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4182B - 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 - Google Patents

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4182B
TWI794182B TW106123982A TW106123982A TWI794182B TW I794182 B TWI794182 B TW I794182B TW 106123982 A TW106123982 A TW 106123982A TW 106123982 A TW106123982 A TW 106123982A TW I794182 B TWI794182 B TW I79418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harge
carbons
bis
substitu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3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5989A (zh
Inventor
遠藤歳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5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5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4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418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9/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9D161/00 - C09D177/00
    • C09D179/02Poly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8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sulfon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20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24Electrically-conducting pai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comprising dopa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提供含有式(T1)所表示之2,2,6,6-四烷基哌啶-N-氧基衍生物與電荷輸送性物質與有機溶劑,且含有良溶劑與貧溶劑作為前述有機溶劑的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
Figure 106123982-A0202-11-0001-74
(式中,RA,相互獨立,為碳數1~20的烷基,RB為羥基、側氧基、或乙醯胺基)。

Description

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
本發明係關於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
有機電致發光(EL)元件中,作為發光層或電荷注入層,使用由有機化合物所構成的電荷輸送性薄膜。該電荷輸送性薄膜的形成方法大致分為以蒸鍍法為代表的乾製程與以旋轉塗佈法為代表的濕製程。乾製程與濕製程相比,發現在有效率地大面積形成平坦性高的薄膜中,濕製程具有優位性,朝向有機EL顯示器大型化,展開以濕製程之薄膜形成的實用化。
有鑑於該點,本發明者們開發用以形成以濕製程製作可適用在各種電子裝置的電荷輸送性薄膜用的電荷輸送性薄膜之塗漆(例如專利文獻1作為參考)。
關於直接形成於基板電極的電洞注入層用的濕製程材料,追求可形成兼具高電荷輸送能力與高平坦性的膜。但是為了得到高平坦性的膜,分子間相互作用弱的非晶質性高的分子設計為有效,另一方面,為使電荷輸送能力提升,分子間相互作用強的結晶性高的分子設計為有效,因此使兼具高電荷輸送能力與高平坦性有困難。因 此,藉由改善電荷輸送能力的分子骨架,有對有機溶劑之溶解性降低、塗佈後的膜乾燥時引起結晶化而產生膜粗糙之情形,而謀求彼等之改善。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151272號公報
本發明為有鑑於前述實情而成者,以提供促進電荷輸送性物質對有機溶劑之溶解性,且可儘量地抑制成膜時之膜粗糙產生的含有2,2,6,6-四烷基哌啶-N-氧基衍生物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為目的。
本發明者為了達成前述目的,努力檢討結果,發現含有特定2,2,6,6-四烷基哌啶-N-氧基衍生物與良溶劑與貧溶劑的塗漆可儘量地減少成膜時之膜粗糙產生,具體上,可抑制形成於微小像素內的液膜進行真空乾燥時的膜粗糙產生,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提供:
1.一種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其特徵係含有式(T1)所表示之2,2,6,6-四烷基哌啶-N-氧基衍生物與電荷 輸送性物質與有機溶劑,且前述有機溶劑含有良溶劑及貧溶劑,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03-2
(式中,RA,相互獨立,為碳數1~20的烷基,RB為羥基、側氧基、或乙醯胺基)。
2.如1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其中,前述良溶劑為醯胺系溶劑、以及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及四乙二醇之甘醇系溶劑所成群組中選出的1種以上,且良溶劑與貧溶劑之比率以質量比計,為良溶劑:貧溶劑=10:90~50:50。
3.如1或2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其中,前述貧溶劑為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及四乙二醇以外的甘醇系溶劑、甘醇醚系溶劑、以及甘醇醚乙酸酯系溶劑所成群組中選出的1種以上。
4.如1~3中任一的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其中,前述電荷輸送性物質含有分子量200~9,500的電荷輸送性化合物。
5.如1~4中任一的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其中,前述電荷輸送性物質含有分子量200~9,500的芳基胺衍 生物及噻吩衍生物所成群組中選出的至少1種。
6.如1~5中任一的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其中,再含有摻雜劑。
7.如6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其中,前述摻雜劑含有芳基磺酸。
8.一種電荷輸送性薄膜,其特徵係使用如1~7中任一的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所製造。
9.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徵係具有如8之電荷輸送性薄膜。
10.一種電荷輸送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使用如1~7中任一的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
11.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使用如1~7中任一的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
藉由使用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與使用不含此之塗漆或含其他有機氧化劑的塗漆之場合比較,可使結晶性較高的電荷輸送性物質在有機溶劑中之溶解性提升。進一步,抑制成膜時之膜粗糙,使電荷輸送性薄膜的平坦性提升。
又,由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所得到的薄膜亦期待用作為防靜電膜、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之電洞捕集層等。
[圖1]將實施例1~3、比較例1的塗漆塗佈成膜於長軸180μm的像素基板時的像素內的膜輪廓之圖。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包含式(T1)所表示之2,2,6,6-四烷基哌啶-N-氧基衍生物。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05-3
式中,RA,相互獨立,為碳數1~20的烷基。碳數1~20的烷基方面,可為直鏈狀、分枝狀、環狀任一,可舉例如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異丁基、s-丁基、t-丁基、n-戊基、n-己基、n-庚基、n-辛基、n-壬基、n-癸基等之碳數1~20之直鏈狀或分枝狀烷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環壬基、環癸基、雙環丁基、雙環戊基、雙環己基、雙環庚基、雙環辛基、雙環壬基、雙環癸基等之碳數3~ 20的環狀烷基等。
其中,烷基,以碳數1~20之直鏈狀烷基為佳、碳數1~5之直鏈狀烷基更佳、甲基、乙基又更佳、甲基最佳。
又,由前述衍生物的合成的容易性的觀點來看,RA以全部相同為佳。
RB為羥基(OH)、側氧基(=O)、或乙醯胺基(NHCOCH3)。
式(T1)所表示之2,2,6,6-四烷基哌啶-N-氧基衍生物的具體例,可舉例如4-羥基-2,2,6,6-四甲基哌啶-N-氧基(羥基-TEMPO)、4-側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N-氧基(側氧基-TEMPO)、4-乙醯胺-2,2,6,6-四甲基哌啶-N-氧基(乙醯胺-TEMPO)、4-羥基-2,2,6,6-四乙基哌啶-N-氧基、4-側氧基-2,2,6,6-四乙基哌啶-N-氧基、4-乙醯胺-2,2,6,6-四乙基哌啶-N-氧基等。在本發明,尤以羥基-TEMPO、側氧基-TEMPO、乙醯胺-TEMPO為佳。
本發明所使用的2,2,6,6-四烷基哌啶-N-氧基衍生物,可使用市售品,例如可由東京化成工業(股)購入。
本發明之塗漆中的2,2,6,6-四烷基哌啶-N-氧基衍生物的含量,相對於電荷輸送性物質(含摻雜劑之場合為電荷輸送性物質及摻雜劑),為1~10質量%左右、較佳為3~8質量%左右。
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所含有 之電荷輸送性物質,可使用在有機EL之領域等使用者。其具體例,可舉例如寡苯胺衍生物、N,N’-二芳基聯苯胺衍生物、N,N,N’,N’-四芳基聯苯胺衍生物等之芳基胺衍生物、寡噻吩衍生物、噻吩並噻吩衍生物、噻吩並苯並噻吩衍生物等之噻吩衍生物、寡吡咯等之吡咯衍生物等之各種電荷輸送性化合物。其中,由顯示對有機溶劑之優異的溶解觀點來看,以芳基胺衍生物、噻吩衍生物為佳、芳基胺衍生物更佳。
前述電荷輸送性化合物的分子量,由調製賦予平坦性高的薄膜之均勻塗漆的觀點,通常為200~9,500左右,但由得到電荷輸送性更優異的薄膜之觀點,以300以上為佳、400以上更佳,由調製再現性更佳地賦予平坦性高的薄膜之均勻塗漆的觀點,以8,000以下為佳、7,000以下更佳、6,000以下又更佳、5,000以下再更佳。又,經薄膜化之場合,由防止電荷輸送性物質分離之觀點,電荷輸送性化合物以無分子量分布(分散度為1)為佳(即,以單一分子量為佳)。
芳基胺衍生物的具體例,可舉例如式(1)所表示者。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07-4
式(1)中,X201為-NY201-、-O-、-S-、-(CR207R208)L-或單鍵,但m1或m2為0時為-NY201-。
Y201,相互獨立,為氫原子、可被Z201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或者碳數2~20的炔基、或可被Z202取代的碳數6~20的芳基或者碳數2~20的雜芳基。
碳數1~20的烷基,可舉例與前述相同者。
碳數2~20的烯基的具體例,可舉例如乙烯基、n-1-丙烯基、n-2-丙烯基、1-甲基乙烯基、n-1-丁烯基、n-2-丁烯基、n-3-丁烯基、2-甲基-1-丙烯基、2-甲基-2-丙烯基、1-乙基乙烯基、1-甲基-1-丙烯基、1-甲基-2-丙烯基、n-1-戊烯基、n-1-癸烯基、n-1-二十烯基等。
碳數2~20的炔基的具體例,可舉例如乙炔基、n-1-丙炔基、n-2-丙炔基、n-1-丁炔基、n-2-丁炔基、n-3-丁炔基、1-甲基-2-丙炔基、n-1-戊炔基、n-2-戊炔基、n-3-戊炔基、n-4-戊炔基、1-甲基-n-丁炔基、2-甲基-n-丁炔基、3-甲基-n-丁炔基、1,1-二甲基-n-丙炔基、n-1-己炔基、n-1-癸炔基、n-1-十五炔基、n-1-二十炔基等。
碳數6~20的芳基的具體例,可舉例如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9-菲基等。
碳數2~20的雜芳基的具體例,可舉例如2-噻吩基、3-噻吩基、2-呋喃基、3-呋喃基、2-噁唑基、4-噁唑基、5-噁唑基、3-異噁唑基、4-異噁唑基、5-異噁唑 基、2-噻唑基、4-噻唑基、5-噻唑基、3-異噻唑基、4-異噻唑基、5-異噻唑基、2-咪唑基、4-咪唑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等。
R207及R208,相互獨立,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胺基、醛基、羥基、硫醇基、磺酸基、羧基、可被Z201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或者碳數2~20的炔基、可被Z202取代的碳數6~20的芳基或者碳數2~20的雜芳基、或-NHY202、-NY203Y204、-C(O)Y205、-OY206、-SY207、-SO3Y208、-C(O)OY209、-OC(O)Y210、-C(O)NHY211或者-C(O)NY212Y213基。
Y202~Y213,相互獨立,為可被Z201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或者碳數2~20的炔基、或可被Z202取代的碳數6~20的芳基或者碳數2~20的雜芳基。
Z201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胺基、醛基、羥基、硫醇基、磺酸基、羧基、或可被Z203取代的碳數6~20的芳基或者碳數2~20的雜芳基。
Z202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胺基、醛基、羥基、硫醇基、磺酸基、羧基、或可被Z203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或者碳數2~20的炔基。
Z203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胺基、醛基、羥基、硫醇基、磺酸基、或羧基。
鹵素原子,可舉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
R207~R208及Y202~Y213的烷基、烯基、炔基、芳基及雜芳基,可舉例與前述相同者。
此等中,R207及R208方面,以氫原子或可被Z201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為佳、氫原子或可被Z201取代的甲基更佳、皆為氫原子最佳。
L為-(CR207R208)-所表示之2價基的數,為1~20的整數,但以1~10為佳、1~5更佳、1~2又更佳、1最佳。又,L為2以上時,複數的R207可互為相同或相異,複數的R208亦可互為相同或相異。
尤其,X201以-NY201-或單鍵為佳。又,Y201方面,以氫原子或可被Z201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為佳、氫原子或可被Z201取代的甲基更佳、氫原子為最佳。
R201~R206,相互獨立,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胺基、醛基、羥基、硫醇基、磺酸基、羧基、可被Z201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或者碳數2~20的炔基、可被Z202取代的碳數6~20的芳基或者碳數2~20的雜芳基、或-NHY202、-NY203Y204、-C(O)Y205、-OY206、-SY207、-SO3Y208、-C(O)OY209、-OC(O)Y210、-C(O)NHY211或者-C(O)NY212Y213基(Y202~Y213與前述同義)。此等鹵素原子、烷基、烯基、炔基、芳基及雜芳基,可舉例與前述相同者。
尤其,式(1)中,R201~R204方面,以氫原子、鹵素原子、可被Z201取代的碳數1~10的烷基、或可被Z202取代的碳數6~14的芳基為佳、氫原子、氟原子、或可被氟原子取代的碳數1~10的烷基更佳、全部為氫原子最佳。
又,R205及R206方面,以氫原子、鹵素原子、可被Z201取代的碳數1~10的烷基、可被Z202取代的碳數6~14的芳基、或可被Z202取代的二苯基胺基(Y203及Y204為可被Z202取代的苯基之-NY203Y204基)為佳、氫原子、氟原子、或可被氟原子取代的二苯基胺基更佳、皆為氫原子或二苯基胺基又更佳。
此等中,以R201~R204為氫原子、氟原子、可被氟原子取代的碳數1~10的烷基、R205及R206為氫原子、氟原子、可被氟原子取代的二苯基胺基、X201為-NY201-或單鍵,且Y201為氫原子或甲基的組合為佳、R201~R204為氫原子、R205及R206同時為氫原子或二苯基胺基、X201為-NH-或單鍵之組合更佳。
式(1)中,m1及m2,相互獨立,為0以上之整數,且滿足1≦m1+m2≦20,但考量得到的薄膜的電荷輸送性與芳基胺衍生物的溶解性之平衡,以滿足2≦m1+m2≦8為佳、滿足2≦m1+m2≦6更佳、滿足2≦m1+m2≦4又更佳。
Y201~Y213及R201~R208中,以Z201為鹵素原子、或可被Z203取代的碳數6~20的芳基為佳、鹵素原 子、或可被Z203取代的苯基更佳、不存在(即為非取代)最佳。
Z202以鹵素原子、或可被Z203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為佳、鹵素原子、或可被Z203取代的碳數1~4的烷基更佳、不存在(即為非取代)最佳。
Z203以鹵素原子為佳、氟更佳、不存在(即為非取代)最佳。
在Y201~Y213及R201~R208,烷基、烯基及炔基的碳數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6以下、再佳為4以下。又,芳基及雜芳基的碳數較佳為14以下、更佳為10以下、再佳為6以下。
式(1)所表示之芳基胺衍生物的分子量,由確保對有機溶劑之溶解性觀點,較佳為9,500以下、更佳為8,000以下、再佳為7,000以下、又更佳為6,000以下、再更佳為5,000以下。又,由提高電荷輸送性觀點,該分子量較佳為300以上、更佳為400以上。又,經薄膜化之場合,由防止電荷輸送性物質分離之觀點,式(1)所表示之芳基胺衍生物以無分子量分布(分散度為1)為佳(即以單一分子量為佳)。
又,芳基胺衍生物的合成法方面,雖不特別限制,可舉例如Bulletin of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67,pp.1749-1752(1994)、Synthetic Metals,84,pp.119-120(1997)、Thin Solid Films,520(24),pp.7157-7163,(2012)、國際公開第2008/032617號、國際公開 第2008/032616號、國際公開第2008/129947號、國際公開第2013/084664號等記載之方法。
式(1)所表示之芳基胺衍生物的具體例,可舉例如下述式所表示者,但不限於此等。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13-5
(式中,DPA為二苯基胺基)。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13-6
(式中,Ph為苯基,TPA為p-(二苯基胺基)苯基)。
芳基胺衍生物的其他具體例,可舉例如式(2)或(3)所表示者。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14-7
式(3)中,R1及R2,相互獨立,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或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碳數2~20的炔基、碳數6~20的芳基或者碳數2~20的雜芳基。
鹵素原子,可舉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但以氟原子為佳。
碳數1~20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碳數2~20的炔基及碳數6~20的芳基,可舉例與前述相同者。
碳數2~20的雜芳基的具體例,可舉例如2-呋喃基、3-呋喃基、2-噁唑基、4-噁唑基、5-噁唑基、3-異噁唑基、4-異噁唑基、5-異噁唑基等之含氧雜芳基;2-噻吩基、3-噻吩基、2-噻唑基、4-噻唑基、5-噻唑基、3-異噻唑基、4-異噻唑基、5-異噻唑基等之含硫雜芳基;2-咪唑基、4-咪唑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2-吡嗪基、3-吡嗪基、5-吡嗪基、6-吡嗪基、2-嘧啶基、4-嘧啶基、5-嘧啶基、6-嘧啶基、3-噠嗪基、4-噠嗪基、5-噠嗪基、6-噠嗪基、1,2,3-三嗪-4-基、1,2,3-三嗪-5-基、1,2,4-三嗪-3-基、1,2,4-三嗪-5-基、1,2,4-三嗪-6-基、1,3,5-三嗪-2-基、1,2,4,5-四嗪-3-基、1,2,3,4-四嗪-5-基、 2-喹啉基、3-喹啉基、4-喹啉基、5-喹啉基、6-喹啉基、7-喹啉基、8-喹啉基、1-異喹啉基、3-異喹啉基、4-異喹啉基、5-異喹啉基、6-異喹啉基、7-異喹啉基、8-異喹啉基、2-喹喔啉基、5-喹喔啉基、6-喹喔啉基、2-喹唑啉基、4-喹唑啉基、5-喹唑啉基、6-喹唑啉基、7-喹唑啉基、8-喹唑啉基、3-噌嗪基、4-噌嗪基、5-噌嗪基、6-噌嗪基、7-噌嗪基、8-噌嗪基等之含氮雜芳基等。
此等中,R1及R2方面,以氫原子、氟原子、氰基、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6~20的芳基、或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2~20的雜芳基為佳、氫原子、氟原子、氰基、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1~10的烷基、或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苯基更佳、氫原子、氟原子、甲基、或三氟甲基又更佳、氫原子為最佳。
式(2)及(3)中,Ph1為式(P1)所表示之基。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15-8
式中,R3~R6,相互獨立,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或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碳數2~20的炔基、碳數6~ 20的芳基或者碳數2~20的雜芳基。此等之具體例,可舉例如與前述R1及R2說明者相同者。
尤其,R3~R6方面,以氫原子、氟原子、氰基、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6~20的芳基、或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2~20的雜芳基為佳、氫原子、氟原子、氰基、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1~10的烷基、或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苯基更佳、氫原子、氟原子、甲基、或三氟甲基又更佳、氫原子為最佳。
以下,列舉作為Ph1之適宜之基的具體例,但不限於此。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16-9
式(2)中,Ar1,相互獨立,為式(B1)~(B11)之任一所表示之基,尤其,以式(B1’)~(B11’)之任一所表示之基為佳。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17-10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18-11
式中,R7~R27、R30~R51及R53~R154,相互獨立,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氰基、或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二苯基胺基、碳數1~20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碳數2~20的炔基、碳數6~20的芳基或者碳數2~20的雜芳基。R28及R29,相互獨立,為可被Z1取代的碳數6~20的芳基或碳數2~20的雜芳基。R52為氫原子、可被Z4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或者碳數2~20的炔基、或可被Z1取代的碳數6~20 的芳基或者碳數2~20的雜芳基。
Z1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或可被Z2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或者碳數2~20的炔基。Z2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或可被Z3取代的碳數6~20的芳基或者碳數2~20的雜芳基。Z3為鹵素原子、硝基或氰基。
Z4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或可被Z5取代的碳數6~20的芳基或者碳數2~20的雜芳基。Z5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或可被Z3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或者碳數2~20的炔基。
此等鹵素原子、碳數1~20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碳數2~20的炔基、碳數6~20的芳基及碳數2~20的雜芳基的具體例,可舉例如與前述R1及R2說明者相同者。
尤其,R7~R27、R30~R51及R53~R154方面,以氫原子、氟原子、氰基、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二苯基胺基、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6~20的芳基、或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2~20的雜芳基為佳、氫原子、氟原子、氰基、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碳數1~10的烷基、或可被鹵素原子取代的苯基更佳、氫原子、氟原子、甲基、或三氟甲基又更佳、氫原子為最佳。
R28及R29方面,以可被Z1取代的碳數6~14的芳基、或可被Z1取代的碳數2~14的雜芳基為佳、可 被Z1取代的碳數6~14的芳基更佳、可被Z1取代的苯基、可被Z1取代的1-萘基、或可被Z1取代的2-萘基又更佳。
R52方面,以氫原子、可被Z1取代的碳數6~20的芳基、可被Z1取代的碳數2~20的雜芳基、或可被Z4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為佳、氫原子、可被Z1取代的碳數6~14的芳基、可被Z1取代的碳數2~14的雜芳基、或可被Z4取代的碳數1~10的烷基更佳、氫原子、可被Z1取代的碳數6~14的芳基、可被Z1取代的碳數2~14的含氮雜芳基、或可被Z4取代的碳數1~10的烷基又更佳、氫原子、可被Z1取代的苯基、可被Z1取代的1-萘基、可被Z1取代的2-萘基、可被Z1取代的2-吡啶基、可被Z1取代的3-吡啶基、可被Z1取代的4-吡啶基、或可被Z4取代的甲基再更佳。
Ar4,相互獨立,為各芳基可被碳數6~20的芳基之二芳基胺基取代的碳數6~20的芳基。碳數6~20的芳基的具體例,可舉例如與前述R1及R2說明者相同者,前述二芳基胺基的具體例,可舉例如二苯基胺基、1-萘基苯基胺基、二(1-萘基)胺基、1-萘基-2-萘基胺基、二(2-萘基)胺基等。
Ar4方面,以苯基、1-萘基、2-萘基、1-蒽基、2-蒽基、9-蒽基、1-菲基、2-菲基、3-菲基、4-菲基、9-菲基、p-(二苯基胺基)苯基、p-(1-萘基苯基胺基)苯基、p-(二(1-萘基)胺基)苯基、p-(1-萘基-2- 萘基胺基)苯基、p-(二(2-萘基)胺基)苯基等為佳、p-(二苯基胺基)苯基更佳。
以下列舉作為Ar1之適宜之基的具體例,但不限於此等。又,下述式中,DPA及R52與前述同義。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21-12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21-14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22-15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22-16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23-17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23-18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24-19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24-20
式(2)中,Ar2,相互獨立,為式(A1)~(A18)之任一所表示之基,尤其,以式(A1’-1)~(A18’-2)之任一所表示之基為佳。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25-21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26-22
式中,R155為氫原子、可被Z4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或者碳數2~20的炔 基、或可被Z1取代的碳數6~20的芳基或者碳數2~20的雜芳基。R156及R157,相互獨立,為可被Z1取代的碳數6~20的芳基或碳數2~20的雜芳基。DPA、Ar4、Z1及Z4與前述同義。此等鹵素原子、碳數1~20的烷基、碳數2~20的烯基、碳數2~20的炔基、碳數6~20的芳基及碳數2~20的雜芳基的具體例,可舉例如與前述R1及R2說明者相同者。
尤其,R155方面,以氫原子、可被Z1取代的碳數6~20的芳基、可被Z1取代的碳數2~20的雜芳基、或可被Z4取代的碳數1~20的烷基為佳、氫原子、可被Z1取代的碳數6~14的芳基、可被Z1取代的碳數2~14的雜芳基、或可被Z4取代的碳數1~10的烷基更佳、氫原子、可被Z1取代的碳數6~14的芳基、可被Z1取代的碳數2~14的含氮雜芳基、或可被Z4取代的碳數1~10的烷基又更佳、氫原子、可被Z1取代的苯基、可被Z1取代的1-萘基、可被Z1取代的2-萘基、可被Z1取代的2-吡啶基、可被Z1取代的3-吡啶基、可被Z1取代的4-吡啶基、或可被Z4取代的甲基再更佳。
R156及R157方面,以可被Z1取代的碳數6~14的芳基、或可被Z1取代的碳數2~14的雜芳基為佳、可被Z1取代的碳數6~14的芳基更佳、可被Z1取代的苯基、可被Z1取代的1-萘基、或可被Z1取代的2-萘基又更佳。
以下列舉作為Ar2之適宜之基的具體例,但不 限於此等。又,下述式中,R155及DPA與前述同義。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28-23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28-24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29-25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29-26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30-27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31-28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31-29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32-30
式(2)中,考量得到的芳基胺衍生物的合成的容易性,以Ar1為全部相同之基,且Ar2為全部相同之基為佳、Ar1及Ar2為全部相同之基更佳。即,式(2)所表示之芳基胺衍生物方面,以式(2-1)所表示者更佳。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32-31
式(2-1)中,Ph1與前述同義。x如後述。Ar5同時為式(D1)~(D13)之任一所表示之基,但尤其,以式(D1’)~(D13’)之任一所表示之基為佳。又,下述式中,R28、R29、R52、Ar4及DPA與前述同義。 Ar5的具體例,可舉例如與作為Ar1之適宜之基的具體例的前述者相同者。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33-32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33-33
又,由如後述般作為原料化合物使用比較便宜的雙(4-胺基苯基)胺,可比較簡便地合成,同時得到的芳基胺衍生物對有機溶劑的溶解性優異觀點來看,式(2)所表示之芳基胺衍生物以式(2-2)所表示者為佳。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34-34
式中,Ar6同時為式(E1)~(E14)之任一所表示之基。又,下述式中,R52與前述同義。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34-35
式(3)中,Ar3為式(C1)~(C8)之任一所表示之基,但尤以(C1’)~(C8’)之任一所表示之基為佳。又,下述式中,DPA與前述同義。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35-36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35-37
式(2)及(2-1)中,x為1~10的整數,但由提高化合物對有機溶劑之溶解性觀點,以1~5為佳、1~3更佳、1或2又更佳、1最佳。式(3)中,y為1或2。
R28、R29、R52及R155~R157中,以Z1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可被Z2取代的碳數1~10的烷基、可被Z2取代的碳數2~10的烯基、或可被Z2取代的碳數2~10的炔基為佳、鹵素原子、硝基、氰基、可被Z2取代的碳數1~3的烷基、可被Z2取代的碳數2~3的烯基、或可被Z2取代的碳數2~3的炔基更佳、氟原子、可被Z2取代的碳數1~3的烷基、可被Z2取代的碳數2~3的烯基、或可被Z2取代的碳數2~3的炔基又更佳。
R28、R29、R52及R155~R157中,以Z4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或可被Z5取代的碳數6~14的芳基為佳、鹵素原子、硝基、氰基、或可被Z5取代的碳數6~10的芳基更佳、氟原子、或可被Z5取代的碳數6~10的芳基又更佳、氟原子、或可被Z5取代的苯基再更佳。
R28、R29、R52及R155~R157中,以Z2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或可被Z3取代的碳數6~14的芳基為佳、鹵素原子、硝基、氰基、或可被Z3取代的碳數6~10的芳基更佳、氟原子、或可被Z3取代的碳數6~10的芳基又更佳、氟原子、或可被Z3取代的苯基再更佳。
R28、R29、R52及R155~R157中,以Z5為鹵素 原子、硝基、氰基、可被Z3取代的碳數1~10的烷基、可被Z3取代的碳數2~10的烯基、或可被Z3取代的碳數2~10的炔基為佳、鹵素原子、硝基、氰基、可被Z3取代的碳數1~3的烷基、可被Z3取代的碳數2~3的烯基、或可被Z3取代的碳數2~3的炔基更佳、氟原子、可被Z3取代的碳數1~3的烷基、可被Z3取代的碳數2~3的烯基、或可被Z3取代的碳數2~3的炔基又更佳。
R28、R29、R52及R155~R157中,以Z3為鹵素原子為佳、氟原子更佳。
R7~R27、R30~R51及R53~R154中,以Z1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可被Z2取代的碳數1~3的烷基、可被Z2取代的碳數2~3的烯基、或可被Z2取代的碳數2~3的炔基為佳、鹵素原子、或可被Z2取代的碳數1~3的烷基更佳、氟原子、或可被Z2取代的甲基又更佳。
R7~R27、R30~R51及R53~R154中,以Z4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或可被Z5取代的碳數6~10的芳基為佳、鹵素原子、或可被Z5取代的碳數6~10的芳基更佳、氟原子、或可被Z5取代的苯基又更佳。
R7~R27、R30~R51及R53~R154中,以Z2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或可被Z3取代的碳數6~10的芳基為佳、鹵素原子、或可被Z3取代的碳數6~10的芳基更佳、氟原子、或可被Z3取代的苯基又更佳。
R7~R27、R30~R51及R53~R154中,以Z5為鹵素原子、硝基、氰基、可被Z3取代的碳數1~3的烷基、 可被Z3取代的碳數2~3的烯基、或可被Z3取代的碳數2~3的炔基為佳、鹵素原子、或可被Z3取代的碳數1~3的烷基更佳、氟原子、或可被Z3取代的甲基又更佳。
R7~R27、R30~R51及R53~R154中,以Z3為鹵素原子為佳、氟原子更佳。
本發明中,R52及R155之適宜之基的具體例,可舉例如以下所示者,但不限於此等。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38-38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39-39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39-40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40-41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40-42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40-43
本發明中,前述烷基、烯基及炔基的碳數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6以下、再佳為4以下。又,前述芳基及雜芳基的碳數較佳為14以下、更佳為10以下、再佳為6以下。
式(2)所表示之芳基胺衍生物及式(3)所表示之芳基胺衍生物的分子量,由調製賦予平坦性高的薄 膜之均勻塗漆的觀點,通常為200~9,500左右,但由調製再現性更佳地賦予平坦性高的薄膜之均勻塗漆的觀點,以8,000以下為佳、7,000以下更佳、6,000以下又更佳、5,000以下再更佳,由得到電荷輸送性更優異的薄膜之觀點,以300以上為佳、400以上更佳。又,經薄膜化之場合,由防止電荷輸送性物質分離之觀點,電荷輸送性化合物以無分子量分布(分散度為1)為佳(即,以單一分子量為佳)。
式(2)所表示之芳基胺衍生物及式(3)所表示之芳基胺衍生物,可依據國際公開第2015/050253號記載之方法進行製造。
以下列舉式(2)或(3)所表示之芳基胺衍生物的具體例,但不限於此等。又,式中,以「Me」為甲基、「Et」為乙基、「Prn」為n-丙基、「Pri」為i-丙基、「Bun」為n-丁基、「Bui」為i-丁基、「Bus」為s-丁基、「But」為t-丁基、「DPA」為二苯基胺基、「SBF」為9,9’-螺雙[9H-茀]-2-基各自表示。
本發明之塗漆中之電荷輸送性物質的含量,考量塗漆的黏度及表面張力等或製作之薄膜的厚度等適宜設定,但通常塗漆中為0.1~10.0質量%左右,考量提升塗漆的塗佈性,較佳為0.5~5.0質量%左右、更佳為1.0~3.0質量%左右。又,本發明中,電荷輸送性物質,考量對前述有機溶劑之溶解性,以該分子中具有至少1個胺 基(NH)為佳。
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由使得到的薄膜的電荷輸送性更提升觀點,可含摻雜劑。摻雜劑方面,雖不特別限制,以芳基磺酸為宜。其一例方面,可舉例如式(4)或(5)所表示之芳基磺酸。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59-65
式(4)中,A1為-O-或-S-,但以-O-為佳。A2為萘環或蒽環,但以萘環為佳。A3為2~4價全氟聯苯基,j1為A1與A3之鍵結數,且為滿足2≦j1≦4之整數,但以A3為2價全氟聯苯基,且j1為2為佳。j2為鍵結於A2之磺酸基數,且滿足1≦j2≦4之整數,但以2為宜。
式(5)中,A4~A8,相互獨立,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碳數1~20的烷基、碳數1~20的鹵素化烷基或碳數2~20的鹵素化烯基,但A4~A8中至少3個為鹵素原子。k為鍵結於萘環的磺酸基數,且滿足1≦k≦4之整數,但以2~4為佳、2更佳。
碳數1~20的鹵素化烷基方面,可舉例如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1,2,2,2-五氟乙基、3,3,3-三氟丙基、2,2,3,3,3-五氟丙基、1,1,2,2,3,3,3-七氟丙基、 4,4,4-三氟丁基、3,3,4,4,4-五氟丁基、2,2,3,3,4,4,4-七氟丁基、1,1,2,2,3,3,4,4,4-九氟丁基等。碳數2~20的鹵素化烯基方面,可舉例如全氟乙烯基、1-全氟丙烯基、全氟烯丙基、全氟丁烯基等。
鹵素原子、碳數1~20的烷基的例子,可舉例與前述相同者,但鹵素原子方面,以氟原子為佳。
此等中,以A4~A8為氫原子、鹵素原子、氰基、碳數1~10的烷基、碳數1~10的鹵素化烷基或碳數2~10的鹵素化烯基,且A4~A8中至少3個為氟原子為佳、以氫原子、氟原子、氰基、碳數1~5的烷基、碳數1~5的氟化烷基或碳數2~5的氟化烯基,且A4~A8中至少3個為氟原子較佳、以氫原子、氟原子、氰基、碳數1~5的全氟烷基或碳數1~5的全氟烯基,且A4、A5及A8為氟原子又更佳。
又,全氟烷基係指烷基的氫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的基,全氟烯基係指烯基的氫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的基。
列舉前述芳基磺酸的具體例,但不限於此等。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61-66
本發明之塗漆中的摻雜劑的含量,考量電荷輸送性物質的種類或量等適宜設定,但通常以質量比計,相對電荷輸送性物質為0.5~10左右。
在本發明,作為調製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時使用的有機溶劑,使用至少1種的良溶劑與至少1種的貧溶劑。在此,良溶劑係指電荷輸送性物質的溶解能力高的溶劑。又,貧溶劑係指對電荷輸送性物質之溶解性差,但係以對基板潤濕性的提升、溶劑之表面張力調整、極性的調整、沸點調整等之目的而使用的溶劑。
良溶劑方面,可舉例如N-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乙基甲醯胺、N-甲基乙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丙醯胺、N-甲基吡咯烷酮、1,3-二甲基-2-咪唑啉酮、N-環己基-2-吡咯烷酮等之醯胺系溶劑、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及四乙二醇的甘醇系溶劑(所謂甘醇系良溶劑)、二甲基亞碸等之亞碸系溶劑。在本發明,以醯胺系溶劑及甘醇系溶劑為佳。此等之良溶劑,可 各自單獨使用或2種以上組合使用。
貧溶劑方面,可舉例如前述甘醇系溶劑以外的甘醇系溶劑、甘醇醚系溶劑、甘醇醚乙酸酯系溶劑。
作為貧溶劑的甘醇系溶劑(所謂甘醇系貧溶劑)的具體例,可舉例如乙二醇、二丙二醇、1,2-乙烷二醇(乙二醇)、1,2-丙烷二醇(丙二醇)、1,2-丁二醇、2,3-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烷二醇、2-甲基-2,4-戊烷二醇(己二醇)、1,3-辛二醇、3,6-辛二醇等。
甘醇醚系溶劑的具體例,可舉例如乙二醇單甲基醚、乙二醇單乙基醚、乙二醇單丙基醚、乙二醇單異丙基醚、乙二醇單丁基醚、乙二醇單異丁基醚、乙二醇單己基醚等之乙二醇單烷基醚類、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單乙基醚、丙二醇單丙基醚、丙二醇單異丙基醚、丙二醇單丁基醚、丙二醇單異丁基醚、丙二醇單己基醚等之丙二醇單烷基醚類等之烷二醇單烷基醚類;乙二醇單苯基醚等之乙二醇單芳基醚類、丙二醇單苯基醚等之丙二醇單芳基醚類等之烷二醇單芳基醚類;乙二醇單苄基醚等之乙二醇單芳烷基醚類、丙二醇單苄基醚等之丙二醇單芳烷基醚類等之烷二醇單芳烷基醚類;乙二醇丁氧基乙基醚等之乙二醇烷氧基烷基醚類、丙二醇丁氧基乙基醚等之丙二醇烷氧基烷基醚類等之烷二醇烷氧基烷基醚類;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二乙基醚、乙二醇二丙基醚、乙 二醇二異丙基醚、乙二醇二丁基醚等之乙二醇二烷基醚類、丙二醇二甲基醚、丙二醇二乙基醚、丙二醇二丙基醚、丙二醇二異丙基醚、丙二醇二丁基醚等之丙二醇二烷基醚類等之烷二醇二烷基醚類;二乙二醇單甲基醚、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二乙二醇單丙基醚、二乙二醇單異丙基醚、二乙二醇單丁基醚、二乙二醇單異丁基醚、二乙二醇單己基醚的二乙二醇單烷基醚類、二丙二醇單甲基醚、二丙二醇單乙基醚、二丙二醇單丙基醚、二丙二醇單異丙基醚、二丙二醇單丁基醚、二丙二醇單異丁基醚、二丙二醇單己基醚等之二丙二醇單烷基醚類等之二烷二醇單烷基醚類;二乙二醇單苯基醚等之二乙二醇單芳基醚類、二丙二醇單苯基醚等之二丙二醇單芳基醚類等之二烷二醇單芳基醚類;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乙基醚、二乙二醇二丙基醚、二乙二醇二異丙基醚、二乙二醇二丁基醚等之二乙二醇二烷基醚類、二丙二醇二甲基醚、二丙二醇二乙基醚、二丙二醇二丙基醚、二丙二醇二異丙基醚、二丙二醇二丁基醚等之二丙二醇二烷基醚類等之二烷二醇二烷基醚類;三乙二醇單甲基醚、三乙二醇單乙基醚等之三乙二醇單烷基醚類、三丙二醇單甲基醚、三丙二醇單乙基醚等之三丙二醇單烷基醚類等之三烷二醇單烷基醚類;三乙二醇二甲基醚、三乙二醇二乙基醚等之三乙二醇二烷基醚類、三丙二醇二甲基醚、三丙二醇二乙基醚等之三丙 二醇二烷基醚類等之三烷二醇二烷基醚類等。
甘醇醚乙酸酯系溶劑的具體例,可舉例如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丙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單異丙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丁基醚乙酸酯等之乙二醇單烷基醚乙酸酯類、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單異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丁基醚乙酸酯等之丙二醇單烷基醚乙酸酯類等之烷二醇單烷基醚乙酸酯類;乙二醇單乙酸酯等之乙二醇單乙酸酯類、丙二醇單乙酸酯等之丙二醇單乙酸酯類等之烷二醇單乙酸酯類;乙二醇二乙酸酯等之乙二醇二乙酸酯類、丙二醇二乙酸酯等之丙二醇二乙酸酯類等之烷二醇二乙酸酯類;二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丙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異丙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丁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異丁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己基醚乙酸酯之二乙二醇單烷基醚乙酸酯類、二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單丙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單異丙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單丁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單異丁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單己基醚乙酸酯等之二丙二醇單烷基醚乙酸酯類等之二烷二醇單烷基醚乙酸酯類等。
在本發明,上述良溶劑及貧溶劑之適宜之組合方面,可舉例如作為良溶劑之甘醇系良溶劑與作為貧溶 劑之三乙二醇二烷基醚類組合之場合或作為良溶劑之醯胺系溶劑與作為貧溶劑之甘醇系貧溶劑及二烷二醇單烷基醚類組合之場合。
塗漆中的良溶劑與貧溶劑之比率,質量比計,以良溶劑:貧溶劑=10:90~50:50為佳、20:80~50:50更佳。
在本發明,組合使用由前述良溶劑與貧溶劑各自選出的2種類以上,但不限定其組合,使用特定TEMPO衍生物時,可將電荷輸送性物質溶解調製塗漆。
藉由對前述的2,2,6,6-四烷基哌啶-N-氧基衍生物適當地使用有機溶劑,電荷輸送性物質在有機溶劑中之溶解被促進,進而可儘量地抑制成膜時之膜粗糙的產生。藉由此,可確實成膜且賦予電子裝置的生產性提升。
本發明之塗漆的黏度,因應製作之薄膜的厚度等或固形分濃度適宜設定,但通常在25℃為1~50mPa.s,其表面張力,通常為20~50mN/m。
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的調製法方面,雖不特別限制,可舉例如將摻雜劑預先溶於溶劑,於其中依序添加電荷輸送性物質、2,2,6,6-四烷基哌啶-N-氧基衍生物之手法或將電荷輸送性物質、摻雜劑、2,2,6,6-四烷基哌啶-N-氧基衍生物的混合物溶於溶劑之手法。
又,有機溶劑有複數時,以在複數的有機溶劑之混合溶劑,將電荷輸送性物質、摻雜劑、2,2,6,6-四烷基哌啶-N-氧基衍生物依序、或者將此等同時溶解為 佳。
本發明中,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由再現性地得到高平坦性薄膜觀點,以將電荷輸送性物質、摻雜劑等溶於有機溶劑後,使用次微米等級之過濾器等進行過濾為佳。
藉由將本發明之電荷輸送薄膜形成用塗漆塗佈於基材上塗佈,乾燥後進行燒成,可在基材上形成表現電荷輸送性機能之薄膜。
塗漆的塗佈方法方面,可舉例如浸漬法、旋轉塗佈法、轉印印刷法、滾筒塗佈法、刷毛塗佈、噴墨法、噴霧法、狹縫塗佈法等,但不限於此等。塗佈方法,考量在大型基板上成膜,以噴墨法、噴霧法、狹縫塗佈法、滾筒塗佈法為佳。又,以因應塗佈方法,調節塗漆的黏度及表面張力為佳。
燒成溫度,考量得到的薄膜的用途、賦予得到的薄膜之電荷輸送性的程度等,在約100~260℃之範圍內適宜設定,但用作為有機EL元件之電洞注入層之場合,以140~250℃左右為佳、150~230℃左右更佳。又,加熱使用例如加熱板或烤箱等適當的機器進行即可。
電荷輸送性薄膜的膜厚,雖不特別限制,用作為有機EL元件之電洞注入層之場合,以5~500nm為佳、10~300nm更佳。改變膜厚之方法方面,有改變塗漆中之電荷輸送性物質等之濃度、改變塗佈時之基板上的溶液量等之方法。
得到的電荷輸送性薄膜的表面粗度Ra,以10nm以下為佳、8nm以下更佳、6nm以下再更佳。藉由表面粗度Ra在上限以下,有效降低驅動有機EL元件時的短路發生。
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在有機EL元件中,可宜用作為電洞注入層,但亦可用作為電洞注入輸送層等之電荷輸送性機能層。
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為具有一對電極,且在此等電極間具有前述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薄膜者。
有機EL元件之代表構成方面,可舉例如下述(a)~(f),但不限於此等。又,下述構成中,因應必要亦可於發光層與陽極間設置電子阻隔層等、於發光層與陰極間設置電洞(hole)阻隔層等。又,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或者電洞注入輸送層,可兼具作為電子阻隔層等的機能,電子注入層、電子輸送層或者電子注入輸送層可兼具作為電洞(hole)阻隔層等的機能。
(a)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b)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注入輸送層/陰極
(c)陽極/電洞注入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d)陽極/電洞注入輸送層/發光層/電子注入輸送層/陰極
(e)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陰極
(f)陽極/電洞注入輸送層/發光層/陰極
「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及「電洞注入輸送層」係指在發光層與陽極間所形成之層,且具有將電洞由陽極輸送至發光層之機能者。在發光層與陽極間僅設置1層電洞輸送性材料之層時,其為「電洞注入輸送層」,在發光層與陽極間設置2層以上電洞輸送性材料之層時,靠近陽極之層為「電洞注入層」,其以外之層為「電洞輸送層」。尤其,電洞注入層及電洞注入輸送層使用不僅從陽極之電洞接受性,至各電洞輸送層及發光層之電洞注入性亦優的薄膜。
「電子注入層」、「電子輸送層」及「電子注入輸送層」係指形成於發光層與陰極間之層,且具有將電子由陰極輸送至發光層之機能者。在發光層與陰極間,僅設置1層電子輸送性材料之層時,其為「電子注入輸送層」,在發光層與陰極間,設置2層以上電子輸送性材料之層時,靠近陰極之層為「電子注入層」,其以外之層為「電子輸送層」。
「發光層」係指具有發光機能的有機層,且採用摻雜系統時,含有主體材料與摻雜劑材料。此時,主體材料主要具有促進電子與電洞之再結合且將激子封閉於發光層內之機能,摻雜劑材料具有使再結合所得到的激子有效率地發光之機能。磷光元件之場合,主體材料主要具有使摻雜劑所生成的激子密封於發光層內之機能。
使用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 製作有機EL元件時的使用材料或製作方法方面,可舉例如下述者,但不限於此等。
使用之電極基板,以預先進行洗劑、醇、純水等之液體洗淨後進行淨化為佳。
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所得到的薄膜為電洞注入層時之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之製作方法的一例如下。
藉由前述方法,在陽極基板上塗佈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後進行燒成,在電極上製作電洞注入層。在該電洞注入層上依序設置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電子注入層、陰極。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及電子注入層,因應使用材料的特性等,以蒸鍍法或塗佈法(濕製程)之任一形成即可。
陽極材料方面,可舉例如銦錫氧化物(ITO)、銦鋅氧化物(IZO)為代表的透明電極或鋁為代表的金屬或此等之合金等所構成的金屬陽極,以進行過平坦化處理者為佳。亦可使用具有高電荷輸送性的聚噻吩衍生物或聚苯胺衍生物。
又,構成金屬陽極的其他金屬方面,可舉例如鈧、鈦、釩、鉻、錳、鐵、鈷、鎳、銅、鋅、鎵、釔、鋯、鈮、鉬、釕、銠、鈀、鎘、銦、鈧、鑭、鈰、鐠、釹、鉕、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鉿、鉈、鎢、錸、鋨、銥、鉑、金、鈦、鉛、鉍或此等之合金等,但不限於此等。
形成電洞輸送層之材料方面,可舉例如(三苯基胺)二聚物衍生物、[(三苯基胺)二聚物]螺二聚物、N,N’-雙(萘-1-基)-N,N’-雙(苯基)-聯苯胺(α-NPD)、N,N’-雙(萘-2-基)-N,N’-雙(苯基)-聯苯胺、N,N’-雙(3-甲基苯基)-N,N’-雙(苯基)-聯苯胺、N,N’-雙(3-甲基苯基)-N,N’-雙(苯基)-9,9-螺雙茀、N,N’-雙(萘-1-基)-N,N’-雙(苯基)-9,9-螺雙茀、N,N’-雙(3-甲基苯基)-N,N’-雙(苯基)-9,9-二甲基-茀、N,N’-雙(萘-1-基)-N,N’-雙(苯基)-9,9-二甲基-茀、N,N’-雙(3-甲基苯基)-N,N’-雙(苯基)-9,9-二苯基-茀、N,N’-雙(萘-1-基)-N,N’-雙(苯基)-9,9-二苯基-茀、N,N’-雙(萘-1-基)-N,N’-雙(苯基)-2,2’-二甲基聯苯胺、2,2’,7,7’-肆(N,N-二苯基胺基)-9,9-螺雙茀、9,9-雙[4-(N,N-雙-聯苯基-4-基-胺基)苯基]-9H-茀、9,9-雙[4-(N,N-雙-萘-2-基-胺基)苯基]-9H-茀、9,9-雙[4-(N-萘-1-基-N-苯基胺基)-苯基]-9H-茀、2,2’,7,7’-肆[N-萘基(苯基)-胺基]-9,9-螺雙茀、N,N’-雙(菲-9-基)-N,N’-雙(苯基)-聯苯胺、2,2’-雙[N,N-雙(聯苯基-4-基)胺基]-9,9-螺雙茀、2,2’-雙(N,N-二苯基胺基)-9,9-螺雙茀、二-[4-(N,N-二(p-甲苯基)胺基)-苯基]環己烷、2,2’,7,7’-四(N,N-二(p-甲苯基)胺基)-9,9-螺雙茀、N,N,N’,N’-四-萘-2-基-聯苯胺、N,N,N’,N’-四-(3-甲基苯基)-3,3’-二甲基聯苯胺、N,N’-二(萘基)-N,N’-二(萘-2-基)-聯苯胺、N,N,N’,N’-四(萘基)-聯苯胺、N,N’-二(萘-2- 基)-N,N’-二苯基聯苯胺-1,4-二胺、N1,N4-二苯基-N1,N4-二(m-甲苯基)苯-1,4-二胺、N2,N2,N6,N6-四苯基萘-2,6-二胺、參(4-(喹啉-8-基)苯基)胺、2,2’-雙(3-(N,N-二(p-甲苯基)胺基)苯基)聯苯、4,4’,4”-參[3-甲基苯基(苯基)胺基]三苯基胺(m-MTDATA)、4,4’,4”-參[1-萘基(苯基)胺基]三苯基胺(1-TNATA)等之三芳基胺類、5,5”-雙-{4-[雙(4-甲基苯基)胺基]苯基}-2,2’:5’,2”-三聯噻吩(BMA-3T)等之寡噻吩類等之電洞輸送性低分子材料等。
形成發光層之材料方面,可舉例如參(8-羥基喹啉)鋁(III)(Alq3)、雙(8-羥基喹啉)鋅(II)(Znq2)、雙(2-甲基-8-羥基喹啉)-4-(p-苯基酚鹽)鋁(III)(BAlq)、4,4’-雙(2,2-二苯基乙烯基)聯苯、9,10-二(萘-2-基)蒽、2-t-丁基-9,10-二(萘-2-基)蒽、2,7-雙[9,9-二(4-甲基苯基)-茀-2-基]-9,9-二(4-甲基苯基)茀、2-甲基-9,10-雙(萘-2-基)蒽、2-(9,9-螺雙茀-2-基)-9,9-螺雙茀、2,7-雙(9,9-螺雙茀-2-基)-9,9-螺雙茀、2-[9,9-二(4-甲基苯基)-茀-2-基]-9,9-二(4-甲基苯基)茀、2,2’-二芘基-9,9-螺雙茀、1,3,5-參(芘-1-基)苯、9,9-雙[4-(芘基)苯基]-9H-茀、2,2’-雙(9,10-二苯基蒽)、2,7-二芘基-9,9-螺雙茀、1,4-二(芘-1-基)苯、1,3-二(芘-1-基)苯、6,13-二(聯苯基-4-基)並五苯、3,9-二(萘-2-基)苝、3,10-二(萘-2-基)苝、參[4-(芘基)-苯基]胺、10,10’-二(聯苯基-4-基)-9,9’-聯蒽、 N,N’-二(萘-1-基)-N,N’-二苯基-[1,1’:4’,1”:4”,1'''-四聯苯]-4,4'''-二胺、4,4’-二[10-(萘-1-基)蒽-9-基]聯苯、二苯並{[f,f’]-4,4’,7,7’-四苯基}二茚並[1,2,3-cd:1’,2’,3’-1m]苝、1-(7-(9,9’-聯蒽-10-基)-9,9-二甲基-9H-茀-2-基)芘、1-(7-(9,9’-聯蒽-10-基)-9,9-二己基-9H-茀-2-基)芘、1,3-雙(咔唑-9-基)苯、1,3,5-參(咔唑-9-基)苯、4,4’,4”-參(咔唑-9-基)三苯基胺、4,4’-雙(咔唑-9-基)聯苯(CBP)、4,4’-雙(咔唑-9-基)-2,2’-二甲基聯苯、2,7-雙(咔唑-9-基)-9,9-二甲基茀、2,2’,7,7’-肆(咔唑-9-基)-9,9-螺雙茀、2,7-雙(咔唑-9-基)-9,9-二(p-甲苯基)茀、9,9-雙[4-(咔唑-9-基)-苯基]茀、2,7-雙(咔唑-9-基)-9,9-螺雙茀、1,4-雙(三苯基矽烷基)苯、1,3-雙(三苯基矽烷基)苯、雙(4-N,N-二乙基胺基-2-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甲烷、2,7-雙(咔唑-9-基)-9,9-二辛基茀、4,4”-二(三苯基矽烷基)-p-聯三苯、4,4’-二(三苯基矽烷基)聯苯、9-(4-t-丁基苯基)-3,6-雙(三苯基矽烷基)-9H-咔唑、9-(4-t-丁基苯基)-3,6-二三苯甲基-9H-咔唑、9-(4-t-丁基苯基)-3,6-雙(9-(4-甲氧基苯基)-9H-茀-9-基)-9H-咔唑、2,6-雙(3-(9H-咔唑-9-基)苯基)吡啶、三苯基(4-(9-苯基-9H-茀-9-基)苯基)矽烷、9,9-二甲基-N,N-二苯基-7-(4-(1-苯基-1H-苯並[d]咪唑-2-基)苯基)-9H-茀-2-胺、3,5-雙(3-(9H-咔唑-9-基)苯基)吡啶、9,9-螺雙茀-2-基-二苯基-膦氧化物、9,9’-(5-(三苯基矽烷基)-1,3-伸苯基)雙(9H-咔 唑)、3-(2,7-雙(二苯基磷醯基)-9-苯基-9H-茀-9-基)-9-苯基-9H-咔唑、4,4,8,8,12,12-六(p-甲苯基)-4H-8H-12H-12C-氧雜二苯並[cd,mn]芘、4,7-二(9H-咔唑-9-基)-1,10-菲繞啉、2,2’-雙(4-(咔唑-9-基)苯基)聯苯、2,8-雙(二苯基磷醯基)二苯並[b,d]噻吩、雙(2-甲基苯基)二苯基矽烷、雙[3,5-二(9H-咔唑-9-基)苯基]二苯基矽烷、3,6-雙(咔唑-9-基)-9-(2-乙基-己基)-9H-咔唑、3-(二苯基磷醯基)-9-(4-(二苯基磷醯基)苯基)-9H-咔唑、3,6-雙[(3,5-二苯基)苯基]-9-苯基咔唑等。亦可將此等之材料與發光性摻雜劑進行共蒸鍍而形成發光層。
發光性摻雜劑方面,可舉例如3-(2-苯並噻唑基)-7-(二乙基胺基)香豆素、2,3,6,7-四氫-1,1,7,7-四甲基-1H,5H,11H-10-(2-苯並噻唑基)喹嗪並[9,9a,1gh]香豆素、喹吖啶酮、N,N’-二甲基-喹吖啶酮、參(2-苯基吡啶)銥(III)(Ir(ppy)3)、雙(2-苯基吡啶)(乙醯丙酮)銥(III)(Ir(ppy)2(acac))、參[2-(p-甲苯基)吡啶]銥(III)(Ir(mppy)3)、9,10-雙[N,N-二(p-甲苯基)胺基]蒽、9,10-雙[苯基(m-甲苯基)胺基]蒽、雙[2-(2-羥基苯基)苯並噻唑]鋅(II)、N10,N10,N10,N10-四(p-甲苯基)-9,9’-聯蒽-10,10’-二胺、N10,N10,N10,N10-四苯基-9,9’-聯蒽-10,10’-二胺、N10,N10-二苯基-N10,N10-二萘基-9,9’-聯蒽-10,10’-二胺、4,4’-雙(9-乙基-3-咔唑伸乙烯基)-1,1’-聯苯、苝、2,5,8,11-四-t-丁基苝、1,4-雙[2-(3-N-乙基咔唑)乙烯基]苯、4,4’-雙[4- (二-p-甲苯基胺基)苯乙烯基]聯苯、4-(二-p-甲苯基胺基)-4’-[(二-p-甲苯基胺基)苯乙烯基]茋、雙[3,5-二氟-2-(2-吡啶基)苯基-(2-羧基吡啶基)]銥(III)、4,4’-雙[4-(二苯基胺基)苯乙烯基]聯苯、雙(2,4-二氟苯基吡啶根)肆(1-吡唑基)硼酸鹽銥(III)、N,N’-雙(萘-2-基)-N,N’-雙(苯基)-參(9,9-二甲基伸茀基)、2,7-雙{2-[苯基(m-甲苯基)胺基]-9,9-二甲基-茀-7-基}-9,9-二甲基-茀、N-(4-((E)-2-(6((E)-4-(二苯基胺基)苯乙烯基)萘-2-基)乙烯基)苯基)-N-苯基苯胺、fac-銥(III)參(1-苯基-3-甲基苯並咪唑啉-2-叉-C,C2)、mer-銥(III)參(1-苯基-3-甲基苯並咪唑啉-2-叉-C,C2)、2,7-雙[4-(二苯基胺基)苯乙烯基]-9,9-螺雙茀、6-甲基-2-(4-(9-(4-(6-甲基苯並[d]噻唑-2-基)苯基)蒽-10-基)苯基)苯並[d]噻唑、1,4-二[4-(N,N-二苯基)胺基]苯乙烯基苯、1,4-雙(4-(9H-咔唑-9-基)苯乙烯基)苯、(E)-6-(4-(二苯基胺基)苯乙烯基)-N,N-二苯基萘-2-胺、雙(2,4-二氟苯基吡啶根)(5-(吡啶-2-基)-1H-四唑根)銥(III)、雙(3-三氟甲基-5-(2-吡啶基)吡唑)((2,4-二氟苄基)二苯基亞膦酸酯)銥(III)、雙(3-三氟甲基-5-(2-吡啶基)吡唑特)(苄基二苯基亞膦酸酯)銥(III)、雙(1-(2,4-二氟苄基)-3-甲基苯並咪唑鎓)(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根)銥(III)、雙(3-三氟甲基-5-(2-吡啶基)吡唑特)(4’,6’-二氟苯基吡啶根)銥(III)、雙 (4’,6’-二氟苯基吡啶根)(3,5-雙(三氟甲基)-2-(2’-吡啶基)吡咯根)銥(III)、雙(4’,6’-二氟苯基吡啶根)(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根)銥(III)、(Z)-6-米基-N-(6-米基喹啉-2(1H)-叉)喹啉-2-胺-BF2、(E)-2-(2-(4-(二甲基胺基)苯乙烯基)-6-甲基-4H-吡喃-4-叉)丙二腈、4-(二氰基亞甲基)-2-甲基-6-久洛尼定基-9-烯基-4H-吡喃、4-(二氰基亞甲基)-2-甲基-6-(1,1,7,7-四甲基久洛尼定基-9-烯基)-4H-吡喃、4-(二氰基亞甲基)-2-t-丁基-6-(1,1,7,7-四甲基久洛尼定-4-基-乙烯基)-4H-吡喃、參(二苯甲醯基甲烷)菲繞啉銪(III)、5,6,11,12-四苯基丁省、雙(2-苯並[b]噻吩-2-基-吡啶)(乙醯丙酮)銥(III)、參(1-苯基異喹啉)銥(III)、雙(1-苯基異喹啉)(乙醯丙酮)銥(III)、雙[1-(9,9-二甲基-9H-茀-2-基)-異喹啉](乙醯丙酮)銥(III)、雙[2-(9,9-二甲基-9H-茀-2-基)喹啉](乙醯丙酮)銥(III)、參[4,4’-二-t-丁基-(2,2’)-雙吡啶]釕(III).雙(六氟磷酸鹽)、參(2-苯基喹啉)銥(III)、雙(2-苯基喹啉)(乙醯丙酮)銥(III)、2,8-二-t-丁基-5,11-雙(4-t-丁基苯基)-6,12-二苯基四並苯、雙(2-苯基苯並噻唑)(乙醯丙酮)銥(III)、5,10,15,20-四苯基四苯並卟啉鉑、鋨(II)雙(3-三氟甲基-5-(2-吡啶)-吡唑特)二甲基苯基膦、鋨(II)雙(3-(三氟甲基)-5-(4-t-丁基吡啶基)-1,2,4-三唑根)二苯基甲基膦、鋨(II)雙(3-(三氟甲基)-5- (2-吡啶基)-1,2,4-三唑)二甲基苯基膦、鋨(II)雙(3-(三氟甲基)-5-(4-t-丁基吡啶基)-1,2,4-三唑根)二甲基苯基膦、雙[2-(4-n-己基苯基)喹啉](乙醯丙酮)銥(III)、參[2-(4-n-己基苯基)喹啉]銥(III)、參[2-苯基-4-甲基喹啉]銥(III)、雙(2-苯基喹啉)(2-(3-甲基苯基)吡啶根)銥(III)、雙(2-(9,9-二乙基-茀-2-基)-1-苯基-1H-苯並[d]咪唑根)(乙醯丙酮)銥(III)、雙(2-苯基吡啶)(3-(吡啶-2-基)-2H-色烯-2-歐尼)銥(III)、雙(2-苯基喹啉)(2,2,6,6-四甲基庚烷-3,5-二歐尼)銥(III)、雙(苯基異喹啉)(2,2,6,6-四甲基庚烷-3,5-二歐尼)銥(III)、銥(III)雙(4-苯基噻吩並[3,2-c]吡啶根-N,C2)乙醯丙酮、(E)-2-(2-t-丁基-6-(2-(2,6,6-三甲基-2,4,5,6-四氫-1H-吡咯並[3,2,1-ij]喹啉-8-基)乙烯基)-4H-吡喃-4-叉)丙二腈、雙(3-三氟甲基-5-(1-異喹啉基)吡唑特)(甲基二苯基膦)釕、雙[(4-n-己基苯基)異喹啉](乙醯丙酮)銥(III)、鉑(II)八乙基卟啉、雙(2-甲基二苯並[f,h]喹喔啉)(乙醯丙酮)銥(III)、參[(4-n-己基苯基)羥基喹啉]銥(III)等。
形成電子輸送層之材料方面,可舉例如8-羥基喹啉-鋰、2,2’,2”-(1,3,5-苯並甲苯基)-參(1-苯基-1-H-苯並咪唑)、2-(4-聯苯基)5-(4-t-丁基苯基)-1,3,4-氧雜二唑、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繞啉、4,7-二苯基-1,10-菲繞啉、雙(2-甲基-8-羥基喹啉)-4-(苯基苯酚 根)鋁、1,3-雙[2-(2,2’-雙吡啶-6-基)-1,3,4-氧雜重氮基-5-基]苯、6,6’-雙[5-(聯苯基-4-基)-1,3,4-氧雜重氮基-2-基]-2,2’-雙吡啶、3-(4-聯苯基)-4-苯基-5-t-丁基苯基-1,2,4-三唑、4-(萘-1-基)-3,5-二苯基-4H-1,2,4-三唑、2,9-雙(萘-2-基)-4,7-二苯基-1,10-菲繞啉、2,7-雙[2-(2,2’-雙吡啶-6-基)-1,3,4-氧雜重氮基-5-基]-9,9-二甲基茀、1,3-雙[2-(4-t-丁基苯基)-1,3,4-氧雜重氮基-5-基]苯、參(2,4,6-三甲基-3-(吡啶-3-基)苯基)硼烷、1-甲基-2-(4-(萘-2-基)苯基)-1H-咪唑並[4,5f][1,10]菲繞啉、2-(萘-2-基)-4,7-二苯基-1,10-菲繞啉、苯基-二芘基膦氧化物、3,3’,5,5’-四[(m-吡啶基)-苯-3-基]聯苯、1,3,5-參[(3-吡啶基)-苯-3-基]苯、4,4’-雙(4,6-二苯基-1,3,5-三嗪-2-基)聯苯、1,3-雙[3,5-二(吡啶-3-基)苯基]苯、雙(10-羥基苯並[h]喹啉根)鈹、二苯基雙(4-(吡啶-3-基)苯基)矽烷、3,5-二(芘-1-基)吡啶等。
形成電子注入層之材料方面,可舉例如氧化鋰(Li2O)、氧化鎂(MgO)、氧化鋁(Al2O3)、氟化鋰(LiF)、氟化鈉(NaF)、氟化鎂(MgF2)、氟化銫(CsF)、氟化鍶(SrF2)、三氧化鉬(MoO3)、鋁、鋰乙醯丙酮(Li(acac))、乙酸鋰、安息香酸鋰等。
陰極材料方面,可舉例如鋁、鎂-銀合金、鋁-鋰合金、鋰、鈉、鉀、銫等。
又,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所得到的薄膜為電洞注入層時之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之製 作方法的其他例如下。
前述有機EL元件製作方法中,取代進行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電子注入層之真空蒸鍍操作,藉由依序形成電洞輸送層、發光層,可製作具有以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形成的電荷輸送性薄膜之有機EL元件。具體上,在陽極基板上塗佈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以前述方法製作電洞注入層,並於其上依序形成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進而蒸鍍陰極材料作成有機EL元件。
使用之陰極及陽極材料方面,可使用與前述者同樣者,且可進行同樣的洗淨處理、表面處理。
電洞輸送層及發光層的形成方法方面,可舉例如於電洞輸送性高分子材料或者發光性高分子材料、或此等中加入有摻雜劑的材料中添加溶劑後進行溶解、或均勻分散,藉由各自在電洞注入層或電洞輸送層上塗佈後進行燒成而成膜之方法。
電洞輸送性高分子材料方面,可舉例如聚[(9,9-二己基茀基-2,7-二基)-co-(N,N’-雙{p-丁基苯基}-1,4-二胺基伸苯基)]、聚[(9,9-二辛基茀基-2,7-二基)-co-(N,N’-雙{p-丁基苯基}-1,1’-伸聯苯基-4,4-二胺)]、聚[(9,9-雙{1’-戊烯-5’-基}茀基-2,7-二基)-co-(N,N’-雙{p-丁基苯基}-1,4-二胺基伸苯基)]、聚[N,N’-雙(4-丁基苯基)-N,N’-雙(苯基)-聯苯胺]-以聚倍半矽氧烷材料封端、聚[(9,9-二二辛基茀基-2,7-二基)-co- (4,4’-(N-(p-丁基苯基))二苯基胺)]等。
發光性高分子材料方面,可舉例如聚(9,9-二烷基茀)(PDAF)等之聚茀衍生物、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伸苯基伸乙烯基)(MEH-PPV)等之聚伸苯基伸乙烯基衍生物、聚(3-烷基噻吩)(PAT)等之聚噻吩衍生物、聚乙烯基咔唑(PVCz)等。
溶劑方面,可舉例如甲苯、二甲苯、氯仿等。溶解或均勻分散法方面,可舉例如攪拌、加熱攪拌、超音波分散等之方法。
塗佈方法方面,不特別限制,可舉例如噴墨法、噴霧法、浸漬法、旋轉塗佈法、轉印印刷法、滾筒塗佈法、刷毛塗佈等。又,塗佈以在氮、氬等之惰性氣體下進行為佳。
燒成方法方面,可舉例如惰性氣體下或真空中,以烤箱或加熱板進行加熱之方法。
本發明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所得到的薄膜為電洞注入輸送層時之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之製作方法的一例如下。
在陽極基板上形成電洞注入輸送層,在該電洞注入輸送層上依序設置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電子注入層、陰極。發光層、電子輸送層及電子注入層的形成方法及具體例,可舉例與前述相同者。
形成陽極材料、發光層、發光性摻雜劑、電子輸送層及電子阻隔層之材料、陰極材料方面,可舉例如 與前述者相同者。
又,電極及前述各層間之任意之間,可因應必要設置電洞阻隔層、電子阻隔層等。例如形成電子阻隔層之材料方面,可舉例如參(苯基吡唑)銥等。
構成陽極與陰極及此等之間所形成之層的材料,在製造具備底部發光構造、頂部發光構造任一之元件上相異,故考量該點,選擇適宜材料。
通常在底部發光構造之元件,基板側使用透明陽極,從基板側取出光,而在頂部發光構造之元件,使用金屬所構成的反射陽極,從與基板相反方向之透明電極(陰極)側取出光。因此,例如提到陽極材料,分別在製造底部發光構造之元件時,使用ITO等之透明陽極,製造頂部發光構造之元件時,使用Al/Nd等之反射陽極。
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為了防止特性惡化,可根據一般方法因應必要,與捕水劑等一起密封。
[實施例]
以下舉實施例及比較例將本發明更具體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下述實施例。又,使用裝置如下。
(1)膜粗糙評估時之塗漆的塗佈:CLUSTER TECHNOLOGY(股)製、噴墨系統
(2)真空乾燥裝置:(股)美加及果製、微真空室MJ-8S
(3)真空乾燥用幫浦:(股)ULVAC製、渦輪分子泵UTM-50/T9
(4)膜厚測定與膜面評估:(股)小坂研究所製、微細形狀測定機Surfcorder ET-4000
(5)元件評估時之塗漆的塗佈:米家沙(股)製、旋轉塗佈機MS-A100
(6)有機EL元件之製作:長州產業(股)製、多機能蒸鍍裝置系統C-E2L1G1-N
(7)有機EL元件之亮度等之測定:(股)EHC製、I-V-L測定系統
(8)有機EL元件之壽命測定(LT95:亮度為由初期亮度降低5%之時間的測定):(股)EHC製、有機EL亮度壽命評估系統PEL-105S
[1]電荷輸送性塗漆的調製及溶解性的評估 [實施例1-1]
在二乙二醇(8.0g)及三乙二醇二甲基醚(12.0g)所構成的混合溶劑中,溶解式(b-1)所表示之芳基磺酸0.431g後,加入式(f)所表示之芳基胺衍生物0.188g、側氧基-TEMPO(東京化成工業(股)製)0.050g,以50℃、400rpm、進行10分鐘攪拌。藉由此,芳基胺衍生物完全溶於溶劑。將得到的溶液使用孔徑0.2μm的PTFE製過濾器,進行過濾,得到電荷輸送性塗漆A。又,前述芳基胺衍生物係根據國際公開第2015/050253號記載之方法,前述芳基磺酸係根據國際公開第2006/025342號記載之方法各自合成。
Figure 106123982-A0202-12-0082-67
[實施例1-2]
取代實施例1-1所使用的側氧基-TEMPO,使用RB為羥基之羥基-TEMPO(東京化成工業(股)製)0.050g以外,以與實施例1-1同樣方法調製塗漆,以50℃、400rpm、進行10分鐘攪拌。藉由此,芳基胺衍生物完全溶於溶劑,並以過濾器過濾後,得到電荷輸送性塗漆B。
[實施例1-3]
取代實施例1-1所使用的側氧基-TEMPO,使用RB為乙醯胺基之乙醯胺-TEMPO(東京化成工業(股)製)0.050g以外,以與實施例1-1同樣方法調製塗漆,以50℃、400rpm、進行10分鐘攪拌。藉由此,芳基胺衍生物完全溶於溶劑,並以過濾器過濾後,得到電荷輸送性塗漆 C。
[實施例1-4]
取代實施例1-1所使用的混合溶劑,使用1,3-二甲基-2-咪唑啉酮(6.6g)、2,3-丁二醇(8g)及二丙二醇單甲基醚(5.4g)之混合溶劑以外,以與實施例1-1同樣方法調製塗漆,以50℃、400rpm、進行10分鐘攪拌。藉由此,芳基胺衍生物完全溶於溶劑,並以過濾器過濾後,得到電荷輸送性塗漆D。
[實施例1-5]
取代實施例1-4所使用的側氧基-TEMPO,使用羥基-TEMPO(東京化成工業(股)製)0.050g以外,以與實施例1-4同樣方法調製塗漆,以50℃、400rpm、進行10分鐘攪拌。藉由此,芳基胺衍生物完全溶於溶劑,並以過濾器過濾後,得到電荷輸送性塗漆E。
[實施例1-6]
取代實施例1-4所使用的側氧基-TEMPO,使用乙醯胺-TEMPO(東京化成工業(股)製)0.050g以外,以與實施例1-4同樣方法調製塗漆,以50℃、400rpm、進行10分鐘攪拌。藉由此,芳基胺衍生物完全溶於溶劑,並以過濾器過濾後,得到電荷輸送性塗漆F。
[比較例1-1]
除在實施例1-1不添加側氧基-TEMPO以外,以與實施例1-1同樣方法調製塗漆,但以70℃、400rpm、進行30分鐘攪拌後,芳基胺衍生物仍未完全溶解。
[比較例1-2]
除在實施例1-4不添加側氧基-TEMPO以外,以與實施例1-4同樣方法調製塗漆,但以70℃、400rpm、進行30分鐘攪拌後,芳基胺衍生物仍未完全溶解。
[比較例1-3]
取代實施例1-1所使用的側氧基-TEMPO,使用TEMPO(東京化成工業(股)製)0.050g以外,以與實施例1-1同樣方法調製塗漆,以50℃、400rpm、進行10分鐘攪拌。藉由此,芳基胺衍生物完全溶於溶劑,並以過濾器過濾後,得到電荷輸送性塗漆G。
[比較例1-4]
取代實施例1-4所使用的側氧基-TEMPO,使用TEMPO(東京化成工業(股)製)0.050g以外,以與實施例1-4同樣方法調製塗漆,以50℃、400rpm、進行10分鐘攪拌。藉由此,芳基胺衍生物完全溶於溶劑,並以過濾器過濾後,得到電荷輸送性塗漆H。
[比較例1-5]
取代實施例1-1所使用的側氧基-TEMPO,使用與其同樣廣泛使用的有機氧化劑即2-氧雜金剛烷-N-氧基(以下稱AZADO。)0.050g以外,以與實施例1-1同樣方法調製塗漆,但以70℃、400rpm、進行30分鐘攪拌後,芳基胺衍生物仍未完全溶解。又,AZADO係依據國際公開第2010/123115號及國際公開第2006/001387號、以及J.Am.Chem.Soc.,2006,128(26),pp.8412-8413及其輔助資料進行合成。
[比較例1-6]
取代實施例1-4所使用的側氧基-TEMPO,使用AZADO 0.050g以外,以與實施例1-4同樣方法調製塗漆,但以70℃、400rpm、進行30分鐘攪拌後,芳基胺衍生物仍未完全溶解。
[比較例1-7]
取代實施例1-1所使用的側氧基-TEMPO,使用RB為胺基之胺基-TEMPO(東京化成工業(股)製)0.050g以外,以與實施例1-1同樣方法調製塗漆,但以70℃、400rpm、進行30分鐘攪拌後,芳基胺衍生物仍未完全溶解。
[比較例1-8]
取代實施例1-4所使用的側氧基-TEMPO,使用胺基-TEMPO(東京化成工業(股)製)0.050g以外,以與實施例1-4同樣方法調製塗漆,但以70℃、400rpm、進行30分鐘攪拌後,芳基胺衍生物仍未完全溶解。
溶解性的評估結果歸納於表19。在下述表19,關於溶解性的評估,芳基胺衍生物完全溶解時為○、未完全溶解時為×。結果與溶劑之組成無關,添加TEMPO、側氧基-TEMPO、羥基-TEMPO或乙醯胺-TEMPO之場合,確認芳基胺衍生物完全溶於混合溶劑。另一方面,添加AZADO或胺基-TEMPO之場合,確認芳基胺衍生物未完全溶解。由此等之結果可知TEMPO及特定TEMPO衍生物促進溶解性。
[2]像素內平坦性評估 [實施例2-1]
使用具有像素寬(構造物間)90×180μm、高度1.5μm的撥液性構造物之ITO基板與實施例1-1所製作的電荷輸送性塗漆A,並以噴墨法在像素內形成液膜,藉由以真空 乾燥裝置將溶劑揮發,製作膜厚約200nm的乾燥膜。之後,以微細形狀測定機Surfcorder ET-4000測定像素內的長軸方向之表面粗度(Ra)。結果一併記載於表20。又,像素內的長軸方向的膜輪廓如圖1。
[實施例2-2]
除使用實施例1-2所製作的電荷輸送性塗漆B以外,以與實施例2-1同樣地評估乾燥膜的表面粗度。結果如表20及圖1。
[實施例2-3]
除使用實施例1-3所製作的電荷輸送性塗漆C以外,以與實施例2-1同樣地評估乾燥膜的表面粗度。結果如表20及圖1。
[比較例2-1]
除使用比較例1-3所製作的電荷輸送性塗漆G以外,以與實施例2-1同樣地評估乾燥膜的表面粗度。結果如表20及圖1。
由表20及圖1,可知使用特定TEMPO衍生物時,比使用TEMPO時更能抑制像素內的乾燥膜的膜粗糙。認為此係因為在揮發性高的TEMPO,液膜的乾燥過程中,引起芳基胺衍生物的結晶化,而在比TEMPO揮發性低的(即,高沸點的)TEMPO衍生物,抑制芳基胺衍生物的結晶化。
[3]單載子電洞元件(HOD)之製作及特性評估
在以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作為ITO基板使用ITO在表面上以膜厚150nm圖型化的25mm×25mm×0.7t之玻璃基板,使用前以O2電漿洗淨裝置(150W、30秒鐘)將表面上的雜質除去者。
[實施例3-1]
將電荷輸送性塗漆A使用旋轉塗佈機在ITO基板塗佈後,大氣下以120℃進行1分鐘預燒成,接著在230 ℃、進行15分鐘燒成,在ITO基板上形成50nm的薄膜。
於其上,使用蒸鍍裝置(真空度2.0×10-5Pa),將α-NPD及鋁之薄膜依序層合,得到HOD。蒸鍍以蒸鍍速度0.2nm/秒的條件進行。α-NPD及鋁之薄膜的膜厚各自為30nm及80nm。
又,為了防止空氣中的氧、水等之影響導致特性劣化,HOD以密封基板密封後,評估其特性。密封用以下過程進行。
氧濃度2ppm以下、露點-85℃以下之氮環境中,將HOD收納於密封基板間,使密封基板以接著材((股)MORESCO製Moresco Moisture cut WB90US(P))貼合。此時,將捕水劑(dynic(股)製HD-071010W-40)與HOD一起收納於密封基板內。對貼合的密封基板,照射UV光(波長365nm、照射量6,000mJ/cm2)後,以80℃、1小時進行退火處理後使接著材硬化。
[實施例3-2]
除取代電荷輸送性塗漆A,使用電荷輸送性塗漆B以外,以與實施例3-1同樣方法製作HOD。
[實施例3-3]
除取代電荷輸送性塗漆A,使用電荷輸送性塗漆C以外,以與實施例3-1同樣方法製作HOD。
[比較例3-1]
除取代電荷輸送性塗漆A,使用電荷輸送性塗漆G以外,以與實施例3-1同樣方法製作HOD。
對前述實施例及比較例所製作的各HOD,測定驅動電壓3V中之電流密度。結果如表21。
如表21所示,含有本發明所使用的特定TEMPO衍生物之電荷輸送性薄膜,與含TEMPO之電荷輸送性薄膜相比,具有同等或其以上之電洞輸送性。
[4]有機EL元件之製造及特性評估
以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作為ITO基板,使用ITO在表面上以膜厚150nm圖型化的25mm×25mm×0.7t之玻璃基板,且使用前以O2電漿洗淨裝置(150W、30秒 鐘)將表面上的雜質除去者。
[實施例4-1]
將電荷輸送性塗漆A使用旋轉塗佈機塗佈於ITO基板後,在120℃進行1分鐘乾燥,進一步,大氣環境下、230℃進行15分鐘燒成,在ITO基板上形成50nm的均勻薄膜。
接著對形成薄膜的ITO基板,使用蒸鍍裝置(真空度1.0×10-5Pa),使α-NPD以0.2nm/秒成膜30nm。接著,使CBP與Ir(PPy)3進行共蒸鍍。共蒸鍍以Ir(PPy)3的濃度成為6%之方式控制蒸鍍速度,層合40nm。接著依序層合Alq3、氟化鋰及鋁之薄膜,製作有機EL元件。此時,蒸鍍速度在Alq3及鋁各自以0.2nm/秒、氟化鋰以0.02nm/秒的條件進行,膜厚各自為20nm、0.5nm及80nm。
又,為了防止空氣中的氧、水等之影響導致特性劣化,有機EL元件以密封基板密封後,評估其特性。密封以同前述的方法進行。
[實施例4-2]
除取代電荷輸送性塗漆A,使用電荷輸送性塗漆B以外,以與實施例4-1同樣方法製作有機EL元件。
[比較例4-1]
除取代電荷輸送性塗漆A,使用電荷輸送性塗漆G以外,以與實施例4-1同樣方法製作有機EL元件。
對此等之元件,測定亮度1,000cd/m2中之電壓、電流效率、LT95(初期亮度1,000cd/m2)。結果如表22。又,各元件之發光面尺寸之面積為2mm×2mm。
如表22所示,含本發明所使用的特定TEMPO衍生物的電荷輸送性薄膜與含TEMPO的電荷輸送性薄膜相比具有同等之有機EL特性。

Claims (8)

  1. 一種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其特徵係含有式(T1)所表示之2,2,6,6-四烷基哌啶-N-氧基衍生物、與電荷輸送性物質、與有機溶劑,且前述有機溶劑含有良溶劑及貧溶劑,
    Figure 106123982-A0305-02-0096-1
    (式中,RA,相互獨立,為碳數1~20的烷基,RB為羥基、側氧基、或乙醯胺基)前述電荷輸送性物質係由具有200~9,500的範圍內之單一分子量的芳基胺衍生物及噻吩衍生物所成群組中選出的至少1種所構成,前述良溶劑為醯胺系溶劑、以及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及四乙二醇之甘醇系溶劑所成群組中選出的1種以上,前述貧溶劑為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及四乙二醇以外的甘醇系溶劑、甘醇醚系溶劑、以及甘醇醚乙酸酯系溶劑所成群組中選出的1種以上。
  2. 如請求項1記載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其中,良溶劑與貧溶劑之比率以質量比計,為良溶劑:貧溶劑=10:90~50:50。
  3. 如請求項1或2記載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其中,再含有摻雜劑。
  4. 如請求項3記載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其中,前述摻雜劑含有芳基磺酸。
  5. 一種電荷輸送性薄膜,其特徵係使用如請求項1~4中任1項記載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所製造。
  6.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徵係具有如請求項5記載之電荷輸送性薄膜。
  7. 一種電荷輸送性薄膜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使用如請求項1~4中任1項記載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
  8.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使用如請求項1~4中任1項記載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
TW106123982A 2016-07-19 2017-07-18 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 TWI7941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1326 2016-07-19
JP2016-141326 2016-07-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5989A TW201815989A (zh) 2018-05-01
TWI794182B true TWI794182B (zh) 2023-03-01

Family

ID=60992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3982A TWI794182B (zh) 2016-07-19 2017-07-18 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47180B2 (zh)
TW (1) TWI794182B (zh)
WO (1) WO20180163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57547B2 (ja) * 2018-03-15 2020-09-23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硬化塗膜の形成方法
TWI824014B (zh) * 2018-09-25 2023-12-01 日商日產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附有機功能膜之基板的製造方法
WO2020065964A1 (ja) * 2018-09-28 2020-04-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1180599B (zh) * 2020-01-03 2023-01-24 宁波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物、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32658A (ja) * 1989-03-06 1990-09-14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TW201524955A (zh) * 2013-10-04 2015-07-01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苯胺衍生物及其之利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63964A (en) * 1987-09-04 1989-03-09 Fujitsu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sensitive body
JP5644138B2 (ja) * 2010-03-05 2014-12-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硬化膜
WO2013072853A1 (en) * 2011-11-15 2013-05-23 Basf Se 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7210377B (zh) * 2015-01-20 2019-07-05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电荷传输性薄膜形成用清漆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32658A (ja) * 1989-03-06 1990-09-14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TW201524955A (zh) * 2013-10-04 2015-07-01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苯胺衍生物及其之利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5989A (zh) 2018-05-01
JP6947180B2 (ja) 2021-10-13
WO2018016343A1 (ja) 2018-01-25
JPWO2018016343A1 (ja) 2019-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5310B (zh) 磺酸酯化合物及其利用
TWI794182B (zh) 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塗漆
CN106463636B (zh) 电荷传输性清漆
JP7359259B2 (ja)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TWI638017B (zh) Charge transport coating
TWI808111B (zh) 電荷輸送性塗料、電荷輸送性薄膜以及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TWI801471B (zh) 磺酸酯化合物及其利用
TWI627158B (zh) Arylsulfonic acid compounds and their utilization
US10211412B2 (en)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charge-transporting thin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6658549B2 (ja) アリールアミン誘導体、電荷輸送性ワニス、電荷輸送性薄膜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TW201546033A (zh) 芳基磺酸化合物及其利用
JP7163907B2 (ja)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JPWO2016013556A1 (ja) 電荷輸送性材料
JP7161507B2 (ja)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TWI791449B (zh) 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用清漆
JP6521270B2 (ja) 電荷輸送性膜の製造方法、電荷輸送性膜、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TW201623216A (zh) 電荷輸送性清漆
KR102257239B1 (ko) 아릴설폰산 화합물 및 그 이용 그리고 아릴설폰산 화합물의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