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0838B - 半導體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0838B
TWI790838B TW110144760A TW110144760A TWI790838B TW I790838 B TWI790838 B TW I790838B TW 110144760 A TW110144760 A TW 110144760A TW 110144760 A TW110144760 A TW 110144760A TW I790838 B TWI790838 B TW I79083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block
reg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well
volt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4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4742A (zh
Inventor
張宇瑞
宋建憲
甘鎧銓
Original Assignee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44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083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0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083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24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4742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AREA)
  • Bipolar Transistors (AREA)
  • Noodle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基底、隔離區、第一電阻區塊、第二電阻區塊、第一連接結構、第一井區及第二井區。基底包含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區域,隔離區設置於第一井區及第二井區上,第一電阻區塊及第二電阻區塊設置於隔離區上且電性連接,第一井區及第二井區設置於基底的上述區域中,且分別設置於第一電阻區塊及第二電阻區塊之正下方,第一井區及第二井區於一垂直投影方向上不重疊且具有第二導電類型,其中第二導電類型與第一導電類型相反。

Description

半導體裝置
本揭露涉及半導體裝置的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包含壓降裝置之半導體裝置。
近年來,隨著高電壓電源積體電路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例如電動機驅動(motor drive)、電源管理積體電路(power management IC,PMIC)等,通常會使用具有壓降裝置,例如電阻器。一般而言,習知的電阻器是兩端分別具有高低操作電壓的元件,其可以用於將輸入之高電壓降低至所需的低電壓,並輸出至其他部件。電阻器的下方會設置氧化層,用以防止電阻器和下方基底產生不必要的電連接。
然而,當在電阻器的一端施加高電壓時,位於電阻器下方的氧化層也會承受高偏壓(bias),此時氧化層容易因為缺陷存在或厚度不足,而在氧化層中產生漏電流路徑或擊穿氧化層,因而導致電阻器的效能或可靠度降低,或甚至是完全失效。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出一種包含改良的電阻器之半導體裝置,以提高電阻器在高操作電壓下的可靠度,進而提升半導體裝置的電性表現。
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基底、隔離區、第一電阻區塊、第二電阻區塊、第一連接結構、第一井區及第二井區。基底包含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區域,隔離區設置於第一井區及第二井區上,第一電阻區塊及第二電阻區塊設置於隔離區上且電性連接,第一井區及第二井區設置於基底的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區域中,且分別設置於第一電阻區塊及第二電阻區塊之正下方,第一井區及第二井區於一垂直投影方向上不重疊且具有第二導電類型,其中第二導電類型與第一導電類型相反。
為讓本揭露之特徵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半導體裝置
101:基底
102: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區域
103_1:第一井區
103_2:第二井區
103_n:第n井區
103_n+1:第n+1井區
105、105_1、105_2:隔離區
107_1:第一電阻區塊
107_2:第二電阻區塊
107_3:第三電阻區塊
107_n:第n電阻區塊
107_n+1:第n+1電阻區塊
107C:連接部份
109_1:第一連接結構
109_2:第二連接結構
109_n-1:第n-1連接結構
109_n:第n連接結構
VHix:高電壓
VHix-1:第一操作電壓
VHix-2:第二操作電壓
VHix2:第n-1操作電壓
VHix1:第n操作電壓
VLo:低電壓
VDD:供應電壓
VSS:接地端
VI:輸入電壓
VO:輸出電壓
S:源極端
D:汲極端
G:閘極端
R:電阻器
200:半導體裝置
203_1:汲極區
203_2:源極區
206:閘極介電層
207:閘極
為了使下文更容易被理解,在閱讀本揭露時可同時參考圖式及其詳細文字說明。透過本文中之具體實施例並參考相對應的圖式,俾以詳細解說本揭露之具體實施例,並用以闡述本揭露之具體實施例之作用原理。此外,為了清楚起見,圖式中的各特徵可能未按照實際的比例繪製,因此某些圖式中的部分特徵的尺寸可能被刻意放大或縮小。
第1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半導體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第2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半導體裝置的多個電阻區塊、多個井區和多個連接結構的俯視圖。
第3圖是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半導體裝置的多個電阻區塊、多個井區和多個連接結構的俯視圖。
第4圖是根據本揭露又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半導體裝置的多個電阻區塊、多個井區和多個連接結構的俯視圖。
第5圖是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半導體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第6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半導體裝置的電路圖。
第7圖、第8圖、第9圖和第10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製作半導體裝置的各階段的剖面示意圖。
本揭露提供了數個不同的實施例,可用於實現本揭露的不同特徵。為簡化說明起見,本揭露也同時描述了特定構件與佈置的範例。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僅在於示意,而非予以任何限制。舉例而言,下文中針對「第一特徵形成在第二特徵上或上方」的敘述,其可以是指「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直接接觸」,也可以是指「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間另存在有其他特徵」,致使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並不直接接觸。此外,本揭露中的各種實施例可能使用重複的參考符號和/或文字註記。使用這些重複的參考符號與註記是為了使敘述更簡潔和明確,而非用以指示不同的實施例及/或配置之間的關聯性。
另外,針對本揭露中所提及的空間相關的敘述詞彙,例如:「在...之下」,「低」,「下」,「上方」,「之上」,「下」,「頂」,「底」和類似詞彙時,為便於敘述,其用法均在於描述圖式中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個(或多個)元件或特徵的相對關係。除了圖式中所顯示的擺向外,這些空間相關詞彙也用來描述半導體裝置在使用中以及操作時的可能擺向。隨著半導體裝置的擺向的不同(旋轉90度或其它方位),用以描述其擺向的空間相關敘述亦應透過類似的方式予以解釋。
雖然本揭露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等用詞,以敘述種種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區塊(section),但應了解此等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區塊不應被此等用詞所限制。此等用詞僅是用以區分某一元件、部件、區域、 層、及/或區塊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區塊,其本身並不意含及代表該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數,也不代表某一元件與另一元件的排列順序、或是製造方法上的順序。因此,在不背離本揭露之具體實施例之範疇下,下列所討論之第一元件、部件、區域、層、或區塊亦可以第二元件、部件、區域、層、或區塊之詞稱之。
本揭露中所提及的「約」或「實質上」之用語通常表示在一給定值或範圍的20%之內,較佳是10%之內,且更佳是5%之內,或3%之內,或2%之內,或1%之內,或0.5%之內。應注意的是,說明書中所提供的數量為大約的數量,亦即在沒有特定說明「約」或「實質上」的情況下,仍可隱含「約」或「實質上」之含義。
本揭露中所提及的「耦接」、「耦合」、「電連接」一詞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氣連接手段。舉例而言,若文中描述第一部件耦接於第二部件,則代表第一部件可直接電氣連接於第二部件,或透過其他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氣連接至該第二部件。
雖然下文係藉由具體實施例以描述本揭露的發明,然而本揭露的發明原理亦可應用至其他的實施例。此外,為了不致使本發明之精神晦澀難懂,特定的細節會被予以省略,該些被省略的細節係屬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的知識範圍。
本揭露係關於包含電阻器的半導體裝置及其製作方法,此半導體裝置的電阻器可應用於高操作電壓(例如大於50伏特),或超高操作電壓(例如大於500伏特),並且具有高可靠度。同時,此半導體裝置的電阻器為高電阻的電阻器。
第1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半導體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在一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100可以是壓降裝置(voltage drop device),半導體裝置100包含基底101,基底101例如是矽基底、絕緣體上覆矽 (silicon-on-insulator,SOI)基底或其他半導體基底,且基底101包含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區域102。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類型例如是P型,區域102為P型摻雜區,而基底101可以是未摻雜、P型或N型的半導體基底。在一實施例中,區域102可以是P型磊晶層,其形成在基底101上,區域102的摻雜濃度例如為5E13~1E16atoms/cm3。半導體裝置100還包含隔離區105設置在基底101上,在一實施例中,隔離區105可以是淺溝槽隔離(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結構,其形成在基底101中,並且隔離區105的頂面與基底101的表面在同一平面。在另一實施例中,隔離區105例如是場氧化層(field oxide layer),其形成在基底101上,並且其頂面高於基底101的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隔離區105的材料例如是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前述之組合,或者是高介電常數(high-K)的介電材料,例如氧化鉿(HfO2)、氧化鋯(ZrO2)、氧化鈦(TiO2)或其他介電常數高於4的合適的高介電材料。在一實施例中,隔離區105可以是矽局部氧化(Local Oxidation of Silicon,LOCOS)。
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半導體裝置100包含至少兩個電阻區塊設置於隔離區105上,以及包含至少兩個井區設置於所述至少兩個電阻區正下方,即至少兩個電阻區塊垂直投影區域各自對應於至少兩個井區。於一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100的電阻區塊設置為多個,如第1圖所示,第一電阻區塊107_1、第二電阻區塊107_2…第n電阻區塊107_n及第n+1電阻區塊107_n+1設置於隔離區105上,其中n為等於或大於3的整數,在一實施例中,這些電阻區塊彼此分離。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阻區塊107_1、第二電阻區塊107_2…第n電阻區塊107_n及第n+1電阻區塊107_n+1的材料例如是多晶矽、合金(例如:SiCr)、金屬或前述之組合。
此外,半導體裝置100還包含多個井區設置於基底101之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區域102中,如第1圖所示,第一井區103_1、第二井區103_2…第n井區103_n及第n+1井區103_n+1設置於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區域102中,其中n較佳為 等於或大於3的整數,並且這些井區具有第二導電類型,其中第二導電類型與第一導電類型相反。在一實施例中,區域102例如為P型摻雜區,而第一井區103_1、第二井區103_2…第n井區103_n及第n+1井區103_n+1則為N型井區,反之亦然。在一實施例中,這些井區也可以是任何N摻雜或P摻雜種類的高壓井區(HV well)。在一實施例中,井區可為不連續設置,換句話說,第n電阻區塊107_n下可以不具有第n井區103_n。在另一實施例中,電阻區塊107_n+1下可以不具有第n+1井區103_n+1,即電阻區塊下並非皆具有井區,本領域技術人員可視需求設置電阻區塊與井區相對位置與兩者數量。
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第一井區103_1、第二井區103_2、第n井區103_n及第n+1井區103_n+1分別設置於第一電阻區塊107_1、第二電阻區塊107_2、第n電阻區塊107_n及第n+1電阻區塊107_n+1的正下方,並且第一井區103_1、第二井區103_2、第n井區103_n及第n+1井區103_n+1彼此之間分離設置,另外,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第一井區103_1的摻雜濃度高於第二井區103_2的摻雜濃度,第二井區103_2的摻雜濃度高於第n井區103_n的摻雜濃度,且第n井區103_n的摻雜濃度高於第n+1井區103_n+1的摻雜濃度。舉例而言,井區103_1、103_2、103_n、103_n+1的摻雜濃度例如為1E14~1E18atoms/cm3。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視需求調整上述基底、基底中的摻雜區與各井區的摻雜濃度。
此外,半導體裝置100還包含多個連接結構,以分別電性連接上述多個相鄰的電阻區塊,如第1圖所示,第一連接結構109_1、第二連接結構109_2…第n-1連接結構109_n-1、及第n連接結構109_n設置於基底101之上。第一連接結構109_1電性連接第一電阻區塊107_1和第二電阻區塊107_2,第二連接結構109_2電性連接第二電阻區塊107_2和第三電阻區塊107_3,第n-1連接結構109_n-1電性連接第n-1電阻區塊107_n-1和第n電阻區塊107_n,第n連接結構109_n電性連接第n電阻區塊107_n和第n+1電阻區塊107_n+1,其中n為等於或大於3的整數。當n等於3 時,第二連接結構109_2亦即為第n-1連接結構109_n-1,且第n電阻區塊107_n亦即為第三電阻區塊。
此外,半導體裝置100還包含層間介電層(未繪示)覆蓋住第一電阻區塊107_1、第二電阻區塊107_2…第n電阻區塊107_n及第n+1電阻區塊107_n+1,使得各電阻區塊之間可以被層間介電層隔開,且第一連接結構109_1、第二連接結構109_2…第n-1連接結構109_n-1及第n連接結構109_n被設置於層間介電層內,這些連接結構為互連結構,並且包含金屬導線和導通孔,其中金屬導線可設置於層間介電層上,而導通孔則穿過層間介電層,連接於金屬導線和電阻區塊之間。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第一電阻區塊107_1、第二電阻區塊107_2、第n電阻區塊107_n及第n+1電阻區塊107_n+1的電阻率高於第一連接結構109_1、第二連接結構109_2、第n-1連接結構109_n-1及第n連接結構109_n的電阻率。
另外,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如第1圖所示,第一連接結構109_1包含兩連接端,這兩個連接端的其中一者電連接至第一電阻區塊107_1的一末端,且這兩個連接端的其中另一者電連接至第二電阻區塊107_2的一末端,依此類推,第二連接結構109_2…第n-1連接結構109_n-1及第n連接結構109_n也各自包含兩連接端,且每兩個連接端分別電連接至每兩個相鄰的電阻區塊的最靠近的末端,此處所提及的各電阻區塊的末端指的是遠離各電阻區塊的中央區域的兩個端點。另外,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如第1圖所示,第一電阻區塊107_1的未電連接至第一連接結構109_1的另一末端配置於接收一輸入電壓VHix,且第n+1電阻區塊107_n+1的未電連接至第n連接結構109_n的另一末端配置於輸出一輸出電壓VLo。於一可能之實施例中,輸入電壓VHix的絕對值舉例而言,會大於約50伏特,而輸出電壓VLo的絕對值舉例而言,會小於約20伏特。
此外,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第一井區103_1係配置於電連接至第一電壓VR1,第二井區103_2係配置於電連接至第二電壓VR2,第n井區103_n係配置於 電連接至第n電壓VRn,第n+1井區103_n+1係配置於電連接至第n+1電壓VRn+1。另外,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第一連接結構109_1具有第一操作電壓VHix-1,第二連接結構109_2具有第二操作電壓VHix-2,第n-1連接結構109_n-1具有第n-1操作電壓VHi2,第n連接結構109_n具有第n操作電壓VHi1
上述各電壓之間的絕對值關係可表示如式(1)所示:|V Hix|>|V R1|>|V R2|>|V Hix-2| (1)
進一步而言,上述各電壓之間的絕對值關係亦可表示如式(2)所示:|V Hix|>|V R1|>|V Hix-1|>|V R2|>|V Hix-2|>|V Hi2|>|V Rn|>|V Hi1|>|V Rn+1|>|V Lo| (2)
其中,上述式(1)或式(2)中的VHix是輸入電壓、VR1是第一電壓、VHix-1是第一操作電壓、VR2是第二電壓、VHix-2是第二操作電壓、VHi2是第n-1操作電壓、VRn是第n電壓、VHi1是第n操作電壓、VRn+1是第n+1電壓、VLo是輸出電壓。
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由於半導體裝置100包含多個電阻區塊,且這些電阻區塊經由電阻率較低的多個連接結構電性連接,因此可以讓第一電阻區塊107_1接收的高電壓VHix經過多個電阻區塊和多個連接結構之後,電壓遞減至第n+1電阻區塊107_n+1輸出的低電壓VLo。此外,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高電壓VHix和第一井區103_1的第一電壓VR1之間的偏壓(bias),或者第一井區103_1的第一電壓VR1和第一連接結構109_1的第一操作電壓VHix-1之間的偏壓(bias)都在隔離區105的安全電壓範圍內,依此類推,其他連接結構的操作電壓和對應的井區的電壓之間的偏壓也都在隔離區105的安全電壓範圍內,亦即各電阻區塊和對應的各井區之間的偏壓小於隔離區105可維持良好品質的保證電壓(guaranteed voltage)。由於跨越隔離區105的頂面和底面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會被控制於小於預定數值,因此,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隔離區105不容易發生漏電流或電流擊穿之現象,此可以提高半導體裝置100的電阻器的可靠度,當其應用於高操作電壓(例如大於50伏特),或超高操作電壓(例如大於500伏特)時,仍具有高的可靠度,進而 提升半導體裝置的電性效能。
第2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半導體裝置的多個電阻區塊、多個井區和多個連接結構的俯視圖。如第2圖所示,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電阻區塊107_1、第二電阻區塊107_2、第n電阻區塊107_n及第n+1電阻區塊107_n+1可以沿第一方向(例如X方向)延伸,並且這些電阻區塊彼此分離設置。此外,第一井區103_1、第二井區103_2、第n井區103_n及第n+1井區103_n+1的投影區域各自對應於第一電阻區塊107_1、第二電阻區塊107_2、第n電阻區塊107_n及第n+1電阻區塊107_n+1的投影區域設置,這些井區也沿第一方向(例如X方向)延伸,並且彼此分離設置。另外,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這些電阻區塊和這些井區都沿著電壓遞減的方向(亦即X方向)彼此分離。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井區的投影區域面積大於對應之電阻區塊的投影區域面積。
第3圖是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半導體裝置的多個電阻區塊、多個井區和多個連接結構的俯視圖。如第3圖所示,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電阻區塊107_1、第二電阻區塊107_2、第n電阻區塊107_n及第n+1電阻區塊107_n+1可以沿第二方向(例如Y方向)延伸,並且這些電阻區塊彼此分離設置。此外,第一井區103_1、第二井區103_2、第n井區103_n及第n+1井區103_n+1的投影區域各自對應於第一電阻區塊107_1、第二電阻區塊107_2、第n電阻區塊107_n及第n+1電阻區塊107_n+1的投影區域設置,這些井區也沿第二方向(例如Y方向)延伸,並且彼此分離設置。此外,這些電阻區塊和這些井區都沿著電壓遞減的方向(亦即x方向)彼此分離。
第4圖是根據本揭露又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半導體裝置的多個電阻區塊、多個井區和多個連接結構的俯視圖。第4圖與第3圖的差異在於第一電阻區塊107_1、第二電阻區塊107_2、第n電阻區塊107_n及第n+1電阻區塊107_n+1之間具有連接部份107C,這些連接部份107C沿第一方向(例如X方向)延伸。在一實 施例中,這些連接部份107C可以設置在各電阻區塊的末端,並且可以對應於各連接結構的位置,設置在各連接結構的正下方,或者與各連接結構相隔一距離。在一實施例中,連接部份107C可能是在製程過程中未移除完全的高電阻材料,且其厚度可以小於電阻區塊的厚度。由於各電阻區塊的電阻率及電阻均高於各連接結構的電阻率及電阻,因此即使在各電阻區塊之間具有連接部份107C,電流仍然傾向於流過各連接結構,而不會或僅有少部分流過連接部份107C。
第5圖是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半導體裝置的剖面示意圖。第5圖與第1圖的差異在於第一電阻區塊107_1、第二電阻區塊107_2、第n電阻區塊107_n及第n+1電阻區塊107_n+1之間具有連接部份107C,連接部份107C的材料可以與電阻區塊的材料相同。在一實施例中,連接部份107C可能是在製程過程中未移除完全的高電阻材料,且這些連接部份107C的厚度可以是第一電阻區塊107_1、第二電阻區塊107_2、第n電阻區塊107_n及第n+1電阻區塊107_n+1的厚度的5%至25%。由於各電阻區塊和連接部份107C的電阻率及電阻高於各連接結構的電阻率及電阻,且連接部份107C的厚度小於各電阻區塊的厚度,因此電流更傾向於流過各連接結構,而不會或很少流過連接部份107C。
第6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半導體裝置的電路圖。第6圖中的電阻器R例如是上述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100,電阻器R的一端耦接至MOS電晶體的汲極端D,而電阻器的另一端耦接至供應電壓VDD。因此,供應電壓VDD會先經過電阻器R後才會供應至汲極端D,此電阻器R可以是負載端用電阻,具有壓降功能。此外,MOS電晶體的閘極端G耦接至輸入電壓VI,MOS電晶體的汲極端D耦接至輸出電壓Vo,MOS電晶體的源極端S則耦接至接地端VSS。在其他實施例的電路圖中,上述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100構成的電阻器R可以依據需求電連接至其他電子元件,不限於MOS電晶體。
第7圖、第8圖、第9圖和第10圖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製作 半導體裝置的各階段的剖面示意圖,其中包含電阻器的半導體裝置100和包含MOS電晶體的半導體裝置200在相同的製程步驟中同時製作。參閱第7圖,首先提供基底101,在半導體裝置100的區域之基底101中先形成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區域102。然後,在同一道離子佈植製程中,於半導體裝置100的區域中形成具有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一井區103_1和第二井區103_2,並且同時於半導體裝置200的區域中形成具有第二導電類型的汲極區203_1和源極區203_2。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類型例如為P型,第二導電類型例如為N型。
接著,參閱第8圖,在相同製程步驟中,於半導體裝置100的區域中形成隔離區105_1,並且同時於半導體裝置200的區域中形成隔離區105_2,其中隔離區105_1形成在第一井區103_1和第二井區103_2上方,隔離區105_2則圍繞在汲極區203_1和源極區203_2的外圍。在一實施例中,隔離區105_1和隔離區105_2皆為淺溝槽隔離(STI)結構,經由在半導體裝置100的區域和半導體裝置200的區域中蝕刻出溝槽,接著在溝槽內填充介電材料並實施化學機械平坦化(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CMP)製程,形成如第8圖所示的隔離區105_1和隔離區105_2。之後,在半導體裝置200的區域中,於汲極區203_1和源極區203_2之間的基底101上形成閘極介電層206。
然後,參閱第9圖,在相同製程步驟中,於半導體裝置100的區域中形成第一電阻區塊107_1、第二電阻區塊107_2及第三電阻區塊107_3,並且同時於半導體裝置200的區域中形成閘極207。在一實施例中,可經由沉積多晶矽層(未繪出)於半導體裝置100和半導體裝置200的基底101上,然後經由微影及蝕刻製程將多晶矽層圖案化,分別在半導體裝置100的隔離區105_1上形成第一電阻區塊107_1、第二電阻區塊107_2及第三電阻區塊107_3,並且同時在半導體裝置200的閘極介電層206上形成閘極207。
之後,參閱第10圖,在半導體裝置100的區域中形成第一連接結構 109_1和第二連接結構109_2,其中第一連接結構109_1電性連接第一電阻區塊107_1和第二電阻區塊107_2,第二連接結構109_2電性連接第二電阻區塊107_2和第三電阻區塊107_3。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電阻區塊107_1的一末端配置於接收高電壓VHi,例如為200伏特(V),第一井區103_1的電壓例如為160V,第一連接結構109_1的操作電壓例如為120V,第二井區103_2的電壓例如為80V,第二連接結構109_2的操作電壓例如為40V,第三電阻區塊107_3之正下方對應的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區域102的電壓例如為0V,且第三電阻區塊107_3的一末端配置於輸出低電壓VLo,例如為0V。
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包含電阻器的半導體裝置100和包含MOS電晶體的半導體裝置200可以在相同的製程步驟中同時製作,而無需增加額外的製程或光罩,並且半導體裝置100可作為壓降裝置,其可以應用於高操作電壓(例如大於50伏特),或超高操作電壓(例如大於500伏特),並同時具有高的可靠度,進而提升半導體裝置的電性效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半導體裝置
101:基底
102: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區域
103_1:第一井區
103_2:第二井區
103_n:第n井區
103_n+1:第n+1井區
105:隔離區
107_1:第一電阻區塊
107_2:第二電阻區塊
107_n:第n電阻區塊
107_n+1:第n+1電阻區塊
109_1:第一連接結構
109_2:第二連接結構
109_n-1:第n-1連接結構
109_n:第n連接結構
VHix:高電壓
VHix-1:第一操作電壓
VHix-2:第二操作電壓
VHix2:第n-1操作電壓
VHix1:第n操作電壓
VLo:低電壓

Claims (10)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一基底,包含具有一第一導電類型的一區域;一第一井區及一第二井區,彼此側向分離地設置於該基底的該區域中;一隔離區,設置於該第一井區與該第二井區上;以及一第一電阻區塊及一第二電阻區塊,彼此電性連接且設置於該隔離區上,其中該第一井區及該第二井區分別設置於該第一電阻區塊及該第二電阻區塊之正下方,且該第一電阻區塊對應該第一井區設置,該第二電阻區塊對應該第二井區設置,該第一井區及該第二井區彼此於一垂直投影方向上不重疊且具有一第二導電類型,其中該第二導電類型與該第一導電類型相反。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井區的投影區域面積大於該第一電阻區塊的投影區域面積;以及該第二井區的投影區域面積大於該第二電阻區塊的投影區域面積。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井區的摻雜濃度高於該第二井區的摻雜濃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更包括一第一連接結構,電性連接該第一電阻區塊和該第二電阻區塊,其中該第一電阻區塊及該第二電阻區塊各自的電阻率高於該第一連接結構的電阻率。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電阻區塊接收一高電 壓,且該第二電阻區塊輸出一低電壓。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井區係配置於電連接至一第一電壓,該第二井區係配置於電連接至一第二電壓,且該高電壓、該低電壓、該第一電壓、及該第二電壓之間的絕對值關係如式(1)所示:|V Hix|>|V R1|>|V R2|>|V Hix-2| (1)其中,V Hix代表該高電壓,V R1代表該第一電壓,V R2代表該第二電壓,V Hix-2代表該低電壓。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電阻區塊與該第二電阻區塊的材料包括多晶矽、合金、金屬或前述之組合。
  8. 如請求項4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接結構為互連結構,包括金屬導線和導通孔。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隔離區包括淺溝槽隔離結構或場氧化層。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更包括:第n電阻區塊及第n+1電阻區塊,設置於該隔離區上,且分離於該第一電阻區塊及該第二電阻區塊,其中n為大於3的整數;第n連接結構,電性連接該第n電阻區塊及該第n+1電阻區塊;以及第n井區及第n+1井區,具有該第二導電類型,設置於該基底的該區域中且位於該隔離區下方,並且該第n井區及該第n+1井區的投影區域各自對應於 該第n電阻區塊及該第n+1電阻區塊的投影區域。
TW110144760A 2021-12-01 2021-12-01 半導體裝置 TWI7908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4760A TWI790838B (zh) 2021-12-01 2021-12-01 半導體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4760A TWI790838B (zh) 2021-12-01 2021-12-01 半導體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0838B true TWI790838B (zh) 2023-01-21
TW202324742A TW202324742A (zh) 2023-06-16

Family

ID=86670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4760A TWI790838B (zh) 2021-12-01 2021-12-01 半導體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9083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2211A (zh) * 2011-06-14 2012-12-19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pin二极管隔离的高压电阻器
TW201314917A (zh) * 2011-08-17 2013-04-01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Inc 橫向高電壓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2211A (zh) * 2011-06-14 2012-12-19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pin二极管隔离的高压电阻器
TW201314917A (zh) * 2011-08-17 2013-04-01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Inc 橫向高電壓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4742A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36881B2 (en) Capacitor that includes high permittivity capacitor dielectric
KR102016986B1 (ko) 엘디모스 트랜지스터 기반의 다이오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정전기 방전 보호 회로
US10103223B2 (en) High voltage resistor with pin diode isolation
US2007004022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ESD performance
US777729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a high-breakdown voltage MOS transistor
JP4146672B2 (ja) 静電気保護素子
KR20080080368A (ko) 트렌치 폴리실리콘 다이오드
US9111849B2 (en) High voltage resistor with biased-well
US7067884B2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device
KR20040081055A (ko) 반도체 장치
CN109950240B (zh) 低触发可调控维持电压双向静电释放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TWI539531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7015596B (zh) 两个晶体管的带隙基准电路、集成电路及其形成方法
US20160181422A1 (en) Enhanced breakdown voltages for high voltage mosfets
US8823137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790838B (zh) 半導體裝置
US10748818B2 (en) Dynamic biasing to mitigate electrical stress in integrated resistors
US6124615A (en) Stacked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for high integration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junction devices
US20130001704A1 (en) Resistors Formed Based on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Structures
US20230231002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932471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6230697A (zh) 半导体器件
TWI643348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20240113099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8405156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