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1640B - 用於傳輸和接收載波聚合訊號的射頻積體晶片和無線通訊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傳輸和接收載波聚合訊號的射頻積體晶片和無線通訊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61640B TWI761640B TW107143691A TW107143691A TWI761640B TW I761640 B TWI761640 B TW I761640B TW 107143691 A TW107143691 A TW 107143691A TW 107143691 A TW107143691 A TW 107143691A TW I761640 B TWI761640 B TW I76164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frequency
- carrier
- digital
- analog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1638—Special circuits to enhance selectivity of receiv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7/00—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6—Multiple-frequency-changing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covered by H03D
- H03D2200/0041—Functional aspects of demodulators
- H03D2200/0066—Mix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射頻積體晶片(RFIC)及一種包括所述
射頻積體晶片的無線通訊裝置。被配置成接收具有至少第一載波訊號及第二載波訊號的載波聚合接收訊號的射頻積體晶片可包括被配置成自接收訊號分別產生第一數位載波訊號及第二數位載波訊號的第一載波接收器及第二載波接收器。鎖相迴路(PLL)可將具有第一頻率的第一頻率訊號輸出至第一載波接收器及第二載波接收器。第一載波接收器及第二載波接收器可分別包括分別用於使用第一頻率訊號來對接收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的第一類比混頻器及第二類比混頻器。第一載波接收器及第二載波接收器中的每一者可更包括更在數位域中對接收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的數位混頻器。
Description
本申請案主張分別於2017年12月5日及2018年8月2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提出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7-0166194號及第10-2018-0090411號的權利,所述韓國專利申請案的揭露內容全文併入本文中供參考。
本發明概念大體而言是有關於一種射頻積體晶片(RFIC)及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且更具體而言,是有關於一種被配置成使用載波聚合來收發訊號的RFIC及一種包括所述RFIC的無線通訊裝置。
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是指將多個載波(「carrier wave、carrier」)聚合於單個傳輸路徑上以在各無線通訊裝置之間傳輸訊號。藉由一個經調變載波而傳輸的訊號能量的頻率範圍可被稱為頻道(frequency channel)。使用CA,無線裝置可
藉由同時處理可各自攜載相應資料的多個載波而在包含多個頻道的給定無線通道(channel)上傳輸/接收更大量的資料。
對於CA,可以各種方式安排用於傳輸資料的頻道。無線通訊裝置的具備CA能力(CA-capable)的傳輸器、接收器或收發器可由被設計成支援各種頻道安排的多個單載波接收器、傳輸器或收發器(本文中稱為「載波傳輸器」、「載波接收器」或「載波收發器」)構成。
另外,可利用被配置成支援固定頻率的鎖相迴路(phase-locked loop,PLL),以使得多個載波傳輸器及/或載波接收器可處理資訊訊號。對於諸多當前的設計而言,由於多個載波傳輸器及載波接收器使用單獨的PLL,因此各PLL在晶片中佔用大的面積且所述PLL的功率消耗是高的。
本發明概念提供一種被配置成使用單個鎖相迴路(PLL)來為多個載波傳輸器及多個載波接收器中的每一者支援頻率訊號的射頻積體晶片(radio-frequency integrated chip,RFIC)、及一種包括所述RFIC的無線通訊裝置。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態樣,提供一種RFIC,被配置成接收由至少第一載波訊號及第二載波訊號構成的接收訊號。所述RFIC可包括第一載波接收器及第二載波接收器以及PLL。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接收訊號的第一部分並自所述第一部分產生與所述第一載波訊號對應的第一數位載波訊號。所述
第一載波接收器包括第一類比混頻器及第一數位混頻器,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被配置成在類比域中對所述第一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所述第一數位混頻器被配置成更在數位域中對所述第一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並輸出所述第一數位載波訊號。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接收訊號的第二部分並自所述第二部分產生與所述第二載波訊號對應的第二數位載波訊號。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包括第二類比混頻器及第二數位混頻器,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被配置成在類比域中對所述第二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所述第二數位混頻器被配置成更在所述數位域中對所述第二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並輸出所述第二數位載波訊號。所述PLL被配置成將具有第一頻率的第一頻率訊號輸出至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及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中的每一者。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使用藉由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而產生的第二頻率訊號來對所述第一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且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使用藉由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而產生的第三頻率訊號來對所述第二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被配置成傳輸載波聚合訊號的RFIC。所述RFIC包括第一載波傳輸器及第二載波傳輸器以及鎖相迴路(PLL)。所述第一載波傳輸器被配置成接收第一數位載波訊號並自所述第一數位載波訊號產生第一傳輸訊號。所述第一載波傳輸器包括第一數位混頻器及第一類比混頻器,所述第一數位混頻器被配置成在數位域中對所述第一數位載
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被配置成在類比域中對自所述第一數位載波訊號導出的第一類比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所述第二載波傳輸器被配置成接收第二數位載波訊號並自所述第二數位載波訊號產生第二傳輸訊號。所述第二載波傳輸器包括第二數位混頻器及第二類比混頻器,所述第二數位混頻器被配置成在所述數位域中對所述第二數位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被配置成在所述類比域中對自所述第二數位載波訊號導出的第二類比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所述PLL被配置成將具有第一頻率的第一頻率訊號輸出至所述第一載波傳輸器及所述第二載波傳輸器。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使用藉由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而產生的第二頻率訊號來對所述第一類比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升頻轉換,且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使用藉由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而產生的第三頻率訊號來對所述第二類比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升頻轉換。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裝置,被配置成接收由至少第一載波訊號及第二載波訊號構成的接收訊號。所述無線通訊裝置可包括RFIC,所述RFIC包括第一載波接收器、第二載波接收器及PLL,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接收訊號的第一部分並自所述第一部分產生與所述第一載波訊號對應的第一數位載波訊號,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接收訊號的第二部分並自所述第二部分產生與所述第二載波訊號對應的第二數位載波訊號,所述PLL被配置成將具有第
一頻率的第一頻率訊號輸出至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及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以及調變器-解調器(modulator-demodulator,MODEM),被配置成在數位域中對所述第一數位載波訊號及所述第二數位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降頻轉換且然後解調經降頻轉換的第一數位載波訊號及經降頻轉換的第二數位載波訊號。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包括第一類比混頻器,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被配置成使用基於所述第一頻率訊號而產生的第二頻率訊號來對所述接收訊號的頻率進行降頻轉換。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包括第二類比混頻器,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被配置成使用基於所述第一頻率訊號而產生的第三頻率訊號來對所述接收訊號的頻率進行降頻轉換。
1、1e、1f:無線通訊裝置
1g、1h:無線通訊裝置/裝置
5:訊號分配器
7:組合器/合併電路
10、10a、10b、10c、10d、10e、10f、10g、10h、10i、10j、10k:射頻積體晶片(RFIC)
20、20e、20f、20g、20h:調變器-解調器(MODEM)
21e、21f、21g、116d:數位接收電路
21h、316d:數位傳輸電路
27:MODEM處理電路
110、110a:載波接收器/第一載波接收器
110b、110c、110e、110f、110g、110i、110j、110k:第一載波接收器
110d、120d、130、130d:載波接收器
111、111c、111e、111f、111g:第一類比接收電路
111b:第一類比接收電路/類比接收電路
111d:類比接收電路
112、112a、112c、112f、112g:第一接收放大器
113、113a、113c、113f、113g:第一類比接收混頻器
114:第一類比接收濾波器/濾波器
114a、114f:第一類比接收濾波器
114c:第一數位接收濾波器
115、115e、115f:第一類比至數位轉換器(ADC)/ADC
115a、115b、115c、115g、315h:第一ADC
115d:ADC
116、116b、116c:第一數位接收電路
117:第一數位混頻器/第一數位接收混頻器/數位混頻器
117a、117c:第一數位接收混頻器
118、118_1a:第一分頻器/分頻器
118_2a、128:第二分頻器/分頻器
118_3a:第三分頻器/分頻器
118_4a:第一頻率開關/開關
118b、118c、118d、118e、118f、118g、318、318h:第一分頻器
119b、119e、119f、119g、319、319h:第三分頻器
119c、128b、128e、128f、128g、318d、328、328h:第二分頻器
120、120a:載波接收器/第二載波接收器
120b、120c、120e、120f、120g、120i、120j、120k:第二載波接收器
121、121c、121e、121f、121g:第二類比接收電路
121b:第二類比接收電路/類比接收電路
122、122a、122c、122f、122g:第二接收放大器
123、123a、123c、123f、123g:第二類比接收混頻器
124:第二類比接收濾波器/濾波器
124a、124f:第二類比接收濾波器
124c:第二數位接收濾波器
125、125e、125f:第二ADC/ADC
125a、125b、125c、125g、325h:第二ADC
126:第二數位接收電路/數位接收電路
126b、126c:第二數位接收電路
127、127a、127c:第二數位接收混頻器
128_1a:第四分頻器/分頻器
128_2a:第五分頻器/分頻器
128_3a:第六分頻器/分頻器
128_4a:第二頻率開關/開關
129b、129e、129f、129g、329、329h:第四分頻器
130i、130j:第三載波接收器
140i、140j:第四載波接收器
141、142:路徑
200、200a、200b、200c、200d、200e、200f、200g、200h、210j:鎖相迴路(PLL)
210i、210k:第一PLL
220i、PLL2:第二PLL
230j:分頻器
240k:PLL開關
310、310h:第一載波傳輸器
310d、320d、330d:載波傳輸器
311、311h:第一類比傳輸電路
311d:類比傳輸電路
312:第一傳輸放大器
313:第一類比傳輸混頻器
314:第一類比傳輸濾波器
315:第一數位至類比轉換器(DAC)
315d:DAC
316:第一數位傳輸電路
317:第一數位傳輸混頻器
320、320h:第二載波傳輸器
321、321h:第二類比傳輸電路
322:第二傳輸放大器
323:第二類比傳輸混頻器
324:第二類比傳輸濾波器
325:第二DAC/DAC
326:第二數位傳輸電路
327:第二數位傳輸混頻器
330:第三載波傳輸器
2100:家用小器具
2120:家用電器
2140:娛樂設備
2200:存取點(AP)
Ant:天線
CH1:第一通道
CH2:第二通道
CS1:第一載波訊號/載波訊號/第一載波接收訊號/第一類比載波訊號/訊號
CS1-d:第一數位載波訊號/第一載波訊號/數位載波訊號/訊號/數位訊號
CS2:第二載波訊號/載波訊號/第二類比載波訊號
CS2-d:第二數位載波訊號/第二載波訊號/數位載波訊號/訊號/數位訊號
CS3:第三載波訊號
CS3-d、CS4-d、CSn-d:數位載波訊號
CS4:第四載波訊號
CSn:載波訊號
f2:第二頻率
freq:頻率
FS1:第一頻率訊號/訊號
FS2:第二頻率訊號/訊號/頻率訊號
FS3:第三頻率訊號/訊號/頻率訊號
FS4:第四頻率訊號/訊號/頻率訊號
FS5:第五頻率訊號/訊號/頻率訊號
FS6、FS7:頻率訊號
PC:預定通道/通道
PLL3:第三PLL
PWR:功率強度
RS:接收訊號/載波聚合接收訊號
RS1:第一經放大接收訊號
RS2:第二經放大接收訊號
RS_A1:第一類比接收訊號/訊號/類比經濾波訊號
RS_A2:第二類比接收訊號/訊號/類比經濾波訊號
RS_D1:第一數位接收訊號/數位接收訊號/訊號
RS_D2:第二數位接收訊號/數位接收訊號
RS_D3:第三數位接收訊號
RS_D4:第四數位接收訊號
RS_M1:第一經混頻接收訊號/訊號
RS_M2:第二經混頻接收訊號/訊號
S110、S120、S130、S140、S150、S160:步驟
Sig1:第一訊號
Sig_FS1:第一頻率選擇訊號
Sig_FS2:第二頻率選擇訊號
TS:載波聚合傳輸訊號/傳輸訊號
TS1:第一傳輸訊號
TS2:第二傳輸訊號
TS_A1:第一類比傳輸訊號
TS_A2:第二類比傳輸訊號
TS_A3:第三類比傳輸訊號
TS_A4:第四類比傳輸訊號
TS_D1:第一數位傳輸訊號
TS_D2:第二數位傳輸訊號
結合附圖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將更清晰地理解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在附圖中,相同的參考字元指示相同的元件或操作,其中:圖1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的方塊圖。
圖2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射頻積體晶片(RFIC)的方塊圖。
圖3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RFIC的方塊圖。
圖4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操作載波接收器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5A、圖5B及圖5C是說明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操作類比接收電路的方法的曲線圖。
圖6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RFIC的方塊圖。
圖7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RFIC的方塊圖。
圖8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RFIC的方塊圖。
圖9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的方塊圖。
圖10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RFIC的方塊圖。
圖11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RFIC的方塊圖。
圖12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的方塊圖。
圖13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的方塊圖。
圖14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的方塊圖。
圖15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的方塊圖。
圖16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RFIC的方塊圖。
圖17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RFIC的方塊圖。
圖18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RFIC的方塊圖。
圖19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包括各種無線通訊設備的無線通訊系統的圖。
在以下說明中,用語「射頻積體晶片」(RFIC)是指其內整合有多個電路組件的晶片(一小片半導體材料),其中所述電路組件中的至少一些電路組件可在RF頻率下運作。
在本文中,「載波聚合訊號(carrier aggregated signal)」是指多載波訊號。用語「載波接收器」是指用於接收並處理與載波聚合接收訊號內的至少單個載波相關聯的訊號能量的接收器電路系統。「載波傳輸器」是指用於在傳輸路徑中處理並輸出與載波聚合傳輸訊號的至少單個載波相關聯的訊號能量的傳輸器電路系
統。傳輸路徑及接收路徑中的處理可包括放大、濾波、頻率變換(frequency translating)、及數位至類比(Digital-to-Analog,D/A)轉換或類比至數位(Analog-to-Digital,A/D)轉換。
在本文中,「經混頻(mixed)」訊號可指由混頻器輸出的相對於所述混頻器的輸入訊號被進行頻率變換的訊號。
在本文中,為簡潔起見,任何訊號、電壓或其他變數可以僅藉由其的在前面介紹過的圖例來可互換地指代。舉例而言,「第一類比接收訊號RS_A1」可以僅被稱為「RS_1」或「訊號RS_1」;「第一經混頻接收訊號RS_M1」可以僅被稱為「RS_M1」或「訊號RS_M1」;等等。相似地,為簡潔起見,以圖例部分地標識且具有例如濾波器或混頻器等基本功能但藉由增添例如「第一」、「第二」、「接收」、「傳輸」等用語而與其他相似的功能組件區別開的組件稍後可以僅被稱為其功能名稱+其圖例。例如,「第一類比接收濾波器114」隨後可被稱為「濾波器114」;「第一數位混頻器117」稍後可被稱為「混頻器117」;等等。
在本文中,用語「接收訊號(receiving signal)」與「接收訊號(receive signal)」將可互換地使用。「傳輸訊號(transmitting signal)」與「傳輸訊號((transmit signal))」將可互換地使用。
圖1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1的方塊圖。無線通訊裝置1可為用於接收及/或傳輸載波聚合訊號的任何類型的通訊裝置。無線通訊裝置1的一些實例包括基地台(base station,BS)、存取點(access point,AP)、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及用戶端裝置(client device)。UE是行動無線通訊設備或固定無線通訊設備,且可被稱為終端機設備、行動台(mobile station,MS)、行動終端機(mobile terminal,MT)、使用者終端機(user terminal,UT)、用戶台(subscriber station,SS)、無線裝置、或手持式裝置。BS可為被配置成與UE及/或另一BS通訊的固定站台。BS可被稱為節點B、演進節點B(evolved-Node B,eNB)或基地收發器系統(base transceiver system,BTS)。AP可基於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通訊協定來與一或多個用戶端裝置形成通訊連接。
無線通訊裝置1可使用天線Ant自無線通訊系統的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接收訊號(receiving signal)RS(可互換地,「接收訊號(receive signal)」)。所述無線通訊系統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長期演進(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統、LTE進階(LTE-advance,LTE-A)系統、分碼多重存取(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統、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統、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系統、WiFi系統、藍芽(Bluetooth)系統、藍芽低能量(Bluetooth low-energy,BLE)系統、紫蜂(ZigBee)系統、近場通訊(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系統、磁性安全傳輸系統、射頻(RF)系統、及身體區域網路(body area network,BAN)系統。
無線通訊系統中所包括的多個無線通訊裝置可使用無
線通訊網路彼此連接。多個無線通訊網路可共用可用的網路資源且支援多個使用者的通訊。舉例而言,在無線通訊網路中,可使用例如以下等的各種調變與頻譜分配方法來傳輸資訊:分碼多重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分頻多重存取(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分時多重存取(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及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
在本文中,「載波訊號」是作為帶限訊號(band-limited signal)的經調變載波,所述帶限訊號含有包含載波頻率的頻帶上的頻譜能量。載波聚合是一種用於將多個載波訊號合併於無線通訊訊號內以藉此形成「載波聚合訊號」的技術。每一載波訊號可在載波聚合訊號的較寬頻率範圍內佔用相應的頻寬。由於每一載波訊號攜載資訊,因此與單載波系統相較,使用載波聚合可能夠提高資料傳輸率及/或其他效能益處。
如圖1中所示,無線通訊裝置1包括RFIC 10及MODEM 20,其中RFIC 10可包括多個載波接收器(例如,110、120及130)及鎖相迴路(PLL)200。儘管在圖1中僅示出接收器電路系統,然而RFIC 10可更包括稍後所述的用於產生載波聚合傳輸訊號的傳輸器電路系統。在其他實施例中,裝置1可使用傳統的傳輸器電路系統,或者僅為接收裝置並省去傳輸器電路系統。在進行接收時,RFIC 10接收包含n個載波訊號CS1至CSn的載波聚合接
收訊號RS,其中n是2或大於2且可取決於特定應用或協定。PLL 200可將「第一頻率」訊號FS1輸出至載波接收器110、120及130中的每一者,其中第一頻率訊號FS1是以第一固定頻率振盪的具有正弦波、方波或其他形狀的波形的訊號。PLL 200可為被配置成使輸出訊號的頻率維持恆定的回饋電路。PLL 200可固定調整點以避免相位抖動(phase jitter)並將穩定的第一頻率訊號FS1輸出至載波接收器110、120及130中的每一者。
載波接收器110、120及130中的每一者可藉由訊號分配器(signal divider)5自天線Ant接收接收訊號RS的一部分,訊號分配器5將來自天線的接收訊號RS分成多個訊號部分,每一訊號部分是接收訊號RS的經衰減版本。(以下,為方便說明,接收訊號RS的該些部分中由相應的載波接收器接收的每一部分可以僅被稱為接收訊號RS。)載波接收器110、120及130中的每一者可對接收訊號RS進行頻率變換(例如,降頻轉換)。在其他實施例中,提供多個天線,且省去訊號分配器5,其中每一天線接收接收訊號RS並將接收訊號RS提供至相應的載波接收器110、120或130。載波接收器110、120及130中的每一者可以不同的相應的頻率偏移(量)對接收訊號RS進行頻率變換。在頻率變換之後,可藉由使用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而產生的一或多個時脈訊號自接收訊號RS對載波訊號CS1至CSn進行取樣。每一時脈訊號可為正弦波、方波或其他形狀的波形。
在實例中,第一載波接收器110可對接收訊號RS內的
第一載波訊號CS1進行取樣並產生第一數位載波訊號CS1-d,第一數位載波訊號CS1-d含有第一載波訊號CS1的基頻資訊。為此,第一載波接收器110可在對接收訊號RS進行取樣及數位混頻之前使用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而產生的第二固定頻率訊號來以第一偏移對接收訊號RS進行頻率變換。換言之,第二頻率訊號可充當用於在類比域中進行頻率變換的本地振盪器(local oscillator,LO)訊號。亦可使用第二頻率訊號作為取樣時脈訊號來對載波訊號CS1進行取樣。
第二載波接收器120可自接收訊號RS對第二載波訊號CS2進行取樣,並產生第二數位載波訊號CS2-d,第二數位載波訊號CS2-d含有第二載波訊號CS2的基頻資訊。此處,第二載波接收器可使用第三頻率訊號來以與第一偏移不同的第二偏移進行頻率變換。換言之,第三頻率訊號可充當用於進行頻率變換的本地振盪器(LO)訊號。第三頻率訊號亦是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而產生。亦可使用第三頻率訊號作為取樣時脈訊號來對載波訊號CS2進行取樣。
根據本發明概念,載波接收器110、120及130中的每一者可基於自一個PLL 200接收的第一頻率訊號FS1來產生不同的相應的固定頻率訊號,且亦使用所產生的固定頻率訊號自接收訊號RS對載波訊號CS1至CSn進行取樣。亦即,載波接收器110、120及130可彼此共用一個PLL 200。因此,PLL 200的數目可減少,且原本由多個PLL 200消耗的面積及功率消耗可減少。
圖2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RFIC 10的方塊圖。RFIC 10可包括第一載波接收器110、第二載波接收器120及PLL 200。第一載波接收器110可包括第一類比接收電路111、第一類比至數位轉換器(ADC)115、第一數位接收電路116及第一分頻器118。第二載波接收器120可包括第二類比接收電路121、第二ADC 125、第二數位接收電路126及第二分頻器128。第二載波接收器120的操作可與第一載波接收器110的操作相同或相似,且因此,將不再對此予以贅述。
PLL 200可產生具有第一頻率的第一頻率訊號FS1並將第一頻率訊號FS1輸出至第一分頻器118及第二分頻器128。第一分頻器118可藉由第一除數對第一頻率訊號FS1的第一頻率進行分頻並藉此產生具有第二固定頻率的第二頻率訊號FS2。第二分頻器128可藉由第二除數對第一頻率訊號FS1的第一頻率進行分頻並藉此產生具有第三固定頻率的第三頻率訊號FS3。在實施例中,第一除數不同於第二除數,使得第二頻率與第三頻率不同。另外,第二頻率可對應於與第一載波訊號CS1對應的第一通道,且第三頻率可對應於與第二載波訊號CS2對應的第二通道。例如,第二頻率及第三頻率可被設定成使得第一載波訊號及第二載波訊號在相應的載波接收器中於相應的類比混頻操作之後被降頻轉換成相同的較低頻帶。在實例中,分頻器118、128的第一除數及第二除數中的至少一者是2或大於2的整數。在另一實例中,第一除數及第二除數中的至少一者是大於1的非整數。
第一類比接收電路111可接收接收訊號RS,使用第二頻率訊號FS2來處理接收訊號RS,並藉此產生第一類比接收訊號RS_A1。接收訊號RS及第一類比接收訊號RS_A1中的每一者可為具有連續量值的類比訊號。另外,對接收訊號RS的處理可包括在類比域中對接收訊號RS進行混頻、濾波及放大,如以下將參照圖3進行闡述。
第一ADC 115可接收第一類比接收訊號RS_A1,並藉由對訊號RS_A1進行取樣及量化來產生第一數位接收訊號RS_D1。在實施例中,ADC 115可使用沿路徑141提供的訊號FS2作為時脈訊號來對訊號RS_A1進行取樣。在此種情形中,訊號FS2既用作用於在第一類比接收電路111內進行降頻轉換的LO訊號,亦用作取樣時脈訊號。在其他實施例中,ADC 115可藉由使用訊號FS1作為時脈訊號或者藉由使用另一時脈訊號來對訊號RS_A1進行取樣。
第一數位接收電路116可接收第一數位接收訊號RS_D1,處理第一數位接收訊號RS_D1,並藉此產生第一數位載波訊號CS1-d。第一數位載波訊號CS1-d可為表示由載波訊號CS1攜載的資訊的位元序列,例如用於對載波訊號CS1的載波進行調變的調變包絡(modulation envelope)的表示。
以相似方式,第二載波接收器120可處理訊號RS,以導出第二數位載波訊號CS2-d。在此過程中,ADC 125可使用訊號FS3(藉由路徑142提供)作為時脈訊號來對第二類比接收訊
號RS_A2進行取樣。此會產生第二數位接收訊號RS_D2,第二數位接收訊號RS_D2由數位接收電路126轉換成第二數位載波訊號CS2-d。
根據本發明概念,第一載波接收器110及第二載波接收器120可自共同的PLL 200接收第一頻率訊號FS1,並使用藉由對第一頻率訊號FS1的第一頻率進行分頻而獲得的頻率訊號在類比域中處理接收訊號RS,進而使得原本為多個PLL 200分配的面積及功率消耗可減少。
圖2說明其中兩個載波接收器110及120共用一個PLL 200的實施例。在其他實施例中,三或更多個載波接收器彼此共用一個PLL 200。
圖3是圖2所示RFIC 10的方塊圖,其更說明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類比接收電路及數位接收電路的示例性配置。將不再對參照圖2所作的說明予以贅述。
圖3所示RFIC 10可包括第一載波接收器110及第二載波接收器120以及PLL 200。第一載波接收器110可包括第一類比接收電路111、第一ADC 115、第一數位接收電路116及第一分頻器118。第二載波接收器120可包括第二類比接收電路121、第二ADC 125、第二數位接收電路126及第二分頻器128。
第一類比接收電路111可包括第一接收放大器112、第一類比接收混頻器113及第一類比接收濾波器114,且第一數位接收電路116可包括第一數位接收混頻器117。第二類比接收電路
121可包括第二接收放大器122、第二類比接收混頻器123及第二類比接收濾波器124,且第二數位接收電路126可包括第二數位接收混頻器127。第二載波接收器120的操作可與第一載波接收器110的操作相同或相似,且因此,將不再予以贅述。
第一接收放大器112可放大接收訊號RS並產生第一經放大接收訊號RS1。在實例中,第一接收放大器112可為低雜訊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第一類比接收混頻器113可接收第一經放大接收訊號RS1及第二頻率訊號FS2,基於第二頻率訊號FS2對第一經放大接收訊號RS1的頻帶進行變換,並產生第一「經混頻」接收訊號RS_M1(如上所述,本文中的「經混頻」訊號是指已由混頻器進行頻率變換的訊號)。(在本文中,對訊號的頻帶進行變換是指使訊號的所有頻率分量移位,以藉此產生實質上不存在失真的經頻率移位訊號。)在實施例中,第二頻率訊號FS2可為以固定的第二頻率振盪的訊號,且第一類比接收混頻器113可基於第二頻率對第一經放大接收訊號RS1進行降頻轉換並藉此將第一經放大接收訊號RS1置於預定通道中。訊號RS_M1所具有的頻率分量可較訊號RS的對應頻率分量低與訊號FS2的頻率相等的量。(若訊號RS集中於X百萬赫(MHz)下,且FS2的頻率是Y百萬赫,則訊號RS_M1可集中於Z=(X-Y)百萬赫下。)
第一類比接收濾波器114可對第一經混頻接收訊號RS_M1進行濾波並產生第一類比接收訊號RS_A1。雖然圖3將濾波器114及124中的每一者示作低通濾波器(low-pass filter
LPF),然而作為另外一種選擇,濾波器114及124可各自為帶通濾波器(band-pass filter,BPF)或高通濾波器(high-pass filter,HPF)。
第一ADC 115可藉由對第一類比接收訊號RS_A1進行取樣及量化來產生第一數位接收訊號RS_D1。第一數位接收混頻器117可在數位域中對訊號RS_D1的頻帶進行計算變換以產生第一數位載波訊號CS1-d,並將第一數位載波訊號CS1-d輸出至MODEM(指圖1中的20)。為此,數位混頻器117可對構成訊號RS_D1的數位樣本執行數位訊號處理。此會產生可由數位樣本構成的第一數位載波訊號CS1-d,所述數位樣本表示載波訊號CS1的基頻訊號能量。然後,該些基頻訊號能量樣本可由MODEM藉由計算進行解調,以恢復由載波訊號CS1攜載的原始資料。因此,根據本發明概念,可利用使用第一類比接收混頻器113及第一數位接收混頻器117進行的兩步式混頻過程對接收訊號的頻帶進行精細變換。因此,由第一類比接收混頻器113進行的頻率變換可為以粗略頻率偏移進行的粗略頻率變換(coarse frequency translation),且由第一數位接收混頻器117進行的頻率變換可為以較所述粗略頻率偏移小的精細頻率偏移進行的精細頻率變換(fine frequency translation)。第二載波接收器120可同樣地使用兩步式混頻過程來產生第二數位載波訊號CS2-d。
圖4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操作載波接收器110的方法的流程圖。
參照圖3及圖4,載波接收器110可放大接收訊號RS並產生第一經放大接收訊號RS1(S110)。載波接收器110可基於自PLL 200接收的第一頻率訊號FS1來產生第二頻率訊號FS2(S120)。載波接收器110可使用第二頻率訊號FS2對第一經放大接收訊號RS1的頻帶進行變換並產生第一經混頻接收訊號RS_M1(S130)。載波接收器110可對第一經混頻接收訊號RS_M1進行濾波並產生第一類比接收訊號RS_A1(S140)。載波接收器110可對RS_A1進行取樣並產生第一數位接收訊號RS_D1(S150)。載波接收器110可在數位域中對RS_D1的頻帶進行變換並產生第一數位載波訊號CS1-d(S160)。
圖5A、圖5B及圖5C是說明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操作類比接收電路的方法的曲線圖。在圖5A至圖5C中,橫座標表示頻率freq,且縱座標表示功率強度PWR。
參照圖3及圖5A,在載波接收器110內,第一接收放大器112可放大接收訊號RS並產生包含第一載波訊號CS1及第二載波訊號CS2的第一經放大接收訊號RS1。第一經放大接收訊號RS1中所包含的第一載波訊號CS1可設置於第一通道CH1中,且第二載波訊號CS2可設置於第二通道CH2中。
參照圖3及圖5B,第一類比接收混頻器113可使用具有第二頻率f2的第二頻率訊號FS2對第一經放大接收訊號RS1的頻帶進行變換並產生第一經混頻接收訊號RS_M1。第一經混頻接收訊號RS_M1中所包含的第一載波訊號CS1可位於預定通道PC
中,預定通道PC可為較第一通道CH1低f2赫茲(Hz)的通道。
參照圖3及圖5C,第一類比接收濾波器114可對第一經混頻接收訊號RS_M1進行濾波並產生第一類比接收訊號RS_A1。在實施例中,第一類比接收濾波器114可濾除預定通道PC之外的訊號(消除除預定通道PC內的訊號之外的訊號)。在圖5C所示實施例中,第一類比接收濾波器114可消除第一經混頻接收訊號RS_M1中所包含的第二載波訊號CS2並產生僅包含第一載波接收訊號CS1的第一類比接收訊號RS_A1。
以相似方式,在載波接收器120內,第二類比接收電路121可以等於f3赫茲的頻率偏移對接收訊號RS的頻帶進行變換,以將第二載波訊號CS2置於預定通道內。視分頻器128的除數而定,此預定通道可與通道PC相同或不同,且通道之外的訊號可被濾除以利於恢復由第二載波訊號CS2攜載的資訊。
圖6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RFIC 10a的方塊圖。在此實例中,可動態地選擇每一載波接收器內的類比頻率變換量。將不再對參照圖3所作的說明予以贅述。
參照圖6,RFIC 10a可包括第一載波接收器110a、第二載波接收器120a及PLL 200a。第一載波接收器110a可包括第一接收放大器112a、第一類比接收混頻器113a、第一類比接收濾波器114a、第一ADC 115a、第一數位接收混頻器117a、第一分頻器118_1a、第二分頻器118_2a、第三分頻器118_3a、及第一頻率開關118_4a。第二載波接收器120a可包括第二接收放大器122a、第
二類比接收混頻器123a、第二類比接收濾波器124a、第二ADC 125a、第二數位接收混頻器127a、第四分頻器128_1a、第五分頻器128_2a、第六分頻器128_3a、及第二頻率開關128_4a。第二載波接收器120a的操作可與第一載波接收器110a的操作相同或相似,且因此,將不再對此予以贅述。
第一分頻器118_1a可基於所接收的第一頻率訊號FS1來產生具有第二頻率的第二頻率訊號FS2。第二分頻器118_2a可基於所接收的第一頻率訊號FS1來產生具有第三頻率的第三頻率訊號FS3。第三分頻器118_3a可基於所接收的第一頻率訊號FS1來產生具有第四頻率的第四頻率訊號FS4。第一頻率開關118_4a可基於第一頻率選擇訊號Sig_FS1而將第二頻率訊號FS2、第三頻率訊號FS3及第四頻率訊號FS4中的一者輸出至第一類比接收混頻器113a。在實例中,第二頻率可高於第三頻率,且第三頻率可高於第四頻率。
根據實施例,第一載波接收器110a可基於第一頻率選擇訊號Sig_FS1而選擇性地對第一經放大接收訊號RS1的頻帶進行變換。因此,第一載波接收器110a可基於第一頻率選擇訊號Sig_FS1而自接收訊號RS選擇性地對目標載波訊號進行取樣。
圖6說明其中由第一載波接收器110a中所包括的多個分頻器(例如,118_1a、118_2a及118_3a)輸出的多個頻率訊號(例如,FS2、FS3及FS4)不同於由第二載波接收器120a中所包括的多個分頻器128_1a、128_2a及128_3a輸出的多個頻率訊號
(例如,FS5、FS6及FS7)的實例。在替代實例中,由分頻器118_1a、118_2a及118_3a輸出的頻率訊號FS2、FS3及FS4與由分頻器128_1a、128_2a及128_3a輸出的頻率訊號FS5、FS6及FS7中對應的頻率訊號可具有相同的頻率。在此種情形中,藉由選擇不同的相應的分頻器,每一載波接收器110a、120a中的頻率變換量仍可彼此不同。
在替代實例中,每一載波接收器110a、120a中分頻器的數目可多於或少於三個。在另一替代實施例中,若每一載波接收器中的分頻器被配置成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及控制訊號(圖中未示出)而選擇性地輸出多個頻率訊號中的一者,則可消除開關118_4a及128_4a。
圖7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RFIC 10b的方塊圖。將不再對參照圖2所作的說明予以贅述。
參照圖7,RFIC 10b可包括第一載波接收器110b、第二載波接收器120b及PLL 200b。第一載波接收器110b亦可包括第一類比接收電路111b、第一ADC 115b、第一數位接收電路116b、第一分頻器118b及第三分頻器119b。第二載波接收器120b可包括第二類比接收電路121b、第二ADC 125b、第二數位接收電路126b、第二分頻器128b及第四分頻器129b。第二載波接收器120b的操作可與第一載波接收器110b的操作相同或相似,且因此,將不再對此予以贅述。
第三分頻器119b可自PLL 200b接收第一頻率訊號FS1
並產生具有第四固定頻率的第四頻率訊號FS4。第一ADC 115b可使用第四頻率訊號FS4作為時脈訊號來對第一類比接收訊號RS_A1進行取樣,並產生第一數位接收訊號RS_D1。在實施例中,第四頻率訊號FS4可具有與第二載波接收器120b的第五頻率訊號FS5相同的頻率。在另一實施例中,訊號FS4具有與訊號FS5的頻率不同的頻率。在又一實施例中,第一ADC 115b及第二ADC 125b中的至少一者直接自PLL 200b接收第一頻率訊號FS1,且使用第一頻率訊號FS1作為時脈訊號而非使用訊號FS4或FS5作為時脈訊號來執行ADC操作。在再一替代實施例中,第一ADC 115b及第二ADC 125b中的僅一者而非兩者與相應的類比接收電路111b或121b共用PLL 200b。
圖8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RFIC 10c的方塊圖。在此實施例中,可在數位域中而非在類比域中對經頻率變換的訊號執行濾波。將不再對參照圖3所示RFIC所作的說明予以贅述。
參照圖8,RFIC 10c可包括第一載波接收器110c、第二載波接收器120c及PLL 200c。第一載波接收器110c可包括第一類比接收電路111c、第一ADC 115c、第一數位接收電路116c及第一分頻器118c。第二載波接收器120c可包括第二類比接收電路121c、第二ADC 125c、第二數位接收電路126c及第二分頻器119c。
第一類比接收電路111c可包括第一接收放大器112c及第一類比接收混頻器113c。第一數位接收電路116c可包括第一數位接收濾波器114c及第一數位接收混頻器117c。第二類比接收電
路121c可包括第二接收放大器122c及第二類比接收混頻器123c。第二數位接收電路126c可包括第二數位接收濾波器124c及第二數位接收混頻器127c。第二載波接收器120c的操作可與第一載波接收器110c的操作相同或相似,且因此,將不再對此予以贅述。
第一類比接收混頻器113c可基於第二頻率訊號FS2對第一經放大接收訊號RS1的頻帶進行變換,並藉此產生第一經混頻接收訊號RS_M1。第一ADC 115c可對第一經混頻接收訊號RS_M1進行取樣並產生第一數位接收訊號RS_D1。第一數位接收濾波器114c可在數位域中對第一數位接收訊號RS_D1進行濾波,並藉此產生第三數位接收訊號RS_D3。第一數位接收混頻器117c可在數位域中對第三數位接收訊號RS_D3的頻帶進行變換,並藉此產生第一數位載波訊號CS1-d。
圖9是根據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1的示例性傳輸器部分的方塊圖。將不再對圖1中所示的相同元件予以贅述。如以上在對圖1的論述中所提及,RFIC 10可包括載波接收器及/或載波傳輸器;圖9所示RFIC 10包括至少載波傳輸器。無線通訊裝置1可包括RFIC 10及MODEM 20,其中RFIC 10可包括n個載波傳輸器(例如,第一載波傳輸器310、第二載波傳輸器320及第三載波傳輸器330)及PLL 200。如上所述,載波傳輸器是指被配置成對載波聚合訊號的至少一個載波訊號進行處理及傳輸的傳輸器電路系統。PLL 200可將第一頻率訊號FS1輸出至第一載波傳輸器
310、第二載波傳輸器320及第三載波傳輸器330中的每一者。
第一載波傳輸器310、第二載波傳輸器320及第三載波傳輸器330中的每一者可自MODEM 20接收多個數位載波訊號CS1-d至CSn-d,並使用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而產生的相應的固定頻率訊號來處理(例如,濾波、混頻及升頻轉換、及/或放大)所述多個載波訊號CS1-d至CSn-d。可藉由使用組合器7對各經處理訊號進行組合來產生載波聚合傳輸訊號TS。每一數位載波訊號CS1-d至CSn-d可為經調變資訊訊號的數位樣本串流。在實例中,第一載波傳輸器310可使用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而產生的第二頻率訊號來處理第一數位載波訊號CS1-d,且第二載波傳輸器320可使用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而產生的第三頻率訊號來處理第二數位載波訊號CS2-d,以藉此產生第一類比載波訊號CS1及第二類比載波訊號CS2。可使用組合器7將第一載波訊號CS1與第二載波訊號CS2合併,以產生傳輸訊號TS的至少一部分,傳輸訊號TS可藉由天線Ant被傳輸。
根據本發明概念,第一載波傳輸器310、第二載波傳輸器320及第三載波傳輸器330可基於自單個PLL 200接收的第一頻率訊號FS1來產生相應的目標頻率訊號,並使用所產生的頻率訊號來處理所述多個載波訊號CS1至CSn(例如,在所述多個載波訊號CS1至CSn被轉換成類比形式之後)。亦即,第一載波傳輸器310、第二載波傳輸器320及第三載波傳輸器330可共用一個PLL 200。因此,原本提供的PLL 200的數目可減少,且此些PLL
200的面積及功率消耗可減少。
圖10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RFIC 10的方塊圖。將不再對參照圖3及圖9所作的說明予以贅述。
參照圖10,RFIC 10可包括第一載波傳輸器310、第二載波傳輸器320及PLL 200。第一載波傳輸器310可更包括第一類比傳輸電路311、第一數位至類比轉換器(DAC)315、第一數位傳輸電路316、第一分頻器318、及第三分頻器319。第二載波傳輸器320可包括第二類比傳輸電路321、第二DAC 325、第二數位傳輸電路326、第二分頻器328及第四分頻器329。
第一類比傳輸電路311可包括第一傳輸放大器312、第一類比傳輸混頻器313及第一類比傳輸濾波器314。第一數位傳輸電路316可包括第一數位傳輸混頻器317。第二類比傳輸電路321可包括第二傳輸放大器322、第二類比傳輸混頻器323及第二類比傳輸濾波器324。第二數位傳輸電路326可包括第二數位傳輸混頻器327。第二載波傳輸器320的操作可與第一載波傳輸器310的操作相同或相似,且因此,將不再對此予以贅述。
第一數位傳輸混頻器317可在數位域中對第一載波訊號CS1-d的頻帶進行變換(例如,升頻轉換),並藉此產生第一數位傳輸訊號TS_D1。此外,第三分頻器319可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來產生第四頻率訊號FS4。第一DAC 315可接收第四頻率訊號FS4,並使用第四頻率訊號FS4作為D/A轉換時脈而自第一數位傳輸訊號TS_D1產生第一類比傳輸訊號TS_A1。第一類比傳輸濾
波器314可對第一類比傳輸訊號TS_A1進行濾波並產生第三類比傳輸訊號TS_A3。第一分頻器318可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來產生第二頻率訊號FS2。第一類比傳輸混頻器313可使用第二頻率訊號FS2對第三類比傳輸訊號TS_A3的頻帶進行變換(例如,升頻轉換)並藉此產生第一傳輸訊號TS1。第一傳輸放大器312可放大第一傳輸訊號TS1並輸出經放大的第一傳輸訊號TS1,經放大的第一傳輸訊號TS1主要含有載波訊號CS1的頻率,載波訊號CS1攜載數位載波訊號CS1-d的資訊。在實例中,第一傳輸放大器312可為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
如上所述,RFIC 10可更包括可被配置成將第一傳輸訊號TS1與第二傳輸訊號TS2合併的組合器(合併電路)7,第二傳輸訊號TS2主要含有處於與訊號CS1的頻帶不同的頻帶中的載波訊號CS2的頻率。合併電路7可將自第一載波傳輸器310接收的第一傳輸訊號TS1與自第二載波傳輸器320接收的第二傳輸訊號TS2合併,產生載波聚合傳輸訊號TS,並藉由天線將所產生的傳輸訊號TS輸出至外部。
圖10說明其中將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而產生的固定頻率訊號輸出至第一載波傳輸器310及第二載波傳輸器320中的每一者中所包括的第一類比傳輸混頻器313及第二類比傳輸混頻器323以及第一DAC 315及第二DAC 325的實施例。然而,本發明概念並非僅限於此,且可應用於其中以與圖3相似的方式將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而產生的頻率訊號僅輸出至第一類比傳輸混
頻器313及第二類比傳輸混頻器323的實施例。在此種情形中,可在別處獲得由DAC 315及325進行D/A轉換所使用的時脈訊號。
另外,圖10說明其中將由第一分頻器318及第二分頻器328產生的頻率訊號FS2及FS3分別輸出至第一類比傳輸混頻器313及第二類比傳輸混頻器323的實施例。然而,本發明概念並非僅限於此,且可應用於其中以與圖6所示的接收路徑實施例相似的方式將由多個分頻器產生的多個頻率訊號中的任一者選擇性地輸出(在任何給定時間)至第一類比傳輸混頻器313及第二類比傳輸混頻器323的實施例。
此外,圖10說明其中第一類比傳輸電路311及第二類比傳輸電路321分別包括第一傳輸放大器312及第二傳輸放大器322、第一類比傳輸混頻器313及第二類比傳輸混頻器323、以及第一類比傳輸濾波器314及第二類比傳輸濾波器324的實施例。然而,本發明概念並非僅限於此,且可應用於其中第一類比傳輸電路311及第二類比傳輸電路321分別包括第一傳輸放大器312及第二傳輸放大器322以及第一類比傳輸混頻器313及第二類比傳輸混頻器323而第一數位傳輸電路316及第二數位傳輸電路326中的每一者以與圖8所示的接收路徑實施例相似的方式包括數位傳輸濾波器及數位傳輸混頻器的實施例。
圖11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RFIC 10d的方塊圖。將不再對參照圖2及圖10所作的說明予以贅述。RFIC 10d可包括多個載波接收器(例如,110d、120d及130d)及多個載波傳輸器(例
如,310d、320d及330d)以及PLL 200d。此外,載波接收器110d、120d及130d中的每一者可包括類比接收電路111d、ADC 115d、數位接收電路116d及第一分頻器118d。載波傳輸器310d、320d及330d中的每一者可包括類比傳輸電路311d、DAC 315d、數位傳輸電路316d及第二分頻器318d。
PLL 200d可將第一頻率訊號FS1輸出至載波接收器110d、120d及130d以及載波傳輸器310d、320d及330d中的每一者。第一分頻器118d可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來產生第二頻率訊號FS2並將第二頻率訊號FS2輸出至類比接收電路111d。第二分頻器318d可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來產生第三頻率訊號FS3並將第三頻率訊號FS3輸出至類比傳輸電路311d。
圖11說明其中所有載波接收器110d、120d及130d及所有載波傳輸器310d、320d及330d均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而運作的實施例。在替代實施例中,載波接收器110d、120d及130d中的一些但非全部載波接收器以及載波傳輸器310d、320d及330d中的一些但非全部載波傳輸器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而運作。
圖12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1e的方塊圖。將不再對與參照圖2所作說明相同的說明予以贅述。
參照圖12,無線通訊裝置1e可包括RFIC 10e及MODEM 20e。RFIC 10e可更包括第一載波接收器110e、第二載波接收器120e及PLL 200e,且MODEM 20e可包括數位接收電路21e。第一載波接收器110e可包括第一類比接收電路111e、第一ADC
115e、第一分頻器118e及第三分頻器119e。第二載波接收器120e可包括第二類比接收電路121e、第二ADC 125e、第二分頻器128e及第四分頻器129e。
不同於圖2所示實施例,數位接收電路21e可位於MODEM 20e中。數位接收電路21e可在數位域中處理(例如,混頻或濾波)自第一ADC 115e接收的第一數位接收訊號RS_D1及自第二ADC 125e接收的第二數位接收訊號RS_D2,並藉此產生數位載波訊號CS1-d及CS2-d。然後,可將該些數位載波訊號輸出至MODEM處理電路27以進行解調。作為另外一種選擇,由ADC 115e、125e進行的取樣足以以適於進行直接解調的形式提供數位接收訊號RS_D1及RS_D2,且該些訊號被直接路由至MODEM處理電路27。應注意,數位接收訊號RS_D1及RS_D2可在單獨的訊號路徑上被提供至MODEM 20e。
圖13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1f的方塊圖。將不再對參照圖12所作的說明予以贅述。無線通訊裝置1f可包括RFIC 10f及MODEM 20f。在此實例中,MODEM 20f可包括數位接收電路21f,數位接收電路21f可對由RFIC 10f以適於進行直接解調的形式提供的數位載波訊號CS1-d、CS2-d執行解調。
RFIC 10f可包括第一載波接收器110f、第二載波接收器120f及PLL 200f,且MODEM 20f可包括數位接收電路21f。第一載波接收器110f可包括第一類比接收電路111f、第一ADC 115f、第一分頻器118f、及第三分頻器119f。第二載波接收器120f可包
括第二類比接收電路121f、第二ADC 125f、第二分頻器128f、及第四分頻器129f。另外,第一類比接收電路111f可包括第一接收放大器112f、第一類比接收混頻器113f及第一類比接收濾波器114f。第二類比接收電路121f可包括第二接收放大器122f、第二類比接收混頻器123f及第二類比接收濾波器124f。
在圖13所示實施例中,載波聚合接收訊號RS內的第一載波訊號CS1及第二載波訊號CS2可為由第一類比接收濾波器114f或第二類比接收濾波器124f進行濾波的訊號。在此種濾波之後,類比經濾波訊號RS_A1及RS_A2可分別主要由載波訊號CS1及CS2構成。訊號RS_A1及RS_A2分別由ADC 115f及125f A/D轉換成數位載波訊號CS1-d、CS2-d。在實例中,如上所述,數位接收電路21f可直接解調訊號CS1-d及CS2-d。作為另外一種選擇,數位接收電路21f包括至少一個數位混頻器,以在進行解調以恢復原始資料之前在數位域中對訊號CS1-d及CS2-d的頻率進行數位變換。(在此種情形中,MODEM處理電路27可為數位接收電路21f的一部分。)應注意,數位訊號CS1-d及CS2-d可在單獨的訊號路徑上被提供至MODEM 20f。
圖14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1g的方塊圖。將不再對參照圖13所作的說明予以贅述。
參照圖14,無線通訊裝置1g可包括RFIC 10g及MODEM 20g。此外,RFIC 10g可包括第一載波接收器110g、第二載波接收器120g及PLL 200g,且MODEM 20g可包括數位接收
電路21g。第一載波接收器110g可包括第一類比接收電路111g、第一ADC 115g、第一分頻器118g、及第三分頻器119g。第二載波接收器120g可包括第二類比接收電路121g、第二ADC 125g、第二分頻器128g、及第四分頻器129g。另外,第一類比接收電路111g可包括第一接收放大器112g及第一類比接收混頻器113g,且第二類比接收電路121g可包括第二接收放大器122g及第二類比接收混頻器123g。
在裝置1g中,第一數位載波訊號CS1-d及第二載波訊號CS2-d可為未經濾波的訊號。數位接收電路21g可包括至少一個數位混頻器及至少一個數位濾波器。所述至少一個數位濾波器可對第一數位載波訊號CS1-d及第二數位載波訊號CS2-d進行濾波,且所述至少一個數位混頻器可在數位域中對第一載波訊號CS1的及第二載波訊號CS2的頻率進行變換。
圖15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1h的方塊圖。將不再對參照圖9所作的說明予以贅述。無線通訊裝置1h可包括RFIC 10h及MODEM 20h。此外,RFIC 10h可包括第一載波傳輸器310h、第二載波傳輸器320h及PLL 200h,且MODEM 20h可包括數位傳輸電路21h。第一載波傳輸器310h可包括第一類比傳輸電路311h、第一ADC 315h、第一分頻器318h、及第三分頻器319h。第二載波傳輸器320h可包括第二類比傳輸電路321h、第二ADC 325h、第二分頻器328h、及第四分頻器329h。
不同於圖9所示實施例,裝置1h的數位傳輸電路21h
可位於MODEM 20h中。數位傳輸電路21h可在數位區中處理(例如,混頻或濾波)載波訊號並輸出經處理的第一載波訊號CS1-d及第二載波訊號CS2-d。
圖16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RFIC 10i的方塊圖。將不再對參照圖1所作的說明予以贅述。RFIC 10i可包括第一載波接收器110i、第二載波接收器120i、第三載波接收器130i、第四載波接收器140i、第一PLL 210i、及第二PLL 220i。
第一PLL 210i可將具有第一頻率的第一頻率訊號FS1輸出至第一載波接收器110i及第二載波接收器120i。第二PLL 220i可將具有第二頻率的第二頻率訊號FS2輸出至第三載波接收器130i及第四載波接收器140i。
第一載波接收器110i可使用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而產生的頻率訊號自接收訊號RS對第一載波訊號CS1進行取樣,以產生數位載波訊號CS1-d。第二載波接收器120i可使用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而產生的頻率訊號自接收訊號RS對第二載波訊號CS2進行取樣,以產生數位載波訊號CS2-d。第三載波接收器130i可使用基於第二頻率訊號FS2而產生的頻率訊號自接收訊號RS對第三載波訊號CS3進行取樣,以產生數位載波訊號CS3-d。第四載波接收器140i可使用基於第二頻率訊號FS2而產生的頻率訊號自接收訊號RS對第四載波訊號CS4進行取樣,以產生數位載波訊號CS4-d。
雖然圖16說明包括多個載波接收器的RFIC,然而圖16
所示的本發明概念亦可應用於多個載波傳輸器。
圖17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RFIC 10j的方塊圖。將不再對參照圖1所作的說明予以贅述。RFIC 10j可包括第一載波接收器110j、第二載波接收器120j、第三載波接收器130j、第四載波接收器140j、PLL 210j、及分頻器230j。
PLL 210j可將具有第一頻率的第一頻率訊號FS1輸出至分頻器230j、第一載波接收器110j及第二載波接收器120j。分頻器230j可基於自PLL 210j接收的第一頻率訊號FS1將具有第三頻率的第三頻率訊號FS3輸出至第三載波接收器130j及第四載波接收器140j。
第一載波接收器110j可使用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而產生的頻率訊號自接收訊號RS對第一載波訊號CS1進行取樣,以產生數位載波訊號CS1-d。第二載波接收器120j可使用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而產生的頻率訊號自接收訊號RS對第二載波訊號CS2進行取樣,以產生數位載波訊號CS2-d。第三載波接收器130j可使用基於第三頻率訊號FS3而產生的頻率訊號自接收訊號RS對第三載波訊號CS3進行取樣,以產生數位載波訊號CS3-d。第四載波接收器140j可使用基於第三頻率訊號FS3而產生的頻率訊號自接收訊號RS對第四載波訊號CS4進行取樣,以產生數位載波訊號CS4-d。
雖然圖17說明包括多個載波接收器的RFIC,然而圖17所示的本發明概念亦可應用於多個載波傳輸器。
圖18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RFIC 10k的方塊圖。將不再對參照圖1所作的說明予以贅述。RFIC 10k可包括第一載波接收器110k、第二載波接收器120k、第一PLL 210k、及PLL開關240k。此外,第一載波接收器110k可包括第二PLL PLL2,且第二載波接收器120k可包括第三PLL PLL3。
第一PLL 210k可將具有第一頻率的第一頻率訊號FS1輸出至PLL開關240k。PLL開關240k可基於第一訊號Sig1而將第一頻率訊號FS1輸出至第一載波接收器110k及第二載波接收器120k。
在其中PLL開關240k基於第一訊號Sig1而將第一頻率訊號FS1輸出至第一載波接收器110k及第二載波接收器120k的實施例中,第一載波接收器110k及第二載波接收器120k可使用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而產生的頻率訊號自接收訊號RS對載波訊號CS1及CS2進行取樣,以分別產生數位載波訊號CS1-d及CS2-d。
在其中PLL開關240k基於第一訊號Sig1而將第一頻率訊號FS1僅輸出至第一載波接收器110k的實施例中,第一載波接收器110k可使用基於第一頻率訊號FS1而產生的頻率訊號自接收訊號RS對第一載波訊號CS1進行取樣,且第二載波接收器120k可使用由第三PLL PLL3產生的頻率訊號自接收訊號RS對第二載波訊號CS2進行取樣,以產生數位載波訊號CS1-d、CS2-d。
在其中PLL開關240k不基於第一訊號Sig1而將第一頻
率訊號FS1輸出至第一載波接收器110k及第二載波接收器120k的實施例中,第一載波接收器110k可使用由第二PLL PLL2產生的頻率訊號自接收訊號RS對第一載波訊號CS1進行取樣,且第二載波接收器120k可使用由第三PLL PLL3產生的頻率訊號自接收訊號RS對第二載波訊號CS2進行取樣。雖然圖18說明包括多個載波接收器的RFIC,然而本發明概念亦可以相似的方式應用於多個載波傳輸器。
圖19是根據示例性實施例包括各種無線通訊設備的無線通訊系統的圖。在示例性系統中,家用小器具(home gadget)2100、家用電器2120、娛樂設備2140及存取點(AP)2200中的每一者可包括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用於傳輸/接收載波聚合訊號的無線通訊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家用小器具2100、家用電器2120、娛樂設備2140及AP 2200可共同構成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網路系統。圖19所示的通訊設備項僅為實例,且應理解,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可包含於其他類型的通訊設備中。
家用小器具2100、家用電器2120、娛樂設備2140及AP 2200可使用根據上述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來傳輸/接收載波聚合訊號。在實施例中,家用小器具2100、家用電器2120、娛樂設備2140及AP 2200可包括被配置成彼此共用PLL的多個載波傳輸器及/或多個載波接收器。因此,家用小器具2100、家用電器2120、娛樂設備2140及AP 2200中所分別包括的無線通訊裝置
的面積及功率消耗可減少。
在以上說明及圖式中揭露了本發明概念的典型示例性實施例。雖然採用了具體用語,然而所述用語是僅以一般性及說明性意義而使用而非用於進行限制。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在不背離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界定的本發明概念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可在形式及細節上對所揭露實施例作出各種改變。
1:無線通訊裝置
5:訊號分配器
10:射頻積體晶片(RFIC)
20:調變器-解調器(MODEM)
110:載波接收器/第一載波接收器
120:載波接收器/第二載波接收器
130:載波接收器
200:鎖相迴路
Ant:天線
CS1:第一載波訊號/載波訊號/第一載波接收訊號/第一類比載波訊號/訊號
CS1-d:第一數位載波訊號/第一載波訊號/數位載波訊號/訊號/數位訊號
CS2:第二載波訊號/載波訊號/第二類比載波訊號
CS2-d:第二數位載波訊號/第二載波訊號/數位載波訊號/訊號/數位訊號
FS1:第一頻率訊號/訊號
RS:接收訊號/載波聚合接收訊號
Claims (25)
- 一種射頻積體晶片,被配置成接收由至少第一載波訊號及第二載波訊號構成的接收訊號,所述射頻積體晶片包括:第一載波接收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接收訊號的第一部分並自所述第一部分產生與所述第一載波訊號對應的第一數位載波訊號,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包括第一類比混頻器及第一數位混頻器,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被配置成在類比域中對所述第一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所述第一數位混頻器被配置成更在數位域中對所述第一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並輸出所述第一數位載波訊號;第二載波接收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接收訊號的第二部分並自所述第二部分產生與所述第二載波訊號對應的第二數位載波訊號,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包括第二類比混頻器及第二數位混頻器,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被配置成在所述類比域中對所述第二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所述第二數位混頻器被配置成更在所述數位域中對所述第二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並輸出所述第二數位載波訊號;以及鎖相迴路(PLL),被配置成將具有第一頻率的第一頻率訊號輸出至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及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使用藉由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而產生的第二頻率訊號來對所述第一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且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使用藉由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 頻而產生的第三頻率訊號來對所述第二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更包括第一分頻器,所述第一分頻器被配置成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並藉此產生具有第二頻率的所述第二頻率訊號,且將所產生的所述第二頻率訊號輸出至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更包括第二分頻器,所述第二分頻器被配置成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並藉此產生具有第三頻率的所述第三頻率訊號,且將所產生的所述第三頻率訊號輸出至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且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基於所述第二頻率訊號對所述接收訊號的頻率進行降頻轉換並產生第一經混頻接收訊號,且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基於所述第三頻率訊號對所述接收訊號的頻率進行降頻轉換並產生第二經混頻接收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更包括第三分頻器,所述第三分頻器被配置成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並產生具有與所述第二頻率不同的第四頻率的第四頻率訊號且基於第一頻率選擇訊號而將所述第二頻率訊號或所述第四頻率訊號輸出至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且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更包括第四分頻器,所述第四分頻器被配置成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並產生具有與所述第三頻率 不同的第五頻率的第五頻率訊號且基於第二頻率選擇訊號而將所述第三頻率訊號或所述第五頻率訊號輸出至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更包括第一類比濾波器,所述第一類比濾波器被配置成在第一預定頻帶之外對所述第一經混頻接收訊號進行濾波並產生第一類比接收訊號,且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更包括第二類比濾波器,所述第二類比濾波器被配置成在第二預定頻帶之外對所述第二經混頻接收訊號進行濾波並產生第二類比接收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更包括第一類比至數位轉換器(ADC),所述第一類比至數位轉換器被配置成對所述第一類比接收訊號進行類比至數位轉換並藉此產生第一數位接收訊號,且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更包括第二類比至數位轉換器,所述第二類比至數位轉換器被配置成對所述第二類比接收訊號進行類比至數位轉換並藉此產生第二數位接收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一類比至數位轉換器及所述第二類比至數位轉換器中的至少一者使用藉由對自所述鎖相迴路接收的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而產生的頻率訊號來對所述第一類比接收訊號或所述第二類比接收訊號進行取樣,以產生所述第一數位接收訊號或所述第二數位 接收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更包括第三分頻器,所述第三分頻器被配置成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產生具有第四頻率的第四頻率訊號並將所產生的所述第四頻率訊號輸出至所述第一類比至數位轉換器,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更包括第四分頻器,所述第四分頻器被配置成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產生第五頻率訊號並將所產生的所述第五頻率訊號輸出至所述第二類比至數位轉換器,且所述第一類比至數位轉換器使用所述第四頻率訊號來產生所述第一數位接收訊號,且所述第二類比至數位轉換器使用所述第五頻率訊號來產生所述第二數位接收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一數位混頻器接收所述第一數位接收訊號,對所述第一數位接收訊號的頻率進行降頻轉換,且藉此產生並輸出所述第一數位載波訊號,且所述第二數位混頻器接收所述第二數位接收訊號,對所述第二數位接收訊號的頻率進行降頻轉換,且藉此產生並輸出所述第二數位載波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更包括第一接收放大器,所述第一接收放大器被配置成放大所述接收訊號並輸出經放大的所述接收訊號, 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更包括第二接收放大器,所述第二接收放大器被配置成放大所述接收訊號並輸出經放大的所述接收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對所述接收訊號的頻率進行降頻轉換並藉此產生第一經混頻接收訊號,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對所述接收訊號的頻率進行降頻轉換並藉此產生第二經混頻接收訊號,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更包括第一類比至數位轉換器(ADC)及第一數位接收濾波器,所述第一類比至數位轉換器被配置成基於所述第一經混頻接收訊號來產生第一數位接收訊號,所述第一數位接收濾波器被配置成在第一預定頻帶之外對所述第一數位接收訊號進行濾波並藉此產生第三數位接收訊號,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更包括第二類比至數位轉換器及第二數位接收濾波器,所述第二類比至數位轉換器被配置成基於所述第二經混頻接收訊號來產生第二數位接收訊號,所述第二數位接收濾波器被配置成在第二預定頻帶之外對所述第二數位接收訊號進行濾波並藉此產生第四數位接收訊號,且所述第一數位混頻器對所述第三數位接收訊號的頻率進行降頻轉換並藉此產生所述第一數位載波訊號,且所述第二數位混頻器對所述第四數位接收訊號的頻率進行降頻轉換並藉此產生所述第二數位載波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更包括 第一載波傳輸器,所述第一載波傳輸器包括第一類比傳輸混頻器,所述第一載波傳輸器被配置成產生具有第三載波訊號的第一傳輸訊號,其中所述第一類比傳輸混頻器使用藉由對自所述鎖相迴路接收的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而產生的第四頻率訊號來對所述第三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升頻轉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更包括鎖相迴路(PLL)開關,所述鎖相迴路開關被配置成基於控制訊號而將自所述鎖相迴路接收的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選擇性地輸出至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及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中的至少一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更包括訊號分配器,所述訊號分配器用於自天線接收所述接收訊號並將所述接收訊號分成分別被提供至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及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的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二頻率訊號具有固定的第二頻率,所述第三頻率訊號具有與所述第二頻率不同的固定的第三頻率,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以所述第二頻率對所述第一載波訊號的頻帶進行變換,且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以所述第三頻率對所述第二載波訊號的頻帶進行變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以粗略頻率偏移對所述第一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且所述第一數位混頻器以小於所述粗略頻率偏移的精細頻率 偏移對所述第一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
- 一種射頻積體晶片,被配置成傳輸載波聚合訊號,所述射頻積體晶片包括:第一載波傳輸器,被配置成接收第一數位載波訊號並自所述第一數位載波訊號產生第一傳輸訊號,所述第一載波傳輸器包括第一數位混頻器及第一類比混頻器,所述第一數位混頻器被配置成在數位域中對所述第一數位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被配置成在類比域中對自所述第一數位載波訊號導出的第一類比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第二載波傳輸器,被配置成接收第二數位載波訊號並自所述第二數位載波訊號產生第二傳輸訊號,所述第二載波傳輸器包括第二數位混頻器及第二類比混頻器,所述第二數位混頻器被配置成在所述數位域中對所述第二數位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被配置成在所述類比域中對自所述第二數位載波訊號導出的第二類比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以及鎖相迴路(PLL),被配置成將具有第一頻率的第一頻率訊號輸出至所述第一載波傳輸器及所述第二載波傳輸器,其中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使用藉由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而產生的第二頻率訊號來對所述第一類比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升頻轉換,且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使用藉由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而產生的第三頻率訊號來對所述第二類比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升頻轉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其中第一數位傳輸混頻器對所述第一數位載波訊號的頻帶進行升頻轉換並藉此產生第一數位傳輸訊號,第二數位傳輸混頻器對所述第二數位載波訊號的頻帶進行升頻轉換並藉此產生第二數位傳輸訊號,所述第一載波傳輸器包括第一數位至類比轉換器(DAC)及第一類比濾波器,所述第一數位至類比轉換器被配置成基於所述第一數位傳輸訊號來產生第一類比傳輸訊號,所述第一類比濾波器被配置成在第一預定頻帶之外對所述第一類比傳輸訊號進行濾波,且所述第二載波傳輸器包括第二數位至類比轉換器及第二類比濾波器,所述第二數位至類比轉換器被配置成基於所述第二數位傳輸訊號來產生第二類比傳輸訊號,所述第二類比濾波器被配置成在第二預定頻帶之外對所述第二類比傳輸訊號進行濾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一數位至類比轉換器及所述第二數位至類比轉換器中的至少一者使用藉由對自所述鎖相迴路接收的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而產生的頻率訊號自所述第一數位傳輸訊號或所述第二數位傳輸訊號產生所述第一類比傳輸訊號或所述第二類比傳輸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一載波傳輸器更包括第一分頻器,所述第一分頻器被配置成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產生具有第二頻率的所述第二頻 率訊號並將所產生的所述第二頻率訊號輸出至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所述第二載波傳輸器更包括第二分頻器,所述第二分頻器被配置成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產生具有第三頻率的所述第三頻率訊號並將所述第三頻率訊號輸出至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且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使用所述第二頻率訊號來對所述第一傳輸訊號的頻率進行升頻轉換,且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使用所述第三頻率訊號來對所述第二傳輸訊號的頻率進行升頻轉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更包括第一載波接收器,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包括第一類比接收混頻器,所述第一類比接收混頻器被配置成在所述類比域中對接收訊號的頻率進行變換,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被配置成自第一接收訊號對第三載波訊號進行取樣,其中所述第一類比接收混頻器使用藉由對自所述鎖相迴路接收的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而產生的第四頻率訊號來對所述接收訊號的頻率進行降頻轉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其中所述第二頻率訊號具有固定的第二頻率,所述第三頻率訊號具有與所述第二頻率不同的固定的第三頻率,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以所述第二頻率對所述第一類比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升頻轉換,且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以所述第三頻率對所述第二類比載波訊號的頻 率進行升頻轉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射頻積體晶片,更包括訊號組合器,所述訊號組合器用於將所述第一傳輸訊號與所述第二傳輸訊號組合以藉此產生載波聚合傳輸訊號。
-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被配置成接收由至少第一載波訊號及第二載波訊號構成的接收訊號,所述無線通訊裝置包括:射頻積體晶片,包括第一載波接收器、第二載波接收器及鎖相迴路(PLL),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接收訊號的第一部分並自所述第一部分產生與所述第一載波訊號對應的第一數位載波訊號,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被配置成接收所述接收訊號的第二部分並自所述第二部分產生與所述第二載波訊號對應的第二數位載波訊號,所述鎖相迴路被配置成將具有第一頻率的第一頻率訊號輸出至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及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以及調變器-解調器(MODEM),被配置成在數位域中對所述第一數位載波訊號及所述第二數位載波訊號的頻率進行降頻轉換以提供經降頻轉換的第一數位載波訊號及經降頻轉換的第二數位載波訊號,並解調所述經降頻轉換的第一數位載波訊號及所述經降頻轉換的第二數位載波訊號,其中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包括第一類比混頻器,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被配置成使用藉由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而產生的第二頻率訊號來對所述接收訊號的頻率進行降頻轉換,且所述 第二載波接收器包括第二類比混頻器,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被配置成使用藉由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而產生的第三頻率訊號來對所述接收訊號的頻率進行降頻轉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更包括第一分頻器,所述第一分頻器被配置成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產生具有第二頻率的所述第二頻率訊號並將所產生的所述第二頻率訊號輸出至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更包括第二分頻器,所述第二分頻器被配置成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產生具有第三頻率的所述第三頻率訊號並將所產生的所述第三頻率訊號輸出至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且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使用所述第二頻率訊號來對所述接收訊號的頻率進行降頻轉換並藉此產生第一經混頻接收訊號,且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基於所述第三頻率訊號來對所述接收訊號的頻率進行降頻轉換並藉此產生第二經混頻接收訊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更包括第三分頻器,所述第三分頻器被配置成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並藉此產生具有與所述第二頻率不同的第四頻率的第四頻率訊號,所述第一載波接收器基於第一頻率選擇訊號而將所述第二頻率訊號或所述第四頻率訊號輸出至所述第一類比混頻器,且 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更包括第四分頻器,所述第四分頻器被配置成對所述第一頻率訊號進行分頻並產生具有與所述第三頻率不同的第五頻率的第五頻率訊號,所述第二載波接收器基於第二頻率選擇訊號而將所述第三頻率訊號或所述第五頻率訊號輸出至所述第二類比混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10-2017-0166194 | 2017-12-05 | ||
KR10-2017-0166194 | 2017-12-05 | ||
KR20170166194 | 2017-12-05 | ||
??10-2018-0090411 | 2018-08-02 | ||
KR10-2018-0090411 | 2018-08-02 | ||
KR1020180090411A KR102557997B1 (ko) | 2017-12-05 | 2018-08-02 | 반송파 집적(Carrier Aggregation)을 이용하여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RFIC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31784A TW201931784A (zh) | 2019-08-01 |
TWI761640B true TWI761640B (zh) | 2022-04-21 |
Family
ID=66847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43691A TWI761640B (zh) | 2017-12-05 | 2018-12-05 | 用於傳輸和接收載波聚合訊號的射頻積體晶片和無線通訊裝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2557997B1 (zh) |
CN (1) | CN109889225B (zh) |
TW (1) | TWI76164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25804A (zh) * | 2021-12-03 | 2022-03-01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蓝牙收发电路以及蓝牙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14145B1 (en) * | 1998-06-30 | 2001-11-06 | Agere Systems Guardian Corp. | Tracking carrier timing |
US20100091688A1 (en) * | 2008-10-14 | 2010-04-15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Simultaneous multiple signal reception and transmission using frequency multiplexing and shared processing |
WO2011114737A1 (ja) * | 2010-03-19 | 2011-09-22 | シリコンライブラリ株式会社 |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られる無線送信機、無線受信機、無線送信方法、無線受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20120163492A1 (en) * | 2010-12-23 | 2012-06-28 | Rotem Banin |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ver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channels |
US20150180523A1 (en) * | 2013-12-20 | 2015-06-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configurable carrier-aggregation receiver and filter |
EP2885876B1 (en) * | 2012-08-15 | 2017-05-03 | Broadcom Corporation | Direct conversion receiver circuit for concurrent reception of multiple carrier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23071A (ja) * | 1995-02-08 | 1996-08-30 | Sony Corp | 送信機及び送受信機 |
US6194947B1 (en) * | 1998-07-24 | 2001-02-27 | Glob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c. | VCO-mixer structure |
EP0977351B1 (en) * | 1998-07-30 | 2004-02-18 | Motorola Semiconducteurs S.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
CA2391480C (en) * | 1999-11-12 | 2009-10-06 | Gct Semiconductor, Inc. | Single chip cmos transmitter/receive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US8295371B2 (en) * | 2006-07-14 | 2012-10-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carrier receiv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JP5974656B2 (ja) * | 2012-06-14 | 2016-08-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受信装置 |
US20160294591A1 (en) * | 2015-03-31 | 2016-10-06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Multichannel receiver |
US9054921B2 (en) * | 2013-03-13 | 2015-06-09 |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plurality of modulated signals |
US9712226B2 (en) * | 2014-05-15 | 2017-07-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way diversity receiver with multiple synthesizers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transceiver |
DE102014114044B4 (de) * | 2014-09-26 | 2024-02-29 | Intel Corporation | Eine Vorrichtung und ein Verfahren zum Erzeugen von Basisbandempfangssignalen |
US9768797B2 (en) * | 2015-03-12 | 2017-09-1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Receiver for simultaneous signal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
US10033443B2 (en) * | 2016-04-15 | 2018-07-24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MIMO transceiver suitable for a massive-MIMO system |
-
2018
- 2018-08-02 KR KR1020180090411A patent/KR10255799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12-05 CN CN201811479518.2A patent/CN109889225B/zh active Active
- 2018-12-05 TW TW107143691A patent/TWI761640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14145B1 (en) * | 1998-06-30 | 2001-11-06 | Agere Systems Guardian Corp. | Tracking carrier timing |
US20100091688A1 (en) * | 2008-10-14 | 2010-04-15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Simultaneous multiple signal reception and transmission using frequency multiplexing and shared processing |
WO2011114737A1 (ja) * | 2010-03-19 | 2011-09-22 | シリコンライブラリ株式会社 |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られる無線送信機、無線受信機、無線送信方法、無線受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20120163492A1 (en) * | 2010-12-23 | 2012-06-28 | Rotem Banin |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ver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channels |
EP2885876B1 (en) * | 2012-08-15 | 2017-05-03 | Broadcom Corporation | Direct conversion receiver circuit for concurrent reception of multiple carriers |
US20150180523A1 (en) * | 2013-12-20 | 2015-06-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configurable carrier-aggregation receiver and filt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89225B (zh) | 2022-04-05 |
TW201931784A (zh) | 2019-08-01 |
KR20190066535A (ko) | 2019-06-13 |
KR102557997B1 (ko) | 2023-07-21 |
CN109889225A (zh) | 2019-06-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31962B2 (en) | Carrier aggregated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 |
USRE49903E1 (en) | Radio frequency receiver and receiving method | |
US9065537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ibrating a multi-mode, multi-standar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 |
JP5608939B2 (ja) | 受信機、送信機、フィードバックデバイス、送受信機および信号処理方法 | |
US7567786B2 (en) | High-dynamic-range ultra wide band transceiver | |
CN102664653B (zh) | 移动终端及其具有射频数模转换式线性发射机的射频前端 | |
WO2015130448A1 (en) | Frequency adjustment of signals | |
TWI789462B (zh) | 支持載波聚合的射頻積體電路、其無線通訊裝置及非暫態處理器可讀儲存媒體 | |
US10790849B2 (en) | RFDAC (RF (Radio Frequency) DAC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with improved efficiency and output power | |
TWI706657B (zh) | 通信裝置及避免互調變失真之方法 | |
JP2008072735A (ja) | Iq変調システム並びに個別的な位相パス及び信号パスを使用する方法 | |
TWI761640B (zh) | 用於傳輸和接收載波聚合訊號的射頻積體晶片和無線通訊裝置 | |
KR100527844B1 (ko) | 초고주파 송수신 장치 | |
CN114503454A (zh) | 一种集成公共时钟锁相环的无线收发装置 | |
US20150092636A1 (en) | Single local oscillator architecture | |
US20220200642A1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 |
US10951445B2 (en) | 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US20140286458A1 (en) |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method | |
WO2021091616A1 (en) | Dual 3-phase harmonic rejection transceiver | |
JP2014236491A (ja) | 送信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 |
Gao et al. | Applications for RF Transceiver ICs | |
Bourdi et al.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 Overview | |
JP2008098965A (ja) | 無線通信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