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2898B - 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技術 - Google Patents

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技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2898B
TWI762898B TW109111341A TW109111341A TWI762898B TW I762898 B TWI762898 B TW I762898B TW 109111341 A TW109111341 A TW 109111341A TW 109111341 A TW109111341 A TW 109111341A TW I762898 B TWI762898 B TW I7628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frequency components
indication
control information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1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6793A (zh
Inventor
費里波 托薩托
馬可 馬索
顏日光
劉皓
Original Assignee
芬蘭商諾基亞科技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芬蘭商諾基亞科技公司 filed Critical 芬蘭商諾基亞科技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6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6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2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289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04B7/0663Feedback reduction using vector or matrix manip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揭露之實施例係有關於用於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設計之方法、裝置、設備及電腦可讀儲存媒體。該方法包含在一終端裝置處,確定包含一非零線性組合係數集合之一矩陣,用於量化介於該終端裝置與一網路裝置之間的一通道,該矩陣具有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循環移位該矩陣之該等頻率分量,使得該非零線性組合係數集合之一目標係數位於一頻率分量中,該頻率分量在一移位矩陣中具有該等頻率分量之一預定索引;產生一第一指示,指出與該矩陣中之該目標係數相關聯之該空間分量;以及向該網路裝置傳送包含該第一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依此作法,用於設計UCI之一新解決方案可減少報告「UCI第1部分」及「UCI第2部分」中之參數的額外負荷。

Description

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技術
本揭露之實施例大致係有關於電信領域,並且尤其是有關於用於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設計之方法、裝置、設備及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在3GPP新無線電(NR)第15版及第16版中,已引進一種壓縮機制,用以減少從UE向基地收發站(BTS)報告通道狀態資訊(CSI)之額外負荷,需要該壓縮機制才能在下行鏈路中操作多使用者多輸入多輸出(MU-MIMO)。該機制由空間域及頻域中之兩個基於DFT之操作所組成。這些操作係為了從1到4之等級指示符(RI)而施用於各層。CSI訊息可包含一通道品質指示符(CQI)及一預編碼矩陣指示符(PMI)。在將跨所報告空間層多工處理之碼字解碼之後,可從所預期SINR之一估計取得CQI,並且PMI可包含實現該CQI所需之一複數值預編碼權重集合。每個子波段都報告CQI及PMI參數。各所報告層係以一矩陣代表PMI,各含有與子波段數量一樣多之行向量。SD及FD壓縮操作分別施用於這些PMI矩陣之列及行。
用於MU-MIMO之CSI信令之一重要態樣係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訊息中經壓縮PMI之分量之布置結構。以一習知方式,可將此訊息整理成兩個部分,即「UCI第1部分」及「UCI第2部分」。「UCI第1部分」可包含CQI資訊以及確定「UCI第2部分」之酬載大小所需之參數。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中傳送之「UCI第1部分」可具有一非常短且大小固定之酬載,並可用 非常強之前向錯誤校正碼進行編碼以保證解碼無錯誤。「UCI第2部分」可包含大量經壓縮PMI,並予以在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中傳輸,因此其具有與資料相同之錯誤保護。
一般而言,本揭露之例示性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設計之解決方案。
在一第一態樣中,提供有一種方法。該方法包含在一終端裝置處,確定包含一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集合之一矩陣,用於量化介於該終端裝置與一網路裝置之間的一通道,該矩陣具有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循環移位該矩陣之該等頻率分量,使得該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目標係數位於一頻率分量中,該頻率分量在一移位矩陣中具有該等頻率分量之一預定索引;產生一第一指示,指出與該矩陣中之該目標係數相關聯之該空間分量;以及向該網路裝置傳送包含該第一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在一第二態樣中,提供有一種方法。該方法包含於一網路裝置處及從一終端裝置,接收包含一第一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該第一指示指出與包含一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矩陣中之一目標係數相關聯之空間分量,用於量化介於該終端裝置與該網路裝置之間的一通道,該矩陣具有該等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以及基於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來確定該通道之狀態資訊。
在一第三態樣中,提供有一種裝置。該裝置包含至少一個處理器;以及至少一個記憶體,其包括電腦程式碼;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及該等電腦程式碼係組配來配合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令該裝置至少在一終端裝置處,確定包含一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矩陣,用於量化介於該終端裝置與一網路裝置之間的一通道,該矩陣具有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循環移位該矩陣之該等頻率分量,使得該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目標係數位於一頻率分量中,該頻率分量在一 移位矩陣中具有該頻率分量之一預定索引;產生一第一指示,指出與該矩陣中之該目標係數相關聯之該空間分量;以及向該網路裝置傳送包含該第一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在一第四態樣中,提供有一種裝置。該裝置包含至少一個處理器;以及至少一個記憶體,其包括電腦程式碼;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及該等電腦程式碼係組配來配合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令該裝置至少於一網路裝置處及從一終端裝置,接收包含一第一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該第一指示指出與包含一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矩陣中之一目標係數相關聯之空間分量,用於量化介於該終端裝置與該網路裝置之間的一通道,該矩陣具有該等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以及基於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來確定該通道之狀態資訊。
在一第五態樣中,提供有一種設備,其包含在一終端裝置處,確定包含一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矩陣用的構件,用於量化介於該終端裝置與一網路裝置之間的一通道,該矩陣具有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循環移位該矩陣之該等頻率分量用的構件,使得該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目標係數位於一頻率分量中,該頻率分量在一移位矩陣中具有該等頻率分量之一預定索引;產生一第一指示用的構件,指出與該矩陣中之該目標係數相關聯之該空間分量;以及向該網路裝置傳送包含該第一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用的構件。
在一第六態樣中,提供有一種設備,其包含於一網路裝置處及從一終端裝置,接收包含一第一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用的構件,該第一指示指出與包含一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矩陣中之一目標係數相關聯之空間分量,用於量化介於該終端裝置與該網路裝置之間的一通道,該矩陣具有該等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以及基於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來確定該通道之狀態資訊用的構件。
在一第七態樣中,提供有一種上有儲存一電腦程式之電腦可讀媒 體,該電腦程式在受一裝置之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令該裝置實行根據第一態樣之方法。
在一第八態樣中,提供有一種上有儲存一電腦程式之電腦可讀媒體,該電腦程式在受一裝置之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令該裝置實行根據第二態樣之方法。
要瞭解的是,本發明內容非意欲識別本揭露之實施例之關鍵或必要特徵,亦非意欲用於限制本揭露之範疇。本揭露之其他特徵將透過以下說明而變得易於理解。
100:通訊網路
110:網路裝置
102,331:胞格
120,120-1~120-N:終端裝置
200:程序
210:確定
220:傳送
310:空間域
320:頻域
341,441:頻率分量
500,600:方法
510,520,530,540,610,620:步驟
700:裝置
710:處理器
720:記憶體
722:隨機存取記憶體
724:唯讀記憶體
730:程式
740:TX/RX
800:電腦可讀媒體
一些例示性實施例現將參照附圖作說明,其中:圖1展示可實施本揭露之例示性實施例之一例示性通訊網路;圖2展示一示意圖,其根據本揭露之例示性實施例繪示用於UCI設計之一程序;圖3A及圖3B根據本揭露之一些例示性實施例,展示一例示性矩陣及對應位元圖的簡圖;圖4A及圖4B根據本揭露之一些例示性實施例,展示一例示性矩陣及對應位元圖在移位操作後的簡圖;圖5根據本揭露之一些例示性實施例,展示UCI設計之一例示方法500的一流程圖;圖6根據本揭露之一些例示性實施例,展示UCI設計之一例示方法600的一流程圖;圖7係適用於實施本揭露之例示性實施例之一裝置的一簡化方塊圖;以及圖8根據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繪示一例示性電腦可讀媒體的一方 塊圖。
在各個附圖中,相同或類似參考編號代表相同或類似元件。
本揭露之原理現將參照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作說明。要瞭解的是,這些實施例僅為了說明目的而描述,並且有助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理解及實施本揭露,並未對本揭露之範疇建議任何限制。本文中所述之揭露可採用有別於下文所述之各種方式來實施。
在以下說明及請求項中,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文中使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用語都與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通常瞭解之用語具有相同意義。
「通訊網路」一詞於本文中使用時,意指為一種網路,其遵循諸如長期演進(LTE)、進階LTE(LTE-A)及5G NR等任何適當通訊標準或協定,並且運用任何適合的通訊技術,舉例而言,包括多輸入多輸出(MIMO)、OFDM、分頻多工(TDM)、分頻多工(FDM)、分碼多工(CDM)、藍牙、ZigBee、機器類型通訊(MTC)、eMBB、mMTC及uRLLC技術。為了論述之目的,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通訊網路以LTE網路、LTE-A網路、5G NR網路或以上的任何組合作為一實例。
「網路裝置」一詞於本文中使用時,意指為位處一通訊網路之一網路側的任何適當裝置。網路裝置可包括通訊網路之一接取網路中之任何適當裝置,舉例而言,包括一基地台(BS)、一中繼器、一接取點(AP)、一節點B(NodeB或NB)、一演進式NodeB(eNodeB或eNB)、一5G或下一代NodeB(gNB)、一遠距無線電模組(RRU)、一無線電標頭(RH)、一遠距無線電頭端(RRH)、一低功率節點,諸如一毫微微型、一微微型、及類似者。為了論述之目的,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網路裝置以gNB作為一實例。
網路裝置亦可包括一核心網路中任何適合的裝置,舉例而言,包括諸如MSR BS之多標準無線電(MSR)無線電裝備、諸如無線電網路控制器(RNC)或基地台控制器(BSC)之網路控制器、多胞格/多播協調實體(MCE)、行動交換中心(MSC)與MME、操作與管理(O&M)節點、操作支援系統(OSS)節點、自組織網路(SON)節點、諸如增強型服務行動位置中心(E-SMLC)之定位節點、及/或行動資料終端機(MDT)。
「終端裝置」於本文中使用時,意指為能夠、組配成用於、布置成用於、及/或可操作用於與一通訊網路中之一網路裝置或再一終端裝置進行通訊之一裝置。該等通訊可涉及使用電磁信號、無線電波、紅外線信號、及/或適用於透過空氣輸送資訊之其他類型之信號來傳送及/或接收無線信號。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終端裝置可被組配來在沒有直接人類互動之情況下傳送及/或接收資訊。舉例而言,終端裝置可在由一內部或外部事件觸發時、或回應於來自網路側之請求,按照預定排程向網路裝置傳送資訊。
終端裝置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使用者裝備(UE),諸如智慧型手機、無線致能平板電腦、膝上型嵌入式裝備(LEE)、膝上型掛接裝備(LME)、及/或無線客戶房舍裝備(CPE)。為了討論目的,在下文中,一些實施例將參照UE作為終端裝置之實例來說明,並且「終端裝置」及「使用者裝備」(UE)等詞可在本揭露之上下文中交換使用。
「位置伺服器」一詞於本文中使用時,可意指為將目標UE之定位提供給一位置用戶端之一服務功能。位置伺服器可與目標UE通訊,以經由一高層信令從目標UE取得定位測量報告。位置服務亦可與網路裝置通訊,以取得與目標UE之定位相關聯之資訊。位置伺服器可以是獨立於網路裝置之一組件。作為一選項,位置伺服器可以是嵌入在網路裝置中之任何功能模組或功能實體。
對應於「位置伺服器」一詞,「位置用戶端」一詞於本文中使用 時,可意指為就目標UE之位置提出請求之一應用程式或實體。位置用戶端可傳送對位置服務之一位置請求,並且從位置伺服器接收目標UE之定位。亦可將位置用戶端視為目標UE本身。
「胞格」一詞於本文中使用時,意指為由一網路裝置傳送之無線電信號所涵蓋之一區域。胞格內之終端裝置可藉由網路裝置來伺服,並且可經由網路裝置來接取通訊網路。
「電路系統」一詞於本文中使用時,可意指為以下之一或多者或全部:(a)唯硬體電路實作態樣(諸如唯類比及/或數位電路系統中之實作態樣),以及(b)硬體電路與軟體之組合,諸如(如適用):(i)(諸)類比及/或數位硬體電路與軟體/韌體之一組合,以及(ii)具有軟體之(諸)硬體處理器(包括(諸)數位信號處理器)、軟體及(諸)記憶體的任何部分,其一起運作以令諸如一行動電話或伺服器之一設備進行各種功能,以及(c)諸如一(諸)微處理器或一(諸)微處理器之一部分等需要軟體(例如:韌體)才能操作之(諸)硬體電路及/或(諸)處理器,但軟體在不需要它也能操作時可以不存在。
「電路系統」之定義適用於本申請書中該用語之所有使用,包括申請專利範圍任何請求項中該用語之所有使用。舉進一步實例而言,「電路系統」一詞於本申請案中使用時,亦涵蓋僅一硬體電路或處理器(或多個處理器)、或一硬體電路或處理器之部分、以及其隨附軟體及/或韌體的一實作態樣。「電路系統」一詞舉例而言、及如果適用於特定主張元件,亦涵蓋用於一行動裝置之一基頻積體電路或處理器積體電路、或伺服器、一蜂巢式網路裝置、或其他運算或網路裝置中之一類似積體電路。
單數形式的「一」、及「該」於本文中使用時,係意欲同時包括複數形式,除非內容另有清楚指示。「包括」一詞及其詞形變化應理解為開放用語,其意味著「包括、但不限於」。「基於」一詞應理解為「至少部分基於」。「一項實施例」及「一實施例」等詞應理解為「至少一項實施例」。「另一實施例」一詞應理解為「至少一項其他實施例」。下文可包括其他定義,明確定義及隱含定義都有包括。
如上述,各所報告層係以一矩陣代表預編碼矩陣指示符(PMI),各含有與子波段數量一樣多之行向量。SD及FD壓縮操作分別施用於這些PMI矩陣之列及行。結果是,用於一層之PMI係壓縮成三個分量部分:用於SD壓縮之一DFT向量正交基準集合、用於FD壓縮之一DFT向量正交基準集合以及一複數值線性組合(LC)係數集合。因此,兩壓縮操作都是兩個正交基底上之線性投影。當這兩個正交基底係藉由從一基於DFT之碼本指出一子集來報告時,LC係數係藉由使用純量量化器來進行振幅及相位之量化。因為每層只能報告一非零LC係數子集以減少額外負荷,故而所報告非零係數之位置及其複數值兩者都需要予以報告。每層係將一位元圖用於報告這些位置。
可基於一複數(振幅及相位)縮放因子向BTS報告各PMI向量,因為此因子不影響預編碼器設計。此屬性舉例而言,係用於在FD壓縮之前對PMI矩陣之行施用適當相移,以最佳化壓縮操作。此屬性亦允許在量化之前對所有LC係數施用一共同縮放,使得該等LC係數之振幅上限為1,並且用於振幅之量化間隔變為[0,1]。
LC係數之這種共同縮放係獨立施用於各層之係數,並且對於該層,係由「最強」係數,振幅最大之係數,之振幅及相位所組成。由於最強係數在正規化後可等於1,因此最強係數不需要報告振幅及相位。反而,其在位元圖中之位置係藉助一最強係數指示符(SCI)來傳送信令。
用於多使用者多輸入多輸出(MU-MIMO)之通道狀態資訊(CSI)信令之一重要態樣係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訊息中經壓縮PMI之分量之布置結構。以一習知方式,可將此訊息整理成兩個部分,即「UCI第1部分」及「UCI第2部分」。「UCI第1部分」可包含CQI資訊以及確定「UCI第2部分」之酬載大小所需之參數。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中傳送之「UCI第1部分」可具有一非常短且大小固定之酬載,並可用非常強之前向錯誤校正碼進行編碼以保證解碼無錯誤。「UCI第2部分」可包含大量經壓縮PMI,並予以在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中傳輸,因此其與資料具有相同之錯誤保護。
「UCI第1部分」中用於確定「UCI第2部分」之酬載大小的資訊可採用兩種方式來布置,亦即(1)各層非零LC係數之數量(該等層之數量等於最大所報告等級),以及(2)用於全部所報告層及RI指示符之非零LC係數之總數量。這兩種方式都允許確定所報告等級,從而確定「UCI第2部分」中位元圖之數量。「UCI part 2」中亦報告量化係數之數量,由此可確定酬載大小。
請注意,「UCI第1部分」中未報告用於確定「UCI第2部分」之大小及用於正確PMI解碼所需之一些參數,因為該等參數係藉由網路來組配。這些參數控制用於CSI報告之最大額外負荷,SD與FD基之大小以及非零係數之最大數量。
如上述,方式(2)為較佳,因為可顯著減少用於指出「UCI第1部分」中非零LC係數數量之額外負荷。然而,方式(2)具有使SCI之信令更無效率之缺點。事實上,各所報告層在第2部分中均有一個SCI,因為LC係數之正規化係每層獨立進行。除非每層在非零係數之數量引進限制,否則SCI應含有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1-36
個位元,其中N NZ 為非零係數之總數量。
引進此一限制非為所欲,因為UE應該選擇要報告之LC係數,以為了一給定之最大係數預算跨該等所報告層聯合將壓縮最佳化。對此最佳化新增 非必要限制條件,例如藉由限制每層允許報告之係數數量來新增,可對效能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本揭露提出一種用於SCI及FD基之信令機制,該信令機制藉由利用基於DFT之頻率壓縮之一屬性來減少UCI訊息之額外負荷,亦即,在FD壓縮之前跨LC係數矩陣之行所施用之任何相位斜坡對BTS呈透明,並且不需要信令。
本揭露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UCI設計之解決方案,以便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及其他潛在問題。下面將參照圖式說明本揭露之一些例示性實施例。然而,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輕易了解,本文中針對這些圖式給予之詳細說明目的是為了闡釋,因為本揭露範圍超出這些受限之實施例。
圖1展示可實施本揭露之實作態樣之一例示性通訊網路100。通訊網路100包括一網路裝置110及終端裝置120-1、120-2...以及120-N,可將其統稱為「(諸)終端裝置」120。網路100可提供一或多個胞格102來伺服終端裝置120。要瞭解的是,網路裝置、終端裝置及/或胞格之數量係僅為了說明目的而給予,並非建議對本揭露之任何限制。通訊網路100可包括適於實施本揭露之實作態樣之任何適合數量之網路裝置、終端裝置、及/或胞格。
在通訊網路100中,網路裝置110可將資料及控制資訊傳遞給終端裝置120,並且終端裝置120亦可將資料及控制資訊傳遞給網路裝置110。從網路裝置110到終端裝置120之一鏈路稱為一下行鏈路(DL),而從終端裝置120到網路裝置110之一鏈路則稱為一上行鏈路(UL)。
網路100中之通訊可符合任何適合的標準,包括、但不限於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SM)、長期演進(LTE)、LTE演進、進階LTE(LTE-A)、寬頻分碼多重進接(WCDMA)、分碼多重進接(CDMA)、GSM EDGE無線電接取網路(GERAN)、以及類似標準。再者,該等通訊可根據目前已知或未來待開發之任 何一代通訊協定來進行。通訊協定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第一代(1G)、第二代(2G)、2.5G、2.75G、第三代(3G)、第四代(4G)、4.5G、第五代(5G)通訊協定。
為了取得介於網路裝置110與終端裝置120之間的一通訊通道之CSI,網路裝置110可向終端裝置120傳送一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CSI-RS)。終端裝置120可從網路裝置110接收CSI-RS,並且可藉由測量CSI-RS來取得通道資訊。終端裝置120可接著基於所取得通道資訊及一對應碼本來確定通訊通道之CSI。舉例而言,可基於對應碼本將所取得通道資訊量化成CSI。終端裝置120可向網路裝置110報告CSI。用於報告CSI之程序亦稱為「CSI回授」。CSI可確保介於網路裝置110與終端裝置120之間的無線通訊之可靠度。如上述,對於CSI信令,一重要態樣係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訊息中經壓縮PMI之分量之布置結構。
圖2根據本揭露之例示性實施例,展示用於UCI設計之一程序200的一示意圖。為了討論目的,程序200將參照圖1作說明。程序200可涉及如圖1所示之終端裝置120及網路裝置110。
如圖2所示,終端裝置120確定210一矩陣,該矩陣特性化介於終端裝置120與一網路裝置110之間的一通道。該矩陣可具有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並且對應於指出用於量化該通道之一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一位元圖。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終端裝置120可接收從網路裝置110接收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並且取得與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相關聯之一資源指示,這對於終端裝置及網路裝置兩者都屬於已知。終端裝置120可基於該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及該資源指示來確定該矩陣。
可分別在圖3A及圖3B中展示此類矩陣及對應之位元圖。如圖3A所示,矩陣在空間域310中具有空間分量,並且在頻域320中具有頻率分量。可將圖3A所示之此類矩陣稱為一LC係數矩陣。
如上述,該矩陣可藉由對一PMI矩陣施用壓縮來取得,該PMI矩陣 代表針對所有經組配子波段用於一給定空間層之預編碼向量之集合,其可在從網路裝置110接收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中予以指出。給定大小為2N 1 N 2×N 3之PMI矩陣 W ,其中N 1×N 2係傳送二維交叉極化天線陣列中各極化用之天線埠之數量,並且N 3係經組配PMI子波段之數量。對於大於一之等級指示符(RI),RI空間層各有一個此類PMI矩陣。PMI矩陣 W 上之壓縮操作係線性操作,並且可用以下方程式來表示: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4-1
其中矩陣 W 1之行向量係大小為2L之SD正交基準之分量, W f 之行形成大小為M之FD正交基準,並且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4-2
係複數值LC係數之一2L×M矩陣。矩陣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4-3
可意指為圖3A中所示之矩陣。為了進一步減少信令額外負荷,僅報告2LM個LC係數之一子集,並將其餘LC係數設定為零。這組所報告LC係數稱為非零(NZ)係數。NZ係數可意指為圖3A中不等於零之胞格,例如胞格331。
因此,用於一層之PMI報告可由用於SD及FD基礎子集選擇之兩個指示符分別、以及指出K NZ 個非零係數在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4-4
矩陣中之位置的一2L×M位元圖所組成。可在圖3B中展示對應於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4-5
矩陣之位元圖。如圖3A及3B所示,位元圖之列及行可對應於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舉例而言,頻域320中之第0頻率分量對應於位元圖之第0行。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4-6
矩陣裡之K NZ 個非零係數中有目標係數。該目標係數可稱為該等非零係數之最大係數,即最強係數。為了減少用於報告最強係數指示之額外負荷,終端裝置120為了矩陣之頻率分量而確定移位操作,使得最強係數位於具有一預定索引之一頻率分量中。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終端裝置120可確定頻率分量之索引,並且基於頻率分量之索引、一預定義頻率分量集合中頻率分量之數量、預定索引 以及頻率分量之一參考索引,為了矩陣中之頻率分量而進行模數操作。參考索引可指出移位前與目標係數相關聯之頻率分量。終端裝置120可基於模數操作之結果來進行移位操作。
舉例而言,令N 3係頻率分量之數量,由索引為m 0 、m 1 ...、m M-1、及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5-7
所形成之頻域基礎之大小M<N 3係具有最強係數之頻率分量之索引。舉例而言,假設用於分量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5-8
之預定義索引值為0。終端裝置120可基於以下方程式來進行移位操作: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5-9
接著,終端裝置120基於係數最強之空間分量來為最強係數確定指示,即SCI。SCI可指出與矩陣中之目標係數相關聯之空間分量。
終端裝置120進一步基於預定索引及頻率分量來產生用於指出與頻率分量之一子集相關聯之一頻率範圍的另一指示。也就是說,頻率分量之子集排除具有預定索引之頻率分量。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終端裝置120可從頻率分量確定與預定索引相關聯之目標頻率分量,並且從該等頻率分量選擇該等頻率分量排除目標頻率分量後之子集。終端裝置120可確定頻率分量之子集之索引,並且基於頻率分量之子集之索引來產生用於指出頻率範圍之指示。
請往回參照與方程式(2)有關之假設,終端裝置120可報告大小為M-1之頻率分量之子集,沒有「第0個」頻率分量,如下: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5-10
在確定SCI以及與頻率範圍相關聯之指示後,終端裝置120可向網路裝置110傳送220包括這兩個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應瞭解的是,UCI可包含用於為了估計通道狀態而報告相關參數之其他必要訊息。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UCI亦可包含與LC係數之矩陣對應之一位元圖。一位元圖可基於移位操作前之矩陣來確定。如上述,此類位元圖可指出NZ係數在矩陣中之位置。在矩陣之移位操作之後,位元圖亦可基於預定索引來更新。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終端裝置120可基於頻率分量之索引及預定索引來確定預定索引與頻率分量之索引中之各索引之間的一對應關係,並且基於該對應關係來更新位元圖。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終端裝置120傳送亦包含已更新位元圖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請參照圖3A至3B及圖4A至4B,可清楚地展示移位操作。如上述,圖3A之矩陣可具有2L*M之大小,矩陣中有一NZ係數集合,並且圖3B展示與圖3A之矩陣對應之一位元圖。如圖3A所示,假設最強係數位於第1頻率分量341中。舉例而言,終端裝置120可對矩陣進行移位,使得最強係數位於第0頻率分量中。圖4A中可展示移位後之矩陣。最強係數位於第0頻率分量441中。相應地,可將圖3B所示之位元圖更新為圖4B所示之位元圖。
如果我們在不失一般性之前提下假設圖4A中位元圖之一按列讀取順序,最強係數係第三NZ係數,因此,在未提出本揭露之情況下,其將用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6-37
個位元予以指出:SCI=2或0010(2之4位元二進制表示型態)。亦應該為此層在「UCI第1部分」中報告值K NZ =10。
根據本揭露之解決方案,在圖3A之實例中,如果預定索引係「第0」,則終端裝置120可將移位操作施用於向左一個位置之頻率分量。舉例而言,我們假設頻率分量係{m0、m1、...、mM-1}={0、1、3、5、10、11、12},其 中具有最強係數之FD分量之索引係以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7-11
來給定。循環移位並重排序之後,FD基礎子集係由{0、2、4、9、10、11、12}來給定。另一方面,SCI係以報告SD分量索引之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7-38
個位元來指出,其在實例中為:SCI=1或001(1的3位元二進制表示型態)。
請再參照圖2,網路裝置110從終端裝置120接收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並且基於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來確定通道之狀態資訊。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網路裝置110可基於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來確定矩陣,並且可基於該矩陣來確定狀態資訊。如上述,該矩陣可藉由對PMI矩陣施用壓縮來取得。網路裝置110需要基於該矩陣來重構PMI矩陣。根據UCI,網路裝置110可確定頻率分量排除目標分量後之子集,並且網路裝置110可藉由將目標頻率分量新增到頻率分量之子集來重構PMI。
依此作法,用於設計UCI之新解決方案可減少用於在「UCI第1部分」及「UCI第2部分」中報告參數之額外負荷。
以下將說明循環移位之原理。如上述,施用至頻率分量之任何循環移位都等效於在施用頻率壓縮前PMI之行乘以一相位斜坡。在終端裝置120處進行之此類相位斜坡操作不需要予以向網路裝置110報告,因為其對預編碼器設計呈透明。
眾所周知,跨一預編碼矩陣 W 之行的一相位旋轉不影響預編碼器效能,因此網路裝置110可重構 W 直至每行進行一相位調整,而不會影響效能。這對於任何類型之預編碼器設計都成立。將展示在頻域壓縮之前跨矩陣 W 2之行施用之相位調整不需要予以向網路裝置110報告。亦將指出的是,這些相位之選擇係一終端裝置120可利用來提升頻率壓縮,減少網路裝置110處之重構誤差,之一重要自由度。
首先,為頻率壓縮考量一理想狀況,沒有基礎子集選擇,亦即, 假設M=N 3,以及2LN 3個未經量化頻域係數全都有報告。請注意,這只是一假設狀況,因為在頻域中沒有實際壓縮增益。假設終端裝置120在跨子波段進行DFT處理之前對 W 2之行施用相位調整,並且我們以 R 指出任意相位旋轉之一對角矩陣: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8-12
如果網路裝置110知道R,則將預編碼器W重構為: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8-13
而如果網路裝置110未感知 R ,則該重構產出: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8-14
在這種理想狀況中,我們觀察到1)重構(5)與(6)之間的差異只是跨預編碼器之行所進行之一相位旋轉,W = W ( R ) R (7)
以及2)假設全然報告2L×N 3線性組合矩陣 W 2,則(4)中施用相位旋轉便無關緊要。
考量憑藉M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8-29
N 3及線性組合係數量化之基礎子集選擇的實際狀況,並且陳述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8-15
係網路裝置110處已知之FD係數之2L×N 3矩陣。請注意,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8-16
最多僅K 0個係數為非零。量化誤差亦影響非零係數。引進線性組合係數之實際矩陣與理想矩陣之間的誤差矩陣: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8-17
使得在非常一般的狀況中,可將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8-18
表示為: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8-19
如果網路裝置110知道相移R,則重構預編碼器W',會有誤差,如 下: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9-20
如果網路裝置110未感知 R ,則預編碼器重構產出: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9-21
藉由比較(10)與(11),其將具有: W ' = W ' ( R ) R (12)亦即,這兩個重構之間的差異,在具有及沒有 R 報告之情況下,係施用於預編碼器之行的一相位旋轉,這不會影響預編碼器之效能。然而,與理想狀況不同的是,在終端裝置處施用適當之相位旋轉確實會在重建誤差方面產生一差異。事實上,終端裝置可最佳化相位旋轉 R 之選擇,使得即使網路裝置未感知這些相位調整,重構誤差 E 仍得以根據某計量予以最小化。
請注意,結果(7)及(12)在Wf是2L×M而不是2L×N3時都成立,但W ' 及W ' (R)之表達式更加複雜,因為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19-22
不再是單位矩陣。
總之,當施用頻域壓縮時,相位調整R之最佳化可由終端裝置用於提升PMI準確度。然而,不需要將這些調整傳達給網路裝置也能達成這樣的好處。
請注意,數項操作可藉由這些相位旋轉來表達。可將過度取樣之DFT碼本描述為臨界取樣碼本之O 3個循環移位版本之聯集,其中最小移位係分數。因此,我們可配合相位斜坡所給定之 R ,藉由使用表示法(3)來表達大小為N 3O 3個正交群組之一的選擇: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20-23
以及k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20-30
[0,...,O 3-1]。類似的是,N 3頻域候選分量之循環移位可利用O 3之最小移位倍數,在原始域中,藉由跨 W 2之行施用一相位斜坡來取得。舉例而言,將索引n之FD分量移動到位置「0」之循環移位可配合相位斜坡所給定之 R ,藉由(4)來表達: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20-24
以及n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20-31
[0,...,N 3-1]。最後,過度取樣及循環移位亦可與 W 2之行上之相位調整組合,以確保平滑之相位在施用頻域壓縮之前先沿著其列轉變,並且避免「相跳躍(phase jump)」。將這些相位調整之對角矩陣表示為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20-26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20-25
其中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20-27
[0,2π)。一般而言,一終端裝置可藉由在 W 2之行上進行一相位旋轉集合來施用這三種操作(過度取樣、循環移位、相位調整)之一組合,如(4)中所述,其中一旋轉矩陣係由下式給定:
Figure 109111341-A0305-02-0021-28
根據本揭露之例示性實施例之更多細節將參照圖5至6作說明。
圖5根據本揭露之一些例示性實施例,展示用於UCI設計之一例示方法500的一流程圖。可在如圖1所示之終端裝置120處實施方法500。為了討論目的,方法500將參照圖1作說明。
於510,終端裝置120確定包含一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矩陣,用於量化介於該終端裝置與一網路裝置之間的一通道,該矩陣具有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終端裝置120可接收從網路裝置接收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並且取得與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相關聯之一資源指示。終端裝置120亦可基於該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及該資源指示來確定該矩陣。
於520,終端裝置120循環移位該矩陣之該等頻率分量,使得該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目標係數位於一頻率分量中,該頻率分量在一移位矩陣中具有該等頻率分量之一預定索引。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終端裝置120可確定頻率分量之索引。終端裝置120亦可從該等頻率分量之該等索引確定一參考索引,該參考索引指出與該矩陣中之該目標係數相關聯之一頻率分量,以及基於該等頻率分量之該等索引、該預定索引及該參考索引來移位該等頻率分量。
於530,終端裝置120產生一第一指示,指出與該矩陣中之該目標係數相關聯之該空間分量。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終端裝置120可從該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確定一最大係數作為一目標係數,以及基於與該矩陣中之該目標係數相關聯之 該空間分量之該索引來產生該第一指示。
於540,終端裝置120向網路裝置110傳送包含該第一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終端裝置120可基於該已移位矩陣來確定一位元圖,該位元圖指出該等非零線性組合係數在該已移位矩陣中之位置;以及傳送包含該位元圖之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終端裝置120可基於該預定索引及該等頻率分量,產生一第二指示,該第二指示指出與該等頻率分量之一子集相關聯之一頻率範圍;以及傳送包含該第二指示之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終端裝置120可從頻率分量確定與預定索引相關聯之目標頻率分量,並且從該等頻率分量選擇該等頻率分量排除目標頻率分量後之子集。終端裝置120亦可確定該等頻率分量之該子集在該移位後之索引,以及基於該頻率分量之該子集之該等索引來產生該第二指示。
圖6根據本揭露之一些例示性實施例,展示用於UCI設計之一例示方法600的一流程圖。可在如圖1所示之網路裝置110處實施方法600。為了討論目的,方法600將參照圖1作說明。
於610,網路裝置110於一網路裝置處及從一終端裝置120,接收包含一第一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該第一指示指出與包含一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矩陣中之一目標係數相關聯之空間分量,用於量化介於該終端裝置與該網路裝置之間的一通道,該矩陣具有該等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
於620,網路裝置110基於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來確定該通道之狀態資訊。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網路裝置110可基於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來確定矩陣,並且可基於該矩陣來確定狀態資訊。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網路裝置110可接收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包括含有該位元圖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該位元圖指出該等非零線性組合係數在藉由循環移位該矩陣之該等頻率分量所取得之一已移位矩陣中之位置。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網路裝置110可接收包含該第二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該第二指示指出與該等頻率分量之一子集相關聯之一頻率範圍。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能夠進行方法500(例如:在終端裝置120處實施之方法)之一設備可包含用於進行方法500之相應步驟的構件。該構件可採用任何適合的形式來實施。舉例而言,可在一電路系統或軟體模組中實施該構件。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該設備包含在一終端裝置處,確定包含一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矩陣用的構件,用於量化介於該終端裝置與一網路裝置之間的一通道,該矩陣具有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循環移位該矩陣之該等頻率分量用的構件,使得該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目標係數位於一頻率分量中,該頻率分量在一移位矩陣中具有該等頻率分量之一預定索引;產生一第一指示用的構件,指出與該矩陣中之該目標係數相關聯之該空間分量;以及向該網路裝置傳送包含該第一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用的構件。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能夠進行方法600(例如:在網路裝置110處實施之方法)之一設備可包含用於進行方法600之相應步驟的構件。該構件可採用任何適合的形式來實施。舉例而言,可在一電路系統或軟體模組中實施該構件。
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該設備包含於一網路裝置處及從一終端裝置,接收包含一第一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用的構件,該第一指示指出與 包含一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矩陣中之一目標係數相關聯之空間分量,用於量化介於該終端裝置與該網路裝置之間的一通道,該矩陣具有該等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該設備還包含基於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來確定該通道之狀態資訊用的構件。
圖7係適用於實施本揭露之實施例之一裝置700的一簡化方塊圖。可提供裝置700以實例通訊裝置,舉例而言,如圖1所示之終端裝置120及網路裝置110。如所示,裝置700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710、耦合至處理器710之一或多個記憶體740、以及耦合至處理器710之一或多個傳送器及/或接收器(TX/RX)740。
TX/RX 740係用於雙向通訊。TX/RX 740具有至少一個用以促進通訊之天線。通訊介面可代表與其他網路元件通訊所必要之任何介面。
處理器710可呈任何適合局部技術網路之類型,並且如非限制實例,可包括以下一或多者:通用電腦、特殊用途電腦、微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以及基於多核心處理器架構之處理器。裝置700可具有多個處理器,諸如在時間上從屬於與主處理器同步之一時脈的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晶片。
記憶體720可包括一或多個非依電性記憶體及一或多個依電性記憶體。非依電性記憶體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一唯讀記憶體(ROM)724、一電氣可規劃唯讀記憶體(EPROM)、一快閃記憶體、一硬碟、一光碟(CD)、一數位視訊光碟(DVD)、以及其他磁性儲存器及/或光學儲存器。依電性記憶體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一隨機存取記憶體(RAM)722以及在電源切斷持續時間內不會存續之其他依電性記憶體。
電腦程式730包括藉由相關聯處理器710來執行之電腦可執行指令。程序730可儲存在ROM 724中。處理器710可藉由將程式730載入到RAM 722裡來進行任何適合之動作及處理。
本揭露之實施例可藉助程式730來實施,以使得裝置700可進行如參照圖2至4所論述之本揭露之任何程序。本揭露之實施例亦可藉由硬體或藉由軟體與硬體之一組合來實施。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裝置700中可包括之一電腦可讀媒體中(諸如記憶體720中)、或可由裝置700存取之其他儲存裝置中以有形方式含有程式730。裝置700可將程式730從電腦可讀媒體載入至RAM 722以供執行。電腦可讀媒體可包括任何類型之有形非依電性儲存器,諸如ROM、EPROM、一快閃記憶體、一硬碟、CD、DVD、及類似者。圖8以CD或DVD之形式展示電腦可讀媒體800之一實例。電腦可讀媒體具有儲存於其上之程式730。
一般而言,可將本揭露之各項實施例實施成硬體或特殊用途電路、軟體、邏輯或以上的任何組合。一些態樣可採用硬體來實施,而其他態樣則可採用可由一控制器、微處理器或其他運算裝置執行之韌體或軟體來實施。儘管將本揭露之實施例之各項態樣繪示及描述為方塊圖、流程圖、或使用一些其他圖形表示型態,仍要瞭解的是,本文中所述之方塊、設備、系統、技巧或方法可作為非限制實例,採用硬體、軟體、韌體、特殊用途電路或邏輯、通用硬體或控制器或其他運算裝置、或一些以上的組合來實施。
本揭露亦提供採用有形方式儲存在一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上之至少一個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產品包括電腦可執行指令,諸如包括在程式模組中之那些電腦可執行指令,其係在一目標真實或虛擬處理器上之一裝置中執行,以實行如以上參照圖2至4所述之方法500及600。一般而言,程式模組包括進行特定任務、或實施特定抽像資料類型之例行程序、程式、程式庫、物件、類別、組件、資料結構、或類似者。如各項實施例中所欲,可在諸程式模組之間組合或拆分該等程式模組之功能。用於程式模組之機器可執行指令可在一本機或分散式裝置內執行。在一分散式裝置中,程式模組可位於本機及遠 端儲存媒體兩者中。
用於實行本揭露之方法的程式碼可採用一或多種程式設計語言之任何組合來編寫。可向一通用電腦、特殊用途電腦、或其他可規劃資料處理設備之一處理器或控制器提供這些程式碼,使得該等程式碼在藉由該處理器或控制器執行時,令流程圖及/或方塊圖中指定之功能/操作被實施。程式碼可完全在一機器上執行、部分在機器上執行、作為一獨立套裝軟體執行、部分在機器上執行、以及部分在一遠端電腦上執行、或完全在遠端機器或伺服器上執行。
在本揭露之上下文中,電腦程式碼或相關資料可藉由任何適合的載體來攜載,以使得裝置、設備或處理器能夠進行如上述之各種程序及操作。載體之實例包括一信號、電腦可讀媒體、及類似者。
電腦可讀媒體可以是一電腦可讀信號媒體或一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一電腦可讀媒體可以是、但不限於一電子、磁性、光學、電磁、紅外線、或半導體系統、設備、或裝置、或前述任何適合的組合。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之更多特定實例將包括具有一或多條導線之一電氣連接件、一可攜式電腦碟片、一硬碟、一隨機存取記憶體(RAM)、一唯讀記憶體(ROM)、一可抹除可規劃唯讀記憶體(EPROM或快閃記憶體)、一光纖、一可攜式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一光學儲存裝置、一磁性儲存裝置、或前述任何適合的組合。
再者,儘管諸操作係以一特定順序繪示,仍不應該將此理解為要求以所示之特定順序或採用循序方式進行此類操作、或進行全部所示操作以實現所欲結果。在某些情況下,多任務處理及平行處理可有所助益。同樣地,儘管以上論述中含有數個特定實作態樣細節,仍不應該將這些細節視為對本揭露之範疇的限制,反而應該視為可特定於特定實施例之特徵的說明。亦可在單一實施例中採用組合方式實施單獨實施例之上下文中所述之某些特徵。相反地,亦可單獨地或採用任何適合的子組合在多項實施例中實施單一實施例之上下文 中所述之各種特徵。
雖然已用特定於結構化特徵及/或方法動作之措辭說明本揭露,仍要瞭解的是,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定義的本揭露不必然受限於上述特定特徵或動作。反而,所揭示的上述特定特徵及動作乃作為實施申請專利範圍的例示性形式。
500:方法
510,520,530,540:步驟

Claims (26)

  1. 一種通訊方法,其包含:在一終端裝置處,確定包含用以量化該終端裝置與一網路裝置之間的一通道的一組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矩陣,該矩陣具有多個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循環移位該矩陣之該等頻率分量,使得該組線性組合係數中之一目標係數位於一頻率分量中,該頻率分量在一已移位矩陣中具有該等頻率分量之一預定索引;產生一第一指示,指出與該矩陣中之該目標係數相關聯之該空間分量;以及向該網路裝置傳送包含該第一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確定該矩陣包含:接收從該網路裝置接收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取得與該等空間分量及該等頻率分量相關聯之一資源指示;以及基於該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及該資源指示來確定該矩陣。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移位該等頻率分量包含:確定該等頻率分量之索引;從該等頻率分量之該等索引確定一參考索引,該參考索引指出與該矩陣中之該目標係數相關聯之一頻率分量;以及基於該等頻率分量之該等索引、該預定索引及該參考索引來移位該等頻率分量。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產生該第一指示包含:從該組線性組合係數確定一最大係數作為一目標係數;以及基於與該矩陣中之該目標係數相關聯之該空間分量之該索引來產生該第一 指示。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更包含:基於該已移位矩陣來確定一位元圖,該位元圖指出非零線性組合係數在該已移位矩陣中之位置;以及其中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包含該已移位矩陣中排除該目標係數之數個非零係數及該位元圖。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更包含:基於該預定索引及該等頻率分量產生一第二指示,該第二指示指出與該等頻率分量之一子集相關聯之一頻率範圍;傳送包含該第二指示之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7.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產生該第二指示包含:從該等頻率分量確定與該預定索引相關聯之一目標頻率分量;從該等頻率分量選出該等頻率分量中排除該目標頻率分量後之該子集;確定該等頻率分量之該子集在該移位後之索引;以及基於該頻率分量之該子集之該等索引來產生該第二指示。
  8. 一種通訊方法,其包含:於一網路裝置處從一終端裝置接收包含一第一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該第一指示指出與包含用以量化該終端裝置與該網路裝置間的一通道的一組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矩陣中之一目標係數相關聯之一空間分量,該矩陣具有多個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以及基於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來確定該通道之狀態資訊,其中該矩陣中在具有由該第一指示指出之該空間分量且具有由一預定索引確定之一頻率分量的位置處之一係數,採取透過對該矩陣之係數施用一共同縮放所獲得的一預組配值。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確定該狀態資訊包含: 基於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來確定該矩陣;以及基於該矩陣來確定該狀態資訊。
  10.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更包含:其中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包含指出該矩陣中之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位置的一位元圖,及該矩陣中排除該目標係數之數個非零係數。
  11.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更包含:接收包含第二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該第二指示指出與該等頻率分量之一子集相關聯之一頻率範圍。
  12. 一種通訊裝置,其包含:至少一個處理器;以及至少一個記憶體,其包括電腦程式碼;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及該等電腦程式碼係組配來配合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致使該裝置至少進行下列動作:在一終端裝置處確定包含用以量化該終端裝置與一網路裝置間的一通道之一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矩陣,該矩陣具有多個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循環移位該矩陣之該等頻率分量,使得該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中之一目標係數位於一頻率分量中,該頻率分量在一已移位矩陣中具有該等頻率分量之一預定索引;產生一第一指示,其指出與該矩陣中之該目標係數相關聯之該空間分量;以及向該網路裝置傳送包含該第一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13. 如請求項12之裝置,該裝置被致使藉由以下步驟來確定該矩陣: 接收從該網路裝置接收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取得與該等空間分量及該等頻率分量相關聯之一資源指示;以及基於該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及該資源指示來確定該矩陣。
  14. 如請求項12之裝置,該裝置被致使藉由以下步驟來移位該等頻率分量:確定該等頻率分量之索引;從該等頻率分量之該等索引確定一參考索引,該參考索引指出與該矩陣中之該目標係數相關聯之一頻率分量;基於該等頻率分量之該等索引、該預定索引及該參考索引來移位該等頻率分量。
  15. 如請求項12之裝置,該裝置被致使藉由以下步驟來產生該第一指示:從該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確定一最大係數作為一目標係數;以及基於與該矩陣中之該目標係數相關聯之該空間分量之該索引來產生該第一指示。
  16. 如請求項12之裝置,該裝置進一步被致使來:基於該已移位矩陣來確定一位元圖,該位元圖指出該等非零線性組合係數在該已移位矩陣中之位置;以及傳送包含該位元圖之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17. 如請求項12之裝置,該裝置進一步被致使:基於該預定索引及該等頻率分量產生一第二指示,該第二指示指出與該等頻率分量之一子集相關聯之一頻率範圍;傳送包含該第二指示之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18. 如請求項17之裝置,該裝置被致使藉由以下步驟來產生該第 二指示:從該等頻率分量確定與該預定索引相關聯之一目標頻率分量;從該等頻率分量選出該等頻率分量中排除該目標頻率分量後之該子集;確定該等頻率分量之該子集在移位後之索引;以及基於該頻率分量之該子集之該等索引來產生該第二指示。
  19. 一種通訊裝置,其包含:至少一個處理器;以及至少一個記憶體,其包括電腦程式碼;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及該等電腦程式碼係組配來配合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致使該裝置至少進行下列動作:於一網路裝置處從一終端裝置接收包含一第一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該第一指示指出與包含用以量化該終端裝置與該網路裝置間的一通道的一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矩陣中之一目標係數相關聯之一空間分量,該矩陣具有多個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以及基於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來確定該通道之狀態資訊,其中該矩陣中在具有由該第一指示指出之該空間分量且具有由一預定索引確定之一頻率分量的位置處之一係數,採取透過對該矩陣之係數施用一共同縮放所獲得的一預組配值。
  20. 如請求項19之裝置,該裝置被致使藉由以下步驟來確定該狀態資訊:基於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來確定該矩陣;以及基於該矩陣來確定該狀態資訊。
  21. 如請求項19之裝置,該裝置進一步被致使來:接收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包括含有該位元圖之上行鏈 路控制資訊,該位元圖指出該等非零線性組合係數在藉由循環移位該矩陣之該等頻率分量所取得之一已移位矩陣中之位置。
  22. 如請求項19之裝置,該裝置進一步被致使來:接收包含第二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該第二指示指出與該等頻率分量之一子集相關聯之一頻率範圍。
  23. 一種通訊設備,包含:用以在一終端裝置處確定包含用以量化該終端裝置與一網路裝置間的一通道的一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矩陣的構件,該矩陣具有多個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用以循環移位該矩陣之該等頻率分量使得該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中之一目標係數位於一頻率分量中的構件,該頻率分量在一已移位矩陣中具有該等頻率分量之一預定索引;用以產生一第一指示的構件,該第一指示指出與該矩陣中之該目標係數相關聯之空間分量;以及用以向該網路裝置傳送包含該第一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的構件。
  24. 一種通訊設備,包含:用以於一網路裝置處從一終端裝置接收包含一第一指示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的構件,該第一指示指出與包含用以量化該終端裝置與該網路裝置間的一通道的一組非零線性組合係數之一矩陣中之一目標係數相關聯之一空間分量,該矩陣具有多個空間分量及頻率分量;以及用以基於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來確定該通道之狀態資訊的構件,其中該矩陣中在具有由該第一指示指出之該空間分量且具有由一預定索引確定之一頻率分量的位置處之一係數,採取透過對該矩陣之係數施用一共同縮放所獲得的一預組配值。
  25. 一種包含有程式指令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媒體,該等程式指令用以致使一設備至少執行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方法。
  26. 一種包含有程式指令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媒體,該等程式指令用以致使一設備至少執行如請求項8至11中任一項之方法。
TW109111341A 2019-04-04 2020-04-01 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技術 TWI7628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CN2019/081612 2019-04-04
PCT/CN2019/081612 WO2020199222A1 (en) 2019-04-04 2019-04-04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6793A TW202046793A (zh) 2020-12-16
TWI762898B true TWI762898B (zh) 2022-05-01

Family

ID=70058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1341A TWI762898B (zh) 2019-04-04 2020-04-01 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技術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4) US10848229B2 (zh)
EP (2) EP3949185A4 (zh)
JP (1) JP7382418B2 (zh)
KR (3) KR102589080B1 (zh)
CN (2) CN116887424A (zh)
AU (2) AU2019438745B2 (zh)
BR (1) BR112021019626A2 (zh)
CA (2) CA3134720A1 (zh)
CO (1) CO2021014882A2 (zh)
ES (1) ES2945189T3 (zh)
FI (1) FI3720009T3 (zh)
MX (1) MX2021012144A (zh)
PL (1) PL3720009T3 (zh)
SG (1) SG11202110126YA (zh)
TW (1) TWI762898B (zh)
WO (1) WO20201992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95847B2 (en) * 2019-12-19 2023-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modules and compression ratios for user-equipment (UE) feedback
US20230231600A1 (en) * 2022-01-19 2023-07-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recoding information for beamforming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14590A1 (en) * 2011-06-10 2012-12-13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Enhanced precoding feedback for multiple-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mimo)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31357B1 (ko) 2006-04-06 2013-0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귀환 방법 및데이터 송신 방법
CN101617487B (zh) * 2006-07-06 2013-05-15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使用多个天线的多子载波通信系统中校正误差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00074A (zh) * 2007-09-28 2009-04-01 夏普株式会社 减少预编码矩阵索引号反馈量的方法、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02484869B (zh) 2009-06-19 2015-09-16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在lte-a中用信号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CN101771505B (zh) * 2010-01-12 2015-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额外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指示方法和系统
CN102388628B (zh) * 2010-01-12 2014-12-24 中兴通讯美国公司 基于克罗内克积的空间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和系统
US8687555B2 (en) * 2010-09-29 2014-04-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effective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US8594221B2 (en) * 2011-05-24 2013-11-2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odel-based channel estimator for correlated fading channels an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thereof
US9281881B2 (en) 2013-02-12 2016-03-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4TX codebook enhancement in LTE
CN103220083B (zh) * 2013-03-27 2017-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US9853704B2 (en) * 2013-05-07 2017-12-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three dimensional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KR102367373B1 (ko) * 2014-10-06 2022-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피드백 정보 생성 및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US9893777B2 (en) * 2014-11-17 2018-0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US9654195B2 (en) * 2014-11-17 2017-05-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to calculate linear combination pre-coders f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6111428A1 (ko) * 2015-01-05 2016-07-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의 편파 특성을 이용한 채널 상태 정보의 보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164747B2 (en) * 2015-05-29 2018-12-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MIMO measurement reference signals and feedback
CN108352875B (zh) * 2015-11-06 2019-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70141928A1 (en) 2015-11-17 2017-05-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ple one-time-certificate-generation
US10659118B2 (en) * 2016-04-19 2020-05-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plicit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I640172B (zh) * 2016-05-12 2018-11-01 國立臺灣大學 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中天線子陣列彈性配置系統與其選擇方法
US10484064B2 (en) * 2016-09-01 2019-11-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CSI acquisition
WO2018056786A1 (ko) * 2016-09-26 2018-03-29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200103B2 (en) * 2016-11-23 2019-0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multi-resolution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1476901B2 (en) * 2018-04-27 2022-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CSI reporting based on non-uniform space-frequency compression
US11637732B2 (en) * 2018-07-18 2023-04-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resolution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2997418B (zh) * 2018-09-11 2024-04-05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提供csi反馈的通信设备和方法、发送器和发送方法
WO2020091663A1 (en) * 2018-11-02 2020-05-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ybrid common/independent fd-basis for type ii csi enhancement
EP3667940A1 (en) * 2018-12-11 2020-06-17 Nokia Technologies Oy Enhanced frequency compression for overhead reduction for csi reporting and usage
EP3672096A1 (en) 2018-12-22 2020-06-24 Fraunhofer 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eedback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5037345A (zh) * 2019-01-09 2022-09-09 苹果公司 编码增强的ii型信道状态信息
WO2020143815A1 (zh) 2019-01-11 2020-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US11128354B2 (en) * 2019-01-18 2021-09-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segmented CSI repor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20172804A1 (zh) 2019-02-26 2020-09-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反馈码本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3796020A (zh) 2019-03-08 2021-12-14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基于多普勒延迟码本的预编码的csi报告和码本结构
EP3949148A1 (en) * 2019-03-28 2022-02-09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
WO2020200711A1 (en) * 2019-03-29 2020-10-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beam precoder bas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N113678383A (zh) * 2019-04-08 2021-11-19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通信效率
US10686502B1 (en) * 2019-04-29 2020-06-16 XCOM Labs, Inc. Downlink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EP3734852A1 (en) * 2019-05-02 2020-11-04 Fraunhofer 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si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614390B (zh) * 2019-05-31 2022-07-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EP4278455A1 (en) * 2021-01-15 2023-11-22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Codebook structure for reciprocity-based type-ii codebook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14590A1 (en) * 2011-06-10 2012-12-13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Enhanced precoding feedback for multiple-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mimo)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SG RAN WG1 96 (R1-1902304), Feb.25-Mar. 1, 2019 *
Huawei, HiSilicon, "Quantization bit for codebook enhancement",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5, R1-1813693,Spokane, USA, November 12th – 16th ,201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09484B2 (en) 2024-02-20
CN116887424A (zh) 2023-10-13
AU2019438745A1 (en) 2021-11-25
CN113711512B (zh) 2023-08-25
CO2021014882A2 (es) 2022-04-08
CN113711512A (zh) 2021-11-26
US11336356B2 (en) 2022-05-17
US20210028846A1 (en) 2021-01-28
PL3720009T3 (pl) 2023-07-17
US20220255608A1 (en) 2022-08-11
KR102589080B1 (ko) 2023-10-16
TW202046793A (zh) 2020-12-16
MX2021012144A (es) 2022-08-04
KR102660181B1 (ko) 2024-04-24
EP3720009A1 (en) 2020-10-07
EP3949185A1 (en) 2022-02-09
EP3720009B1 (en) 2023-02-22
WO2020199222A1 (en) 2020-10-08
FI3720009T3 (fi) 2023-05-22
US10848229B2 (en) 2020-11-24
CA3134720A1 (en) 2020-10-08
SG11202110126YA (en) 2021-10-28
CA3231450A1 (en) 2020-10-08
US20240137090A1 (en) 2024-04-25
EP3949185A4 (en) 2022-11-09
JP7382418B2 (ja) 2023-11-16
KR20230093524A (ko) 2023-06-27
AU2023202461A1 (en) 2023-05-11
ES2945189T3 (es) 2023-06-29
JP2022528682A (ja) 2022-06-15
KR20230145259A (ko) 2023-10-17
US20200322027A1 (en) 2020-10-08
KR20210125060A (ko) 2021-10-15
BR112021019626A2 (pt) 2021-11-30
KR102545026B1 (ko) 2023-06-19
AU2019438745B2 (en)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19839A1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40137090A1 (e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9391305B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210306041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duc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overhead
US20220239362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20230216567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WO2021165767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iggering
WO2017076220A1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US20220303076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WO2019062491A1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
RU2777417C1 (ru) Управляющая информация восходящего канала
CN110999114B (zh) 基于宽带幅度的码本子集限制
CN112673580A (zh) 大规模mimo系统中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的确定
CN118120154A (zh) 针对类型ii信道状态信息的信道状态信息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