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1584B - 防潮容器及製造和使用彼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潮容器及製造和使用彼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1584B
TWI791584B TW107127553A TW107127553A TWI791584B TW I791584 B TWI791584 B TW I791584B TW 107127553 A TW107127553 A TW 107127553A TW 107127553 A TW107127553 A TW 107127553A TW I791584 B TWI791584 B TW I7915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seal
container body
lid
mois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7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9961A (zh
Inventor
強納森 R 佛德曼
唐納德 里 海柏
布萊恩 蒂夫特
法蘭克林 里 二世 路卡斯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Csp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Csp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Csp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9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9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1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158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24Adaptations for preventing deterioration or decay of contents; Applications to the container or packaging material of food preservatives, fungicides, pesticides or animal repellants
    • B65D81/26Adaptations for preventing deterioration or decay of contents; Applications to the container or packaging material of food preservatives, fungicides, pesticides or animal repellants with provision for draining away, or absorbing, or removing by ventilation, fluids, e.g. exuded by contents; Applications of corrosion inhibitors or desiccators
    • B65D81/266Adaptations for preventing deterioration or decay of contents; Applications to the container or packaging material of food preservatives, fungicides, pesticides or animal repellants with provision for draining away, or absorbing, or removing by ventilation, fluids, e.g. exuded by contents; Applications of corrosion inhibitors or desiccators for absorbing gases, e.g. oxygen absorbers or desicca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3/00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43/14Non-removable lids or covers
    • B65D43/16Non-removable lids or covers hinged for upward or downward movement
    • B65D43/162Non-removable lids or covers hinged for upward or downward movement the container, the lid and the hinge being made of one pie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3/00Sealing or packing elements; Sealings formed by liquid or plastics material
    • B65D53/02Collars or rings

Abstract

一種用於儲存及保存濕敏產品之方法,其包括提供防潮容器,該防潮容器具有質量小於3.25 g之由夾帶乾燥劑之聚合物製得的嵌件;當該容器處於打開位置時將複數個濕敏產品安置於內部隔室;及將該容器移入關閉位置,藉此在蓋與容器主體之間產生防潮密封。該容器為該等濕敏產品提供至少12個月之存放期。該容器在處於關閉位置時,在30℃及75%相對濕度(RH)之環境條件下具有小於500 µg/天之濕蒸氣穿透率。

Description

防潮容器及製造和使用彼之方法
所揭示概念大體上係關於適用於容納對環境條件敏感之產品(例如某些藥品、益生菌及診斷測試條)的容器。所揭示概念亦係關於用於該等容器之嵌件。
一些產品,尤其醫學領域中之產品的功效可能受環境條件,例如經由暴露於濕氣或氧氣而受不利影響。舉例來說,藥品可由濕氣損害。因為藥品吸收濕氣,所以藥品實現其預期目的之有效性可能變低。診斷測試條,諸如用於糖尿病護理之血糖測試條亦可由於暴露於濕氣而受不利影響。同樣地,已發現包含活性微生物培養物(例如益生微生物)之醫藥投藥形式可由濕氣劣化。
藥品及診斷測試條在其生命週期中可遭遇多次濕氣。該等遭遇可在製造階段期間,在運送期間,在產物出售之前處於儲存時,在產物出售之後處於儲存時,且每一次打開含有產物之容器使得可使用產物時發生。即使藥品或診斷測試條已經製造且儲存於防潮容器中,但每次打開容器使得可提取藥品或測試條時,濕氣會進入容器。進入容器之濕氣在關閉容器之後圍繞容器內部之藥品或測試條。該對濕氣之暴露可不利地影響藥品或測試條且減少存放期。
因為重複打開及關閉藥品/測試條容器,且因為每次在其打開時濕氣進入容器,所以該容器常常提供有適用於吸收濕氣之乾燥單元。乾燥單元通常包括在小袋或罐內與藥品混合之乾燥劑。各種問題可能與該等小袋或罐相關。舉例而言,袋/罐可由小孩童攝入,從而可導致窒息風險。此外,有可能在第一次打開容器之後可拋棄袋/罐。在該袋/罐不存在情況下,在消費者每次自容器移出產品持續打開及關閉容器時,沒有任何東西吸收濕氣。
為解決與鬆散的乾燥袋/罐相關之前述缺陷,已將夾帶乾燥劑之固定之嵌件提供於容器。該等嵌件可包含夾帶乾燥劑之聚合物調配物,該等調配物包括基質聚合物(用於結構)、乾燥劑及視情況選用之孔道形成劑。此等類型之嵌件以及製備及組裝彼之方法揭示於例如申請人之美國專利第5,911,937號、第6,214,255號、第6,130,263號、第6,080,350號、第6,174,952號、第6,124,006號及第6,221,446號及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1/0127269號中,其皆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此等乾燥劑嵌件相比於鬆散置放之乾燥劑袋/罐提供不同優勢。
利用乾燥劑嵌件之一個挑戰係關於將嵌件之表面區域最大化暴露於容器內之空氣以吸收濕氣實現所要程度之功效及效率。典型的乾燥劑嵌件呈套筒、內襯或類似物之形式提供,其在容器內具有暴露於空氣之內表面,而且具有與容器主體之內表面齊平或與其一體之外表面。因此,大約僅嵌件之外表面之一半與容器內部之空氣接觸。儘管乾燥劑嵌件通常設計成促進空氣中之濕氣與嵌件內之乾燥劑連通(例如經由由孔道形成劑在夾帶乾燥劑之聚合物中產生之通道),但限制空氣僅與嵌件之內表面表面接觸可能不會提供最佳的濕氣吸收活性。另外,對於一些應用而言,可能需要使用提供較低濕氣攝取速率之孔道形成劑,因為其可提供其他期望的特性。在該等情況下,僅將嵌件之內壁提供為與濕氣之暴露表面區域對一些應用而言所提供之濕氣吸收容量可能不足。
乾燥劑嵌件之缺陷係該嵌件增加總製造成本。改善之密封將轉為減少實現相同的所計算水分收支所需要之乾燥劑的體積且因此製造容器更加便宜。
另一方面,密封自身不應顯著增加製造容器之成本,否則經由減少乾燥劑使用所節省之成本將抵消。另外,必須謹慎設計密封自身使得其不需要大力打開,同時不會過於輕易打開使得例如由於可在傳輸期間發生之壓力變化而無意彈開。因此,在醫藥及診斷設備包裝行業中,重要的係平衡產品改善與製造效率及成本現實。
因此需要改善之容器用於醫藥或診斷測試條用途,該容器製造成本低且在數次打開及關閉循環期間及之後提供可靠的防潮密封效果,不需要高打開力進行打開。亦需要改善之乾燥劑嵌件,其增加可暴露於容器內之空氣之夾帶乾燥劑的聚合物之表面區域接觸,因此將所需的乾燥劑量最小化。本發明技術實現上文及其他目的。
因此,在一個態樣中,提供一種用於儲存及保存濕敏產品,視情況診斷測試條之方法。該方法包括提供包含聚合材料之防潮容器,該容器具有12 mL至30 mL之內部容積。該容器包括具有基底及自其延伸之側壁之容器主體,該主體界定內部,該主體進一步具有通向內部之開口。該容器包括蓋,其藉由鉸鏈連接至主體,且可相對於容器主體圍繞鉸鏈樞轉以使容器在該蓋覆蓋開口以便與主體產生防潮密封的關閉位置與暴露開口之打開位置之間移動。將嵌件固定(視情況牢固固定)在容器主體之內部,該嵌件包含基質材料及乾燥劑。基質材料為嵌件提供結構且視情況係聚合物。嵌件具有通向經組態用於容納產品之內部隔室之嵌件開口。該方法另外包括當容器處於打開位置時將複數個濕敏產品,視情況診斷測試條安置於內部隔室中。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將容器移動至關閉位置,進而在蓋與主體之間產生防潮密封。容器為濕敏產品提供至少12個月、視情況至少18個月、視情況至少24個月、視情況18個月至36個月之存放期。容器在處於關閉位置時,在在30℃及75%相對濕度(RH)之環境條件下具有小於500 µg/d、視情況小於400 µg/d、視情況小於350 µg/d、視情況小於325 µg/d、視情況小於300 µg/d、視情況150 µg/d至300 µg/d、視情況175 µg/d至285 µg/d之濕蒸氣穿透率;且嵌件之質量為小於3.25 g、視情況1.5 g至3 g、視情況1.5 g至2.75 g、視情況1.75 g至2.75 g、視情況2 g至2.75 g、視情況約2.5 g。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內部容積為12 mL至30 mL之防潮容器。
在另一態樣中,提供一種製造至少四十(40)個防潮拉蓋小瓶組之方法,其中各組由17 mL小瓶或24 mL小瓶組成。該方法實現相對較低之濕氣進入量,具有平均濕氣進入量之相對窄標準偏差。視情況而言,在30℃/75% RH下之中值進入量對於17 mL小瓶為159微克且對於24 mL小瓶為195微克。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題為「防潮容器以及製造及使用彼之方法」且2017年8月8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542,358號,及題為「17 ML及24 ML下一代小瓶之設計及效能」且2017年8月8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542,391號的優先權,兩者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儘管系統、裝置及方法在本文中係藉助於實例及實施例描述,但熟習此項技術者認識到本發明技術不限於所描述之實施例或圖示。相反地,本發明技術涵蓋屬於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及範疇內之全部修改、等效物及替代方式。本文所揭示之任一實施例之特徵均可省略或併入至另一實施例中。
本文中所用之標題僅為達成組織性目的,且不意欲限制該描述或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如本文所用,字組「可」以許可意義(亦即,意謂能夠)而非強制性意義(亦即,意謂必須)使用。除非本文中專門闡述,否則「一(a/an)」及「該」不限於一個元素而應解讀為意謂「至少一個/種」。術語包括上述字組、其衍生物及相似意義之字組。
一般而言,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技術係關於用於降低進入容器、在容器主體與密封主體之蓋之間的濕氣之量之容器及其製造方法。在一個態樣中,所揭示之實施例經組態以藉由提供至少兩個串聯密封來減少可在主體與蓋之間流動之濕氣的量,其中一個該密封由彈性體對熱塑性材料界面形成,其獨特地不增加打開容器所需之力。如本文所用,術語「彈性體」將以其廣泛意義理解。
在一個實施例中,尤其較佳之彈性體係熱塑性彈性體(TPE),視情況為肖氏A級硬度為20至50、較佳20至40、更佳20至35之熱塑性彈性體。可替代地,術語“彈性體”可包括聚矽氧橡膠或適合於對較硬(例如熱塑性材料)表面產生壓縮密封之其他較佳可注射模製之柔軟及彈性材料。在任何實施例中,彈性體應經組態以重複使用,亦即不應隨打開及關閉之數次循環(例如至少10次、較佳至少25次、更佳至少50次循環)劣化。
視情況,本發明技術係關於在雙重或多重注射模製製程中製得之容器,其中彈性密封件係在一次注射中製得且熱塑性材料容器係在另一後續注射中製得。如本文所揭示之容器實施例可併入鉸接拉蓋,其中主體及蓋在其間包括低質量彈性體對熱塑性材料密封,其在主體與蓋之間與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密封串聯起作用。相比於任一單獨密封,組合密封在容器關閉時進一步減少進入容器之濕蒸氣穿透,從而允許較長的存放期保護同時仍能夠使容器具有低打開力以有益於消費者使用。
視情況,本發明技術係關於一種乾燥劑嵌件,其用於在打開蓋時經由密封、容器壁及開口中之任一者吸收進入容器之濕氣。在一個實施例中,嵌件可由以下各者形成:活性聚合物溶液、諸如去氧劑之清除劑、釋放劑或抗微生物材料。視情況,嵌件可用於吸附或解吸附。
外部容器由兩種材料構成,亦即(主要為)基礎熱塑性材料(例如聚丙烯)及彈性體,較佳熱塑性彈性體(TPE)作為本發明之一個密封表面。在一個實施例中,容器具有藉由鉸鏈(視情況活動鉸鏈)連接至主體之一體式蓋,其設計成易於由消費者打開及關閉。然而,本發明技術不限於包括鉸鏈,因為可省略彼特徵。藉由材料選擇及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密封設計之性質,容器具有低濕蒸氣穿透率(MVTR)。此容器亦併入彈性體材料以產生額外的彈性體對熱塑性材料密封從而進一步降低MVTR。藉由進一步降低MVTR,容器需要較少經由任何乾燥方法進行之保濕以實現目標存放期。密封組合允許容器提供之MVTR低於僅具有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密封之其他相當的參考容器提供之MVTR,且同時允許打開力及關閉力低於僅使用熱塑性材料對彈性體密封時預期之打開力及關閉力。另外,彈性體材料之低質量將仍允許在容器生產製程中回收/再次使用外部容器材料。
根據所揭示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熱塑性鉸鏈拉蓋容器係由具有低蒸氣穿透率之材料構成,例如聚丙烯。另外,容器蓋經設計成具有密封機制,該密封機制併入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密封與熱塑性材料對彈性體密封之組合,其視情況經由多重注射模製視情況在蓋密封區域內部持久製得。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密封區域可設計成具有與小瓶之中心軸成一定角度(或倒圓角或斜度)之倒扣,其不僅係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密封之部分,而且由於幾何形狀亦控制小瓶之打開及關閉力。藉由使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密封與熱塑性材料對彈性體密封串聯起作用,在本發明之視情況選用之態樣中,可降低為獲得相同水準之濕氣進入量需要施加至熱塑性密封之壓縮力。此可促進打開及關閉力之降低,因此使容器更易於消費者使用。此尤其適用於可能在打開及關閉容器方面有困難之消費者群體,諸如患有糖尿病神經病變之患者,或老年人。
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密封依賴於兩個不可壓縮表面之配合,該等表面必須在幾何學上非常接近地匹配以便提供閉合關係(例如搭扣配合)且充當有效的防潮層。此需要足夠的壓縮力以配合相對的不可壓縮表面,因此形成密封。密封效果視接觸面積及允許濕氣穿過之表面之間的空隙(例如經由微隙或由於熱塑性材料之缺陷或磨損及撕裂而產生)之量而定。
熱塑性材料對彈性體密封依賴於一個不可壓縮表面(熱塑性表面)與可壓縮及較佳彈性表面(彈性表面)配合。此類型之密封依賴於在表面之間產生足夠的力以壓縮彈性體,使得其「填充」相對不可壓縮表面中之任何可能的間隙或缺陷。此壓力必須在容器關閉時時刻維持以提供防潮性且隨後克服以便打開容器。
藉由使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密封與熱塑性材料對彈性體密封串聯,可降低濕蒸氣進入量同時仍將容器打開力維持在對消費者群體人體工程學有利之範圍內。
在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之一個最佳態樣中,彈性體對熱塑性材料密封經組態及取向使得密封之壓縮方向與小瓶之主軸平行且與密封表面垂直。無論彈性體位於小瓶蓋之內部部分,在自小瓶主體徑向突出之外邊緣上,或在安置於開口周圍之小瓶主體之頂緣上(視情況前述兩種或所有三種情況),均係如此。這樣,當打開及關閉小瓶時,彈性體對熱塑性材料密封不經受可摩擦彈性體及嵌接或破壞密封(此情況可在該密封位於小瓶邊緣之側面或小瓶蓋之內部裙部上時發生)之徑向力。此使得能夠重複打開而不降低彈性體對熱塑性材料密封之效能。此組態允許使用較低硬度之密封材料,其需要較少壓縮力且另外與除彈性體對熱塑性材料密封以外其他方面相同之參考小瓶相比提供更低之打開力以及更低之進入速率。另外,此組態不增加密封之打開力,不同於具有徑向壓縮之彈性元件之塞型密封。
現在詳細參考圖示之各種圖,其中相似之參考數字係指相似零件,圖1中展示可與各種特徵組合使用以便提供所揭示概念之例示性實施例之容器。容器10可主要由一種或多種可注射模製之熱塑性材料製得,該等材料包括例如聚烯烴,諸如聚丙烯或聚乙烯。根據視情況選用之實施例,容器可由混合物製得,該混合物主要包含熱塑膠材料及極小比例之熱塑性彈性體材料。
容器10包括具有基底14及視情況自其延伸之管形側壁16之容器主體12,該主體12界定經組態用於容納產品,例如診斷測試條之內部18。側壁16視情況在具有頂緣之端緣20處終止,端緣20圍繞主體12之開口22,通向內部18。
蓋24較佳藉由鉸鏈26(視情況活動鉸鏈)連接至主體12,產生拉蓋容器10或小瓶。蓋24可相對於容器主體12圍繞鉸鏈26樞轉以使容器在蓋24覆蓋開口22 (較佳以便與主體產生防潮密封)之關閉位置(參見例如圖4或5)與暴露開口22之打開位置(參見例如圖1)之間移動。
容器主體12可視情況包括外邊緣28,其自側壁16徑向向外突起且在其頂部附近完全包圍容器主體12。視情況,端緣20自邊緣28垂直突起。視情況,在任何實施例中,端緣20均具有約等於側壁16之其餘部分之厚度。視情況,在任何實施例中,端緣20均具有略微小於側壁16之其餘部分之厚度的厚度。
蓋24包括蓋基底30及較佳懸垂裙部32。蓋24進一步包括蓋外邊緣34及視情況自蓋24徑向延伸之拇指突片36。為了關閉容器10,使蓋24圍繞鉸鏈26樞轉使得蓋24覆蓋開口22且接合蓋24及主體12之各別配合密封表面,以將蓋24置放在關閉位置。
圖2係根據圖1之例示性實施例之第一變體的容器之截面視圖。展示主體12在圖底部附近而展示蓋24在圖頂部附近。如上文關於圖1所論述,主體12視情況包括外邊緣28,其圍繞主體12之周邊且在主體12之頂部附近徑向突起。蓋24包括蓋外邊緣34,其視情況自蓋24之懸垂裙部32之內部部分徑向突出。
當蓋24處於關閉位置時,蓋邊緣表面38面向主體邊緣表面40。因此,當蓋24處於關閉位置時,主體邊緣表面40及蓋邊緣表面38之至少部分彼此接合。彈性體密封42a貼附至主體邊緣表面40。密封件42a較佳係安置於主體邊緣表面40之周邊周圍的環圈。在所說明例示性實施例中,彈性體對熱塑性材料密封係藉由彈性體密封件42a接合蓋邊緣表面38且由蓋邊緣表面38壓縮產生。
蓋24包括蓋內部44,由蓋基底30及裙部32界定。當蓋24處於關閉位置時,主體12之端緣20擴展至蓋內部44中。在彼位置,主體12之主體倒扣表面46與蓋倒扣表面48配合。因此,形成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密封表面。另外,此組態例如經由搭扣配合配合組態提供關閉位置,以將蓋24保持在關閉位置且防止其無意中打開。如圖2中所示,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密封及關閉位置係藉由各別倒扣表面46、48形成。此可例如參考軸線50 (參見圖4)沿著其長度延伸穿過主體12之中心界定。蓋倒扣表面48及主體倒扣表面46不與彼軸線50平行。相反地,如所展示,蓋倒扣表面48及主體倒扣表面46相對於軸線50呈微小角度,例如10˚至30˚形成。視情況,各別倒扣表面可以可替代地互補繞圓或傾斜以彼此配合。對於任何該倒扣組態,當蓋24處於關閉位置時,若使用者嘗試自主體12升起蓋24以將蓋24轉變至打開位置,則將需要打開力以克服蓋倒扣表面48與主體倒扣表面46之間的力。
在圖2中所展示之例示性實施例中,蓋24展示為視情況包括蓋彈性體密封件52,其視情況呈貼附至蓋基底30,鄰接於或毗連裙部32之環圈形式。因此,可在蓋彈性體密封件52與頂緣20之間形成密封。當蓋24處於關閉位置時,此在蓋彈性體密封件52與頂緣20之間形成彈性體對熱塑性材料密封。視情況,本發明可省略彈性體密封件52或彈性體密封件42a,因此在視情況選用之實施例中僅提供單一的彈性體對熱塑性材料密封。
意欲根據本發明之態樣之實施例可在蓋24與主體12之間包括串聯的多個及不同的密封。舉例而言,密封可包含蓋倒扣表面48與主體倒扣表面46之間的密封,及彈性體密封件42a與蓋邊緣表面38之間的密封。可替代地,兩個密封可包含蓋倒扣表面48與主體倒扣表面46之間的密封,及蓋彈性體密封件52與頂緣20之間的密封。儘管圖2中展示三個密封(標記為密封A-C),但此僅為例示性的,因為根據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可包括兩個密封或超過三個密封。舉例而言,可能總計存在三個密封、超過三個密封或如上所解釋之僅兩個密封。此外,密封中之至少一者係彈性體對熱塑性材料密封且密封中之至少一者係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密封。換言之,可包括所展示三個密封中之任何兩個(或更多個),只要包括彈性體對熱塑性材料及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之組合即可。
應進一步注意,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密封提供維持彈性體對熱塑性材料密封所需之壓縮力。此組態不需要彈性體對熱塑性材料密封係徑向壓縮力之來源(例如如同彈性塞插入管中一樣)。因此,彈性體對熱塑性材料密封不增加克服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密封以將蓋24自關閉位置轉變至打開位置所需之打開力。實際上,當蓋24處於關閉位置時,經壓縮彈性體之彈性可產生使各別倒扣表面48、46對彼此垂直偏置之微小垂直彈簧力,因此強化或增強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密封。因此,更可能的係,相比於其他方面相同而無彈性密封表面之容器,由彈性體對熱塑性材料密封產生之該微小垂直彈簧力可傾向於實際上降低打開力。
如上文關於圖2中所展示之例示性實施例所論述,彈性體密封件42a貼附至主體12之外邊緣28之上表面。圖3展示一替代的例示性實施例,其中彈性體密封件42b貼附至蓋外邊緣34且與主體12之外邊緣28接觸。以此方式,相對於圖2之實施例及圖3之實施例,形成彈性體對熱塑性材料密封。
圖4展示圖2中所說明之密封且進一步說明圖2中所展示之主體12之更多部分。圖4有助於說明形成於蓋倒扣表面48與主體倒扣表面46之間的密封表面與沿著主體12之長度延伸且穿過其中心之中心軸50之間的關係。如圖4中可見,蓋倒扣表面48及主體倒扣表面46形成倒扣,因為此等兩個表面之間的密封不與中心軸50平行。以此方式,蓋倒扣表面48與主體倒扣表面46之間的倒扣沿垂直及水平方向均包括壓縮力向量。垂直壓縮力向量需要施加打開力以便使蓋24與主體12分離且因此將蓋24自關閉位置轉變至打開位置。
圖5展示圖3中所說明之密封且進一步說明圖3中所展示之主體12之更多部分。圖5亦有助於說明形成於蓋倒扣表面48與主體倒扣表面46之間的密封表面與沿著主體12之長度延伸且穿過其中心之中心軸50之間的關係。蓋24及主體12之各別倒扣表面48、46之組態及功能與圖4中所展示之彼等相同且出於簡潔起見在此處不再重複。
當環境條件係外部最小值為30℃/80%相對濕度(RH)及內部最大值為30℃/1% RH時,根據本發明技術之視情況選用之態樣的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密封與彈性體對熱塑性材料密封之串聯組合經由密封系統提供最大值為視情況42 µg/d-cm密封周長的MVTR,同時允許打開力視情況不大於3 N/cm密封周長。
現參考圖6-10B,展示根據本發明之視情況選用之態樣的容器60之第二例示性實施例。圖6-10B之容器60之許多特徵類似於或等同於圖1-5之容器10之對應特徵。因此,此處僅提供與先前所描述之實施例相似或相同的該等對應特徵之一般概述。然而,標註實施例與額外修飾之間的關鍵差異。
容器60包括主體62,該主體具有基底64及視情況自基底延伸之側壁66。主體62界定內部68。側壁66視情況在具有頂緣72之端緣70處終止。端緣70圍繞主體62之開口74,通向內部68。在所展示實施例中,容器主體62包括外邊緣76。端緣70視情況自邊緣76垂直突起。
蓋78較佳藉由鉸鏈80(視情況活動鉸鏈)連接至主體62,從而產生拉蓋容器60或小瓶。蓋78可相對於容器主體62圍繞鉸鏈80樞轉以使容器60在關閉位置與打開位置之間移動。在所展示實施例中,蓋62包括蓋基底82及較佳懸垂裙部84及拇指突片86。
當蓋78處於關閉位置時,防潮密封88 (參見圖9)係由複數個接合之串聯的配合密封形成,該等密封包括至少第一密封90及第二密封92。第一密封90係藉由配合主體62之熱塑性密封表面與蓋78之熱塑性密封表面形成。第一密封90經組態以需要打開力來分離。在所展示之視情況選用之實施例中,第一密封90包含主體62之倒扣表面99與蓋78之倒扣表面97的接合。此密封與上文相對於圖1-5之容器10所揭示之倒扣對倒扣密封相同且因此在此處將不進一步詳述。
第二密封92係藉由配合主體62或蓋78之熱塑性密封表面與主體62或蓋78之彈性密封表面形成。在所展示之視情況選用之實施例中,第二密封92係藉由配合主體62之熱塑性密封表面與蓋78之彈性密封表面形成。彈性密封表面94包含彈性環96,該彈性環經組態以在蓋78處於關閉位置時由圍繞開口74之端緣70之熱塑性材料上表面72壓縮。如圖9-10B中最佳地展示,彈性環96之垂直壓縮導致環96之一部分徑向彈性擴展至提供於主體62與蓋78之間的空隙98中。現詳細解釋此操作。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環」可指具有中心開口之環形圓形元件。然而,「環」不必限於該組態且可包括非圓形組態以及至少部分填充於中心(亦即,環之開口原本可位處之處)中之彈性元件。因此,「環」可包括例如圓盤形彈性元件。
圖9展示處於關閉位置之具有蓋78之容器60的部分放大截面。如所展示,提供第一密封90,其包含主體62之倒扣表面99與蓋78之倒扣表面97的接合。第二密封92包含端緣70之熱塑性上表面72與提供於蓋78之基底82之下表面上的彈性環96之接合表面94的接合。如圖9中可見,提供於端緣70之上表面72與彈性環96之間的壓縮密封導致環96之截面沿著彈性環96之接合表面94出現略微步進或凹入。此壓痕在圖10B中所展示之放大視圖中更加明顯。圖10A展示在環96即將接觸端緣70之上表面72以形成第二密封之前該環之截面。如10A中所展示,環96在不與端緣接合時不具有此類壓痕。彈性環96之接合表面94中之壓痕係由與邊緣70之密封接合產生之環96的彈性變形之產物。
值得注意地,彈性環96不在其緊鄰右側96R或左側96L上形成邊界或阻擋。因此,當垂直壓縮彈性環96時,其部分徑向向外、向內或同時向向外彈性擴展或遷移。例如在彈性環96與蓋78之裙部84之間提供空隙98以為環材料提供“活動空間”從而在接合第二密封92時徑向擴展。圖10B說明彈性環96之徑向擴展部分96E (展示沿圖10B之方向E擴展),佔據空隙98之一部分。與實際實施相比,圖中之該擴展呈現一定程度放大,其僅出於說明性目的。此進入空隙之徑向擴展特徵提供至少兩個重要功能。
第一,其導致緩和彈性體與邊緣之間的垂直彈簧力。儘管需要提供一些微小彈簧力以加強或強化第一密封,但過量的彈簧力可能傾向於將打開力降低至容器可無意中彈開之程度。必須在一方面所需的低打開力(尤其對於老年及/或糖尿病使用者而言)與過低以致於可導致無意容器打開(例如經由可在傳輸期間在容器內發生之常見壓力變化)之打開力之間取得平衡。當允許彈性體徑向擴展時,可因此在可接受之水準下提供垂直彈簧力。
第二個重要功能在於第二密封之密封表面之間的接觸表面積經由環之彈性材料之徑向擴展增加。此彈性體對熱塑性密封表面積之增加在第二密封之接合位置處提供較緊密之密封。
應理解,圖1-5中所揭示之密封組態中之任一者可與圖6-10B中所揭示之彼等組合。
視情況,在任何實施例中,可撓性熱塑性端緣密封元件均可自蓋之基底朝下下垂以毗連且因此為容器內部提供密封。該等實施例可包括描述於美國專利第9,650,181號中之特徵中之一些或所有,該專利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換言之,該毗連容器內部之端緣密封元件可在所揭示概念之範疇內提供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密封之實施例。視情況,在此類實施例中,形成於端緣密封元件與容器內部之間的密封可為容器提供唯一的防潮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密封。另外,在此類實施例中,視情況主體之倒扣表面及/或蓋之倒扣表面並非圍繞主體/蓋之周邊完全延伸。視情況,該倒扣接合可促進閉合關係,例如搭扣配合組態,但可能未必在倒扣自身之間建立防潮密封。可替代地,倒扣接合提供閉合關係(例如搭扣配合組態)以及倒扣自身之間的防潮密封兩者。
單一密封之進入效能係藉由獲取總小瓶進入速率且減去穿過包含小瓶外殼之熱塑性材料之濕蒸氣穿透率(moisture vapor transmission rate;MVTR)來量測。
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當蓋處於關閉位置時,濕蒸氣穿透率MVTR在30℃/80%相對濕度(RH)下小於370 µg/d。在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24 ml小瓶的一例示性實施例中,夾帶乾燥劑之三相聚合物套筒之重量係2.5-3.25公克(視情況約3.0 g)且濕氣進入量在30℃/70% RH下為約400微克/天。在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17 ml小瓶的一例示性實施例中,夾帶乾燥劑之三相聚合物套筒之重量係2.0-2.75公克(視情況約2.5 g)且濕氣進入量在30℃/70% RH下為約300微克/天。相比於先前的小瓶,此係出人意料的改善,先前的小瓶需要6.3 g乾燥劑套筒以為測試帶提供足夠的存放期。
應注意,關於診斷測試條帶小瓶之標稱容積量測係近似的且在業界得到普遍理解。舉例而言,“17 mL”小瓶可略微不同於彼精確的容積量測結果,“24 mL”小瓶亦可如此。此等小瓶容積得到業界充分理解。為解決此問題,對於一些實施例,提供容積範圍,例如容器之內部容積為12 mL至30 mL。
術語“三相聚合物”係指夾帶乾燥劑之聚合物,其包含基質聚合物、乾燥劑及孔道形成劑,例如如美國專利第5,911,937號、第6,080,350號、第6,124,006號、第6,130,263號、第6,194,079號、第6,214,255號、第6,486,231號、第7,005,459號及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6/0039955號中所描述,其專利各自如同完全闡述一樣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有利地,在本發明之視情況選用之態樣中,第二密封允許減少使用該乾燥劑材料,從而使製造成本降低。
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當第一密封及第二密封組合時,其在蓋處於關閉位置時為容器提供之MVTR低於無第二密封下第一密封將提供之MVTR。
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當第一密封及第二密封組合時,其在蓋處於關閉位置時為容器提供之MVTR低於無第一密封下第二密封將提供之MVTR。
在所揭示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中,容器用於儲存診斷測試條。
在所揭示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密封表面中之至少一者位於沿著主體外部徑向突出之邊緣上。
在所揭示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中,彈性體之肖氏A級硬度為20至50、較佳20至40、更佳20至35。注射模製之領域中之熟練人員通常將避免使用肖氏A級硬度小於50之TPE材料用於容器密封。此係因為該等柔軟TPE材料在模製期間一般難以在不損壞或移位密封情況下黏附於基質聚合物。然而,經由申請人研發之模製技術,將硬度小於50 肖氏A之TPE材料用於容器密封成為可能。使用該等低硬度材料在模製期間形成對流動之較低抗性,有利地在模製期間形成對流動之較低抗性,從而實現較薄的截面。不易傾向於在成品所述中產生可不利影響密封完整性之結合線。另外,較軟的TPE材料需要較少用以密封之壓縮力,其降低過量垂直彈簧力之可能性,過量垂直彈簧力可以其他方式導致如上所述之容器之無意打開。
在拉蓋容器之設計中,帽打開力對產品之品質特徵至關重要。當藉由固定靜置在小瓶基底上之小瓶主體且隨後在20 +/- 2℃之控制溫度下以500 mm/min之恆定速度平行於小瓶軸線向帽舌之下表面施加向上力來量測時,打開力之可接受範圍係3至7磅力(pound-force,lbf),較佳範圍為4至6 lbf。如上所述,過度容易打開之容器可在無意中打開且打開力高於此範圍之容器對於使用者而言也可能過於難以打開。
在差壓下對打開之抗性可視情況藉由以下量測:將已在周圍環境中打開及關閉之容器置放於密封腔室中且隨後經30秒至一分鐘之時段降低腔室中之外壓力以在容器內部與外部環境之間產生至少450 mBar之差壓,該差壓係在商業空氣運輸期間容器應暴露之最大壓差。
在所揭示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中,彈性體之厚度為0.5 mm至1.25 mm且視情況外部小瓶邊緣之暴露寬度係0 mm至2.5 mm。
可在使用之後回收根據所揭示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小瓶。回收參考原材料且追蹤箭頭對應於回收類別。具有熱塑性彈性體之小瓶蓋密封設計成具有較低質量之彈性體以仍允許容器連同原材料名稱再次使用/回收。
額外的彈性體密封件因此降低穿過小瓶容器蓋密封之濕蒸氣穿透率以允許需要較少乾燥劑質量。串聯起作用之密封件之組合使得能夠減少濕蒸氣穿透,以及實現低蓋打開及關閉力以最優化消費者經歷。小瓶蓋密封內低質量之彈性體允許小瓶再次使用/小瓶原材料之可循環性。
應注意,儘管例示性實施例展示為具有圓形密封之圓形容器,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意欲所揭示概念亦可用於非圓形拉蓋容器之情形中以改善主體與蓋之間的密封完整性。實際上,意欲本文所述之彈性體對熱塑性材料密封將尤其適用於提高非圓形容器之密封完整性。舉例而言,如本文所揭示之第一及第二密封可用於橢圓容器、方形容器、矩形容器、具有圓形邊角之四邊形容器及許多其他形狀。視情況,所揭示概念之實施例與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1/0127269號中所揭示之容器形狀及組態一起使用,該公開案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應進一步注意,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密封(例如第一密封90)不必限於如隨附圖示中所展示之組態。舉例而言,在一視情況選用之態樣中,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材料密封可提供於自蓋基底之下表面懸垂且與容器主體壁之內表面之一部分連接之內部聚合物環之間。視情況,在此類實施例中,內部聚合物環之環形突起接合容器主體壁之內表面內的徑向倒扣以產生參考圖6-10B揭示之第一密封90之變體。此第一密封之變體將同樣需要克服打開力以分離密封。 實例
將參考以下實例較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應理解,不應認為本發明限於此等實例。實例 1
進行測試以量測根據圖6-10B中所展示之容器實施例之24 mL小瓶(A組)的濕氣進入量。環境條件設定為30℃及80%相對濕度。在測試群體中存在48個該等容器。將此等濕氣進入量結果對照比較自測試7553個容器群體(B組)搜集之測試資料,該等容器在材料方面與A組之容器相同,不同之處在於B組之容器僅包括第一密封(塑性對塑性)-不包括第二密封(彈性體對塑性)。下表展示所收集資料之並列比較。
Figure 107127553-A0304-0001
如資料所展示,增加第二密封導致平均進入量有意義地減少以及濕氣進入量之標準偏差意外地顯著減小。此標準偏差之顯著減小係值得注意的且自生產觀點來看至關重要。實質上,第二密封與第一密封組合允許更多的受控及可預測(亦即較低偏差)濕氣進入量,使得可更加準確地滿足容器水分收支,從而減少丟棄小瓶。此亦允許減少每小瓶所需之乾燥劑材料且因此減少與減少之乾燥劑材料量相關之生產成本。實例 2
進行測試以量測根據圖6-10B中所展示之容器實施例之17 mL小瓶(A'組)的濕氣進入量。環境條件設定為30℃及70%相對濕度。在測試群體中存在144個該等容器。將此等濕氣進入量結果對照比較自測試2923個容器群體(B'組)搜集之測試資料,該等容器在材料方面與A'組之容器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樣品B'之容器僅包括第一密封(塑性對塑性)-不包括第二密封(彈性體對塑性)。下表展示所收集資料之並列比較。
Figure 107127553-A0304-0002
如同實例1,資料證實,增加第二密封導致平均進入量有意義地減少以及濕氣進入量之標準偏差意外地顯著減少。實例 3
進行測試以量測圖6-10B中所展示之容器實施例之17 mL小瓶(A'組)的濕氣進入量,結果展示於圖26中。環境條件設定為30℃及75%相對濕度。在測試群體中存在319個該等容器。如圖27中所示,將此等濕氣進入量結果對照比較自測試985個先前設計之容器(亦即,「標準CSP小瓶」)群體搜集之測試資料,該等容器在材料方面與測試容器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密封配置。
如同實例1及2,資料證實,本文所述之密封配置的改善導致平均濕氣進入量有意義地減少(亦即311.2 µg/d至232.3 µg/d)以及濕氣進入量之標準偏差顯著減小(亦即31.68至13.77)。
圖27展示類似於圖26之資料之資料的額外比較,不同之處在於在30℃/80%相對濕度下對具有相似設計但較大容積(亦即24 mL容量對17 mL容量)之容器之取樣進行量測。比較圖26及27之資料證實,平均濕氣進入量及濕氣進入量之標準偏差隨著相對濕度及/或增加的容積而增加。夾帶聚合物之乾燥劑嵌件
所揭示概念之一個特徵係關於由夾帶之活性材料製得以吸收穿透容器之濕氣的嵌件。視情況,該特徵併入具有上文所述,例如如圖1-10B中所展示之密封組態之任一實施例的容器中。以下定義及實例解釋該等嵌件及形成該等嵌件之材料的態樣。定義
如本文所用,術語「活性」定義為能夠作用於所選擇材料(例如濕氣或氧氣)、與其相互作用或與其反應。該等作用或相互作用之實例可包括所選擇材料之吸收、吸附(adsorption) (一般係吸附(sorption))或釋放。
如本文所用,術語「活性劑」定義為以下材料:其(1)較佳不可與基質材料(例如聚合物)混溶且在與基質聚合物及孔道形成劑混合及加熱時將不會融化,亦即其熔點高於基質聚合物或孔道形成劑之熔點,且(2)作用於所選擇材料、與其相互作用或與其反應。術語“活性劑”可包括但不限於吸收、吸附或釋放所選擇材料之材料。根據本發明之活性劑可呈諸如礦物質(例如就乾燥劑而言分子篩或矽膠)之顆粒形式,但本發明不應視為僅限於顆粒活性劑。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去氧調配物可由樹脂製得,該樹脂充當活性劑或作為活性劑之組分。
如本文所用,術語「基質材料」係夾帶活性材料之除活性劑以外之組分(較佳聚合物),其為夾帶材料提供結構。
如本文所用,術語「基質聚合物」係視情況所選擇材料之氣體穿透率顯著低於、低於、或基本等於孔道形成劑之所選擇材料之氣體穿透率的聚合物。藉助於實例,在其中所選擇材料係濕氣且活性劑係水吸收乾燥劑之實施例中,此類穿透率將係水蒸氣穿透率。基質聚合物之主要功能係為夾帶聚合物提供結構。適合之基質聚合物可包括熱塑性聚合物,例如聚烯烴(諸如聚丙烯及聚乙烯、聚異戊二烯、聚丁二烯、聚丁烯)、聚矽氧烷、聚碳酸酯、聚醯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酯、聚酸酐、聚丙烯腈、聚碸、聚丙烯酸酯、丙烯酸、聚胺基甲酸酯及聚縮醛、或其共聚物或混合物。
參考基質聚合物及孔道形成劑水蒸氣穿透率之此類比較,在一個實施例中,孔道形成劑之水蒸氣穿透率為基質聚合物之水蒸氣穿透率的至少兩倍。在另一實施例中,孔道形成劑之水蒸氣穿透率係基質聚合物之水蒸氣穿透率的至少五倍。在另一實施例中,孔道形成劑之水蒸氣穿透率係基質聚合物之水蒸氣穿透率的至少十倍。在再一實施例中,孔道形成劑之水蒸氣穿透率係基質聚合物之水蒸氣穿透率的至少二十倍。在再一實施例中,孔道形成劑之水蒸氣穿透率係基質聚合物之水蒸氣穿透率的至少五十倍。在再一實施例中,孔道形成劑之水蒸氣穿透率係基質聚合物之水蒸氣穿透率的至少一百倍。
如本文所用,術語「孔道形成劑」定義為不可與基質聚合物混溶且傾向於以比基質聚合物更快之速率傳輸氣相物質之材料。視情況,在藉由混合孔道形成劑與基質聚合物形成夾帶聚合物時,孔道形成劑能夠形成穿過夾帶聚合物之通道。視情況,該等通道能夠以快於僅有基質聚合物時之速率的速率傳輸所選擇材料穿過夾帶聚合物。
如本文所用,術語「通道」或「互連通道」定義為由孔道形成劑形成之穿過基質聚合物且可彼此互連之通路。
如本文所用,術語「夾帶聚合物」定義為由至少基質聚合物與活性劑以及視情況遍及夾帶或分佈之孔道形成劑形成。夾帶聚合物因此包括二相聚合物及三相聚合物。「負載礦物質之聚合物」係一種夾帶聚合物類型,其中活性劑呈礦物質形式,例如礦物粒子,諸如分子篩或矽膠。術語「夾帶材料」在本文中用於意指整體材料,其包含在基質材料中夾帶之活性劑,其中基質材料可能為聚合的或可能並非聚合的。
如本文所用,術語「整體」、「整體結構」或「整體組合物」定義為並非由兩個或更多個離散宏觀層或部分組成之組合物或材料。因此,「整體組合物」不包括多層複合物。
如本文所用,術語「相」定義為均勻分佈在其中以為結構或組合物提供其整體特徵之整體結構或組合物之部分或組分。
如本文所用,術語「所選擇材料」定義為作用於活性劑、或與活性劑相互作用或與活性劑反應且能夠傳輸穿過夾帶聚合物之通道的物質。舉例而言,在其中乾燥劑用作活性劑之實施例中,所選擇材料可以係可由乾燥劑吸收之濕氣或氣體。在其中釋放材料用作活性劑之實施例中,所選擇材料可以係由釋放材料釋放之試劑,諸如濕氣、芳香劑或抗微生物劑(例如二氧化氯)。在其中吸附材料用作活性劑之實施例中,所選擇材料可以係某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且吸附材料可以係活性碳。
如本文所用,術語「三相」定義為包含三種或更多種相之整體組合物或結構。根據本發明之三相組成物之實例將為由基質聚合物、活性劑及孔道形成劑形成之夾帶聚合物。視情況,三相組合物或結構可包括額外相,例如著色劑。
夾帶聚合物可以係二相調配物(亦即包含基質聚合物及活性劑,無孔道形成劑)或三相調配物(亦即包含基質聚合物、活性劑及孔道形成劑)。夾帶聚合物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第5,911,937號、第6,080,350號、第6,124,006號、第6,130,263號、第6,194,079號、第6,214,255號、第6,486,231號、第7,005,459號及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6/0039955號中,其各自如同完全闡述一樣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例示性夾帶聚合物
夾帶材料或聚合物包括用於提供結構之基質材料(例如聚合物)、視情況選用之孔道形成劑及活性劑。孔道形成劑形成穿過夾帶聚合物之微觀互連通道。至少一些活性劑含於此等通道內,使得通道經由在夾帶聚合物之外表面處形成之微觀通道開口在活性劑及夾帶聚合物之外部之間連通。活性劑可以係例如多種吸收、吸附或釋放材料中之任一者,如下文進一步詳細描述。儘管孔道形成劑係較佳的,但本發明廣泛地包括視情況並不包括孔道形成劑之夾帶材料,例如二相聚合物。
在任何實施例中,適合之孔道形成劑可包括聚二醇(諸如聚乙二醇(PEG)、乙烯-乙烯醇(EVOH)、聚乙烯醇(PVOH))、甘油多胺、聚胺基甲酸酯及聚羧酸,包括聚丙烯酸或聚甲基丙烯酸。可替代地,孔道形成劑可以係例如不可溶於水之聚合物,諸如環氧丙烷聚合產物-單丁醚,諸如由CLARIANT製得之Polyglykol B01/240。在其他實施例中,孔道形成劑可以係環氧丙烷聚合產物單丁醚,諸如由CLARIANT製得之Polyglykol B01/20;環氧丙烷聚合產物,諸如由CLARIANT製得之Polyglykol D01/240;乙烯乙酸乙烯酯、耐綸6、耐綸66,或前述各者之任何組合。
根據本發明之適合活性劑包括吸收材料,諸如乾燥化合物。若活性劑係乾燥劑,則可使用適用於給定應用之任何乾燥劑。通常,物理吸收乾燥劑對於許多應用係較佳的。此等可包括分子篩(例如4Å分子篩)、二氧化矽凝膠、黏土及澱粉。可替代地,乾燥劑可以係形成含有水之晶體之化合物或與水反應以形成新化合物之化合物。
視情況,在任何實施例中,活性劑可以係去氧劑,例如去氧樹脂調配物。
適合之吸收材料亦可包括:(1)金屬及合金,諸如但不限於鎳、銅、鋁、矽、焊錫、銀、金;(2)鍍金屬粒子,諸如鍍銀銅、鍍銀鎳、鍍銀玻璃微球體;(3)無機物,諸如BaTiO3 、SrTiO3 、SiO2 、Al2 O3 、ZnO、TiO2 、MnO、CuO、Sb2 O3 、WC、熔融矽石、煙霧狀二氧化矽、非晶形熔融矽石、溶膠-凝膠二氧化矽、溶膠-凝膠鈦酸鹽、混合鈦酸鹽、離子交換樹脂、含鋰陶瓷、中空玻璃微球體;(4)碳基材料,諸如碳、活性炭、碳黑、科琴黑(ketjenblack)、鑽石粉末;(5)彈性體,諸如聚丁二烯、聚矽氧烷及半金屬、陶瓷及;(6)其他填充劑及顏料。
在另一實例中,吸收材料可以係二氧化碳清除劑,諸如氧化鈣。在濕氣及二氧化碳存在下,氧化鈣轉化為碳酸鈣。因此,氧化鈣可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之應用中用作吸收材料。該等應用包括保存釋放二氧化碳之新鮮食品(例如果實及蔬菜)。
根據本發明之其他適合之活性劑包括釋放材料。該等材料可包含將自釋放材料釋放所選擇材料之任何適合之材料。自釋放材料釋放之所選擇材料可呈固體、凝膠、液體或氣體形式。此等物質可執行多種功能,包括:充當芳香劑、香料或香料來源;供應生物學活性成分,諸如農藥、驅蟲劑、抗微生物劑、餌料、芳族藥品等;提供加濕或乾燥物質;遞送空氣傳播活性化學品,諸如腐蝕抑制劑;催熟劑及臭味製造劑。
用作所揭示概念之夾帶聚合物中之釋放材料的適合殺生物劑可包括但不限於農藥、除草劑、殺線蟲劑、殺真菌劑、滅鼠劑及/或其混合物。除了殺生物劑之外,活性劑亦可釋放營養物、植物生長調節劑、信息素、落葉劑及/或其混合物。
四級銨化合物亦可用作根據本發明之釋放材料。該等化合物不僅充當界面活性劑,而且賦予夾帶聚合物之表面無菌特性或建立減少微生物體(其中一些可以係病原性的)之數目的條件。大量其他抗微生物劑(諸如苯紮氯銨)及相關類型之化合物(如六氯酚)亦可用作根據本發明之釋放劑。可使用其他抗微生物劑,諸如二氧化氯釋放劑。
其他可能的釋放材料包括芳香劑,包括天然精油及合成香料,以及其摻合物。可形成活性成分之部分或可能形成活性成分之全部的典型的香料材料包括:天然精油,諸如檸檬油、紅橘油、丁香葉油、卑檸油、香柏油、虎尾草油、熏衣草油、橙花油、香水油、玫瑰純油或茉莉精華;天然樹脂,諸如勞丹樹脂或乳香樹脂;可自天然來源分離或合成製備之單一香料化學品,例如醇,諸如香草醇、橙花醇、香茅醇、芫荽醇、四氫香葉醇、β苯乙基醇、甲基苯基甲醇、二甲基苄基甲醇、薄荷醇或雪松醇;乙酸酯及衍生自該等醇之其他酯-醛,諸如檸檬醛、香茅醛、羥基香茅醛、十二酸醛、十一碳烯醛、桂皮醛、戊基肉桂醛、香草精或胡椒醛;衍生自該等醛之縮醛;酮,諸如甲基己基酮、紫羅蘭香酮及甲基紫羅蘭酮;酚化合物,諸如丁香酚及異丁香酚;合成麝香,諸如麝香二甲苯、麝香酮及乙烯十一碳二酸酯。
咸信,混合物種之活性劑濃度愈高,最終組合物之吸收、吸附或釋放能力(視具體情況)將愈大。然而,活性劑濃度過高可導致夾帶聚合物更加易脆且活性劑、基質聚合物及孔道形成劑之熔融混合物更加難以以熱方式形成、擠壓或注射模製。在一個實施例中,以夾帶聚合物之總重量計,活性劑負載水準可在10重量%至80重量%、較佳40重量%至70重量%、更佳40重量%至60重量%及甚至更佳45重量%至55重量%範圍內。視情況,可提供在2重量%至10重量%之範圍內、較佳約5%之孔道形成劑。視情況,基質聚合物可在所有組合物之10重量%至50重量%、較佳20重量%至35重量%範圍內。視情況,例如以所有組合物之約2重量%添加著色劑。容器及夾帶活性材料嵌件實施例
圖11說明與先前關於圖1所論述之容器10相似之根據所揭示概念的一個非限制性實施例之容器200。應注意,視情況,圖11之容器200可併入本文中參考圖1-10B所描述之任一密封組態。容器200包括容器主體201、視情況蓋220及夾帶活性劑之嵌件,例如乾燥劑嵌件100。例示性嵌件100係乾燥劑嵌件(亦即,夾帶有乾燥劑作為活性劑)。然而,應理解,可使用替代活性劑代替根據所揭示概念之視情況選用之實施例的乾燥劑(例如,嵌件100可可替代地係去氧劑嵌件)或與其組合。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容器主體201及嵌件100一般係圓柱形,但亦涵蓋其他三維(縱向)形狀,包括橢圓形、方形、矩形、稜鏡形等。應瞭解,嵌件可以係夾帶有活性劑之任何整體組合物。
乾燥劑嵌件100由夾帶於另一材料(例如熱塑性聚合物)中之乾燥劑構成。乾燥劑係以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各種方式併入至乾燥劑嵌件100中。乾燥劑嵌件100可例如在單重注射模製製程中形成。可替代地,乾燥劑嵌件100可在形成容器中作為雙重注射模製製程之部分形成,其中一次注射形成容器主體201 (及視情況蓋220)且另一次注射形成乾燥劑嵌件100。
當在剛性聚合物基質內夾帶乾燥劑以製備嵌件100時,可圍繞結構內含有之單個乾燥劑顆粒產生不可透濕性聚合物外殼。如上文所述,孔道形成劑可與用於形成剛性主體之聚合物基礎基質組合。以此方式,乾燥劑嵌件100較佳由基質聚合物、活性劑(乾燥劑)及視情況孔道形成劑構成(亦即三相乾燥劑聚合物)。如上所述,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需要省略孔道形成劑,以便提供包含基質聚合物及活性劑之二相聚合物。摻入乾燥劑及(視情況)孔道形成劑以形成整體組合物之基質聚合物包括可注射模製熱塑性材料,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
在聚合物基質形成為容器之前,可在聚合物基質處於熔融態時向其添加乾燥劑及孔道形成劑,使得此等添加劑可摻合且充分混入整個基質聚合物材料中。在將數種材料徹底摻合在一起且隨後停止混合製程之後,孔道形成劑將與聚合物基質分離且在整個聚合物中形成充當濕氣連通通路之微觀裂縫或通道。已發現乙烯-乙烯醇(EVOH)及聚乙烯醇(PVOH)對於一些應用而言尤其適用作孔道形成劑。可使此等醇中之每一者與基質聚合物(諸如聚丙烯及聚乙烯)以機械方式混合,且隨後在仍呈熔融態時使其分離成晶域。微觀通道在聚合物結構之表面處打開且藉此為濕氣進入聚合物基質之內部部分提供入口。
乾燥劑嵌件100最清晰地展示於圖12及圖13中。嵌件100包括通向用於容納產品(例如,不限於,藥品及診斷測試條)之內部隔室102之開口及外表面104。內部隔室102可具有與此相關之多種形狀,包括一般對應於嵌件100之外部形狀之形狀(例如杯樣)。視情況,嵌件100係管樣且無底(未圖示),在此情況下內部隔室將在兩端打開而非一端。嵌件100進一步具有頂緣108及與頂緣108相對且在其遠端安置之底端110。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頂緣108界定通入內部隔室102之開口,且底端110一般係圓盤形。嵌件100自頂緣108延伸至底端110。底端110較佳係閉合的,在整個嵌件100中使用相同材料。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底端110缺失(或部分缺失),使得嵌件100係具有兩端開口之圓柱體。
繼續參考圖12及13,突起(例如,不限於,止動件112及脊部114)提供於外表面104上。止動件112自底端110遠離頂緣108延伸以便在底端110與容器主體201之間產生空間。換言之,止動件112略微將底端110自容器主體201之基底203抬起。藉由抬升底端110,底端110充分暴露於容器主體201與嵌件100之間的空隙內之空氣。以此方式,且如下文將論述,底端110能夠吸收容器主體201內之濕氣。如所展示,脊部114可以係複數個彼此平行定位且自頂緣108附近縱向延伸至底端110附近之均勻間隔的脊部。在又一實施例中,脊部114不延伸頂緣108至底端110之整個距離。脊部114可僅延伸距離之一部分或可各自以其間具有空間之非連續脊部之線的形式存在。脊部114之厚度可為多種尺寸中之任一者。在圖2及3中所示之實例中,脊部114自頂緣108至底端110漸尖(亦即,其朝向嵌件100之頂部較厚且朝向嵌件100之底部較薄)。在藉由壓入配合將嵌件100組裝至容器主體201中之一實施例中,脊部114之逐漸變細可有利地促進嵌件100自動插入容器主體201中,在其上脊部114之上部部分與容器主體201建立干擾配合。
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嵌件100視情況係剛性且因此在向其施加最小壓力時不發生變形。此視情況選用之剛性例如在一些應用中可係有用的,諸如當嵌件100與並非圓形(且例如係橢圓形等)之外部容器組合使用時。此視情況選用之剛性可提供支撐以抵抗圍繞非圓形(例如橢圓形)容器之密封表面之偏向(其可促進防潮性)。非圓形容器,例如橢圓形容器揭示於美國專利公開案第號2011/0127269中,該公開案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防潮性可有利地至少部分防止濕氣進入容器且降低其中所包括之藥物或測試條之功效。當濕氣進入容器時,出現濕氣進入量。根據本發明之任何實施例,其中包括乾燥劑之容器可為防潮的。關於容器術語「防潮的」定義為容器在80%相對濕度及22.2℃下具有小於1000微克/天之濕氣進入速率。濕氣進入量因此可屬於數種範圍中之一者。一種該範圍係在前述環境條件下處於25與1000微克/天之間。另一該範圍係在前述環境條件下為50-1000微克/天。另一該範圍係在前述環境條件下為100-1000微克/天。另外其他視情況選用之範圍在前述環境條件下包括100-450微克/天、視情況150-400微克/天、視情況150-350微克/天、視情況150-300微克/天,例如對於內部容積為12 mL至30 mL之容器而言。為測定濕氣進入速率,可使用以下測試方法:(a)在容器中置放1公克±0.25公克分子篩且記錄重量;(b)完全關閉容器;(c)將閉合容器置放於處於80%相對濕度及22.2℃之條件下的環境室中;(d)在一天之後,稱重含有分子篩之容器;(e)在四天之後,稱重含有分子篩之容器;及(f)用第四天樣品減除第一天樣品以計算以水之微克數為單位之容器之濕氣進入量。
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可能需要增加嵌件100之暴露表面積。以此方式,將使較大量之乾燥劑之表面區域暴露於容器200中之空氣以便促進濕氣吸收。因此,可能需要例如增加脊部114之徑向深度。然而,應理解,增加脊部114之徑向深度同時維持嵌件100之最外部直徑將導致嵌件100之內徑減小。此將因此伴隨著內部隔室102之表面區域減小及用於容納產品之內部隔室102之容積減少。換言之,對與嵌件100相關之任何尺寸之任何修改均可導致夾帶乾燥劑之暴露之表面區域(或隔室容積)的增加或減少,其視修改程度而定。
參考圖11及12,容器主體201材料可選自多種不同材料。較佳地,容器主體係由一種或多種可注射模製之塑性材料,例如聚丙烯或聚乙烯製得。容器主體201包括基底203及自其延伸之側壁205。容器主體201具有界定容器主體201之內部231的內表面207,且容器主體201進一步具有通入內部231之開口233。
較佳地亦包括蓋220。蓋220可與容器主體201分離或較佳地,其可藉由鉸鏈240連結至容器主體201以形成拉蓋容器,如所展示。在替代實施例中,蓋可以係塞子、螺帽、箔片密封件-經組態以覆蓋開口之任何結構。
在所展示之拉蓋容器組態中,蓋220可圍繞鉸鏈軸樞轉以使容器200在打開與閉合位置之間移動。蓋220可相對於容器主體201移動以使容器200在蓋220覆蓋容器主體201之開口233之關閉位置與暴露開口233之打開位置之間移動。為關閉容器200,經由鉸鏈240使蓋220旋轉使得蓋220密封容器主體201。蓋220具有至少一個蓋密封表面221且容器主體201具有至少一個圍繞開口233安置之主體密封表面202,該開口通向容器主體201之內部231。主體密封表面202及蓋密封表面221經組態以在容器200處於關閉位置時配合從而在蓋220與容器主體201之間形成防潮密封。
圖12說明固定在容器主體201內之前的乾燥劑嵌件100。如所展示,乾燥劑嵌件100可經由容器主體201中之開口233載入容器主體201。嵌件100及所說明之容器主體201實施例的組合使用僅為例示性的。應理解,乾燥劑嵌件100可與具有各種形狀、尺寸、特徵等之其他容器一起使用。
圖14說明在已插入至容器主體201中之後乾燥劑嵌件100之俯視圖。在所揭示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中,需要在乾燥劑嵌件100位於容器主體201內時將其暴露表面積最大化以實現濕氣吸收。因此,如先前描述,包括止動件112及脊部114以在嵌件外表面之暴露部分與容器主體內表面之一部分之間建立空隙,其中空隙內之濕氣可由嵌件100之暴露部分吸收。
圖15A展示容器200之截面視圖且圖15B展示圖15A之一部分之放大視圖。參考圖15B應瞭解,空隙116提供於嵌件100之外表面104之暴露部分與容器主體201之內表面207之一部分之間。空隙116係藉助於止動件112與脊部114之間的接合以及容器主體201之內表面207產生。
如圖15A中所示,容器主體201可包括環形保持環260,該保持環自容器主體201之內表面207朝內徑向延伸以便將嵌件100固持在容器主體201內。保持環260延伸略微超過乾燥劑嵌件100之最外部直徑,使得保持環260將乾燥劑嵌件100維持在容器主體201內。在一個實施例中,保持環260延伸足夠量,使得乾燥劑嵌件100不在倒轉且打開容器200時下降掉出容器主體201。在另一實施例中,保持環260延伸足夠量,使得即使在施加手動力(亦即大於重力)時,亦防止乾燥劑嵌件100自容器200滑出。
圖16展示圖14之一部分之放大視圖。如所展示,在嵌件100之頂緣部分108與容器主體201之內表面207之間存在至少一個間隙118。因此,應瞭解,間隙118提供對應的流體路徑,經由該等流體路徑空隙116 (圖15B)與嵌件100之內部隔室102可以流體連通。換言之,內部隔室102內之空氣與空隙116流體連通(亦即,暴露於空隙及/或能夠自由移入空隙)。應理解,提供流體路徑之間隙118能夠使空氣在內部隔室102與空隙116之間相對自由傳遞。此等間隙可經由夾帶聚合物與微觀互連通道區分,該夾帶聚合物促進濕蒸氣穿透至微觀通道內所含之乾燥劑。
如上文所陳述,所揭示概念之目標為增加將嵌件100暴露於空氣之表面區域以便促進乾燥劑嵌件100對濕氣之吸收。因此,藉由在空隙116與嵌件100之內部隔室102之間提供至少一個流體路徑(例如經由間隙118),外表面104唯一且有利地暴露於容器主體201內之空氣。與其中乾燥劑嵌件通常與容器主體之內表面齊平且因此無法自兩側吸收濕氣之更加習知之容器相比,此促進嵌件100更多之濕氣吸收。
在所揭示概念之一個替代的例示性實施例中,提供無脊部或止動件之嵌件,且實際上將複數個突出部分提供於容器主體之內表面上。此實質上與其中嵌件具有脊部之組態相反。此替代性實施例亦在容器主體之內表面之部分與嵌件之外表面之間形成間隙,同時將嵌件固定在容器主體內。在此類實施例中,對應嵌件之暴露外表面暴露於內部隔室內之空氣以用於濕氣吸收。
較佳地,嵌件係包含基質材料及乾燥劑(或其他活性劑)之摻合物,如上所述。然而,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涵蓋可能不包括此類摻合物之嵌件。舉例而言,在一個替代的例示性實施例中,嵌件由基質材料(例如聚合物或剛性紙)以及塗佈在其任一表面上之乾燥劑構成。在另一替代性實施例中,嵌件由聚合物以及使其成海綿樣之發泡劑製成。視情況,在任何實施例中,基質材料係非聚合黏合劑,例如黏土。
根據所揭示概念之另一非限制性實施例,圖17-19展示容器400之不同視圖,且圖20及21展示容器400之乾燥劑嵌件300之不同視圖。應注意,視情況,圖17之容器400可併入本文中參考圖1-10B所描述之任一密封組態。乾燥劑嵌件300為容器400提供與乾燥劑嵌件100為上文所述之容器200提供的優勢基本上相同之優勢。因此,相似組件用相似參考數字指示。
如圖20及21中所展示,乾燥劑嵌件300除了包括止動件312及脊部314之外進一步包括自頂緣308朝外徑向延伸之環形端緣309。因此,乾燥劑嵌件300就增加表面區域(亦即,經由止動件312及脊部314)以實現改善之濕氣吸收而言提供前述優勢,且進一步提供額外優勢。更具體而言,端緣310自頂緣308延伸至容器主體401之內表面407 (圖19)以便提供對進入容器主體401之內表面407 (圖19)與嵌件300之外表面304 (圖19)之間的空間之流體入口之阻障。將參考圖18對此瞭解,其中展示端緣309,該端緣阻擋進入容器400之此區域之流體入口(及相關地,阻擋固體材料之進入)。換言之,不存在間隙118,如關於上述容器200所描述之彼等。因此,顯著降低及/或消除診斷測試條(諸如用於糖尿病護理之血糖測試條)在自動化填充操作期間無意中嵌入或堵塞此位置之可能性。
此外,如圖21中所見,嵌件300之底端310具有複數個通孔315。應瞭解,容器400之空隙(顯著類似於圖15B中所展示之容器200之空隙116)提供於嵌件300之外表面304之暴露部分與容器主體401之內表面407之一部分之間。此外,在空隙與嵌件300之內部隔室302 (圖19)之間提供至少一個流體路徑。經由通孔315提供例示性容器400之流體路徑。儘管未展示,但亦應瞭解,可可替代地或另外將通孔提供於嵌件之側壁305上以便在空隙與嵌件300之內部隔室302之間提供流體路徑。因此,與其中嵌件之外表面通常與容器主體之內表面齊平的更加習知之容器相比,容器400之濕氣吸收能力藉助於突出部分312、314、經由通孔315獲得之空隙及流體路徑顯著改善。儘管所揭示概念在本文中已參考例示性實施例描述,但應理解本發明不限於此。能夠獲取本文中教示內容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此項技術之範疇以及本發明將適用之其他領域內之額外修改、應用及實施例。用於製造容器之例示性方法
視情況,容器200、400係在注射模製製程中製得。該製程可至少部分根據美國專利第4,783,056號或美國專利第RE 37,676號之教示內容,該等專利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所揭示概念之另一態樣中,提供用於製造容器200、400之方法。視情況選用之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容器主體201、401,其具有通向內部之開口233、433;(b)視情況提供蓋220、420,其可相對於容器主體201、401移動以使容器200、400在蓋220、420覆蓋開口233、433之關閉位置與暴露開口233、433之打開位置之間移動;(c)將嵌件100、300固定在容器主體201、401之內部231、431內;(d)在嵌件100、300之外表面104、304之暴露部分與容器主體201、401之內表面207、407之一部分之間形成空隙116 (或容器400之空隙);及(e)在空隙116 (亦即,及未展示之容器400之空隙)與嵌件100、300之內部隔室之間形成至少一個流體路徑。固定步驟可視情況包括以下中之任一者:(i)視情況在完全固定容器主體201、401之聚合材料之前將嵌件100、300壓入配合至容器主體201、401中使得容器主體201、401圍繞嵌件100、300略微收縮;或(ii)圍繞嵌件100、300包覆模製容器主體201、401;或(iii)採用雙重模製製程以製備容器主體201、401及嵌件100、300。容器及乾燥劑嵌件之視情況選用之特徵
在任何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之嵌件視情況具有比完全與容器主體之內壁齊平之相當嵌件更快的濕氣攝取速率。
視情況,在任何實施例中,嵌件100、300之總暴露表面積(包括內表面及外表面)係內部隔室102、302之暴露表面積的至少1.1倍、視情況係內部隔室102、302之暴露表面積的至少1.25倍、視情況係內部隔室102、302之暴露表面積的至少1.5倍、視情況係內部隔室102、302之暴露表面積的至少1.75倍、視情況係內部隔室102、302之暴露表面積的至少2.0倍、視情況係內部隔室102、302之暴露表面積的至少2.5倍。在申請人減少實踐之容器之一較佳實施例中,嵌件100、300之總暴露表面積係內部隔室102、302之暴露表面積的約2.2倍。
視情況,在任何實施例中,嵌件100、300係單一單位元件,其不依賴於分離嵌件或元件提供空隙(例如116)。
視情況,在任何實施例中,在(a)嵌件100、300之底端110與容器主體201之基底203之間及(b)嵌件之外表面104、304與容器主體201之側壁205之間提供空隙(例如116)。
視情況,在任何實施例中,嵌件包含除了乾燥劑之外或代替乾燥劑之活性劑,例如去氧劑。容器之視情況選用之特徵
視情況,本文所揭示之嵌件100、300中之任一者可與本文所揭示之容器10、60中之任一者一起使用。較佳地,根據所揭示概念之一態樣之容器將併入此等特徵以減少濕氣進入量、提高製造期間容器品質之可靠性及一致性、減少所需之乾燥劑量及提高乾燥劑嵌件之濕氣攝取效率。以此方式,提供改善之小瓶,其視情況為濕敏產品(例如診斷測試條)提供所需存放期。17 mL 24 mL 下一代小瓶之設計及效能
根據視情況選用之實施例之17 mL下一代小瓶設計成提供先前小瓶之高品質低成本替代方式,同時仍滿足保護血糖測試條之效能需求。降低成本之能力係基於兩個關鍵因素: (1) 減輕套筒重量。該設計藉由用具有相同調配物之較輕3相乾燥劑套筒置換標準小瓶之當前的3相乾燥劑套筒(具有乾燥劑,通道形成劑及基質聚合物)來將小瓶中之乾燥劑質量降低約60%。藉由改善顯著減少進入小瓶之濕氣進入量之密封設計來使此成為可能。 (2) 修改小瓶製造方法以提高效率且削減成本。當前製程一般利用高空蝕工具且使利用兩個步驟之間保持之在製品盤存實體分離100%檢驗製程。新的小瓶製造及檢驗製程完全一體化,其不僅削減額外的成本而且改進反饋迴路,實現對任何問題更快之反應。
保護測試條帶之關鍵為在測試條之可用年限內維持低相對濕度(RH)。小瓶設計中之兩個關鍵因素係小瓶之吸收能力及小瓶阻止濕氣進入小瓶(濕氣進入)之能力。
吸收一定量之濕氣的能力係所用乾燥劑之類型及數量之函數。就標準Activ-Vial™產品而言,其係4A分子篩。小瓶內部之相對濕度係分子篩吸收能力之百分比之函數。此係乾燥劑之固有特性且經良好表徵。另外,申請人已表徵申請人之3相乾燥劑調配物中之此RH相對於能力曲線,如圖23中所示。
下一代17 mL小瓶係所揭示概念之視情況選用之實施例,其經設計以在一組特定環境假定下在產品之壽命期間維持10% RH,吾等在吾等設計文件中對該等環境假定有所表徵,吾等稱為水分收支。
水分收支中之環境假定係基於使用針對世界各地各種環境區域之平均溫度及濕度之國際協調會議(ICH)指導原則,如圖24及下表中所示。 ICH穩定區
Figure 107127553-A0304-0003
Figure 107127553-A0304-0004
基於小瓶設計參數及設計環境條件,產生在可用年限期間小瓶必須吸收之水分量的計算結果。下一代17 mL小瓶之可允許最大濕氣載荷之計算結果提供於下文中:
Figure 107127553-A0304-0005
上文所展示之下一代17 mL小瓶之可允許最大濕氣載荷可與下文所展示之先前小瓶之相同參數對照。
Figure 107127553-A0304-0006
對於17 ml下一代小瓶,在小瓶壽命內平均進入需求在30℃/75% RH下係346微克/天,乾燥劑套筒重量需求為2.5公克。對於先前小瓶,在小瓶壽命內平均進入需求將係972微克/天,乾燥劑套筒重量為6.3公克。此表示有意義的差異及對製造成本之節省。
歷時4週在30℃/75% RH下測試小瓶且隨後經由模型對各個體進入值進行處理以產生在小瓶壽命內平均進入量之投影運算。結果展現2.75之極高處理能力。參見圖25。此群體之變異係數在6%下非常低。
下一代小瓶之效能顯著優於先前小瓶。在30℃/75% RH之設計環境條件下,存放期內之平均進入量提高25%且變異係數(標準偏差/平均值)降低42%。參見圖26。
此將資料之控制上限(平均值+ 3SD)降低33%。 (a) 穿過小瓶壁(包括基底及蓋)之濕蒸氣穿透率(MVTR)。可以將MVTR轉化為每基準單位之微克數/平方毫米-天。資料及規格係基於外部30℃+/-2℃/80%+/-5% RH及內部30℃+/-2℃/0%+5% RH之環境條件。MVTR係所用材料類型及聚合物厚度之函數。對於任何特定聚合物,MVTR應與厚度成反比,因此使厚度加倍將使每單位面積MVTR減少50%。 (b) 穿過密封之濕氣進入量。密封濕氣進入量可以轉化為每基準單位之微克數/毫升-天,其中mm係指圍繞小瓶周邊之密封之線性長度。CSP資料及所提出之規格係基於外部30℃+/-2℃/80%+/-5% RH及內部30℃+/-2℃/0%+5% RH之環境條件。穿過密封之濕氣進入量係密封系統之設計及用於產生密封之製造品質的函數。
測試通常用於自我監視血糖市場之兩種尺寸之下一代小瓶。較小尺寸稱為17 mL小瓶或容積且較大尺寸稱為24 mL小瓶或容積。熟習此項技術者理解此等尺寸。測試17 mL及24 mL下一代小瓶群之總體進入速率且結果包含於圖28中。
使用各小瓶之總表面積與密封長度之間的比值,假設兩個群體之間的密封品質相同且穿過密封之MVTR及濕蒸氣相等,實際上可將一個群體正規化為另一群體之尺寸且理論上平均進入量應相同。
Figure 107127553-A0304-0007
如圖28中可見,結果在3%內彼此匹配。
因此,假設對於此等尺寸小瓶而言,兩個群體之間的MVTR之平均效果係50%且密封進入量之平均效果係50%,計算基於每單位MVTR之因子及密封進入量之因子。
Figure 107127553-A0304-0008
因為MVTR因子係基於聚合物特性及壁厚,所以此因子對於兩種小瓶而言保持恆定。密封之緊密性或品質係變化性之主要來源,且因此針對各尺寸小瓶分開計算此因子,使得計算結果儘可能接近地匹配量測結果。
Figure 107127553-A0304-0009
為測定密封進入量因子之範圍,使用各群體之UCL (平均值+3*SD)及LCL (平均值-3*SD)定義濕氣密封進入效能之變異性,該濕氣密封進入效能如歷時4週每日在30℃/80% RH下所量測且隨後針對各小瓶繪製資料且使用擬合線性回歸線之斜率作為各小瓶之進入速率。
UCL之密封因子增加,直至實際測試群體之Cpk展示約2.0之計算UCL之能力(六西格瑪)。
Figure 107127553-A0304-0010
參考圖29及30,相比而言若吾等比較先前小瓶之效能與所提出之下一代小瓶密封效能,則吾等可發現先前小瓶無法滿足設計準則。
參考圖31及32,即使具有額外聚丙烯內部端緣密封之先前小瓶亦不符合下一代小瓶之準則。
參考圖33,下一代小瓶之進入效能顯著優於先前小瓶之效能,從而允許用以滿足包裝及保護濕敏血糖測試條之需求之所需乾燥劑質量顯著減少。
下一代小瓶密封效能可視情況定義為具有小於或等於每線性mm之密封長度4.3微克/天之穿過密封的濕氣進入速率,如利用30℃+/- 2℃/80%+/5% RH之外部環境及30℃ +/1 2℃/0%+5% RH之內部環境,在藉由以下歷經4週時段量測時所量測:使用具有量測至.0001公克之足夠精確度之量表每日獲得重量量測結果,繪製資料且使用線性回歸之斜率定義小瓶之總體濕氣進入量,隨後減去主體及蓋之MVTR及除以如以mm量測之密封長度。
上文已憑藉說明指定功能及其關係之實施的功能建置區塊來描述本發明技術。為了便於描述,本文已任意地定義此等功能建置區塊之邊界。只要適當地執行指定功能及其關係,便可界定替代邊界。
雖然已參考本發明的特定實例詳細描述本發明,但是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可對其作出各種改變及修改。
10‧‧‧容器12‧‧‧容器主體14‧‧‧基底16‧‧‧管形側壁18‧‧‧內部20‧‧‧端緣22‧‧‧開口24‧‧‧蓋26‧‧‧鉸鏈28‧‧‧外邊緣30‧‧‧蓋基底32‧‧‧懸垂裙部34‧‧‧蓋外邊緣36‧‧‧拇指突片38‧‧‧蓋邊緣表面40‧‧‧主體邊緣表面42a‧‧‧彈性體密封件42b‧‧‧彈性體密封件44‧‧‧蓋內部46‧‧‧主體倒扣表面48‧‧‧蓋倒扣表面50‧‧‧中心軸52‧‧‧蓋彈性體密封件60‧‧‧容器62‧‧‧主體64‧‧‧基底66‧‧‧側壁68‧‧‧內部70‧‧‧端緣72‧‧‧頂緣/熱塑性上表面74‧‧‧開口76‧‧‧外邊緣78‧‧‧蓋80‧‧‧鉸鏈82‧‧‧蓋基底84‧‧‧懸垂裙部86‧‧‧拇指突片88‧‧‧防潮密封90‧‧‧第一密封92‧‧‧第二密封94‧‧‧彈性密封表面/接合表面96‧‧‧彈性環96E‧‧‧徑向擴展部分96R‧‧‧右側96L‧‧‧左側97‧‧‧倒扣表面98‧‧‧空隙99‧‧‧倒扣表面100‧‧‧乾燥劑嵌件102‧‧‧內部隔室104‧‧‧外表面108‧‧‧頂緣/頂緣部分110‧‧‧底端112‧‧‧止動件114‧‧‧脊部116‧‧‧空隙118‧‧‧間隙200‧‧‧容器201‧‧‧容器主體202‧‧‧主體密封表面203‧‧‧基底205‧‧‧側壁207‧‧‧內表面220‧‧‧蓋221‧‧‧蓋密封表面231‧‧‧內部233‧‧‧開口240‧‧‧鉸鏈260‧‧‧環形保持環300‧‧‧乾燥劑嵌件302‧‧‧內部隔室304‧‧‧外表面305‧‧‧側壁308‧‧‧頂緣309‧‧‧環形端緣310‧‧‧端緣/底端312‧‧‧止動件314‧‧‧脊部315‧‧‧通孔400‧‧‧容器401‧‧‧容器主體407‧‧‧內表面420‧‧‧蓋431‧‧‧內部433‧‧‧開口E‧‧‧方向
當結合附圖閱讀時將更好地理解前述發明內容,以及以下本發明技術之實施方式,其中通篇中相似編號指示相似元件。出於說明本發明技術之目的,在圖式中展示各種說明性實施例。然而,應理解本發明技術並不限於所展示之精確配置及工具。在圖示中:
圖1係處於打開位置之根據一例示性實施例之容器的透視圖;
圖2係說明圖1之例示性實施例之第一變體的放大截面視圖;
圖3係說明圖1之例示性實施例之第二例示性實施例的放大截面視圖;
圖4係截面視圖,其說明圖2之特徵且進一步展示根據圖1之例示性實施例之第一變體的容器之額外部分;
圖5係截面視圖,其說明圖3之特徵且進一步展示根據圖1之例示性實施例之第二變體的容器之額外部分;
圖6係處於關閉位置之根據第二例示性實施例之容器的透視圖;
圖7係處於打開位置之圖6之容器的透視圖;
圖8係沿著圖7之容器之剖面線8--8取得的放大截面視圖,其說明蓋中之密封表面;
圖9係沿著圖6之容器之剖面線9--9取得的放大截面視圖,其說明第一及第二密封之串聯接合以產生防潮密封;
圖10A及10B係示意圖,其展示蓋之彈性環即將與主體之熱塑性密封表面接合之前(圖10A),接著蓋之彈性環與主體之熱塑性密封表面密封接合之後(圖10B);
圖11係根據所揭示概念之一個非限制性實施例,容器之等距視圖;
圖12係圖11之容器之經分解等距視圖;
圖13係圖12之容器之嵌件的等距視圖;
圖14係圖11之容器之俯視圖;
圖15A係沿著圖14之線15A-15A取得之圖14的容器之截面視圖;
圖15B係圖15A之容器之一部分的放大視圖;
圖16係圖14之容器之一部分的放大視圖;
圖17係根據所揭示概念之另一非限制性實施例,另一容器之俯視圖;
圖18係圖17之容器之一部分的放大視圖;
圖19係圖17之容器之經分解等距視圖;
圖20及21係圖17之容器之嵌件的等距視圖;
圖22係展示針對根據所揭示概念之非限制性實施例之容器的取樣,濕氣進入量(以µg/d為單位)之圖式及相關資料;
圖23係繪製根據所揭示概念之非限制性實施例,相對濕度百分比相對於容量百分比之圖式;
圖24係展示針對世界各地各種環境區域之平均溫度及濕度之國際協調會議(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Harmonization;ICH)指導原則的圖像;
圖25係展示根據所揭示概念之非限制性實施例,在30℃/75% RH下測試4週之小瓶的圖式及相關資料;
圖26係圖式及相關資料,其展示針對根據所揭示概念之非限制性實施例之容器的取樣及先前容器設計之容器之取樣,濕氣進入量(以µg/d為單位)之比較;
圖27係圖式及相關資料,其展示針對根據所揭示概念之非限制性實施例之兩種不同尺寸容器的取樣,濕氣進入量(以µg/d為單位)之比較;
圖28係根據所揭示概念之非限制性實施例之圖式及相關資料;
圖29係根據所揭示概念之非限制性實施例之另一圖式及相關資料;
圖30係根據所揭示概念之非限制性實施例之其他圖式及相關資料;
圖31係根據所揭示概念之非限制性實施例之另一圖式及相關資料;
圖32係根據所揭示概念之非限制性實施例之另一圖式及相關資料;且
圖33係根據所揭示概念之非限制性實施例之最後圖式及相關資料。
300‧‧‧乾燥劑嵌件
302‧‧‧內部隔室
304‧‧‧外表面
305‧‧‧側壁
309‧‧‧環形端緣
312‧‧‧止動件
314‧‧‧脊部
400‧‧‧容器
401‧‧‧容器主體
407‧‧‧內表面
420‧‧‧蓋
431‧‧‧內部
433‧‧‧開口

Claims (23)

  1. 一種用於儲存及保存濕敏產品之方法,該方法包含:(a)提供由聚合材料形成之防潮容器,該容器之內部容積在12mL至30mL範圍內,該容器包含:(i)具有基底及自其延伸之側壁之容器主體,該容器主體界定內部,該容器主體進一步具有通向該內部之開口;(ii)藉由鉸鏈連接至該容器主體之蓋,該蓋可相對於該容器主體圍繞該鉸鏈樞轉,以使該容器在該蓋覆蓋該開口以便與該容器主體形成防潮密封的關閉位置與暴露該開口之打開位置之間移動;及(iii)固定在該容器主體之該內部內的嵌件,該嵌件包含基質材料及乾燥劑,其中該基質材料為該嵌件提供結構且係聚合物,該嵌件具有通向經組態用於容納濕敏產品之內部隔室的嵌件開口;(b)在該容器處於該打開位置時,將複數個濕敏產品安置於該內部隔室內;及(c)將該容器移動至該關閉位置,藉此在該蓋與該容器主體之間產生該防潮密封,在該容器處於該關閉位置時,該防潮密封包含複數個在該容器主體與該蓋之間串聯的接合的配合密封,該複數個接合的配合密封包括至少第一密封及第二密封,該第二密封係藉由配合該容器主體之熱塑性密封表面與該蓋之彈性密封表面形成,該彈性密封表面包含彈性環,該彈性環經組態以在該容器處於該關閉位置時由圍繞該開口之邊緣之上表面壓縮,其中該彈性環之垂直壓縮導致該環之一部分彈性地徑向向外擴展至提供於該容器主體與該蓋之間的空隙中; 其中:(aa)該容器為該濕敏產品提供至少18個月之存放期;(bb)該容器在處於該關閉位置時,在30℃及75%相對濕度(RH)之環境條件下具有小於500μg/天(μg/d)之濕蒸氣穿透率;且(cc)該嵌件質量為小於3.25g。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密封係藉由配合該容器主體之熱塑性密封表面與該蓋之熱塑性密封表面形成。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密封包括相對於該容器主體之中心軸之該容器主體的倒扣或自該蓋向下延伸之端緣密封元件。
  4. 如請求項2或3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密封需要打開力以將該容器自該關閉位置轉變至該打開位置,且該第二密封與該第一密封之組合不需要大於該打開力之力來將該容器自該關閉位置轉變至該打開位置。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容器需要打開力來將該容器自該關閉位置轉變至該打開位置且其中該打開力係3至7磅力(lbf)。
  6.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密封包括相對於該容器主體之中心軸之該容器主體的倒扣,其中該倒扣係提供於自該側壁向上延伸且圍繞該開口之端緣中,該蓋包括懸垂裙部,該倒扣具有與該裙部之對應表面配合之 表面,從而形成該第一密封。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容器主體之倒扣表面以搭扣配合關閉關係接合該蓋之倒扣表面。
  8.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中該主體之倒扣表面及/或該蓋之倒扣表面並非圍繞其各自之周邊完全延伸。
  9.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該彈性體或彈性環係0.25mm至1.25mm厚。
  10. 一種防潮容器,該容器具有在12mL至30mL範圍內之內部容積,該容器包含:(a)具有基底及自其延伸之側壁的容器主體,該容器主體界定內部,該容器主體進一步具有通向該內部之開口及圍繞該開口之端緣;(b)蓋,其可相對於該容器在該蓋覆蓋該開口以便與該容器主體形成防潮密封之關閉位置與暴露該開口之打開位置之間移動;(c)至少第一密封及第二密封,該第一密封係藉由分別配合該蓋及該容器主體之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密封表面形成,該第一密封包括相對於該容器主體之中心軸之該容器主體的倒扣或自該蓋向下延伸之端緣密封元件,該第二密封係藉由配合彈性體對熱塑性密封表面形成,其中該等彈性體對熱塑性密封表面包括形成於該蓋中或該容器主體上之彈性體,其中該彈性體係可壓縮的且係有彈性的;及 (d)固定在該容器主體之該內部內的嵌件,該嵌件包含基質材料及乾燥劑,其中該基質材料為該嵌件提供結構且係聚合物,該嵌件具有通向經組態用於容納產品之內部隔室的嵌件開口;其中:(i)該容器在處於該關閉位置時,在30℃及75%相對濕度(RH)之環境條件下具有小於500μg/d之濕蒸氣穿透率;(ii)該嵌件之質量為2.5g至3.25g;且(iii)該容器包含聚合材料。
  11. 如請求項10之容器,其中該蓋係藉由鉸鏈連接至該容器主體,該蓋可相對於該容器主體圍繞該鉸鏈樞轉以使該容器在該關閉位置與該打開位置之間移動。
  12. 如請求項10或11之容器,其中該第二密封係藉由配合該容器主體之熱塑性密封表面與該蓋之彈性密封表面形成,該彈性密封表面包含彈性環,該彈性環經組態以在該容器處於該關閉位置時由圍繞該開口之邊緣之上表面壓縮,其中該彈性環之垂直壓縮導致該環之一部分彈性地徑向向外擴展至提供於該容器主體與該蓋之間的空隙中,該彈性密封環之肖氏A級硬度為20至50。
  13. 如請求項10之容器,其中該第一密封需要打開力來將該容器自該關閉位置轉變至該打開位置,且與該第一密封組合之該第二密封不需要大於該打開力之力來將該容器自該關閉位置轉變至該打開位置。
  14. 如請求項10之容器,其中該容器需要打開力來將該容器自該關閉位置轉變至該打開位置且其中該打開力係3至7磅力(lbf)。
  15. 如請求項10之容器,其中該彈性體係0.25mm至1.25mm厚。
  16. 如請求項10之容器,其中該嵌件係進一步包含孔道形成劑之夾帶聚合物。
  17. 一種用於製造至少四十(40)個防潮拉蓋小瓶組以減少該小瓶之濕氣進入量之標準偏差之方法,其中各組由17mL小瓶或24mL小瓶組成,對於各小瓶,該方法包含:(a)提供具有基底及自其延伸之側壁的容器主體,該容器主體界定內部,該容器主體進一步具有通向該內部之開口及圍繞該開口之端緣;(b)提供藉由鉸鏈連接至該容器主體之蓋,該蓋可相對於該容器主體圍繞該鉸鏈樞轉,以使該小瓶在該蓋覆蓋該開口以便與該容器主體形成防潮密封的關閉位置與暴露該開口之打開位置之間移動;及(c)提供至少第一密封及第二密封,該第一密封係藉由分別配合該蓋及該容器主體之熱塑性材料對熱塑性密封表面形成,該第一密封包括相對於該容器主體之中心軸之該容器主體的倒扣或自該蓋向下延伸之端緣密封元件,該第二密封係藉由配合彈性體對熱塑性密封表面形成,其中該等彈性體對熱塑性密封表面包括形成於該蓋中或該容器主體上之彈性體,其中該彈性體係可壓縮的且係有彈性的; 其中:(i)該至少40個17mL小瓶組在處於該關閉位置時,在30℃及80%相對濕度(RH)之環境條件下具有275μg/d至325μg/d之平均濕蒸氣穿透率,標準偏差為小於30;或(ii)該至少40個24mL小瓶組在處於該關閉位置時,在30℃及80%相對濕度(RH)之環境條件下具有375μg/d至425μg/d之平均濕蒸氣穿透率,標準偏差為小於40。
  18.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中該第二密封係藉由配合該容器主體之熱塑性密封表面與該蓋之彈性密封表面形成,該彈性密封表面包含彈性環,該彈性環經組態以在該小瓶處於該關閉位置時由圍繞該開口之邊緣之上表面壓縮,其中該彈性環之垂直壓縮導致該環之一部分彈性地徑向向外擴展至提供於該容器主體與該蓋之間的空隙中。
  19. 如請求項17或18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密封需要打開力來將該小瓶自該關閉位置轉變至該打開位置,且與該第一密封組合之該第二密封不需要大於該打開力之力來將該小瓶自該關閉位置轉變至該打開位置。
  20.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中該小瓶需要打開力來將該小瓶自該關閉位置轉變至該打開位置且其中該打開力係3至7磅力(lbf)。
  21.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中組合的該第一密封及該第二密封在該蓋處於該關閉位置時為該小瓶提供之濕蒸氣穿透率(MVTR)低於在無該第二密 封時該第一密封將提供之濕蒸氣穿透率。
  22.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中該彈性體係0.25mm至1.25mm厚。
  23. 如請求項22之方法,其中該彈性體係呈具有肖氏A級硬度為20至50之彈性密封環之形式。
TW107127553A 2017-08-08 2018-08-08 防潮容器及製造和使用彼之方法 TWI7915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42358P 2017-08-08 2017-08-08
US201762542391P 2017-08-08 2017-08-08
US62/542,358 2017-08-08
US62/542,391 2017-08-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9961A TW201919961A (zh) 2019-06-01
TWI791584B true TWI791584B (zh) 2023-02-11

Family

ID=63407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7553A TWI791584B (zh) 2017-08-08 2018-08-08 防潮容器及製造和使用彼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5771B2 (zh)
EP (1) EP3665102A1 (zh)
JP (1) JP7228566B2 (zh)
KR (1) KR20200077506A (zh)
CN (1) CN111164023B (zh)
BR (1) BR112020002383B1 (zh)
CA (1) CA3072432A1 (zh)
MX (1) MX2020001362A (zh)
SG (1) SG11202000838SA (zh)
TW (1) TWI791584B (zh)
WO (1) WO20190326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520716A (ja) * 2008-05-15 2011-07-21 シーエスピ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非丸味付けシールを備えたビン
US11033133B2 (en) * 2018-05-04 2021-06-15 Michael J. O'Hare Thermal travel container for use with or without disposable cups
IT201900007746A1 (it) * 2019-05-31 2020-12-01 Sacmi Tappo con cerniera per un contenitore.
CN114929594A (zh) * 2020-01-03 2022-08-19 艾尔诺沃股份有限公司 限定用于活性材料的腔室的组件
US20210300626A1 (en) * 2020-02-03 2021-09-30 Ronda Shamansky Compact ingredient container
USD997717S1 (en) * 2020-11-24 2023-09-05 Csp Technologies, Inc. Container
USD1024790S1 (en) * 2021-10-19 2024-04-30 Csp Technologies, Inc. Container
WO2024011060A1 (en) * 2022-07-06 2024-01-11 Csp Technologies, Inc. Secondary packaging configured to hold and/or prevent inadvertent actuation of a device for administering a drug
WO2024010136A1 (ko) * 2022-07-07 2024-01-11 허동규 친환경 용기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0011A (en) * 1990-11-19 1993-12-14 Ralph Altherr Plastic reaction vessel for small liquid volumes
WO1997032663A1 (en) * 1996-03-05 1997-09-12 Capitol Vial, Inc. Desiccant entrained polymer
TW341227U (en) * 1997-09-22 1998-09-21 Jiuh Hann Plastics Entpr Co Ltd An airtight can for drying agents
CN101119903A (zh) * 2004-10-20 2008-02-06 Csp技术公司 具有可替换密封机构的可重复密封的带状物等的防潮容器
JP4200730B2 (ja) * 2002-10-18 2008-12-2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吸収能力付与容器
US20110000930A1 (en) * 2007-11-16 2011-01-06 Airsec S.A.S. Container
CN102574622A (zh) * 2009-09-09 2012-07-11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用于测试元件的储存容器
CN103917460A (zh) * 2011-11-09 2014-07-09 Csp技术公司 具有插入件的容器
US20160318677A1 (en) * 2015-04-28 2016-11-03 Sanner Gmbh Container comprising two sealing segm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6352A (en) * 1976-11-01 1978-09-26 Leonard Russo Sealing device
US4783056A (en) 1986-11-10 1988-11-08 Abrams Robert S Process for making an aseptic vial and cap
USRE37676E1 (en) 1994-10-14 2002-04-30 Capitol Vial, Inc.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 leak proof cap and body assembly
US6174952B1 (en) 1995-04-19 2001-01-16 Capitol Specialty Plastics, Inc. Monolithic polymer composition having a water absorption material
US6221446B1 (en) 1995-04-19 2001-04-24 Capitol Specialty Plastics, Inc Modified polymers having controlled transmission rates
US6124006A (en) 1995-04-19 2000-09-26 Capitol Specialty Plastics, Inc. Modified polymers having controlled transmission rates
US6194079B1 (en) 1995-04-19 2001-02-27 Capitol Specialty Plastics, Inc. Monolithic polymer composition having an absorbing material
US6214255B1 (en) 1995-04-19 2001-04-10 Capitol Specialty Plastics, Inc. Desiccant entrained polymer
US6486231B1 (en) 1995-04-19 2002-11-26 Csp Technologies, Inc. Co-continuous interconnecting channel morphology composition
US6130263A (en) 1995-04-19 2000-10-10 Capitol Specialty Plastics, Inc. Desiccant entrained polymer
US6080350A (en) 1995-04-19 2000-06-27 Capitol Specialty Plastics, Inc. Dessicant entrained polymer
DE19546684A1 (de) 1995-12-14 1997-06-19 Boehringer Mannheim Gmbh Vorratsbehältnis für streifenförmige Testelemente
US7537137B2 (en) 2002-10-10 2009-05-26 Csp Technologies, Inc. Resealable moisture tight container assembly for strips and the like having a lip snap seal
JP2004142778A (ja) 2002-10-24 2004-05-2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吸収能力付与容器
JP2011520716A (ja) 2008-05-15 2011-07-21 シーエスピ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非丸味付けシールを備えたビン
FR2949445B1 (fr) 2009-08-31 2011-11-25 Urgo Lab Contenant hermetique
TWI374841B (en) 2009-12-01 2012-10-21 Tsai Feng Der Desiccating container
EP2634108B1 (en) * 2012-02-28 2016-02-03 Clariant Production (France) S.A.S. Container for receiving moisture sensitive goods
DE202014011168U1 (de) 2013-01-23 2018-04-13 Csp Technologies, Inc. Dichtungssystem für Verpackungen und Verpackungsanordnung mit einem solchen Dichtungssystem
US9533803B1 (en) 2013-06-04 2017-01-03 Csp Technologies, Inc. Container having a child resistant closure with a small profile
EP2961666B1 (en) * 2013-03-01 2019-01-09 CSP Technologies, Inc. Containers with inserts
CN105073876A (zh) 2013-03-14 2015-11-18 Csp技术公司 形成夹带聚合物中的通道的试剂、含有此种试剂的夹带聚合物、用于生产此种夹带聚合物的方法以及含有此种夹带聚合物的产品
JP5825334B2 (ja) 2013-12-18 2015-12-0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吸湿能力を有する樹脂成型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乾燥容器
DK2966000T3 (en) 2014-07-08 2016-10-24 Clariant Production (France) S A S Container
US20160031627A1 (en) * 2014-08-04 2016-02-04 Huan-Fu Yeh Moisture Proof Container
CN105460347A (zh) 2014-09-11 2016-04-06 钱国华 一种包装瓶
EP3919407A1 (en) * 2016-03-04 2021-12-08 CSP Technologies, Inc. Container and lid with multiple seals therebetween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FR3063282B1 (fr) * 2017-02-24 2020-11-20 Clariant Healthcare Packaging France Sas Recipient pour produits medicaux et/ou pharmaceutique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0011A (en) * 1990-11-19 1993-12-14 Ralph Altherr Plastic reaction vessel for small liquid volumes
WO1997032663A1 (en) * 1996-03-05 1997-09-12 Capitol Vial, Inc. Desiccant entrained polymer
TW341227U (en) * 1997-09-22 1998-09-21 Jiuh Hann Plastics Entpr Co Ltd An airtight can for drying agents
JP4200730B2 (ja) * 2002-10-18 2008-12-2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吸収能力付与容器
CN101119903A (zh) * 2004-10-20 2008-02-06 Csp技术公司 具有可替换密封机构的可重复密封的带状物等的防潮容器
US20110000930A1 (en) * 2007-11-16 2011-01-06 Airsec S.A.S. Container
CN102574622A (zh) * 2009-09-09 2012-07-11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用于测试元件的储存容器
CN103917460A (zh) * 2011-11-09 2014-07-09 Csp技术公司 具有插入件的容器
US20160318677A1 (en) * 2015-04-28 2016-11-03 Sanner Gmbh Container comprising two sealing segm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65102A1 (en) 2020-06-17
BR112020002383B1 (pt) 2022-10-11
KR20200077506A (ko) 2020-06-30
US20200255206A1 (en) 2020-08-13
CA3072432A1 (en) 2019-02-14
US11325771B2 (en) 2022-05-10
BR112020002383A2 (pt) 2020-09-01
SG11202000838SA (en) 2020-02-27
CN111164023A (zh) 2020-05-15
JP7228566B2 (ja) 2023-02-24
MX2020001362A (es) 2020-03-20
JP2020530426A (ja) 2020-10-22
CN111164023B (zh) 2022-09-09
TW201919961A (zh) 2019-06-01
WO2019032636A1 (en) 2019-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1584B (zh) 防潮容器及製造和使用彼之方法
JP6991160B2 (ja) 容器、容器インサート、および関連する容器作製方法
JP2019218555A (ja) 混入ポリマー中にチャネルを形成する物質、このような物質を含有する混入ポリマー、このような混入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含む製品
KR20200124219A (ko) 틈새를 가진 의료 및/또는 의약 제품들을 위한 용기
US11141978B2 (en) Agent for the formation of channels in an entrained polymer, entrained polymer containing such an agent, process for producing such an entrained polymer and product containing the same
AU2019261616A1 (en) Blow molded contain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10582452A (zh) 作为穿刺元件的夹带矿物的塑料配制品
US20210316087A1 (en) Low odor or no odor inhaler desiccant polymer
WO2024081219A1 (en)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storing and stabilizing moisture sensitive products
WO2023077060A1 (en) Container, dispenser,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