上拉产品时,产品也变得容易在撕开线处撕开。
在不撕开使用的情况下,接合部位于撕开线的左右方向内侧使得可以抑制产品在上拉时的破损,同时保持腰身周围尺寸的宽范围。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在所述前腰身部的腹侧接触部沿着所述撕开线与所述后腰身部分离之前的状态下,所述接合构件定位成覆盖所述撕开线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撕开线的上端位于所述接合构件的上端的上侧,或者所述撕开线的下端位于所述接合构件的下端的下侧。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打开接合构件之前能够看到撕开线,使得使用者更容易确定前腰身部应在哪个位置撕开,使得可以改善可操作性。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在自然状态下,所述高弹性部从所述撕开线朝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长度为10mm以上。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撕开线处被撕开后,高弹性部的位于撕开线内侧的部分是当将接合构件与前腰身部接合时充当手柄的部分。在充当手柄的部分是不容易变形的高弹性部的情况下,该部分不容易卷曲,使得穿用者更容易拿起它。此外,该部分的宽度等于或大于穿用者拇指的宽度,这使得穿用者更容易拿起它。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从所述接合部的内端到所述接合构件的内端的长度在5mm以上且在50mm以下。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通过使接合部的内端到接合构件的内端的长度为5mm以上,使得更容易通过用指尖夹紧位于接合部的内端内侧的部分来从前腰身部剥离接合构件。另一方面,通过使该长度为50mm以下,从接合构件被夹紧的位置到撕开线的距离将不会过分长,使得可以防止当沿着撕开线撕开前腰身部时操作性劣化。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一对所述接合构件;该一对所述接合构件分别结合到所述前腰身部的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在平面图中,所述前腰身部在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的每个所述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处具有所述高弹性部,所述重叠区域是所述前腰身部分别与该一对所述接合构件重叠的区域,并且在位于所述前腰身部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的所述高弹性部之间,连续设置弹性系数小于所述高弹性部的低弹性部。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通过在位于左右两侧的难以伸长的高弹性部之间设置容易伸长的低弹性部,可以改善吸收性物品的腰身部的贴合性。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所述接合构件具有与所述前腰身部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的接合部,并且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状态下,所述低弹性部具有在平面图中与所述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与难以变形的高弹性部相比,接合部更容易与容易变形(容易伸长/收缩)的低弹性部的部分接合。因此,在接合时,低弹性部与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部分的存在使得穿用者更容易接合接合部。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在20mm以上且在120mm以下。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使接合构件具有在上述范围内的最大长度使得在用手打开接合构件并撕开前腰身部后无需重新保持即可更容易地接合前腰身部。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所述前腰身部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端具有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长的撕开线,并且在所述前腰身部的腹侧接触部沿着所述撕开线与所述后腰身部分离后,在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前腰身部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的状态下,所述接合构件具有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向下突出超过所述前腰身部的下缘的突出部。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与接合构件重叠的部分中,前腰身部的下缘被接合构件的突出部隐藏,这使得难以看到前腰身部的已被撕开的端部(下缘)。这使得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更容易看起来像内衣。
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用于成人,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彼此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本体;腰身构件,其包括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叠置在所述吸收性本体上的前腰身部和后腰身部,并且沿所述左右方向伸缩;和接合构件,其可拆卸地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所述前腰身部与所述后腰身部在一对结合部中结合,所述接合构件在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所述结合部中结合到所述腰身构件,所述前腰身部的位于相对于所述左右方向与所述接合构件重叠的位置的部分的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最小长度在80mm以上且在150mm以下,并且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所述结合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在100mm以上且在160mm以下。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当以带型形式穿上吸收性物品时,腹侧接触部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较短,这使得穿用者更容易保持腹侧接触部。此外,通过使结合部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略长于腹侧接触部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当穿用者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使得更容易将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整个后部往上拉。
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彼此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本体;腰身构件,其包括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叠置在所述吸收性本体上的前腰身部和后腰身部,并且沿所述左右方向伸缩;和接合构件,其设置在所述腰身构件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并且可拆卸地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所述前腰身部和所述后腰身部在一对结合部中结合,在自然状态且是在所述前腰身部的腹侧接触部沿着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所述结合部的内端与所述后腰身部分离的分离状态下,从所述腹侧接触部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到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的所述结合部的内端的长度长于从所述后腰身部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到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所述结合部的内端的长度。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以带型形式穿上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腹侧接触部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容易变长,当穿用者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使得穿用者更容易将腹侧接触部拉到大腿的前侧。另一方面,后腰身部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容易变短。因此,当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不容易下垂,使得可以抑制与马桶的接触。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前腰身部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部具有撕开线,所述撕开线具有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长的长度,并且在自然状态且是在所述前腰身部的腹侧接触部沿着所述撕开线与所述后腰身部分离的状态下,从所述腹侧接触部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到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所述结合部的内端的长度长于从所述后腰身部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到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所述结合部的内端的长度。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以带型形式穿上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腹侧接触部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容易变长,当穿用者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使得穿用者更容易将腹侧接触部拉到大腿的前侧。另一方面,后腰身部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容易变短。因此,当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不容易下垂,使得可以抑制与马桶的接触。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吸收性本体包括吸收性芯,在自然状态且是在所述前腰身部的腹侧接触部沿着所述撕开线与所述后腰身部分离以及所述接合构件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展开的状态下,从位于前侧的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到所述腹侧接触部的所述一侧的端之间的长度在50mm以上且在200mm以下,并且从位于后侧的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到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的长度在100mm以上且在300mm以下。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以带型形式穿上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腹侧接触部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容易变长,当穿用者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使得穿用者更容易将腹侧接触部拉到大腿的前侧。另一方面,朝向左右方向外侧展开的接合构件的长度和后腰身部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容易变短。因此,当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可以抑制向左右方向外侧展开的接合构件与马桶的接触。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在自然状态且是在所述分离状态下,所述腹侧接触部的下端相对于所述腹侧接触部的上端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腹侧接触部的切割端的倾角与穿用者从腰身开口侧保持腹侧接触部的手的倾角一致,使得穿用者更容易保持腹侧接触部。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前腰身部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部具有撕开线,所述撕开线具有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长的长度,所述接合构件具有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接合部,并且在自然状态且是在所述前腰身部的腹侧接触部沿着所述撕开线与所述后腰身部分离以及所述接合构件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展开的状态下,所述前腰身部的与所述腹侧接触部分离的部分位于所述接合部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接合部不被前腰身部的留在结合部侧的部分覆盖,因此接合构件可以由于接合部而与前腰身部接合。此外,前腰身部的留在结合部侧的部分与前腰身部摩擦,使得前腰身部相对于后腰身部和接合构件不容易位移。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前腰身部包括:伸缩区域,其沿所述左右方向伸缩;低伸缩区域,其具有比所述伸缩区域低的伸缩性;和撕开线,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长,所述低伸缩区域相对于所述伸缩区域配置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并且所述撕开线配置在所述低伸缩区域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端之间。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使得更容易沿着撕开线撕开前腰身部。由于低伸缩区域使得腹侧接触部的切割端不容易卷曲,因此可以将接合构件与前腰身部稳定地接合。此外,由于腹侧接触部的切割端和前腰身部的留在结合部侧的部分由于低伸缩区域而不容易卷曲,因此可以减轻穿用期间的不适感。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从所述撕开线到所述低伸缩区域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的长度长于从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所述结合部的内端到所述撕开线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长度。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腹侧接触部的不容易卷曲的端部(低伸缩区域)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长,因此当穿用者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更容易将腹侧接触部上拉到大腿的前侧。此外,可以利用腹侧接触部的不容易卷曲的端部(低伸缩区域)覆盖前腰身部的留在结合部侧的部分,从而减轻穿用期间的不适感。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位于所述腰身构件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的所述接合构件。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当以带型形式穿上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时,可以将腰身构件包裹在穿用者的两条大腿周围,使得可以在不脱裤子或鞋子的情况下容易地穿脱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在所述腰身构件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中的每一者处设置所述接合构件中的一者,并且所述接合构件具有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一个接合部。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将接合构件与前腰身部接合的操作变得更容易。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接合构件具有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接合部;所述吸收性本体包括吸收性芯,并且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从所述前腰身部的上端到所述吸收性芯的前侧上端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长于所述接合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当将接合构件与前腰身部接合时,接合部和吸收性芯容易相对于上下方向移位。因此,接合部可以在吸收性芯不降低伸缩性的区域中与腰身构件接合,增大了接合构件的接合强度。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从所述后腰身部的上端到所述吸收性芯的后侧上端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于所述接合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由于吸收性芯,后腰身部的上端的刚性增大。因此,当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后腰身部不容易下垂,使得可以抑制与马桶的接触。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接合构件具有与所述前腰身部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的接合部,所述前腰身部的非皮肤侧面的颜色与所述接合构件的非皮肤侧面的颜色是同色系颜色,并且所述接合构件在配置有所述接合部的区域中具有多个压缩部,所述压缩部均为沿厚度方向压缩所述接合构件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改善了外观。此外,这使得更容易从接合构件的非皮肤面侧(外侧)识别接合部的位置,使得更容易将接合构件与前腰身部接合。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接合构件的上端和下端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随着朝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去而朝向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心倾斜。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接合构件的自由端渐窄,使得穿用者更容易保持接合构件。此外,当呼吸或抬腿时,接合构件不容易与穿用者接触,使得可以减轻穿用期间的不适感。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从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到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心的长度在200mm以上且在350mm以下。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因此,当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不容易下垂,使得可以抑制与马桶的接触。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接合构件具有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接合部,在所述结合部的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内端的位置处,所述接合构件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长于所述前腰身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并且所述前腰身部的位于相对于所述左右方向与所述接合部重叠的位置的部分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最小长度长于所述接合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最大长度。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由于前腰身部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因此当以带型形式穿上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时,穿用者更容易保持前腰身部。另一方面,由于接合构件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长,因此当穿用者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使得更容易从大腿后侧将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整个后部上拉。此外,接合部的上下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可以与前腰身部接合。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在至少相对于所述左右方向位于与所述吸收性本体重叠的区域中,所述腰身构件具有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伸缩的连续伸缩区域。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当穿用者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使得更容易将前腰身部拉到大腿的前侧。当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后腰身部不容易下垂,使得可以抑制与马桶的接触。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在20mm以上且在120mm以下。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由于接合构件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不过分短,因此穿用者更容易保持接合构件。由于接合构件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不过分长,因此即使接合构件朝外展开,也不容易与马桶接触。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吸收性本体包括吸收性芯;所述接合构件具有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接合部,并且所述接合部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接合部容易与在厚度方向上不与吸收性芯重叠且前腰身部的伸缩性不降低的区域接合,这增大了接合构件的接合强度。
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用于成人,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彼此交叉的纵向、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本体,其包括吸收性芯;腰身构件,其具有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叠置在所述吸收性本体上的前腰身部和后腰身部;和接合构件,其包括可拆卸地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接合部,关于连接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纵向上的一侧的端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和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纵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中心线,当将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保持为使得所述中心线水平时,所述吸收性芯的最下端位于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最下端的上侧。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当穿用者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呈带型形式并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吸收性芯不容易下垂,使得与吸收性芯的最下端是产品的最下端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内裤型吸收物品与马桶的接触。这使得可以维持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良好卫生状况。
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用于成人,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彼此交叉的纵向、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本体,其包括吸收性芯;腰身构件,其具有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叠置在所述吸收性本体上的前腰身部和后腰身部;和接合构件,其包括可拆卸地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接合部,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对折部沿所述前后方向对折,关于连接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纵向上的一侧的端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和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纵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中心线,以及关于通过所述对折部与所述吸收性芯的前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中的上侧端交叉的点的水平线,当将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保持为使得所述中心线水平时,从所述水平线到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最下端的在垂直方向上的长度短于从所述水平线到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最上端的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长度。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当穿用者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呈带型形式并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减少了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从大腿下侧(水平线)下垂的部分的长度,使得可以抑制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与马桶的接触。
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用于成人,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彼此交叉的纵向、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本体,其包括吸收性芯;腰身构件,其具有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叠置在所述吸收性本体上的前腰身部和后腰身部;和接合构件,其包括可拆卸地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接合部,所述吸收性本体的前部具有第一中心、第二中心和第三中心,所述第一中心是所述纵向上的一侧的端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所述第二中心是沿所述纵向将所述吸收性本体的前部分成两部分的中央线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以及所述第三中心是所述纵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关于连接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纵向上的一侧的端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和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纵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端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中心线,当将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保持为使得所述中心线水平时,连接所述第一中心和所述第二中心的线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角与连接所述第二中心和所述第三中心的线相对于所述水平方向的倾角相同。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吸收性本体的纵向裆侧部相比于腰身侧上的部分不容易弯折。因此,当穿用者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呈带型形式并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吸收性本体(吸收性芯)不容易下垂,使得可以抑制吸收性本体与马桶的接触。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当从前侧观察被保持为使得所述中心线水平的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时,在所述吸收性本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对侧端中的下侧侧端的下侧可以看见所述吸收性本体的后部的皮肤侧面。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穿用者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呈带型形式并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后,使得更容易在大腿之间将吸收性本体上拉。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当从前侧观察被保持为使得所述中心线水平的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时,在所述吸收性本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对侧端中的上侧侧端的上侧可以看见所述吸收性本体的后部的皮肤侧面。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可以将吸收性本体的容易与马桶接触的后部放置在上侧,使得可以抑制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与马桶的接触。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接合构件相反的位置处设置另一接合构件,并且当将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保持为使得所述中心线水平时,所述另一接合构件的接合部位于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最下端的上侧。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穿用者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呈带型形式并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后,使得相反侧的接合构件(其它接合构件)更容易被看见。因此,通过打开相反侧的接合构件,穿用者更容易进行接下来的动作以撕开前腰身部。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接合构件相反的位置处设置另一接合构件,并且当将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保持为使得所述中心线水平时,所述另一接合构件的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通过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的垂直方向线位于腰身侧。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穿用者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呈带型形式并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后,将相反侧的接合构件(其它接合构件)放置在穿用者附近。因此,相反侧的接合构件容易被目视识别,使得穿用者更容易从大腿下方保持相反侧的接合构件。
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用于成人,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彼此交叉的纵向、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本体,其包括吸收性芯;腰身构件,其具有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叠置在所述吸收性本体上的前腰身部和后腰身部;和接合构件,其包括可拆卸地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接合部,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放置着所述吸收性芯的部分的体积在100cm3以上且在250cm3以下。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可以减小吸收性芯的质量和尺寸。因此,当穿用者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呈带型形式并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吸收性芯不容易下垂,使得可以抑制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与马桶的接触。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吸收性芯的宽度为50mm以上且小于100mm。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可以减少排泄液的泄漏并减少吸收性芯的体积。因此,当穿用者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呈带型形式并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可以抑制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与马桶的接触。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放置着所述吸收性芯的部分的厚度小于5.5mm。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可以减少吸收性芯的体积。因此,当穿用者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呈带型形式并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可以抑制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与马桶的接触。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吸收性芯的质量在10g以上且在40g以下。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可以减少排泄液的泄漏并减少吸收性芯的体积。因此,当穿用者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呈带型形式并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可以抑制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与马桶的接触。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接合构件中包括的接合部满足以下的至少任一项:位于所述吸收性本体的前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以及位于相对于所述吸收性本体的前部的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当拆卸接合构件时,可以防止吸收性本体被损坏。此外,接合部可以与前腰身部的不会发生由于吸收性本体导致的伸缩性下降的部分接合,使得可以增强接合强度。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在所述腰身构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设置具有一个所述接合部的一个所述接合构件,并且在所述腰身构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设置具有一个接合部的另一接合构件。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接合构件可以容易地与前腰身部接合。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前腰身部具有撕开线,所述撕开线具有在所述纵向上长的长度,并且在所述前腰身部没有沿着所述撕开线沿所述纵向撕开的状态下,从所述前腰身部的非皮肤面侧可以看见所述接合构件。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穿用者容易识别出接合构件,这使得更容易以带型形式使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在至少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位于与所述吸收性本体重叠的位置的区域中,所述前腰身部具有沿所述宽度方向伸缩的连续伸缩区域。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当穿用者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呈带型形式并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可以抑制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前部下垂,同时使前腰身部贴合到穿用者。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前腰身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和所述后腰身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在一对结合部中结合,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在该一对结合部之间的区域中,所述后腰身部具有沿所述宽度方向伸缩的连续伸缩区域。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当穿用者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呈带型形式并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可以抑制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后部下垂,同时使后腰身部贴合到穿用者。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从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所述纵向上的一侧的端到所述纵向上的中心的长度在200mm以上且在350mm以下。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使尺寸对应穿用者的成人体型的情况下,当穿用者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呈带型形式并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可以抑制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下垂。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吸收性本体具有沿着所述吸收性本体的长度方向伸缩的吸收体弹性构件。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当穿用者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呈带型形式并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可以抑制吸收性本体与马桶的接触,同时使吸收性本体贴合到穿用者的裆部。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从所述前腰身部和所述后腰身部中的至少任一者延伸到所述纵向上的裆侧的延伸构件,并且所述延伸构件具有沿所述宽度方向伸缩的伸缩区域。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当穿用者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呈带型形式并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可以进一步抑制延伸构件与马桶的接触。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后腰身部具有构成所述后腰身部的非皮肤侧面的非皮肤侧片,并且所述非皮肤侧片的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被折返到皮肤侧并且从皮肤侧覆盖所述吸收性本体的所述纵向上的端部。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增大了后腰身部的腰身侧端的刚性,因此,当穿用者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呈带型形式并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可以抑制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后部下垂。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吸收性本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侧部具有不存在所述吸收性芯的区域。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降低了吸收性本体的侧部的刚性。因此,在穿用者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呈带型形式并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后,使得更容易使腰身构件沿着大腿的周向旋转。
在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前腰身部和所述后腰身部中的至少任一者具有沿所述宽度方向伸缩的伸缩区域,所述吸收性本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侧部中具有沿着所述吸收性本体的长度方向伸缩的侧部弹性构件,并且所述前腰身部和所述后腰身部中的至少任一者的所述伸缩区域中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应力大于配置着所述侧部弹性构件的区域中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应力。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当穿用者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呈带型形式并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可以抑制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下垂,同时使腰身构件贴合到穿用者。此外,吸收性本体的侧部不容易伸长。因此,在穿用者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后,使得更容易使腰身构件沿着大腿的周向旋转。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示例说明了内裤型(短裤型)卫生巾1(在下文中也简称为“卫生巾1”)。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也包括内裤型尿布等。
<卫生巾1的基本构造>
图1是卫生巾1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从厚度方向上的皮肤侧观察的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卫生巾1的平面图。图3是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如图1所示,卫生巾1具有相互交叉(正交)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此外,如图3所示,卫生巾1具有“厚度方向”,厚度方向是各构件彼此叠置的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在穿用者穿用卫生巾1的状态下,与穿用者的腰身相对应的侧为“上侧”,与穿用者的裆部相对应的侧为“下侧”。此外,在前后方向上,使用时与穿用者的腹侧相对应的侧为“前侧”,与穿用者的背侧相对应的侧为“后侧”。此外,在厚度方向上,在穿用者穿用卫生巾1的状态下,与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侧为“皮肤侧”,相反侧为“非皮肤侧”。
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包括:液体吸收性的吸收性本体10,其吸收诸如经血等的排泄液;腰身构件20,其叠置在吸收性本体10的非皮肤侧,并且具有前腰身部20f和后腰身部20b;和一对突片30(对应于接合构件),其设置在腰身构件20的左右方向两侧。
图2所示的卫生巾1的展开状态是设置在卫生巾1的左右方向两侧的一对侧结合部40分离并且卫生巾1铺展并平坦地展开的状态。换言之,将图2所示的处于展开状态的卫生巾1在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CL处对折,并将前腰身部20f的左右方向两侧部和后腰身部20b的左右方向两侧部在一对侧结合部40(结合部)中结合,使卫生巾1形成内裤型状态。用在侧结合部40中的结合方法的示例包括诸如热熔接和超声波熔接等的众所周知的结合方法。在内裤型卫生巾1(图1)中,前腰身部20f和后腰身部20b以环形方式连接,形成一个腰身开口1a和一对腿围开口1b。
卫生巾1的“伸长状态”是指通过使卫生巾1的各弹性构件(例如,后述的吸收体弹性构件50、皮肤侧片22和23等)伸长,使卫生巾1的整体(整个产品)伸长而无褶皱的状态。具体地,是指卫生巾1被伸长直到卫生巾1的各构成构件(例如,后述的非皮肤侧片21和皮肤侧片22、23等)的尺寸与构件本身的尺寸(即,在不展现弹性构件的弹性特性的状态下的尺寸)一致或接近的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比较吸收性本体10的各部分时,优选地在突片30被解除接合的状态(剥离状态)且卫生巾1处于内裤型状态(在撕开线25处撕开之前的状态)下执行测量和比较。在突片30处,可以在卫生巾1开封后进行测量,也可以在解除接合状态下进行测量。而且,上述测量方法仅为示例,还可以使用其它测量方法。
(吸收性本体10)
如图2所示,吸收性本体10在平面图中基本上为矩形,其中吸收性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与卫生巾1的上下方向一致。然后,如图3所示,吸收性本体10包括沿着长度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吸收性芯11、相对于吸收性芯11配置在皮肤侧的顶面片12以及相对于吸收性芯11配置在非皮肤侧的背面片13。然而,吸收性本体10可以具有这些以外的片构件。例如,在厚度方向上可以在顶面片12和吸收性芯11之间设置第二片(未示出)。
吸收性芯11是吸收和保留诸如经血等的液体的构件,并且例如由混合有高吸收性聚合物(SAP)的液体吸收性纤维(例如,浆粕纤维)形成。吸收性芯11的外周面可以覆盖有透液性片构件(芯包裹片),诸如绵纸或无纺布。
顶面片12是在穿上时可与穿用者皮肤接触的透液性片构件,并且例如由亲水性透气无纺布和纺粘无纺布形成。
背面片13形成为具有两层结构,该两层结构包括:不透液性片13a,其用于抑制由吸收性芯11吸收的诸如经血等的液体泄漏到外部;和疏水性片13b,其配置在不透液性片13a的非皮肤侧。作为不透液性片13a,例如使用树脂膜等,作为疏水性片13b,例如使用柔性无纺布片等。然而,不是必须设置疏水性片13b,背面片13可以仅由不透液性片13a构成。
另外,可以在吸收性本体10的左右方向两侧设置防漏壁部(未示出)。防漏壁部均为对应于所谓的立体褶裥的部分。当穿上卫生巾1时,防漏壁部从吸收性本体10的左右方向两侧朝向穿用者的皮肤侧立起,抑制诸如经血等的排泄液泄漏到吸收性本体10的外侧。
此外,吸收性本体10具有多根沿着其长度方向伸缩的吸收体弹性构件50。吸收体弹性构件50均例如由弹性线构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沿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配置在不透液性片13a和疏水性片13b之间(图3)。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在左右方向上以预定间隔配置5根吸收体弹性构件50(参见图2)。吸收体弹性构件50的伸长系数优选地为1.4至3.3倍左右。注意,伸长系数由处于伸长状态下的弹性构件的长度除以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弹性构件的长度所获得的值来表示。优选地将吸收体弹性构件50的伸长系数设定为较强程度的倍率。通过这样做,如后述的图8所示,吸收性本体10朝向穿用者的皮肤侧上抬,使吸收性本体10容易附着到穿用者的裆部(阴道口),使得可以抑制排泄液的泄漏。
(腰身构件20)
腰身构件20是由多个片构件构成的外装体,并且至少包括非皮肤侧片21和皮肤侧片22、23(参见图3)。另外,在以下说明中,腰身构件20的在长度方向上相对于中央位置CL位于前侧的部分也被称为前腰身部20f,相对于中央位置CL位于后侧的部分也被称为后腰身部20b。前腰身部20f是当穿上卫生巾1时与穿用者的腹侧接触的部分。后腰身部20b是当穿上卫生巾1时与穿用者的背侧接触的部分。
非皮肤侧片21是在卫生巾1中配置在最靠非皮肤侧的非伸缩性片构件,并且例如使用纺粘无纺布和SMS无纺布形成。本实施方式的非皮肤侧片21具有在纵向中央部朝向左右方向内侧变窄的形状,如图2所示。
皮肤侧片22是具有伸缩性的片构件,并且在长度方向上的前侧(腹侧)叠置在非皮肤侧片21的皮肤侧上。皮肤侧片22例如由伸缩性无纺布形成。“伸缩性无纺布”是指包含具有一定伸缩性的伸缩性纤维以及具有比伸缩性纤维低的伸缩性的伸长性纤维,并经过了诸如齿轮拉伸等的适当拉伸处理的无纺布。在本实施方式的皮肤侧片22中,由聚氨酯系弹性体(一种弹性热塑性弹性体)制成的纤维可以用作伸缩性弹性纤维,并且由作为聚烯烃系树脂(一种非弹性热塑性树脂)的聚丙烯(PP)制成的纤维可以用作伸长性纤维。
皮肤侧片22通过多个分散的片结合部(未示出)结合到非皮肤侧片21,由此使前腰身部20f至少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伸缩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片结合部使用诸如超声波焊接等已知的结合手段形成。
皮肤侧片23是具有伸缩性的片构件,并且在长度方向上的后侧(背侧)叠置在非皮肤侧片21的皮肤侧上。皮肤侧片23具有与皮肤侧片22相同的构造。即,皮肤侧片23由伸缩性无纺布片形成,并且通过多个分散的片结合部(未示出)结合到非皮肤侧片21。因此,至少对后腰身部20b给予左右方向上的伸缩性。
注意,作为构成腰身构件20的片构件,可以设置非皮肤侧片21和皮肤侧片22、23以外的片构件。例如,腰身构件20可以具有三层结构,其中,在伸缩性皮肤侧片22和23的皮肤侧上配置非伸缩性无纺布片,伸缩性无纺布片被夹在非伸缩性无纺布片之间。另外,在三层结构的情况下,皮肤侧片22和23可以是伸缩性膜。而且,非皮肤侧片21可以被分离成前部和后部。在该情况下,可以接受以下构造:背面片13的非皮肤侧面在非皮肤侧片21的前部和非皮肤侧片21的后部之间露出;或者在裆部设置连接非皮肤侧片21的前部和非皮肤侧片21的后部的其它非皮肤侧片。
(突片30)
卫生巾1在腰身构件20的左右方向两侧具有可拆卸地与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的一对突片30(接合构件)。注意,在图2中,在从皮肤侧观察的卫生巾1中,假想地示出了与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的突片30。突片30均具有基片31和接合部32。基片31是由无纺布等构成的片构件。基片31的左右方向外侧端部通过侧结合部40结合到腰身构件20。即,侧结合部40将前腰身部20f、后腰身部20b和突片30一体地结合起来。然而,突片30可以在不同于侧结合部40的部位处连接到腰身构件20。
接合部32在左右方向上设置于基片31的与侧结合部40所结合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处。另外,接合部32是设置在基片31的皮肤侧面中、面向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并且可拆卸地与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的构件。接合部32的示例包括钩环紧固件中的公构件,该钩环紧固件具有钩在构成非皮肤侧片21的纤维上的突起(钩构件)。注意,可以在非皮肤侧片21的非皮肤侧面上设置容易与接合部32接合的构件(例如,钩环紧固件中的母构件)。
<穿上卫生巾1的方法>
图4A和图4B是从腰身开口1a侧观察的卫生巾1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A是以内裤型形式使用的卫生巾1的示意图,图4B是以带型形式使用的卫生巾1的示意图。图5是在沿着撕开线25使前腰身部20f与后腰身部20b分离的状态下的卫生巾1的展开平面图。
刚从包装中取出的处于初始状态的卫生巾1为前腰身部20f与后腰身部20b以环形方式连接的内裤型形式(图4A)。因此,穿用者可以穿脱内裤型形式的卫生巾1。
另外,卫生巾1的前腰身部20f在左右方向两端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长的撕开线25。因此,前腰身部20f可以沿着撕开线25沿上下方向被撕开,使前腰身部20f的一部分与后腰身部20b分离。如图5所示,分离后的卫生巾1为一对突片30从后腰身部20b朝向左右方向两外侧延伸的带型形式。因此,穿用者可以穿脱带型形式的卫生巾1。
在以下说明中,将前腰身部20f的至少左右方向两侧与后腰身部20b分离的部分称为“腹侧接触部20fA”。此外,前腰身部20f的留在侧结合部40侧而不与后腰身部20b分离的部分也称为“非分离部20fB”。
图6A至图6C和图7A至图7D是图示了穿用者如何穿用卫生巾1的示例的图。卫生巾1的目标穿用者一般自己穿脱卫生巾1。此外,穿用者在如图6所示的坐在马桶等(未示出)上的状态下或在站着(半蹲姿势)的状态下穿脱卫生巾1。
接下来,将说明穿上带型形式的卫生巾1的方法的示例。首先,如图6A所示,穿用者朝向左右方向外侧(朝向一侧)打开内裤型形式的卫生巾1的左右方向一侧的突片30,以露出撕开线25。接下来,如图6B所示,穿用者沿着撕开线25上下方向地断开前腰身部20f的左右方向一侧端,并使作为前腰身部20f的一部分的腹侧接触部20fA与后腰身部20b分离。接下来,如图6C所示,穿用者将腰身构件20的分离部拉至大腿的前侧,并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一条大腿周围。然后,如图7A所示,穿用者在大腿上将突片30(接合部32)与前腰身部20f(腹侧接触部20fA)的非皮肤侧面接合。
在图7A所示的状态中,侧结合部40位于大腿上,并且吸收性本体10(吸收性芯11)在大腿之间下垂。因此,穿用者沿着大腿的周向(图7A中的在右大腿上所示的方向)旋转卫生巾1。然后,如图7B所示,将侧结合部40与穿用者的腿侧面对齐,并在穿用者大腿之间上拉吸收性本体10。
接下来,如图7C所示,穿用者朝向左右方向外侧打开相反的突片30,沿着撕开线25沿上下方向撕开前腰身部20f的左右方向另一侧端,并使作为前腰身部20f的一部分的腹侧接触部20fA与后腰身部20b分离。此外,穿用者矫正朝向接近包裹有卫生巾1的大腿一侧倾斜的吸收性本体10的倾斜度,使得吸收性本体10与大腿延伸的方向一致,并且使得吸收性本体10处在大腿之间(穿用者的宽度方向中心)。然后,如图7D所示,穿用者将腰身构件20的分离部拉到大腿的前侧,并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相反侧的大腿周围,使突片30在大腿上与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接合。
通过这样做,如图4B所示,将通过撕开线25分离的前腰身部20f的腹侧接触部20fA通过一对突片30再次以环形方式连接到后腰身部20b。另外,穿用者的两条大腿穿过卫生巾1的一对腿围开口1b。最后,穿用者向上拉卫生巾1,从而完成卫生巾1的穿用。
因此,通过设置与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可拆卸地接合的突片30,当穿用者通过将卫生巾1制成带型形式来使用时,穿用者可以在目视识别出位于穿用者前侧的突片30的状态下将突片30与前腰身部20f接合。因此,当穿用者自己穿上卫生巾1时,穿用性良好。另外,当取下卫生巾1时,穿用者可以在目视识别出位于穿用者前侧的突片30的状态下从前腰身部20f取下突片30。
此外,当以内裤型形式穿上卫生巾1时,可以在保持卫生巾1呈内裤型形式的状态下脱下卫生巾1。但是,也可以通过在撕开线25处撕开前腰身部20f来脱下卫生巾1。相反,当以带型形式穿上卫生巾1时,可以在不拆卸突片30的状态下脱下卫生巾1。
在此,考虑了这样一种情况:为了使内裤型(短裤型)卫生巾成为像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一样允许穿用者自己穿上的带型形式,穿用者自己撕开卫生巾1的腰身构件的一部分,将卫生巾1附着在穿用者的身上,然后将卫生巾1的突片固定到腰身部。如果难以撕开腰身构件,则存在穿用者将不得不花费时间和精力通过多次改变抓握来试图断开腰身构件1的风险,以及卫生巾的一部分由于施加了过大的力而被损坏的风险。
在这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具有以下构造。图8和图9是从前侧观察的内裤型形式的卫生巾1的正面图。首先,如图2和图5所示,前腰身部20f和后腰身部20b分别具有沿左右方向伸缩的皮肤侧片22、23和腰身弹性构件24,并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伸缩性。即,前腰身部20f和后腰身部20b的至少左右方向中央部通过沿左右方向伸缩的伸缩区域(后述的低弹性部20EA)在左右方向上伸缩,使卫生巾1贴合在穿用者的腰身周围。另外,如图8(以及图2和图5)所示,前腰身部20f在左右方向两端具有弹性系数大于周围的高弹性部20NA。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高弹性部20NA均被设置为以如下方式延伸:在前腰身部20f的左右方向两侧,从相应的侧缘20fe延伸到与相应的接合部32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从前腰身部20f的上缘20fup延伸到下缘20fdw。不限于上述范围,在前腰身部20f的左右方向两侧缘20fe和20fe之间,在前腰身部20f与突片30在平面图中重叠的重叠区域20fc(参见图8)的至少一部分中设置高弹性部20NA就足够了。
前腰身部20f的弹性系数可以以如下方式获得:例如,在自然状态下,从前腰身部20f切出高弹性部20NA和左右高弹性部20NA之间的部分来制备样品,并使用拉伸试验机(例如,岛津制作所制造的自动绘图式拉伸试验机AG-1KN1等)经受伸长试验来计算杨氏模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腰身部20f的高弹性部20NA以如下方式形成:关于分散的多个片结合部(未示出),当构成前腰身部20f的皮肤侧片22和非皮肤侧片21通过超声波结合而结合时,使片结合部的结合模式在高弹性部20NA和后述的低弹性部20EA之间不同。具体地,例如,可以通过增加高弹性部20NA中的片结合部的数量来弱化皮肤侧片22的伸缩性来形成高弹性部20NA。
结合方法不限于超声波结合,也可以采用热封等的其它结合方法。此外,高弹性部20NA可以通过其它方法形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将诸如无纺布片等的另一非伸缩性片构件附接到要形成高弹性部20NA的部分,从而使皮肤侧片22的与高弹性部20NA相对应的部分难以伸缩,形成具有大弹性系数的高弹性部20NA。此外,例如,具有期望的弹性系数的高弹性部20NA可以以如下方式形成:在不使用伸缩性无纺布作为构成前腰身部20f的材料的情况下,前腰身部20f由两个非伸缩性片构件(诸如无纺布)构成,在两个片构件之间配置弹性线制成的左右方向伸缩性弹性构件,并且使弹性线的厚度在高弹性部20NA和低弹性部20EA之间不同。
当以带型形式使用卫生巾1时,如图6B所示,穿用者首先用一只手保持沿左右方向向外展开的突片30。穿用者用另一只手保持前腰身部20f的与图8所示的和突片30重叠的重叠区域20fc相对应的部分。然后,穿用者朝向左右方向外侧施加拉力,以便使突片30与前腰身部20f彼此分离。由于前腰身部20f的高弹性部20NA具有难以变形(伸长)的特性,因此前腰身部20f的高弹性部20NA容易被撕开。由于穿用者在过程的第一阶段可以容易地撕开前腰身部20f以便自己将其穿上,因此改善了穿用性,并且可以顺利进行到下一步骤。同样地,当撕开相反侧的突片30时(在图7C所示的动作期间),穿用者同样容易在高弹性部20NA处撕开前腰身部20f,改善了就坐状态下的穿用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前腰身部20f的高弹性部20NA还设置为沿上下方向从上缘20fup延伸到下缘20fdw。但是,也可以接受如下构造:在相对于左右方向与突片30重叠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高弹性部20NA设置在包括上缘20fup的上侧区域中或包括下缘20fdw的下侧区域中。前腰身部20f的上缘20fup或下缘20fdw是在如图6B和图7C所示撕开前腰身部20f时的撕开起始点。特别地,如图6B所示,当取出产品并沿着撕开线25上下方向地撕开前腰身部20f的左右方向一侧端时,使用者通常从前腰身部20f的上缘20fup侧撕开前腰身部20f。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包括上缘20fup的上侧区域设置有高弹性部20NA,则使得容易更顺利地执行撕开动作。另一方面,如图7C所示,在就坐状态下,当沿着撕开线25上下方向地撕开左右方向的相反(另一侧)端时,使用者通常从前腰身部20f的下缘20fdw侧撕开前腰身部20f。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包括下缘20fdw的下侧区域设置有高弹性部20NA,则使得容易更顺利地执行撕开动作。
卫生巾1是成人用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但与穿着对象为让护理人员穿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被护理者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相比,具有前腰身部20f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图8)短的构造。具体地,如图8所示,在自然状态的卫生巾1中,在结合到侧结合部40的突片30在左右方向内侧闭合并且接合到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的情况下,在前腰身部20f和突片30相对于左右方向重叠的区域20fc中,前腰身部20f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的最小值在80mm和150mm之间(含端值)。
此外,在卫生巾1从包装中取出的初始状态为图8所示状态的情况下,在初始状态且是在自然状态下对卫生巾1执行测量。在初始状态不是图8的状态的情况下(例如,在突片30被折叠的情况下),在自然状态的卫生巾1(自然状态的腰身构件20)中,在突片30从侧结合部40朝向左右方向内侧展开的情况下与前腰身部20f接合的状态下执行卫生巾1的测量。
前腰身部20f的分别与突片30重叠的区域20fc均是在打开突片30并撕开前腰身部20f时很可能被穿用者保持的部分,如图6B和图7C所示。因此,通过使区域20fc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为150mm以下,使得穿用者更容易撕开前腰身部20f。另一方面,如果前腰身部20f的长度L1过分短,则覆盖穿用者身体的面积太小,这可能会引起穿用者的不安。然而,通过使区域20fc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为80mm以上,可以抑制这样的不安。
另外,如图9所示,在前腰身部20f的高弹性部20NA中设置上下方向长的撕开线25。撕开线25均为当穿用者撕开前腰身部20f时引导前腰身部20f的撕开的线。通过在不容易伸长而更有可能撕开的高弹性部20NA设置这样的撕开线25,使得更容易撕开前腰身部20f。
另外,如图9所示,在自然状态下的卫生巾1中,在结合到侧结合部40的突片30在左右方向内侧闭合并接合到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的情况下,侧结合部40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大于撕开线25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3。因为撕开线25的长度较短,所以当施加恒定力以便执行图6B和图7C所示的撕开动作时,施加在与撕开线25相对应的部分上的单位长度的力大于施加在侧结合部40上的单位长度的力。当撕开前腰身部20f时,这使得更容易沿着撕开线25撕开前腰身部20f。
另外,如图9所示,在前腰身部20f的腹侧接触部20fA沿着撕开线25与后腰身部20b分离之前的状态且突片30与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的状态下,接合部3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相对应的撕开线25内侧。在撕开线25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接合部32内侧的情况下,当执行图7C所示的撕开动作并且之后例如如图7D所示将卫生巾1包裹在大腿周围并与大腿对齐时,减少了前腰身部20f的腹侧接触部20fA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结果减小了用于附接突片30的区域。换言之,在分离后,以跨越位于腹侧接触部20fA侧的撕开线25的方式将突片30朝向左右方向内侧拉动并固定,从而减小了腰身周围的可用尺寸范围。此外,即使不撕开地使用卫生巾1,位于接合部32的左右方向内侧的部分也是前腰身部20f在左右方向上伸缩的部分。因此,在这样的位置设置撕开线25使得产品(卫生巾1)在穿用时被拉起之际容易在撕开线25处撕开。因此,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那样,接合部3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撕开线25内侧使得在不撕开地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在拉起卫生巾1时抑制破损,同时保持腰身周围的宽尺寸范围。
同样地,在前腰身部20f的腹侧接触部20fA沿着撕开线25与后腰身部20b分离之前的状态且突片30与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的状态下,每个突片30均定位成覆盖相对应的撕开线25的至少一部分。撕开线25的上端25up位于突片30的上端30up上侧。如果将突片30放置成覆盖前腰身部20f的撕开线25的全部,则直到突片30朝向左右方向外侧打开,穿用者才能识别撕开线25的位置。然而,在打开突片30之前能够看到撕开线25的一部分可以使得穿用者更容易确定应在哪个位置撕开前腰身部20f,使得可以改善穿用性。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撕开线25的下端被突片30覆盖并且难以被目视识别,但是撕开线25的下端可以位于突片30的下端下侧。同样地,这使得穿用者更容易确定撕开的位置。
另外,高弹性部20NA均从前腰身部20f的侧缘20fe延伸到撕开线25的左右方向内侧。优选的是,在自然状态下,高弹性部20NA从撕开线25朝向左右方向内侧(图9中的长度W20)的长度为10mm以上。在沿着撕开线25撕开前腰身部20f后,高弹性部20NA的位于撕开线25内侧的部分是当穿用者将突片30接合到前腰身部20f(腹侧接触部20fA)的非皮肤面侧时用作手柄的部分。由于高弹性部20NA不容易变形,因此用作手柄的部分是高弹性部20NA使得难以产生卷曲,使得穿用者更容易拾取。此外,由于长度W20为10mm以上,因此它接近或等于或大于穿用者拇指的宽度,使得穿用者更容易拾取。
当穿用者从前腰身部20f剥离(解除接合)突片30时,假定穿用者将要通过保持突片30的前端来剥离突片30。如图9所示,优选的是,在左右方向上,从接合部32的内端32e到突片30的内端30e的长度W30在5mm和50mm之间(含端值)。通过使接合部32的内端32e到突片30的内端30e的长度W30为5mm以上,使得使用者更容易通过用指尖捏住位于接合部32的内端32e内侧的部分从前腰身部20f剥离突片30。另一方面,通过使长度W30为50mm以下,从突片30被捏住的位置到撕开线25的距离将不会过分长,使得可以防止当沿着撕开线25撕开前腰身部20f时的操作性的劣化。
此外,如图2所示,优选的是,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1中,突片30在左右方向上的最大长度W5在20mm和120mm之间(含端值)。通过使突片30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W5为20mm以上,使得当将突片30与前腰身部20f接合时,穿用者更容易保持突片30。另一方面,通过使突片30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W5为120mm以下,当将卫生巾1包裹在大腿周围时,使得可以抑制朝外打开的突片30与马桶的接触。另外,通过使突片30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W5不过分长,在打开突片30并撕开前腰身部20f后,穿用者不必为了使接合部32更容易与前腰身部20f接合而在接近接合部32的另一位置重新保持突片30。
另外,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突片30的基片31是无纺布片等,并且突片30本身实质上不具有伸缩的要素。将突片30与前腰身部20f进行比较,突片30均具有比前腰身部20f的高弹性部20NA的弹性系数更大的弹性系数。
换言之,突片30相比于高弹性部20NA不容易变形(伸长)。因此,当如图6B和图7C所示保持突片30和前腰身部20f并且沿着撕开线25撕开它们时,拉动突片30的力容易传递到前腰身部20f的高弹性部20NA。
另外,回到图2,优选的是,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卫生巾1中,在上下方向(与左右方向正交且与吸收性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向)上,从卫生巾1的一侧端到中心CL的长度L6在200mm和350mm之间(含端值)。通过使长度L6为200mm以上,允许卫生巾1与作为成人的目标穿用者的尺寸相匹配。另一方面,通过使长度L6为350mm以下,当卫生巾1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卫生巾1不容易下垂,使得可以抑制卫生巾1与马桶的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如图8所示,在平面图中,前腰身部20f在位于左右方向两侧且与一对突片30分别重叠的每个重叠区域20fc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高弹性部20NA。在位于前腰身部20f左右方向两侧的高弹性部20NA之间,连续设置弹性系数小于高弹性部20NA的弹性系数的低弹性部20EA。低弹性部20EA是通过如图5所示的皮肤侧片22和腰身弹性构件24在左右方向上伸缩的部分。
具有低弹性部20EA允许卫生巾1贴合在穿用者的腰身周围。特别地,当以带型形式使用卫生巾1时(图4B),前腰身部20f的腹侧接触部20fA与后腰伸部20b分离。但是,在一对突片30之间,朝向左右方向两外侧拉动腹侧接触部20fA,使得腹侧接触部20fA更容易贴合在穿用者的腰身周围。另外,在附接突片30后,高弹性部20NA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接合部32外侧。另外,高弹性部20NA相对于突片30位于皮肤侧。由于高弹性部20NA难以变形,使得前腰身部20f的左右方向两端不容易卷曲。此外,这样的高弹性部20NA均为在使用期间与皮肤接触的部分,这使得可以减轻穿用者的不适感。
而且,优选的是,在突片30的接合部32与前腰身部20f接合的状态下,低弹性部20EA在平面图中具有与接合部32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部分。与难变形的高弹性部20NA的部分相比,接合部32更容易与易变形(易伸缩)的低弹性部20EA的部分接合。换言之,包括在接合部32中的用于钩到纤维的突起更容易钩在由于收缩而起皱的部分上,而不是钩在几乎绷紧的部分上。因此,当使接合部32接合时,接合部32与低弹性部EA重叠的部分的存在使得穿用者更容易接合接合部32。
图10是从前侧观察的卫生巾1的正面图,其中在沿着撕开线25分离后突片30被接合。图10所示的卫生巾1处于下述状态:在沿着撕开线25将前腰身部20f的腹侧接触部20fA与后腰身部20b分离后,分离后的腹侧接触部20fA在自然状态中展开并且突片30与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接合。如该图所示,在突片30被接合的状态下,突片30均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向下突出超过前腰身部20f的下缘20fdw的突出部30T。在为了以带型形式使用卫生巾1的状态下,沿着撕开线25撕开前腰身部20f并且再次接合突片30,使得难以见到已经被撕开的前腰身部20f的端部(下缘20fdw),这是因为突片30的突出部30T隐藏了前腰身部20f的下缘20fdw的左右方向两端。这使卫生巾1更容易看起来像内衣。
===其它===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伸缩性无纺布等的伸缩性片作为构成腰身构件20的皮肤侧片22和23,对腰身构件20给予左右方向上的伸缩性。但是,可以在腰身构件20中设置其它弹性构件。例如,如图2所示,诸如弹性线等的能够沿着左右方向伸缩的腰身弹性构件24可以设置在前腰身部20f和后腰身部20b的上端。通过设置这样的腰身弹性构件24,进一步增大了腰身开口1a的贴合性,并且当穿上卫生巾1时,可以抑制腰身构件20的位置偏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腰身构件20的左右方向两侧设置突片30,但可以仅在一侧设置突片30。并且,例如,可接受下述构造:在使用时,通过拉仅设置在一侧的突片30,可以沿着在前腰身部20f中具有大刚性差的侧结合部40的左右方向内端容易地撕开前腰身部20f。结果,实现了一种使用时可以仅在一侧打开的内裤型卫生巾。在该情况下,侧结合部40的左右方向内端起到本实施方式的撕开线25的作用,因此不一定要设置孔眼等。
===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示例说明内裤型(短裤型)卫生巾1(在下文中也称为“卫生巾1”)。内裤型吸收性物品还包括内裤型尿布、内裤型吸收垫等。
<<<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的基本结构>>>
图1是卫生巾1的示意性立体图。图11是沿厚度方向从皮肤侧观察的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下的卫生巾1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2是沿着图11的线A-A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如图1所示,卫生巾1具有彼此交叉(正交)的“上下方向(或纵向)”、“左右方向(或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此外,如图12所示,卫生巾1具有作为各构件彼此叠置的方向的“厚度方向”。在上下方向(纵向)上,在穿用者穿用卫生巾1的状态下,与穿用者的腰身相对应的侧为“上侧”,与穿用者的裆部相对应的侧为“下侧”。此外,在前后方向上,使用期间与穿用者腹侧相对应的侧为“前侧”,与穿用者背侧相对应的侧为“后侧”。此外,在厚度方向上,在穿用者穿用卫生巾1的状态下,与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侧为“皮肤侧”,相反侧为“非皮肤侧”。
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包括:吸收性本体10,其吸收诸如经血等的排泄液;腰身构件20,其在前后方向上叠置在吸收性本体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吸收性本体10的非皮肤侧)并且具有前腰身部20f和后腰身部20b;和一对突片30,其设置在腰身构件20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两侧。
图11所示的卫生巾1的展开状态是设置在卫生巾1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侧结合部40分离并且卫生巾1铺展并平坦地展开的状态。换言之,将图11所示的处于展开状态的卫生巾1在上下方向(纵向)中央位置CL(对折部F)处沿前后方向对折,并将前腰身部20f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两侧部和后腰身部20b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两侧部在一对侧结合部40(结合部)中结合,将卫生巾1形成内裤型状态。用在侧结合部40中的结合方法的示例包括众所周知的诸如热熔接和超声波熔接等的结合方法。在内裤型卫生巾1(图1)中,前腰身部20f和后腰身部20b以环形方式连接,形成一个腰身开口1a和一对腿围开口1b。
卫生巾1的“伸长状态”是指卫生巾1的弹性构件被伸长直到卫生巾1的褶皱变得不可见的状态。具体地,是指卫生巾1被伸长直到卫生巾1的构成构件的尺寸与构件本身的尺寸(即,不展现弹性构件的弹性特性的状态下的尺寸)一致或接近的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测量和比较卫生巾1的主体部的长度等时,优选的是在突片30被解除接合的状态(或突片30被分离(剥离)的状态)和腰身构件20未在撕开线26处被撕开的状态下执行测量和比较。另一方面,突片30(接合构件)等的长度可以在突片30与腰身构件20接合的状态或在接合被释放的状态下测量。突片30可以从腰身构件20分离。然而,该测量和比较方法仅仅为示例,可以使用其它方法。
(吸收性本体10)
如图11所示,吸收性本体10在平面图中为矩形的构件,其中吸收性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与卫生巾1的上下方向(纵向)一致。然后,如图12所示,吸收性本体10包括吸收性芯11、相对于吸收性芯11配置在皮肤侧的顶面片12以及相对于吸收性芯11配置在非皮肤侧的背面片13。然而,吸收性本体10可以具有这些以外的片构件。例如,在厚度方向上可以在顶面片12和吸收性芯11之间设置第二片(未示出)。
吸收性芯11是吸收和保留诸如经血等的液体的构件,并且例如由混合有高吸收性聚合物(SAP)的液体吸收性纤维(例如,浆粕纤维)形成。吸收性芯11的外周面可以覆盖有透液性片构件(芯包裹片),诸如绵纸或无纺布。
顶面片12是在穿上时可与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透液性片构件,并且例如由亲水性透气无纺布和纺粘无纺布形成。
背面片13形成为具有两层结构,该两层结构包括:不透液性片13a,其用于抑制由吸收性芯11吸收的诸如经血等的液体泄漏到外部;和疏水性片13b,其配置在不透液性片13a的非皮肤侧。作为不透液性片13a,例如使用树脂膜等,作为疏水性片13b,例如使用柔性无纺布片等。然而,不是必须设置疏水性片13b,并且背面片13可以仅由不透液性片13a构成。
此外,吸收性本体10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两侧具有可以朝向皮肤侧立起的防漏壁部14。例如,疏水性片13b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两侧朝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内侧折叠,以便位于顶面片12的皮肤侧面上,并且折叠部设置有沿长度方向伸缩的防漏壁弹性构件141(例如,弹性线),从而形成防漏壁部14。由于防漏壁部14,可以抑制排泄液的侧漏。然而,不是必须在吸收性本体10中设置防漏壁部14。
此外,吸收性本体10具有多根沿着其长度方向伸缩的吸收体弹性构件15。吸收体弹性构件15均例如由弹性线构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相对于在吸收性芯11的非皮肤侧的不透液性片13a配置在非皮肤侧(在图12中,在不透液性片13a和疏水性片13b之间)。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在左右方向上以预定间隔配置5根吸收体弹性构件15(参见图11)。吸收体弹性构件15的伸长系数优选地为1.4至3.3倍左右。注意,伸长系数由处于伸长状态下的弹性构件的长度除以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弹性构件的长度所获得的值来表示。优选地将吸收体弹性构件15的伸长系数设定为较强程度的倍率。通过这样做,如后述的图17所示,吸收性本体10朝向穿用者皮肤侧上抬,使吸收性本体10容易附着到穿用者的裆部(阴道口),使得可以抑制排泄液的泄漏。
(腰身构件20)
腰身构件20是由多个片构件构成的外装体,并且至少包括非皮肤侧片21和皮肤侧片22、23(参见图12)。在以下说明中,当处于展开状态的卫生巾1(参见图11)在上下方向(纵向)上的中央位置CL处被分成两个部分时,腰身构件20的相对于上下方向(纵向)位于前侧且覆盖侧结合部40的部分被称为“前腰身部20f”,并且前腰身部20下侧(位于裆侧)的部分被称为“前延伸部20fe”。同样地,在腰身构件20的相对于中央位置CL位于后侧的部分中,相对于上下方向(纵向)与侧结合部40重叠的部分被称为“后腰身部20b”,并且后腰身部20b下侧的部分被称为“后延伸部20be”。
非皮肤侧片21是在卫生巾1中配置在最靠非皮肤侧的非伸缩性片构件,并且例如使用纺粘无纺布和SMS无纺布形成。本实施方式的非皮肤侧片21具有在纵向中央部朝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内侧变窄的形状,如图11所示。
皮肤侧片22和23均为在腰身构件20的前后侧上叠置在非皮肤侧片21的皮肤侧的伸缩性片构件。皮肤侧片22和23至少在卫生巾1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均具有伸缩性。伸缩性片构件的示例包括伸缩性无纺布和伸缩性膜,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皮肤侧片22和23由伸缩性无纺布制成。
伸缩性无纺布是指包含具有一定伸缩性的伸缩性纤维以及具有比伸缩性纤维低的伸缩性的伸长性纤维,并经过了诸如齿轮伸长等的适当伸长处理的无纺布。作为伸缩性弹性纤维,可以使用聚氨酯系弹性体(一种弹性热塑性弹性体)制成的纤维。作为伸长性纤维,可以使用聚丙烯(PP)制成的纤维,聚丙烯是一种聚烯烃系树脂(一种非弹性热塑性树脂)。
非皮肤侧片21和皮肤侧片22、23通过分散的结合部(未示出;通过热熔接、超声波熔接等的结合部)间歇地结合。因此,腰身构件20的配置有皮肤侧片22或23的部分沿着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具有伸缩性。另外,当腰身构件20收缩时,非皮肤侧片21在结合部之间弯曲(变成凸形状),并且改善了腰身构件20的质感,给予更柔软的视觉印象。
注意,作为构成腰身构件20的片构件,可以设置非皮肤侧片21和皮肤侧片22、23以外的片构件。例如,腰身构件20可具有三层结构,其中:非伸缩性无纺布片配置在伸缩性皮肤侧片22和23的皮肤侧,伸缩性无纺布片夹在非伸缩性无纺布片之间。而且,非皮肤侧片21可以被分离成前部和后部。在该情况下,可以接受以下构造:背面片13的非皮肤侧面在非皮肤侧片21的前部和非皮肤侧片21的后部之间露出;或者在裆部设置另一非皮肤侧片,该非皮肤侧片连接非皮肤侧片21的前部和非皮肤侧片21的后部。
(突片30)
在腰身构件20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两侧,卫生巾1具有一对突片30(接合构件),突片30可拆卸地与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接合。注意,在图11中,在从皮肤侧观察的卫生巾1中,假想地示出了与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的突片30。突片30均具有基片31和接合部32。基片31是由无纺布等构成的片构件。基片31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外侧端部通过侧结合部40结合到腰身构件20。即,侧结合部40将前腰身部20f、后腰身部20b和突片30一体地结合起来。然而,突片30可以在不同于侧结合部40的部位处连接到腰身构件20。
接合部32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基片31的与侧结合部40所结合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处。另外,接合部32是设置在基片31的皮肤侧面中、面向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并且可拆卸地与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的构件。接合部32的示例包括钩环紧固件中的公构件,该钩环紧固件具有钩在构成非皮肤侧片21的纤维上的突起(钩构件)。注意,可以在非皮肤侧片21的非皮肤侧面上设置容易与接合部32接合的构件(例如,钩环紧固件中的母构件)。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的穿用性>>>
图13A和图13B是从腰身开口1a侧观察的卫生巾1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3A是以内裤型形式使用的卫生巾1的图,图13B是以带型形式使用的卫生巾1的图。图14是卫生巾1的展开平面图,其中前腰身部20f沿着撕开线26与后腰身部20b分离。
刚从包装中取出的处于初始状态的卫生巾1为前腰身部20f与后腰身部20b以环形方式连接的内裤型形式(图13A)。因此,穿用者可以穿脱内裤型形式的卫生巾1。
另外,卫生巾1的前腰身部20f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两端具有在上下方向(纵向)上长的撕开线26。因此,前腰身部20f可以沿着撕开线26沿上下方向(纵向)被撕开,使前腰身部20f的一部分与后腰身部20b分离。如图14所示,被分离后的卫生巾1为一对突片30从后腰身部20b朝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两外侧延伸的带型形式。因此,穿用者可以穿脱带型形式的卫生巾1。
在以下说明中,将前腰身部20f的至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两侧与后腰身部20b分离的部分称为“腹侧接触部20fA”。此外,前腰身部20f的留在侧结合部40侧而不与后腰身部20b分离的部分也称为“非分离部20fB”。
图15A至图15C和图16A至图16D是图示了穿用者如何穿用卫生巾1的示例的图。卫生巾1的目标穿用者一般自己穿脱卫生巾1。此外,穿用者在如图15C所示的坐在马桶等(未示出)上或站着(半蹲姿势)的状态下穿脱卫生巾1。
接下来,将说明穿上带型形式的卫生巾1的方法的示例。首先,如图15A所示,穿用者朝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外侧(朝向一侧)打开内裤型形式的卫生巾1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一侧的突片30,以露出撕开线26。接下来,如图15B所示,穿用者沿着撕开线26上下方向(纵向)地断开前腰身部20f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一侧端,并将作为前腰身部20f的一部分的腹侧接触部20fA与后腰身部20b分离。接下来,如图15C所示,穿用者将腰身构件20的分离的部分拉至大腿的前侧,并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一条大腿周围。然后,如图16A所示,穿用者在大腿上将突片30(接合部32)与前腰身部20f(腹侧接触部20fA)的非皮肤侧面接合。此外,图16B是示出如图16A中那样地周围包裹有卫生巾1的大腿的内侧的图。
在图16A和图16B所示的状态中,侧结合部40位于大腿上,并且吸收性本体10(吸收性芯11)在大腿之间下垂。因此,穿用者沿着大腿的周向旋转卫生巾1。然后,如图16C所示,将侧结合部40与穿用者的腿侧面对齐,并在穿用者大腿之间上拉吸收性本体10。
接下来,穿用者朝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外侧打开相反的突片30,并且也在相反侧将前腰身部20f与后腰身部20b分离。此外,穿用者矫正朝向接近周围包裹有卫生巾1的大腿一侧倾斜的吸收性本体10的倾斜度,使得吸收性本体10与大腿延伸的方向一致,并且使得吸收性本体10在大腿之间(穿用者的宽度方向中心)。然后,如图16D所示,穿用者将腰身构件20的分离的部分拉到大腿的前侧,并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相反侧的大腿周围,使突片30与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接合。
通过这样做,如图13B所示,将通过撕开线26分离的前腰身部20f的腹侧接触部20fA通过一对突片30再次以环形方式连接到后腰身部20b。另外,穿用者的两条大腿穿过卫生巾1的一对腿围开口1b。最后,穿用者拉上卫生巾1以完成卫生巾1的穿用。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具有可拆卸地与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的突片30。因此,当穿用者通过将卫生巾1制成带型形式来使用卫生巾1时,穿用者可以在目视识别出位于穿用者前侧的突片30的状态下,将突片30与前腰身部20f接合。因此,当穿用者自己穿上卫生巾1时,穿用性良好。另外,在取下卫生巾1时,穿用者可以在目视识别出位于穿用者前侧的突片30的状态下,从前腰身部20f取下突片3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相对于腰身构件20,突片30设置于非皮肤侧(外侧),并且设置在每个突片30的皮肤侧面上的接合部32与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然而,构造不限于此。可接受下述构造:突片30设置在腰身构件20的皮肤侧(内侧),并且在分离腰身构件20后,设置在每个突片30的非皮肤侧面的接合部32与前腰身部20f的皮肤侧面接合。
此外,当以内裤型形式穿上卫生巾1时,可以在将卫生巾1保持为内裤型形式的状态下脱下卫生巾1。但是,也可以通过在撕开线26处撕开前腰身部20f来脱掉卫生巾1。相反,当以带型形式穿上卫生巾1时,可以在不拆卸突片30的情况下脱下卫生巾1。
<<<第二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
图17是从前侧观察的内裤型卫生巾1的正面图。图18是卫生巾1的正面图,其中前腰身部20f与后腰身部20b在左右方向一侧分离。在图18中,分离侧的突片30位于前腰身部20f和后腰身部20b之间,同时处于突片30在左右方向内侧闭合的状态。图19是示出前腰身部20f在左右方向一侧(沿着撕开线26)分离且突片30朝外打开的状态下的后腰身部20b的一部分。图20是卫生巾1的正面图,其中前腰身部20f在左右方向两侧与后腰身部20b分离。
卫生巾1是成人用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目标穿用者还包括已经具有初潮的中小学生),但前腰身部20f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和侧结合部40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相对短。例如,与意欲用于让护理人员穿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被护理者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相比,前腰身部20f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较短。
具体地,如图17所示,在自然状态的卫生巾1中,在结合到侧结合部40的突片30在左右方向内侧闭合并与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的情况下,前腰身部20f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和侧结合部40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如下。首先,前腰身部20f的位于与突片30相对于左右方向重叠的部位的部分20fC的最小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在80mm和150mm之间(含端值)。另外,突片30所结合的侧结合部40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在100mm和160mm之间(含端值)。
此外,在卫生巾1从包装中取出的初始状态为图17所示状态的情况下,在初始状态且是在自然状态下执行对卫生巾1的测量。在初始状态不是图17所示状态的情况下(例如,在突片30被折叠的情况下),在以下状态下执行对卫生巾1的测量:在自然状态的卫生巾1(自然状态的腰身构件20)中,突片30在从侧结合部40朝向左右方向内侧展开的情况下与前腰身部20f接合。
如图15C所示,前腰身部20f的与突片30重叠的部分20fC是有可能被打开突片30并撕开前腰身部20f的穿用者保持的部分。因此,通过使所述部分20fC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相对短,使得穿用者容易保持所述部分20fC并将前腰身部20f拉到大腿前方。此外,如图16D所示,当用手从上方按住大腿上的前腰身部20f时,可以用手按住前腰身部20f的上下方向上的宽范围,并在稳定地定位前腰身部20f的同时接合突片30。
根据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对日本人的手尺寸数据的的调查结果,从拇指和食指根部到食指指尖的平均长度,女性为100.6mm,男性为109.7mm,两性(男性和女性)为107mm。因此,通过使得前腰身部20f的尺寸L1为150mm以下,穿用者可以保持或按住前腰身部20f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的一半以上。这使得可以稳定地接合突片30,并且改善卫生巾1的穿用性。
另一方面,腰身构件20是沿左右方向伸缩的构件,并且腰身构件20贴合在穿用者的腰身周围。因此,优选的是,将前腰身部20f的上述尺寸L1制为80mm以上且不制得过分短。这使得可以防止卫生巾1下滑,并且让穿用者安心使用卫生巾1。
另外,与前腰身部20f同样地,通过缩短侧结合部40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也缩短了与侧结合部40结合的突片30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如图15C所示,穿用者容易保持突片30。然而,优选的是,侧结合部40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略长于前腰身部20f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并且在100mm和160mm之间(含端值)的范围。通过这样做,如图15C所示,当穿用者保持突片30并将卫生巾1从大腿下方拉起时,上下方向上长的侧结合部40使得容易将拉力传递到卫生巾1的后部的上下方向上的宽范围。这使得容易把卫生巾1的后部从大腿下方上拉。然而,构造不限于此,前腰身部20f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与侧结合部40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可以相等。
通过以此方式缩短前腰身部20f的长度L1和侧结合部40的长度L2,改善了穿用者自己穿上卫生巾1时的穿用性。此外,在用于自己穿上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成人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和轻度失禁用的尿布等)的情况下,与护理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相比,吸收性芯11更小,并且排泄后的吸收性芯11也更轻。因此,即使缩短前腰身部20f的长度L1和侧结合部40的长度L2,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也不容易下滑。
另外,通过缩短前腰身部20f的长度L1和侧结合部40的长度L2,使卫生巾1(特别是吸收性本体10)在卫生巾1如图16B所示包裹在大腿周围时不容易下垂。这使得卫生巾1不容易与马桶接触,使得可以卫生地使用卫生巾1。此外,由于卫生巾1的形状类似于内衣,因此卫生巾1的外观也得到了改善。
另外,如图18所示,当卫生巾1处于自然状态并且处于作为前腰身部20f的一部分的腹侧接触部20fA沿着位于左右方向一侧的侧结合部40的内端40a(参见图17)与后腰身部20b分离的状态时,优选如下构造。首先,从腹侧接触部20fA的左右方向一侧端P1到左右方向另一侧的侧结合部40的内端40a的长度W1优选地长于从后腰身部20b的左右方向一侧端P2到位于左右方向另一侧的侧结合部40的内端40a的长度W2。即,腹侧接触部20fA的左右方向一侧端P1相对于后腰身部20b的左右方向一侧端P2优选地定位于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外侧)。
通过这样做,当穿用者为了穿上卫生巾1已经撕开腰身构件20的左右方向一侧端时,腹侧接触部20fA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W1变得更长,使得容易使后腰身部20b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W2更短。在穿用者在侧结合部40处撕开前腰身部20f的情况下,满足上述长度关系。
在腹侧接触部20fA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W1长的情况下,当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穿用者更容易将腹侧接触部20fA拉到大腿前侧。因此,穿用者可以在大腿上稳定地将突片30接合到腹侧接触部20fA,并且改善了卫生巾1的穿用性。另一方面,在后腰身部20b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W2短的情况下,当将卫生巾1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卫生巾1(吸收性本体10)不容易下垂,使得可以抑制卫生巾1与马桶的接触。
此外,在前腰身部20f具有撕开线26的情况下,当作为前腰身部20f的一部分的腹侧接触部20fA沿着撕开线26与后腰身部20b分离时并且当卫生巾1处于自然状态时,优选如下构造。在撕开线26处被分离的状态未示出,在该状态下,图18的卫生巾1处于前腰身部20f的位于左右方向一侧的一部分相对于撕开线26被分离(不可见)的状态。在上述状态中,从腹侧接触部20fA的左右方向一侧端P3到左右方向另一侧的侧结合部40的内端40a的长度W3优选地长于从后腰身部20b的左右方向一侧端P2到位于左右方向另一侧的侧结合部40的内端40a的长度W2。
通过这样做,当穿用者已经在撕开线26处撕开前腰身部20f时,腹侧接触部20fA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W3变得更长。因此,当穿用者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使得更容易将腹侧接触部20fA拉到大腿的前侧。另一方面,后腰身部20b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W2变短。因此,当将卫生巾1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卫生巾1不容易下垂,使得可以抑制卫生巾1与马桶的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如图11所示,在展开且伸长状态下,前腰身部20f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与后腰身部20b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相等。然而,在前腰身部20f中,腰身弹性构件24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短于后腰身部20b中的腰身弹性构件24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此外,前腰身部20f在左右方向两端具有低伸缩区域20NA(在后面详细说明),低伸缩区域20NA具有比左右方向中央的伸缩区域20EA低的伸缩性。因此,与后腰身部20b相比,在前腰身部20f中,左右方向的收缩力较弱,并且自然状态(收缩尺寸)下的长度W1和W3较短。
此外,当卫生巾1处于自然状态并且处于前腰身部20f的腹侧接触部20fA沿着位于左右方向一侧的撕开线26与后腰身部20b分离以及突片30如图19所示从后腰身部20b朝向左右方向外侧(朝向一侧)展开的状态下时,具体的长度优选地如下。
首先,如图18所示,优选的是,从吸收性芯11的前侧的左右方向一侧端11a到腹侧接触部20fA的左右方向一侧端P1的长度W4在50mm和200mm之间(含端值)。因此,通过使前侧的长度W4相对较长地为50mm以上,当穿用者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使得穿用者更容易将腹侧接触部20fA拉到大腿的前侧。然而,通过使得前侧的长度W4不过分长地为200mm以下,使得腰身构件20可以贴合在穿用者的腰身周围,使得可以抑制卫生巾1下滑。
另一方面,如图19所示,优选的是,从吸收性芯11的后侧的左右方向一侧端11a到朝外打开的突片30的左右方向一侧端的长度W5在100mm和300mm之间(含端值)。因此,通过使得后侧的长度W5相对短地为300mm以下,当将卫生巾1包裹在大腿周围时,使得可以抑制朝外展开的突片30与马桶的接触。然而,通过使后侧的长度W5不过分短地为100mm以上,可以抑制腰身构件20对穿用者的收紧。
此外,如图11所示,优选的是,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突片30的左右方向最大长度W6在20mm和120mm(含端值)之间。通过使突片30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W6为20mm以上,使得穿用者在将突片30与前腰身部20f接合时更容易保持突片30。另一方面,通过使突片30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W6为120mm以下,当将卫生巾1包裹在大腿周围时,使得可以抑制朝外打开的突片30与马桶的接触。另外,通过使突片30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W6不过分长,在打开突片30和撕开前腰身部20f后,穿用者不必为了使接合部32更容易与前腰身部20f接合而在接近接合部32的其它位置处重新保持突片30。
另外,如图17所示,在自然状态的卫生巾1中,在结合到侧结合部40的突片30在左右方向内侧闭合并接合到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的情况下,以下构造是优选的。首先,优选的是,位于存在突片30一侧的侧结合部40的内端40a的位置处的突片30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3长于相同的侧结合部40的内端40a的位置处的前腰身部20f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通过这样做,可以缩短前腰身部20f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使得穿用者可以容易地保持前腰身部20f。另一方面,当穿用者保持突片30并从大腿下方拉起卫生巾1时,上下方向上长的突片30将拉力传递到卫生巾1的后部的上下方向上的宽范围,使得更容易拉起卫生巾1。
然而,优选的是,前腰身部20f的相对于左右方向与接合部32重叠的部分的最小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4长于接合部32的最大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5。
通过这样做,接合部32的整个上下方向区域都可以与前腰身部20f接合,使得突片30可以与前腰身部20f牢固地接合。
另外,像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一样,优选的是,前腰身部20f的左右方向两端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长的撕开线26(例如,孔眼)。这使得穿用者容易撕开前腰身部20f。
本实施方式的撕开线26均设置在前腰身部20f的上下方向上的全域中,但是撕开线26可以仅设置在前腰身部20f的上下方向上的一部分中。此外,撕开线26不限于具有如处于伸长状态的卫生巾1(图11)所示的沿着上下方向的直线形状,也可以是曲线或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直线。另外,撕开线26容易沿上下方向撕开前腰身部20f就足够了,并且撕开线26可以是设置在前腰身部20f的上端或下端的切口等。
然而,卫生巾1不是必须具有撕开线26。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侧结合部40也通过熔接等形成,并且比腰身构件20的其它区域具有更高的刚性。因此,穿用者可以沿着侧结合部40的左右方向内端40a撕开前腰身部20f。
此外,像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一样,优选的是,在腰身构件20的左右方向两侧设置一对突片30。这使得可以通过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而穿上卫生巾1,如图15C和图16D所示。另外,当脱下卫生巾1时,通过从前腰身部20f拆卸一对突片30,可以从大腿之间拉出卫生巾1。因此,与内裤型形式的卫生巾1的穿脱情况不同,不需要通过腿围开口1b穿脱卫生巾1。因此,穿用者可以在不脱裤子、鞋、袜等的情况下穿脱卫生巾1,并且可以在外出时容易地更换卫生巾1。
另外,在卫生巾1的左右方向两侧具有突片30的情况下,当卫生巾1处于自然状态并且处于前腰身部20f的腹侧接触部20fA沿着位于左右方向两侧的侧结合部40的内端40a与后腰身部20b分离的状态时,如图20所示,优选如下构造。沿左右方向从腹侧接触部20fA的一侧端P1到另一侧端P5的长度W7优选地长于沿左右方向从后腰身部20b的一侧端P2到另一侧端P6的长度W8。即,在左右方向上,腹侧接触部20fA的左右方向两端P1和P5优选地定位于后腰身部20b的左右方向两端P2和P6的外侧。
通过这样做,不仅在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一条大腿周围时,而且在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另一条大腿周围时,使得更容易将腹侧接触部20fA拉到大腿的前侧。另一方面,当将卫生巾1包裹在两条大腿周围时,卫生巾1不容易下垂,使得可以抑制卫生巾1与马桶的接触。
另外,像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一样,优选的是,在卫生巾1的左右方向两侧中的每一者均设置具有一个接合部32的突片30。通过这样做,穿用者只需将突片30(接合部32)在左右方向两侧中的每一者上接合一次,就可以容易地穿上卫生巾1,改善了穿用性。卫生巾1的外观也得以改善。此外,在用于自己穿上卫生巾1的穿用者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像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一样,与护理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相比,吸收性芯11更小,并且排泄后的吸收性芯11也更轻。出于这个原因,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例如,通过在左右方向两侧中的每一者设置均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并列配置的两个接合部的突片或者通过设置具有一个接合部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并列配置的两个突片(左右方向每一侧上两对),即使不在像护理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一样将突片牢固地固定到前腰身部的情况下,卫生巾1也不容易下滑。然而,构造不限于在左右方向两侧逐个设置均具有一个接合部32的突片30的构造。
可替代地,可以是如下的卫生巾1:其中突片30仅设置在腰身构件20的左右方向一侧。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是左右方向至少一侧能够以带型形式使用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就足够了。另外在该情况下,因为穿用者仅使一条腿的脚趾穿过腿围开口1b并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另一条腿的大腿周围,并且穿用者可以将腰身构件20从一条大腿拆卸并仅从腿围开口1b拉出另一条腿的脚趾,因此使得穿用者更容易穿脱卫生巾1。另外在该情况下,通过缩短前腰身部20f的存在突片30那侧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或通过缩短腹侧接触部20fA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W1,当穿用者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一条大腿周围时,改善了穿用性。
另外,回到图11,优选的是,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卫生巾1中,从卫生巾1的上下方向(与左右方向正交且与吸收性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一致)一侧端到中心CL的长度L6在200mm和350mm之间(含端值)。通过使长度L6为200mm以上,允许卫生巾1与目标穿用者(成年人)的尺寸相匹配。另一方面,通过使长度L6为350mm以下,当将卫生巾1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卫生巾1不容易下垂,使得可以抑制卫生巾1与马桶的接触。
此外,当卫生巾1处于自然状态并且处于前腰身部20f沿着撕开线26或沿着位于左右方向一侧的侧结合部40的内端40a与后腰身部20b分离的状态时,优选的是,如图18所示:腹侧接触部20fA的下端(P1)相对于腹侧接触部20fA的上端(P4)位于左右方向一侧(外侧)。
结果,腹侧接触部20fA的切割端(从P1延伸至P4)从腰身侧到裆侧朝向左右方向外侧倾斜。因此,腹侧接触部20fA的切割端的取向与如图15C所示的穿用者的从腰身开口1a侧保持腹侧接触部20fA的手的取向一致,以便穿用者自己穿上卫生巾1。这使得穿用者更容易保持腹侧接触部20fA,改善了穿用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参见图14)中,除了伸缩性皮肤侧片22以外,在腹侧接触部20fA的上端部设置有腰身弹性构件24。因此,腹侧接触部20fA的上端部比下端部具有更高的收缩力,并且在卫生巾1的自然状态下位于左右方向内侧。通过以此方式增加腹侧接触部20fA的上端部的伸缩性,使得卫生巾1更容易贴合在穿用者的腰身周围,使得可以抑制卫生巾1下滑。
而且,前腰身部20f和后腰身部20b均具有在左右方向上伸缩的皮肤侧片22、23和腰身弹性构件24,并具有左右方向伸缩性。如图11和图14所示,优选的是,在至少相对于左右方向与吸收性本体10重叠的区域中,前腰身部20f和后腰身部20b均具有在左右方向上伸缩的连续伸缩区域20EA。
这使得卫生巾1贴合在穿用者的腰身周围。特别地,当以带型形式使用卫生巾1时(图13B),前腰身部20f的腹侧接触部20fA与后腰身部20b分离。但是,在一对突片30之间,腹侧接触部20fA被朝向左右方向两外侧拉动,贴合在穿用者的腰身周围。此外,当穿用者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使得更容易将腹侧接触部20fA拉到大腿的前侧,使得卫生巾1的前部不容易下垂。同样地,后腰身部20b也可以贴合在穿用者的腰身周围,并且当穿用者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使得卫生巾1的后部不容易下垂。
然而,可以接受以下构造:在伸缩区域20EA内的在厚度方向上与吸收性芯11重叠的区域中,通过减小伸缩力来确保吸收性芯11的平坦性。例如,在厚度方向上与吸收性芯11重叠的区域中,相比于其它区域,建议通过增加非皮肤侧片21与皮肤侧片22、23的结合部(熔接部)的面积比率来抑制皮肤侧片22、23的弹性特性。这使得可以确保吸收性芯11的吸收面积,并防止在吸收性芯11与穿用者之间产生间隙。
另外,优选的是,前腰身部20f在伸缩区域20EA的左右方向外侧(在存在突片30的一侧)具有低伸缩区域20NA,低伸缩区域20NA具有比伸缩区域20EA低的伸缩性。通过设置低伸缩区域20NA,当穿用者沿左右方向拉动前腰身部20f并且撕开前腰身部20f时,力有效地传递到撕开部,使得可以以较小的力撕开前腰身部20f。
因此,优选地是,如图11所示,在卫生巾1具有撕开线26的情况下,撕开线26均配置在相对应的低伸缩区域20NA的左右方向两侧之间。这使得每条撕开线26的两侧不容易伸长,因此穿用者可以沿着撕开线26容易地撕开前腰身部20f。
此外,通过在低伸缩区域20NA处撕开前腰身部20f,可以确保前腰身部20f的切割端形状,使其不容易卷曲。即,由于腹侧接触部20fA的作为要分离侧的端部不易卷曲,因此穿用者容易保持腹侧接触部20fA,使得可以将突片30与腹侧接触部20fA稳定地结合。此外,由于腹侧接触部20fA的端部和留在侧结合部40侧的非分离部20fB不容易卷曲,因此穿用者在穿用卫生巾1时不容易感觉到前腰身部20f的切割端是异物,改善了舒适性。
注意,低伸缩区域20NA具有比伸缩区域20EA更低的左右方向伸缩性就足够了。低伸缩区域20NA可以具有也可以不具有伸缩性。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在低伸缩区域20NA中设置伸缩性的皮肤侧片22和23。因此,在低伸缩区域20NA中,相比于伸缩区域20EA,建议通过增加非皮肤侧片21与皮肤侧片22、23的结合部(熔接部)的面积比率来抑制皮肤侧片22、23的弹性特性。此外,如图11所示,腰身弹性构件24的伸缩部没有在左右方上向外侧延伸到低伸缩区域20NA,这也降低了低伸缩区域20NA的伸缩性。
低伸缩区域20NA与伸缩区域20EA之间的伸缩性(伸缩应力)的比较可以通过手动拉动每个区域或通过使用拉伸试验机(例如,岛津制作所制造的自动绘图式拉伸试验机AG-1KN1等)进行。例如,从前腰身部20f切出低伸缩区域20NA和伸缩区域20EA,以制备低伸缩区域(20NA)的样品和伸缩区域(20EA)的样品,这些样品在卫生巾1的左右方向和纵向上具有相同的长度。然后,用卡盘夹紧每个样品在卫生巾1的左右方向(伸长方向)上的两端,使样品伸长,增加卡盘分离距离,直到样品断裂。如果伸缩区域的样品在样品断裂时具有比低伸缩区域的样品更长的卡盘分离距离,则可以确认伸缩性高。
此外,当卫生巾1处于自然状态并且处于前腰身部20f的腹侧接触部20fA沿着撕开线26与后腰身部20b分离且突片30如图19所示在左右方向外侧(朝向一侧)展开的状态时,优选如下构造。优选的是,前腰身部20f的留在侧结合部40侧的非分离部20fB(即,前腰身部20f的与腹侧接触部20fA分离的部分)位于接合部32的左右方向内侧。
结果,前腰身部20f的非分离部20fB不覆盖接合部32,并且突片30由于接合部32而能够牢固地接合前腰身部20f的腹侧接触部20fA。另外,当将突片30与腹侧接触部20fA接合时,非分离部20fB的切割端的凹凸摩擦腹侧接触部20fA的非皮肤侧面,使得可以抑制腹侧接触部20fA相对于突片30和后腰身部20b的位置偏差。这使得突片30更容易与腹侧接触部20fA接合,并且可以抑制穿用期间的位移。
另外,优选的是,如图11所示,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卫生巾1中,从撕开线26到低伸缩区域20NA的位于左右方向内侧(另一侧)的端部的长度W10长于从侧结合部40的位于突片30所结合侧(左右方向一侧)的内端到撕开线26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W9。
通过这样做,当前腰身部20f在撕开线26处撕开时,腹侧接触部20fA中的低伸缩区域20NA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W10'长于前腰身部20f的留在侧结合部40侧的非分离部20fB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W9'(图19)。因此,当突片30与腹侧接触部20fA接合时,留在侧结合部40处的非分离部20fB可以被腹侧接触部20fA的不容易卷曲的端部(低伸缩区域20NA)覆盖。因此,非分离部20fB不容易与穿用者皮肤接触,使得可以减轻穿用期间的不适感。此外,通过使长度W10更长,腹侧接触部20fA的不容易卷曲的端部的长度变得更长,使得穿用者更容易保持腹侧接触部20fA。变得更容易以稳定的方式与突片30接合。
此外,尽管腰身构件20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伸缩性,但腰身构件20的在厚度方向上与吸收性芯11重叠并且具有高刚性的部分的伸缩性降低。如上所述,腰身构件20与吸收性芯11重叠的部分的伸缩性可以被有意地降低。然而,当突片30的接合部32与腰身构件20的与吸收性芯11重叠并且伸缩性降低了的部分接合时,接合部32与腰身构件20的纤维的纠缠程度降低。
因此,优选的是,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卫生巾1中,从前腰身部20f的上端到吸收性芯11的前侧上端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6(参见图14)长于接合部32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8。
通过这样做,当将突片30与前腰身部20f接合时,接合部32与吸收性芯11容易相对于上下方向移位,并且在厚度方向上不容易重叠。即,接合部32容易与前腰身部20f的在厚度方向上不与吸收性芯11重叠并且伸缩性不降低的部分接合。因此,接合部32的钩构件容易与腰身构件20的纤维纠缠,并且可以增强突片30的接合强度。
另一方面,优选的是,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卫生巾1中,从后腰身部20b的上端到吸收性芯11的后侧上端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7(参见图14)短于接合部32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8。
吸收性芯11的后部向上侧延伸得长,因此增大了后腰身部20b的上端的刚性。因此,当穿用者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后腰身部20b不容易下垂,使得可以抑制卫生巾1与马桶的接触。此外,可以抑制排泄物的后漏。另外,由于突片30(接合部32)不与后腰身部20b接合,因此即使后侧的吸收性芯11向上侧延伸得长,也不会发生弱化接合部32的接合强度的问题。
另外,如图17所示,优选的是,在处于自然状态的卫生巾1中,在结合到侧结合部40的突片30朝向左右方向内侧展开并且与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的情况下,接合部32位于吸收性芯11的左右方向外侧(相对于吸收性芯11在一侧)。
通过这样做,接合部32容易与前腰身部20f的在厚度方向上不与吸收性芯11重叠并且伸缩性不降低的部分接合。因此,接合部32的钩构件容易与腰身构件20的纤维纠缠,并且可以增强突片30的接合强度。
此外,优选的是,在突片30在左右方向内侧闭合的状态下(参见图17),每个突片30的上端和下端中的至少一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端和下端两者)的形状具有倾斜部30A,倾斜部30A随着其朝向左右方向内侧去而朝向突片30的上下方向中央倾斜。即,优选的是,突片30的在结合到侧结合部40的一侧的相反侧的自由端具有渐窄形状。
这使得穿用者更容易保持突片30的自由端(与突片30的结合到侧结合部40的一侧相反的端部)。此外,在呼吸期间,突片30的上端不容易接触穿用者的腹部,当抬腿时,突片30的下端不容易接触穿用者的腿部。因此,穿用者在穿用卫生巾1时,不容易感觉到突片30是异物,改善了穿用舒适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前腰身部20f(整体)的非皮肤侧面的颜色与突片30(整体)的非皮肤侧面的颜色是同色系颜色。例如,在与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不同的护理尿布中,白色突片均具有蓝色或绿色的接合部,并且接合部的颜色从尿布的外侧透视可见,并且突片和前腰身部在它们的非皮肤侧面通常具有不同的颜色。因此,如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那样,通过使前腰身部的非皮肤侧面与突片的非皮肤侧面具有同色系颜色,减轻了像尿布一样的外观,改善了卫生巾1的外观。
然而,在上述情况下,穿用者难以从卫生巾1的非皮肤面侧识别接合部32的位置。因此,优选的是,突片30在接合部32配置的区域中具有多个压缩部33,压缩部33均为突片30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的部分。这使得更容易从突片30的非皮肤面侧识别接合部32的位置,并且使突片30更容易与前腰身部20f接合,改善了卫生巾1的穿用性。压缩部33可从突片30的皮肤侧压缩或从非皮肤侧压缩。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从突片30的外侧(非皮肤侧)都可以看见压缩部33。
此外,尽管接合部32通常用粘合剂结合到构成突片30的基片31,但是突片30与接合部32之间的结合强度通过压缩部33进一步增强。这使得可以在接合部32不从突片30脱落的情况下重新附接突片30。
此外,可以防止突片30在穿用卫生巾1时脱落。
然而,优选的是,设置在突片30中的多个压缩部33的平均节距(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任一方向上的平均节距)大于设置在侧结合部40中的多个结合部(例如,未示出的熔接部)的平均节距。通过增大压缩部33的平均节距并减小压缩部33的面积比率,可以防止接合部32的钩构件被压缩部33压溃。另一方面,通过减小构成侧结合部40的结合部的平均节距,增大了侧结合部40的结合强度。因此,即使穿用者在穿用卫生巾1时拉动突片30,也可以防止突片30从后腰身部20b脱落。
注意,同色系颜色意味着,在蒙塞尔色系(100色相)中,它们的色相差小于5、它们的亮度差小于1、或者它们的彩度差小于1。同色系颜色的含义包括颜色相同的情况。
优选的是,色差ΔE小于1。如下地测量色差。
(1)准备X-Rite公司生产的X-Rite eXact Standard(测量直径:1.5mm)。
(2)在10个以上不同的位置测量样品的待测部分(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的CIE L*a*b*坐标,并且计算其平均值(L1*,a1*,b1*)。
(3)在10个以上不同的位置测量样品的待比较部分(突片30的非皮肤侧面)的CIEL*a*b*坐标,并计算其平均值(L2*,a2*,b2*)。
(4)根据上述结果值计算色差ΔE。(ΔE=[(L1*-L2*)2+(a1*-a2*)2+(b1*-b2*)2]1/2)
===其它===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腰身构件20中设置具有伸缩性的皮肤侧片22、23,对腰身构件20赋予左右方向伸缩性。代替伸缩性片,多个沿左右方向伸缩的线状弹性构件(弹性线等)可以间隔地沿上下方向并列配置,以对腰身构件20赋予伸缩性。
此外,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不限于满足以下两种条件,而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任何一种:前腰身部20f的位于与突片30重叠的部分的最小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在80mm和150mm之间(含端值),并且侧结合部40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在100mm和160mm之间(含端值);以及如果前腰身部20f在侧结合部40处撕开,则前腰身部20f的腹侧接触部20fA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后腰身部20b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W1>W2)。
<<<第三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
图21是卫生巾1的展开平面图,其中前腰身部20f沿着撕开线26与后腰身部20b分离。图22是从前侧观察的内裤型卫生巾1的正面图。图23是被保持为使得沿着接合部32的纵向延伸的中央线CL1水平的卫生巾1的正面图。图24是以与图23同样的方式保持的变形例的卫生巾1的正面图。
如上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具有可拆卸地与前腰身部20f接合的突片30。因此,当穿用者通过使卫生巾1呈带型形式使用时,穿用者可以在目视识别自身前侧的突片30的状态下,将突片30与前腰身部20f接合。因此,当穿用者自己穿上卫生巾1时,穿用性良好。另外,当取下卫生巾1时,穿用者可以在目视识别自身前侧的突片30的状态下,从前腰身部20f取下突片3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突片30相对于腰身构件20设置在非皮肤侧(外侧),并且设置在每个突片30的皮肤侧面的接合部32与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然而,构造不限于此。可以接受以下构造:突片30设置在腰身构件20的皮肤侧(内侧),并且设置在每个突片30的非皮肤侧面的接合部32在与腰身构件20分离后与前腰身部20f的皮肤侧面接合。
此外,当以内裤型形式穿上卫生巾1时,可以在将卫生巾1保持在内裤型的状态下脱下卫生巾1。但是,也可以通过在撕开线26处撕开前腰身部20f来脱下卫生巾1。相反,当以带型形式穿上卫生巾1时,可以在不拆卸突片30的情况下脱下卫生巾1。
另外,像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一样,优选的是,前腰身部20f在宽度方向的端部具有纵向长的撕开线26(例如,孔眼)。这允许穿用者容易地撕开前腰身部20f。
本实施方式的撕开线26均设置于前腰身部20f纵向全域中,但是撕开线26可以仅设置在前腰身部20f的纵向上的一部分中。此外,撕开线26不限于具有如处于伸长状态的卫生巾1(图11)中所示的沿着纵向的直线形状,也可以是曲线或相对于纵向倾斜的直线。另外,撕开线26容易沿纵向撕开前腰身部20f就足够了,并且撕开线26可以是设置在前腰身部20f的腰身侧端部或裆侧端部的切口等。
然而,卫生巾1不是必须具有撕开线26。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侧结合部40也通过熔接等形成,并且具有比腰身构件20的其它区域高的刚度。因此,穿用者可以沿着侧结合部40的宽度方向内端40a撕开前腰身部20f。
此外,优选的是,对于从包装中取出的处于初始状态的卫生巾1,从卫生巾1的非皮肤面侧(外侧)可以看见突片30。例如,在前腰身部20f如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那样具有撕开线26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前腰身部20f没有沿着撕开线26在纵向上撕开的状态下,从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面侧可以看见突片30。
这使得穿用者更容易识别出卫生巾1可以以内裤型形式或以带型形式使用。因此,卫生巾1的穿用者可以依据当时的情况,以初始的内裤型形式或通过将卫生巾1改变为带型形式来穿脱卫生巾1。因此,改善了卫生巾1的穿脱便利性。
另外,当穿用者使卫生巾1成为带型形式并自己穿上卫生巾1时,设想了在将在撕开线26处切断的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的同时在大腿上将突片30接合的方法,如图15C和图16A所示。这使得可以稳定地将突片30(接合部32)与前腰身部20f接合。
然而,当坐在马桶上或半蹲在马桶附近的穿用者在一条大腿周围包裹卫生巾1时,卫生巾1趋向于下垂,如图16B所示。特别地,占卫生巾大部分重量的吸收性芯11趋向于从大腿下垂。如果卫生巾1的从大腿下垂的部分与马桶接触,则要穿用的卫生巾1的卫生状况从此开始将劣化。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关于连接突片30中包括的接合部32的纵向腰身侧(一侧)端的宽度方向中心32a和接合部32的纵向裆侧(另一侧)端的宽度方向中心32b的中心线CL1(参见图21和图22),当将卫生巾1保持为使得中心线CL1水平时(参见图23),使吸收性芯11的最下端11L位于卫生巾1(产品)的最下端1L的上侧。
如图23所示,在与卫生巾1包裹在大腿周围的状态类似的状态下,占卫生巾1重量的大部分的吸收性芯11定位于卫生巾1最下端的上侧。可以说,与吸收性芯11的最下端为产品的最下端的情况相比,吸收性芯11不下垂。因此,当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图16B)时,可以抑制卫生巾1与马桶的接触。
这使得可以维持卫生巾1的良好卫生状况。此外,由于卫生巾1不容易与马桶接触,因此穿用者可以专注于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的操作,这改善了卫生巾1的穿用性。另外,在将突片30与前腰身部20f接合后,穿用者沿着大腿的周向旋转卫生巾1,并在大腿之间拉动吸收性芯11(吸收性本体10),如图16C所示。因此,由于吸收性芯11不容易下垂,所以可以容易地将吸收性芯11上拉。
注意,腰身构件20未与撕开线26等分离且仍处于内裤型形式的卫生巾1如图23所示地保持以供观察。另外,在卫生巾1刚从包装中取出的初始状态下,卫生巾1被保持为使得突片30中的接合部32的中心线CL1水平。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刚从包装中取出卫生巾1的初始状态为图22所示的状态。因此,在突片30从结合到腰身构件20的位置(从侧结合部40)朝向宽度方向内侧展开的状态下,突片30与前腰身部20f接合。卫生巾1被保持为使得在一个突片30的位置处的接合部32的中心线CL1水平。另一方面,在卫生巾从包装中取出的初始状态不处于图22所示的状态(例如,为突片30(接合部32)折叠的状态)的情况下,卫生巾1被保持为使得在一个折叠的突片30的位置处的接合部32的中心线CL1(在接合部32也折叠的情况下,处于折叠状态的接合部32的中心线CL1)水平。
此外,为了将卫生巾1保持为使得接合部32的中心线CL1水平,使用符合JIS1级的金属尺(例如,Shinwa Rules有限公司制造的直尺(长度335mm或500mm,宽度25mm,厚度1mm)或同等物)执行测量。具体地,首先,使尺子51的平面与工作台50的水平面对齐,并使尺子51从工作台50突出200mm。接下来,使尺子51穿过卫生巾1的腿围开口1b和腰身开口1a。然后,将卫生巾1的腰身开口端与尺子51的突出端的内侧(工作台50侧)50mm的位置对齐。另外,将卫生巾1的接合部32的纵向中心线CL1与尺子51的宽度(25mm)的中心位置对齐。然后,观察卫生巾1从尺子51下垂的状态(例如,比较吸收性芯11的最下端的位置与卫生巾1的最下端的位置)。注意,优选的是,使用双面胶带等固定工作台50和尺子51或者固定尺子51和卫生巾1。此外,当尺子51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重量下弯曲时,可以通过在厚度方向上堆叠两根或三根尺子51来保持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可替代地,可以缩短尺子51从工作台50突出的长度。应以相同方式进行以下测量和比较。图23的状态下的卫生巾1的测量和比较可以在实际的卫生巾1上执行,或者可以基于从前侧拍摄的图23的状态下的卫生巾1的图像执行卫生巾1的测量和比较。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吸收性芯11的相对于卫生巾1的对折部F(在纵向上位于裆侧的端部)位于前侧的部分也被称为“前吸收性芯11F”。另外,吸收性芯11的相对于对折部F位于后侧的部分被称为“后吸收性芯11B”。同样地,吸收性本体10相对于卫生巾1的对折部F位于前侧的部分也称为“前吸收性本体10F”,吸收性本体10相对于对折部F位于后侧的部分被称为“后吸收性本体10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当卫生巾1被保持为使得接合部32的中心线CL1水平时(图23),构造如下。首先,确定水平线LH(垂直方向上的水平位置),该水平线穿过卫生巾1的对折部F与前吸收性芯11F的宽度方向两侧端中的上侧端11SU交叉的点P1。从水平线LH到卫生巾1的最下端1L的垂直方向(上下方向)长度L4短于从水平线LH到卫生巾的最上端1U(即尺子51的上表面)的垂直方向上的长度L3。
水平线LH的位置大致对应于周围包裹有腰身构件20的大腿的下表面位置。因此,通过减小如上所述的从水平线LH到卫生巾1的最下端1L的垂直方向上的长度L4,就可以减少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卫生巾1的悬垂量。具体地,在图23所示地保持的卫生巾1中,与吸收性芯的最下端是产品的最下端的吸收性物品相比,长度L4可以缩短。当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这使得可以减少卫生巾1的悬垂量。因此,可以抑制卫生巾1与马桶的接触。
此外,以下方法被提及为上述长度L3、L4的测量方法。首先,用笔标注处于图22所示的自然状态下的卫生巾1(例如,卫生巾1处于平置水平桌上的无负荷状态)的前侧的非皮肤侧面。即,标注卫生巾1的对折部F与吸收性芯11的在接合部32被水平保持的一侧的侧端11SU之间的交叉点P1的位置。接下来,用笔标注穿过处于图23所示状态的卫生巾1上的交叉点P1的水平线LH。用尺子等分别测量从水平线LH到卫生巾1的最上端1U和最下端1L的长度L3和L4。可替代地,在比较长度L3和L4时,可以在处于图23的状态下的卫生巾1的前侧拍摄图像的图像数据上指定水平线LH。
此外,在自然状态下的卫生巾1(图22)中,前吸收性本体10F具有第一中心C1、第二中心C2和第三中心C3:第一中心C1为纵向腰身侧(一侧)端的宽度方向中心;第二中心C2为将前吸收性本体10F在纵向上分为两部分的中心线的宽度方向中心;第三中心C3为纵向上的裆侧(另一侧)端的宽度方向中心。
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当卫生巾1被保持为使得接合部32的中心线CL1水平时(图23),连接第一中心C1和第二中心C2的线La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角与连接第二中心C2和第三中心C3的线Lb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角相同。注意,线La和Lb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角相同的事实要求它们基本上相同,并且在倾角误差为5度以下的情况下,它们被认为相同。
线La和Lb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相同倾角并且线La和Lb在同一条线上的事实意味着吸收性本体10的纵向裆侧部(从C2到C3的范围内的部分)相对于吸收性本体10的纵向腰身侧部(从C1到C2的范围内的部分)不倾斜。换言之,即使卫生巾1处于图23所示的状态,吸收性本体10也不会在纵向中途弯折,并且吸收性本体10的裆侧部不会下垂。因此,当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可以抑制卫生巾1与马桶的接触。
此外,以下方法被提及为线La和线Lb的倾角的确认方法。首先,用笔标注处于图22所示的自然状态下的卫生巾1的前侧的非皮肤侧面的第一中心C1至第三中心C3的位置。接下来,对于处于图23所示状态的卫生巾1,用笔标注连接第一中心C1和第二中心C2的线La以及连接第二中心C2和第三中心C3的线Lb。然后,用尺子等确定线La和线Lb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角。可替代地,在比较线La和Lb的倾角时,可以在处于图23的状态下的卫生巾1的前侧拍摄图像的图像数据上指定线La和Lb。
另外,优选的是,当从前侧观察被保持为使得接合部32的中心线CL1水平的卫生巾1时,如图23所示,在吸收性本体10的一对宽度方向侧端的下侧端10SL下侧(即,从位于下侧的腿围开口1b)可见后吸收性本体10B的皮肤侧面。例如,使突片30在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与前腰身部20f接合,或者降低后腰身部20b的宽度方向上的伸缩性。
通过这样做,当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前吸收性本体10F定位于上侧,因此沿着大腿的周向旋转卫生巾1并在大腿之间上拉吸收性本体10变得更容易。换言之,减少了穿用者通过保持前吸收性本体10F的宽度方向两侧来上拉的量,使其更容易移到接下来的操作。
然而,与图23相反,可以接受图24的变形例中示出的构造:当从前侧观察被保持为使得接合部32的中心线CL1水平的卫生巾1时,在吸收性本体10的一对宽度方向侧端的上侧端10SU的上侧(即,从位于上侧的腿围开口1b)可以看见后吸收性本体10B的皮肤侧面。例如,使突片30在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前腰身部20f接合,或者增加后腰身部20b的宽度方向伸缩性。
当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卫生巾1的后部比前部更容易被放置为靠近马桶,并且穿过大腿下方包裹起来。因此,通过如上所述地将后吸收性本体10B放置在上侧,可以进一步抑制卫生巾1的后部与马桶的接触。
另外,在图24的情况下,前吸收性本体10F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角小于图23中的情况。因此,当穿用者在大腿之间上拉前吸收性本体10F时(图16C),前吸收性本体10F相对于大腿延伸方向的倾角小,并且对齐前吸收性本体10F的操作容易。
另外,优选的是,当卫生巾1被保持为使得接合部32的中心线CL1水平时(图23),设置在接合部32(32A)的宽度方向相反侧的、位于下侧的突片30(另一接合构件)的接合部32(32B)定位在卫生巾1的最下端1L上侧。
通过这样做,当穿用者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容易从大腿之间看见相反侧的突片30(接合部32B)。因此,穿用者容易意识到接下来的打开和撕开相反侧的突片30的动作,并且可以容易地移到接下来的动作。
另外,优选的是,当卫生巾1被保持为使得接合部32的中心线CL1水平时(图23),下侧的突片30的接合部32(32B)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穿过接合部32(32A)的纵向腰身侧端32Aa的垂直方向线LV位于腰身侧。
通过这样做,当穿用者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相反侧的突片30(接合部32B)位于穿用者附近。因此,穿用者可以通过简单地向下看而无需向前弯腰即可发现相反侧的突片30(接合部32B),并且可以容易地移到接下来的动作。
此外,如上述的卫生巾1的穿用方法那样,说明了一种方法,其中在腰身构件20如图16C所示包裹在大腿周围后,当上拉卫生巾1时,通过打开相反侧的突片30而撕开前腰身部20f,但该穿用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6B所示,可以通过从相反侧的大腿的下方保持突片30并打开大腿下方的突片30来撕开前腰身部20f。在这种情况下,前腰身部20f的撕开部可以从大腿下方包裹在大腿周围。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相反侧的突片30(接合部32B)位于穿用者附近,使得穿用者更容易从大腿下方保持突片3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是成人用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目标穿用者还包括已经具有初潮的中小学生),但吸收性芯11的体积较小。严格来说,卫生巾1的放置吸收性芯11的部分的体积较小,在100cm3和250cm3之间(含端值)。
卫生巾1的放置吸收性芯11的部分的体积是通过将“吸收性芯1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吸收性芯11的宽度”和“卫生巾1的放置吸收性芯11的部分的厚度(图12中从顶面片11到非皮肤侧片21的厚度)”相乘得到的。然而,堆叠在吸收性芯11上的片的厚度小于吸收性芯11的厚度。因此,卫生巾1的放置吸收性芯11的部分的体积接近吸收性芯11的体积。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卫生巾1的放置吸收性芯11的部分的体积也简称为“吸收性芯11的体积”。
通过将吸收性芯11的体积减小到250cm3以下,可以减小吸收性芯11的质量和尺寸(长度、宽度、厚度等)。因此,当穿用者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以便以带型形式穿上卫生巾1时,占卫生巾1大部分质量的吸收性芯11不容易下垂,使得可以抑制卫生巾1与马桶的接触。因此,可以维持卫生巾1的良好卫生状况,并且还改善了穿用性。此外,在自己穿上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穿用者用的成人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轻度尿失禁用的尿布等)的情况下,排泄量比护理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小。因此,即使吸收性芯11的体积在100cm3和250cm3之间(含端值),也可以抑制排泄液的泄漏。
具体地,优选的是,吸收性芯11的宽度等于或大于50mm且小于100mm。通过使吸收性芯11的宽度小于100mm,可以如上所述地减小吸收性芯11的体积。另外,当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可将吸收性芯11的最下端的位置11L(参见图24)定位于上侧。因此,可以抑制卫生巾1与马桶的接触。另一方面,通过使吸收性芯11的宽度为50mm以上,可以赋予穿用者安全感并抑制排泄液的侧漏。
此外,优选的是,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下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卫生巾1的放置吸收性芯11的部分的厚度、即吸收性芯11与重叠在吸收性芯11上的片的总厚度小于5.5mm。然而,与吸收性芯11的体积同样,吸收性芯11上重叠的片的厚度小于吸收性芯11的厚度。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卫生巾1的放置吸收性芯11的部分的厚度被简称为“吸收性芯11的厚度”。
通过使吸收性芯11的厚度小于5.5mm,可以减少上述吸收性芯11的体积,也可以抑制卫生巾1在前后方向上的膨起。因此,可以抑制卫生巾1与马桶的接触。
另外,优选的是,吸收性芯11的质量在10g和40g之间(含端值)。通过使吸收性芯11的质量为40g以下,当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可以抑制吸收性芯11的下垂,并且抑制卫生巾1与马桶的接触。另一方面,通过使吸收性芯11的质量为10g以上,可以抑制排泄液的泄漏。
以下说明吸收性芯11的体积、宽度、厚度和质量的测量方法。
(1)如图11所示,将卫生巾1展开并伸长到无褶皱的程度,在吸收性芯11被拉平的状态下,测量长度方向(卫生巾1的纵向)上的最大长度。
(2)接下来,沿长度方向将吸收性芯11分为R1至R3这三个区域(参见图21)。然后,测量各区域R1至R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的吸收性芯11的宽度W1至W3。将三个宽度W1至W3的平均值作为吸收性芯11的宽度W。
宽度W优选地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100mm。
(3)接下来,在通过沿长度方向将吸收性芯11分为三个区域所获得的区域R1至R3的相应中心(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中心)处测量吸收性芯11的厚度t1至t3。将三个厚度t1至t3的平均值作为吸收性芯11的厚度t(卫生巾1的放置吸收性芯11的部分的厚度)。厚度t优选地小于5.5mm。(4)然后,将吸收性芯11的长度乘以宽度W和厚度t所获得的值作为吸收性芯11的体积(卫生巾1的放置吸收性芯11的部分的体积)。该体积优选地在100cm3和250cm3之间(含端值)。
(5)在测量上述尺寸后执行质量测量。首先,通过使用甲苯使构成卫生巾1的材料分离,取出吸收性芯11(包括芯包裹片)。在将分离的吸收性芯11自然干燥24小时后,测量吸收性芯11(浆粕纤维、SAP、芯包裹片等)的质量。该质量优选地在10g和40g之间(含端值)。
另外,为了抑制吸收性芯11下垂,优选的是,吸收性芯11的宽度方向侧缘、特别是在卫生巾1的对折部F中的厚度较薄。具体地,对折部F中的吸收性芯11的宽度方向侧缘的厚度比通过上述测量方法测得的吸收性芯11的厚度(即,宽度方向中央部分处的厚度)薄,且优选地为4mm以下。此外,通过与上述测量方法相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测量位置测量吸收性芯11的侧缘厚度。另外,对一个卫生巾1在两个位置(左右侧缘)处测量厚度,将平均值作为吸收性芯11的侧缘的厚度。
吸收性芯11的厚度是通过使用例如Mitutoyo公司制造的ID-C1012C表盘式厚度计或等同物,以3.0gf/cm2的压力将目标部分加压到目标点位所测得的值。
此外,关于吸收性芯11的体积、宽度、厚度和质量的测量,优选地对多个(例如,5个)卫生巾1进行测量,并确认平均值在上述范围内。待测卫生巾1优选地是包装在同一包装内的卫生巾,但也可以是包含在同一纸箱中的卫生巾或制造日期相同的卫生巾。
另外,回到图11,优选的是,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卫生巾1中,从卫生巾1的纵向(与宽度方向正交并与吸收性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向)一侧端到中心CL的长度L6在200mm和350mm之间(含端值)。通过使长度L6为350mm以下,使卫生巾1的从腰身构件20延伸到裆侧的部分的长度适当地小。因此,当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卫生巾1不容易下垂,使得可以抑制卫生巾1与马桶的接触。另一方面,通过使长度L6为200mm以上,使卫生巾1成为贴合成人的尺寸。
另外,优选的是,如图11所示,吸收性芯11的宽度比吸收性本体10的宽度窄,并且吸收性本体10的宽度方向侧部具有不存在吸收性芯11的区域。
这降低了吸收性本体10的宽度方向侧部的刚性。因此,在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后,当穿用者旋转腰身构件20并上拉吸收性本体10时,吸收性本体10的侧部容易沿着穿用者大腿的周向对齐,使得更容易旋转腰身构件20。因此,改善了卫生巾1的穿用性。
另外,像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一样,优选的是,在腰身构件20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一对突片30。这使得可以通过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两条大腿周围来穿上卫生巾1,如图15C和图16D所示。另外,当脱下卫生巾1时,通过从前腰身部20f拆卸突片30,可以从大腿之间拉出卫生巾1。因此,不像穿脱内裤型形式的卫生巾1的情况,不需要通过腿围开口1b穿脱卫生巾1。因此,穿用者可以在不脱裤子、鞋、袜等的情况下穿脱卫生巾1,并且可以在外出时容易地更换卫生巾1。
另外,像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一样,优选的是,在腰身构件20的宽度方向一侧设置具有一个接合部32的一个突片30(接合构件),并且在腰身构件20的宽度方向另一侧设置具有一个接合部32的一个突片30(另一接合构件)。换言之,优选的是,在卫生巾1的宽度方向两侧均设置一个突片30。
通过这样做,穿用者只要在宽度方向两侧中的每一者上均接合一次突片30(接合部32),就可以容易地穿上卫生巾1。卫生巾1的外观也被改善。此外,在用于自己穿上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穿用者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像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一样,排泄量小并且排泄后的吸收性芯11也轻。出于这个原因,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例如,通过设置均具有在纵向上并列配置的两个接合部的突片或者通过设置具有一个接合部并且在纵向上并列配置的两个突片,即使不在像护理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一样将突片牢固地固定到前腰身部20f的情况下,卫生巾1也不容易下滑。
然而,接合部32和突片30不限于在宽度方向每侧各一个地设置。可替代地,可以是仅在腰身构件20的宽度方向一侧设置突片30的卫生巾1。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是至少宽度方向一侧能够以带型形式使用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就足够了。
另外,前腰身部20f和后腰身部20b均包括:沿宽度方向伸缩的皮肤侧片22、23;和在纵向腰身侧端中沿宽度方向伸缩的多个腰身弹性构件24(例如,弹性线)。如图11和图21所示,优选的是,在至少相对于宽度方向与吸收性本体10重叠的区域中,前腰身部20f和后腰身部20b均具有在宽度方向上伸缩的连续伸缩区域20EA。
这使得卫生巾1贴合在穿用者的腰身周围。特别地,当以带型形式(图13B)使用卫生巾1时,前腰身部20f的腹侧接触部20fA与后腰身部20b分离。但是,在一对突片30之间,腹侧接触部20fA被朝向宽度方向两外侧拉动,贴合在穿用者的腰身周围。
此外,当穿用者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使得更容易将腹侧接触部20fA拉到大腿的前侧,使突片30更容易在大腿上与腹侧接触部20fA接合。此外,由于皮肤侧片22、23和腰身弹性构件24,前腰身部20f和后腰身部20b在宽度方向上收缩(贴合在大腿周围),使得卫生巾1不容易下垂。因此,可以抑制卫生巾1与马桶的接触。
然而,可以接受以下构造:在伸缩区域20EA内的与吸收性芯11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内,通过减小伸缩力来确保吸收性芯11的平坦性。例如,在厚度方向上与吸收性芯11重叠的区域中,相比于其它区域,建议通过增加非皮肤侧片21与皮肤侧片22、23的结合部(熔接部)的面积比率来抑制皮肤侧片22、23的弹性特性。这使得可以确保吸收性芯11的吸收面积,并防止在吸收性芯11与穿用者之间产生间隙。
另外,优选的是,前腰身部20f在伸缩区域20EA的宽度方向外侧(在存在突片30的侧)具有伸缩性比伸缩区域20EA低的低伸缩区域20NA。在设置低伸缩区域20NA的情况下,当穿用者沿宽度方向拉动前腰身部20f并撕开前腰身部20f时,力被有效传递到撕开部分,使得可以以较小的力撕开前腰身部20f。在卫生巾1具有撕开线26的情况下,撕开线26均配置在对应的低伸缩区域20NA的宽度方向两侧之间。这使得每条撕开线26的两外侧不容易伸长,使得更容易撕开前腰身部20f。此外,由于低伸缩区域20NA,前腰身部20f的切割端不容易卷曲,并且这使得更容易将突片30与前腰身部20f接合,使得穿用者不容易感觉到前腰身部20f的切割端是异物。因此,优选的是,前腰身部20f在至少相对于宽度方向与吸收性本体10重叠的区域中具有连续伸缩区域20EA。
另一方面,卫生巾1的后部比前部更容易被放置为靠近马桶,并且因为后部从大腿下方通过并包裹起来,因此容易与马桶接触。因此,优选的是,后腰身部20b在一对侧结合部40之间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区域中具有连续伸缩区域20EA。通过这样做,在后腰身部20b中,伸缩性被传递到宽度方向的更大范围,并且可以在腰身构件20包裹在穿用者大腿周围时抑制卫生巾1的后部下垂。
另外,后腰身部20b具有构成其非皮肤侧面的非皮肤侧片21,但如图11和图12所示,非皮肤侧片21的纵向腰身侧端折返到皮肤侧。纵向腰身侧端从皮肤侧覆盖后吸收性本体10B的纵向端。
通过这样做,在后腰身部20b的上端(腰身侧端),在厚度方向上重叠了许多材料,增大了刚性。因此,可以增大卫生巾1的当将腰身构件包裹在大腿周围时更容易与马桶接触的后部(后腰身部20b)的刚性,使得可以抑制卫生巾1的后部的下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如图11所示,吸收性本体10在宽度方向侧部具有沿着吸收性本体10的长度方向伸缩的防漏壁弹性构件141(侧部弹性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前腰身部20f和后腰身部20b的至少任一个的伸缩区域20EA的宽度方向上的应力(伸缩应力)大于防漏壁弹性构件141所在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应力(伸缩应力)。
通过增大前腰身部20f和后腰身部20b的伸缩应力,可以增大卫生巾1在穿用者的腰身周围的贴合性。此外,可以在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抑制卫生巾1的下垂。另一方面,通过抑制吸收性本体10的侧部的伸缩应力,当沿着大腿周向旋转包裹在大腿周围的腰身构件20时,吸收性本体10不容易沿长度方向伸长,这使得更容易旋转腰身构件20。在卫生巾1的情况下,与护理用纸尿裤相比,排泄量较少。因此,即使防漏壁弹性构件141的伸缩应力较弱,也可以阻挡排泄液并抑制侧漏。
此外,前腰身部20b或后腰身部20b的宽度方向伸缩应力与吸收性本体10的侧部的长度方向伸缩应力之间的比较可以使用拉伸试验机(例如,岛津制作所制造的自动绘图式拉伸试验机AG-1KN1等)执行。首先,从腰身构件20f切出前腰身部20f的整个伸缩区域20EA(如果有低伸缩区域20NA的话,则该区域不包括低伸缩区域20NA)或后腰身部20b的整个伸缩区域20EA。
另外,从吸收性本体10切出包括防漏壁弹性构件141的整个伸缩部的区域。制备样品,使得已切出的伸缩区域20EA的宽度方向(伸缩方向)长度×宽度(在正交于伸缩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与已切出的防漏壁弹性构件141的伸缩部的长度方向(伸缩方向)上的长度×宽度相等(例如,200mm×25mm)。然后,用卡盘夹紧每个样品的伸缩方向上的两端。以100mm/min的速度分离卡盘间隔,在将样品伸长到最大伸长状态后,将样品翻转,然后获得将样品收缩到80%长度时的拉伸负荷(N/25mm)。优选地将拉伸负荷(N/25mm)与样品的应力(伸缩应力)进行比较。注意,在应力依据腰身部20f和20b的位置而不同的情况下,至少腰身部20f和20b的最大应力大于吸收性本体10的侧部的应力就足够了。更优选的是,腰身部20f和20b的最小应力大于吸收性本体10的侧部的应力。
另外,如图11所示,吸收性本体10具有沿着长度方向伸缩的多个吸收体弹性构件15。吸收体弹性构件15均由例如弹性线制成,并且在相对于位于吸收性芯11的非皮肤侧的不透液性片13a的非皮肤侧(在图12中的不透液性片13a和疏水性片13b之间)上配置为沿长度方向伸长。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5个吸收体弹性构件15沿宽度方向以预定间隔并列设置。
通过这样做,如图22所示,吸收性本体10收缩并朝向穿用者的皮肤侧上升,这使得吸收性本体10容易与穿用者的裆部(阴道口)紧密接触,使得可以抑制排泄液的泄漏。此外,通过使吸收性本体10向皮肤侧上升,可以在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进一步抑制吸收性本体10与马桶的接触。此外,吸收体弹性构件15的伸长系数优选地为1.4至3.3倍左右。伸长系数由伸长状态下的弹性构件的长度除以自然状态下的弹性构件的长度获得的值来表示。优选地将吸收体弹性构件15的伸长系数设定为较强程度的倍率。
另外,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具有从前腰身部20f和后腰身部20b沿纵向延伸到裆侧的前延伸部20fe和后延伸部20be(延伸构件)。前延伸部20fe和后延伸部20be可以覆盖穿用者的下腹和臀部,改善了卫生巾1的外观。然而,前延伸部20fe和后延伸部20be是在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从腰身构件20(大腿)下垂的部分。因此,存在前延伸部20fe和后延伸部20be与马桶接触的风险。
因此,优选地在前延伸部20fe和后延伸部20be设置沿着腿围开口1b伸缩的腿围弹性构件25(例如,弹性线等)。腿围弹性构件25使前延伸部20fe和后延伸部20be在宽度方向和纵向上收缩。因此,在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使前延伸部20fe和后延伸部20be不容易下垂,使得可以抑制前延伸部20fe和后延伸部20be与马桶的接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如图21所示,具有伸缩性的皮肤侧片22和23超出前腰身部20f和后腰身部20b(侧结合部40)延伸到裆侧。以此方式,优选的是,通过在前延伸部20fe和后延伸部20be的至少一部分中设置伸缩性皮肤侧片22和23,设置了沿宽度方向伸缩的伸缩区域。通过这样做,在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使前延伸部20fe和后延伸部20be不容易下垂,使得可以抑制前延伸部20fe和后延伸部20be与马桶的接触。
如上所述,处于展开状态的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具有从纵向一端部配置到另一端部的一些弹性构件(伸缩区域),如图21所示。因此,自然状态下的卫生巾1整体收缩,使卫生巾1的整体尺寸减小。因此,在将腰身构件20包裹在大腿周围时,可以防止卫生巾1下垂。
另外,如图22所示,在结合到侧结合部40的突片30朝向宽度方向内侧展开并与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的自然状态下的卫生巾1中,以下构造是优选的。优选的是,突片30中包括的接合部32至少满足以下任一条件:位于前吸收性本体10F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在纵向上相对于前吸收性本体10F位于腰身开口侧的位置。即,优选的是,突片30的接合部32设置在前吸收性本体10F的外侧,而不在厚度方向上与前吸收性本体10F重叠。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接合部32位于前吸收性本体10F的宽度方向外侧。
当穿用者为了将内裤型形式的卫生巾1变为带型形式而拆卸突片30(接合部32)时,这可以防止吸收性本体10的一部分被损坏。因此,可以防止吸收性本体10的吸收功能劣化。
此外,前腰身部20f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但在厚度方向上与具有高刚性的吸收性本体10重叠的部分中伸缩性降低(在某些情况下,有意地抑制了伸缩性)。当接合部32与前腰身部20f的伸缩性降低的部分接合时,接合部32的钩构件不容易与前腰身部20f的纤维纠缠。因此,通过如上所述地配置接合部32,接合部32更容易与前腰身部20f的在厚度方向上不与吸收性本体10重叠的部分接合。这使得接合部32的钩构件容易与前腰身部20f的纤维纠缠,可以增强突片30的接合强度。
此外,在卫生巾1从包装中取出的初始状态为图22所示状态的情况下,在初始状态且是在自然状态下执行卫生巾1的位置的比较。在初始状态不是图22所示状态的情况下(例如,在突片30折叠的情况下),卫生巾1中的位置比较是在以下状态下执行:在自然状态下的卫生巾1中(腰身构件20处于自然状态),突片30在从侧结合部40等朝向宽度方向内侧展开的情况下与前腰身部20f接合。
另外,卫生巾1为成人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但如图22所示,前腰身部20f的纵向长度L1和侧结合部40的纵向长度L2相对短。具体地,在结合到侧结合部40的突片30在宽度方向内侧闭合并接合到前腰身部20f的非皮肤侧面的自然状态下的卫生巾1中,前腰身部20f的纵向长度L1和侧结合部40的纵向长度L2如下。首先,前腰身部20f的位于与突片30相对于宽度方向重叠的位置的部分20fC的最小纵向长度L1在80mm和150mm之间(含端值)。另外,突片30所结合的侧结合部40的纵向长度L2在100mm和160mm之间(含端值)。
前腰身部20f的与突片30重叠的部分20fC是容易被打开突片30并撕开前腰身部20f的穿用者保持的部分,如图15C所示。因此,通过使部分20fC的纵向上的长度L1相对短,使穿用者容易保持部分20fC并将前腰身部20f拉到大腿前方。此外,如图16D所示,当用手从上方按住大腿上的前腰身部20f时,可以用手按住前腰身部20f的纵向上的宽范围,并在稳定地定位前腰身部20f的同时接合突片30。
根据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对日本人的手尺寸数据的调查结果,从拇指和食指根部到食指指尖的平均长度,女性为100.6mm,男性为109.7mm,两性(男性和女性)为107mm。因此,通过使得前腰身部20f的尺寸L1为150mm以下,穿用者可以保持或按住前腰身部20f的纵向长度的一半以上。这使得可以稳定地接合突片30,并且改善卫生巾1的穿用性。
另一方面,腰身构件20是沿宽度方向伸缩的构件,并且腰身构件20贴合在穿用者的腰身周围。因此,优选的是,将前腰身部20f的上述尺寸L1制为80mm以上且不制得过分短。这使得可以防止卫生巾1下滑,并且让穿用者安心使用卫生巾1。
另外,与前腰身部20f同样地,通过缩短侧结合部40的纵向长度L2,也缩短了结合到侧结合部40的突片30的纵向长度。因此,如图15C所示,穿用者容易保持突片30。然而,优选的是,侧结合部40的纵向长度L2略长于前腰身部20f的纵向长度L1,并且在100mm和160mm之间(含端值)的范围。通过这样做,如图15C所示,当穿用者保持突片30并将卫生巾1从大腿下方上拉时,纵向长的侧结合部40使得容易将拉力传递到卫生巾1的后部的纵向宽范围。这使得容易把卫生巾1的后部从大腿下方上拉。然而,构造不限于此,前腰身部20f的纵向长度L1与侧结合部40的纵向长度L2可以相等。
通过以此方式缩短前腰身部20f的长度L1和侧结合部40的长度L2,改善了穿用者自己穿上卫生巾1时的穿用性。在用于自己穿上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穿用者的成人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和轻度失禁用的尿布等)的情况下,与护理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相比,吸收性芯11更小,并且排泄后的吸收性芯11也更轻。因此,即使缩短前腰身部20f的长度L1和侧结合部40的长度L2,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也不容易下滑。
另外,通过缩短前腰身部20f的长度L1和侧结合部40的长度L2,使卫生巾1(特别是吸收性本体10)在卫生巾1如图16B所示包裹在大腿周围时不容易下垂。这使得卫生巾1不容易与马桶接触,使得可以卫生地使用卫生巾1。此外,由于卫生巾1的形状类似于内衣,因此卫生巾1的外观也得到了改善。
===其它===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腰身构件20中设置具有伸缩性的皮肤侧片22、23,对腰身构件20赋予宽度方向上的伸缩性。代替伸缩性片,多个沿宽度方向伸缩的像线一样的弹性构件(弹性线等)可以间隔地沿纵向并列配置,以对腰身构件20赋予伸缩性。
此外,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不限于满足所有以下条件,而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任何一个:吸收性芯11的体积在100cm3和250cm3之间(含端值);当将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保持为使得接合部32的中心线CL1水平时,吸收性芯11的最下端位于产品的最下端的上侧;从水平线LH(参见图23)到产品最下端的长度短于从水平线LH到产品最上端的长度;和连接第一中心C1和第二中心C2的线La的倾角与连接第二中心C2和第三中心C3的线Lb的倾角相同。
此外,前腰身部20f和后腰身部20b不限于通过熔接等形成的侧结合部40连接。例如,它们可以用弱粘合剂粘附到彼此,或者可以通过腰身构件20和与腰身构件20接合的钩构件接合,或者通过钩环紧固件的钩构件和母构件接合。另外,钩构件可以用作突片(接合构件)的接合部。
尽管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已在上文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公开,并且不以任何方式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本公开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的情况下以不同方式变更或改良,并涵盖其等同物。
附图标记说明
1卫生巾(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本实施方式),
1a腰身开口,1b腿围开口,
10吸收性本体,
11吸收性芯,
12 顶面片,
13 背面片,
13a不透液性片,13b疏水性片,
14防漏壁部,141防漏壁弹性构件(侧部弹性构件),
20腰身构件,
20f前腰身部,20fA腹侧接触部,
20fB非分离部,20fc重叠区域
20fe侧缘,20fup上缘,
20fdw下缘,20b后腰身部,
20EA低弹性部、伸缩区域,
20NA高弹性部、低伸缩区域,
21非皮肤侧片,22皮肤侧片,23皮肤侧片,
24腰身弹性构件,25分离部,
26撕开线,27腿围弹性构件,
30突片(接合构件、其它接合构件),
30T突出部,
31基片,32接合部,33压缩部,
40侧结合部(结合部)
50 吸收体弹性构件,
CL 中央位置

Claims (54)

1.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用于成人,
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彼此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
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
吸收性本体;
腰身构件,其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叠置在所述吸收性本体上、包括前腰身部和后腰身部、并且沿所述左右方向伸缩;和
接合构件,其可拆卸地与所述前腰身部的非皮肤侧面接合,
所述前腰身部与所述后腰身部结合,
所述接合构件在所述前腰身部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缘中结合到所述前腰身部,
在所述前腰身部与所述接合构件在平面图中重叠的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所述前腰身部具有高弹性部,
所述高弹性部是弹性系数比周围大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腰身部相对于所述左右方向与所述接合构件重叠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所述前腰身部在包括所述前腰身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缘的上区域或在包括所述前腰身部的下缘的下区域中具有所述高弹性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自然状态下,在所述前腰身部相对于所述左右方向与所述接合构件重叠的区域中所述前腰身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的最小值在80mm以上且在150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腰身部的所述高弹性部中设置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长的撕开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腰身部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部和所述后腰身部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部在一对结合部中结合,并且
在自然状态下,每个所述结合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均长于所述撕开线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构件具有与所述前腰身部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的接合部,并且
在所述前腰身部的腹侧接触部沿着所述撕开线与所述后腰身部分离之前的状态下,所述接合部位于所述撕开线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腰身部的腹侧接触部沿着所述撕开线与所述后腰身部分离之前的状态下,
所述接合构件定位成覆盖所述撕开线的至少一部分,并且
所述撕开线的上端位于所述接合构件的上端的上侧,或者所述撕开线的下端位于所述接合构件的下端的下侧。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自然状态下,所述高弹性部从所述撕开线朝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长度为10mm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从所述接合部的内端到所述接合构件的内端的长度在5mm以上且在50m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一对所述接合构件;
该一对所述接合构件分别结合到所述前腰身部的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
在平面图中,所述前腰身部在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的每个所述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处具有所述高弹性部,
所述重叠区域是所述前腰身部分别与该一对所述接合构件重叠的区域,并且
在位于所述前腰身部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的所述高弹性部之间,连续设置弹性系数小于所述高弹性部的低弹性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构件具有与所述前腰身部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的接合部,并且
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状态下,所述低弹性部具有在平面图中与所述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在20mm以上且在120mm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腰身部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端具有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长的撕开线,并且
在所述前腰身部的腹侧接触部沿着所述撕开线与所述后腰身部分离后,在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前腰身部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的状态下,所述接合构件具有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向下突出超过所述前腰身部的下缘的突出部。
14.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用于成人,
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彼此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
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
吸收性本体;
腰身构件,其包括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叠置在所述吸收性本体上的前腰身部和后腰身部,并且沿所述左右方向伸缩;和
接合构件,其可拆卸地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
所述前腰身部与所述后腰身部在一对结合部中结合,
所述接合构件在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所述结合部中结合到所述腰身构件,
所述前腰身部的位于相对于所述左右方向与所述接合构件重叠的位置的部分的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最小长度在80mm以上且在150mm以下,并且
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所述结合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在100mm以上且在160mm以下。
15.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彼此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
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
吸收性本体;
腰身构件,其包括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叠置在所述吸收性本体上的前腰身部和后腰身部,并且沿所述左右方向伸缩;和
接合构件,其设置在所述腰身构件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并且可拆卸地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
所述前腰身部和所述后腰身部在一对结合部中结合,
在自然状态且是在所述前腰身部的腹侧接触部沿着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所述结合部的内端与所述后腰身部分离的分离状态下,
从所述腹侧接触部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到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的所述结合部的内端的长度
长于
从所述后腰身部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到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所述结合部的内端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腰身部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部具有撕开线,
所述撕开线具有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长的长度,并且
在自然状态且是在所述前腰身部的腹侧接触部沿着所述撕开线与所述后腰身部分离的状态下,
从所述腹侧接触部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到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所述结合部的内端的长度
长于
从所述后腰身部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到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所述结合部的内端的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本体包括吸收性芯,
在自然状态且是在所述前腰身部的腹侧接触部沿着所述撕开线与所述后腰身部分离以及所述接合构件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展开的状态下,
从位于前侧的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到所述腹侧接触部的所述一侧的端之间的长度在50mm以上且在200mm以下,并且
从位于后侧的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到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的长度在100mm以上且在300mm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自然状态且是在所述分离状态下,
所述腹侧接触部的下端相对于所述腹侧接触部的上端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腰身部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部具有撕开线,
所述撕开线具有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长的长度,
所述接合构件具有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接合部,并且
在自然状态且是在所述前腰身部的腹侧接触部沿着所述撕开线与所述后腰身部分离以及所述接合构件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展开的状态下,所述前腰身部的与所述腹侧接触部分离的部分位于所述接合部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腰身部包括:
伸缩区域,其沿所述左右方向伸缩;
低伸缩区域,其具有比所述伸缩区域低的伸缩性;和
撕开线,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长,
所述低伸缩区域相对于所述伸缩区域配置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并且
所述撕开线配置在所述低伸缩区域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端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
从所述撕开线到所述低伸缩区域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的长度
长于
从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所述结合部的内端到所述撕开线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长度。
22.根据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位于所述腰身构件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的所述接合构件。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腰身构件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中的每一者处设置所述接合构件中的一者,并且
所述接合构件具有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一个接合部。
24.根据权利要求14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构件具有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接合部;
所述吸收性本体包括吸收性芯,并且
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从所述前腰身部的上端到所述吸收性芯的前侧上端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长于所述接合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从所述后腰身部的上端到所述吸收性芯的后侧上端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于所述接合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
26.根据权利要求14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构件具有与所述前腰身部的非皮肤侧面接合的接合部,
所述前腰身部的非皮肤侧面的颜色与所述接合构件的非皮肤侧面的颜色是同色系颜色,并且
所述接合构件在配置有所述接合部的区域中具有多个压缩部,所述压缩部均为沿厚度方向压缩所述接合构件的部分。
27.根据权利要求1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构件的上端和下端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随着朝向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去而朝向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心倾斜。
28.根据权利要求14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从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端到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心的长度在200mm以上且在350mm以下。
29.根据权利要求14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构件具有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接合部,
在所述结合部的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内端的位置处,所述接合构件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长于所述前腰身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并且
所述前腰身部的位于相对于所述左右方向与所述接合部重叠的位置的部分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最小长度长于所述接合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最大长度。
30.根据权利要求14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相对于所述左右方向位于与所述吸收性本体重叠的区域中,所述腰身构件具有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伸缩的连续伸缩区域。
31.根据权利要求14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在20mm以上且在120mm以下。
32.根据权利要求14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本体包括吸收性芯;
所述接合构件具有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接合部,并且
所述接合部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一侧。
33.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用于成人,
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彼此交叉的纵向、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
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
吸收性本体,其包括吸收性芯;
腰身构件,其具有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叠置在所述吸收性本体上的前腰身部和后腰身部;和
接合构件,其包括可拆卸地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接合部,
关于连接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纵向上的一侧的端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和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纵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中心线,
当将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保持为使得所述中心线水平时,所述吸收性芯的最下端位于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最下端的上侧。
34.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用于成人,
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彼此交叉的纵向、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
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
吸收性本体,其包括吸收性芯;
腰身构件,其具有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叠置在所述吸收性本体上的前腰身部和后腰身部;和
接合构件,其包括可拆卸地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接合部,
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对折部沿所述前后方向对折,
关于连接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纵向上的一侧的端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和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纵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中心线,以及
关于通过所述对折部与所述吸收性芯的前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端中的上侧端交叉的点的水平线,
当将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保持为使得所述中心线水平时,
从所述水平线到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最下端的在垂直方向上的长度
短于
从所述水平线到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最上端的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长度。
35.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用于成人,
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彼此交叉的纵向、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
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
吸收性本体,其包括吸收性芯;
腰身构件,其具有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叠置在所述吸收性本体上的前腰身部和后腰身部;和
接合构件,其包括可拆卸地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接合部,
所述吸收性本体的前部具有第一中心、第二中心和第三中心,
所述第一中心是所述纵向上的一侧的端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
所述第二中心是沿所述纵向将所述吸收性本体的前部分成两部分的中央线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以及
所述第三中心是所述纵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
关于连接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纵向上的一侧的端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和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纵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端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中心线,
当将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保持为使得所述中心线水平时,连接所述第一中心和所述第二中心的线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角与连接所述第二中心和所述第三中心的线相对于所述水平方向的倾角相同。
36.根据权利要求33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当从前侧观察被保持为使得所述中心线水平的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时,在所述吸收性本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对侧端中的下侧侧端的下侧可以看见所述吸收性本体的后部的皮肤侧面。
37.根据权利要求33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当从前侧观察被保持为使得所述中心线水平的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时,在所述吸收性本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对侧端中的上侧侧端的上侧可以看见所述吸收性本体的后部的皮肤侧面。
38.根据权利要求33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接合构件相反的位置处设置另一接合构件,并且
当将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保持为使得所述中心线水平时,所述另一接合构件的接合部位于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最下端的上侧。
39.根据权利要求33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接合构件相反的位置处设置另一接合构件,并且
当将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保持为使得所述中心线水平时,所述另一接合构件的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通过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接合部的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的垂直方向线位于腰身侧。
40.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用于成人,
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彼此交叉的纵向、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
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
吸收性本体,其包括吸收性芯;
腰身构件,其具有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叠置在所述吸收性本体上的前腰身部和后腰身部;和
接合构件,其包括可拆卸地与所述前腰身部接合的接合部,
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放置着所述吸收性芯的部分的体积在100cm3以上且在250cm3以下。
41.根据权利要求33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的宽度为50mm以上且小于100mm。
42.根据权利要求33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放置着所述吸收性芯的部分的厚度小于5.5mm。
43.根据权利要求33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的质量在10g以上且在40g以下。
44.根据权利要求33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构件中包括的接合部满足以下的至少任一项:
位于所述吸收性本体的前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以及
位于相对于所述吸收性本体的前部的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的位置。
45.根据权利要求33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腰身构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设置具有一个所述接合部的一个所述接合构件,并且
在所述腰身构件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设置具有一个接合部的另一接合构件。
46.根据权利要求33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腰身部具有撕开线,所述撕开线具有在所述纵向上长的长度,并且
在所述前腰身部没有沿着所述撕开线沿所述纵向撕开的状态下,从所述前腰身部的非皮肤面侧可以看见所述接合构件。
47.根据权利要求33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位于与所述吸收性本体重叠的位置的区域中,所述前腰身部具有沿所述宽度方向伸缩的连续伸缩区域。
48.根据权利要求33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腰身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和所述后腰身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在一对结合部中结合,并且
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在该一对结合部之间的区域中,所述后腰身部具有沿所述宽度方向伸缩的连续伸缩区域。
49.根据权利要求33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处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从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所述纵向上的一侧的端到所述纵向上的中心的长度在200mm以上且在350mm以下。
50.根据权利要求33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本体具有沿着所述吸收性本体的长度方向伸缩的吸收体弹性构件。
51.根据权利要求33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从所述前腰身部和所述后腰身部中的至少任一者延伸到所述纵向上的裆侧的延伸构件,并且
所述延伸构件具有沿所述宽度方向伸缩的伸缩区域。
52.根据权利要求33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腰身部具有构成所述后腰身部的非皮肤侧面的非皮肤侧片,并且
所述非皮肤侧片的所述纵向上的腰身侧端被折返到皮肤侧并且从皮肤侧覆盖所述吸收性本体的所述纵向上的端部。
53.根据权利要求33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本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侧部具有不存在所述吸收性芯的区域。
54.根据权利要求33至5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腰身部和所述后腰身部中的至少任一者具有沿所述宽度方向伸缩的伸缩区域,
所述吸收性本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侧部中具有沿着所述吸收性本体的长度方向伸缩的侧部弹性构件,并且
所述前腰身部和所述后腰身部中的至少任一者的所述伸缩区域中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应力
大于
配置着所述侧部弹性构件的区域中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应力。
CN202280038960.XA 2021-06-29 2022-05-31 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Pending CN1174799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8179 2021-06-29
JP2021-108180 2021-06-29
JP2021108180A JP2023005913A (ja) 2021-06-29 2021-06-29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2021-108178 2021-06-29
PCT/JP2022/022154 WO2023276530A1 (ja) 2021-06-29 2022-05-31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9910A true CN117479910A (zh) 2024-01-30

Family

ID=85107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8960.XA Pending CN117479910A (zh) 2021-06-29 2022-05-31 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05913A (zh)
CN (1) CN11747991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05913A (ja) 2023-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5115297A1 (ja) 使い捨てのパンツ型着用物品
JP2009125087A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RU2738101C2 (ru) Одноразовый подгузник, применяемый при недержании
US9339425B2 (en)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 fastening system adapted to enhance gasketing
US9265673B2 (en)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 fastening system
JP5912491B2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US9138362B2 (en) Folded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 fastening system
AU2014298082B2 (en)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 fastening system with low stiffness
CN112153954A (zh)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JP2010503428A (ja) 調節可能に適合するプルオン衣類
JP7212458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566795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7195945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WO2019208178A1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3229304U (ja) 吸収性物品
WO2023276530A1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CN117479910A (zh) 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TWI801593B (zh) 吸收性物品的包裝體
JP7315432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23005912A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WO2022004790A1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7117350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23005911A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KR102604030B1 (ko) 흡수성 물품
WO2023095602A1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