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3839B - 低介電氣凝膠粉體、與低介電氣凝膠懸浮體,複合膜及其製備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低介電氣凝膠粉體、與低介電氣凝膠懸浮體,複合膜及其製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3839B
TWI793839B TW110140573A TW110140573A TWI793839B TW I793839 B TWI793839 B TW I793839B TW 110140573 A TW110140573 A TW 110140573A TW 110140573 A TW110140573 A TW 110140573A TW I793839 B TWI793839 B TW I7938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gel
dielectric
suspension
low
hydrolys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0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9347A (zh
Inventor
陳建宏
陳秀秀
彭勝宏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氣凝膠科技材料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氣凝膠科技材料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氣凝膠科技材料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40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383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3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383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19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934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licon Polymer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種高純度且具低介電常數與低介電損耗氣凝膠粉體的製備及其應用。所提的製備經下列步驟完成:(1)混合水解、(2)縮合分散、及(3)乾燥。本製程改善溶膠-凝膠技術,在反應中不需添加大量有機溶劑及界面活性劑,因此此製程無需溶劑置換以及去離子水沖洗即可製備高純度且具低介電損耗氣凝膠粉體材料。本低介電氣凝膠密度介於約0.05至0.12g/cm3,因製程中無其他雜質,因此熱傳導及介電損耗明顯下降,氣凝膠粉體的熱傳導係數約0.013至0.016W/mk,氣凝膠粉體的介電常數約1.28至1.8,以及介電損耗為0.0012至0.0036。另外於乾燥粉體或半乾狀粉體利用有機溶劑進一步分散以形成含有機溶劑氣凝膠懸浮膠體,其製備可經下列步驟完成:(4)含浸特定有機溶劑、(5)三滾軸細化、及(5)特定高分子濃溶液均勻混合。在製備之含浸特定有機溶劑形成懸浮膠體可依特定高分子濃溶液之溶劑進行調整,經混合之特定高分子濃溶液於乾燥後即形成均勻且多孔性的低介電複合膜尤其是指厚度小於300μm的低介電高分子複合薄膜,可應用在高頻電路中的電介層,半導體裝置中的絕緣層、或通訊積體電路中的微波電路等材料。

Description

低介電氣凝膠粉體、與低介電氣凝膠懸浮體,複合膜及其製備 方法
本發明關於一種直接製備低介電常數與低介電損耗氣凝膠粉體以及在製備過程中直接將氣凝膠與有機溶劑懸浮分散成溼式氣凝膠懸浮分散溶液,在此製備技術中明顯減少使用有機溶劑、酸鹼離子,及無須使用界面活性劑、添加劑等離子,因此可製備出高純度、低介電的多孔性氣凝膠材料。
目前已知材料的介電性質隨著材料內部孔隙率的增加而逐漸下降,因此氣凝膠材料與其相關複合材料將會成為5G產業所需的低介電相關產品。眾所皆知地,氣凝膠是一種具立體網狀結構的多孔隙材料,孔隙率高於80%(甚至可高於95%),使得氣凝膠材料成為具有低密度(約0.005至0.2g/cm3)、高比表面積(500至2000m2/g)、低熱導率(k=15至40mW/mk)及低介電性質(Dk=0.1至2.5)、低介電損耗(Df<0.001以下)的科技產品。由於氣凝膠為含大量孔隙率與極低密度的材料,故可應用於高隔熱、禦寒絕緣、隔音或低介電質等應用。於5G高頻率傳輸應用上急需具低介電常數(D k<2.5)及低訊號損耗(D f<0.001)的介電材料。由於多孔性造成較低的電子電動傳輸性質,因此無論無機材料或有機材料結構中孔隙率越高,介電性質越低。因此,在5G高頻應用需要以多孔性材 料為主要機材。日本特許專利公開號第8-228105號揭露一種製造半導體裝置的方法。於此方法中,將濕膠薄膜形成於基板上,且含浸濕膠薄膜的溶劑由超臨界及次臨界乾燥程序蒸發以形成氣凝膠薄膜。所製備的乾燥氣凝膠薄膜仍維持濕膠薄膜的網狀結構,且為具高孔性及低電介常數的多孔材。據此,氣凝膠可作為電介層與絕緣內層的新材料。然而,利用超臨界或次臨界的乾燥程序於電晶體結構製程中會導致程序複雜化與設備投入昂貴等缺點。「超臨界乾燥」意指水與有機溶劑於高溫及高壓下呈超臨界狀態,使有機溶劑與水同時具備氣-液混合性質,而於超臨界狀態下使溶劑直接汽化而乾燥。因此於超臨界條件下移除網狀結構中的剩餘溶劑而不致使濕膠收縮。然而,於電晶體結構製備中,低介電薄膜從溶液備製至塗佈的時間不一。此外,氣凝膠溶液縮合過程中,矽膠分子間會立刻發生聚集凝結,因此氣凝膠溶液的黏滯性會隨時間增加而增加。當以固定速率實施旋轉塗佈時,基底上的覆膜厚度亦增加。同理下,電晶體薄膜結構塗佈的厚度隨製程時間增加下會有不同厚度,因而無法製備出高品質的電晶體薄膜結構。
傳統氣凝膠的製備方法為溶膠凝膠合成法,主要先由烷氧化矽類(alkoxysilane)、正矽酸甲酯或水玻璃等前驅物與有機溶劑進行混合後,再加入酸觸媒以進行水解反應(hydrolysis)。待水解反應一定時間後,再添加鹼觸媒,以進行縮合反應(condensation),而縮合反應過程中會逐漸形成溶膠,溶膠內的分子繼續進行反應鍵結,逐漸形成半固態的高分子凝膠。再經過一段時間熟化(aging),使凝膠形成結構穩定的立體網狀結構。最後再利用正丁醇、正己醇、正己烷或環己烷等溶劑進行溶劑置換,隨後再以超臨界乾燥技術將氣凝膠體系的溶劑萃取乾燥。利用此製程技術除了消耗大量而貴且危險的有機溶劑及超臨 界設備,另外還須利用醇類或烷類進行長時間的溶劑置換,因此所製備之氣凝膠成本高昂且浪費製程時間。
疏水性氣凝膠的製備方法為溶膠凝膠合成法,主要先由如甲基三甲氧基矽烷(methyltrimethoxysilane,MTMS)或甲基三乙氧基矽烷(methyltriethoxysilane,MTES)等甲基烷氧化矽類前驅物與有機溶劑進行混合後,再加入鹼觸媒,以進行水解反應。待水解反應一定時間後進行縮合反應,而縮合反應過程中會逐漸形成溶膠,溶膠內的分子繼續進行反應鍵結,逐漸形成半固態的高分子凝膠。再經過一段時間熟化後(aged),利用異丙醇、丙酮、正己烷或環己烷等溶劑進行溶劑置換二到三天,使疏水性凝膠形成結構穩定立體網狀結構。最後再利用常壓乾燥技術將氣凝膠體系的溶劑乾燥,而獲得多孔性乾燥的氣凝膠塊材。利用以上的製程也須使用大量而昂貴的有機溶劑,以及利用醇類或烷類進行長時間的溶劑置換,因此所製備的成本較高且浪費製程時間。
由於上述之氣凝膠製備方法所採用的製程技術均須利用有機溶劑進行反應以及進行二至三天的多次溶劑置換,最後再利用超臨界乾燥技術或常壓高溫乾燥技術,因此可避免氣凝膠結構在常壓乾燥過程受水分子的表面張力影響而收縮或龜裂破壞。因此利用多次溶劑置換技術及利用超臨界乾燥技術相當費時及成本,因此不利於量產以及未來應用時氣凝膠的競爭能力。
美國發明專利公告號US8,945,677B2之「使用低K介電材料製造電子設備」,主要使用低介電材料(包括聚醯亞胺氣凝膠)製造電子設備與半導體元件的材料及方法。此專利提供用於操縱介電材料特性和影響系統整體介電特性的方法。具體而言,以聚氨酯預溶膠、催化劑與極性溶劑混合成溶膠混合物層,隨後使溶膠成分交聯形成濕凝膠材料,並利用超臨界流體去除溶劑,以形成聚醯 亞胺氣凝膠薄膜。利用此技術於無孔、低k模板基材表面上將其與聚醯亞胺氣凝膠膜組合。此專利使用低K介電材料製造電子設備並藉由壓力循環方式來利用超臨界流體技術多梯次進行溶劑去除,整體技術費時且具高成本,製程所需時間過久,不符成本效益。
大陸發明專利公開號CN102044525A之「低K介質層結構、半導體器件結構及其形成方法」,主要使用二氧化矽氣凝膠組成低K介質層結構。此專利提供一種半導體器件結構及其形成方法,其中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基底上形成有第一介質層與刻蝕阻擋層,第一介質層與刻蝕阻擋層均形成有開口,開口內填充有金屬作為插塞;於刻蝕阻擋層及插塞上形成犧牲氧化層;於犧牲氧化層中形成開口,於其開口內填充金屬形成互連結構,其中此種互連結構電連接至插塞;選擇性地去除犧牲氧化層,使所述互連結構之間形成空隙;於互連結構之間的空隙中形成二氧化矽氣凝膠作為低K介質層。此專利前案使用低K介質層結構,並利用四乙氧基矽烷(tetraethyl orthosilicate,TEOS)或矽酸四甲酯(tetramethyl orthosilicate,TMOS)作為材料結構。另外,其乾燥利用常溫或超臨界流體技術多梯次進行低介電薄膜製備,整體技術費時且具高成本,製程所需時間過久,不符成本效益。
中國發明專利公開號CN105189104A之「氣凝膠絕緣面板及其製造」,主要使用聚醯亞胺氣凝膠製備成絕緣面板,其可應用於航空航天應用層壓面板。此面板包括一聚醯亞胺氣凝膠表層以及於表層上的反射保護層。此專利中聚醯亞胺氣凝膠的製程包括:(a)二酸酐以及二胺單體的混合物於雙極性鹼性溶劑(DMAc或NMP)中聚合形成聚醯胺酸溶液;(b)將聚醯胺酸溶液膠澆鑄於纖維絮中;(c)利用化學亞胺化反應使用醋酸酐與吡啶凝膠聚醯胺酸溶液; (d)使用超臨界或亞超臨界CO2乾燥技術移除凝膠中的溶劑,以形成纖維/聚醯亞胺氣凝膠複合材料,整體技術費時且具高成本,製程所需時間過久,不符成本效益及競爭能力。
大陸發明專利公開號CN108203516A之「製備交聯型聚醯亞胺氣凝膠的方法」,主要採用溶膠凝膠法,其包括:(a)二酸酐及二胺單體的混合物於雙極鹼性溶劑(DMAc或NMP)中聚合形成聚醯胺酸溶液;(b)將聚醯胺酸溶液澆鑄於纖維絮中;(c)利用化學亞胺化反應使用醋酸酐與吡啶凝膠聚醯胺酸溶液;(d)使用超臨界或亞超臨界CO2乾燥技術移除凝膠中的溶劑,以形成纖維/聚醯亞胺氣凝膠複合材料,整體技術也是費時且具高成本,製程所需時間過久,不符成本效益及競爭能力。
於傳統製造多孔性氣凝膠技術中,反應過程均需添加大量有機溶劑、酸鹼離子,以及使用介面活性劑或其他添加劑,因此製程中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溶劑置換以及利用去離子水進行長時間的沖洗方可製備出適當低介電性質的產品,或方可在乾燥過程中保持氣凝膠結構的穩定性;另外利用超臨界或亞超臨界CO2乾燥技術移除凝膠中的溶劑均是可有效的製備出品質優異的氣凝膠材料。
另外最近利用聚醯胺酸溶液結合超臨界或亞超臨界CO2乾燥技術移除聚醯亞胺凝膠中的溶劑以製備擁有大量孔洞結構的聚醯亞胺氣凝膠。相關製程技術可製備純聚醯亞胺氣凝膠或纖維/聚醯亞胺氣凝膠。但相關技術所製備的聚醯亞胺氣凝膠介電常數或介電損耗並無法明顯降低至2.8及0.003以下。這是因為聚醯亞胺化學結構中含有大量的偶極結構及親水基團,因此無法明顯降低材料的介電常數或介電損耗。
依本人台灣發明專利申請號110106194之「低介電氣凝膠及其製備方法」技術中,利用快速縮合技術使塊狀氣凝膠製備的線縮率降低至7%以下,且不須將氣凝膠濕膠浸泡於溶劑中進行溶劑置換,故可以快速進行晶體結構的製備。此項先前技術乃利用快速凝膠技術使凝膠結構快速形成,並於去離子水中進行沖洗,將結構中的離子去除,以降低後續應用過程中的離子累積。此外,於整體製程中去除濕凝膠薄膜於液體浸泡以及利用超臨界流體技術去除溶劑等步驟,並令人驚訝地可於大約數分鐘內老化取得多孔性低介電薄膜,但因利用去離子水進行氣凝膠材料沖洗也會浪費大量製程時間以及製造出大量洗滌廢水。
爰此,為改善過去低介電氣凝膠產品製程缺點並可大量製造出低介電與高純度(低雜質含量)氣凝膠次微米粉體,利用本技術可製備出極低介電損耗(<0.001)氣凝膠粉體,另外在製備過程中使相關粉末與光電級有機溶劑懸浮分散混合以便形成氣凝膠懸浮溶液,將此氣凝膠懸浮溶液與各類高分子溶液混合,即可調控各種介電常數以及介電損耗的氣凝膠/高分子複合材料,相關產品可應用於未來5G高頻率電子元件。本技術可改善目前5G應用產品製備上的缺點,如:低介電氣凝膠結構不均、氣凝膠介電性質或介電損耗降低不明顯、以及以超臨界乾燥技術應用於積體電路結構製備上的困難性等問題。
本發明提出一種含低含量有機溶劑(如乙醇),以及極低酸鹼離子濃度之溶膠-凝膠合成技術,在不含界面活性劑及其他添加物下,以製備高純度、低介電氣凝膠粉體的製程技術,其包含下列步驟:(1)混合水解步驟:將一矽氧烷化合物(如TEOS)或一疏水改質矽氧烷化合物(MTMS)之一種或其混合物在含微量酸觸媒之大量去離子水混合,並於混合過程中進行水解反應;(2)分散縮合步驟:將含矽分子水解溶液加入含微量鹼觸媒的分散水溶液,利用高速攪拌 下使含矽分子水解溶液在含微量鹼觸媒的分散水溶液,利用乳化機、均質機或渦輪分散攪拌機等分散設備進行分散成奈米級至數十微米級懸浮顆粒並進行縮合反應,利用高速攪拌以及縮合反應速率來控制所獲得的氣凝膠結構;(3)乾燥步驟:當氣凝膠結構凝穩定之後,於常壓以及攪拌條件下進行高溫乾燥,利用氣凝膠水分子在高溫環境下瞬間汽化並氣凝膠內部產生一壓力促使氣凝膠膨脹而獲得高孔隙度、高純度的低介電氣凝膠粉末。另外,在製備低介電氣凝膠複合材的技術中常有因低密度氣凝膠與一般高分子溶液混摻不均現象,因此在本製程技術中也提供一改善技術;稱為濕式氣凝膠懸浮技術,還包含下列步驟;(4)有機溶劑懸浮分散步驟:在前面氣凝膠粉體乾燥過程中,利用有機溶劑;如甲苯、丁酮、無水酒精或其他溶劑進行乾燥或半乾燥氣凝膠的懸浮分散,使含水分之氣凝膠粉體在有機溶劑中懸浮分散;及(5)共沸蒸餾步驟:將含有機溶劑的氣凝膠懸浮分散粉體在常壓高溫環境中利用二相或三相共沸蒸餾技術將氣凝膠懸浮粉體中水分與有機溶劑共沸汽化蒸餾出,即可獲得氣凝膠懸浮分散有機溶液。本技術可快速生產高純度且低介電損耗的氣凝膠粉體或含有機溶液氣凝膠懸浮分散體。因在氣凝膠粉體製程中不添加界面活性劑及其他添加物,並在製程中控制極低濃度的酸鹼離子,因此製程中不需要進行溶劑置換、或水洗等步驟。簡易且可與高分子溶液混合下製備數十奈米至數百微米薄膜或數毫米至釐米大小的氣凝膠板材。整體製程簡單、速度可、經濟且產品擁有較高純度,藉此提高低介電氣凝膠粉體或氣凝膠懸浮分散有機溶液的生產效率。
進一步地,所謂矽氧烷化合物(alkoxysilane)為一種或多種選自於由下列所構成群組之物質:四甲氧基矽烷(tetramethoxysilane,TMOS)以及四乙氧基矽烷(tetraethoxysilane,TEOS),所謂疏水改質矽氧烷化合物為一種 或多種選自於由下列所構成群組之物質:甲基三甲氧基矽烷(methyltrimethoxysilane,MTMS)以及甲基三乙氧基矽烷(methyltriethoxysilane,MTES)。在此添加該疏水改質矽氧烷主要在於降低氣凝膠體系於乾燥過程的龜裂現象並提高介電性質;而添加該矽氧烷主要在於提供調控氣凝膠體系內部微細結構以及增加結構中孔洞含量。
進一步地,於混合水解步驟中,當該酸觸媒於該混合溶液中的含量比越高,水解速率越快,但含大量酸離子在電場作用下將會產生離子介電,因此將會降低氣凝膠的介電性質,即氣凝膠的介電損耗會越高。但相對地,酸觸媒的含量比越低,整體水解速率越慢,因此可利用增加溫度以提高酸離子的水解速率,另外在製備過程中以去離子水進行氣凝膠製備,也可以降低相關離子對氣凝膠的介電性質影響。
進一步地,於該分散縮合過程中添加微量的鹼觸媒的分散水的目的為促使含矽水解溶液在高速攪拌下分散成奈米級至微米級的矽微粒,並在鹼觸媒環境下,利用乳化機、均質機或渦輪分散攪拌機等分散設備進行分散至奈米級至微米級的矽微粒進行縮合反應並縮合成氣凝膠結構及降低氣凝膠於縮合反應中的大量聚集。
進一步地,乾燥步驟可使凝膠穩定後的氣凝膠微粒於常壓高溫環境下進行體系中的水分子蒸發。此外,由於本發明因無添加大量有機溶劑及界面活性劑,故於乾燥過程較為安全且可製備高純度的氣凝膠產品,因所製備的低密度且高孔隙率氣凝膠粉末中不含各類雜質,所以產品的低介電常數及低介電損耗較為優異。
進一步地,於本技術中亦可進一步製備成濕式氣凝膠懸浮粉體,特別適用於改善輕量化氣凝膠與各類高分子或高分子濃溶液進行混摻的分散不均的問題。在本製程是利用乾燥過程中半濕狀態氣凝膠粉體直接利用有機溶劑;依所混摻高分子可相容的有機溶劑,進行快速懸浮分散以形成含有機溶劑氣凝膠懸浮體。
進一步地,於該有機溶劑懸浮分散步驟中所添加之有機溶劑可依所混摻高分子材料相容或溶解度相近之有機溶劑,有機溶劑可由以下之一或其混合之混合溶劑;如甲苯、二甲苯、己烷、環己烷、丁酮、丙酮、乙醇、無水乙醇、蒸餾水、二次水以及一般處理水等。
進一步地,於該共沸蒸餾步驟中為利用有機溶劑或有機溶劑混合物與濕式氣凝膠懸浮體中水分子相混合之後利用二相共沸或三相共沸原理,在共沸溫度下將濕式氣凝膠懸浮體中水分子蒸餾出,使濕式氣凝膠懸浮粉體中水分子完全置換成有機溶劑,因此利用本專利技術可快速將氣凝膠結構中水分子去除而獲得含有機溶劑的濕式氣凝膠懸浮體。
進一步地,所製備之含有機溶劑的濕式氣凝膠懸浮體可與各類高分子溶液;如聚醯亞胺無水乙醇溶液均勻混合成均勻的聚醯亞胺/氣凝膠懸浮體之無水乙醇混合溶液,進一步以旋轉塗布機制備聚醯亞胺/氣凝膠低介電複合材料。
進一步地,以上與含有機溶劑的濕式氣凝膠懸浮體可混合之高分子溶液有熱固性聚醯亞胺無水乙醇溶液、熱塑性聚醯亞胺無水乙醇溶液、熱固性環氧樹酯丁酮溶液、熱固性聚乙烯十氫萘溶液、熱塑性聚苯醚甲苯溶液、熱固性聚苯醚甲苯溶液、熱塑性聚四氟乙烯溶液、熱塑性聚苯硫醚甲苯溶液。
進一步地,濕式氣凝膠懸浮體與高分子混合溶液可利用旋轉塗布、含浸技術、壓吸技術、壓膜、壓板、或多層玻纖席疊層技術、或與纖維混合形成複合板等技術加工後,利用常壓乾燥法及可製備應用在高頻電路中的低電介層,半導體裝置中的絕緣層、或通訊積體電路中的微波電路等低介電氣凝膠複合材料。
進一步地,低介電氣凝膠複合材料中,製備過程中低介電氣凝膠含量越高,低介電氣凝膠複合材料中因氣凝膠內部孔洞效率含量越大,因此介電性質越優異,反之,低介電氣凝膠複合材料的物理性質:如強度、韌性、剛性等越差。另一方面,低介電氣凝膠含量越低,低介電氣凝膠複合材料中高分子含量越高,低介電氣凝膠複合材料的物理性質越優異,反之,低介電越差。因此可利用添加低介電氣凝膠含量調控產品的性質。
整體而言,本製程簡易、製造成本低、製程速度快、無需使用長時間溶劑置換以及長時間水洗等步驟,也無需使用超臨界乾燥等複雜製程技術。所開發之氣凝膠複合板材批次製程速度可快速縮小至48小時內完成,或以連續生產方式製備氣凝膠高分子複合薄膜或板材等,藉此提高生產效率。
本發明具有下列功效:
1、本發明的製備方法修改傳統溶膠凝膠反應製程製備氣凝膠粉體,因在製程中不添加有機溶劑、界面活性劑及接著劑等物質,因此在製程中無須利用長時間溶劑置換或利用去離子水進行離子物質沖提,因此整體製程簡單且具有經濟優勢。
2、本發明的製備方法於乾燥製程中在縮合過程中利用大量去離子水進行分散氣凝膠分子,因此可簡易製備出高純度及優異低介電性質的氣凝膠粉體。
3、在本發明中可利用不同比例的矽氧烷化合物或疏水改質矽氧烷化合物比例、分散水含量、酸觸媒及鹼觸媒含量及比例等因素,進而可輕易調控氣凝膠結構的孔隙率、孔徑大小與氣凝膠結構緻密性質。另外本發明中因無添加乙醇、界面活性劑以及僅添加微量的酸觸媒及鹼觸媒含量進一步調控所製備氣凝膠的介電性質,以提高氣凝膠的實用性質。
4、本發明的製備方法中在乾燥製程期間利用有機溶劑將半乾氣凝膠粉體懸浮分散,隨後進行共沸蒸餾,將半乾氣凝膠粉體中少量水分子利用共沸原理製備含有機溶劑的氣凝膠懸浮體。也可進一步利用各種高分子有機溶劑混合以製備出含有機溶劑的氣凝膠懸浮體,藉此可快速與高分子混合製備出均勻分散之低介電氣凝膠/高分子複合材料,尤其是指5G應用低介電氣凝膠/高分子複合材料。
5、本發明的製備方法中的混合高分子溶液步驟為將含有機溶劑的氣凝膠懸浮體與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使氣凝膠懸浮體與高分子鏈在溶劑環境下均勻分散而製備出含氣凝膠顆粒之氣凝膠/高分子複合材料,氣凝膠/高分子複合材料的介電性質隨材料內部孔洞或氣凝膠含量增加而明顯改變。其中,高分子含量越低,高分子混摻氣凝膠含量越高,因此,氣凝膠/高分子複合材料內部孔洞效率越佳,因此介電性質明顯提升,反之,氣凝膠/高分子複合材料的物理性質下降;相反地,高分子含量越高,高分子在氣凝膠/高分子複合材料內部含量越高,所製備的低介電氣凝膠/高分子複合材料的強度越佳。故,所製備之低 介電氣凝膠/高分子複合材料的介電係數與強度可利用高分子稀薄溶液的濃度來調控。
6、本發明的製備方法中所謂的高分子溶液可以由以下之一種或其混合之高分子所組合:熱固性高分子(thermoset polymer)、液晶高分子(liquid crystal polymer)、及一般熱塑性高分子(thermal plastic polymer)。具體而言,例如:環氧樹酯(epoxy)、聚醯亞胺樹酯(polyimide,PI)、聚苯醚(polyphenylene oxide,PPO)、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PPS)、聚醚酮液晶高分子(PEK)、聚醚醚酮液晶高分子(PEEK)、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醯胺(polyamide,PA)、聚醯胺酯(POLYESTERAMIDE,PEA)、聚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本製程可依各種高分子溶液混合以製備出各種不同性質的低介電氣凝膠/高分子複合材料,以調控低介電氣凝膠/高分子複合材料的強度、耐用溫度、與其他材料之間結合性、以及產品介電常數(約為1.23至2.67)與介電損耗(0.0003至0.001)等性質。
7、本發明的製備方法中所添加的酸觸媒與鹼觸媒可加速矽氧烷與疏水改質矽氧烷的水解以及縮合反應。其中,酸觸媒於反應體系中以該矽氧烷與疏水改質矽氧烷混合物之總含量與酸觸媒之含量的莫爾比為1:0.001至1:0.00005;而於縮合反應中酸觸媒與鹼觸媒的莫爾比為1:0.7至1:1.8。當混合溶液中的酸觸媒與鹼觸媒含量越高,反應速率越快;相對地,酸觸媒與鹼觸媒的含量越高,整體氣凝膠結構中離子含量越高,氣凝膠的介電損耗則會越大。藉此調控製程速率與產品性質。
(S1):混合水解步驟
(S2):分散縮合步驟
(S3):乾燥步驟
(S1’):混合水解步驟
(S2’):分散縮合步驟
(S3’):乾燥步驟
(S4’):有機溶劑懸浮分散步驟
(S5’):共沸蒸餾步驟
圖1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低介電氣凝膠製程步驟流程示意圖。
圖2係為本發明所製備低介電矽基氣凝膠粉末的外觀照片。
圖3係為本發明所製備低介電矽基氣凝膠粉末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微觀照片。
圖4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低介電含有機溶劑的氣凝膠懸浮體製程步驟流程示意圖。
圖5係為本發明所製備低介電含有機溶劑的氣凝膠懸浮體的外觀照片。
圖6係為本發明所製備低介電含有機溶劑的氣凝膠懸浮體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微觀照片。
請參閱圖1,揭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低介電氣凝膠粉體製備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混合水解步驟(S1)、分散縮合步驟(S2)、及乾燥步驟(S3)其中:
該混合水解步驟(S1):將一矽氧烷化合物或一疏水改質矽氧烷化合物與含微量酸觸媒之大量去離子水混合,並於混合過程中進行水解反應。其中,該矽氧烷化合物(alkoxysilane)為一種或多種選自於由下列所構成群組之物質:四甲氧基矽烷(tetramethoxysilane,TMOS)及四乙氧基矽烷(tetraethoxysilane,TEOS),而該疏水改質矽氧烷化合物為一種或多種選自於由下列所構成群組之物質:疏水性甲基三甲氧基矽烷(methyltrimethoxysilane,MTMS)及甲基三乙氧基矽烷(methyltriethoxysilane,MTES)。添加該疏水改質矽氧烷的目的在於降低氣凝膠體系於乾燥過程的龜裂現象;而添加該矽氧烷的目的在於調控氣凝膠體系內部微細結構以及增加結構中的孔洞含量。於整體混合溶液中,矽氧烷及疏水改質矽氧烷的總含量莫爾百分比為3.0mol%至40mol%之間,而該去離子水 的含量莫爾比為97mol%至60mol%之間。其中,矽氧烷化合物以及疏水改質矽氧烷化合物莫爾比由0:100至35:65,於本實施例中較佳條件為5:95。
該混合步驟(S1)中的去離子水可為去離子水、處理水、二次處理水等之一種或不同組成的混合。
該水解步驟(S1):添加含微量酸觸媒之大量去離子水混合中會進行水解反應(hydrolysis)。其中,該矽氧烷與疏水改質矽氧烷混合物之總含量與酸觸媒之含量的莫爾比為1:0.001至1:0.00005,當該矽氧烷與疏水改質矽氧烷混合溶液中該酸觸媒的含量比越高,水解速率越快;亦即,酸觸媒的含量比越高,整體氣凝膠結構中離子含量越大,氣凝膠的介電損耗將會越大。於本實施例中較佳條件為矽氧烷與疏水改質矽氧烷混合物之總含量與酸觸媒之含量的莫爾比為1:0.0001。
該分散縮合步驟(S2):將含矽分子水解溶液加入含微量鹼觸媒的分散水溶液,利用高速攪拌下使含矽分子水解溶液在含微量鹼觸媒的分散水溶液,利用乳化機、均質機或渦輪分散攪拌機等分散設備進行分散成奈米級至數十微米級懸浮顆粒並進行縮合反應(condensation reaction),利用高速攪拌以及一特定溫度下進行縮合反應速率來控制所獲得的氣凝膠結構。
在該縮合步驟中溫度的提升有助於明顯縮短縮合反應時間(即氣凝膠的凝膠化時間),其中於鹼觸媒與酸觸媒之含量重量比為1.0:1.0時,縮合反應溫度為室溫25℃的凝膠化時間約220分鐘,縮合反應溫度為50℃的凝膠化時間約25分鐘。另外,於鹼觸媒與水混合溶液中,鹼觸媒含量增加也會明顯縮短縮合反應時間。於1M鹼觸媒與1M酸觸媒的含量體積比為0.8:1.0時,凝膠化時間約360分鐘,但氣凝膠的介電損耗將會下降;於1M鹼觸媒與1M酸觸媒的含量比為 1.6:1.0時,凝膠化時間下降至約5分鐘,但氣凝膠的介電損耗將會明顯上升。於本實施例中較佳條件為鹼觸媒與酸觸媒之含量的莫爾比為1.4:1。
該乾燥步驟(S3):當該低介電矽基氣凝膠粉體穩定後,於常壓高溫環境下進行氣凝膠體系中的含水溶劑蒸發。在本乾燥步驟中分成二階段,第一階段,先將氣凝膠體系放置於110至120度之間,使含大量水分之氣凝膠體系在攪拌中產生快速汽化而快速將水分蒸餾乾燥。隨後第二階段,將氣凝膠體系溫度上升至120至150度之高溫環境,使氣凝膠內部所含有的水分產生快速突沸現象,利用氣凝膠內部水分突沸現象促使氣凝膠內部產生一正壓力,利用此正壓力抑制氣凝膠結構在乾燥過程中產生收縮或崩潰的現象。另一方面利用此一正壓力提供氣凝膠產生多孔性,因此可製備出低密度且高孔隙率的低介電氣凝膠粉體。請參閱圖2,係利用本技術所製備之低介電矽基氣凝膠粉體的外觀為一白色粉末結構,請參閱圖3,顯示本技術所製備的低介電矽基氣凝膠粉末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微觀觀測照片,由照片中顯示氣凝膠粉末的尺寸介於約100奈米至次微米的均勻圓球狀結構,再利用約100奈米氣凝膠顆粒聚集成次微米至微米級的團聚體。並由圖3可看出氣凝膠團聚結構中擁有大量的微細的孔洞。
請參閱圖4,係揭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低介電含有機溶劑的氣凝膠懸浮體製備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混合水解步驟(S1)、分散縮合步驟(S2)、乾燥步驟(S3)、及有機溶劑懸浮分散步驟(S4)、共沸蒸餾步驟(S5),其中:
該混合水解步驟(S1):將一矽氧烷化合物或一疏水改質矽氧烷化合物與含微量酸觸媒之大量去離子水混合,並於混合過程中進行水解反應。其中,該矽氧烷化合物(alkoxysilane)為一種或多種選自於由下列所構成群組之物質:四甲氧基矽烷(tetramethoxysilane,TMOS)及四乙氧基矽烷(tetraethoxysilane, TEOS),而該疏水改質矽氧烷化合物為一種或多種選自於由下列所構成群組之物質:疏水性甲基三甲氧基矽烷(methyltrimethoxysilane,MTMS)及甲基三乙氧基矽烷(methyltriethoxysilane,MTES)。添加該疏水改質矽氧烷的目的在於降低氣凝膠體系於乾燥過程的龜裂現象;而添加該矽氧烷的目的在於調控氣凝膠體系內部微細結構以及增加結構中的孔洞含量。於整體混合溶液中,矽氧烷及疏水改質矽氧烷的總含量莫爾百分比為3.0mol%至40mol%之間,而該含微量酸觸媒去離子水的含量莫爾比為97mol%至60mol%之間。其中,矽氧烷化合物以及疏水改質矽氧烷化合物莫爾比由0:100至35:65,於本實施例中較佳條件為5:95。
該混合步驟(S1)中的去離子水可為去離子水、處理水、二次處理水等之一種或不同組成的混合。
該水解步驟(S1):添加含微量酸觸媒之大量去離子水混合中會進行水解反應(hydrolysis)。其中,該矽氧烷與疏水改質矽氧烷混合物之總含量與酸觸媒之含量的莫爾比為1:0.001至1:0.00005,當該矽氧烷與疏水改質矽氧烷混合溶液中該酸觸媒的含量比越高,水解速率越快;亦即,酸觸媒的含量比越高,整體氣凝膠結構中離子含量越大,氣凝膠的介電損耗將會越大。於本實施例中較佳條件為矽氧烷與疏水改質矽氧烷混合物之總含量與酸觸媒之含量的莫爾比為1:0.0001。
該分散縮合步驟(S2):將含矽分子水解溶液加入含微量鹼觸媒的分散水溶液,利用高速攪拌下使含矽分子水解溶液在含微量鹼觸媒的分散水溶液,利用乳化機、均質機或渦輪分散攪拌機等分散設備進行分散成奈米級至數十微米級懸浮顆粒並進行縮合反應(condensation reaction),利用熔膠凝膠反應 改良技術,利用矽氧烷與疏水改質矽氧烷混合物的含量、含微量酸觸媒水解溶液含量、含微量鹼觸媒的分散水溶液含量、高速攪拌速率、及一特定溫度等條件進行縮合反應速率來控制所獲得的氣凝膠結構。
在該縮合步驟中溫度的提升有助於明顯縮短縮合反應時間(即氣凝膠的凝膠化時間),其中於鹼觸媒與酸觸媒之含量重量比為1.0:1.0時,縮合反應溫度為室溫25℃的凝膠化時間約220分鐘,縮合反應溫度為50℃的凝膠化時間約25分鐘。另外,於鹼觸媒與水混合溶液中,鹼觸媒含量增加也會明顯縮短縮合反應時間。於1M鹼觸媒與1M酸觸媒的含量體積比為0.8:1.0時,凝膠化時間約360分鐘,但氣凝膠的介電損耗將會下降;於1M鹼觸媒與1M酸觸媒的含量比為1.6:1.0時,凝膠化時間下降至約5分鐘,但氣凝膠的介電損耗將會明顯上升。於本實施例中較佳條件為鹼觸媒與酸觸媒之含量的莫爾比為1.4:1。
該乾燥步驟(S3):當該低介電矽基氣凝膠粉體穩定後,於常壓高溫環境下進行氣凝膠體系中的含水溶劑蒸發。在本乾燥步驟中,先將氣凝膠體系放置於110至120度之間,使含大量水分之氣凝膠體系在攪拌中產生快速汽化而快速將水分蒸餾乾燥。等氣凝膠體系外的分散水幾乎蒸發完成之後,隨後將溫度上升至120至160度之高溫環境,使氣凝膠內部所含有的水分產生快速突沸現象,利用氣凝膠內部水分突沸現象促使氣凝膠內部產生一正壓力,利用此正壓力抑制氣凝膠結構在乾燥過程中產生收縮或崩潰的現象。在120至150度之高溫環境中乾燥一段時間後,迅速將溫度冷卻至一適當溫度(視後續添加有機溶度沸點而定)下。
該有機溶劑懸浮分散步驟(S4):當溫度降到設定溫度後。隨後添加大量的有機溶劑,並以攪拌機快速攪拌,使氣凝膠粉體進行懸浮分散在有機 溶劑中,在此條件所添加的有機溶劑將會瞬間的滲入較高溫度的氣凝膠粉體內部並且佔據氣凝膠內部孔洞空間形成含有機溶劑氣凝膠懸浮體。
在有機溶劑懸浮分散步驟中,所有機溶劑懸浮分散步驟中所添加之有機溶劑可依所混摻高分子材料相容或溶解度相近之有機溶劑,該有機溶劑可由以下之一或其混合之混合溶劑;如甲苯、二甲苯、己烷、環己烷、丁酮、丙酮、乙醇、無水乙醇、蒸餾水、二次水以及一般處理水等。
該共沸蒸餾步驟(S5):該氣凝膠粉體在所添加有機溶劑中形成均勻且穩定的懸浮分散體系之後,隨後將溫度控制在該有機溶劑或有機混合溶劑與氣凝膠體系內水分子的二相或三相共沸溫度下,利用有機溶劑或有機溶劑混合物與濕式氣凝膠懸浮體中水分子之二相共沸或三相共沸原理,在共沸溫度下將濕式氣凝膠懸浮體中水分子蒸餾出,使濕式氣凝膠懸浮粉體中水分子完全置換成有機溶劑,因此利用本專利技術可快速將氣凝膠結構中水分子去除而獲得含有機溶劑的氣凝膠懸浮體。請參閱圖5,所製備之低介電含有機溶劑的氣凝膠懸浮體的一般外觀的結構照片,顯示所製備的低介電含有機溶劑的氣凝膠懸浮體可在有機溶劑中懸浮或辦沉澱狀態保存,由外觀觀測上氣凝膠顆粒在溶劑中呈現一均勻分散的氣凝膠懸浮粉體。整體而言,低介電含有機溶劑的氣凝膠懸浮體中氣凝膠也為一的結構均勻性、高純度且具有優異孔洞性及低介電性質的產品。請參閱圖6,為所製備之低介電含有機溶劑的氣凝膠懸浮體在稀釋後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進行微觀觀測照片,由照片中顯示氣凝膠懸浮體也是呈現均勻的圓球狀外觀結構,其中氣凝膠粉末的尺寸也是介於約100奈米至次微米的均勻結構。並由圖6可看出氣凝膠粉末結構中有許多微細的孔洞。本發明可先在常壓下快速製備具高孔隙率具低介電的無機氣凝膠粉末,再製作出低介電含有機 溶劑的氣凝膠懸浮體。本發明不需進行冗長的溶劑置換且不需使用超臨界乾燥設備,整體製程簡便快速且低成本。
本低介電氣凝膠密度介於約0.05至0.12g/cm3,因製程中無其他雜質,因此熱傳導及介電損耗明顯下降,氣凝膠粉體的熱傳導係數約0.013至0.016W/mk,氣凝膠粉體的介電常數約1.28至1.8,以及介電損耗為0.0012至0.0036。
綜合上述實施例之說明,當可充分瞭解本發明之製作、應用及本發明產生之功效,惟以上所述實施例僅係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屬本發明涵蓋之範圍內。
(S1’):混合水解步驟
(S2’):分散縮合步驟
(S3’):乾燥步驟
(S4’):有機溶劑懸浮分散步驟
(S5’):共沸蒸餾步驟

Claims (9)

  1. 一種高純度、低介電的氣凝膠粉體的製備方法,係由以下步驟所組成:混合水解步驟:將一矽氧烷化合物、一疏水改質矽氧烷化合物、與含微量酸觸媒之去離子水混合,並於混合過程中進行水解反應,以取得一含矽分子水解溶液;分散縮合步驟:將該含矽分子水解溶液加入含微量鹼觸媒的分散水溶液中,並利用乳化機、均質機、或渦輪分散攪拌機高速攪拌,使該含矽分子水解溶液分散成奈米級至微米級的懸浮顆粒,並進行縮合反應以獲得一氣凝膠結構;乾燥步驟:將該氣凝膠結構放置於110至120度的溫度條件下,使該氣凝膠結構外部的水分蒸發;以及於該氣凝膠結構外部的水分蒸發完畢後,將溫度條件調整至120至160度,使該氣凝膠結構內部的水分蒸發,以取得該氣凝膠粉體。
  2. 一種高純度、低介電的氣凝膠懸浮體的製備方法,係由以下步驟所組成:混合水解步驟:將一矽氧烷化合物、一疏水改質矽氧烷化合物、與含微量酸觸媒之去離子水混合,並於混合過程中進行水解反應,以取得一含矽分子水解溶液;分散縮合步驟:將該含矽分子水解溶液加入含微量鹼觸媒的分散水溶液中,並利用乳化機、均質機、或渦輪分散攪拌機高速攪拌,使該含矽分子水解溶液分散成奈米級至微米級的懸浮顆粒,並進行縮合反應以獲得一氣凝膠結構; 乾燥步驟:將該氣凝膠結構放置於110至120度的溫度條件下,使該氣凝膠結構外部的水分蒸發;以及於該氣凝膠結構外部的水分蒸發完畢後,將溫度條件調整至120至160度,使該氣凝膠結構內部的水分蒸發,以取得該氣凝膠粉體;有機溶劑懸浮分散步驟:將該氣凝膠粉體與一有機溶劑混合,並以攪拌機快速攪拌,使該氣凝膠粉體在該有機溶劑中懸浮分散,以取得一濕式氣凝膠懸浮體;以及共沸蒸餾步驟:將該濕式氣凝膠懸浮體加熱,使其中的水分子進行二相共沸、或三相共沸汽化,以取得一氣凝膠懸浮體。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製備方法,其中該矽氧烷化合物為四甲氧基矽烷(tetramethoxysilane,TMOS)或四乙氧基矽烷(tetraethoxysilane,TEOS),該疏水改質矽氧烷化合物為甲基三甲氧基矽烷(methyltrimethoxysilane,MTMS)或甲基三乙氧基矽烷(methyltriethoxysilane,MTES),該矽氧烷化合物以及該疏水改質矽氧烷化合物之間的莫爾比由0:100至35:65。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製備方法,其中該矽氧烷化合物與該疏水改質矽氧烷化合物之混合物的總含量、與含微量酸觸媒之去離子水中所包含之酸觸媒的含量的莫爾比為1:0.001至1:0.00005;另外,於含微量鹼觸媒的分散水溶液中所包含之鹼觸媒的含量、與含微量酸觸媒之去離子水中所包含之酸觸媒的含量的莫爾比為0.7:1至1.8:1。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製備方法,其中係利用熔膠凝膠反應改良技術,藉由該矽氧烷化合物與該疏水改質矽氧烷化合物混合物的含量、含微量酸觸媒之去離子水的含量、含微量鹼觸媒的分散水溶液的含量、於分散縮合步驟中高速攪拌的速率、及乾燥步驟中所使用之溫度條件來控制該氣凝膠粉體之結構。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製備方法,其中該有機溶劑係選自甲苯、二甲苯、己烷、環己烷、丁酮、丙酮、乙醇、及無水乙醇所構成群組中的至少一種。
  7. 一種高純度、低介電的氣凝膠懸浮體的製備方法,係由以下步驟所組成:混合水解步驟:將一矽氧烷化合物、一疏水改質矽氧烷化合物、與含微量酸觸媒之去離子水混合,並於混合過程中進行水解反應,以取得一含矽分子水解溶液;分散縮合步驟:將該含矽分子水解溶液加入含微量鹼觸媒的分散水溶液中,並利用乳化機、均質機、或渦輪分散攪拌機高速攪拌,使該含矽分子水解溶液分散成奈米級至微米級的懸浮顆粒,並進行縮合反應以獲得一氣凝膠結構;乾燥步驟:將該氣凝膠結構放置於110至120度的溫度條件下,使該氣凝膠結構外部的水分蒸發;以及於該氣凝膠結構外部的水分蒸發完畢後,將溫度條件調整至120至160度,使該氣凝膠結構內部的水分蒸發,以取得該氣凝膠粉體;有機溶劑懸浮分散步驟:將該氣凝膠粉體與一有機溶劑混合,並以攪拌機快速攪拌,使該氣凝膠粉體在該有機溶劑中懸浮分散,以取得一濕式氣凝膠懸浮體;共沸蒸餾步驟:將該濕式氣凝膠懸浮體加熱,使其中的水分子進行二相共沸、或三相共沸汽化,以取得一氣凝膠懸浮體;以及混合高分子溶液步驟,將該氣凝膠懸浮體與一高分子溶液進行均勻混合。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製備方法,其中該高分子溶液中的高分子包含一熱固性高分子(thermal setting polymer),其中該熱固性高分子係選自環氧樹酯 (epoxy)、聚醯亞胺樹酯(polyimide,PI)、聚苯醚(polyphenylene oxide,PPO)、及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PPS)所構成材料組群中之至少一種材料。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製備方法,其中該高分子溶液中的高分子包含一熱塑性高分子(thermal plastic polymer),其中該熱塑性高分子係選自於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醯胺(polyamide,PA)、聚醯胺酯(POLYESTERAMIDE,PEA)、聚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及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所構成材料組群中之至少一種材料。
TW110140573A 2021-11-01 2021-11-01 低介電氣凝膠粉體、與低介電氣凝膠懸浮體,複合膜及其製備方法 TWI7938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0573A TWI793839B (zh) 2021-11-01 2021-11-01 低介電氣凝膠粉體、與低介電氣凝膠懸浮體,複合膜及其製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0573A TWI793839B (zh) 2021-11-01 2021-11-01 低介電氣凝膠粉體、與低介電氣凝膠懸浮體,複合膜及其製備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3839B true TWI793839B (zh) 2023-02-21
TW202319347A TW202319347A (zh) 2023-05-16

Family

ID=86689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0573A TWI793839B (zh) 2021-11-01 2021-11-01 低介電氣凝膠粉體、與低介電氣凝膠懸浮體,複合膜及其製備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9383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4762A (zh) * 2007-03-29 2008-10-01 北京市华从经贸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改性方法
TW202022023A (zh) * 2018-12-07 2020-06-16 台灣氣凝膠科技材料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官能基改質氣凝膠顆粒之複合材料的製備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4762A (zh) * 2007-03-29 2008-10-01 北京市华从经贸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改性方法
TW202022023A (zh) * 2018-12-07 2020-06-16 台灣氣凝膠科技材料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官能基改質氣凝膠顆粒之複合材料的製備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9347A (zh)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Review on polymer composites wit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low dielectric properties for electronic packaging
CN109627470B (zh) 一种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KR100859275B1 (ko) 다공질 폴리이미드 수지의 제조방법 및 다공질 폴리이미드수지
CN104341594B (zh) 一种交联型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混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0452418A (zh) 一种核壳结构导热填料制备的高导热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50435B (zh) 一种低介电常数有序多孔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3772981A (zh) 低介电常数聚合物/氟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TWI787318B (zh) 塗液、塗膜的製造方法及塗膜
CN106280440B (zh) 一种高分散性聚酰亚胺/纳米粒子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93206A (zh)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及聚酰亚胺薄膜
Ma et al. Facile strategy for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polyimide/silsesquioxane composite films: structural design inspired from nature
Zhang et al. Non-supercritical drying sol–gel prepar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aerogel ORMOSIL thin films with controlled refractive index
CN112622366A (zh) 一种有机基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TWI793839B (zh) 低介電氣凝膠粉體、與低介電氣凝膠懸浮體,複合膜及其製備方法
Liu et al. Improved coefficient thermal expans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TFE composites for high-frequency communication
Saidina et al. Dielectric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CCTO/epoxy composites for embedded capacitor applications: mixing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EP4261187A1 (en) Aeroge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TWI764584B (zh) 低介電氣凝膠及其製備方法
CN112143000B (zh) 一种全有机pi/pvdf薄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KR102167968B1 (ko) 나노 실리케이트 입자를 이용한 저유전률 폴리이미드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9280190A (zh) 一种聚酰亚胺多孔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oseph et al. Growing well-defined monodispersed silica in polyimide host membranes using a surfactant assisted sol-gel process
US6890641B1 (en) Low dielectric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same
TWI829147B (zh) 兼具低熱傳與低介電氣凝膠複合材及其製備方法
CN115044204B (zh) 一种低介电全有机交联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