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3717B - 研磨組合物及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研磨組合物及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3717B
TWI773717B TW106146340A TW106146340A TWI773717B TW I773717 B TWI773717 B TW I773717B TW 106146340 A TW106146340 A TW 106146340A TW 106146340 A TW106146340 A TW 106146340A TW I773717 B TWI773717 B TW I7737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ishing
cellulose
polishing composition
particles
modifi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6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1646A (zh
Inventor
小松通郎
岩崎幸博
西田広泰
俵迫祐二
中山和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揮觸媒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揮觸媒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揮觸媒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1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1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37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371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7/00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 B24B37/04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designed for working plane surfaces
    • B24B37/042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designed for working plane surfaces operating processes therefor
    • B24B37/044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designed for working plane surfaces operat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lapping ag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7/00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113Silicon oxides; Hydrates thereof
    • C01B33/12Silica; Hydrates thereof, e.g. lepidoic silicic acid
    • C01B33/18Preparation of finely divided silica neither in sol nor in gel form;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FCOMPOUNDS OF THE METALS BERYLLIUM, MAGNESIUM, ALUMINIUM, CALCIUM, STRONTIUM, BARIUM, RADIUM, THORIUM, OR OF THE RARE-EARTH METALS
    • C01F17/00Compounds of rare earth metals
    • C01F17/20Compounds containing only rare earth metals as the metal element
    • C01F17/206Compounds containing only rare earth metals as the metal element oxide or hydroxide being the only anion
    • C01F17/224Oxides or hydroxides of lanthanides
    • C01F17/235Cerium oxides or hyd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0Compositions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02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 C08L1/04Oxycellulose; Hydrocellulose, e.g.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0Compositions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L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GPOLISHING COMPOSITIONS; SKI WAXES
    • C09G1/00Polishing compos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GPOLISHING COMPOSITIONS; SKI WAXES
    • C09G1/00Polishing compositions
    • C09G1/02Polish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brasives or grind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00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14Anti-slip materials; Abras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00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14Anti-slip materials; Abrasives
    • C09K3/1454Abrasive powders, suspensions and pastes for polish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00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14Anti-slip materials; Abrasives
    • C09K3/1454Abrasive powders, suspensions and pastes for polishing
    • C09K3/1463Aqueous liquid susp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02Preparing wafers
    • H01L21/02005Preparing bulk and homogeneous wafers
    • H01L21/02008Multistep processes
    • H01L21/0201Specific process step
    • H01L21/02013Grinding, lapp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4Mechanical treatment, e.g. grinding, polishing, cut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6Chemical or electrical treatment, e.g. electrolytic etching
    • H01L21/30625With simultaneous mechanical treatment, e.g. mechanico-chemical polis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1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form insulating layers thereon, e.g. for masking or by using photolithographic techniques;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se layers
    • H01L21/3105After-treatment
    • H01L21/31051Planaris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1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form insulating layers thereon, e.g. for masking or by using photolithographic techniques;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se layers
    • H01L21/3105After-treatment
    • H01L21/31051Planaris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s
    • H01L21/31053Planaris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s involving a dielectric removal ste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1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form insulating layers thereon, e.g. for masking or by using photolithographic techniques;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se layers
    • H01L21/3205Deposition of non-insulating-, e.g. conductive- or resistive-, layers on insulating layers; After-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 H01L21/321After treatment
    • H01L21/32115Planarisation
    • H01L21/3212Planarisation by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CM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15/00Preparation of other cellulose derivatives or modified cellulose, e.g. complexes
    • C08B15/02Oxycellulose; Hydrocellulose; Cellulosehydrate, e.g.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 C08B15/04Carboxycellulose, e.g. prepared by oxidation with nitrogen di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1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rare earth metal
    • C08K2003/2213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rare earth metal of cer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3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diame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研磨組合物,其藉由使用不會出現缺陷之研磨粒而使機械性摩擦效果增加,從而能夠以高速對形成有氧化矽等覆膜之基板進行研磨,同時可達成低刮痕等較高之面精度。
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係包含研磨粒、纖維素單元之C6位之羥基之至少一部分被氧化為羧基的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及分散介質者,且Na及K之各含量係每單位固形物成分重量為100ppm以下。

Description

研磨組合物及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於形成有氧化矽系覆膜之基板等之研磨中可高速地研磨基板,且基板之研磨損傷較少,而且異物向基板之殘留、例如研磨粒或有機物殘留較少之研磨組合物。
於半導體基板、配線基板等半導體器件等中,表面狀態會影響半導體特性,故而要求極高精度地研磨該等零件之表面或端面。
先前,作為此種構件之研磨方法,使用如下方法:於進行相對較粗糙之第1次研磨處理後,進行精密之第2次研磨處理,藉此獲得平滑之表面或刮痕等損傷較少之極高精度之表面。
關於此種第2次研磨中所使用之研磨劑,例如已知膠體氧化矽系研磨劑,其係對四氯化矽進行熱分解等而使氧化矽粒子生長,並利用氨等不包含鹼金屬之鹼性溶液進行pH值調整而獲得。然而,此種研磨劑存在如下問題:無機絕緣膜之研磨速度不具有充分之速度,研磨速度較低。
另一方面,氧化鈰粒子與氧化矽粒子或氧化鋁粒子相比硬度較低,但研磨速度較快。又,氧化鈰難以於研磨表面留下損傷,故而對於拋光鏡面研磨較為有用。進而,如作為較強之氧化劑而為人所知般,氧化鈰具有化學上活性之性質。利用該優點而向絕緣膜用化學機械研磨劑之應用較為有用。然而,若應用於面向32nm節點以後之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型積體電路)之一次及二次無機絕緣膜研磨,則一次粒徑 較大,故而有於絕緣膜表面留下研磨損傷之問題。
此處,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研磨劑,其包含例如將碳酸鈰水合物進行燒成後進行粉碎而獲得之粒徑之中央值為100~1500nm,包含2個以上之微晶且具有晶界的氧化鈰粒子。
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氧化鈰粒子,其包含將硝酸鈰(III)之水溶液與鹼以pH值成為5~10之量比進行攪拌混合,繼而急速加熱至70~100℃,於該溫度下進行熟化而獲得之粒徑為10~80nm之氧化鈰單晶,且記載有將該氧化鈰粒子用於:用以將玻璃、石英、矽、鎢、無電解鍍鎳/磷、超硬合金等之表面拋光為平坦之研磨材、即透鏡等光學元件之領域;布朗管、液晶等構成顯示元件之電子材料之領域;光罩等構成電子器件之製造裝置之零件之領域;硬碟等資訊記錄之零件之領域;矽晶圓之加工或積體電路之製造途中所利用之平坦化加工、即半導體製造之領域。
進而,於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其包含於以非晶質氧化矽為主成分之母粒子之表面結合有以晶質氧化鈰為主成分之子粒子,且平均粒徑為50~300nm之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該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係即便為Si晶圓或難加工材,亦能夠以高速進行研磨,同時可達成高面精度(低刮痕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WO99/031195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9-142840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WO2016/159167號
然而,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研磨材之粒徑較大,故而雖然可高速研磨,但存在容易於基板上產生研磨損傷之問題。又,該氧化鈰粒子會刺入研磨所使用之墊之孔及墊本身,故而容易殘留於墊上。該等研磨粒若pH值較低,則具有正電荷,故而存在如下問題:附著於具有負電荷之基板而電路形成產生問題,或者缺乏研磨穩定性。進而,若利用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則該氧化鈰粒子之形狀為剖面矩形,存在研磨粒之旋轉流動性較差而研磨速度不穩定之問題。
又,雖然亦利用具有負電荷之有機物進行被覆,但擔憂所添加之有機物會污染基板。
專利文獻2中所記載之氧化鈰粒子之粒徑較小,故而雖然難以於基板上出現研磨損傷,但存在研磨速度較低之問題。若為了提高研磨速度而提高研磨壓力、降低pH值等,則存在如下問題:該氧化鈰粒子殘留於基板之表面,後續步驟中之不良增加等問題不容忽視。
專利文獻3中所記載之氧化矽系複合粒子由於粒徑較大,故而研磨速度較高,又,由於粒徑較小之子粒子接觸研磨面,故而難以產生研磨損傷,而且,由於該子粒子結合於母粒子,故而變得難以殘留於基板。而且,由於為球形,故而研磨粒之流動性較佳,研磨之穩定性較佳。然而,要求研磨速度更快、研磨損傷更少、而且研磨粒向基板之殘留更少之研磨組合物。
此處,由於氧化鈰之化學性研磨作用較大,故而考慮藉由減小子粒子之粒徑而使接觸面積增大,而使化學性研磨作用增大從而提高研磨速度,然而其等容易自母粒子脫離,脫離後之氧化鈰子粒子容易殘留於基 板,導致不良情況增加而良率降低。
若為了增加化學性研磨作用而使用與氧化矽之反應性較高之氟化合物、胺化合物,則雖然研磨速度提高,但容易產生因侵蝕或阻劑污染等殘留污染所導致之電性問題。
另一方面,考慮藉由使複合粒子變大,而使機械性研磨作用增加(使藉由摩擦之研磨轉矩增加)從而提高研磨速度,但此舉同時會導致粗大粒子增加,從而導致來自粗大粒子之刮痕等缺陷增加。
根據以上情況,於維持化學性研磨效果之同時,要求藉由不伴有研磨粒之大粒子化之機械性研磨作用之增加來提高研磨速度。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研磨組合物,其藉由使用不會出現缺陷之研磨粒而使機械性摩擦效果增加,從而能夠以高速對形成有氧化矽覆膜等之基板進行研磨,同時可達成低刮痕等較高之面精度,進而對半導體基板較佳。
本發明者等人於對形成有氧化矽系覆膜之基板等之研磨組合物之銳意研究中首先著眼於研磨墊與研磨粒之關係。即,雖然對於研磨墊通常利用修整器使其表面形成有凹凸以使研磨組合物有效率且均勻地遍佈墊表面部,但認為該研磨墊表面之紋理與研磨組合物之關係會對研磨效率產生影響。換言之,認為藉由提高摩擦效果而研磨效率提高。但是,雖然根據與該研磨墊表面之紋理之關係,只要可提高研磨粒濃度及/或研磨壓力,則可提高研磨效率,但若提高研磨粒濃度,則有研磨損傷增大,研磨之穩定性受損之問題。另一方面,雖然藉由提高研磨壓力而藉由摩擦之研磨轉矩增大(機械性研磨效果增大),但研磨損傷亦增加。根據以上結果,思考是 否能夠在不提高研磨粒濃度及/或研磨壓力之情況下提高摩擦效果。
於此種考慮下,進一步進行銳意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使用含有特定之微纖絲纖維素之研磨組合物,可飛躍性地提高形成有氧化矽系覆膜之基板之研磨速度,同時可實現較高之面精度(低刮痕等);從而完成本發明。
又,本發明者等人利用該見解發現:藉由於第1次研磨時使用含有研磨粒及特定之微纖絲纖維素之研磨組合物,於第2次研磨時使用含有適合於精研磨之研磨粒之研磨組合物,可謀求先前成為課題之研磨速度與各種缺陷減少之兼顧。即發現:由於含有研磨粒及特定之微纖絲纖維素之研磨組合物與研磨粒單獨之研磨相比研磨速度非常快,故而藉由進行利用其進行粗研磨,繼而進行精研磨之多階段研磨,可不產生刮痕等缺陷而高速地進行研磨。
進而,本發明者等人發現:藉由使研磨組合物中含有特定之酸成分與鹼成分,可使研磨組合物之pH值穩定化而抑制研磨速度之降低,並且可增大研磨組合物之離子強度而提高研磨速度。
本發明者等人推測本發明之研磨特性顯著提高之機制如下。
(1)藉由研磨粒表面與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被氧化之C6位之羧基等之親和性,而研磨粒被改性微纖絲纖維素截留,於形成有氧化矽系覆膜之基板之研磨中,將來自研磨墊之按壓壓力有效地傳遞至研磨粒,並且研磨粒對基板之接觸效率變高而摩擦上升,結果,研磨速度提高。又,由於截留有研磨粒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於研磨時適度地滯留於研磨墊之紋理(半固定於研磨墊上存在之凸凹部),故而研磨效率變高。
(2)包含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研磨組合物(分散液)於靜置狀態下纖維 纏繞而黏度較高,但若施加剪切力,則纏繞解開而黏度極端降低。雖然於研磨墊表面形成有凹凸,但於研磨墊與基板之間較狹窄之部位(例如研磨墊為凸部,基板為凸部),剪切力施加於該分散液,故而漿料(研磨組合物)以較快之速度流過研磨墊與基板間之狹窄之間隙,研磨速度提高。另一方面,於研磨墊與基板之間較寬廣之部位,剪切力難以施加,無漿料之置換,故而研磨速度變慢。因此,於距研磨墊無距離之部位(研磨墊與基板之間較狹窄之部位),剪切速度較高,故而研磨速度較快,於存在距離之部位(研磨墊與基板之間較寬廣之部位),剪切速度較低,故而研磨速度變慢,藉由存在階差之基板之平坦化而獲得有效之研磨特性。
(3)改性微纖絲纖維素由於纖維長度為微米級,纖維直徑為奈米級,故而具有以打掃基板之方式流動而將殘留於基板之粗粒、容易附著於基板之研磨粒(子粒子)、及其他研磨屑、有機物等殘留物去除之掃除效果(以下有時稱作清除效果)。又,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官能基所帶來之親和性亦發揮作用而可更有效率地將基板上之殘留物去除。藉此,可縮短殘留物之滯留時間,故而可降低研磨損傷之發生率,因此,可減少基板之研磨損傷。
(4)包含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研磨組合物藉由研磨粒之沈澱防止、凝聚防止效果而不會發生槽內及線內之研磨粒之粗大化。即,藉由分散效果而具有可抑制刮痕等產生之效果。
即,本發明為如下所述。
[1]一種研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包含:研磨粒、纖維素單元具有羧基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及分散介質。
[2]如[1]所記載之研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係纖 維素單元之C6位之羥基之至少一部分被氧化為羧基的改性微纖絲纖維素。
[3]如[1]或[2]所記載之研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Na及K之各含量係每單位固形物成分重量為100ppm以下。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研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Ag、Al、Ca、Cr、Cu、Fe、Mg、Ni、Ti、Zn及Zr之各含量係每單位固形物成分重量為100ppm以下。
[5]如[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研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上述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係羧基之氫原子被取代為銨之銨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
[6]如[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研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上述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中羧基之含量為0.5~2.8mmol/g。
[7]如[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研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上述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係數量平均纖維直徑為1~100nm,數量平均纖維長度為0.01~300μm,數量平均纖維長度與數量平均纖維直徑之比(數量平均纖維長度/數量平均纖維直徑)為10~3000之纖維素纖維。
[8]如[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研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上述研磨粒包含氧化鈰、氧化鉻、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鈦及氧化鐵之至少1種。
[9]如[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研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上述研磨粒係具有以非晶質氧化矽為主成分之母粒子、及設置於該母粒子之表面之以非晶質氧化矽為主成分之氧化矽層,且該氧化矽層中分散有以晶質氧化鈰為主成分之子粒子的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
[10]如[9]所記載之研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上述氧化鈰系複合微 粒子係平均粒徑為50~350nm,且氧化矽與氧化鈰之質量比(MSiO2:MCeO2)為100:11~100:316,氧化鈰之平均微晶直徑為10~50nm。
[11]如[9]或[10]所記載之研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於進行陽離子膠體滴定之情形時,獲得下述式(1)所表示之裂點處之流動電位變化量(△PCD)相對於陽離子膠體滴定液之添加量(V)的比(△PCD/V)成為-110.0~-15.0之流動電位曲線。
△PCD/V=(I-C)/V‧‧‧式(1)
(式(1)中,C表示裂點處之流動電位(mV),I表示流動電位曲線之起點處之流動電位(mV),V表示裂點處之陽離子膠體滴定液之添加量(ml))
[12]如[1]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研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包含:0.0001~0.13mol/L之包含乙酸基或硝酸基之酸成分、及0.003~0.13mol/L之包含銨或胺之鹼成分。
[13]如[1]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研磨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其係用於形成有氧化矽膜之半導體基板之研磨。
[14]如[1]至[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研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上述改性微纖絲纖維素相對於上述研磨粒之質量比(改性微纖絲纖維素/研磨粒)為0.002~20。
[15]一種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其特徵在於:其係纖維素單元之C6位之羥基之至少一部分被氧化為羧基者,且Na及K之各含量為100ppm以下。
[16]如[15]所記載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其特徵在於:Ag、Al、Ca、Cr、Cu、Fe、Mg、Ni、Ti、Zn及Zr之各含量為100ppm以下。
[17]如[15]或[16]所記載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其特徵在於:其係羧 基之氫原子被取代為銨之銨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
[18]一種包含銨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研磨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用離子交換樹脂將包含纖維素單元之C6位之羥基之至少一部分被氧化為羧基的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分散液進行離子交換後,添加氨或胺,並且添加研磨粒。
[19]一種包含銨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研磨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用離子交換樹脂將包含纖維素單元之C6位之羥基之至少一部分被氧化為羧基的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及研磨粒之分散液進行離子交換後,添加氨或胺。
[20]一種銨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用離子交換樹脂將包含纖維素單元之C6位之羥基之至少一部分被氧化為羧基的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分散液進行離子交換後,添加氨或胺。
[21]一種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第1次研磨步驟,其係使用包含如[1]至[1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研磨組合物之第1研磨組合物對基板進行研磨;及第2次研磨步驟,其係使用包含研磨粒、及分散介質之第2研磨組合物對基板進行研磨。
[22]如[21]所記載之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第1研磨組合物及/或第2研磨組合物中之研磨粒係平均粒徑為10nm以上且350nm以下,0.51μm以上之粗大粒子數以研磨粒之乾燥換算計為100百萬個/mL以下。
[23]如[21]或[22]所記載之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第1研磨組合物之研磨速度為第2研磨組合物之研磨速度之1.2倍以上。
[24]一種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研磨組合物供給裝置之如[21]至[2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該研磨組合物供給裝置具備:微粒子收容機構,其保持包含研磨粒之分散液;纖維素收容機構,其保持包含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分散液;混合部,其與上述微粒子收容機構及纖維素收容機構連通;噴出機構,其設置於該混合部之下游;及過濾機構,其設置於上述微粒子收容機構及混合部之間;且第1次研磨步驟為如下步驟:自上述微粒子收容機構經由過濾機構將包含研磨粒之分散液供給至混合部,並且自纖維素收容機構將包含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分散液供給至混合部,藉由混合部形成第1研磨組合物,並自噴出機構將該第1研磨組合物供給至研磨墊上而進行研磨;第2次研磨步驟為如下步驟:自上述微粒子收容機構供給作為第2研磨組合物之包含研磨粒之分散液,使之通過過濾機構後,自噴出機構將該第2研磨組合物供給至研磨墊上而進行研磨。
[25]一種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研磨組合物供給裝置之如[21]至[2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該研磨組合物供給裝置具備:第1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其保持第1研磨組合物;第2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其保持第2研磨組合物;噴出機構,其與第1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及第2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連通;及過濾機構,其設置於上述第2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及噴出機構之間;且第1次研磨步驟為如下步驟:自上述第1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供給第1研磨組合物,並自噴出機構將該第1研磨組合物供給至研磨墊上而進行研磨;第2次研磨步驟為如下步驟:自上述第2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供給第2 研磨組合物,使之通過過濾機構後,自噴出機構將該第2研磨組合物供給至研磨墊上而進行研磨。
[26]一種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將如[1]至[1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研磨組合物滴至研磨墊上並對基板進行研磨。
[27]如[26]所記載之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研磨粒係平均粒徑為10nm以上且350nm以下,0.51μm以上之粗大粒子數以研磨粒之乾燥換算計為100百萬個/mL以下。
根據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能夠以高速對形成有覆膜之基板進行研磨,同時可達成低刮痕等較高之面精度。
圖1係本發明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中之羧基之含量的測定中所使用之曲線圖之一例。
圖2之(a)係準備例1中所獲得之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之SEM圖像,(b)及(c)係準備例1中所獲得之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之TEM圖像。
圖3係實施例1中所獲得之X射線繞射圖案。
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研磨方法(1)中所使用之一實施形態之裝置(1)的圖。
圖5係表示本發明之研磨方法(2)中所使用之一實施形態之裝置(2)的圖。
圖6係表示實施例1及比較例10之研磨漿料之相對於陽離子添加之流動電位的變化之圖。
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之特徵在於包含:研磨粒、纖維素單元具有羧基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及分散介質。作為改性微纖絲纖維素,較佳為纖維素單元之C6位之羥基之至少一部分被氧化為羧基者。又,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中,Na及K之各含量較佳為每單位固形物成分重量為100ppm以下,又,Ag、Al、Ca、Cr、Cu、Fe、Mg、Ni、Ti、Zn及Zr之各含量較佳為每單位固形物成分重量為100ppm以下。
該研磨組合物之金屬含量(含有率)係以研磨組合物之200℃下之灼燒殘渣量(固形物成分量)為基準而算出。又,研磨組合物中所包含之Na等各金屬含量(重量)之測定可依照下述之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母粒子中之測定而進行。
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可用作形成有氧化矽系覆膜、銅系覆膜、鎢系覆膜等之基板(包括半導體基板或其以外之基板)之研磨用組合物,可較佳地用作形成有氧化矽系覆膜之基板之研磨用組合物。更具體而言,可較佳地用作形成有SiO2系絕緣覆膜(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氣相沈積)成膜、熱氧化膜、低介電常數膜等)之半導體基板之平坦化用。再者,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之供給較佳為滴加方式(不限定於斷續之液滴狀之供給而包括不成為液滴狀之連續供給)。
於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中,藉由一併使用研磨粒與特定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而可實現:(a)由流動性提高與壓力傳遞性提高所帶來之高研磨速度、(b)由流動性提高所帶來之低缺陷(抑制刮痕產生等)、(c)由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纖維形狀所具有之清除效果所帶來之低研磨粒殘留、(d)由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研磨粒分散效果所帶來之保存穩定性、再分散性、及對研磨墊中之偏析之抑制、(e)基於非普雷斯頓(Preston)效應(擬塑性流 動)之電路基板平坦性之改良、(f)由粒子難以殘留於研磨墊所帶來之研磨墊之使用壽命之長期化等。
又,由於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較佳為Na或K等鹼金屬之含量係每單位固形物成分重量為100ppm以下,故而對於半導體基板之研磨較為有用。通常,於製造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情形時,進行使用有溴化鈉或次氯酸鈉、NaOH或KOH之處理,故而所製造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分散液包含Na或K。該等Na或K離子及其化合物不僅藉由與羧酸之質子進行離子交換而固定,亦物理性地固定於構成微纖絲之纖維素層內。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較佳為將其去除後者,藉此可防止金屬污染,並且可進一步提高研磨速度。再者,使用先前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分散液所製備之研磨組合物通常包含每單位固形物成分重量超過100ppm~5質量%左右之Na或K。
《研磨粒》
研磨粒例如為平均粒徑為10~500nm左右之微粒子,其材料可考慮被研磨基板之材質、或與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相容性而適當地進行選擇。具體而言,研磨粒之材料較佳為包含氧化鈰(ceria)、氧化鉻、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鈦及氧化鐵之至少1種。即,研磨粒較佳為包含該等1種氧化物、或複合氧化物。該等中,較佳為包含氧化鈰之微粒子(氧化鈰系微粒子)。
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中所包含之研磨粒中,0.51μm以上之粗大粒子數以研磨粒粒子之乾燥換算計較佳為100百萬個/mL以下,更佳為70萬個/mL以下。藉此,可謀求刮痕等缺陷之減少。
粗大粒子之測定方法係利用純水將試樣稀釋調整至以氧化物(例如,於氧化鈰系微粒子之情形時,為CeO2與氧化矽之總和)計為0.1質量%後, 採集5ml,將其注入至先前公知之粗大粒子數測定裝置。繼而,求出0.51μm以上之粗大粒子之個數。進行3次該測定,求出簡單平均值,將其值放大1000倍而設為0.51μm以上之粗大粒子數之值。於氧化鈰系微粒子之情形時,具體而言,藉由以下所示之方法而求出。
<粗大粒子數>
複合微粒子之粗大粒子數係使用Particle sizing system Inc.公司製造之Accusizer 780APS進行測定。利用純水將測定試樣稀釋調整至0.1質量%後,向測定裝置中注入5mL而於以下條件下進行測定,進行3次測定後,算出所獲得之測定資料之0.51μm以上之粗大粒子數之值的平均值。進而將平均值放大1000倍而設為氧化鈰系微粒子之乾燥換算之粗大粒子數。
<系統設置>
‧攪拌速度控制/低速係數1500/高速係數2500
<系統選單>
‧資料收集時間60秒
‧針管規格2.5ml
‧樣品管線數量:合計模式
‧初始第二級稀釋係數350
‧器皿快速清洗時間35秒
‧系統清洗時間/前測60秒/後測60秒
‧樣品平衡時間30秒/樣品流動時間30秒
作為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中之研磨粒之含量,較佳為0.1~10質量%,更佳為0.2~3質量%。若為低於0.1質量%之濃度,則雖然對於研磨損 傷等較為有效,但研磨速度降低。又,若為高於10質量%之濃度,則有沈澱漿料之再分散性較差,研磨損傷(缺陷)變多之傾向。
於研磨粒中,Na、Ag、Ca、Cr、Cu、Fe、K、Mg、Ni、Ti、Zn、Al、及Zr之各元素之含有率較佳為10ppm以下,更佳為5ppm以下,進而較佳為1ppm以下。於各元素之含有率落於該範圍之情形時,可防止金屬污染,並且由於研磨粒之穩定性進一步增加,故而於應用於研磨組合物之情形時,刮痕之產生進一步得到抑制。
又,U、Th、Cl、NO3、SO4及F之各含有率較佳為1ppm以下。
各元素之含有率係指藉由與下述之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母粒子中之方法相同的方法所求出之值。
《氧化鈰系微粒子》
氧化鈰系微粒子只要為包含晶質之氧化鈰(ceria)之氧化物微粒子,則其形態等並無特別限制。
作為此種氧化鈰系微粒子,例如可列舉:膠體氧化鈰(氧化鈰微粒子)、燒成氧化鈰微粒子等實質上包含晶質之氧化鈰(ceria)之微粒子、或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等。
此處,作為實質上包含晶質之氧化鈰(ceria)之微粒子,可列舉:將碳酸鈰等鈰鹽或氫氧化鈰、膠體氧化鈰等進行燒成並進行壓碎而獲得之燒成型氧化鈰;或於藉由鈰之鹽與鹼源之反應而進行合成後,進行壓碎而獲得之膠體氧化鈰等。該實質上包含晶質之氧化鈰(ceria)之微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10~500nm。又,作為氧化鈰之微晶直徑,較佳為10~300nm。
又,所謂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係指至少包含晶質之氧 化鈰與氧化矽之氧化物微粒子,亦可包含其他金屬、例如鑭、鋯、鋁、鐵等。又,氧化鈰中亦可固溶有矽或鑭、鋯或其他元素。作為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具體而言,可列舉下述形態者。
1)於氧化矽微粒子之外層具有氧化矽層,並於該氧化矽層中分散有氧化鈰微粒子而成者(以下稱作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
2)於氧化矽微粒子中埋藏有氧化鈰微粒子而成者。
3)於氧化矽微粒子表面擔載有氧化鈰微粒子而成者。
4)於氧化矽微粒子之外層具有氧化鈰層而成者。
5)氧化矽成分與氧化鈰成分固溶而成者。
1)、2)、3)及5)之形態之情形時之氧化鈰微粒子的平均微晶直徑較佳為10~50nm。氧化鈰微粒子之平均微晶直徑之測定可使用下述之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子粒子之測定方法。
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50~350nm,更佳為70~260nm。
平均粒徑係藉由雷射繞射/散射法測定累計粒度分佈(體積基準),自該粒度分佈而求出。具體而言,可藉由與下述之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母粒子之平均粒徑相同的方法而求出。其中,於複合微粒子之測定時,折射率之設定係使用自氧化鈰與氧化矽之添加組成比算出氧化鈰與氧化矽之體積比,根據體積比按比例分配氧化鈰與氧化矽之折射率而算出之計算折射率。
作為氧化鈰系微粒子,只要為上述所例示之微粒子即可,雖然亦可為晶質之氧化鈰微粒子,但尤其較佳為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尤佳為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
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由於最外層被氧化矽層覆蓋,表面具有負電位,故而穩定性優異。由於該最外層之氧化矽層藉由研磨時之壓力或摩擦力而容易脫落或剝離,故而晶質氧化鈰容易露出,藉此表現出氧化鈰之研磨效果。進而,該最外層之氧化矽層形成於氧化矽母粒子上,故而雖然大小與晶質氧化鈰同等而表現出充分之研磨力(研磨速度),但藉由將粒度整齊之氧化矽母粒子作為芯,而粒徑分佈變得陡峭,故而可抑制缺陷產生。
以下對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詳細地進行說明。
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具有以非晶質氧化矽為主成分之母粒子、及設置於該母粒子之表面之以非晶質氧化矽為主成分之氧化矽層,且該氧化矽層中分散有以晶質氧化鈰為主成分之子粒子。
該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例如可藉由WO2016-159167號所記載之方法進行製造。
<母粒子>
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中之母粒子係以非晶質氧化矽為主成分之粒子。氧化矽容易獲得球形且粒徑整齊、粒徑變化整齊者。
母粒子中所包含之氧化矽為非晶質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進行確認:使用研缽將母粒子粉碎,藉由先前公知之X射線繞射裝置(例如理學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INT1400)獲得X射線繞射圖案。非晶質氧化矽未出現如Cristobalite(白矽石)之晶質氧化矽之波峰。
又,所謂「主成分」,意指含有率為90質量%以上。即,於母粒子中非晶質氧化矽之含有率為90質量%以上。
該含有率較佳為95質量%以上,更佳為98質量%以上,更佳為99.5質 量%以上,進而較佳為實質上由非晶質氧化矽所構成。此處,所謂「實質上」,意指:雖然可能包含自原料或製造過程不可避免地包含之雜質或破損物,但除此以外不包含。再者,於以下所示之本發明之說明中,「主成分」及「實質上」係以此種含義而使用。
母粒子係以非晶質氧化矽為主成分,亦可包含其他成分、例如晶質氧化矽或雜質元素。例如,母粒子中之Na、Ag、Ca、Cr、Cu、Fe、K、Mg、Ni、Ti、Zn、及Al之各元素之含有率較佳為10ppm以下,更佳為5ppm以下,進而較佳為1ppm以下。
又,母粒子中之U、Th、Cl、NO3、SO4及F之各元素之含有率較佳為1ppm以下。
若母粒子中之Na、Ag、Ca、Cr、Cu、Fe、K、Mg、Ni、Ti、Zn、Al、U及Th之含有率為上述含有率之範圍,則子粒子會牢固地結合於母粒子。
母粒子中之上述各元素之含有率係藉由以下方法進行測定。
首先,採集含有氧化矽微粒子(母粒子)之氧化矽溶膠試樣約1g(固形物成分20質量%)並置於鉑皿。添加磷酸3ml、硝酸5ml、氫氟酸10ml,於砂浴上進行加熱。乾燥後添加少量水與硝酸50ml而使之溶解並裝入100ml之容量瓶中,添加水而使之成為100ml。該溶液中之Na、K係藉由原子吸收光譜分析裝置(例如日立製作所公司製造,Z-2310)進行測定。繼而,重複進行5次自定容為100ml之溶液採集分液10ml並置於20ml容量瓶中之操作,獲得5個分液10ml。接下來,使用其並利用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感應耦合電漿)電漿發光分析裝置(例如SII製造,SPS5520)藉由標準添加法對Ag、Ca、Cr、Cu、Fe、Mg、Ni、Ti、Zn、 U及Th進行測定。此處,亦藉由相同之方法對空白樣品進行測定,減去空白樣品量進行調整,設為各元素之測定值。
以下,只要未特別說明,則本發明中之Na、Ag、Ca、Cr、Cu、Fe、K、Mg、Ni、Ti、Zn、U及Th之成分之含有率(含量)意指藉由此種方法測得之值。
母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30~350nm,更佳為60~300nm。
若母粒子之平均粒徑落於上述範圍,則於使用本發明之分散液作為研磨劑之情形時,刮痕變少,又,分散性亦較佳。若母粒子之平均粒徑過小,則研磨速率不足,或粒子之穩定性產生問題,故而欠佳。若平均粒徑過大,則有容易產生刮痕之傾向。
母粒子之平均粒徑意指藉由以下方法測得之值。
首先,向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中添加硝酸而僅使子粒子溶解。繼而,添加純水並進行攪拌後,藉由離心分離使母粒子沈澱,將上清液去除。藉由重複進行該操作,並於砂浴上進行加熱、乾燥而僅獲得母粒子。其後,使母粒子分散於水中,獲得以固形物成分濃度計包含1質量%之水分散液後,使用公知之雷射繞射/散射裝置(例如HORIBA公司製造之LA-950),藉由雷射繞射/散射法對該水分散液測定累計粒度分佈(體積基準),自該粒度分佈求出平均粒徑(中值粒徑)。
再者,具體之測定條件如下所述。
i)LA-950V2之軟體版本為7.02,演算法選項為標準演算,氧化矽之折射率為1.450,溶劑(純水)之折射率為1.333,重複次數設為15次,樣品投入浴之循環速度設為5,攪拌速度設為2,使用預先已設定該等之測定順序進行測定。
ii)將樣品以透過率(R)之數值成為90%之方式放入裝置之樣品投入口中。
iii)透過率(R)之數值穩定後,照射5分鐘超音波而進行粒徑之測定。
母粒子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除了球狀、袋狀、繭型、短纖維狀、四面體狀(三角錐型)、六面體狀、八面體狀、不定形狀以外,亦可為於表面具有疣狀突起者、或金平糖狀者,又,亦可為多孔質狀者,較佳為球狀者。所謂球狀,係指母粒子之短徑/長徑比為0.8以下之粒子個數比例為10%以下者。母粒子更佳為短徑/長徑比為0.8以下之粒子個數比例為5%以下者,進而較佳為0%。
短徑/長徑比係藉由與下述之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短徑/長徑比之測定方法(圖像解析法)相同的方法進行測定。
<子粒子>
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係於設置於如上所述之母粒子之表面之氧化矽層中分散有以晶質氧化鈰為主成分之子粒子。即,子粒子以分散於氧化矽層內之狀態結合於母粒子之表面。
晶質氧化鈰可藉由如下方式進行確認。
使用研缽將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粉碎,藉由例如先前公知之X射線繞射裝置(例如理學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INT1400)獲得X射線繞射圖案,如此,檢測出氧化鈰之結晶相。尤佳為僅檢測出氧化鈰之結晶相。
作為氧化鈰之結晶相,可列舉Cerianite(方鈰石)。
子粒子係以晶質氧化鈰(晶質Ce氧化物)為主成分,亦可包含其他成分、例如鈰以外之元素。
但是,如上所述,較佳為若將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供於X射線繞射,則僅檢測出氧化鈰之結晶相。即,於該情形時,即便包含氧化鈰以外之結晶相,由於其含有率較少或固溶,故而亦為X射線繞射之檢測範圍外。
再者,「主成分」之定義如上所述。
關於子粒子,將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供於X射線繞射所測得之晶質氧化鈰之最大波峰高度、例如(111)面之微晶直徑為10~50nm(半高寬為0.86~0.17°),較佳為12~30nm(半高寬為0.72~0.28°),更佳為13~22nm(半高寬為0.66~0.38°)。又,(100)等其他結晶面亦可為最大波峰。再者,所謂本發明中之氧化鈰之平均微晶直徑,係指自出現最大波峰高度之結晶面之結晶波峰之半高寬而求出之平均微晶直徑。
例如,晶質氧化鈰之(111)面之平均微晶直徑係藉由以下所說明之方法而獲得。
首先,使用研缽將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粉碎,藉由例如先前公知之X射線繞射裝置(例如理學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製造,RINT1400)獲得X射線繞射圖案。其次,測定所獲得之X射線繞射圖案中的2θ=28度附近之(111)面之波峰之半高寬,藉由下述謝樂(Scherrer)式求出平均微晶直徑。
D=Kλ/βCosθ
D:微晶直徑(埃)
K:謝樂常數(本發明中為K=0.94)
λ:X射線波長(1.5419埃,Cu燈)
β:半高寬(rad)
θ:反射角
子粒子之視平均大小較佳為10~55nm,更佳為15~30nm。子粒子之形狀可為球形,亦可為矩形,就實現較高之研磨速度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矩形。母粒子上之氧化鈰粒子可為單分散狀態,亦可為複數個粒子連結之狀態。若子粒子氧化鈰之大小大於55nm,則有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彼此凝結而變得難以壓碎,導致刮痕增加之傾向。
子粒子之大小意指於使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放大至30萬倍之照片投影圖(例如下述圖2(C))中對任意50個子粒子測定平均粒徑,並將該等進行簡單平均而獲得之值。
<氧化矽層>
設置於母粒子之表面之氧化矽層係以非晶質氧化矽為主成分。「主成分」之定義如上所述。此處,若氧化矽層中包含鈰、鑭、鋯等,則與母粒子之結合變得牢固。本發明之氧化矽層尤佳為包含鈰之層(含有鈰之氧化矽層)。於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製造步驟中,存在添加鈰之金屬鹽而形成晶質氧化鈰粒子(子粒子)之步驟,於該步驟中,未變成晶質氧化鈰粒子之鈰原子會殘留於層內,容易變成含有鈰之層。再者,若燒成溫度變高,則有氧化鈰自氧化矽層擴散,而層內無鈰殘留之情形,但此種情形時亦只要經歷如上所述之製程,則強度不受損。
於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中,成為母粒子與子粒子之黏合劑之氧化矽層形成於母粒子上,氧化矽層內生長之氧化鈰粒子分散而成,故而將氧化矽母粒子與氧化鈰子粒子牢固地結合,進一步保持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穩定性。於應用於研磨組合物之情形時,氧化鈰粒子之脫落較少,因氧化鈰粒子之凝聚所導致之刮痕之產生進一步 得到抑制,進而,儘管氧化鈰子粒子較小,但研磨粒向基板之殘留亦較少。再者,即便一部分氧化矽層缺損,由於使氧化鈰子粒子結合於母粒子上之氧化矽層將氧化鈰子粒子充分地固定,故而研磨功能上亦無任何問題。
於使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對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進行觀察而獲得之圖像(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圖像)中,於母粒子之表面,子粒子之圖像以深色顯現,但於該子粒子之外側、即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表面側,氧化矽層以相對淺色之圖像顯現。又,若將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供於EDS(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能量分散型X射線分析)分析而獲得元素分佈,則於粒子之表面側出現Ce濃縮之部分,但進而於其外側出現Si濃縮之部分。
又,若進行對以如上所述之方式藉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所特定出之上述氧化矽層之部分選擇性地照射電子束之EDS測定而求出該部分之Si原子數%及Ce原子數%,則可確認Si原子數%非常高。具體而言,Si原子數%相對於Ce原子數%之比(Si原子數%/Ce原子數%)為0.9以上。
認為於此種氧化矽層中,於燒成過程中促進了該氧化矽層中分散生長之子粒子(氧化鈰晶粒)與母粒子(氧化矽粒子)之結合(力)。因此,認為例如於獲得本發明之分散液之步驟中,藉由對進行燒成而獲得之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進行濕式壓碎(將凝聚體拆解為原本之一次粒子之操作),而獲得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分散液,但藉由氧化矽層而具有防止子粒子(氧化鈰晶粒)自母粒子(氧化矽粒子)脫落之效果。於該情形時,局部之子粒子之脫落不成問題,又,亦可不以氧化矽層 覆蓋至子粒子之表面。只要具有子粒子於壓碎步驟中不自母粒子脫落之程度之牢固度即可。
認為藉由此種結構,而於用於研磨組合物之情形時,研磨速度較高,面精度或刮痕變差之情形較少。又,通常,燒成氧化鈰粒子由於結晶化,故而粒子表面之-OH基較少,又,氧化鈰之電位與氧化矽或研磨基板、研磨墊不同,於鹼性pH值~中性附近,負ζ電位不斷減少,於弱酸性區域具有相反之正電位。因此,會因電位大小之差異或極性之差異等而附著於研磨基材或研磨墊,容易殘留於研磨基板或研磨墊。另一方面,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中,最外層之電位由於被氧化矽產生之負電荷覆蓋,故而維持負電位,難以發生向研磨基材或研磨墊之研磨粒殘留。
再者,如上所述,氧化矽層覆蓋上述子粒子結合於上述母粒子之表面而成之粒子之一部分或整體,但氧化矽層並非必須完全地覆蓋上述子粒子結合於上述母粒子之表面而成之粒子之整體。即,雖然於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最表面存在氧化矽層,但即便存在氧化矽層,亦只要為於研磨時氧化矽層容易脫落,而基板與氧化鈰子粒子進行反應之形態即可。進而,氧化矽成分之一部分亦可游離於研磨粒分散液中。該等氧化矽主要於製備漿料時設為pH值4~9時,沈積於氧化鈰粒子表面。該等氧化矽可使氧化鈰研磨粒之電位為負,而且,與其說不成為研磨之阻礙因素,還不如說可期待研磨速度之提高。
再者,該最外層之氧化矽層較佳為包含易溶解性之氧化矽之層(易溶解性氧化矽層)。推定易溶解性之氧化矽具有基板與研磨粒之凝附作用,進而促進研磨基板之水合層(脆弱層)形成,其結果,研磨時之摩擦力提高 而研磨速度提高。
<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
於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中,上述母粒子與上述子粒子之質量比較佳為100:11~316,更佳為100:30~230,進而較佳為100:30~150,尤佳為100:60~120。若子粒子相對於母粒子之量過少,則有母粒子彼此結合而產生粗大粒子之情形。於該情形時,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研磨漿料)有使研磨基板之表面產生缺陷(刮痕增加等面精度之降低)之可能性。又,即使子粒子相對於母粒子之量過多,不僅成本變高,資源風險亦增大。進而,有粒子彼此進行融合而粗大化,從而使研磨基板之表面產生缺陷(刮痕)之可能性。
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由於在氧化矽微粒子(母粒子)之表面配置有氧化矽層,該氧化矽層中分散有粒子狀之晶質氧化鈰(子粒子),故而具有凹凸之表面形狀。
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粒度分佈可為「粒子連結型」,亦可為「單分散型」,就可較高地保持與基板之接觸面積,研磨速度較快而言,較理想為粒子連結型。所謂粒子連結型,係指2個以上之母粒子彼此分別於一部分中結合者,連結較佳為3個以下。認為母粒子彼此藉由具備至少一者(較佳為兩者)於其等之接點上熔接、或藉由氧化鈰之介存而固化之歷程,而牢固地結合。此處,除母粒子彼此結合後於其表面形成有含有鈰之氧化矽層之情形以外,即便於在母粒子之表面形成有含有鈰之氧化矽層後結合於其他者之情形時,亦設為粒子連結型。
若為連結型,則可增加與基板之接觸面積,故而可高效率地向基板傳遞研磨能量。因此,研磨速度較高。
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係藉由圖像解析法所測得之短徑/長徑比未達0.80(較佳為0.67以下)之粒子之個數比例較佳為45%以上。
此處,認為藉由圖像解析法所測得之短徑/長徑比未達0.80之粒子為粒子結合型者。
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制,可為粒子連結型粒子,亦可為單粒子(非連結粒子),通常為兩者之混合物。
此處,於重視提高對被研磨基板之研磨速率之情形時,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藉由圖像解析法所測得之短徑/長徑比未達0.80(較佳為0.67以下)之粒子之個數比例較佳為45%以上(更佳為51%以上)。
又,於同樣地重視被研磨基板上之表面粗糙度處於較低之水準之情形時,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藉由圖像解析法所測得之短徑/長徑比為0.80以上(較佳為0.9以上)之粒子之個數比例較佳為40%以上,更佳為51%以上。
再者,所謂上述粒子連結型粒子,意指粒子間產生無法再分散之程度之化學結合而粒子連結而成者(凝結粒子)。又,所謂單粒子,與粒子之形態無關而意指未凝聚者,並非複數個粒子連結而成者。
作為上述重視提高對被研磨基板之研磨速率之情形時的本發明之複合氧化物微粒子分散液,可列舉以下之態樣1。
[態樣1]一種本發明之分散液,其特徵在於:本發明之複合氧化物微粒子進而藉由圖像解析法所測得之短徑/長徑比未達0.8之粒子之個數比例為45%以上。
又,作為上述重視被研磨基板上之表面粗糙度處於較低之水準之情 形時的本發明之複合氧化物微粒子分散液,可列舉以下之態樣2。
[態樣2]一種本發明之分散液,其特徵在於:本發明之複合氧化物微粒子進而藉由圖像解析法所測得之短徑/長徑比為0.8以上之粒子之個數比例為40%以上。
對藉由圖像解析法之短徑/長徑比之測定方法進行說明。於藉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以倍率30萬倍(或50萬倍)對本發明之複合氧化物微粒子進行照相攝影而獲得之照片投影圖中,將粒子之最大徑設為長軸,測定其長度而將其值設為長徑(DL)。又,於長軸上選定將長軸二等分之點,求出與其正交之直線與粒子之外緣相交之2點,測定該2點間之距離而設為短徑(DS)。藉此求出短徑/長徑比(DS/DL)。繼而,於照片投影圖中所觀察到之任意50個粒子中,求出短徑/長徑比未達0.80或為0.80以上之粒子之個數比例(%)。
本發明之複合氧化物微粒子更佳為上述粒子連結型,但亦可包含其他形狀者、例如球狀粒子。
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比表面積較佳為4~100m2/g,更佳為20~70m2/g。
此處,對比表面積(BET(Brunauer-Emmett-Teller,布厄特)比表面積)之測定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將乾燥之試樣(0.2g)放入測定槽中,於氮氣氣流中且250℃下進行40分鐘脫氣處理,其後,將試樣於氮氣30體積%與氦氣70體積%之混合氣體氣流中保持為液態氮溫度,使試樣平衡吸附氮氣。繼而,一面使上述混合氣體流通,一面使試樣之溫度緩慢地上升至室溫,檢測於此期間脫離之氮氣之量,根據預先製成之校準曲線測定試樣之比表面積。
此種BET比表面積測定法(氮氣吸附法)例如可使用先前公知之表面積測定裝置而進行。
於本發明中,比表面積只要未特別說明,則意指藉由此種方法測得之值。
本發明之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平均粒徑較佳為50~350nm,更佳為170~260nm。於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平均粒徑落於50~350nm之範圍之情形時,於應用於研磨組合物時研磨粒之研磨速度變高而較佳。
此處,通常,若研磨用粒子為50nm以下,則雖然研磨粒個數增加,但尺寸過小而各個研磨粒之研磨力不足,故而研磨速度變慢。雖然本發明之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之氧化鈰之平均微晶直徑較小,為10~50nm,但由於氧化鈰分散存在於形成於芯之氧化矽母粒子上之最外層之氧化矽層,故而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尺寸成為與晶質之氧化鈰微粒子(燒成型氧化鈰微粒子)同等,成為適合於研磨之充分之尺寸。進而,覆蓋氧化鈰子粒子之氧化矽層藉由研磨時之壓力或摩擦力而容易脫落從而露出氧化鈰,故而表現出較高之研磨速度。
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平均粒徑係藉由雷射繞射/散射法測定累計粒度分佈(體積基準),自該粒度分佈而求出。具體而言,可藉由與母粒子之平均粒徑相同之方法而求出。其中,於複合微粒子之測定時,折射率之設定係使用自氧化鈰與氧化矽之添加組成比算出氧化鈰與氧化矽之體積比,根據體積比按比例分配氧化鈰與氧化矽之折射率而算出之計算折射率。具體而言,於準備例1之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情形時,使用1.651。
《改性微纖絲纖維素》
本發明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為纖維素單元具有羧基者,較佳為纖維素單元之C6位之羥基之至少一部分被氧化為羧基者。
於上述纖維素單元之C6位之羥基之至少一部分被氧化為羧基而成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中,除羧基以外,視需要亦可具有羥基或羧基以外之有機基。上述羥基意指未受到氧化等改性之纖維素固有之羥基。具體而言指上述纖維素單元之C2位、C3位或未被氧化為羧基之C6位之羥基。又,上述有機基係直接或經由連結基鍵結於上述纖維素單元之C2位、C3位或未被氧化為羧基之C6位之碳原子而成者。作為此種連結基之例,可列舉-CH2-O-CH2-。
再者,如下所述,上述纖維素單元之C6位之羥基之至少一部分被氧化為羧基而成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的羧基亦可為羧基之氫原子被取代為銨之結構。
又,於上述纖維素單元之C6位之羥基之至少一部分被氧化為羧基而成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亦包括為該羧基之氫原子被取代為銨之結構之情形)中,該羧基亦可經由連結基而與C6位之碳原子鍵結。作為此種連結基之例,可列舉-CH2-O-CH2-。
本發明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例如為藉由將來自天然之纖維素固體(紙漿)原料機械性地壓碎後進行氧化而解凝而成者,為表面具有氧化基之微細化之纖維。即,於天然纖維素之生合成過程中,幾乎無例外地首先形成被稱作微纖絲之奈米纖維,該等多束化而構成高次之固體結構,但藉由氧化(表面改質),而使成為上述微纖絲間之較強之凝聚力之原動力的表面間之氫鍵減弱(解凝),結果成為纖維素分子有複數束之微纖絲,又,纖維素 表面之羥基(纖維素分子中之各葡萄糖單元之C6位之羥基)之一部分被氧化而成為羧基。
認為第6位之碳之一級羥基等被氧化改質之本發明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與研磨粒具有親和性,並認為研磨粒被截留於纖維素之水分散液之結構中。該點亦可自若將其等混合,則表面電位變化,黏度降低進行理解。又,該改性微纖絲纖維素由於存在該等最外層之氧化基,故而具有較高之負流動電位,分散性較佳。又,該改性微纖絲纖維素由於維持為纖維狀之特性,故而纖維相互纏繞而顯示結構黏性(增黏效果),但藉由剪切速度之增加,而顯示黏性急速降低之擬塑性流動。
因此,藉由使用本發明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可實現如上所述之(a)由流動性提高與壓力傳遞性提高所帶來之高研磨速度、(b)由流動性提高所帶來之低缺陷(抑制刮痕產生)、(c)由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纖維形狀所具有之清除效果所帶來之低研磨粒殘留、(d)由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研磨粒分散效果所帶來之保存穩定性、再分散性、及對研磨墊中之偏析之抑制、(e)基於非普雷斯頓效應(擬塑性流動)之電路基板平坦性之改良、(f)由粒子難以殘留於研磨墊所帶來之研磨墊之使用壽命之長期化、(g)由防止保存或運輸中之研磨粒之凝聚、粗大化所帶來之防止缺陷產生等。
再者,若為本發明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單獨,則幾乎無研磨效果。
另一方面,雖然亦存在可藉由機械性磨碎而獲得之微纖絲纖維素,但認為此種纖維素未如本發明中所使用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般被氧化(表面改質),於與研磨粒之親和性方面與本發明中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不同。本發明者等人使用氧化鈰系複合粒子作為研磨粒對該未被表面改質之微纖絲纖維素之效果進行了確認,結果,未確認到研磨速度之提高(比較 例4及5)。
又,如羧甲基纖維素(CMC)之通常之纖維素為纖維狀,且於側鏈具有-OH基,故而提出有利用於水溶液中表現出較高之結構黏性之性質而可謀求研磨速度之提高的專利,但本發明者等人使用氧化鈰系複合粒子作為研磨粒進行了確認,結果,未確認到研磨速度之提高(比較例6)。
認為由於該等纖維素類於側鏈不具有氧化基,故而與研磨粒不存在相互作用。
作為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中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含量,較佳為100~10000ppm,更佳為500~8000ppm,進而較佳為1000~6000ppm,最佳為1000~4000ppm。若低於100ppm,則有研磨特性未提高、或即便提高亦極微小之情形,若高於10000ppm,則會增黏,故而有操作性變差之傾向。
本發明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中,Na及K之各含量為100ppm以下,較佳為50ppm以下,更佳為10ppm以下。進而,Ag、Al、Ca、Cr、Cu、Fe、Mg、Ni、Ti、Zn及Zr之各含量較佳為100ppm以下,更佳為50ppm以下,進而較佳為10ppm以下。
該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金屬含量(含有率)係以200℃下之灼燒殘渣量為基準而以每單位改性微纖絲纖維素重量之含量之形式算出。又,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中所包含之Na等各金屬含量(重量)之測定可依照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1)之母粒子中之測定而進行。
作為此種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可較佳地例示羧基之氫原子被取代為銨之銨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即,於通常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製造中,使用包含Na或K之試劑進行處理,故而羧基之氫原子被取代為Na或K,所 製造之改性微纖絲中包含超過100ppm之Na或K,將其轉化為銨而將Na等去除。此處,所謂銨,除NH4 +以外亦包括NH4 +之1個或2個以上之氫原子被取代為有機基之有機銨。藉此,可防止金屬污染,並且可進一步提高研磨速度。再者,於將Na及K去除之同時,亦可同時將其他金屬去除。
本發明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有藉由氧化改性而羥基之一部分被轉化為醛基或酮基之情形,但於本發明中,經氧化改性之羧基較為重要。再者,本發明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中之羧基中包含銨等之鹽之形態。
本發明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分子中之各葡萄糖單元之C6位之羥基是否被選擇性地氧化例如可藉由13C-NMR圖進行確認。即,氧化前之纖維素之13C-NMR圖中可確認到之相當於葡萄糖單元之一級羥基之C6位的62ppm之波峰於氧化反應後消失,與此同時出現來自羧基之波峰(178ppm)。
作為本發明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中之羧基之含量,較佳為0.5~2.8mmol/g,更佳為0.8~2.8mmol/g,進而較佳為1.0~2.8mmol/g。藉由羧基之含量落於上述範圍內,而可更有效地實現本發明特有之研磨特性(高研磨速度、低研磨粒殘留等)。又,可獲得較高之保存穩定性、再分散性等。
該羧基之含量之測定例如可藉由WO2011/074301之第[0044]段所記載之方法而實施。其中,關於用於測定之試樣,於弱酸與弱鹼共存之情形時,將利用0.1N氫氧化鈉水溶液將預先利用陽離子樹脂進行處理並進而進行兩性離子交換樹脂處理之溶液調整為原本之pH值之溶液設為測定用試樣。具體而言,如下所述。
製備固形物成分濃度0.1%之纖維素之漿料50mL,添加0.1M鹽酸溶 液,設為pH值2.5後,滴加0.05N之氫氧化鈉水溶液,藉由導電率計(堀場製造型式:F54)測定導電率。測定係持續至pH值成為11。藉由該操作而獲得如圖1所示之曲線圖。
如圖1中之曲線部分(A)所示,於氫氧化鈉添加之初期,藉由來自鹽酸之質子之中和,而導電率急遽降低。繼而,如曲線部分(B)所示,弱酸(羧基)被中和,導電率之降低變得平穩。弱酸之中和結束後,如曲線部分(C)所示,藉由氫氧化鈉之添加而導電率開始上升。於本發明中之羧基含量之測定中,由自曲線部分(A)之近似線與曲線部分(B)之近似線之交點D至曲線部分(B)之近似線與曲線部分(C)之近似線之交點E所消耗之氫氧化鈉量(a)(即,於弱酸之中和階段中消耗之氫氧化鈉量(a)),使用下式算出羧基量。
羧基含量(mmol/g紙漿)=a(ml)×0.05/纖維素重量(g)
又,作為藉由膠體滴定(利用流動電位之陽離子聚合物滴定法)而獲得之羧基之含量,羧基較佳為1.0~2.5mmol,更佳為1.0~2.0mmol。作為具體之測定方法,製備固形物成分濃度0.1%之纖維素之漿料100mL,利用0.1%氨水調整為pH值7後,一面攪拌該溶液,一面使用流動電位計(京都電子工業製造之PCD-500)滴加0.001N陽離子聚合物(WAKO製造 氯化二烯丙基二甲基銨),同時求出流動電位被中和而成為零之添加量(a)。
羧基含量(mmol/g)=a(ml)×0.001/纖維素重量(g)
再者,羧基含量之調整可如下所述般藉由控制纖維素纖維之氧化步驟中所使用之共氧化劑之添加量或反應時間而進行。
本發明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有羥基之一部分被轉化為醛基或酮基之情形,但於本發明中,亦可使用還原劑將醛基及酮基之一部分或全部還原為羥基。例如,較佳為將藉由利用胺脲法之測定而獲得之醛基與酮基之總含量設為0.5mmol/g以下,更佳為設為0~0.2mmol/g,進而較佳為設為實質上不包含。再者,醛基或酮基之含量之測定例如可藉由日本專利5744775號所記載之方法而進行。
作為本發明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形狀,較佳為數量平均纖維直徑為1~100nm、數量平均纖維長度為0.01~300μm、數量平均纖維長度與數量平均纖維直徑之比(數量平均纖維長度/數量平均纖維直徑)為10~3000之纖維狀纖維素。
作為數量平均纖維直徑,如上所述,較佳為1~100nm,就分散穩定性之方面而言,更佳為2~100nm,進而較佳為3~80nm。
數量平均纖維直徑未達1nm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製造極為困難,即便假設可製造,亦有無助於研磨速度提高之虞。相反,若上述數量平均纖維直徑超過100nm,則有每個纖維素分子之氧化基量變少,而與研磨粒之相互作用降低之虞。又,上述纖維素纖維之最大纖維直徑較佳為1000nm以下,更佳為500nm以下。
又,作為數量平均纖維長度(纖維之長度方向長度),如上所述,較佳為0.01~300μm,就分散穩定性之方面而言,更佳為0.03~100μm,進而較佳為0.05~50μm。即,若上述數量平均纖維長度未達上述範圍,則有擬組成流動之流變效果降低之虞,相反,若上述數量平均纖維長度超出上述範圍,則有纖維素纖維沈澱,無法表現出藉由調配纖維素纖維所帶來之功能性之虞。又,上述纖維素纖維之最大纖維長度較佳為3000μm以 下,更佳為500μm以下。
作為數量平均纖維長度與數量平均纖維直徑之比(數量平均纖維長度/數量平均纖維直徑),如上所述,較佳為10~3000,就研磨特性及操作之觀點而言,更佳為10~1000,進而較佳為10~500。
若數量平均纖維長度/數量平均纖維直徑之值未達10,則製造極為困難,即便假設可製造,亦有無法將來自研磨墊之按壓壓力有效地傳遞至研磨粒,研磨速度未提高之虞。相反,若數量平均纖維長度/數量平均纖維直徑之值超過1000,則有纖維素纖維之沈澱或黏度上升而研磨組合物未均勻地於研磨墊上擴散,從而作為研磨組合物之操作變難之虞。
就表現出優異之研磨性能之方面而言,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中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質量比例較佳為200質量ppm~2.0質量%。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比例未達200質量ppm之研磨組合物有未見研磨效果之提高之虞。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比例超過2.0質量%之研磨組合物有研磨組合物之黏度對於應用於研磨用途而言過高之傾向。尤其,由於研磨時之摩擦變得過高,故而有基板未順利地旋轉而無法進行研磨之情形。
於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中,就表現出優異之研磨性能之方面而言,改性微纖絲纖維素相對於研磨粒之質量比(改性微纖絲纖維素/研磨粒)較佳為0.002~20之範圍,更佳為0.005~15之範圍,進而較佳為0.01~10之範圍,最佳為0.01~5之範圍。於上述改性微纖絲纖維素相對於研磨粒之量未達0.002之情形時,有改性微纖絲纖維素相對於研磨粒之量不足而研磨速度難以上升之傾向。又,於上述改性微纖絲纖維素相對於研磨粒之量超過20之情形時,有改性微纖絲纖維素量相對於研磨粒個數變得過剩,未見研磨性能之提高之傾向。
上述本發明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數量平均纖維直徑、數量平均纖維長度、最大纖維長度、最大纖維直徑之測定例如可藉由日本專利5744775號之第[0023]段所記載之方法(纖維直徑)、及依據其之方法(纖維長度)而進行。
即,數量平均纖維直徑例如能夠以如下方式進行。製備以固形物成分率計為0.05~0.1質量%之微細纖維素之水分散體,將該分散體於已結束親水化處理之碳膜被覆柵格上流延而製成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之觀察用試樣。再者,於包含纖維直徑較大之纖維之情形時,亦可對向玻璃上流延之表面之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圖像進行觀察。並且,根據構成之纖維之大小而以5,000倍、10,000倍或50,000倍中之任一倍率藉由電子顯微鏡圖像進行觀察。此時,於所獲得之圖像內假定縱橫任意之圖像寬度之軸,以20條以上之纖維相對於該軸交叉之方式調節試樣及觀察條件(倍率等)。並且,於獲得滿足該條件之觀察圖像後,針對於該圖像,對每張圖像劃出縱橫2條之隨機之軸,以目視讀取與軸交錯之纖維之纖維直徑。以此方式,利用電子顯微鏡拍攝最低3張不重複之表面部分之圖像,讀取分別與2條軸交錯之纖維之纖維直徑之值(因此,獲得最低20條×2×3=120條纖維直徑之資訊)。藉由以此方式所獲得之纖維直徑之資料而算出數量平均纖維直徑及最大纖維直徑。
本發明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通常具有I型結晶結構。具有I型結晶結構例如可由於廣角X射線繞射圖像測定中於2θ=14~17°附近及2θ=22~23°附近之2個位置出現典型之波峰而進行鑑定。
繼而,對上述所說明之本發明中所使用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作為該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製造方法,只要為可將纖維素 單元之C6位之羥基之至少一部分氧化之方法,則無特別限制,可藉由先前公知之方法進行製造。具體而言,可例示日本專利特開2009-243014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或日本專利特開2013-181169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等。
本發明中所使用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可經由機械性壓碎步驟、氧化反應步驟、精製步驟、微細化步驟等而製造。
[機械性壓碎步驟]
使具有纖維束狀結構之葡萄糖結構體(微纖絲纖維素、幾丁質、幾丁聚醣等)分散於水(分散介質)中後,藉由捏合機、濕式壓碎機等剪切力較大之壓碎機進行漿料化。於天然纖維素增黏並看得清分散之階段結束。此處,作為天然纖維素,可列舉來自植物之纖維素,具體而言,可例示:針葉樹系紙漿、闊葉樹系紙漿、甘蔗渣紙漿、麥稈紙漿、竹等。
[氧化反應步驟]
使藉由上述步驟而獲得之天然纖維素漿料、及N-烴氧基化合物分散於水(分散介質)中後,添加共氧化劑而開始反應。由於隨著反應進行而生成羧基,pH值降低,故而利用鹼水溶液等將pH值保持為9~12、較佳為10~11,推進反應直至pH值不再降低。此處,所謂共氧化劑,係指將用作氧化觸媒之N-烴氧基化合物氧化之物質,例如可使用次鹵酸、亞鹵酸、過鹵酸、或其等之鹽。該等中,較佳為次氯酸鈉、次溴酸鈉等次鹵酸鹼金屬鹽。
再者,氧化反應步驟中之處理不限定於上述,亦可使用臭氧、含有臭氧或氧氣之奈米微氣泡。
又,作為上述N-烴氧基化合物,例如可列舉通常用作氧化觸媒之具 有氮氧自由基之化合物。上述N-烴氧基化合物較佳為水溶性化合物,具體而言,較佳為哌啶氮氧自由基,尤佳為2,2,6,6-四甲基哌啶基氧自由基(TEMPO)。
[還原步驟]
於氧化反應步驟後,視需要可實施還原處理。於本步驟中,將於上述氧化反應處理中生成之醛基或酮基還原為羥基。具體而言,使氧化反應後之纖維素分散於水中,將pH值調整為10左右,利用NaBH4等各種還原劑進行還原。
[精製步驟]
於本步驟中,將未反應之共氧化劑等各種副生成物等去除。作為精製方法,可採用水洗等通常之精製方法。
[微細化步驟]
於本步驟中,使精製之纖維素纖維分散(解纖)於分散介質中,獲得經微細化處理之纖維素纖維之分散體。作為分散介質,可使用水或有機溶劑。作為分散裝置,可使用高壓均質機、超高壓均質機、高速剪切混合機、超音波分散處理裝置、精磨機、攪打機等。藉由將該分散體進行乾燥,可獲得本發明中使用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再者,亦可不將分散體進行乾燥而直接以分散體之狀態用於研磨劑組合物。
[雜質成分去除步驟]
較佳為將藉由微細化步驟所獲得之分散液中所包含之鹼金屬去除。分散液由於製法上包含Na等鹼金屬,故而對於用於半導體領域等而言欠佳。藉由於本步驟中將鹼金屬等去除,而可用於半導體領域。又,較佳為與鹼金屬同樣地將鹼土族金屬、過渡金屬去除。
具體而言,可列舉離子交換法、洗淨法等,就效率方面而言,較佳為離子交換法。離子交換法中,只要使用至少具有對鹼金屬之離子交換能力者即可,視需要可使用具有對鹼金屬、鹼土族金屬、過渡金屬之離子交換能力之離子交換樹脂。為了有效率地去除鹼金屬、鹼土族金屬,較佳為強酸性型陽離子交換樹脂,又,為了有效率地去除過渡金屬,較佳為螯合物型離子交換樹脂,進而,最佳為將該等組合而進行。
又,離子交換法存在批次式與管柱式,只要可去除雜質成分,則無特別限定。又,離子交換時之纖維素纖維之濃度較佳為0.05~3%濃度。於高於該濃度之情形時,纖維素纖維之黏度較高,有離子交換樹脂與雜質成分未充分地接觸而使離子交換耗費超出必要之時間,又,無法將雜質成分完全地去除之虞。又,於濃度過低之情形時,處理後獲得之纖維素纖維之量變少,故而必須增加處理次數,因此經濟性變差。
又,作為離子交換時之pH值條件,只要可去除雜質成分,則無特別限定,較佳為pH值<7,更佳為pH值<4。藉由設為pH值<4,可更容易地去除微纖絲纖維素中之雜質成分。
又,藉由將改性微分散液設為pH值<4,而本發明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成為凝膠狀物,故而可與上清液分離。分散於水中之成為刮痕原因之氧化矽、夾雜物等粗粒若pH值>4,則帶負電,故而分散於水中。因此,藉由該操作可減少粗粒。較佳為將該操作進行2~4次左右。
再者,由於具有纖維束狀結構之葡萄糖結構體來自天然,故而不僅是鹼、鹼土族金屬,而且鈾、釷等之含量亦存在多寡,但如上所述,可藉由陽離子交換樹脂、螯合物樹脂等之處理而去除。又,偶爾亦發現包含陰離子之情形,於該情形時,較佳為併用陰離子交換樹脂。
[氨轉化步驟]
又,較佳為於雜質成分去除步驟之同時或之後,使改性微纖絲纖維素成為銨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例如可藉由於使用離子交換樹脂將包含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分散液進行離子交換後添加氨或胺,而製成羧基之氫原子被轉化為銨等之銨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此處,作為離子交換樹脂,較佳為強酸性型陽離子交換樹脂。
再者,於製備包含銨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研磨組合物之情形時,研磨粒之添加可於任何時期進行。即,研磨粒可於離子交換之前或之後添加,又,可於添加氨或胺之前或之後進行。
具體而言,可於使用離子交換樹脂將包含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分散液進行離子交換後添加氨或胺,並添加研磨粒。又,可於使用離子交換樹脂將包含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分散液進行離子交換後添加研磨粒,並添加氨或胺。進而,可於使用離子交換樹脂將包含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及研磨粒之分散液進行離子交換後添加氨或胺。
[離心分離步驟]
進而,較佳為於微細化步驟後對已去除雜質成分之纖維素纖維進行離心分離。於該步驟中,進行纖維長度較短之纖維素纖維與纖維長度較長之纖維素纖維之分離。藉由設置本步驟,可獲得最佳之纖維長度之纖維素纖維,藉此,可進一步提高研磨速度。
離心分離之方式分為批次式、連續式,連續式離心分離機分為沈澱物之自動排出式、澄清液之自動排出式、或於轉子內部具備分離板者、或轉子為圓筒型、碗型等各種。只要施加充分之離心加速度,進而可將纖維長度較長之成分與較短之成分充分地分離,則方式並無特別限定,為了將 該等幾乎完全地分離,較理想為如下方法:以批次式進行,其後,添加水而進行傾析。包含纖維長度較短之纖維素纖維之層(有少許渾濁之上清層)之黏度較低,包含纖維長度較長之纖維素遷移之層(半透明之下層)之黏度非常高,故而容易地進行藉由傾析之分離。離心加速度亦取決於離心處理時間,較佳為以3000G以上、較佳為5000G以上、進而較佳為7000G以上、最佳為8000G以上進行處理。離心分離步驟中之纖維素纖維之濃度較佳為0.05~3%濃度。於高於該濃度之情形時,有纖維素纖維分散液之黏度較高,纖維長度較長者與較短者無法充分地分離之虞。又,於低於該濃度之情形時,處理量增加,故而不經濟。藉由分兩個階段進行離心分離操作,可將研磨粒中所包含之0.5μm以上之粗粒去除。
[pH值調整步驟等]
於進行傾析步驟後,視需要可利用無機酸、有機酸、氨、胺等調整pH值。纖維素纖維大體為中性,但於與研磨粒之pH值相差較大之情形時,於與研磨粒混合之情形時有因pH值衝擊而產生研磨粒之凝聚之可能性,故而可預先與研磨粒之pH值進行整合。
又,由於進行傾析而獲得之下層之纖維素纖維黏度非常高而難以操作,故而亦可添加離子交換水而降低濃度而進行黏度調整。
《分散介質》
本發明之分散介質較佳為以水為主成分。再者,「主成分」之定義如上所述。作為分散介質,例如可使用如純水、超純水、離子交換水之水。又,分散介質亦可包含有機溶劑。作為有機溶劑,例如可例示:甲醇、乙醇、異丙醇、正丁醇、甲基異甲醇等醇類;丙酮、2-丁酮、乙基戊基酮、二丙酮醇、異佛爾酮、環己酮等酮類;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 乙醯胺等醯胺類;二乙醚、異丙醚、四氫呋喃、1,4-二
Figure 106146340-A0305-02-0043-2
烷、3,4-二氫-2H-吡喃等醚類;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2-丁氧基乙醇、乙二醇二甲醚等二醇醚類;乙酸2-甲氧基乙酯、乙酸2-乙氧基乙酯、乙酸2-丁氧基乙酯等二醇醚乙酸酯類;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異丁酯、乙酸戊酯、乳酸乙酯、碳酸乙二酯等酯類;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類;己烷、庚烷、異辛烷、環己烷等脂肪族烴類;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二氯丙烷、氯苯等鹵化烴類;二甲基亞碸等亞碸類;N-甲基-2-吡咯啶酮、N-辛基-2-吡咯啶酮等吡咯啶酮類等。
《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中之其他成分、條件等》 <pH值條件>
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較佳為pH值4~9。若pH值未達4,則有本發明之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中之氧化鈰溶出之可能性,又,氧化還原電位變化,故而有發生研磨速度之降低或不穩定化之虞。又,有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流動電位亦降低之傾向。若pH值超過9,則容易發生因本發明之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中之氧化矽溶出所導致之pH值變化,並且容易發生因本發明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CO-ONa基或-CO-OH基中之離子交換等所導致之pH值變化,有研磨特性變化之虞。
於將研磨組合物調整為pH值7以上時,作為pH值調整劑,使用鹼性者。較理想為使用氨水、碳酸銨、乙基胺、甲基胺、三乙基胺、四甲基胺等胺。
於將研磨組合物調整為pH值未達7時,作為pH值調整劑,使用酸性者。例如使用如乙酸、乳酸、檸檬酸、蘋果酸、酒石酸、甘油酸等羥酸類之各種有機酸、或鹽酸、硝酸等礦酸。
<pH值緩衝、離子強度條件>
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中較佳為包含0.0001~0.13mol/L、較佳為0.0003~0.1mol/L之包含乙酸基或硝酸基之酸成分、及0.003~0.13mol/L、較佳為0.01~0.1mol/L之包含銨或胺之鹼成分。藉此謀求pH值之穩定化所帶來之研磨特性之穩定化,同時謀求離子強度之上升所帶來之研磨速度之提高。
作為酸成分,可使用硝酸鹽、乙酸鹽等。作為鹼成分,可使用包含銨或胺之化合物等。具體而言,可使用包含銨、胺之硝酸鹽、乙酸鹽等,尤佳為作為一元酸之硝酸銨、乙酸銨。
作為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研磨用漿料)之離子強度,較佳為0.007以上者。於研磨組合物之離子強度為0.007以上之情形時,可見到研磨速度之改善。該離子強度之上限為0.1左右,更佳為0.01~0.04。再者,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之離子強度意指由下式所算出之值。
Figure 106146340-A0305-02-0044-1
此處,式中之J表示離子強度。Ci表示各離子之莫耳濃度,Zi表示各離子之價數。再者,各離子之莫耳濃度為各物質之於研磨組合物之pH值下發生解離之物質之離子濃度,故而使用各物質之酸解離常數pKa或鹼解離常數pKb而算出。於向研磨組合物中添加解離為A-與B+之鹽之情形時,分為酸AH、鹼BOH,算出A-與H+、及B+與OH-各離子濃度。又,對於pH值調整等中所使用之酸,亦同樣地將AH分為A-與H+而進行計算,套入上 述計算式中而算出。
<研磨促進劑>
雖然亦視被研磨材之種類而不同,但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中視需要可使用先前公知之研磨促進劑。作為此種例,可列舉:過氧化氫、過乙酸、過氧化脲等及該等之混合物。若使用此種包含過氧化氫等研磨促進劑之研磨組合物,則於被研磨材為金屬之情形時,可有效地提高研磨速度。
作為研磨促進劑之其他例,可列舉:硫酸、硝酸、磷酸、草酸、氫氟酸等無機酸、乙酸等有機酸、或該等酸之鈉鹽、鉀鹽、銨鹽、胺鹽、及該等之混合物等。於包含該等研磨促進劑之研磨組合物之情形時,於對包含複合成分之被研磨材進行研磨時,會促進對被研磨材之特定成分之研磨速度,藉此,最終可獲得平坦之研磨面。
於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含有研磨促進劑之情形時,作為其含量,較佳為0.1~10質量%,更佳為0.5~5質量%。
<界面活性劑及/或親水性化合物>
為了提高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之分散性或穩定性,可添加陽離子系、陰離子系、非離子系、兩性系之界面活性劑或親水性化合物。界面活性劑與親水性化合物均具有減小對被研磨面之接觸角之作用,具有促進均勻之研磨之作用。作為界面活性劑及/或親水性化合物,例如可使用選自以下之群中者。
作為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可列舉羧酸鹽、磺酸鹽、硫酸酯鹽,作為羧酸鹽,可列舉肥皂、N-醯基胺基酸鹽、聚氧乙烯或聚氧丙烯烷基醚羧酸鹽、醯化肽;作為磺酸鹽,可列舉烷基磺酸鹽、烷基苯及烷基萘磺酸鹽、萘磺酸鹽、磺基琥珀酸鹽、α-烯烴磺酸鹽、N-醯基磺酸鹽;作為硫酸酯 鹽,可列舉硫酸化油、烷基硫酸鹽、烷基醚硫酸鹽、聚氧乙烯或聚氧丙烯烷基烯丙基醚硫酸鹽、烷基醯胺硫酸鹽。
作為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可列舉脂肪族胺鹽、脂肪族四級銨鹽、氯化苄烷銨鹽、苄索氯銨、吡啶鎓鹽、咪唑啉鎓鹽;作為兩性界面活性劑,可列舉羧基甜菜鹼型、磺基甜菜鹼型、胺基羧酸鹽、咪唑啉鎓甜菜鹼、卵磷脂、烷基氧化胺。
作為非離子界面活性劑,可列舉醚型、醚酯型、酯型、含氮型,作為醚型,可列舉聚氧乙烯烷基及烷基苯基醚、烷基烯丙基甲醛縮合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作為醚酯型,可例示甘油酯之聚氧乙烯醚、山梨醇酐酯之聚氧乙烯醚、山梨醇酯之聚氧乙烯醚,作為酯型,可例示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甘油酯、聚甘油酯、山梨醇酐酯、丙二醇酯、蔗糖酯,作為含氮型,可例示脂肪酸烷醇醯胺、聚氧乙烯脂肪酸醯胺、聚氧乙烯烷基醯胺等。此外,可列舉氟系界面活性劑等。
作為界面活性劑,較佳為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或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又,作為鹽,可列舉銨鹽、鉀鹽、鈉鹽等,尤佳為銨鹽及鉀鹽。
進而,作為其他界面活性劑、親水性化合物等,可列舉:甘油酯、山梨醇酐酯及丙胺酸乙酯等酯;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亞甲基二醇、聚乙二醇烷基醚、聚乙二醇烯基醚、烷基聚乙二醇、烷基聚乙二醇烷基醚、烷基聚乙二醇烯基醚、烯基聚乙二醇、烯基聚乙二醇烷基醚、烯基聚乙二醇烯基醚、聚丙二醇烷基醚、聚丙二醇烯基醚、烷基聚丙二醇、烷基聚丙二醇烷基醚、烷基聚丙二醇烯基醚、烯基聚丙二醇等醚;海藻酸、果膠酸、羧甲基纖維素、卡德蘭多糖及支鏈澱粉等多糖類;甘胺酸銨鹽及甘 胺酸鈉鹽等胺基酸鹽;聚天冬胺酸、聚麩胺酸、聚離胺酸、聚蘋果酸、聚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銨鹽、聚甲基丙烯酸鈉鹽、聚醯胺酸、聚馬來酸、聚伊康酸、聚富馬酸、聚(對苯乙烯羧酸)、聚丙烯酸、聚丙烯醯胺、胺基聚丙烯醯胺、聚丙烯酸銨鹽、聚丙烯酸鈉鹽、聚醯胺酸、聚醯胺酸銨鹽、聚醯胺酸鈉鹽及聚乙醛酸等聚羧酸及其鹽;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啶酮及聚丙烯醛等乙烯系聚合物;甲基牛磺酸銨鹽、甲基牛磺酸鈉鹽、硫酸甲基鈉鹽、硫酸乙基銨鹽、硫酸丁基銨鹽、乙烯基磺酸鈉鹽、1-烯丙基磺酸鈉鹽、2-烯丙基磺酸鈉鹽、甲氧基甲基磺酸鈉鹽、乙氧基甲基磺酸銨鹽、3-乙氧基丙基磺酸鈉鹽等磺酸及其鹽;丙醯胺、丙烯醯胺、甲基脲、煙鹼醯胺、琥珀醯胺及硫基醯胺等醯胺等。
再者,於半導體積體電路用矽基板等之情形時、即忌避由鹼金屬、鹼土族金屬或鹵化物等所引起之污染之影響之情形時,較理想為使用酸或其銨鹽系之界面活性劑。
於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含有界面活性劑及/或親水性化合物之情形時,其含量較佳為設為以總量計於研磨用漿料1L中為0.001~10g,更佳為設為0.01~5g,尤佳為設為0.1~3g。
關於界面活性劑及/或親水性化合物之含量,就獲得充分之效果之方面而言,於研磨用漿料1L中較佳為0.001g以上,就防止研磨速度降低之方面而言,較佳為10g以下。
界面活性劑或親水性化合物可僅為1種,亦可使用2種以上,亦可將不同種類者併用。
<雜環化合物>
關於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於被研磨基材中包含金屬之情形時,為 了使金屬形成鈍態層或溶解抑制層而抑制被研磨基材之侵蝕,亦可含有雜環化合物。此處,所謂「雜環化合物」,係指具有包含1個以上之雜原子之雜環之化合物。所謂雜原子,意指碳原子、或氫原子以外之原子。所謂雜環,意指具有至少一個雜原子之環狀化合物。雜原子僅意指形成雜環之環系之構成部分之原子,不意指相對於環系位於外部、或藉由至少一個非共軛單鍵而自環系分離、或為環系之進而之取代基之一部分般之原子。作為雜原子,可較佳地列舉氮原子、硫原子、氧原子、硒原子、碲原子、磷原子、矽原子、及硼原子等,但不限定於該等。作為雜環化合物之例,可使用咪唑、苯并三唑、苯并噻唑、四唑等。更具體而言,可列舉:1,2,3,4-四唑、5-胺基-1,2,3,4-四唑、5-甲基-1,2,3,4-四唑、1,2,3-三唑、4-胺基-1,2,3-三唑、4,5-二胺基-1,2,3-三唑、1,2,4-三唑、3-胺基1,2,4-三唑、3,5-二胺基-1,2,4-三唑等;但不限定於該等。
關於向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中調配雜環化合物之情形時之含量,較佳為0.001~1.0質量%,更佳為0.001~0.7質量%,進而較佳為0.002~0.4質量%。
<奈米氣泡(微細氣泡)>
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中,為了研磨性能之提高、由研磨組合物中之經時之藻類、黴等菌類及卵菌類之產生、生長之抑制效果所帶來之防止對基板之有機污染、或藉由於製造步驟或製品之稀釋步驟中使用奈米氣泡水溶液所帶來之殺藻、殺菌效果所帶來之過濾性等之穩定性、外觀維持或濃縮穩定性之提高或過濾性之提高,可添加奈米氣泡(微細氣泡)。作為奈米氣泡,可較佳地使用平均氣泡直徑為50~500nm之範圍之奈米氣泡。關於奈米氣泡中所包含之氣體之種類,只要為藉由奈米氣泡之破裂而可發揮 將來自組合物成分之微凝膠壓碎之效果者,則無特別限定,通常較佳為實質上包含選自由空氣、N2、H2及O2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奈米氣泡中所包含之氣體尤佳為非氧化性氣體,作為此種例,可列舉N2或H2
關於向研磨組合物中添加奈米氣泡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採用如下方法:將研磨組合物保持為5~80℃,並且添加包含奈米氣泡之水溶液(以下亦稱作「奈米氣泡水溶液」)並進行混合。此處,作為奈米氣泡水溶液,可較佳地使用包含105個/mL以上之平均氣泡直徑為50~500nm之範圍之奈米氣泡的奈米氣泡水溶液。
<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濃度>
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中所包含之固形物成分濃度較佳為落於0.1~30質量%之範圍。若該固形物成分濃度過低,則有研磨速度降低之可能性。相反,即便固形物成分濃度過高,而研磨速度亦未與濃度成正比地提高相應程度,故而會變得不經濟。
研磨組合物中所包含之固形物成分濃度可藉由計量200℃之灼燒殘渣之重量而測定。
<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之流動電位>
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分散液)較佳為於進行陽離子膠體滴定之情形時,獲得下述式(1)所表示之裂點處之流動電位變化量(△PCD)相對於陽離子膠體滴定液之添加量(V)的比(△PCD/V)成為-110.0~-15.0之流動電位曲線者。
△PCD/V=(I-C)/V‧‧‧式(1)
C:裂點處之流動電位(mV)
I:流動電位曲線之起點處之流動電位(mV)
V:裂點處之陽離子膠體滴定液之添加量(ml)
此處,陽離子膠體滴定係藉由向將固形物成分濃度調整為1質量%之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80g中添加陽離子膠體滴定液而進行。作為陽離子膠體滴定液,使用0.001N聚氯化二烯丙基二甲基銨溶液。
所謂藉由該陽離子膠體滴定而獲得之流動電位曲線,係指將陽離子滴定液之添加量(ml)設為X軸,將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之流動電位(mV)設為Y軸之曲線圖。
又,所謂裂點,係指於藉由陽離子膠體滴定而獲得之流動電位曲線中流動電位急遽地變化之點(反曲點)。具體而言,圖6所示之流動電位曲線之點A為反曲點,將該點設為裂點。並且將點A處之流動電位設為C(mV),將點A處之陽離子膠體滴定液之添加量設為V(ml)。
所謂流動電位曲線之起點,係指滴定前之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中之流動電位。具體而言,將如圖6所示之流動電位曲線之點B般陽離子膠體滴定液之添加量為0之點設為起點。將點B處之流動電位設為I(mV)。
若上述△PCD/V之值為-110.0~-15.0,則於使用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作為研磨劑之情形時,研磨速度進一步提高。認為該△PCD/V反映了本發明之複合微粒子(例如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表面之氧化矽層之被覆程度、及/或複合微粒子之表面之子粒子(例如氧化鈰)之露出程度或容易脫離之氧化矽層之存在。
又,認為若△PCD/V之值為上述範圍內,則於濕式之壓碎/粉碎時子粒子脫離之情況較少,研磨速度亦較高。相反,認為於△PCD/V之絕對值大於-110.0之絕對值之情形時,複合微粒子之整個表面被氧化矽層覆蓋,故而雖然於壓碎/粉碎步驟中難以發生子粒子之脫落,但於研磨時氧化矽 層難以脫離,子粒子難以露出,故而研磨速度降低。另一方面,認為於其絕對值小於-15.0之絕對值之情形時,於濕式之壓碎/粉碎時容易發生子粒子之脫落。本發明者推定:若為上述範圍內,則研磨時子粒子表面適度露出而子粒子之脫落較少,研磨速度進一步提高。△PCD/V更佳為-100.0~-15.0,進而較佳為-100.0~-20.0。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研磨組合物較佳為pH值4~9,於該情形時,較佳為開始陽離子膠體滴定前之電流電位、即滴定量為零之情形時之流動電位成為負電位。其原因在於:於該流動電位維持負電位之情形時,難以發生研磨粒(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向同樣顯示負之表面電位之研磨基材之殘留。
以下,對使用如上所述之研磨粒及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本發明之研磨方法(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第1研磨方法之特徵在於包括:第1次研磨步驟,其係使用包含研磨粒、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及分散介質之第1研磨組合物對基板進行研磨;及第2次研磨步驟,其係使用包含研磨粒、及分散介質之第2研磨組合物對基板進行研磨。本發明之方法亦可進而包括第3次步驟等。
第1次研磨步驟中所使用之研磨粒與第2次研磨步驟中所使用之研磨粒可使用相同之微粒子,亦可使用不同之微粒子。於使用相同之微粒子之情形時,就減少缺陷之方面而言,較佳為符合要求更為嚴格之條件之第2研磨組合物之條件。另一方面,於使用不同之微粒子之情形時,第1研磨組合物就重視研磨速度且減少缺陷之觀點而言之條件可設為更寬鬆之條件。再者,作為研磨粒,較佳為氧化鈰系微粒子。
本發明之研磨方法可應用於形成有氧化矽系覆膜、銅系覆膜、鎢系 覆膜等之基板(包括半導體基板或其以外之基板),可較佳地用於形成有氧化矽系覆膜之基板之研磨。更具體而言,可用作形成有SiO2系絕緣覆膜(CVD成膜、熱氧化膜、低介電常數膜等)之半導體基板之平坦化用,可尤其較佳地用作STI(Shallow Trench Isolation,淺溝槽隔離)基板之研磨用。
[第1次研磨步驟]
於第1次研磨步驟中,使用重視研磨速度之第1研磨組合物。該第1研磨組合物之特徵在於包含:氧化鈰系微粒子、纖維素單元之C6位之羥基之至少一部分被氧化為羧基的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及分散介質。
本發明之第1研磨組合物藉由將研磨粒和與之親和性較高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組合,而可實現流動性提高、壓力傳遞性提高、及接觸次數之增加等所帶來之較高之研磨速度。第1研磨組合物之研磨速度較佳為例如第2研磨組合物之研磨速度之1.2倍以上,較佳為1.5倍以上,更佳為2倍以上。藉此,與利用第2研磨組合物單獨而進行之情形相比,可於同等或其以上之面精度下謀求研磨時間之大幅縮短。
此外,本發明之第1研磨組合物可實現:由流動性提高所帶來之低缺陷(抑制刮痕產生等)、由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纖維形狀所具有之清除效果所帶來之低研磨粒殘留、由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研磨粒分散效果所帶來之保存穩定性、再分散性、及對研磨墊中之研磨粒之偏析之抑制、基於非普雷斯頓效應(擬塑性流動)之電路基板平坦性之改良、由粒子難以殘留於研磨墊所帶來之研磨墊之使用壽命之長期化等。
[第2次研磨步驟]
於第2次研磨步驟中,使用重視刮痕等缺陷減少之第2研磨組合物。 該第2研磨組合物之特徵在於包含:研磨粒、及分散介質。
[具體之研磨方法]
本發明之第1研磨方法例如可使用如下之裝置而進行。
(1)一種研磨組合物供給裝置,其具備:微粒子收容機構,其保持包含研磨粒之分散液;纖維素收容機構,其保持包含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分散液;混合部,其與上述微粒子收容機構及纖維素收容機構連通;噴出機構,其設置於該混合部之下游;及過濾機構,其設置於上述微粒子收容機構及混合部之間。
(2)一種研磨組合物供給裝置,其具備:第1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其保持第1研磨組合物;第2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其保持第2研磨組合物;噴出機構,其與第1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及第2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連通;及過濾機構,其設置於上述第2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及噴出機構之間。
以下,將使用上述研磨組合物供給裝置(1)之方法稱作研磨方法(1),將使用上述研磨組合物供給裝置(2)之方法稱作研磨方法(2),對各研磨方法進行說明。
[研磨方法(1)]
研磨方法(1)可使用圖4所示之一實施形態之裝置(1)而進行。如圖4所示,裝置(1)具備微粒子收容機構1、及纖維素收容機構2。微粒子收容機構1保持包含研磨粒(例如氧化鈰系研磨粒)之分散液。纖維素收容機構2保持包含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分散液。又,於微粒子收容機構1及纖維素收容機構2之下游設置有與該等連通之混合部3,於第1次研磨時,藉由該混合部3將來自微粒子收容機構1之研磨粒分散液及來自纖維素收容機構2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分散液混合而製備第1研磨組合物。混合部3可具備攪拌 機構,亦可不具備。又,於微粒子收容機構1及混合部3之間設置有過濾機構(POU-filter)4,可將研磨粒分散液中所包含之粗大粒子排除而尤其抑制第2次研磨步驟中之刮痕等缺陷之產生。又,於混合部3之下游設置有噴出機構5,通常藉由滴加方式(不限定於斷續之液滴狀之供給而包括不成為液滴狀之連續供給)向研磨墊上賦予研磨組合物。
再者,符號6表示切換旋塞,符號7表示泵。關於泵7,為了根據分散液之黏度而謀求供給速度之穩定化,較佳為使用分開之泵。又,泵7由於定量性較高,故而較佳為容積式泵。
於第1次研磨步驟中,自微粒子收容機構1經由過濾機構4將研磨粒分散液供給至混合部3,並且自纖維素收容機構2將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分散液供給至混合部3,藉由混合部3形成第1研磨組合物,並自噴出機構5將第1研磨組合物供給至基板而進行研磨。於該步驟中,使用藉由併用研磨粒及改性微纖絲纖維素而研磨速度提高之研磨組合物,以研磨速度為優先而進行研磨。
於第2次研磨步驟中,自微粒子收容機構1供給作為第2研磨組合物之研磨粒分散液,使之通過過濾機構4後,自噴出機構5將第2研磨組合物供給至基板而進行研磨。於該步驟中,使用不包含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且通過了過濾機構4之包含研磨粒之研磨組合物,以低刮痕等之較高面精度之達成為優先而進行精研磨。
[研磨方法(2)]
研磨方法(2)可使用圖5所示之一實施形態之裝置(2)而進行。如圖5所示,裝置(2)具備保持第1研磨組合物之第1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11、及保持第2研磨組合物之第2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12,於其下游設置有噴出機 構15。再者,噴出機構15經由合流部13而與第1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11、保持第2研磨組合物之第2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12共通,但亦可分別分開地設置,分開地設置之情形亦包含於本發明中。又,該噴出機構15與裝置(1)同樣地通常為滴加方式。進而,於第2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12及噴出機構15之間設置有過濾機構14,可將研磨粒分散液中所包含之粗大粒子排除而抑制刮痕等缺陷產生。再者,符號16表示切換旋塞,符號17表示泵。
於第1次研磨步驟中,自第1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11供給第1研磨組合物,並自噴出機構15將第1研磨組合物供給至基板而進行研磨。於該步驟中,使用藉由併用研磨粒及改性微纖絲纖維素而研磨速度提高之研磨組合物,以研磨速度為優先而進行研磨。
於第2次研磨步驟中,自第2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12供給第2研磨組合物,使之通過過濾機構14後,自噴出機構15將第2研磨組合物供給至基板而進行研磨。於該步驟中,使用不包含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且通過了過濾機構14之包含研磨粒之研磨組合物,以低刮痕等之較高面精度之達成為優先而進行精研磨。
繼而,對本發明之第2研磨方法之研磨方法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第2研磨方法之特徵在於:將包含研磨粒、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及分散介質之研磨組合物滴至研磨墊上並對基板進行研磨。
此處,所謂滴加,不僅為斷續之液滴狀之供給,亦包括不成為液滴狀之連續供給者,但不包括噴霧(spray)。例如,於日本專利特開2013-181169號公報中記載有包含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研磨劑組合物,但亦由其解決課題在於噴霧性、防滴液性這一點可知,該公報中實質上揭示了噴 霧式之研磨組合物。即,噴霧式之日本專利特開2013-181169號公報中所揭示之發明與滴加式之本發明不同。又,本發明發現了可實現日本專利特開2013-181169號公報中既未記載亦未暗示之以研磨速度之提高為代表的各種研磨特性之提高。
即,本發明之第2研磨方法之研磨方法藉由使用將研磨粒與親和性較高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組合之研磨組合物,而可實現:(a)由流動性提高與壓力傳遞性提高所帶來之高研磨速度、(b)由流動性提高所帶來之低缺陷(抑制刮痕產生等)、(c)由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纖維形狀所具有之清除效果所帶來之低研磨粒殘留、(d)由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研磨粒分散效果所帶來之保存穩定性、再分散性、及對研磨墊中之偏析之抑制、(e)基於非普雷斯頓效應(擬塑性流動)之電路基板平坦性之改良、(f)由粒子難以殘留於研磨墊所帶來之研磨墊之使用壽命之長期化等。
本發明之第2研磨方法中所使用之研磨組合物與上述本發明之第1研磨方法中之第1研磨組合物相同。
[實施例] <準備例1>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氧化鈰-氧化矽複合氧化物微粒子)之製備 《氧化矽溶膠(平均粒徑60nm)》之製備
將乙醇12,090g與正矽酸乙酯6,363.9g混合而製成混合液a1。
繼而,將超純水6,120g與29%氨水444.9g混合而製成混合液b1。
繼而,將超純水192.9g與乙醇444.9g混合而製成敷水。
接下來,將敷水一面攪拌一面調整至75℃,以分別耗費10小時而結束添加之方式向其中同時添加混合液a1及混合液b1。添加結束後,將液溫以75℃保持3小時而使之熟化,其後調整固形物成分濃度,獲得SiO2固形 物成分濃度19質量%、藉由動態光散射法所測得之平均粒徑60nm之氧化矽溶膠9,646.3g。再者,於動態光散射法之測定時,使用大塚電子公司製造之PAR-III,使用利用0.56%濃度之氨水將所獲得之氧化矽溶膠稀釋至固形物成分濃度1.0%後之液進行測定。
《氧化矽溶膠(平均粒徑108nm)》之製備
將甲醇2,733.3g與正矽酸乙酯1,822.2g混合而製成混合液a2。
繼而,將超純水1,860.7g與29%氨水40.6g混合而製成混合液b2。
繼而,將超純水59g與甲醇1,208.9g混合而製成敷水,添加藉由前步驟而獲得之平均粒徑60nm之氧化矽溶膠922.1g。
接下來,將包含氧化矽溶膠之敷水一面攪拌一面調整至65℃,以分別耗費18小時而結束添加之方式向其中同時添加混合液a2及混合液b2。添加結束後,將液溫以65℃保持3小時而使之熟化,其後將固形物成分濃度(SiO2固形物成分濃度)調整為19質量%,獲得3,600g之高純度氧化矽溶膠。
該高純度氧化矽溶膠中所包含之粒子的藉由動態光散射法(大塚電子公司製造之PAR-III)所測得之平均粒徑為108nm。又,藉由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或ICP測定所獲得之鹼、鹼土族金屬等或U、Th、Cl、NO3、SO4、F之含有率為1ppm以下。
繼而,向該高純度氧化矽溶膠1,053g中緩慢地添加陽離子交換樹脂(三菱化學公司製造之SK-1BH)114g,攪拌30分鐘而將樹脂分離。此時之pH值為5.1。
向所獲得之氧化矽溶膠中添加超純水,獲得SiO2固形物成分濃度3質量%之A液6,000g。
<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之製備>
繼而,向硝酸鈰(III)六水合物(關東化學公司製造,4 N高純度試劑)中添加離子交換水,獲得以CeO2換算計為2.5質量%之B液。
繼而,將A液(6,000g)升溫至50℃,一面進行強力攪拌,一面歷時18小時向其中添加B液(8,453g,相對於SiO2100質量份,CeO2相當於117.4質量份)。於此期間,將液溫維持為50℃,又,視需要添加3%氨水而維持pH值7.85。
接下來,B液之添加結束後,將液溫升至93℃而進行4小時熟化。熟化結束後,藉由於室內放置而放冷,冷卻至室溫後,一面利用超薄膜補充離子交換水,一面進行洗淨。結束洗淨而獲得之前驅物粒子分散液係固形物成分濃度為7質量%,pH值為9.1(於25℃下),導電率為67μs/cm(於25℃下)。
繼而,向所獲得之前驅物粒子分散液中添加5質量%乙酸而將pH值調整為7,於100℃之乾燥機中使之乾燥16小時後,使用1090℃之馬弗爐進行2小時燒成,獲得粉體。
向所獲得之粉體125g中添加離子交換水375g,進而使用3%氨水溶液將pH值調整為9後,利用
Figure 106146340-A0305-02-0058-3
0.22mm之高純度氧化矽珠粒(大研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進行濕式壓碎(Kanpe(股)製造之批次式桌上砂磨機),獲得固形物成分濃度20質量%之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540g。壓碎後通過44目之金屬網而將珠粒分離,利用離子交換水進行壓水。所獲得之分散液之固形物成分濃度為3.1質量%。再者,於壓碎中添加氨水而將pH值保持為9.0。
進而,利用離心分離裝置(日立工機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型號 「CR21G」)以1700G對燒成粉體壓碎分散液處理102秒,將輕液回收。利用旋轉蒸發器將所獲得之輕液進行濃縮,繼而,利用離子交換水進行稀釋而將濃度調整為20%濃度,進而利用3μm之過濾器(Advantec Toyo公司製造之CCP-3-D1B)進行過濾,獲得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所獲得之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之固形物成分濃度為20%。
藉由X射線繞射法對所獲得之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所包含之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進行測定,結果,見到Cerianite之繞射圖案。
又,使用SEM、TEM對準備例1中所獲得之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所包含之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進行觀察。將SEM圖像與TEM圖像(100,000倍)示於圖2(a)、(b)。又,將對子粒子之粒徑測得之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圖像(300,000倍)示於圖2(c)。
進而,將準備例1中所獲得之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所包含之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之X射線繞射圖案示於圖3。
圖3之X射線繞射圖案為相當陡峭之Cerianite之結晶,自TEM或SEM圖像可見:於母粒子表面存在含有鈰之氧化矽層,該含有鈰之氧化矽層中分散有氧化鈰子粒子。
又,自圖2觀察到如下情況:於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之最表面,大部分表面以較薄之氧化矽覆膜覆蓋之方式存在。
<準備例2>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製備
向針葉樹紙漿4g中添加水300ml、溴化鈉0.50g、及2,2,6,6-四甲基哌啶(TEMPO)0.05g,進行攪拌而使之分散後,以相對於上述紙漿1.0g而次氯酸鈉量成為12.0mmol/g之方式添加13質量%次氯酸鈉水溶液,使反應開始。於反應過程中,一面滴加氫氧化鈉以將pH值保持為10.5,一 面使之反應120分鐘直至pH值不再發生變化。反應結束後,添加0.1N鹽酸而進行中和。將中和液過濾,利用離子交換水使之懸浮並再次進行過濾,藉此進行洗淨。重複進行該過濾與水洗而進行精製,獲得纖維表面被氧化之纖維素纖維。
繼而,藉由離心分離進行固液分離,添加離子交換水而將固形物成分濃度調整為2.0質量%。其後,利用5%氫氧化鈉水溶液將漿料之pH值調整為10。將漿料之溫度設為30℃,對纖維素纖維添加0.2mmol/g之硼氫化鈉並使之反應2小時,藉此進行還原處理。於反應後添加0.1N鹽酸而進行中和,其後,重複進行過濾與水洗而進行精製,獲得纖維素纖維。繼而,向上述纖維素纖維中添加離子交換水而稀釋至1%,使用高壓均質機以壓力100MPa處理1次。利用旋轉蒸發器將所獲得之分散液進行濃縮而獲得2.0質量%之經TEMPO氧化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纖維素纖維(A))。再者,纖維素纖維之濃度係自200℃之灼燒殘渣而求出。
所獲得之纖維素纖維於TEM觀察下短徑為約6nm。
向所獲得之纖維素纖維(A)中添加超純水而稀釋至0.1質量%。繼而,一面攪拌一面添加陽離子交換樹脂(三菱化學公司製造之SK1BH),於pH值成為3.5時停止添加。
其後,靜置1小時而將樹脂分離,利用旋轉蒸發器進行濃縮,添加氨水與離子交換水而獲得2.0質量%且pH值7.0之銨型高純度纖維素纖維(A1)。
所獲得之高純度纖維素纖維(A1)於TEM觀察下短徑為約6nm。再者,纖維素纖維之濃度係自200℃之灼燒殘渣而求出。
纖維素纖維(A)之羧基量之定量係以下述順序進行。再者,對於高純 度纖維素纖維(A1),亦以相同之順序進行。
將2.0質量%之纖維素纖維(A)11g與離子交換水189g混合而製備固形物成分濃度0.11質量%之溶液200g。繼而,添加再生之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三菱化學公司製造之DIAION SK1BH)13g,繼續進行攪拌直至pH值穩定。此時之pH值為3.4。自該溶液將陽離子交換樹脂分離,進而,向該溶液中添加兩性離子交換樹脂(三菱化學公司製造之SMNUPB)13g,進行攪拌直至pH值變得穩定。此時之pH值為3.5。自該溶液將兩性離子交換樹脂分離,藉此獲得固形物成分濃度0.1質量%之羧基測定用溶液。
採集0.1質量%之羧基測定用溶液50ml,添加0.1M鹽酸溶液而使pH值成為2.5後,滴加0.05N之氫氧化鈉水溶液,進行導電率測定。測定係持續至pH值成為約11。自所獲得之導電率與0.05N之氫氧化鈉水溶液添加量之曲線圖,並由導電率之變化平穩之弱酸之中和階段所消耗之氫氧化鈉量(V),根據下式求出羧基量。
羧基含量(mmol/g纖維素纖維(A))=a(ml)×0.05/纖維素纖維(A)(g)
將纖維素纖維(A)及高純度纖維素纖維(A1)之物性及雜質成分含有率示於表1。再者,表1中之「長徑」及「短徑」分別意指「數量平均纖維長度」及「數量平均纖維直徑」(以後之表亦相同)。

Claims (22)

  1. 一種研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包含:研磨粒、纖維素單元具有羧基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及分散介質,上述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係羧基之氫原子被取代為銨之銨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
  2. 如請求項1之研磨組合物,其中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係纖維素單元之C6位之羥基之至少一部分被氧化為羧基的改性微纖絲纖維素。
  3. 如請求項1或2之研磨組合物,其中Na及K之各含量係每單位固形物成分重量為100ppm以下。
  4. 如請求項1之研磨組合物,其中Ag、Al、Ca、Cr、Cu、Fe、Mg、Ni、Ti、Zn及Zr之各含量係每單位固形物成分重量為100ppm以下。
  5. 如請求項1之研磨組合物,其中上述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中羧基之含量為0.5~2.8mmol/g。
  6. 如請求項1之研磨組合物,其中上述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係數量平均纖維直徑為1~100nm,數量平均纖維長度為0.01~300μm,數量平均纖維長度與數量平均纖維直徑之比(數量平均纖維長度/數量平均纖維直徑)為10~3000之纖維素纖維。
  7. 如請求項1之研磨組合物,其中上述研磨粒包含氧化鈰、氧化鉻、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鈦及氧化鐵之至少1種。
  8. 如請求項1之研磨組合物,其中上述研磨粒係具有以非晶質氧化矽為主成分之母粒子、及設置於該母粒子之表面之以非晶質氧化矽為主成分之氧化矽層,且該氧化矽層中分散有以晶質氧化鈰為主成分之子粒子的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
  9. 如請求項8之研磨組合物,其中上述氧化鈰系複合微粒子係平均粒徑為50~350nm,且氧化矽與氧化鈰之質量比(MSiO2:MCeO2)為100:11~100:316,氧化鈰之平均微晶直徑為10~50nm。
  10. 如請求項8之研磨組合物,其中於進行陽離子膠體滴定之情形時,獲得下述式(1)所表示之裂點處之流動電位變化量(△PCD)相對於陽離子膠體滴定液之添加量(V)的比(△PCD/V)成為-110.0~-15.0之流動電位曲線,△PCD/V=(I-C)/V‧‧‧式(1)(式(1)中,C表示裂點處之流動電位(mV),I表示流動電位曲線之起點處之流動電位(mV),V表示裂點處之陽離子膠體滴定液之添加量(ml))。
  11. 如請求項1之研磨組合物,其包含:0.0001~0.13mol/L之包含乙酸基或硝酸基之酸成分、及 0.003~0.13mol/L之包含銨或胺之鹼成分。
  12. 如請求項1之研磨用組合物,其係用於形成有氧化矽膜之半導體基板之研磨。
  13. 如請求項1之研磨組合物,其中上述改性微纖絲纖維素相對於上述研磨粒之質量比(改性微纖絲纖維素/研磨粒)為0.002~20。
  14. 一種包含銨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研磨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用離子交換樹脂將包含纖維素單元之C6位之羥基之至少一部分被氧化為羧基的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分散液進行離子交換後,添加氨或胺,並且添加研磨粒。
  15. 一種包含銨型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研磨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用離子交換樹脂將包含纖維素單元之C6位之羥基之至少一部分被氧化為羧基的改性微纖絲纖維素及研磨粒之分散液進行離子交換後,添加氨或胺。
  16. 一種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第1次研磨步驟,其係使用包含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研磨組合物之第1研磨組合物對基板進行研磨;及第2次研磨步驟,其係使用包含研磨粒、及分散介質之第2研磨組合物對基板進行研磨。
  17. 如請求項16之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其中第1研磨組合物及/或第2研磨組合物中之研磨粒係平均粒徑為10nm以上且350nm以下,且0.51μm以上之粗大粒子數以研磨粒之乾燥換算計為100百萬個/mL以下。
  18. 如請求項16之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其中第1研磨組合物之研磨速度為第2研磨組合物之研磨速度之1.2倍以上。
  19. 一種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研磨組合物供給裝置之如請求項16之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該研磨組合物供給裝置具備:微粒子收容機構,其保持包含研磨粒之分散液;纖維素收容機構,其保持包含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分散液;混合部,其與上述微粒子收容機構及纖維素收容機構連通;噴出機構,其設置於該混合部之下游;及過濾機構,其設置於上述微粒子收容機構及混合部之間;且第1次研磨步驟為如下步驟:自上述微粒子收容機構經由過濾機構將包含研磨粒之分散液供給至混合部,並且自纖維素收容機構將包含改性微纖絲纖維素之分散液供給至混合部,藉由混合部形成第1研磨組合物,並自噴出機構將該第1研磨組合物供給至研磨墊上而進行研磨;第2次研磨步驟為如下步驟:自上述微粒子收容機構供給作為第2研磨組合物之包含研磨粒之分散液,使之通過過濾機構後,自噴出機構將該第2研磨組合物供給至研磨墊上而進行研磨。
  20. 一種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研磨組合物供給 裝置之如請求項16之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該研磨組合物供給裝置具備:第1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其保持第1研磨組合物;第2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其保持第2研磨組合物;噴出機構,其與第1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及第2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連通;及過濾機構,其設置於上述第2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及噴出機構之間;且第1次研磨步驟為如下步驟:自上述第1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供給第1研磨組合物,並自噴出機構將該第1研磨組合物供給至研磨墊上而進行研磨;第2次研磨步驟為如下步驟:自上述第2研磨組合物收容機構供給第2研磨組合物,使之通過過濾機構後,自噴出機構將該第2研磨組合物供給至研磨墊上而進行研磨。
  21. 一種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將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研磨組合物滴至研磨墊上並對基板進行研磨。
  22. 如請求項21之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其中研磨粒係平均粒徑為10nm以上且350nm以下,且0.51μm以上之粗大粒子數以研磨粒之乾燥換算計為100百萬個/mL以下。
TW106146340A 2017-01-16 2017-12-28 研磨組合物及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 TWI7737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5435 2017-01-16
JP2017-005435 2017-01-16
JP2017095760 2017-05-12
JP2017-095760 2017-05-12
JP2017-156691 2017-08-15
JP2017156691 2017-08-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1646A TW201831646A (zh) 2018-09-01
TWI773717B true TWI773717B (zh) 2022-08-11

Family

ID=62839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6340A TWI773717B (zh) 2017-01-16 2017-12-28 研磨組合物及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9997B2 (zh)
JP (1) JP6925991B2 (zh)
KR (1) KR102556595B1 (zh)
CN (1) CN110177852B (zh)
DE (1) DE112017006834T5 (zh)
SG (1) SG11201906571TA (zh)
TW (1) TWI773717B (zh)
WO (1) WO20181315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127607A1 (en) 2017-10-27 2019-05-02 Versum Materials Us, Llc Composite Particles, Method of Refining and Use Thereof
WO2019198622A1 (ja) * 2018-04-11 2019-10-17 日揮触媒化成株式会社 研磨組成物
US11718767B2 (en) * 2018-08-09 2023-08-08 Versum Materials Us, Llc 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 composition for polishing oxide material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JP2020035895A (ja) * 2018-08-30 2020-03-05 Jsr株式会社 化学機械研磨用水系分散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4089921A1 (ja) * 2022-10-27 2024-05-02 株式会社レゾナック 砥粒及びその選定方法、研磨液、複数液式研磨液、研磨方法、部品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半導体部品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81169A (ja) * 2012-03-05 2013-09-12 Dai Ichi Kogyo Seiyaku Co Ltd 研磨剤組成物
JP2013249449A (ja) * 2012-06-04 2013-12-12 Dai Ichi Kogyo Seiyaku Co Ltd 含水潤滑剤組成物
TW201439296A (zh) * 2013-02-21 2014-10-16 Fujimi Inc 研磨用組成物及研磨物製造方法
US20160200944A1 (en) * 2015-01-12 2016-07-14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Composite Abrasive Particles For 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CN105829488A (zh) * 2013-10-10 2016-08-03 嘉柏微电子材料股份公司 用于抛光基材的湿法铈土组合物、及其相关方法
TW201641421A (zh) * 2015-03-31 2016-12-01 日揮觸媒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氧化矽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其製造方法及含有氧化矽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的研磨用漿液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46861B2 (ja) 1995-11-20 1998-05-06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酸化セリウム超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JPH11181403A (ja) 1997-12-18 1999-07-06 Hitachi Chem Co Ltd 酸化セリウム研磨剤及び基板の研磨法
JP4981735B2 (ja) 2008-03-31 2012-07-25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ナノファイバーの製造方法
JP2011047084A (ja) * 2009-08-28 2011-03-10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有機化繊維、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65331B2 (ja) * 2010-03-09 2015-08-1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微細セルロース繊維分散液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セルロースフィルムならびに積層体
ES2872123T3 (es) * 2010-09-06 2021-11-02 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Resina absorbente de agua y método para producir la misma
US20130181169A1 (en) * 2012-01-12 2013-07-18 Hanna H. Klein Reforming of hydrocarbon gas with solar energy
US9634840B2 (en) * 2013-07-23 2017-04-25 Security Innovation Inc. Digital signature technique
FI126837B (en) * 2013-09-05 2017-06-15 Upm Kymmene Corp Composite body and method for making it
JP2015196693A (ja) * 2014-03-31 2015-11-0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微細セルロース繊維分散液、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セルロース積層体
WO2016111165A1 (ja) * 2015-01-07 2016-07-14 御国色素株式会社 増粘剤含有砥粒スラリー及びその製造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81169A (ja) * 2012-03-05 2013-09-12 Dai Ichi Kogyo Seiyaku Co Ltd 研磨剤組成物
JP2013249449A (ja) * 2012-06-04 2013-12-12 Dai Ichi Kogyo Seiyaku Co Ltd 含水潤滑剤組成物
TW201439296A (zh) * 2013-02-21 2014-10-16 Fujimi Inc 研磨用組成物及研磨物製造方法
CN105829488A (zh) * 2013-10-10 2016-08-03 嘉柏微电子材料股份公司 用于抛光基材的湿法铈土组合物、及其相关方法
US20160200944A1 (en) * 2015-01-12 2016-07-14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Composite Abrasive Particles For 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TW201641421A (zh) * 2015-03-31 2016-12-01 日揮觸媒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氧化矽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其製造方法及含有氧化矽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的研磨用漿液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7852A (zh) 2019-08-27
TW201831646A (zh) 2018-09-01
JP6925991B2 (ja) 2021-08-25
JP2019026822A (ja) 2019-02-21
CN110177852B (zh) 2021-12-14
DE112017006834T5 (de) 2019-09-26
US11059997B2 (en) 2021-07-13
WO2018131508A1 (ja) 2018-07-19
KR102556595B1 (ko) 2023-07-17
SG11201906571TA (en) 2019-08-27
KR20190109405A (ko) 2019-09-25
US20190367777A1 (en) 2019-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3717B (zh) 研磨組合物及研磨基板之製造方法
KR102268320B1 (ko) 세리아계 복합미립자 분산액,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세리아계 복합미립자 분산액을 포함하는 연마용 지립분산액
JP6948423B2 (ja) シリカ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シリカ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を含む研磨用スラリー
TWI656096B (zh) 氧化矽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其製造方法及含有氧化矽系複合微粒子的研磨用研磨粒分散液
JP7020865B2 (ja) セリア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セリア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を含む研磨用砥粒分散液
JP6703437B2 (ja) シリカ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シリカ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を含む研磨用スラリー
KR102343869B1 (ko) 세리아계 복합 미립자 분산액, 그 제조 방법 및 세리아계 복합 미립자 분산액을 포함하는 연마용 지립 분산액
JP7037918B2 (ja) セリア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セリア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を含む研磨用砥粒分散液
JP6710100B2 (ja) シリカ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JP7307053B2 (ja) 研磨組成物
JP6616794B2 (ja) シリカ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シリカ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を含む研磨用砥粒分散液
JP2019127405A (ja) セリア系複合中空微粒子分散液、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セリア系複合中空微粒子分散液を含む研磨用砥粒分散液
JP7117225B2 (ja) セリア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セリア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を含む研磨用砥粒分散液
JP7038031B2 (ja) セリア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セリア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を含む研磨用砥粒分散液
JP6648064B2 (ja) シリカ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シリカ系複合微粒子分散液を含む研磨用砥粒分散液
JP2020023408A (ja) セリア系微粒子分散液、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セリア系微粒子分散液を含む研磨用砥粒分散液
JP6616795B2 (ja) シリカ系複合微粒子を含む研磨用砥粒分散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