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6100B - 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與套組以及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與套組以及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6100B
TWI806100B TW110126224A TW110126224A TWI806100B TW I806100 B TWI806100 B TW I806100B TW 110126224 A TW110126224 A TW 110126224A TW 110126224 A TW110126224 A TW 110126224A TW I806100 B TWI806100 B TW I8061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ir shape
reagent
biological
component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6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4499A (zh
Inventor
韓吟龍
鄭捷倫
范愷軍
高珮娟
陳柏翰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to TW110126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06100B/zh
Priority to US17/513,484 priority patent/US20230042170A1/en
Priority to JP2022106138A priority patent/JP2023013986A/ja
Publication of TW202304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4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6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610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8/9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from microorganisms other than algae or fungi, e.g. protozoa or bacte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64Proteins; Peptides; Derivatives or degradation products thereof
    • A61K8/66Enzy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64Proteins; Peptides; Derivatives or degradation products thereof
    • A61K8/65Collagen; Gelatin; Keratin; Derivatives or degradation produc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8/97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from algae, fungi, lichens or plants; from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8/9778Gnetophyta, e.g. Ephedraceae [Mormon-tea fami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8/97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from algae, fungi, lichens or plants; from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8/9783Angiosperms [Magnoliophyta]
    • A61K8/9789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8/9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of animal origin
    • A61K8/981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of animal origin of mammals or bird
    • A61K8/985Skin or skin outgrowth, e.g. hair, n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5/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hair
    • A61Q5/04Preparations for permanent waving or straightening the 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59Mixtures
    • A61K2800/591Mixtures of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codes A61K2800/592 - A61K2800/596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74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78Enzyme modulators, e.g. Enzyme agonis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80Process related aspects concern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smetic composition or the storage or application thereof
    • A61K2800/85Products o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ermentation, e.g. yoghurt, beer, w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80Process related aspects concern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smetic composition or the storage or application thereof
    • A61K2800/88Two- or multipart kits
    • A61K2800/882Mixing prior to applic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Cosmetic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Enzymes And Modification Thereof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Adorn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其包括一大分子組分、一小分子組分以及一鹼劑組分。該大分子組分包括一屬於鹼性蛋白酶類之蛋白酶,而該小分子組分包括一具還原力之胜肽。該大分子組分與該小分子組分皆獲自一地衣芽孢桿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與一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的一醱酵產物。又,該大分子組分中之成分的分子量為大於或等於3 kDa,且為3-1000 kDa,而該小分子組分中之成分的分子量為小於3 kDa,且為0.01-2.99 kDa。

Description

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與套組以及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且特別關於一種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與具有此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之套組,以及藉由此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來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
一般採用之燙髮方式,係經由燙髮劑來改變毛髮之角蛋白中的雙硫鍵後使毛髮可重新塑形來達成。燙髮之步驟主要包括,藉由一還原劑將毛髮之角蛋白中的雙硫鍵切斷,使用造型工具造型將毛髮重新塑形,以及藉由一氧化劑使雙硫鍵重新排列組合成以使毛髮具有所重新塑形之形狀。
而目前常採用之化學燙髮劑雖然成效佳,但其易造成頭皮紅腫、皮膚過敏、髮質受損等問題。又,市售化學燙髮藥劑,具誘發癌症風險。儘管目前已知可採用含較低化學成分之胺基酸藥劑來進行燙髮,但由於其對於雙硫鍵之破壞度低,因此毛髮之造型持效性不佳。
因此,目前亟需一種新穎的生物性燙髮劑,其可降低產生皮膚紅腫、過敏等之風險,且同時可具有良好之塑形效果。
本揭露提供一種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其包括一大分子組分、一小分子組分以及一鹼劑組分。該大分子組分包括一屬於鹼性蛋白酶類之蛋白酶,而該小分子組分包括一具還原力之胜肽。該大分子組分與該小分子組分皆獲自一地衣芽孢桿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與一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的一醱酵產物。又,該大分子組分中之成分的分子量為大於或等於3 kDa,且為3-1000 kDa,而該小分子組分中之成分的分子量為小於3 kDa,且為0.01-2.99 kDa。
本揭露也提供一種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其包括一大分子組分、一小分子組分、一鹼劑組分以及至少一包裝用容器,用以容納該大分子組分、該小分子組分與該鹼劑組分。該大分子組分包括一屬於鹼性蛋白酶類之蛋白酶,而該小分子組分包括一具還原力之胜肽。該大分子組分與該小分子組分皆獲自一地衣芽孢桿菌與一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的一醱酵產物。又,該大分子組分中之成分的分子量為大於或等於3 kDa,且為3-1000 kDa,而該小分子組分中之成分的分子量為小於3 kDa,且為0.01-2.99 kDa。該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係藉由混合該大分子組分、該小分子組分與該鹼劑組分以形成一混合物來使用。
本揭露也提供一種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包括:(a) 一毛髮滲透的步驟,其中將上述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或上述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經使用所產生之混合物塗抹於毛髮並使之滲透至該毛髮內;以及(b) 一毛髮之形狀改變的步驟,其中對塗抹且滲透有上述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或由使用上述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時所產生之混合物的該毛髮進行一加熱程序以改變該毛髮之形狀。
為了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示,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揭露可提供一種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其為低刺激性或無刺激性,且為低致敏性或無致敏性,並具有優良的毛髮形狀改變能力。於此所述之毛髮,可包括任何動物之毛髮,且可為仍生長於動物之皮膚上及/或已與動物分離的毛髮,並無特別限制。在一實施例中,於此所述之毛髮可為人類之毛髮,且特別可為仍生長於人類之皮膚上的毛髮。
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可包括,但不限於,一大分子組分、一小分子組分與一鹼劑組分。
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之大分子組分與小分子組分皆可獲自一地衣芽孢桿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與一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的一醱酵產物。
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之大分子組分並無特殊限制,只要其具有水解毛髮之蛋白質之主鏈(碳-碳鏈)之功效即可,且,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之大分子組分功效並不僅限於水解毛髮之蛋白質之主鏈(碳-碳鏈)。
又,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之大分子組分具有優良之耐熱性與耐酸鹼性。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之大分子組分於一廣泛的溫度範圍,例如約10-100℃皆可維持其功效。又,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之大分子組分可於一廣泛的pH範圍,例如約pH 3-12也皆可維持其功效。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大分子組分中之成分的分子量可為大於或等於約3 kDa,例如,大於或等於約3.5 kDa、大於或等於約4 kDa、大於或等於約5 kDa、大於或等於約10 kDa、大於或等於約50 kDa、大於或等於約100 kDa、大於或等於約1000 kDa、約3-1000 kDa、約5-500 kDa、約10-100 kDa、約5 kDa、約10 kDa、約15 kDa、約20 kDa、約30 kDa、約40 kDa、約50 kDa、約60 kDa、約63 kDa、約65 kDa、約70 kDa、約80 kDa、約90 kDa、約100 kDa、約200 kDa、約300 kDa、約400 kDa、約500 kDa等,但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上述屬於鹼性蛋白酶類之蛋白酶之分子量可為約3-1000 kDa。
上述大分子組分可包括,但不限於,一屬於鹼性蛋白酶類之蛋白酶。上述鹼性蛋白酶類之蛋白酶可具有水解毛髮之蛋白質之主鏈(碳-碳鏈)之功效,但不限於此。而上述屬於鹼性蛋白酶類之蛋白酶,可包括,鹼性蛋白酶、角蛋白酶、絲胺酸蛋白酶、酪蛋白酶等或其任意之組合,但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上述大分子組分可包括鹼性蛋白酶。在另一實施例中,上述大分子組分可包括角蛋白酶。在又另一實施例中,上述大分子組分可包括鹼性蛋白酶與角蛋白酶之組合。
而上述屬於鹼性蛋白酶類之蛋白酶的分子量可為可為大於或等於約3 kDa,例如,大於或等於約3.5 kDa、大於或等於約4 kDa、大於或等於約5 kDa、大於或等於約10 kDa、大於或等於約50 kDa、大於或等於約100 kDa、大於或等於約1000 kDa、約3-1000 kDa、約5-500 kDa、約10-100 kDa、約5 kDa、約10 kDa、約15 kDa、約20 kDa、約30 kDa、約40 kDa、約50 kDa、約60 kDa、約63 kDa、約65 kDa、約70 kDa、約80 kDa、約90 kDa、約100 kDa、約200 kDa、約300 kDa、約400 kDa、約500 kDa等,但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上述屬於鹼性蛋白酶類之蛋白酶之分子量可為約3-1000 kDa。在另一實施例中,上述屬於鹼性蛋白酶類之蛋白酶之分子量可為約63 kDa。在一特定實施例中,上述屬於鹼性蛋白酶類之蛋白酶為分子量為約63 kDa之一鹼性蛋白酶、角蛋白酶或其組合。
又,上述屬於鹼性蛋白酶類之蛋白酶於本揭露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之含量可為約150-3000 U/mL,例如約200 U/mL、約215 U/mL、約230 U/mL、約250 U/mL、約300 U/mL、約315 U/mL、約320 U/mL、約330 U/mL、約333 U/mL、約350 U/mL、約400 U/mL、約500 U/mL、約1000 U/mL、約1500 U/mL、約2000 U/mL、約2500 U/mL、約3000 U/mL等,但不限於此。
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之小分子組分也並無特殊限制,只要其可破壞毛髮之蛋白質的雙硫鍵即可,且,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之小分子組分之功效並不僅限於破壞毛髮之蛋白質的雙硫鍵。
上述小分子組分之成分的分子量可為小於約3 kDa,例如,小於約2.99 kDa、小於約2.5 kDa、小於約2 kDa、小於約1 kDa、小於約0.5 kDa、約0.01-2.99 kDa、約0.1-2.8 kDa、約0.5-2.7 kDa、約1-2.6 kDa、約1.2-2.5 kDa、約0.5 kDa、約0.55 kDa、約1.1 kDa、約1.2 kDa、約1.3 kDa、約1.4 kDa、約1.5 kDa、約1.6 kDa、約1.7 kDa、約1.8 kDa、約1.9 kDa、約2.0 kDa、約2.1 kDa、約2.2 kDa、約2.3 kDa、約2.4 kDa、約2.5 kDa、約2.6 kDa、約2.7 kDa、約2.8 kDa、約2.9 kDa、約2.95 kDa、約2.99 kDa等,但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上述小分子組分的分子量之分子量可為約0.01-2.99 kDa。
該小分子組分可包括,但不限於,一具還原力之胜肽。上述具還原力之胜肽,除了具有還原力之外,還可破壞毛髮之蛋白質的雙硫鍵,然而,其功效也並不限於此。
上述具還原力之胜肽的長度可為約5-30個胺基酸,例如6-28個胺基酸,約11-25個胺基酸,約10個胺基酸、約11個胺基酸、約12個胺基酸、約13個胺基酸、約14個胺基酸、約15個胺基酸、約20個胺基酸、約23個胺基酸、約25個胺基酸、約30個胺基酸,但不限於此。
而上述具還原力之胜肽,可包括,但不限於,下列胜肽之至少一者: (a) 一具有序列識別號:1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 (b) 一具有序列識別號:2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 (c) 一具有序列識別號:3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 (d) 一具有序列識別號:4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 (e) 一具有序列識別號:5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 (f) 一具有序列識別號:6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 (g) 一具有序列識別號:7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 (h) 一具有序列識別號:8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 (i) 一具有序列識別號:9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與 (j) 一具有序列識別號:10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小分子組分可包括,上述具有序列識別號:2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在另一實施例中,上述小分子組分可包括,上述具有序列識別號:3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在又另一實施例中,上述小分子組分可包括,一具有序列識別號:6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又,在另一實施例中,上述小分子組分可包括,一具有序列識別號:10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在一特定實施例中,上述小分子組分可包括,上述具有序列識別號:2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上述具有序列識別號:3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上述具有序列識別號:6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與上述具有序列識別號:10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在另一特定實施例中,上述小分子組分可包括,上述一具有序列識別號:1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一具有序列識別號:2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一具有序列識別號:3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一具有序列識別號:4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一具有序列識別號:5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一具有序列識別號:6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一具有序列識別號:7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一具有序列識別號:8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一具有序列識別號:9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與一具有序列識別號:10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
此外,關於上述可自其獲得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之大分子組分與小分子組分的一地衣芽孢桿菌與一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的醱酵產物,於下方進行進一步描述。
涉及上述地衣芽孢桿菌與一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的醱酵產物之地衣芽孢桿菌並無特別限制,只要藉由其可獲得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之大分子組分與小分子組分即可。上述地衣芽孢桿菌,可包括,地衣芽孢桿菌BCRC 14353、民國109年11月26日寄存於中華民國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寄存編號為BCRC 911027的地衣芽孢桿菌GI_5E-1等或其任意之組合,但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涉及上述地衣芽孢桿菌與一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的醱酵產物之地衣芽孢桿菌可為地衣芽孢桿菌BCRC 14353。在另一實施例中,涉及上述地衣芽孢桿菌與一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的醱酵產物之地衣芽孢桿菌可為民國109年11月26日寄存於中華民國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寄存編號為BCRC 911027的地衣芽孢桿菌GI_5E-1。
又,上述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可包括,但不限於,一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基質。而上述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基質於上述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中的含量可為約0.01-20 g/L,例如,約0.02-15 g/L、約0.05-10 g/L、約1-5 g/L、約0.01 g/L、約0.05 g/L、約 0.1 g/L、約0.5 g/L、約1 g/L、約2 g/L、約4 g/L、約5 g/L、約 6 g/L、約 8 g/L、約10 g/L等,但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上述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基質於上述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中的含量可為約10 g/L。
此外,上述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基質,可包括動物之羽毛、毛髮、蹄、爪、角等或其任意之組合,但不限於此。而上述動物之羽毛、毛髮、蹄、爪、角等也可為經廢棄的動物之羽毛、毛髮、蹄、爪、角等。而在上述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基質為包括經廢棄的動物之羽毛、毛髮、蹄、爪、角等或其任意之組合的情況,由於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之大分子組分與小分子組分係經由一廢棄物所獲得,因此獲得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之大分子組分與小分子組分的方法可視為一將廢棄物回收再利用之方法,具備環境保護之效果。在一實施例中,上述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基質可包括羽毛。在一特定實施例中,上述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基質可包括廢棄之羽毛。而於上述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基質可包括廢棄之羽毛的特定實施例中,廢棄之羽毛的於上述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中的含量可為約0.01-20 g/L,例如,約0.02-15 g/L、約0.05-10 g/L、約1-5 g/L、約0.01 g/L、約0.05 g/L、約 0.1 g/L、約0.5 g/L、約1 g/L、約2 g/L、約4 g/L、約5 g/L、約 6 g/L、約 8 g/L、約10 g/L等,但不限於此。
又,上述地衣芽孢桿菌與一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的醱酵產物,則可藉由以上述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來培養上述地衣芽孢桿菌來獲得。而培養上述地衣芽孢桿菌的溫度可為約25-70℃,例如約30-45℃、約45-55℃、約55-65℃,例如約30℃、約35℃、約37℃、約40℃、約45℃、約50℃、約55℃、約60℃、約65℃等,但不限於此。培養上述地衣芽孢桿菌的時間可為約24-96小時,例如約48-72小時、約24小時、約48小時、約72小時、約96小時等,但不限於此。
而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之大分子組分與小分子組分,則可在獲得上述地衣芽孢桿菌與一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的醱酵產物之後,藉由以一可使分子量大於或等於3 kDa之成分與分子量小於3 kDa之成分區隔之薄膜對醱酵產物進行過濾而獲得,但不限於此。
另外,可將上方所述之小分子組分進一步與一新的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基質混合以形成一混合物,並進行培養,以提高小分子組分之還原力及/或破壞毛髮之蛋白質的雙硫鍵的功效。於此所述新的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基質的相關說明,可與前方所提及之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基質的相關說明相同,且因此不於此進行贅述。新的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基質於上述混合物之含量為約0.05-2%(w/v),例如約0.1-1%(w/v)、約0.2-0.8%(w/v)、約0.1%(w/v)、約0.2%(w/v)、約0.5%(w/v)、約0.8%(w/v)、約1%(w/v)等,但不限於此。
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之鹼劑組分可包括一源自植物之鹼劑、一源自化學合成之鹼劑或其組合,但不限於此。
上述鹼劑組分於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的濃度可為約1-80%(v/v),例如約5-60%(v/v)、約10-50%(v/v)、約5%(v/v)、約10%(v/v)、約15%(v/v)、約25%(v/v)、約30%(v/v)、約50%(v/v)等,但不限於此。
上述源自植物之鹼劑,並無特別限制,只要其屬於植物性來源之鹼劑即可。而上述源自植物之鹼劑,可具有提高小分子組分之雙硫鍵斷鍵效率的功效,但不限於此。上述源自植物之鹼劑,可包括,但不限於,下列源自植物之萃取物之至少一者:一咖啡渣之萃取物、一茶枝之萃取物、一桑葉之萃取物等或其任意之組合。上述源自植物之萃取物可為源自植物之水萃取物,但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上述源自植物之鹼劑,可包括,下列源自植物之萃取物之至少一者:一咖啡渣之水萃取物、一茶枝之水萃取物、一桑葉之水萃取物等,但不限於此。而咖啡渣之水萃取物可包括,但不限於菸鹼素等,茶枝之水萃取物可包括,但不限於茶鹼等,而桑葉之水萃取物可包括,但不限於植物鹼。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之鹼劑組分可為咖啡渣之水萃取物。咖啡渣與茶枝等,通常被視為廢棄物,而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之鹼劑可藉由這些廢棄物所獲得,而使這些廢棄物可被回收再利用,因此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可具備環境保護之效果。
另外,上述源自化學合成之鹼劑,則可包括,但不限於,下列成分之至少一者:菸鹼素、茶鹼、植物鹼、氨水等。
再者,於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上述大分子組分與上述小分子組份之體積比可為約5-10:1.5-3,但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於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上述大分子組分與上述小分子組份之體積比可為約約5:1.5。在另一實施例中,於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上述大分子組分與上述小分子組份之體積比可為約10:3。
在一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可更包括額外的水。上述額外的水可包括自來水、RO水、純水等,但不限於此。
本揭露也可提供一種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其係用於改變毛髮形狀,且為低刺激性或無刺激性,且為低致敏性或無致敏性,並具有優良的毛髮形狀改變能力。於此所述之毛髮,可包括任何動物之毛髮,且可為仍生長於動物之皮膚上及/或已與動物分離的毛髮,並無特別限制。在一實施例中,於此所述之毛髮可為人類之毛髮,且特別可為仍生長於人類之皮膚上的毛髮。
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包括,一大分子組分、一小分子組分、一鹼劑組分與至少一包裝用容器。又,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藉由上述大分子組分、上述小分子組分與上述鹼劑組分之混合物的型態來使用。
於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中之大分子組分、小分子組分與鹼劑組分,可與前方所提及之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之大分子組分、小分子組分與鹼劑組分相同,且因此其相關說明不於此進行贅述。
而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中之至少一包裝用容器,係用以容納上述大分子組分、上述小分子組分與上述鹼劑組分。上述至少一包裝用容器的材料並無特殊限制,只要其可不受上述大分子組分、上述小分子組分、上述鹼劑組分或其任意之組合的影響,及/或其不對上述大分子組分、上述小分子組分、上述鹼劑組分或其任意之組合的功效產生負面影響即可。上述至少一包裝用容器的材料,可包括,但不限於,玻璃、塑膠、陶瓷等或任意之上述材料所形成之複合材料或上述材料之任意的組合。
在一實施例中,於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中,上述大分子組分可包含於一第一試劑中,上述小分子組分可包含於一第二試劑中,而上述鹼劑組分則可包含於一第三試劑中,且上述至少一包裝用容器可包括一第一容器、一第二容器與一第三容器,其中上述第一試劑可包裝於上述第一容器中,上述第二試劑可包裝於上述第二容器中,而上述第三試劑可包裝於上述第三容器中。又,於此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藉由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與上述第三試劑之混合物的形式來使用。於此實施例之一使用情境中,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經由以一特定體積比混合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上述第三試劑與額外的水(如,自來水、RO水、純水等,但不限於此)來使用,而上述特定體積比可為約 5-10:1.5-3:3-6:1-10.5,例如約5:1.5:3:10.5、約5:1.5:6:7.5、約10:3:6:1等,但不限於此。又,於此實施例中之另一使用情境中,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經由將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與上述第三試劑分別自上述第一容器、上述第二容器與上述第三容器全部倒出並與水混合來使用。此外,於此實施例中之又另一使用情境中,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經由將上述第一試劑與上述第二試劑分別自上述第一容器與上述第二容器全部倒入上述第三容器,並於上述第三容器加入水,以使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上述第三試劑與水於上述第三容器中混合來使用,或者可經由將上述第一試劑與上述第三試劑分別自上述第一容器與上述第三容器全部倒入上述第二容器,並於上述第二容器加入水,以使上述第一試劑、第二試劑、第三試劑與水於上述第二容器中混合來使用,又或者可經由將上述第二試劑與上述第三試劑分別自上述第二容器與上述第三容器全部倒入上述第一容器,並於上述第二容器加入水,以使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上述第三試劑與水於上述第一容器中混合來使用。另外,於此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更包括一混合用容器,用以容納與混合分別自上述第一容器、上述第二容器與該第三容器倒出的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上述第三試劑,以及水。混合用容器之材料也並無特別限制,只要於使用套組之期間,其可不受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上述第三試劑與水之混合物的影響,及/或其不對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上述第三試劑與水之混合物的功效產生負面影響即可。上述混合用容器的材料,可包括,玻璃、塑膠、陶瓷、紙等或任意之上述材料所形成之複合材料或上述材料之任意的組合,但不限於此。
在另一實施例中,於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中,上述大分子組分與上述小分子組分可包含於一第一試劑中,而上述鹼劑組分則可包含於一第二試劑中,且上述至少一包裝用容器可包括一第一容器與一第二容器,其中上述第一試劑可包裝於上述第一容器中,而上述第二試劑可包裝於上述第二容器中。又,於此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藉由上述第一試劑與上述第二試劑之混合物的形式來使用。於此實施例之一使用情境中,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經由以一特定體積比混合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與額外的水(如,自來水、RO水、純水等,但不限於此)來使用,而上述特定體積比可為約6.5-13:3-6:1-10.5,例如約6.5:3:10.5、約6.5:6:7.5、約13:6:1等,但不限於此。又,於此實施例中之另一使用情境中,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經由將上述第一試劑與上述第二試劑分別自上述第一容器與上述第二容器全部倒出並與水混合來使用。此外,於此實施例中之又另一使用情境中,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經由將上述第一試劑自上述第一容器全部倒入上述第二容器,並於上述第二容器加入水,以使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與水於上述第二容器中混合來使用,或者可經由將上述第二試劑自上述第二容器全部倒入上述第一容器,並於上述第一容器加入水,以使上述第一試劑與上述第二試劑與水於上述第一容器中混合來使用。另外,於此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更包括一混合用容器,用以容納與混合分別自上述第一容器與上述第二容器倒出的上述第一試劑與上述第二試劑,以及水。混合用容器之材料也並無特別限制,只要於使用套組之期間,其可不受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與水之混合物的影響,及/或其不對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之混合物與水的功效產生負面影響即可。上述混合用容器的材料,可包括,玻璃、塑膠、陶瓷、紙等或任意之上述材料所形成之複合材料或上述材料之任意的組合,但不限於此。
在又另一實施例中,於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中,上述大分子組分可包含於一第一試劑中,而上述小分子組分與上述鹼劑組分則可包含於一第二試劑中,且上述至少一包裝用容器可包括一第一容器與一第二容器,其中上述第一試劑可包裝於上述第一容器中,而上述第二試劑可包裝於上述第二容器中。又,於此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藉由上述第一試劑與上述第二試劑之混合物的形式來使用。於此實施例之一使用情境中,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經由以一特定體積比混合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與額外的水(如,自來水、RO水、純水等,但不限於此)來使用,而上述特定體積比可為約1-10:0.9-9:1-2.1,例如約1:0.9:2.1、約1:1.5:1.5、約10:9:1等,等,但不限於此。又,於此實施例中之另一使用情境中,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經由將上述第一試劑與上述第二試劑分別自上述第一容器與上述第二容器全部倒出並與水混合來使用。此外,於此實施例中之又另一使用情境中,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經由將上述第一試劑自上述第一容器全部倒入上述第二容器,並於上述第二容器加入水,以使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與水於上述第二容器中混合來使用,或者可經由將上述第二試劑自上述第二容器全部倒入上述第一容器,並於上述第一容器加入水,以使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與水於上述第一容器中混合來使用。另外,於此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更包括一混合用容器,用以容納與混合分別自上述第一容器與上述第二容器倒出的上述第一試劑與上述第二試劑,以及水。混合用容器之材料也並無特別限制,只要於使用套組之期間,其可不受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與水之混合物的影響,及/或其不對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與水之混合物的功效產生負面影響即可。上述混合用容器的材料,可包括,玻璃、塑膠、陶瓷、紙等或任意之上述材料所形成之複合材料或上述材料之任意的組合,但不限於此。
在又另一實施例中,於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中,上述大分子組分與上述鹼劑組分可包含於一第一試劑中,而上述小分子組分則可包含於一第二試劑中,且上述至少一包裝用容器可包括一第一容器與一第二容器,其中上述第一試劑可包裝於上述第一容器中,而上述第二試劑可包裝於上述第二容器中。又,於此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藉由上述第一試劑與上述第二試劑之混合物的形式來使用。於此實施例之一使用情境中,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經由以一特定體積比混合上述第一試劑與上述第二試劑與額外的水(如,自來水、RO水、純水等,但不限於此)來使用,而上述特定體積比可為約8-16:1.5-3:1-10.5,例如約8:1.5:10.5、約11:1.5:7.5、約16:3:1等,但不限於此。又,於此實施例中之另一使用情境中,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經由將上述第一試劑與上述第二試劑分別自上述第一容器與上述第二容器全部倒出並與水混合來使用。此外,於此實施例中之又另一使用情境中,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經由將上述第一試劑自上述第一容器全部倒入上述第二容器,並於上述第二容器加入水,以使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與水於上述第二容器中混合來使用,或者可經由將上述第二試劑自上述第二容器全部倒入上述第一容器,並於上述第一容器加入水,以使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與水於上述第一容器中混合來使用。另外,於此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更包括一混合用容器,用以容納與混合分別自上述第一容器與上述第二容器倒出的上述第一試劑與上述第二試劑,以及水。混合用容器之材料也並無特別限制,只要於使用套組之期間,其可不受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與水之混合物的影響,及/或其不對上述第一試劑、上述第二試劑與水之混合物的功效產生負面影響即可。上述混合用容器的材料,可包括,玻璃、塑膠、陶瓷、紙等或任意之上述材料所形成之複合材料或上述材料之任意的組合,但不限於此。
另外,於一實施例中,於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中,上述大分子組分、上述小分子組分與上述鹼劑組分可包含於一第一試劑中,且上述至少一包裝用容器可包括一第一容器,其中上述第一試劑可包裝於上述第一容器中。於此實施例中,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可經由直接使用上述第一試劑,或將上述第一試劑與水混合來使用,而上述第一試劑與水之體積比為約1:0.05-1.1,但不限於此。
此外,於一實施例中,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還可更包括一氧化劑,用於固定使經改變形狀之毛髮的形狀。適用於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的氧化劑的例子可包括,但不限於,溴酸鈉、雙氧水等。又,於此實施例中,氧化劑可包裝於不同於上述大分子組分、上述小分子組分、上述鹼劑組分或其任一之組合的包裝用容器中。
此外,在一實施例中,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除了上述大分子組分、上述小分子組分與上述鹼劑組分之外,還可更包括額外的水。上述額外的水可包括自來水、RO水、純水等,但不限於此。
再者,依據上述,本揭露還可提供一種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其可經由任何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或者可經由任何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經使用所產生之混合物來進行。於上述本揭露之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中所採用的毛髮,可包括任何動物之毛髮,且可為仍生長於動物之皮膚上及/或已與動物分離的毛髮,並無特別限制。在一實施例中,於此所述之毛髮可為人類之毛髮,且特別可為仍生長於人類之皮膚上的毛髮。
藉由任何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或者可經由任何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經使用所產生之混合物,本揭露之方法可於一相較於一般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較低的溫度達成有效形狀的效果,又當毛髮仍生長於一動物體時,也不會或不易對動物體之皮膚或眼睛等產生刺激及/或過敏反應。
上述本揭露之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可包括,一毛髮滲透的步驟與一毛髮之形狀改變的步驟,但不限於此。
於上述毛髮滲透的步驟中,可將任何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或任何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經使用所產生之混合物塗抹於毛髮,並使之滲透至毛髮內。
執行上述毛髮滲透的步驟的時間,可依照所待處理之毛髮的特性(如粗細程度、軟硬程度、捲度等)、所待處理之毛髮當時的狀態(如毛髮之健康程度、乾燥程度等)、所待處理之毛髮的量、處理毛髮之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等)而定,並無特別限制,只要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或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經使用所產生之混合物可滲透至毛髮中即可。在一實施例中,上述毛髮蛋白質之雙硫鍵破壞的步驟的時間可為約1-60分鐘,例如約5分鐘、約10分鐘、約15分鐘、約20分鐘、約30分鐘、約60分鐘等,但不限於此。
又,上述毛髮滲透的步驟可於室溫下進行,但不限於此。
另外,於上述毛髮之形狀改變的步驟中,可對塗抹並滲透有上述本揭露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或上述混合物的毛髮進行一加熱程序,以水解毛髮之蛋白質的主鏈,並破壞毛髮之蛋白質中的雙硫鍵,而改變毛髮之形狀。
上述加熱程序之溫度可為約40-100℃,例如,約40℃、約50℃、約60℃、約70℃、約90℃、約100℃等,但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加熱程序之溫度可為約60℃。
執行上述毛髮之形狀改變的步驟的時間,可依照所待處理之毛髮的特性(如粗細程度、軟硬程度、捲度等)、所待處理之毛髮當時的狀態(如毛髮之健康程度、乾燥程度等)、所待處理之毛髮的量、處理毛髮之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等)而定,並無特別限制,只要毛髮之形狀可被改變即可。在一實施例中,上述執行毛髮之形狀改變的步驟的時間可為約1-60分鐘,例如約5分鐘、約10分鐘、約15分鐘、約20分鐘、約30分鐘、約60分鐘等,但不限於此。
在一實施例中,本揭露之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除了上述毛髮滲透的步驟與毛髮之形狀改變的步驟以外,可更包括一濕潤毛髮的步驟於上述毛髮滲透的步驟之前。
在一實施例中,本揭露之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除了上述毛髮滲透的步驟與毛髮之形狀改變的步驟以外,可更包括一清洗毛髮的步驟於上述毛髮之形狀改變的步驟之後。
又,在一實施例中,本揭露之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可為一燙髮處理方法。於此實施例中,本揭露之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除了上述毛髮滲透的步驟與毛髮之形狀改變的步驟以外,可更包括於上述毛髮滲透的步驟之前將毛髮捲繞於髮捲之步驟。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揭露之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可為一捲髮矯正處理方法。於此實施例中,本揭露之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於上述毛髮之形狀改變的步驟中,可同時進行上述加熱程序與一將捲髮矯正為直髮之程序。
另外,在一實施例中,本揭露之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除了上述毛髮滲透的步驟與毛髮之形狀改變的步驟以外,可更包括一固定毛髮之形狀的步驟於毛髮之形狀改變的步驟之後。上述固定毛髮之形狀的步驟,可包括,但不限於以一氧化劑塗抹於經形狀改變之毛髮上,但不限於此。上述氧化劑,可包括,溴酸鈉、雙氧水等。
實施例
A. 實驗方法
1. 菌株培養
菌株培養以LB培養基 (Difco™ LB Broth, Miller; BD)進行,又於LB培養基額外添加2%瓊脂 (Bacto™ agar; BD)以配製LB培養平盤。
將菌株冷凍保存管(購自中華民國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之地衣芽孢桿菌BCRC 14353,或民國109年11月26日寄存於中華民國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寄存編號為BCRC 911027的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於LB瓊脂平盤上進行四區劃線法,並於50℃恆溫振盪培養箱(LM-420D; YIH DER) 中,靜置培養24小時。
之後,於培養盤上挑取單一菌落接種於含有10 mL LB培養液之50 mL離心管,且將離心管以傾斜45度放置於50℃恆溫振盪培養箱,並以150 rpm搖晃培養24小時以獲得一經培養之菌體懸浮液。
將上述菌體懸浮液稀釋至以分光光度計 (SP-880; Metertech)測定其於600 nm之吸光值(optical density, OD) (OD 600)為0.08-0.1,然後取1 mL之經調整菌體懸浮液接種於含有150 mL羽毛培養基(Lin, X., Lee, C. G., Casale, E. S., & Shih, J. C. (1992).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keratinase from a feather-degrading Bacillus licheniformis strain.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58(10), 3271-3275)之250 mL錐形瓶中,並置於50℃恆溫振盪培養箱,以150 rpm培養72小時以進行一酵素產生誘導培養以獲得一經培養之菌體培養液。羽毛培養基之配方如表1所示。
表1、羽毛培養基之配方
成分 濃度 (g/L)
NH 4Cl 0.5
NaCl 0.5
K 2HPO 4 0.3
KH 2PO 4 0.4
MgCl 2.6H 2O 0.1
酵母萃取物 0.1
羽毛 10
將上述經培養之菌體培養液以冷凍離心機(Centrifuge 5804 R; Eppendorf)於4℃中12,000 × g離心10分鐘,以去除大顆粒羽毛粉並保留上清液。接著,將上清液依序以孔徑0.8 µm及0.45 µm之濾膜(Membrane filter; Advantec)經由抽氣過濾法進行過濾,且之後進一步以孔徑0.22 µm之過濾杯(Vaccum Filtra; Biofil)進行過濾以獲得一濾液。將此濾液定義為醱酵原液。
將醱酵原液以蛋白質濃縮系統 (KrosFlo KR2i TFF System; Spectrum)(管柱型號S04-E001-05-N)(分子量小於3 kDa之分子可自管柱之中空纖維薄膜濾出);流速:500 mL/分鐘;背壓:12 psi)進行分離與純化。將醱酵原液被管柱中之中空纖維薄膜所保留的部分稱為大分子分離液,而通過管柱中之中空纖維薄膜之部分稱為小分子分離液。
將小分子分離液添加0.5% 羽毛粉,並置於50℃恆溫振盪培養箱,以150 rpm培養48小時,以增加小分子產物含量,以形成一經功效提升之小分子分離液。之後以減壓濃縮方式移除此經功效提升的小分子分離液之部分水分以進行濃縮。
2. 酵素活性分析
酵素活性分析係採用偶氮酪蛋白(azocasein)檢驗來進行。0.5%偶氮酪蛋白溶液之配方如表2所示。
表2、0.5%偶氮酪蛋白溶液的配方
成分 濃度 (g/L)
KH 2PO 4 6.8
Na 2HPO 4 7.1
偶氮酪蛋白 1
將200 µL適當濃度之待測溶液加入800 µL之0.5% 偶氮酪蛋白溶液,並混合均勻以形成一反應溶液,接著於65℃進行反應。於30分鐘後,立即將200 µL 10%三氯醋酸(trichloroacetic acid, TCA)加入上述反應溶液以終止反應。然後,將反應溶液於4℃以12,000 × g離心10分鐘。取500 µL上清液並將其與500 µL之0.2 M NaOH溶液混合以形成一混合溶液。測定此混合溶液的OD 440,並根據偶氮酪蛋白溶液之濃度對照OD 440的檢量線,計算待測溶液之酵素活性。
偶氮酪蛋白溶液之濃度對照OD 440的檢量線,係如下方所述來繪製。將偶氮酪蛋白溶液連續對半稀釋,並測量各濃度之OD 440。繪製偶氮酪蛋白溶液之濃度對應OD 440的散佈圖,之後加入趨勢線以獲得偶氮酪蛋白溶液之濃度對應OD 440的方程式 並計算趨勢線之R 2值,R 2值必須大於0.995才可採用所獲得之趨勢線作為檢量線。1單位(Unit, U)定義為每分鐘分解1 µg之偶氮酪蛋白,而酵素濃度以U/mL之形式來表示。
3. 雙硫鍵斷鍵效率之分析
帶有雙硫鍵之化合物,5,5’-二硫代雙(2-硝基苯甲酸)(5,5’-disulfanediylbis(2-nitrobenzoic acid))(DTNB)會與毛髮之雙硫鍵經破壞後所出現的-SH進行反應,而產生黃色之2-硝基-5-硫代苯甲酸(2-nitro-5-thiobenzoic acid, TNB)。因此,可藉由使用DTNB並經由呈色反應來評估一待測樣本破壞毛髮之雙硫鍵的效率(毛髮之雙硫鍵經破壞後所出現的-SH的含量)。
將0.05 g人類頭髮與5 mL待測樣本混合以形成一反應溶液,並於60℃下反應30分鐘。接著,將反應溶液過濾以去除上清液,再加入5 mL DTNB緩衝溶液(0.002 M DTNB溶於pH=8 0.1M 磷酸緩衝溶液)以進行反應。於反應5分鐘後,將反應溶液過濾以分離頭髮,並將濾液於412 nm下分析以評估TNB之生成量,以藉此評估待測樣本破壞毛髮之雙硫鍵的效率。
4. 還原力分析
赤血鹽可被還原為黃血鹽,而黃血鹽可利用Fe 3+形成普魯士藍(prussian blue),因此可藉由使用赤血鹽與Fe 3+來測定一待測樣本的還原力。
將0.3 mL之樣本(實驗組)或蒸餾水(空白組),與0.3 mL之0.2M磷酸鉀緩衝溶液(pH 6.6)及0.3 mL之1%赤血鹽水溶液混合以形成一混合溶液,並置於50°C水浴20分鐘。待混合溶液冷卻至室溫後,將10%三氯醋酸水溶液加入混合溶液,並以3000 rpm離心20分鐘。取1.2 mL上清液,加入1.2 mL蒸餾水,並與0.24 mL 0.1% 三氯化鐵,混合均勻以形成一反應溶液。接著將反應溶液靜置10分鐘,以偵測OD 700吸光值以評估普魯士藍生成量,並以此做為還原力指標。
還原力設定為樣本之OD 700的讀值扣除空白組之OD 700的讀值。
5. 皮膚刺激性分析
經由角質層細胞依據OECD439規範(體外皮膚刺激:重建之人類表皮測試方法( In VitroSkin Irritation: Reconstructed Human Epidermis Test Method))進行待測樣本之皮膚刺激性分析。
將EpiDerm™仿生皮置於分析培養基(assay medium)(EPI-100-NMM)且之後放入37℃、5% CO 2細胞培養箱培養60±5分鐘。接著,將仿生皮更換於新的分析培養基,並放入37℃、5% CO 2細胞培養箱培養隔夜(18±3小時)。將測試物質(25 mg固體或30 μL液體)添加至仿生皮上,之後將此仿生皮置於37℃、5% CO 2細胞培養箱培養。約35±1分鐘後取出上述仿生皮放置於無菌操作台上,直到整體試驗樣品接觸仿生皮達60±1分鐘。接著,以DPBS將試驗物質從仿生皮上洗去。
然後,將上述仿生皮置於分析培養基中,並於37℃、5% CO 2細胞培養箱中培養24±2小時之後,更換分析培養基並再置於37℃、5% CO 2細胞培養箱持續培養18±2小時。
之後,將仿生皮以1 mg/mL MTT溶液於37℃、5% CO 2細胞培養箱中培養3小時±5分鐘後,以DPBS清洗仿生皮。
最後以異丙醇(isopropanol)溶解紫色結晶物,並以OD 570讀值計算存活率。若存活率≤50%則視為測試物質具有皮膚刺激性。
6. 皮膚致敏性分析
經由角質層細胞依據OECD442D規範(體外皮膚過敏-ARE-Nrf2螢光素酶測試方法( In VitroSkin Sensitisation- ARE-Nrf2 Luciferase Test Method))進行待測樣本之皮膚致敏性分析。
將測試物質以1% DMSO水溶液從最高濃度400 μg/mL進行2倍稀釋。之後將不同濃度之測試物質添加至KeratinoSens™細胞,並於37℃、5% CO 2細胞培養箱中培養48小時。
後續將細胞以螢光素酶分析系統(Luciferase Assay System)(Promega, E1501)偵測細胞內之Nrf2活性,並使用MTT法偵測細胞存活率。若在細胞存活率大於70%的情況下,Nrf2誘導比率大於1.5倍,則視為測試物質具有皮膚致敏性。
7. 眼睛刺激性評估
經由兔角膜細胞依據OECD491規範Short Time Exposure In VitroTest Method for Identifying i) Chemicals Inducing Serious Eye Damage and ii) Chemicals Not Requiring Classification for Eye Irritation or Serious Eye Damage進行待測樣本之眼睛刺激性分析。
將測試物質以生理食鹽水調整為5%及0.05%濃度,接著將其添加至SIRC細胞。於室溫放置5分鐘後,將細胞以PBS清洗細胞2次。之後將細胞加入含有 0.5 mg/mL MTT之培養基,並於37℃、5% CO 2細胞培養箱中培養2小時。
最後以0.04 N鹽酸-異丙醇(hydrochloric acid-isopropanol)溶解紫色結晶物,並以OD 570讀值計算存活率。若0.5%及0.05%之試驗物質的存活率皆大於70%,則將試驗物質視為屬於無類別(No Category)(不需進行眼刺激與嚴重眼傷害之分類)。若0.5%及0.05%之試驗物質的存活率皆小於或等於70%,則將試驗物質視為屬於類別1(Category 1)(造成嚴重眼睛傷害)。
8. 穩定性分析
將待測樣本添加或不添加防腐劑,並於各時間點取樣分析酵素活性,以確認其穩定性。
以經上述方法所製備之醱酵原液為待測樣本。以添加各類不同防腐劑之醱酵原液作為3組實驗組,而未添加防腐劑之醱酵原液作為控制組。3組實驗組所使用之防腐劑分別為0.3% 氯苯甘醚、1% 對羥基苯乙酮,及0.2%氯苯甘醚與0.6%對羥基苯乙酮的混合物。將上述3組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無菌包裝並置於25℃保存,且之後並於特定時間點採樣且依前述方法進行酵素活性分析。上述特定時間點分別為,包裝當日及包裝後1、2、3、7、10、14、17、21、28、35、42、49與56日。
9. 作為鹼劑之源自植物之萃取物的製備
將植物或植物來源基質進行研磨以獲得一粉末。將上述粉末以粉末比水為1:10的重量比混合並進行超音波震盪萃取1小時,以獲得一粗萃取液。之後將粗萃取液以0.8 µm濾膜進行過濾以去除多餘雜質,而所得到之濾液可作為植物來源之鹼劑。
又,上述植物來源之鹼劑可進一步於50℃進行減壓濃縮。
B. 實驗結果
1. 實施例1
醱酵原液之分析
(1) 醱酵原液之酵素反應條件最佳化
(i) 反應溫度
將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進行上方實驗方法中所述之酵素活性分析,自30℃至80℃,每10℃進行一個酵素活性的測定。
實驗結果如第1圖所示。
依據第1圖可知,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在各溫度皆具有優良之酵素活性,且在60℃具有最佳之酵素活性(OD 440=1.9 (酵素含量939 U/mL))。
(ii) 反應pH
將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依據上方所述實驗方法,藉由自pH 4至pH 11來調整用於配製0.5%偶氮酪蛋白溶液的50 mM磷酸緩衝液的酸鹼度以調整反應酸鹼度,並每隔1個酸鹼度進行一個酵素活性的測定。
實驗結果如第2圖所示。
依據第2圖可知,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在各pH皆具有優良之酵素活性,且在鹼性環境 (pH 8至pH 11)下具有較佳之酵素活性。
(2) 醱酵原液之雙硫鍵斷鍵效率
將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進行上方實驗方法中所述之雙硫鍵斷鍵效率的分析,並將反應溫度設定為60℃或90℃,以進行醱酵原液之雙硫鍵斷鍵效率分析。
結果如第3圖所示。
依據第3圖可知,醱酵原液於60℃與90℃皆具有雙硫鍵斷鍵能力。又,相較於90℃,醱酵原液於60℃具有較佳之雙硫鍵斷鍵效率(3.43% v.s. 12.41%)。
(3) 由不同菌株所產生之醱酵原液之雙硫鍵斷鍵效率與還原力分析
將由市售地衣芽孢桿菌BCRC 14353所產生之醱酵原液或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進行上方實驗方法中所述之雙硫鍵斷鍵效率的分析,於其中反應溫度由60℃調整為30℃或50℃,以評估醱酵原液之雙硫鍵斷鍵效率。
又,將由地衣芽孢桿菌BCRC 14353所產生之醱酵原液或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進行上方實驗方法中所述之還原力分析,於其中反應溫度設定為30℃或50℃,以評估醱酵原液之還原力。
結果如第4圖所示。
依據第4圖可知,由地衣芽孢桿菌BCRC 14353所產生之醱酵原液於30℃與50℃皆具有雙硫鍵斷鍵能力與還原力,而相似地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於30℃與50℃也皆具有雙硫鍵斷鍵能力與還原力。
又,不論於30℃與50℃,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之雙硫鍵斷鍵效率皆較佳於由地衣芽孢桿菌BCRC 14353所產生之醱酵原液。
(4) 醱酵原液之皮膚刺激性分析
將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進行上方實驗方法中所述之皮膚刺激性分析。
結果如第5圖所示。
依據第5圖可知,經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處理之角質層細胞之細胞存活率為69.3%。具體而言,依據OECD439規範,經待測樣本處裡之細胞的細胞存活率大於50%,即代表待測樣本無皮膚刺激性,因此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被視為無皮膚刺激性。
(5) 醱酵原液之皮膚致敏性分析
將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進行稀釋以產生具不同濃度之待測溶液,並以將不同濃度之待測溶液進行上方實驗方法中所述之皮膚致敏性分析。
結果如第6圖所示。
依據第6圖可知,經不同濃度之待測溶液處理之角質層細胞之細胞存活率皆大於70%,而經不同濃度之待測溶液處理之角質層細胞所產生之過敏誘導因子皆低於1.5。
具體而言,依據OECD442D規範,經待測樣本處裡之細胞的細胞存活率大於70%或經待測樣本處裡之細胞所產生之過敏誘導因子低於1.5,即代表待測樣本無皮膚致敏性,因此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被視為無皮膚致敏性。
(6) 醱酵原液之眼睛刺激性分析
將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進行稀釋以產生具不同酵素活性之待測溶液,並以將具不同酵素活性之待測溶液進行上方實驗方法中所述之眼睛刺激性分析。
結果如第7圖所示。
依據第7圖可知,經具酵素活性3,000 U/mL以下之待測溶液處理之兔角膜細胞的細胞存活率皆大於70%。具體而言,依據OECD491規範,經待測樣本處裡之細胞的細胞存活率大於70%,即代表待測樣本無眼睛刺激性,因此當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被稀釋至具酵素活性3,000 U/mL以下時被視為無眼睛刺激性。
(7) 醱酵原液之穩定性分析
將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進行上方實驗方法中所述之穩定性分析。
結果如第8圖所示。
依據第8圖可知,添加或不添加防腐劑,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皆可於55天內維持良好酵素活性,而酵素活性並未明顯降低。亦即,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在不添加防腐劑的情況下,即可維持極佳的穩定度。
實施例2
大分子分離液的分析
將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的大分子分離液進行電泳分析。
結果如第9圖所示。
依據第9圖可知,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的大分子分離液具有一分子量為63 kDa蛋白質。
將此蛋白質自電泳膠取出後,委託華安醫學股份有限公司(ENERGENESIS BIOMEDICAL CO., LTD.)以Proteome Discoverer V2.2.0.388軟體進行蛋白質鑑定。
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蛋白質描述 分數
G9JKM6 鹼性蛋白酶 OS=地衣芽孢桿菌 OX=1402 PE=4 SV=1 117
A0A0G2UQ23 角蛋白酶 OS=地衣芽孢桿菌 OX=1402 PE=3 SV=1 117
A0A415JD23 麩胺酸-1-半醛2, 1-氨基變位酶(Glutamate-1-semialdehyde 2,1-aminomutase) OX=1402 GN=hemL PE=3 SV=1 82
依據表3可知,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的大分子分離液所具有之分子量為63 kDa蛋白質可能為鑑定分數較高之鹼性蛋白酶或角蛋白酶。
實施例3
經功效提昇之小分子分離液的分析
1. 經功效提昇之小分子分離液的成分鑑定
將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的經功效提昇之小分子分離液,委託華安醫學股份有限公司(ENERGENESIS BIOMEDICAL CO., LTD.)以Proteome Discoverer V2.2.0.388軟體進行其成分中之胜肽的鑑定。
鑑定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項次 片段序列 離子分數
1 FTQAGSEVSALLGR (序列識別號:1) 94
2 VNVADcGAEALAR (序列識別號:2) 92
3 DVALSSGSAcTSASLEPSYVLR (序列識別號:3) 85
4 WELLQQQGPSGPR (序列識別號:4) 82
5 QSVEADINGLR (序列識別號:5) 80
6 VGYAVcQINLGLSQR (序列識別號:6) 79
7 SLDLDSIIAEVK (序列識別號:7) 79
8 LISGEHVGALAMSEPNAGSDVVSMK (序列識別號:8) 75
9 VGALTDEINFLR (序列識別號:9) 73
10 LcYVALDFEQEMATAASSSSLEK (序列識別號:10) 67
由表4可知,小分子分離液中具有10個具不同序列之胜肽。
2. 胜肽之還原力分析
委託華安醫學股份有限公司(ENERGENESIS BIOMEDICAL CO., LTD.)來合成上述10個胜肽。之後,將所合成之10個胜肽進行上方實驗方法中所述之還原力分析,以評估其還原力。
結果如第10圖所示。
依據第10圖可知,上述10個胜肽皆具有還原力,其中胜肽2、胜肽3、胜肽6與胜肽10具有較高之還原力。
實施例4
作為鹼劑之源自植物之萃取物的分析
1. 醱酵原液結合不同之源自植物之萃取物的雙硫鍵斷鍵效率分析
將茶枝、桑葉與咖啡渣,進行上方實驗方法中所述之作為鹼劑之源自植物之萃取物的製備,以獲得茶枝水萃取液(含茶鹼)、桑葉(含植物鹼)水萃取液與咖啡渣(含菸鹼素)水萃取液。
將上述萃取物與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以體積比1:1混合以形成一混合物,並將此混合物進行上方實驗方法中所述之雙硫鍵斷鍵效率的分析。
結果如第11圖所示。
依據第11圖可知,醱酵原液組合上述各種源自植物之萃取物組合後,醱酵原液對於雙硫鍵之斷鍵效率皆明顯被提升,其中使用咖啡渣水萃取物作為鹼劑來輔助醱酵原液,可使醱酵原液之雙硫鍵斷鍵效率提升至10倍。又,咖啡渣水萃取物亦可吸附醱酵原液原始的特殊氣味。
2. 鹼劑濃度對於醱酵原液之雙硫鍵斷鍵效率的影響
將上方所述咖啡渣水萃取液作為鹼劑,以10%(v/v)、30%(v/v)或50%(v/v)之濃度添加至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以形成一混合物,並將此混合物進行上方實驗方法中所述之雙硫鍵斷鍵效率的分析。
結果如第12圖所示。
依據第12圖可知,在鹼劑濃度30%時,醱酵原液具有最高雙硫鍵斷鍵效率11.2%,且對於醱酵原液之雙硫鍵斷鍵效率,相較於鹼劑濃度10%,鹼劑濃度30%的提升率約為26%。
實施例5
不同配方之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之雙硫鍵斷鍵效率的分析
將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的大分子分離液與經功效提升之小分子分離液稀釋,以分別經調整其酵素活性與還原力。之後將經稀釋之各大分子分離液與各經功效提升之小分子分離液進行組合,並與30%(v/v)咖啡渣水萃取液以體積比1:1混合,來配製以下5組不同配方之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的樣本。 (i) 樣本S1:含有33.3%(v/v)之大分子分離液、11%(v/v)之小分子分離液、15%(v/v)之咖啡渣水萃取液與40.7%(v/v)之純水; (ii) 樣本S2:含有21.5%(v/v)之大分子分離液、9%(v/v)之小分子分離液、15%(v/v)之咖啡渣水萃取液與54.5%(v/v)之純水; (iii) 樣本S3:含有21.5%(v/v)之大分子分離液、14%(v/v)之小分子分離液、15%(v/v)之咖啡渣水萃取液與49.5%(v/v)之純水; (iv) 樣本S4:含有21.5%(v/v)之大分子分離液、18%(v/v)之小分子分離液、15%(v/v)之咖啡渣水萃取液與45.5%(v/v)之純水; (v) 樣本S5:含有21.5%(v/v)之大分子分離液、21%(v/v)之小分子分離液、15%(v/v)之咖啡渣水萃取液與42.5%(v/v)之純水。
將5組樣本進行上方實驗方法中所述之雙硫鍵斷鍵效率的分析。
結果如第13圖所示。
依據第13圖可知,上述5組樣本皆具有良好之雙硫鍵斷鍵效率,其中以樣本S5具有最高的之雙硫鍵斷鍵效率,16.4%。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第1圖顯示,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於不同溫度下之酵素活性。 第2圖顯示,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於不同pH值下之酵素活性。 第3圖顯示,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於不同溫度下之雙硫鍵斷鍵效率。 第4圖顯示,由地衣芽孢桿菌BCRC 14353所產生之醱酵原液或與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之雙硫鍵斷鍵效率與還原力。 第5圖顯示,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之皮膚刺激性分析的結果。 第6圖顯示,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之皮膚致敏性分析的結果。 第7圖顯示,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之眼睛刺激性分析的結果。 第8圖顯示,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之穩定性分析的結果。 第9圖顯示,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的大分子分離液之電泳分析的結果。 第10圖顯示,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的小分子分離液中所具有之10個胜肽的還原力。 第11圖顯示,茶枝水萃取液、桑葉水萃取液或咖啡渣水萃取液與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之混合物的雙硫鍵斷鍵效率。 第12圖顯示,咖啡渣水萃取液以不同添加量與由地衣芽孢桿菌GI_5E-1所產生之醱酵原液所產生之混合物的雙硫鍵斷鍵效率。 第13圖顯示,不同配方之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之雙硫鍵斷鍵效率的分析。
國內寄存資訊 地衣芽孢桿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 GI_5E-1 中華民國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 民國109年11月26日 BCRC 911027
                         序列表
          <![CDATA[<110>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CDATA[<120>  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與套組以及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
          <![CDATA[<130>  9044E-A28041TW]]>
          <![CDATA[<160>  10    ]]>
          <![CDATA[<170>  PatentIn version 3.5]]>
          <![CDATA[<210>  1]]>
          <![CDATA[<211>  14]]>
          <![CDATA[<212>  PRT]]>
          <![CDATA[<213>  未知]]>
          <![CDATA[<220>]]>
          <![CDATA[<223>  自地衣芽孢桿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與一含羽毛之培養基之醱酵產物]]>
                 所獲得之具還原力的胜肽
          <![CDATA[<400>  1]]>
          Phe Thr Gln Ala Gly Ser Glu Val Ser Ala Leu Leu Gly Arg 
          1               5                   10                  
          <![CDATA[<210>]]>  2
          <![CDATA[<211>  13]]>
          <![CDATA[<212>  PRT]]>
          <![CDATA[<213>  未知]]>
          <![CDATA[<220>]]>
          <![CDATA[<223>  自地衣芽孢桿菌與一含羽毛之培養基之醱酵產物]]>
                 所獲得之具還原力的胜肽
          <![CDATA[<400>  2]]>
          Val Asn Val Ala Asp Cys Gly Ala Glu Ala Leu Ala Arg 
          1               5                   10              
          <![CDATA[<210>  3]]>
          <![CDATA[<211>  22]]>
          <![CDATA[<212>  PRT]]>
          <![CDATA[<213>  未知]]>
          <![CDATA[<220>]]>
          <![CDATA[<223>  自地衣芽孢桿菌與一含羽毛之培養基之醱酵產物]]>
                 所獲得之具還原力的胜肽
          <![CDATA[<400>  3]]>
          Asp Val Ala Leu Ser Ser Gly Ser Ala Cys Thr Ser Ala Ser Leu Glu 
          1               5                   10                  15      
          Pro Ser Tyr Val Leu Arg 
                      20          
          <![CDATA[<210>  4]]>
          <![CDATA[<211>  13]]>
          <![CDATA[<212>  PRT]]>
          <![CDATA[<213>  未知]]>
          <![CDATA[<220>]]>
          <![CDATA[<223>  自地衣芽孢桿菌與一含羽毛之培養基之醱酵產物]]>
                 所獲得之具還原力的胜肽
          <![CDATA[<400>  4]]>
          Trp Glu Leu Leu Gln Gln Gln Gly Pro Ser Gly Pro Arg 
          1               5                   10              
          <![CDATA[<210>  5]]>
          <![CDATA[<211>  11]]>
          <![CDATA[<212>  PRT]]>
          <![CDATA[<213>  未知]]>
          <![CDATA[<220>]]>
          <![CDATA[<223>  ]]>自地衣芽孢桿菌與一含羽毛之培養基之醱酵產物
                 所獲得之具還原力的胜肽
          <![CDATA[<400>  5]]>
          Gln Ser Val Glu Ala Asp Ile Asn Gly Leu Arg 
          1               5                   10      
          <![CDATA[<210>  6]]>
          <![CDATA[<211>  15]]>
          <![CDATA[<212>  PRT]]>
          <![CDATA[<213>  未知]]>
          <![CDATA[<220>]]>
          <![CDATA[<223>  自地衣芽孢桿菌與一含羽毛之培養基之醱酵產物]]>
                 所獲得之具還原力的胜肽
          <![CDATA[<400>  6]]>
          Val Gly Tyr Ala Val Cys Gln Ile Asn Leu Gly Leu Ser Gln Arg 
          1               5                   10                  15  
          <![CDATA[<210>  7]]>
          <![CDATA[<211>  12]]>
          <![CDATA[<212>  PRT]]>
          <![CDATA[<213>  未知]]>
          <![CDATA[<220>]]>
          <![CDATA[<223>  自地衣芽孢桿菌與一含羽毛之培養基之醱酵產物]]>
                 所獲得之具還原力的胜肽
          <![CDATA[<400>  7]]>
          Ser Leu Asp Leu Asp Ser Ile Ile Ala Glu Val Lys 
          1               5                   10          
          <![CDATA[<210>  8]]>
          <![CDATA[<211>  25]]>
          <![CDATA[<212>  PRT]]>
          <![CDATA[<213>  未知]]>
          <![CDATA[<220>]]>
          <![CDATA[<223>  自地衣芽孢桿菌與一含羽毛之培養基之醱酵產物]]>
                 所獲得之具還原力的胜肽
          <![CDATA[<400>  8]]>
          Leu Ile Ser Gly Glu His Val Gly Ala Leu Ala Met Ser Glu Pro Asn 
          1               5                   10                  15      
          Ala Gly Ser Asp Val Val Ser Met Lys 
                      20                  25  
          <![CDATA[<210>  9]]>
          <![CDATA[<211>  12]]>
          <![CDATA[<212>  PRT]]>
          <![CDATA[<213>  未知]]>
          <![CDATA[<220>]]>
          <![CDATA[<223>  自地衣芽孢桿菌與一含羽毛之培養基之醱酵產物]]>
                 所獲得之具還原力的胜肽
          <![CDATA[<400>  9]]>
          Val Gly Ala Leu Thr Asp Glu Ile Asn Phe Leu Arg 
          1               5                   10          
          <![CDATA[<210>  10]]>
          <![CDATA[<211>  23]]>
          <![CDATA[<212>  PRT]]>
          <![CDATA[<213>  未知]]>
          <![CDATA[<220>]]>
          <![CDATA[<223>  自地衣芽孢桿菌與一含羽毛之培養基之醱酵產物]]>
                 所獲得之具還原力的胜肽
          <![CDATA[<400>  10]]>
          Leu Cys Tyr Val Ala Leu Asp Phe Glu Gln Glu Met Ala Thr Ala Ala 
          1               5                   10                  15      
          Ser Ser Ser Ser Leu Glu Lys 
                      20              
          
Figure 12_A0101_SEQ_000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2
Figure 12_A0101_SEQ_0003
Figure 12_A0101_SEQ_0004

Claims (32)

  1. 一種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包括:一大分子組分,包括:一屬於鹼性蛋白酶類之蛋白酶;一小分子組分,包括:一具還原力之胜肽;以及一鹼劑組分,其中該屬於鹼性蛋白酶類之蛋白酶,包括鹼性蛋白酶、角蛋白酶或其組合;其中該具還原力之胜肽,包括下列胜肽之至少一者:(a)一具有序列識別號:1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b)一具有序列識別號:2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c)一具有序列識別號:3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d)一具有序列識別號:4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e)一具有序列識別號:5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f)一具有序列識別號:6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g)一具有序列識別號:7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h)一具有序列識別號:8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i)一具有序列識別號:9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以及(j)一具有序列識別號:10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其中,該大分子組分與該小分子組分皆獲自一地衣芽孢桿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與一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的一醱酵產物,且 其中,該大分子組分中之成分的分子量為大於或等於3kDa,且為3-1000kDa,而該小分子組分中之成分的分子量為小於3kDa,且為0.01-2.99kDa。
  2. 如請求項1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其中該屬於鹼性蛋白酶類之蛋白酶於該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之活性為150-3000U/mL。
  3. 如請求項1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其中該具還原力之胜肽的長度為5-30個胺基酸。
  4. 如請求項1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其中該鹼劑組分包括一源自植物之鹼劑及/或一源自化學合成之鹼劑。
  5. 如請求項4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其中該源自植物之鹼劑,包括下列源自植物之萃取物之至少一者:一咖啡渣之水萃取物、一茶枝之水萃取物與一桑葉之水萃取物。
  6. 如請求項1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其中該鹼劑組分於該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之濃度為1-80%(v/v)。
  7. 如請求項1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其中該地衣芽孢桿菌包括地衣芽孢桿菌BCRC 14353、地衣芽孢桿菌GI_5E-1,其寄存編號為BCRC 911027或其組合。
  8. 如請求項1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其中該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包括一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基質,而該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基質包括動物之羽毛、毛髮、蹄、爪及/或角。
  9. 如請求項8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其中該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基質包括廢棄之羽毛。
  10. 如請求項1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其中於該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中,該大分子組分與該小分子組分之體積比為5-10:1.5-3。
  11. 如請求項1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更包括額外的水。
  12. 一種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包括:一大分子組分,包括:一屬於鹼性蛋白酶類之蛋白酶;一小分子組分,包括:一具還原力之胜肽;一鹼劑組分;以及至少一包裝用容器,用以容納該大分子組分、該小分子組分與該鹼劑組分,其中該屬於鹼性蛋白酶類之蛋白酶,包括鹼性蛋白酶、角蛋白酶或其組合;其中該具還原力之胜肽,包括下列胜肽之至少一者:(a)一具有序列識別號:1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b)一具有序列識別號:2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c)一具有序列識別號:3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d)一具有序列識別號:4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 (e)一具有序列識別號:5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f)一具有序列識別號:6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g)一具有序列識別號:7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h)一具有序列識別號:8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i)一具有序列識別號:9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以及(j)一具有序列識別號:10之胺基酸序列之胜肽;其中,該大分子組分與該小分子組分皆獲自一地衣芽孢桿菌與一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的一醱酵產物,且其中,該大分子組分中之成分的分子量為大於或等於3kDa,且為3-1000kDa,而該小分子組中之成分的分子量為小於3kDa,且為0.01-2.99kDa,又其中,該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係以該大分子組分、該小分子組分與該鹼劑組分之混合物的型態來使用。
  13. 如請求項12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其中該具還原力之胜肽的長度為5-30個胺基酸。
  14. 如請求項12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其中該鹼劑組分包括一源自植物之鹼劑及/或一源自化學合成之鹼劑。
  15. 如請求項14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其中該源自植物之鹼劑,包括下列源自植物之萃取物之至少一者:一咖啡渣之水萃取物、一茶枝之水萃取物與一桑葉之水萃取物。
  16. 如請求項12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其中該地衣芽孢桿菌包括地衣芽孢桿菌BCRC 14353、地衣芽孢桿菌 GI_5E-1,其寄存編號為BCRC 911027或其組合。
  17. 如請求項12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其中該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包括一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基質,而該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基質包括動物之羽毛、毛髮、蹄、爪及/或角。
  18. 如請求項17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其中該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基質於該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培養基中的含量為0.01-20g/L。
  19. 如請求項17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其中該含有角蛋白及/或角蛋白聚合物之基質包括廢棄之羽毛。
  20. 如請求項12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其中於該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中,該大分子組分包含於一第一試劑中,該小分子組分包含於一第二試劑中,而該鹼劑組分包含於一第三試劑中,且其中,該至少一包裝用容器包括一第一容器、一第二容器與一第三容器,且該第一試劑包裝於該第一容器中,該第二試劑包裝於該第二容器中,而該第三試劑包裝於該第三容器中,又其中,該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係藉由混合該第一試劑、該第二試劑與該第三試劑來使用。
  21. 如請求項20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其中該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係藉由將該第一試劑、該第二試劑、該第三試劑與額外的水以5-10:1.5-3:3-6:1-10.5之體積比混合來使 用。
  22. 如請求項20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其中該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係藉由將該第一試劑、該第二試劑與該第三試劑分別自該第一容器、該第二容器與該第三容器全部倒出並與該額外的水混合來使用。
  23. 如請求項20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更包括一混合用容器,用以容納與混合分別自該第一容器、該第二容器與該第三容器倒出的該第一試劑、該第二試劑、該第三試劑與該額外的水。
  24. 如請求項12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其中於該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該大分子組分與該小分子組分包含於一第一試劑中,而該鹼劑組分包含於一第二試劑中,且其中,該至少一包裝用容器包括一第一容器與一第二容器,且該第一試劑中包裝於該第一容器中,而該第二試劑包裝於該第二容器中,又其中,該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係藉由混合該第一試劑與該第二試劑來使用。
  25. 如請求項24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其中該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係藉由將該第一試劑、該第二試劑與額外的水以6.5-13:3-6:1-10.5之體積比混合來使用。
  26. 如請求項24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其中該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係藉由將該第一試劑與該第二試劑分別自 該第一容器與該第二容器全部倒出並與該額外的水混合來使用。
  27. 如請求項24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更包括一混合用容器,用以容納與混合分別自該第一容器與該第二容器倒出的該第一試劑、該第二試劑與該額外的水。
  28. 如請求項12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其中於該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中,該大分子組分、該小分子組分與該鹼劑組分包含於一第一試劑中,且其中,該至少一包裝用容器包括一第一容器,且該第一試劑包裝於該第一容器中。
  29. 如請求項12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更包括額外的水。
  30. 一種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包括:(a)一毛髮滲透的步驟,其中將如請求項1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或如請求項12之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套組經使用所產生之混合物塗抹於毛髮並使之滲透至該毛髮內;以及(b)一毛髮之形狀改變的步驟,其中對塗抹並滲透有該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或該混合物之該毛髮進行一加熱程序,以水解該毛髮之蛋白質的主鏈,並破壞該毛髮之蛋白質中的雙硫鍵,而改變該毛髮之形狀。
  31. 如請求項30之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其中該加熱程序之溫度為40-100℃。
  32. 如請求項30之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其中該加熱 程序之溫度為60℃。
TW110126224A 2021-07-16 2021-07-16 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與套組以及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 TWI8061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6224A TWI806100B (zh) 2021-07-16 2021-07-16 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與套組以及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
US17/513,484 US20230042170A1 (en) 2021-07-16 2021-10-28 Biological hair shape change composition and kit,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hair shape
JP2022106138A JP2023013986A (ja) 2021-07-16 2022-06-30 生物的毛髪形状改変組成物およびキット、ならびに毛髪形状を変えるため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6224A TWI806100B (zh) 2021-07-16 2021-07-16 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與套組以及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4499A TW202304499A (zh) 2023-02-01
TWI806100B true TWI806100B (zh) 2023-06-21

Family

ID=85129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6224A TWI806100B (zh) 2021-07-16 2021-07-16 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與套組以及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42170A1 (zh)
JP (1) JP2023013986A (zh)
TW (1) TWI80610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8352A (zh) * 2009-06-12 2012-05-16 玫丽盼株式会社 毛发处理剂及毛发处理剂用原料
CN108078906A (zh) * 2018-02-26 2018-05-29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 一种烫染发用茶油发膜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44443B1 (en) * 2006-07-03 2011-01-12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eptide antibody deple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ass spectrometry sample preparation
US8413666B2 (en) * 2008-07-16 2013-04-09 Beilis Development, LLC Enzymatic hair relaxing and straighteni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8352A (zh) * 2009-06-12 2012-05-16 玫丽盼株式会社 毛发处理剂及毛发处理剂用原料
CN108078906A (zh) * 2018-02-26 2018-05-29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 一种烫染发用茶油发膜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專書 Sajna K.V., et al., "White Biotechnology in Cosmetics", 1st Edition, Elsevier, May 8, 20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4499A (zh) 2023-02-01
JP2023013986A (ja) 2023-01-26
US20230042170A1 (en) 2023-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34617B (zh) 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分离筛选方法与应用
Aoki et al. Extracellular proteolytic activity of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Chiu et al. Histochemical comparison of vertebrate mast cells
CN110240627B (zh) 一种利用复合酶从珍珠粉中提取小分子活性肽的方法
CN111759748B (zh) 一种抗衰老肽类组合物及其应用
Deshmukh et al. In vitro Degradation of Human Hair by some Keratinophilic Fungi: In vitro Abbau menschlicher Haare durch einige keratinophile Pilze
TWI806100B (zh) 生物性毛髮形狀改變組成物與套組以及改變毛髮形狀之方法
DE10246186B4 (de) Abbau und Modifizierung von Silicaten und Siliconen durch Silicase und Verwendung des reversiblen Enzyms
JPH04126079A (ja) 微生物起源カルボキシペプチダーゼb様酵素
JPH0583A (ja) 一微生物及びその微生物から得られるプロテアーゼ類
EP0630401B1 (de) Mikroorganismus stamm w, von diesem erhältliche enzymzusammensetzung, verwendung des mikroorganismus und verfahren zur hydrolyse insbesondere von keratin
CN100381560C (zh) 采用gs115酵母菌合成重组人肠三叶因子的工艺
TWI636797B (zh) moisturizer
CN108949730A (zh) 一种重组变构胶原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RU2275631C1 (ru) Способ диагностики дерматомикозов и питательная среда для дерматофитов
US5395613A (en) Process for degradation of keratin, keratinaceous material, collagen and collagenaceous material with enzyme material, cell-free culture or cell culture from micrococcus sedentarius
JP3559383B2 (ja) 液化仕込清酒の製造法
JP2001133449A (ja) 爪用の抗真菌剤の評価法
JP3532503B2 (ja) 加工食品および食品加工方法
CN109939129A (zh) 一种珍珠母液在制备细胞修复产品中的应用
US20180043032A1 (en) Stabilization of Therapeutic Agents to Facilitate Administration
CN112625089B (zh) 具有优异修复功效的活力蛋白肽基因及所编码的蛋白肽
CN108132222A (zh) 一种用于检测胶基型嚼烟对细菌回复突变数影响的方法
CN108659119B (zh) 一种太子参抗真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CN107043741A (zh) 珍珠蚌外套膜上皮细胞系的制备及该细胞系和细胞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