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15673A - 止回阀 - Google Patents

止回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15673A
CN117015673A CN202280019956.9A CN202280019956A CN117015673A CN 117015673 A CN117015673 A CN 117015673A CN 202280019956 A CN202280019956 A CN 202280019956A CN 117015673 A CN117015673 A CN 117015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ipe body
inlet pipe
guide member
check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99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崎信之
大内刚志
原英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za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za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za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zaki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2/01028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191239A1/ja
Publication of CN117015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56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止回阀(1)具备:入口管体部(23),其具有流入口(23b);出口管体部(25),其具有流出口(25b);可动体(往复移动体(2)),其能够在阻止流体的流动的位置和容许流体的流动的位置之间进行动作;以及阀箱(12),其收纳往复移动体(2)。入口管体部(23)、出口管体部(25)和阀箱(12)这三者的内部连通,形成有自流入口(23b)朝向流出口(25b)弯曲的流路。往复移动体(2)具有阀芯(6)。在入口管体部(23)设有阀座(23c)。阀座(23c)以能够支承阀芯(6)的方式配置,流入口(23b)与阀座(23c)平行地配置。入口管体部(23)的靠流路的外道侧的内壁面(23y)以随着自流入口(23b)靠近阀座(23c)而朝向出口管体部(25)侧去的方式弯曲地形成。

Description

止回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止回阀。
背景技术
公知有使配管内的流体向一个方向通过的止回阀。在止回阀中具有根据阀芯的动作形态分类的各种方式的止回阀。
其中,升降式止回阀为阀芯在相对于阀座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直线地往复移动的构造,因此能够进行迅速的关闭动作。特别是,缓闭式(日文:スモレンスキ式)的升降式止回阀能够通过具备弹簧体而较佳地抑制水击的产生。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升降式止回阀,该升降式止回阀包括阀座和在相对于阀座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上直线地往复移动的阀芯,在该升降式止回阀中,向阀座侧流入的流体的流入方向与流体通过阀芯而流出的流出方向交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80108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止回阀中,关于降低压力损失的方面,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压力损失的止回阀。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止回阀是流入方向与流出方向交叉的角式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该止回阀具备:入口管体部,其具有流入口;出口管体部,其具有流出口;可动体,其能够在阻止流体的流动的位置和容许所述流体的流动的位置之间进行动作;以及阀箱,其收纳该可动体,所述入口管体部、所述出口管体部和所述阀箱这三者的内部连通,形成有自所述流入口朝向所述流出口弯曲的流路,所述可动体具有阀芯,在所述入口管体部或所述阀箱设有阀座,所述阀座以能够支承所述阀芯的方式配置,所述流入口与所述阀座平行地配置,所述入口管体部的靠所述流路的外道侧的内壁面以随着自所述流入口靠近所述阀座而朝向所述出口管体部侧去的方式弯曲地形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流体自入口管体部向出口管体部顺畅地流动,能够降低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关闭状态的止回阀的纵剖视图。
图3是打开状态的止回阀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构成止回阀的往复移动体的上侧立体图。
图5是表示往复移动体的下侧立体图。
图6是往复移动体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下侧引导构件和引导适配器的下侧立体图。
图8是表示顶板部、上侧引导构件以及引导适配器的下侧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使本发明容易理解的一个例子,并非限定本发明。即,对于以下所说明的构件的形状、尺寸、配置等,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改良,且等同发明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在所有附图中,对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在本说明书中有时规定上下方向进行说明,但这是为方便说明结构要素的相对关系而设定的,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产品的制造时、使用时的方向。
<<第1实施方式>>
<止回阀的概要>
首先,主要参照图1至图3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的概要。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关闭状态的止回阀1的纵剖视图,图3是打开状态的止回阀1的纵剖视图。
此外,将包含阀杆7的轴心以及入口管体部23的中心线和出口管体部25的中心线在内的截面称作纵剖面。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为流入方向与流出方向交叉的角式的止回阀。
如图2所示,止回阀1具备:入口管体部23,其具有流入口23b;出口管体部25,其具有流出口25b;可动体(往复移动体2),其能够在阻止流体的流动的位置和容许流体的流动的位置之间进行动作(往复移动);以及阀箱12,其收纳往复移动体2。
如图3所示,入口管体部23、出口管体部25和阀箱12这三者的内部连通,形成有自流入口23b朝向流出口25b弯曲的流路FL。往复移动体2具有阀芯6。
在入口管体部23设有阀座23c。此外,阀座23c也可以设于阀箱12。阀座23c以能够支承阀芯6的方式配置,流入口23b与阀座23c平行地配置。
入口管体部23的靠流路FL的外道侧的内壁面23y以随着自流入口23b靠近阀座23c而朝向出口管体部25侧去的方式弯曲地形成。
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作为角阀的止回阀1成为在流体的流入方向的延长线上具有往复移动体2的往复移动区域,使流体在夹着往复移动体2的往复移动区域与流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流出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是往复移动体2在相对于阀座23c接近远离的方向上能够直线地往复移动的升降式的止回阀。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能够作为地上型底阀使用,通过用于抽送泵(未图示)的一次侧,由于止水的可靠性较高,因而能够良好地防止抽水管中的落水。
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摆动式或对夹式等的止回阀。另外,被止回阀1限制逆流的流体为水等液体,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通过止回阀1的流体也可以是空气等气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入口管体部23、出口管体部25和阀箱12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是彼此独立的构件利用焊接等接合而构成。
另外,“朝向出口管体部25侧去”与“接近出口管体部25”意思相同。
根据上述结构,入口管体部23中的靠流路FL的外道侧的内壁面23y以随着靠近阀座23c而朝向出口管体部25侧去的方式弯曲地形成,从而能够使流体自入口管体部23向出口管体部25顺畅地流动,能够降低压力损失。
此外,还存在由后述的盖3的隆起部5a内的残留空气产生的压力所导致的、阀芯6的移动被阻碍的情况,因此,若能够确保期望的量的流通面积,则阀芯6也可以不一定是成为全开状态的结构。在图3中,示出了阀芯6的全开状态,但在往复移动体2的质量和弹簧体21的恢复力的作用下,阀芯6的开度根据流量而变化。
<<各部分的结构>>
接着,说明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的各部分的结构。
止回阀1主要具备:往复移动体2;入口管体部23;阀箱12,其收纳往复移动体2;盖(盖3),其安装于阀箱12;施力构件(弹簧体21),其对阀芯6向一次流路侧施力;以及出口管体部25,其是流体的流出口。也就是说,本说明书中的止回阀1是指在内部包含有阀芯6等的管接头整体。
<管体部>
(入口管体部)
如图2所示,入口管体部23如上所述具有流体的流入口23b,并在流入端部侧的边缘具有凸缘部23a。
从流入口23b侧观察时,入口管体部23的靠流路FL(参照图3)的内道侧的内壁面23x配置于比阀芯6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从流入口23b侧观察时,入口管体部23的靠流路FL的外道侧的内壁面23y配置于比阀芯6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从入口管体部23侧引导自入口管体部23经由阀芯6而朝向出口管体部25去的流体的流动,能够降低压力损失。
如图1所示,在入口管体部23,以比周围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自凸缘部13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安装与抽吸泵(未图示)连接的抽吸管(未图示)的平坦的安装台15。在安装台15形成有贯通到阀箱12的一次流路侧(流入口侧)的内部的减压口15a。
作业人员使抽吸泵工作,而自抽吸管将流体朝向减压口15a引入,从而能够使比阀芯6靠上游侧的部分成为负压并由流体充满。
此外,若采用在减压口15a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则作业人员还能够通过确认入口管体部23的内部的压力状态来确认入口管体部23的内部是否由流体充满。
(阀箱)
阀箱12是以往复移动体2能够往复移动的方式收纳该往复移动体2的部位,本实施方式的阀箱12是利用失蜡制法与入口管体部23和出口管体部25一体地形成的。
如图2所示,在阀箱12的上端部的内壁形成有用于安装上侧引导构件19的环状的槽。另外,在阀箱12,在流入方向(上方向)的延长线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后述的盖3。
(出口管体部)
出口管体部25如上所述具有流体的流出口25b,如图1所示,在流出端部侧的边缘具有凸缘部25a。
止回阀1在上述的入口管体部23的凸缘部23a和出口管体部25的凸缘部25a利用螺栓和螺母等紧固件(未图示)相对于配管类(未图示)固定。
<往复移动体>
接着,在图2和图3的基础上,主要参照图4至图6说明往复移动体2。图4是表示构成止回阀1的往复移动体2的上侧立体图,图5是表示往复移动体2的下侧立体图,图6是往复移动体2的纵剖视图。
往复移动体2是通过使阀芯6相对于阀座23c接近远离,从而根据流量调整阀芯6的开口量并且防止逆流的构件。往复移动体2构成为在阀箱12内能够上下移动,如图2所示,在往复移动体2位于下方且与阀座23c(参照图3)抵接时,限制流体的流动。另外,如图3所示,在往复移动体2位于上方时,容许流体的流动,形成流路FL。
(阀杆)
可动体(往复移动体2)具有:阀芯6,其能够相对于阀座23c抵接分离;以及阀杆7,其被设为用于引导往复移动体2的上下移动,贯穿阀芯6的中央部地安装。
阀杆7与后述的下侧引导构件17和引导适配器18以及上侧引导构件19和引导适配器20滑动接触,用于防止在往复移动体2往复移动时往复移动体2在与阀杆7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径向)上晃动。
阀杆7形成为棒状并在往复移动方向上延伸,被后述的下侧引导构件17(和引导适配器18)以及后述的引导适配器20引导。从流入口23b侧观察时,阀杆7相对于流入口23b的中心23v(参照图2)向流路FL的内道侧偏移地配设。
换言之,从流入口23b侧观察时,阀杆7配设为距流路FL的外道侧的内壁面23y的距离大于距内道侧的内壁面23x的距离。
根据上述结构,阀杆7相对于流入口23b的中心23v向流路FL的内道侧偏移地配设,从而能够将设于入口管体部23的阀座23c配置于较高的位置。
也就是说,由阀杆7的位置来确定固定于阀杆7的阀芯6的位置,由阀芯6的位置来确定支承该阀芯6的阀座23c的位置。
而且,如上所述,入口管体部23的靠流路FL的外道侧的内壁面23x以随着自流入口23b靠近阀座23c而朝向出口管体部25侧去的方式弯曲。因此,相比于阀杆7位于流入口23b的中心23v的情况,阀座23c的位置和配置于阀座23c的下方的下侧引导构件17的位置成为较高的位置。
因此,能够抑制延伸到与下侧引导构件17重叠的位置或者比下侧引导构件17靠下方的位置的阀杆7自流入口23b突出。
另外,能够减小往复移动体2的行程量,使阀芯6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的关闭时刻提前。
阀杆7具有供后述的螺母11拧入的螺纹部7a、限制后述的阀芯6向下方的移动的止挡件7b、供后述的下侧圆盘26的卡合突起26e卡合的卡合凹部7c。
卡合凹部7c位于螺纹部7a与止挡件7b之间,形成为比螺纹部7a的直径和止挡件7b的直径小的直径。
安装于阀杆7的周围的弹簧体21在图2所示的关闭状态和图3所示的打开状态这两个状态下对后述的阀芯6(上侧圆盘27)的上表面(座面27d)弹性地施力。
(阀芯)
阀芯6是止回阀1的主要部分,如图6所示,设于阀杆7的下侧端部。
在图2所示的关闭状态下,阀芯6被弹簧体21施力而按压于阀座23c(参照图3)。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是所谓的缓闭式。因此,在由弹簧体21产生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止回阀1能够在流体的流动转变为自出口管体部25侧向入口管体部23侧流动的逆流的瞬间,使阀芯6与阀座23c抵接而迅速地封闭流路。由此,防止逆流而抑制水击的产生,能够提高该封闭状态的可靠性(止水性)。
然而,止回阀1并不限定于具备弹簧体21并将阀芯6向阀座23c按压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仅利用往复移动体2的自重,或者利用往复移动体2的自重和自由阀杆7和后述的引导适配器20构成的缓冲机构施加的载荷,将阀芯6向阀座23c按压的结构。
阀芯6具备:下侧圆盘26;上侧圆盘27;以及圆板状的密封件8(参照图4和图6),该密封件8被夹在下侧圆盘26与上侧圆盘27之间,在图2所示的往复移动体2位于关闭位置时,相对于阀座23c(参照图3)以环绕状密合。
作业人员在止挡件7b与螺纹部7a之间配置有下侧圆盘26、密封件8以及上侧圆盘27的状态下,将螺母11拧入螺纹部7a。
于是,下侧圆盘26、密封件8以及上侧圆盘27在设于与螺母11之间的垫圈11a和止挡件7b之间被一体地夹持,而与阀杆7一起组装成往复移动体2。
(下侧圆盘)
阀芯6(下侧圆盘26)的下部的至少局部(底面26a)形成为朝向流入口23b突出的局部球面状。
在阀芯6(下侧圆盘26)的下部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比底面26a向上方凹陷的凹部26b。凹部26b在阀杆7与阀芯6(下侧圆盘26)的下部之间形成空间,且形成为能够收纳引导构件(引导适配器18)的至少局部。
更具体而言,在下侧圆盘26形成有以进入于后述的上侧圆盘27的圆柱状的凹部27e内的方式向上方突出的突部26c。在突部26c的径向中央部分形成有插通孔26f,在插通孔26f的内壁面形成有与阀杆7的卡合凹部7c卡合的卡合突起26e。
另外,在突部26c的中央处的插通孔26f的边缘部分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筒状的支承部26d。支承部26d用于增大与阀杆7之间的接触面积而较佳地支承阀杆7。
在突部26c的内侧形成有比局部球面上的底面26a向上方凹陷的圆柱状的凹部26b。而且,阀芯6(下侧圆盘26)中的凹部26b的径向外侧的底面26a形成为局部球面状。
该凹部26b能够收纳后述的引导适配器18。如图2所示,凹部26b形成为大于引导适配器18的直径的直径,并且在阀的关闭状态下,位于凹部26b的上方的底面位于比引导适配器18靠上方的位置。
通过这样形成有凹部26b,从而避免阀芯6与引导适配器18彼此干扰(抵接),而能够将具有阀座23c的后述的下侧引导构件17配置于较高的位置。
如上所述,流入口23b侧形成为局部球面状,因此,在流体通过阀芯6时,能够抑制流体的速度降低。因此,在向阀座23c流入的流入方向与阀芯6的通过方向交叉的升降式的止回阀1中,也能够以较低的损失水头使流体流动。
(密封件)
密封件8是在止回阀1的关闭状态下以夹在阀芯6与阀座23c之间的方式被按压而进行止水的构件,如图6所示,密封件8配设于下侧圆盘26与上侧圆盘27之间。
密封件8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中心孔8a并形成为环状。中心孔8a在相对于阀杆7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为直径大于形成于下侧圆盘26的突部26c的外周面的直径。另外,中心孔8a以与形成于上侧圆盘27的凹部27e的内周面的直径相同(包括大致相等)的大小形成。
密封件8通过使下侧圆盘26的突部26c穿过中心孔8a并插入到与下侧圆盘26中的比突部26c靠径向外侧的上表面抵接的位置,从而配置于突部26c的下端部的周围。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密封件8是橡胶制,因此,变形性良好地与阀座23c密合,而能够良好地进行止水。
在将往复移动体2的往复移动方向设为上下方向时,向上观察时,密封件8的径向上的中央部分位于被下侧圆盘26遮挡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向下观察时,密封件8整体位于被上侧圆盘27的遮挡的位置。
密封件8与下侧圆盘26以及密封件8与上侧圆盘27可以利用粘接剂或双面胶带等粘合体追加粘接(或粘合)。
(上侧圆盘)
如图4所示,上侧圆盘27主要具备:圆板状的平板部27a;圆筒部27c,其自平板部27a的中央部向上方突出地形成;以及座面27d,其支承弹簧体21的下端部和螺母11的垫圈11a。
在座面27d的中央形成有贯通孔27f,构成为能够使阀杆7贯穿于贯通孔27f。在圆筒部27c的下表面侧形成有收纳上述的下侧圆盘26的突部26c的凹部27e。在平板部27a与圆筒部27c之间配设有4个侧视时呈三角形形状的肋27b,该4个肋27b在俯视时配设于各偏移45度中心角的位置。肋27b未形成至上侧圆盘27的周缘27g,而连接于平板部27a。
上侧圆盘27自拧入螺纹部7a的螺母11经由垫圈11a按压上表面(座面27d),从而在其与下侧圆盘26之间在面方向上均等地支承密封件8。
如上所述,下侧圆盘26和上侧圆盘27通过组装单独的构件而构成。如此,由于下侧圆盘26和上侧圆盘27通过组装单独的构件而构成,因而容易在它们之间配设密封件8。
然而,并不限定于该结构,若密封件8具有挠性,从而通过使密封件8变形而能够安装于阀芯6,则下侧圆盘26和上侧圆盘27可以不一定由单独的构件构成。
<引导构件>
接着,在图2和图3的基础上,主要参照图7和图8,说明引导往复移动体2的往复移动的引导构件。图7是表示下侧引导构件17和引导适配器18的下侧立体图,图8是表示顶板部5、上侧引导构件19以及引导适配器20的下侧立体图。
(下侧引导构件)
在入口管体部23设有引导阀杆7(的下部)的引导构件(下侧引导构件17)。此外,下侧引导构件17也可以不设于入口管体部23,而设于阀箱12。
如图7所示,下侧引导构件17具有:中央部17a,其供阀杆7穿过;外侧部17b,其位于比中央部17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包括阀座23c;以及连结部17c,其连结中央部17a和外侧部17b。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17c是自中央部17a以120度中心角的间隔沿放射方向延伸出并连接于外侧部17b的3个棒材。
中央部17a的下端部17d形成为曲率大于阀芯6的局部球面状的部位(底面26a)的曲率的曲面状。
更具体而言,中央部17a具有引导往复移动体2的移动的功能,以在往复移动体2进行往复移动时防止往复移动体2的下端侧向阀杆7的径向(与阀杆7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侧晃动。中央部17a形成为厚壁的环状,在上下方向上比连结部17c大地形成,在中央部分具有供阀杆7穿过且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地形成的插通孔。
如上所述,中央部17a的下端部17d形成为局部球面状。因此,自下方的流入口23b流入的流体碰到下端部17d而向径向外侧扩展,朝向形成于比中央部17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下侧圆盘26的底面26a流动,而将该下侧圆盘26推起。
在中央部17a嵌合有引导适配器18的下端部。引导适配器18具有将中央部17a相对于阀杆7的引导范围延伸到上方的功能,以比中央部17a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设。
根据上述结构,中央部17a的下端部17d的曲率大于被流体抬起的阀芯6的曲率,从而能够降低相对于自流入口23b流入的流体的压力损失。
外侧部17b是用于固定于入口管体部23的构件,形成为在高度方向上壁厚且在厚度方向上壁薄的环状。
外侧部17b的下侧缘17e形成为延伸到比其上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与形成于入口管体部23的内壁面的槽嵌合。外侧部17b的上侧缘17f延伸到比其他的部位(特别是下侧缘17e)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而形成阀座23c。
也就是说,自流入口23b流入的流体中的与下侧引导构件17的中央部17a的下侧缘17e抵接的流体碰到下侧缘17e而扩展,碰到阀芯6的底面26a而将阀芯6推起。
引导构件(下侧引导构件17)中的中央部17a和连结部17c比外侧部17b向远离阀芯6的方向(下方)凹陷地形成。
换言之,连结部17c自中央部17a呈放射状扩展并且向上方延伸,并连接于外侧部17b。因此,中央部17a和连结部17c比外侧部17b向下方凹陷地形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与位于外侧部17b的上表面的阀座23c抵接的阀芯6的局部即底面26a向下方突出,也能够避免阀芯6(的底面26a)与中央部17a彼此干扰(抵接)。
(上侧引导构件)
在阀箱12设有引导阀杆7的上部的上侧引导构件19。
上侧引导构件19具有:中央部19a;外侧部19b,其位于比中央部19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以及连结部19c,其连结中央部19a和外侧部19b。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19c是自中央部19a以120度中心角的间隔沿放射方向延伸出并连接于外侧部19b的3个棒材。
在外侧部19b的周面(外壁19e)以90度中心角度的间隔配设有向径向内侧均等地凹陷的呈倒立字母L状的收纳槽19d。收纳槽19d是收纳形成于阀箱12上部的内壁的突条的部位,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槽和自该纵槽的上部向侧视时的左侧延伸的横槽。该纵槽的周向上的长度和横槽的周向上的长度相等(包括大致相等),纵槽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横槽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的2倍。在外壁19e中的与纵槽和横槽相交的部分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卡合突起19f,该卡合突起19f延伸到比其他部位靠上方的位置。
卡合突起19f具有与形成于阀箱12上部的内壁的突条的局部卡合而将上侧引导构件19固定于阀箱12的功能。
在上侧引导构件19的中央部17a嵌合有引导适配器20的上端部。引导适配器20自上侧引导构件19朝向下方(流入口23b侧)地竖立设置。
引导适配器20是通过贯通其中央的贯通孔20c的内壁面滑动接触而引导阀杆7的上端侧的往复动作以使往复移动体2能够不在径向上晃动地进行往复移动的构件。
引导适配器20主要具备圆板部20a和自圆板部20a的中央向下方延伸的筒部20b。在圆板部20a与筒部20b之间,以在仰视时45度中心角的间隔配设有4个侧视呈三角形形状的肋20d。
<盖>
如图2所示,盖3可拆卸地安装于阀箱12而将阀芯6的上方侧封闭。如图2所示,盖3主要由圆盘状的顶板部5和自顶板部5向上方突出的隆起部5a构成。
顶板部5在端缘具有套圈凸缘,隔着密封垫16与形成于阀箱12的上端部的套圈凸缘重叠,而利用套圈22可拆卸地进行紧固。
隆起部5a构成为在内部具有中空空间,而能够收纳移动到上方的阀杆7。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9和图10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X。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X的外观的主视图,图10是止回阀1X的纵剖视图。
在入口管体部43设有引导阀杆7的引导构件(下侧引导构件17)。在入口管体部43中的支承下侧引导构件17的部位,在靠流路FL(参照图3)的内道侧的外壁面43z形成有比周围部分突出的突出部43d。
具体而言,突出部43d形成为在入口管体部43中的支承下侧引导构件17的部位的外壁面43z仅向流路FL(参照图3)的内道侧突出。而且,如图10的纵剖面所示,突出部43d形成为相对于入口管体部43的外壁面43z的沿着流路FL的内道侧部分的假想的圆弧突出。
此外,说明了下侧引导构件17设于入口管体部43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设于阀箱12。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入口管体部43或阀箱12中的支承引导构件(下侧引导构件17)的部位的壁厚变薄。
因此,能够降低成为阀芯6自下侧引导构件17的上表面即阀座23c开始远离的位置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而使被阀座23c支承时的阀芯6靠近流路FL的中心的位置。
而且,流体的载荷有效率地作用于阀芯6,能够降低使阀芯6进行动作时的压力损失。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各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例示,还能够采用上述以外的各种结构。
本发明的止回阀和构成止回阀的往复移动构件的各种结构要素不必各自独立地存在。容许多个结构要素作为一个构件而形成、一个结构要素由多个构件形成、某一结构要素为其他结构要素的一部分以及某一结构要素的一部分与其他结构的一部分重复等。
本实施方式包含以下的技术思想。
(1)
一种止回阀,其是流入方向与流出方向交叉的角式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该止回阀具备:
入口管体部,其具有流入口;
出口管体部,其具有流出口;
可动体,其能够在阻止流体的流动的位置和容许所述流体的流动的位置之间进行动作;以及
阀箱,其收纳该可动体,
所述入口管体部、所述出口管体部和所述阀箱这三者的内部连通,形成有自所述流入口朝向所述流出口弯曲的流路,
所述可动体具有阀芯,
在所述入口管体部或所述阀箱设有阀座,
所述阀座以能够支承所述阀芯的方式配置,
所述流入口与所述阀座平行地配置,
所述入口管体部的靠所述流路的外道侧的内壁面以随着自所述流入口靠近所述阀座而朝向所述出口管体部侧去的方式弯曲地形成。
(2)
根据(1)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所述可动体还具有阀杆,
从所述流入口侧观察时,所述阀杆相对于所述流入口的中心向所述流路的内道侧偏移地配设。
(3)
根据(1)或(2)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从所述流入口侧观察时,所述入口管体部的靠所述流路的内道侧的内壁面配置于比所述阀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从所述流入口侧观察时,所述入口管体部的靠所述流路的所述外道侧的所述内壁面配置于比所述阀芯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4)
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所述可动体还具有阀杆,
所述阀芯的下部的至少局部形成为朝向所述流入口突出的局部球面状,
在所述入口管体部或所述阀箱设有引导所述阀杆的引导构件,
该引导构件具有:中央部,其供所述阀杆穿过;外侧部,其位于比该中央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包括所述阀座;以及连结部,其连结所述中央部和所述外侧部,
所述中央部的下端部形成为曲率大于所述阀芯的局部球面状的部位的曲率的曲面状。
(5)
根据(4)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所述引导构件中的所述中央部和所述连结部比所述外侧部向远离所述阀芯的方向凹陷地形成。
(6)
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所述可动体还具有阀杆,
在所述入口管体部或所述阀箱设有引导所述阀杆的引导构件,
在所述阀芯的下部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凹部,
所述凹部在所述阀杆与所述阀芯的所述下部之间形成空间,且形成为能够收纳所述引导构件的至少局部。
(7)
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所述可动体还具有阀杆,
在所述入口管体部或所述阀箱设有引导所述阀杆的引导构件,
在所述入口管体部或所述阀箱中的支承所述引导构件的部位,在靠所述流路的内道侧的外壁面形成有比周围部分突出的突出部。
本申请主张以2021年3月11日申请的日本申请(日本特愿2021-39670号)和2022年3月8日申请的日本申请(日本特愿2022-35357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并将其公开的全部内容引用到本说明书中。
附图标记说明
1、1X、止回阀;2、往复移动体(可动体);3、盖;5、顶板部;5a、隆起部;6、阀芯;7、阀杆;7a、螺纹部;7b、止挡件;7c、卡合凹部;8、密封件;8a、中心孔;11、螺母;11a、垫圈;12、阀箱;13、14、凸缘部;15、安装台;15a、减压口;16、密封垫;17、下侧引导构件(引导构件);17a、中央部;17b、外侧部;17c、连结部;17d、下端部;17e、下侧缘;17f、上侧缘;18、引导适配器(引导构件);19、上侧引导构件(引导构件);19a、中央部;19b、外侧部;19c、连结部;19d、收纳槽;19e、外壁;19f、卡合突起;20、引导适配器(引导构件);20a、圆板部;20b、筒部;20c、贯通孔;20d、肋;21、弹簧体;22、套圈;23、入口管体部;23a、凸缘部;23b、流入口;23c、阀座;23v、中心;23x、23y、内壁面;25、出口管体部;25a、凸缘部;25b、流出口;26、下侧圆盘;26a、底面;26b、凹部;26c、突部;26d、支承部;26e、卡合突起;26f、插通孔;27、上侧圆盘;27a、平板部;27b、肋;27c、圆筒部;27d、座面;27e、凹部;27f、贯通孔;27g、周缘;43、入口管体部;43d、突出部;43z、外壁面;FL、流路。

Claims (7)

1.一种止回阀,其是流入方向与流出方向交叉的角式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该止回阀具备:
入口管体部,其具有流入口;
出口管体部,其具有流出口;
可动体,其能够在阻止流体的流动的位置和容许所述流体的流动的位置之间进行动作;以及
阀箱,其收纳该可动体,
所述入口管体部、所述出口管体部和所述阀箱这三者的内部连通,形成有自所述流入口朝向所述流出口弯曲的流路,
所述可动体具有阀芯,
在所述入口管体部或所述阀箱设有阀座,
所述阀座以能够支承所述阀芯的方式配置,
所述流入口与所述阀座平行地配置,
所述入口管体部的靠所述流路的外道侧的内壁面以随着自所述流入口靠近所述阀座而朝向所述出口管体部侧去的方式弯曲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所述可动体还具有阀杆,
从所述流入口侧观察时,所述阀杆相对于所述流入口的中心向所述流路的内道侧偏移地配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从所述流入口侧观察时,所述入口管体部的靠所述流路的内道侧的内壁面配置于比所述阀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从所述流入口侧观察时,所述入口管体部的靠所述流路的所述外道侧的所述内壁面配置于比所述阀芯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所述可动体还具有阀杆,
所述阀芯的下部的至少局部形成为朝向所述流入口突出的局部球面状,
在所述入口管体部或所述阀箱设有引导所述阀杆的引导构件,
该引导构件具有:中央部,其供所述阀杆穿过;外侧部,其位于比该中央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包括所述阀座;以及连结部,其连结所述中央部和所述外侧部,
所述中央部的下端部形成为曲率大于所述阀芯的局部球面状的部位的曲率的曲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所述引导构件中的所述中央部和所述连结部比所述外侧部向远离所述阀芯的方向凹陷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所述可动体还具有阀杆,
在所述入口管体部或所述阀箱设有引导所述阀杆的引导构件,
在所述阀芯的下部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凹部,
所述凹部在所述阀杆与所述阀芯的所述下部之间形成空间,且形成为能够收纳所述引导构件的至少局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所述可动体还具有阀杆,
在所述入口管体部或所述阀箱设有引导所述阀杆的引导构件,
在所述入口管体部或所述阀箱中的支承所述引导构件的部位,在靠所述流路的内道侧的外壁面形成有比周围部分突出的突出部。
CN202280019956.9A 2021-03-11 2022-03-09 止回阀 Pending CN1170156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39670 2021-03-11
JP2022035357 2022-03-08
JP2022-035357 2022-03-08
PCT/JP2022/010289 WO2022191239A1 (ja) 2021-03-11 2022-03-09 逆止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5673A true CN117015673A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62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9956.9A Pending CN117015673A (zh) 2021-03-11 2022-03-09 止回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1567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8916B (zh) 压力动作控制阀
JP4017587B2 (ja) チェックバルブ一体型カットバルブ
EP1996846B1 (en) A rocker type diaphragm valve
US20100001223A1 (en) Valve with a springy diaphragm
EP1996845B1 (en) One piece double membrane diaphragm valve
CN110832238B (zh) 止回阀和止回阀用往复移动体
US10279679B2 (en) Valve device
EP3141784B1 (en) Valve device
CN117015673A (zh) 止回阀
EP3792532A1 (en) Gate valve
JP2015117758A (ja) 逃し弁
KR20100130950A (ko) 역류방지밸브
TWI812060B (zh) 止回閥
US11415228B2 (en) Water outlet valve structure and humidifier having the same
US20240229949A9 (en) Check valve
KR101881821B1 (ko) 유동이 발생되지 않게 용이하게 조립되는 솔레노이드 밸브장치
KR20090088206A (ko) 디스크 벨로우즈를 이용한 전자식 팽창밸브
CN106917901B (zh) 电磁阀
JP3337053B2 (ja) ポンプ装置のフロート弁
KR102357776B1 (ko) 밸브
KR101961464B1 (ko) 레귤레이터
JPH06137226A (ja) 燃料遮断装置
CN219013532U (zh) 一种阀门可活动的节流阀
CN114484068B (zh) 电动阀
CN218992200U (zh) 一种用于减震器的活塞阀、减震器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