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2875B - 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2875B
CN108352875B CN201580084368.3A CN201580084368A CN108352875B CN 108352875 B CN108352875 B CN 108352875B CN 201580084368 A CN201580084368 A CN 201580084368A CN 108352875 B CN108352875 B CN 1083528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coding matrix
base station
dimension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43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2875A (zh
Inventor
张瑞齐
刘建琴
吴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52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2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28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可在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在PUCCH上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该方案包括:UE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该UE根据该配置信息,对该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得到构成该预编码矩阵W的K个列向量,0<K≤64≤P;该UE根据该导频信息,从该K个列向量中确定构造该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该预编码矩阵W=W1*W2;该UE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将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该基站,以使得该基站根据该第一索引和该第二索引确定该预编码矩阵W。

Description

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版本13中,关于八天线码本的讨论已经达成以下一致意见。
目前的预编码矩阵W由两部分组成,即:W=W1*W2
其中,W1属于一个码本集合C1(码本集合是指候选的预编码矩阵的集合),W2属于另一个码本集合C2。W1用于指示宽带/长期的信道特性;W2用于指示W1内的子带/瞬时的信道特性。
具体的,在UE和基站进行通信时,UE会将确定出的W1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PMI,Precoding Matrix Index)和W2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使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中规定的比特数(例如5比特)反馈给基站,以使得基站根据该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确定W1和W2,最终根据W1和W2确定预编码矩阵,其中承载预编码索引指示的比特个数由预先预置的反馈模式确定。
然而,随着二维天线(即2D天线)的引入,天线端口的数量和天线端口所指示的方向显著增多,直接导致码本集合C1和C2内的码本数量大幅增长,例如,在一维八天线场景下,码本集合C1可构造出16个W1,即UE可以使用4比特向基站反馈W1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而在二维十六天线端口场景下,码本集合C1可能构造出128个W1,即UE需要使用7比特才能向基站反馈W1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这远远超出了PUCCH中已有的反馈模式中规定的比特数,导致在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无法通过PUCCH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可在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在PUCCH上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UE内包含有第一向量集合,该第一向量集合中包含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P个候选列向量,64≤P,该方法包括:该UE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该UE根据该配置信息,对该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得到构成该预编码矩阵W的K个列向量,0<K≤64≤P;该UE根据该导频信息,从该K个列向量中确定构造该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该预编码矩阵W=W1*W2;该UE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将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该基站,以使得该基站根据该第一索引和该第二索引确定该预编码矩阵W。
可以看出,通过下采样,从原有的P个候选列向量中选择不超过64个列向量构成该预编码矩阵W,进而,UE可沿用现有的3GPP协议,根据导频信息从K个列向量中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预编码矩阵W=W1*W2;并通过PUCCH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基站,以实现在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通过PUCCH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向量集合包括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和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其中,该UE根据该配置信息,对该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得到构成该预编码矩阵的K个列向量,包括:该UE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该下采样的采样频率;该UE按照该采样频率从该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L个第一维向量从该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J个第二维向量L*J=K,L、J、l′、k′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UE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该下采样的采样频率,包括:该UE根据该第一过采样因子O1,通过第一采样公式计算从该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第一维向量的采样频率;该UE根据该第二过采样因子O2,通过该第一采样公式计算从该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第二维向量的采样频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天线端口数为12或者16时,该第一采样公式为:或者该第一采样公式为:当天线端口数为8时,该第一采样公式为:其中,l′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k′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该天线端口数=N1*N2*极化方向的数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UE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该下采样的采样频率,包括:该UE根据该配置信息,通过第二采样公式从该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第一维向量该UE根据该配置信息,通过该第二采样公式从该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第二维向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天线端口数为16或者12时,若O1=O2,且N1<N2,则该第二采样公式为:否则,该第二采样公式为:当天线端口数为8时,该第二采样公式为:其中,l′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k′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该天线端口数=N1*N2*极化方向的数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UE接收该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之后,还包括:该UE根据该配置信息计算该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该UE根据该配置信息计算该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UE根据该导频信息,从该K个列向量中确定构造该预编码矩阵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包括:该UE根据该导频信息,从该K个列向量中确定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该UE根据该配置参数从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列向量中确定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UE通过PUCCH将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该基站,包括:该UE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1,将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该基站。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UE通过PUCCH将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该基站,包括:该UE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2,将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该基站。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UE接收该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包括:该UE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该基站发送的该配置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包括:该UE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该UE根据该导频信息,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该预编码矩阵W=W1*W2;该UE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用于传输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的比特个数为Z个,Z>0;该UE通过该PUCCH,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该第一索引和该第二索引发送至该基站,以使得该基站根据该第一索引和该第二索引确定该预编码矩阵W。
也就是说,UE可以根据基站发送的上述配置信息自行确定在PUCCH上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所使用的比特个数,也就是说,在这种新定义的子模式中,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所使用的比特个数可以是根据配置参数的变化而灵活配置的,以实现在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通过PUCCH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UE内包含有第一向量集合,该第一向量集合中包含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P个候选列向量,64≤P,其中,该UE根据该导频信息,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包括:该UE根据该导频信息确定与该基站之间的秩指示RI信息和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该UE根据该RI信息,从该P个候选列向量中确定构造该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UE通过该PUCCH,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该第一索引和该第二索引发送至该基站,包括:该UE将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该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该UE通过该PUCCH,将Z1个比特的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该PUCCH发送至该基站;该UE通过该PUCCH,将Z2个比特的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与该CQI信息发送至该基站,Z1+Z2=Z,Z1>0,Z2>0。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索引包括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维度索引和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维度索引,其中,该UE通过该PUCCH,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该第一索引和该第二索引发送至该基站,包括:该UE将该第一维度索引与该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二联和编码值;该UE将该第二维度索引、该第二索引和该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三联和编码值;该UE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该第二联和编码值与该第三联和编码值通过该PUCCH发送至该基站。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索引包括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维度索引和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维度索引,其中,该UE通过该PUCCH,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该第一索引和该第二索引发送至该基站,包括:该UE将该第二维度索引与该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该UE将该第一维度索引、该第二索引和该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五联和编码值;该UE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该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与该第五联和编码值通过该PUCCH发送至该基站。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或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UE通过该PUCCH,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该第一索引和该第二索引发送至该基站之前,还包括:该UE接收该基站发送的编码指示,该编码指示用于指示该RI信息与该第一维度索引或该第二维度索引进行联合编码。
第三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UE,该UE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收发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一向量集合,该第一向量集合中包含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P个候选列向量,64≤P;该收发器,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该处理器,用于根据该配置信息,对该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得到构成该预编码矩阵W的K个列向量,0<K≤64≤P;以及,根据该导频信息,从该K个列向量中确定构造该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该预编码矩阵W=W1*W2;该收发器,还用于通过PUCCH将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该基站,以使得该基站根据该第一索引和该第二索引确定该预编码矩阵W。
可以看出,通过下采样,从原有的P个候选列向量中选择不超过64个列向量构成该预编码矩阵W,进而,UE可沿用现有的3GPP协议,根据导频信息从K个列向量中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预编码矩阵W=W1*W2;并通过PUCCH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基站,以实现在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通过PUCCH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该下采样的采样频率;以及,按照该采样频率从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L个第一维向量从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J个第二维向量L*J=K,L、J、l′、k′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其中,该第一向量集合包括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和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该第一过采样因子O1,通过第一采样公式计算从该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第一维向量的采样频率;以及,根据该第二过采样因子O2,通过该第一采样公式计算从该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第二维向量的采样频率
其中,当天线端口数为12或者16时,该第一采样公式为: 或者该第一采样公式为:当天线端口数为8时,该第一采样公式为:l′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k′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该天线端口数=N1*N2*极化方向的数目。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该配置信息,通过第二采样公式从该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第一维向量以及,根据该配置信息,通过该第二采样公式从该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第二维向量
其中,当天线端口数为16或者12时,若O1=O2,且N1<N2,则该第二采样公式为:否则,该第二采样公式为:当天线端口数为8时,该第二采样公式为: l′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k′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该天线端口数=N1*N2*极化方向的数目。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还用于根据该配置信息计算该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 以及,根据该配置信息计算该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该导频信息,从该K个列向量中确定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以及,根据该配置参数从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列向量中确定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器,具体用于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1,将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该基站。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器,具体用于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2,将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该基站。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器,具体用于通过RRC信令接收该基站发送的该配置信息。
第四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UE,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收发器,其中,该收发器,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该处理器,用于根据该导频信息,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该预编码矩阵W=W1*W2;以及,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在PUCCH上用于传输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的比特个数为Z个,Z>0;该收发器,还用于通过该PUCCH,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该第一索引和该第二索引发送至该基站,以使得该基站根据该第一索引和该第二索引确定该预编码矩阵W。
也就是说,UE可以根据基站发送的上述配置信息自行确定在PUCCH上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所使用的比特个数,也就是说,在这种新定义的子模式中,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所使用的比特个数可以是根据配置参数的变化而灵活配置的,以实现在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通过PUCCH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一向量集合,该第一向量集合中包含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P个候选列向量,64≤P;该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该导频信息确定与该基站之间的秩指示RI信息和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以及,根据该RI信息,从该P个候选列向量中确定构造该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还用于将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该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该收发器,还用于通过该PUCCH,将Z1个比特的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该PUCCH发送至该基站;以及,通过该PUCCH,将Z2个比特的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与该CQI信息发送至该基站,Z1+Z2=Z,Z1>0,Z2>0。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索引包括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维度索引和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维度索引,其中,该处理器,还用于将该第一维度索引与该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二联和编码值;以及,将该第二维度索引、该第二索引和该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三联和编码值;该收发器,还用于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该第二联和编码值与该第三联和编码值通过该PUCCH发送至该基站。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索引包括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维度索引和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维度索引,其中,该处理器,还用于将该第二维度索引与该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以及,将该第一维度索引、该第二索引和该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五联和编码值;该收发器,还用于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该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与该第五联和编码值通过该PUCCH发送至该基站。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或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器,还用于接收该基站发送的编码指示,该编码指示用于指示该RI信息与该第一维度索引或该第二维度索引进行联合编码。
第五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装置,该装置内包含有第一向量集合,该第一向量集合中包含有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P个候选列向量,64≤P,该装置具体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采样单元,用于根据该配置信息,对该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得到构成该预编码矩阵W的K个列向量,0<K≤64≤P;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该导频信息,从该K个列向量中确定构造该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该预编码矩阵W=W1*W2;发送单元,用于通过PUCCH将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该基站,以使得该基站根据该第一索引和该第二索引确定该预编码矩阵W。
可以看出,通过下采样,从原有的P个候选列向量中选择不超过64个列向量构成该预编码矩阵W,进而,UE可沿用现有的3GPP协议,根据导频信息从K个列向量中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预编码矩阵W=W1*W2;并通过PUCCH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基站,以实现在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通过PUCCH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向量集合包括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和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该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该下采样的采样频率;该采样单元,具体用于按照该采样频率从该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L个第一维向量从该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J个第二维向量L*J=K,L、J、l′、k′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计算单元,具体的,该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该第一过采样因子O1,通过第一采样公式计算从该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第一维向量的采样频率;以及,根据该第二过采样因子O2,通过该第一采样公式计算从该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第二维向量的采样频率。
其中,当天线端口数为12或者16时,该第一采样公式为: 或者该第一采样公式为:当天线端口数为8时,该第一采样公式为:l′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k′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该天线端口数=N1*N2*极化方向的数目。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计算单元,具体的,该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该配置信息,通过第二采样公式从该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第一维向量以及,根据该配置信息,通过该第二采样公式从该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第二维向量
其中,当天线端口数为16或者12时,若O1=O2,且N1<N2,则该第二采样公式为:否则,该第二采样公式为:当天线端口数为8时,该第二采样公式为: l′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k′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该天线端口数=N1*N2*极化方向的数目。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该配置信息计算该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以及,根据该配置信息计算该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该导频信息,从该K个列向量中确定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以及,根据该配置参数从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列向量中确定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发送单元,具体用于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1,将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该基站。
或者,该发送单元,具体用于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2,将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该基站。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RRC信令接收该基站发送的该配置信息。
第六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装置,该装置具体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该导频信息,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该预编码矩阵W=W1*W2;以及,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用于传输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的比特个数为Z个,Z>0;发送单元,用于通过该PUCCH,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该第一索引和该第二索引发送至该基站,以使得该基站根据该第一索引和该第二索引确定该预编码矩阵W。
也就是说,UE可以根据基站发送的上述配置信息自行确定在PUCCH上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所使用的比特个数,也就是说,在这种新定义的子模式中,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所使用的比特个数可以是根据配置参数的变化而灵活配置的,以实现在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通过PUCCH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UE内包含有第一向量集合,该第一向量集合中包含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P个候选列向量,64≤P,其中,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该导频信息确定与该基站之间的RI信息和CQI信息;以及,根据该RI信息,从该P个候选列向量中确定构造该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联合编码单元,该联合编码单元,用于将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该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该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该PUCCH,将Z1个比特的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该PUCCH发送至该基站;以及,通过该PUCCH,将Z2个比特的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与该CQI信息发送至该基站,Z1+Z2=Z,Z1>0,Z2>0。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联合编码单元,该第一索引包括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维度索引和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维度索引,其中,该联合编码单元,还用于将该第一维度索引与该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二联和编码值;以及,将该第二维度索引、该第二索引和该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三联和编码值;该发送单元,还用于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该第二联和编码值与该第三联和编码值通过该PUCCH发送至该基站。
又或者,该联合编码单元,还用于将该第二维度索引与该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以及,将该第一维度索引、该第二索引和该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五联和编码值;该发送单元,还用于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该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与该第五联和编码值通过该PUCCH发送至该基站。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该基站发送的编码指示,该编码指示用于指示该RI信息与该第一维度索引或该第二维度索引进行联合编码。
至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及装置,UE通过下采样,从原有的P个候选列向量中选择不超过64个列向量构成该预编码矩阵W,进而,UE可沿用现有的3GPP协议,根据导频信息从K个列向量中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预编码矩阵W=W1*W2;并通过PUCCH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基站,以实现在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通过PUCCH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或者,UE可以根据基站发送的上述配置信息自行确定在PUCCH上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所使用的比特个数,也就是说,在这种新定义的子模式中,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所使用的比特个数可以是根据配置参数的变化而灵活配置的,以实现在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通过PUCCH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采样方法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采样方法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可应用于LTE系统以及未来的5G系统中的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传输场景。具体的,参见图1,为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其中,基站可以向UE发送导频信息,进而,UE根据该导频信息以及已经确定好的码本集合(即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P个候选列向量,在一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P的个数通常小于64)进行信道估计,确定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例如,秩指示(RankIndicator,RI)信息、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信息和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信息等。
其中,由于预编码矩阵W=W1*W2,因此,该PMI信息可以具体包括构造该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这样,UE可进一步将该RI信息、CQI信息以及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即第一PMI)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即第二PMI)通过联合编码(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JSCC)等方式发送至基站,这样,基站便可以根据该第一PMI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W1,根据该第二PMI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W1,最终得到预编码矩阵W。
具体的,在现有的3GPP协议中,UE向基站发送PMI信息时可通过PUSCH(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进行非周期反馈,其中,用于发送PMI信息的比特个数随着可配置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又或者,UE向基站发送PMI信息时可通过PUCCH上的固定个数(例如5比特)的比特位进行周期性反馈,例如,采用3GPP协议中已经规定的PUCCH模式1-1子模式1和子模式2反馈PMI信息。
但是,随着二维天线(即2D天线)的引入,天线端口的数量和天线端口所指示的方向显著增多,也就是说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候选列向量的个数P显著增多,那么,从这P个候选列向量中构造出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个数也随之增加,因此,沿用3GPP协议中已经规定的PUCCH模式1-1子模式1和子模式2,使用固定个数比特位反馈第一PMI和第二PMI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如何在PUCCH上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即第一PMI和第二PMI)这一问题给出两种可行的解决方式。
方式一,为了保证可继续沿用PUCCH模式1-1子模式1和子模式2中使用固定个数比特位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同时满足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可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即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对所述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得到构成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K个列向量,由于0<K≤64≤P,使得UE可以在现有3GPP协议的基础上,从下采样得到的K个列向量中构造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并沿用现有的传输模式在PUCCH上传输该第一PMI和第二PMI。
方式二,为解决针对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如何在PUCCH上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即第一PMI和第二PMI)这一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定义了一种新的PUCCH模式1-1的子模式,其中,UE可以根据基站发送的上述配置信息自行确定在PUCCH上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所使用的比特个数,也就是说,在这种新定义的子模式中,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所使用的比特个数可以是根据配置信息的变化而灵活配置的,可适用于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
以下实施例中将针对上述二种解决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问题的解决思路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针对上述方式一,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其中,UE内包含有第一向量集合,该第一向量集合中包含有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P个候选列向量,64≤P,如图2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101、UE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
102、UE根据该配置信息,对该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得到构成预编码矩阵W的K个列向量,0<K≤64≤P。
103、UE根据该导频信息,从K个列向量中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预编码矩阵W=W1*W2
104、UE通过PUCCH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基站,以使得基站根据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确定预编码矩阵W。
在步骤101中,UE可以分别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
例如,UE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集,该参考信号集中包含有导频信息,即基站连续发射未经调制的直接序列扩频信号,它使得UE能够获得前向码分多址信道时限,提供相关解调相位参考。
又例如,UE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该RRC信令中携带有该配置信息。具体的,该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即Codebook-Subset-SelectionConfig,3GPP协议中简称为config)、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
需要说明的是,N1是指在某个极化方向上第一维度上的天线端口数目,类似的,N2是指在该极化方向上第二维度上的天线端口数目。
为了方便描述,后续实施例中将该第一天线端口数N1、第一过采样因子O1、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表示为(N1,N2)、(O1、O2)。
在步骤102中,UE根据步骤101中获取的该配置信息,对该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即对于一个样值序列,例如该P个候选列向量,间隔几个样值取样一次,这样得到新序列就是原序列的下采样),得到构成预编码矩阵W的K个列向量,0<K≤64≤P。
可以看出这K个列向量是上述P个候选列向量的一个子集,进过下采样后的列向量的个数K为小于等于64的整数,而在现有的对一维天线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过程中,构成预编码矩阵W的向量的个数也是小于等于64的,因此,UE通过对该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得到该K个列向量后,便可沿用现有技术中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进行后续传输步骤,从而基于现有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实现在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通过PUCCH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P个候选列向量(即第一向量集合),可以是在执行该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之前,UE预先存储在自身的存储器中的;上述P个候选列向量也可以是在步骤101之后,UE根据基站发送的该配置信息计算得来的,其中,该第一向量集合中具体包括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和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
示例性的,在步骤101之后,UE根据配置信息中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计算所述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
并且,UE根据该配置信息中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计算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
至此,UE便可以获得由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和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组成的第一向量集合中的P个候选列向量。
下面将继续进一步阐述步骤102中UE根据该配置信息,对该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得到构成预编码矩阵W的K个列向量的实现方法。
具体的,UE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下采样的采样频率(即确定从P个候选列向量中每间隔几个列项向量进行采样);进而UE按照该采样频率从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L个第一维向量并从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J个第二维向量L*J=K,0<L,0<J,l′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k′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例如,UE根据该第一过采样因子O1,通过第一采样公式计算从该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L个第一维向量的采样频率;并且,UE根据第二过采样因子O2,通过该第一采样公式计算从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J个第二维向量的采样频率。
其中,当天线端口数为12或者16时,该第一采样公式为: 或者所述第一采样公式为:当天线端口数为8时,所述第一采样公式为:
本发明实施例中描述的“天线端口数”,是指在每一个极化方向上每一维度内天线端口个数的总和,以2个极化方向为例,该天线端口数=N1*N2*2。
示例性的,若(N1,N2)=(4,2)且(O1,O2)=(8,4),那么,根上述公式(11)和(12),可以计算出第一向量集合中的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和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如图3所示,可以得到由32个候选列向量构成的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和由8个候选列向量构成的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此时,P=N1*O1*N2*O2=32*8=256。
此时,在天线端口数为12的情况下,第一采样公式为: 即l=2l′,k=2k′,参见图4,当l分别等于0、1、...、15时,在第一维度上,从32个候选列向量构成的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i中分别选择第0个,第2个,...直至第30个候选列向量为下采样向量;当k分别等于0、1、3、4时,在第二维度上,从8个候选列向量构成的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分别选择第0个,第2个,第4个和第6个候选列向量为下采样向量,这样,便可采集到共K个列向量,K=L*J=16*4=64。
类似的,UE还可以根据该第一过采样因子O1、第二过采样因子O2、第一天线端口数N1、第二天线端口数N2,通过第二采样公式计算从该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L个第一维向量的采样频率,以及从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J个第二维向量的采样频率。
其中,当天线端口数为16或者12时,若O1=O2,且N1<N2,则所述第二采样公式为:否则,所述第二采样公式为:当天线端口数为8时,所述第二采样公式为:
可以看出,与上述第一采样公式不同的是,进行下采样的频率除了由(O1,O2)的取值决定以外,还需要由(N1,N2)的取值决定。
另外,作为上述下采样方法的一种变形,UE还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实现对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的过程。
具体的,UE可以预先设置本地过采样因子其中,可以为(2,4)、(4,2)、(2,2)或者(4,4)中的任一个,这样,UE在步骤101中获得配置信息中的(N1,N2)之后,可以令进而将(N1,N2)和(O1、O2)的取值带入公式(11)和(12)中,此时得到的进而得到由组成的K个列向量。
至此,UE根据该配置信息,对该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得到构成预编码矩阵W的K个列向量。
在步骤103中,UE根据步骤101中获得的该导频信息,从步骤102中确定的K个列向量中,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预编码矩阵W=W1*W2
具体的,UE根据该导频信息可以进行信道估计,确定RI信息、CQI信息,进而,UE根据该RI信息,从该K个列向量中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W1;UE根据配置参数(config)从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列向量中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W2
以下以RANK等于1为例进行具体说明,UE根据该导频信息进行信道估计,确定RANK等于1,并根据该RI信息从步骤102中确定的K个列向量中选择8个构造第一预编码矩阵W1,由于64个列向量至多可以构造出16(24)个8列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因此,UE可以使用4个比特未来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即第一PMI)。
进一步地,UE需要根据步骤101中确定的配置参数,从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列向量中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具体的,以RUI信息为1(即rank=1)举例,3GPP协议中规定了如表1中所示的四种配置参数(config1-4)与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即第二PMI,)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如表2中所示的第二PMI(表2中用i2表示)与预编码矩阵W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1
Config 选择出的第二PMI (s<sub>1</sub>,s<sub>2</sub>)
Config1 0-3 (1,1)
Config2 0-7,16-23 (2,2)
Config3 0-3,8-11,20-23,28-31 (2,2)
Config4 0-15 (2,2)
表2
其中,
这样,UE最终根据配置参数以及表2中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即i′2
进而,在步骤104中,UE通过PUCCH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基站,以使得基站根据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确定预编码矩阵W。
具体的,UE仍然可以通过3GPP协议中已经定义的PUCCH模式1-1子模式1(即PUCCHmode 1-1 submode1,可参见3GPP TS 36.213协议中的相关描述),将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基站。
或者,UE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2(PUCCH mode 1-1 submode2,可参见3GPP TS36.213协议中的相关描述),将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该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基站。
具体的,在PUCCH模式1-1子模式1中,RI信息与第一PMI进行联合编码,将联合编码后得到的编码值携带在report(报告)1中向基站反馈,而第二PMI与CQI信息携带在report2中向基站直接反馈。PUCCH模式1-1子模式1中RI信息与第一PMI进行联合编码的码本如表3所示,共占用PUCCH中的5个比特位。
表3
在PUCCH模式1-1子模式2中,RI信息携带在report 1中向基站反馈,第一PMI和第二PMI进行联合编码,将联合编码后得到的编码值携带在report 2中向基站反馈,第一PMI和第二PMI进行联合编码的码本如表4所示,第一PMI和第二PMI进行联合编码后的编码值采用4个比特进行传输,其中3比特位用于选择W1的第一索引,1个比特位用于选择固定向量的相位(co-phase)来指示W2的第二索引。
表4
可以看出,无论是采用PUCCH模式1-1子模式1还是PUCCH模式1-1子模式2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传输RI信息的周期大于或者等于传输PMI的周期,由于RI的变化的频率要慢于PMI的变化频率,这样可以保证RI信息的反馈周期至少等于PMI的反馈周期,符合信道变化特性,从而节省了反馈RI信息的资源开销。......
至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UE内包含有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P个候选列向量,64≤P,具体的,UE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UE根据该配置信息,对该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得到构成预编码矩阵W的K个列向量,0<K≤64≤P;可以看出,通过下采样,从原有的P个候选列向量中选择不超过64个列向量构成该预编码矩阵W,进而,UE可沿用现有的3GPP协议,根据导频信息从K个列向量中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预编码矩阵W=W1*W2;并通过PUCCH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基站,以实现在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通过PUCCH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
实施例2
针对上述方式二,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其中,UE内包含有第一向量集合,该第一向量集合中包含有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P个候选列向量,64≤P,如图5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201、UE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
202、UE根据该导频信息,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该预编码矩阵W=W1*W2
203、UE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在PUCCH上用于传输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的比特个数为Z个,Z>0。
204、UE通过PUCCH,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发送至基站,以使得基站根据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确定预编码矩阵W。
在步骤201中,UE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具体可参见实施例1中步骤101的相关描述,故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202中,由于UE内包含有第一向量集合,该第一向量集合中包含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P个候选列向量,64≤P,因此,UE根据步骤201中得到的该导频信息,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该预编码矩阵W=W1*W2
可以看出,与实施例1中不同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2中,UE无需对该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而是直接从该P个候选列向量中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
具体的,UE首先根据步骤101中的导频信息进行信道估计,确定与基站之间的RI信息和CQI信息;进而,UE根据该RI信息,从P个候选列向量中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
在步骤203中,UE根据步骤201中得到的该配置信息,确定在PUCCH上用于传输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的比特个数为Z个,Z>0。
不同于上述PUCCH模式1-1的子模式1和PUCCH模式1-1的子模式2中UE只能使用固定个数比特位反馈第一PMI和第二PMI,在本发明实施例定义的新的PUCCH模式1-1的子模式中,UE可以根据(N1,N2)、(O1、O2)以及配置参数的取值,确定在PUCCH上用于传输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的比特个数Z,这样一来,由于不用受到固定个数比特位的限制,UE可以根据配置信息的变化而灵活配置,以实现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
进一步地的,在步骤204中,UE通过步骤203中确定的PUCCH,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发送至基站,以使得基站根据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确定预编码矩阵W。
以下将详细阐述在(N1,N2)、(O1、O2)以及配置参数的取值不同的情况下,UE确定不同的比特个数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方法。
方式一,UE根据(N1,N2)、(O1、O2)以及配置参数的取值,确定用于传输第一PMI的比特个数Z1,具体的,UE可以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该第一联和编码值可以用Z1个比特表示,进而,UE通过PUCCH,将Z1个比特的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发送至基站;并且,UE通过PUCCH,将Z2个比特的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与CQI信息发送至基站,其中,ZI+Z2=Z,ZI>0,Z2>0。
例如,当(N1,N2)=(4,2)或者(N1,N2)=(3,2),(O1,O2)=(8,4)时,在配置参数为2的情况下,UE确定使用8(Z1=8)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PMI,具体的,如表5所示,UE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IRI/PMI1,然后通过PUCCH中的8个比特位,将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发送至基站,这样,基站根据该第一联和编码值以及表5,便可以得到对应的第一PMI(i1)的值。
表5
或者,当(N1,N2)=(4,2)或者(N1,N2)=(3,2),(O1,O2)=(8,4)时,在配置参数为2的情况下,UE确定使用7(Z1=7)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PM,具体的,如表6所示,UE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IRI/PMI1,然后通过PUCCH中的7个比特位,将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发送至基站。
表6
当(N1,N2)=(4,2)或者(N1,N2)=(3,2),(O1,O2)=(8,4)时,在配置参数为3或4的情况下,UE确定使用7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PMI,具体的,如表6所示,UE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IRI/PMI1,然后通过PUCCH中的7个比特位,将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发送至基站。
当(N1,N2)=(4,2)或者(N1,N2)=(3,2),(O1,O2)=(4,4)时,在配置参数为2的情况下,UE确定使用7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PMI,具体的,如表6所示,UE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IRI/PMI1,然后通过PUCCH中的7个比特位,将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发送至基站。
或者,当(N1,N2)=(4,2)或者(N1,N2)=(3,2),(O1,O2)=(4,4)时,在配置参数为2的情况下,UE确定使用6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PMI,具体的,如表7所示,UE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IRI/PMI1,然后通过PUCCH中的6个比特位,将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发送至基站。
表7
当(N1,N2)=(4,2)或者(N1,N2)=(3,2),(O1,O2)=(4,4)时,在配置参数为3或4的情况下,UE确定使用6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PMI,具体的,如表7所示,UE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IRI/PMI1,然后通过PUCCH中的6个比特位,将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发送至基站。
当(N1,N2)=(2,4)或者(N1,N2)=(2,3),(O1,O2)=(8,4)时,在配置参数为2的情况下,UE确定使用8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PMI,具体的,如表5所示,UE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IRI/PMI1,然后通过PUCCH中的8个比特位,将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发送至基站。
或者,当(N1,N2)=(2,4)或者(N1,N2)=(2,3),(O1,O2)=(8,4)时,在配置参数为2的情况下,UE确定使用7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PMI,具体的,如表6所示,UE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IRI/PMI1,然后通过PUCCH中的7个比特位,将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发送至基站。
当(N1,N2)=(2,4)或者(N1,N2)=(2,3),(O1,O2)=(8,4)时,在配置参数为3或4的情况下,UE确定使用7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PMI,具体的,如表6所示,UE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IRI/PMI1,然后通过PUCCH中的7个比特位,将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发送至基站。
当(N1,N2)=(2,4)或者(N1,N2)=(2,3),(O1,O2)=(8,8)时,在配置参数为2的情况下,UE确定使用9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PMI,具体的,如表8所示,UE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IRI/PMI1,然后通过PUCCH中的9个比特位,将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发送至基站。
表8
或者,当(N1,N2)=(2,4)或者(N1,N2)=(2,3),(O1,O2)=(8,8)时,在配置参数为2的情况下,UE确定使用8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PMI,具体的,如表5所示,UE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IRI/PMI1,然后通过PUCCH中的8个比特位,将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发送至基站。
当(N1,N2)=(2,4)或者(N1,N2)=(2,3),(O1,O2)=(8,8)时,在配置参数为3或4的情况下,UE确定使用8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PMI,具体的,如表5所示,UE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IRI/PMI1,然后通过PUCCH中的8个比特位,将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发送至基站。
当(N1,N2)=(2,2),(O1,O2)=(8,8)时,在配置参数为2的情况下,UE确定使用8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PMI,具体的,如表5所示,UE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IRI/PMI1,然后通过PUCCH中的8个比特位,将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发送至基站。
或者,当(N1,N2)=(2,2),(O1,O2)=(8,8)时,在配置参数为2的情况下,UE确定使用7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PMI,具体的,如表6所示,UE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IRI/PMI1,然后通过PUCCH中的7个比特位,将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发送至基站。
当(N1,N2)=(2,2),(O1,O2)=(8,8)时,在配置参数为3或4的情况下,UE确定使用7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PMI,具体的,如表6所示,UE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IRI/PMI1,然后通过PUCCH中的7个比特位,将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发送至基站。
当(N1,N2)=(2,2),(O1,O2)=(4,4)时,在配置参数为2的情况下,UE确定使用6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PMI,具体的,如表7所示,UE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IRI/PMI1,然后通过PUCCH中的6个比特位,将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发送至基站。
或者,当(N1,N2)=(2,2),(O1,O2)=(4,4)时,在配置参数为2的情况下,UE确定使用5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PMI,具体的,如表9所示,UE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IRI/PMI1,然后通过PUCCH中的5个比特位,将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发送至基站。
表9
当(N1,N2)=(2,2),(O1,O2)=(4,4)时,在配置参数为3或4的情况下,UE确定使用5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PMI,具体的,如表9所示,UE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IRI/PMI1,然后通过PUCCH中的5个比特位,将该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发送至基站。
方式二,由于2D天线的引入,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即第一PMI)可以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维度索引(即i1,1)和第二维度上的第二维度索引(即i1,2)来表示。
具体的,UE根据(N1,N2)、(O1、O2)以及配置参数的取值,确定Z个比特用于传输第一PMI和第二PMI,进而,UE将第一维度索引i1,1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二联和编码值;并且,UE将第二维度索引i1,2、第二索引i2和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三联和编码值;最终,UE将得到第二联和编码值与第三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中的Z个比特发送至基站,以使得基站根据该第二联和编码值与第三联和编码值分别确定该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最终根据该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确定预编码矩阵W。
当然,UE也可以先将第二维度索引i1,2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进而,UE将第一维度索引i1,1、第二索引i2和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五联和编码值;最终,UE将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与第五联和编码值通过PUCCH中的Z个比特发送至基站。
示例性的,UE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编码指示,该编码指示可用于指示RI信息与第一维度索引i1,1或第二维度索引i1,2进行联合编码,这样,UE便可以很据该编码指示选择将RI信息与第一维度索引i1,1或第二维度索引i1,2进行联合编码。
又或者,UE可以根据配置参数中的(N1,N2),确定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的第一维度索引i1,1或第二维度索引i1,2,例如,当N1<N2时,确定RI信息与第一维度索引i1,1进行联合编码;当N1>N2时,确定RI信息与第二维度索引i1,2进行联合编码,这是因为,天线端口数较少的维度,其预编码矩阵对应的波束较宽,从而用于用户的运动引起的波束变化频率较慢,因此,天线端口数较少的维度的PMI(例如第一维度索引i1,1)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两者都具有慢变的特性,可以采用较长的反馈周期,这样一来,可以节省RI和这一维度对应的PMI反馈的开销。
以下通过5个实例,针对不同(N1,N2)、(O1、O2)的取值,示例性的阐述UE按照Z个比特传输第一PMI和第二PMI的详细过程。
实例1:(N1,N2)=(2,4),(2,3),(O1,O2)=(8,4)
此时,UE确定使用5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维度索引i1,1和RI信息,具体的,如表10所示,对于第一维度索引i1,1,UE将第一维度索引i1,1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二联和编码值;进而通过PUCCH中的5个比特向基站反馈,这样,基站根据该第二联和编码值以及表10,便可以得到对应的第一维度索引i1,1的值。
表10
另外,UE将第二维度索引i1,2、第二索引i2和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三联和编码值,在配置参数为2的情况下,如表11所示,UE使用3比特指示第二维度索引i1,2,使用1个比特指示第二所索引(即第二PMI)i2,此时,UE传输该第一索引和该第二索引共需要9(即Z=5+4)个比特个数。
表11
又或者,在配置参数为2的情况下,如表12所示,UE使用2比特指示第二维度索引i1,2,使用2个比特指示第二所索引(即第二PMI)i2,此时,UE传输该第一索引和该第二索引仍需要9(即Z=5+4)个比特个数。
表12
在配置参数为3或4的情况下,如表13所示,UE使用2比特指示第二维度索引i1,2,使用2个比特指示第二所索引(即第二PMI)i2,此时,UE传输该第一索引和该第二索引仍需要9(即Z=5+4)个比特个数。
表13
仍以(N1,N2)=(2,4),(2,3),(O1,O2)=(8,4)为例,UE也可以先将第二维度索引i1,2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如表14所示,此时,UE确定使用5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二维度索引i1,2和RI信息,具体的,UE将第二维度索引i1,2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进而通过PUCCH中的5个比特向基站反馈,这样,基站根据该第四联和编码值以及表14,便可以得到对应的第二维度索引i1,2的值。
表14
或者,UE确定使用4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二维度索引i1,2和RI信息,如表15所示,UE将第二维度索引i1,2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进而通过PUCCH中的4个比特向基站反馈,这样,基站根据该第四联和编码值以及表15,便可以得到对应的第二维度索引i1,2的值。
表15
另外,UE将第一维度索引i1,1、第二索引i2和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五联和编码值,在配置参数为2的情况下,如表16所示,UE使用3比特指示第一维度索引i1,1,使用1个比特指示第二所索引(即第二PMI)i2
表16
又或者,在配置参数为2的情况下,如表17所示,UE使用2比特指示第一维度索引i1,1,使用2个比特指示第二所索引(即第二PMI)i2
表17
实例2:(N1,N2)=(2,4),(2,3),(O1,O2)=(8,8)
此时,UE确定使用5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维度索引i1,1和RI信息,具体的,如表10所示,对于第一维度索引i1,1,UE将第一维度索引i1,1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二联和编码值;进而通过PUCCH中的5个比特向基站反馈,这样,基站根据该第二联和编码值以及表10,便可以得到对应的第一维度索引i1,1的值。
另外,UE将第二维度索引i1,2、第二索引i和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三联和编码值,在配置参数为2的情况下,如表11所示,UE使用3比特指示第二维度索引i1,2,使用1个比特指示第二所索引(即第二PMI)i2
仍以(N1,N2)=(2,4),(2,3),(O1,O2)=(8,8)为例,UE也可以先将第二维度索引i1,2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如表18所示,此时,UE确定使用6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二维度索引i1,2和RI信息,具体的,UE将第二维度索引i1,2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进而通过PUCCH中的6个比特向基站反馈,这样,基站根据该第四联和编码值以及表14,便可以得到对应的第二维度索引i1,2的值。
表18
或者,如表19所示,UE确定使用5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二维度索引i1,2和RI信息,具体的,UE将第二维度索引i1,2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进而通过PUCCH中的5个比特向基站反馈,这样,基站根据该第四联和编码值以及表19,便可以得到对应的第二维度索引i1,2的值。
表19
另外,UE将第一维度索引i1,1、第二索引i2和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五联和编码值,在配置参数为2的情况下,如表16所示,UE使用3比特指示第一维度索引i1,1,使用1个比特指示第二所索引(即第二PMI)i2
实例3:(N1,N2)=(4,2)/(3,2),(O1,O2)=(8,4)
此时,UE确定使用6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维度索引i1,1和RI信息,具体的,如表20所示,对于第一维度索引i1,1,UE将第一维度索引i1,1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二联和编码值;进而通过PUCCH中的6个比特向基站反馈,这样,基站根据该第二联和编码值以及表20,便可以得到对应的第一维度索引i1,1的值。
表20
或者,UE确定使用5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维度索引i1,1和RI信息,具体的,如表21所示,对于第一维度索引i1,1,UE将第一维度索引i1,1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二联和编码值;进而通过PUCCH中的5个比特向基站反馈,这样,基站根据该第二联和编码值以及表21,便可以得到对应的第一维度索引i1,1的值。
表21
另外,UE将第二维度索引i1,2、第二索引i2和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三联和编码值,如表13所示,UE使用2比特指示第二维度索引i1,2,使用2个比特指示第二所索引(即第二PMI)i2
仍以(N1,N2)=(4,2)/(3,2),(O1,O2)=(8,4)为例,UE也可以先将第二维度索引i1,2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如表22所示,此时,UE确定使用4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二维度索引i1,2和RI信息,具体的,UE将第二维度索引i1,2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进而通过PUCCH中的4个比特向基站反馈,这样,基站根据该第四联和编码值以及表22,便可以得到对应的第二维度索引i1,2的值。
表22
另外,UE将第一维度索引i1,1、第二索引i2和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五联和编码值,如表16所示,UE使用3比特指示第一维度索引i1,1,使用1个比特指示第二所索引(即第二PMI)i2
实例4:(N1,N2)=(4,2)/(3,2),(O1,O2)=(4,4)
此时,UE确定使用5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维度索引i1,1和RI信息,具体的,如表10所示,对于第一维度索引i1,1,UE将第一维度索引i1,1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二联和编码值;进而通过PUCCH中的5个比特向基站反馈,这样,基站根据该第二联和编码值以及表10,便可以得到对应的第一维度索引i1,1的值。
或者,UE确定使用4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一维度索引i1,1和RI信息,具体的,如表23所示,UE将第一维度索引i1,1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二联和编码值;进而通过PUCCH中的4个比特向基站反馈,这样,基站根据该第二联和编码值以及表23,便可以得到对应的第一维度索引i1,1的值
表23
另外,UE将第二维度索引i1,2、第二索引i2和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三联和编码值,如表13所示,UE使用2比特指示第二维度索引i1,2,使用2个比特指示第二所索引i2(即第二PMI)。
仍以(N1,N2)=(4,2)/(3,2),(O1,O2)=(4,4)为例,UE也可以先将第二维度索引i1,2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如表22所示,此时,UE确定使用4比特用于在PUCCH上传输第二维度索引i1,2和RI信息,具体的,UE将第二维度索引i1,2与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进而通过PUCCH中的4个比特向基站反馈,这样,基站根据该第四联和编码值以及表22,便可以得到对应的第二维度索引i1,2的值。
另外,UE将第一维度索引i1,1、第二索引i2和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五联和编码值,在配置参数为2的情况下,如表16所示,UE使用3比特指示第一维度索引i1,1,使用1个比特指示第二所索引(即第二PMI)i2。又或者,如表17所示,UE使用2比特指示第一维度索引i1,1,使用2个比特指示第二所索引(即第二PMI)i2
至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定义了一种新的PUCCH模式1-1的子模式,具体的,UE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进而,UE根据该导频信息,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并且,UE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在PUCCH上用于传输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的比特个数为Z个,Z>0,以使得UE通过PUCCH中的Z个比特,将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发送至基站,也就是说,UE可以根据基站发送的上述配置信息自行确定在PUCCH上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所使用的比特个数,也就是说,在这种新定义的子模式中,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所使用的比特个数可以是根据配置参数的变化而灵活配置的,以实现在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通过PUCCH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
实施例3
针对上述方式一,为了保证可继续沿用PUCCH模式1-1子模式1和子模式2中使用固定个数比特位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同时满足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装置,可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即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对所述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得到构成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K个列向量,由于0<K≤64≤P,使得UE可以在现有3GPP协议的基础上,从下采样得到的K个列向量中构造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并沿用现有的传输模式在PUCCH上传输该第一PMI和第二PMI,如图6所示,该装置具体包括:
接收单元1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
采样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得到构成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K个列向量,0<K≤64≤P;
确定单元13,用于根据所述导频信息,从所述K个列向量中确定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W1*W2
发送单元14,用于通过PUCCH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以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向量集合包括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和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所述确定单元13,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下采样的采样频率;所述采样单元12,具体用于按照所述采样频率从所述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L个第一维向量从所述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J个第二维向量L*J=K,L、J、l′、k′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计算单元15,具体的,所述计算单元15,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过采样因子O1,通过第一采样公式计算从所述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第一维向量的采样频率;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过采样因子O2,通过所述第一采样公式计算从所述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第二维向量的采样频率。
其中,当天线端口数为12或者16时,所述第一采样公式为:或者所述第一采样公式为:当天线端口数为8时,所述第一采样公式为:l′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k′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所述天线端口数=N1*N2*极化方向的数目。
或者,所述计算单元15,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通过第二采样公式从所述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第一维向量以及,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采样公式从所述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第二维向量
其中,当天线端口数为16或者12时,若O1=O2,且N1<N2,则所述第二采样公式为:否则,所述第二采样公式为:当天线端口数为8时,所述第二采样公式为: l′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k′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所述天线端口数=N1*N2*极化方向的数目。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单元15,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计算所述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以及,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计算所述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单元1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导频信息,从所述K个列向量中确定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以及,根据所述配置参数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列向量中确定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单元14,具体用于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1,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
或者,所述发送单元14,具体用于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2,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单元14,还用于通过RRC信令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
其中,该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装置可以为一种UE(用户设备)。
示例性的,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可以用于实施上述图1-图5所示的本发明各实施例实现的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图1-图5所示的本发明各实施例。
具体的,如图8所示,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21、存储器22、收发器23和总线24,该处理器21、收发器23和存储器22通过总线14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其中,存储器22,可用于存储该第一向量集合,该第一向量集合中包含有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P个候选列向量,64≤P;所述处理器11可用于执行上述采样单元12、确定单元13以及计算单元15的具体功能;所述收发器23可用于执行上述接收单元11以及发送单元14的具体功能,故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处理器21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存储器22可以是一个存储装置,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且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或接入网管理设备运行所需要参数、数据等。且存储器22(或存储器23)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闪存(Flash)等。
总线2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可具体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至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装置,UE内包含有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P个候选列向量,64≤P,具体的,UE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UE根据该配置信息,对该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得到构成预编码矩阵W的K个列向量,0<K≤64≤P;可以看出,通过下采样,从原有的P个候选列向量中选择不超过64个列向量构成该预编码矩阵W,进而,UE可沿用现有的3GPP协议,根据导频信息从K个列向量中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预编码矩阵W=W1*W2;并通过PUCCH将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基站,以实现在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通过PUCCH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
实施例4
针对上述方式二,为解决针对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如何在PUCCH上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即第一PMI和第二PMI)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装置,适用于实施例2中新定义的PUCCH模式1-1的子模式,其中,UE可以根据基站发送的上述配置信息自行确定在PUCCH上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所使用的比特个数,也就是说,在这种新定义的子模式中,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所使用的比特个数可以是根据配置信息的变化而灵活配置的,可适用于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如图9所示,该装置具体包括:
接收单元3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
确定单元32,用于根据所述导频信息,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W1*W2;以及,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的比特个数为Z个,Z>0;
发送单元33,用于通过所述PUCCH,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以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进一步地,所述UE内包含有第一向量集合,所述第一向量集合中包含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P个候选列向量,64≤P,其中,所述确定单元3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导频信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的RI信息和CQI信息;以及,根据所述RI信息,从所述P个候选列向量中确定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联合编码单元34,所述联合编码单元34,用于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所述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所述发送单元33,还用于通过所述PUCCH,将Z1个比特的所述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所述PUCCH发送至所述基站;以及,通过所述PUCCH,将Z2个比特的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与所述CQI信息发送至所述基站,Z1+Z2=Z,Z1>0,Z2>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索引包括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维度索引和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维度索引,其中,所述联合编码单元34,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维度索引与所述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二联和编码值;以及,将所述第二维度索引、所述第二索引和所述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三联和编码值;所述发送单元33,还用于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所述第二联和编码值与所述第三联和编码值通过所述PUCCH发送至所述基站。
又或者,所述联合编码单元34,还用于将所述第二维度索引与所述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以及,将所述第一维度索引、所述第二索引和所述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五联和编码值;所述发送单元33,还用于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所述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与所述第五联和编码值通过所述PUCCH发送至所述基站。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单元31,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编码指示,所述编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RI信息与所述第一维度索引或所述第二维度索引进行联合编码。
其中,该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装置可以为一种UE(用户设备)。
示例性的,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可以用于实施上述图1-图5所示的本发明各实施例实现的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图1-图5所示的本发明各实施例。
具体的,如图11所示,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41、存储器42、收发器43和总线44,该处理器41、收发器43和存储器42通过总线44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其中,存储器42,可用于存储该第一向量集合,该第一向量集合中包含有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P个候选列向量,64≤P;所述处理器41可用于执行上述确定单元32以及联合编码单元34的具体功能;所述收发器43可用于执行上述接收单元41以及发送单元44的具体功能,故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处理器41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存储器42可以是一个存储装置,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且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或接入网管理设备运行所需要参数、数据等。且存储器22(或存储器23)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闪存(Flash)等。
总线4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可具体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至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装置,定义了一种新的PUCCH模式1-1的子模式,具体的,UE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进而,UE根据该导频信息,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并且,UE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在PUCCH上用于传输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的比特个数为Z个,Z>0,以使得UE通过PUCCH中的Z个比特,将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发送至基站,也就是说,UE可以根据基站发送的上述配置信息自行确定在PUCCH上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所使用的比特个数,也就是说,在这种新定义的子模式中,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所使用的比特个数可以是根据配置参数的变化而灵活配置的,以实现在二维天线的应用场景下通过PUCCH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0)

1.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UE内包含有第一向量集合,所述第一向量集合中包含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P个候选列向量,64≤P,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UE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
所述UE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得到构成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K个列向量,0<K≤64≤P;
所述UE根据所述导频信息,从所述K个列向量中确定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W1*W2
所述UE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以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向量集合包括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和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l=0,1,…,N1O1-1;k=0,1,…,N2O2-1;
其中,所述UE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得到构成所述预编码矩阵的K个列向量,包括:
所述UE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下采样的采样频率;
所述UE按照所述采样频率从所述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L个第一维向量从所述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J个第二维向量L*J=K,L、J、l'、k'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下采样的采样频率,包括:
所述UE根据所述第一过采样因子O1,通过第一采样公式计算从所述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第一维向量的采样频率;
所述UE根据所述第二过采样因子O2,通过所述第一采样公式计算从所述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第二维向量的采样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天线端口数为12或者16时,所述第一采样公式为:或者所述第一采样公式为:
当天线端口数为8时,所述第一采样公式为:
其中,l'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k'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所述天线端口数=N1*N2*极化方向的数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得到构成所述预编码矩阵的K个列向量,还包括:
所述UE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通过第二采样公式从所述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第一维向量
所述UE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采样公式从所述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第二维向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天线端口数为16或者12时,若O1=O2,且N1<N2,则所述第二采样公式为:否则,所述第二采样公式为:
当天线端口数为8时,所述第二采样公式为:
其中,l'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k'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所述天线端口数=N1*N2*极化方向的数目。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E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UE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计算所述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
所述UE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计算所述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根据所述导频信息,从所述K个列向量中确定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包括:
所述UE根据所述导频信息,从所述K个列向量中确定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
所述UE根据所述配置参数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列向量中确定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根据所述导频信息,从所述K个列向量中确定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包括:
所述UE根据所述导频信息,从所述K个列向量中确定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
所述UE根据所述配置参数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列向量中确定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
10.根据权利要求1-6、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通过PUCCH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UE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1,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通过PUCCH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UE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1,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通过PUCCH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UE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1,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
13.根据权利要求1-6、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通过PUCCH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UE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2,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通过PUCCH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UE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2,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通过PUCCH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UE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2,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
16.根据权利要求1-6、9、11、12、14、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UE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UE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UE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UE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UE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
21.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UE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
所述UE根据所述导频信息,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W1*W2
所述UE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的比特个数为Z个,Z>0;
所述UE通过所述PUCCH,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以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内包含有第一向量集合,所述第一向量集合中包含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P个候选列向量,64≤P,
其中,所述UE根据所述导频信息,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包括:
所述UE根据所述导频信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的秩指示RI信息和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
所述UE根据所述RI信息,从所述P个候选列向量中确定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通过所述PUCCH,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UE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所述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
所述UE通过所述PUCCH,将Z1个比特的所述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所述PUCCH发送至所述基站;
所述UE通过所述PUCCH,将Z2个比特的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与所述CQI信息发送至所述基站,Z1+Z2=Z,Z1>0,Z2>0。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索引包括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维度索引和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维度索引,
其中,所述UE通过所述PUCCH,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UE将所述第一维度索引与所述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二联和编码值;
所述UE将所述第二维度索引、所述第二索引和所述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三联和编码值;
所述UE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所述第二联和编码值与所述第三联和编码值通过所述PUCCH发送至所述基站。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索引包括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维度索引和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维度索引,
其中,所述UE通过所述PUCCH,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UE将所述第二维度索引与所述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
所述UE将所述第一维度索引、所述第二索引和所述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五联和编码值;
所述UE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所述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与所述第五联和编码值通过所述PUCCH发送至所述基站。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E通过所述PUCCH,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之前,还包括:
所述UE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编码指示,所述编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RI信息与所述第一维度索引或所述第二维度索引进行联合编码。
27.一种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所述UE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收发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一向量集合,所述第一向量集合中包含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P个候选列向量,64≤P;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P个候选列向量进行下采样,得到构成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K个列向量,0<K≤64≤P;以及,根据所述导频信息,从所述K个列向量中确定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W1*W2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以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下采样的采样频率;以及,按照所述采样频率从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L个第一维向量从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J个第二维向量L*J=K,L、J、l'、k'均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其中,所述第一向量集合包括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和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l=0,1,…,N1O1-1;k=0,1,…,N2O2-1。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过采样因子O1,通过第一采样公式计算从所述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第一维向量的采样频率;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过采样因子O2,通过所述第一采样公式计算从所述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第二维向量的采样频率;
其中,当天线端口数为12或者16时,所述第一采样公式为:或者所述第一采样公式为:当天线端口数为8时,所述第一采样公式为:l'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k'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所述天线端口数=N1*N2*极化方向的数目。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通过第二采样公式从所述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中采集第一维向量以及,根据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采样公式从所述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中采集第二维向量
其中,当天线端口数为16或者12时,若O1=O2,且N1<N2,则所述第二采样公式为:否则,所述第二采样公式为:当天线端口数为8时,所述第二采样公式为:l'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k'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所述天线端口数=N1*N2*极化方向的数目。
31.根据权利要求28-30中任一项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计算所述第一维待选向量集合vl以及,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计算所述第二维待选向量集合uk
32.根据权利要求27-30中任一项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导频信息,从所述K个列向量中确定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以及,根据所述配置参数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列向量中确定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导频信息,从所述K个列向量中确定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以及,根据所述配置参数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列向量中确定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
34.根据权利要求27-30、33中任一项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1,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1,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
36.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1,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
37.根据权利要求27-30、33中任一项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2,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
38.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2,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
39.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通过PUCCH模式1-1子模式2,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
40.根据权利要求27-30、33、35、36、38、39中任一项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
41.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
42.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
43.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
44.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
45.一种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收发器,其中,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和导频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配置参数、二维天线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天线端口数N1和第一过采样因子O1,以及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天线端口数N2和第二过采样因子O2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导频信息,确定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W1*W2;以及,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用于传输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的比特个数为Z个,Z>0;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通过所述PUCCH,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发送至所述基站,以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一向量集合,所述第一向量集合中包含用于构造预编码矩阵W的P个候选列向量,64≤P;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导频信息确定与所述基站之间的秩指示RI信息和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以及,根据所述RI信息,从所述P个候选列向量中确定构造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第一预编码矩阵W1和第二预编码矩阵W2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索引与所述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一联和编码值;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通过所述PUCCH,将Z1个比特的所述第一联和编码值通过所述PUCCH发送至所述基站;以及,通过所述PUCCH,将Z2个比特的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索引与所述CQI信息发送至所述基站,Z1+Z2=Z,Z1>0,Z2>0。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索引包括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维度索引和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维度索引,其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维度索引与所述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二联和编码值;以及,将所述第二维度索引、所述第二索引和所述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三联和编码值;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所述第二联和编码值与所述第三联和编码值通过所述PUCCH发送至所述基站。
49.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索引包括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维度索引和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维度索引,其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二维度索引与所述R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以及,将所述第一维度索引、所述第二索引和所述CQI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第五联和编码值;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按照Z个比特个数,将所述得到第四联和编码值与所述第五联和编码值通过所述PUCCH发送至所述基站。
50.根据权利要求48或49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编码指示,所述编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RI信息与所述第一维度索引或所述第二维度索引进行联合编码。
CN201580084368.3A 2015-11-06 2015-11-06 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3528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94030 WO2017075819A1 (zh) 2015-11-06 2015-11-06 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2875A CN108352875A (zh) 2018-07-31
CN108352875B true CN108352875B (zh) 2019-11-05

Family

ID=58661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4368.3A Active CN108352875B (zh) 2015-11-06 2015-11-06 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52875B (zh)
WO (1) WO20170758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87336B2 (ja) * 2018-09-14 2021-1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KR102589080B1 (ko) * 2019-04-04 2023-10-16 노키아 테크놀로지스 오와이 업링크 제어 정보의 통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6153A (zh) * 2012-05-18 2015-03-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码字构造的方法和装置
CN105009626A (zh) * 2013-02-24 2015-10-2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用于3维波束形成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85496B2 (en) * 2010-10-08 2014-11-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on backward compatible PUCCH format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6153A (zh) * 2012-05-18 2015-03-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码字构造的方法和装置
CN105009626A (zh) * 2013-02-24 2015-10-2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用于3维波束形成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75819A1 (zh) 2017-05-11
CN108352875A (zh) 2018-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18434B1 (en) Codebook-based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CN110035450B (zh) 测量上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4488210B (zh)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US10778299B2 (en)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device
JP6235704B2 (ja) 4アンテナプリコーディングマトリックス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CN109997398A (zh) 指示无线信道状态的系统和方法
JP2019525618A5 (zh)
CN107113643B (zh) 一种资源选择的方法及装置和一种电子设备
US20220263560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12636802B (zh) 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装置、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74315A (zh) 一种指示及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设备
CN111786704B (zh) 一种cri选择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303442B (zh)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CN107733476A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6301692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229121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JP5883867B2 (ja) チャネル情報の送信方法、端末、基地局及びlte−aシステム
CN108352875B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1081847A1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034788A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10557348B (zh) 用于解调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0707936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measurement and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93135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0244496A1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9391312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