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0779B - 通訊終端、通訊系統、省電力控制方法及記錄媒體 - Google Patents

通訊終端、通訊系統、省電力控制方法及記錄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0779B
TWI780779B TW110122275A TW110122275A TWI780779B TW I780779 B TWI780779 B TW I780779B TW 110122275 A TW110122275 A TW 110122275A TW 110122275 A TW110122275 A TW 110122275A TW I780779 B TWI780779 B TW I7807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communication
tim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ser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2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1993A (zh
Inventor
金子直樹
松原茂正
阿部充伸
黒澤怜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1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1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0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077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04M1/73Battery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進行交互地重複活動狀態及消耗電力比活動狀態少的睡眠狀態的間歇動作之通訊終端(1),係具備有:電池(106);無線通訊處理部(101),係可經由為了第一服務而構築的通訊網路,與用來提供第二服務的第二服務系統進行通訊;連接機器通訊處理部(103),係可在其與所連接的機器之間進行通訊;控制部(102),係在活動狀態經由無線通訊處理部(101)而在其與通訊網路之間進行加入處理,若加入處理失敗則重複進行加入處理;以及間歇動作處理部(104),係若加入處理失敗則使通訊終端(1)變到睡眠狀態,且根據重複進行加入處理的次數而決定出休止時間亦即在加入處理失敗後的睡眠狀態的持續時間,並在休止時間經過後使通訊終端(1)變到活動狀態。

Description

通訊終端、通訊系統、省電力控制方法及記錄媒體
本發明係關於要求加入到網路之通訊終端、通訊系統、省電力控制方法及記錄媒體。
近年來,對於節能型社會的關注度提高,正在推展導入稱為智慧電表(smart meter) 之自動讀表裝置,智慧電表可以做到藉由用電量的自動讀表而實現的消耗電力的視覺化及電力的供需控制等。計劃是在所有用電戶都設置智慧電表,除了通訊困難的一部分區域之外,在各電力公司管理的區域內構築出廣域且大規模的網路來進行運用。
也在探討將為了用電量的自動讀表而構築的如此的網路,活用作為社會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例如,探討藉由將通訊終端連接至瓦斯、供水及排水等的各種量表(meter),用於監視、控制、資料收集等的各種感測器之類的機器,然後使通訊終端加入到為了用電量的自動讀表而構築的網路,來實現瓦斯、供水及排水的自動讀表服務,為了監視、控制等的目的的資料收集服務等之方案。如此,不用重新構築大規模的網路,就可實現瓦斯、供水及排水的自動讀表服務、為了監視、控制等的資料收集服務等。
為了用電量的自動讀表而設置的智慧電表,因為就設置在電力線的附近所以容易確保商用電源。相對於此,瓦斯、供水及排水等的各種表,用於監視、控制、資料收集等的各種感測器之類的機器,通常是配置在難以確保商用電源的地方。因此,要與該等機器連接的通訊終端也難以確保有商用電源可以使用,這些通訊終端大多是以電池加以驅動。因而,在這些通訊終端希望能夠抑制電力消耗。
在通訊終端的省電力化的一個方法,可舉出的例子有於每間歇周期地重複通訊功能的起動狀態及休止狀態之方法。採用此方法之通訊,雖然一次休止狀態的持續時間(亦即休止時間)越長,就越可抑制電力消耗,但通訊的回應時間會越長。因此,希望以能夠保持通訊的回應性並同時也達成省電力化之方式來適當地設定間歇動作中的休止時間。
專利文獻1中揭示一種技術,係在進行自來水表的自動讀表之讀表系統中,連接到自來水表之無線機為了減低電力消耗而進行間歇接收。專利文獻1揭示的無線機,通常以較長的間歇周期進行間歇接收,且當從與該無線機進行無線通訊的別的無線機接收到縮短間歇周期的命令,就縮短間歇周期。藉由縮短間歇周期而也縮短休止時間。因此,專利文獻1揭示的讀表系統達成在通常時抑制無線機的消耗電力,在設置時或維護時等要求隨即取得資料之際藉由縮短休止時間來縮短資料取得時間。
不過,要經由為了用電量的自動讀表而構築的網路,來實現瓦斯、供水及排水的自動讀表服務,為了監視、控制等的資料收集服務等,上述通訊終端必須在進行用來提供服務的資料通訊之前先進行為了加入網路所需的加入處理。通訊終端係在起動狀態進行加入處理,加入處理結束,才按間歇周期重複起動狀態及休止狀態而進行用來提供服務的通常的通訊。通常的通訊的間歇周期中的休止時間為例如30秒。
另一方面,通訊終端一般而言,在加入處理失敗的情況,也是先進入休止狀態,等到休止狀態結束,才再次進行加入處理。加入處理失敗的主要原因,可想到的有鄰近沒有隸屬於通訊終端可加入的網路之智慧電表存在、通訊環境很差等理由,此等原因並不一定都會在通常的通訊的休止時間之後克服。不管加入處理失敗的原因有沒有克服,若通訊終端頻繁地從休止狀態變到起動狀態就會浪費電力。因此,加入處理失敗之後的休止時間係設定得比通常的間歇動作中的休止時間長。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8-7048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在用電量的自動讀表中,用電量的計量周期等在某程度上均為固定,相對於此,在瓦斯、自來水等的量表、使用各種感測器的監視控制服務中,收集周期並不是固定的,收集周期會依管理者的需求(needs)等而不同。因此,將加入處理失敗之後的休止時間都設定為定值,有可能會不符合服務的需要。因而,有難以設定既抑制電池的消耗也符合需求的適切的休止時間之問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的課題而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可設定適切的休止時間之通訊終端。 [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達成上述的目的,本發明之通訊終端係進行交互地重複第一狀態及消耗電力比第一狀態少的第二狀態的間歇動作,該通訊終端具備有:驅動通訊終端之電池;可經由為了第一服務而構築的通訊網路,與用來提供第二服務的第二服務系統進行通訊之第一通訊處理部;以及可在其與所連接的機器之間進行通訊之第二通訊處理部。通訊終端更具備有:在第一狀態經由第一通訊處理部而在其與通訊網路之間進行加入到通訊網路的加入處理,若加入處理失敗則重複進行加入處理之控制部。通訊終端更具備間歇動作處理部,該間歇動作處理部係在加入處理失敗時使通訊終端變到第二狀態,且根據重複進行加入處理的次數而決定出休止時間亦即在加入處理失敗後的第二狀態的持續時間,並在休止時間經過後使通訊終端變到第一狀態。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之通訊終端會產生可設定適切的休止時間之效果。
以下,根據圖式來詳細說明實施型態之通訊終端、通訊系統、省電力控制方法及省電力控制程式。
實施型態. 圖1係顯示實施型態之包含通訊系統在內的整個系統的構成例之圖。如圖1所示,實施型態的整體系統係具備有:進行用來提供第一服務的處理之第一服務系統10、20、30;以及與各個第一服務系統10、20、30分別對應而構築的通訊系統11、21、31。整體系統更具備有:進行用來提供第二服務的處理之第二服務系統40、50。此整體系統本身也是一個通訊系統。
第一服務係為例如:電力、瓦斯、供水及排水等的使用量的自動讀表服務、根據各種感測器資料之監視控制服務等。舉例來說,若第一服務為電力、瓦斯、供水及排水等的使用量的自動讀表服務,則第一服務系統10、20、30為管理經由各通訊系統11、21、31而收集到的量表資料之自動讀表系統。再者,例如第一服務為監視控制服務時,則第一服務系統10、20、30為根據經由各通訊系統11、21、31而收集到的感測器資料而實施監視控制之監視控制系統。
第一服務係指具有為了該服務而構築的通訊系統之服務,第一服務系統10、20、30各者所提供的第一服務可為同種類的服務,亦可為不同種類的服務。例如,可以是第一服務系統10所提供的第一服務為電力使用量的自動讀表服務,第一服務系統20所提供的第一服務為監視控制服務等,第一服務系統10、20、30所提供的第一服務為不同種類的服務。
通訊系統11、21、31各自具備有複數個通訊裝置。通訊系統11、21、31都是為了第一服務而構築的通訊網路。構成通訊系統11的各通訊裝置可藉由無線進行連接,亦可藉由專用線而相連接,或是藉由電力線而相連接,或是藉由為了行動終端的通訊而設置的行動通訊網而相連接。構成通訊系統21、31的各通訊裝置也一樣,可藉由無線進行連接,亦可藉由專用線而相連接,或是藉由電力線而相連接,或是藉由為了行動終端的通訊而設置的行動通訊網而相連接。
通訊系統11、21、31各者可經由WAN (Wide Area Network:廣域網路) 60而分別與第二服務系統40及與第二服務系統50連接。圖1顯示的雖然是通訊系統11、21、31的各者與第二服務系統40、50的各者經由WAN 60而相連接的型態,但該等的連接型態並不限定於經由WAN 60而連接之例。
第二服務係指並不具有為了該服務而構築的通訊系統之服務,第二服務系統40、50所提供的第二服務可為同種類的服務,亦可為不同種類的服務。第二服務為例如:電力、瓦斯、自來水等的使用量的自動讀表服務、根據各種感測器資料的監視控制服務等。第二服務亦可為收集資料或發布資料之服務等。
通訊終端1-1、1-2、1-10、1-21、1-22係不屬於通訊系統11、21、31的任一者之通訊裝置,且經由通訊系統11、21、31的任一者而與第二服務系統40、50的任一者進行通訊來藉此實現第二服務。亦即,通訊終端1-1、1-2、1-10、1-21、1-22係進行為了第二服務的通訊。詳言之,就圖1所示的例子而言,通訊終端1-1、1-2係經由通訊系統11而與第二服務系統40、50的任一者進行通訊,通訊終端1-10係經由通訊系統21而與第二服務系統40、50的任一者進行通訊,通訊終端1-21、1-22係經由通訊系統31而與第二服務系統40、50的任一者進行通訊。如此,通訊終端1-1、1-2、1-10、1-21、1-22經由通訊系統11、21、31與第二服務系統40、50的任一者進行通訊,就可不用重新構築第二服務用的通訊網路而提供第二服務。亦即,可將既有的通訊系統11、21、31用作為基礎建設而有效率地實現第二服務。
圖1所示的例子雖然圖示的是三個第一服務系統10、20、30,但第一服務系統的數目並不限於此。同樣的,圖1所示的例子雖然圖示的是兩個第二服務系統40、50,但第二服務系統的數目並不限於此。另外,在同一個通訊系統內可有複數個第二服務共存。再者,圖1所示的例子雖然圖示的是五個通訊終端1-1、1-2、1-10、1-21、1-22,但通訊終端的數目並不限於此。
又,本實施型態雖然說明的是將既有的通訊系統11、21、31用作為基礎建設而有效率地提供第二服務之例,但通訊終端1-1、1-2、1-10、1-21、1-22與對應的第二服務系統40、50進行通訊的方法並不限定於此。例如,通訊終端1-1、1-2、1-10、1-21、1-22可各自與其對應的第二服務系統40、50一起構成第二服務用的專用的通訊系統。或者,通訊終端1-1、1-2、1-10、1-21、1-22可利用通訊系統11、21、31以外的公眾線路等來與其對應的第二服務系統40、50進行通訊。
圖2係顯示將圖1予以具體化顯示的構成例之圖。圖2係將圖1之中的第一服務系統10、20、通訊系統11、21及第二服務系統40予以具體化。圖2顯示的具體例係第一服務系統10、20提供的第一服務為電力使用量的自動讀表服務,第二服務系統40提供的第二服務為瓦斯的使用量的自動讀表服務之例。圖2所示的電力自動讀表系統9係圖1所示的第一服務系統10的一例,係管理電力使用量的計量結果等。電力自動讀表系統9與為了電力使用量的自動讀表而構築的通訊系統11連接。同樣的,通訊系統21係為了電力使用量的自動讀表而構築,與省略圖示的電力自動讀表系統連接,該電力自動讀表系統為圖1所示的第一服務系統20的一例。
瓦斯自動讀表系統7為圖1所示的第二服務系統40的一例。就圖2而言,通訊終端1-1~1-6可經由通訊系統11與瓦斯自動讀表系統7通訊,通訊終端1-10可經由通訊系統21與瓦斯自動讀表系統7通訊。通訊終端1-1~1-6、1-10與瓦斯表一同大多設置在難以確保商用電源的場所。因此,通訊終端1-1~1-6、1-10大多以電池加以驅動,而希望能夠省電力化。通訊終端1-1~1-6、1-10藉由進行交互地重複屬於第一狀態的起動狀態(活動(Active)狀態)及屬於消耗電力比第一狀態少的第二狀態的休止狀態(睡眠(Sleep)狀態)之間歇動作來達成省電力化。關於考慮到通訊終端1-1~1-6、1-10的省電力化之通訊方法將在後面說明。
以下,說明如圖2所示的第一服務系統10、20所提供的第一服務為電力使用量的自動讀表服務,第二服務為瓦斯的使用量的自動讀表服務之例,但第一服務、第二服務兩者的內容並不限定於此。
如圖2所示,通訊系統11具備有:計量電力使用量,並將計量結果往電力自動讀表系統9發送之智慧電表(以下簡稱為SM) 2-1~2-13。通訊系統11更具備有:收集從SM 2-1~2-6接收過來的計量結果之屬於集中站的集中器(concentrator) 3-1;以及收集從SM 2-7~2-11接收過來的計量結果之屬於集中站的集中器3-2。集中器3-1及SM 2-1~2-6構成無線多重跳接式網路(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集中器3-2及SM 2-7~2-11構成電力線多重跳接式網路。集中器3-1、3-2係經由WAN 5而連接到屬於管理通訊系統11內的通訊的通訊管理裝置之HES (Head End System:頭端管理系統) 6-1。
集中器3-1、3-2及SM 2-1~2-11所構築出的多重跳接式網路,係與一般的智慧電表系統中的多重跳接式網路相同,在此將多重跳接式網路的路徑構築等的說明省略。與一般的智慧電表系統中的多重跳接式網路相同,無線多重跳接式網路內的路徑可以變更。圖2中雖省略了圖示,而圖示出無線多重跳接式網路及電力線多重跳接式網路各具有一個集中器,但一般而言,無線多重跳接式網路及電力線多重跳接式網路中的集中器係為複數個。
SM 2-12、2-13係經由為了行動終端的通訊而設置的行動通訊網路4及WAN 5而與HES 6-1連接。圖2中,為了圖示的方便而將行動通訊網路4及WAN 5也記載於表示通訊系統11的虛線框內,但行動通訊網路4及WAN 5並不包含在通訊系統11內。集中器3-1、3-2亦可經由行動通訊網路4而連接到屬於管理通訊系統11內的通訊的通訊管理裝置之HES 6-1。
如上所述,圖2所示的例子,通訊系統11內包含以三個通訊方式進行通訊的SM 2-1~2-13,但通訊系統11內的SM 2-1~2-13的通訊方式的數目並不限定於三個。例如,通訊系統11內的SM 2-1~2-13亦可都以相同的通訊方式進行通訊。例如,通訊系統11內的SM 2-1~2-13可都利用無線多重跳接式網路進行通訊。
圖2所示的通訊系統21係具備有HES 6-2及SM 2-21、2-22。圖2中雖然省略了圖示,但在通訊系統21也與通訊系統11相同,採用例如無線多重跳接式網路、電力線多重跳接式網路及行動通訊網路4這三種通訊方式之中的任一種以上。此處,設為SM 2-21、2-22係與省略圖示的集中器一起構成無線多重跳接式網路。HES 6-2係管理通訊系統21內的通訊之通訊管理裝置。
以下,在不個別區分SM 2-1~2-13、2-21、2-22的各個時將之統稱為SM 2,在不個別區分集中器3-1、3-2的各個時將之統稱為集中器3,在不個別區分HES 6-1、6-2的各個時將之統稱為HES 6。圖2中雖然顯示15台SM 2,但實際上因為SM 2係設置在每個電力的用戶,所以SM 2的數目比15台多。一般而言,通訊系統11為廣域且包含很多SM 2之大規模的系統。SM 2-1~2-13為構成通訊系統11之複數個通訊裝置的一例,SM 2-21、2-22為構成通訊系統21之複數個通訊裝置的一例。SM 2的一部分係進行依照例如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 802.15.4g/4e標準之通訊。
通訊終端1-1~1-6可經由通訊系統11與瓦斯自動讀表系統7通訊。具體而言,通訊終端1-1~1-6可加入屬於由隸屬於通訊系統11的通訊裝置所構成的網路之SM網路A。隸屬於通訊系統11的通訊裝置係包含SM 2-1~2-13、集中器3-1、3-2及HES 6-1。同樣的,通訊終端1-10可經由通訊系統21與瓦斯自動讀表系統7通訊。具體而言,通訊終端1-10可加入屬於由隸屬於通訊系統21的通訊裝置所構成的網路之SM網路B。通訊終端1-1~1-6可藉由向對應的SM網路進行加入網路處理,而加入該SM網路。加入網路處理可採用任何型式的處理,可採用一般的處理。
本實施型態中,SM 2-1~2-13係具有作為通常的智慧電表的功能,並且也可藉由在與通訊終端1-1~1-6之間進行加入網路處理,而使通訊終端1-1~1-6與瓦斯自動讀表系統7之間可經由通訊系統11而通訊。同樣的,SM 2-21、2-22係具有作為通常的智慧電表的功能之外,並且也可藉由在與通訊終端1-10之間進行加入網路處理,而使通訊終端1-10與瓦斯自動讀表系統7之間可經由通訊系統21而通訊。
通訊終端1-1~1-6、1-10係分別與屬於機器的一例之瓦斯表70-1~70-6、70-10連接。瓦斯表70-1~70-6、70-10係各自計量瓦斯的使用量,並將計量結果輸出至通訊終端1-1~1-6、1-10。通訊終端1-1~1-6經由通訊系統11將計量結果發送至瓦斯自動讀表系統7。通訊終端1-10經由通訊系統21將計量結果發送至瓦斯自動讀表系統7。因此,瓦斯自動讀表系統7可經由通訊終端1-1~1-6、1-10而收集瓦斯表70-1~70-6、70-10所計量的瓦斯的使用量。瓦斯表70-1~70-6、70-10為與通訊終端連接之機器的一例。通訊終端1-1~1-6、1-10因為可如此藉由與機器連接而使機器可利用網路,所以也可說是實現IoT (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之IoT終端。以下,在不個別區分通訊終端1-1~1-6、1-10的各個時將之統稱為通訊終端1,在不個別區分瓦斯表70-1~70-6、70-10的各個時將之統稱為瓦斯表70。
圖2所示的構成例,可利用為了電力使用量的自動讀表而構築的SM網路A及SM網路B而實現瓦斯的使用量的自動讀表。一般而言,SM 2係廣範圍地配置很多個,SM網路A及SM網路B為大規模的網路。圖2所示的構成例,係利用如此的廣域且大規模的SM網路,而能夠不重新構築瓦斯使用量的自動讀表用的網路,就從廣範圍且多數的瓦斯的用戶收集瓦斯的使用量的計量結果。
接著,針對通訊終端1及瓦斯表70的構成例進行說明。圖3係顯示本實施型態之通訊終端1及瓦斯表70的構成例之圖。如圖3所示,通訊終端1係具備有天線100、無線通訊處理部101、控制部102、連接機器通訊處理部103、間歇動作處理部104、記憶部105及電池106。通訊終端1係以電池106作為電源加以驅動。
無線通訊處理部101係可經由為了第一服務而構築的通訊網路,而與屬於用來提供第二服務的第二服務系統之瓦斯自動讀表系統7進行通訊之第一通訊處理部。詳言之,無線通訊處理部101係經由天線100而在與SM 2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處理部101包含用來進行根據與SM 2之間的無線通訊方式而定的通訊之通訊電路。此處,說明的雖然是通訊終端1與SM 2之間進行無線通訊之例,但通訊終端1與SM 2之間的通訊亦可為有線通訊。通訊終端1與SM 2之間的通訊進行的是有線通訊的情況,通訊終端1係具備進行根據有線通訊的通訊方式而定的通訊處理之通訊處理部,來取代天線100及無線通訊處理部101。
連接機器通訊處理部103係可在其與所連接的機器之間進行通訊之第二通訊處理部。連接機器通訊處理部103將從機器接收過來的資料儲存到記憶部105。例如,連接機器通訊處理部103將從屬於機器的一例之瓦斯表70接收過來的讀表資料儲存到記憶部105。連接機器通訊處理部103包含用來進行根據與機器之間的通訊方式而定的通訊之通訊電路。圖3顯示的是通訊終端1與作為機器的一例之瓦斯表70連接上的狀態。以下,針對通訊終端1與瓦斯表70連接之例進行說明,但通訊終端1所連接的機器並不限定於瓦斯表70,可為供水及排水等的各種量表、為了監視、控制、資料收集等而設置的各種感測器。此處,通訊終端1與機器之間的通訊雖然是有線通訊,但亦可為無線通訊。
控制部102係控制通訊終端1的動作。控制部102係例如經由無線通訊處理部101而從瓦斯自動讀表系統7接收到對於屬於機器的一例之瓦斯表70的控制指示時,就使連接機器通訊處理部103執行與機器之間的通訊處理。控制部102係例如到了定期從瓦斯表70取得讀表資料的時間,就經由連接機器通訊處理部103將讀表資料傳送指示發送到瓦斯表70。控制部102係到了定期將讀表資料發送到瓦斯自動讀表系統7的時刻,就經由無線通訊處理部101將儲存於記憶部105的讀表資料發送到瓦斯自動讀表系統7。另外,控制部102根據從瓦斯自動讀表系統7發過來的控制指示,向瓦斯表70要求並取得依照控制指示的資料。而且,控制部102係在第一狀態經由無線通訊處理部101而在與屬於通訊網路之SM網路之間進行加入到SM網路的加入處理,且若加入處理失敗則重複進行加入處理。
間歇動作處理部104係控制通訊終端1的間歇動作。間歇動作處理部104係例如若加入處理失敗就使通訊終端1變為睡眠狀態,且根據重複進行加入處理的次數而決定出加入處理失敗後的屬於睡眠的持續時間之休止時間,並在休止時間經過後使通訊終端1變為活動狀態。關於間歇動作處理部104的動作將在後面說明。
控制部102及間歇動作處理部104係例如藉由處理電路而實現,處理電路具備有例如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MPU (Micro Processing Unit,微處理器)等之處理器。記憶部105係為記憶體,用來記憶控制部102及間歇動作處理部104進行處理所要使用的資料等。另外,控制部102及間歇動作處理部104所實施的各功能以軟體的型態提供的情況,記憶部105係記憶控制部102及間歇動作處理部104執行各功能所需的程式,且由處理器執行該程式來實現控制部102及間歇動作處理部104。該程式亦可利用記錄媒體而提供或是利用通訊媒體而提供。該程式係包含進行本實施型態之通訊終端1的省電力控制所需的省電力控制程式。
間歇動作處理部104係具備有:管理與通訊終端的省電力有關的狀態之狀態判定部111;計測屬於睡眠狀態的持續時間之休止時間(睡眠時間)之計時器112;以及決定休止時間之休止時間決定部113。如上述,通訊終端1會為了省電力而進行重複活動狀態及睡眠狀態之間歇動作。與通訊終端1的省電力有關的狀態係包含活動狀態及睡眠狀態這兩種狀態。睡眠狀態為消耗電力比活動狀態少之狀態。睡眠狀態及活動狀態兩者的定義,只要睡眠狀態的消耗電力比活動狀態少即可為任意的定義。一般而言,因為無線通訊的發送處理會消耗很多電力,所以在睡眠狀態至少要使無線通訊處理部101的發送功能停止。但不限於此,在睡眠狀態亦可使控制部102及間歇動作處理部104的動作頻率比活動狀態低,亦即具體地說係使實現控制部102及間歇動作處理部104之處理電路的處理器的動作頻率比活動狀態低。
另外,通訊終端1係在進行通常動作之前,先進行加入SM網路所需的加入處理。通常動作為例如用來將瓦斯表70所計量的計量結果往瓦斯自動讀表系統7發送之動作,為了進行該動作所需的監視及控制之動作等。通訊終端1在加入處理失敗之情況,會變為休止狀態,等到休止狀態結束,才再度進行加入處理。加入處理失敗的主要原因,可想到的有鄰近沒有隸屬於通訊終端可加入的網路之智慧電表存在、通訊環境很差等原因,此等原因並不一定都會在通常的通訊的休止時間之後被克服。不管加入處理失敗的原因有沒有被克服,若通訊終端頻繁地從休止狀態變到起動狀態就會浪費電力,所以加入處理失敗之後的休止時間係設定得比通常的間歇動作中的休止時間長。
然而,將加入處理失敗後的休止時間都一律設定為例如十小時之長時間的話,在通訊終端的設置時等的確認作業中,一旦加入處理失敗,作業者就難以進行對於上述網路之連接確認。因此,要將通訊終端重新起動才能再度執行加入處理而無法有效率地進行作業。因此,在本實施型態中,休止時間決定部113依據加入處理失敗的次數亦即重複進行加入處理的次數,來決定出加入處理失敗後的休止時間。詳言之,休止時間決定部113係以重複進行加入處理的次數越多,加入處理失敗後的休止時間就越長之方式決定休止時間。例如,以相較於屬於重複進行加入處理的次數之加入處理次數為第一次數時的休止時間,加入處理次數為比第一次數多的第二次數時的休止時間較長之方式決定休止時間。如此,在由於短時間的通訊不佳等導致加入處理失敗之時,可在短時間內再度進行加入處理,所以可使通訊終端的設置時等的作業效率提高。另外,也有由於鄰近沒有智慧電表存在等的原因導致加入處理失敗複數次的情形。在如此的情況,因為休止時間決定部113會將休止時間設定得很長,所以會抑制無謂的起動而可抑制電力消耗。以下,也將加入處理失敗後的休止時間稱為SM再搜尋休止時間。
休止時間決定部113決定出休止時間,並將所決定的休止時間通知給計時器112。休止時間決定部113在通常動作時,係例如根據儲存於記憶部105之表示通常動作時用的休止時間之資訊而決定出休止時間,並將所決定的休止時間通知給計時器112。通常動作時的休止時間係為例如15秒左右,但通常動作時的休止時間並不限定於此。休止時間決定部113在加入處理失敗的情況,則是根據屬於加入處理失敗的次數之加入處理次數而決定出SM再搜尋休止時間,並將所決定的SM再搜尋休止時間通知給計時器112。關於休止時間決定部113的決定出SM再搜尋休止時間的方法將在後面說明。
計時器112係計測從睡眠狀態的開始亦即從活動狀態的結束時點算起的經過時間,若經過時間到達由休止時間決定部113所通知的休止時間,就通知狀態判定部111已經過了休止時間。
當狀態判定部111被計時器112通知已經過了休止時間,就以成為活動狀態之方式變更控制部102的動作頻率,或使無線通訊處理部101成為可收發的狀態,藉此使通訊終端1變為活動狀態。另外,狀態判定部111在活動狀態開始後, 當滿足了活動狀態的結束條件,就變更控制部102的動作頻率或使無線通訊處理部101休止,藉此使通訊終端1變為睡眠狀態。活動狀態的結束條件可為例如經過預定的起動時間之條件,應在該活動狀態進行的處理已結束之條件等之條件。狀態判定部111在活動狀態結束時就將活動狀態已結束之情事通知計時器112。
接著,針對瓦斯表70的構成例進行說明。瓦斯表70係如圖3所示,具備有通訊處理部71、控制部72、記憶部73及計量部74。通訊終端1所連接的機器為供水及排水等的各種量表之情況,計量部74的計量對象雖不同,惟機器的構成與瓦斯表70相同。通訊終端1所連接的機器為用以監視、控制、資料收集等的各種感測器之情況,機器係具備檢測部來取代計量部74,並與瓦斯表相同地具備有通訊處理部71、控制部72及記憶部73。檢測部可為檢測溫度、濕度等之檢測器,亦可為取得圖像之攝影機等。
通訊處理部71係在與通訊終端1之間進行通訊。控制部72係控制瓦斯表70的動作。具體而言,例如,控制部72係在經由通訊處理部71而接收到屬於計量部74的計量結果之讀表資料的傳送指示之情況,以計量部74的計量結果作為讀表資料,經由通訊處理部71將之發送至通訊終端1。
計量部74係計量瓦斯的使用量,將計量結果傳送給控制部72。計量部74可每一定周期進行計量,亦可在收到控制部72的指示時進行計量。控制部72將計量結果儲存至記憶部73,在收到將讀表資料的傳送指示之情況,從記憶部73讀出計量結果並經由通訊處理部71將之發送至通訊終端1。此外,亦可由計量部74直接將計量結果儲存至記憶部73。另外,在自動資料通知有效的情況,係按預定的周期,從記憶部73讀出計量結果並經由通訊處理部71將之發送至通訊終端1。亦可為控制部72將從計量部74接收來的計量結果經由通訊處理部71而發送至通訊終端1。
在通訊終端1所連接的機器具備檢測部來取代計量部74之情況,係取代上述的計量結果而將檢測部的檢測結果相同地從機器發送至通訊終端1。
圖4係顯示本實施型態之SM 2的構成例之圖。如圖4所示,SM 2係具備有通訊部201及量表(meter) 202。量表202係計量電力使用量,並將之輸出至通訊部201。通訊部201係將從量表202取得的計量結果,經由其他的SM 2、集中器3、HES 6而往電力自動讀表系統9發送,或接收從HES 6發送來的控制訊號,進行根據所接收的控制訊號的動作。通訊部201係具備有通訊處理部211、第一控制部212、連接機器通訊處理部213、記憶部214及第二控制部215。通訊處理部211係可在與別的SM 2及集中器3之間進行通訊。通訊處理部211也可在與通訊終端1之間進行通訊。通訊處理部211所進行的通訊可為有線通訊亦可為無線通訊。通訊處理部211係包含用來進行依通訊方式而定的通訊之通訊電路。通訊處理部211進行無線通訊之情況,通訊處理部211係具備有天線。
第一控制部212係控制與作為第一服務之電力使用量的自動讀表服務有關的動作,亦即作為一般的智慧電表的動作。第一控制部212的動作因為與一般的SM相同,故將其詳細的說明省略。第二控制部215係控制與第二服務有關的動作,亦即作為進行通訊終端1與瓦斯自動讀表系統7之間的通訊的中繼之存取點(access point)的動作。
第一控制部212及第二控制部215係例如藉由處理電路而實現,處理電路為例如CPU、MPU等。第一控制部212及第二控制部215可藉由相同處理電路而實現,亦可分別藉由不同的處理電路而實現。記憶部214係用來記憶第一控制部212及第二控制部215進行處理時所要使用的資料等。另外,第一控制部212所實施的各功能以軟體的型態提供的情況,記憶部214係記憶第一控制部212執行各功能所需的第一程式,且由第一控制部212執行該第一程式。同樣地,第二控制部215所實施的各功能以軟體的型態提供的情況,記憶部214係記憶第二控制部215執行各功能所需的第二程式,且由第二控制部215執行該第二程式。第一程式及第二程式亦可利用記錄媒體而提供或是利用通訊媒體而提供。可藉由將第一程式及第二程式同時安裝(install)於SM 2,或對於已安裝有第一程式的一般的SM再將第二程式安裝上,來實現圖4所示的SM 2。
連接機器通訊處理部213係從表202接收計量結果並將之儲存至記憶部214。儲存於記憶部214的計量結果,由第一控制部212將之讀出並經由通訊處理部211將之往電力自動讀表系統9發送。若將通訊部201視為通訊裝置,則構成通訊系統11之複數個通訊裝置可想成是構成通訊系統11之複數個SM 2的通訊部201。同樣的,構成通訊系統21之複數個通訊裝置可想成是構成通訊系統21之複數個SM 2的通訊部201。
接著,針對本實施型態的動作進行說明。本實施型態係如上述,通訊終端1經由SM網路與瓦斯自動讀表系統7進行通訊,來實現作為第二服務的一例之瓦斯的自動讀表服務。通訊終端1為了進行經由SM網路之與瓦斯自動讀表系統7的通訊,要先進行加入SM網路所需的加入處理。
加入處理係包含例如搜尋通訊終端1可連接的SM網路之處理及認證處理。一般為了防止不正當的終端連接到SM網路,各SM網路係登錄有允許連接的通訊終端1的識別資訊。以下,假設識別允許連接的通訊終端1之資訊係登錄於HES 6,但不限於此,亦可登錄於SM 2。識別通訊終端1之資訊可為任意類型的資訊,可採用例如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等之終端識別碼。加入處理之中,搜尋通訊終端1可連接的SM網路之處理,係搜尋本身有登錄的SM網路,具體而言係搜尋構成該SM網路的SM 2之處理。
搜尋SM 2之處理,係以例如下述的程序進行。通訊終端1的控制部102經由無線通訊處理部101而以廣播(broadcast)方式發送出要求加入SM網路的加入要求。SM 2的第二控制部215經由通訊處理部211而收到從通訊終端1發出的加入要求,就產生委託確認該發出加入要求的通訊終端1是否已有登錄之登錄確認,並經由通訊處理部211將登錄確認委託往HES 6發送。登錄確認中儲存有通訊終端1的識別資訊。HES 6在從SM 2接收的登錄確認中包含的識別資訊為有登錄的識別資訊之情況,將表示有登錄之登錄回覆發送至發出登錄確認的SM 2。SM 2經由通訊處理部211而從HES 6接收到表示有登錄之登錄回覆,就以單播(unicast)方式將加入回覆發送至通訊終端1。通訊終端1根據接收到加入回覆,就結束搜尋SM 2之處理。
接著,針對認證處理進行說明。用來進行通訊終端1的認證處理之認證資訊也登錄於HES 6。在此,說明由HES 6進行認證處理之例,但亦可在HES 6之外另外按每個SM網路進行通訊終端1的認證處理之未圖示的認證伺服器。另外,雖然省略了說明,但針對SM 2也要進行認證處理的,此認證處理也可由HES 6進行,亦可由未圖示的認證伺服器進行。SM 2的認證係依照例如RFC(Request For Comments,意見請求)5191 PANA(Protocol for carrying Authentication for Network Access,可攜式網路存取驗證協定)而進行,但認證處理程序並不限定於此。通訊終端1的認證處理可按照與SM 2的認證處理相同的程序而進行亦可採取不同的程序而進行。
以上的加入處理係在通訊終端1的設置時、移設時、設定的變更時等進行,加入處理若成功,通訊終端1就進入到通常動作。另一方面,也會有加入處理失敗的情形。例如,在搜尋SM 亦即通訊終端1可連接的SM網路的處理中,會有SM 2的搜尋失敗的情形。SM 2的搜尋失敗的原因,可設想如下情事:在通訊終端1的周邊並沒有隸屬於通訊終端1可連接的SM網路的SM 2存在;在通訊終端1的周邊雖然有隸屬於通訊終端1可連接的SM網路的SM 2存在但通訊環境不佳或SM 2故障等。另外,亦可考量在加入處理中認證處理失敗之情事,此情形的原因可考量有通訊環境不佳,SM網路並未登錄有與要求加入的通訊終端1有關的認證資訊。搜尋SM及認證處理之中任一者失敗的原因,若是由於通訊環境一時之間變差所致,則應該會在短時間內克服該理由。另一方面,若是由於通訊終端1的周邊沒有隸屬於通訊終端1可連接的SM網路的SM 2存在,則一般而言如此的加入處理失敗的原因並不會立即克服,故頻繁地變為活動狀態來進行加入處理會無謂地浪費電力。
一般而言,雖然不曉得是什麼原因造成加入處理失敗,但加入處理若連續複數次都失敗,則非暫時性的原因的可能性就很高。因此,本實施型態之通訊終端1依據加入處理連續失敗的次數來決定SM再搜尋休止時間。詳言之,通訊終端1係例如:將第二次加入處理連續失敗時的SM再搜尋休止時間設定得比第一次加入處理連續失敗時的SM再搜尋休止時間長,將第三次以上的加入處理連續失敗時的SM再搜尋休止時間設定得比第二次加入處理連續失敗時的SM再搜尋休止時間長。
圖5係顯示本實施型態之通訊終端1中的加入處理程序的一例之流程圖。如圖5所示,通訊終端1的控制部102將表示加入處理的實施次數之n初始化為0 (步驟S1)。
接著,通訊終端1實施SM搜尋(步驟S2)。詳言之,控制部102經由無線通訊處理部101以廣播方式發送出儲存有通訊終端1的識別資訊之要求加入SM網路之加入要求。加入要求中包含有通訊終端1的識別資訊。加入要求可使用例如IEEE 802.15.4中的Enhanced Beacon Request(增強信標請求)訊框(frame),但加入要求並不限定於此。接收到加入要求之SM 2,發送委託確認通訊終端1是否有登錄之登錄確認給HES 6,HES 6在通訊終端1已有登錄時,將表示有登錄之登錄回覆發送給SM 2。另外,HES 6在通訊終端1並未登錄時,將表示沒有登錄之登錄回覆發送給SM 2。SM 2在登錄回覆表示通訊終端1有登錄時,將包含該SM 2的識別資訊及表示該SM 2所隸屬的SM網路之網路識別資訊之加入回覆發送給通訊終端1。SM 2在登錄回覆表示通訊終端1並未登錄時,將表示沒有登錄之回覆發送給通訊終端1。在通訊終端1可使用複數個無線頻率(無線頻道)之情況,可按每個無線頻率進行SM搜尋。
通訊終端1判斷步驟S2的搜尋是否成功(步驟S3)。詳言之,控制部102在經由無線通訊處理部101而接收到包含有SM 2的識別資訊及表示該SM 2所隸屬的SM網路之網路識別資訊之加入回覆的情況,判斷為搜尋成功。控制部102在發送出加入要求之後一定時間以內都未收到來自SM 2的任何回覆之情況,以及發送出加入要求之後一定時間以內接收到的回覆只有表示通訊終端1並未登錄的回覆之情況,判斷為搜尋失敗。
通訊終端1在搜尋成功之情況(步驟S3的結果為“是”),執行認證處理(步驟S4)。詳言之,通訊終端1係按照例如PANA認證等的預定的認證程序而實施認證處理。通訊終端1判斷認證是否成功(步驟S5)。詳言之,控制部102在經由無線通訊處理部101而從SM 2接收到表示認證成功的回覆之情況判斷為認證成功,在除此以外的情況判斷為認證失敗。
通訊終端1在認證成功之情況(步驟S5的結果為“是”),結束加入處理。通訊終端1結束加入處理,就實施通常動作或其他的預定的動作。
在步驟S3的結果為“否”之情況、及步驟S5的結果為“否”之情況,通訊終端1使n加1 (步驟S6),並決定SM再搜尋休止時間(步驟S7),然後進入到睡眠狀態(步驟S8)。詳言之,控制部102使n加1,將n的值儲存入記憶部105,並對狀態判定部111及休止時間決定部113通知加入處理失敗。狀態判定部111從控制部102接收到加入處理失敗之通知,就使通訊終端1變到睡眠狀態。休止時間決定部113根據儲存於記憶部105之n的值,亦即加入處理失敗的次數而決定SM再搜尋休止時間,並將決定的SM再搜尋休止時間設定至計時器112。休止時間決定部113係例如依據記憶部105中儲存的再搜尋休止時間表,決定出與儲存於記憶部105之n的值對應的SM再搜尋休止時間。
通訊終端1判斷在步驟S8之後,從變到睡眠狀態起是否已經過SM再搜尋休止時間(步驟S9),在未經過SM再搜尋休止時間之情況(步驟S9的結果為“否”),重複步驟S9。詳言之,計時器112判斷是否已經過設定的SM再搜尋休止時間,在已經過SM再搜尋休止時間之情況,亦即已到達設定的SM再搜尋休止時間之情況,通知狀態判定部111該情事。通訊終端1在已經過SM再搜尋休止時間之情況(步驟S9的結果為“是”),變到活動狀態(步驟S10),然後重覆步驟S2開始的處理。詳言之,狀態判定部111從計時器112接收到SM再搜尋休止時間已經過之通知時,就使通訊終端1變到活動狀態,變為活動狀態之控制部102再度實施步驟S2開始的處理。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型態之省電力控制方法係包含:在第一狀態在與SM網路之間進行加入SM網路的加入處理之加入處理步驟;以及若加入處理失敗就變到睡眠狀態且在休止時間的期間持續睡眠狀態之休止步驟。本實施型態之省電力控制方法更包含:根據重複進行加入處理的次數而決定出加入處理失敗之後的休止時間之休止時間決定步驟;以及在休止時間經過後使通訊終端變為第一狀態之起動步驟。另外,在起動步驟之後再度執行加入處理步驟,且每次在加入處理步驟中加入處理失敗,都再度執行休止步驟、休止時間決定步驟、起動步驟及加入處理步驟。
圖6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的再搜尋休止時間表的一例之圖。如上述,在加入處理連續複數次失敗之情況,由於非暫時性的原因的可能性很高,所以本實施型態中,若加入處理連續失敗的次數變多就加長再搜尋休止時間。就圖6所示的例子而言,在第一次的加入處理中搜尋或認證失敗時,亦即加入處理的失敗次數為一次之情況,SM再搜尋休止時間為60秒。藉此,使通訊終端1的設置人員可在現場馬上確認第二次的加入處理的結果,可使作業有效率化。
就圖6所示的例子而言,在第二次的加入處理中搜尋或認證失敗之情況的SM再搜尋休止時間為30分鐘。藉此,假設第三次的加入處理成功的話,在屬於第二服務之瓦斯或自來水等的量表及各種感測器的管理者將從機器取得資料的周期設定為比30分鐘略長之情況,就可在下一次的資料的定期取得之前將現在的計量值、計測值等發送出。例如,在瓦斯或自來水等的量表的讀表資料的收集周期為一小時之情況,可在讀表資料的下一次的取得時序之前將現在的讀表資料發送出。讀表資料的收集周期並不限定於此例。
就圖6所示的例子而言,在第三次以後,亦即在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的加入處理中搜尋或認證失敗之情況的SM再搜尋休止時間為24小時。藉此,假設在第四次以後的加入處理成功的話,在屬於第二服務之瓦斯或自來水等的表及各種感測器的管理者將從機器取得資料的周期設定為24小時之情況,就可提高在下一次的資料的定期取得之前將現在的計量值、計測值等發送出的可能性。設想對於瓦斯或自來水等的量表,會根據業者而使取得讀表資料的周期並不相同。例如,收集周期可能在1小時左右到24小時左右之間,依每個業者而可能各不相同。因此,本實施型態如上述,將SM再搜尋休止時間設定為在第二次的加入處理失敗了之情況的30分鐘之值與在第三次以後的加入處理失敗了之情況的24小時之值之兩階段,就無須依業者而變更SM再搜尋休止時間。因而,可例如在對於將讀表資料的取得周期設定為1小時的業者而言,對於設定為24小時的業者而言都儘可能防止讀表資料缺漏的情況下削減通訊終端1的消耗電力。亦即,本實施型態可設定既抑制電池電力的消耗也同時符合管理者的需求之適切的SM再搜尋休止時間。另外,在SM網路中,HES 6以例如一天之程度的周期進行與連接於該SM網路之通訊終端1有關的連接確認。在第三次以後的加入處理中搜尋或認證上失敗之情況的SM再搜尋休止時間設定為24小時,藉此可在HES 6的連接確認的周期為24小時的情況提高在下一次的連接確認之前進行加入處理的可能性。而且,到隔天之前,通訊終端1都不會變為活動狀態,所以可抑制電力消耗。
如上所述,圖6所示的例子,屬於休止時間表之再搜尋休止時間表係使表示第一休止時間、第二休止時間和第三休止時間之資訊與加入處理次數賦予關聯而作成之表,該第一休止時間為在第一次的加入處理失敗後的休止時間,該第二休止時間為在加入處理次數為第二次的加入處理失敗後的休止時間,該第三休止時間為在加入處理次數為第三次以後的加入處理失敗後的休止時間。第二休止時間係比第一休止時間長,第三休止時間係比第二休止時間長。間歇動作處理部104根據加入處理次數及再搜尋休止時間表,將休止時間決定為第一休止時間、第二休止時間及第三休止時間之中的任一者。將第二休止時間設定得比屬於瓦斯、自來水的自動讀表服務等之第二服務中的資料收集周期短,可提高在下一個資料收集周期之前再度實施加入處理而收集資料的可能性。將第一休止時間設定得比設想的通訊終端1的設置作業所需的時間短,可有效率地進行設置作業。將第3休止時間設定得比SM網路進行通訊終端1的連接狀況的確認之周期短,可提高在下一次連接確認之前就結束加入處理之可能性。
就用電量的自動讀表而言,用電量的計量周期等某程度上為固定,相對於此,瓦斯、自來水等的量表、使用各種感測器之監視控制服務中的收集周期則有非固定之情形。因此,難以將作為通訊終端1的初始設定之SM再搜尋休止時間按照收集周期都設定為定值。另外,亦考量到要將通訊終端1共通化以能夠使用於任何服務,在此情況若將SM再搜尋休止時間設定為定值,就有不能符合依服務而定的需求之可能性。相對於此,本實施型態係如圖6所示的例子一般,將在第三次以後的加入處理中搜尋或認證失敗之情況的SM再搜尋休止時間設定得比在第二次的加入處理中搜尋或認證失敗之情況的SM再搜尋休止時間長,所以可應付比30分鐘略長的收集周期的服務並同時抑制電力消耗。
圖6所示的SM再搜尋休止時間為一例,SM再搜尋休止時間的具體的數值並不限定於圖6所示的例子。另外,圖6所示的例子雖然以三階段來決定SM再搜尋休止時間,但亦可分為兩階段或四階段以上來決定。又,圖6所示的例子雖然在加入處理失敗的次數在三次以下的情況,加入處理的失敗次數每增加一次就使SM再搜尋休止時間增加,但亦可在失敗次數一次及兩次時SM再搜尋休止時間為相同的值,在失敗次數三次時才使SM再搜尋休止時間增加,如此地依加入處理的失敗次數每增加複數次才使SM再搜尋休止時間增加。
圖7係用來舉例說明本實施型態的SM再搜尋休止時間的設定之順序圖。首先,通訊終端1變為活動狀態(步驟S11),就將加入要求作成為信標訊號(beacon signal)而以廣播方式發送(步驟S12)。圖7顯示為隸屬於登錄有通訊終端1之SM網路內的SM 2並不存在於通訊終端1的附近,通訊終端1搜尋SM因而失敗之例。因為經過一定時間也沒收到加入回覆,所以通訊終端1將與加入處理的失敗次數一次對應的屬於SM再搜尋休止時間之SM再搜尋休止時間#1設定作為休止時間然後變到睡眠狀態(步驟S13)。SM再搜尋休止時間#1在圖6所示的例子中為60秒。
步驟S13的實施之後若經過SM再搜尋休止時間#1,通訊終端1就變為活動狀態(步驟S14),並再度將加入要求作成為信標訊號而以廣播方式發送出去(步驟S15)。因為經過一定時間也沒有收到加入回覆,所以通訊終端1將與加入處理的失敗次數兩次對應的屬於SM再搜尋休止時間之SM再搜尋休止時間#2設定作為休止時間然後變到睡眠狀態(步驟S16)。SM再搜尋休止時間#2在圖6所示的例子中為30分鐘。
步驟S16的實施之後若經過SM再搜尋休止時間#2,通訊終端1就變為活動狀態(步驟S17),並再度將加入要求作成為信標訊號而以廣播方式發送出去(步驟S18)。因為經過一定時間也沒有收到加入回覆,所以通訊終端1將與加入處理的失敗次數三次對應的屬於SM再搜尋休止時間之SM再搜尋休止時間#3設定作為休止時間然後變到睡眠狀態(步驟S19)。SM再搜尋休止時間#3在圖6所示的例子中為24小時。
然後,與步驟S17、S18一樣,進行步驟S20、步驟S21。圖7中並未按實際的時間長度來顯示SM再搜尋休止時間#1~#3,而是以示意的方式顯示每當失敗次數越多SM再搜尋休止時間就越長之態樣。SM再搜尋休止時間#3如上述為例如24小時,一旦因為新設置了SM 2等而克服了加入處理失敗的原因,通訊終端1就可在加入處理成功,之後進行通常動作。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型態中,通訊終端1係依據加入處理的失敗次數而決定休止時間。因此,可既抑制電池電力的消耗並且設定適切的休止時間。
以上的實施型態所揭示的構成只是一例,還可與別的公知的技術組合,或將實施型態彼此組合,亦可在未脫離主旨的範圍內進行構成的一部分的省略、變更。
1,1-1~1-6,1-10,1-21,1-22:通訊終端 2,2-1~2-13,2-21,2-22:SM 3-1,3-2:集中器 4:行動通訊網路 5,60:WAN 7:瓦斯自動讀表系統 9:電力自動讀表系統 10,20,30:第一服務系統 11,21,31:通訊系統 40,50:第二服務系統 70,70-1~70-6,70-10:瓦斯表 71:通訊處理部 72,102:控制部 73,105,214:記憶部 74:計量部 100:天線 101:無線通訊處理部 103,213:連接機器通訊處理部 104:間歇動作處理部 106:電池 111:狀態判定部 112:計時器 113:休止時間決定部 201:通訊部 202:量表 211:通訊處理部 212:第一控制部 213:連接機器通訊處理部 215:第二控制部
圖1係顯示實施型態之包含通訊系統在內的整個系統的構成例之圖。 圖2係顯示將圖1予以具體化顯示的構成例之圖。 圖3係顯示實施型態之通訊終端及瓦斯表的構成例之圖。 圖4係顯示實施型態的SM的構成例之圖。 圖5係顯示實施型態之通訊終端的加入處理程序的一例之流程圖。 圖6係顯示實施型態的再搜尋休止時間表的一例之圖。 圖7係用來舉例說明實施型態的SM再搜尋休止時間的設定之順序圖。
1:通訊終端
70:瓦斯表
71:通訊處理部
72,102:控制部
73,105:記憶部
74:計量部
100:天線
101:無線通訊處理部
103:連接機器通訊處理部
104:間歇動作處理部
106:電池
111:狀態判定部
112:計時器
113:休止時間決定部

Claims (15)

  1. 一種通訊終端,係進行交互地重複第一狀態及消耗電力比前述第一狀態少的第二狀態的間歇動作,前述通訊終端具備有:電池,係驅動前述通訊終端;第一通訊處理部,係可經由為了第一服務而構築的通訊網路,與用來提供第二服務的第二服務系統進行通訊;第二通訊處理部,係可在其與所連接的機器之間進行通訊;控制部,係在前述第一狀態經由前述第一通訊處理部而在其與前述通訊網路之間進行加入到前述通訊網路的加入處理,若前述加入處理失敗則重複進行前述加入處理;以及間歇動作處理部,係若前述加入處理失敗則使前述通訊終端變到前述第二狀態,且根據重複進行前述加入處理的次數而決定出休止時間亦即在前述加入處理失敗後的第二狀態的持續時間,並在前述休止時間經過後使前述通訊終端變到前述第一狀態,其中前述間歇動作處理部係以相較於加入處理次數為第一次數時的前述休止時間,前述加入處理次數為次數比前述第一次數多的第二次數時的前述休止時間較長之方式,決定前述休止時間,其中前述加入處理次數為重複進行前述加入處理的次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終端,其中,前述第一服務係電力使用量的自動讀表服務。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終端,其中, 前述第二服務係瓦斯的使用量的自動讀表服務或自來水的使用量的自動讀表服務。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通訊終端,其中,前述第二服務係瓦斯的使用量的自動讀表服務或自來水的使用量的自動讀表服務。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通訊終端,具備有:記憶部,係記憶將表示第一休止時間、第二休止時間和第三休止時間之資訊與前述加入處理次數賦予關聯而作成之休止時間表,該第一休止時間為在第一次的前述加入處理失敗後的前述休止時間,該第二休止時間為在前述加入處理次數為第二次的前述加入處理失敗後的前述休止時間,該第三休止時間為在前述加入處理次數為第三次以後的前述加入處理失敗後的前述休止時間,前述間歇動作處理部係利用前述加入處理次數及前述休止時間表,將前述休止時間決定成前述第一休止時間、前述第二休止時間及前述第三休止時間之中的任一者,前述第二休止時間係比前述第一休止時間長,前述第三休止時間係比前述第二休止時間長。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通訊終端,其中,前述第二休止時間係比前述第二服務中的資料收集周期短。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通訊終端,其中,前述第一休止時間係比設想的前述通訊終端的設置作業所需的時間短。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通訊終端,其中,前述第一休止時間係比設想的前述通訊終端的設置作業所需的時間短。
  9. 如請求項5所述之通訊終端,其中,前述第三休止時間係比前述通訊網路進行前述通訊終端的連接狀況的確認之周期短。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通訊終端,其中,前述第三休止時間係比前述通訊網路進行前述通訊終端的連接狀況的確認之周期短。
  11. 如請求項7所述之通訊終端,其中,前述第三休止時間係比前述通訊網路進行前述通訊終端的連接狀況的確認之周期短。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通訊終端,其中,前述第三休止時間係比前述通訊網路進行前述通訊終端的連接狀況的確認之周期短。
  13. 一種通訊系統,係具備有:為了第一服務而構築的通訊網路;用來提供第二服務之第二服務系統;以及複數個通訊終端,係進行交互地重複第一狀態及消耗電力比前述第一狀態少的第二狀態之間歇動作,且可經由前述通訊網路而與前述第二服務系統進行用來提供前述第二服務的通訊,前述複數個通訊終端各自具備有:電池,係驅動前述通訊終端;第一通訊處理部,係可經由為了第一服務而構築的通訊網路,與用來提供第二服務的第二服務系統進行通訊; 第二通訊處理部,係可在其與所連接的機器之間進行通訊;控制部,係在前述第一狀態經由前述第一通訊處理部而在其與前述通訊網路之間進行加入到前述通訊網路的加入處理,若加入處理失敗則重複進行前述加入處理;以及間歇動作處理部,係若前述加入處理失敗則使前述通訊終端變到前述第二狀態,且根據重複進行前述加入處理的次數而決定出休止時間亦即在前述加入處理失敗後的前述第二狀態的持續時間,並在前述休止時間經過後使前述通訊終端變到前述第一狀態,其中,前述間歇動作處理部係以相較於加入處理次數為第一次數時的前述休止時間,前述加入處理次數為次數比前述第一次數多的第二次數時的前述休止時間較長之方式,決定前述休止時間,其中前述加入處理次數為重複進行前述加入處理的次數。
  14. 一種省電力控制方法,係由通訊終端所執行的省電力控制方法,該通訊終端係進行交互地重複第一狀態及消耗電力比前述第一狀態少的第二狀態之間歇動作,且具備:第一通訊處理部,係可經由為了第一服務而構築的通訊網路,與用來提供第二服務的第二服務系統進行通訊;以及第二通訊處理部,係可在其與所連接的機器之間進行通訊;該省電力控制方法係包括下列步驟:加入處理步驟,係在前述第一狀態在其與前述通訊網路之間進行加入到前述通訊網路的加入處理;休止步驟,係若前述加入處理失敗則變到前述第二狀態,在休止時間的期間持續前述第二狀態; 休止時間決定步驟,係根據重複進行前述加入處理的次數而決定出在前述加入處理失敗後的前述休止時間;以及起動步驟,係在經過前述休止時間後使前述通訊終端變到前述第一狀態,其中,每次在前述起動步驟之後再度進行前述加入處理步驟,且在前述加入處理步驟中加入處理失敗時,都再度進行前述休止步驟、前述休止時間決定步驟、前述起動步驟及前述加入處理步驟,其中,在前述休止時間決定步驟中,係以相較於加入處理次數為第一次數時的前述休止時間,前述加入處理次數為次數比前述第一次數多的第二次數時的前述休止時間較長之方式,決定前述休止時間,其中前述加入處理次數為重複進行前述加入處理的次數。
  15. 一種記錄媒體,係記錄有由通訊終端所執行之程式,該通訊終端係進行交互地重複第一狀態及消耗電力比前述第一狀態少的第二狀態之間歇動作,且具備有:第一通訊處理部,係可經由為了第一服務而構築的通訊網路,與用來提供第二服務的第二服務系統進行通訊;以及第二通訊處理部,係可在其與所連接的機器之間進行通訊;前述程式係使通訊終端執行下列步驟:加入處理步驟,係在前述第一狀態經由前述第一通訊處理部在其與前述通訊網路之間進行加入到前述通訊網路的加入處理;休止步驟,係若前述加入處理失敗則變到前述第二狀態,在休止時間的期間持續前述第二狀態;休止時間決定步驟,係根據重複進行前述加入處理的次數而決定出在前述加入處理失敗後的前述休止時間;以及起動步驟,係在經過前述休止時間後使前述通訊終端變到前述第一狀態, 其中,每次在前述起動步驟之後再度進行前述加入處理步驟,且在前述加入處理步驟中加入處理失敗時,都再度進行前述休止步驟、前述休止時間決定步驟、前述起動步驟及前述加入處理步驟,其中,在前述休止時間決定步驟中,係以相較於加入處理次數為第一次數時的前述休止時間,前述加入處理次數為次數比前述第一次數多的第二次數時的前述休止時間較長之方式,決定前述休止時間,其中前述加入處理次數為重複進行前述加入處理的次數。
TW110122275A 2020-06-26 2021-06-18 通訊終端、通訊系統、省電力控制方法及記錄媒體 TWI7807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0/025325 2020-06-26
PCT/JP2020/025325 WO2021260938A1 (ja) 2020-06-26 2020-06-26 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省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省電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1993A TW202201993A (zh) 2022-01-01
TWI780779B true TWI780779B (zh) 2022-10-11

Family

ID=78509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2275A TWI780779B (zh) 2020-06-26 2021-06-18 通訊終端、通訊系統、省電力控制方法及記錄媒體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68312B1 (zh)
CN (1) CN115769595A (zh)
TW (1) TWI780779B (zh)
WO (1) WO2021260938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3578A (ja) * 2000-03-27 2001-10-05 Omron Corp 検針データ送信方法、検針方法および検針装置
TW201014396A (en) * 2008-07-03 2010-04-01 Silver Spring Networks Inc Network utilities in wireless mesh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02546750A (zh) * 2011-11-22 2012-07-04 大连交通大学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方法
JP2013143062A (ja) * 2012-01-12 2013-07-22 Hochiki Corp 連携システム
CN103476099A (zh) * 2013-10-11 2013-12-25 清华大学 无线传感器节点双重休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8754B2 (ja) * 2015-03-25 2020-02-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664549B2 (ja) * 2017-06-08 2020-03-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情報収集装置、自動検針システム、および経路更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3578A (ja) * 2000-03-27 2001-10-05 Omron Corp 検針データ送信方法、検針方法および検針装置
TW201014396A (en) * 2008-07-03 2010-04-01 Silver Spring Networks Inc Network utilities in wireless mesh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02546750A (zh) * 2011-11-22 2012-07-04 大连交通大学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方法
JP2013143062A (ja) * 2012-01-12 2013-07-22 Hochiki Corp 連携システム
CN103476099A (zh) * 2013-10-11 2013-12-25 清华大学 无线传感器节点双重休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60938A1 (ja) 2021-12-30
JP6968312B1 (ja) 2021-11-17
TW202201993A (zh) 2022-01-01
JPWO2021260938A1 (zh) 2021-12-30
CN115769595A (zh) 2023-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2163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M2M devices
US8639184B2 (en) Static nodes position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6106730A1 (zh) 主从网络休眠及唤醒的方法、装置及主从网络省电系统
US10433270B1 (en) Synchronization for battery powered IoT networks
US900169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wireless station
CN103493400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机器对机器(m2m)装置发送和接收多播数据相关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AU2021293020A1 (en) Registering an endpoint with multiple headend systems
CN111669494B (zh) 一种网络摄像机控制方法和网络摄像机
CN105450422A (zh) 基于接入控制器和poe交换机的无线接入点故障远程自动恢复系统
US11083027B2 (en) Point to point communication with low-power device
WO2019149029A1 (zh) 一种服务设备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TWI780779B (zh) 通訊終端、通訊系統、省電力控制方法及記錄媒體
US20220224995A1 (en) Method for reading fluid meters
CN111343700A (zh) 无线传感网络通信方法
KR20140033421A (ko) M2m 환경을 지원하는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비정상 정전 상황을 보고하기 위한 임의접속과정 수행방법
JP6944075B1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通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EP4009655A1 (en) Battery-powered stationary measuring device for measuring or detecting a value at a utility installation
JP7003330B1 (ja) 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省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省電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TWI779500B (zh) 通信終端、通信裝置、通信管理裝置、通信系統、網路加入方法及記錄媒體
EP4009656B1 (en) Stationary measuring device for measuring or detecting a value at a utility installation
Sun et al. Research and design of meter reading system based on zigbe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N102510565B (zh) 一种输电线路状态监测实现同步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TW202405765A (zh) 窄頻物聯網終端告警系統及其方法
CN117528737A (zh) 一种WiFi设备的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KR20150042564A (ko) 댁내 데이터 집속 장치 및 이의 작동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