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2060B - 止回閥 - Google Patents

止回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2060B
TWI812060B TW111108989A TW111108989A TWI812060B TW I812060 B TWI812060 B TW I812060B TW 111108989 A TW111108989 A TW 111108989A TW 111108989 A TW111108989 A TW 111108989A TW I812060 B TWI812060 B TW I8120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ipe body
inlet pipe
guide member
inl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8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2288A (zh
Inventor
石崎信之
大内剛志
原英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石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石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石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2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2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2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20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02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 F16K15/06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with guided stems
    • F16K15/063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with guided stems the valve being loaded by a sp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46Attachment of sealing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02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 F16K15/06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with guided stems
    • F16K15/067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with guided stems stem guided at two or more poi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2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lift valves
    • F16K27/0209Check valves or pivoted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 Compressor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止回閥(1)具備:入口管體部(23),其具有流入口(23b);出口管體部(25),其具有流出口(25b);可動體(往復移動體(2)),其可朝阻止流體流動之位置、及容許流體流動之位置動作;及閥箱(12),其收容往復移動體2。入口管體部(23)、出口管體部(25)及閥箱(12)之內部連通,形成自流入口(23b)朝流出口(25b)彎曲之流路。往復移動體(2)具有閥體(6)。於入口管體部(23)設置有閥座(23c)。閥座(23c)以可支持閥體(6)之方式配置,流入口(23b)與閥座(23c)平行地配置。入口管體部(23)中之流路之外圈側之內壁面(23y)形成為自流入口(23b)隨著接近閥座(23c)而朝出口管體部(25)側彎曲。

Description

止回閥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止回閥。
已知一種使配管內之流體向一方向通過之止回閥。於止回閥中,存在根據閥體之動作態樣而分類之各種方式之止回閥。 其中,因升降式止回閥為閥體沿相對於閥座接近或分開之方向直線性地往復移動之構造,故可實現迅速之閉止動作。特別係,SMOLENSKY式升降式止回閥藉由具備彈簧而可較佳地抑制產生水錘。
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如下之升降式止回閥:其包含:閥座;及閥體,其沿相對於閥座接近或分開之方向直線性地往復擺動;且流入閥座側之流體之流入方向、與流體通過閥體而流出之流出方向交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國際公開第2013/180108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於專利文獻1之止回閥中,對於降低壓力損失尚有改善之餘地。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課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降低壓力損失之止回閥。 [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止回閥之特徵在於,其係流入方向與流出方向交叉之角式止回閥,具備:入口管體部,其具有流入口;出口管體部,其具有流出口;可動體,其可朝阻止流體流動之位置、及容許前述流體流動之位置動作;及閥箱,其收容該可動體;且前述入口管體部、前述出口管體部及前述閥箱之內部連通,形成自前述流入口朝前述流出口彎曲之流路,前述可動體具有閥體,在前述入口管體部或前述閥箱設置閥座,前述閥座以可支持前述閥體之方式配置,前述流入口與前述閥座平行地配置,前述入口管體部中之前述流路之外圈側之內壁面形成為自前述流入口隨著接近前述閥座而朝前述出口管體部側彎曲。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使流體自入口管體部順滑地流向出口管體部,而可降低壓力損失。
以下,使用圖式對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再者,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僅為用於使本發明之理解變得容易之一例,而非限定本發明者。亦即,關於以下所說明之構件之形狀、尺寸、配置等,在不脫離本發明之旨趣下,可進行變更、改良,且本發明當然包含其等效物。 又,於所有圖式中,對於同樣之構成要素賦予同樣之符號,且適當省略重複之說明。於本說明書中,有規定上下方向進行說明之情形,此係為了說明構成要素之相對關係,方便起見而設定者,並非限定本發明之產品之製造時或使用時之方向。
<<第1實施形態>> <止回閥之概要> 首先,對於第1實施形態之止回閥1之概要,主要參照圖1至圖3進行說明。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止回閥1之外觀之立體圖,圖2係關閉狀態之止回閥1之縱剖面圖,圖3係打開狀態之止回閥1之縱剖面圖。 再者,將包含閥軸7之軸心、以及入口管體部23及出口管體部25之中心線之剖面稱為縱剖面。
本實施形態之止回閥1如圖1所示般,為流入方向與流出方向交叉之角式止回閥。 如圖2所示般,止回閥1具備:入口管體部23,其具有流入口23b;出口管體部25,其具有流出口25b;可動體(往復移動體2),其可動作(可往復移動)至阻止流體之流動之位置、與容許流體之流動之位置;及閥箱12,其收容往復移動體2。 如圖3所示般,入口管體部23與出口管體部25及閥箱12之內部連通,形成自流入口23b向流出口25b彎曲之流路FL。往復移動體2具有閥體6。 於入口管體部23設置閥座23c。再者,閥座23c亦可設置於閥箱12。閥座23c以可支持閥體6之方式配置,流入口23b與閥座23c平行地配置。 入口管體部23中之流路FL之外圈側之內壁面23y以自流入口23b隨著接近閥座23c而朝出口管體部25側之方式彎曲而形成。
更具體而言,作為本實施形態之角閥之止回閥1成為如下構成:在流體之流入方向之延長線上具有往復移動體2之往復移動區域,且使流體夾著往復移動體2之往復移動區域,沿與流入方向交叉之方向流出。 又,本實施形態之止回閥1為往復移動體2可沿相對於閥座23c接近/分開之方向直線性地往復移動之升降式止回閥。本實施形態之止回閥1係被用作地面型底閥者,藉由在揚送泵(未圖示)之一次側使用而止水之確實性提高,而可良好地防止揚水管中之落水。
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如此之構成,例如亦可為擺動式或對夾式等之止回閥。又,逆流被止回閥1規制之流體為水等液體,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如此之構成。通過止回閥1之流體亦可為空氣等氣體。 於本實施形態中,入口管體部23與出口管體部25及閥箱12以一體成形而形成,但並不限定於如此之構成,亦可為別體之構件藉由熔接等接合而構成者。 又,所謂「以朝出口管體部25側之方式」,與「以接近出口管體部25之方式」同義。
根據上述構成,藉由入口管體部23中之流路FL之外圈側之內壁面23y以隨著接近閥座23c而朝出口管體部25側之方式彎曲而形成,而可使流體自入口管體部23順暢地流向出口管體部25,而可降低壓力損失。
再者,因亦有因後述之蓋3之突起部5a內之殘留空氣之壓力而阻礙閥體6之移動之情形,故若能夠確保所期望之量之流通面積,則閥體6可未必一定為全開狀態之構成。於圖3中,顯示閥體6之全開狀態,但藉由往復移動體2之質量及彈簧體21之復原力,閥體6之開度相應於流量而變化。
<<各部分之構成>> 接著,對於構成本實施形態之止回閥1之各部分之構成進行說明。 止回閥1主要具備:往復移動體2、入口管體部23、收容往復移動體2之閥箱12、安裝於閥箱12之蓋(蓋3)、將閥體6向一次流路側彈推之彈推構件(彈簧體21)、及流體之流出口即出口管體部25。即,本說明書中之止回閥1係指稱在內部包含閥體6等之管接頭整體者。
<管體部> (入口管體部) 如圖2所示般,入口管體部23如上述般具有流體之流入口23b,且在流入端部側之緣部具有凸緣部23a。 入口管體部23中之流路FL(參照圖3)之內圈側之內壁面23x,自流入口23b側觀察配置於較閥體6靠徑向內側。入口管體部23中之流路FL之外圈側之內壁面23y,自流入口23b側觀察配置於較閥體6靠徑向外側。 根據上述構成,可自入口管體部23側引導自入口管體部23經由閥體6朝出口管體部25之流體之流動,而可降低壓力損失。
於入口管體部23,如圖1所示般,用於安裝連接於吸引泵(未圖示)之吸引管(未圖示)之平坦之安裝台15形成為較周圍向徑向外側突出,且自凸緣部13之上表面向上方延伸。於安裝台15,形成貫通至閥箱12之一次流路側(流入口側)之內部之減壓口15a。
作業者藉由使吸引泵作動,將流體自吸引管向減壓口15a引入,而可將較閥體6靠上游側設為負壓且由流體充滿。 再者,若採用在減壓口15a安裝壓力感測器之構成,則作業者確認入口管體部23內部之壓力狀態,而可確認到入口管體部23內部是否被流體充滿。
(閥箱) 閥箱12係將往復移動體2以可往復移動之方式收容之部位,本實施形態之閥箱12係藉由脫蠟製法與入口管體部23及出口管體部25形成為一體者。 如圖2所示般,於閥箱12之上端部之內壁,形成用於安裝上側導引構件19之環狀之槽。又,於閥箱12,在流入方向(上方向)之延長線上,可拆裝地安裝有後述之蓋3。
(出口管體部) 出口管體部25如上述般具有流體之流出口25b,如圖1所示般在流出端部側之緣部具有凸緣部25a。 止回閥1在上述之入口管體部23之凸緣部23a及出口管體部25之凸緣部25a,對於配管類(未圖示)使用螺栓、螺帽等緊固具(未圖示)而固定。
<往復移動體> 接著,除了圖2及圖3外,亦主要參照圖4至圖6,對於往復移動體2進行說明。圖4係顯示構成止回閥1之往復移動體2之上側立體圖,圖5係顯示往復移動體2之下側立體圖,圖6係往復移動體2之縱剖面圖。
往復移動體2係藉由使閥體6相對於閥座23c接近分開,而相應於流量調整閥體6之開口量且防止逆流者。往復移動體2構成為可在閥箱12內上下移動,如圖2所示般,在位於下方而抵接於閥座23c(參照圖3)時,限制流體之流動。又,往復移動體2如圖3所示般,在位於上方時,容許流體之流動,而形成流路FL。
(閥軸) 可動體(往復移動體2)具有:閥體6,其可對於閥座23c抵接/分開;及閥軸7,其用於導引往復移動體2之上下移動而設置,貫通閥體6之中央部而安裝。 閥軸7滑接於後述之下側導引構件17及導引配接器18、以及上側導引構件19及導引配接器20,用於在往復移動體2往復移動時,使往復移動體2不向與閥軸7之軸心方向垂直之方向(徑向)抖動。
閥軸7形成為棒狀,在往復移動方向上延伸,由後述之下側導引構件17(及導引配接器18)以及後述之導引配接器20導引。自流入口23b側觀察,閥軸7較流入口23b之中心23v(參照圖2)靠流路FL之內圈側偏移地配設。 換言之,自流入口23b側觀察,閥軸7以較流路FL之外圈側之內壁面23y更接近內圈側之內壁面23x之方式配設。
根據上述構成,閥軸7以較流入口23b之中心23v靠流路FL之內圈側偏移地配設,藉此可將設置於入口管體部23之閥座23c配置於較高之位置。 即,根據閥軸7之位置而決定固定於閥軸7之閥體6之位置,根據閥體6之位置而決定支持閥體6之閥座23c之位置。 而且,如上述般,入口管體部23中之流路FL之外圈側之內壁面23x以自流入口23b隨著接近閥座23c而朝出口管體部25側之方式彎曲。因此,閥座23c之位置及配置於較閥座23c靠下方之下側導引構件17之位置,與閥軸7位於流入口23b之中心23v之情形相比,成為更高之位置。
因此,可抑制延伸至與下側導引構件17重疊之位置或較下側導引構件17靠下方之閥軸7自流入口23b突出。 又,減小往復移動體2之行程量,可加速閥體6自打開狀態向關閉狀態之閉止時序。
閥軸7具有:螺紋部7a,其供後述之螺帽11螺入;擋止件7b,其限制後述之閥體6向下方移動;及卡合凹部7c,其供後述之下側盤片26之卡合突起26e卡合。 卡合凹部7c位於螺紋部7a與擋止件7b之間,較螺紋部7a及擋止件7b形成為更小徑。
安裝於閥軸7之周圍之彈簧體21在圖2所示之關閉狀態及圖3所示之打開狀態之兩種狀態下,彈性彈推後述之閥體6(上側盤片27)之上表面(座面27d)。
(閥體) 閥體6係止回閥1之主要部分,如圖6所示般,設置於閥軸7之下側端部。 在圖2所示之關閉狀態下,閥體6被向彈簧體21彈推而壓抵於閥座23c(參照圖3)。 即,本實施形態之止回閥1為所謂之SMOLENSKY式。因此,藉由彈簧體21之彈推力,止回閥1在流體之流動轉為自出口管體部25側流向入口管體部23側之逆流之瞬間,閥體6抵接於閥座23c而可迅速地閉止流路。藉此,防止逆流而抑制產生水錘,而可提高該閉止狀態之確實性(止水性)。
然而,止回閥1並不限定於具備彈簧體21且向閥座23c按壓閥體6之構成。例如,亦可為僅藉由往復移動體2之自身重量、或藉由往復移動體2之自身重量與從由閥軸7及後述之導引配接器20組成之阻尼器機構施加之荷重,向閥座23c按壓閥體6之構成。
閥體6具備:下側盤片26;上側盤片27;及圓板狀之密封墊8(參照圖4及圖6),其夾於下側盤片26與上側盤片27之間,在圖2所示之往復移動體2位於關閉位置時對於閥座23c(參照圖3)周繞狀地密接。
作業者於在擋止件7b與螺紋部7a之間配置有下側盤片26、密封墊8及上側盤片27之狀態下,將螺帽11螺入螺紋部7a。 如是,下側盤片26、密封墊8及上側盤片27在設置於螺帽11之間之墊圈11a與擋止件7b之間被一體地夾持,與閥軸7一起組裝成往復移動體2。
(下側盤片) 閥體6(下側盤片26)之下部之至少一部分(底面26a)形成為向流入口23b突出之局部球面狀。 在閥體6(下側盤片26)之下部之中央部分,形成較底面26a向上方凹入之凹部26b。凹部26b形成為在閥軸7與閥體6(下側盤片26)之下部之間形成空間、而可收容導引構件(導引配接器18)之至少一部分。
更具體而言,於下側盤片26,以進入後述之上側盤片27之圓柱狀之凹部27e內之方式形成向上方突出之突部26c。在突部26c之徑向中央部分形成有插通孔26f,在插通孔26f之內壁面形成有卡合於閥軸7之卡合凹部7c之卡合突起26e。
又,在突部26c中央之插通孔26f之緣部分,形成有向上方延伸之筒狀之支持部26d。支持部26d係用於增大與閥軸7之接觸面積而較佳地支持閥軸7者。 於突部26c之內側,形成較局部球面上之底面26a更朝上方凹入之圓柱狀之凹部26b。而且,閥體6(下側盤片26)之凹部26b之徑向外側之底面26a形成為局部球面狀。
該凹部26b係可收容後述之導引配接器18者。凹部26b如圖2所示般,形成為直徑大於導引配接器18,且在閥之關閉狀態下,該凹部26b之位於凹部26b之上方之底面位在較導引配接器18更為上方。 藉由如此般形成凹部26b,而避免閥體6與導引配接器18干涉(抵接),可將具有閥座23c之後述之下側導引構件17配置於較高之位置。
如上述般,由於流入口23b側形成為局部球面狀,故在流體通過閥體6時,可抑制流體之速度下降。因此,即便在向閥座23c之流入方向與閥體6之通過方向交叉之升降式止回閥1中,仍能以較低的水頭損失使流體流動。
(密封墊) 密封墊8為在止回閥1關閉狀態下以夾入閥體6與閥座23c之方式被按壓而止水之構件,如圖6所示般,配設於下側盤片26與上側盤片27之間。 密封墊8具有貫通厚度方向之中心孔8a而形成為環狀。中心孔8a於相對於閥軸7之軸心方向垂直之方向上,較形成於下側盤片26之突部26c之外周面之直徑更大地形成。又,中心孔8a以與形成於上側盤片27之凹部27e之內周面之直徑同等(包含大致相等)之大小形成。
密封墊8藉由其中心孔8a中穿過下側盤片26之突部26c,被插入至與下側盤片26之較突部26c更為徑向外側之上表面抵接之位置,而配置於突部26c下端部之周圍。 特別是本實施形態之密封墊8為橡膠製,故藉由變形性良好地密接於閥座23c,而可良好地止水。
在將往復移動體2之往復移動方向設為上下方向時向上觀察時,密封墊8之徑向之中央部分位於下側盤片26之背側。另一方面,向下觀察時,密封墊8整體位於上側盤片27之背側。 密封墊8與下側盤片26及上側盤片27可藉由接著劑或雙面膠帶等黏著體追加性地接著(或黏著)。
(上側盤片) 上側盤片27如圖4所示般主要具備:圓板狀之平板部27a;圓筒部27c,其自平板部27a之中央部向上方突出而形成;及座面27d,其支持彈簧體21之下端部及螺帽11之墊圈11a。 於座面27d之中央形成貫通孔27f,構成為可將閥軸7插通貫通孔27f。於圓筒部27c之下表面側,形成供收容上述之下側盤片26之突部26c之凹部27e。於平板部27a與圓筒部27c之間,側面觀察下三角形狀之4個肋27b,在俯視下配設於中心角各偏移45度之位置。肋27b未形成至上側盤片27之周緣27g且連接於平板部27a。 上側盤片27藉由自螺入螺紋部7a之螺帽11經由墊圈11a被按壓上表面(座面27d),而在與下側盤片26之間沿面方向均等地支持密封墊8。
如上述般,下側盤片26與上側盤片27藉由組裝個別之構件而構成。如此般,因下側盤片26與上側盤片27係組裝個別之構件而構成,故易於在該等之間配設密封墊8。 然而,並不限定於如此之構成,因密封墊8具有可撓性,若可藉由使密封墊8變形而安裝於閥體6,則下側盤片26與上側盤片27可未必由個別之構件構成。
<導引構件> 接著,除了圖2及圖3外,亦主要參照圖7及圖8,對於導引往復移動體2之往復移動之導引構件進行說明。圖7係顯示下側導引構件17及導引配接器18之下側立體圖,圖8係顯示頂板部5、上側導引構件19及導引配接器20之下側立體圖。
(下側導引構件) 於入口管體部23,設置供導引閥軸7(之下部)之導引構件(下側導引構件17)。再者,下側導引構件17亦可非設置於入口管體部23而是設置於閥箱12。 下側導引構件17如圖7所示般具有:中央部17a,其供閥軸7通過;外側部17b,其位於較中央部17a靠徑向外側,包含閥座23c;及連結部17c,其連結中央部17a與外側部17b。本實施形態之連結部17c為自中央部17a以120度中心角之間隔沿放射方向延伸出3條且連接於外側部17b之棒材。 中央部17a之下端部17d形成為曲率較閥體6之局部球面狀之部位(底面26a)大之曲面狀。
更具體而言,中央部17a具有如下功能:在往復移動體2往復移動時,以往復移動體2之下端側不向閥軸7之徑向(與閥軸7之軸心方向垂直之方向)側抖動之方式導引其移動。中央部17a形成為壁厚之環狀,較連結部17c在上下方向上更大地形成,且於中央部分具有供閥軸7通過、貫通上下方向而形成之插通孔。
如上述般,中央部17a之下端部17d形成為局部球面狀。因此,自下方之流入口23b流入之流體與下端部17d接觸而向徑向外側擴展,向形成於較中央部17a靠徑向外側之下側盤片26之底面26a流動,而將其推升。 於中央部17a嵌合有導引配接器18之下端部。導引配接器18具有將中央部17a相對於閥軸7之導引範圍延長至上方之功能,較中央部17a朝上方突出而配設。
根據上述構成,藉由中央部17a之下端部17d之曲率較被流體推升之閥體6大,而可降低對於自流入口23b流入之流體之壓力損失。
外側部17b為用於固定於入口管體部23者,形成為在高度方向上為壁厚且在厚度方向上為壁薄之環狀。 外側部17b之下側緣17e形成為較其上部更延伸至徑向外側,而嵌合於形成在入口管體部23之內壁面之槽。外側部17b之上側緣17f較其他部位(特別是下側緣17e)更延伸至徑向外側而形成閥座23c。 即,自流入口23b流入之流體中之抵接於下側導引構件17之中央部17a之下側緣17e者,流至下側緣17e而擴展,流至閥體6之底面26a而推升閥體6。
導引構件(下側導引構件17)之中央部17a及連結部17c較外側部17b向自閥體6分開之方向(下方)凹入而形成。 換言之,連結部17c自中央部17a放射狀擴展且向上方延伸,且連接於外側部17b。因此,中央部17a及連結部17c較外側部17b向下方凹入而形成。
根據如此之構成,即便與位於外側部17b之上表面之閥座23c抵接之閥體6之一部分即底面26a向下方突出,仍可避免閥體6(之底面26a)與中央部17a干涉(抵接)。
(上側導引構件) 於閥箱12,設置供導引閥軸7之上部之上側導引構件19。 上側導引構件19具有:中央部19a;外側部19b,其位於較中央部19a靠徑向外側;及連結部19c,其連結中央部19a與外側部19b。本實施形態之連結部19c為自中央部19a以120度中心角之間隔沿放射方向延伸出3條且連接於外側部19b之棒材。
於外側部19b之周面(外壁19e),向徑向內側均等地凹入之倒立L字狀之收容槽19d,以90度中心角度之間隔而配設。收容槽19d為收容形成於閥箱12上部之內壁之突條之部位,係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之縱槽與自該縱槽之上部側面觀察下向左側延伸之橫槽形成。該縱槽與橫槽之周向之長度相等(包含大致相等),縱槽之上下方向之長度為橫槽之上下方向之長度之2倍。於外壁19e中之和縱槽與橫槽相交之部分對向之部分,形成較其他部位向上方延伸之卡合突起19f。 卡合突起19f具有如下功能:卡合於形成在閥箱12上部之內壁之突條之一部分,而將上側導引構件19固定於閥箱12。
於上側導引構件19之中央部17a,嵌合有導引配接器20之上端部。導引配接器20自上側導引構件19向下方(流入口23b側)豎立設置。 導引配接器20係以往復移動體2不會向徑向擺動而可往復移動之方式,藉由與貫通其中央之貫通孔20c之內壁面滑接而導引閥軸7之上端側之往復動作者。 導引配接器20主要具備圓板部20a及自圓板部20a之中央向下方延伸之筒部20b。於圓板部20a與筒部20b之間,側面觀察下為三角形狀之4個肋20d,在仰視下以45度中心角之間隔而配設。
<蓋> 蓋3如圖2所示般,係對於閥箱12可拆裝地安裝而密封閥體6之上方側者。蓋3如圖2所示般,主要包含圓盤狀之頂板部5、及自頂板部5向上方突出之突起部5a。 頂板部5於端緣具有套圈凸緣部,隔著墊片16與形成於閥箱12之上端部之套圈凸緣部重合,藉由套圈22可拆裝地緊固。 突起部5a構成為在內部具有中空空間,而可收容向上方移動之閥軸7。
<<第2實施形態>> 接著,參照圖9及圖10,對於第2實施形態之止回閥1X進行說明。 圖9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止回閥1X之外觀之前視圖,圖10係止回閥1X之縱剖面圖。
於入口管體部43,設置供導引閥軸7之導引構件(下側導引構件17)。於入口管體部43之支持下側導引構件17之部位,在流路FL(參照圖3)之內圈側之外壁面43z形成較周圍突出之突出部43d。 具體而言,突出部43d在入口管體部43之支持下側導引構件17之部位之外壁面43z,僅向流路FL(參照圖3)之內圈側突出而形成。而且,突出部43d如圖10之縱剖面所示般,相對於入口管體部43之外壁面43z之內圈側之沿著流路FL之假想之圓弧突出而形成。 再者,將下側導引構件17作為設置於入口管體部43者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如此之構成,亦可設置於閥箱12。
根據上述構成,可防止入口管體部43或閥箱12之支持導引構件(下側導引構件17)之部位之壁厚變薄。 因此,降低成為閥體6開始自下側導引構件17之上表面即閥座23c分開之位置的上下方向之位置,而可將受閥座23c支持時之閥體6靠近流路FL之中心之位置。 而且,流體之荷重高效率地作用於閥體6,而可降低使閥體6動作時之壓力損失。
以上,參照圖式對於各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該等為本發明之例示,亦可採用上述以外之各種構成。 本發明之止回閥及構成止回閥之往復動構件之各種構成要素無需為單個獨立之存在。容許由複數個構成要素作為一個構件而形成,一個構成要素係由複數個構件形成,某構成要素為其他構成要素之一部分,某構成要素之一部分與其他構成要素之一部分重疊等。
本實施形態包含以下之技術思想。 (1) 一種止回閥,其特徵在於,其係流入方向與流出方向交叉之角式止回閥,且具備: 入口管體部,其具有流入口; 出口管體部,其具有流出口; 可動體,其可朝阻止流體流動之位置、及容許前述流體流動之位置動作;及 閥箱,其收容該可動體;且 前述入口管體部、前述出口管體部及前述閥箱之內部連通,形成自前述流入口朝前述流出口彎曲之流路, 前述可動體具有閥體, 在前述入口管體部或前述閥箱設置閥座, 前述閥座以可支持前述閥體之方式配置, 前述流入口與前述閥座平行地配置, 前述入口管體部中之前述流路之外圈側之內壁面形成為自前述流入口隨著接近前述閥座而朝前述出口管體部側彎曲。 (2) 如(1)之止回閥,其中前述可動體進一步具有閥軸, 自前述流入口側觀察,前述閥軸較前述流入口之中心朝前述流路之內圈側偏移地配設。 (3) 如(1)或(2)之止回閥,其中自前述流入口側觀察,前述入口管體部中之前述流路之內圈側之內壁面配置於較前述閥體靠徑向內側, 自前述流入口側觀察,前述入口管體部中之前述流路之前述外圈側之前述內壁面配置於較前述閥體靠徑向外側。 (4) 如(1)至(3)中任一項之止回閥,其中前述可動體進一步具有閥軸, 前述閥體之下部之至少一部分形成為朝前述流入口突出之局部球面狀, 於前述入口管體部或前述閥箱,設置有導引前述閥軸之導引構件, 該導引構件具有:中央部,其供前述閥軸通過;外側部,其位於較該中央部靠徑向外側,包含前述閥座;及連結部,其連結前述中央部與前述外側部; 前述中央部之下端部形成為曲率較前述閥體之局部球面狀之部位更大之曲面狀。 (5) 如(4)之止回閥,其中前述導引構件之前述中央部及前述連結部係朝較前述外側部更為離開前述閥體之方向凹入而形成。 (6) 如(1)至(5)中任一項之止回閥,其中前述可動體進一步具有閥軸, 於前述入口管體部或前述閥箱,設置有導引前述閥軸之導引構件, 於前述閥體之下部之中央部分,形成向上方凹入之凹部, 前述凹部形成為在前述閥軸與前述閥體之前述下部之間形成空間,而可收容前述導引構件之至少一部分。 (7) 如(1)至(6)中任一項之止回閥,其中前述可動體更具有閥軸, 於前述入口管體部或前述閥箱,設置有導引前述閥軸之導引構件, 於前述入口管體部或前述閥箱之支持前述導引構件之部位,在前述流路之內圈側之外壁面形成較周圍突出之突出部。
本申請案主張基於2021年3月11日申請之日本申請案(發明專利申請2021-39670號)及2022年3月8日申請之日本申請案(發明專利申請2022-35357號)之優先權,並將其揭示之所有內容擷取至此。
1,1X:止回閥 2:往復移動體(可動體) 3:蓋 5:頂板部 5a:突起部 6:閥體 7:閥軸 7a:螺紋部 7b:擋止件 7c:卡合凹部 8:密封墊 8a:中心孔 11:螺帽 11a:墊圈 12:閥箱 13,14:凸緣部 15:安裝台 15a:減壓口 16:墊片 17:下側導引構件(導引構件) 17a:中央部 17b:外側部 17c:連結部 17d:下端部 17e:下側緣 17f:上側緣 18:導引配接器(導引構件) 19:上側導引構件(導引構件) 19a:中央部 19b:外側部 19c:連結部 19d:收容槽 19e:外壁 19f:卡合突起 20:導引配接器(導引構件) 20a:圓板部 20b:筒部 20c:貫通孔 20d:肋 21:彈簧體 22:套圈 23:入口管體部 23a:凸緣部 23b:流入口 23c:閥座 23v:中心 23x,23y:內壁面 25:出口管體部 25a:凸緣部 25b:流出口 26:下側盤片 26a:底面 26b:凹部 26c:突部 26d:支持部 26e:卡合突起 26f:插通孔 27:上側盤片 27a:平板部 27b:肋 27c:圓筒部 27d:座面 27e:凹部 27f:貫通孔 27g:周緣 43:入口管體部 43d:突出部 43z:外壁面 FL:流路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止回閥之外觀之立體圖。 圖2係關閉狀態之止回閥之縱剖面圖。 圖3係打開狀態之止回閥之縱剖面圖。 圖4係顯示構成止回閥之往復移動體之上側立體圖。 圖5係顯示往復移動體之下側立體圖。 圖6係往復移動體之縱剖面圖。 圖7係顯示下側導引構件及導引配接器之下側立體圖。 圖8係顯示頂板部、上側導引構件及導引配接器之下側立體圖。 圖9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止回閥之外觀之前視圖。 圖10係第2實施形態之止回閥之縱剖面圖。
1:止回閥
2:往復移動體(可動體)
3:蓋
5:頂板部
5a:突起部
6:閥體
7:閥軸
12:閥箱
16:墊片
17a:中央部
17b:外側部
17c:連結部
17d:下端部
17e:下側緣
17f:上側緣
19:上側導引構件(導引構件)
20:導引配接器(導引構件)
21:彈簧體
22:套圈
23:入口管體部
23a:凸緣部
23b:流入口
23v:中心
23x,23y:內壁面
25:出口管體部
25a:凸緣部
25b:流出口

Claims (7)

  1. 一種止回閥,其特徵在於,其係流入方向與流出方向交叉之角式止回閥,且具備:入口管體部,其具有流入口;出口管體部,其具有流出口;可動體,其可朝阻止流體流動之位置、及容許前述流體流動之位置動作;及閥箱,其收容該可動體;且前述入口管體部、前述出口管體部及前述閥箱之內部連通,形成自前述流入口朝前述流出口彎曲之流路,前述可動體具有閥體,在前述入口管體部或前述閥箱設置有閥座,前述閥座以可支持前述閥體之方式配置,前述流入口與前述閥座平行地配置,前述入口管體部中之前述流路之外圈側之內壁面形成為自前述流入口隨著接近前述閥座而朝前述出口管體部側彎曲。
  2. 如請求項1之止回閥,其中前述可動體進一步具有閥軸,自前述流入口側觀察,前述閥軸較前述流入口之中心朝前述流路之內圈側偏移地配設。
  3. 如請求項1或2之止回閥,其中自前述流入口側觀察,前述入口管體 部中之前述流路之內圈側之內壁面配置於較前述閥體靠徑向內側,自前述流入口側觀察,前述入口管體部中之前述流路之前述外圈側之前述內壁面配置於較前述閥體靠徑向外側。
  4. 如請求項1之止回閥,其中前述可動體進一步具有閥軸,前述閥體之下部之至少一部分形成為朝前述流入口突出之局部球面狀,於前述入口管體部或前述閥箱,設置有導引前述閥軸之導引構件,該導引構件具有:中央部,其供前述閥軸通過;外側部,其位於較該中央部靠徑向外側,包含前述閥座;及連結部,其連結前述中央部與前述外側部;前述中央部之下端部形成為曲率較前述閥體之局部球面狀之部位更大之曲面狀。
  5. 如請求項4之止回閥,其中前述導引構件之前述中央部及前述連結部係朝較前述外側部更為離開前述閥體之方向凹入而形成。
  6. 如請求項1之止回閥,其中前述可動體進一步具有閥軸,於前述入口管體部或前述閥箱,設置有導引前述閥軸之導引構件,於前述閥體之下部之中央部分,形成向上方凹入之凹部,前述凹部形成為在前述閥軸與前述閥體之前述下部之間形成空間,而可收容前述導引構件之至少一部分。
  7. 如請求項1之止回閥,其中前述可動體更具有閥軸,於前述入口管體部或前述閥箱,設置有導引前述閥軸之導引構件,於前述入口管體部或前述閥箱之支持前述導引構件之部位,在前述流路之內圈側之外壁面形成較周圍突出之突出部。
TW111108989A 2021-03-11 2022-03-11 止回閥 TWI8120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39670 2021-03-11
JP2021039670 2021-03-11
JP2022035357 2022-03-08
JP2022-035357 2022-03-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2288A TW202242288A (zh) 2022-11-01
TWI812060B true TWI812060B (zh) 2023-08-11

Family

ID=83226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8989A TWI812060B (zh) 2021-03-11 2022-03-11 止回閥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4306830A1 (zh)
JP (1) JPWO2022191239A1 (zh)
KR (1) KR20230122680A (zh)
CA (1) CA3213154A1 (zh)
MX (1) MX2023010277A (zh)
TW (1) TWI812060B (zh)
WO (1) WO2022191239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24241A (ja) * 2005-07-20 2007-02-01 Denso Corp 流体制御弁
JP2012159122A (ja) * 2011-01-31 2012-08-23 Ckd Corp 流体制御弁
WO2013180108A1 (ja) * 2012-05-31 2013-12-05 株式会社石崎製作所 逆止弁および揚水システム
JP2015094275A (ja) * 2013-11-12 2015-05-18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排気還流バルブ
JP2017219112A (ja) * 2016-06-07 2017-12-14 日本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モスタッ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04778B2 (ja) 2019-09-05 2023-07-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材料特性予測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22035357A (ja) 2020-08-20 2022-03-04 株式会社空環工房 コンテンツ提供装置、コンテンツ提供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提供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テンツ提供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24241A (ja) * 2005-07-20 2007-02-01 Denso Corp 流体制御弁
JP2012159122A (ja) * 2011-01-31 2012-08-23 Ckd Corp 流体制御弁
WO2013180108A1 (ja) * 2012-05-31 2013-12-05 株式会社石崎製作所 逆止弁および揚水システム
JP2015094275A (ja) * 2013-11-12 2015-05-18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排気還流バルブ
JP2017219112A (ja) * 2016-06-07 2017-12-14 日本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モスタッ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22680A (ko) 2023-08-22
MX2023010277A (es) 2023-09-11
TW202242288A (zh) 2022-11-01
CA3213154A1 (en) 2022-09-15
JPWO2022191239A1 (zh) 2022-09-15
EP4306830A1 (en) 2024-01-17
US20240133474A1 (en) 2024-04-25
WO2022191239A1 (ja) 2022-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8916B (zh) 压力动作控制阀
RU2007109447A (ru) Клапан топливного бака, имеющий двойную функцию
RU2011151483A (ru) Затворный механизм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 клапанах
CN110832238B (zh) 止回阀和止回阀用往复移动体
US10795381B2 (en) Flow-rate adjustable valve
US7175157B2 (en) Fluid controller
US20210239378A1 (en) Valve needl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expansion valve having the valve needle assembly
US6443182B1 (en) Non-slamming check valve
TWI812060B (zh) 止回閥
US11353122B2 (en) Gate valve
JP2014031864A (ja) 空気圧操作弁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A3100585C (en) Water outlet valve structure and humidifier having the same
KR20090010273A (ko) 일체형 지지부를 갖는 체크밸브
CA3097290C (en) Check valve
KR20110125536A (ko) 벨로우즈 밸브
CN117015673A (zh) 止回阀
KR20180063979A (ko) 선택가능한 포트를 갖는 체크밸브 겸용 전자팽창밸브 및 냉난방 시스템
US20240229949A9 (en) Check valve
KR20080084328A (ko) 이중밀봉구조를 갖는 글로브밸브
CN219493062U (zh) 一种具有良好密封性的氯气专用截止阀
TWI761761B (zh) 止回閥
CN219013532U (zh) 一种阀门可活动的节流阀
US11976736B2 (en) Eccentric backflow preventer
KR102604551B1 (ko) 체크밸브의 탄성부재 부식 방지 장치
KR100729798B1 (ko) 고압유체 차단 게이트밸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