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3626B - 美容器 - Google Patents
美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03626B TWI803626B TW108114026A TW108114026A TWI803626B TW I803626 B TWI803626 B TW I803626B TW 108114026 A TW108114026 A TW 108114026A TW 108114026 A TW108114026 A TW 108114026A TW I803626 B TWI803626 B TW I80362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aforementioned
- beauty device
- rotating body
- protrus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4—Devices for pressing such points, e.g. Shiatsu or Acupress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美容器,其具備:手把(11)、及至少一迴轉體(13);迴轉體(13)由該手把(11)支撐,且形成球狀。於迴轉體(13)之外周形成呈錐台形狀之複數突起(12)。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美容器,其係藉由將於外周面具有突起之迴轉體在身體上轉動,按摩使用者之身體表面部而對使用者賦予美容的作用而構成。
過去,具有此種迴轉體之美容器,已於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中揭露。
專利文獻1之美容器之迴轉體,具有外表面,該外表面具有如將高爾夫球之凹坑相反地朝外側突出之凹凸。
專利文獻2之美容器之迴轉體,具有圓柱形狀。其迴轉體之外周面形成複數之突起。並且,藉由將迴轉體推壓身體之皮膚並迴轉,對身體賦予美容的作用。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79690號公報(說明書段落0014、圖式之圖 1)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7-80341號公報(說明書段落0084~0092、圖式之圖24~圖27)
專利文獻1所揭露之迴轉體之表面之凸部,由於係將高爾夫球之凹坑相反地朝外側突出程度之高度為低者,因此無法期待充分的美容效果。為了得到高的美容效果,而提高凸部之高度之情形,由於凸部為將凹坑相反地朝外側突出之形狀,因此其凸部形成高大的半球形狀。此種半球形狀高大的凸部,其凸部之基部之外周面從迴轉體之表面近乎直角地上升。據此,若在迴轉體之表面分散配置多個凸部,則由於其等之凸部之基部之表面沿放射方向上升,因此成形迴轉體之表面之成形模若不細部分割則脫模困難。
此外,專利文獻2之構成中,由於突起形成於圓筒面,對於身體表面部沿著圓筒之軸方向之直線狀區域之部分接觸,根據美容器之角度或身體部位,可能有美容效果降低之疑慮。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得到高的美容效果之美容器。
達成上述目的之美容器,其係具備:手把、及至少一迴轉體; 前述迴轉體由前述手把支撐,且形成球狀;於前述迴轉體之外周形成呈錐台形狀之複數突起。
在此,錐台形狀,係指圓錐台、三角錐台、四角錐台等之頂端非尖形的錐台形狀。角錐台形狀之情形,包含各部位之角為圓滑形成、或倒角加工者。此外,錐台形之頂端之台,並非限定於平面,即使為膨脹的半球面狀、半橢圓球面狀、平面亦包含將外周之角形成曲面狀或倒角形狀者,或凹陷形狀者。
據此,本發明之美容器,由於迴轉體為球狀,因此只要並設一對的迴轉體且將其等迴轉體支撐於向前擴張狀地配置之2根軸,則包含美容器之使用者之皮膚及其下部組織之身體表面部藉由迴轉體按壓的同時被抓起,而可得到高的美容效果。此外,藉由迴轉體之迴轉,身體表面部受突起間歇地強力按壓,而可得到進一步高的美容效果。進一步,突起具有凸曲面狀之頂端之情形,雖因突起給予適度的刺激,但能抑制疼痛,並可得到舒適的按摩作用及高的美容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美容器,可得到高的美容效果。
10‧‧‧二叉部
11‧‧‧手把
12‧‧‧突起
13‧‧‧迴轉體
14‧‧‧基礎框架
15‧‧‧第1外框
16‧‧‧第2外框
17‧‧‧第1外蓋
18‧‧‧第2外蓋
19‧‧‧補強零件
20‧‧‧手把本體
36‧‧‧凹部
38‧‧‧支撐軸(回轉軸)
61‧‧‧基部
62‧‧‧端部
79‧‧‧透孔
80‧‧‧透鏡單元
81‧‧‧透鏡
α‧‧‧假想球面
δ‧‧‧最短距離
θ1‧‧‧角度
【圖1】表示第1實施型態之美容器之斜視圖。
【圖2】表示第1實施型態之美容器之平面圖。
【圖3】表示第1實施型態之美容器之一部份剖面之底面圖。
【圖4】表示第1實施型態之美容器之側面圖。
【圖5】表示第1實施型態之美容器之分解斜視圖。
【圖6】表示包含第2外框及第2外蓋之部分之分解斜視圖。
【圖7】表示包含迴轉體之部分之分解斜視圖。
【圖8】表示表示基礎框架之內部構成之平面圖。
【圖9】表示圖2之9-9線剖面圖。
【圖10】表示圖9中除去補強零件之剖面圖。
【圖11】表示圖2之11-11線剖面圖
【圖12】表示圖2之12-12線剖面圖。
【圖13】表示迴轉體之剖面圖。
【圖14】表示迴轉體之平面圖。
【圖15】表示迴轉體之側面圖。
【圖16】表示第2實施型態之美容器從上方視點之斜視圖。
【圖17】表示第2實施型態之美容器從下方視點之斜視圖。
【圖18】表示第2實施型態之美容器之側面圖。
【圖19】表示第3實施型態之美容器之斜視圖。
【圖20】表示第4實施型態之美容器之平面圖。
【圖21】表示變更例之美容器之斜視圖。
(第1實施型態)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第1實施型態之美容器。
如圖1~圖3所示,第1實施型態之美容器,係於頂端(以下,該頂端側稱作前端側)具備形成二叉部10之手把11。二叉部10係並設一對按摩用之迴轉體13。各迴轉體13以一軸線為中心而可迴轉,並於其外周面具有複數之突起12。美容器之使用者,握住手把11,以適當的力量對包含身體皮膚、其下部組織、及肌肉之身體表面部一邊推壓迴轉體13一邊轉動該迴轉體13,從而可按摩身體之各部位。
以下,詳細說明第1實施型態之美容器之各部位之構成。
如圖1及圖5所示,手把11,具備基礎框架14、及位於該基礎框架14之外側之第1外框15及第2外框16。由該基礎框架14、第1外框15、及第2外框16構成手把本體20。如圖1、圖5及圖6所示,於第1、第2外框15、16之外側安裝作為裝飾零件之第1外蓋17及第2外蓋18。於基礎框架14之前端附近之部分之外側面設置補強零件19(參照圖3及圖9)。基礎框架14、第1、第2外框15、16、第1、第2外蓋17、18為電絕緣材料之合成樹脂所構成。補強零件19為金屬板材所構成。於第1、第2外框15、16及迴轉體13之表面全體施予金屬電鍍。
如圖5、圖8、及圖9所示,前述基礎框架14,開放一側面之底面呈略舟形之形狀。於基礎框架14之開放部之周緣設置溝21,並於該溝21嵌入密封環22。前述第1外框15覆蓋於基礎框架14之底部側。基礎框架14於後端具有突起23,且該突起23嵌合於第1外框15之凹部24。前述第2外框16覆蓋於基礎框架14之開放部側。第2外框16於外周緣具有段差25,並於該段差25嵌合第1外框15之突條26。於突條26之內側形成座面。於該座面座落 有密封環22,並確保第2外框16與基礎框架14之間之水密性。接著,自攻螺絲28,通過基礎框架14所設置之孔,旋入第2外框16。藉由該自攻螺絲28,第2外框16固定於基礎框架14。
如圖5及圖12所示,於基礎框架14之前端形成圓筒部29。於第1、第2外框15、16形成有覆蓋於圓筒部29之外周之半圓筒部30、31。接著,於半圓筒部30、31上外嵌保持環32,並於該部分將基礎框架14及第1、第2外框15、16一體化。
如圖3、圖9、及圖10所示,前述補強零件19,係配置於位在基礎框架14之前端部之凹部33內。此外,藉由補強零件19所設置之定位突起34嵌合至基礎框架14所設置之凹部52,從而補強零件19對基礎框架14定位。此外,補強零件19,藉由於基礎框架14旋入自攻螺絲35而在定位狀態固定。接著,補強零件19,在後述之支撐軸38間,從接近迴轉體13之位置朝向迴轉體13之相反側之手把11之基端部,延伸至手把11之長邊方向之中間部。該補強零件19,具備抵抗作用於手把11之手把11之彎曲方向之力矩之補強作用。
如圖1及圖9所示,前述第1外蓋17,嵌合於形成在第1外框15之外側面之後端附近之凹部36內。前述第2外蓋18,嵌合於形成在第2外框16之外側面之後端附近之凹部36內。接著,第1外蓋17,藉由自攻螺絲37通過第1外框15之孔並旋入於第1外蓋17之凸部而固定。第2外蓋18,藉由自攻螺絲37通過第2外框16之孔並旋入於第2外蓋18之凸部而固定。第1、第2外蓋17、18,係形成由與第1、第2外框15、16之外表面連續之曲面所組成之外表面,且異於第1、第2外框15、16之顏色,例如形成木紋,並具有手把 11之裝飾功能。該木紋,例如,於構成第1、第2外蓋17、18之合成樹脂中混入木粉,或於構成第1、第2外蓋17、18之合成樹脂之表面貼附木製片材而構成。據此,第1、第2外蓋17、18,與第1、第2外框15、16之材料相異,且相較於第1、第2外框15、16之顏色、亮度、光澤度、表面粗度、比熱、硬度、及摩擦係數皆相異。
如圖5、圖7、及圖12所示,於基礎框架14之前述圓筒部29內插入支撐軸38。於該支撐軸38之一端面開口螺絲孔39。附有彈簧墊圈之螺絲40從基礎框架14之內側螺入於螺絲孔39並防止支撐軸38向前方之外側脫落。此外,支撐軸38,於其外周面之一部份具有平面部41。亦即,支撐軸38之中,對應平面部41之部分,具有D字狀之剖面。支撐軸38之平面部41與圓筒部29內之平面部(省略圖示)接合並阻止支撐軸38之迴轉。於支撐軸38之長邊方向之中間部形成凸緣43。藉由凸緣43與圓筒部29之頂端面接合,從而阻止支撐軸38移動至基礎框架14側。於支撐軸38之小徑部,外嵌有橡膠製之密封環44,其用以保持支撐軸38之外周面與圓筒部29之內周面之間之水密性。
如圖7及圖12所示,於支撐軸38之凸緣43之前端側可迴轉地外嵌具有凸緣45之合成樹脂製之軸承零件46。由摩擦係數低的材料所成之滑動環47介在凸緣45及軸承零件46之間。該滑動環47,位於凸緣45及軸承零件46之段差面53之間,並確保軸承零件46之平穩的迴轉。於支撐軸38之頂端設置環狀溝,並於該環狀溝安裝用以防軸承零件46脫落之止動環48。於軸承零件46之周壁具備引導斜面49及防脫落面50之接合爪51為可彎曲變形地一體成形。
如圖7及圖12所示,構成按壓體之前述迴轉體13,呈具有開口55之中空球形狀。於迴轉體13之內部收容固定兩個核心片56、57結合之核心58。於核心片56之內周形成環狀突起59。接著,藉由將迴轉體13冠於軸承零件46上,經由前述引導斜面49之作用而接合爪51彎曲縮回後,環狀突起59接合於防脫落面50。藉此,迴轉體13於軸承零件46以防脫落狀態在保持環32之周圍由支撐軸38可迴轉地支撐。亦即,支撐軸38構成迴轉體13之迴轉軸。
如圖13~圖15所示,迴轉體13,具備略球形之基部61、及於該基部61一體成形之複數(本實施型態為25個)之突起12。此等之突起12係以均等間隔地位於基部61之外周。各突起12全體形成圓錐狀。各突起12之頂端呈凸曲面狀。亦即,各突起12之頂端形成半球面形狀。接著,突起12以迴轉體13之略中心為中心指向近乎放射方向,且頂端位於假想球面α上。該假想球面α,包含位於迴轉體13之最大徑之位置與支撐軸38正交之面內之圓,該圓與假想球面α為同徑。並且,假想球面α之直徑,體感上較佳為15~60毫米之範圍,更佳為32~55毫米之範圍,最佳為38~45毫米之範圍。
迴轉體13之基部61之基端部之外徑β與前述手把11之迴轉體13側之端部62之外徑相等,且基部61及端部62之外周面位於近乎同一曲面上。
在此,前述突起12之數目,以體感上及帶來美容效果之促進血液循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6~31之範圍,更佳為20~30之範圍,最佳為23~28之範圍。此外,左右之突起12間之圖2所示之最短距離δ以體感上及帶來美容效果之促進血液循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7.5~10毫米。進一步,突起12 之頂端之曲率半徑,以體感上及帶來美容效果之促進血液循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6毫米,進一步較佳為2~4毫米。突起12之頂端之曲率,亦包含突起12之頂端為非半球狀之其他曲面狀之情形,以體感上及帶來美容效果之促進血液循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2(2分之1)~1/6,更佳為1/2~1/4。又,第1實施型態中,突起12之頂端之曲率半徑為3毫米,亦即曲率1/3。
如圖5、圖8、圖9所示,於前述基礎框架14之內部之略中央部形成保持台71。於該保持台71之上面藉由框73定位之狀態下保持作為功能零件之光發電用之發電面板72。於發電面板72及手把11之後端部之間,配置作為功能零件之金屬製之平衡砝碼74。平衡砝碼74,藉由自攻螺絲76旋入與基礎框架14一體之銷75及基礎框架14而固定於基礎框架14。該平衡砝碼74,於使用第1實施型態之美容器時,用於適當地維持美容器整體之重量平衡者。
接著,發電面板72之正極及負極之一側之輸出端子介由供電線(省略圖示)電連接於前述自攻螺絲76及平衡砝碼74。於平衡砝碼74之下面壓接電極77。該電極77介由供電路(省略圖示)電連接於第1外框15之內面側之電鍍,甚至電連接於手把本體20之外表面之電鍍。發電面板72之正極及負極之另一側之輸出端子介由供電線(省略圖示)電連接於前述附有彈簧墊圈之螺絲40。並且,附有彈簧墊圈之螺絲40介由供電路(省略圖示)電連接於迴轉體13之外周面之金屬電鍍。據此,由發電面板72所發電之電力,供給至手把11之外表面之電鍍及迴轉體13之外表面之電鍍。前述電極77及附有彈簧墊圈之螺絲40間藉由絕緣材所構成之基礎框架14而電絕緣。如圖12所示,於前述手把本體20及迴轉體13之間,形成間隙64。藉由該間隙64,從 而確保手把本體20及迴轉體13之間之電絕緣。
如圖1、圖5、及圖9所示,於前述第2外框16及第2外蓋18,形成與前述發電面板72對應之透孔78、79。接著,透鏡單元80之透鏡81嵌合於該透孔78、79內,以便將手把11之外部的光引導至發電面板72之發電表面。透鏡單元80在其外周部藉由自攻螺絲82固定於第2外框16之內面。密封環83介在透鏡單元80之外周部與第2外框16之透孔78之內緣部之間。藉由該密封環83,從而保持透孔78、79之透鏡單元80及第2外框16之間之水密性。
如圖2所示,用以在並設狀態下支撐迴轉體13之一對的支撐軸38(迴轉軸)係以向前擴張狀地互相傾斜之狀態而配置。亦即,一對的支撐軸38,係越接近其等支撐軸38(迴轉軸)之頂端則其等支撐軸38之中心軸線彼此之間之距離越大,而以互相傾斜之狀態所配置。一對的支撐軸38之中心軸線彼此之間之角度,亦即,一對的支撐軸38之張開角度θ1,於第1實施型態中近乎為70度。該張開角度θ1,以體感上及帶來美容效果之促進血液循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0~110度之範圍內,更佳為50~90度之範圍內,最佳為65~80度之範圍內。從圖4可明顯得知,於美容器之側面視點,前述支撐軸38,係相對於手把11而傾斜(前傾)。
前述迴轉體13之突起12之形狀,於迴轉體13之成形後之分模(模具分離)時,突起12之部分並非形成為底切(undercut),而是使模具分離可順利地進行而設定。亦即,如圖14及圖15所示,突起12,面向成形模之複數分割模(省略圖示)間之分模線ε之側之周面,越靠突起12之頂端側越呈從分模線ε分離之形狀。又,由於迴轉體13在成形後藉由拋光輪研磨,因此分模線ε消失或變得不明顯。
接著,說明如以上構成之第1實施型態之美容器之作用。
於使用該美容器之情形,使用者握住手把11,並將迴轉體13碰觸臉部等之身體表面部,且將該迴轉體13一邊施加適當的力量一邊在身體表面部上滾動即可。如此,藉由迴轉之迴轉體13之突起12按摩身體表面部之皮膚、其下部組織、及肌肉等,而可使其身體表面部之血液循環變佳,打開毛孔,得到美容效果。此外,此時,藉由發電面板72發電之電力供給於手把本體20及迴轉體13之具有金屬電鍍之表面。因此,形成電流迴路,其係於手所握住之手把11,及抵壓於身體表面部之迴轉體13之間介在包含以迴轉體13按摩之身體表面部之身體。其結果,於包含身體表面部之身體流通微弱電流,而提高美容效果。
第1實施型態中,迴轉體13具有球形狀之輪廓,且迴轉體13之支撐軸38具有前傾角度。因此,如圖11所示,若將迴轉體13在身體表面部上移動,則藉由兩迴轉體13之迴轉,身體表面部100一邊被按壓一邊被抓起。因此,可得到高的美容效果。
據此,第1實施型態中,藉由兩迴轉體13之迴轉抓起身體表面部100,與藉由突起12斷續地強按壓身體表面部100之協同效果,從而可得到更高的美容效果。
接著,該美容器中,由於密封環22、44、83防止水侵入至手把11之基礎框架14內,因此該美容器在浴室內,例如即使在浴缸內亦可毫無問題地使用。
根據第1實施型態之美容器,具有以下的功效。
(1)由於美容器之使用者之身體表面部藉由迴轉體13被按壓 的同時被抓起,因此可得到高的美容效果。
(2)此情形,藉由迴轉體13之迴轉,藉由突起12斷續地強按壓身體表面部,可得到更高的美容效果。而且,突起12之頂端呈半球狀,因此雖對身體表面部有適度的刺激,但能抑制疼痛。
(3)前述手把11之基礎框架14之外周緣與第2外框16之開口內周緣之間設有密封環22。基礎框架14之圓筒部29與支撐軸38之間設有密封環44。透鏡單元80與透孔78之內緣部之間設有密封環83。因此,可防止水侵入至基礎框架14內。因而,即使為於基礎框架14收容發電面板72等之電器設備之構成,亦可防止由於水阻礙其等之功能。
(4)基礎框架14呈舟形之形狀,且該基礎框架14之壁部彎曲,故能提升基礎框架14其本身之強度,甚至,能提升手把11之強度。
(5)由於基礎框架14呈舟形之形狀,因此利用其內部空間,能以對齊狀態良好收納並配置發電面板72或平衡砝碼74等之功能零件,且其等之功能零件之組裝變得容易。
(6)於基礎框架14之頂端部,設置抵抗手把11之彎曲方向之力矩之補強零件19,故即使將迴轉體13強力地抵壓於身體表面部,亦能抑制手把11之變形。因此,可抑制手把11破損,或手把本體20之第1、2外框15、16間分開。據此,可將迴轉體13強力地抵壓於身體表面部,故可得到高的按摩效果。
(7)補強零件19之前端部接近於支撐軸38之基端部,故與作用於支撐軸38之基端部之同支撐軸38之軸方向交叉方向之力,亦即,可抵抗引發支撐軸38使基礎框架14之圓筒部29破損之方向之力。據此,可有效 地迴避由該力破損圓筒部29等。
(8)藉由將前述補強零件19設置於以第1、2外框15、16覆蓋之基礎框架14,從而可隱蔽補強零件19,並可良好地維持手把11之外觀。
(9)藉由於基礎框架14之內部設置發電面板72等之功能零件,且於基礎框架14之外側設置補強零件19,可避免因補強零件19使基礎框架14之內部容積變狹窄。因此,可有效地利用基礎框架14內之空間,而功能零件之組裝變得容易。
(10)藉由將補強零件19嵌合於基礎框架14之外側面之凹部33,從而可限制補強零件19之移動,並將補強零件19保持於固定位置。據此,補強零件19之組裝變得容易,且可阻止組裝狀態之補強零件19之移動,並可發揮補強功能。此外,從基礎框架14之外表面可抑制補強零件19突出,而有助於手把11之小型化及設計之通融性。
(11)由於手把11於側面視點中形成為前傾形狀,因此可在使手把11沿著身體表面部之易於使用的姿勢下使用,並可得到有效的按摩功能。
(12)於手把11設置作為裝飾零件之第1、第2外蓋17、18,故可得到裝飾效果等之各種效果。亦即,若第1、第2外蓋17、18在顏色、光澤度、表面粗度、圖案等之外觀與手把本體20相異,則可經由第1、第2外蓋17、18提升手把11、甚至是美容器整體的設計性。
此外,第1、第2外蓋17、18若為木製者,或混入木粉者,則第1、第2外蓋17、18之比熱變高,在握住手把11時,可感覺到溫暖,而可提升伴隨按摩操作之舒適性。進一步,第1、第2外蓋17、18若如前述為木 製、或混入木粉者,則第1、第2外蓋17、18之摩擦係數高於手把本體20而不易滑動,於按摩中變得容易操作。
第1、第2外蓋17、18若為橡膠材料或軟質胺基甲酸酯材料等之比手把本體20柔軟者,則手容易適應手把11,於按摩中變得容易操作。
第1、第2外蓋17、18若為如金屬般高剛性者,則可提高手把本體20之強度。接著,如此,若第1、第2外蓋17、18使用高剛性者,則藉由第1、第2外蓋17、18與補強材料19之協同效果,而可使手把11整體更為高強度。
(13)如圖13~圖15所示,於迴轉體13之突起12之部分中未形成底切。據此,可不困難地使包含此等之突起12之迴轉體13之外周面精密地成形。
(第2實施型態)
接著,參照圖式說明第2實施型態之美容器。
第2實施型態之美容器,如圖16~18所示,具備手把101及框架102。手把101,於平面視點中具有長邊方向之中間部縮窄之略矩形之形狀。框架102,於手把101之下面以手把101之中心之軸線γ(參照圖18)為中心可迴轉地支撐。於框架102之角落部,支撐有位於長四角形之角的4根支撐軸38。各支撐軸38,支撐與第1實施型態相同的迴轉體13。據此,第2實施型態中,設有合計4個迴轉體13。4根之支撐軸38,以向前擴張狀地互相傾斜而延伸。據此,此等4根之支撐軸38,從一方向之側面投影中兩對個別由以向前擴張狀地互相傾斜而延伸之2個支撐軸38所構成,且其一方向係指從相差90度之其他方向之側面投影中其他之組合之兩對亦個別由以向前擴張 狀地互相傾斜而延伸之2個支撐軸38所構成。
又,框架102,藉由具有彈簧之限制手段(省略圖示)以軸線γ為中心之轉動位置限制每45度。亦即,手把101之方向,在360度之範圍以每45度任意地調節。
使用第2實施型態之美容器,按摩身體之情形,握住手把101,將迴轉體13以寬的間隔或窄的間隔於前後配置之狀態下沿著身體之表面移動迴轉體13。如此,藉由以寬的間隔或窄的間隔於前後配置之一對的迴轉體13按壓身體表面部,且一邊抓起一邊按摩。據此,藉由合計4個的迴轉體13,從而同時得到異於對身體表面部之按壓及抓起之力的按摩效果。
據此,根據第2實施型態之美容器,可得到如以下之功效。
(14)設置兩對4根支撐軸38(迴轉軸),各對之支撐軸38之軸間間隔依據長方形之長邊及短邊之長度而相異。因此,按摩手臂或腳踝等細的部分之情形,將軸間間隔窄的兩對支撐軸38之迴轉體13配置於與移動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兩側的狀態下,移動美容器。藉此,可發揮兩對的迴轉體13中對細的部位之異於按壓及抓起之按摩效果。相對於此,按摩腿或腰等粗的部位之情形,將軸間間隔寬的兩對支撐軸38之迴轉體13配置於移動方向之兩側的狀態下,移動美容器。藉此,可良好地發揮兩對的迴轉體13中異於對粗的部位之按壓及抓起之按摩效果。
(15)可變更地構成手把101之方向,且使其保持在所期望的角度。因此,例如因應按摩之部位,藉由變更手把101之方向,從而可得到良好的操作性及按摩效果。
(第3實施型態)
接著,對第3實施型態之美容器進行說明。
第3實施型態之全支撐軸38(迴轉軸),如圖19所示,從一方向之側面投影中兩對個別由以向前擴張狀地互相傾斜而延伸之2個支撐軸38所構成,且其一方向係指從相差90度之其他方向之側面投影中其他之組合之兩對亦個別由互相朝同方向傾斜而延伸之2個支撐軸38所構成。
據此,第3實施型態中,可得到與第2實施型態近乎相同的效果。
(第4實施型態)
接著,對第4實施型態之美容器進行說明。
第4實施型態中,如圖20所示,於直線的手把之頂端由支撐軸38(迴轉軸)支撐1個迴轉體13。
據此,第4實施型態,具有以下功效。
(16)雖然沒有由迴轉體13之抓起作用,但可得到由突起12之按壓之按摩作用,且零件數量少,可簡化構成。
(變更例)
本發明之美容器,並非限定於前述實施型態,亦可如下變更而實施。
‧如圖21所示,亦可由扁平形狀之手把11、及1個迴轉體13構成美容器。該變更例中,可得到與第4實施型態相同的效果。
‧第1實施型態中,亦可去除微弱電流之賦予功能。換句話說,亦可省略手把11內之電氣設備。藉此,有助於減少零件數量。
‧亦可將迴轉體13及支撐軸38一體化。為此,將支撐軸38於迴轉體13嵌件成形,或將支撐軸38強硬嵌於迴轉體13之孔,或者將迴轉 體13與支撐軸38一體成形。將迴轉體13及支撐軸38一體成形之情形,於支撐軸38之外周覆蓋筒狀之金屬為佳。並且,於此等之構成中,支撐軸38由手把11可迴轉地支撐。於此情形,支撐手把11之支撐軸38之軸承部分,係藉由壓入金屬,或將硬質樹脂2色成形而形成。藉此,可省略支撐軸之球支撐構造,有助於減低零件數量。
‧亦可將支撐手把11之支撐軸38之支撐孔之底部藉由牆壁或塞子閉塞,並使支撐軸38不突出於手把11之內部。例如,藉由將支撐軸38強硬嵌於支撐孔,可將支撐軸38固定於手把11。於此情形,由於可省略將支撐軸38固定於手把11之零件,因此有助於減低零件數量。
‧亦可由手把11支撐支撐軸38,並由從該手把11突出之支撐軸38支撐迴轉體13。例如,亦可將支撐軸38與手把11一體成形。於此情形,由於可省略將支撐軸38固定於手把11之零件,因此有助於減低零件數量。
‧亦可變更迴轉體13之突起12之數量等。
‧亦可將補強零件19設置於基礎框架14之底面整體。藉由此種構成,則補強零件19可提升基礎框架14之整體強度。
‧亦可將補強零件19設置於第1外框15及第2外框16之至少一側之內側面或外側面。將補強零件19設置於第1外框15或第2外框16之外側面之情形,亦可使補強零件19兼具裝飾零件。
‧亦可僅將第1外蓋17及第2外蓋18之中之一者作為裝飾零件而設置。
‧亦可於手把本體20或第1、第2外蓋17、18設置用於止滑的沿著手指曲面之凹凸形狀,或刻設輥紋(knurling)。
‧亦可將迴轉體13之突起12形成為三角錐台形狀、四角錐台形狀等之角錐形狀。於此情形,外周之角部,較佳為圓弧狀、或倒角形狀。
‧亦可將突起12之頂端形成為平面形狀、橢圓形狀、或者凹陷形狀。於此情形,使突起12之頂端及外周面之間不形成角,而將該角變為圓弧狀、或倒角形狀。
10‧‧‧二叉部
11‧‧‧手把
12‧‧‧突起
13‧‧‧迴轉體
15‧‧‧第1外框
16‧‧‧第2外框
17‧‧‧第1外蓋
18‧‧‧第2外蓋
20‧‧‧手把本體
36‧‧‧凹部
61‧‧‧基部
62‧‧‧端部
79‧‧‧透孔
81‧‧‧透鏡
Claims (7)
- 一種美容器,其特徵係其具備:手把、及至少一迴轉體;前述迴轉體由前述手把支撐,且形成球狀;於前述迴轉體之外周形成呈錐台形狀之複數突起;前述至少一迴轉體係包含成對之2個迴轉體;且成對之前述2個迴轉體之迴轉軸,係以向前擴張狀地互相傾斜之狀態而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美容器,其中,前述突起,係具有凸曲面狀之前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美容器,其中,前述突起呈圓錐台形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美容器,其中,前述突起之前端位於以前述迴轉體之中心為中心之假想球面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美容器,其中,於前述手把,係設置有補強零件;前述補強零件,係具備抵抗作用於前述手把之前述手把之彎曲方向之力矩之補強作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美容器,其中,前述補強零件,係從相對於前述手把之長度方向之中間部的前述迴轉體側之位置朝向前述中間部延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美容器,其中,具備有2個支撐軸,係個別支撐前述2個迴轉體且個別構成2個迴轉體之迴轉軸;前述補強零件係從前述2個支撐軸之間之位置朝向前述中間部延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87602 | 2018-04-27 | ||
JP2018087602A JP2019188046A (ja) | 2018-04-27 | 2018-04-27 | 美容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44976A TW201944976A (zh) | 2019-12-01 |
TWI803626B true TWI803626B (zh) | 2023-06-01 |
Family
ID=68294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14026A TWI803626B (zh) | 2018-04-27 | 2019-04-22 | 美容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9188046A (zh) |
TW (1) | TWI803626B (zh) |
WO (1) | WO201920853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20117835A1 (en) * | 2020-10-16 | 2022-04-21 | Johnson Consulting, LLC | Skin Stimulation Tool |
CN112315764A (zh) * | 2020-11-17 | 2021-02-05 | 广东国士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美容功能的按摩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335284U (en) * | 2007-11-08 | 2008-07-01 | Chun-Chih Chiang | A painful restorer |
TW201544096A (zh) * | 2014-03-27 | 2015-12-01 | Mtg Co Ltd | 美容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307447A (ja) * | 1989-05-23 | 1990-12-20 | Shinichi Takahashi | マッサージ器用ローラ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522166Y2 (ja) * | 1990-03-15 | 1997-01-08 | 株式会社ヴィクトリア | 美容ローラー |
US6245031B1 (en) * | 1997-12-29 | 2001-06-12 | Roger C. Pearson | Massage system |
JP4179626B2 (ja) * | 2006-12-07 | 2008-11-12 | ココロカ株式会社 | 電位治療用局所導子 |
US20110257569A1 (en) * | 2010-04-15 | 2011-10-20 | Robins Susan Z | Massage device |
US9320675B2 (en) * | 2012-01-25 | 2016-04-26 | Ronald B. Johnson | Massage device and mounting body |
US20140128786A1 (en) * | 2012-11-02 | 2014-05-08 | Exemplar Design, Llc | Massage Roller |
WO2014189096A1 (ja) * | 2013-05-22 | 2014-11-27 | 株式会社 Mtg | マッサージ器 |
JP6427255B1 (ja) * | 2017-12-13 | 2018-11-21 | 株式会社レーベン販売 | マッサージ具 |
-
2018
- 2018-04-27 JP JP2018087602A patent/JP2019188046A/ja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04-22 TW TW108114026A patent/TWI803626B/zh active
- 2019-04-23 WO PCT/JP2019/017122 patent/WO201920853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335284U (en) * | 2007-11-08 | 2008-07-01 | Chun-Chih Chiang | A painful restorer |
TW201544096A (zh) * | 2014-03-27 | 2015-12-01 | Mtg Co Ltd | 美容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188046A (ja) | 2019-10-31 |
WO2019208533A1 (ja) | 2019-10-31 |
TW201944976A (zh) | 2019-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48408B (zh) | Beauty Container (2) | |
TWI803626B (zh) | 美容器 | |
TWI632901B (zh) | 美容器 | |
KR200166494Y1 (ko) | 지압구 | |
JP2006346285A (ja) | 人形の球状関節 | |
KR20170100862A (ko) | 롤러의 결합 구조가 개선된 롤러 마사지기 | |
US20210137775A1 (en) | Massager | |
JP7346686B2 (ja) | 美容器 | |
CN203315309U (zh) | 一种按摩捶 | |
JPH02104359A (ja) | 素肌用ローラー | |
JP6243973B1 (ja) | 健康器具 | |
KR102584258B1 (ko) | 관절봉 마사지기 | |
CN200939235Y (zh) | 回转式复珠按摩盘 | |
JP2008212601A5 (zh) | ||
JP2504601Y2 (ja) | マッサ―ジ用具 | |
JP7292964B2 (ja) | 美容器 | |
CN204233405U (zh) | 一种磁疗眼部按摩器 | |
JP2006167423A (ja) | 按摩磁球 | |
JP2014226335A (ja) | 美容器 | |
KR200491466Y1 (ko) | 안마 의자 헤드 커버 | |
CN109303677A (zh) | 具有多种仿人按摩方式的按摩系统 | |
JP7336180B2 (ja) | 美容器 | |
CN2157773Y (zh) | 健身拍 | |
JP2020000463A (ja) | 美容器 | |
KR20160004231U (ko) | 자전거 안장커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