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8098B - 原子層沉積機台 - Google Patents

原子層沉積機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8098B
TWI788098B TW110142316A TW110142316A TWI788098B TW I788098 B TWI788098 B TW I788098B TW 110142316 A TW110142316 A TW 110142316A TW 110142316 A TW110142316 A TW 110142316A TW I788098 B TWI788098 B TW I7880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plate
plate
substrate
shielding
atomic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23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0198A (zh
Inventor
林俊成
Original Assignee
天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天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天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423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809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8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809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20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0198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原子層沉積機台,主要包括一反應腔體、一承載盤、一遮擋機構及一擴散單元,其中承載盤及擴散單元位於反應腔體的容置空間內。遮擋機構包括一連接桿及一遮擋板,其中遮擋板位於容置空間內並面對承載盤,而連接桿則穿過反應腔體並連接遮擋板。承載盤用以承載至少一鍵合基板,並帶動承載的鍵合基板相對於遮擋機構位移,使得遮擋機構的遮擋板接觸鍵合基板的上表面。當遮擋板接觸鍵合基板的上表面時,擴散單元會位於鍵合基板的周圍,並朝鍵合基板的側表面輸出前驅物,以在鍵合基板的側表面上形成保護層。

Description

原子層沉積機台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原子層沉積機台,主要用以在鍵合基板的側表面上形成保護層。
半導體裝置主要是在矽基板上進行氧化、微影、蝕刻、離子注入及薄膜沉積等製程,以在基板上形成電子元件。在完成上述的步驟後會繼續進行半導體封裝製程,主要對基板進行切割,以形成複數個晶粒。而後將晶粒設置在導電架上,並進行焊線及封膠。
隨著積體電路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子產品朝向輕薄短小、高性能、高可靠性與智能化的趨勢發展。新一代的半導體封裝技術,已開始將兩個基板上的複數個晶粒對位,並將兩個基板層疊設置及鍵合(wafer bonding),以形成一鍵合基板。
而後依序對鍵合基板進行低溫熱處理(low temperature thermal treatment)、高精度減薄(high precision back thinning)、清潔及矽穿孔製程(TSV process)。在上述的製程中有可能會損壞兩個基板的鍵合區域,特別是在進行矽穿孔製程時的濕式蝕刻製程,而降低半導體製程的良率。
如先前技術所述,習用的鍵合基板在進行矽穿孔製程時,鍵合基板的側表面可能會接觸蝕刻液,而破壞兩個基板在鍵合區域上的結構。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新穎的原子層沉積機台,可針對鍵合基板的側表面進行原子層沉積,並在鍵合基板的側表面及兩個基板的鍵合區域形成保護層,可有效避免在進行矽穿孔製程的過程中,蝕刻液接觸鍵合基板的側表面及鍵合區域,進而破壞個基板在鍵合區域上的構造。
本發明的一目的,在於提出一種原子層沉積機台,主要包括一反應腔體、一承載盤、一遮擋機構及一擴散單元,其中承載盤、部分的遮擋機構及擴散單元位於反應腔體的容置空間內。承載盤包括一承載面用以承載一鍵合基板,其中鍵合基板為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的層疊,並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及至少一側表面。
遮擋機構包括一遮擋板及一連接桿,其中連接桿連接反應腔體及遮擋板,而遮擋板則朝向承載盤的承載面。承載盤用以承載鍵合基板的第一表面,並帶動承載的鍵合基板相對於遮擋機構位移,使得遮擋機構的遮擋板接觸並遮擋鍵合基板的第二表面,而鍵合基板的側表面則不會被承載盤及遮擋板所遮擋。
當承載盤及遮擋板分別接觸鍵合基板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時,擴散單元會位於鍵合基板的側表面周圍,並朝鍵合基板的側表面輸出至少一前驅物,以在鍵合基板的側表面形成保護層。
具體而言,鍵合基板的側表面具有一鍵合區域,其中鍵合區域為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在側表面上的接合區域,並會在鍵合基板的側表面形成一環形凹部。本發明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主要用以在鍵合基板的鍵合區域上形成保護層,以避免蝕刻液蝕刻內凹的鍵合區域。
本發明所述的遮擋機構可透過重力、彈簧的彈力或馬達提供的力,透過遮擋板對承載盤承載的鍵合基板施加很小的壓力,使得遮擋板確實接觸及遮擋鍵合基板的上表面。
此外擴散單元可為環狀,其中擴散單元的進氣管環繞在遮擋板、鍵合基板及/或承載盤的周圍,使得進氣管可以朝鍵合基板的側表面及鍵合區域輸出前驅物,以利於在鍵合基板的側表面及鍵合區域形成保護層。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原子層沉積機台,包括:一反應腔體,包括一容置空間;一承載盤,位於容置空間內,並包括一承載面用以承載一鍵合基板,其中鍵合基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的層疊,並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及至少一側表面,其中側表面位於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之間,承載盤用以遮擋鍵合基板的第一表面;一遮擋機構,包括:一遮擋板,位於容置空間內,並面對承載盤的承載面;一連接桿,連接反應腔體及遮擋板,其中遮擋板用以遮擋放置在承載盤上的鍵合基板的第二表面;及一擴散單元,設置在遮擋板的周圍,並流體連接反應腔體的容置空間,其中擴散單元用以朝鍵合基板的側表面輸送至少一前驅物,以在鍵合基板的側表面形成一保護層。
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其中擴散單元包括一第一環形輸送管線及複數個第一進氣管,第一環形輸送管線位於遮擋板的周圍,而第一進氣管流體連接第一環形輸送管線,其中第一進氣管朝向遮擋板或遮擋板的下方,用以將前驅物輸送至鍵合基板的側表面。
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其中擴散單元包括一第二環形輸送管線及複數個第二進氣管,第二環形輸送管線設置在第一環形輸送管線的外圍,其中第二環形輸送管線經由第二進氣管將一非反應氣體輸送至容置空間內。
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包括一升降機構連接承載盤,用以驅動承載盤相對於遮擋板位移,並調整承載盤與遮擋板之間的距離。
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其中升降機構驅動承載盤及鍵合基板靠近遮擋板,使得遮擋板遮擋鍵合基板的第二表面,而複數個第一進氣管會位於鍵合基板的周圍,並朝向鍵合基板的側表面。
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其中遮擋機構包括一驅動馬達,驅動馬達透過連接桿連接並驅動遮擋板相對於承載盤位移,使得遮擋板遮擋承載盤上的鍵合基板的第二表面。
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其中反應腔體具有一穿孔,而連接桿穿過反應腔體的穿孔,並連接反應腔體的容置空間內的遮擋板,連接桿用以沿著穿孔相對於承載盤的承載面位移。
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其中遮擋機構包括一彈性單元及一止擋部,止擋部設置於連接桿上,而彈性單元則位於連接桿的止擋部與反應腔體之間,承載盤帶動鍵合基板朝遮擋板的方向位移並接觸遮擋板時,位於止擋部及反應腔體之間的彈性單元會產生形變。
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其中遮擋機構包括一重物,重物連接連接桿,承載盤帶動鍵合基板朝遮擋板的方向位移並接觸遮擋板時,重物會經由遮擋板朝承載盤的方向對鍵合基板施壓。
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其中遮擋板包括一凸緣,設置在遮擋板朝向承載盤的一表面的一邊緣區域,遮擋板經由凸緣接觸承載盤上的鍵合基板的第二表面。
請參閱圖1,為本發明原子層沉積機台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原子層沉積機台10主要包括一反應腔體11、一承載盤13、一遮擋機構15及一擴散單元17,其中反應腔體11包括一容置空間12,而承載盤13、部分的遮擋機構15及擴散單元17位於容置空間12內。
承載盤13包括一承載面131,用以承載一鍵合基板14。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如圖2及圖3所示,鍵合基板14包括一第一基板141及一第二基板143的層疊,其中第一基板141及第二基板143可以是晶圓(wafer),並透過半導體製程在晶圓上形成複數個電子元件。
第一基板141及第二基板143會先進行對準(aligning),使得第一基板141上的複數個電子元件分別對準第二基板143上的複數個電子元件。經過對準的第一基板141及第二基板143可依序進行鍵合(bonding)及減薄(thinning),而後在鍵合基板14上形成矽穿孔(TSV),並將導電材料填注在矽穿孔內。
鍵合基板14的外觀近似盤狀體,並包括一第一表面142、一第二表面144及至少一側表面146,其中側表面146位於第一表面142及第二表面144之間,並連接第一表面142及第二表面144。具體而言,鍵合基板14的側表面146具有至少一鍵合區域148,其中鍵合區域148為第一基板141及第二基板143的連接區域,並為環繞在鍵合基板14的側表面146上的環形凹陷部。
在對鍵合基板14進行矽穿孔的製程過程中,有可會對鍵合基板14側表面146上的鍵合區域148造成損害,使得第一基板141及第二基板143邊緣分離,進而影響製程的良率。例如透過濕式蝕刻在鍵合基板14上形成矽穿孔時,蝕刻液可能會接觸鍵合基板14側表面146的鍵合區域148,使得鍵合區域148的第一基板141及第二基板143分離。
本發明提出的原子層沉積機台10可針對鍵合基板14的側表面146進行原子層沉積,並在鍵合基板14的側表面146及鍵合區域148上形成保護層145,例如保護層145可以是二氧化矽。透過保護層145的設置可防止蝕刻液接觸鍵合基板14側表面146及/或鍵合區域148,並避免鍵合基板14的鍵合區域148遭到蝕刻液的蝕刻。
本發明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10的遮擋機構15面對承載盤13的承載面131,在將鍵合基板14放置在承載盤13的承載面131時,遮擋機構15會面對承載盤13上的鍵合基板14,例如鍵合基板14的第一表面142放置在承載盤13的承載面131,並以承載盤13遮擋鍵合基板14的第一表面142,而遮擋機構15則會面對鍵合基板14的第二表面144。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遮擋機構15包括一遮擋板151及一連接桿153,其中遮擋板151位於容置空間12內,並面對承載盤13的承載面131及/或鍵合基板14的第二表面144。連接桿153用以連接反應腔體11及遮擋板151,其中遮擋板151及/或連接桿153可相對於承載盤13及/或反應腔體11位移。例如連接桿153可穿過反應腔體11,並連接容置空間12內的遮擋板151,其中遮擋板151為盤狀體,並用以遮擋鍵合基板14的第二表面144。
承載盤13連接一升降機構19,其中升降機構19用以驅動承載盤13在容置空間12內相對於遮擋板151位移,以調整承載盤13與遮擋機構15的遮擋板151之間的距離。具體而言,升降機構19可包括一馬達191及一桿體193,其中馬達191透過桿體193連接並驅動承載盤13位移。升降機構19是一般原子層沉積機台10常用的機構,在此便不詳細說明。
擴散單元17可為環狀體,並環繞設置在遮擋板151的周圍。擴散單元17流體連接反應腔體11的容置空間12,其中擴散單元17用以朝鍵合基板14的側表面146輸送至少一前驅物,以在鍵合基板14的側表面146形成一保護層145。
具體而言,擴散單元17可包括一第一環形輸送管線171及複數個第一進氣管172,其中第一環形輸送管線171位於遮擋板151的周圍,而第一進氣管172連接第一環形輸送管線171及容置空間12。此外第一進氣管172朝向遮擋板151或遮擋板151的下方,其中第一環形輸送管線171可經由第一進氣管172將至少一前驅物輸送至容置空間12。
第一進氣管172可相對於承載盤13的承載面131傾斜,以朝向鍵合基板14的側表面146的方向噴出前驅物。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擴散單元17可包括一第二環形輸送管線173及複數個第二進氣管174,其中第二環形輸送管線173環繞設置在第一環形輸送管線171的外側,且第二進氣管174流體連接第二環形輸送管線173及容置空間12。在實際應用時,可將一非反應氣體輸送至第二環形輸送管線173,其中第二環形輸送管線173經由第二進氣管174將非反應氣體輸送至容置空間12內,例如非反應氣體可為氮氣或氬氣。
第二進氣管174約略垂直承載盤13的承載面131的延伸線,其中第二進氣管174的延伸線位於承載盤13的徑向外側。第二環形輸送管線173經由第二進氣管174將非反應氣體輸送至容置空間12時,會在承載盤13的徑向外側形成氣牆,以將前驅物限制在氣牆內。
在實際應用時,升降機構19可驅動承載盤13及鍵合基板14朝遮擋機構15靠近,使得遮擋機構15的遮擋板151接觸並遮擋放置在承載盤13上的鍵合基板14的第二表面144。此時擴散單元17及/或第一進氣管172會位於鍵合基板14的周圍,其中第一進氣管172會朝向鍵合基板14的側表面146,並向鍵合基板14的側表面146輸出前驅物,以在鍵合基板14的側表面146及鍵合區域148的表面沉積保護層145。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擴散單元17可包括複數個第三進氣管176,其中第三進氣管176流體連接第一環形輸送管線171及容置空間12。具體而言,第三進氣管176朝向鍵合基板14的側表面146,其中第一環形輸送管線171經由第三進氣管176將前驅物輸送至鍵合基板14的側表面146。例如第三進氣管176與第一進氣管172的傾斜角度不同,以增加前驅物輸送至容置空間12的範圍。
此外,當遮擋板151接觸鍵合基板14的第二表面144後,升降機構19可能會驅動承載盤13及鍵合基板14繼續朝遮擋機構15的方向位移,並帶動或推動遮擋板151微幅向上位移,以確保遮擋板151接觸並遮擋鍵合基板14的第二表面144。因為鍵合基板14的第一表面142及第二表面144分別被承載盤13及遮擋板151所遮擋,使得保護層145只會形成在鍵合基板14的側表面146。
在實際應用時,遮擋板151的面積可略小於鍵合基板14的面積,其中遮擋板151只會接觸並遮擋鍵合基板14的部分第二表面144,而靠近鍵合基板14外緣的部分第二表面144則未被遮擋板151所遮蔽。當遮擋板151的面積略小於鍵合基板14的第二表面144時,形成在鍵合基板14的側表面146上的保護層145會延伸到鍵合基板14的部分第二表面144,如圖2所示。
反之,若遮擋板151的面積等於或大於鍵合基板14的面積時,遮擋板151則會完整的遮擋鍵合基板14的第二表面144,使得保護層145被限制在鍵合基板14的側表面146,如圖3所示。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反應腔體11的頂部可設置一穿孔111,而連接桿153則穿過反應腔體11的穿孔111,並可沿著穿孔111相對於反應腔體11的頂部及/或承載盤13的承載面131位移或伸縮。連接桿153上可設置一止抵部1531,其中止抵部1531設置在連接桿153的表面。止抵部1531位於容置空間12的外部,且止抵部1531略大於設置在反應腔體11頂部的穿孔111。
當遮擋板151未接觸鍵合基板14時,遮擋機構15會受到重力的作用朝承載盤13的方向位移,直到連接桿153上的止抵部1531抵住反應腔體11。當升降機構19驅動承載盤13及鍵合基板14繼續朝遮擋機構15的方向位移,則會帶動遮擋板151及連接桿153微幅向上位移。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遮擋機構15亦可包括一重物155,其中重物155連接連接桿153,在遮擋板151未接觸鍵合基板14時,重物155會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帶動遮擋板151朝承載盤13的方向位移,並朝承載盤13的方向對鍵合基板14的第二表面144施壓。由於連接桿153及遮擋板151本身便具有一定的重量,並可對承載盤13上的鍵合基板14施壓,因此重物155並非遮擋機構15的必要構件。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遮擋機構25包括一遮擋板251、一連接桿153及一驅動馬達255,其中驅動馬達255透過連接桿153連接遮擋板251。驅動馬達255固定在反應腔體11上,並透過連接桿153驅動遮擋板251相對於承載盤13位移,例如靠近或遠離承載盤13,使得遮擋板251遮擋鍵合基板14的第二表面144。
在實際應用時,在升降機構19帶動承載盤13及鍵合基板14上升到定位後,驅動馬達255才會驅動連接桿153及遮擋板251朝承載盤13靠近,直到遮擋板251接觸並遮擋鍵合基板14的第二表面144。在不同實施例中,亦可依據鍵合基板14的厚度,透過驅動馬達255驅動遮擋板251位移至預設位置之後,升降機構19才會帶動承載盤13及鍵合基板14朝遮擋板251靠近。
此外遮擋板251面對承載盤13的表面上具有一凸緣2511,其中凸緣2511可為環狀,並設置在遮擋板251朝向承載盤13的表面的邊緣區域。在以遮擋板251遮擋鍵合基板14的第二表面144時,只有遮擋板251的凸緣2511會接觸鍵合基板14的第二表面144。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承載盤13可包括一延伸部23,其中延伸部23可沿著平行承載盤13的承載面131的方向延伸至第一進氣管172、第二進氣管174及/或第三進氣管176的延伸位置。透過延伸部23的設置有利於將第一進氣管172及第二進氣管174輸入容置空間12的前驅物聚集在鍵合基板14的周圍,並有利於在鍵合基板14的側表面146上形成保護層145。
具體而言,延伸部23可為板狀體,並放置在承載盤13的承載面131上。延伸部23的面積大於承載面131的面積,而承載盤13則經由延伸部23承載鍵合基板14。在不同實施例中,亦可直接使用具有較大面積的承載盤13,其中承載盤13的承載面131延伸至第一進氣管172、第二進氣管174及/或第三進氣管176的延伸位置。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遮擋機構35包括一遮擋板151、一連接桿153、一止擋部355及至少一彈性單元357,其中連接桿153連接容置空間12內的遮擋板151,而止擋部355則位於反應腔體11的容置空間12外部,並與連接桿153相連接。彈性單元357位於止擋部355與反應腔體11之間,例如彈性單元357可以是彈簧,其中彈性單元357設置在反應腔體11的容置空間12外部,並套設在連接桿153上。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彈性單元357可以是壓縮彈簧,當鍵合基板14未接觸遮擋機構15時,止擋部355及反應腔體11會壓縮兩者之間的彈性單元357,而遮擋板151則會靜置於容置空間12內的固定位置。當升降機構19帶動承載盤13及鍵合基板14接觸遮擋板151,並帶動遮擋板151向上位移時,位於止擋部355及反應腔體11之間的彈性單元357則會產生形變,例如回復並伸長。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彈性單元375亦可以是拉伸彈簧,其中彈性單元375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止擋部355及反應腔體11上。當升降機構19帶動承載盤13及鍵合基板14接觸遮擋板151並朝遮擋機構15的方向位移時,止擋部355及反應腔體11則會拉長兩者之間的彈性單元357。
由於本發明的遮擋板151主要用以遮擋鍵合基板14的第二表面144,因此上述的遮蔽板151、連接桿153及重物155的重量不需要太重,亦不需要選擇彈力太大的彈性單元357,以避免遮擋板151在接觸及遮擋鍵合基板14的過程中,對鍵合基板14施加過大的力,而造成鍵合基板14的損害。
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原子層沉積機台 11:反應腔體 111:穿孔 12:容置空間 13:承載盤 131:承載面 14:鍵合基板 141:第一基板 142:第一表面 143:第二基板 144:第二表面 145:保護層 146:側表面 148:鍵合區域 15:遮擋機構 151:遮擋板 153:連接桿 1531:止抵部 155:重物 17:擴散單元 171:第一環形輸送管線 172:第一進氣管 173:第二環形輸送管線 174:第二進氣管 176:第三進氣管 19:升降機構 191:馬達 193:桿體 23:延伸部 25:遮擋機構 251:遮擋板 2511:凸緣 255:驅動馬達 35:遮擋機構 355:止擋部 357:彈性單元
[圖1]為本發明原子層沉積機台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原子層沉積機台在鍵合基板的側表面形成保護層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原子層沉積機台在鍵合基板的側表面形成保護層又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原子層沉積機台又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原子層沉積機台又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10:原子層沉積機台
11:反應腔體
111:穿孔
12:容置空間
13:承載盤
131:承載面
14:鍵合基板
142:第一表面
144:第二表面
146:側表面
15:遮擋機構
151:遮擋板
153:連接桿
1531:止抵部
155:重物
17:擴散單元
171:第一環形輸送管線
172:第一進氣管
173:第二環形輸送管線
174:第二進氣管
176:第三進氣管
19:升降機構
191:馬達
193:桿體

Claims (10)

  1. 一種原子層沉積機台,包括: 一反應腔體,包括一容置空間; 一承載盤,位於該容置空間內,並包括一承載面用以承載一鍵合基板,其中該鍵合基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的層疊,並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及至少一側表面,其中該側表面位於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之間,該承載盤用以遮擋該鍵合基板的該第一表面; 一遮擋機構,包括: 一遮擋板,位於該容置空間內,並面對該承載盤的該承載面; 一連接桿,連接該反應腔體及該遮擋板,其中該遮擋板用以遮擋放置在該承載盤上的該鍵合基板的該第二表面;及 一擴散單元,設置在該遮擋板的周圍,並流體連接該反應腔體的該容置空間,其中該擴散單元用以朝該鍵合基板的該側表面輸送至少一前驅物,以在該鍵合基板的該側表面形成一保護層。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其中該擴散單元包括一第一環形輸送管線及複數個第一進氣管,該第一環形輸送管線位於該遮擋板的周圍,而該第一進氣管流體連接第一環形輸送管線,其中該第一進氣管朝向該遮擋板或該遮擋板的下方,用以將該前驅物輸送至該鍵合基板的該側表面。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其中該擴散單元包括一第二環形輸送管線及複數個第二進氣管,該第二環形輸送管線設置在該第一環形輸送管線的外圍,其中該第二環形輸送管線經由該第二進氣管將一非反應氣體輸送至該容置空間內。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包括一升降機構連接該承載盤,用以驅動該承載盤相對於該遮擋板位移,並調整該承載盤與該遮擋板之間的距離。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其中該升降機構驅動該承載盤及該鍵合基板靠近該遮擋板,使得該遮擋板遮擋該鍵合基板的該第二表面,而該複數個第一進氣管會位於該鍵合基板的周圍,並朝向該鍵合基板的該側表面。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其中該遮擋機構包括一驅動馬達,該驅動馬達透過該連接桿連接並驅動該遮擋板相對於該承載盤位移,使得該遮擋板遮擋該承載盤上的該鍵合基板的該第二表面。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其中該反應腔體具有一穿孔,而該連接桿穿過該反應腔體的該穿孔,並連接該反應腔體的該容置空間內的該遮擋板,該連接桿用以沿著該穿孔相對於該承載盤的該承載面位移。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其中該遮擋機構包括一彈性單元及一止擋部,該止擋部設置於該連接桿上,而該彈性單元則位於該連接桿的該止擋部與該反應腔體之間,該承載盤帶動該鍵合基板朝該遮擋板的方向位移並接觸該遮擋板時,位於該止擋部及該反應腔體之間的該彈性單元會產生形變。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其中該遮擋機構包括一重物,該重物連接該連接桿,該承載盤帶動該鍵合基板朝該遮擋板的方向位移並接觸該遮擋板時,該重物會經由該遮擋板朝該承載盤的方向對該鍵合基板施壓。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原子層沉積機台,其中該遮擋板包括一凸緣,設置在該遮擋板朝向該承載盤的一表面的一邊緣區域,該遮擋板經由該凸緣接觸該承載盤上的該鍵合基板的該第二表面。
TW110142316A 2021-11-12 2021-11-12 原子層沉積機台 TWI7880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2316A TWI788098B (zh) 2021-11-12 2021-11-12 原子層沉積機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2316A TWI788098B (zh) 2021-11-12 2021-11-12 原子層沉積機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8098B true TWI788098B (zh) 2022-12-21
TW202320198A TW202320198A (zh) 2023-05-16

Family

ID=85795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2316A TWI788098B (zh) 2021-11-12 2021-11-12 原子層沉積機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8809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08920A1 (en) * 2002-08-07 2008-12-18 Chang-Feng Wan System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micro cavities
US20110104426A1 (en) * 2009-10-29 2011-05-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dge protection seal for bonded substrates
TW201247928A (en) * 2011-02-14 2012-12-01 Mitsui Shipbuilding Eng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pparatus and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method
TW202129711A (zh) * 2020-01-17 2021-08-0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的形成方法及半導體裝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08920A1 (en) * 2002-08-07 2008-12-18 Chang-Feng Wan System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micro cavities
US20110104426A1 (en) * 2009-10-29 2011-05-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dge protection seal for bonded substrates
US20120288687A1 (en) * 2009-10-29 2012-11-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dge protection seal for bonded substrates
TW201247928A (en) * 2011-02-14 2012-12-01 Mitsui Shipbuilding Eng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pparatus and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method
TW202129711A (zh) * 2020-01-17 2021-08-0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的形成方法及半導體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0198A (zh)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8916B (zh) 用以剝離電子組件的方法及設備
TWI730129B (zh)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US8500182B2 (en) Vacuum wafer carriers for strengthening thin wafers
KR20130114610A (ko) 반도체장치의 제조방법
US8455983B2 (en) Microelectronic device wafer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US20230335415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0411062B2 (en) Substrate bonding apparatus having adsorption sectors with different vacuum pressur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281182B2 (en) Pre-cut wafer applied underfill film
TW202101529A (zh) 基板固持器、基板貼合裝置及基板貼合方法
TWI816969B (zh) 載板移除方法
TWI788098B (zh) 原子層沉積機台
US9362105B2 (en) Pre-cut wafer applied underfill film on dicing tape
JP2015079832A (ja) 薄基板の矯正方法および矯正装置
CN216550690U (zh) 适用于键合基板的原子层沉积设备
TWM624482U (zh) 原子層沉積設備
CN116121731A (zh) 适用于键合基板的原子层沉积机台
KR20050030630A (ko) 반도체 웨이퍼의 제조 방법
JP2013219245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626032B1 (ko) 웨이퍼 분할 방법 및 웨이퍼 분할 시스템
JP2004119975A (ja) Icカードの製造方法
JP2002208625A (ja) 半導体ウェハの薄化処理方法
JP2005353859A (ja) 半導体ウェハの剥離方法
JP2004119573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ィルム貼付装置
TWI837796B (zh) 經塗佈聚合物的半導體裝置及混合接合以形成半導體組件
CN112658986B (zh) 被加工物的保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