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11512A -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 Google Patents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11512A
CN113711512A CN201980095125.8A CN201980095125A CN113711512A CN 113711512 A CN113711512 A CN 113711512A CN 201980095125 A CN201980095125 A CN 201980095125A CN 113711512 A CN113711512 A CN 113711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indication
control information
frequency components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51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11512B (zh
Inventor
F·托萨托
M·玛索
N-Q·颜
刘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8052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874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11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1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11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1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04B7/0663Feedback reduction using vector or matrix manip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涉及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设计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终端装置处确定矩阵,所述矩阵包括用于量化所述终端装置与网络装置之间的信道的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所述矩阵具有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将所述矩阵的所述频率分量循环地移位,使得所述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目标系数位于经移位的矩阵中的所述频率分量中的具有预定索引的频率分量中;生成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指示所述矩阵中与所述目标系数相关联的所述空间分量;以及向所述网络装置传输包括所述第一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这样,用于设计所述UCI的新解决方案可减少用于在“UCI部分1”和“UCI部分2”中报告参数的开销。

Description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总体上涉及电信领域,并且特别地涉及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设计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3GPP新无线电(NR)Rel-15和16中,引入了压缩机制以减少从UE向基站收发台(BTS)报告信道状态信息(CSI)的开销,这是在下行链路中操作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所需的。该机制在于在空间域和频域中的两个基于DFT的操作。针对从1至4的秩指示符(RI),这些操作被应用于每一个层。CSI消息可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可在对跨报告的空间层多路复用的码字进行解码之后从对预期的SINR的估计获得CQI,并且PMI可包括实现该CQI所需的一组复值预编码权重。每一子带报告CQI和PMI参数两者。PMI由用于每个报告的层的矩阵表示,每个矩阵包含与子带数量一样多的列向量。SD和FD压缩操作分别跨PMI矩阵的行和列应用于这些PMI矩阵。
用于MU-MIMO的CSI信令的重要方面是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消息中的压缩的PMI的分量的排列。以常规的方式,该消息可由两个部分、即“UCI部分1”和“UCI部分2”组织成。“UCI部分1”可包括CQI信息,以及确定“UCI部分2”的有效载荷大小所需的参数。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中传输的“UCI部分1”可能具有非常短且固定大小的有效载荷,并且可能使用非常强的前向纠错码进行编码以保证无误解码。“UCI部分2”可能包括大量的压缩的PMI并且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传输,因此它具有与数据相同的错误保护。
发明内容
总的来说,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设计的解决方案。
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终端装置处确定矩阵,所述矩阵包括用于量化所述终端装置与网络装置之间的信道的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所述矩阵具有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将所述矩阵的所述频率分量循环地移位,使得所述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目标系数位于经移位的矩阵中的所述频率分量中的具有预定索引的频率分量中;生成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指示所述矩阵中与所述目标系数相关联的所述空间分量;以及向所述网络装置传输包括所述第一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网络装置处并且从终端装置接收包括第一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指示指示包括用于量化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网络装置之间的信道的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中与目标系数相关联的空间分量,所述矩阵具有所述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以及基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来确定所述信道的状态信息。
在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来致使所述装置至少:在终端装置处确定矩阵,所述矩阵包括用于量化所述终端装置与网络装置之间的信道的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所述矩阵具有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将所述矩阵的所述频率分量循环地移位,使得所述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目标系数位于经移位的矩阵中的所述频率分量中的具有预定索引的频率分量中;生成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指示所述矩阵中与所述目标系数相关联的所述空间分量;以及向所述网络装置传输包括所述第一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在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来致使所述装置至少:在网络装置处并且从终端装置接收包括第一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指示指示包括用于量化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网络装置之间的信道的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中与目标系数相关联的空间分量,所述矩阵具有所述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以及基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来确定所述信道的状态信息。
在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在终端装置处确定矩阵的构件,所述矩阵包括用于量化所述终端装置与网络装置之间的信道的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所述矩阵具有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用于将所述矩阵的所述频率分量循环地移位的构件,使得所述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目标系数位于经移位的矩阵中的所述频率分量中的具有预定索引的频率分量中;用于生成第一指示的构件,所述第一指示指示所述矩阵中与所述目标系数相关联的所述空间分量;以及用于向所述网络装置传输包括所述第一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构件。
在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在网络装置处并且从终端装置接收包括第一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构件,所述第一指示指示包括用于量化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网络装置之间的信道的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中与目标系数相关联的空间分量,所述矩阵具有所述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以及用于基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来确定所述信道的状态信息的构件。
在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具有存储在其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由装置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装置进行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
在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具有存储在其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由装置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装置进行根据第二方面的方法。
将理解,发明内容部分既不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关键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通过以下描述,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将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描述一些示例实施方案,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可在其中实现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案的示例通信网络;
图2示出了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案的用于UCI设计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3A和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方案的示例矩阵和对应的位图的图;
图4A和图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方案的在移位操作之后的示例矩阵和对应的位图的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方案的UCI设计的示例方法500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方案的UCI设计的示例方法600的流程图;
图7是适用于实现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案的装置的简化框图;并且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框图。
贯穿附图,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数字表示相同或类似的要素。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一些示例实施方案来描述本公开的原理。将理解,这些实施方案仅出于说明目的而描述,并且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公开,而不暗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任何限制。本文描述的公开内容可以除了以下描述的方式之外的各种方式实现。
在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书中,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通信网络”是指遵循任何合适的通信标准或协议(诸如长期演进(LTE)、高级LTE(LTE-A)和5G NR的)并且采用任何合适的通信技术(包括例如多输入多输出(MIMO)、OFDM、时分多路复用(TDM)、频分多路复用(FDM)、码分多路复用(CDM)、蓝牙、ZigBee、机器类型通信(MTC)、eMBB、mMTC和uRLLC技术)的网络。出于讨论的目的,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LTE网络、LTE-A网络、5G NR网络或它们的任何组合都被视为通信网络的示例。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网络装置”是指在通信网络的网络侧的任何合适的装置。网络装置可包括通信网络的接入网络中的任何合适的装置,例如,包括基站(BS)、中继器、接入点(AP)、节点B(NodeB或NB)、演进型NodeB(eNodeB或eNB)、5G或下一代NodeB(gNB)、远程无线电模块(RRU)、无线电标头(RH)、远程无线电头端(RRH)、低功率节点(诸如毫微微节点、微微节点等)。出于讨论的目的,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gNB被视为网络装置的示例。
网络装置还可包括核心网络中的任何合适的装置,例如,包括多标准无线电(MSR)无线电设备(诸如MSR BS)、网络控制器(诸如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或基站控制器(BSC))、多小区/多播协调实体(MCE)、移动交换中心(MSC)和MME、操作和管理(O&M)节点、操作支持系统(OSS)节点、自组织网络(SON)节点、定位节点(诸如增强型服务移动定位中心(E-SMLC))和/或移动数据终端(MDT)。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终端装置”是指能够、被配置用于、被布置用于和/或可操作用于与网络装置或通信网络中的其他终端装置通信的装置。通信可涉及使用电磁信号、无线电波、红外信号和/或适合于在空中传送信息的其他类型的信号来发射和/或接收无线信号。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终端装置可被配置为在没有直接人类交互的情况下发射和/或接收信息。例如,终端装置可按照预定时间表、在由内部或外部事件触发时或响应于来自网络侧的请求而向网络装置传输信息。
终端装置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UE),诸如智能电话、具备无线功能的平板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嵌入式设备(LEE)、膝上型计算机安装式设备(LME)和/或无线用户驻地设备(CPE)。出于讨论的目的,在以下内容中,将参考作为终端装置的示例的UE来描述一些实施方案,并且术语“终端装置”和“用户设备”(UE)可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可互换地使用。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位置服务器”可指将目标UE的定位提供给位置客户端的服务功能。位置服务器可经由高层信令与目标UE通信以获得目标UE的定位测量报告。位置服务还可与网络装置通信以获得与目标UE的定位相关联的信息。位置服务器可为独立于网络装置的部件。作为一种选择,位置服务器可为嵌入在网络装置中的任何功能模块或功能实体。
对应于术语“位置服务器”,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位置客户端”可指请求目标UE的位置的应用程序或实体。位置客户端可向位置服务传输位置请求并且从位置服务器接收目标UE的定位。此外,位置客户端可被视为目标UE本身。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小区”是指被由网络装置传输的无线电信号覆盖的区域。小区内的终端装置可由网络装置服务并且经由该网络装置接入通信网络。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电路系统”可指以下一者或多者或全部:
(a)仅硬件电路实现方式(诸如仅模拟和/或数字电路系统的实现方式),以及
(b)硬件电路与软件的组合,诸如(如果适用的话):(i)模拟和/或数字硬件电路与软件/固件的组合,以及(ii)具有软件的硬件处理器的任何部分(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软件和存储器,它们一起工作以致使设备(诸如移动电话或服务器)执行各种功能),以及
(c)硬件电路和或处理器,诸如微处理器或微处理器的一部分,其需要软件(例如,固件)进行操作,但是在操作不需要时软件可不存在。
电路系统的该定义适用于该术语在本申请、包括在任何权利要求中的所有使用。作为另一个示例,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术语“电路系统”还涵盖仅硬件电路或处理器(或多个处理器)的实现方式或者硬件电路或处理器及其(或它们的)相伴软件和/或固件的部分的实现方式。例如并且在适用于特定权利要求要素的情况下,术语电路系统还涵盖移动装置的基带集成电路或处理器集成电路,或在服务器、蜂窝网络装置或其他计算或网络装置中的类似的集成电路。
如本文所使用,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a)”、“一个(种)(an)”和“所述”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及其变体将被解读为是指“包括但不限于”的开放式术语。术语“基于”将被解读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方案”和“实施方案”将被解读为“至少一个实施方案”。术语“另一个实施方案”将被解读为“至少一个其他实施方案”。可在下文包括其他明确和隐含的定义。
如上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由用于每个报告的层的矩阵表示,每个矩阵包含与子带数量一样多的列向量。SD和FD压缩操作分别跨PMI矩阵的行和列应用于这些PMI矩阵。因此,用于一个层的PMI被压缩为三个组成部分:用于SD压缩的DFT向量的正交基集、用于FD压缩的DFT向量的正交基集和一组复值线性组合(LC)系数。因此,两个压缩操作都是在两个正交基上的线性投影。当通过指示来自基于DFT的码本的子集来报告两个正交基时,通过使用标量量化器在幅度和相位方面对LC系数进行量化。因为每一层可只报告非零LC系数的子集以减少开销,因此需要报告报告的非零系数的位置及其复值。每一层的位图用来报告这些位置。
可基于复合(幅度和相位)比例因子来向BTS报告每个PMI向量,因为该因子不影响预编码器设计。例如,该性质用于在FD压缩之前将适当的相移应用于PMI矩阵的列,以优化压缩操作。该性质还允许在量化之前将共同缩放应用于所有LC系数,使得它们的幅度上限为1并且幅度的量化区间变为[0,1]。
对LC系数的这种共同缩放独立地应用于每一个层的系数,并且在于该层的“最强”系数(即,具有最大幅度的系数)的幅度和相位。由于在归一化之后的最强系数可能等于1,因此不需要报告最强系数的幅度和相位。相反,它在位图中的位置通过最强系数指示符(SCI)来标示。
用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信令的重要方面是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消息中的压缩的PMI的分量的排列。以常规的方式,该消息可由两个部分、即“UCI部分1”和“UCI部分2”组织成。“UCI部分1”可包括CQI信息,以及确定“UCI部分2”的有效载荷大小所需的参数。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中传输的“UCI部分1”可能具有非常短且固定大小的有效载荷,并且可能使用非常强的前向纠错码进行编码以保证无误解码。“UCI部分2”可能包括大量的压缩的PMI并且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传输,因此它具有与数据相同的错误保护。
“UCI部分1”中用于确定“UCI部分2”的有效载荷大小的信息可以两种方式排列,即,(1)每一层的非零LC系数的数量(层的数量等于最大报告的秩)和(2)所有报告的层的非零LC系数的总数以及RI指示符。这两种方式都允许确定报告的秩以及因此“UCI部分2”中的位图的数量。“UCI部分2”中还报告了量化的系数的数量,从中可确定有效载荷大小。
应注意,“UCI部分1”中未报告用于确定“UCI部分2”的大小和用于正确的PMI解码所需的一些参数,因为它们是由网络配置的。这些是控制用于CSI报告的最大开销的参数,即,SD和FD基的大小以及非零系数的最大数量。
如以上所提及,方式(2)是优选的,因为可显著地减少用于在“UCI部分1”中指示非零LC系数的数量的开销。然而,方式(2)具有使SCI的信令更低效的缺点。事实上,在部分2中每个报告的层一个SCI,因为LC系数的归一化是每一层独立地完成的。除非在每一层的非零系数的数量方面引入限制,否则SCI应包含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091
位,以及NNZ总数的非零系数。
引入这样的限制是不期望的,因为对于给定的最大预算系数,UE应选择要报告的LC系数以跨报告的层联合地优化压缩。例如通过限制每一层允许报告的系数的数量来向该优化添加不必要的约束可能会对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SCI和FD基的信令机制,该机制通过利用基于DFT的频率压缩的性质(即,在FD压缩对BTS透明并且不要求信令之前跨LC系数矩阵的列应用的任何相位斜坡)来减少UCI消息的开销。
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UCI设计的解决方案,以便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和其他潜在问题。将在下文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方案。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本文关于这些附图给出的详细描述是出于解释目的,因为本公开超出了这些有限实施方案。
图1示出了可在其中实现本公开的实现方式的示例通信网络100。通信网络100包括网络装置110以及可统称为或单独地称为“终端装置”120的终端装置120-1、120-2……和120-N。网络100可提供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102来为终端装置120服务。将理解,给出网络装置、终端装置和/或小区的数量仅用于说明目的,而不暗示对本公开的任何限制。通信网络100可包括适于实现本公开的实现方式的任何合适数量的网络装置、终端装置/或小区。
在通信网络100中,网络装置110可将数据和控制信息传达到终端装置120,并且终端装置120也可将数据和控制信息传达到网络装置110。从网络装置110到终端装置120的链路被称为下行链路(DL),而从终端装置120到网络装置110的链路被称为上行链路(UL)。
网络100中的通信可符合任何合适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长期演进(LTE)、LTE演进、高级LTE(LTE-A)、宽带码分多址(WCDMA)、码分多址(CDMA)以及GSM EDGE无线电接入网络(GERAN)等。此外,可根据当前已知或未来开发的任一代通信协议来执行通信。通信协议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代(1G)、第二代(2G)、2.5G、2.75G、第三代(3G)、第四代(4G)、4.5G、第五代(5G)通信协议。
为了获得网络装置110与终端装置120之间的通信信道的CSI,网络装置110可向终端装置120传输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终端装置120可从网络装置110接收CSI-RS,并且通过测量CSI-RS来获得信道信息。终端装置120然后可基于获得的信道信息和对应的码本来确定通信信道的CSI。例如,可基于对应的码本来将获得的信道信息量化为CSI。终端装置120可向网络装置110报告CSI。用于报告CSI的过程也称为“CSI反馈”。CSI可确保网络装置110与终端装置120之间的无线通信的可靠性。如以上所提及,对于CSI信令,重要方面是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消息中的压缩的PMI的分量的排列。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案的用于UCI设计的过程200的示意图。出于讨论的目的,将参考图1来描述过程200。过程200可涉及如图1所示的网络装置120和终端装置110。
如图2所示,终端装置120确定210表征终端装置120与网络装置110之间的信道的矩阵。该矩阵可具有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并且对应于指示用于量化信道的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的位图。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终端装置120可接收从网络装置110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且获得与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相关联的资源指示,这对于终端装置和网络装置两者是已知的。终端装置120可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资源指示来确定矩阵。
图3A和图3B中分别示出了这样的矩阵和对应的位图。如图3A所示,矩阵具有在空间域310中的空间分量和在频域320中的频率分量。图3A所示的这种矩阵可称为LC系数矩阵。
如以上所提及,该矩阵可通过将压缩应用于表示用于所有配置的子带的给定空间层的预编码向量集合的PMI矩阵来获得,这可在从网络装置110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指示。给定大小为2N1N2×N3的PMI矩阵W,其中N1×N2是用于发射二维交叉极化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极化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并且N3是配置的PMI子带的数量。对于大于一的秩指示符(RI),RI空间层中的每一者都有一个这样的PMI矩阵。PMI矩阵W上的压缩操作是线性的并且可用以下等式表示: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21
其中矩阵W1的列向量是大小为2L的SD正交基的分量,Wf的列形成大小为M的FD正交基,并且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22
是复值LC系数的2L×M矩阵。矩阵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23
可指图3A所示的矩阵。为了进一步减少信令开销,仅报告2LM个LC系数的子集,并且将其余系数设置为零。这组报告的LC系数被称为非零(NZ)系数。NZ系数可指图3A中的不等于零的小区,例如,小区331。
因此,层的PMI报告可由分别用于SD和FD基子集选择的两个指示符以及指示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24
矩阵中的KNZ个非零系数的位置的2L×M位图组成。对应于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25
矩阵的位图可在图3B中示出。如图3A和图3B所示,位图的行和列可对应于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例如,频域320中的第0频率分量对应于位图的第0列。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26
矩阵中的KNZ个非零系数中存在目标系数。目标系数可被称为非零系数中的最大系数,即,最强系数。为了减少报告最强系数的指示的开销,终端装置120确定矩阵的频率分量的移位操作,使得最强系数位于具有预定索引的频率分量中。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终端装置120可确定频率分量的索引,并且基于频率分量的索引、一组预定义频率分量中的频率分量的数量、预定索引和频率分量的参考索引来对矩阵中的频率分量执行模运算。参考索引可指示在移位之前的与目标系数相关联的频率分量。终端装置120可基于模运算的结果来执行移位操作。
例如,令N3为频率分量的数量,M<N3为由具有索引m0,m1,...,mM-1的频率分量形成的频域基的大小,并且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27
为具有最强系数的频率分量的索引。例如,假设分量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31
的预定义索引值为0。终端装置120可基于以下等式来执行移位操作: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32
然后,终端装置120基于最强系数所在的空间分量来确定最强系数的指示,即,SCI。SCI可指示矩阵中与目标系数相关联的空间分量。
终端装置120还基于基于预定索引和频率分量来生成用于指示与频率分量的子集相关联的频率范围的另一个指示。也就是说,频率分量的子集不包括具有预定索引的频率分量。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终端装置120可从频率分量确定与预定索引相关联的目标频率分量,并且从频率分量中选择不包括目标频率分量的频率分量的子集。终端装置120可确定频率分量的子集的索引,并且基于频率分量的子集的索引来生成用于指示频率范围的指示。
返回参考与等式(2)相关的假设,终端装置120可报告没有“第0”频率分量的大小为M-1的频率分量的子集,如下: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33
在确定了SCI和与频率范围相关联的指示之后,终端装置120可向网络装置110传输220包括这两个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应理解,UCI可包括用于报告用于估计信道状态的相关参数的其他必要消息。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UCI还可包括对应于LC系数的矩阵的位图。可基于在移位操作之前的矩阵来确定位图。如上文所提及,这样的位图可指示NZ系数在矩阵中的位置。在矩阵的移位操作之后,位图也可基于预定索引进行更新。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终端装置120可基于频率分量的索引以及预定索引来确定预定索引与频率分量的索引中的每个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基于对应关系来更新位图。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终端装置120传输也包括更新的位图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参考图3A至图3B和图4A至图4B,可清楚地示出移位操作。如以上所提及,图3A的矩阵可具有2L*M的大小,该矩阵中存在一组NZ系数,并且图3B示出了对应于图3A的矩阵的位图。如图3A所示,假设最强系数330位于第1频率分量341中。例如,终端装置120可将矩阵移位,使得最强系数位于第0频率分量中。经移位的矩阵可在图4A中示出。最强系数330位于第0频率分量340中。相应地,图3B所示的位图可更新为图4B所示的位图。
如果在不失一般性的情况下假设图4A中的位图的逐行读取次序,则最强系数是第三NZ系数,因此,在没有本公开的提议的情况下,它将用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41
位指示:SCI=2或0010(2的4位二进制表示)。该层的值KNZ=10也应在“UCI部分1”中报告。
根据本公开的解决方案,如果预定索引为“第0”,则在图3A的示例中,终端装置120可将移位操作应用于向左一个位置的频率分量。例如,假设频率分量是{m0,m1,...,mM-1}={0,1,3,5,10,11,12},其中具有最强系数的FD分量的索引由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42
给出。在循环移位和重新排序之后,FD基子集由{0,2,4,9,10,11,12}给出。另一方面,用报告SD分量索引的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43
位来指示SCI,在该示例中为:SCI=1或001(1的3位二进制表示)。
再次参考图2,网络装置110从终端装置120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并且基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来确定信道的状态信息。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网络装置110可基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来确定矩阵并且基于矩阵来确定状态信息。如以上所提及,该矩阵可通过应用PMI矩阵的压缩来获得。网络装置110需要基于该矩阵来重建PMI矩阵。根据UCI,网络装置110可确定不包括目标频率分量的频率分量的子集,并且网络装置110可通过将目标频率分量添加到频率分量的子集来重建PMI。
这样,用于设计UCI的新解决方案可减少用于在“UCI部分1”和“UCI部分2”中报告参数的开销。
在下文,将解释循环移位的原理。如以上所提及,应用于频率分量的任何循环移位等效于在应用频率压缩之前将PMI的列乘以相位斜坡。在终端装置120处执行的这种相位斜坡操作不需要报告给网络装置110,因为它对预编码器设计是透明的。
众所周知,跨预编码矩阵W的列的相位旋转不会影响预编码器性能,因此网络装置110可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重建W,直到每列都有相位调整为止。对于任何类型的预编码器设计都是如此。将表明,在频域压缩之前跨矩阵W2的列应用的相位调整不需要报告给网络装置110。还将指出,这些相位的选择是终端装置120可用来改进频率压缩(即,减小网络装置110处的重建误差)的重要自由度。
首先,考虑频率压缩的理想情况,而没有基子集选择,即,假设M=N3,并且其中报告所有2LN3个未量化频域系数。应注意,这只是假设情况,因为频域中没有实际的压缩增益。假设终端装120在跨子带的DFT处理之前在W2的列上应用相位调整,并且用R指示任意相位旋转的对角矩阵: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51
如果网络装置110知道R,则预编码器W被重建为: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61
然而,如果网络装置110不知道R,则重建得到: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62
在这种理想情况下,观察到1)重建(5)和(6)之间的差异只是跨预编码器的列的相位旋转,即,
W=W(R)R (7)
以及2)假设完美报告了2L×N3线性组合矩阵W2,在(4)中应用相位旋转是不相关的。
考虑具有M≤N3的基子集选择和线性组合系数的量化的现实情况,并且说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63
是在网络装置110处已知的FD系数的2L×N3矩阵。应注意,只有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64
的K0个系数是非零的。量化误差也会影响非零系数。在线性组合系数的现实矩阵与理想矩阵之间引入误差矩阵: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65
使得在非常一般的情况下,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66
可被表达为: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67
如果网络装置110知道相移R,则在有误差的情况下,预编码器W’被重建为: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68
如果网络装置110不知道R,则预编码器重建得到: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69
通过比较(10)和(11),将得到:
W′=W′(R)R (12)
即,报告和没有报告R的两个重建之间的差异是应用于预编码器的列的相位旋转,这不会影响预编码器的性能。然而,不同于理想情况,在终端装置处应用适当的相位旋转确实在重建误差方面产生影响。事实上,终端装置可优化相位旋转R的选择,使得重建误差E根据某一度量被最小化,即使网络装置不知道这些相位调整也是如此。
应注意,当Wf是2L×M而不是2L×N3时,两个结果(7)和(12)都成立,但是W′和W′(R)的表达更复杂,因为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71
不再是单位矩阵。
总之,当应用频域压缩时,相位调整R的优化可由终端装置用来提高PMI准确性。然而,这些调整不需要传达到网络装置来实现该增益。
应注意,几种操作可由这些相位旋转表达。过采样的DFT码本可被描述为临界采样的码本的O3个循环移位版本的并集,其中最小移位是小数。因此,可通过使用符号(3)来表达对大小为N3的O3个正交群中的一个的选择,其中R由相位斜坡给出: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72
并且k∈[0,...,O3-1]。类似地,可通过在原始域中以O3的最小移位倍数跨W2的列应用相位斜坡来获得N3个频域候选分量的循环移位。例如,将索引n的FD分量移动到位置‘0’的循环移位可通过(4)来表达,其中R由相位斜坡给出: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81
并且n∈[0,...,N3-1]。最后,过采样和循环移位也可与W2的列上的相位调整相结合,以确保在应用频域压缩之前沿着其行进行平滑的相位转变并且避免‘相位跳跃’。将这些相位调整的对角矩阵表示为Rφ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82
其中φn∈[0,2π)。一般来说,终端装置可通过在W2的列上执行一组相位旋转来应用这三个操作(过采样、循环移位、相位调整)的组合,如在(4)中所描述,其中旋转矩阵由下式给出:
Figure BDA0003290248180000183
将参考图5至图6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案的更多细节。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方案的用于UCI设计的示例方法500的流程图。可在如图1所示的终端装置120处实现方法500。出于讨论的目的,将参考图1来描述方法500。
在510处,终端装置110确定矩阵,该矩阵包括用于量化终端装置与网络装置之间的信道的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该矩阵具有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终端装置110可接收从网络装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且获得与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相关联的资源指示。终端装置110还可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资源指示来确定矩阵。
在520处,终端装置110将矩阵的频率分量循环地移位,使得该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目标系数位于经移位的矩阵中的频率分量中的具有预定索引的频率分量中。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终端装置110可确定频率分量的索引。终端装置110还可从频率分量的索引中确定参考索引,该参考索引指示矩阵中与目标系数相关联的频率分量,并且基于频率分量的索引、预定索引和参考索引来将频率分量移位。
在530处,终端装置110生成第一指示,该第一指示指示矩阵中与目标系数相关联的空间分量。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终端装置110可将来自该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的最大系数确定为目标系数,并且基于矩阵中与该目标系数相关联的空间分量的索引来生成第一指示。
在540处,终端装置110向网络装置120传输包括第一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终端装置110可基于经移位的矩阵来确定位图,该位图指示非零线性组合系数在经移位的矩阵中的位置;并且传输包括该位图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终端装置110可基于预定索引和频率分量来生成指示与频率分量的子集相关联的频率范围的第二指示,并且传输包括该第二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终端装置110可从频率分量确定与预定索引相关联的目标频率分量,并且从频率分量中选择不包括该目标频率分量的频率分量的子集。终端装置110还可确定在移位之后的频率分量的子集的索引,并且基于频率分量的子集的索引来生成第二指示。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方案的用于UCI设计的示例方法600的流程图。可在如图1所示的网络装置110处实现方法600。出于讨论的目的,将参考图1来描述方法600。
在610处,网络装置110在网络装置处并且从终端装置120接收包括第一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该第一指示指示包括用于量化终端装置与网络装置之间的信道的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中与目标系数相关联的空间分量,该矩阵具有该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
在620处,网络装置110基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来确定信道的状态信息。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网络装置110可基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来确定矩阵并且基于矩阵来确定状态信息。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网络装置110可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该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位图,该位图指示非零线性组合系数在通过将矩阵的频率分量循环地移位获得的经移位的矩阵中的位置。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网络装置110可接收包括第二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该第二指示指示与频率分量的子集相关联的频率范围。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能够执行(例如,在终端装置110处实现的)方法500的设备可包括用于执行方法500的相应步骤的构件。该构件可以任何合适的形式实现。例如,该构件可以电路系统或软件模块实现。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该设备包括:用于在终端装置处确定矩阵的构件,该矩阵包括用于量化终端装置与网络装置之间的信道的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该矩阵具有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用于将该矩阵的频率分量循环地移位的构件,使得该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目标系数位于经移位的矩阵中的频率分量中的具有预定索引的频率分量中;用于生成第一指示的构件,该第一指示指示该矩阵中与目标系数相关联的空间分量;以及用于向网络装置传输包括第一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构件。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能够执行(例如,在网络装置120处实现的)方法600的设备可包括用于执行方法600的相应步骤的构件。该构件可以任何合适的形式实现。例如,该构件可以电路系统或软件模块实现。
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该设备包括:用于在网络装置处并且从终端装置接收包括第一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构件,该第一指示指示包括用于量化终端装置与网络装置之间的信道的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中与目标系数相关联的空间分量,该矩阵具有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以及用于基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来确定信道的状态信息的构件。
图7是适用于实现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案的装置700的简化框图。可提供装置700以实现通信装置,例如,如图1所示的终端装置120和网络装置110。如图所示,装置7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10、耦合到处理器710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740,以及耦合到处理器710的一个或多个发射器和/或接收器(TX/RX)740。
TX/RX 740用于双向通信。TX/RX 740具有至少一个天线以促进通信。通信接口可表示与其他网络元件通信所必需的任何接口。
处理器710可以是适用于本地技术网络的任何类型,并且可包括以下项中的一者或多者:作为非限制性示例,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装置700可具有多个处理器,诸如在时间上从属于使主处理器同步的时钟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
存储器7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724、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闪存存储器、硬盘、光盘(CD)、数字视频盘(DVD)以及其他磁性存储设备和/或光学存储设备。易失性存储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722以及在掉电持续时间内将不会持续的其他易失性存储器。
计算机程序730包括由相关联的处理器710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程序730可存储在ROM 1020中。处理器710可通过将程序730加载到RAM 720中来执行任何合适的动作和处理。
可借助于程序730来实现本公开的实施方案,使得装置700可执行如参考图2至图4所讨论的本公开的任何过程。本公开的实施方案还可通过硬件或通过软件与硬件的组合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程序730可被有形地包含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被包括在装置700(诸如在存储器720中)或可由装置700存取的其他存储装置中。装置700可将程序730从计算机可读介质加载到RAM 722以用于执行。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非易失性存储设备,诸如ROM、EPROM、闪存存储器、硬盘、CD、DVD等。图8示出了呈CD或DVD形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800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具有存储在其上的程序730。
一般来讲,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案可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它们的任何组合来实现。一些方面可用硬件来实现,而其他方面可用可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来实现。尽管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各种方面被示出和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使用一些其他图解表示,但是将理解,本文描述的框、设备、系统、技术或方法可用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的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装置或它们的某一组合来实现。
本公开还提供有形地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诸如程序模块中包括的那些,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装置中的目标真实或虚拟处理器上执行以进行如以上参考图2至图4所描述的方法500和600。一般来讲,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库、对象、类、部件、数据结构等。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可根据需要在程序模块之间组合或拆分程序模块的功能性。用于程序模块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在本地装置或分布式装置内执行。在分布式装置中,程序模块可位于本地存储介质和远程存储介质两者中。
可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用于进行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将这些程序代码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该程序代码在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致使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指定的功能/操作。程序代码可完全地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地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可通过任何合适的载体来携载计算机程序代码或相关数据,以使得装置、设备或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所述的各种过程和操作。载体的示例包括信号、计算机可读介质等。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为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磁性、光学、电磁、红外或半导体系统、设备或装置,或者前述项的任何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将包括:具有一条或多条接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存储器)、光纤、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装置、磁性存储装置,或者前述项的任何合适的组合。
另外,尽管以特定次序描绘了操作,但是这不应被理解为需要以所示的特定次序或以连续次序执行此类操作或需要执行所有所说明的操作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可为有利的。同样地,尽管在以上讨论中包含了若干实现方式细节,但是这些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而是对可特定于特定实施方案的特征的描述。在单独实施方案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在单个实施方案中组合地实现。相反地,在单个实施方案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在多个实施方案中实现。
尽管已经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将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本公开不一定限于以上描述的具体特征或动作。而是,以上描述的具体特征和动作是作为实现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公开的。

Claims (26)

1.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终端装置处确定矩阵,所述矩阵包括用于量化所述终端装置与网络装置之间的信道的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所述矩阵具有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
将所述矩阵的所述频率分量循环地移位,使得所述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目标系数位于经移位的矩阵中的所述频率分量中的具有预定索引的频率分量中;
生成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指示所述矩阵中与所述目标系数相关联的所述空间分量;以及
向所述网络装置传输包括所述第一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矩阵包括:
接收从所述网络装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获得与所述空间分量和所述频率分量相关联的资源指示;以及
基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所述资源指示来确定所述矩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频率分量移位包括:
确定所述频率分量的索引;
从所述频率分量的所述索引中确定参考索引,所述参考索引指示所述矩阵中与所述目标系数相关联的频率分量;
基于所述频率分量的所述索引、所述预定索引和所述参考索引来将所述频率分量移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第一指示包括:
将来自所述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的最大系数确定为所述目标系数;以及
基于所述矩阵中与所述目标系数相关联的所述空间分量的索引来生成所述第一指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经移位的矩阵来确定位图,所述位图指示所述非零线性组合系数在所述经移位的矩阵中的位置;以及
传输包括所述位图的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预定索引和所述频率分量来生成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指示与所述频率分量的子集相关联的频率范围;
传输包括所述第二指示的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第二指示包括:
从所述频率分量中确定与所述预定索引相关联的目标频率分量;
从所述频率分量中选择不包括所述目标频率分量的所述频率分量的所述子集;
确定在所述移位之后的所述频率分量的所述子集的索引;以及
基于所述频率分量的所述子集的所述索引来生成所述第二指示。
8.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网络装置处并且从终端装置接收包括第一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指示指示包括用于量化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网络装置之间的信道的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中与目标系数相关联的空间分量,所述矩阵具有所述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以及
基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来确定所述信道的状态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状态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来确定所述矩阵;以及
基于所述矩阵来确定所述状态信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位图,所述位图指示所述非零线性组合系数在通过将所述矩阵的所述频率分量循环地移位获得的经移位的矩阵中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包括第二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指示指示与所述频率分量的子集相关联的频率范围。
12.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
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来致使所述装置至少:
在终端装置处确定矩阵,所述矩阵包括用于量化所述终端装置与网络装置之间的信道的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所述矩阵具有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
将所述矩阵的所述频率分量循环地移位,使得所述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目标系数位于经移位的矩阵中的所述频率分量中的具有预定索引的频率分量中;
生成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指示所述矩阵中与所述目标系数相关联的所述空间分量;以及
向所述网络装置传输包括所述第一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被致使来通过以下确定所述矩阵:
接收从所述网络装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获得与所述空间分量和所述频率分量相关联的资源指示;以及
基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所述资源指示来确定所述矩阵。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被致使来通过以下将所述频率分量移位:
确定所述频率分量的索引;
从所述频率分量的所述索引中确定参考索引,所述参考索引指示所述矩阵中与所述目标系数相关联的频率分量;
基于所述频率分量的所述索引、所述预定索引和所述参考索引来将所述频率分量移位。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被致使来通过以下生成所述第一指示:
将来自所述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的最大系数确定为所述目标系数;以及
基于所述矩阵中与所述目标系数相关联的所述空间分量的索引来生成所述第一指示。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被致使来:
基于所述经移位的矩阵来确定位图,所述位图指示所述非零线性组合系数在所述经移位的矩阵中的位置;以及
传输包括所述位图的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被致使来:
基于所述预定索引和所述频率分量来生成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指示与所述频率分量的子集相关联的频率范围;
传输包括所述第二指示的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被致使来通过以下生成所述第二指示:
从所述频率分量中确定与所述预定索引相关联的目标频率分量;
从所述频率分量中选择不包括所述目标频率分量的所述频率分量的所述子集;
确定在移位之后的所述频率分量的所述子集的索引;以及
基于所述频率分量的所述子集的所述索引来生成所述第二指示。
19.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
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来致使所述装置至少:
在网络装置处并且从终端装置接收包括第一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指示指示包括用于量化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网络装置之间的信道的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中与目标系数相关联的空间分量,所述矩阵具有所述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以及
基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来确定所述信道的状态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被致使来通过以下确定所述状态信息:
基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来确定所述矩阵;以及
基于所述矩阵来确定所述状态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被致使来:
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位图,所述位图指示所述非零线性组合系数在通过将所述矩阵的所述频率分量循环地移位获得的经移位的矩阵中的位置。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被致使来:
接收包括第二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指示指示与所述频率分量的子集相关联的频率范围。
23.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用于在终端装置处确定矩阵的构件,所述矩阵包括用于量化所述终端装置与网络装置之间的信道的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所述矩阵具有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
用于将所述矩阵的所述频率分量循环地移位的构件,使得所述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中的目标系数位于经移位的矩阵中的所述频率分量中的具有预定索引的频率分量中;
用于生成第一指示的构件,所述第一指示指示所述矩阵中与所述目标系数相关联的所述空间分量;以及
用于向所述网络装置传输包括所述第一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构件。
24.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用于在网络装置处并且从终端装置接收包括第一指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构件,所述第一指示指示包括用于量化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网络装置之间的信道的一组非零线性组合系数的矩阵中与目标系数相关联的空间分量,所述矩阵具有所述空间分量和频率分量;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来确定所述信道的状态信息的构件。
25.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致使设备至少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程序指令。
26.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致使设备至少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程序指令。
CN201980095125.8A 2019-04-04 2019-04-04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Active CN1137115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80527.5A CN116887424A (zh) 2019-04-04 2019-04-04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81612 WO2020199222A1 (en) 2019-04-04 2019-04-04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80527.5A Division CN116887424A (zh) 2019-04-04 2019-04-04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11512A true CN113711512A (zh) 2021-11-26
CN113711512B CN113711512B (zh) 2023-08-25

Family

ID=700581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80527.5A Pending CN116887424A (zh) 2019-04-04 2019-04-04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CN201980095125.8A Active CN113711512B (zh) 2019-04-04 2019-04-04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80527.5A Pending CN116887424A (zh) 2019-04-04 2019-04-04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4) US10848229B2 (zh)
EP (2) EP3949185A4 (zh)
JP (1) JP7382418B2 (zh)
KR (3) KR102589080B1 (zh)
CN (2) CN116887424A (zh)
AU (2) AU2019438745B2 (zh)
BR (1) BR112021019626A2 (zh)
CA (2) CA3134720A1 (zh)
CO (1) CO2021014882A2 (zh)
ES (1) ES2945189T3 (zh)
FI (1) FI3720009T3 (zh)
MX (1) MX2021012144A (zh)
PL (1) PL3720009T3 (zh)
SG (1) SG11202110126YA (zh)
TW (1) TWI762898B (zh)
WO (1) WO20201992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95847B2 (en) * 2019-12-19 2023-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modules and compression ratios for user-equipment (UE) feedback
US20230231600A1 (en) * 2022-01-19 2023-07-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recoding information for beamforming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505A (zh) * 2010-01-12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额外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指示方法和系统
US20120300867A1 (en) * 2011-05-24 2012-11-29 Yen-Chih Chen Model-based channel estimator for correlated fading channels an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120314590A1 (en) * 2011-06-10 2012-12-13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Enhanced precoding feedback for multiple-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mimo)
CN103220083A (zh) * 2013-03-27 2013-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142117A1 (en) * 2014-11-17 2016-05-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to calculate linear combination pre-coders f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7636984A (zh) * 2015-05-29 2018-01-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操作mimo测量参考信号和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9075849A (zh) * 2016-04-19 2018-12-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先进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显式csi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9565323A (zh) * 2016-09-26 2019-04-02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31357B1 (ko) 2006-04-06 2013-0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귀환 방법 및데이터 송신 방법
CA2656988C (en) 2006-07-06 2013-05-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errors in a multiple subcarrier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CN101400074A (zh) * 2007-09-28 2009-04-01 夏普株式会社 减少预编码矩阵索引号反馈量的方法、用户设备及系统
KR20150080633A (ko) 2009-06-19 2015-07-09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Lte-a에서의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시그널링
KR101819078B1 (ko) * 2010-01-12 2018-01-16 지티이 코포레이션 크로네커 곱에 기반한 공간적 채널 상태 정보 피드백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8687555B2 (en) * 2010-09-29 2014-04-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effective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US9281881B2 (en) 2013-02-12 2016-03-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4TX codebook enhancement in LTE
US9853704B2 (en) * 2013-05-07 2017-12-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three dimensional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10069550B2 (en) * 2014-10-06 2018-09-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d repor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93777B2 (en) * 2014-11-17 2018-0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US10218423B2 (en) * 2015-01-05 2019-02-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ing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tenn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WO2017075819A1 (zh) * 2015-11-06 2017-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70141928A1 (en) 2015-11-17 2017-05-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ple one-time-certificate-generation
TWI640172B (zh) * 2016-05-12 2018-11-01 國立臺灣大學 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中天線子陣列彈性配置系統與其選擇方法
US10484064B2 (en) * 2016-09-01 2019-11-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CSI acquisition
US10200103B2 (en) * 2016-11-23 2019-0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multi-resolution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1476901B2 (en) * 2018-04-27 2022-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CSI reporting based on non-uniform space-frequency compression
US11637732B2 (en) * 2018-07-18 2023-04-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resolution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2607030B1 (ko) * 2018-09-11 2023-11-29 프라운 호퍼 게젤샤프트 쭈르 푀르데룽 데어 안겐반텐 포르슝 에. 베.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도플러 코드북-기반 프리코딩 및 csi 보고
EP3874605A1 (en) * 2018-11-02 2021-09-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ybrid common/independent fd-basis for type ii csi enhancement
US11424807B2 (en) * 2018-12-11 2022-08-23 Nokia Technologies Oy Enhanced frequency compression for overhead reduction for CSI reporting and usage
EP3672096A1 (en) 2018-12-22 2020-06-24 Fraunhofer 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eedback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1431569B (zh) * 2019-01-09 2022-07-08 苹果公司 编码增强的ii型信道状态信息
BR112021013640A2 (pt) 2019-01-11 2021-09-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aparelho, e mídia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US11128354B2 (en) * 2019-01-18 2021-09-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segmented CSI repor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2541152B1 (ko) 2019-02-26 2023-06-13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코드북을 피드백하는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EP3935743A1 (en) 2019-03-08 2022-01-12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Csi reporting and codebook structure for doppler-delay codebook-based precod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11387887B2 (en) * 2019-03-28 2022-07-12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
EP4307576A3 (en) * 2019-03-29 2024-05-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beam precoder bas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N113678383A (zh) * 2019-04-08 2021-11-19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通信效率
US10686502B1 (en) 2019-04-29 2020-06-16 XCOM Labs, Inc. Downlink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EP3734852A1 (en) * 2019-05-02 2020-11-04 Fraunhofer 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si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614390B (zh) * 2019-05-31 2022-07-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6724501A (zh) * 2021-01-15 2023-09-08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互易性的ii型码本的码本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505A (zh) * 2010-01-12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额外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指示方法和系统
US20120300867A1 (en) * 2011-05-24 2012-11-29 Yen-Chih Chen Model-based channel estimator for correlated fading channels an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120314590A1 (en) * 2011-06-10 2012-12-13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Enhanced precoding feedback for multiple-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mimo)
CN103220083A (zh) * 2013-03-27 2013-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142117A1 (en) * 2014-11-17 2016-05-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to calculate linear combination pre-coders f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7636984A (zh) * 2015-05-29 2018-01-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操作mimo测量参考信号和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9075849A (zh) * 2016-04-19 2018-12-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先进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显式csi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9565323A (zh) * 2016-09-26 2019-04-02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945189T3 (es) 2023-06-29
US20220255608A1 (en) 2022-08-11
US20240137090A1 (en) 2024-04-25
AU2023202461A1 (en) 2023-05-11
MX2021012144A (es) 2022-08-04
CN113711512B (zh) 2023-08-25
JP7382418B2 (ja) 2023-11-16
CA3134720A1 (en) 2020-10-08
CN116887424A (zh) 2023-10-13
AU2019438745A1 (en) 2021-11-25
EP3720009A1 (en) 2020-10-07
US20200322027A1 (en) 2020-10-08
US11909484B2 (en) 2024-02-20
FI3720009T3 (fi) 2023-05-22
WO2020199222A1 (en) 2020-10-08
JP2022528682A (ja) 2022-06-15
KR20230093524A (ko) 2023-06-27
KR20230145259A (ko) 2023-10-17
TWI762898B (zh) 2022-05-01
US20210028846A1 (en) 2021-01-28
EP3720009B1 (en) 2023-02-22
US10848229B2 (en) 2020-11-24
EP3949185A4 (en) 2022-11-09
CA3231450A1 (en) 2020-10-08
US11336356B2 (en) 2022-05-17
TW202046793A (zh) 2020-12-16
PL3720009T3 (pl) 2023-07-17
KR102589080B1 (ko) 2023-10-16
EP3949185A1 (en) 2022-02-09
KR102545026B1 (ko) 2023-06-19
KR20210125060A (ko) 2021-10-15
BR112021019626A2 (pt) 2021-11-30
SG11202110126YA (en) 2021-10-28
KR102660181B1 (ko) 2024-04-24
CO2021014882A2 (es) 2022-04-08
AU2019438745B2 (en)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27075B1 (ko) 프리코딩 정보 송신 및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US20240137090A1 (e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9391305B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200220590A1 (en) Nr uplink codebook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20220239362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20230216567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WO2016026507A1 (en) Periodical feedback design for three-dimensiona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3d-mimo)
WO2019034121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MIMO COMMUNICATION
US20220303076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WO2020252691A1 (en) Transmiss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N110999114B (zh) 基于宽带幅度的码本子集限制
RU2777417C1 (ru) Управляющая информация восходящего канала
CN112673580A (zh) 大规模mimo系统中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的确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