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0529B - 下半身用衣物 - Google Patents

下半身用衣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0529B
TWI760529B TW107124427A TW107124427A TWI760529B TW I760529 B TWI760529 B TW I760529B TW 107124427 A TW107124427 A TW 107124427A TW 107124427 A TW107124427 A TW 107124427A TW I760529 B TWI760529 B TW I7605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ed fabric
lower body
viewed
abdomen
stretchabil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4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2046A (zh
Inventor
古谷親彥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郡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593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2752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336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7235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郡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郡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2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2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0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052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11/00Hosiery; Panti-hose
    • A41B11/003Hosiery with intermediate sections of different elastic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18Elast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00Garments
    • A41D1/06Trousers
    • A41D1/08Trou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orting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15Sports garments other than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1D13/0007 - A41D13/088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2400/00Function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or handkerchief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1B2400/38Shaping the contour of the body or adjusting the fig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2500/00Materials for 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or handkerchief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1B2500/10Knit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9/00Undergar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9/00Undergarments
    • A41B9/12Protective undergar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400/00Function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garments
    • A41D2400/38Shaping the contour of the body or adjusting the figure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D04B21/18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incorporating elastic thr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Undergarments, Swaddling Clothes, Handkerchiefs Or Underwear Material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容易跟隨下半身的動作且穿著感良好的四角褲。
四角褲(100)係使用在第1方向(順沿伸展線S的方向)及大致正交於該第1方向之第2方向的伸縮性不相同的緯編針織布料所形成,第1方向(順沿伸展線S的方向)的伸縮性係較第2方向的伸縮性更大,第1方向(順沿伸展線S的方向)係較第2方向更容易伸縮。從腹部側觀看穿著四角褲(100)的站立狀態時,至少中央部以外,四角褲(100)的第1方向(順沿伸展線S的方向)為斜方向,從背脊側觀看穿著四角褲(100)的站立狀態時,第1方向(順沿伸展線S的方向)為上下方向。

Description

下半身用衣物
本發明係關於下半身用衣物,其具備被覆腳部、腹部及臀部之內褲(panty)部的緊身褲(tights)或長筒襪(stocking)等屬於被覆腹部及臀部之下半身貼身衣物的四角褲(boxer pants)(四角短褲boxer shorts)或束褲(girdle)等,同時容易跟隨下半身的動作,且穿著感良好。另外,本發明的下半身用衣物除了不限定於男性用或女性用之外,只要至少被覆腹部及臀部的下半身用衣物即可,具備腳部時也不特別限定被覆腳部之尺寸的長度。再者,貼身衣物用或運動用皆無妨,並不限定其用途。此外,所謂腹部主要係指下腹部。
採用伸縮性大(容易伸縮)的胚布及/或縮緊力大(不易伸展且會緊縮密貼於身體)的胚布,且適當分開使用這些胚布的下半身用衣物已為眾所周知。此種下半身用衣物之一可舉出有運動服或運動用貼身褲(underwear)。
這些褲類的開發不僅按照運動的種類、或遊戲的環境,進行適合各種運動之材料的研究或製品化,以使運動員的安全性或吸汗及發散性、防寒性等達到適當程度,而且在各種運動中,對各個運動員的身體動作不會 造成妨礙,甚至可大大發揮運動功能的運動服材料或縫製方法的研究、開發也在進展中。
日本專利第5072342號公報(專利文獻1)即揭露有這種運動服。專利文獻1所揭露的具有迴轉功能的運動服(請求項1),係為至少從腰部附近被覆到襠底以下附近的整個部位,且以具有伸縮性的胚布素材縫製而成的內衣褲,其特徵為:該內衣褲係藉由將身體前面側從中心左右對稱地分割的前面側固定部、與將身體背面側從中心左右對稱地分割的背面側固定部分割為二的左身片部(left bodice)及右身片部(right bodice)等兩塊裁剪片所組成,該裁剪片整體係由在伸展線(stretch line)方向具有較強伸展度的伸縮胚布構成,而且皆以該伸展線為斜方向的伸展部,該兩塊裁剪片係相對向固定,俾在身體前面側固定部以腰骨頂部附近略中心位置為起點呈八字狀,並藉由分別經由左身片部、右身片部繞到背面側,而構成為:在臀部兩溝內側附近呈倒八字狀作為終點位置而形成描繪螺旋線並在身體的背面側固定部加以固定的伸展線,從而具有內旋功能。
更且,具體而言,專利文獻1的圖2中揭露有即使從前面側(腹部側)觀看、從背面側(背脊側)觀看、或從側面觀看,皆以具備較強伸展度的伸展線成為斜方向而形成的運動服。
再者,在採用上述的伸縮性大(容易伸縮)的胚布及/或縮緊力大(不易伸展且緊縮密貼於身體)的胚布,將這些胚布適當分開使用的下半身用衣物中,從伸縮性的觀 點,以採用針織布料作為胚布特別理想。這種下半身用衣物之一,可例舉有貼身衣物。此處,貼身衣物可以均勻的貼身壓力分布確保良好合身感,同時,具備提升穿著時的美觀的功能,而不會對身體的動作產生繃緊感或鬆垮感。
屬於這種貼身衣物之一的四角褲係透過將沿著平面狀基準紙型版裁剪的身片部、襠部、襟部等各胚布片縫製所構成。這種胚布片,通常以使用具備伸縮性的銑織(fraise stitch)等緯編針織布料為多,俾在進行日常生活的各種動作時不致妨礙動作。
但,即使將沿著身體投影在平面上的平面式紙型版裁剪的胚布片縫製完成立體形狀,要和呈三維複雜曲面形狀的人體腹部、臀部、腳部對應卻極困難。為了要避免不舒適的貼身壓力而將紙型版作得更大時,會有發生鬆垮現象,使腳部上拉到臀部側,不僅使穿著感惡化,也有損及美觀的問題。因此,本案申請人開發了解決此一問題的貼身衣物,並揭露於日本特開2016-050367號公報(專利文獻2)。該專利文獻2所揭露的貼身衣物係具備身片部、襟部、及襠部,該貼身衣物係在以身片部及接合在形成於身片部之前胯的襟部所形成的軀幹部上緣設置腰部縮緊構件,且以身片部及接合在形成於身片部之襠底胯部的襠部而形成有供穿通腳部的下擺部,並具備胯部寬度沿著胯部深度方向逐漸擴大且胯部寬度達最大的部位,同時形成有最大胯部深度和臀溝對應的位置或其附近位置的後襠底胯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第5072342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16-050367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1所揭露的運動服的最粗腿部,由於即使從前面、背面、側面的任一方向觀看,因其伸展線係形成在斜方向,故縱使在例如拉高臀部方面很理想,但在屈伸等運動時,因伸展線係形成在該斜方向,故有布料繃緊(特別是前側)而使動作無法順暢的可能性。
更且,依上述專利文獻2所揭露的貼身衣物(例示於實施形態的四角褲),因後襠底胯部的胯寬係沿著胯深方向逐漸擴大而產生胯寬達到最大的部位,故胯寬越小的部位,其下擺部的胚布量就越增加,俾在大腿部的周圍(特別是在臀溝下部)得以確保有充分的胚布量,使其最大胯深可設定在對應臀溝的位置或其附近位置,故覆蓋臀部的膨出部位的後身片胚布量也可充分確保。結果,胚布可從臀部膨出部到臀溝及腳部沿著複雜的三維曲面形狀獲得良好的平衡配置,臀部及大腿部圍的貼身壓力平衡性很適當,在獲得優良的合身感方面非常理想。
不過,本案申請人有鑑於專利文獻2之圖10(a)所揭露的習知貼身衣物(四角褲)紙型版圖,依不同於專利文獻2所揭露之貼身衣物的視角專志銳意地進行了穿著性理想之貼身衣物的開發。更具體而言,並非像專利文獻2所揭露的貼身衣物那樣在紙型版圖形狀上下工夫,而是著眼於習知紙型版圖上在第1方向及大致正交於該第1方向之第2方向具備不同伸縮性之特性的針織布料加以考量並採用其方向性,而專志銳意地進行開發。
然而,即使僅採用這種針織布料,仍有無法容易實現穿著性良好之貼身衣物的問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習知技術的上述問題而開發者,其目的在提供有關被覆腳部、腹部及臀部的下半身用衣物,尤指容易跟隨屈伸等下半身之動作且穿著感良好的下半身用衣物。
再者,本發明係有鑑於習知技術之上述問題所開發的技術,其目的在提供有關主要被覆腹部及臀部的下半身用衣物,特別是容易跟隨下半身之動作且穿著感良好的下半身用衣物。
為了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了下述的手段。
換言之,本發明之一態樣的下半身用衣物係使用在第1方向及大致正交於前述第1方向之第2方向的伸縮性不相同的針織布料,其特徵為:前述第1方向的伸縮 性係較前述第2方向的伸縮性更大,前述第1方向係較前述第2方向更容易伸縮;從腹部側觀看置於平面上的前述下半身用衣物時,至少中央部之外,前述第1方向為斜方向;從背脊側觀看置於平面上的前述下半身用衣物時,前述第1方向為上下方向。
再者,本發明另一態樣的下半身用衣物係使用在第1方向及大致正交於前述第1方向之第2方向的伸縮性不相同的針織布料,其特徵為:前述第1方向的伸縮性係較前述第2方向的伸縮性更大,前述第1方向係較前述第2方向更容易伸縮;從腹部側觀看穿著前述下半身用衣物的站立狀態時,至少中央部以外,前述第1方向為斜方向;從背脊側觀看穿著前述下半身用衣物的站立狀態時,前述第1方向為上下方向。
前述下半身用衣物較佳為至少被覆下腹部及臀部的下肢用衣物,且可構成為:從前述腹部側觀看的前述第1方向為前述下腹部的斜方向;從前述背脊側觀看的前述第1方向為前述臀部的上下方向。
前述下半身用衣物更佳為至少被覆下腹部及臀部的下肢用衣物;且可構成為:在1塊針織布料的布料端部彼此間為接合狀態。
前述下半身用衣物更佳為除了前述1塊針織布料外,更包含從腹部側觀看時位於中央部且形成膨出部的中央部針織布料,且可構成為:在前述1塊針織布料的布料端部彼此間為接合狀態,同時前述1塊針織布料與前述中央部針織布料為接合狀態。
再者,本發明再一態樣的下半身用衣物之特徵為:前述第1方向的伸縮性係較前述第2方向的伸縮性更大,前述第1方向係較前述第2方向更容易伸縮;從腹部側觀看置於平面上的前述下半身用衣物時,前述第1方向為上下方向;從背脊側觀看置於平面上的前述下半身用衣物時,前述第1方向為斜方向。
再者,本發明另一態樣的下半身用衣物係為使用在第1方向及大致正交於前述第1方向之第2方向的伸縮性不相同的針織布料的下半身用衣物,其特徵為:前述第1方向的伸縮性係較前述第2方向的伸縮性更大,前述第1方向係較前述第2方向更容易伸縮;從腹部側觀看穿著前述下半身用衣物的站立狀態時,前述第1方向為上下方向,從背脊側觀看穿著前述下半身用衣物的站立狀態時,前述第1方向為斜方向。
前述下半身用衣物較佳為至少被覆下腹部、左右最粗腿部及臀部的下肢用衣物,且可構成為:從前述腹部側觀看的前述第1方向為前述下腹部或前述大腿部的上下方向;從前述背脊側觀看的前述第1方向為前述臀部的斜方向。
前述下半身用衣物更佳為至少被覆下腹部、左右最粗腿部及臀部的下肢用衣物,且可構成為包含:被覆左側大腿部的左針織布料、及被覆右側大腿部的右針織布料;前述左針織布料與前述右針織布料係為接合狀態。
更佳為,前述左針織布料及前述右針織布料可構成為得分別在大腿外側接合成筒狀。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容易跟隨(屈伸等)下半身的動作且穿著感良好的下半身用衣物。
10:緊身褲
10L‧‧‧左針織布料
10R‧‧‧右針織布料
100、200、300‧‧‧四角褲
110、210、310‧‧‧針織布料
120、320‧‧‧中央部針織布料
320A‧‧‧中央部第1針織布料
320B‧‧‧中央部第2針織布料
330‧‧‧襠底部針織布料
B‧‧‧膨出部
DL‧‧‧雙層返折部
H‧‧‧臀部
J(1)‧‧‧縫合線
J(2)‧‧‧縫合線
L‧‧‧左大腿部
R‧‧‧右大腿部
S‧‧‧伸展線
TH‧‧‧褲襠部
U‧‧‧下腹部
W‧‧‧腰線
圖1為穿著本發明實施形態A之緊身褲的穿用者的正面圖(從腹部側觀看的圖示)。
圖2為圖1的背面圖(從背脊側觀看的圖示)。
圖3為圖1的立體圖(從背脊側觀看斜前側的圖示)。
圖4為將圖3表裡翻轉後的立體圖,可看見縫綴線(縫合線)的立體圖(從背脊側觀看斜前側的圖示)。
圖5為圖1之緊身褲的紙型版的平面圖(紙型版表面抵接肌膚之面)。
圖6A為從腹部側觀看穿著有本發明實施形態B之四角褲的穿用者的正面圖。
圖6B為從背脊側觀看穿著本發明實施形態B之四角褲的穿用者的背面圖。
圖7A為圖6之四角褲置於平面之狀態的正面圖。
圖7B為圖6之四角褲置於平面之狀態的背面圖。
圖8A為圖6之四角褲的紙型版的平面圖(紙型版表面抵接肌膚之面)。
圖8B為與圖6之四角褲不同的四角褲紙型版的平面圖。
圖9為用於說明圖8B之四角褲紙型版的第1方向及第2方向之平面圖。
圖10A為從腹部側觀看穿著有本發明實施形態B之四角褲變化例的穿用者的正面圖。
圖10B為從背脊側觀看穿著有本發明實施形態B之四角褲變化例的穿用者的背面圖。
圖11A為圖10的四角褲置於平面之狀態的正面圖。
圖11B為圖10的四角褲置於平面之狀態的背面圖。
圖12為圖10之四角褲的紙型版的平面圖。
實施發明之形態 <實施形態A>
以下,根據附圖詳細說明作為下半身用衣物之一例的緊身褲10,當作本發明的實施形態A。另外,本發明的下半身用衣物並不限定於緊身褲,只要是將腳部、腹部及臀部被覆的下半身用衣物均可。
圖1為穿著緊身褲10的穿用者的正面圖(從腹部側觀看的圖示),圖2為穿著緊身褲10的穿用者的背面圖(從背脊側觀看的圖示)。再者,圖3為穿著緊身褲10的穿用者的立體圖(從背脊側觀看斜前側的圖示),圖4為圖3表裡翻轉後的立體圖,且為繪製成可看見縫綴線的立體圖(從背脊側觀看斜前側的圖示)。這些圖1至圖4中,伸縮性大的第1方向為沿著假想的伸展線S的方向。再者,圖5為顯示該緊身褲10之紙型版的平面圖(紙型 版表面為和肌膚接觸之面)。茲根據這些圖示就該緊身褲10詳加說明。
該緊身褲10係使用其伸縮性在第1方向(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與大致正交於該第1方向之第2方向不相同的針織布料所形成。此處,第1方向(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的伸縮性係較第2方向的伸縮性更大,第1方向(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為較第2方向更容易伸縮的方向。更具體而言,該緊身褲10係採用緯編針織布料作為此種針織布料。緯編針織布料中,屬於布料紋理行進方向的緯方向係為伸縮性較佳(相較於經方向)的第1方向(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結果,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在緯編針織布料的緯方向(第1方向)和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成為緯編針織布料的經方向(第2方向)。
另外,本發明下半身用衣物所用的針織布料並不限定於緯編針織布料,也可為經編針織布料。在經編針織布料中,布料紋理行進方向的經方向(相較於緯方向)即為容易伸縮的第1方向(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結果,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為經編針織布料的經方向(第1方向),大致正交於沿著伸展線S之方向的方向則為經編針織布料的緯方向(第2方向)。
此處,屬於本發明下半身用衣物之一例的緊身褲構造(例如,針織布料片(部位片)的形狀及個數以及彼等之接合方法)雖會有各種樣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特定的構造,只要具備後述的技術特徵,則不論是哪 一種的緊身褲構造,構成緊身褲之針織布料種類、針織布料的紙型版(針織布料片(部位片)的形狀及個數)及該針織布料的接合方法為何種樣態,基本上均無妨。因此,以下所示的緊身褲10的構造本身僅屬例示。
茲就該緊身褲10所具備的技術特徵加以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該緊身褲10的技術特徵為:從腹部側觀看穿著緊身褲10的站立狀態時,第1方向(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為上下方向,從背脊側觀看穿著緊身褲10的站立狀態時,第1方向(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為斜方向。此處,即使在該緊身褲10之非穿著狀態且置於平面上之狀態(將作為商品的緊身褲10展開並置於平面上的狀態)中,從腹部側觀看緊身褲10時,第1方向(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為上下方向,從背脊側觀看時,第1方向(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為斜方向。
亦即,本發明中,(1)只要觀看緊身褲10本身即可辨認針織布料的方向(第1方向及第2方向)之情況,(2)只觀看緊身褲10本身無法辨認針織布料的方向(第1方向及第2方向),但在穿著狀態下可辨認針織布料的方向之情況等至少任一情況中,只要可辨認這種技術特徵即可。例如,置於平面上之狀態的緊身褲10中,雖無法明確辨認第1方向及第2方向,但可推想到會有經試穿後即可明確辨認第1方向及第2方向的情形。
更且,該緊身褲10中,從腹部側觀看的第1方向為下腹部U或大腿部(所謂大腿部係指位在下腹部 U的下方或臀部H的下方,但位在腳部L的上方部分)的上下方向,從背脊側觀看的第1方向為臀部H的斜方向。此處,緊身褲10係和四角褲等不同,由於其不只被覆大腿部及臀部H,連最粗腿部至腳踝部的腳部L都被覆,故如圖1及圖2所示,從腹部側觀看的第1方向即為下腹部U及腳部L中的上下方向,從背脊側觀看的第1方向則為臀部H及腳部L的斜方向。
但,本發明的下半身用衣物包含未被覆最粗腿部至腳踝部的腳部L(未被覆整個腳部L,或只被覆腳部的一部分)的四角褲等,緊身褲10也含括在內,其技術特徵在:從腹部側觀看的第1方向為下腹部U或大腿部(下腹部U或臀部H的下方,屬於腳部L的上方部分)的上下方向,從背脊側觀看的第1方向為臀部H的斜方向。
其次,如圖5所示,該緊身褲10包含被覆左側大腿部的左針織布料10L及被覆右側大腿部的右針織布料10R,左針織布料10L及右針織布料分別在大腿外側接合成為筒狀。
本實施形態中,雖然採用縫合作為接合方法,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使用縫合。亦即,有關接合方法,並不限定於特定的方法,也可為縫綴(縫製接合),也可為接著或其他接合方法。此處,係使用縫合作為接合方法,如圖5的雙箭號所示,透過將針織布料對齊,再將虛線所示的部位縫合,即形成該緊身褲10。
此處,在使用接著作為接合方法的情況中,如圖5的雙箭號所示,係將針織布料對齊,再使用接著膠帶將虛線所示的部位彼此間接合,即可形成該緊身褲10。有關這種接著方法雖未予限定,但較佳為在帶狀構件之一面塗佈有接著劑的接著膠帶,且透過加熱使接著劑熔融俾將胚布實施熱接著而接合者。另外,這種接合包含藉縫合而接合、藉熱壓接而接合、藉熱熔接而接合、藉熱融接而接合等。
本實施形態的緊身褲10中,如圖5中以曲線標示的雙箭號所示,左針織布料10L與右針織布料10R係經立體化而形成筒狀,並以大腿外側的縫合線J(2)予以縫合。更且,如圖4及圖5所示,如以直線標示的雙箭號所示地,左針織布料10L與右針織布料10R係經一體化(左右連結成一件衣物),並以襠底部的縫合線J(1)縫合。此處,所稱最粗腿部外側意指醫學上稱作大腿內側之表示腿內側之內腿的相反側。
此處,使用圖5就該緊身褲10的第1方向(容易伸縮:和布料紋理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及第2方向(難以伸縮:布料紋理的方向)加以說明。第1方向為圖5的粗直線式雙箭號中以虛線標示的方向,第2方向則為圖5的粗直線式雙箭號中以實線標示的方向。還有,大腿外側的縫合線J(2)不一定限定於直線(從貼身壓力或穿著感等的觀點而言,多少有些彎曲亦可),將縫合線J(2)假想為圖5所示之1點鏈線時,第2方向即對縫合線J(2)形成大致正交。另外,該假想的1點鏈線也可 說是和圖5所示之點P與點Q的連結直線PQ大略一致的直線。
由於紙型版中的布料紋理方向係設為上述方向,且因該緊身褲10的腰線W在腹部側朝上下方向(第1方向)容易伸縮,故在大致正交於該方向的腰圍方向(左右方向(第2方向))即難以伸展。因此,由於緊身褲10之腰線W的腹部側難以伸展,故可不用橡膠等在腰部形成腰帶部,藉以避免因任意將腰部束緊而使穿著感惡化。
更且,形成該緊身褲10的緯編針織布料雖未有限定,但以作成周緣無縫邊樣式的針織布料構成為佳。再者,也可為周緣無縫邊樣式的經編針織布料。本實施形態的緊身褲10中,係採用綿質銑織針織布料的聚胺基甲酸酯施以熔接且無縫邊樣式的緯編針織布料。為了能在周緣無縫邊樣式(狀態)下直接使用,該緯編針織布料較佳為包含熱融接性纖維(例如,以聚胺基甲酸酯纖維等融點較低的熱融接性纖維為佳,此處係指上述的聚胺基甲酸酯)及融點較該纖維更高的其他纖維(例如,以綿、聚酯、尼龍、聚乙烯、銅氨纖維(cupra)等融點較上述熱融接性纖維更高融點的纖維為佳,此處係指上述的綿),且預先在熱融接性纖維的融點以上、其他纖維的融點以下的溫度下進行熱定型而施以防綻開處理。依此方式,由於未因欲防止綻開而在周邊施行周緣處理(緄邊處理),故即使和肌膚直接接觸,除了穿著感良好之外,也不會有因周緣處理所形成的端部返折部厚度露出外層衣服的情形。
依此方式形成的具備上述技術特徵的該緊身褲10可展現如下的作用效果。
<第1作用效果>
在作屈伸等運動時,在背脊側的臀部分容易朝斜方向伸縮,而在腹部側的下腹部或大腿部分則容易朝上下方向伸縮。因此,在屈伸等運動時,針織布料不會在腹部側或背脊側發生繃緊的情形,可以流暢地動作。
<第2作用效果>
該緊身褲10中的腰線W在腹部側朝上下方向(第1方向)容易伸縮,但在腰身方向則難以朝左右方向(第2方向)伸展。因此,由於腹部分難以伸展,故可不用在腰部以橡膠等形成腰帶部。
<第3作用效果>
除了襠底部外,該緊身褲10僅在大腿外側具備接合部,大腿內側則不具備接合部。因此,因縫合線少,故即使直接接觸肌膚,穿著感仍佳。
<第4作用效果>
在針織布料片採用無縫邊樣式的緯編針織布料時,直接接觸肌膚時,除了穿著感佳(肌膚壓力及貼身壓力降低)之外,也不會有因周緣處理而形成的返折端部之厚度露出外層衣服的情形。而且,在採用接著膠帶作為接合方法(非縫合)時,因沒有縫合線,故即使直接接觸肌膚,穿著感仍佳,且可進一步降低肌膚壓力及貼身壓力。
依上述方式,依據本實施形態A的緊身褲,可在被覆腳部、腹部及臀部之下半身用衣物例的緊身褲中,提供容易跟隨屈伸等下半身動作且穿著感優良的緊身褲。
另外,作為變化例,在男性用下半身用衣物的情形中,也可以在下腹部具備收納局部器官用的膨出部(可考慮也可不考慮第1方向及第2方向)的方式形成緊身褲或四角內褲(boxer brief)。
<實施形態B>
接著,根據附圖詳細說明屬於一下半身用衣物例的四角褲100作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B。另外,本發明的下半身用衣物並不限定於四角褲,只要是主要被覆腹部與臀部的下半身用衣物即可,甚至也可為被覆腳部的下半身用衣物,在具備腳部時,也不特別限定被覆腳部的長短尺寸。
圖6A為穿著四角褲100之穿用者的正面圖(從腹部側觀看的圖示),圖6B係為其背面圖(從背脊側觀看的圖示),圖7A為將四角褲100置於平面狀態的正面圖,圖7B為其背面圖。這些圖6及圖7中,伸縮性大的第1方向為沿著假想圖示中的伸展線S的方向。此外,圖8A為該四角褲100之紙型版的平面圖(紙型版表面為接觸肌膚之面),圖8B為不同於該四角褲100之四角褲200的紙型版的平面圖,圖9為用以說明圖8B所示之四角褲200之紙型版中的第1方向及大致正交於該第1方向的第2方向的平面圖。
此處,四角褲100與四角褲200的差異點係在四角褲100具備膨出部B,但四角褲200則不具備這種膨出部B。從腹部側觀看如圖6A所示之穿著四角褲100的站立狀態的情況中,該膨出部B係顯示於中央部,同時,從腹部側觀看如圖7A所示地置於平面上的四角褲100的情況中,該膨出部B係顯示於中央部。該膨出部B係為了實現用以收納男性局部器官之鼓凸部分的設計,其係備設於下腹部U的中央部。另外,該膨出部B雖並非本發明下半身用衣物的必要構成要件(因此,本發明的下半身用衣物並不限定於男性用及女性用),但在設有膨出部B的情況中,伸縮性大的第1方向以沿著假想圖示的伸展線S之方向為佳。
繼根據這些圖示就四角褲100詳加說明。
該四角褲100係使用第1方向(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與大致正交於該第1方向之第2方向的伸縮性不相同的針織布料形成。此處,第1方向(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的伸縮性係較第2方向的伸縮性更大,且第1方向(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比第2方向更容易伸縮的方向。
更具體而言,該四角褲100係採用緯編針織布料作為這種針織布料。緯編針織布料中,屬於織紗行進方向的緯方向係為容易伸縮(相較於經方向)的第1方向(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結果,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成即為緯編針織布料的緯方向(第1方向),而和順沿伸展線S之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則為緯編針織布料的經方向(第2方向)。
另外,用於本發明下半身用衣物的針織布料並非限定於緯編針織布料,也可為經編針織布料。經編針織布料中,屬於織紗行進方向的經方向為容易伸縮(相較於緯方向)的第1方向(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結果,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即為經編針織布料的經方向(第1方向),而和沿著伸展線S之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則為經編針織布料的緯方向(第2方向)。
此處,作為本發明之一下半身用衣物例的四角褲之構造(例如,針織布料片(部位片)的形狀與個數以及彼等的接合方法)雖有各種樣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特定的構造,只要具備後述的技術特徵者,無論是何種四角褲構造,構成四角褲之針織布料的種類、針織布料紙型版(針織布料片(部位片)的形狀及個數)以及該針織布料的接合方法是哪一種基本上都無妨。因此,下文所示的四角褲100及四角褲200構造本身僅屬例示性。
再就該四角褲100及四角褲200所具備的技術特徵加以說明。另外,下文中,有以四角褲100為代表說明的情形,也有以四角褲200為代表說明的情形。
如圖6所示,該四角褲100的技術特徵為:從腹部側觀看穿著四角褲100的站立狀態時,至少中央部之外(膨出部B之外),第1方向(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為斜方向,從背脊側觀看穿著四角褲100的站立狀態時,第1方向(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為上下方向。此處,即使該四角褲100非為穿著狀態而是置於平面上的狀態(作為商品的四角褲100展開置於平面上的狀態),如圖7所示, 從腹部側觀看四角褲100的情況中,至少中央部之外(膨出部B之外)的第1方向(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為斜方向,從背脊側觀看的第1方向(沿著伸展線S的方向)為上下方向。
亦即,本發明中,至少在(1)只看四角褲100本身就可辨認針織布料的方向(第1方向及第2方向)的情況、或是(2)只看四角褲100本身無法辨認針織布料方向(第1方向及第2方向)而穿著的狀態中可辨認針織布料方向的情況等任一情況中,只要能辨認這種技術特徵即無妨。例如,置於平面上之狀態的四角褲100中,雖無法明確辨認第1方向及第2方向,但可推想到經過試穿即能明確辨認第1方向及第2方向的情況。
再者,該四角褲100中,從腹部側觀看的第1方向為下腹部U的斜方向,從背脊側觀看的第1方向為臀部H的上下方向。另外,該四角褲100中,屬於下腹部U的下方或臀部H的下方且屬於腳上方部分的大腿部(更詳言之,為右大腿部R及左大腿部L),雖短到只被覆到最粗腿根部的程度(非長到被覆腳部的程度),但本發明的下半身用衣物中,該大腿部的長度(具備腳部時,即為腳部的長度)並不受限定。亦即,在此處,四角褲100不同於緊身褲等,主要是覆蓋下腹部U及臀部H,但不覆蓋最粗腿部至腳踝部的腳部,故如圖6及圖7所示,從腹部側觀看的第1方向為下腹部U的斜方向,從背脊側觀看的第1方向為臀部H的上下方向。
但,本發明的下半身用衣物係包括這種包含將最粗腿部到腳踝部的腳部分完全覆蓋的緊身褲、或包含只被覆腳部之一部分的束褲等四角褲100,其技術特徵為:從腹部側觀看時,至少中央部之外(膨出部B之外),第1方向為下腹部U的斜方向,從背脊側觀看的第1方向為臀部H的上下方向。
其次,如圖8A所示,該四角褲100係包含:從腹部側觀看時,位於中央部且形成有膨出部B的中央部針織布料120;及形成其他部分的針織布料110;在圖8A中,如實線的雙箭號所示,在1塊針織布料110的針織布料端部彼此間相接合,同時1塊針織布料110與中央部針織布料120係相接合;且在圖8A中,如虛線的雙箭號所示,在腰身及左右的最粗腿圍接合成筒狀。
另外,在不具備膨出部B之四角褲200的情況中,如圖8B所示,係(僅)包含針織布料210(不包含中央部針織布料),如圖8B中的實線的雙箭號所示,係在1塊針織布料的針織布料端部彼此間相接合,且如圖8B中的虛線的雙箭號所示,在腰身及左右的最粗腿圍接合成筒狀。
本實施形態中,雖是採用縫合作為該接合方法,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縫合方法。亦即,關於接合方法,並不限定於特定的方法,亦可為縫合(縫製接合),即使為接著,也可為其他接合方法。此處,係使用縫合作為接合方法,如圖8A中的實線的雙箭號所示,透過將針織布料對齊縫合即可形成該四角褲100。
此處,使用接著作為接合方法時,藉由如圖8A中的實線的雙箭號所示地將針織布料對齊並使用接著膠帶接合,即可形成該四角褲100。關於這種接著方法,雖未予特別限定,但較佳為在帶狀構件之一面塗佈接著劑所成的接著膠帶,並藉由加熱使接著劑熔融將胚布熱接著而接合者。另外,以此方式,該接合手段中,係包含藉由縫合者、藉由熱壓接者、藉由熱熔接者、及藉由熱融接合者等。
依此方式,本實施形態的四角褲100及四角褲200中,係如圖8中以實線標示的雙箭號所示地縫合,而在腰身及左右的最粗腿圍形成筒狀,同時予以立體化所形成。
此處,使用圖9就該四角褲100的第1方向(容易伸縮:和布料紋理大致正交的方向)及第2方向(難以伸縮:布料紋理方向)作說明。此處,雖以不具備膨出部B的四角褲200為代表作說明,但除膨出部B之外,四角褲100的構成均相同。
第1方向係為圖9中以粗直線的雙箭號中的虛線所標示之方向,第2方向則為圖9中以粗直線的雙箭號中的實線所標示之方向。而且,以腰線W表示的腰身雖不必限定為直線(基於貼身壓力或穿著感等的觀點,通常為彎曲狀),以圖9所示的1點鏈線假想為背脊側之腰線W的中央部附近時,第1方向係對背脊側的腰線W大致正交。另外,該假想的1點鏈線也可說是和圖9所示之點P與點Q的連結直線PQ大略一致的直線。
由於將紙型版的布料紋理方向設成上述方向,該四角褲200的腰線W在腹部側容易朝斜方向(第1方向)伸縮,在背脊側大致正交於第1方向且難以伸縮的第2方向則為腰圍方向(腰身方向)。
因此,四角褲200中,腰線W的背脊側因難以朝腰身方向伸展,故也可不在腰部以橡膠等形成腰帶部,從而可避免因任意將腰部緊縮而使穿著感惡化。另外,本發明的下半身用衣物並不限定於在腰部具備橡膠等腰帶部的構造。
更且,四角褲200中,腰線W的腹部側因容易朝斜方向(第1方向)伸縮,故可對於下半身之動作柔軟地伸縮,因此四角褲200偏離身體的情形就可獲得抑制。若在腹部側及背脊側的腰圍方向(腰身方向)的整周中(大致正交於第1方向且難以伸縮),將第2方向設為腰圍方向(腰身方向),該作用效果就無法實現。該四角褲200中,因在背脊側難以朝腰圍方向(腰身方向)伸縮,而在腹部側則容易朝斜方向伸縮,故可避免腰部勒緊,使穿著感惡化,而且可抑制四角褲200偏離身體。
還有,在背脊側,因容易伸縮的第1方向係為大致正交於腰圍方向(腰身方向)的上下方向,故例如下半身從站立狀態變換成坐姿狀態時,由於臀部H的上下方向容易伸展,故可抑制四角褲200偏離身體的情形。
此處,形成這些四角褲100及四角褲200的緯編針織布料雖不受限定,但較佳為由作成周緣無縫邊樣式的 針織布料構成。再者,也可為作成周緣無縫邊樣式的經編針織布料。本實施形態的四角褲100及四角褲200中,係採用將綿質銑織針織布料的聚胺基甲酸酯施以熔接之無縫邊樣式的緯編針織布料。該緯編針織布料由於係直接在周緣無縫邊樣式(狀態)下使用,故較佳為包含熱融接性纖維(較佳為例如聚胺基甲酸酯纖維等融點較低的熱融接性纖維。此處,係用如上述的聚胺基甲酸酯)及融點較該纖維更高的其他纖維(較佳為例如綿、聚酯、尼龍、聚乙烯、銅氨纖維(cupra,彭帛)等融點較上述熱融接性纖維更高的纖維,此處係用如上述的綿),並預先在熱融接性纖維之融點以上、其他纖維之融點以下的溫度實施熱定型以作防止綻開處理。以此方式,由於周圍未因欲防止綻開而進行周緣處理(緄邊處理),故即使和肌膚直接接觸,不但穿著感良好,也不會有因周緣處理而形成的端部返折厚度露出外部衣服的情形。
依此方式形成且具備上述技術特徵的該四角褲100及四角褲200可展現如下述的作用效果。
<第1作用效果>
這些四角褲100及四角褲200的腰線W,在腹部側容易朝斜方向(第1方向)伸縮,在背脊側則難以朝腰圍方向(第2方向)伸展。因此,因背脊側難以朝腰身方向伸展,故可不需在腰部以橡膠等形成腰帶部,同時因腹部容易朝斜方向伸縮,故可抑制四角褲從身體偏離。
<第2作用效果>
這些四角褲100及四角褲200中,背脊側的臀部容易朝上下方向伸縮。因此,從站立狀態就座時,因針織布料不會在臀部發生緊繃的情形,故可順利進行就座動作。
<第3作用效果>
這些四角褲100及四角褲200中,若將四角褲100的膨出部B移除,則會在腹部側具備接合部,在背脊側則不會具備接合部。因此,在背脊側完全不存在有接合線,而且,因其他部位的接合線很少,即使直接接觸肌膚,穿著感依舊良好。
<第4作用效果>
針織布料片採用保持剪切樣式的緯針織布料時,即使和肌膚直接接觸,除了穿著感良好之外(肌膚壓力及貼身壓力會降低),因周緣處理所形成的端部返折厚度也不會露出外部衣服。更且,採用接著膠帶作為接合方法(非縫合)時,因沒有縫合線,故即使和肌膚直接接觸,穿著感依舊優良,且可更減低肌膚壓力及貼身壓力。
<變化例>
以下,參照圖10至圖12就本發明實施形態B變化例的四角褲300加以說明。另外,下文的說明中,有關該變化例的四角褲300中,與上述的四角褲100或四角褲200相同的構成,均賦予相同符號。因這些構造及功能均相同,有關這些部分,在此處有不予重複詳細說明的情形。
圖10A為穿著四角褲300之穿用者的正面圖(從腹部側觀看的圖示),圖10B為其背面圖(從背脊側觀看的圖示),圖11A為四角褲300置於平面狀態的正面圖,圖11B為其背面圖。這些圖10及圖11中,伸縮性大的第1方向為沿著假想圖示的伸展線S的方向。而且,圖12為該四角褲300之紙型版平面圖(紙型版表面為和肌膚相接觸的面)。此處,圖10係對應圖6、圖11為對應圖7、圖12則對應圖8。
此處,四角褲300與四角褲100的差異點在於:四角褲300除了具備膨出部B(藉和中央部針織布料120對應的中央部針織布料320形成)之外,還具備褲襠部TH(以襠底部針織布料330形成),而四角褲100則不具備這種褲襠部TH。該褲襠部TH係稱為襠底部或襠部,由襠底布料或襠部布料形成。另外,該褲襠部TH亦和膨出部B同樣,並非本發明下半身用衣物的必要構成要件,在設置褲襠部TH時,伸縮性大的第1方向可順沿假想圖示的伸展線S的方向,也可大致正交於假想圖示的伸展線S的方向,其他的方向亦無妨。
接著,如圖12所示,該四角褲300包含:從腹部側觀看時係位於中央部並形成膨出部B的中央部針織布料320;形成褲襠部TH的襠底部針織布料330;及形成其他部分的針織布料310。
中央部針織布料320係由中央部第1針織布料320A及中央部第2針織布料320B等2塊胚布片,以如1點鏈線箭號所示的方式對齊縫合後,依白色箭號返折形成雙層返折部DL。該雙層返折部DL則形成腰線W的一部分。
圖12中,針織布料310、中央部針織布料320及襠底部針織布料330係以下述方式接合。
以針織布料310的點P(M0)與中央部針織布料320的點P(B0)重疊,而且,針織布料310的點P(M1)與中央部針織布料320的點P(B1)重疊(實線的雙箭號AL1);針織布料310的點P(M3)與中央部針織布料320的點P(B3)重疊,而且,針織布料310的點P(M4)與中央部針織布料320的點P(B4)重疊(實線的雙箭號AL2);針織布料310的點P(M5)與襠底部針織布料330的點P(TH5)重疊,而且,針織布料310的點P(M6)與襠底部針織布料330的點P(TH6)重疊(實線的雙箭號AL3);中央部針織布料320的點P(B1)與襠底部針織布料330的點P(TH1)重疊,而且,中央部針織布料320的點P(B2)與襠底部針織布料330的點P(TH2)重疊(實線的雙箭號AL4);中央部針織布料320的點P(B3)與襠底部針織布料330的點P(TH3)重疊,而且,中央部針織布料320的點P(B2)與襠底部針織布料330的點P(TH2)重疊(實線的雙箭號AL5);針織布料310的點P(M1)與襠底部針織布料330的點P(TH1)重疊,而且,針織布料310的點P(M7)與襠底部針織布料330的點P(TH7)重疊(實線的雙箭號AL6);針織布料310的點P(M3)與襠底部針織布料330的點P(TH3)重疊,而且,針織布料310的點P(M8)與襠底部針織布料330的點P(TH8)重疊(實線的雙箭號AL7)的方式,在針織布料端部彼此間接合,同時使針織布料310與中央部針織布料320及襠底部針織布料330接合,並且在圖12中如虛線的雙箭號所示地,在腰身及左右的最粗腿圍接合成筒狀。
此處,有關該四角褲300的第1方向(容易伸縮;大致正交於布料紋理的方向)及第2方向(難以伸縮:布料紋理方向),係使用圖9,其說明和上述相同。亦即,該四角褲300之第1方向(容易伸縮:和布料紋理大致正交的方向)及第2方向(難以伸縮:布料紋理方向)的說明,其內容係和以不具備膨出部B及褲襠部TH的四角褲200為代表的說明相同。
藉由本變化例的四角褲300,也可達到上述<第1作用效果>、<第2作用效果>、<第3作用效果>及<第4作用效果>。
依上述方式,若依據本實施形態B的四角褲,在主要被覆腹部及臀部之一下半身用衣物例的四角褲中,可提供容易跟隨下半身動作且穿著感良好的四角褲。
另外,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實施形態在所有方面皆應視為是例示性,不具有限制性。本發明的範圍並非依據上述說明,而是依申請專利範圍的揭示,和申請專利範圍具均等意義及均等範圍內的所有變更均應包含在內。
100‧‧‧四角褲
110‧‧‧針織布料
120‧‧‧中央部針織布料
B‧‧‧膨出部
H‧‧‧臀部
L‧‧‧左大腿部
R‧‧‧右大腿部
S‧‧‧伸展線
U‧‧‧下腹部
W‧‧‧腰線

Claims (10)

  1. 一種下半身用衣物,係使用在第1方向及大致正交於前述第1方向之第2方向上伸縮性不相同的針織布料,其特徵為:前述第1方向的伸縮性係較前述第2方向的伸縮性更大,前述第1方向係較前述第2方向更良好地伸展且良好地收縮,從腹部側觀看置於平面上的前述下半身用衣物時,至少中央部之外的前述第1方向為斜方向,從背脊側觀看置於平面上的前述下半身用衣物時,前述第1方向為上下方向。
  2. 一種下半身用衣物,係使用在第1方向及大致正交於前述第1方向之第2方向上伸縮性不相同的針織布料,其特徵為:前述第1方向的伸縮性係較前述第2方向的伸縮性更大,前述第1方向係較前述第2方向更良好地伸展且良好地收縮,從腹部側觀看穿著前述下半身用衣物的站立狀態時,至少中央部以外的前述第1方向為斜方向,從背脊側觀看穿著前述下半身用衣物的站立狀態時,前述第1方向為上下方向。
  3. 如請求項1或2之下半身用衣物,其中前述下半身用衣物係為至少被覆下腹部及臀部的下肢用衣物,從前述腹部側觀看的前述第1方向為前述下腹部的斜方向, 從前述背脊側觀看的前述第1方向為前述臀部的上下方向。
  4. 如請求項1或2之下半身用衣物,其中,前述下半身用衣物係為至少被覆下腹部及臀部的下肢用衣物,且在1塊針織布料的針織布料端部彼此被接合。
  5. 如請求項4之下半身用衣物,其中,前述下半身用衣物係除了前述1塊針織布料外,更包含從腹部側觀看時位於中央部且形成膨出部的中央部針織布料,且在前述1塊針織布料的針織布料端部彼此間被接合,同時前述1塊針織布料與前述中央部針織布料被接合。
  6. 一種下半身用衣物,係使用在第1方向及大致正交於前述第1方向之第2方向上伸縮性不相同的針織布料,其特徵為;前述第1方向的伸縮性係較前述第2方向的伸縮性更大,前述第1方向係較前述第2方向更良好地伸展且良好地收縮,從腹部側觀看置於平面上的前述下半身用衣物時,前述第1方向為上下方向,從背脊側觀看置於平面上的前述下半身用衣物時,前述第1方向為斜方向。
  7. 一種下半身用衣物,係使用在第1方向及大致正交於前述第1方向之第2方向上伸縮性不相同的針織布料,其特徵為:前述第1方向的伸縮性係較前述第2方向的伸縮性更大,前述第1方向係較前述第2方向更良好地伸 展且良好地收縮,從腹部側觀看穿著前述下半身用衣物的站立狀態時,前述第1方向為上下方向,從背脊側觀看穿著前述下半身用衣物的站立狀態時,前述第1方向為斜方向。
  8. 如請求項6或7之下半身用衣物,其中,前述下半身用衣物係為至少被覆下腹部、左右最粗腿部及臀部的下肢用衣物,從前述腹部側觀看的前述第1方向為前述下腹部或大腿部的上下方向,從前述背脊側觀看的前述第1方向為前述臀部的斜方向。
  9. 如請求項6或7之下半身用衣物,其中,前述下半身用衣物係為至少被覆下腹部、左右最粗腿部及臀部的下肢用衣物,且包含:被覆左側大腿部的左針織布料;及被覆右側大腿部的右針織布料,前述左針織布料與前述右針織布料係被接合。
  10. 如請求項9之下半身用衣物,其中,前述左針織布料及前述右針織布料係分別在大腿外側被接合成筒狀。
TW107124427A 2017-08-22 2018-07-16 下半身用衣物 TWI7605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9363 2017-08-22
JP2017159363A JP6927520B2 (ja) 2017-08-22 2017-08-22 下半身用衣類
JP2017171827 2017-09-07
JP2017-171827 2017-09-07
JP2018-033682 2018-02-27
JP2018033682A JP6672355B2 (ja) 2017-09-07 2018-02-27 下半身用衣類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2046A TW201912046A (zh) 2019-04-01
TWI760529B true TWI760529B (zh) 2022-04-11

Family

ID=66991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4427A TWI760529B (zh) 2017-08-22 2018-07-16 下半身用衣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70326A1 (zh)
CN (1) CN110475489B (zh)
TW (1) TWI7605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32138S1 (en) * 2019-09-10 2021-10-05 Nike, Inc. Pants
USD927827S1 (en) * 2019-09-10 2021-08-17 Nike, Inc. Pants
US11877605B2 (en) * 2020-11-19 2024-01-23 Nike, Inc. Knit lower-body garment
USD945745S1 (en) 2020-11-24 2022-03-15 Nike, Inc. Short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4201A (ja) * 2000-03-06 2001-09-21 Kozo Nakamura ストレッチ性ある下着
JP2007239124A (ja) * 2006-03-07 2007-09-20 Wacoal Corp 男性用パンツ
JP2008150732A (ja) * 2006-12-15 2008-07-03 Descente Ltd 旋回機能を有するスポーツウェア
CN102461997A (zh) * 2010-11-08 2012-05-23 株式会社华歌尔 下身衣服
TW201545676A (zh) * 2014-05-07 2015-12-16 Wacoal Corp 下半身服裝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05459A (en) * 1958-05-08 1961-10-24 Gladys W Geissmann Foundation garment
US3080869A (en) * 1959-09-21 1963-03-12 Sydney S Alberts Maternity garment
TW585945B (en) * 2002-05-01 2004-05-01 Wacoal Corp Clothing having figure adjusting function
US10039330B2 (en) * 2012-04-10 2018-08-07 Wacoal Corp. Crotched exercise garment
JP6386836B2 (ja) * 2014-08-29 2018-09-05 グンゼ株式会社 肌着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4201A (ja) * 2000-03-06 2001-09-21 Kozo Nakamura ストレッチ性ある下着
JP2007239124A (ja) * 2006-03-07 2007-09-20 Wacoal Corp 男性用パンツ
JP2008150732A (ja) * 2006-12-15 2008-07-03 Descente Ltd 旋回機能を有するスポーツウェア
CN102461997A (zh) * 2010-11-08 2012-05-23 株式会社华歌尔 下身衣服
TW201545676A (zh) * 2014-05-07 2015-12-16 Wacoal Corp 下半身服裝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2046A (zh) 2019-04-01
CN110475489A (zh) 2019-11-19
US20200170326A1 (en) 2020-06-04
CN110475489B (zh)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0529B (zh) 下半身用衣物
US7752681B2 (en) Article of clothing with wicking portion
JP4607233B1 (ja) 下肢矯正被服
US20100218298A1 (en) Apparel
JP6792162B2 (ja) ボトム衣類
JP2008050718A (ja) 姿勢補整用ボトムズ
KR20080036187A (ko) 하지용 의류
JP6277078B2 (ja) 肌着
JP6672355B2 (ja) 下半身用衣類
JP6811832B1 (ja) スポーツ用衣料
JP6927520B2 (ja) 下半身用衣類
JP7162118B2 (ja) 下半身用衣類
JP2019148053A (ja) 下半身用衣類に好適な生地
JP2007002345A (ja) 紳士用スラックス
JP3240512U (ja) スポーツ用パンツ
JP3203905U (ja) 下衣部
WO2019039110A1 (ja) 下半身用衣類
JP7161542B2 (ja) シャツおよびパンツ
WO2020121885A1 (ja) 下半身用衣類
JP2022189443A (ja) 下半身用衣類
JP2022189444A (ja) 下半身用衣類
JP2022189445A (ja) 下半身用衣類
TW201936074A (zh) 適合於下半身用衣物的衣料及下半身用衣物
JP2020133044A (ja) 下半身用衣類
JP2019148034A (ja) 下半身用衣類に好適な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