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7325B - 用於產生薄無機膜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產生薄無機膜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7325B
TWI757325B TW106129345A TW106129345A TWI757325B TW I757325 B TWI757325 B TW I757325B TW 106129345 A TW106129345 A TW 106129345A TW 106129345 A TW106129345 A TW 106129345A TW I757325 B TWI757325 B TW I75732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general formula
alkenyl
group
alky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9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9677A (zh
Inventor
托本 雅德曼
法爾扣 雅貝斯
卡洛琳 林寶格
哈根 威爾摩
炎 葛爾肯斯
斯文 施奈德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巴斯夫歐洲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巴斯夫歐洲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巴斯夫歐洲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9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96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7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732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5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introducing gases into reaction chamber or for modifying gas flows in reaction chamber
    • C23C16/45523Pulsed gas flow or change of composition over time
    • C23C16/45525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 C23C16/45553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precurs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L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15/06Cobalt compounds
    • C07F15/065Cobalt compounds without a metal-carbon link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06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posit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 C23C16/18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posit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from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屬於在基板上產生薄無機膜之方法,特定言之原子層沉積方法之領域。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產生無機膜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通式(I)化合物沉積至固體基板上
Figure 106129345-A0202-11-0001-1
其中M為Mn、Ni或Co,X為與M配位之配位體,n為0、1、2、3或4,R1為烷基、烯基、芳基、鹵素或矽烷基,R2為烷基、烯基、芳基或矽烷基,p及q為1或2,其中p+q=3,及m為1、2或3。

Description

用於產生薄無機膜的方法
本發明屬於在基板上產生薄無機膜之方法之領域,特定言之原子層沉積法之領域。
隨著例如在半導體工業中正在進行的小型化發展,對基板上之薄無機膜之需要增加,同時對此類膜之品質的要求變得更加嚴格。薄無機膜服務於不同目的,諸如精密結構之障壁層、介電質、傳導特徵、罩蓋或分隔。已知若干用於產生薄無機膜之方法。其中之一為將氣態成膜化合物沉積在基板上。為使金屬原子在中等溫度下變為氣態,有必要例如藉由使金屬與適合之配位體錯合以提供揮發性前驅物。此等配位體需要在錯合金屬沉積至基板上之後移除。
Choi等人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第15卷(2003),第20號,第3735至3738頁中揭示在化學氣相沉積中Ni[P(OMe)3]4之用途。然而,特定言之對於原子層沉積需要較高反應性及同時高穩定性。
本發明之一個目標為提供一種用於在經濟上可實行之條件下在固體基板上產生具有高品質及高再現性的含有Mn、Ni及/或Co之膜的方法。合乎需要的是此方法可在包含Mn、Ni或Co之前驅物與固體基板接 觸之前在該前驅物之分解儘可能少的情況下進行。同時,需要提供前驅物在沉積於固體基板上之後易於分解之方法。本發明亦旨在提供使用含有Mn、Ni或Co之前驅物的方法,該等前驅物可易於經修飾且仍保持穩定以便使前驅物之特性適合於特定需求。
此等目標藉由用於產生無機膜之方法來達成,該方法包含使通式(I)化合物沉積至固體基板上
Figure 106129345-A0305-02-0005-1
其中M為Mn、Ni或Co,X為與M配位之配位體,n為0、1、2、3或4;R1為烷基、烯基、芳基、鹵素或矽烷基,R2為烷基、烯基、芳基或矽烷基,p及q為1或2,其中p+q=3,及m為1、2或3。
本發明進一步關於通式(I)化合物之用途,其中M為Mn、Ni或Co,X為與M配位之配位體,n為0、1、2、3或4;R1為烷基、烯基、芳基、鹵素或矽烷基,R2為烷基、烯基、芳基或矽烷基,p及q為1或2,其中p+q=3,及m為1、2或3
其用於在固體基板上之膜形成方法。
本發明進一步關於通式(I)化合物,其中M為Mn、Ni或Co,X為與M配位之配位體,其中至少一個X經由氮原子與M配位,n為0、1、2、3或4;R1為烷基、烯基、芳基、鹵素或矽烷基,R2為烷基、烯基、芳基或矽烷基,p及q為1或2,其中p+q=3,及m為1、2或3。
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例可見於實施方式及申請專利範圍中。不同具體實例之組合屬於本發明範疇內。
在通式(I)化合物中,R1為烷基、烯基、芳基、鹵素或矽烷基,較佳為烷基或矽烷基,尤其烷基。R2為烷基、烯基、芳基或矽烷基,較佳為烷基或矽烷基,尤其烷基。R1及R2可彼此相同或不同。在存在兩個R1之情況下,亦即若p為2,則兩個R1可彼此相同或不同。在存在兩個R2之情況下,亦即若q為2,則兩個R2可彼此相同或不同。有可能兩個R1或兩個R2或一個R1及一個R2彼此連接以使得其形成包括其所連接之磷原子的環。有可能若至少一個R1及R2為烯基或芳基,則此環含有一個或多個雙鍵。指數m可為1、2或3,較佳為1或2。若m大於1,亦即式(I)化合物中 存在超過一個膦配位體,則在不同膦配位體中相對應的R1及R2可彼此相同或不同,較佳地其為相同的。
烷基可為直鏈或分支鏈。直鏈烷基之實例為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分支鏈烷基之實例為異丙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2-甲基-戊基、2-乙基-己基、環丙基、環己基、二氫茚基、降冰片基。較佳地,烷基為C1至C8烷基,更佳地為C1至C6烷基,尤其C1至C4烷基,諸如甲基、乙基、異丙基或第三丁基。烷基可例如經鹵素(諸如F、Cl、Br、I,尤其F);經羥基;經醚基;或經胺(諸如二烷基胺)取代。
烯基含有至少一個碳-碳雙鍵。雙鍵可包括烯基鍵結至分子之其餘部分所用的碳原子,或雙鍵可位於較遠離烯基鍵結至分子之其餘部分的位置,較佳地雙鍵位於較遠離烯基鍵結至分子之其餘部分的位置。烯基可為直鏈或分支鏈。直鏈烯基(其中雙鍵包括烯基鍵結至分子之其餘部分所用的碳原子)之實例包括1-乙烯基、1-丙烯基、1-正丁烯基、1-正戊烯基、1-正己烯基、1-正庚烯基、1-正辛烯基。直鏈烯基(其中雙鍵位於較遠離烯基鍵結至分子之其餘部分的位置)之實例包括1-正丙烯-3-基、2-丁烯-1-基、1-丁烯-3-基、1-丁烯-4-基、1-己烯-6-基。分支鏈烯基(其中雙鍵包括烯基鍵結至分子之其餘部分所用的碳原子)之實例包括1-丙烯-2-基、1-正丁烯-2-基、2-丁烯-2-基、環戊烯-1-基、環己烯-1-基。分支鏈烯基(其中雙鍵位於較遠離烯基鍵結至分子之其餘部分的位置)之實例包括2-甲基-1-丁烯-4-基、環戊烯-3-基、環己烯-3-基。具有超過一個雙鍵之烯基的實例包括1,3-丁二烯-1-基、1,3-丁二烯-2-基、環戊二烯-5-基。
芳基包括芳族烴,諸如苯基、萘基、蒽基、菲基;及雜芳族基團,諸如吡咯基、呋喃基、噻吩基、吡啶基、喹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benzothiophenyl)、噻吩并噻吩基(thienothienyl)。若干此等基團或此等基團之組合亦為可能的,如聯二苯、噻吩并苯基或呋喃基噻吩基。芳基可例如經鹵素(如氟、氯、溴、碘);經假鹵素(如氰根、氰酸根、硫氰酸根);經醇;經烷基鏈或烷氧基鏈取代。較佳為芳族烴,更佳為苯基。
鹵素包括氟、氯、溴及碘,較佳包括氟或氯,尤其氟。
矽烷基為典型地具有三個取代基之矽原子。較佳地,矽烷基具有式SiE3,其中E彼此獨立地為氫、烷基、烯基、芳基或矽烷基。有可能所有三個E相同,或兩個E相同且另一個E不同,或所有三個E彼此不同。亦有可能兩個E一起形成包括Si原子之環。烷基及芳基如上文所描述。矽烷基之實例包括SiH3、甲基矽烷基、三甲基矽烷基、三乙基矽烷基、三正丙基矽烷基、三異丙基矽烷基、三環己基矽烷基、二甲基-第三丁基矽烷基、二甲基環己基矽烷基、甲基-二異丙基矽烷基、三苯基矽烷基、苯基矽烷基、二甲基苯基矽烷基、五甲基二矽烷基。
烷氧基為經由氧原子連接至剩餘分子之烷基。芳氧基為經由氧原子連接至剩餘分子之芳基。
根據本發明,通式(I)化合物中之配位體X可為與M配位之任何配位體。指數n可為0、1、2、3或4,較佳為2或3,尤其2。n與m之總和,亦即金屬M帶有的配位體之數目,視該金屬及其氧化態而定。Mn可帶有至多5個配位體,亦即n+m
Figure 106129345-A0202-12-0005-12
5,而Ni及Co典型地帶有至多4個配位體,亦即n+m
Figure 106129345-A0202-12-0005-13
4。若n為2、3或4,亦即通式(I)化合物含有兩 個、三個或四個X,則其可彼此相同或不同,較佳地其為相同的。任何或所有X可在M之任何配位體層中,例如在內部配位體層中、在外部配位體層中或僅與M鬆散結合。較佳地,X在M之內部配位體層中。咸信,若所有配位體X均在M之內部配位體層中,則通式(I)化合物之揮發性較高以使得其可在不分解的情況下變為氣態或氣溶膠狀態。
根據本發明通式(I)化合物中之配位體X包括鹵素陰離子(如氟離子、氯離子、溴離子或碘離子)及假鹵素陰離子(如氰根、異氰根、氰酸根、異氰酸根、硫氰酸根、異硫氰酸根或疊氮根)。其他適合之配位體X為烷基陰離子,如甲基、乙基、丁基或新戊基陰離子;以及帶有烷基之矽,諸如三甲基矽烷基甲基。其他可能之配位體X為氫負離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CO)。
此外,X可為經由中性或陰離子型氮原子與M配位之配位體,例如藉由在與M配位之前脫質子化。此類配位體包括胺配位體,其中配位氮原子為脂族,如在二烷基胺、哌啶、吡咯啶、嗎啉、烷基矽烷胺(諸如六甲基二矽氮烷或三甲基矽烷基第三丁基胺)中;或芳族,如在吡咯、吲哚、吡啶或吡嗪中。較佳地,X為經由至少兩種中性或陰離子型氮原子配位之配位體。此等配位體包括脒基,諸如乙脒或N,N'-雙-異丙基乙脒;胍基,諸如胍;胺基亞胺,諸如2-N-第三丁基胺基-2-甲基丙醛-N-第三丁基亞胺;二亞胺,諸如乙二醛-N,N'-雙-異丙基-二亞胺、乙二醛-N,N'-雙-第三丁基-二亞胺或2,4-戊二酮-二亞胺;二酮亞胺,諸如N,N'-2,4-戊二酮亞胺;亞胺基吡咯,包括吡咯-2-甲醛-烷基亞胺,諸如吡咯-2-甲醛-乙基亞胺、吡咯-2-甲醛-異丙基亞胺或吡咯-2-甲醛-第三丁基亞胺以及吡咯-2,5-雙甲醛-烷基二 亞胺,諸如吡咯-2,5-雙甲醛-第三丁基二亞胺。
亦有可能X為其中氧原子配位至M之配位體。實例為烷醇根、四氫呋喃、乙醯基丙酮酸根或1,1,1,5,5,5-五氟乙醯基丙酮。其他適合於X之實例包括均配位至M之氮原子及氧原子,包括二甲胺基異丙醇、甲醯胺、乙醯胺、2,4-戊二酮-N-烷基亞胺(諸如2,4-戊二酮-N-異丙基亞胺)。
X亦可為用π鍵與M配位之不飽和烴。此等烴可為脂族或芳族。不飽和烴包括烯烴,如乙烯、丙烯、異丁烯、環己烯、環辛烯、環辛二烯、苯乙烯;及炔烴,如乙炔、丙炔、2-丁炔。X亦可為可經由陰離子及不飽和鍵配位之不飽和陰離子型烴,諸如烯丙基、2-甲基-烯丙基或1,3-雙(三甲基矽烷基)-烯丙基。經由π鍵配位至M之芳族X包括環戊二烯陰離子及其衍生物;苯及其衍生物(諸如甲苯或二甲苯)。
較佳地,配位體X為經由氮與M配位之配位體,或X為脂族烴、烷醇根、氰根、溴離子、CO或NO。尤其較佳之配位體X為甲基、乙基、丙基、新戊基、三甲基矽烷基甲基、烯丙基、2-甲基-烯丙基、1,3-雙(三甲基矽烷基)-烯丙基、2-N-第三丁基胺基-2-甲基丙醛-N-第三丁基亞胺、N,N'-雙-異丙基乙眯、乙二醛-N,N'-雙-第三丁基-二亞胺、乙二醛-N,N'-雙-異丙基-二亞胺、吡咯-2-甲醛-異丙基亞胺或吡咯-2-甲醛-第三丁基亞胺、甲醇根、乙醇根、CO、NO、氰根、溴離子、乙烯、環辛烯、環辛二烯、或2-丁炔,尤其2-甲基-烯丙基、N,N'-雙-異丙基乙眯、乙二醛-N,N'-雙-第三丁基-二亞胺、吡咯-2-甲醛-異丙基亞胺、CO及NO。
若通式(I)化合物中存在超過一個配位體X,則較佳地至少一個X為如上文所描述之較佳配位體,例如較佳地至少一個X經由氮原 子與M配位或X為脂族烴、烷醇根、氰根、溴離子、CO或NO,更佳地至少一個X經由氮原子與M配位。
金屬M為Mn、Ni或Co,亦即錳、鎳或鈷,較佳為Ni或Co,尤其Co。金屬M可呈不同的氧化態,例如0、+1、+2、+3或+4。較佳地,X、n及m經選擇以使得通式(I)化合物為電中性。
較佳的是,通式(I)化合物之分子量為至多1000g/mol,更佳為至多800g/mol,尤其至多600g/mol。
通式(I)化合物之一些較佳之實例在下表中給出。
Me表示甲基,Et表示乙基,i-Pr表示異丙基,HMDS表示六甲基二矽烷胺化物,Cp表示環戊二烯基,TBGI表示N,N'-二-第三丁基乙二醛二亞胺,nP表示新戊基。
用於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中的通式(I)化合物較佳地以高純度使用以達成最佳結果。高純度意謂所採用物質含有至少90wt%通式(I)化合物,較佳至少95wt%通式(I)化合物,更佳至少98wt%通式(I)化合物,尤其至少99wt%通式(I)化合物。純度可藉由根據DIN 51721(Prufung fester Brennstoffe-Bestimmung des Gehaltes an Kohlenstoff und Wasserstoff-Verfahren nach Radmacher-Hoverath,2001年8月)之元素分析來測定。
通式(I)化合物可自氣態或氣溶膠狀態沉積。可藉由將其 加熱至高溫以使其變為氣態或氣溶膠狀態。在任何情況下均必須選擇低於通式(I)化合物之分解溫度的溫度。較佳地,加熱溫度在略高於室溫至300℃,更佳30℃至250℃,甚至更佳40℃至200℃,尤其50℃至150℃之範圍內。
另一使通式(I)化合物變為氣態或氣溶膠狀態之方法為如例如在US 2009/0 226 612 A1中所描述之直接液體注入(direct liquid injection;DLI)。在此方法中,通式(I)化合物典型地溶解於溶劑中且噴灑在載氣或真空中。視通式(I)化合物之蒸氣壓力、溫度及壓力而定,使通式(I)化合物變為氣態或變為氣溶膠狀態。可使用各種溶劑,其條件為通式(I)化合物在彼溶劑中展示足夠的溶解度,諸如至少1g/l,較佳至少10g/l,更佳至少100g/l。此等溶劑之實例為配位溶劑,諸如四氫呋喃、二
Figure 106129345-A0202-12-0011-14
烷、二乙氧基乙烷、吡啶;或非配位溶劑,諸如己烷、庚烷、苯、甲苯或二甲苯。溶劑混合物亦為適合的。包含通式(I)化合物之霧劑應含有極精細液滴或固體粒子。較佳地,液滴或固體粒子具有不超過500nm,更佳不超過100nm之重量平均直徑。液滴或固體粒子之重量平均直徑可藉由如ISO 22412:2008中所描述之動態光散射來測定。亦有可能通式(I)化合物之一部分呈氣態且其餘部分呈氣溶膠狀態,例如由於通式(I)化合物之有限的蒸氣壓,導致呈氣溶膠狀態之通式(I)化合物部分蒸發。
或者,可藉由如例如由J.Yang等人(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第3卷(2015)第12098-12106頁)所描述之直接液體蒸發(direct liquid evaporation;DLE)使含金屬化合物變為氣態。在此方法中,使含金屬化合物或還原劑與溶劑(例如烴,諸如十四烷)混合,且在低於溶劑之沸 點下加熱。藉由蒸發溶劑,使含金屬化合物或還原劑變為氣態。此方法具有沒有粒子污染物形成於表面上的優勢。
較佳在減壓下使通式(I)化合物變為氣態或氣溶膠狀態。以此方式,該方法可通常在較低加熱溫度下進行,導致通式(I)化合物分解減少。
亦有可能使用加壓以將呈氣態或氣溶膠狀態之通式(I)化合物推向固體基板。通常,出於此目的,惰性氣體(諸如氮氣或氬氣)用作載氣。較佳地,壓力為10巴至10-7毫巴,更佳1巴至10-3毫巴,尤其10至0.1毫巴,諸如1毫巴。
亦有可能自溶液沉積通式(I)化合物或使通式(I)化合物與固體基板接觸。對於不足夠穩定以供蒸發之化合物而言自溶液沉積為有利的。然而,溶液需要具有高純度以避免在表面上之非所需的污染。自溶液沉積通常需要不會與通式(I)化合物反應之溶劑。溶劑之實例為醚(如乙醚、甲基-第三丁基醚、四氫呋喃、二
Figure 106129345-A0202-12-0012-15
烷);酮(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環戊酮);酯(如乙酸乙酯);內酯(如4-丁內酯);有機碳酸酯(如碳酸二乙酯、碳酸伸乙酯、碳酸伸乙烯酯);芳香烴(如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乙苯、苯乙烯);脂族烴(如正己烷、環己烷、異十一烷、十氫化萘、十六烷)。較佳為醚,尤其四氫呋喃。通式(I)化合物之濃度尤其視反應性及所需反應時間而定。典型地,濃度為0.1mmol/l至10mol/l,較佳1mmol/l至1mol/l,尤其10至100mmol/l。用於溶液沉積之反應溫度典型地低於用於自氣相或霧相沉積之反應溫度,典型地為20至150℃,較佳50至120℃,尤其60至100℃。
若基板與通式(I)化合物接觸,則沉積發生。一般而言,沉積方法可以兩種不同方式進行:將基板加熱至高於或低於通式(I)化合物之分解溫度。若將基板加熱至高於通式(I)化合物之分解溫度,則通式(I)化合物在固體基板之表面上持續分解,只要更多呈氣態或氣溶膠狀態之通式(I)化合物達到固體基板之表面即可。此方法典型地稱為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通常,當有機材料自金屬M解除吸附時,均質組成物(例如金屬氧化物或氮化物)之無機層形成於固體基板上。典型地,將固體基板加熱至300℃至1000℃範圍內、較佳350℃至600℃範圍內之溫度。
或者,基板低於通式(I)化合物之分解溫度。典型地,固體基板在等於或低於使通式(I)化合物變為氣態或氣溶膠狀態之位置之溫度的溫度下,通常在室溫下或僅略微高於室溫。較佳地,基板之溫度比使通式(I)化合物變為氣態或氣溶膠狀態之位置之溫度低至少30℃。較佳地,基板溫度為室溫至400℃,更佳100℃至300℃,諸如150℃至220℃。
通式(I)化合物至固體基板上之沉積為物理吸附或化學吸附過程。較佳地,通式(I)化合物經化學吸附在固體基板上。可藉由使具有具所討論之基板表面之石英晶體的石英微量天平暴露於呈氣態或氣溶膠狀態之通式(I)化合物中來判定通式(I)化合物是否化學吸附至固體基板。藉由石英晶體之本徵頻率來記錄質量增加。在抽空置放石英晶體之腔室之後,若發生化學吸附,則質量應不減少至最初質量,而有約一單層之殘餘通式(I)化合物殘留。在發生通式(I)化合物至固體基板之化學吸附的大多數情況下,M之X射線光電子光譜(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信號(ISO 13424 EN-Surface chemical analysi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Reporting of results of thin-film analysis;2013年10月)由於與基板之鍵形成而發生變化。
若在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中之基板之溫度保持低於通式(I)化合物之分解溫度,則典型地,單層沉積在固體基板上。一旦通式(I)之分子沉積在固體基板上,在其上之進一步沉積的可能性通常變小。因此,通式(I)化合物在固體基板上之沉積較佳表示自我限制性方法步驟。自我限制性沉積方法步驟之典型層厚度為0.01nm至1nm,較佳0.02nm至0.5nm,更佳0.03nm至0.4nm,尤其0.05nm至0.2nm。層厚度典型地藉由如PAS 1022 DE(Referenz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von optischen und dielektrischen Materialeigenschaften sowie der Schichtdicke d ü nner Schichten mittels Ellipsometrie;2004年2月)中所描述之橢圓偏振法量測。
通常需要積聚與剛剛描述之彼等層相比更厚的層。為了在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中實現此需要,較佳藉由移除所有配位體來分解所沉積之通式(I)化合物,其後進一步沉積通式(I)化合物。此工序較佳進行至少兩次,更佳至少10次,尤其至少50次。通常,此工序進行不超過1000次。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移除所有配位體意謂移除所沉積之通式(I)化合物中配位體之總重量的至少95wt%,較佳至少98wt%,尤其至少99wt%。分解可以各種方式實現。固體基板之溫度可提高至高於分解溫度。
此外,有可能使所沉積之通式(I)化合物暴露於以下各者中:電漿,如氧電漿或氫電漿;氧化劑,如氧氣、氧自由基、臭氧、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或過氧化氫;還原劑, 如氫氣、醇、肼(hydroazine)或羥胺;或溶劑,如水。較佳使用氧化劑、電漿或水以獲得金屬氧化物層。較佳暴露於水、氧電漿或臭氧中。尤其較佳暴露於水中。若需要元素金屬層,則較佳使用還原劑。較佳實例為氫氣、氫自由基、氫電漿、氨、氨自由基、氨電漿、肼、N,N-二甲基肼、矽烷、二矽烷、三矽烷、環五矽烷、環六矽烷、二甲基矽烷、二乙基矽烷或三矽烷基胺;更佳為氫氣、氫自由基、氫電漿、氨、氨自由基、氨電漿、肼、N,N-二甲基肼、矽烷;尤其氫氣。還原劑可直接使得所沉積之通式(I)化合物分解或其可在藉由不同試劑(例如水)使所沉積之通式(I)化合物分解之後應用。對於金屬氮化物之層,較佳使用氨或肼。典型地,觀測到所產生之膜的低分解時間及高純度。
包含自我限制性方法步驟及後續自我限制性反應之沉積方法通常稱為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等效表述為分子層沉積(molecular layer deposition;MLD)或原子層磊晶法(atomic layer epitaxy;ALE)。因此,根據本發明之方法較佳為ALD方法。ALD方法由George詳細描述(Chemical Reviews 110(2010),111-131)。
在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中,通式(I)化合物沉積於固體基板上。固體基板可為任何固體材料。此等材料包括例如金屬、半金屬、氧化物、氮化物及聚合物。亦有可能基板為不同材料之混合物。金屬之實例為鉭、鎢、鈷、鎳、鉑、釕、鈀、錳、鋁、鋼、鋅及銅。半金屬之實例為矽、鍺及砷化鎵。氧化物之實例為二氧化矽、二氧化鈦、氧化鋯及氧化鋅。氮化物之實例為氮化矽、氮化鋁、氮化鈦、氮化鉭及氮化鎵。聚合物之實例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乙烯萘二甲酸 (polyethylene naphthalene-dicarboxylic acid;PEN)及聚醯胺。
固體基板可具有任何形狀。此等形狀包括各種尺寸之薄片板、膜、纖維、粒子,及具有溝槽或其他凹痕之基板。固體基板可具有任何尺寸。若固體基板具有粒子形狀,則粒子之尺寸可在低於100nm至若干公分,較佳1μm至1mm範圍內。為避免粒子或纖維在通式(I)化合物沉積至其上時彼此黏著,較佳使其保持運動。此可例如藉由攪拌、藉由旋轉鼓輪或藉由流體化床技術來實現。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特定優勢為通式(I)化合物極具通用性,因此方法參數可在廣泛範圍中變化。因此,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包括CVD方法以及ALD方法兩者。
視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中以ALD方法形式進行之工序的數目而定,產生具有各種厚度之膜。較佳地,使通式(I)化合物沉積至固體基板上及分解所沉積之通式(I)化合物的工序進行至少兩次。此工序可重複許多次,例如10至500次,諸如50或100次。通常,此工序重複頻率不會超過1000次。理想地,膜之厚度與所進行之工序數目成比例。然而,實務上,對於前30至50個工序觀測到一些比例偏差。假定固體基板之表面結構之不規則性導致此非比例性。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一個工序可耗費數毫秒至若干分鐘,較佳0.1秒至1分鐘,尤其1至10秒。在低於通式(I)化合物之分解溫度的溫度下使固體基板暴露於通式(I)化合物中之時間愈長,則所形成之膜愈規則且缺陷愈少。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得到膜。膜可為所沉積之式(I)化合物 之僅一個單層、通式(I)化合物之若干經連續沉積及分解之層或若干不同層(其中膜中之至少一個層藉由使用通式(I)化合物來產生)。膜可含有缺陷,如孔洞。然而,此等缺陷通常構成由膜覆蓋之表面積的低於一半。膜較佳為無機膜。為產生無機膜,所有有機配位體必須自如上文所描述之膜移除。更佳地,膜為元素金屬膜。視如上文所描述之膜形成方法而定,膜之厚度可為0.1nm至1μm或大於1μm。較佳地,膜之厚度為0.5nm至50nm。膜較佳具有極均一膜厚度,其意謂在基板上之不同位置處的膜厚度變化極小,通常小於10%,較佳小於5%。此外,膜較佳為基板表面上之保形膜。測定膜厚度及均一性之適合的方法為XPS或橢圓偏振法。
藉由根據本發明之方法所獲得之膜可用於電子元件中。電子元件可具有各種尺寸之結構特徵,例如10nm至100μm,諸如100nm或1μm。形成用於電子元件之膜的方法尤其適用於極其精細的結構。因此,較佳為尺寸低於1μm之電子元件。電子元件之實例為場效電晶體(field-effect transistor;FET)、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感測器或電容器。在諸如發光二極體或感光器之光學裝置中,根據本發明之膜用以提高反射光之層的反射指數。感測器之實例為氧感測器,其中例如若製備了金屬氧化物膜,則該膜可充當氧導體。在出自金屬氧化物半導體之場效電晶體(field-effect transistors out of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FET)中,膜可充當介電層或充當擴散障壁。亦有可能自膜製造半導體層,其中元素鎳-矽沉積在固體基板上。
較佳之電子元件為電晶體。較佳地,膜充當電晶體中之擴散障壁、接觸件、襯墊或罩蓋層。錳或鈷之擴散障壁尤其適用於避免銅接觸件擴散至介電質中,所述擴散障壁通常以自形成式銅障壁形式應用。若電晶體由矽製成,則有可能在沉積鎳或鈷及加熱之後,一些矽擴散至鎳中以形成例如NiSi或CoSi2
圖1描繪化合物C-1之熱重量資料。
實施例
實施例1(比較實施例)
Figure 106129345-A0305-02-0021-2
將NaN(SiMe3)2(7.34g,40.0mmol)於THF(40mL,-36℃)中之經冷卻溶液逐滴添加至CoCl2(2.60g,20.0mmol)於THF(20mL,-36℃)中之經冷卻漿液中。觀測到藍色至綠色之顏色變化。在室溫下攪拌1h之後,在真空下移除所有揮發物。暗綠色固體用戊烷萃取(3×30mL)且過濾通過P3玻璃料。移除溶劑得到呈綠色晶體狀之C-0(7.01g,77.5%)。雙重昇華(40℃/l毫托)各20h得到分析純樣品。藉由在-36℃下緩慢蒸發於戊烷中之溶液以獲得用於X射線結晶學之晶體。
1H-NMR(300MHz,C6D6):δ(ppm)=162.6(br,4 H,CH2CH2O or CH2CH2O),97.0(br,4 H,CH2CH2O or CH2CH2O),-16.4(br,36 H,SiMe3): 元素分析:C16H44CoN2OSi4計算值:C,42.53;H,9.82;N,6.20。實驗值:C,42.05;H,10.58;N,6.20。
C-0在102℃下之蒸氣壓力為1毫巴。在昇華後,於氣化之位置處觀測到金屬殘餘物。熱重量(thermogravimetric;TG)分析揭示在300℃下殘餘質量為5.1%,DTA最大值為在159℃下。
實施例2
Figure 106129345-A0305-02-0022-3
將溶解於低溫Et2O(10mL,-36℃)中之P(OEt)iPr2(3.95g,24.4mmol)逐滴添加至[Co(N(SiMe3)2)2(THF)](C-0)(10.0g,22.1mmol)於Et2O(20mL,-36℃)中之經冷卻溶液中。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3天。於真空下移除溶劑得到呈粗產物形式之C-1。昇華(70℃/4毫托)16h得到呈綠色固體狀之分析純樣品(9.8g,82%產率)。藉由在-36℃下緩慢蒸發戊烷溶液以獲得用於X射線結晶學之晶體。
1H-NMR(300MHz,C6D6):δ(ppm)=55.8(br,6 H,P(CH(CH3)2),52.5(br,2 H,P(OCH2CH3),29.6(br,6 H,P(CH(CH3)2),9.5(br,3 H,P(OCH2CH3),-20.5(br,36 H,Si(CH3)3)。
元素分析:C20H55CoN2OPSi4計算值:C,44.3;H,10.2;N,5.2。實驗值:C,42.8;H,10.0;N4.9。
C-1在112℃下之蒸氣壓為1毫巴。在昇華後,於氣化之位置處未觀測到殘餘物。TG及DTA展示於圖1中。在300℃下殘餘質量為0.7%,DTA最大值為在142℃下。
Figure 106129345-A0202-11-0003-3

Claims (15)

  1. 一種用於產生無機膜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通式(I)化合物沉積至固體基板上
    Figure 106129345-A0305-02-0024-4
    其中M為Mn、Ni或Co,X為與M配位之配位體,n為0、1、2、3或4,R1為烷基、烯基、芳基、鹵素或矽烷基,R2為烷基、烯基、芳基或矽烷基,p及q為1或2,其中p+q=3,及m為1、2或3。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R1及R2為烷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方法,其中R1及R2為甲基、乙基、異丙基或第三丁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方法,其中m為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方法,其中至少一個X為陰離子型配位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方法,其中M為Co。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方法,其中該通式(I)化合物經化學吸附在固體基板之表面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方法,其中所沉積之通式(I)化合物藉由移除所有配位體來分解。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該所沉積之通式(I)化合物暴露於還原劑中。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使該通式(I)之化合物沉積至固體基板上及分解該所沉積之通式(I)之化合物的工序進行至少兩次。
  11. 一種通式(I)之化合物之用途,
    Figure 106129345-A0305-02-0025-5
    其中M為Mn、Ni或Co,X為與M配位之配位體,n為0、1、2、3或4,R1為烷基、烯基、芳基、鹵素或矽烷基,R2為烷基、烯基、芳基或矽烷基,p及q為1或2,其中p+q=3,及m為1、2或3其用於在固體基板上之膜形成方法。
  12. 一種通式(I)之化合物,
    Figure 106129345-A0305-02-0026-6
    其中M為Mn、Ni或Co,X為與M配位之配位體,其中至少一個X經由氮原子與M配位,n為0、1、2、3或4,R1為烷基、烯基、芳基、鹵素或矽烷基,R2為烷基、烯基、芳基或矽烷基,p及q為1或2,其中p+q=3,及m為1、2或3。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化合物,其中M為Co,m為1及n為2。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或第13項之化合物,其中R1及R2為甲基、乙基、異丙基或第三丁基。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或第13項之化合物,其中至少一個X為雙-(三甲基矽烷基)胺。
TW106129345A 2016-08-31 2017-08-29 用於產生薄無機膜的方法 TWI7573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16186628.0 2016-08-31
EP16186628 2016-08-31
EP16186628.0 2016-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9677A TW201819677A (zh) 2018-06-01
TWI757325B true TWI757325B (zh) 2022-03-11

Family

ID=56888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9345A TWI757325B (zh) 2016-08-31 2017-08-29 用於產生薄無機膜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0852B2 (zh)
EP (1) EP3507293B1 (zh)
KR (1) KR102467795B1 (zh)
CN (1) CN109641927B (zh)
IL (1) IL264704B (zh)
SG (1) SG11201900607WA (zh)
TW (1) TWI757325B (zh)
WO (1) WO2018041695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7565B2 (en) * 2000-06-29 2004-08-17 Board Of Trustees,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as precursors for forming films and powders of metal or metal derivatives
TW200919718A (en) * 2006-11-01 2009-05-01 Oregon State Solution processed thin films and laminates, devices comprising such thin films and laminates, and method for their use and manufacture
WO2016020208A1 (en) * 2014-08-04 2016-02-11 Basf Se Process for the generation of thin inorganic fil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43637B1 (ko) * 2005-01-25 2006-11-10 한국화학연구원 니켈 아미노알콕사이드 선구 물질을 사용하는 원자층침착법으로 니켈 산화물 박막을 제조하는 방법
KR100704914B1 (ko) * 2005-08-24 2007-04-06 한국화학연구원 니켈 아미노알콕사이드 선구 물질을 사용하여 금속 유기물화학 증착법으로 니켈 산화물 박막을 제조하는 방법
WO2009009882A1 (en) 2007-07-16 2009-01-22 F. Hoffmann-La Roche Ag An anti-cancer cytotoxic monoclonal antibody
WO2009057058A1 (en) 2007-10-29 2009-05-07 L'air Liquide-Societe Anonyme Pour L'etude Et L'exploitation Des Procedes Georges Claude Alkaline earth metal containing precursor solutions
KR20140049988A (ko) 2011-05-13 2014-04-28 그린센터 캐나다 11 족 단일-금속 전구체 화합물 및 금속 증착에서의 이의 용도
TWI615497B (zh) 2013-02-28 2018-02-21 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金屬胺化物沉積前驅物及具有惰性安瓿襯裡之該前驅物的穩定化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7565B2 (en) * 2000-06-29 2004-08-17 Board Of Trustees,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as precursors for forming films and powders of metal or metal derivatives
TW200919718A (en) * 2006-11-01 2009-05-01 Oregon State Solution processed thin films and laminates, devices comprising such thin films and laminates, and method for their use and manufacture
WO2016020208A1 (en) * 2014-08-04 2016-02-11 Basf Se Process for the generation of thin inorganic fil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77844A1 (en) 2019-06-13
EP3507293B1 (en) 2021-03-31
TW201819677A (zh) 2018-06-01
IL264704B (en) 2022-03-01
KR20190046916A (ko) 2019-05-07
SG11201900607WA (en) 2019-03-28
US11180852B2 (en) 2021-11-23
WO2018041695A1 (en) 2018-03-08
CN109641927B (zh) 2023-01-10
CN109641927A (zh) 2019-04-16
EP3507293A1 (en) 2019-07-10
KR102467795B1 (ko) 2022-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514942A (ja) 薄い無機膜の生成方法
KR102507217B1 (ko) 무기 박막의 제조 방법
KR20190070968A (ko) 규소-함유 박막의 생성 방법
JP2018536771A (ja) 金属膜の生成方法
JP2017505858A (ja) 無機薄膜の生成方法
JP2019532184A (ja) 金属含有膜の生成方法
TWI745318B (zh) 產生薄無機膜的方法
TWI733748B (zh) 產生薄無機膜的方法
TWI757325B (zh) 用於產生薄無機膜的方法
US11377454B2 (en) Aluminum precursor and process for the generation of metal-containing films
KR102445367B1 (ko) 합토-3-펜타다이엔일 코발트 또는 니켈 전구체 및 이의 박막 증착 공정에서의 용도
CN108368606B (zh) 用于薄无机膜的产生的方法
KR20210031492A (ko) 금속 또는 반금속-함유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TW201843337A (zh) 產生薄含矽膜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