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8708B -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8708B
TWI758708B TW109111687A TW109111687A TWI758708B TW I758708 B TWI758708 B TW I758708B TW 109111687 A TW109111687 A TW 109111687A TW 109111687 A TW109111687 A TW 109111687A TW I758708 B TWI758708 B TW I7587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iquid
peripheral portion
outer peripheral
height stra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1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4398A (zh
Inventor
石井弘晃
髙岡誠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4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4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8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870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6Chemical or electrical treatment, e.g. electrolytic etching
    • H01L21/30604Chemical 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41Cleaning
    • H01L21/02057Cleaning during device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4Mechanical treatment, e.g. grinding, polishing, cut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6Chemical or electrical treatment, e.g. electrolytic 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28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 H01L21/6704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wet cleaning or washing
    • H01L21/67051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wet cleaning or washing using mainly spraying means, e.g. nozz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63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etching
    • H01L21/67075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etching for wet etching
    • H01L21/6708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etching for wet etching using mainly spraying means, e.g. nozz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98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242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orting or marking
    • H01L21/67259Position monitoring, e.g. misposition detection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leaning Or Drying Semiconductors (AREA)
  • Weting (AREA)

Abstract

使中央部由旋轉卡盤5所支撐之基板W繞旋轉軸線A1旋轉。在外周部蝕刻步驟中,自處理液噴嘴6之吐出口6a,朝向被設在進行旋轉之基板W之上表面外周部102的著液位置105吐出蝕刻液。於外周部蝕刻步驟中,監視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應變HD),並根據所求得之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應變HD來使著液位置105沿著徑向RD移動(高度應變監視步驟(S6)&著液位置移動步驟(S7))。藉此,藉由被供給至著液位置105之蝕刻液所形成之液膜LF的內周位置LFa,會被調整為靠近期望位置。

Description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本案係基於2019年5月29日提出之日本專利特願2019-100238號而主張優先權,且本案發明之所有內容係藉由引用來組入於本說明書中而得者。
本發明係關於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作為處理對象之基板的例子,包含有:半導體晶圓、液晶顯示裝置用基板、有機EL (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等之FPD (Flat Panel Display;平板顯示器)用基板、光碟用基板、磁碟用基板、光磁碟用基板、光罩用基板、陶瓷基板、太陽能電池用基板等。
在半導體裝置或液晶顯示裝置等之製程中,會進行對半導體晶圓或液晶顯示裝置用玻璃基板等基板之外周部使用蝕刻液的處理(外周部蝕刻)。一次處理一片基板之單片式基板處理裝置,例如具備有:旋轉卡盤,其將基板水平地加以保持並使其旋轉;及處理液噴嘴,其朝向由旋轉卡盤所保持之基板的上表面外周部吐出蝕刻液(參照下述之專利文獻1)。
存在有由旋轉卡盤所支撐之基板會產生翹曲之情形。若基板產生翹曲,基板之外周部便會相對於基板之中央部(於該情形時為基板之中心附近)沿著上下方向位移。換言之,基板之外周部之高度位置相對於基板之中央沿著上下方向位移。若基板之表面外周部之高度位置偏離所期望之高度位置,便存在有基板之表面外周部上之蝕刻寬度會偏離所期望寬度之可能性。
於下述之專利文獻1,記載有為了使實際之蝕刻寬度與所期望寬度一致,而根據基板之上表面外周部之各部分之高度應變的大小,來變更自吐出口所吐出之處理液的吐出方向(被設定於基板之上表面外周部之著液位置上的入射角度)。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2018-4610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著液位置上之入射角度,被設定為可最佳地保持外周部蝕刻後之微粒特性的角度。因此,如專利文獻1般,若對基板之表面外周部之各部之高度應變的大小進行檢測,並根據所檢測出之各部之高度變動來變更著液位置上之入射角度,雖可保持蝕刻寬度(即處理寬度)之均勻性,但另一方面,卻存在有無法最佳地保持外周部處理(外周部蝕刻)後之微粒特性的可能性。
本發明係於如此之背景下所完成者,其提供可精密地控制基板之表面外周部上之處理寬度,且可抑制或防止在外周部處理後之微粒朝向基板之表面外周部之附著的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其包含有:基板旋轉步驟,其使藉由基板保持單元所保持之基板,繞通過上述基板之中央部的旋轉軸線旋轉;外周部處理步驟,其與上述基板旋轉步驟並行地,自相對於被設在上述基板之表面外周部的著液位置被配置於上述基板之旋轉半徑方向內側之吐出口,朝向上述著液位置吐出處理液,而使用處理液來對上述表面外周部進行處理;高度應變取得步驟,其取得上述基板之上述表面外周部的高度應變;及內周位置調整步驟,其一邊將自上述吐出口所吐出之處理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根據藉由上述高度應變取得步驟所取得之高度應變來調整被供給至上述著液位置之處理液的內周位置。
藉由該方法,被供給至著液位置之處理液(以下,存在有簡稱為「著液處理液」之情形)的內周位置可根據所取得之表面外周部的高度應變來調整。因此,可將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調整為與基板的翹曲狀況對應的位置。藉由該調整,可精密地控制藉由著液處理液所形成之液膜的寬度(以下,簡稱為「液寬」)。
又,由於一邊將處理液之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調整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因此可將自吐出口所吐出之處理液要入射至著液位置時之入射角度,持續地保持在微粒特性高之最佳角度附近的角度。因此,可抑制或防止在外周部處理後,微粒朝向基板之表面外周部的附著。
藉此,可提供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其可精密地控制基板之表面外周部上之處理寬度,且可抑制或防止在外周部處理後微粒朝向基板之表面外周部的附著。
上述高度應變取得步驟包含有如下步驟之至少一者:「處理前」高度應變取得步驟,其於自上述吐出口所吐出之處理液被供給至上述基板之上述表面外周部之前,取得上述基板之上述表面外周部的高度應變;及「處理中」高度應變取得步驟,其於上述吐出口朝向上述基板之上述表面外周部吐出處理液時,取得上述基板之上述表面外周部的高度應變。
同樣地,上述內周位置調整步驟包含有如下步驟之至少一者:「處理前」內周位置調整步驟,其於自上述吐出口所吐出之處理液被供給至上述基板之上述表面外周部之前,一邊將自上述吐出口所吐出之處理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根據藉由上述高度應變取得步驟所取得之高度應變來調整要被供給至上述著液位置之處理液的內周位置;及「處理中」內周位置調整步驟,其於上述吐出口朝向上述基板之上述表面外周部吐出處理液時,一邊將自上述吐出口所吐出之處理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基於藉由上述高度應變取得步驟所取得之高度應變來調整要被供給至上述著液位置之處理液的內周位置。
在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內周位置調整步驟包含有一邊將上述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使上述著液位置朝沿著上述基板之表面的方向且該著液位置上與切線方向交叉之移動方向移動的步驟。
藉由本方法,著液位置可根據所取得之表面外周部的高度應變而沿著,移動方向被移動。藉由著液位置朝向移動方向之移動,可較容易地調整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藉此,可較容易地實現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之精密的控制。
在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內周位置調整步驟包含有一邊將上述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變更自上述吐出口所吐出之處理液之流量的步驟。
藉由本方法,處理液之吐出流量可根據所取得之表面外周部的高度應變來變更。藉由處理液之吐出流量的變更,可較容易地調整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藉此,可較容易地實現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之精密的控制。
在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內周位置調整步驟包含有一邊將上述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變更自上述基板之旋轉半徑方向內側被噴吹於位在上述表面外周部之處理液之氣體之流量的步驟。
藉由本方法,自基板之旋轉半徑方向內側被噴吹於著液處理液之氣體之噴吹流量可根據所取得之表面外周部的高度應變來變更。藉由噴吹流量之變更,可較容易地調整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藉此,可較容易地實現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之精密的控制。
在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中,上述高度應變取得步驟包含有取得上述基板之與其沿著圓周方向分開之上述表面外周部內的複數個位置之各者之高度應變的平均來作為高度應變的步驟。
存在有由基板保持單元所保持之基板的翹曲狀況或翹曲之方向,會針對基板之圓周方向而不均勻之情形。
藉由本方法,表面外周部之圓周方向之複數位置上之高度應變的平均,可作為基板之表面外周部的高度應變來取得。因此,即便在基板的翹曲狀況或翹曲之方向針對基板之圓周方向而不均勻的情形時,仍可取得最佳之值來作為上表面外周部之高度應變。
在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基板處理方法進一步包含有:基板加熱步驟,其與上述基板旋轉步驟及上述外周部處理步驟並行地,對上述基板中之至少外周部進行加熱;且上述高度應變取得步驟包含有取得因伴隨著上述基板加熱步驟之進行所導致之上述基板之翹曲而形成之高度應變的步驟。
藉由本方法,可取得因伴隨著基板加熱步驟之進行所導致之基板之翹曲而形成之高度應變。基板之翹曲會伴隨著基板加熱步驟之進行而變化,亦即,會隨著基板會被加熱之時間增加而變化。基板之表面外周部之高度應變,亦會伴隨著基板加熱步驟之進行而變化。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可根據如此之高度應變來調整。
伴隨著基板加熱步驟之進行,基板之翹曲量會增大,高度應變會產生變化(例如增大)。即便於高度應變會因基板之加熱而產生變化之情形時,若根據所取得之高度應變來調整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仍可無關於基板之翹曲的增大而將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保持在期望位置。藉此,可良好地實現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之精密的控制。
在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基板加熱步驟包含有將加熱器配置在對上述基板可自該基板之背面側至少藉由輻射熱來進行加熱之加熱位置的加熱器配置步驟。
藉由本方法,藉由加熱器被配置於加熱位置,基板可自基板之背面側至少藉由輻射熱來加熱。藉此,可使基板之表面外周部之處理速率提升。
在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中,上述高度應變取得步驟包含有與上述基板加熱步驟並行地監視上述表面外周部之高度應變的高度應變監視步驟。而且,上述內周位置調整步驟包含有與上述基板旋轉步驟及上述外周部處理步驟並行地,根據上述高度應變監視步驟中之高度應變之監視結果來調整上述內周位置的步驟。
藉由本方法,於外周部處理步驟中,可監視表面外周部之高度應變。而且,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可根據高度應變之監視結果來調整。亦即,可根據表面外周部之高度應變的變化,即時地調整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由於根據實際之量測來調整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因此可精度良好地調整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
在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中,上述高度應變取得步驟包含有根據自上述基板加熱步驟之開始起的經過時間,來運算上述表面外周部之高度應變的加熱高度應變運算步驟。而且,上述內周位置調整步驟包含有根據由上述加熱高度應變運算步驟所求得之高度應變來調整上述內周位置的步驟。
藉由本方法,可藉由運算並根據自基板加熱步驟之開始起的經過時間而來求得表面外周部之高度應變。亦即,於外周部處理步驟中,不需要預先監視表面外周部之高度應變。亦即,可不在外周部處理步驟中量測表面外周部之高度應變,便高精度地調整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
在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加熱高度應變運算步驟包含有參照自上述基板加熱步驟之開始起之經過時間與上述表面外周部之高度應變的對應關係,來求得高度應變的步驟。
藉由根據本方法,表面外周部之高度應變可藉由參照對應關係來算出。藉此,可不量測表面外周部之高度應變便取得表面外周部之高度應變。
在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對應關係係藉由使用執行上述基板處理方法之基板處理裝置的實驗所求得。
藉由本方法,由於對應關係可藉由使用實現基板處理方法之基板處理裝置的實驗來求得,因此可更加精度良好地取得表面外周部之高度應變。
在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基板保持單元包含有以不與上述基板之外周部接觸而與上述基板之中央部接觸之方式來保持上述基板的單元。
藉由本方法,基板之中央部而非支撐基板之外周部可藉由基板保持單元所支撐。即便基板之外周部沿著上下方向位移,若基板之外周部由基板保持單元所支撐,基板之外周部之位移的大小便可藉由基板保持單元所進行之支撐而得到些許的緩和。然而,於基板之中央部由基板保持單元所支撐之情形時,基板之外周部的位移大小並不會因基板保持單元所進行之支撐而得到緩和。
即便於該情形時,一邊將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根據所取得之表面外周部的高度應變來調整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藉此可精密地控制基板之表面外周部上的處理寬度,且可抑制或防止外周部處理後之微粒朝向基板之表面外周部的附著。
本發明另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包含有:基板保持單元,其保持基板;基板旋轉單元,其使藉由上述基板保持單元所保持之上述基板,繞通過上述基板之中央部的旋轉軸線旋轉;處理液噴嘴,其具有相對於藉由上述基板保持單元所保持之上述基板的表面外周部,被配置在上述基板之旋轉半徑方向內側的吐出口;處理液供給單元,其對上述處理液噴嘴供給處理液;高度應變取得單元,其取得上述基板之上述表面外周部的高度應變;內周位置調整單元,其調整被供給至被設在上述基板之表面外周部之著液位置之處理液(即著液處理液)的內周位置;以及控制裝置,其控制上述基板旋轉單元、上述處理液供給單元、上述高度應變取得單元及上述內周位置調整單元。
上述控制裝置執行如下之步驟:基板旋轉步驟,其藉由上述基板旋轉單元而使由上述基板保持單元所保持之上述基板繞上述旋轉軸線旋轉;外周部處理步驟,其與上述基板旋轉步驟並行地,自上述吐出口朝向上述著液位置吐出處理液,而使用處理液來處理上述表面外周部;高度應變取得步驟,其藉由上述高度應變取得單元來取得上述基板之上述表面外周部的高度應變;及內周位置調整步驟,其一邊將自上述吐出口所吐出之處理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藉由上述內周位置調整單元而根據由上述高度應變取得步驟所取得之高度應變來調整被供給至上述著液位置之處理液(即著液處理液)的內周位置。
藉由該構成,著液處理液的內周位置可根據所取得之表面外周部的高度應變來調整。因此,可將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調整為與基板之翹曲狀況相對應的位置。藉由該調整,可精密地控制液寬。
又,由於一邊將處理液之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調整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因此可將自吐出口所吐出之處理液入射於著液位置時之入射角度,持續保持在微粒特性較高之最佳角度附近的角度。因此,可抑制或防止外周部處理後之微粒朝向基板之表面外周部的附著。
藉此,可提供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可精密地控制基板之表面外周部之處理寬度,且可抑制或防止外周部處理後之微粒朝基板之表面外周部的附著。
本發明之上述或其他進一步之目的、特徵及效果,可參照隨附圖式並藉由如下所進行之實施形態的說明而明朗化。
圖1係用以說明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內部之配置之圖解性的俯視圖。基板處理裝置1係使用處理液或處理氣體一次一片地處理半導體晶圓等之圓板狀之基板W的單片式裝置。
基板處理裝置1包含有:複數個處理單元2,其等使用處理液來處理基板W;裝載埠LP,其供要在處理單元2被處理之複數片基板W收容之載體C載置;搬送機器人IR及CR,其等在裝載埠LP與處理單元2之間搬送基板W;以及控制裝置3,其控制基板處理裝置1。搬送機器人IR在載體C與搬送機器人CR之間搬送基板W。搬送機器人CR在搬送機器人IR與處理單元2之間搬送基板W。複數個處理單元2例如具有相同之構成。
圖2係用以說明處理單元2之構成例之圖解性的剖視圖。圖3係表示自被配置在處理位置之處理液噴嘴6吐出處理液之狀態的剖視圖。
如圖2所示,處理單元2係使用處理液(例如藥液及沖洗液)來處理(頂側處理)基板W之外周部101(參照圖3等)的單元,更具體而言,係使用處理液來處理基板W之上表面(正面(元件形成面))之外周部101(以下稱為「上表面外周部102」(表面外周部)。參照圖3等)及基板W之周端面103(參照圖3等)的單元。在本實施形態中,所謂外周部101包含有上表面外周部102、基板W之周端面103、及基板W之下表面(背面(非元件形成面))之外周部。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上表面外周部102係指例如基板W之上表面之外周部中,離基板W之周端面103具有零點幾毫米至幾個毫米左右之寬度之環狀的區域。
如圖2所示,處理單元2包含有:箱形之處理腔室4,其具有內部空間;旋轉卡盤(基板保持單元)5,其在處理腔室4內以水平姿勢保持一片基板W,並使基板W繞通過基板W中心之鉛垂的旋轉軸線A1旋轉;處理液噴嘴6,其用以朝向由旋轉卡盤5所保持之基板W的上表面外周部102吐出處理液;蝕刻液供給單元(處理液供給單元)7,其用以將作為藥液之一例的蝕刻液供給至處理液噴嘴6;沖洗液供給單元(處理液供給單元)8,其用以將沖洗液供給至處理液噴嘴6;遮斷構件9,其被配置在由旋轉卡盤5所保持之基板W的上方;熱板(加熱器)10,其被配置在由旋轉卡盤5所保持之基板W的下方;筒狀之處理杯11,其包圍旋轉卡盤5之側面;及高度應變感測器12,其用以量測由旋轉卡盤5所保持之基板W中相對於上表面中央部之上表面外周部102(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的高度應變HD(高度位置)。
如圖2所示,處理腔室4包含有:箱狀之間隔壁13;作為送風單元之FFU(風扇、過濾器單元)14,其自間隔壁13之上部將清淨空氣輸送至間隔壁13內(相當於處理腔室4內);及排氣裝置(未圖示),其自間隔壁13之下部排出處理腔室4內之氣體。
如圖2所示,FFU 14被配置在間隔壁13之上方,且被安裝於間隔壁13之頂壁。FFU 14將清淨空氣自間隔壁13之頂壁輸送至處理腔室4內。排氣裝置經由被連接於處理杯11內之排氣管15,而被連接於處理杯11之底部,並自處理杯11之底部對處理杯11之內部進行抽吸。藉由FFU 14及排氣裝置,於處理腔室4內形成有降流(下降流)。
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旋轉卡盤5係真空吸附式之卡盤(真空吸盤)。旋轉卡盤5吸附支撐基板W之下表面的中央部。旋轉卡盤5具備有:旋轉軸16,其沿著鉛垂之方向延伸;旋轉基座17,其被安裝在該旋轉軸16之上端,吸附基板W之下表面而將基板W以水平姿勢加以保持;及旋轉馬達(基板旋轉單元)18,其具有與旋轉軸16同軸地被結合之旋轉軸。旋轉基座17包含具有較基板W之外徑小的外徑之水平之圓形的上表面17a,。基板W之下表面的中央部以基板W之中心與上表面17a之中心一致之方式被放置在上表面17a。在相當於基板W之背面之基板W的下表面由旋轉基座17所吸附保持之狀態下,基板W之外周部101較旋轉基座17之周端緣突出於外側。藉由旋轉馬達18被驅動,基板W會繞旋轉軸16之中心軸線被旋轉。
如圖2所示,處理液噴嘴6例如係以連續流之狀態將液體吐出之直流噴嘴。處理液噴嘴6係可在基板W之上表面內變更處理液與基板W之上表面碰撞之著液位置的掃描噴嘴。處理液噴嘴6被安裝於大致水平地延伸之噴嘴臂40的前端部。於噴嘴臂40,結合有使噴嘴臂40繞被設定在旋轉卡盤5之側向之鉛垂之擺動軸線擺動的臂移動單元(吐出口位置移動單元、內周位置調整單元)41。臂移動單元41例如係伺服馬達。藉由臂移動單元41之驅動,可使噴嘴臂40繞上述擺動軸線在水平面內擺動,藉此,可使處理液噴嘴6轉動。藉由處理液噴嘴6之轉動,於上表面外周部102,處理液噴嘴6沿著基板W之旋轉半徑方向RD(與旋轉軸線A1正交之方向,以下簡稱為「徑向RD」)移動。
如圖3所示,處理液噴嘴6朝向上表面外周部102內之著液位置(以下,簡稱為「著液位置105」)吐出處理液。處理液噴嘴6之吐出口6a被配置在徑向RD上之著液位置105的內側。因此,處理液噴嘴6朝吐出方向將處理液(藥液或沖洗液)朝下方吐出,而該吐出方向係自吐出口6a朝向著液位置105傾斜地向外延伸者。基板W之上表面係供元件形成之元件形成面,且被圓環狀之上表面外周部102所包圍之基板W之上表面內之圓形的區域係供元件形成之元件形成區域。由於處理液自徑向RD之內側朝向著液位置105被吐出,因此可抑制或防止處理液朝向元件形成區域之飛濺。
來自吐出口6a之處理液的吐出方向係於俯視時沿著徑向RD之方向,且係相對於基板W之上表面以既定角度(入射角度)入射之方向。作為該入射角度,最佳之角度係藉由進行實驗等所決定。來自吐出口6a之處理液的吐出方向被設定為在藉由旋轉卡盤5而保持有未翹曲之基板W的情形時,入射角度成為最佳的角度。在本實施形態中,處理液噴嘴6無法變更其姿勢。即便基板W有翹曲,其翹曲量亦只有些微。因此,入射至著液位置105之處理液的角度(入射角度)係無關於基板W之翹曲而為一定。
自處理液噴嘴6所吐出之處理液,在與著液位置105碰撞後,會沿著基板W之上表面而自著液位置105呈放射狀地擴散。於基板W進行旋轉之情形時,自著液位置105呈放射狀地擴散之處理液,會一邊朝基板W之徑向RD上的外側擴散,一邊沿著基板W之上表面外周部102朝基板W之旋轉方向R上的下游流動。藉此,有圓環狀之處理液的液膜LF於形成於上表面外周部102,而被保持於上表面外周部102。
處理液之液膜LF的寬度W1(以下,稱為「液寬W1」),意指處理液之液膜LF與基板W之上表面接觸的區域中在徑向RD上自最內側的位置至基板W之周端面103為止之朝向基板W之徑向RD的長度。液寬W1相當於處理寬度。處理液之液膜LF的內周位置(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LFa,意指處理液之液膜LF與基板W之上表面接觸的區域中在徑向RD上最內側的位置。內周位置LFa被配置在自旋轉軸線A1朝向徑向RD之距離為一定的圓周上。
對應於著液位置105,處理液之液膜LF的內周位置(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LFa會產生變化,液寬W1會產生變化。亦即,若使著液位置105朝徑向RD上之外側移動,內周位置LFa便會朝徑向RD上之外側移動,液寬W1便會減少。若使著液位置105朝徑向RD上之內側移動,內周位置LFa便會朝徑向RD上之內側移動,液寬W1便會增加。因此,藉由精度良好地控制著液位置105,可精度良好地控制內周位置LFa及液寬W1,甚至可精度良好地控制處理寬度。
如圖2所示,蝕刻液供給單元7包含有:蝕刻液配管20,其被連接於處理液噴嘴6,且將來自蝕刻液供給源之蝕刻液供給至處理液噴嘴6;及蝕刻液閥21,其被插裝於蝕刻液配管20之中途部,而用以開閉蝕刻液配管20。作為自蝕刻液供給源所供給之蝕刻液,可使用稀釋氫氟酸(DHF)或緩衝氫氟酸(BHF)。又,作為蝕刻液,亦可使用濃氫氟酸(concHF)、氟硝酸(氫氟酸與硝酸(HNO3 )之混合液)、氟化銨等。
如圖2所示,沖洗液供給單元8包含有:沖洗液配管22,其被連接於處理液噴嘴6,將來自沖洗液供給源之沖洗液供給至處理液噴嘴6;及沖洗液閥23,其被插裝於沖洗液配管22之中途部,用以開閉沖洗液配管22。自沖洗液供給源所供給之沖洗液例如為水。作為水之一例,可列舉DIW(去離子水)。然而,水亦可為碳酸水、電解離子水、氫水、臭氧水、稀釋濃度(例如10~100ppm左右)之鹽酸水、還原水(氫水)、脫氣水等。
若蝕刻液閥21在沖洗液閥23被關閉之狀態下被打開,自蝕刻液配管20被供給至處理液噴嘴6之蝕刻液,便會自被設定在處理液噴嘴6之下端的吐出口6a(參照圖3)被吐出。又,若沖洗液閥23在蝕刻液閥21被關閉之狀態下被打開,自沖洗液配管22被供給至處理液噴嘴6之沖洗液,便會自吐出口6a被吐出。
如圖2所示,遮斷構件9包含有:遮斷板24;及上表面噴嘴25,其沿著上下方向V(參照圖3)貫通遮斷板24之中央部。於遮斷板24結合有包含電動馬達等之構成的遮斷板旋轉單元26。遮斷板旋轉單元26使遮斷板24,繞與旋轉軸線A1同軸之旋轉軸線(未圖示)旋轉。
遮斷板24具有較基板W之外徑小的外徑。遮斷板24於其下表面,具有與基板W之上表面對向之圓形的基板對向面24a。於基板對向面24a之中央部,形成有沿著上下貫通遮斷板24之圓筒狀的貫通孔24b。於貫通孔24b插通有上表面噴嘴25。由於遮斷板24直徑較基板W小,因此於使遮斷板24接近於基板W之上表面的狀態下,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雖由遮斷板24所覆蓋,但上表面外周部102露出。
上表面噴嘴25可一體升降移動地被安裝於遮斷板24。上表面噴嘴25於其下端部,具有與由旋轉卡盤5所保持之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對向的吐出口25a。於上表面噴嘴25連接有氣體配管28。於氣體配管28插裝有將氣體配管28加以開閉之氣體閥29。會被供給至氣體配管28之氣體係經除濕後之氣體,尤其係惰性氣體。惰性氣體例如包含氮氣或氬氣。藉由打開氣體閥29被打開,惰性氣體被供給至上表面噴嘴25。藉此,惰性氣體自吐出口25a向下被吐出,被吐出之惰性氣體會被噴吹於基板W之表面。再者,氣體亦可為空氣等之活性化氣體。
如圖2所示,於遮斷構件9結合有包含電動馬達、滾珠螺桿等之遮斷構件升降單元27。遮斷構件升降單元27將遮斷板24及上表面噴嘴25沿著上下方向V升降。遮斷構件升降單元27使遮斷構件9在遮斷位置(圖13所示之位置)與退避位置(圖2及圖12所示之位置)之間升降,該遮斷位置係基板對向面24a接近於由旋轉卡盤5所保持之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者,而該退避位置係較遮斷位置更大幅地朝上方退避後者。遮斷構件升降單元27可於遮斷位置及退避位置之雙方保持遮斷板24。遮斷構件9之遮斷位置係於基板對向面24a與基板W的表面之間供遮斷空間形成之位置。該遮斷空間雖然並非與其周圍的空間被完全地隔離,但不存在流體(氣體及液體)自該周圍的空間朝向遮斷空間之流入。亦即,該遮斷空間實質上與其周圍的空間被遮斷。
如圖2所示,熱板10被形成為圓環狀,且以包圍旋轉卡盤5之外周之方式被設置。熱板10具有上表面10a。熱板10具有與基板W之外徑同等的外徑。熱板10之上表面10a的外周部,與由旋轉卡盤5所保持之基板W之下表面之外周部所有的區域對向。於熱板10內置有內置加熱器31。內置加熱器31係使焦耳熱產生之加熱器,例如為藉由通電進行發熱之電熱線。即便旋轉卡盤5旋轉,熱板10也不會旋轉。熱板10之上表面10a的溫度,在面內均勻。基板W之外周部101藉由來自熱板10之輻射熱而被加熱為均勻。藉由利用熱板10而自基板W之下表面側加熱基板W之外周部101,可使上表面外周部102上之處理速率(蝕刻速率(每單位時間之蝕刻量))提升。
如圖2所示,於熱板10結合有用以使熱板10以水平姿勢之狀態升降之熱板升降單元(加熱器移動單元)32。熱板升降單元32例如由滾珠螺桿與馬達所構成。藉由熱板升降單元32之驅動,熱板10可於加熱位置(圖13所示之位置)與退避位置(圖12所示之位置)之間升降,該加熱位置係上表面10a接近於基板W之下表面外周部者,而該退避位置係被設置於較加熱位置更下方者。熱板升降單元32可於加熱位置及退避位置之雙方保持熱板10。
在熱板10被配置於加熱位置之狀態下,來自熱板10之輻射熱會到達基板W之外周部101,而使外周部101被加熱。另一方面,在熱板10被配置於退避位置之狀態下,來自熱板10之輻射熱幾乎不會到達基板W之外周部101,外周部101不會由熱板10所加熱。又,藉由熱板10之升降,可變更上表面10a與基板W之下表面的間隔。
如圖2所示,處理杯11被配置在較由旋轉卡盤5所保持之基板W更靠外方向(離開旋轉軸線A1之方向)。處理杯11包圍旋轉基座17。若處理液在旋轉卡盤5使基板W旋轉之狀態下被供給至基板W,被供給至基板W之處理液便會被甩離基板W之周圍。於處理液被供給至基板W時,向上開放之處理杯11的上端部11a(參照圖2)會被配置在較旋轉基座17更上方。因此,被排出基板W之周圍的蝕刻液或沖洗液等之處理液,會藉由處理杯11所承接。然後,由處理杯11所承接之處理液會被排液處理。
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高度應變感測器12包含有檢測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位置的高度位置感測器。高度應變感測器12例如係反射型之光感測器,其包含有投光部、受光部。利用上表面外周部102使自投光部所投射之光反射,而由受光部接受該反射光。高度應變感測器12根據進入受光部之光量,來量測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位置。高度應變感測器12被安裝於大致水平地延伸之感測器臂33的前端部。
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高度應變感測器12及控制裝置3,而構成有量測高度應變HD(高度應變HD之大小及高度應變HD之方向)的高度應變量測單元(高度應變取得單元)。高度應變HD(參照圖4、圖5及圖6C)表示基板W之上表面外周部102相對於基板W上表面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上表面之中心附近)而朝向上下方向之位移。高度應變HD包含高度應變HD之大小及高度應變HD之方向(上方向及下方向)。
於感測器臂33結合有使感測器臂33繞被設定在旋轉卡盤5之側方向之鉛垂的擺動軸線擺動之臂移動單元34。臂移動單元34例如為伺服馬達。藉由臂移動單元34之驅動,使感測器臂33繞上述之擺動軸線而在水平面內擺動,藉此可使高度應變感測器12在量測位置與退避位置之間移動,該量測位置係高度應變感測器12於上下方向上與上表面外周部102對向者,而該退避位置係被設定在旋轉卡盤5之側方向者。量測位置被設定為即便高度應變HD之大小較大的情形時,仍可藉由高度應變感測器12來檢測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的位置。
圖4係表示應該會由旋轉卡盤5所保持之基板W所產生之翹曲之第一態樣的剖視圖。圖5係表示應該會由旋轉卡盤5所保持之基板W所產生之翹曲之第二態樣的剖視圖。圖6A係表示應該會由旋轉卡盤5所保持之基板W所產生之翹曲之第三態樣的俯視圖。圖6B係沿著圖6A所示之斷面線VIB-VIB之基板W的剖視圖。圖6C係沿著圖6A所示之斷面線VIC-VIC之基板W的剖視圖。
如圖4至圖6C所示,存在有被搬入至處理單元2之基板W已產生翹曲的情形。伴隨著近年來基板W之大直徑化與元件對基板W之高積體化,基板W之翹曲逐漸地顯著化。在已產生翹曲之基板W上,基板W之外周部101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於上下方向V上位移。於基板W之上表面外周部102相對於上表面中央部之位移如圖4所示般為朝向上方向之位移的情形時,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應變HD為正值。另一方面,於基板W之上表面外周部102相對於上表面中央部之位移如圖5所示般為朝向下方向之位移的情形時,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應變HD為負值。
作為基板W會產生之翹曲的態樣,存在有基板W呈朝下凸出之碗狀的第一態樣(參照圖4)、及基板W呈朝上凸出之碗狀的第二態樣(參照圖5)。在第一態樣中,外周部101之大致全部區域會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朝表面(元件形成面)側(即上方)位移。又,在第二態樣中,外周部101之大致全部區域會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朝背面(元件形成面之相反面)側(即下方)位移。
尤其,將記憶體單元陣列朝縱向積體化之3D-NAND型,越靠近基板W之中心會有越大之負荷作用於基板W。因此,3D-NAND型存在有基板W呈第一態樣之情形。
又,基板W之翹曲的態樣並不限定於皆呈碗狀之第一態樣及第二態樣。基板W之翹曲的態樣亦存在有圓周方向之一部分會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在上下方向V上位移的第三態樣(參照圖6A至6C)(所謂之洋芋片型)。該第三態樣亦包含有如下之態樣:基板W之外周部101之圓周方向的一部分會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朝上方及下方之一者位移,而基板W之外周部101之圓周方向的另一部分會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朝上方及下方之另一者位移。
又,保持基板W之旋轉卡盤5係如下之型式:藉由不支撐基板W之外周部101而支撐基板W之中央部(特別是,在本實施形態中為包含基板W中心之小直徑的區域),而保持基板W。假如,在旋轉卡盤5支撐基板W之外周部101而非支撐基板W之中央部的情形時,基板W之翹曲(即高度應變HD之大小)可得到些許的緩和。然而,於基板W之中央部藉由旋轉卡盤5所支撐而並非基板W之外周部101被支撐的情形時,基板W之翹曲(即高度應變HD之大小)不會因旋轉卡盤5之支撐所緩和。
然後,於處理單元2中,在藉由熱板10等對由旋轉卡盤5所保持之基板W進行加熱之情形時,存在有伴隨著該加熱之進行,即伴隨著基板W之加熱時間的增加,基板W所會產生之翹曲量(即高度應變HD之大小)會增大之可能性。
圖7係表示自處理液噴嘴6朝向顯示第一態樣之基板W的上表面外周部102吐出處理液之狀態的剖視圖。圖8係表示自處理液噴嘴6朝向顯示第二態樣之基板W的上表面外周部102吐出處理液之狀態的剖視圖。圖9係表示基板W之上表面外周部102之處理寬度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由於來自處理液噴嘴6之處理液的吐出方向相對於基板W之上表面傾斜,因此在基板W之外周部101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沿著上下方向V位移之情形時,上表面外周部102上之處理液的著液位置105會根據基板W之外周部101的位移(位移方向及其位移量),而於徑向RD上變動。
具體而言,於基板W之外周部101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朝上方向位移之情形時(參照圖4及圖6B等),如圖7所示,相較於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參照圖3),著液位置105被配置在離開基板W之周端面103的位置。而且,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位於相對靠近內側,其結果,液膜LF之液寬LW(液寬W2)會變得較所期望之液寬W1寬(液寬W2>液寬W1)。
另一方面,於基板W之外周部101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朝下方向位移之情形時(參照圖5等),如圖8所示,相較於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參照圖3),著液位置105被配置在接近基板W之周端面103的位置。而且,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位於相對靠近外側,其結果,液膜LF之液寬LW(液寬W3)會變得較所期望之液寬W1窄(液寬W3<液寬W1)。
其結果,如圖9所示,基板W之外周部101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朝上方向位移的情形(圖9中以兩點鏈線表示處理寬度)、基板W之外周部101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朝下方向位移的情形(圖9中以一點鏈線表示處理寬度)、與不存在如此之位移的情形(圖9中以虛線表示處理寬度),處理寬度(即液膜LF之液寬LW)皆不同。
圖10係用以說明基板處理裝置1之主要部分之電氣構成的方塊圖。
控制裝置3例如使用微電腦所構成。控制裝置3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等之運算單元51、固定記憶體元件(未圖示)、硬碟驅動機等之儲存單元52、輸出單元53及輸入單元(未圖示)。於儲存單元52儲存有可供運算單元51執行之程式。
儲存單元52包含有可電性地改寫資料之非揮發性記憶體。儲存單元52包含配方儲存部,而該配方儲存部儲存將對基板W之各處理之內容加以規定的配方。
於控制裝置3,作為控制對象而連接有旋轉馬達18、臂移動單元41、臂移動單元34、內置加熱器31、熱板升降單元32、蝕刻液閥21、沖洗液閥23、氣體閥29等。控制裝置3控制旋轉馬達18、臂移動單元41、臂移動單元34、內置加熱器31、熱板升降單元32等之動作。又,控制裝置3對蝕刻液閥21、沖洗液閥23、氣體閥29等進行開閉。又,有高度應變感測器12之檢測值可被輸入至控制裝置3。
圖11係用以說明利用處理單元2所進行之基板處理例的流程圖。圖12係用以說明外周部蝕刻步驟(S5)之前之步驟之內容之示意性的圖。圖13係用以說明外周部蝕刻步驟(S5)之內容之示意性的圖。圖14A係用以說明高度應變量測步驟(S4)之內容的流程圖。圖14B係用以說明高度應變監視步驟(S6)及著液位置移動步驟(內周位置調整步驟S7)之內容的流程圖。圖15係表示外周部蝕刻步驟(S5)中蝕刻液之吐出狀態之一例的剖視圖。圖16係表示外周部蝕刻步驟(S5)中蝕刻液之吐出狀態之另一例的剖視圖。
對本基板處理例,一邊參照圖1、圖2、圖10、圖11等一邊進行說明。適當地參照圖3、及圖12至圖16。
首先,未處理之基板W會被搬入處理腔室4之內部(圖11之S1)。具體而言,使保持基板W之搬送機器人CR的機械手H進入處理腔室4之內部,藉此使基板W在將元件形成面(表面)朝向上方之狀態下被交接至旋轉卡盤5。此時,處理液噴嘴6及高度應變感測器12被配置在退避位置,而熱板10被配置在退避位置。遮斷構件9亦被配置在退避位置。
然後,於基板W朝向處理腔室4之內部之搬入後,藉由基板W之下表面(背面)中央部被吸附支撐,使基板W 由旋轉卡盤5所保持 (基板旋轉步驟。圖11之S2)。
其次,控制裝置3控制旋轉馬達18,使基板W開始旋轉(圖11之S3)。
又,控制裝置3藉由利用內置加熱器31來產生焦耳熱,而使熱板10之上表面10a升溫至既定之高溫,並保持在該高溫。此時,如圖12所示般,熱板10被配置在退避位置。
又,控制裝置3控制臂移動單元34,使高度應變感測器12自退避位置移動至量測位置。其結果,如圖12所示般,高度應變感測器12被配置在量測位置。
若基板W之旋轉到達既定之量測速度(例如50rpm~200rpm),控制裝置3會一邊將基板W之旋轉速度保持在量測速度,一邊使用高度應變感測器12來開始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應變HD的量測(圖11之S4:高度應變量測步驟)。具體而言,控制裝置3一邊使基板W繞旋轉軸線A1轉動,一邊藉由高度應變感測器12來對上表面外周部102中位於高度應變感測器12下方之區域的高度應變HD進行量測。於高度應變HD之量測開始後,若基板W結束至少一周(360°)之轉動,控制裝置3便作為已對圓周方向之各部的高度應變HD進行量測者,而結束高度應變HD之量測。
具體而言,如圖14A所示,於高度應變量測步驟(S4)中,控制裝置3使用高度應變感測器12,來對上表面外周部102之各部的高度應變HD(高度應變HD之大小及高度應變HD之方向)進行量測(圖14A之S11)。然後,控制裝置3會根據該量測結果來計算上表面外周部102之各部之高度應變HD的平均即平均高度應變(圖14A之S12)。
藉由高度應變量測步驟(S4)之執行,控制裝置3可掌握由旋轉卡盤5所保持之基板W(被搬入至處理腔室4之基板W)的翹曲狀況(圓周方向之各部的高度應變HD)。高度應變量測步驟(S4)之執行時間,例如約5秒。
高度應變量測步驟(S4)之結束後,控制裝置3控制旋轉馬達18,使基板W加速至處理速度。
然後,若基板W之旋轉速度到達預先決定之處理速度(約300rpm~約1000rpm),接著,控制裝置3便執行對基板W之外周部101進行蝕刻處理的外周部蝕刻步驟(外周部處理步驟。圖11之S5)。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中,一邊使基板W旋轉,一邊使蝕刻液自處理液噴嘴6朝向上表面外周部102被吐出。
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之開始前,控制裝置3控制臂移動單元41,如圖13所示般使處理液噴嘴6自退避位置移動至處理位置(圖3及圖13所示之位置)。然後,控制裝置3在關閉沖洗液閥23之狀態下打開蝕刻液閥21,藉此使蝕刻液吐出至處理液噴嘴6之吐出口6a。藉由蝕刻液之吐出開始,而開始外周部蝕刻步驟(S5)。
又,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之開始時,控制裝置3控制熱板升降單元32,使熱板10自退避位置(圖12所示之位置)上升至加熱位置(圖13所示之位置),而保持在其加熱位置(加熱器配置步驟)。藉此,基板W之外周部101藉由熱板10所加熱 (基板加熱步驟)。
又,在外周部蝕刻步驟(S5)中,控制裝置3打開氣體閥29。藉此,氣體自吐出口25a被吐出。藉由自上表面噴嘴25所吐出之氣體,於基板W之上方,形成有自基板W之中央部朝向外周部101流動之放射狀氣流。藉此,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中,可更加有效地抑制或防止被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外周部102之蝕刻液進入基板W上表面之中央部(元件形成區域)的情形。
又,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之開始前,控制裝置3控制遮斷構件升降單元27,使遮斷構件9自退避位置(圖12所示之位置)下降至遮斷位置(圖13所示之位置),而保持在其遮斷位置。藉此,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的上方空間藉由遮斷構件9之遮斷板24而自其周圍被遮斷。藉此,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中,可有效地抑制或防止被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外周部102之蝕刻液進入基板W上表面之中央部(元件形成區域)的情形。又,控制裝置3控制遮斷板旋轉單元26,使遮斷板24朝與基板W之旋轉相同的方向並以同等之速度旋轉。
於要被搬入處理單元2之基板W產生圖4至圖6C之任一者所示之翹曲的情形時,為了抑制因基板W之翹曲所導致之處理寬度(蝕刻寬度)的變動,而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之前,根據藉由高度應變量測步驟(S4)所求得之上表面外周部102的高度應變HD,使處理液噴嘴6之處理位置(起始之處理位置)沿著徑向RD移動。藉此,可將外周部蝕刻步驟(S5)一開始時當下之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調整為靠近所期望之位置。
又,存在有基板W所產生之翹曲的量(即高度應變HD之大小),會因外周部蝕刻步驟(S5)中藉由熱板10對基板W所進行的加熱而增大之可能性。為了對應如此之翹曲的增大,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之開始後,涵蓋外周部蝕刻步驟(S5)之整個期間,始終監視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位置(即高度應變HD),並根據所監視之高度應變HD,調整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為靠近所期望之位置。亦即,根據上表面外周部102之當下的高度應變HD,即時地調整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高度應變監視步驟(S6)&著液位置移動步驟(S7))。
以下,具體地進行說明。如圖14B所示,於高度應變監視步驟(S6)及著液位置移動步驟(S7)中,控制裝置3隨時地監視高度應變感測器12之檢測值。藉此,對上表面外周部102之各部的高度位置進行量測(圖14B之S16)。具體而言,控制裝置3(運算單元51(參照圖10))根據所量測之上表面外周部102之各部的高度位置、與預先被儲存於儲存單元52(參照圖10)之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之高度位置的差,來求得上表面外周部102之各部的高度應變HD(高度應變HD之大小及高度應變HD之方向)。
然後,控制裝置3根據所算出之上表面外周部102之各部的高度應變HD,來對上表面外周部102之各部之高度應變HD之平均即當下的平均高度應變進行運算(圖14B之S17:加熱高度應變運算步驟)。
又,圖14B之S16及S17之各步驟亦可預先求得上表面外周部102之各部之高度位置之平均即當下的平均高度位置。於該情形時,亦可根據該平均高度位置、與預先被儲存於儲存單元52(參照圖10)之基板W上表面之中央部之高度位置的差,來對上表面外周部102之各部之高度應變HD之平均即平均高度應變進行運算。
然後,於所算出之當下的平均高度應變之大小為臨界值以上之情形時(圖14B之S18中為YES),一邊將自吐出口6a所吐出之蝕刻液的吐出方向相對於旋轉軸線A保持為一定,一邊使處理液噴嘴6沿著徑向RD移動(圖14之S19)。高度應變監視步驟(S6)及著液位置移動步驟(S7)之各步驟,於涵蓋外周部蝕刻步驟(S5)之整個期間被進行。
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中,在基板W之外周部101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朝上方向位移之情形時(參照圖4及圖6B等),如圖15所示,控制裝置3比較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參照圖3),使處理液噴嘴6之位置自原本的位置(圖16中以虛線表示之位置)朝向徑向RD之外方向移動,而一邊將自吐出口6a所吐出之蝕刻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使著液位置105接近於基板W之周端面103。於該情形時,控制裝置3使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配置在與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時(參照圖3)相同的位置。其結果,液膜LF之液寬LW可保持為液寬W1。
另一方面,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中,在基板W之外周部101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朝下方向位移之情形時(參照圖5等),如圖16所示,控制裝置3比較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參照圖3),使處理液噴嘴6之位置自原本的位置(圖16中以虛線表示之位置)朝向徑向RD之內方向移動,而一邊將自吐出口6a所吐出之蝕刻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使著液位置105自基板W之周端面103離開。於該情形時,可將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配置在與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時(參照圖3)相同的位置。其結果,液膜LF之液寬LW可保持為液寬W1。
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中,若自蝕刻液的吐出開始起經過預先決定之期間,控制裝置3便關閉蝕刻液閥21。藉此,來自處理液噴嘴6之蝕刻液的吐出會停止(結束)。藉由蝕刻液之吐出結束,外周部蝕刻步驟(S5)結束。
又,控制裝置3控制熱板升降單元32,使熱板10自加熱位置(圖13所示之位置)下降至退避位置(圖12所示之位置)。控制裝置3控制臂移動單元41及臂移動單元34,使處理液噴嘴6及高度應變感測器12分別退避至退避位置。
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之結束後,接著,控制裝置3執行使用沖洗液來對基板W之外周部101進行處理的外周部沖洗步驟(圖11之S8)。外周部沖洗步驟(S8)在基板W之旋轉處於既定之處理速度(約300rpm至約1000rpm之既定速度)的狀態下被執行。具體而言,若基板W之旋轉達到處理速度,控制裝置3便藉由一邊關閉蝕刻液閥21一邊打開沖洗液閥23,使沖洗液開始自處理液噴嘴6之吐出口6a吐出。藉由沖洗液之吐出開始,開始外周部沖洗步驟(S8)。若自沖洗液之吐出開始經過預先決定之期間,控制裝置3便關閉沖洗液閥23。藉此,來自處理液噴嘴6之沖洗液的吐出停止(結束)。藉由沖洗液之吐出結束,外周部沖洗步驟(S8)結束。
其次,進行使基板W乾燥之旋轉式乾燥(圖11之S9)。具體而言,控制裝置3控制旋轉馬達18,使基板W加速至較S2至S8各步驟中之旋轉速度更大之乾燥速度(例如數千rpm),並使基板W以該乾燥速度旋轉。又,控制裝置3控制遮斷板旋轉單元26,使遮斷板24朝與基板W同方向並以同等之速度旋轉。
又,藉此,較大之離心力施加於基板W上之液體,附著於基板W之外周部101之液體被甩離基板W之周圍。如此,液體自基板W之外周部101被去除,基板W之外周部101會乾燥。
若自基板W之高速旋轉開始經過既定期間,控制裝置3便藉由控制旋轉馬達18,使利用旋轉卡盤5所進行之基板W的旋轉停止。基板W之旋轉停止後,控制裝置3使遮斷構件9朝向退避位置上升,且關閉氣體閥29。又,控制裝置3控制遮斷板旋轉單元26,使遮斷板24之旋轉停止。
其後,基板W自處理腔室4內被搬出(圖11之步驟S10)。具體而言,控制裝置3使搬送機器人CR之機械手H進入處理腔室4之內部。然後,控制裝置3解除利用旋轉卡盤5所進行之基板W之吸附,使搬送機器人CR之機械手H保持旋轉卡盤5上之基板W。其後,控制裝置3使搬送機器人CR之機械手H自處理腔室4內退避。藉此,處理後之基板W自處理腔室4被搬出。
藉此,藉由本實施形態,根據所量測之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位置使著液位置105沿著徑向RD移動,藉此使由被供給至著液位置105之蝕刻液所形成之液膜LF的內周位置LFa,被調整為靠近所期望之位置。因此,可將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調整至對應於基板W之翹曲狀況的位置。藉由該調整,可精密地控制液寬LW。
又,由於一邊將來自吐出口6a之蝕刻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調整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因此,可將入射角度持續保持在微粒特性較高之最佳角度之附近的角度。因而,可抑制或防止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後之上表面外周部102之微粒的附著。
藉此,可精密地控制上表面外周部102之蝕刻寬度,且可抑制或防止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後之上表面外周部102之微粒的附著。
又,藉由著液位置105朝向徑向RD之移動,可相對容易地調整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藉此,可相對容易地實現液寬LW之精密的控制。
又,基板W之翹曲狀況或翹曲之方向,存在有在基板W之圓周方向上不均勻的情形。不限定於第三態樣(參照圖6A至6C)等之情形,即便基板W之翹曲的態樣為碗狀(第一態樣(參照圖4)或第二態樣(參照圖4)),亦存在有如此之不均勻的情形。
上表面外周部102之圓周方向之各部之高度應變HD的平均,係作為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應變HD而被取得。因此,即便於基板W之翹曲狀況或翹曲之方向在基板W的圓周方向上不均勻之情形時,作為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應變HD,仍可取得最佳之值。
又,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中,可取得伴隨著基板W加熱之進行而增大之高度應變HD,並可根據所取得之高度應變HD來調整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伴隨著對基板W之加熱的進行,基板W之翹曲量會增大,高度應變HD會產生變化(例如增大)。藉由根據伴隨著基板W之加熱之進行所導致之高度應變HD的變動來調整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可無關於因基板W之加熱之進行所導致之基板W之翹曲的增大,便將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保持在所期望之位置。藉此,可良好地實現液寬LW之精密的控制。
又,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中,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應變HD受到監視。然後,可根據高度應變HD之監視結果來調整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亦即,可根據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應變HD之變化,即時地調整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由於根據實際之量測來調整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因此可精度良好地調整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
圖17係用以說明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201之主要部分之電氣構成的方塊圖。圖18係表示被儲存於圖17所示之加熱時間-高度應變對應表格儲存部202之加熱時間-高度應變對應表格203之內容的圖。
於第二實施形態中,對於與第一實施形態(圖1至圖16所示之實施形態)共通之部分,標示與圖1至圖16之情形時相同的參照符號並省略說明。
基板處理裝置201與第一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1相異之主要部分,在於在儲存單元52設有加熱時間-高度應變對應表格儲存部202的部分。於加熱時間-高度應變對應表格儲存部202中,貯存有圖18所示之加熱時間-高度應變對應表格203。加熱時間-高度應變對應表格203係規定有在外周部蝕刻步驟(S4)中自基板W之加熱之開始起的經過時間、與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應變HD的對應關係。
如圖18所示,於加熱時間-高度應變對應表格203中,規定有自基板W之加熱之開始起之複數個經過時間、及與各經過時間對應之上表面外周部102的高度應變HD。具體而言,自基板W之加熱之開始起之經過時間,係將熱板10朝向加熱位置配置之時間點起之經過時間。加熱時間-高度應變對應表格203係藉由使用基板處理裝置1之事前實驗所求得。
圖19係用以說明利用第二實施形態之處理單元所進行之基板處理例的流程圖。圖20係用以說明圖19所示之高度應變運算步驟(S26)及著液位置移動步驟(內周位置調整步驟S27)之內容的流程圖。
對於本基板處理例,一邊參照圖17至圖19等一邊進行說明。適當地參照圖20A、20B。
在本基板處理例中,未處理之基板W會被搬入處理腔室4之內部(圖19之S21),並在將元件形成面(表面)朝向上方之狀態下被交接至旋轉卡盤5。然後,藉由基板W之下表面(背面)中央部被吸附支撐,基板W由旋轉卡盤5所保持(圖19之S22)。其次,控制裝置3控制旋轉馬達18,使基板W開始旋轉(圖19之S23)。圖19之S21至S23的步驟分別為與上述之圖11之S1至S3的步驟同等之步驟。
又,控制裝置3藉由利用內置加熱器31來產生焦耳熱,使熱板10之上表面10a升溫至既定之高溫,並保持在該高溫。此時,熱板10被配置在退避位置。
又,控制裝置3控制臂移動單元34,使高度應變感測器12自退避位置移動至量測位置。然後,控制裝置3執行高度應變量測步驟(S24)。圖19之高度應變量測步驟(S24)係與圖11之高度應變量測步驟(S4)同等之步驟。
高度應變量測步驟(S24)之結束後,控制裝置3控制臂移動單元34,使高度應變感測器12退避至退避位置。又,高度應變量測步驟(S24)之結束後,控制裝置3控制旋轉馬達18,使基板W加速至處理速度。
然後,若基板W之旋轉速度達到預先決定之處理速度(約300rpm至約1000rpm),接著,控制裝置3執行對基板W之外周部101進行蝕刻處理的外周部蝕刻步驟(圖18之S25)。
在外周部蝕刻步驟(圖18之S25)中,控制裝置3在關閉沖洗液閥23之狀態下打開蝕刻液閥21,使蝕刻液吐出至處理液噴嘴6之吐出口6a。又,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25)之開始時,控制裝置3控制熱板升降單元32,使熱板10自退避位置(圖12所示之位置)上升至加熱位置(圖13所示之位置),而保持在其加熱位置(加熱器配置步驟)。又,控制裝置3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25)之開始前,控制遮斷構件升降單元27,使遮斷構件9自退避位置下降至遮斷位置(圖13所示之位置),而保持在其該遮斷位置。藉此,基板W上表面之中央部的上方空間藉由遮斷構件9之遮斷板24而自其周圍被遮斷。又,控制裝置3控制遮斷板旋轉單元26,使遮斷板24朝與基板W之旋轉相同的方向並以同等之速度旋轉。
外周部蝕刻步驟(圖18之S25)係與第一實施形態之外周部蝕刻步驟(圖11之S5)同等之步驟。因此,對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25),僅對與第一實施形態之外周部蝕刻步驟(圖11之S5)相異之部分進行說明。
控制裝置3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25)之開始前,控制臂移動單元41,使處理液噴嘴6自退避位置移動至處理位置(圖3及圖13所示之位置)。於會被搬入至處理單元2之基板W產生圖4至圖6C之任一者所示之翹曲的情形時,為了抑制因基板W之翹曲所導致之處理寬度(蝕刻寬度)的變動,而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25)之前,根據藉由高度應變量測步驟(S24)所求得之上表面外周部102的高度應變HD,使處理液噴嘴6之處理位置(起始之處理位置)沿著徑向RD移動。藉此,可將外周部蝕刻步驟(S25)一開始時當下之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調整為靠近所期望之位置。
又,為了對應外周部蝕刻步驟(S25)中全因藉由熱板10所進行之基板W的加熱而增大之基板W之翹曲(即高度應變HD)的增大,因此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25)之開始後,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25)之整個期間隨時地監視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位置(即高度應變HD),並根據所監視之高度應變HD,將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調整為靠近預先決定之位置。亦即,根據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應變HD的變動,即時地調整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高度應變運算步驟(S26)&著液位置移動步驟(S27))。
具體而言,如圖20所示,於高度應變運算步驟(S26)中,控制裝置3藉由隨時地進行運算來求得當下之高度應變HD。具體而言,控制裝置3根據自加熱開始起之經過時間、及加熱時間-高度應變對應表格203,而藉由運算來求得自加熱開始起之高度應變HD的變動量。然後,控制裝置3藉由將藉由高度應變量測步驟(S24)所量測到之起始的平均高度應變加上高度應變HD之變動量,而藉由運算來求得當下之平均高度應變(圖20之S31)。
然後,於所算出之平均高度應變之大小為臨界值以上之情形時(圖20之S32中為YES),一邊將自吐出口6a所吐出之蝕刻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使處理液噴嘴6沿著徑向RD移動(圖19之S26及圖20之S33)。圖19之高度應變運算步驟(S26)及著液位置移動步驟(S27)之各步驟,係於涵蓋外周部蝕刻步驟(S25)之整個期間中進行。除了上述之相異點以外,高度應變運算步驟(S26)及著液位置移動步驟(S27)之各步驟係與高度應變監視步驟(S6)及著液位置移動步驟(S7)同等之步驟。
外周部蝕刻步驟(S25)之結束後,接著,控制裝置3執行使用沖洗液來對基板W之外周部101進行處理的外周部沖洗步驟(圖19之S28)。圖19之高度應變量測步驟(S28)係與圖11之外周部沖洗步驟(S8)同等之步驟。
在外周部沖洗步驟(S28)之後,接著進行使基板W乾燥之旋轉式乾燥(圖19之S9)。圖19之旋轉式乾燥(S29)係與圖11之旋轉式乾燥(S9)同等之步驟。
若自基板W之高速旋轉開始起經過既定期間,控制裝置3便藉由控制旋轉馬達18使藉由旋轉卡盤5所進行之基板W的旋轉停止。基板W之旋轉停止後,控制裝置3使遮斷構件9朝向退避位置上升,且關閉氣體閥29。又,控制裝置3控制遮斷板旋轉單元26,使遮斷板24之旋轉停止。
其後,基板W自處理腔室4內被搬出 (圖11之步驟S30)。圖19之S30的步驟係與圖11之旋轉式乾燥(S9)同等之步驟。
在第二實施形態中,除了第一實施形態之功效外,還可實現如下之作用功效。
亦即,根據自加熱開始起之經過時間而藉由運算來求得高度應變HD。亦即,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25)中,不需要預先監視高度應變HD。亦即,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25)中可不量測高度應變HD便高精度地調整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
又,控制裝置3(運算單元51)藉由參照被儲存於加熱時間-高度應變對應表格儲存部202之加熱時間-高度應變對應表格203,來計算高度應變HD。藉此,可良好地取得高度應變HD。
又,加熱時間-高度應變對應表格儲存部202係藉由使用基板處理裝置201之實驗所求得。因此,可更高精度地取得高度應變HD。
於第一及第二實施形態中,亦可使處理液噴嘴6之位置不沿著徑向RD移動,而沿著上下方向V移動,藉此一邊將自吐出口6a所吐出之蝕刻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使著液位置105沿著徑向RD移動。
具體而言,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S25)中,在基板W之外周部101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朝上方向位移之情形時(參照圖4及圖6B等),如圖21所示,控制裝置3比較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參照圖3),使處理液噴嘴6之位置自原本之位置(圖21中以虛線所表示之位置)朝向上方向移動,並一邊將自吐出口6a所吐出之蝕刻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使著液位置105接近於基板W之周端面103。於本情形時,可將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配置在與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參照圖3)相同之位置。其結果,液膜LF之液寬LW可保持為液寬W1。
又,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S25)中,基板W之外周部101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朝下方向位移之情形時(參照圖5等),如圖22所示,控制裝置3比較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參照圖3),使處理液噴嘴6之位置自原本之位置(圖22中以虛線所表示之位置)朝向下方向移動,並一邊將自吐出口6a所吐出之蝕刻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使著液位置105自基板W之周端面103離開。於本情形時,可將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配置在與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參照圖3)相同之位置。其結果,液膜LF之液寬LW可保持為液寬W1。
於第二實施形態中,雖已列舉自基板W之加熱之開始起之複數個經過時間、與對應於各經過時間之上表面外周部102的高度應變HD之對應關係被顯示於加熱時間-高度應變對應表格203的情形為例而進行說明,但經過時間與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應變HD的對應關係亦可由數式等所規定,且該數式被儲存於儲存單元52。
圖23及圖24係表示第三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301所執行之外周部蝕刻步驟中蝕刻液之吐出狀態之一例的剖視圖。於基板處理裝置301所執行之外周部蝕刻步驟,係與圖11所示之外周部蝕刻步驟(S5)及圖19所示之外周部蝕刻步驟(S25)之各者同等之步驟。
於第三實施形態中,對與第一實施形態(圖1至圖16所示之實施形態)共通之部分標示與圖1至圖16之情形時相同之參照符號並省略說明。
基板處理裝置301與第一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1相異之主要部分,在於在蝕刻液配管20插裝有用以調整被供給至處理液噴嘴6之蝕刻液之流量之蝕刻液流量調整閥302的部分。蝕刻液流量調整閥302包含有:閥本體(valve body),其於內部設有閥座;閥片(valve disc),其將閥座加以開閉;及致動器,其使閥片於開位置與閉位置之間移動。控制裝置3藉由使致動器移動閥片,來調整蝕刻液流量調整閥302之開度。
存在有隨著蝕刻液(處理液)朝向著液位置105之吐出流量變多,液寬LW會變寬的傾向。另一方面,存在有隨著蝕刻液(處理液)朝向著液位置105之吐出流量變少,液寬LW會變窄的傾向。
在第三實施形態中,於基板W之外周部101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而沿著上下方向V位移之情形時,根據所取得之高度應變HD,而在外周部蝕刻步驟(S5、S25)中,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藉由一邊將自吐出口6a所吐出之蝕刻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變更自吐出口6a所吐出之蝕刻液的吐出流量而被調整(內周位置調整步驟)。
亦即,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S25)中,在基板W之外周部101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朝上方向位移之情形時(參照圖4及圖6B等),如圖23所示,控制裝置3比較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參照圖3),藉由使蝕刻液流量調整閥302之開度減少,一邊將自吐出口6a所吐出之蝕刻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使自吐出口6a所吐出之蝕刻液的吐出流量減少。於本情形時,可將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配置在與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況(參照圖3)相同之位置。其原因在於,自著液位置105擴展至徑向RD內側之處理液的範圍會減少。其結果,液膜LF之液寬LW可保持為液寬W1。
又,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S25)中,在基板W之外周部101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朝下方向位移之情形時(參照圖5等),如圖24所示,控制裝置3比較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參照圖3),藉由使蝕刻液流量調整閥302之開度增加,一邊將自吐出口6a所吐出之蝕刻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使自吐出口6a所吐出之蝕刻液的吐出流量增大。於本情形時,可將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配置在與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時(參照圖3)相同之位置。其原因在於,自著液位置105擴展至徑向RD內側之處理液的範圍會增加。其結果,液膜LF之液寬LW可保持為液寬W1。
根據第三實施形態,根據所取得之高度應變HD來變更蝕刻液之吐出流量,藉此可相對容易地調整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藉此,可相對容易地實現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之精密的控制。
圖25至圖27係表示第四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401所執行之外周部蝕刻步驟中蝕刻液之吐出狀態之一例的剖視圖。基板處理裝置401所執行之外周部蝕刻步驟,係與圖11所示之外周部蝕刻步驟(S5)及圖19所示之外周部蝕刻步驟(S25)之各者同等之步驟。
於第四實施形態中,對與第一實施形態(圖1~圖16所示之實施形態)共通之部分標示與圖1至圖16之情形時相同之參照符號,並省略說明。
基板處理裝置401與第一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1相異之主要部分,在於基板處理裝置401具備有氣體噴吹單元402的部分,而該氣體噴吹單元402朝向上表面外周部102上之處理液(蝕刻液),而自徑向RD上該處理液之內側噴吹作為氣體之一例的惰性氣體。
氣體噴吹單元402包含有:氣體噴嘴403;氣體配管404,其被連接於氣體噴嘴403;氣體閥405及氣體流量調整閥406,其等被插裝於氣體配管404;以及噴嘴移動單元407,其使氣體噴嘴403移動。雖未圖示,但氣體流量調整閥406包含有:閥本體,其於內部設有閥座;閥片,其將閥座加以開閉;及致動器,其使閥片於開位置與閉位置之間移動。來自惰性氣體供給源之惰性氣體,被供給至氣體配管404。作為氣體之惰性氣體例如為氮氣,但並不限定於氮氣,而亦可為空氣或氦氣、氬氣等其他的惰性氣體。
若氣體閥405被打開,自氣體配管404被供給至氣體噴嘴403之惰性氣體便會自在氣體噴嘴403之下端所形成之氣體吐出口403a被吐出。噴嘴移動單元407使氣體噴嘴403在處理位置與退避位置之間移動,該處理位置係自氣體噴嘴403所吐出之氣體會被噴吹至基板W之上表面外周部102者,而該退避位置係氣體噴嘴403於俯視時退避至旋轉卡盤5之側方向者。
若氣體閥405在氣體噴嘴403被配置在處理位置之狀態下被打開,氣體吐出口403a便會朝向上表面外周部102上之處理液(即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而自徑向RD上該處理液之內側的位置,朝徑向RD之外方向吐出氣體(惰性氣體)。
在第四實施形態中,若氣體閥405在處理液(蝕刻液)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外周部102被吐出之狀態下被打開,氣體噴嘴403便會對相對於著液位置105位在徑向RD之內側之噴吹區域408,自徑向RD之內側朝向斜下方吐出氣體。自氣體噴嘴403之氣體吐出口403a所吐出之氣體,於被噴吹至噴吹區域408後沿著基板W之上表面朝向徑向RD之外側流動,而在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碰撞於(被噴吹至)液膜LF。
隨著自氣體吐出口403a所吐出之氣體的流量(吐出流量)增大,被噴吹至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之氣體的流量(噴吹流量)會增大。存在有隨著噴吹流量之增大,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會接近周端面103,而液寬LW會變窄的傾向。
另一方面,隨著自氣體吐出口403a所吐出之氣體的流量(吐出流量)減少,被噴吹至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之氣體的流量(噴吹流量)會減少。存在有隨著噴吹流量之減少,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會自周端面103離開,而液寬LW會變寬的傾向。
因此,在第四實施形態中,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S25),在基板W之外周部101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沿著上下方向V位移之情形時,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根據所取得之高度應變HD,一邊將自吐出口6a所吐出之蝕刻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變更被噴吹至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之氣體的流量,而藉此被調整(內周位置調整步驟)。
又,由於氣體自徑向RD內側對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被噴吹,因此可抑制著液於著液位置105之處理液(蝕刻液)朝向徑向RD之內側飛散之情形。藉此,可更有效地抑制處理液進入元件形成區域之情形。
在第四實施形態中,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S25),在基板W之外周部101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朝上方向位移之情形時(參照圖4及圖6B等),如圖26所示,控制裝置3比較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參照圖25),藉由使氣體流量調整閥406之開度增加,一邊將自吐出口6a所吐出之蝕刻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使自徑向RD之內側被噴吹至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之氣體的流量增大。於本情形時,可將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配置在與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時(參照圖25)相同之位置。其結果,液膜LF之液寬LW可保持為液寬W1。
又,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S25)中,在基板W之外周部101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朝下方向位移之情形時(參照圖5等),如圖27所示,控制裝置3比較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參照圖25),藉由使氣體流量調整閥406之開度減少,一邊將自吐出口6a所吐出之蝕刻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使自徑向RD之內側噴吹至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之氣體的流量減少。於本情形時,可將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配置在與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時(參照圖25)相同之位置。其結果,液膜LF之液寬LW可保持為液寬W1。
藉由第四實施形態,自徑向RD之內側朝向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之氣體的噴吹流量根據所取得之高度應變HD所變更,藉此可相對容易地調整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藉此,可相對容易地實現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之精密的控制。
亦可於第四實施形態中,藉由使氣體噴嘴403之位置沿著徑向RD移動,來調整自徑向RD之內側朝向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之氣體的噴吹流量。
隨著氣體吐出口403a接近周端面103,被噴吹至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之氣體的壓力會增大。存在有隨著氣體之壓力增大,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接近周端面103,而液寬LW會變窄的傾向。
另一方面,隨著氣體吐出口403a自周端面103離開,被噴吹至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之氣體的壓力會減少。存在有隨著氣體之壓力減少,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會自周端面103離開,而液寬LW會變寬的傾向。
亦即,若變更徑向RD上之氣體吐出口403a的位置,可不改變自氣體吐出口403a所吐出之氣體的流量,便調整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的位置。
在本變形例中,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S25),在基板W之外周部101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朝上方向位移之情形時(參照圖4及圖6B等),如圖28所示,控制裝置3比較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參照圖25),使氣體噴嘴403之位置朝徑向RD之外側移動而使噴吹區域408朝徑向RD之外側移動,藉此一邊將自吐出口6a所吐出之蝕刻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使自徑向RD之內側被噴吹至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之氣體的流量增大。於本情形時,可將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配置在與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時(參照圖25)相同之位置。其結果,液膜LF之液寬LW可保持為液寬W1。
又,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S25)中,在基板W之外周部101相對於基板W之中央部(於本情形時為基板W之中心附近)朝下方向位移之情形時(參照圖5等),如圖29所示,控制裝置3比較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參照圖25),使氣體配管404之位置朝徑向RD之外側移動,而使噴吹區域408朝徑向RD之外側移動,藉此一邊將自吐出口6a所吐出之蝕刻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使自徑向RD之內側被噴吹至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之氣體的流量減少。於本情形時,可將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配置在與不存在如此之位移之情形時(參照圖25)相同之位置。其結果,液膜LF之液寬LW可保持為液寬W1。
又,亦可設為將圖26、27所示之第四實施形態與圖28、29所示之變形例加以組合。亦即,亦可設為藉由變更來自氣體吐出口403a之氣體的吐出流量及噴吹區域408之雙方,來調整朝向液膜LF之內周位置LFa之氣體的噴吹流量。
以上,雖已對本發明之四個形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可進一步以其他的形態來實施。
例如,在圖30所示之變形例中,量測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應變HD(即,基板W之翹曲的狀態。參照圖4等)的高度應變感測器502被兼作為用以量測由旋轉卡盤5所保持之基板W之偏心狀態的偏心感測器。
若基板W相對於旋轉卡盤5偏心,亦即,若基板W之中心未位在旋轉軸線A上,著液位置105至基板W之周端面103為止之徑向RD的距離,便會根據基板W之旋轉角度而產生變化。在本情形時,於外周部蝕刻步驟S5、S25中,基板W之上表面外周部102之蝕刻寬度會變動,而無法保持處理寬度之均勻性。
在第五實施形態中,為了使基板W之上表面外周部102之蝕刻寬度的均勻性提升,因此在將基板W保持在旋轉卡盤5之後,藉由高度應變感測器502來量測基板W之偏心狀態,而於基板W偏心之情形時,會使用定心(centering)機構使基板沿著水平方向移動來進行中心的對準。亦即,使基板W之中心靠近旋轉軸線A,而使其位於旋轉軸線A或其附近。
高度應變感測器502包含有:高度應變檢測部506,其檢測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應變HD;及徑向位置檢測部507,其用以檢測由旋轉卡盤5所保持之基板W之周端面103之徑向RD的位置。徑向位置檢測部507檢測基板W之周端面103之徑向RD的位置。高度應變感測器502被安裝於感測器臂33之前端部。
使用高度應變感測器502之基板W之偏心狀態的量測,係於高度應變量測步驟(圖11之S4、圖19之S24)中所執行。控制裝置3於高度應變量測步驟(S4、S24)中,使用高度應變檢測部506來量測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應變HD,並且使用徑向位置檢測部507來量測基板W之周端面103之徑向RD的位置。藉此,利用高度應變感測器502,不只有高度應變HD,還可量測基板W之偏心狀態。
又,在前述之各實施形態中,作為如下之構成而進行說明:高度應變感測器12、502被安裝於感測器臂33之前端部,而可藉由臂移動單元34來移動高度應變感測器12。亦可為,於前述之各實施形態中,高度應變感測器12、502被固定地配置之固定型的感測器。
又,高度應變感測器12、502亦可並非檢測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位置者,而為檢測基板W之背面(下表面)之外周部的高度位置者。高度應變感測器12、502亦可並非檢測上表面外周部102之高度位置者,而為藉由檢測自基準位置起之高度來直接地檢測高度應變HD者。
又,高度應變感測器12、502亦可被構成為使用穿透型(即受發光分離型)之光感測器,而並非使用反射型者。此外,高度應變感測器12、502亦可被構成為使用光感測器以外之感測器(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元件)攝影機)。
又,亦可為,於前述之各實施形態中,基板W之翹曲的狀態在基板處理裝置1、201、301、401外之既定場所所量測,且在該場所所量測到之高度應變HD會被賦予至基板處理裝置。
又,於前述之第一及第二實施形態中,雖已將著液位置105之移動方向設為徑向RD而進行說明,但著液位置105之移動方向只要為沿著基板W之上表面且與著液位置105上之切線方向交叉之方向,即亦可相對於徑向RD傾斜。
又,處理液噴嘴6不限定為可一邊描繪圓弧軌跡一邊移動之掃描型者,亦可為能直線狀地移動之直線移動型者。
又,亦可將第三及第四實施形態與第一及第二實施形態加以組合。亦即,亦可藉由將來自吐出口6a之蝕刻液之吐出流量的調整與著液位置105的調整加以組合,來調整液膜LD之內周位置LDa。又,亦可藉由將朝向內周位置LDa之氣體之噴吹流量的調整與著液位置105之調整加以組合,來調整液膜LD之內周位置LDa。此外,亦可藉由將來自吐出口6a之蝕刻液之吐出流量的調整、朝向內周位置LDa之氣體之噴吹流量的調整、及著液位置105的調整加以組合,來調整液膜LD之內周位置LDa。
又,亦可不僅在外周部蝕刻步驟(S5、S25)中進行根據所量測之高度應變HD之內周位置LDa之調整,而亦於外周部沖洗步驟(S6、S26)中進行該調整。
又,於前述之各實施形態中,雖已舉處理液噴嘴6為吐出蝕刻液及沖洗液之雙方者為例來進行說明,但用以吐出蝕刻液之處理液噴嘴(蝕刻液噴嘴)、及用以吐出沖洗液之處理液噴嘴(沖洗液噴嘴) 亦可個別地被設置。
又,於前述之各實施形態中,自處理液噴嘴6吐出之藥液亦可為蝕刻液以外之藥液。如此之液體亦可為包含氫氟酸、硫酸、醋酸、硝酸、鹽酸、緩衝氫氟酸(BHF)、稀釋氫氟酸(DHF)、氨水、過氧化氫水、有機酸(例如檸檬酸、草酸等)、有機鹼(例如TMAH:四甲基氫氧化銨等)、有機溶劑(例如IPA(isopropyl alcohol;異丙醇)等)、界面活性劑、防腐蝕劑中之至少一者的液體。
基板處理裝置1、201、301、401並不限於處理圓板狀之基板W的裝置,亦可為處理FPD用玻璃基板等之多角形之基板W的裝置。
雖已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說明,但該等只不過是為了使本發明之技術內容明確化所使用之具體例,本發明不應被解釋為由該等具體例所限定,本發明的精神及範圍將僅由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限定。
1:基板處理裝置 2:處理單元 3:控制裝置(高度應變量測單元、高度應變取得單元) 4:處理腔室 5:旋轉卡盤(基板保持單元) 6:處理液噴嘴 6a:吐出口 7:蝕刻液供給單元(處理液供給單元) 8:沖洗液供給單元(處理液供給單元) 9:遮斷構件 10:熱板(加熱器) 10a:上表面 11:處理杯 11a:上端部 12:高度應變感測器(高度應變量測單元) 13:間隔壁 14:FFU 15:排氣管 16:旋轉軸 17:旋轉基座 17a:上表面 18:旋轉馬達(基板旋轉單元) 20:蝕刻液配管 21:蝕刻液閥 22:沖洗液配管 23:沖洗液閥 24:遮斷板 24a:基板對向面 24b:貫通孔 25:上表面噴嘴 25a:吐出口 26:遮斷板旋轉單元 27:遮斷構件升降單元 28:氣體配管 29:氣體閥 31:內置加熱器 32:熱板升降單元(加熱器移動單元) 33:感測器臂 34:臂移動單元 40:噴嘴臂 41:臂移動單元(吐出口位置移動單元、內周位置調整單元) 51:運算單元 52:儲存單元 53:輸出單元 101:外周部 102:上表面外周部(表面外周部) 103:周端面 105:著液位置 201:基板處理裝置 202:高度應變對應表格儲存部 203:加熱時間-高度應變對應表格(對應關係) 301:基板處理裝置 302:蝕刻液流量調整閥(吐出流量變更單元、高度應變取得單元) 401:基板處理裝置 402:氣體噴吹單元 403:氣體噴嘴 403a:氣體吐出口 404:氣體配管 405:氣體閥 406:氣體流量調整閥(噴吹流量變更單元、內周位置調整單元) 407:噴嘴移動單元(噴吹流量變更單元、內周位置調整單元) 408:噴吹區域 502:高度應變感測器 506:高度應變檢測部 507:徑向位置檢測部 A1:旋轉軸線 C:載體 CR:搬送機器人 H:機械手 HD:高度應變 IR:搬送機器人 LD:液膜 LDa:內周位置 LF:液膜 LFa:液膜之內周位置(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 LP:裝載埠 LW:液寬 R:旋轉方向 RD:徑向 V:上下方向 W:基板 W1:液寬 W2:液寬 W3:液寬
圖1係用以說明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內部之配置之圖解性的俯視圖。 圖2係用以說明上述基板處理裝置所具備之處理單元之構成例之圖解性的剖視圖。 圖3係表示自處理液噴嘴朝向基板之上表面外周部吐出處理液之狀態的剖視圖。 圖4係表示應該會由旋轉卡盤所保持之基板所產生之翹曲之第一態樣的剖視圖。 圖5係表示應該會由旋轉卡盤所保持之基板所產生之翹曲之第二態樣的剖視圖。 圖6A至6C係表示應該會由旋轉卡盤所保持之基板所產生之翹曲之第三態樣的圖。 圖7係表示自處理液噴嘴朝向顯示第一態樣之基板的上表面外周部吐出處理液之狀態的剖視圖。 圖8係表示自處理液噴嘴朝向顯示第二態樣之基板的上表面外周部吐出處理液之狀態的剖視圖。 圖9係表示基板之上表面外周部之處理寬度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圖10係用以說明上述基板處理裝置之主要部分之電氣構成的方塊圖。 圖11係用以說明利用上述處理單元所進行之基板處理例的流程圖。 圖12係用以說明圖11所示之外周部蝕刻步驟之前的步驟之內容之示意性的圖。 圖13係用以說明上述外周部蝕刻步驟之內容之示意性的圖。 圖14A係用以說明圖11所示之高度應變量測步驟之內容的流程圖。 圖14B係用以說明圖11所示之高度應變監視步驟及著液位置移動步驟之內容的流程圖。 圖15係表示於上述外周部蝕刻步驟中蝕刻液之吐出狀態之一例的剖視圖。 圖16係表示於上述外周部蝕刻步驟中蝕刻液之吐出狀態之另一例的剖視圖。 圖17係用以說明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之主要部分之電氣構成的方塊圖。 圖18係表示被儲存於圖17所示之加熱時間-高度應變對應表格儲存部之加熱時間-高度應變對應表格之內容的圖。 圖19係用以說明第二實施形態之利用處理單元所進行之基板處理例的流程圖。 圖20係用以說明圖19所示之高度應變運算步驟及著液位置移動步驟之內容的流程圖。 圖21係用以說明上述著液位置移動步驟之第一變形例的剖視圖。 圖22係用以說明上述著液位置移動步驟之第一變形例的剖視圖。 圖23係表示在第三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之外周部蝕刻步驟中蝕刻液之吐出狀態之一例的剖視圖。 圖24係表示在第三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之外周部蝕刻步驟中蝕刻液之吐出狀態之一例的剖視圖。 圖25係表示在第四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之外周部蝕刻步驟中蝕刻液之吐出狀態之一例的剖視圖。 圖26係表示在第四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之外周部蝕刻步驟中蝕刻液之吐出狀態之一例的剖視圖。 圖27係表示在第四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之外周部蝕刻步驟中蝕刻液之吐出狀態之一例的剖視圖。 圖28係用以說明上述著液位置移動步驟之第二變形例的剖視圖。 圖29係用以說明上述著液位置移動步驟之第二變形例的剖視圖。 圖30係表示高度應變感測器之變形例的圖。
6:處理液噴嘴
6a:吐出口
101:外周部
102:上表面外周部(表面外周部)
103:周端面
105:著液位置
LF:液膜
LFa:液膜之內周位置(著液處理液之內周位置)
LW:液寬
R:旋轉方向
RD:徑向
V:上下方向
W:基板
W1:液寬

Claims (13)

  1. 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其包含有:基板旋轉步驟,其使藉由基板保持單元所保持之基板,繞通過上述基板之中央部的旋轉軸線旋轉;外周部處理步驟,其與上述基板旋轉步驟並行地,自相對於被設在上述基板之表面外周部的著液位置被配置於上述基板之旋轉半徑方向內側之吐出口,朝向上述著液位置吐出處理液,而使用處理液來對上述表面外周部進行處理;高度應變取得步驟,其取得上述基板之上述表面外周部的高度應變,上述高度應變表示上述基板之上述表面外周部相對於上述基板之表面中央部而朝向與上述基板之表面正交的方向之位移;及內周位置調整步驟,其一邊將自上述吐出口所吐出之處理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根據藉由上述高度應變取得步驟所取得之高度應變來調整被供給至上述著液位置之處理液的內周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內周位置調整步驟包含有一邊將上述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使上述著液位置朝沿著上述基板之表面的方向且該著液位置上與切線方向交叉之移動方向移動的步驟。
  3.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內周位置調整步驟包含有一邊將上述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變更自上述吐出口所吐出之處理液之流量的步驟。
  4.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 上述內周位置調整步驟包含有一邊將上述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變更自上述基板之旋轉半徑方向內側被噴吹於位在上述表面外周部之處理液之氣體之流量的步驟。
  5.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高度應變取得步驟包含有取得上述基板之與其沿著圓周方向分開之上述表面外周部內的複數個位置之各者之高度應變的平均來作為高度應變的步驟。
  6.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基板處理方法進一步包含有:基板加熱步驟,其與上述基板旋轉步驟及上述外周部處理步驟並行地,對上述基板中之至少外周部進行加熱,且;上述高度應變取得步驟包含有取得因伴隨著上述基板加熱步驟之進行所導致之上述基板之翹曲而形成之高度應變的步驟。
  7. 如請求項6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基板加熱步驟包含有將加熱器配置在對上述基板可自該基板之背面側至少藉由輻射熱來進行加熱之加熱位置的加熱器配置步驟。
  8. 如請求項6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高度應變取得步驟包含有與上述基板加熱步驟並行地監視上述表面外周部之高度應變的高度應變監視步驟;且上述內周位置調整步驟包含有與上述基板旋轉步驟及上述外周部處理步驟並行地,根據上述高度應變監視步驟中之高度應變之監視結果來調整上述內周位置的步驟。
  9.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基板保持單元包含有以不與上述基板之外周部接觸而與上述基板之中央部接觸之方式來保持上述基板的單元。
  10. 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其包含有:基板旋轉步驟,其使藉由基板保持單元所保持之基板,繞通過上述基板之中央部的旋轉軸線旋轉;外周部處理步驟,其與上述基板旋轉步驟並行地,自相對於被設在上述基板之表面外周部的著液位置被配置於上述基板之旋轉半徑方向內側之吐出口,朝向上述著液位置吐出處理液,而使用處理液來對上述表面外周部進行處理;基板加熱步驟,其與上述基板旋轉步驟及上述外周部處理步驟並行地,對上述基板中之至少外周部進行加熱;高度應變取得步驟,其取得上述基板之上述表面外周部的高度應變;及內周位置調整步驟,其一邊將自上述吐出口所吐出之處理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根據藉由上述高度應變取得步驟所取得之高度應變來調整被供給至上述著液位置之處理液的內周位置;上述高度應變取得步驟包含有根據自上述基板加熱步驟之開始起的經過時間,來運算因伴隨著上述基板加熱步驟之進行所導致之上述基板之翹曲而形成之上述表面外周部之高度應變的加熱高度應變運算步驟;且上述內周位置調整步驟包含有根據由上述加熱高度應變運算步驟所求得之高度應變來調整上述內周位置的步驟。
  11. 如請求項10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加熱高度應變運算步驟包含有參照自上述基板加熱步驟之開始起之經過時間與上述表面外周部之高度應變的對應關係,來求得高度應變的步驟。
  12. 如請求項1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對應關係係藉由使用執行上述基板處理方法之基板處理裝置的實驗所求得。
  13.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包含有:基板保持單元,其保持基板;基板旋轉單元,其使藉由上述基板保持單元所保持之上述基板,繞通過上述基板之中央部的旋轉軸線旋轉;處理液噴嘴,其具有相對於藉由上述基板保持單元所保持之上述基板的表面外周部,被配置在上述基板之旋轉半徑方向內側的吐出口;處理液供給單元,其對上述處理液噴嘴供給處理液;高度應變取得單元,其取得上述基板之上述表面外周部的高度應變,上述高度應變表示上述基板之上述表面外周部相對於上述基板之表面中央部而朝向與上述基板之表面正交的方向之位移;內周位置調整單元,其調整被供給至被設在上述基板之表面外周部之著液位置之處理液的內周位置;以及控制裝置,其控制上述基板旋轉單元、上述處理液供給單元、上述高度應變取得單元及上述內周位置調整單元;且上述控制裝置執行如下之步驟: 基板旋轉步驟,其藉由上述基板旋轉單元使由上述基板保持單元所保持之上述基板繞上述旋轉軸線旋轉;外周部處理步驟,其與上述基板旋轉步驟並行地,自上述吐出口朝向上述著液位置吐出處理液,而使用處理液來處理上述表面外周部;高度應變取得步驟,其藉由上述高度應變取得單元來取得上述基板之上述表面外周部的高度應變;及內周位置調整步驟,其一邊將自上述吐出口所吐出之處理液的吐出方向保持為一定,一邊藉由上述內周位置調整單元而根據由上述高度應變取得步驟所取得之高度應變來調整被供給至上述著液位置之處理液的內周位置。
TW109111687A 2019-05-29 2020-04-08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7587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0238A JP7232710B2 (ja) 2019-05-29 2019-05-29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2019-100238 2019-05-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4398A TW202044398A (zh) 2020-12-01
TWI758708B true TWI758708B (zh) 2022-03-21

Family

ID=73547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1687A TWI758708B (zh) 2019-05-29 2020-04-08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232710B2 (zh)
KR (1) KR102526453B1 (zh)
CN (1) CN113892167A (zh)
TW (1) TWI758708B (zh)
WO (1) WO20202410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1059A (zh) * 2020-10-13 2022-04-15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晶圆清洗设备和清洗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83512A (ja) * 2016-03-30 2017-10-05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液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018046105A (ja) * 2016-09-13 2018-03-22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処理方法
JP2018121045A (ja) * 2017-01-26 2018-08-02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塗布膜除去装置、塗布膜除去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018142678A (ja) * 2017-02-28 2018-09-13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39084A (ja) * 1994-11-04 1996-05-31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基板加熱装置
JP5782279B2 (ja) * 2011-01-20 2015-09-24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6949509B2 (ja) * 2017-02-28 2021-10-13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83512A (ja) * 2016-03-30 2017-10-05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液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018046105A (ja) * 2016-09-13 2018-03-22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処理方法
JP2018121045A (ja) * 2017-01-26 2018-08-02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塗布膜除去装置、塗布膜除去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018142678A (ja) * 2017-02-28 2018-09-13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2167A (zh) 2022-01-04
KR20220014881A (ko) 2022-02-07
KR102526453B1 (ko) 2023-04-27
TW202044398A (zh) 2020-12-01
JP7232710B2 (ja) 2023-03-03
WO2020241033A1 (ja) 2020-12-03
JP2020194909A (ja)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0121B (zh)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TWI645453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KR20150109260A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TWI636158B (zh)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device
TWI666069B (zh) 基板處理方法
KR102301798B1 (ko) 기판 처리 방법 및 기판 처리 장치
KR20210004852A (ko) 에칭 장치 및 에칭 방법
TW202018762A (zh) 塗布膜形成方法及塗布膜形成裝置
KR102301802B1 (ko) 기판 처리 방법 및 기판 처리 장치
TWI758708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693271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662649B (zh) 基板處理裝置以及基板處理方法
JP6949510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KR20130111176A (ko) 기판 처리 방법 및 기판 처리 장치
TWI682474B (zh) 基板處理裝置以及基板處理方法
US20220384233A1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US10141206B2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gap washing method
JP6949509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2017118049A (ja)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7453020B2 (ja) 基板処理方法
JP2017175041A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