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3660B - 容器 - Google Patents

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3660B
TWI813660B TW108111279A TW108111279A TWI813660B TW I813660 B TWI813660 B TW I813660B TW 108111279 A TW108111279 A TW 108111279A TW 108111279 A TW108111279 A TW 108111279A TW I813660 B TWI813660 B TW I8136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resin
mass
propylene
structural uni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1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5456A (zh
Inventor
志波英治
小松邦彥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大塚製藥工場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大塚製藥工場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5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5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3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366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07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e.g. composition, physica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容器,其包括:包含如下樹脂組成物所成之層,上述樹脂組成物包含:滿足(a1)~(a4)之丙烯系樹脂(A)57~75質量%;滿足(b1)~(b3)之乙烯系樹脂(B)10~25質量%;及包含50莫耳%以上之源自丙烯之構成單元及源自碳數2、4~20之α-烯烴之構成單元,且滿足(c1)~(c4)之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10~18質量%(將(A)~(C)合計設為100質量%)。
(a1)MFR為0.3~5.0g/10分鐘
(a2)乙烯含量為3.0~8.0質量%
(a3)熔點為135~150℃
(a4)洛氏硬度為65~90
(b1)MFR為0.3~3.0g/10分鐘
(b2)密度為890~915kg/m3
(b3)分子量分佈為3.5以下
(c1)蕭氏A硬度為65~90
(c2)熔點為130~170℃
(c3)密度為860~875kg/m3
(c4)玻璃轉移溫度為-25~-35℃

Description

容器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係關於一種容器。
為了將藥液等進行輸液等,使用用以收容藥液之容器,近年來,作為該容器,主流為由柔軟之塑膠所構成之容器。此種容器具有易於操作、容易廢棄之優點。
作為上述容器,由於與藥液等直接接觸,故而通用已確定安全性之包含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之容器。
作為此種容器,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聚乙烯系容器,於專利文獻2及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聚丙烯系容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7-18649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4-20877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表2016-508078號公報
實際情況為上述先前之容器無法完全滿足透明性、耐熱性、耐衝擊性及耐沾黏性。尤其於提供即便於121℃以上之溫度 下進行加熱殺菌亦不發生變形、且不產生沾黏及較大之皺褶等,並且不損及透明性,衛生且容易確認內容物之容器之方面,有較大之需求。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兼具能夠耐受121℃以上之高溫殺菌之耐熱性、良好之透明性、耐衝擊性及耐沾黏性之容器。
本發明人為解決上述課題而進行了銳意研究,結果發現,根據下述構成例,可解決上述課題,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本發明之構成例如以下所示。
[1]一種容器,其包括:包含如下樹脂組成物所成之層,上述樹脂組成物包含:滿足下述必要條件(a1)~(a4)之丙烯系樹脂(A)57~75質量%;滿足下述必要條件(b1)~(b3)之乙烯系樹脂(B)10~25質量%;及包含50莫耳%以上之源自丙烯之構成單元、及源自碳數2、4~20之α-烯烴之構成單元(其中,將源自丙烯之構成單元及源自α-烯烴之構成單元之合計設為100莫耳%),且滿足下述必要條件(c1)~(c4)之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10~18質量%(其中,將(A)~(C)合計設為100質量%);
(a1)230℃、2.16kg負重下之MFR為0.3~5.0g/10分鐘
(a2)乙烯含量為3.0~8.0質量%
(a3)利用DSC所測得之熔點為135~150℃
(a4)洛氏硬度(JIS K7202)為65~90
(b1)190℃、2.16kg負重下之MFR為0.3~3.0g/10分鐘
(b2)密度為890~915kg/m3
(b3)利用GPC進行測定而求出之分子量分佈(Mw/Mn)為3.5以下
(c1)蕭氏A硬度(ASTM D2240)為65~90
(c2)熔點為130~170℃
(c3)密度(ASTM D1505)為860~875kg/m3
(c4)利用DSC測得之玻璃轉移溫度為-25~-35℃。
[2]如[1]所記載之容器,其中於121℃下進行15分鐘高溫殺菌處理後,依據日本藥典第十七修訂版之透明性試驗第1方法,利用紫外可見吸光度測定法測得之波長450nm之光之穿透率為70%以上。
[3]如[1]或[2]所記載之容器,其中上述容器之主體部之平均厚度為0.01~1.0mm。
[4]如[1]至[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容器,其中上述容器之主體部為單層。
[5]如[1]至[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容器,其係醫療容器或食品容器。
[6]如[1]至[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容器,其係輸液容器。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可提供一種容器,其即便進行於121℃以上之高溫條件下之殺菌亦不會發生沾黏、皺褶及變形,兼具能夠耐受121℃以上之高溫殺菌之耐熱性、良好之透明性、耐衝擊性及耐沾黏性。
10‧‧‧輸液瓶
11‧‧‧主體部
12‧‧‧肩部
13‧‧‧頸部
14‧‧‧蓋
15‧‧‧懸掛部
16‧‧‧水中光線穿透率測定部位
20‧‧‧輸液袋
21‧‧‧主體部(液體收納部)
22‧‧‧密封部
23‧‧‧筒構件
24‧‧‧孔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作為容器之一例之輸液瓶的概略示意圖。(a1)係輸液瓶之前視圖,(a2)係瓶主體部之A-A剖面圖。
圖2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作為容器之一例之輸液袋的概略示意圖。(b1)係輸液袋之前視圖,(b2)係袋主體部之B-B剖面圖。
《容器》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容器(以下亦稱為「本容器」)包括包含上述樹脂組成物之層。
本容器由於包括此種層,故而成為發揮上述效果之容器。
<樹脂組成物>
上述樹脂組成物包含:滿足下述必要條件(a1)~(a4)全部之丙烯系樹脂(A)57~75質量%;滿足下述必要條件(b1)~(b3)全部之乙烯系樹脂(B)10~25質量%;及含有50莫耳%以上之源自丙烯之構成單元、及源自碳數2、4~20之α-烯烴之構成單元(其中,將源自丙烯之構成單元及源自α-烯烴之構成單元之合計設為100莫耳%),且滿足下述必要條件(c1)~(c4)全部之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10~18質量%(其中,將(A)~(C)合計設為100質量%)。
該組成物可較佳地用作各種容器之材料。
(a1)230℃、2.16kg負重下之MFR為0.3~5.0g/10分鐘
(a2)乙烯含量為3.0~8.0質量%
(a3)利用DSC所測得之熔點為135~150℃
(a4)洛氏硬度(JIS K7202)為65~90
(b1)190℃、2.16kg負重下之MFR為0.3~3.0g/10分鐘
(b2)密度為890~915kg/m3
(b3)利用GPC進行測定而求出之分子量分佈(Mw/Mn)為3.5以下
(c1)蕭氏A硬度(ASTM D2240)為65~90
(c2)熔點為130~170℃
(c3)密度(ASTM D1505)為860~875kg/m3
(c4)利用DSC測得之玻璃轉移溫度為-25~-35℃
<丙烯系樹脂(A)>
丙烯系樹脂(A)只要滿足上述必要條件(a1)~(a4)全部,則無特別限制,其為除上述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以外之樹脂。
上述樹脂組成物亦可包含2種以上之丙烯系樹脂(A)。
丙烯系樹脂(A)於230℃、2.16kg負重下之熔融流動速率(MFR)為0.3~5.0g/10分鐘,較佳為0.5g/10分鐘以上,較佳為3.0g/10分鐘以下。
若MFR處於上述範圍,則可容易地獲得成形性優異之樹脂組成物。
若MFR未滿0.3g/10分鐘,則上述樹脂組成物之擠出成形性較差,若超過5.0g/10分鐘,則容易於吹塑成形時發生洩降。
上述MFR可利用依據JIS K7210之方法進行測定。
丙烯系樹脂(A)至少包含源自乙烯之構成單元,其含 量(乙烯含量)為3.0~8.0質量%,較佳為4.0~7.0質量%,更佳為4.0~6.0質量%。
藉由使用乙烯含量處於上述範圍之丙烯系樹脂(A),可容易地獲得能夠耐受121℃以上之高溫殺菌之耐熱性、透明性、耐衝擊性及耐沾黏性均衡地優異、尤其透明性及柔軟性優異之容器。
再者,此處所述之「乙烯含量」可由乙烯之添加量算出,亦可如後述之實施例所示,為利用13C-NMR測得之值。
丙烯系樹脂(A)除源自丙烯之構成單元及源自乙烯之構成單元以外,亦可包含其他構成單元,較佳為包含源自碳數4~20之α-烯烴之構成單元。丙烯系樹脂(A)可包含之上述其他構成單元可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丙烯系樹脂(A)可包含之上述其他構成單元之含量較佳為0~4質量%。
丙烯系樹脂(A)之利用DSC所測得之熔點為135~150℃,較佳為136~145℃。
藉由使用熔點處於上述範圍之丙烯系樹脂(A),可容易地獲得能夠耐受121℃以上之高溫殺菌之耐熱性、透明性、耐衝擊性及耐沾黏性均衡地優異、尤其耐熱性及透明性優異,於高溫殺菌後亦不易發生變形之容器。
若上述熔點未滿135℃,則所得之容器之耐熱性及耐沾黏性降低,於進行121℃以上之殺菌處理後,容易發生容器之變形。若上述熔點超過150℃,則所得之容器之耐衝擊性降低,於進行121℃以上之殺菌處理後,透明性容易降低。
具體而言,上述熔點可利用下述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 定。
丙烯系樹脂(A)之依據JIS K7202測得之洛氏硬度為65~90,較佳為70~90,更佳為70~85。
藉由使用洛氏硬度處於上述範圍之丙烯系樹脂(A),可容易地獲得能夠耐受121℃以上之高溫殺菌之耐熱性、透明性、耐衝擊性及耐沾黏性均衡地優異之容器。
作為丙烯系樹脂(A)之製造方法,只要可獲得滿足上述必要條件(a1)~(a4)之樹脂,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於觸媒存在下使用作為鏈轉移劑之氫氣之聚合方法。
作為上述觸媒,可使用含有二茂金屬化合物之觸媒或齊格勒-納塔觸媒等,但就容易獲得立體規則性優異之包含丙烯均聚成分之丙烯系樹脂(A)等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齊格勒-納塔觸媒。
作為上述齊格勒-納塔觸媒,可使用公知之各種觸媒,具體而言,例如可使用包含(a)含有鎂、鈦、鹵素及電子供應體之固體狀鈦觸媒成分、(b)有機金屬化合物觸媒成分、及(c)有機矽化合物觸媒成分之觸媒。
上述樹脂組成物相對於丙烯系樹脂(A)、乙烯系樹脂(B)及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之合計100質量%,含有上述丙烯系聚合體(A)57~75質量%,較佳為含有62~75質量%。
若丙烯系樹脂(A)之含量處於上述範圍,則可容易地獲得能夠耐受121℃以上之高溫殺菌之耐熱性、透明性、耐衝擊性及耐沾黏性均衡地優異、尤其耐沾黏性及柔軟性優異,即便於高溫殺菌後亦難以發生變形之容器。
於丙烯系樹脂(A)之含量未滿57質量%之情形時,所得之容器之 耐沾黏性變差,於高溫殺菌後容易發生變形。若丙烯系樹脂(A)之含量超過75質量%,則所得之容器之柔軟性較差,故而於使用該容器之情形時,存在藥液等收容物之投予開始時及快結束時之投予速度發生變化之情況。
<乙烯系樹脂(B)>
乙烯系樹脂(B)只要滿足上述必要條件(b1)~(b3)全部,則無特別限制。
上述樹脂組成物亦可包含2種以上之乙烯系樹脂(B)。
乙烯系樹脂(B)於190℃、2.16kg負重下之MFR為0.3~3.0g/10分鐘,較佳為0.5g/10分鐘以上,較佳為2.5g/10分鐘以下。
若MFR處於上述範圍,則可容易地獲得成形性優異之樹脂組成物。
若MFR未滿0.3g/10分鐘,則存在上述樹脂組成物之擠出成形性惡化之情況,若超過3.0g/10分鐘,則容易於吹塑成形時發生洩降。
上述MFR可利用依據JIS K7210之方法進行測定。
乙烯系樹脂(B)之密度為890~915kg/m3,較佳為895~915kg/m3,更佳為895~910kg/m3
藉由使用密度處於上述範圍之乙烯系樹脂(B),可容易地獲得能夠耐受121℃以上之高溫殺菌之耐熱性、透明性、耐衝擊性及耐沾黏性均衡地優異、尤其透明性、耐沾黏性及耐衝擊性優異之容器。
若乙烯系樹脂(B)之密度低於上述範圍,則存在所得之容器之透明性及耐沾黏性惡化之情況,若超過上述範圍,則存在所得之容器 之透明性及耐衝擊性惡化之情況。
具體而言,上述熔點可利用下述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乙烯系樹脂(B)之利用GPC進行測定而求出之分子量分佈(Mw/Mn)為3.5以下,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1.5~3.0。
藉由使用分子量分佈處於上述範圍之乙烯系樹脂(B),可容易地獲得能夠耐受121℃以上之高溫殺菌之耐熱性、透明性、耐衝擊性及耐沾黏性均衡地優異之容器。
具體而言,上述分子量分佈可利用下述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算出。
乙烯系樹脂(B)只要滿足上述必要條件(b1)~(b3)全部,則無特別限制,但較佳為乙烯與尤其碳數4以上之α-烯烴之乙烯.α-烯烴共聚合體。
作為該α-烯烴,更佳為碳數4~20之α-烯烴,進而較佳為碳數4~10之α-烯烴,特佳為1-己烯。
上述乙烯.α-烯烴共聚合體中之源自α-烯烴之構成單元之含量較佳為6~20質量%。
作為乙烯系樹脂(B),只要為滿足上述必要條件(b1)~(b3)之樹脂,則無特別限制,可利用先前公知之方法合成獲得,亦可使用市售之乙烯系聚合體。
再者,乙烯系樹脂(B)亦可組合2種以上之乙烯系聚合體,同時滿足上述(b1)~(b3)之必要條件。
上述樹脂組成物相對於丙烯系樹脂(A)、乙烯系樹脂(B)及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之合計100質量%,含有上述乙烯系樹脂 (B)10~25質量%,較佳為含有15~25質量%。
若乙烯系樹脂(B)之含量處於上述範圍,則可容易地獲得能夠耐受121℃以上之高溫殺菌之耐熱性、透明性、耐衝擊性及耐沾黏性均衡地優異、尤其耐衝擊性及柔軟性優異,即便於高溫殺菌後亦不易發生變形之容器。
於乙烯系樹脂(B)之含量未滿10質量%之情形時,所得之容器之耐衝擊性、柔軟性變差。若乙烯系樹脂(B)之含量超過25質量%,則所得之容器於高溫殺菌後容易發生變形。
<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
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只要包含50莫耳%以上之源自丙烯之構成單元及源自碳數2、4~20之α-烯烴之構成單元(其中,將源自丙烯之構成單元及源自α-烯烴之構成單元之合計設為100莫耳%),且滿足上述必要條件(c1)~(c4)全部,則無特別限制。
再者,碳數2、4~20之α-烯烴與除丙烯以外之碳數2~20之α-烯烴含義相同。
上述樹脂組成物亦可包含2種以上之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
作為成為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之原料之碳數2、4~20之α-烯烴,可列舉: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烯、1-十四烯、1-十六烯、1-十八烯、1-二十烯等。上述α-烯烴可使用1種,亦可使用2種以上。
作為上述α-烯烴,較佳為乙烯、1-丁烯。
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較佳為包含源自丙烯之構成單元、源自乙烯之構成單元、及源自碳數4~10之α-烯烴之構成單元之 共聚合體,更佳為僅由該等3種構成單元構成之共聚合體。
關於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中之源自丙烯之構成單元量,相對於源自丙烯之構成單元及源自碳數2、4~20之α-烯烴之構成單元之合計100莫耳%,為50莫耳%以上,較佳為50~99莫耳%,更佳為60~99莫耳%。
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中之各構成單元之含量可使用13C-NMR進行測定。
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之依據ASTM D2240測得之蕭氏A硬度為65~90,較佳為68以上,較佳為85以下。
藉由使用蕭氏A硬度處於上述範圍之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可容易地獲得能夠耐受121℃以上之高溫殺菌之耐熱性、透明性、耐衝擊性及耐沾黏性均衡地優異、尤其柔軟性及耐沾黏性優異之容器。
若蕭氏A硬度未滿65,則存在包括包含上述樹脂組成物之層之容器於進行高溫殺菌處理後之耐沾黏性惡化之情況,若超過90,則存在柔軟性惡化之情況。
上述蕭氏A硬度係藉由將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於下述加壓成形條件下成形,獲得厚度2mm之壓製片材,將所得之壓製片材於23℃下靜置72小時後,將2片該靜置後之壓製片材重疊,此時與橡膠硬度計(蕭氏A型)之壓針剛接觸後之刻度值(依據ASTM D2240)。
加壓成形條件:溫度:190℃,加熱、加壓時間:7分鐘,冷卻:15℃冷卻器
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之熔點為130~170℃,較佳為 135~165℃。
藉由使用熔點處於上述範圍之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可容易地獲得能夠耐受121℃以上之高溫殺菌之耐熱性、耐衝擊性及耐沾黏性均衡地優異、尤其耐熱性優異,於高溫殺菌後亦難以發生變形之容器。
上述熔點係將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10mg左右裝入鋁鍋中,(i)以100℃/分鐘升溫至200℃,於200℃下保持5分鐘後,(ii)以10℃/分鐘降溫至-150℃,繼而,(iii)以10℃/分鐘升溫至200℃時之於(iii)時所觀察到之吸熱波峰之溫度。
於吸熱波峰有數個之情形時,波峰之高度成為最大之吸熱波峰之溫度即為熔點。
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之密度為860~875kg/m3,較佳為860~872kg/m3
藉由使用密度處於上述範圍之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可容易地獲得能夠耐受121℃以上之高溫殺菌之耐熱性、透明性、耐衝擊性及耐沾黏性均衡地優異、尤其透明性、柔軟性及耐衝擊性優異之容器。
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之密度係將以與上述測定蕭氏A硬度時相同之方式獲得之壓製片材於23℃下靜置72小時後,利用依據ASTM D1505之方法所測得之值。
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之利用DSC測得之玻璃轉移溫度(Tg)為-25~-35℃,較佳為-26~-33℃。
藉由使用Tg處於上述範圍之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可容易地獲得柔軟性及耐衝擊性優異之容器。
上述Tg係將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10mg左右裝入專用之鋁鍋中,(i)以200℃/min自30℃升溫至200℃,於200℃下保持5分鐘後,(ii)以10℃/min自200℃降溫至-100℃,於-100℃下保持5分鐘後,繼而,(iii)以10℃/min進行升溫,由(iii)時所獲得之DSC曲線而求出之值。
再者,實施例中使用Seiko Instruments(股)製造之DSCRDC220。
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較佳為滿足上述(c1)~(c4),並且滿足下述必要條件(c5)及(c6)之一者,更佳為滿足下述必要條件(c5)及(c6)之兩者。
(c5):霧度(內部霧度)未滿15%。
上述霧度較佳為未滿10%。
藉由使用霧度處於上述範圍之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可容易地獲得尤其透明性優異之容器。
上述霧度(內部霧度)係將以與上述測定蕭氏A硬度時相同之方式而獲得之壓製片材於23℃下靜置72小時後,使用日本電色工業(股)製造之數位濁度計(NDH-2000),於環己醇溶液中,測定C光源下之擴散透過光量及C光源下之全透過光量,利用下述式而算出之值。
霧度(%)=100×(擴散透過光量)/(全透過光量)
(c6):MFR(依據ASTM D1238於230℃、負重2.16kg條件下進行測定)為3~15g/10分鐘。
上述MFR較佳為5~10g/10分鐘。
若MFR處於上述範圍,則可容易地獲得成形性優異之樹脂組成物。
作為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只要為滿足上述必要條件(c1)~(c4)之樹脂,則無特別限制,可利用先前公知之方法進行合成獲得,亦可使用市售之彈性體。作為該市售之彈性體,例如可列舉三井化學(股)製造之「Tafmer PN」等。
上述樹脂組成物相對於丙烯系樹脂(A)、乙烯系樹脂(B)及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之合計100質量%,包含上述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10~18質量%,較佳為包含10~15質量%。
若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之含量處於上述範圍,則可容易地獲得能夠耐受121℃以上之高溫殺菌之耐熱性、透明性、耐衝擊性及耐沾黏性均衡地優異、尤其耐沾黏性及柔軟性優異之容器。
於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之含量未滿10質量%之情形時,所得之容器之柔軟性變差。若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之含量超過18質量%,則所得之容器之耐沾黏性變差。
<各種添加劑>
於上述樹脂組成物中,進而亦可視需要於無損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內添加苯乙烯系樹脂。又,上述樹脂組成物亦可於無損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內包含上述樹脂(A)~(C)之合成時所使用之抗氧化劑、成核劑、潤滑劑、抗沾黏劑、各種合成樹脂等各種添加劑,進而視需要亦可於無損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內將該等各種添加劑調配於上述樹脂組成物中。
<樹脂組成物之製備方法>
上述樹脂組成物可利用各種公知之製造方法進行製備。例如可 列舉如下方法:將預先獲得之丙烯系樹脂(A)、乙烯系樹脂(B)及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以上述量與視需要之各種添加劑進行調配,例如使用亨舍爾混合機、帶式混合機、班布里混合機等各種公知之裝置進行乾摻之方法;於同樣地調配各成分後,使用單軸擠出機、雙軸擠出機、塑譜儀或輥等各種公知之混練機,於170~300℃、較佳為190~250℃溫度下進行熔融混練。
<容器>
本容器只要具有至少1層包含上述樹脂組成物之層,則無特別限制。
本容器較佳地用於醫療用途及食品用途、尤其醫療用途,尤佳地使用於輸液用途。再者,醫療用途之容器為醫療容器,食品用途之容器為食品容器,輸液用途之容器為輸液容器。具體而言,較佳地用作以調理包為代表之食品包裝(用)容器、輸液袋或輸液瓶等醫療(用)容器、收容需要進行121℃以上之高溫條件下之殺菌之內容物之容器。
本容器具有至少1層包含上述樹脂組成物之層即可,可為包括該層單層之容器(除下述蓋或筒構件等以外之部分為該層單層之容器)、具有2層以上該層之容器、包括該層與其他層之多層之容器之任一者,但就成形時之簡化等方面而言,較佳為主體部(與收容物相接之部分)為包含上述樹脂組成物之層單層之容器,進而較佳為除下述蓋或筒構件等以外之部分為包含上述樹脂組成物之層單層之容器。
本容器即便為以此方式以單層形成者,於121℃以上之殺菌處理 後亦難以發生變形或沾黏、皺褶,因此,與先前之容器相比,於各個方面均較為優異。
本容器之形狀可根據該容器之用途任意地選擇,並無特別限制,一般可列舉瓶形狀或袋形狀等。又,該容器之成形方法亦只要可獲得該形狀之容器,則無特別限制,較佳為可列舉吹塑成形、水冷式吹脹成形、氣冷式吹脹成形、T字模鑄造成形等。
本容器較佳地用於收容需要殺菌之內容物之容器。該殺菌之方法無特別限制,採用根據所需之容器之用途所要求之殺菌方法即可。本容器即便於高溫下進行殺菌,亦不會發生沾黏、皺褶及變形等,且耐熱性、透明性、耐衝擊性及耐沾黏性優異,故而作為上述殺菌方法,可採用各種方法。
作為上述殺菌方法,例如可列舉於收容藥液等輸液之容器(輸液瓶或輸液袋)之情形時,通常於容器中收容輸液,以密封之狀態進行高壓蒸氣殺菌、熱水浴殺菌等公知之加熱殺菌處理之方法。此時,亦可根據收容物之種類、用法、使用環境等,將殺菌處理溫度設定為105~121℃。
本容器於121℃下進行15分鐘高溫殺菌處理後,依據日本藥典第十七修訂版中所記載之「7.02塑膠製藥品容器試驗法」中之透明性試驗第1方法之利用紫外可見吸光度測定法測得之波長450nm之光之穿透率較佳為70%以上,更佳為75%以上。
再者,於以121℃進行15分鐘之高溫殺菌處理後之穿透率未滿55%以上之情形時,於以116℃進行26分鐘高溫殺菌處理之情形時,可視作上述穿透率成為55%以上。
本容器之上述殺菌處理後之霧度較佳為50%以下,更 佳為45%以下。
該霧度可按照JIS K7136之方法,進行測定、算出。
作為本容器之一態樣,較佳為輸液瓶,具體而言,可列舉如圖1所示之輸液瓶10等。
如圖1所示之輸液瓶10具備主體部11、肩部12、頸部13、蓋14及設置有用於懸掛於輸液支架等之孔之懸掛部15。
於輸液瓶10中,除蓋14以外之部分較佳為包括包含上述樹脂組成物之層,更佳為由該層單層構成。
上述懸掛部15較佳為於將蓋部置於上方時可摺疊之構成。又,亦可於形成不具有懸掛部之容器後,安裝另外製成之懸掛部。
於本容器為瓶形狀之情形時,該容器之主體部之厚度較佳為0.01~1.00mm,更佳為0.10~0.80mm。
該主體部之厚度係指平均厚度,其測定係測定如圖1(a2)所示之8處厚度,取其平均值。
於本容器為瓶形狀之情形時,該容器之頸部之厚度較佳為0.01~5.00mm,更佳為1.00~3.00mm。
該頸部之厚度係測定自容器之頸根部至肩部D之中央部C之厚度而得者。
於本容器為瓶形狀之情形時,其容器之肩部之厚度較佳為0.01~2.00mm,更佳為0.10~1.00mm。
該肩部之厚度係測定容器之肩部D之厚度而得者。
作為本容器之另一態樣,較佳為輸液袋,具體而言,可列舉如圖2所示之輸液袋20等。
圖2所示之輸液袋20設有包圍作為主體部之液體收納部21之密 封部22,於液體收納部21接合有用以使藥液等流出流入之筒構件23。於密封部22之筒構件23之相反側,設有用以懸掛於輸液支架等之孔24。
於輸液袋20中,較佳為構成作為主體部之液收容部21之膜包括包含上述樹脂組成物之層。
於本容器為袋形狀之情形時,該容器之主體部(液體收納部)之厚度較佳為0.01~1.00mm,更佳為0.10~0.50mm,進而較佳為0.15~0.30mm。
所謂該主體部之厚度,係例如對如圖2(b1)所示之25之區域測定任意10處之厚度,取其平均值而得者。
[實施例]
以下,利用實施例對本發明具體地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實施例。
<丙烯系樹脂(A)>
作為丙烯系樹脂(A),使用以下之PP1及PP2。
「PP1」:利用下述製造例1製造之丙烯系樹脂
「PP2」:「Prime Polypro E111G」PrimePolymer(股)製造
[製造例1]PP1之製造 (1)固體狀鈦觸媒成分之製備
將無水氯化鎂95.2g、癸烷442ml及2-乙基己醇390.6g於130℃下反應2小時而製成均勻溶液後,於該溶液中添加鄰苯二甲酸酐21.3g,進而於130℃下攪拌混合1小時,使鄰苯二甲酸酐溶解。
將以此方式獲得之均勻溶液75ml冷卻至室溫後,歷時1小時滴下裝入至保持於-20℃之四氯化鈦200ml中。裝入結束後,將所得之混合液之溫度歷時4小時升溫至110℃,於達到110℃時添加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DIBP)5.22g,進而以相同溫度攪拌保持2小時。
於2小時之反應結束後,利用熱過濾採集固體部,於使該固體部再懸浮於275ml之四氯化鈦後,再次以110℃加熱2小時。於加熱結束後,再次利用熱過濾採集固體部,使用110℃之癸烷及己烷,充分洗淨直至於液體中檢測不到游離之鈦化合物,藉此製備固體狀鈦觸媒成分。
以此方式製備之固體狀鈦觸媒成分以己烷漿體之形式保存,但將其中一部分進行乾燥,調查觸媒組成。結果為固體狀鈦觸媒成分含有鈦2.3質量%、氯61質量%、鎂19質量%及DIBP 12.5質量%之量。
(2)預聚合觸媒
將上述(1)中所製備之固體狀鈦觸媒成分87.5g、三乙基鋁19.5mL及庚烷10L裝入內容積20L之附攪拌機之高壓蒸氣滅菌器中,將內部溫度保持於15~20℃,向其中裝入丙烯263g,一面攪拌一面反應100分鐘。反應結束後,使固體成分沉澱,進行2次去除上清液及利用庚烷所進行之洗淨,而獲得預聚合觸媒。將所得之預聚合觸媒再懸浮於精製庚烷,以固體狀鈦觸媒成分之濃度成為0.7g/L之方式使用庚烷進行調整,藉此獲得預聚合觸媒漿體。
(3)正式聚合
於內容積500L之附攪拌機之聚合槽中,裝入液化丙烯300L, 一面保持該液位,一面連續供給液化丙烯130kg/h、作為固體狀鈦觸媒成分之預聚合觸媒漿體0.9g/h、三乙基鋁4.9ml/h、及二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8.3ml/h,於70℃下進行聚合。又,以聚合槽內之氣相部之氫濃度成為0.4mol%、乙烯濃度成為2.0mol%之方式連續供給氫氣及乙烯。
於使所得之漿體失活後,送液至裝有液體丙烯之洗淨槽,於洗淨共聚合體後,使丙烯蒸發,藉此獲得粉末狀之丙烯-乙烯共聚合體(PP1)。
將丙烯系樹脂「PP1」~「PP2」之物性示於表1。各物性之測定方法如以下所示。
‧熔融流動速率(MFR:g/10分鐘)
依據JIS K7210,於230℃、2.16kg負重(kgf)之條件下進行測定。
‧乙烯含量(質量%:記作mass%)
為了測定源自乙烯之構成單元之含量(乙烯含量),將樣品20~30mg溶解於1,2,4-三氯苯/氘苯(2:1)溶液0.6ml中,使用所得之溶液進行碳核磁共振分析(13C-NMR)。丙烯、乙烯、α-烯烴之定量利用二元組鏈分佈求出。例如,於丙烯-乙烯共聚合體之情形時,使用PP=Sαα、EP=Sαγ+Sαβ、EE=1/2(Sβδ+Sδδ)+1/4Sγδ,利用以下之計算式(Eq-1)及(Eq-2)求出。再者,本實施例中之乙烯含量之單位換算為質量%標明。
源自丙烯之構成單元之含量(mol%)=(PP+1/2EP)×100/[(PP+1/2EP)+(1/2EP+EE)]…(Eq-1)
源自乙烯之構成單元之含量(mol%)=(1/2EP+EE)×100/[(PP+1/2EP)+(1/2EP+EE)]…(Eq-2)
再者,上述Sαα等為波峰強度,係按照記載於J.C.Randall(Review 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Physics,C29,201(1989))之方法進行解析而得之值。
‧熔點
結晶熔點係藉由依照JIS K7121,使用示差掃描熱量計(DSC,PerkinElmer公司製造之「Diamond DSC」),以下述測定條件進行測定而求出。再者,將以下述測定條件進行測定時之第3步驟中之吸熱波峰之頂點作為熔點。於吸熱波峰有數個之情形時,將波峰之高度成為最大之吸熱波峰頂點作為熔點。
(測定條件)
測定環境:氮氣環境
樣品量:5mg
樣品形狀:壓製膜(於230℃下成形,厚度400μm)
樣品鍋:底部為平面之鋁製樣品鍋
第1步驟:自30℃以10℃/min升溫至200℃,保持10分鐘
第2步驟:以10℃/min降溫至30℃
第3步驟:以10℃/min升溫至200℃
‧洛氏硬度
洛氏硬度按照JIS K7202,利用R標度進行測定。
[表1]
Figure 108111279-A0101-12-0022-1
<乙烯系樹脂(B)>
作為乙烯系樹脂(B),使用以下之PE1~PE3。
「PE1」:Evolue SP0511,PrimePolymer(股)製造
「PE2」:Evolue SP1022,PrimePolymer(股)製造
「PE3」:Tafmer A-0585X,Mitsui Elastomers Singapore公司製造
將所使用之乙烯系樹脂「PE1」~「PE3」之物性示於表2。各物性之測定方法如以下所示。
‧熔融流動速率(MFR:g/10分鐘)
依據JIS K7210,於190℃、2.16kg負重(kgf)之條件下進行測定。
‧密度[kg/m 3]
依據JIS K7112,將於MFR測定時所得之線料於100℃下熱處理1小時,進而於室溫下放置1小時後利用密度梯度管法進行測定。
‧Mw/Mn
使用Waters公司製造之GPC-150C Plus,以如下之方式測定標準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數量平均分子量(Mn),自該 等之值算出分子量分佈(Mw/Mn)。
分離管柱使用TSkgel GMH6-HT及TSkgel GMH6-HTL(管柱尺寸分別為內徑:7.5mm,長度:600mm),將管柱溫度設定為140℃,於移動相中使用包含0.025質量%之二丁基羥基甲苯(抗氧化劑,和光純藥工業(股)製造)之鄰二氯苯(和光純藥工業(股)製造),將流速設定為1.0ml/分鐘,將試樣濃度設定為0.1質量%,將試樣注入量設定為500微升,使用示差折射計作為檢測器。
標準聚苯乙烯於分子量為Mw<1000及Mw>4×106之情形時使用東梭(股)製造,於1000≦Mw≦4×106之情形時使用Pressure Chemical公司製造。
Figure 108111279-A0101-12-0023-2
<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
作為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使用三井化學(股)製造之Tafmer PN3050。該丙烯系彈性體樹脂之源自丙烯之構成單元之含量為72莫耳%,含有源自乙烯之構成單元及源自1-丁烯之構成單元作為除源自丙烯之構成單元以外之構成單元。
又,關於其物性,蕭氏A硬度(ASTM D2240)為70,熔點為160℃,密度(ASTM D1505)為866kg/m3,利用DSC測得之玻璃轉移溫度(Tg)為-29℃,霧度為6%,MFR(ASTM D1238)為6g/10分鐘。
該等物性係如上述般測得之值。
[實施例1]500mL瓶之製造
將表3中所示之丙烯系樹脂(A)、乙烯系樹脂(B)及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以表3中所示之比進行調配,相對於該等樹脂之合計100質量份,添加抗氧化劑(Irganox 1010,BASF公司製造)500ppm、及鋁碳酸鎂DHT-4A(協和化學工業(股)製造)400ppm,將該等利用雙軸混練機(神戶製鋼所(股)製造,螺旋直徑30mm)進行混練,藉此獲得樹脂組成物。
將所得之樹脂組成物,使用Tahara(股)製造之吹塑成形機,於圓筒溫度200℃、模嘴溫度200℃、模具溫度15℃之條件下,以主體部之平均厚度成為約0.5mm,頸部之平均厚度成為約2.0mm,肩部之平均厚度成為約0.7mm之方式進行中空成形(瓶成形)。關於該瓶之主體部之形狀,具體而言,圖1(a1)之A-A剖面之形狀為長徑84mm×短徑61mm之橢圓形狀(再者,主體部之長度為147mm),關於頸部之形狀,具體而言,圖1(a1)之C部分之剖面形狀為Φ21mm之真圓形狀(再者,頸部之長度為19mm)。
上述主體部之平均厚度係使用Olympus(股)製造之Magna-Mike8500,對殺菌處理後之瓶之主體部中之圖1(a2)所示之8處厚度所測得之平均值。
上述頸部之平均厚度係使用Olympus(股)製造之Magna-Mike8500,對殺菌處理後之瓶之蓋之根部至肩部D之中央部C(圖1(a1))之厚度所測得之平均值。
上述肩部之平均厚度係使用Olympus(股)製造之 Magna-Mike8500,對殺菌處理後之瓶之肩部D(圖1(a1))之厚度所測得之平均值。
[實施例2~6及比較例1~4]500mL瓶之製造
將表3所示之丙烯系樹脂(A)、乙烯系樹脂(B)及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以表3所示之比進行調配,相對於該等樹脂之合計100質量份,添加抗氧化劑(Irganox 1010,BASF公司製造)500ppm、成核劑(Adekastab NA-11,ADEKA(股))50ppm、及鋁碳酸鎂DHT-4A(協和化學工業(股)製造)400ppm,將該等利用雙軸混練機(神戶製鋼所(股)製造,螺旋直徑30mm)進行混練,藉此獲得樹脂組成物。
除使用所得之樹脂組成物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造瓶。
<拉伸彈性模數>
由上述實施例1~6及比較例1~4中所製作之樹脂組成物,按照ISO295製作試驗片,按照JIS K7161進行測定。
<夏比衝擊強度>
由上述實施例1~6及比較例1~4中所製作之樹脂組成物,按照ISO295製作試驗片,按照JIS K7111,於0℃之條件下進行測定。
<殺菌處理>
於所得之瓶中填充500mL之蒸餾水,蓋上瓶塞後,使用日阪製作所(股)製造之熱水噴霧式殺菌裝置,以殺菌溫度121℃進行15分鐘 殺菌處理,其後冷卻至室溫。
<外觀評價>
對上述殺菌處理後之瓶外觀,按照下述項目以目視進行評價。
AA:頸部、肩部及主體部於殺菌前皆無變化
BB:頸部、肩部及主體部之任一者於殺菌後發現變形或皺褶
<沾黏>
以下述基準,對上述殺菌處理後之瓶之主體部之黏膩感觸進行評價。
AA:未感覺到黏膩
BB:感覺黏膩
<霧度>
由上述殺菌處理後之瓶之主體部,按照JIS K7136製作試驗片,使用該試驗片,按照JIS K7136之方法進行測定、算出。再者,依據上述測得之平均厚度,換算霧度,並進行評價。
<波長450nm之穿透率>
使用上述殺菌處理前後之瓶,依據日本藥典第十七修訂版中所記載之透明性試驗第1方法,利用紫外可見吸光度測定法測定波長450nm之光之穿透率。
具體而言,自上述殺菌處理前後之瓶各者之主體部中央附近(圖1(a1)之16)切取縱5cm×橫5cm之試驗片,將該切取之試驗片沉 入水中,使用島津製作所(股)製造之UV-1800,對該試驗片之左右兩端之縱5cm×橫0.9cm及中央之縱5cm×橫0.9cm之區域中之波長450nm之光之穿透率進行測定,算出其平均值。再者,依據上述測得之平均厚度,換算穿透率,並進行評價。
Figure 108111279-A0101-12-0027-3

Claims (6)

  1. 一種容器,其包括:包含如下樹脂組成物所成之層,上述樹脂組成物包含:滿足下述必要條件(a1)~(a4)之丙烯系樹脂(A)57~75質量%;滿足下述必要條件(b1)~(b3)之乙烯系樹脂(B)10~25質量%;及包含50莫耳%以上之源自丙烯之構成單元、及源自碳數2、4~20之α-烯烴之構成單元(其中,將源自丙烯之構成單元及源自α-烯烴之構成單元之合計設為100莫耳%),且滿足下述必要條件(c1)~(c4)之丙烯系彈性體樹脂(C)10~18質量%(其中,將(A)~(C)合計設為100質量%);(a1)230℃、2.16kg負重下之MFR為0.3~5.0g/10分鐘(a2)乙烯含量為3.0~8.0質量%(a3)利用DSC所測得之熔點為135~150℃(a4)依據JIS K7202測得之洛氏硬度為65~90(b1)190℃、2.16kg負重下之MFR為0.3~3.0g/10分鐘(b2)密度為890~915kg/m 3(b3)利用GPC測定而求出之分子量分佈為3.5以下(c1)依據ASTM D2240測得之蕭氏A硬度為65~90(c2)熔點為130~170℃(c3)依據ASTM D1505測得之密度為860~875kg/m 3(c4)利用DSC測得之玻璃轉移溫度為-25~-35℃。
  2. 如請求項1之容器,其中,於121℃下進行15分鐘高溫殺菌處理後,依據日本藥典第十七修訂版之透明性試驗第1方法之利用紫外可見吸光度測定法測得之波長450nm之光之穿透率為70%以上。
  3. 如請求項1或2之容器,其中,上述容器之主體部之平均厚度為0.01~1.0mm。
  4. 如請求項1或2之容器,其中,上述容器之主體部為單層。
  5. 如請求項1或2之容器,其係醫療容器或食品容器。
  6. 如請求項1或2之容器,其係輸液容器。
TW108111279A 2018-03-29 2019-03-29 容器 TWI8136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4673A JP7073161B2 (ja) 2018-03-29 2018-03-29 容器
JP2018-064673 2018-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5456A TW201945456A (zh) 2019-12-01
TWI813660B true TWI813660B (zh) 2023-09-01

Family

ID=68061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1279A TWI813660B (zh) 2018-03-29 2019-03-29 容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7073161B2 (zh)
KR (1) KR20210011365A (zh)
CN (1) CN111989269B (zh)
PH (1) PH12020551587A1 (zh)
TW (1) TWI813660B (zh)
WO (1) WO2019189771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61909B (en) * 1998-12-07 2001-11-01 Mitsui Chemicals Inc Hollow vessel for heat sterilization
TW200702377A (en) * 2005-03-18 2007-01-16 Mitsui Chemicals Inc Propylene polymer compositions, uses thereof and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thermoplastic polymer composition
CN101065438A (zh) * 2004-11-25 2007-10-3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410450A (zh) * 2006-03-30 2009-04-15 索尔维工业箔管理及研究公司 可加压蒸煮的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99906A (ja) * 1993-11-29 2004-04-02 Mitsui Chemicals Inc プロピレン系エラストマーおよびその用途
JPH1067896A (ja) * 1996-08-27 1998-03-10 Tonen Chem Corp シート用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シート
JP3783496B2 (ja) * 1998-12-07 2006-06-0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水蒸気滅菌用中空容器
JP5330637B2 (ja) * 2005-03-18 2013-10-3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該組成物からなる成形体、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AU2011260914B2 (en) * 2010-05-31 2015-02-05 Otsuk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Inc. Multilayer film and bag formed from multilayer film
ES2625324T3 (es) 2012-12-12 2017-07-19 Borealis Ag Botellas moldeadas por extrusión y soplado
JP2014208772A (ja) 2013-03-26 2014-11-06 日本ポリプロ株式会社 シート成形用樹脂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樹脂シート及び加熱処理用包装体
JP6840950B2 (ja) 2016-03-31 2021-03-10 東ソー株式会社 ポリエチレン樹脂組成物及び容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61909B (en) * 1998-12-07 2001-11-01 Mitsui Chemicals Inc Hollow vessel for heat sterilization
CN101065438A (zh) * 2004-11-25 2007-10-3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
TW200702377A (en) * 2005-03-18 2007-01-16 Mitsui Chemicals Inc Propylene polymer compositions, uses thereof and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thermoplastic polymer composition
CN101410450A (zh) * 2006-03-30 2009-04-15 索尔维工业箔管理及研究公司 可加压蒸煮的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89771A1 (ja) 2019-10-03
TW201945456A (zh) 2019-12-01
CN111989269B (zh) 2023-01-13
KR20210011365A (ko) 2021-02-01
JP2019172342A (ja) 2019-10-10
JP7073161B2 (ja) 2022-05-23
PH12020551587A1 (en) 2021-09-13
CN111989269A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574503T5 (es) Copolímero de propileno para películas o artículos moldeados por inyección
TWI257406B (en) Resin composition for sealant, laminate, and container obtained therefrom
CN102112541B (zh) 以具有苯乙烯系弹性体的聚丙烯化合物为基础的组合物
JP2009154332A (ja) 積層体
KR101333450B1 (ko) 다층 블로우 용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144573B2 (ja) 医療容器用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医療用容器
TWI526310B (zh) 多層薄膜及由該多層薄膜形成之袋
JP6006887B2 (ja) 良好な光学特性を有するボトルのためのランダムプロピレンコポリマー
JP4705703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医療用ブロー容器
JP2015535025A (ja) 良好な光学特性を有しヘキサン含量が低いボトル用ランダムプロピレンコポリマー
JP2005111874A (ja) 積層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医療用袋
JP4401706B2 (ja) 積層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医療用袋
JP2018165360A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よりなるフィルム
TWI813660B (zh) 容器
JP2000230088A (ja) 加熱滅菌用中空容器
KR20060060729A (ko) 폴리프로필렌계 성형품 및 용기
KR100736290B1 (ko) 의료용 용기
JP2003052791A (ja) 複室容器
JP6434844B2 (ja) 医療用複室容器
JP4505321B2 (ja) 積層体及びそれからなる医療用袋
JP2004261219A (ja) 医療用容器
JP4877821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該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から得られる成形体
JP2016106792A (ja) 医療用複室容器
JP7055598B2 (ja) 滅菌容器
JP6574333B2 (ja) 医療用複室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