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0308B -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0308B
TWI780308B TW108106991A TW108106991A TWI780308B TW I780308 B TWI780308 B TW I780308B TW 108106991 A TW108106991 A TW 108106991A TW 108106991 A TW108106991 A TW 108106991A TW I780308 B TWI780308 B TW I7803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reshold
information
aforementioned
bss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6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9982A (zh
Inventor
相尾浩介
田中悠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9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9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03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030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hand-off failure or rej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課題] 於無線LAN系統中,可設定較為適切的BSS遷移閾值。 [解決手段] 提供一種作為無線LAN之存取點而發揮機能的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控制部,係將本裝置之BSS中所屬之站點嘗試往與前記BSS相同之ESS中所屬之其他BSS做遷移時所被使用的閾值,基於來自外部裝置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資訊而加以動態地設定。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本揭露是有關於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在存取點(以下簡稱為「AP」)與站點(以下簡稱為「STA」)間進行通訊的無線通訊系統,已為人知。例如,採用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ollision Avoidance)的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已廣為人知。
IEEE802.11規格中所被規定的無線LAN中的AP係形成蜂巢網(以下稱為「BSS:Basic Service Set」),STA係藉由隸屬於該當蜂巢網中而接受服務之提供。然後,STA係可遷移至與目前所屬之BSS相同之網路(以下簡稱為「ESS:Extended Service Set」)中所屬之其他BSS。
此處,AP係藉由設定往其他BSS之遷移判斷時所被使用之閾值(以下有時候簡稱為「BSS遷移閾值」),以控制STA的BSS遷移。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6-039445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11-16048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此處,有時候會難以設定適切的BSS遷移閾值。例如,在無法受到進行無線LAN服務之管理的服務電信業者所致之對應的家庭環境等中,在有同一ESS中所屬之複數個AP被設置的情況下,被認為難以對各AP設定適切的BSS遷移閾值。
於是,本揭露係有鑑於上記而研發,本揭露係提供一種,於無線LAN系統中,可設定較為適切的BSS遷移閾值的新穎且改良過的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作為無線LAN之存取點而發揮機能的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控制部,係將本裝置之BSS中所屬之站點嘗試往與前記BSS相同之ESS中所屬之其他BSS做遷移時所被使用的閾值,基於來自外部裝置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資訊而加以動態地設定。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實現無線LAN之存取點機能的無線通訊方法,係具有:將本裝置之BSS中所屬之站點嘗試往與前記BSS相同之ESS中所屬之其他BSS做遷移時所被使用的閾值,基於來自外部裝置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資訊而加以動態地設定之步驟。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作為無線LAN之站點而發揮機能的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控制部,係使用基於來自外部裝置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資訊而被動態地設定的閾值、及來自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而控制往與目前所屬之BSS相同之ESS中所屬之其他BSS的遷移。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實現無線LAN之站點機能的無線通訊方法,係具有:使用基於來自外部裝置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資訊而被動態地設定的閾值、及來自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而控制往與目前所屬之BSS相同之ESS中所屬之其他BSS的遷移之步驟。 [發明效果]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則於無線LAN系統中,可設定較為適切的BSS遷移閾值。
此外,上記效果並非一定要限定解釋,亦可和上記效果一併、或取代上記效果,而達成本說明書所欲揭露之任一效果、或可根據本說明書來掌握的其他效果。
以下,一邊參照添附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式中,關於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標示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背景 1.1.背景的概要 1.2.先前技術 2.第1實施例 2.1.概要 2.2.裝置構成例 2.3.處理的流程 3.第2實施例 4.第3實施例 5.第4實施例 6.應用例 6.1.第1應用例 6.2.第2應用例 6.3.第3應用例 7.總結
<1.背景> (1.1.背景的概要) 首先說明,本揭露之技術被創作之背景的概要。
如上記所述,IEEE802.11規格中所被規格化的無線LAN中的STA,係可遷移至與目前所屬之BSS相同之ESS中所屬之其他BSS。在IEEE802.11ax規格以前的規格中,關於同一ESS中所屬之BSS間的遷移,係只允許了由AP往STA下命令的方式。另一方面,目前正朝規格化邁進的IEEE802.11ax規格中則是採用,由AP把ESS資訊及往其他BSS之遷移之判斷時所被使用之BSS遷移閾值等含入在無線訊號中,藉以以把這些資訊通知給STA的機制。因此,期待STA可以使用這些資訊而自行判斷是否要往其他BSS做遷移。
此處,基於周圍環境而調節上記的BSS遷移閾值這件事情雖然在規格上是被容許,但其具體的調節方法係未被制定成為規格。因此,考慮會是由進行無線LAN服務之管理的服務電信業者,基於各AP之設置位置或所欲確保之BSS之涵蓋範圍而每一AP地調節BSS遷移閾值的此種運用方式。
可是,在無法受到服務電信業者所致之對應的家庭環境等中,在有同一ESS中所屬之複數個AP被設置的情況下,被認為難以對各AP設定適切的BSS遷移閾值。其結果為,例如,因為被設定過低的BSS遷移閾值,導致STA難以適切地進行往其他BSS之遷移,或因為被設定過高的BSS遷移閾值,導致STA一直嘗試往其他BSS之遷移,而重複進行周圍環境之掃描或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之送訊等等,會有如此疑慮。因此,AP係被要求,不透過服務電信業者,即可設定較為適切的BSS遷移閾值。又,像是行動路由器這類AP的位置或開啟/關閉會頻繁地變化,或是AP之數量會有變化的這類情況下,希望能夠重新設定較為適切的BSS遷移閾值。
上記專利文獻1中雖然揭露了,隨著周圍環境之掃描而將通訊參數予以最佳化的技術,但是在通訊環境容易改變的情況下,由於周圍環境之掃描所需時間會變長或掃描的頻繁度會變高等等,導致通訊效率變差。因此,盡可能不要進行周圍環境之掃描(或是減少掃描所需時間),即可設定BSS遷移閾值,較為理想。
又,專利文獻2中雖然揭露了,使用複數個BSS遷移閾值來進行往其他BSS之遷移的判斷的技術,但BSS遷移閾值的設定方法並未決定,藉由該當技術,無法隨著周圍環境而設定較為適切的BSS遷移閾值。
(1.2.先前技術) 接下來,參照圖1~圖5,說明與本揭露有關係的先前技術。
在先前技術的說明中,考慮如圖1所示的系統構成。更具體而言,考慮在家庭內具有2台AP(圖中的AP1及AP2)、和4台STA(圖中的STA1~STA4)的無線LAN系統。
AP係為,與外部網路連接,並將與該當外部網路之間的通訊提供給STA的無線通訊裝置。例如,AP係與網際網路連接,提供網際網路上之裝置或透過網際網路而被連接之裝置與STA之間的通訊。
STA,係為與AP進行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STA的種類係無特別限定。例如,STA係亦可為,具有顯示機能的顯示器、具有記憶機能的記憶體、具有輸入機能的鍵盤及滑鼠、具有聲音輸出機能的揚聲器、具有執行高度計算處理之機能的智慧型手機。各STA係可選擇通訊品質最佳的AP,如圖1所示,假設STA2與STA4係往AP1連接,STA1與STA3係往AP2連接。
此處,參照圖2,說明先前的BSS遷移之際的AP及STA之處理流程。作為前提,假設在圖2的步驟S100之時點上,STA1係(與圖1的狀況不同地)隸屬於AP1所形成之BSS。
在圖2的步驟S100中,STA1係從AP1接收信標訊號,並取得該當信標訊號中所含之ESS報告元素中的ESS資訊及BSS遷移閾值。然後,在步驟S104中,STA1係基於這些資訊而決定是否往其他BSS做遷移。更具體而言,STA1係將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與BSS遷移閾值進行比較,在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為BSS遷移閾值以下的情況下,則決定往其他BSS做遷移。
在步驟S108中,STA1係進行,與AP1隸屬於相同ESS的其他AP的掃描。在步驟S112中,STA1偵測到與AP1隸屬於相同ESS的1或2個以上之其他AP的情況下,則在該AP之中,將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最高的AP(在此例中係為AP2),決定成為重新連接要求之對象。在步驟S116中,STA1係對已決定成重新連接要求之對象的AP2,發送重新連接要求訊號。該訊號,係與通常的連接要求訊號不同,含有目前STA1所正在連接之AP(在此例中係為AP1)之位址資訊(或識別資訊)。
藉此,接收到重新連接要求訊號的AP2,係辨識STA1所正在連接之AP1,於步驟S120中,藉由與AP1進行通訊而取得STA1之相關資訊(例如認證資訊等)。其後,AP2,係於步驟S124中,基於STA1之相關資訊而判定STA1所致之重新連接是否為可行,於步驟S128中,將含有判定結果的重新連接回應訊號發送至STA1,藉此而結束一連串之處理。於步驟S120中,AP2係與AP1通訊並取得STA1之相關資訊,藉此可大幅省略認證處理程序,同時可實現STA1的BSS遷移。
此處,參照圖3,說明IEEE802.11ax規格中所被規定之ESS報告元素之構成例。如圖3所示的ESS報告元素,係如上記所述,係被想定為,藉由被含入在從AP所被發送之信標訊號內,而被通知給正連接至AP的STA。
如圖3所示,ESS報告元素係含有:Element ID、Length、Element ID Extension、ESS資訊,ESS資訊係含有:Planned ESS、Edge Of ESS、BSS遷移閾值。
該當ESS報告元素中的Planned ESS,係為表示該當AP是否與其他AP構成了相同之ESS的資訊。更具體而言,Planned ESS為「1」的情況下,則該當AP係與其他AP構成了相同之ESS。在圖1的例子中,AP1及AP2係隸屬於相同之ESS,因此Planned ESS係為「1」。
又,Edge Of ESS係為表示,該當AP是位於比同一ESS中所屬之其他AP還要靠近ESS之邊緣的資訊。Edge Of ESS,雖然可以被使用於是否往其他BSS做遷移的判定,但在現況的IEEE802.11ax規格中未被具體地規定,因此在本說明書中,不會詳細言及Edge Of ESS。
又,BSS遷移閾值,係如上記所述,是在進行該當AP上所正在連接之STA是否往其他BSS做遷移之判斷之際,所使用的閾值。更具體而言,STA係在來自AP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為BSS遷移閾值以下的情況下,則決定往其他BSS做遷移。此外,ESS報告元素之構成,係不限定於圖3的例子。
接下來,參照圖4,說明IEEE802.11規格中所被規定之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之構成例。如上記所述,該訊號,係與通常的連接要求訊號不同,含有目前STA所正在連接之AP之位址資訊(在圖中係記作「目前連接目標AP位址」)。藉此,接收到重新連接要求訊號的AP,係可從目前STA所正在連接之AP取得該當STA之相關資訊(例如認證資訊等),因此可大幅省略認證處理程序。
接下來,具體說明先前技術中的課題。
ESS中的各種設定,主要是透過進行無線LAN服務之管理的服務電信業者而被進行。因此,圖3的ESS報告元素中所被含入的BSS遷移閾值,想定是基於服務電信業者(或所定之控制軟體等)所致之電波測定之結果等,而每一AP地被設定。因此,如上記所述,在無法受到服務電信業者所致之對應的家庭環境等中,在有同一ESS中所屬之複數個AP被設置的情況下,被認為難以對各AP設定較為適切的BSS遷移閾值。又,像是行動路由器這類,AP的位置、數量或開啟/關閉會頻繁地改變等情況下,雖然重新設定較為適切的BSS遷移閾值會較為理想,但在無法受到服務電信業者所致之對應的家庭環境等中,係事實上是不可能重新設定較為適切的BSS遷移閾值。
例如,於圖5中,考慮最初是只有AP1涵蓋全室,但某個時候,AP2被新增設置,AP1的位置被移轉的情況。於圖5中,將AP1所形成之BSS記作「BSS1」,將該當BSS1中各STA所欲維持連接的範圍記作「BSS1連接維持範圍」(換言之,在BSS1連接維持範圍外由於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會變成第1閾值以下,因此STA會嘗試往其他BSS之遷移)。又,將AP2所形成之BSS記作「BSS2」,將該當BSS2中各STA所欲維持連接的範圍記作「BSS2連接維持範圍」。此時,存在於房間1(圖中係記作「room1」)內的STA1,係往距離較近且通訊品質較佳的AP2做連接,較為理想。可是,為了使AP1能夠涵蓋全室而把BSS遷移閾值設定得較低的情況下,STA1係無法自行判斷是否進行BSS遷移,而會持續對AP1之連接,因此通訊品質不會改善。
又,存在於房間2(圖中係記作「room2」)內的STA3,也嘗試往距離較近且通訊品質較佳的AP2做連接。此處,假設AP2是把BSS遷移閾值設定得較高的情況下,STA3係即使往AP2做連接,仍會因為來自AP2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是BSS遷移閾值以下的理由,而導致會往其他AP等嘗試重新連接要求,有可能導致重複發生無謂的動作。
本案的揭露者,係有鑑於上記事情,而創作出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以下逐一說明本揭露所涉及之各實施例。
<2.第1實施例> 上記說明了本揭露之技術所被創作的背景。接下來,說明本揭露的第1實施例。
(2.1.概要) 首先,說明本實施例的概要。
本實施例中所述之AP100,係設有「第1閾值」及「第2閾值」這2種類的BSS遷移閾值。此處,第1閾值係和上記所說明的先前之BSS遷移閾值相同。更具體而言,第1閾值係為,與來自本裝置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或傳播損失資訊等)做比較時所被使用的閾值。第2閾值係為,與來自本裝置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及來自其他AP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之差分(或傳播損失資訊等之差分)做比較時所被使用的閾值。藉由不只設置第1閾值還設置第2閾值,STA200就可較容易實施往通訊品質較高的BSS之遷移。這些閾值的使用方法之細節將於後述。
此處,參照圖6,說明在本實施例中AP100對各STA200所發送之信標訊號中的ESS報告元素之構成例。如圖6所示,AP100,係在ESS報告元素的ESS資訊中,在Edge Of ESS之後段設置第1閾值、和第2閾值,藉此而對各STA200通知這些閾值。此外,本實施例中所述之ESS報告元素的構成,係不限定於圖6的例子。例如,第1閾值及第2閾值所被設置的資料位置亦可被適宜地變更。
接下來,參照圖7,說明本實施例中所述之STA200對AP100所發送之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之構成例。如圖7所示,STA200,係與先前的重新連接要求訊號(參照圖4)不同,係將從目前STA200所正在連接中之AP100所接收到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資訊(以下有時候簡稱為「目前AP收訊功率資訊」),含入至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中。藉此,目前正連接至STA200的AP100,係藉由接收旗下之STA200對其他AP100所發送的重新連接要求訊號,就可基於該當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中所含之目前AP收訊功率資訊,而動態地調節第1閾值。第1閾值的調節處理之細節將於後述。此外,本實施例中所述之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之構成,係不限定於圖7的例子。例如,目前AP收訊功率資訊所被設置的資料位置亦可被適宜地變更。
(2.2.裝置構成例) 上記說明了本實施例的概要。接下來,參照圖8,說明本實施例中所述之各裝置之構成例。以下雖然是以AP100的裝置構成例為中心做說明,但由於AP100及STA200基本上是可具有相同的機能,因此以下所說明的各構成例亦可被視為是STA200的。
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之AP100,係具備:資料處理部110、控制部120、記憶部130、送訊部140、天線共用部150、天線160、收訊部170。
(資料處理部110) 資料處理部110,係於送訊時,使用從上層所被輸入的送訊對象之資料而生成送訊用之封包,對該當封包進行媒體存取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所需之MAC標頭之附加及錯誤偵測碼之附加等之處理,以生成送訊資料,並將該當送訊資料提供給類比訊號轉換部141。又,於收訊時,係對從數位訊號轉換部172所被提供之收訊資料進行MAC標頭之解析、訊框之錯誤偵測等之處理,以抽出收訊對象之資料。
(控制部120) 控制部120,係統籌控制AP100中的各構成。更具體而言,控制部120係進行AP100中的各構成之處理時所被使用之參數(例如編碼方式、調變方式及送訊功率等)之設定、處理之排程等。又,於本實施例中,控制部120,係設有第1閾值及第2閾值,並統籌控制將這些閾值含入至ESS報告元素的信標訊號之生成處理及送訊處理。又,控制部120,係將來自旗下之STA200的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中所含之目前AP收訊功率資訊,而動態地設定第1閾值。然後,控制部120係也進行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之送訊來源亦即STA200的重新連接之可否之判斷等。
又,STA200的控制部220,係基於來自AP100的信標訊號之收訊資訊(例如收訊功率資訊或傳播損失資訊等)、第1閾值及第2閾值等,而控制對AP100之連接處理。此外,AP100的控制部120及STA200的控制部220所致之處理係不限定於這些。
(記憶部130) 記憶部130,係為記憶各種資訊的構成。例如,記憶部130,係將各構成之處理時所被使用之程式及參數等,加以記憶。又,於本實施例中,記憶部130係可將被控制部120所設置的第1閾值及第2閾值,加以記憶。又,STA200的記憶部230,係可將來自AP100的信標訊號中所含之資訊(例如BSSID等)及信標訊號之收訊資訊等(例如收訊功率資訊或傳播損失資訊等),加以記憶。此外,被AP100的記憶部130及STA200的記憶部230所記憶的資訊係不限定於這些。
(送訊部140) 送訊部140,係為使用已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的送訊資料,而生成從天線160所被發送之送訊訊號的構成。如圖8所示,送訊部140係具備:類比訊號轉換部141、RF送訊部142。
(類比訊號轉換部141) 類比訊號轉換部141,係為將已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之送訊資料轉換成類比訊號的構成。更具體而言,類比訊號轉換部141,係對已被資料處理部110所生成之送訊資料,基於已被控制部120所設定之編碼方式及調變方式,進行編碼、交錯及調變等,以生成類比訊號,並將該當類比訊號提供給RF送訊部142。
(RF送訊部142) RF送訊部142,係為進行已被類比訊號轉換部141所生成之類比訊號之頻率轉換及功率增幅的構成。更具體而言,RF送訊部142,係對已被類比訊號轉換部141所生成之類比訊號,進行濾波處理、往載波頻帶之升轉處理及至所定之功率為止的增幅處理等,以生成從天線160所被發送之送訊訊號。
(天線共用部150、天線160) 天線共用部150,於送訊時,是將已被送訊部140所生成之送訊訊號,透過天線160以電磁波的方式予以發送的構成。又,於收訊時,天線共用部150,係將透過天線160所接收到的電磁波,當作收訊訊號而提供給收訊部170。天線160,係亦可為片狀天線,也可為在印刷基板上藉由配線所形成的天線,也可為利用線狀之導體元件所形成的天線。
(收訊部170) 收訊部170,係為從天線共用部150所被提供之收訊訊號進行收訊資料之取得的構成。如圖8所示,收訊部170係具備:RF收訊部171、數位訊號轉換部172。
(RF收訊部171) RF收訊部171,係為進行從天線共用部150所被輸入之收訊訊號之頻率轉換及功率增幅的構成。更具體而言,RF收訊部171,係對從天線共用部150所被輸入之收訊訊號,進行至所定之功率為止的增幅處理、降轉處理及濾波處理等,以輸出類比訊號。此外,RF收訊部171,係亦可使用LNA(Low Noise Amplifier)或AGC(Auto Gain Control)電路等來實現這些處理。
(數位訊號轉換部172) 數位訊號轉換部172,係為將已被RF收訊部171所輸出之類比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的構成。更具體而言,數位訊號轉換部172,係對已被RF收訊部171所輸出之類比訊號,基於已被控制部120所設定之解碼方式及解調方式,進行解調、去交錯及解碼以取得收訊資料,並將該當收訊資料提供給資料處理部110。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例中所述之各裝置之構成例。此外,使用圖8所說明的上記之構成係僅止於一例,AP100及STA200之構成係不限定於所述例子。又,AP100及STA200之構成,係亦可隨著規格或運用而做彈性地變形。
(2.3.處理流程) 上記說明了本實施例中所述之各裝置之構成例。接下來,說明本實施例中所述之AP100及STA200所致之處理的流程之例子。
(STA200所致之處理的流程) 首先,參照圖9,說明STA200所致之處理的流程之例子。
在步驟S1000中,STA200係從某個AP100,接收信標訊號。然後,STA200係藉由解析信標訊號,而確認送訊來源。若該當信標訊號,是從STA200所正在連接中之AP100(以下簡稱為「目前連接目標AP100」)被發送過來的情況下(步驟S1004/Yes),則於步驟S1008中,STA200係將信標訊號之ESS報告元素中所含之第1閾值與該當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進行比較。若該當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是大於第1閾值的情況下(步驟S1008/Yes),則STA200係不進行往其他BSS之遷移,維持對該當AP100之連接。此時,STA200,係於步驟S1012中,藉由將該當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資訊儲存至記憶部230(若收訊功率資訊已經被儲存的情況下,則將該當資訊予以更新),藉此就可實現後述的,來自其他AP100的信標訊號之收訊時的各種處理。
於步驟S1008中,若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是第1閾值以下的情況下(步驟S1008/No),則於步驟S1016中,STA200為了嘗試往其他BSS之遷移,而會掃描身為連接目標之候補的週邊之AP100(以下簡稱為「連接目標候補AP100」)。關於連接目標候補AP100之掃描處理的細節將於後述。STA200,係在連接目標候補AP100之偵測為成功的情況下(步驟S1020/Yes),則於步驟S1024中,STA200,係藉由對最佳的連接目標候補AP100發送重新連接要求訊號,而結束處理。
於步驟S1020中,STA200,係在連接目標候補AP100之偵測為失敗的情況下(步驟S1020/No),則於步驟S1028中,STA200,係藉由對目前連接目標AP100發送重新連接要求訊號,而結束處理。
於步驟S1004中,STA200所接收到的信標訊號,是從目前連接目標AP100以外之AP100所被發送的情況下(步驟S1004/No),則STA200係確認,該當信標訊號是否為從相同之ESS中所屬之AP100所被發送者。該當信標訊號是從相同之ESS中所屬之AP100所被發送者的情況下(步驟S1032/Yes),則於步驟S1036中,STA200係計算該當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與記憶部230中所被儲存之來自目前連接目標AP100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圖中係適宜地記作「目前AP信標收訊功率」)之差分。
在步驟S1040中,STA200,係將來自目前連接目標AP100的信標訊號的ESS報告元素中所含之第2閾值、與該當計算結果也就是差分,進行比較。該當計算結果也就是差分是大於第2閾值的情況下(步驟S1040/Yes),則於步驟S1044中,STA200,係為了嘗試往其他BSS之遷移,而對該當信標訊號之送訊來源也就是AP100(圖中適宜地記作「信標送訊來源AP」)發送重新連接要求訊號,藉此而結束處理。
此外,於步驟S1032中,若STA200所接收到的信標訊號並非從相同之ESS中所屬之AP100所被發送的情況下(步驟S1032/No),則不進行BSS遷移就結束處理。又,於步驟S1040中,計算結果也就是差分為第2閾值以下的情況下(步驟S1040/No),則也是同樣地不進行BSS遷移就結束處理。
此處,於圖9的步驟S1016中,STA200為了嘗試往其他BSS之遷移,而掃描身為連接目標之候補的週邊之AP100的處理之細節,參照圖10來加以說明。
在圖10的步驟S1100中,STA200會開始身為連接目標之候補的週邊之AP100的掃描。STA200,係在所定之掃描時間經過之前(步驟S1104/No),若有接收到來自某個AP100的信標訊號的情況下(步驟S1108/Yes),則確認該當信標訊號之送訊來源。若該當信標訊號之送訊來源,是相同之ESS中所屬之,目前連接目標AP100以外之AP100的情況下(步驟S1112/Yes),則STA200係將該當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與記憶部230中所被儲存之來自目前連接目標AP100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進行比較。若該當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是大於來自目前連接目標AP100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的情況下(步驟S1116/Yes),則於步驟S1120中,STA200係將該當信標訊號之送訊來源視為連接目標候補AP100,將該當信標訊號中所含之資訊(例如BSSID等)及信標訊號之收訊資訊(例如收訊功率資訊或傳播損失資訊等),儲存在記憶部230中備用。STA200,係持續進行上記的步驟S1104~步驟S1120之處理,直到所定之掃描時間經過為止。
在已經經過了所定之掃描時間的情況下(步驟S1104/Yes),則於步驟S1124中,STA200係結束週邊之AP100的掃描。連接目標候補AP100有被偵測到1台以上的情況下(步驟S1128/Yes),則於步驟S1132中,STA200係視為連接目標候補AP100之偵測為成功,使用記憶部230中所被儲存之資訊(例如信標訊號中所含之資訊、或信標訊號之收訊資訊等)來決定最佳的連接目標然後結束處理。另一方面,未偵測到連接目標候補AP100的情況下(步驟S1128/No),則於步驟S1136中,STA200係視為連接目標候補AP100之偵測為失敗而結束處理。此外,步驟S1132及步驟S1136之後的處理,係如同參照圖9所說明。又,在圖10的例子中,雖然是持續週邊之AP100之掃描直到所定之掃描時間經過為止,但STA200係亦可在成功偵測到1台AP100的時點上就結束週邊之AP100的掃描。
(AP100所致之處理的流程) 接下來,參照圖11,說明AP100所致之處理的流程之例子。
在步驟S1200中,AP100係從某個STA200接收重新連接要求訊號。然後,AP100係藉由解析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以確認該當訊號之目的地。若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之目的地為本裝置的情況下(步驟S1204/Yes),則於步驟S1208中,AP100係判定該當STA200所致之重新連接之可否,將含有判定結果的重新連接回應訊號,發送至STA200。另一方面,若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之目的地並非本裝置的情況下(步驟S1204/No),則AP100係不進行重新連接回應訊號之送訊。
接下來,AP100係藉由解析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以確認該當訊號之送訊來源。若該當訊號之送訊來源是本裝置之旗下的STA200的情況下(步驟S1212/Yes),則於步驟S1216中,AP100係基於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中所含之目前AP收訊功率資訊(參照圖7)而調節第1閾值然後結束處理。另一方面,若該當訊號之送訊來源並非本裝置之旗下的STA200的情況下(步驟S1212/No),則AP100係不調節第1閾值就結束處理。
(AP100及STA200所致之處理的流程之具體例) 接下來,參照圖12~圖15,說明AP100及STA200所致之處理的流程之具體例。
首先,參照圖12及圖13,說明STA200a將連接目標從AP100a遷移至AP100b的案例。圖12係關於STA200a的BSS遷移的一連串之處理的程序圖。此外,於圖13中,將AP100a所形成之BSS記作「BSS10a」,將該當BSS10a中各STA200所欲維持連接的範圍記作「BSS10a連接維持範圍」。又,將AP100b所形成之BSS記作「BSS10b」,將該當BSS10b中各STA200所欲維持連接的範圍記作「BSS10b連接維持範圍」。
於圖12的步驟S1300中,在STA200a接收到來自同一ESS中所屬之AP100b的信標訊號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1304中,STA200a係決定是否進行BSS遷移。例如,如圖13所示,假設來自STA200a所正在連接之AP100a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為-70[dBm],來自AP100b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為-50[dBm]。又,假設AP100a的第1閾值與第2閾值分別為-80[dBm]與10[dBm],AP100b的第1閾值與第2閾值分別為-50[dBm]與10[dBm]。
此情況下,來自連接中之AP100a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70[dBm])是大於AP100a的第1閾值(-80 [dBm]),因此依據先前技術,若根據STA200a自行判斷,則無法進行BSS遷移而會維持對AP100a之連接。另一方面,於本實施例中,來自AP100a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與來自AP100b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之差分為20[dBm],是大於AP100a所設定之第2閾值(10[dBm]),因此STA200a係係可決定要進行BSS遷移。
然後,於圖12的步驟S1308中,STA200a係對AP100b發送重新連接要求訊號。此處,假設STA200a所接收到的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係也被AP100a所接收。接收到重新連接要求訊號的AP100b,係辨識STA200a所正在連接之AP100a,於步驟S1312中,藉由與AP100a進行通訊而取得STA200a之相關資訊(例如認證資訊等)。
然後,AP100a,係藉由在上記之處理中接收從旗下之STA200a被發送給AP100b收的重新連接要求訊號,而於步驟S1316中,取得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中所含之目前AP收訊功率資訊,可使用該當資訊來判斷第1閾值之調節之要否。例如,如圖13所示,由於目前AP收訊功率資訊,是大於AP100a所設定的第1閾值,因此AP100a係判斷為設定了過低的第1閾值而將第1閾值調節成與目前AP收訊功率資訊相同的值(-70[dBm])。藉此,如圖13所示,BSS10a連接維持範圍會變小。
其後,AP100b,係於圖12的步驟S1320中,基於STA200a之相關資訊而判定STA200a所致之重新連接之可否,於步驟S1324中,將含有判定結果的重新連接回應訊號發送至STA200a而結束一連串之處理。如此,藉由AP100a來設定第2閾值,STA200a係可遷移至收訊環境較佳的BSS10b,同時,藉由重新連接要求訊號內中所含之目前AP收訊功率資訊,AP100a係可將第1閾值調節成較為適切的值。
此外,上記的處理係僅止於一例,各裝置的處理係可被適宜地變更。例如,AP100a係亦可不是將與目前AP收訊功率資訊相同的值(-70[dBm])設定成第1閾值,而是將使用目前AP收訊功率資訊進行所定之演算而得到的值,設定成第1閾值。又,第2閾值,係亦可不是來自不同AP100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之差分,而是在與這些收訊功率之比率做比較時所被使用的閾值。
接著參照圖14及圖15,說明由AP100b來調節第1閾值的案例。此處,假設在進行圖14中的步驟S1400之處理前,STA200c係連接著AP100b。
STA200c,係於步驟S1400中接收到來自連接中之AP100b的信標訊號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1404中決定BSS遷移之可否。例如,如圖15所示,假設來自STA200c所正在連接之AP100b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為 -60[dBm],來自AP100a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為-90[dBm]。又,假設AP100b的第1閾值與第2閾值係分別為-50[dBm]與10[dBm]。
此情況下,來自連接中之AP100b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60[dBm])是小於AP100b的第1閾值(-50 [dBm]),因此STA200c決定要進行BSS遷移。然後,於圖14的步驟S1408中,STA200c為了嘗試往其他BSS之遷移,而掃描身為連接目標之候補的週邊之AP100,但無法偵測到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比AP100b還高的其他AP100。因此,STA200c係於步驟S1412中將AP100b決定作為重新連接要求之對象,於步驟S1416中對AP100b發送重新連接要求訊號。然後,AP100b係於步驟S1420中判定為STA200c所致之重新連接為可行,於步驟S1424中將含有判定結果的重新連接回應訊號發送至STA200c。藉此,STA200c所致之對AP100b的連接係被維持。
可是,來自連接中之AP100b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60[dBm])依然是小於AP100b的第1閾值(-50 [dBm]),因此根據先前技術,STA200c會再次決定要進行BSS遷移,導致步驟S1408~步驟S1424之處理會被重複進行。
另一方面,於本實施例中,AP100b會根據從旗下之STA200c接收到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之事實,而於步驟S1428中,取得該當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中所含之目前AP收訊功率資訊,而判斷是否需要調節自己的第1閾值。更具體而言,如圖15所示,來自STA200c的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中所含之目前AP收訊功率資訊(-60[dBm])為AP100b的第1閾值(-50[dBm])以下,因此AP100b係判斷為設定了過高的第1閾值,而使用目前AP收訊功率資訊而將第1閾值調節成較低的值。例如,AP100b,係將比目前AP收訊功率資訊(-60[dBm])還低了所定值的值(-65[dBm]),設定成第1閾值。藉此,如圖15所示,BSS10b連接維持範圍會變大,STA200c會變成位於BSS10b連接維持範圍內,因此STA200c所致之BSS遷移處理不會被重複進行。如此,AP100b係可根據含有目前AP收訊功率資訊的重新連接要求訊號是從旗下之STA200c予以接收的事實,而將自己的第1閾值調節成較為適切的值。
此外,上記的處理係僅止於一例,各裝置的處理係可被適宜地變更。例如,AP100b係亦可只有在從旗下之STA200c接收到重新連接要求訊號的次數(或其頻繁度等)超過了所定值的情況下,才調節第1閾值。藉此,AP100b係可使第1閾值穩定化。
<3.第2實施例> 上記說明了本揭露的第1實施例。接下來,說明本揭露的第2實施例。
在第1實施例是說明了第1閾值的調節方法,但隨著產品不同,也會有並未想定要涵蓋廣範圍的這類用途的AP100。針對此種AP100,由於涵蓋範圍已經有被限定因此不能輕易地降低第1閾值。於是,第2實施例中所述之AP100係對第1閾值設定最小值,STA200係使用該當最小值來判斷BSS遷移之可否。
首先,參照圖16,說明本實施例中所述之ESS報告元素的構成例。如圖16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之AP100,係於ESS報告元素的ESS資訊中,藉由在第2閾值之後段設置第1閾值之最小值,以將第1閾值之最小值通知給STA200。此外,其他要素係和第1實施例中所述之ESS報告元素(參照圖6)相同。又,本實施例中所述之ESS報告元素的構成,係不限定於圖16的例子。例如,第1閾值之最小值所被設置的資料位置亦可被適宜地變更。
接下來,參照圖17,說明本實施例所述之STA200所致之處理的流程之例子。與第1實施例中所述之STA200所致之處理的流程之例子(參照圖9)的不同點在於,來自同一ESS中所屬之其他AP100的信標訊號被STA200接收到的情況下(步驟S1532/Yes),則於步驟S1536中,會判定該當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是否大於該當信標訊號之ESS報告元素中所含之第1閾值之最小值。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是大於第1閾值之最小值的情況下(步驟S1536/Yes),則STA200係與第1實施例同樣地,藉由進行步驟S1540以後之處理以對信標訊號之送訊來源也就是AP100進行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之送訊等。
接下來,於圖17的步驟S1516中,STA200為了嘗試往其他BSS之遷移,而掃描身為連接目標之候補的週邊之AP100的處理之細節,參照圖18來加以說明。與第1實施例(參照圖10)的不同點在於,STA200藉由掃描而接收到來自某個AP100的信標訊號的情況下(步驟S1608/ Yes),則於步驟S1620中,會判定該當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是否大於第1閾值之最小值。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是大於第1閾值之最小值的情況下(步驟S1620/Yes),則STA200係與第1實施例同樣地,於步驟S1624中,將該當信標訊號之送訊來源視為連接目標候補AP100。此外,於步驟S1620中,第1閾值之最小值,係和上記同樣地,是從已被STA200所接收到的信標訊號中的ESS報告元素而被取得。
接下來,參照圖19,說明AP100a上所正在連接之STA200d接收到來自AP100b的信標訊號時的處理之具體例。如圖19所示,假設來自STA200d所正在連接之AP100a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為-80[dBm],來自AP100b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為-65[dBm]。又,假設AP100a的第1閾值、第2閾值及第1閾值之最小值係分別為-80[dBm]、10[dBm]及-90[dBm],AP100b的第1閾值、第2閾值及第1閾值之最小值係分別為-60[dBm]與10[dBm]及-60[dBm]。
此情況下,來自AP100a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80[dBm])與來自AP100b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65 [dBm])之差分係為15[dBm],是大於AP100a所設定之第2閾值(10[dBm])。因此,在第1實施例中,STA200d會對AP100b發送重新連接要求訊號。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STA200d,係在進行收訊功率之差分與第2閾值之比較前,先進行由AP100b所通知的第1閾值之最小值與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之比較(參照圖17的步驟S1536)。此情況下,由於來自AP100b的信標訊號之收訊功率(-65[dBm]),係為由AP100b所通知的第1閾值之最小值(-60[dBm])以下,因此STA200d係判斷為,AP100b無法將BSS10b連接維持範圍擴大到本裝置之位置為止。因此,STA200d係放棄往AP100b之遷移,維持對AP100a之連接。如此,本實施例中所述之AP100b,係藉由設置第1閾值之最小值,就可防止將BSS10b連接維持範圍擴大到超過自己的能力。
此外,上記的處理係僅止於一例,各裝置的處理係可被適宜地變更。例如,AP100b,係亦可將第1閾值之最小值設成固定值,亦可設成可動態變更的可變值。更具體而言,若AP100b是可將送訊功率做動態地控制的裝置,則AP100b係亦可隨著送訊功率來變更第1閾值之最小值。又,AP100b係亦可不是藉由設置第1閾值之最小值而是設置第1閾值之最大值來控制STA200d的BSS遷移。
<4.第3實施例> 上記說明了本揭露的第2實施例。接下來,說明本揭露的第3實施例。
在第1實施例及第2實施例中,是以第1閾值的調節方法為中心來做說明。另一方面,第2閾值係亦可為按照每一產品而被設定的固定值,但亦可為隨著通訊環境而可動態變更的可變值。於是,在第3實施例中,說明由AP100來調節第2閾值時的例子。例如,AP100係亦可隨著同一ESS中所屬之其他AP100的通訊狀況(例如頻道使用率等)而動態地調節第2閾值。此處,所謂頻道使用率,雖然想定是於所定之計測時間中實際進行通訊的時間之比率,但並非限定於此。
首先,參照圖20,說明本實施例中所述之AP100間的通訊處理之例子。例如,AP100a與AP100b,係藉由在步驟S1700及步驟S1708中將含有頻道使用率資訊等的信標訊號做彼此通訊,而於步驟S1704及步驟S1712中,隨應於已接收之信標訊號中所含之頻道使用率資訊等而判斷是否要調節自己的第2閾值。此外,AP100a與AP100b並非位於可彼此接收信標訊號之範圍的情況下,則兩AP100係亦可透過可接收雙方之訊號的STA200等之外部裝置來進行通訊。AP100a與AP100b,係亦可藉由信標訊號以外之無線訊號、或有線通訊,而彼此共享頻道使用率資訊等。
接下來,參照圖21,說明AP100所致之第2閾值之調節處理之例子。在圖21的步驟S1800中,AP100係取得來自其他AP100的信標訊號中所含之頻道使用率資訊。然後,AP100,係於步驟S1804中,計算其他AP100的頻道使用率與自己的頻道使用率之差分,於步驟S1808中,基於計算結果而調節自己的第2閾值。例如,在其他AP100的頻道使用率高於自己的頻道使用率的情況下,AP100係藉由將自己的第2閾值調節成較高的值,以抑制STA200往其他AP100所形成之BSS的遷移。又,反之,在其他AP100的頻道使用率是自己的頻道使用率以下的情況下,AP100係藉由將自己的第2閾值調節成較低的值,以促進STA200往其他AP100所形成之BSS的遷移。
接下來,參照圖22,說明由AP100a及AP100b來調節第2閾值時的具體例。如圖22所示,假設AP100a的第2閾值及頻道使用率係分別為5[dBm]及90[%],AP100b的第2閾值及頻道使用率係分別為5[dBm]及40[%]。AP100a及AP100b,係藉由將含有頻道使用率資訊的信標訊號做彼此通訊而辨識出對方的頻道使用率。此情況下,相較於AP100a而AP100b是具有比較高的頻道使用率,因此AP100a係藉由將第2閾值調節成較高的值(例如10[dBm])以抑制STA200往AP100b所形成之BSS10b的遷移。另一方面,AP100b係藉由將第2閾值調節成較低的值(例如0[dBm])以促進STA200往AP100a所形成之BSS10a的遷移。藉此,各STA200,係可隨應於各AP100的頻道使用率而遷移至較為適切的BSS。
此外,上記的處理係僅止於一例,各裝置的處理係可被適宜地變更。例如,AP100係只要是表示各BSS之通訊之擁擠程度的資訊即可,亦可基於頻道使用率以外之資訊(例如旗下之STA200之台數等)來調節第2閾值。又,第2閾值之設定值係可用任意的方法而被決定。例如,AP100係亦可將使用與其他AP100的頻道使用率之差分進行所定之演算所得到的值,設定成第2閾值。
<5.第4實施例> 上記說明了本揭露的第3實施例。接下來,說明本揭露的第4實施例。
第4實施例中所述之AP100,係將對應於各BSSID的第2閾值,分別儲存在ESS報告元素中。更具體而言,AP100係如圖23,於ESS報告元素中,將BSSID與對應於該當BSSID的第2閾值之配對,以任意之數量而設置在第1閾值之後段。
然後,接收到該當ESS報告元素的STA200,係於圖9中的步驟S1040或圖17的步驟S1544中,將目前連接目標AP100與其他AP100間之收訊功率之差分和第2閾值做比較之際,不是使用統一的第2閾值,而是可隨著其他AP100所形成之BSS而使用不同的第2閾值。又,AP100係於圖21的步驟S1808中,基於本裝置與其他AP100間之頻道使用率之差分來調節第2閾值之際,可調節其他AP100所形成之BSS所對應之第2閾值。如此,AP100係按照每一BSSID(換言之,每一BSS地)而管理第2閾值,藉此可更為細緻地控制STA200所致之BSS遷移。此外,本實施例中所述之處理及ESS報告元素的構成係不限定於上記所說明者。
<6.應用例> 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係可應用於各種產品。例如,STA2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手機、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筆記型PC、攜帶型遊戲終端或是數位相機等之行動終端、電視受像機、印表機、數位掃描器或是網路儲存體等之固定終端、或行車導航裝置等之車載終端。又,STA200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計測器、自動販賣機、遠端監視裝置或POS(Point Of Sale)終端等之進行M2M (Machine To Machine)通訊的終端(亦稱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終端)。甚至,STA200亦可為被搭載於這些終端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
另一方面,例如,AP1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具有路由器機能或不具有路由器機能的無線LAN存取點(亦稱無線基地台)。又,AP10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行動無線LAN路由器。甚至,AP100亦可為被搭載於這些裝置中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
(6.1.第1應用例) 圖24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智慧型手機9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智慧型手機900係具備: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3、天線開關914、天線915、匯流排917、電池918及輔助控制器919。
處理器901係可為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SoC(System on Chip),控制智慧型手機900的應用層及其他層之機能。記憶體902係包含RAM (Random Access Memory)及ROM(Read Only Memory),記憶著被處理器90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儲存體903係可含有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等之記憶媒體。外部連接介面904係亦可為,用來將記憶卡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裝置等外接裝置連接至智慧型手機900所需的介面。
相機906係具有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之攝像元件,生成攝像影像。感測器907係可含有,例如:測位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麥克風908係將輸入至智慧型手機900的聲音,轉換成聲音訊號。輸入裝置90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1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鍵墊、鍵盤、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10係具有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激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將智慧型手機900的輸出影像予以顯示。揚聲器911係將從智慧型手機900所輸出之聲音訊號,轉換成聲音。
無線通訊介面91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11ad及11ax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在基礎建設模式下,可與其他裝置透過無線LAN存取點而通訊。又,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在隨意模式或Wi-Fi Direct(註冊商標)等之直接通訊模式下,可和其他裝置直接通訊。此外,在Wi-Fi Direct中,係與隨意模式不同,是由2個終端之其中一方運作成為存取點,但通訊是在這些終端間被直接進行。無線通訊介面91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Radio Frequency)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13,係除了無線LAN方式以外,亦還可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近接無線通訊方式或蜂巢網通訊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天線開關91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1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15的連接目標。天線91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發送及接收無線通訊介面913之無線訊號。
此外,不限定於圖24之例子,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具備複數天線(例如無線LAN用之天線及近接無線通訊方式用之天線等)。此情況下,天線開關914係可從智慧型手機900之構成中省略。
匯流排917,係將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3及輔助控制器919,彼此連接。電池91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24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輔助控制器919,係例如於睡眠模式下,令智慧型手機900的必要之最低限度的機能進行動作。
於圖24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中,處理器901係亦可成為STA200的控制部220而發揮機能。例如,處理器901,係亦可基於來自AP100的信標訊號之收訊資訊(例如收訊功率資訊或傳播損失資訊等)、第1閾值及第2閾值等,來控制往AP100之連接處理。
此外,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藉由處理器901在應用程式層級執行存取點機能,而運作成為無線存取點(軟體AP)。又,無線通訊介面913亦可具有無線存取點機能。
(6.2.第2應用例) 圖25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行車導航裝置920係具備:處理器921、記憶體92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組924、感測器925、資料介面926、內容播放器927、記憶媒體介面928、輸入裝置929、顯示裝置930、揚聲器931、無線通訊介面933、天線開關934、天線935及電池938。
處理器92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控制行車導航裝置920的導航機能及其他機能。記憶體9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2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
GPS模組924係使用接收自GPS衛星的GPS訊號,來測定行車導航裝置920的位置(例如緯度、經度及高度)。感測器925係可含有,例如: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氣壓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資料介面926,係例如透過未圖示之端子而連接至車載網路941,取得車速資料等車輛側所生成之資料。
內容播放器927,係將被插入至記憶媒體介面928的記憶媒體(例如CD或DVD)中所記憶的內容,予以再生。輸入裝置92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3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30係具有LCD或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顯示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影像。揚聲器931係將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聲音,予以輸出。
無線通訊介面93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11ad及11ax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在基礎建設模式下,可與其他裝置透過無線LAN存取點而通訊。又,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在隨意模式或Wi-Fi Direct等之直接通訊模式下,可和其他裝置直接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33,係除了無線LAN方式以外,亦還可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近接無線通訊方式或蜂巢網通訊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天線開關93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35的連接目標。天線93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被使用來發送及接收無線通訊介面933之無線訊號。
此外,不限定於圖25之例子,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具備複數天線。此種情況下,天線開關934係可從行車導航裝置920的構成中省略。
電池93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25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又,電池938係積存著從車輛側供給的電力。
於圖25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中,處理器921係亦可成為STA200的控制部220而發揮機能。作為控制部220而發揮機能的處理器921之動作,係和參照圖24所說明的智慧型手機900的處理器901之動作相同。
又,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動作成為上述的AP100,對搭乘車輛的使用者所擁有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此時,例如,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設有第1閾值及第2閾值,並統籌控制將這些閾值含入至ESS報告元素的信標訊號之生成處理及送訊處理。又,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將來自旗下之終端的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中所含之目前AP收訊功率資訊,而動態地設定第1閾值。又,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管理第1閾值之最小值。又,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隨應於同一ESS中所屬之其他AP100之通訊狀況(例如頻道使用率等),而動態地設定第2閾值。甚至,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每一BSSID地管理第2閾值。
又,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係亦可被實現成含有上述行車導航裝置920的1個以上之區塊、和車載網路941、車輛側模組942的車載系統(或車輛)940。車輛側模組942,係生成車速、引擎轉速或故障資訊等之車輛側資料,將所生成之資料,輸出至車載網路941。
(6.3.第3應用例) 圖26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無線存取點95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無線存取點950係具備:控制器951、記憶體952、輸入裝置954、顯示裝置955、網路介面957、無線通訊介面963、天線開關964及天線965。
控制器951係亦可為例如CPU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令無線存取點950的IP(Internet Protocol)層及上層的各種機能(例如存取限制、繞送、加密、防火牆及日誌管理等)作動。記憶體95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要被控制器951所執行的程式、及各式各樣的控制資料(例如終端清單、路由表、加密金鑰、安全性設定及日誌等)。
輸入裝置954係含有例如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的操作。顯示裝置955係含有LED燈號等,顯示出無線存取點950的動作狀態。
網路介面957係為,用來將無線存取點950連接至有線通訊網路958所需的有線通訊介面。網路介面957係亦可具有複數個連接端子。有線通訊網路958係亦可為乙太網路(註冊商標)等之LAN、或亦可為WAN(Wide Area Network)。
無線通訊介面963係支援IEEE802.11a、11b、11g、11n、11ac、11ad及11ax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成為存取點而向附近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無線通訊介面96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6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天線開關96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6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65的連接目標。天線96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被使用來發送及接收無線通訊介面963之無線訊號。
於圖26所示的無線存取點950中,控制器951係亦可成為AP100的控制部120而發揮機能。例如,控制器951,係亦可設有第1閾值及第2閾值,並統籌控制將這些閾值含入至ESS報告元素的信標訊號之生成處理及送訊處理。又,控制器951,係亦可將來自旗下之終端的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中所含之目前AP收訊功率資訊,而動態地設定第1閾值。又,控制器951,係亦可管理第1閾值之最小值。又,控制器951,係亦可隨應於同一ESS中所屬之其他AP100之通訊狀況(例如頻道使用率等),而動態地設定第2閾值。甚至,控制器951係亦可每一BSSID地管理第2閾值。
<7.總結> 如以上所說明,本揭露所涉及之AP100,係不只使用第1閾值亦還使用第2閾值,而可較為適切地控制STA200所致之BSS遷移。又,AP100係可根據含有目前AP收訊功率資訊的重新連接要求訊號是從旗下之STA200予以接收的事實,而可不掃描周圍環境,就能動態地設定第1閾值。又,AP100,係藉由設置第1閾值之最小值,就可防止將BSS連接維持範圍擴大到超過自己的能力。又,AP100,係藉由接收同一ESS中所屬之其他AP100的通訊狀況(例如頻道使用率等)之相關資訊,而可不掃描周圍環境,就能動態地設定第2閾值。甚至,AP100係按照每一BSSID而管理第2閾值,藉此可更為細緻地控制STA200所致之BSS遷移。
以上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式一面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揭露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揭露之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自然可於申請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例如,上述的流程圖及程序圖中的各步驟,係並不一定依照所被記載之順序而時間序列性地進行處理。亦即,流程圖及程序圖中的各步驟,係亦可以異於所被記載之順序的順序而被處理,也可被平行地處理。
又,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效果,係僅為說明性或例示性,並非限定解釋。亦即,本揭露所涉及之技術,係亦可除了上記之效果外,或亦可取代上記之效果,達成當業者可根據本說明書之記載而自明之其他效果。
此外,如以下的構成也是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1) 一種作為無線LAN之存取點而發揮機能的無線通訊裝置,係 具備:控制部,係將本裝置之BSS中所屬之站點嘗試往與前記BSS相同之ESS中所屬之其他BSS做遷移時所被使用的閾值,基於來自外部裝置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資訊而加以動態地設定。 (2) 如前記(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動態地設定2種類之前記閾值。 (3) 如前記(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2種類之前記閾值的其中1種係為,與來自本裝置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做比較時所被使用的第1閾值。 (4) 如前記(3)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基於來自前記站點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來自前記本裝置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而動態地設定前記第1閾值。 (5) 如前記(3)或(4)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管理前記第1閾值之最小值。 (6) 如前記(3)至(5)之任1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2種類之前記閾值的其中另外1種係為,與來自前記本裝置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及來自其他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之差分做比較時所被使用的第2閾值。 (7) 如前記(6)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基於來自前記其他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前記其他存取點之通訊狀況之相關資訊,而動態地設定前記第2閾值。 (8) 如前記(6)或(7)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每一前記BSS地設定前記第2閾值。 (9) 如前記(3)至(8)之任1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收訊資訊係為收訊功率之相關資訊或傳播損失之相關資訊之任一者。 (10) 一種實現無線LAN之存取點機能的無線通訊方法,係 具有:將本裝置之BSS中所屬之站點嘗試往與前記BSS相同之ESS中所屬之其他BSS做遷移時所被使用的閾值,基於來自外部裝置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資訊而加以動態地設定之步驟。 (11) 一種作為無線LAN之站點而發揮機能的無線通訊裝置,係 具備:控制部,係使用基於來自外部裝置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資訊而被動態地設定的閾值、及來自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而控制往與目前所屬之BSS相同之ESS中所屬之其他BSS的遷移。 (12) 如前記(1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使用2種類之前記閾值來控制前記遷移。 (13) 如前記(1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基於2種類之前記閾值的其中1種的第1閾值、與來自前記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的比較結果,來控制前記遷移。 (14) 如前記(13)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還具備:送訊部,係將含有前記第1閾值之動態設定時所被使用之前記收訊資訊的無線訊號,發送至前記存取點。 (15) 如前記(13)或(14)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前記第1閾值之最小值、與來自前記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的比較結果,來控制前記遷移。 (16) 如前記(13)至(15)之任1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基於來自前記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及來自其他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之差分、與2種類之前記閾值的其中另外1種的第2閾值的比較結果,來控制前記遷移。 (17) 如前記(16)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第2閾值,係基於來自前記其他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前記其他存取點之通訊狀況之相關資訊,而被前記存取點動態地設定。 (18) 如前記(16)或(17)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第2閾值,係由前記存取點針對每一前記BSS而被設定。 (19) 如前記(11)至(18)之任1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收訊資訊係為收訊功率之相關資訊或傳播損失之相關資訊之任一者。 (20) 一種實現無線LAN之站點機能的無線通訊方法,係 具有:使用基於來自外部裝置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資訊而被動態地設定的閾值、及來自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而控制往與目前所屬之BSS相同之ESS中所屬之其他BSS的遷移之步驟。
100‧‧‧AP 200‧‧‧STA 110、210‧‧‧資料處理部 120、220‧‧‧控制部 130、230‧‧‧記憶部 140、240‧‧‧送訊部 141、241‧‧‧類比訊號轉換部 142、242‧‧‧RF送訊部 150、250‧‧‧天線共用部 160、260‧‧‧天線 170、270‧‧‧收訊部 171、271‧‧‧RF收訊部 172、272‧‧‧數位訊號轉換部 900‧‧‧智慧型手機 901‧‧‧處理器 902‧‧‧記憶體 903‧‧‧儲存體 904‧‧‧外部連接介面 906‧‧‧相機 907‧‧‧感測器 908‧‧‧麥克風 909‧‧‧輸入裝置 910‧‧‧顯示裝置 911‧‧‧揚聲器 913‧‧‧無線通訊介面 914‧‧‧天線開關 915‧‧‧天線 917‧‧‧匯流排 918‧‧‧電池 919‧‧‧輔助控制器 920‧‧‧行車導航裝置 921‧‧‧處理器 922‧‧‧記憶體 924‧‧‧GPS模組 925‧‧‧感測器 926‧‧‧資料介面 927‧‧‧內容播放器 928‧‧‧記憶媒體介面 929‧‧‧輸入裝置 930‧‧‧顯示裝置 931‧‧‧揚聲器 933‧‧‧無線通訊介面 934‧‧‧天線開關 935‧‧‧天線 938‧‧‧電池 941‧‧‧車載網路 942‧‧‧車輛側模組 950‧‧‧無線存取點 951‧‧‧控制器 952‧‧‧記憶體 954‧‧‧輸入裝置 955‧‧‧顯示裝置 957‧‧‧網路介面 958‧‧‧有線通訊網路 963‧‧‧無線通訊介面 964‧‧‧天線開關 965‧‧‧天線
[圖1] 用來說明先前技術所需之系統構成圖。 [圖2] 先前的BSS遷移之際的AP及STA所致之處理的流程之例子的程序圖。 [圖3] IEEE802.11ax規格中所被規定之ESS報告元素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4] IEEE802.11規格中所被規定之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5] 用來說明先前技術所需之系統構成圖。 [圖6] AP100對各STA200所發送之信標訊號中的ESS報告元素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7] STA200對AP100所發送之重新連接要求訊號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8] AP100及STA200之裝置構成例的區塊圖。 [圖9] STA200所致之處理的流程之例子的流程圖。 [圖10] STA200掃描身為連接目標之候補的週邊之AP100的處理流程之例子的流程圖。 [圖11] AP100所致之處理的流程之例子的流程圖。 [圖12] AP100及STA200所致之處理的流程之例子的程序圖。 [圖13] AP100及STA200所致之處理的流程之具體例的圖示。 [圖14] AP100及STA200所致之處理的流程之例子的程序圖。 [圖15] AP100及STA200所致之處理的流程之具體例的圖示。 [圖16] AP100對各STA200所發送之信標訊號中的ESS報告元素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17] STA200所致之處理的流程之例子的流程圖。 [圖18] STA200掃描身為連接目標之候補的週邊之AP100的處理流程之例子的流程圖。 [圖19] AP100及STA200所致之處理的流程之具體例的圖示。 [圖20] AP100間的通訊處理流程之例子的程序圖。 [圖21] 第2閾值之調節處理流程之例子的流程圖。 [圖22] AP100及STA200所致之處理的流程之具體例的圖示。 [圖23] AP100對各STA200所發送之信標訊號中的ESS報告元素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24] 智慧型手機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25] 行車導航裝置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26] 無線存取點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Claims (12)

  1. 一種作為無線LAN之存取點而發揮機能的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控制部,係將本裝置之BSS中所屬之站點嘗試往與前記BSS相同之ESS中所屬之其他BSS做遷移時所被使用的2種類之閾值,基於來自外部裝置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資訊而加以動態地設定;2種類之前記閾值的其中1種係為,與來自本裝置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做比較時所被使用的第1閾值;2種類之前記閾值的其中另外1種係為,與來自前記本裝置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及來自其他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之差分做比較時所被使用的第2閾值;前記控制部,係基於來自前記其他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前記其他存取點之通訊狀況之相關資訊,而動態地設定前記第2閾值。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基於來自前記站點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來自前記本裝置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而動態地設定前記第1閾值。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管理前記第1閾值之最小值。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每一前記BSS地設定前記第2閾值。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收訊資訊係為收訊功率之相關資訊或傳播損失之相關資訊之任一者。
  6. 一種實現無線LAN之存取點機能的無線通訊方法,係具有:將本裝置之BSS中所屬之站點嘗試往與前記BSS相同之ESS中所屬之其他BSS做遷移時所被使用的2種類之閾值,基於來自外部裝置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資訊而加以動態地設定之步驟,其中,2種類之前記閾值的其中1種係為,與來自本裝置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做比較時所被使用的第1閾值;2種類之前記閾值的其中另外1種係為,與來自前記本裝置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及來自其他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之差分做比較時所被使用的第2閾值;和基於來自前記其他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前記其他存取點之通訊狀況之相關資訊,而動態地設定前記第2閾值之步驟。
  7. 一種作為無線LAN之站點而發揮機能的無線通訊裝置,係 具備:控制部,係使用基於來自外部裝置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資訊而被動態地設定的2種類之閾值、及來自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而控制往與目前所屬之BSS相同之ESS中所屬之其他BSS的遷移;前記控制部,係基於2種類之前記閾值的其中1種的第1閾值、與來自前記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的比較結果,來控制前記遷移;前記控制部,係基於來自前記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及來自其他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之差分、與2種類之前記閾值的其中另外1種的第2閾值的比較結果,來控制前記遷移;前記第2閾值,係基於來自前記其他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前記其他存取點之通訊狀況之相關資訊,而被前記存取點動態地設定。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還具備:送訊部,係將含有前記第1閾值之動態設定時所被使用之前記收訊資訊的無線訊號,發送至前記存取點。
  9.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前記第1閾值之最小值、與來自前記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的比較結果,來控制前記遷移。
  10.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2閾值,係由前記存取點針對每一前記BSS而被設定。
  11.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收訊資訊係為收訊功率之相關資訊或傳播損失之相關資訊之任一者。
  12. 一種實現無線LAN之站點機能的無線通訊方法,係具有:使用基於來自外部裝置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資訊而被動態地設定的閾值、及來自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而控制往與目前所屬之BSS相同之ESS中所屬之其他BSS的遷移之步驟;和基於2種類之前記閾值的其中1種的第1閾值、與來自前記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的比較結果,來控制前記遷移之步驟;和基於來自前記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及來自其他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之收訊資訊之差分、與2種類之前記閾值的其中另外1種的第2閾值的比較結果,來控制前記遷移之步驟;前記第2閾值,係基於來自前記其他存取點的無線訊號中所含之前記其他存取點之通訊狀況之相關資訊,而被前記存取點動態地設定。
TW108106991A 2018-03-14 2019-03-04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TWI7803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6524A JP2021082851A (ja) 2018-03-14 2018-03-14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8-046524 2018-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9982A TW201939982A (zh) 2019-10-01
TWI780308B true TWI780308B (zh) 2022-10-11

Family

ID=67908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6991A TWI780308B (zh) 2018-03-14 2019-03-04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438814B2 (zh)
JP (1) JP2021082851A (zh)
CN (1) CN111886899A (zh)
MX (1) MX2020009311A (zh)
RU (1) RU2020129477A (zh)
TW (1) TWI780308B (zh)
WO (1) WO20191763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9301B (zh) * 2021-03-23 2023-11-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21195A (ja) * 2006-02-14 2007-08-30 Nakayo Telecommun Inc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および無線lan端末
JP2016163186A (ja) * 2015-03-02 2016-09-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160373989A1 (en) * 2011-04-20 2016-1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witching between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at a multi-mode access point
TW201707479A (zh) * 2015-08-06 2017-02-16 高通公司 跨任意數目的關聯客戶端的存取點待機功率最佳化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68756A1 (en) * 2005-05-03 2006-11-30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fficient hand-off in wireless networks
US7693108B2 (en) * 2006-08-01 2010-04-06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handover control system associated with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843131B2 (en) * 2009-05-28 2014-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ing frequent handoff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897778B2 (en) * 2009-07-03 2014-11-25 Cisco Technology, Inc. Infrastructure assisted network transition
JP5197798B2 (ja) 2011-05-13 2013-05-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無線局装置切換方法および無線局装置切換プログラム
WO2014178502A1 (ko) * 2013-05-02 2014-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동적 채널 센싱 방법 및 장치
JP2014236354A (ja) * 2013-05-31 2014-12-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ユーザ装置、輻輳状態通知制御方法、及び切り替え制御方法
WO2016006830A1 (ko) * 2014-07-08 2016-0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에서 다른 bss에서 전송된 프레임을 기반으로 파워 세이브 모드로 동작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16039445A (ja) 2014-08-06 2016-03-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自己最適化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US9538436B2 (en) * 2014-08-29 2017-01-03 Blackberry Limited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3242527A4 (en) * 2014-12-30 2018-08-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ssion after receiving trigger frame in wireless lan system
WO2016200006A1 (ko) * 2015-06-08 2016-1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16 qam을 이용하는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의 cfo 추정 방법
CN106550377B (zh) * 2015-09-18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US10244543B2 (en) * 2016-05-10 2019-03-26 Intel IP Corporation Station (STA), access point (AP) and method of spatial reuse
US10750401B2 (en) * 2016-10-04 2020-08-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frame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1153808B2 (en) * 2017-03-23 2021-10-19 Zte Corporation Using multiple beacon typ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3619952A4 (en) * 2017-05-02 2021-01-06 Intel IP Corporation RECEIVED SIGNAL INTENSITY INDICATOR THRESHOLDS ALLOWING TRANSITI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21195A (ja) * 2006-02-14 2007-08-30 Nakayo Telecommun Inc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および無線lan端末
US20160373989A1 (en) * 2011-04-20 2016-1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witching between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at a multi-mode access point
JP2016163186A (ja) * 2015-03-02 2016-09-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TW201707479A (zh) * 2015-08-06 2017-02-16 高通公司 跨任意數目的關聯客戶端的存取點待機功率最佳化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網路文獻 Eldad Perahia,et al., "Proposed Text Changes for Client Management", IEEE P802.11 Wireless LANs, 11 September 2017, https://mentor.ieee.org/802.11/dcn/17/11-17-0619-08-00ax-client-management.docx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76346A1 (ja) 2019-09-19
US20200404557A1 (en) 2020-12-24
CN111886899A (zh) 2020-11-03
US11438814B2 (en) 2022-09-06
TW201939982A (zh) 2019-10-01
RU2020129477A (ru) 2022-03-09
MX2020009311A (es) 2020-09-25
JP2021082851A (ja) 2021-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61031A1 (en) Access point devic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ntrol metho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US1187127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390368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8079025A1 (ja)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678222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1029921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1105784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WI780308B (zh)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JP7200934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18116564A1 (ja)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728370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356843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74334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0036003A1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6139862A1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