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7277B - 絨毛人工皮革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絨毛人工皮革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7277B
TWI797277B TW108108814A TW108108814A TWI797277B TW I797277 B TWI797277 B TW I797277B TW 108108814 A TW108108814 A TW 108108814A TW 108108814 A TW108108814 A TW 108108814A TW I797277 B TWI797277 B TW I7972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rtificial leather
fiber
fiber bundles
fib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8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5617A (zh
Inventor
藤澤道憲
井上和正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5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5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7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727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564Polyureas, polyurethanes or other polymers having ureide or urethane links; Precondensation products forming them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64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in the main chain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WALL, FLOOR, OR LIKE COVERING MATERIALS, e.g. LINOLEUM, OILCLOTH, ARTIFICIAL LEATHER, ROOFING FELT, CONSISTING OF A FIBROUS WEB COATED WITH A LAYER OF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N3/00Artificial leather, oilcloth or other material obtained by covering fibrous webs with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e.g. resins, rubber or derivative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ynthetic Leather, Interior Materials Or Flexible Sheet Material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 Treatment And Processing Of Natural Fur Or Leath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絨毛人工皮革及其製造方法,該絨毛人工皮革包含不織布與經賦予至不織布的第1高分子彈性體,該不織布為包含單纖維纖度0.05~1dtex的長纖維之單纖維的纖維束之纏結體,於厚度方向的剖面中,具備:為包含經起絨的單纖維之表層的厚度100μm以上之絨毛纖維層、為連接至絨毛纖維層的厚度120μm的區域之第1層、及為連接至第1層的區域之第2層,第1層及第2層之各層中所包含的集束纖維束之數相對於全部纖維束之數的比例之集束纖維束數比例,係第1層比第2層更高。

Description

絨毛人工皮革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可較宜使用作為衣料、鞋子、家具、汽車椅座、雜貨製品等的表面材料之絨毛人工皮革。
絨毛人工皮革的麂皮狀人工皮革,係具有藉由將包含已含浸賦予有高分子彈性體的不織布之纖維基材的表面予以起毛處理而起絨之絨毛面。對於絨毛人工皮革,要求耐磨耗性。又,由於絨毛人工皮革通常被著色,故亦要求不易因摩擦而色移至其它材料之耐摩擦堅牢性。
關於麂皮狀人工皮革的耐磨耗性,例如下述專利文獻1揭示於由極細纖維與高分子彈性體所構成的仿皮革片狀物中,在高分子彈性體之賦予後,抽出混合纖維的一成分後,再度賦予高分子彈性體而得的麂皮狀人工皮革之製造方法。又,關於麂皮狀人工皮革的耐摩擦堅牢性,下述專利文獻2揭示對於由平均單纖度0.1丹尼以下的極細纖維所構成之纏結不織布及以含於其中的聚胺基甲酸酯為主體之聚合物所構成之麂皮狀人工皮革,賦予染料與特定之共聚物之麂皮狀人工皮革。又, 關於絨毛比麂皮狀人工皮革更短的牛巴革(nubuck)狀人工皮革之耐摩擦堅牢性,下述專利文獻3揭示一種牛巴革狀仿皮革片狀物,其特徵在於由單纖維纖度0.0001~0.5dtex、表觀密度為0.300~0.700g/cm3的短纖維不織布所構成,絨毛長為1~500μm,且由彈性聚合物所構成的膜狀物係不存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51-7517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1-21777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6-241620號公報
藉由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技術而得之麂皮狀人工皮革,雖然改善耐磨耗性,但由於高分子彈性體直接抓住極細纖維,故手感變硬。又,藉由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技術而得之麂皮狀人工皮革,由於在形成纖維絨毛面後賦予共聚物,故認為表面的手感硬。又,藉由專利文獻3所揭示的技術而得之牛巴革狀仿皮革片狀物,係耐磨耗性低。
還有,對於經著色的絨毛人工皮革,會要求在與其它的布帛摩擦時不掉色之耐摩擦脫色(耐摩擦掉色)堅牢度。以往,為了提高經著色的絨毛人工皮革之耐摩擦脫色特性,檢討掉色少的著色法。然而,僅檢討著 色法時,難以充分地提高耐摩擦脫色特性。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解決上述問題之耐摩擦脫色特性優異的絨毛人工皮革,其抑制在與其它布帛摩擦時的纖維之脫落。
本發明者們為了提高經著色的絨毛人工皮革之耐摩擦脫色特性而專心致力地檢討。而且,發現當絨毛人工皮革的表層與其它布帛摩擦而絨毛纖維脫落時,由於經著色的絨毛纖維附著於布帛,而耐摩擦脫色堅牢度降低。以該知識見解為基礎,本發明者們為了抑制絨毛人工皮革與布帛摩擦時的纖維之脫落,進行檢討。結果得到以下的知識見解:於絨毛人工皮革與布帛摩擦時,當經起絨的纖維之絨毛長度短時,因絨毛的根部接觸布帛及摩擦,因磨耗而斷裂,斷裂的纖維係被收進形成布帛的紗中,而污染布帛。然後,發現藉由以樹脂固定絨毛纖維的根部,同時加長絨毛纖維的絨毛長度而增厚絨毛層,絨毛層係成為緩衝,絨毛纖維的根部變得難以接觸布帛,同時藉由固定絨毛纖維的根部,而纖維變得難以斷裂,得到與其它布帛摩擦時的纖維之脫落經抑制的絨毛人工皮革,而終於想出本發明。
即,本發明之一局面為一種絨毛人工皮革,其係包含不織布與經賦予至不織布的第1高分子彈性體之絨毛人工皮革,該不織布為包含單纖維纖度0.05~1dtex的長纖維之單纖維的纖維束之纏結體,於厚度方向的剖面中,具備:為包含經起絨的單纖維之表層的厚度 100μm以上之絨毛纖維層、為連接至絨毛纖維層的厚度120μm的區域之第1層、及為連接至第1層的區域之第2層,於第1層及第2層之各層中,各自所包含的集束纖維束之數相對於全部纖維束之數的比例之集束纖維束數比例,係第1層比第2層更高。藉由如此的絨毛人工皮革,當與布帛摩擦時,厚度為100μm以上的絨毛纖維層係成為緩衝,可抑制絨毛纖維摩擦布帛而磨耗。又,形成絨毛纖維的根部之第1層的纖維束,由於以比第2層的纖維束更高的比例形成集束纖維束,而不損害柔軟手感,可不易磨耗絨毛纖維的根部,而且亦可抑制纖維脫散、脫落。結果,藉由如此的絨毛人工皮革,當與其它布帛摩擦時,抑制纖維的脫落。再者,集束纖維束係空隙率小於7%者,從充分抑制絨毛纖維的磨耗之點來看較宜。
又,絨毛人工皮革係第1層中的集束纖維束數比例為50%以上,第2層中的集束纖維束數比例為20%以下者,從維持絨毛人工皮革的柔軟手感與抑制纖維的脫落之平衡優異之點來看較宜。
另外,絨毛纖維層之側的表面之色座標空間(L*a*b*色空間)中的明度L*值為50以下者,從耐摩擦脫色特性的提高效果變顯著之點來看較宜。
還有,形成集束纖維束的單纖維較佳為被侵入集束纖維束的內部空隙之第2高分子彈性體所固著。又,絨毛人工皮革係於平面方向中,包含0.5~3.0g/m2的第2高分子彈性體者,從能充分提高第1層中的集束 纖維束數比例之點來看較宜。
又,絨毛纖維層及第1層之至少一層包含聚矽氧者,從絨毛纖維容易變長,容易形成100μm以上的厚度之絨毛纖維層之點來看較宜。
另外,單纖維包含經陽離子染料所染色的陽離子可染性PET,或包含經顏料所著色的PET者,從能抑制因染料的掉色所造成的耐摩擦脫色特性降低之點來看較宜。又,由於此等纖維容易磨耗,從耐摩擦脫色特性的提高效果變顯著之點來看較宜。
還有,本發明之另一局面為一種絨毛人工皮革之製造方法,其包含:準備包含不織布與經賦予至不織布之空隙的第1高分子彈性體之人工皮革坯布之步驟,該不織布為包含單纖維纖度0.05~1dtex的長纖維之單纖維的纖維束之纏結體;對於人工皮革坯布之至少一面,賦予第2高分子彈性體及聚矽氧之步驟;及,打磨處理已賦予第2高分子彈性體及聚矽氧的一面之步驟。藉由如此的製造方法,可容易得到上述的絨毛人工皮革。
又,於上述製造方法中,較佳為在打磨處理步驟之後,包含以陽離子染料進行染色之步驟。
依照本發明,可得到一種絨毛人工皮革,其係抑制使耐摩擦脫色特性降低之與其它布帛摩擦時的纖維之脫落。
圖1係以300倍拍攝實施例1之麂皮狀人工皮革的厚度方向的剖面之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照片之一例。
圖2係以1500倍拍攝實施例1之麂皮狀人工皮革的第1層中所觀察的集束纖維束之SEM照片之一例。
圖3係以1500倍拍攝實施例1之麂皮狀人工皮革的第2層中所觀察的開纖纖維束之SEM照片之一例。
圖4係用於說明測定絨毛纖維層的厚度之方法,為以100倍拍攝實施例1之麂皮狀人工皮革的厚度方向的剖面之SEM照片之一例。
[實施發明之形態]
首先,對於本實施形態之絨毛人工皮革的概略,參照代替圖式的照片進行說明。圖1係以300倍拍攝總厚500μm的絨毛人工皮革之麂皮狀人工皮革10之厚度方向的剖面之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照片之一例,該麂皮狀人工皮革10包含不織布與經賦予至不織布之空隙的高分子彈性體2,該不織布為包含12條的平均單纖維纖度0.2dtex的單纖維1a之長纖維之纖維束1的纏結體。高分子彈性體2之一部分係作為第1高分子彈性體2a存在於纖維束之外,且一部分係作為第2高分子彈性體2b存在於纖維束內,固著於單纖維1a而集束。又,圖1中,5表示為包含經起絨的單纖維1a之表層的絨毛纖維層,6表示包含連接至絨毛纖維層5的纖維束1之第1層,7表示包含連接至第1層6的纖維束1之第2層。
於麂皮狀人工皮革10中,如圖1所示,絨毛纖維層5為絨毛存在的厚度100μm以上之表層。又,第1層6為從與絨毛纖維層5之邊界,即從纖維束1代替單纖維的邊界起厚度120μm之層。又,第2層7為從與絨毛纖維層5的邊界起深度120μm更下方的區域之層。絨毛纖維層5包含經起絨的單纖維1a。又,第1層6及第2層7包含如圖1中由以圓所包圍的12條單纖維1a所形成之複數的纖維束1。而且,纖維束1包含集束有單纖維之後述的集束纖維束。而且,於第1層6及第2層7之各層中,所包含的集束纖維束之數相對於全部纖維束1之數的比例之集束纖維束數的比例,係第1層6比第2層7更高。換言之,第2層7所包含的纖維束1,係單纖維1a集束的比例比第1層6所包含的纖維束1更低,散開之開纖纖維束的比例較高。
圖2係以1500倍拍攝第1層6中所觀察的集束纖維束之SEM照片之一例。又,圖3係以1500倍拍攝第2層7中所觀察的開纖纖維束之SEM照片之一例。所謂的集束纖維束,就是意指如圖2所示,單纖維的大部分係固著,纖維束內的空隙少之纖維束之狀態。另一方面,所謂的開纖纖維束,就是意指如圖3所示,單纖維的大部分係不固著而散開,纖維束內的空隙多之纖維束之狀態。更具體而言,例如,集束纖維束係纖維束內的空隙率的比例小於7%,開纖纖維束亦可說是纖維束內的空隙率的比例如超過7%之狀態。再者,纖維束的空隙率係可藉由在以300倍拍攝的麂皮狀人工皮革的厚度方 向之剖面的SEM照片中,修整剖面朝向正面的纖維束,即幾乎看不見側面的纖維束之外輪廓,使用影像處理軟體,進行將纖維束的空隙部與非空隙部予以2值化之影像處理而求出。圖1~圖3中,以圓包圍由剖面朝向正面的12條單纖維所構成之纖維束的外周。而且,圖1中,剖面朝向正面的纖維束係在第1層中被觀察到28個,在第2層中剖面朝向正面的纖維束被觀察到27個。
而且,於麂皮狀人工皮革10中,在第1層6及第2層7之各層中,所包含的集束纖維束之數相對於全部纖維束之數的比例之集束纖維束數比例,係第1層6比第2層7更高。而且,於本實施形態之麂皮狀人工皮革中,第1層中存在的剖面朝向正面的纖維束係集束纖維束之數比例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60%以上,特佳為80%以上。另一方面,第2層中存在的剖面朝向正面的纖維束係集束纖維束之數比例較佳為20%以下,更佳為10%以下。於如此的情況中,可得到一種麂皮狀人工皮革,其一邊更維持柔軟手感,一邊可抑制在與其它布帛摩擦時之纖維的脫落。
又,於麂皮狀人工皮革10中,形成包含經起絨的單纖維之表層的厚度100μm以上之絨毛纖維層。於麂皮狀人工皮革之絨毛面的絨毛纖維層中,厚度為100μm以上。因此,與布帛摩擦時,絨毛纖維層係成為緩衝,可抑制絨毛纖維摩擦布帛而磨耗。絨毛纖維層的厚度只要是100μm以上,則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從外觀均勻性之點來看,較佳為100~140μm,更佳為100~ 120μm。
以上,為了例示說明麂皮狀人工皮革10,本實施形態之絨毛人工皮革包含不織布與經賦予至不織布的第1高分子彈性體,該不織布為包含單纖維纖度0.05~1dtex的長纖維之單纖維的纖維束之纏結體。而且,絨毛人工皮革係於厚度方向的剖面中,具備:為包含經起絨的單纖維之表層的厚度100μm以上之絨毛纖維層、為連接至絨毛纖維層的厚度120μm的區域之第1層、及為連接至第1層的區域之第2層,第1層及第2層各自包含複數的纖維束。而且,彼等的纖維束之一部分為單纖維集束成的集束纖維束,剩餘的纖維束為單纖維不集束的開纖纖維束,於第1層及第2層之各層中,所包含的集束纖維束之數相對於全部纖維束之數的比例之集束纖維束數比例,係具有第1層比第2層更高之形態。藉由如此的絨毛人工皮革,可一邊維持柔軟手感,一邊在與其它布帛摩擦時,厚度為100μm以上的絨毛纖維層係成為緩衝,抑制絨毛纖維摩擦其它布帛而磨耗。
以下,對於本實施形態之絨毛人工皮革,一邊說明其製造方法之一例,一邊更詳細說明。
絨毛人工皮革例如係藉由如包含以下步驟之製造方法來製造:準備包含不織布與經賦予至不織布之空隙的第1高分子彈性體之人工皮革坯布之步驟,該不織布為包含單纖維纖度0.05~1dtex的單纖維之長纖維的纖維束之纏結體;對於人工皮革坯布之至少一面,賦予第2高分子彈性體及聚矽氧之步驟;及,打磨處理已 賦予第2高分子彈性體及聚矽氧的一面之步驟。
針對準備人工皮革坯布之步驟進行說明,該人工皮革坯布包含不織布與經賦予至不織布之空隙的第1高分子彈性體,該不織布為包含單纖維纖度0.05~1dtex的單纖維之長纖維的纖維束之纏結體。
人工皮革坯布例如係可藉由將海島型複合纖維予以熔融紡絲而製造網(web),纏結處理網,並施予藉由水蒸氣或熱水或乾熱的熱收縮處理等之纖維收縮處理,形成海島型複合纖維的不織布,對於海島型複合纖維的不織布,含浸賦予第1高分子彈性體,從海島型複合纖維的不織布中去除海成分而製造。以下,依順序說明各步驟。
作為將海島型複合纖維予以熔融紡絲而製造網之方法,可舉出將經由紡絲黏合法等所紡絲的長纖維之海島型複合纖維,在不切斷下,捕集在網狀物(net)上而形成長纖維網之方法。又,對於所形成的網,為了賦予其形態安定性,可施予熔接處理。
還有,所謂的長纖維,就是意指連續的纖維,而不是在紡絲後被刻意地切斷之短纖維。更具體而言,例如意指長絲或連續纖維,而不是以纖維長度成為3~80mm左右之方式所刻意地切斷之短纖維。極細纖維化前的海島型複合纖維之纖維長度較佳為100mm以上,只要技術上能製造且在製程中無不可避免的切斷,則亦可為數m、數百m、數km或其以上的纖維長度。
於海島型複合纖維中,島成分的樹脂之種類 係沒有特別的限定。具體而言,例如可舉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間苯二甲酸改質PET、磺基間苯二甲酸改質PET等之改質PET、陽離子可染性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酯等之芳香族聚酯;聚乳酸、聚丁二酸乙二酯、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酯、聚羥基丁酸酯-聚羥基戊酸酯樹脂等之脂肪族聚酯;尼龍6、尼龍66、尼龍10、尼龍11、尼龍12、尼龍6-12等之尼龍;聚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甲基戊烯、氯系聚烯烴等之聚烯烴等之纖維。還有,本實施形態之絨毛人工皮革通常係著色而使用。因此,以提高耐摩擦堅牢性,抑制因著色材料色移所致的耐摩擦堅牢度降低為目的,使用陽離子染料作為染料時,較佳為使用陽離子可染性PET。
又,作為海成分的樹脂,選擇對溶劑的溶解性或分解劑所致的分解性比島成分的樹脂更高的聚合物。又,與島成分聚合物的親和性小,且於紡絲條件下熔融黏度及/或表面張力比島成分聚合物更小的聚合物,係從海島型複合纖維的紡絲安定性優異之點來看較宜。作為如此之海成分的樹脂之具體例,例如可舉出水溶性聚乙烯醇系樹脂(水溶性PVA)、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乙烯-丙烯系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系共聚物、苯乙烯-乙烯系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等。於此等之中,水溶性PVA由於不使用有機溶劑,可藉由水系介質而溶解去除,從環境負荷低之點來看較宜。
海島型複合纖維的平均纖度係沒有特別的限 定。又,海島型複合纖維之剖面中的海成分與島成分之平均面積比較佳為5/95~70/30,更佳為10/90~50/50。又,海島型複合纖維之剖面中的島成分之疇域(domain)之數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從工業的生產性之點來看,較佳為5~1000個,更佳為10~300個左右。
纏結處理係可舉出使用交叉鋪疊機等,在厚度方向中複數層疊合長纖維網後,於至少1支以上的鈎貫穿之條件下,從其兩面同時或交替地針扎處理或高壓水流纏結處理般之方法。再者,可在從海島型複合纖維的紡絲步驟起到纏結處理為止的任一個階段中,對於長纖維網賦予油劑或抗靜電劑。
然後,對於經纏結處理的長纖維網,藉由進行水蒸氣或熱水或乾熱的熱收縮處理等之纖維收縮處理,或進行熱壓處理,調整長纖維網的纏結狀態或平滑化狀態,而可得到海島型複合纖維的不織布。
而且,對於海島型複合纖維的不織布,含浸賦予包含第1高分子彈性體的樹脂液後,使第1高分子彈性體固化。作為第1高分子彈性體之具體例,例如可舉出聚胺基甲酸酯、丙烯腈彈性體、烯烴彈性體、聚酯彈性體、聚醯胺彈性體、丙烯酸彈性體等。於此等之中,較佳為聚胺基甲酸酯。又,第1高分子彈性體之樹脂液可為乳液,也可為溶液。另外,於高分子彈性體中,可摻合碳黑等的顏料或染料等的著色劑、凝固調節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螢光劑、防黴劑、浸透劑、消泡劑、潤滑劑、撥水劑、撥油劑、增黏劑、增量劑、硬 化促進劑、發泡劑、聚乙烯醇或羧甲基纖維素等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無機微粒子、導電劑等。
再者,作為第1高分子彈性體,特佳為使用包含交聯性的聚胺基甲酸酯之乳液,含浸賦予而交聯之聚胺基甲酸酯。經交聯的聚胺基甲酸酯係在以後的步驟中,從即使塗布已溶解於溶劑中的第2高分子彈性體聚胺基甲酸酯之溶液,也不易溶解或膨潤之點來看較宜。再者,作為交聯性的聚胺基甲酸酯,可舉出具有能形成交聯構造的羧基或磺酸基等的酸性基或羥基等官能基的聚胺基甲酸酯,或具有自交聯性的官能基之聚胺基甲酸酯。具體而言,例如作為形成聚胺基甲酸酯鏈的單體單元,可舉出包含在聚胺基甲酸酯鏈的側鏈具有羧基或磺酸基等酸性基、羥基或胺基等活性氫的官能基,或保持自交聯性的官能基等之多官能單體單元的聚胺基甲酸酯等。於交聯構造之形成時,可藉由包含交聯性的聚胺基甲酸酯之乳液,同時摻合例如碳二亞胺系交聯劑、環氧系交聯劑、
Figure 108108814-A0202-12-0013-7
唑啉系交聯劑、氮
Figure 108108814-A0202-12-0013-8
系交聯劑等交聯劑,而形成交聯構造。
絨毛人工皮革所含有的第1高分子彈性體之含有率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較佳為5~50質量%,更佳為8~45質量%。第1高分子彈性體之含有率過高時,有柔軟度降低之傾向。又,於高分子彈性體之含有率過低時,有耐磨耗性降低之傾向。
而且,藉由從海島型複合纖維之不織布的海島型複合纖維中去除海成分,而製造一種包含不織布與 經賦予至不織布之空隙的第1高分子彈性體之人工皮革坯布,該不織布為包含單纖維纖度0.05~1dtex的長纖維之單纖維的纖維束之纏結體。作為從海島型複合纖維中去除海成分之方法,可舉出以能選擇地僅去除海成分之溶劑或分解劑,處理海島型複合纖維的不織布之方法。然後,人工皮革坯布係視需要亦可在厚度方向中被切割而調整厚度,加工成指定厚度的人工皮革坯布。
如此所得之人工皮革坯布包含不織布與經賦予至不織布之空隙的第1高分子彈性體,該不織布為包含單纖維纖度0.05~1dtex的長纖維之單纖維的纖維束之纏結體。
然後,於如此所得之人工皮革坯布中,在以後的步驟中於形成絨毛的至少一面,賦予第2高分子彈性體及聚矽氧。
於本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中,在為了於人工皮革坯布之形成絨毛之面上形成絨毛而進行打磨處理之前,於塗布含有第2高分子彈性體的樹脂液之後,進行乾燥而使第2高分子彈性體固化。藉由如此的處理,於人工皮革坯布之形成絨毛之面中,對於包含表層部的長纖維之單纖維的纖維束之空隙,藉由毛細管現象而包含第2高分子彈性體的樹脂液係浸透。然後,藉由使已浸透纖維束的空隙之樹脂液乾燥,形成纖維束之散開的單纖維係被第2高分子彈性體所集束而固著。藉由如此的處理,形成如圖1及圖2所示之包含經集束的單纖維之集束纖維束。以高比例在表層形成集束纖維束後,藉由 打磨處理表層,絨毛纖維的根部係牢固地被固定,即使與其它布帛摩擦時,絨毛纖維的根部也變得不易磨耗,同時亦抑制纖維脫散。
在人工皮革坯布之形成絨毛之面所賦予的第2高分子彈性體,係可與第1高分子彈性體相同,也可相異。具體而言,可舉出聚胺基甲酸酯、丙烯腈彈性體、烯烴彈性體、聚酯彈性體、聚醯胺彈性體、丙烯酸彈性體等。於此等之中,較佳為聚胺基甲酸酯。
再者,作為第2高分子彈性體,特別地從容易浸透纖維束內的空隙之點來看,較佳為例如塗布聚胺基甲酸酯溶液,其包含在N,N-二甲基甲醯胺(DMF)或環己酮等眾所周知的聚胺基甲酸酯之溶劑中溶解的溶劑型聚胺基甲酸酯。
作為在人工皮革坯布之形成絨毛之面所賦予的第2高分子彈性體之量,於絨毛人工皮革之平面方向中,較佳為0.5~3.0g/m2,更佳為0.75~2.0g/m2。第2高分子彈性體之量為如此的範圍時,以後形成的絨毛面不過硬,容易以高比例形成能牢固地固定纖維的根部附近之集束纖維束,而且從藉由打磨而容易形成包含適度長度之起絨的單纖維之厚度100μm以上的絨毛纖維層之點來看較宜。第2高分子彈性體之量過少時,有變得無法以高比例形成集束纖維束之傾向。又,第2高分子彈性體之量過多時,有變得藉由打磨而難以形成包含適度長度之經起絨的單纖維的厚度100μm以上的絨毛纖維層之傾向。
又,對於人工皮革坯布之形成絨毛之面,較佳為在進行使絨毛形成的打磨處理之前,於更塗布含有聚矽氧的溶液或乳液等之後,藉由乾燥而賦予聚矽氧。藉由如此的處理,對於包含表層部的長纖維之單纖維的纖維束之空隙,藉由毛細管現象而與第2高分子彈性體同樣地,聚矽氧亦浸透。如此地賦予之聚矽氧係作為滑材作用,藉由以後進行的打磨,容易形成能形成厚度100μm以上的絨毛纖維層之長度的絨毛。詳細而言,對於以高比例包含集束纖維束的表層,如後述地以砂紙(sandpaper)或金剛砂紙(emery paper)打磨時,由於減低與單纖維的摩擦,可抑制單纖維過度被切斷而過度變短。
作為在如此的人工皮革坯布之形成絨毛之面所賦予的聚矽氧,較宜使用具有皮膜形成性的各種聚矽氧,更具體而言為胺基改質聚矽氧。
在人工皮革坯布之形成絨毛之面所賦予的聚矽氧之量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較佳為0.05~0.7g/m2,更佳為0.09~0.5g/m2。聚矽氧之量為如此之範圍時,藉由打磨而變得容易形成包含適度長度之經起絨的單纖維之厚度100μm以上的絨毛纖維層。聚矽氧之量過少時,有絨毛之長度變短,而變得難以形成100μm以上的絨毛纖維層之傾向。又,聚矽氧之量過多時,有絨毛變得過長,或變得難以形成絨毛之傾向。
在上述人工皮革坯布之形成絨毛之面所賦予的第2高分子彈性體及聚矽氧,係藉由將包含彼等的溶液或乳液,例如以凹版塗布等的塗布法塗布後,使其乾 燥而賦予。此時,較佳為例如若藉由一邊使用夾輥加壓人工皮革坯布,一邊進行如凹版塗布之方法,則可使第2高分子彈性體及聚矽氧更有效果地浸透至表層的纖維束。又,第2高分子彈性體與聚矽氧係可同時地賦予,也可在分開的步驟中賦予。又,可於塗布包含第2高分子彈性體或聚矽氧的溶液之任一者後,在乾燥前塗佈另一個溶液,也可在先塗布的溶液乾燥後,塗布另一個溶液。
然後,藉由打磨處理人工皮革坯布之賦予有第2高分子彈性體及聚矽氧之面,可得到具有100μm以上的絨毛纖維層之麂皮狀人工皮革。打磨可舉出較佳為使用120~600號數、更佳為240~600號數左右的砂紙或金剛砂紙,進行打磨處理之方法。如此地,可得到麂皮狀人工皮革,其具有在單面或兩面上存在經起絨的纖維之絨毛面。
對於絨毛人工皮革,可進一步施予為了調整手感而賦予柔軟性之收縮加工處理或搓揉柔軟化處理、或施予抗密封之梳刷處理、防污處理、親水化處理、潤滑劑處理、柔軟劑處理、抗氧化劑處理、紫外線吸收劑處理、螢光劑處理、阻燃處理等之加工處理。
絨毛人工皮革通常被著色。作為著色方法,可舉出於形成不織布的單纖維中摻合顏料而著色之方法(原液染色方法),或將未原液染色的絨毛人工皮革予以染色之方法。
將絨毛人工皮革染色用的染料係按照纖維的 種類而適宜選擇恰當者,例如當從聚酯系樹脂形成纖維時,較佳為以陽離子染料或分散染料進行染色。
作為陽離子染料之具體例,可舉出C.I.鹼性藍3、C.I.鹼性藍6、C.I.鹼性藍10、C.I.鹼性藍12、C.I.鹼性藍75、C.I.鹼性藍96等之
Figure 108108814-A0202-12-0018-6
系陽離子染料;C.I.鹼性藍54、C.I.鹼性藍159、C.I.鹼性紅29、C.I.鹼性紅46等之偶氮系陽離子染料;C.I.鹼性黃40等之香豆素系陽離子染料;C.I.鹼性黃21等之次甲基系陽離子染料;C.I.鹼性黃28等之次甲基偶氮系陽離子染料;C.I.鹼性紫11等之呫噸系紫色陽離子染料等。此等係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又,作為分散染料之具體例,例如可舉出苯偶氮系染料(單偶氮、雙偶氮等)、雜環偶氮系染料(噻唑偶氮、苯并噻唑偶氮、喹啉偶氮、吡啶偶氮、咪唑偶氮、噻吩偶氮等)、蒽醌系染料、縮合系染料(喹酞啉、苯乙烯基、香豆素等)等。此等係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作為染色方法,可無特別限定地使用高壓液流染色法、交捲染色法、熱熔連續染色機法、昇華印刷方式等的染色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絨毛人工皮革之目的為在與其它布帛摩擦時,提高不色移至其它布帛的耐摩擦脫色特性。因此,作為著色方法,從可得到耐摩擦堅牢性優異的絨毛人工皮革之點來看,特佳為於形成不織布的單纖維中摻合顏料而著色之原液染色方法,或以不易掉色的 陽離子染料進行染色之方法,或組合彼等之方法。
又,本實施形態之絨毛人工皮革係特別在染色成深色時顯示顯著的效果。詳細而言,當絨毛人工皮革被著色成深色時,於絨毛人工皮革與其它布帛摩擦時,有不僅染料本身係色移至其它布帛,而且因磨耗而脫落之著色的絨毛纖維會附著於其它布帛而污染的情況。本實施形態之絨毛人工皮革尤其不易因磨耗而纖維脫落,故可抑制經著色成深色的纖維脫落而附著於其它布帛。從如此之點來看,作為絨毛人工皮革的絨毛纖維層之側的表面之色座標空間(L*a*b*色空間)中的明度L*值,如為50以下,尤其如40以下之深色者,係在與其它布帛摩擦時,抑制因經著色的纖維之脫落而污染其它布帛的效果變顯著之點上較宜。
如以上所製造的絨毛人工皮革,係形成纖維束的單纖維之平均纖度較佳為0.05~1dtex,更佳為0.1~0.5dtex,特佳為0.1~0.3dtex。形成纖維束的單纖維之平均纖度小於0.05dtex時,當與其它布帛摩擦時,纖維變得容易磨耗而脫落。又,形成纖維束的單纖維之平均纖度超過1.0dtex時,有絨毛纖維變硬,或絨毛人工皮革的柔軟手感降低之傾向。
又,絨毛人工皮革的厚度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較佳為0.3~1.5mm,更佳為0.4~1.0mm。又,絨毛人工皮革之單位面積重量亦沒有特別的限定,但較佳為150~600g/m2,更佳為200~500/m2
另外,絨毛人工皮革之表觀密度亦沒有特別 的限定,但較佳為0.4~0.7g/cm3,更佳為0.45~0.6g/cm3,從可得到充實感與柔軟手感之平衡優異的絨毛人工皮革之點來看較宜。
如以上說明的本實施形態之絨毛人工皮革係可得到一種麂皮狀人工皮革,其抑制使耐摩擦脫色特性降低之與其它布帛摩擦時之纖維的脫落。較佳為當絨毛纖維層的表面之色座標空間(L*a*b*色空間)中的明度L*值為如50以下,更且如40以下之著色成深色時,如後述所測定之耐摩擦脫色堅牢度較佳為在乾燥時是4級以上,在濕潤時是3級以上。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還有,本發明之範圍完全不受實施例所限定。
[實施例1]
使海島型複合長纖維三次元纏結,調製海島型複合長纖維的不織布,其包含乙烯改質聚乙烯醇作為海成分的熱塑性樹脂、經磺基間苯二甲酸的四丁基鏻鹽所改質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陽離子可染性PET)作為島成分的熱塑性樹脂,且海成分與島成分之質量比為海成分/島成分=25/75。
然後,藉由對於海島型複合長纖維的不織布,含浸聚胺基甲酸酯乳液,在150℃的乾燥爐中乾燥,而賦予第1聚胺基甲酸酯。再者,作為聚胺基甲酸酯乳液,使用一種乳液,其包含在乾燥後藉由交聯劑形成交 聯構造之自乳化型聚胺基甲酸酯,摻合有碳二亞胺系交聯劑。然後,藉由將賦予有第1聚胺基甲酸酯的海島型複合長纖維之不織布,一邊在95℃的熱水中浸漬20分鐘,一邊浸漬夾壓(dip-nip),而萃取去除海島型複合長纖維中所包含的海成分,藉由在120℃的乾燥爐中乾燥,而得到含浸賦予有第1聚胺基甲酸酯,包含陽離子可染性聚酯纖維的不織布與第1聚胺基甲酸酯之人工皮革坯布之原材。然後,將賦予有第1聚胺基甲酸酯的不織布在厚度方向中切割而2分割,得到人工皮革坯布。所得之人工皮革坯布包含不織布與經賦予至不織布之空隙的第1聚胺基甲酸酯,該不織布為包含單纖維纖度0.2dtex的陽離子可染性PET纖維之單纖維的纖維束之纏結體,第1聚胺基甲酸酯之含有比例為10質量%,厚度0.65mm。
接著,將第2聚胺基甲酸酯賦予至人工皮革坯布。具體而言,於人工皮革坯布之一面,使聚胺基甲酸酯的DMF溶液(固體成分5%)通過55網目的凹版輥與支撐輥之間而進行凹版塗布,並進行乾燥。塗布量係在乾燥時為2.00g/m2。再者,藉由聚胺基甲酸酯的DMF溶液之塗布,第1聚胺基甲酸酯不溶解也不膨潤。
然後,於賦予有第2聚胺基甲酸酯的人工皮革坯布之一面,使聚矽氧的溶液(胺基改質聚矽氧,固體成分27.0%)通過150網目的凹版輥與支撐輥之間而進行凹版塗布,並進行乾燥。塗布量係在乾燥時,胺基改質聚矽氧為附著0.14g/m2之量。
然後,使用#240、#400、#600的砂紙,於速 度3.0m/min之條件下打磨賦予有第2聚胺基甲酸酯及聚矽氧之面,而得到為絨毛人工皮革的麂皮狀人工皮革。然後,於含有Nichilon Red-GL(日成化成(股)製)9.4%owf作為陽離子染料、90%醋酸1g/L作為染色助劑之90℃的染料液中,以浴比1:30之比例,浸漬麂皮狀人工皮革40分鐘,而染色成紅色。然後,於同一染色浴中,使用含有Soldine R 2g/L作為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之熱水浴,在70℃重複2次皂洗的步驟。然後,在皂洗後,藉由乾燥而得到經染色的麂皮狀人工皮革。圖1~圖4為所得之麂皮狀人工皮革的剖面之SEM照片。
然後,依照下述評價方法,評價所得之麂皮狀人工皮革。
〈絨毛纖維層的厚度之測定〉
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以100倍拍攝與麂皮狀人工皮革的厚度方向呈平行的任意剖面,得到SEM照片。然後,將所得之SEM照片放大至A4尺寸。然後,如圖4所示,於經放大至A4尺寸的SEM照片中,沿著與連接至絨毛纖維層的第1層之邊界,畫出曲線A。又,沿著將形成絨毛纖維層的絨毛纖維之頂點予以連接的邊界,畫出曲線B。再者,直線B係以沿著麂皮狀人工皮革之剖面中存在的焦點對準絨毛纖維的頂點之方式畫出。然後,沿著曲線A及曲線B,以100μm間隔畫出平行於厚度方向的複數條直線Pn(P1、P2、P3‧‧‧P12)。然後,分別測定直線Pn上之從曲線A起到曲線B為止的線段 之長度。然後,求出不同之12條的各直線Pn上的線段之長度,求出彼等之平均值。於5張的SEM照片中,同樣地測定平均值,將各平均值進一步平均之值當作絨毛纖維層的厚度。
〈第1層的集束纖維束數比例之測定〉
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以300倍拍攝與麂皮狀人工皮革的厚度方向呈平行的任意剖面,得到SEM照片。然後,於以300倍拍攝的SEM照片中,從如圖1所示的絨毛纖維與纖維束之邊界線,界定120μm的厚度區域之第1層中存在的剖面朝向正面之纖維束。然後,使用影像處理軟體image-proplus,求出各纖維束的空隙率。然後,於各纖維束的空隙率之中,計數纖維束集束的空隙率小於7%的纖維束之數。然後,求出空隙率小於7%的纖維束之數相對於所界定的纖維束之數的比例。於5張的SEM照片中,同樣地求出空隙率小於7%的纖維束之數的比例,將彼等平均的值當作第1層的集束纖維束數比例。
〈第2層的集束纖維束數比例之測定〉
於如圖1所示之第1層以下的區域之下層部分中,與「第1層的集束纖維束數比例之測定」同樣地,於5張的SEM照片中,同樣地求出空隙率小於7%的纖維束之數的比例,將彼等平均的值當作第2層的集束纖維束數比例。
〈耐摩擦脫色堅牢度〉
使用ATLAS耐摩擦牢度試驗機CM-5(ATLAS ELECTRIC DEVICES CO製),測定乾燥時及濕潤時的耐摩擦脫色堅牢度。於乾燥時的耐摩擦脫色堅牢度之情況中,在玻璃製的摩擦件上安裝乾燥的棉白布,對於麂皮狀人工皮革的片段之形成有絨毛纖維層之面,使安裝於摩擦件的棉白布在荷重900g下接觸,往返10次。然後,去除棉白布,在被污染的部分之上貼附透明膠帶(Cellotape,註冊商標),使1.5磅的圓柱型荷重往返1次滾動後,從棉白布剝離透明膠帶。另一方面,於濕潤時的耐摩擦脫色堅牢度之情況中,在玻璃製的摩擦件上安裝在蒸餾水中浸漬後去掉多餘的水之經濕潤的棉白布,對於麂皮狀人工皮革的片段之形成有絨毛纖維層之面,使安裝於摩擦件的棉白布在荷重900g下接觸,往返10次。然後,去除棉白布,在60℃以下使其乾燥後,在被污染的部分之上貼附透明膠帶,使1.5磅的圓柱型荷重往返1次滾動後,從棉白布剝離透明膠帶。然後,以污染用灰階標度(5級~1級)判定乾燥時及濕潤時的耐摩擦脫色堅牢度、棉白布的顏色變化。
〈細毛脫落評價〉
於紅橡膠栓20號的直徑63mm之上面,依順序貼合成為荷重的金屬板與厚度1mm的聚乙烯片,作成總重量為400g的摩擦件。然後,以白布(混棉闊幅布(E/C=65/35))覆蓋摩擦件之聚乙烯片側,進行捲繞,於已伸展皺紋之 狀態下用橡皮筋固定。然後,使摩擦件的白布接觸麂皮狀人工皮革之形成有絨毛纖維層之面,以一次往返4秒的速度往返25cm的區間4次。再者,荷重僅為摩擦件的本身重量。然後,用以下之基準,判定往返4次後脫落的纖維(細毛)對於白布之附著。再者,例如4級與5級之中間係判定為如4.5級。
5級:細毛完全沒有附著於白布,為污染用灰階標度5級水準。
4級:極小的細毛稀疏地附著於白布,為污染用灰階標度4-5級水準。
3級:小的細毛稀疏地附著於白布,為污染用灰階標度4級水準。
2級:小的細毛適度地附著白布,為污染用灰階標度3-4級水準。
1級:大與小的細毛多地附著白布,為污染用灰階標度3級以下水準。
〈L*值〉
使用分光光度計(日立高科技科學(股)製:U-3010),依據JIS Z 8729,從所切出的經染色之麂皮狀人工皮革之絨毛纖維層的表面之L*a*b*表色系的座標值,求出明度L*。值係從試驗片中全部選擇平均的位置而測定的3點之平均值。
〈起毬性〉
依據JIS L 1076(梭織物及針織物的起毬試驗法)A法(使用ICI型起毬試驗機之方法),評價麂皮狀人工皮革的試驗片之形成有絨毛纖維層的面之起毬(起毛球)的發生。具體而言,將100mm×120mm的試驗片以絨毛纖維層向外,捲繞在起毬試驗用橡膠管。然後,將捲繞在橡膠管的試驗片設為4個1組,於ICI型起毬試驗機的內側之一邊23cm,內鋪有軟木板的立方體之旋轉箱中,以4個1組置入試驗片,使其旋轉10小時或20小時。然後,從橡膠管卸下試驗片,比較試驗片與起毬判定標準照片,以5級(良好)~1級(差)之等級,判定起毬的發生程度。
〈外觀〉
如以下地評價所得之麂皮狀人工皮革的絨毛面,以5人的評論員,確認表面的觸感,用以下之基準判定均勻性、粗糙感。
A:3人以上判定表面的狀態為均勻,亦無粗糙感,為良好的外觀。
B:3人以上判定表面的狀態為不均質的粗糙外觀。
〈手感〉
折彎所得之麂皮狀人工皮革,與麂皮狀天然皮革比較,用以下之基準,以5人的評論員判定韌性或柔軟性之差異。
A:3人以上判定充實感與柔軟性之平衡優異的手 感。
B:3人以上判定硬的手感。
表1中顯示結果。
Figure 108108814-A0202-12-0028-1
[實施例2]
除了於實施例1中,代替在乾燥時以2.00g/m2的塗布量塗布第2聚胺基甲酸酯的溶液,改以1.25g/m2的塗布量塗布以外,同樣地製造麂皮狀人工皮革,進行評價。
表1中顯示結果。
[實施例3]
除了於實施例1中,代替在乾燥時以2.00g/m2的塗布量塗布第2聚胺基甲酸酯的溶液,改以0.75g/m2的塗布量塗布以外,同樣地製造麂皮狀人工皮革,進行評價。表1中顯示結果。
[實施例4]
除了於實施例1中,代替為包含單纖維纖度0.2dtex的陽離子可染性PET之單纖維的纖維束之纏結體的不織布,形成為包含單纖維纖度0.1dtex的無陽離子可染性之間苯二甲酸6莫耳%改質PET之單纖維的纖維束之纏結體的不織布,代替第1聚胺基甲酸酯的含有比例10質量%,變更為14質量%,代替在乾燥時以2.00g/m2的塗布量塗布第2聚胺基甲酸酯的溶液,改以1.25g/m2的塗布量塗布以外,同樣地製造麂皮狀人工皮革。然後,代替以陽離子染料染色,改以分散染料染色麂皮狀人工皮革,藉由進行鹼還原、酸洗淨、水洗處理,染色而得到絨毛狀人工皮革。然後,對於所得之絨毛狀人工皮革, 與實施例1同樣地評價。表1中顯示結果。
[實施例5]
除了於實施例1中,代替為包含單纖維纖度0.2dtex的陽離子可染性PET之單纖維的纖維束之纏結體的不織布,形成為包含含有碳黑5.0質量%的單纖維纖度0.1dtex之間苯二甲酸6莫耳%改質PET之單纖維的纖維束之纏結體的不織布,代替第1聚胺基甲酸酯的含有比例10質量%,變更為14質量%,代替在乾燥時以2.00g/m2的塗布量塗布第2聚胺基甲酸酯的溶液,改以1.25g/m2的塗布量塗布以外,同樣地製造麂皮狀人工皮革。然後,代替以陽離子染料染色,改以分散染料染色麂皮狀人工皮革,藉由進行鹼還原、酸洗淨、水洗處理,染色而得到絨毛狀人工皮革。然後,對於所得之絨毛狀人工皮革,與實施例1同樣地評價。表1中顯示結果。
[實施例6]
除了於實施例1中,代替在乾燥時以2.00g/m2的塗布量塗布第2聚胺基甲酸酯的溶液,改以0.40g/m2的塗布量塗布以外,同樣地製造麂皮狀人工皮革,進行評價。表1中顯示結果。
[實施例7]
除了於實施例1中,代替為包含單纖維纖度0.2dtex的陽離子可染性PET之單纖維的纖維束之纏結體的不織 布,形成為包含單纖維纖度1.0dtex的間苯二甲酸6莫耳%改質PET之單纖維的纖維束之纏結體的不織布,與實施例同樣地得到絨毛狀人工皮革。然後,對於所得之絨毛狀人工皮革,與實施例1同樣地評價。表1中顯示結果。
[比較例1]
除了於實施例1中,省略賦予第2聚胺基甲酸酯及聚矽氧之步驟以外,同樣地製造麂皮狀人工皮革,進行評價。表1中顯示結果。
[比較例2]
除了於實施例3中,代替在賦予第2聚胺基甲酸酯及聚矽氧之步驟之後打磨,改在賦予第2聚胺基甲酸酯及聚矽氧之步驟之前打磨以外,同樣地製造麂皮狀人工皮革,進行評價。表1中顯示結果。
[比較例3]
除了於實施例1中,代替在賦予第2聚胺基甲酸酯及聚矽氧之步驟之後打磨,改在賦予第2聚胺基甲酸酯之步驟之前打磨,代替在乾燥時以2.00g/m2的塗布量塗布第2聚胺基甲酸酯的溶液,改以0.40g/m2的塗布量塗布,省略賦予聚矽氧之步驟以外,同樣地製造麂皮狀人工皮革,進行評價。表1中顯示結果。
[比較例4]
除了於實施例4中,省略賦予第2聚胺基甲酸酯及聚矽氧之步驟以外,同樣地製造麂皮狀人工皮革,進行評價。表1中顯示結果。
[比較例5]
除了於實施例4中,代替第2聚胺基甲酸酯,賦予DMF溶劑及聚矽氧以外,同樣地製造麂皮狀人工皮革,進行評價。表1中顯示結果。
由表1之結果可知,以具備厚度100μm以上的絨毛纖維層,且集束纖維束數比例係第1層比第2層更高之實施例1~7所得之麂皮狀人工皮革,耐摩擦脫色堅牢度在乾燥時皆為4級以上,在濕潤時皆為3級以上,細毛脫落評價皆為3.5級以上。又,起毬性、外觀、手感亦優異。另一方面,相較於實施例1之麂皮狀人工皮革,省略賦予第2聚胺基甲酸酯及聚矽氧之步驟的比較例1之麂皮狀人工皮革,係絨毛纖維層的厚度變薄,第1層的集束纖維束數比例亦低。而且,耐摩擦脫色堅牢度係在濕潤時為2.5級,細毛脫落評價為3.5級。又,相較於實施例3之麂皮狀人工皮革,在賦予第2聚胺基甲酸酯及聚矽氧之步驟之前打磨的比較例2之麂皮狀人工皮革,係絨毛纖維層的厚度變薄,第1層的集束纖維束數比例亦低。而且,耐摩擦脫色堅牢度係在乾燥時為3級、在濕潤時為2.0級,起毬性、外觀、手感亦差。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所得之麂皮狀人工皮革係可較宜使用作為衣料、鞋子、家具、汽車椅座、雜貨製品等之表皮材料。
1‧‧‧纖維束
1a‧‧‧單纖維
2‧‧‧高分子彈性體
2a‧‧‧第1高分子彈性體
2b‧‧‧第2高分子彈性體
5‧‧‧絨毛纖維層
6‧‧‧第1層
7‧‧‧第2層

Claims (9)

  1. 一種絨毛人工皮革,其係包含不織布與經賦予至該不織布的第1高分子彈性體之絨毛人工皮革,該不織布為包含單纖維纖度0.05~1dtex的長纖維之單纖維的纖維束之纏結體,於厚度方向的剖面中,具備:為包含經起絨的單纖維之表層的厚度100μm以上之絨毛纖維層、為連接至該絨毛纖維層的厚度120μm的區域之第1層、及為連接至該第1層的區域之第2層,該絨毛纖維層及該第1層之至少一層包含聚矽氧,於該第1層及該第2層之各層中,將各自所包含的空隙率小於7%的集束纖維束之數相對於全部纖維束之數的比例當作集束纖維束數比例時,該第1層的該集束纖維束數比例為33%以上,該第2層的該集束纖維束數比例為20%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絨毛人工皮革,其中該第1層中的該集束纖維束數比例為50%以上。
  3. 如請求項1之絨毛人工皮革,其中該絨毛纖維層之側的表面之色座標空間(L*a*b*色空間)中的明度L*值為50以下。
  4. 如請求項1之絨毛人工皮革,其中形成該集束纖維束的該單纖維係被侵入該集束纖維束的內部空隙之第2高分子彈性體所固著。
  5. 如請求項4之絨毛人工皮革,其中於平面方向中,包含0.5~3.0g/m2的該第2高分子彈性體。
  6. 如請求項1之絨毛人工皮革,其中該單纖維包含經陽離子染料所染色之陽離子可染性PET。
  7. 如請求項1之絨毛人工皮革,其中該單纖維包含經顏料所著色之PET。
  8. 一種絨毛人工皮革之製造方法,其係如請求項1之絨毛人工皮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包含:準備包含不織布與經賦予至該不織布之空隙的第1高分子彈性體之人工皮革坯布之步驟,該不織布為包含單纖維纖度0.05~1dtex的單纖維之長纖維的纖維束之纏結體,對於該人工皮革坯布之至少一面,賦予第2高分子彈性體及聚矽氧之步驟,及打磨處理已賦予該第2高分子彈性體及聚矽氧的該一面之步驟。
  9. 如請求項8之絨毛人工皮革之製造方法,其中於該打磨處理步驟之後,包含以陽離子染料進行染色之步驟。
TW108108814A 2018-03-19 2019-03-15 絨毛人工皮革及其製造方法 TWI7972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0886 2018-03-19
JP2018050886 2018-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5617A TW201945617A (zh) 2019-12-01
TWI797277B true TWI797277B (zh) 2023-04-01

Family

ID=67987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8814A TWI797277B (zh) 2018-03-19 2019-03-15 絨毛人工皮革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20202B2 (zh)
TW (1) TWI797277B (zh)
WO (1) WO20191816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1201204A1 (zh) * 2020-04-02 2021-10-07
JP6919037B1 (ja) * 2020-07-31 2021-08-11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立毛調皮革様シート状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57063A1 (ja) * 2008-06-25 2009-12-30 株式会社クラレ 人工皮革用基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045367A1 (ja) * 2013-09-30 2015-04-02 株式会社クラレ 立毛調人工皮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712187A (zh) * 2015-07-31 2017-04-01 Toray Industries 皮革狀布
CN106715787A (zh) * 2014-09-29 2017-05-24 株式会社可乐丽 起毛皮革状片及其制造方法
TW201723271A (zh) * 2015-11-10 2017-07-01 Kuraray Co 人工皮革基材、人工皮革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437264T1 (de) * 2002-04-10 2009-08-15 Alcantara Spa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ikrofasrigen, wildlederähnlichen vliesstoffes
JP5670163B2 (ja) * 2010-11-30 2015-02-18 株式会社クラレ スエード調人工皮革の製造方法
JP6613764B2 (ja) * 2014-09-30 2019-12-04 東レ株式会社 人工皮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52579B2 (ja) * 2016-01-25 2020-09-09 株式会社クラレ 人工皮革基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オイル調,起毛調,または銀面調人工皮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57063A1 (ja) * 2008-06-25 2009-12-30 株式会社クラレ 人工皮革用基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045367A1 (ja) * 2013-09-30 2015-04-02 株式会社クラレ 立毛調人工皮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715787A (zh) * 2014-09-29 2017-05-24 株式会社可乐丽 起毛皮革状片及其制造方法
TW201712187A (zh) * 2015-07-31 2017-04-01 Toray Industries 皮革狀布
TW201723271A (zh) * 2015-11-10 2017-07-01 Kuraray Co 人工皮革基材、人工皮革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20202B2 (ja) 2023-02-09
TW201945617A (zh) 2019-12-01
JPWO2019181676A1 (ja) 2021-03-11
WO2019181676A1 (ja) 2019-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60062016A (ko) 입모풍 인공 피혁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745078B2 (ja) 立毛調人工皮革
JP7313520B2 (ja) 立毛調人工皮革
TWI797277B (zh) 絨毛人工皮革及其製造方法
TWI778077B (zh) 絨毛狀人工皮革
JP6752579B2 (ja) 人工皮革基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オイル調,起毛調,または銀面調人工皮革
TWI732890B (zh) 絨毛狀人工皮革及其製造方法
TWI792053B (zh) 絨毛人工皮革
KR102333253B1 (ko) 인쇄 형성 기모 시트 및 인쇄용 기모 시트
TWI782244B (zh) 絨毛人工皮革及其製造方法
KR102652061B1 (ko) 입모 인공 피혁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20115570A (ko) 입모 인공 피혁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24009907A1 (ja) 立毛人工皮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925573A (zh) 絨毛人工皮革
TW202411498A (zh) 絨毛人工皮革及其製造方法
JP2004315986A (ja) 極細繊維の立毛を有する皮革様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70091B2 (ja) 立毛調皮革様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021159A (ja) 立毛人工皮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