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6574B - 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6574B
TWI776574B TW110124357A TW110124357A TWI776574B TW I776574 B TWI776574 B TW I776574B TW 110124357 A TW110124357 A TW 110124357A TW 110124357 A TW110124357 A TW 110124357A TW I776574 B TWI776574 B TW I7765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heet body
fold
mask
ed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4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2184A (zh
Inventor
楊金龍
Original Assignee
楊金龍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楊金龍 filed Critical 楊金龍
Priority to TW110124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657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6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657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02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2184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 Preparing Plates And Mask In Photomechanical Process (AREA)
  • Electron Beam Exposure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及其製造方法,製造時先將支撐條結合固定於固定層及內層之間以形成一預結合部,接著再將外層及中層結合於該預結合部上,而使外層、中層及內層的邊緣相互固定。本創作藉由兩次加工,首先僅將支撐條及固定層及內層結合,因此結合過程不會傷害到中層及外層。第二次加工結合到外層及中層僅結合邊緣處,而不影響整體過濾及防護。藉此本創作的外層跟中層都不會有壓痕等結合的痕跡,也因此可避免配戴者對防護效果產生疑慮。本創作藉此可改善現有罩體裝設支撐條時會破壞口罩防護效果的缺點。

Description

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及其製造方法
本創作係涉及一種具有支撐條的口罩及其製造方法。
請參閱圖18所示,現有技術的口罩為了提升配戴時的舒適度,會於罩體上設置支撐條91,藉以使罩體得以維持向前彎曲之形狀,如此罩體便能與配戴者的口鼻之間撐起一定的空間,如此避免呼氣、吸氣時,罩體反覆接觸及離開配戴者的臉部皮膚,進而造成配戴者不適。
然而,現有技術的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製作方式,會衍生嚴重的缺點,具體而言,現有技術的口罩的罩體通常包含有三層,其由內而外依序為吸水層、過濾層及防水層,吸水層用於吸收配戴者的口沫、汗水或是呼出的水氣,防水層用於防止外界的飛沫滲入。
一般沒有支撐條的口罩,係直接使前述三層的布料相互疊合,並以超音波熔接輪下壓滾動,以將該三層的布料的邊緣熔接結合在一起以形成罩體。
但是現有技術製作具有支撐條的口罩時,係在未熔接前,直接將支撐條放在其中兩層的布料之間,然後一樣透過超音波熔接輪下壓滾動,各層布料沿著支撐條的上下兩側邊熔接固定,藉以固定支撐條的位置。但如此除了三層布料的邊緣熔接固定之外,如同前述,支撐條也會同時熔接固定於三層布料之間,而如此會產生一個嚴重的缺點。
透過超音波熔接輪熔接時,因產生高熱融化布料進行黏合而會形成一整排的明顯壓痕,壓痕是結構上相對較弱之處,而容易熔破產生破損或從該處撕裂開來,使用者無法確認是否有破洞,對配戴即會產生安全疑慮,生產者亦無法保證絕不會有破洞,因此風險皆轉嫁於使用者,尤其在快速生產中,若有破損、破洞更是不易發現。當壓痕位於三層的布料的邊緣時,縱使壓痕的邊緣有部分破損,由於破損處不在主要空氣流通面上,因此仍不影響防護及過濾效果。但是支撐條91位於罩體的中央處,因此支撐條91上下兩側的兩排壓痕92會橫跨罩體的中央處,也就是口罩主要過濾細菌、病毒的範圍,因此一旦該兩排壓痕92有任何一處產生破損,便會導致罩體中央處有破洞,而直接破壞口罩應有的防護效果。
此外,口罩配戴的過程中,不免會拉扯兩側的掛耳等等,如此都會對罩體產生一定的拉力,進而導致罩體的支撐條處的壓痕92,確實有一定的撕裂的風險。
另外,超音波熔接輪熔接時,會隨著連續熔接的時間而導致溫度越來越高,因此長時間連續使用後所熔接的口罩,其壓痕92會因為高溫而導致結構更弱,更容易撕裂、破損。故,位於罩體中央處的壓痕92的熔破、撕裂、破損風險更是不容忽視。
因此,現有技術的具有支撐條的口罩及其製造方法,為設置支撐條而有極高風險的損壞口罩應有的防護效果,實有待加以改良。
有鑑於前述之現有技術的缺點及不足,本創作提供一種可消除現有技術口罩破壞防護效果的做法,進而創造出一種不影響防護效果的罩體製造方法及罩體。
為達到上述的創作目的,本創作所採用的技術手段為設計一種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將至少一支撐條結合於一內層及一固定層之間以形成一預結合部,其中該內層具有一頂側、一底側及一位於該頂側及該底側之間的中間部位,該至少一支撐條的位置對應於該內層的該中間部位;將一外層及一中層結合於該預結合部上,而使該外層的邊緣、該中層的邊緣及該內層的邊緣相互固定,該中層位於該外層及該預結合部之間。
為達到上述的創作目的,本創作進一步提供一種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將至少一支撐條結合於一中層及一內層之間以共同形成一預結合部,其中該內層具有一頂側、一底側及一位於該頂側及該底側之間的中間部位,該至少一支撐條的位置對應於該內層的該中間部位;將一外層結合於該預結合部上,而使該外層、該中層及該內層的邊緣相互固定。
為達到上述的創作目的,本創作進一步提供一種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其包含一預結合部,其包含一內層、一固定層及至少一支撐條,該內層具有一頂側、一底側及一位於該頂側及該底側之間的中間部位,該至少一支撐條固定於該內層及該固定層之間,且該至少一支撐條的位置對應於該內層的該中間部位;一外層及一中層,該至少一支撐條固定於該內層及該固定層之間之後,該外層及該中層結合於該預結合部上,且該外層的邊緣、該中層的邊緣及該內層的邊緣相互固定,該中層位於該外層及該預結合部之間。
為達到上述的創作目的,本創作進一步提供一種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其包含一預結合部,其包含一內層、一中層及至少一支撐條,該內層具有一頂側、一底側及一位於該頂側及該底側之間的中間部位,該至少一支撐條固定於該中層及該內層之間,且該至少一支撐條的位置對應於該內層的該中間部位;一外層,該至少一支撐條固定於該中層及該內層之間之後,該外層結合於該預結合部上,且該外層的邊緣、該中層的邊緣及該內層的邊緣相互固定,該中層位於該外層及該預結合部之間。
本創作之優點在於,將現有技術的一次加工的製造過程分成兩次加工,首先僅將支撐條及其中兩層結合(例如透過超音波熔接)在一起或僅將支撐條結合到內層,藉此可避免結合過程傷害到中層及外層。最後再一起結合(例如透過超音波熔接)到其他層,並且第二次的結合僅結合於邊緣處,藉此此次結合同樣不會傷害到各層的中央處(主要空氣流通面),而不會影響過濾及防護的效果。
藉此相較於現有技術的三層布料都會有壓痕而容易撕裂、破損而有巨大的破洞風險,本創作的外層或甚至外層跟中層都不會有壓痕等結合的痕跡也不會受到影響,因此不僅可避免配戴者對防護效果產生疑慮,相較於現有技術,本創作更可大幅提升防護效果,而能維持口罩該有的防護能力。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將該外層及該中層結合於該預結合部時,係使該固定層位於該中層及該內層之間。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將該外層及該中層結合於該預結合部時,係使該內層位於該中層及該固定層之間。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固定層的面積、該內層的面積、該中層的面積及該外層的面積均相同;將該外層及該中層結合於該預結合部上時,該固定層的邊緣、該外層的邊緣、該中層的邊緣及該內層的邊緣相互固定。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內層有平行且間隔設置的一第一折、一第二折及一第三折,該第一折相鄰於該內層的該頂側,該第二折位於該第一折的下方,該第三折位於該第二折的下方;該第一折包含有一第一外片體及一第一內片體,該第一外片體的底邊及該第一內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二折包含有一第二外片體及一第二內片體,該第二外片體的底邊及該第二內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二外片體的頂邊與該第一內片體的頂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三折包含有一第三外片體及一第三內片體,該第三外片體的底邊及該第三內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三外片體的頂邊與該第二內片體的頂邊彎折地連接;其中,該固定層及該至少一支撐條結合於該第二外片體,且該固定層的高度對應於該第二外片體的高度。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內層有平行且間隔設置的一第一折、一第二折及一第三折,該第一折相鄰於該內層的該頂側,該第二折位於該第一折的下方,該第三折位於該第二折的下方;該第一折包含有一第一外片體及一第一內片體,該第一外片體的底邊及該第一內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二折包含有一第二外片體及一第二內片體,該第二外片體的底邊及該第二內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二外片體的頂邊與該第一內片體的頂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三折包含有一第三外片體及一第三內片體,該第三外片體的底邊及該第三內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三外片體的頂邊與該第二內片體的頂邊彎折地連接;其中,該至少一支撐條相鄰於 該第一內片體及該第二外片體的彎折連接處或該第二外片體及該第二內片體的彎折連接處。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內層有一中央片體及平行且間隔設置的一第一上折及一第一下折,該第一上折位於該中央片體的上方,該第一下折位於該中央片體的下方;該第一上折包含有一第一上外片體及一第一上內片體,該第一上外片體的底邊及該第一上內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一上外片體的頂邊及該中央片體的頂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一下折包含有一第一下外片體及一第一下內片體,該第一下外片體的頂邊及該第一下內片體的頂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一下外片體的底邊及該中央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其中,該固定層及該至少一支撐條結合於該中央片體,且該固定層的高度對應於該中央片體的高度。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內層有一中央片體及平行且間隔設置的一第一上折及一第一下折,該第一上折位於該中央片體的上方,該第一下折位於該中央片體的下方;該第一上折包含有一第一上外片體及一第一上內片體,該第一上外片體的底邊及該第一上內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一上外片體的頂邊及該中央片體的頂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一下折包含有一第一下外片體及一第一下內片體,該第一下外片體的頂邊及該第一下內片體的頂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一下外片體的底邊及該中央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其中,該至少一支撐條相鄰於該中央片體及該第一上外片體的彎折連接處或該中央片體及該第一下外片體的彎折連接處。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固定層的材質及該外層的材質相同或該固定層的材質及該內層的材質相同。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至少一支撐條與該內層係透過超音波熔接結合。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至少一支撐條與該內層係透過膠體黏合。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外層是防水層,該中層是過濾層,該內層是吸水層。
10:內層
11:頂側
12:底側
13:第一折
131:第一外片體
132:第一內片體
14:第二折
141:第二外片體
142:第二內片體
15:第三折
151:第三外片體
152:第三內片體
16:中央片體
17:第一上折
171:第一上外片體
172:第一上內片體
18:第一下折
181:第一下外片體
182:第一下內片體
20:中層
30:外層
40:固定層
50:支撐條
51:壓痕
60:掛耳
70:鼻樑條
80:超音波熔接輪
91:支撐條
92:壓痕
圖1係本創作的罩體的前視圖。
圖2係本創作的罩體的後視圖。
圖3係本創作的罩體的第一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圖。
圖4係本創作的罩體的第一實施例的放大側視剖面圖。
圖5係本創作的罩體的第一實施例的元件分解圖。
圖6係本創作的罩體的配戴示意圖。
圖7係本創作的罩體的第二實施例的放大側視剖面圖。
圖8係本創作的罩體的第三實施例的放大側視剖面圖。
圖9係本創作的罩體的第四實施例的放大側視剖面圖。
圖10係本創作的罩體的第五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圖。
圖11係本創作的罩體的第五實施例的放大側視剖面圖。
圖12係本創作的罩體的第六實施例的放大側視剖面圖。
圖13係本創作的罩體的第七實施例的放大側視剖面圖。
圖14係本創作的罩體的第八實施例的放大側視剖面圖。
圖15係本創作的罩體的支撐條設於其他處的放大側視剖面圖。
圖16係本創作的支撐條直接結合於內層的示意圖。
圖17係本創作的罩體製作時的超音波熔接輪的熔接示意圖。
圖18係現有技術的罩體的前視圖。
以下配合圖式及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創作為達成預定創作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
本創作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及其罩體本身,共有八個實施例,並且不以這八個實施例為限,其中罩體的製造方法的第一至第三實施例及第五至第七實施例包含以下兩步驟:
步驟一:請參閱圖5所示,將至少一支撐條50置於一固定層40及一內層10之間,其中該內層10具有一頂側11、一底側12及一位於頂側11及底側12之間的中間部位,支撐條50的位置對應於內層10的中間部位,且較佳地,請參閱圖6所示,支撐條50的位置對應配戴者的口鼻處或人中處。
其中,固定層40的高度較佳地小於內層10的高度,如第一實施例(如圖4所示)及第五實施例(如圖11所示),固定層40的寬度則較佳地大於支撐條50的寬度,藉以確保固定層40能覆蓋支撐條50,但固定層40不以能完全覆蓋支撐條50為限,支撐條50的兩端亦可突出於固定層40的橫向兩側;此外,固定層40的寬度較佳地與內層10的寬度相同,藉此至少固定層40的橫向兩側邊緣亦可與其他層一同固定,但不以此為限。另外,固定層40的面積亦可與內層10的面積相同,如第三實施例(如圖8所示)及第七實施例(如圖13所示),此時亦可視為四層的結構。
接著使支撐條50固定於固定層40及內層10之間,藉此支撐條50、固定層40及內層10共同形成一預結合部。較佳地,請參閱圖17所示,支撐條50與固定層40及內層10係透過超音波熔接輪80來熔接結合,但不以此為限,亦可透過膠體黏合等其他結合方式。
步驟二:請參閱圖3至圖5所示,將一外層30及一中層20結合於預結合部上,而使外層30的邊緣、中層20的邊緣及內層10的邊緣相互固定(如圖1及圖2所示),到此便形成口罩的罩體。較佳地,外層30、中層20及預結合部係透過超音波熔接結合,但不以此為限,亦可為其他結合方式。
此外,當固定層40的面積與內層10的面積相同時,如第三實施例(如圖8所示)及第七實施例(如圖13所示),固定層40的邊緣也會一同固定於外層30的邊緣、中層20的邊緣及內層10的邊緣。
另外,前述的相互固定的邊緣,不以整圈的周緣為限,例如亦可只有相對兩側的邊緣(例如頂側及底側)有固定而已。
此外,將外層30及中層20結合於預結合部上時,係使中層20位於外層30及預結合部之間的方向來結合。並且進一步而言,可使固定層40位於中層20及內層10之間,如第一實施例(如圖4所示)及第五實施例(如圖11所示),也可以使內層10位於中層20及固定層40之間,如第二實施例(如圖7所示)及第六實施例(如圖12所示)。
此外,當固定層40的面積與內層10的面積相同,而可視為是四層的結構時,最內側的一層同樣可以是固定層40,如第三實施例(如圖8所示),也可以是內層10,如第七實施例(如圖13所示)。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外層30是防水層,中層20是過濾層,內層10是吸水層或親膚層,固定層40的材質及外層30的材質相同,但均不以此為限,也可跟內層10的材質相同,或視情況而調整。
請參閱圖9及圖14所示,罩體的製造方法的第四及第八實施例同樣包含兩步驟,而第四及第八實施例與前述六個實施例的差異在於,第四及第八實施例沒有固定層,而直接使中層20取代前述的固定層,故仍為三層之結構。因此在步驟一中,係改為將支撐條50固定於中層20及內層10之間,並且支 撐條50、中層20及內層10共同形成預結合部。而步驟二中,係將外層30結合於預結合部上,並同樣使外層30、中層20及內層10的邊緣相互固定。
除此之外,第四及第八實施例與前述六個實施例的其餘細節及各種變化大致相同,故不重複贅述。
此外,前述八個實施例的罩體可以是沒有折的形態(例如立體口罩),也可以是有折的形態(例如平面口罩),其中有折的型態至少包含閃電型(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及歐姆型(第五實施例至第八實施例)。
當固定層40的高度小於內層10的高度,且罩體(內層10)為有折的型態時,固定層40的高度較佳地與內層10的某一折相對應,具體如下。另外,當罩體為有折的型態時,外層30、中層20及內層10均會有折,以下僅以內層10為代表來說明。
閃電型:請參閱圖3至圖5所示,內層10有平行且間隔設置的一第一折13、一第二折14及一第三折15,第一折13相鄰於內層10的頂側11,第二折14位於第一折13的下方,第三折15位於第二折14的下方,其中第三折15可相鄰於內層10的底側12,也可以在第三折15跟內層10的底側12之間有更多折。
第一折13包含有一第一外片體131及一第一內片體132,第一外片體131的底邊及第一內片體132的底邊彎折地連接。
第二折14包含有一第二外片體141及一第二內片體142,第二外片體141的底邊及第二內片體142的底邊彎折地連接;第二外片體141的頂邊與第一內片體132的頂邊彎折地連接。
第三折15包含有一第三外片體151及一第三內片體152,第三外片體151的底邊及第三內片體152的底邊彎折地連接;第三外片體151的頂邊與第二內片體142的頂邊彎折地連接。
固定層40及支撐條50結合於第二外片體141,且固定層40的高度對應於第二外片體141的高度,但不以完全相同為限,也可以視為,固定層40向上延伸至第二外片體141的頂邊與第一內片體132的頂邊的彎折連接處,固定層40向下延伸至第二外片體141的底邊與第二內片體142的底邊的彎折連接處。
此外,支撐條50的數量較佳為二,且較佳地分別相鄰於第二外片體141的頂邊及底邊的彎折連接處。
另外,請參閱圖15所示,除第二外片體141外,支撐條50亦可結合於第一內片體132或第二內片體142,此時支撐條50仍相鄰於第一內片體132及第二外片體141的彎折連接處或第二外片體141及第二內片體142的彎折連接處。支撐條50僅要相鄰於彎折連接處,便能強化支撐彎折處,而不限於位於第二外片體141或第一內片體132及第二內片體142。
歐姆型:請參閱圖10及圖11所示,內層10有一中央片體16及平行且間隔設置的一第一上折17及一第一下折18,第一上折17位於中央片體16的上方,第一下折18位於中央片體16的下方;第一上折17及第一下折18可分別相鄰於內層10的頂側11及底側12,也可以在第一上折17跟內層10的頂側11之間以及第一下折18跟內層10的底側12之間有更多折(第二上折、第二下折等等)。
第一上折17包含有一第一上外片體171及一第一上內片體172,第一上外片體171的底邊及第一上內片體172的底邊彎折地連接;第一上外片體171的頂邊及中央片體16的頂邊彎折地連接。
第一下折18包含有一第一下外片體181及一第一下內片體182,第一下外片體181的頂邊及第一下內片體182的頂邊彎折地連接;第一下外片體181的底邊及中央片體16的底邊彎折地連接。
固定層40及支撐條50結合於中央片體16,且固定層40的高度對應於中央片體16的高度,但不以完全相同為限,也可以視為,固定層40向上延 伸至中央片體16的頂邊與第一上外片體171的頂邊的彎折連接處,且固定層40向下延伸至中央片體16的底邊與第一下外片體181的底邊的彎折連接處。
此外,支撐條50的數量較佳為二,且較佳地分別位於中央片體16的頂邊及底邊的彎折連接處。
此外,除中央片體16外,支撐條50亦可結合於第一上外片體171或第一下外片體181,此時支撐條50仍相鄰於中央片體16及第一上外片體171的彎折連接處或中央片體16及第一下外片體181的彎折連接處。支撐條50僅要相鄰於彎折連接處即可。
由前述可知,第一至第三實施例及第五至第七實施例,是將支撐條50結合於固定層40及內層10之間,而第四及第八實施例,是將支撐條50結合於中層20及內層10之間,但不以此為限,請參閱圖16所示,支撐條50亦可只結合於內層10上,換句話說,預結合部既不包含固定層40也不包含中層20,而僅包含支撐條50及內層10,而步驟一中僅將支撐條50結合於內層10上而已,例如直接透過超音波熔接將支撐條50熔接於內層10上,或直接透過膠體將支撐條50黏合於內層10上等等,如此同樣可避免中層20及外層30受到損傷。如此的作法也同樣適用於前述的各種變化,例如閃電型、歐姆型或支撐條50的各種位置等等。
最後,前述內容係說明罩體的製作過程,而掛耳60及鼻樑條70可能於前述過程中一併結合於罩體上,或是待前述罩體製作完成後,再將掛耳60及鼻樑條70結合於罩體上均可。
本創作的優點在於,藉由透過兩次加工,首先僅將支撐條50及其中兩層(固定層40及內層10、中層20及內層10)結合在一起,因此此時的結合過程不會傷害到中層20及外層30。最後再一起結合到其他層,而這第二次的結合是結合邊緣處,因此不會傷害到主要空氣流通面的中央處,因此不會影響過 濾及防護的效果。因此本創作透過二次加工,可確保外層30(第四及第八實施例)或甚至外層30跟中層20(其餘六個實施例)不會受到影響而可維持原有的結構強度。
從罩體的內側面來看,如圖2所示,雖然內層10的支撐條50處仍會有結合過程產生的壓痕51,但從罩體的外側面來看,如圖1所示,外層30的支撐條50處便不會有結合過程產生的壓痕。
本創作藉此可有效降低支撐條50結合於其他三層時對整體結構強度的影響,進而維持一定的防護效果,並且外側面並不會有壓痕,也可避免配戴者對防護效果產生疑慮,讓配戴者從心理上更為放心。
此外,本創作的另一優點在於,當使用超音波熔接來進行兩次的結合時,製造者可直接沿用現有的口罩製造設備(超音波熔接輪)做些微的調整即可,而無須添購其他設備,藉此無須花費大量成本便能製作出具有前述功效的罩體。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創作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內層
13:第一折
14:第二折
15:第三折
20:中層
30:外層
40:固定層
50:支撐條
70:鼻樑條

Claims (15)

  1. 一種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將至少一支撐條結合於一內層及一固定層之間以形成一預結合部,其中該內層具有一頂側、一底側及一位於該頂側及該底側之間的中間部位,該至少一支撐條的位置對應於該內層的該中間部位;將一外層及一中層結合於該預結合部上,而使該外層的邊緣、該中層的邊緣及該內層的邊緣相互固定,該中層位於該外層及該預結合部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將該外層及該中層結合於該預結合部時,係使該固定層位於該中層及該內層之間。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將該外層及該中層結合於該預結合部時,係使該內層位於該中層及該固定層之間。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固定層的面積、該內層的面積、該中層的面積及該外層的面積均相同;將該外層及該中層結合於該預結合部上時,該固定層的邊緣、該外層的邊緣、該中層的邊緣及該內層的邊緣相互固定。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內層有平行且間隔設置的一第一折、一第二折及一第三折,該第一折相鄰於該內層的該頂側,該第二折位於該第一折的下方,該第三折位於該第二折的下方; 該第一折包含有一第一外片體及一第一內片體,該第一外片體的底邊及該第一內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二折包含有一第二外片體及一第二內片體,該第二外片體的底邊及該第二內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二外片體的頂邊與該第一內片體的頂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三折包含有一第三外片體及一第三內片體,該第三外片體的底邊及該第三內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三外片體的頂邊與該第二內片體的頂邊彎折地連接;其中,該固定層及該至少一支撐條結合於該第二外片體,且該固定層的高度對應於該第二外片體的高度。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內層有平行且間隔設置的一第一折、一第二折及一第三折,該第一折相鄰於該內層的該頂側,該第二折位於該第一折的下方,該第三折位於該第二折的下方;該第一折包含有一第一外片體及一第一內片體,該第一外片體的底邊及該第一內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二折包含有一第二外片體及一第二內片體,該第二外片體的底邊及該第二內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二外片體的頂邊與該第一內片體的頂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三折包含有一第三外片體及一第三內片體,該第三外片體的底邊及該第三內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三外片體的頂邊與該第二內片體的頂邊彎折地連接;其中,該至少一支撐條相鄰於該第一內片體及該第二外片體的彎折連接處或該第二外片體及該第二內片體的彎折連接處。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內層有一中央片體及平行且間隔設置的一第一上折及一第一下折,該第一上折位於該中央片體的上方,該第一下折位於該中央片體的下方;該第一上折包含有一第一上外片體及一第一上內片體,該第一上外片體的底邊及該第一上內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一上外片體的頂邊及該中央片體的頂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一下折包含有一第一下外片體及一第一下內片體,該第一下外片體的頂邊及該第一下內片體的頂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一下外片體的底邊及該中央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其中,該固定層及該至少一支撐條結合於該中央片體,且該固定層的高度對應於該中央片體的高度。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內層有一中央片體及平行且間隔設置的一第一上折及一第一下折,該第一上折位於該中央片體的上方,該第一下折位於該中央片體的下方;該第一上折包含有一第一上外片體及一第一上內片體,該第一上外片體的底邊及該第一上內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一上外片體的頂邊及該中央片體的頂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一下折包含有一第一下外片體及一第一下內片體,該第一下外片體的頂邊及該第一下內片體的頂邊彎折地連接;該第一下外片體的底邊及該中央片體的底邊彎折地連接;其中,該至少一支撐條相鄰於該中央片體及該第一上外片體的彎折連接處或該中央片體及該第一下外片體的彎折連接處。
  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固定層的材質及該外層的材質相同或該固定層的材質及該內層的材質相同。
  10.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至少一支撐條與該內層係透過超音波熔接結合。
  11.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至少一支撐條與該內層係透過膠體黏合。
  12.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外層是防水層,該中層是過濾層,該內層是吸水層。
  13. 一種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的製造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將至少一支撐條結合於一中層及一內層之間以共同形成一預結合部,其中該內層具有一頂側、一底側及一位於該頂側及該底側之間的中間部位,該至少一支撐條的位置對應於該內層的該中間部位;將一外層結合於該預結合部上,而使該外層、該中層及該內層的邊緣相互固定。
  14. 一種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其包含一預結合部,其包含一內層、一固定層及至少一支撐條,該內層具有一頂側、一底側及一位於該頂側及該底側之間的中間部位,該至少一支撐條固定於該內層及該固定層之間,且該至少一支撐條的位置對應於該內層的該中間部位;一外層及一中層,該至少一支撐條固定於該內層及該固定層之間之後,該外層及該中層結合於該預結合部上,且該外層的邊緣、該中層的邊緣及該內層的邊緣相互固定,該中層位於該外層及該預結合部之間。
  15. 一種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其包含一預結合部,其包含一內層、一中層及至少一支撐條,該內層具有一頂側、一底側及一位於該頂側及該底側之間的中間部位,該至少一支撐條固定於該中層及該內層之間,且該至少一支撐條的位置對應於該內層的該中間部位;一外層,該至少一支撐條固定於該中層及該內層之間之後,該外層結合於該預結合部上,且該外層的邊緣、該中層的邊緣及該內層的邊緣相互固定,該中層位於該外層及該預結合部之間。
TW110124357A 2021-07-02 2021-07-02 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及其製造方法 TWI7765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4357A TWI776574B (zh) 2021-07-02 2021-07-02 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及其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4357A TWI776574B (zh) 2021-07-02 2021-07-02 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及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6574B true TWI776574B (zh) 2022-09-01
TW202302184A TW202302184A (zh) 2023-01-16

Family

ID=84957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4357A TWI776574B (zh) 2021-07-02 2021-07-02 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7657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4520A (ja) * 2000-03-20 2001-11-13 Wolfe Michael プリーツ仕上げによる立体フェイスマスク
JP6153214B1 (ja) * 2017-01-30 2017-06-28 衣枝 古内 サプリマスク及びサプリマスク用シート体
TWM599176U (zh) * 2020-02-04 2020-08-01 楊金龍 口罩
TWM609782U (zh) * 2020-10-13 2021-04-01 楊金龍 支撐型口罩
CN212971785U (zh) * 2020-08-21 2021-04-16 江苏苏通碳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纤维无纺布口罩
TWM620498U (zh) * 2021-07-02 2021-12-01 楊金龍 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4520A (ja) * 2000-03-20 2001-11-13 Wolfe Michael プリーツ仕上げによる立体フェイスマスク
JP6153214B1 (ja) * 2017-01-30 2017-06-28 衣枝 古内 サプリマスク及びサプリマスク用シート体
TWM599176U (zh) * 2020-02-04 2020-08-01 楊金龍 口罩
CN212971785U (zh) * 2020-08-21 2021-04-16 江苏苏通碳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炭纤维无纺布口罩
TWM609782U (zh) * 2020-10-13 2021-04-01 楊金龍 支撐型口罩
TWM620498U (zh) * 2021-07-02 2021-12-01 楊金龍 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2184A (zh) 202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99032B2 (ja) 使い捨てマスク
US7677248B2 (en) Stiffened filter mask
JP3129053U (ja) 多層式マスク
JP2007021031A (ja) 立体マスク
US20130047995A1 (en) Mask
JP7050558B2 (ja) 使い捨てマスク
JP2007021031A5 (zh)
US20130037032A1 (en) Mask
JP2020002510A (ja) マスク
JP4717538B2 (ja) マスク
JP5837252B1 (ja) 使い捨てマスク
JP6883956B2 (ja) マスク
JP2007021027A5 (zh)
JP2011120761A (ja) 衛生マスク
TWM620498U (zh) 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
TWI776574B (zh) 具有支撐條的口罩的罩體及其製造方法
KR20140050132A (ko) 분리 가능한 흡착 여재를 구비한 마스크
JP2020002511A (ja) マスク
CN115553516A (zh) 具有支撑条的口罩的罩体及其制造方法
KR102586599B1 (ko) 입체 구조로 된 4각 마스크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21110054A (ja) マスク
JP2007014577A5 (zh)
JP2007014577A (ja) マスク
WO2023138427A1 (zh) 一种空气过滤布及口罩
KR102648765B1 (ko) 제트폴드타입 접이식 마스크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