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1244B - 無線充電滑鼠墊 - Google Patents

無線充電滑鼠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1244B
TWI761244B TW110124080A TW110124080A TWI761244B TW I761244 B TWI761244 B TW I761244B TW 110124080 A TW110124080 A TW 110124080A TW 110124080 A TW110124080 A TW 110124080A TW I761244 B TWI761244 B TW I7612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area
width
layer
wireless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4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4101A (zh
Inventor
盧賀隆
林錦龍
潘世偉
Original Assignee
寶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寶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寶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240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1244B/zh
Priority to CN202110763305.8A priority patent/CN115562509A/zh
Priority to US17/500,232 priority patent/US20230006472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1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1244B/zh
Priority to DE102022116091.2A priority patent/DE102022116091A1/de
Publication of TW202304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410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9Accessories therefor, e.g. mouse pads
    • G06F3/0395Mouse pa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02J50/40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the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the two or more receiving devices being integrated in the same unit, e.g. power mats with several coils or antennas with several sub-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一種無線充電滑鼠墊,其包含一墊體以及一線圈。墊體包含一第一層以及一第二層。第一層具有一接合面以及自接合面凹陷形成的一嵌設槽。嵌設槽具有彼此相連通的一開槽區以及一線圈容置區。線圈容置區位於開槽區相對遠離接合面之一側。第二層疊置於第一層之接合面上以覆蓋嵌設槽。線圈位於嵌設槽之線圈容置區中。開槽區於接合面具有一第一開口,第一開口具有一第一寬度為W1。開槽區具有一第二開口銜接於線圈容置區,第二開口具有一第二寬度為W2。線圈容置區具有一第三寬度為W3。其滿足下列條件:W1≥W2以及W3>W2。

Description

無線充電滑鼠墊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滑鼠墊,特別是係關於一種無線充電滑鼠墊。
近年來,隨著無線充電技術的流行趨勢,各種具有無線充電功能的滑鼠墊出現於市場上。無線充電滑鼠墊內埋設有充電線圈,可在使用滑鼠時同時對滑鼠進行充電,甚至可用於充電擺放於其上的手機或其他能支援無線充電的電子產品,所帶來的便利性使得無線充電滑鼠墊逐漸受到關注。
傳統無線充電滑鼠墊的做法,是將充電線圈直接放置於在底層墊上利用雷射雕刻所形成呈的圖形溝槽中,接著再於其表面上膠後將線圈黏住而予以固定。但,額外上膠不僅增加成本,也增加製程複雜度,因而不利於競爭力的提升。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其中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無線充電滑鼠墊以解決前述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揭露的一種無線充電滑鼠墊,其包含一墊體以及一線圈。墊體包含一第一層以及一第二層。第一層具有一接合面以及自接合面凹陷形成的一嵌設槽。嵌設槽具有彼此相連通的一開槽區以及一線圈容置區。線圈容置區位於開槽區相對遠離接合面之一側。第二層疊置於第一層之接合面上以覆蓋嵌設槽。線圈位於嵌設槽之線圈容置區中。開槽區於接合面具有一第一開口,第一開口具有一第一寬度為W1。開槽區具有一第二開口銜接於線圈容置區,第二開口具有一第二寬度為W2。線圈容置區具有一第三寬度為W3。其滿足下列條件:W1≥W2;以及W3>W2。
根據本發明前述實施例所揭露的無線充電滑鼠墊,由於線圈容置區銜接於開槽區之第二開口的第二寬度小於其自身的第三寬度,因而可確保線圈能受到妥善足夠的覆蓋,從而可僅藉由線圈容置區而穩固地設置於第一層,無需如傳統線圈充電滑鼠墊於線圈埋設後需要額外予以上膠固定的工序,從而有助於節省上膠及其工序的成本。
除此之外,由於嵌設槽之開槽區於接合面的第一開口的第一寬度至少大於等於其銜接於線圈容置區之第二開口的第二寬度,除了便於將線圈放入嵌設槽,還可使接合面至線圈容置區之間的區域(即開槽區)具有一定的寬度,從而確保模具用於形成開槽區處的部分具有足夠的厚度以承受熱壓成型的壓力而不會產生變形或斷裂的問題。
以上之關於本發明揭露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之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以下將以實施方式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以下實施例將搭配圖式進行說明,為達圖面整潔之目的,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可能會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並且,圖式中部份的特徵可能會略為放大或改變其比例或尺寸,以達到便於理解與觀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的目的,但這並非用於限定本發明。此外,為便於觀看,部分圖式中的某些結構線可能以虛線表示。
另外,下文中可能會使用「端」、「部」、「部分」、「區域」、「處」等術語來描述特定元件與結構或是其上或其之間的特定技術特徵,但這些元件與結構並不受這些術語所限制。以下文中也可能使用諸如「實質上」、「約」及「大致上」等術語,用於描述所修飾之情況或事件可能存在的合理或可接受的偏差量,但仍可達到所預期的結果。
下文中也可能使用「至少一」來描述所指元件的數量,但除非另有明確說明,其不應僅限於數量為「僅有一」的情況。下文中也可能使用「及/或」的術語,其應被理解為包括所列出項目中之任一者及一或多者之所有組合。
首先,請參閱圖1~3,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了一種無線充電滑鼠墊1,其中圖1係為無線充電滑鼠墊1的平面示意圖,圖2係為無線充電滑鼠墊1的局部放大側剖視示意圖,圖3係為無線充電滑鼠墊1的分解示意圖。大致上,無線充電滑鼠墊1可包含一墊體10以及一線圈層20,墊體10可以但不限於呈長方形、正方形或圓形等其他合適幾何形,是為無線充電滑鼠墊1上可用於容置線圈層20及提供滑鼠滑行之平坦表面的片狀或板狀部分。線圈層20埋設於墊體10中,且可電性連接設置於墊體10之一側的連接模組30,以經由連接模組30接收外部電源。但需說明的是,本發明並非以連接模組30及其設計為限,任何適於連接於充電線圈與外部電源之間以實現線圈式無線充電的相關構件,均可作為本發明之連接模組30。
進一步來看,於本實施例中,墊體10可包含一第一層11以及一第二層12。第一層11可以但不限於是由合適的可撓性材質所構成,如矽膠等,但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第二層12可以但不限於是由任何常用於滑鼠墊表面以供滑鼠滑行的合適材質所構成,如聚酯膠片(Mylar)、耐磨布、金屬、玻璃等,但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
第二層12可疊設於第一層11的表面。於此,定義第一層11上用於接合第二層12的表面為一接合面111。第一層11之接合面111可以但不限於採用如黏著劑等任何合適的方式接合於第二層12。線圈層20是由嵌設在第一層11之嵌設槽112內的線圈(coils)21所構成。所述之線圈21為無線充電的感應線圈,但本發明並非以其材質、尺寸、形狀等為限。所述的嵌設槽112為自第一層11之接合面111上向內凹陷形成的溝槽。藉由嵌設槽112,線圈層20得以配置排成如圖1視角所示之圖案。
在此配置下,線圈21位於第一層11與第二層12之間而埋設於墊體10內部,並且,嵌設槽112的構型設計可將線圈21穩固地固定於所預定的位置,而得以省略傳統無線充電滑鼠墊中因為需要對線圈額外上膠才能予以固定的手段。
詳細內容請接續參閱圖4,其係為圖2之第一層11的更進一步局部放大示意圖,但為達圖面簡潔之目的,圖4省略第二層12而僅針對第一層11及其嵌設槽112進行繪示。於本實施例中,嵌設槽112可具有自接合面111向下凹陷的一開槽區1121與自開槽區1121的底部角落更進一步向下凹陷的一線圈容置區1122,換句話說,線圈容置區1122經由開槽區1121連接接合面111,且線圈容置區1122位於開槽區1121相對遠離接合面11之其中一角落。這裡所述的向下僅是以圖面視角為例,是指相對遠離第二層12的方向。線圈21可經由開槽區1121進入線圈容置區1122而被固定於線圈容置區1122。
進一步來看,於本實施例中,定義開槽區1121於接合面111上具有一第一開口O1(或者說,接合面111處形成有一第一開口O1以暴露出開槽區1121),開槽區1121銜接於線圈容置區1122處具有一第二開口O2(或者說,開槽區1121與線圈容置區1122之間具有一第二開口O2),開槽區1121例如為橫截面略呈四邊形的凹槽,線圈容置區1122例如為橫截面略呈圓形的凹槽。於此,定義第一開口O1具有一第一寬度W1,第二開口O2具有一第二寬度W2,線圈容置區1122所圍繞的空間可具有一第三寬度W3,而線圈21具有一第四寬度W4(即指線圈21之橫截面的線徑或直徑)。於此所述之寬度,均是以具有法線垂直於線圈21之延伸方向的假想平面(例如為圖4之剖切面)為基準所量測,即,所述之寬度均位於所述之假想平面。
並且,前述之寬度可符合以下條件:W1≥W2,W3>W2。可選地,前述之寬度還可進一步滿足W1>W3、W1≒W3或W1<W3等條件之其中一者。此外,線圈容置區1122之第三寬度W3與線圈21之第四寬度W4可符合以下條件:W3≒W4。
詳細來說,線圈容置區1122所圍繞的空間可以但不限於具有匹配線圈21之橫截面的形狀與尺寸,因此其第三寬度W3可略大於、略小於或實質上等於線圈21的第四寬度W4,藉此可確保線圈容置區1122的內表面能包覆並貼合於線圈21的表面,以使線圈21穩固地被維持於線圈容置區1122中。於此需補充說明的是,於圖示實施例中,線圈容置區1122與線圈21的橫截面實質上為圓形,在此情況下,線圈容置區1122之第三寬度W3與線圈21之第四寬度W4是指各自橫截面的直徑。但本發明之嵌設槽的線圈容置區的形狀非以圖示之實施例為限;例如於其他實施例中,嵌設槽之線圈容置區也可依據實際需求改為方形、水滴形、橢圓形等其他幾何形,在這些情況中,線圈容置區之第三寬度則是指其所圍繞區域的最大寬度。
第一開口O1之第一寬度W1可大於線圈容置區1122的第三寬度W3,以便於讓線圈21經由第一開口O1放入開槽區1121,但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開口O1之第一寬度W1也可約等於或小於線圈容置區1122的第三寬度W3,在此情況下,線圈21仍可透過略為迫使第一層11產生形變的方式自第一開口O1放入開槽區1121。
第二開口O2之第二寬度W2至少小於線圈容置區1122之第三寬度W3,以使得線圈21進入線圈容置區1122後僅暴露出部分的線圈21表面,從而增加線圈容置區1122之內表面對線圈21的包覆面積與拘束力,可進而避免線圈21受到外力影響而跑出線圈容置區1122。
於此進一步說明的是,第一開口O1與第二開口O2的大小不僅與放置線圈21的操作有關,還有利於提升嵌設槽112的製程良率。詳細來說,為了製造具有嵌設槽112的第一層11,需要使用具有相應嵌設槽112形狀的模具,並於注料後進行熱壓成型的工序,為了確保模具形成開槽區1121的部分具有足夠的實體厚度而不會因為熱壓成型的壓力而斷裂,開槽區1121之第一開口O1至第二開口O2之間的區域的寬度不能太窄,或者說,模具用於形成銜接於線圈容置區1122與接合面111之間的部分的厚度不能太小。經實際實驗結果,當第一開口O1的第一寬度W1至少大於或等於第二開口O2的第二寬度W2以使接合面111至線圈容置區1122之間的區域(即開槽區1121)具有一定的寬度時,可確保形成開槽區1121處的模具的厚度足夠承受熱壓成型的壓力而不會產生變形或斷裂的問題。
此外,關於第二寬度W2,可理解若第二寬度W2過小,則有增加模具於此處因厚度不足而容易被熱壓成型的壓力壓斷的風險,但若第二寬度W2過大,則線圈21暴露的範圍太大而無法有效將線圈21維持於線圈容置區1122內。為避免前述問題,第二開口O2的第二寬度W2不僅需要小於線圈21的第四寬度W4,其實際數值可設定於僅暴露出線圈21之橫截面的約1/4圓周長的程度,即W2≒√2×(W4/2)。在W3≒W4的情況中,第二寬度W2的實際數值也可滿足:W2≒√2×(W3/2)。
另外,為了更進一步避免線圈21於第一層11撓曲或受外力影響時滑出線圈容置區1122,線圈容置區1122可於第一層11的不同區域而設置於其嵌設槽112的相異側。如圖4所示,圖面左側之線圈容置區1122位於其開槽區1121之底部的左側角落,而圖面右側之線圈容置區1122位於其開槽區1121之底部的右側角落。藉此,可使線圈21在第一層11的不同區域受到不同方向的拘束力,以確保線圈21受到外力影響時而不會輕易滑脫線圈容置區1122。
藉由前述嵌設槽112的設計,線圈21可僅藉由線圈容置區1122而穩固地設置於第一層11,因而無需如傳統線圈充電滑鼠墊之線圈埋設後需要額外上膠固定的工序,從而有助於節省上膠及其工序的成本。也就是說,嵌設槽112之開槽區1121可為中空而未填入任何膠體,線圈21也不會因外力影響滑出。同時,嵌設槽112之開槽區1121可具有一定的寬度,從而有助於避免形成其之模具的厚度過小而容易因熱壓成型的壓力而斷裂的問題。這裡所謂「中空」是意指所指區域並未受到固體或液體物質所填充或填滿。
當然,前述實施例僅是本發明之嵌設槽的其中一示例,並非用於限制本發明,在滿足前述條件(如W1≥W2,W3>W2)的情況下,嵌設槽之開槽區的形狀可依據其他實際需求進行適應性調整。
例如請參閱圖5,其係為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第一層的局部放大側剖示意圖,其中,相同的特徵將以相同的標號標示,且以下將僅針對所述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之差異處進行說明,實施例之間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可經由參酌前述對應內容獲得理解而不再於此贅述。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層11’之嵌設槽112’的線圈容置區1122相對於開槽區1121’的位置改變,但其仍符合條件:W1≥W2,W3>W2,在此情況下,線圈21同樣可無需額外上膠的工序而穩固地被固定於線圈容置區1122內,並且,嵌設槽112’之開槽區1121’的寬度仍可確保形成其之模具的厚度不會因熱壓成型的壓力而斷裂。
當然,若在開槽區的寬度已足以確保形成其之模具的厚度不會因熱壓成型的壓力而斷裂,第一開口之寬度也可實質上等於第二開口之寬度。舉例來說,請參閱圖6,其係為依據本發明之又另一實施例之第一層11’’的局部放大側剖示意圖,於第一層11’’的嵌設槽112’’中,開槽區1121’’銜接於線圈容置區1122之第二開口O2的第二寬度W2已確實能將線圈21穩固地固定於線圈容置區1122,且第二寬度W2又具有足夠的大小來避免模具因熱壓成型的壓力斷裂的問題,在此情況下,開槽區1121’’之第一開口O1於接合面111上的第一寬度W1也可設計成實質上等於第二寬度W2。
最後,補充說明的是,本發明之線圈容置區相對於開槽區的位置變化也非僅以圖示之實施例為限;例如於其他實施例中,也可改為使相鄰的嵌設槽之線圈容置區分別位於其開槽區之相異角落。另外,本發明之墊體也非僅以兩層結構堆疊所構成;例如於其他實施例中,墊體也可依據其他需求而由三或四層相同或不同的結構堆疊而成,在此情況下,符合前述條件之嵌設槽可選擇性地形成於任一層結構上用於接合其他層結構之接合面上,同樣可達到固定線圈及避免模具斷裂等目的。
根據本發明前述實施例所揭露的無線充電滑鼠墊,由於線圈容置區銜接於開槽區之第二開口的第二寬度小於其自身的第三寬度,因而可確保線圈能受到妥善足夠的覆蓋,從而可僅藉由線圈容置區而穩固地設置於第一層,無需如傳統線圈充電滑鼠墊於線圈埋設後需要額外予以上膠固定的工序,從而有助於節省上膠及其工序的成本。當然,倘若不考量上膠及其工序所產生的成本,也可額外將膠注入開槽區以進一步加強包覆並固定線圈的效果。
除此之外,由於嵌設槽之開槽區於接合面的第一開口的第一寬度至少大於等於其銜接於線圈容置區之第二開口的第二寬度,除了便於將線圈放入嵌設槽,還可使接合面至線圈容置區之間的區域(即開槽區)具有一定的寬度,從而確保模具用於形成開槽區處的部分具有足夠的厚度以承受熱壓成型的壓力而不會產生變形或斷裂的問題。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所為之更動與潤飾,均屬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關於本發明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考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1:無線充電滑鼠墊 10:墊體 11、11’、11’’:第一層 12:第二層 20:線圈層 21:線圈 30:連接模組 111:接合面 112、112’、112’’:嵌設槽 1121、1121’、1121’’:開槽區 1122:線圈容置區 O1:第一開口 O2:第二開口 W1:第一寬度 W2:第二寬度 W3:第三寬度 W4:第四寬度
圖1係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無線充電滑鼠墊的平面示意圖。 圖2係為圖1之無線充電滑鼠墊沿線2-2的局部放大側剖視示意圖。 圖3係為圖2之無線充電滑鼠墊的分解示意圖。 圖4係為圖2之第一層的更進一步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係為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第一層的局部放大側剖示意圖。 圖6係為依據本發明之又另一實施例之第一層的局部放大側剖示意圖。
1:無線充電滑鼠墊
10:墊體
11:第一層
12:第二層
20:線圈層
21:線圈

Claims (8)

  1. 一種無線充電滑鼠墊,包含: 一墊體,包含:一第一層,具有一接合面以及自該接合面凹陷形成的一嵌設槽,其中該嵌設槽具有彼此相連通的一開槽區以及一線圈容置區,該線圈容置區位於該開槽區相對遠離該接合面之一側;以及一第二層,疊置於該第一層之該接合面上以覆蓋該嵌設槽;以及一線圈,位於該嵌設槽之該線圈容置區中;其中該開槽區於該接合面具有一第一開口,該第一開口具有一第一寬度為W1,該開槽區具有一第二開口銜接於該線圈容置區,該第二開口具有一第二寬度為W2,該線圈容置區具有一第三寬度為W3,其滿足下列條件:W1≥W2;以及W3>W2。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充電滑鼠墊,其中該線圈容置區位於該開槽區相對遠離該接合面之其中一角落。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充電滑鼠墊,其中該線圈容置區之內表面包覆該線圈。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充電滑鼠墊,其中該線圈容置區於該第一層之不同區域分別位於該開槽區相對遠離該接合面之相異角落。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充電滑鼠墊,其中該線圈具有一第四寬度為W4,該第二開口之該第二寬度為W2,其滿足以下條件: W2≒√2×(W4/2)。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充電滑鼠墊,其中該開槽區為中空。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充電滑鼠墊,其中該第一層的材質為矽膠。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充電滑鼠墊,更包括一連接模組,電性連接於該線圈。
TW110124080A 2021-06-30 2021-06-30 無線充電滑鼠墊 TWI7612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4080A TWI761244B (zh) 2021-06-30 2021-06-30 無線充電滑鼠墊
CN202110763305.8A CN115562509A (zh) 2021-06-30 2021-07-06 无线充电鼠标垫
US17/500,232 US20230006472A1 (en) 2021-06-30 2021-10-13 Wireless charging pad
DE102022116091.2A DE102022116091A1 (de) 2021-06-30 2022-06-28 Kabelloses ladepa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4080A TWI761244B (zh) 2021-06-30 2021-06-30 無線充電滑鼠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1244B true TWI761244B (zh) 2022-04-11
TW202304101A TW202304101A (zh) 2023-01-16

Family

ID=82199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4080A TWI761244B (zh) 2021-06-30 2021-06-30 無線充電滑鼠墊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06472A1 (zh)
CN (1) CN115562509A (zh)
DE (1) DE102022116091A1 (zh)
TW (1) TWI76124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21111B2 (ja) * 2007-11-29 2013-06-26 メレアグロス株式会社 送電コイル、送電装置、受電コイル、受電装置、および電力伝送装置。
CN209343303U (zh) * 2019-03-11 2019-09-03 深圳市华耀拓展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可发光鼠标垫
US20200218370A1 (en) * 2019-01-08 2020-07-09 Dexin Corporation Wireless charging mouse pad and manufacture process thereof
TW202026823A (zh) * 2019-01-07 2020-07-16 哈帝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充電滑鼠墊之結構與製程
TW202026826A (zh) * 2019-01-11 2020-07-16 哈帝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無線充電線圈之滑鼠墊結構與製程
CN211979627U (zh) * 2020-05-20 2020-11-20 惠州泰伟电子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鼠标垫与手机垫组合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21111B2 (ja) * 2007-11-29 2013-06-26 メレアグロス株式会社 送電コイル、送電装置、受電コイル、受電装置、および電力伝送装置。
TW202026823A (zh) * 2019-01-07 2020-07-16 哈帝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充電滑鼠墊之結構與製程
US20200218370A1 (en) * 2019-01-08 2020-07-09 Dexin Corporation Wireless charging mouse pad and manufacture process thereof
TW202026826A (zh) * 2019-01-11 2020-07-16 哈帝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無線充電線圈之滑鼠墊結構與製程
CN209343303U (zh) * 2019-03-11 2019-09-03 深圳市华耀拓展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可发光鼠标垫
CN211979627U (zh) * 2020-05-20 2020-11-20 惠州泰伟电子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鼠标垫与手机垫组合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4101A (zh) 2023-01-16
CN115562509A (zh) 2023-01-03
US20230006472A1 (en) 2023-01-05
DE102022116091A1 (de) 2023-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8882B (zh) 嵌埋電容元件之封裝基板及其製法
CN107591374B (zh) 感测器封装结构
JP4066929B2 (ja) 電子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95497B (en) Stack structure of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embedded in supporting board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JP6415648B2 (ja) センサパッケージ構造
TW459363B (en) Integrated circuit stacking structur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702519B (zh) 無線充電滑鼠墊之結構與製程
TWI611535B (zh) 半導體裝置
KR930018769A (ko) 코어 인덕턴스에 의존하는 회로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479099B2 (ja) センサパッケージ構造
JP2017171393A (ja) 電子部品包装体
TWI761244B (zh) 無線充電滑鼠墊
JP2019506710A (ja) 薄膜型電池
JP5388061B2 (ja) インダクタ
JP2003110092A (ja) モジュールタイプの三次元チップの積み重ね構造
US10709020B2 (en) Component-embedded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mponent-embedded substrate
TWM449938U (zh) 薄型熱管之受熱端接觸結構
US7375610B2 (en) Transformer and assembling process thereof
US9195266B2 (en) Bond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6511814B2 (ja) 非接触型icカード及び非接触型icカード用インレット
KR20160134463A (ko) 본딩 구조물, 그 제조방법 및 다이 구조물
JP3755427B2 (ja) コイル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03890A5 (zh)
JP2004287574A (ja) Icカード
JP4128460B2 (ja) Icカー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