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5876B - 資訊終端裝置 - Google Patents

資訊終端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5876B
TWI755876B TW109133885A TW109133885A TWI755876B TW I755876 B TWI755876 B TW I755876B TW 109133885 A TW109133885 A TW 109133885A TW 109133885 A TW109133885 A TW 109133885A TW I755876 B TWI755876 B TW I75587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support member
guide
information terminal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3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1118A (zh
Inventor
仲西快勝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數位美德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數位美德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數位美德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1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1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58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587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8Housing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21/00Input or output devices integrated in time-piec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9/00Visual time or date indication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sliding enclosures, e.g. sliding keyboard or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資訊終端裝置,透過使用從殼體拉出的薄膜狀輸入輸出部,維持該資訊終端裝置結構的緊湊性,同時實現高功能化及/或多功能化,例如為手錶型的資訊終端或遊戲機等可攜式資訊終端裝置。並且,利用介在殼體之前框及引導構件之間能自由進出殼體的支承構件,支承輸入輸出部的活動端部側的背面,在支承構件於拉出狀態下,則由引導構件支承輸入輸出部的基端部側的背面。由此,實現一種支承結構,其可從薄膜狀輸入輸出部進行可靠的輸入輸出操作。另外,在支承構件和殼體之間更包含有角度調整機構。

Description

資訊終端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資訊終端裝置,特別是一種適合以手錶型態實施的資訊終端裝置。
隨著半導體的進步,手錶尺寸的裝置也逐漸具備有各種各樣的功能。以其中一種裝置為例,除了可以作為時鐘顯示時刻,也可以切換成計步器使用。若是多功能型的裝置,甚至可以取得使用者的心率、血壓、血氧濃度等生物資訊。但現狀是,透過前述方法獲得的資訊,難以被直接操作,換言之,透過前述方法僅能獲得數據卻難以活用,實際上,目前的做法也都是將資料轉發到智慧型手機後,才進行有效的後續使用。
另外,在其他示例的裝置中,也有一種手錶尺寸的裝置,具有可穿戴終端的功能,例如,該裝置可以通知電子郵件來信,或在少量字數的範圍內顯示內容。但是,這類型的裝置因為受到螢幕大小(即錶盤尺寸)的限制,能做到的事情有限,例如,難以達成閱覽長篇郵件、顯示如瀏覽網頁般的高度資訊量、或是看著顯示畫面進行觸控面板的輸入操作等功能。
因此,專利文獻1提出了一種具有資訊終端功能的手錶,該手錶具有資訊終端功能,透過將螢幕折疊成兩半,使用時再打開,能夠將顯示螢幕放大約2倍。但是,專利文獻1的問題在於,因其採用折疊式螢幕,存在於兩片螢幕之間的鉸鏈會破壞畫面的連續性。
有鑑於此,本案發明人先行提出了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2揭示了一種手錶型資訊終端裝置,其係從主體的錶盤部分露出薄膜狀輸入輸出部的活動端側,透過拉出並展開以捲曲狀態收納在主體內的輸入輸出部的基端側,從而擴大輸入輸出部的面積。
專利文獻1、2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0-21427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656492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是一種手錶型資訊終端裝置,其能維持畫面連續性而實現高功能化及/或多功能化。但是,專利文獻2中的支承結構,特別是支承薄膜狀輸入輸出部之拉出部分的支承結構,仍有改良的空間。例如在專利文獻2中,在觸控操作的承受度上尚有改良的餘地。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資訊終端裝置,其係透過拉出薄膜狀輸入輸出部,從而維持整體裝置的緊湊性、實現高功能化及/或多功能化,同時改良前述輸入輸出部的支承結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在手錶型的資訊終端或遊戲機等可攜式資訊終端裝置中,本發明的資訊終端裝置可以透過使用從殼體拉出的薄膜狀輸入輸出部,維持資訊終端裝置結構的緊湊性,實現高功能化及/或多功能化,同時,利用介在殼體之前框及引導構件之間而能自由進出殼體的支承構件,支承前述輸入輸出部的活動端部側的背面。
如此一來,在支承構件於拉出狀態下,前述引導構件支承輸入輸出部的基端部側的背面,而實現一種支承結構,其可從薄膜狀輸入輸出部進行可靠的輸入輸出操作。
1,1a:資訊終端裝置
11:錶盤部分
2:腕帶
3,3a:殼體
30:端部
31:空間
32:前框
321:第一框部分
322:第二框部分
323:第三框部分
33:側部
34:開口部
35:底面
36,37:側壁
36a,37a:凸條(緣)
361,371:引導槽
38:支承面
381:下側部
39:延長線
4,4a:輸入輸出部
40:拉出方向
41,42:邊
43:活動端部
44:基端部
45:輥
46,47:彈簧
5,5a:支承構件
51,52:兩端部
511,512:第二長孔
53:平板部
54:突起
57,58:銷
6:引導構件
60:端部
61,62:兩端部
611,621:第一長孔
63:平板部
7:角度調整機構
71:角位移構件
7111,7112:銷孔
7113,7114:卡止構件
7115:突起
7116:凸緣
7117:螺旋彈簧
7118:收納孔
7121,7122:第二引導銷
713:凸部
714:收納孔
72:固定構件
721,722:兩側部
723:凹部
7231:相對面
73:銷
74,75:摩擦板
741,751:凹凸
742:孔
76:螺旋彈簧
77,78:角度調整機構
771,772,773,781,782,783:狹槽
W:長度
【圖1】是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的手錶型資訊終端裝置的立體圖,表示將其用作資訊終端裝置時的狀態。
【圖2】是圖1的資訊終端裝置的立體圖,表示將其用作手錶時的狀態。
【圖3】是從圖2變換至圖1,或從圖1變換至圖2時的立體圖。
【圖4】是圖1~圖3的資訊終端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5】是表示角度調整機構之一結構例的分解立體圖。
【圖6】是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態樣的手錶型資訊終端裝置的立體圖,表示將其用作資訊終端裝置時的狀態。
【圖7】是圖6的資訊終端裝置的立體圖,表示將其用作手錶時的狀態。
【圖8】是圖6和圖7的資訊終端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實施態樣1)圖1~圖3是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的手錶型資訊終端裝置1的立體圖。圖1表示將其用作資訊終端裝置時的狀態,圖2表示將其用作手錶時的狀態,圖3表示其在圖1和圖2之間變換時的狀態。圖4是資訊終端裝置1的分解立體圖。為了簡化附圖,作為手錶一部分所使用的腕帶2僅以虛擬線表示在圖2中,在其他圖示中則省略。雖然圖1~圖4中的資訊終端裝置1係以手錶型為例,但是本發明亦可實施在遊戲機、行動電話、平板終端、個人電腦等可攜式資訊終端裝置中。
本實施態樣的資訊終端裝置1在被用作手錶使用時,會顯示時刻在錶盤部分11上。除此之外,資訊終端裝置1也可以適當地顯示秒、日期、星期幾、西曆等資訊,或是透過使用者切換模式來顯示步數,或以生物感測器(未圖示)所測得的血壓和心跳等。在該資訊終端裝置1中,基本上是透過設置在錶盤部分11上的觸控感測器等,來進行前述的模式切換,但亦可在殼體3的側部等位置,適當地設置錶把或按鈕等,透過該錶把或按鈕等進行切換。
如圖4詳細所示,該資訊終端裝置1大致包括殼體3、輸入輸出部4、支承構件5、引導構件6和角度調整機構7。輸入輸出部4係形成有相互平行一對邊41、42的薄膜狀,用以實現該資訊終端裝置的顯示功能及/或輸入操作。圖1及圖3表示了該薄膜狀輸入輸出部4被拉出時的狀態,圖2及圖4則表示其捲曲時的狀態。在本實施態樣的資訊終端裝置1中,輸入輸出部4係有相互平行一對邊41、42的帶狀物,在使用時被大致分割為兩半。在裝置開始被用作前述手錶使用時,其中一半的活動端部43側便經常露出於外部,而另外一半的基端部44側則被收納在殼體3內的空間31中,直到裝置被用作前述資訊終端裝置使用時才 被拉出並露出於外部。以圖4為例,輸入輸出部4的基端部44側雖被捲成類橢圓形收納在其長邊方向的截面上,但在不同的實施例中,亦可被捲曲成一般的螺旋狀收納。
輸入輸出部4係觸控面板層疊於進行顯示的電子紙或有機EL薄膜顯示器上所構成,而能進行顯示輸出和觸控輸入。薄膜狀輸入輸出部4平常被以捲曲或彎曲方式收納在殼體3內,被拉出後則形成連續畫面,而該些電子紙或有機EL薄膜顯示器的材質薄軟,十分適合被作為薄膜狀輸入輸出部4使用,其中,樹脂基板的有機EL薄膜顯示器的材質特別薄軟,更為合適。為了使輸入輸出部4能被從拉出方向40拉出,其具有如前述相互平行一對邊41、42,但其整體形狀並不一定限於矩形,特別是作為手錶使用時露出在外的活動端部43側,可以為圓弧狀等符合設計的形狀。
殼體3係在立方體(箱形)的上表面(即用作手錶時的正面)保留前框32、製造一開口,且開放一側部33(在圖1~4的示例中為用作手錶時的上面)所構成。在前框32的開口部34露出輸入輸出部4。另外,如後所述,前述輸入輸出部4、支承構件5、引導構件6及角度調整機構7皆收納在殼體3內,其中,支承構件5和引導構件6相互堆疊。
前框32大致形成為ㄈ字形,具有壓住薄膜狀輸入輸出部4之周緣部的作用。前框32包括覆蓋與支承構件5的拉出側相反側的第一框部分321、覆蓋輸入輸出部4的兩側部(41,42)的第二框部分322及第三框部分323。前述第二框部分322和第三框部分323的長度並非覆蓋至一側部33到底的全長,而是如後所述,由縮短(切除)規定長度W後所形成。
支承構件5係沿著輸入輸出部4之一對邊41、42的邊方向(即拉出方向40)自由進出於殼體3,並透過將該輸入輸出部4的活動端部43側黏貼在支承構件5上,使支承構件5從背面側以平面支承該活動端部43側。由此,不僅能平順地在輸入輸出部4上進行觸控操作,還能從殼體3一體拉出前述輸入輸出部4與支承構件5。在本實施態樣中,支承構件5在短邊方向上的截面形成大致ㄈ字形,其係彎折長型板狀體在寬度方向上的兩端部51、52而成。在該ㄈ字的中央, 設有支承輸入輸出部4之活動端部43側的平板部53,在平板部53的一端部(即拉出側的端部)形成有突起54,方便使用者用手指勾起以進行拉取。
引導構件6係配置於殼體3之前框32的背面側,在支承構件5於收納狀態下,支承構件5介在輸入輸出部4及引導構件6之間且位於引導構件6之上方(即支承構件5與引導構件6呈堆疊狀),在支承構件5於拉出狀態下,引導構件6從背面支承薄膜狀輸入輸出部4之基端側44,使其成為平面,讓觸控操作可以順利進行。接著,輸入輸出部4被沿一對邊41、42(40)方向捲曲或彎曲地收容在位於引導構件6與殼體3的底面35之間的空間31中。接著,在與殼體3的支承構件5的拉出側相反側的端部30及引導構件6的端部60之間形成有一間隙,以使輸入輸出部4從該空間31而自該間隙被拉出或捲回。引導構件6在短邊方向上的截面形成為ㄈ字形,其係彎折長型板狀體在寬度方向上的兩端部61、62而成,並且,引導構件6嵌入支承構件5的內側並固定於殼體3的底面35,使支承構件5能被拉出。
另外,在本實施態樣中,相互堆疊的支承構件5和引導構件6的短邊方向的截面雖大致形成為ㄈ字形,但至少也可為L字形。亦即,將支承構件5的兩端部51、52夾在殼體3的側壁36、37和引導構件6的兩端部61、62之間,同時也將支承構件5的平板部53夾在前框32的內側和引導構件6的平板部63之間,只要能使支承構件5在前述拉出方向40上順暢地進行滑動(slide)動作皆可。
透過上述結構,當可攜式資訊終端裝置在圖2所示的收納狀態下,輸入輸出部4的活動端部43側露出於開口部34,使用者可以僅透過此露出部分來進行輸入輸出操作。另一方面,如圖3至圖1所示,沿拉出方向40拉出支承構件5,可使輸入輸出部4被與支承構件5一體地拉出,而輸入輸出部4的基端部44側則從空間31自間隙被拉出,面對開口部34。由此,輸入輸出部4的背面側由引導構件6支承,正面側的周緣部則被前框32壓住,便能供使用者在整片的輸入輸出部4上進行輸入輸出操作。因此,即使資訊終端設備1為緊湊型結構,也可以透過拉出輸入輸出部4來實現高功能化及/或多功能化。並且,即便在薄膜狀輸入輸出部4於拉出狀態下,輸入輸出部4的活動端部43側及基端部44側,也分別被支承構件5及引導構件6(背靠)支承,而能夠實現支承結構的改良。
又,一般的手錶型資訊終端的體積雖小而不累贅,但其僅能以錶盤的面積進行有限的顯示功能及/或輸入操作,與此相對,本實施態樣的資訊終端裝置1能夠透過適當地拉出輸入輸出部4來擴大輸入輸出部之面積,提高其作為資訊終端裝置的功能,更適合被作為手錶型資訊終端使用。
另外,在本實施態樣的資訊終端裝置1中,將薄膜狀輸入輸出部4的活動端部43側以及其搭載的支承構件5,從殼體3的一邊(一側部33)拉出並予以支承,使其角度可被自由調整的方法如下。首先,針對截面呈ㄈ字形且相互堆疊的支承構件5和引導構件6,在引導構件6的彎折部分(兩端部61、62)上形成有引導用的第一長孔611、621,與此相對,在支承構件5的彎折部分(兩端部51、52)上與拉出側相反側的端部附近,豎立設置有向內側突出且嵌入第一長孔611、621的第一引導銷512、522。透過上述結構,便能拉出前述輸入輸出部4和支承構件5。
接著,從殼體3的拉出側的一側部33,縮短一預定的長度到內側位置以形成引導構件6。由此,能在殼體3的出口側確保一空間,以設置角度調整機構7。該角度調整機構7包括與引導構件6相連的角位移構件71及固定構件72,固定構件72嵌入支承構件6的內側、固定於殼體3的底面35,樞接角位移構件71,使角位移構件71的角度可被自由調整。應注意的是,角位移構件71還包含有銷孔7111、7112,當角位移構件71從支承構件5的內側支承並引導呈ㄈ字形的支承構件5時,該銷孔7111、7112連通引導構件6的第一長孔611、621,而當支承構件5被拉出時,第一引導銷512、522則嵌入該銷孔7111、7112。
因此,當支承構件5被往拉出方向40拉出時,第一引導銷512、522會從引導構件6的第一長孔611、621嵌入角位移構件71的銷孔7111、7112。即,支承構件5會從引導構件6移動到角度調整機構7的角位移構件71。如此,便可以實現在拉出後可調角度的輸入輸出部。
由於本實施態樣的資訊終端裝置1設置了角度調整機構7,故支承構件5和殼體3並非僅如圖3所示,沿薄膜狀輸入輸出部4的活動端部43側至基端部44側之一直線上延伸,兩者還可如圖1所示,保持一角度相互連接。由此,以手錶型的資訊終端裝置為例,輸入輸出部4的活動端部43側在被拉出後可以調整 為朝上而易於使用者觀看,或在資訊終端裝置被用作行動電話時,使用者可讓活動端部43側靠近耳朵,基端部44側靠近嘴巴,更易於通話。
另外,在本實施態樣的資訊終端裝置1中,其支承構件5的彎折部分(兩端部51、52)上形成有沿該支承構件5的拉出方向40延伸的第二長孔511、521。相應地,在角位移構件71的銷孔7111和7112的更外側,豎立設置有嵌入到第二長孔511和521中的第二引導銷7121和7122。藉由設置兩種長孔611、621、511、521,以及嵌入該些長孔內的引導銷512、522、7121、7122,支承構件5被引導至引導構件6和角位移構件71上,而得以抑制支承構件5和輸入輸出部4在滑動時所產生的晃動。若在僅設有第一引導銷512、522的情況下,當該第一引導銷512、522形成為圓柱形,則第一引導銷512、522將作為旋轉軸,可能使支承構件5在角位移構件71發生角位移,此時,若另加設一第二引導銷7121、7122,用以和第一引導銷512、522組合,即能防止前述的不良情況發生。另外,在僅設有第一引導銷512、522的情況下,若該第一引導銷512、522形成為四方柱或板狀,亦能防止前述的不良情況(即支承構件5的旋轉問題)發生。
圖5是表示角度調整機構7之一結構例的分解立體圖。在圖5的例子中,從正面視角來看,固定構件72大致為凹型、角位移構件71大致為凸型,且該凹部723與該凸部713相互嵌合,並由銷73樞接在兩者之間,從而實現自由角位移。為了不讓凸部713在角位移時與底面35或輸入輸出部4相互干擾,其在銷73的軸直角截面形狀為山形。另外,亦可反過來使固定構件72形成為凸型、角位移構件71形成為凹型,此時,凹部723的兩側部721、722在銷73的軸直角截面形狀則為山形。
且,在凸部713的兩側形成有矩形的收納孔714。在收納孔714中,收納有沿周方向交替形成凹凸741的摩擦板74。摩擦板74的中央具有可插入前述銷73的孔742,其背面側面對前述收納孔714的底面,其正面側露出於前述收納孔714並面對凹部723的相對面7231。其中,摩擦板74透過從其背面側繞向前述銷73的螺旋彈簧76,對前述相對面7231側施力。
另一方面,與此相對,在凹部723的相對面7231上固定有摩擦板75。摩擦板75具有與摩擦板74相同的凹凸751,因此,在凹凸741、751的每一間 隔之間都能維持一角度。在螺旋彈簧76容納於凸部713內,且摩擦板74嵌入收納孔714的狀態下,先將該凸部713嵌入黏貼有摩擦板75的凹部723中,再插入銷73,從而完成角度調整機構7。然後,如圖3所示,在支承構件5和輸入/輸出部4於完全拉出的狀態下,藉由抵抗螺旋彈簧76的彈力,凹凸741以脫離與凹凸751嚙合的力量來進行角位移,使前述角度調整機構7發生角位移後,凹凸741和凹凸751嚙合,使角度調整機構7的角度維持在凹凸741、751於相互嚙合狀態下的角度。如此可如圖1所示,彎折該資訊終端裝置1來進行使用。另外,摩擦板74、75並不限於凹凸741、751的組合,也可以使用摩擦係數高的橡膠板、帶刺的板和承接其刺的纖維板等其他結構。且,施力於摩擦板74的彈簧不僅限於纏繞在銷73上的螺旋彈簧76,亦可為設置在收納孔714底部的板彈簧結構。
應注意的是,角度調整機構7中的角位移構件71包括卡止構件7113和7114。卡止構件7113和7114位在銷孔7111和7112的入口側,在第一引導銷512和522進入銷孔7111和7112時,相對於第一引導銷512和522的按壓而退出前述入口,在第一引導銷512和522進入銷孔7111和7112後,則關閉該入口。在圖5的例子中,卡止構件7113和7114包括凸出於前述銷孔7111和7112的圓錐狀突起7115、設置在該突起7115的底面上以防止滑脫的凸緣7116、以及從突起7115的背後往凸出方向彈性施力的螺旋彈簧7117。與此相對應,在角位移構件71上亦形成有用於收納卡止構件7113、7114的收納孔7118。
因此,當第一引導銷512和522嵌入銷孔7111和7112中,卡止構件7113和7114會防止第一引導銷512和522滑脫(防止其後退),而可安定第一引導銷512和522從第一長孔611和621轉移到銷孔7111和7112的動作。由此,即使輸入輸出部4的基端側44因被彈簧46、47拉伸而被施加張力,已被拉出的該輸入輸出部4及支承構件5也不會被無預期地拉回,亦不需另外設置卡止手段,以防止前述狀況發生。當支承構件5按壓卡止構件7113、7114,賦予其按壓勢能時,將解除卡止狀態,使支承構件5和輸入輸出部4可朝拉出方向40的反方向收納。
此時,在圖4的例子中,如上前述,輸入輸出部的基端部44側被捲成類橢圓形收納在其長邊方向的截面上。詳細來說,由前述引導構件6的平板部63和殼體3的底面35所形成的空間31為一薄箱形,該空間31內收納有被捲成類 橢圓形的輸入輸出部4的基端部44側。因此,基端部44被固定在平板部63的內面,並適當地透過配線基板等與能實現資訊終端裝置1功能的電路連接。輸入輸出部4從其基端部44折回,朝向在與前述殼體3的支承構件5的拉出側相反側的端部30和引導構件6的端部60之間形成的間隙,在其內周側夾住輥45後折回,使前述截面形成類橢圓形。並且,該輥45更透過彈簧46、47沿拉回方向施力於輸入輸出部4,使長度偏長的輸入輸出部4其基端部44側可被折回收納。
然後,當從位在與前述殼體3的支承構件5的拉出側相反側的端部30和引導構件6的端部60之間的間隙中,拉出薄膜狀輸入輸出部4時,大致形成為ㄈ字形的前框32壓住該輸入輸出部4的周緣部,其中,該前框32的第一框部分321覆蓋前述間隙,第二框部分322和第三框部分323則覆蓋輸入輸出部4的兩側部(41、42)。由此,可以使輸入輸出部4從在拉出狀態前露出的活動端部43側至被拉出後的基端部44側形成為一連續畫面。
另外,前述第二和第三框部分322、323的長度並非覆蓋至一側部33到底的全長,而是從該一側部33縮短(切除)規定的長度W後所形成,該切除部分的延長線39,係發生角位移的角位移構件71和固定構件72在前述連續的輸入輸出部4上造成的折線。因此,即使被拉出的支承構件5和輸入輸出部4朝向內側產生角位移,前述折線部分也不會浮起,而是以平滑的曲線彎曲,形成如前述般的連續畫面。
在上述例子中,雖然從側視角度來看,殼體3、支承構件5以及引導構件6是為直線狀,但由於前框32壓住了薄膜狀輸入輸出部4的周緣,所以該些構件也可以沿著使用者的手腕周圍形成圓弧狀,即圓弧形(round form)。另外,由於支承構件5是由多段構成,相對於殼體3的長度,支承構件5能夠延長輸入輸出部4的拉出長度。
此外,在不需要進行細微角度調整和大角度彎折的情況下,亦可省略角度調整機構7,僅設置角位移構件71並將其固定在底面35,使支承構件5得以轉移至角位移構件71上,銷孔7111、7112則形成為圓弧狀,與其嵌合的第一引導銷512、522則形成為板狀。由此,能立起並固定支承構件5和輸入輸出部 4的活動端部43側在一角度(例如30°)。而用以防止第一引導銷512、522滑脫的卡止構件7113、7114,也可以為使用按鈕操作等方式解除卡止的構件。
(實施態樣2)圖6和圖7是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手錶型資訊終端裝置1a的立體圖。圖6表示將其作為資訊終端裝置使用時的狀態,圖7表示將其作為手錶使用時的狀態。圖8是資訊終端裝置1a的分解立體圖。該資訊終端裝置1a與上述的資訊終端裝置1類似,其中對應的部分將賦予相同參照符號,省略其說明。
應注意的是,在此資訊終端裝置1a中,黏貼在輸入輸出部4a的活動端部43內側的支承構件5a,不具有如前述支承構件5般ㄈ字形截面的複雜形狀,而是單純的板狀。不過,在支承構件5a的基端側設置有從前述一對邊41、42突出,且朝相互遠離的方向延伸的銷57、58。
另一方面,在殼體3a的正面具有一支承面38,該支承面38從背面側支承輸入輸出部4a,且在前述的內部空間31中,收容沿長邊方向捲曲或彎曲的局部輸入輸出部4a,即前述基端部44側。在殼體3a中,前述輸入輸出部4a的基端部44側從前述的內部空間31,自形成在下側部381側的間隙(狹縫)382被拉出,載置(展開)於前述支承面38上。然後,在殼體3a的支承面38的兩側形成有凸條(緣)36a、37a,該些凸條(緣)36a、37a具有與該支承面38平行的引導槽361、371。當前述銷57、58嵌入該些引導槽361、371,支承構件5a及與其抵靠的輸入輸出部4a的活動端部43側便能在支承面38上滑動(slide),即自由進出殼體3a。該些銷57、58和引導槽361、371構成為引導部。
殼體3a還包括一對角度調整機構77、78。在圖8的示例中,角度調整機構77、78係由連接引導槽361、371且延伸有多個角度位置(在圖8中為三個)的狹槽771、772、773和781、782、783所構成。銷57、58也相應地形成為角柱狀或板狀。因此,當支承構件5a和輸入輸出部4a被沿拉出方向40拉出時,銷57、58並非在引導槽361和371內轉動,而是直接滑動到與該引導槽361和371連通的矩形狹槽771、772、773和781、782、783中,嵌入任一者後固定。在圖8的示例中,狹槽771、772、773和781、782、783的出口側形成有臺階部,一旦前述角柱狀或板狀的銷57、58進入該臺階部後,便會卡在該臺階部以防止滑脫。 由此,即使彈簧46、47以拉回方向施力於輸入輸出部4a,該輸入輸出部4a和支承構件5a仍能保持在被拉出的狀態下。欲收納輸入輸出部4a時,則操作支承構件5a,使銷57、58脫離臺階部即可。
透過上述結構,使用者可以透過將銷57、58嵌入狹槽771、772、773、781、782、783中的任一狹槽,來調整輸入輸出部4a的活動端部43側的角度。此外,將輸入輸出部4a經常露出的部分(將其設為活動端部43側)黏貼在板狀的支承構件5a上以進行支承,進而從殼體3a的一側部拉出輸入輸出部4a,可連續地露出輸入輸出部4a的活動端部43側至基端部44側。此時,輸入輸出部4a的活動端部43側的背面由支承構件5a支承,被拉出的基端部44側的背面則由位於殼體3a正面的支承面38支承,透過極為簡單的構造,就能讓使用者順利地在整片輸入輸出部4a上進行觸控操作。
此外,由於在支承構件5a於拉出狀態下,輸入輸出部4a從其活動端部43側至其基端部44側大致為一平面,即側視大致為一直線,因此透過設置角度調整機構77、78可以達成容易觀看、操作的目的。若僅需調整單一角度,如傳統的日本掀蓋式手機,則角度調整機構77、78可僅由狹槽771、781構成。
本發明的資訊終端裝置是一種可攜式資訊終端裝置,包含有:一輸入輸出部,係形成有相互平行一對邊的薄膜狀,用以實現該資訊終端裝置的顯示功能及/或輸入操作;一殼體,在其正面的前框中,具有一露出該輸入輸出部的開口部;一支承構件,係沿著該輸入輸出部之該對邊的邊方向自由進出該殼體,且從背面側支承該輸入輸出部之該對邊邊方向的活動端部側,使該輸入輸出部得以被該殼體一體地拉出;及一引導構件,係配置在該前框的背面側,在該支承構件於收納狀態下,該支承構件係介在該輸入輸出部及該引導構件之間且位於該引導構件之上方,在該支承構件於拉出狀態下,該引導構件係從背面支承該輸入輸出部的基端側;其中,在該殼體的底面與該引導構件之間的空間中,收容有沿著該邊方向捲曲或彎曲的該輸入輸出部,同時在與該殼體的該支承構件的拉出側相反側的端部及該引導構件之間形成有一間隙,以使該輸入輸出部從該空間而自該間隙被拉出或捲回。
根據上述結構,例如在手錶型資訊終端、遊戲機、平板終端、個人電腦等可攜式資訊終端裝置中,以手錶型資訊終端為例,若需顯示時刻,僅需正常的錶盤大小就能滿足所需功能。但是,若要將其用作資訊終端裝置,僅透過錶盤面積則難以完整地實現顯示功能及/或輸入操作,造成以往能夠實現的習知功能相當有限。因此,本發明將使用一種具有相互平行一對邊的薄膜狀輸入輸出部,透過將其從該可攜式資訊終端的一側部沿上述一對邊的邊方向拉出,實現局部的前述顯示功能及/或輸入操作。
具體而言,殼體形成為一箱型,在該殼體內部的空間中可收納具有前述相互平行一對邊的薄膜狀輸入輸出部(例如為矩形),在該殼體正面的前框形成有一露出該輸入輸出部的開口部,同時開放該殼體的一側部。另外,該殼體內收納有相互堆疊的支承構件和引導構件。前述支承構件能沿前述輸入輸出部之一對邊的邊方向自由進出前述殼體,並且藉由在其之上黏貼該輸入輸出部在該邊方向上的活動端部側,從背面側支承該活動端部側。如此,前述支承構件以平面支承前述薄膜狀輸入輸出部,使觸控操作得以順利進行,並且能使該支承構件和該輸入輸出部被從前述殼體一體地拉出。前述引導構件係配置在前述殼體的前述前框的背面側,在前述支承構件於收納狀態下,該支承構件係介在該輸入輸出部及該引導構件之間且位於該引導構件之上方,即如上所述,引導構件與支承構件呈堆疊狀。另一方面,在前述支承構件於拉出狀態下,該引導構件從背面支承前述薄膜狀輸入輸出部的基端側,使其成為平面,讓觸控操作能順利進行。然後,前述輸入輸出部沿前述邊方向捲曲或彎曲地收容在引導構件與前述殼體的底面之間的空間中,同時,在與前述殼體的前述支承構件的拉出側相反側的端部及前述引導構件之間形成有一間隙,該輸入輸出部從前述空間而自該間隙被拉出或捲回。
因此,在輸入輸出部於收納狀態下,其活動端部側露出於開口部,使用者僅透過其露出部分就可進行輸入輸出操作。而透過拉出支承構件,使輸入輸出部的基端部側從空間中自間隙與該支承構件被一體地拉出,面對開口部,並由引導構件從其背面側予以支承,讓使用者能在整片的前述輸入輸出部上進行輸入輸出操作。由此,即使資訊終端裝置為緊湊型結構,也能透過拉 出輸入輸出部來實現高功能化及/或多功能化。並且,即便薄膜狀輸入輸出部於拉出狀態下,該輸入輸出部的活動端部側及基端部側也分別被支承構件及引導構件(背靠)支承,而能實現支承結構的改良。
另外,本發明的資訊終端裝置在該引導構件的該支承構件的拉出側的端部具有角度調整機構,該角度調整機構樞接與該支承構件的拉出側相反側的端部,使該支承構件的角度可被自由調整。
根據上述結構,被拉出的支承構件和殼體,除了可以沿薄膜狀輸入輸出部的活動端部側至基端部側之一直線延伸(相連接),還可以透過角度調整機構,保持在一角度下相互連接。
由此,因支承構件和殼體可保持在前述一角度,以手錶型資訊終端裝置為例,輸入輸出部的活動端部側在被拉出後,可以調整為朝向上方而變得易於觀看,或者在資訊終端裝置被用作行動電話使用時,可以讓活動端部側靠近耳朵,基端部側靠近嘴巴,更易於通話。
再者,本發明的資訊終端裝置中,該殼體係開放長方體的一端側而成,該支承構件係彎折長型板狀體在寬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或兩端部而具有彎折部分,該彎折部分使該支承構件在短邊方向上的截面形成大致L字或ㄈ字形,該引導構件係彎折長型板狀體在寬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或兩端部而具有彎折部分,該彎折部分使該引導構件在短邊方向上的截面形成大致L字或ㄈ字形,並且,該引導構件嵌入該支承構件的內側並被固定於該殼體的底面,使該支承構件可被拉出。
根據上述結構,支承構件的截面呈L字或ㄈ字形,其外側從殼體前框的內側,被殼體側壁的內側所引導;其內側則被截面呈L字或ㄈ字形的引導構件的外側所引導。然後,在前述殼體的內側收納有引導構件,其為保留前述間隙而形成為較短的長度。
因此,能形成前述空間,供輸入輸出部及支承構件自由進出,且收容輸入輸出部的基端側。
另外,本發明的資訊終端裝置中,該引導構件係從該殼體之該拉出側的一側部縮短一預先規定的長度至內側位置而成,在該彎折部分形成有一 第一長孔,該第一長孔沿該支承構件的拉出方向延伸且在拉出方向的端部開放,該支承構件的該彎折部分在與拉出側相反側的端部附近,豎立設置有一第一引導銷,該第一引導銷向內側突出並嵌入該第一長孔,該角度調整機構包含:一角位移構件,係設置於該殼體之該一側部側因縮短該引導構件而產生的空間內,以引導該支承構件,並包含一銷孔,該銷孔與該引導構件的該第一長孔連通,在該支承構件於拉出狀態下,該銷孔被該第一引導銷嵌入;及一固定構件,係被固定在該殼體的底面上,樞接該角位移構件,使該角位移構件的角度可被自由調整。
根據上述結構,將薄膜狀輸入輸出部的活動端部側以及其搭載的支承構件從殼體的一側部拉出並予以支承,使其角度可被自由調整的方法如下。首先,針對截面呈ㄈ字形且相互堆疊的支承構件和引導構件,引導構件的彎折部分上形成有引導用的第一長孔,與此相對,支承構件的彎折部分上與拉出側相反側的端部附近,豎立設置有向內側突出且嵌入第一長孔的第一引導銷512、522。由此,便能拉出前述輸入輸出部4和支承構件5。
接著,在殼體的出口側因縮短引導構件所形成的空間中,設置有前述角度調整機構。該角度調整機構包括與引導構件相連的角位移構件及固定構件,該固定構件嵌入前述支承構件的內側、固定於前述殼體的底面,樞接前述角位移構件,使該角位移構件的角度可被自由調整。應注意的是,角位移構件還包含有銷孔,當角位移構件從支承構件的內側支承並引導呈L字或ㄈ字形的支承構件時,該銷孔連通前述引導構件的第一長孔,在前述支承構件被拉出時,前述第一引導銷則嵌入該銷孔。
因此,當支承構件被拉出時,第一引導銷從引導構件的第一長孔嵌入角位移構件的銷孔中,即,支承構件從引導構件轉移到角度調整機構的角位移構件。如此,便可以實現在拉出後可調角度的輸入輸出部。
再者,本發明的資訊終端裝置中,在該支承構件的該彎折部分上,形成有沿該支承構件的拉出方向延伸的第二長孔,在該角位移構件的該銷孔之更外側,豎立設置有嵌入該第二長孔的第二引導銷。
根據上述結構,支承構件藉由兩個長孔及嵌入該些長孔的引導銷,被引導到引導構件及角位移構件上。
因此,能夠抑制支承構件及輸入輸出部在滑動時產生的晃動。
另外,本發明的資訊終端裝置中,在該角度調整機構之該角位移構件的該銷孔的入口側更包含有一卡止構件,在該第一引導銷進入時,該卡止構件相對於該第一引導銷的按壓而退出該入口,在該第一引導銷進入後,該卡止構件則關閉該入口。
根據上述結構,當第一引導銷嵌入到銷孔時,由於卡止構件會防止第一引導銷滑脫(防止其後退),所以能穩定第一引導銷從第一長孔轉移到銷孔的動作。可以透過例如可出沒於前述入口的突起、及從該突起背後向突出方向彈性地施力的彈簧部件等,來實現上述的卡止構件。
如此,即使輸入輸出部的基端側因被彈簧拉伸而被施加張力,已被拉出的該輸入輸出部也不會被無預期地拉回,並且,亦不需另外設置卡止手段,以防止前述狀況發生。
另外,本發明的資訊終端裝置中,該前框大致呈ㄈ字形,包含有一第一框部份、一第二框部份及一第三框部份,該第一框部份覆蓋與該支承構件的拉出側相反側的該間隙,該第二框部份及該第三框部份覆蓋可被拉出的該輸入輸出部的兩側部,且該第二框部份及該第三框部份的長度係設計至該輸入輸出部上由發生角位移的該角位移構件及該固定構件所造成的折線為止。
根據上述結構,殼體的前框包括覆蓋在與支承構件的拉出側相反側的前述間隙上的第一框部分、及覆蓋將被拉出的輸入輸出部的兩側部的第二及第三框部分。換言之,前框係由在支承構件的拉出側切出一切口而形成為大致ㄈ字形。因此,輸入輸出部可以從在拉出狀態前露出的活動端部側至被拉出後的基端部側形成為一連續畫面。
進而,透過將大致ㄈ字的前框的第二和第三框部分的長度,設計至輸入輸出部上由發生角位移的角位移構件及該固定構件所造成的折線為止,使得被拉出的部分即使朝向內側產生角位移,折線部分也不會因此浮起,而能以平滑的曲線彎曲,形成前述的連續畫面。
另外,在一種可攜式的資訊終端裝置中,本發明的資訊終端裝置包含有:一輸入輸出部,係形成有相互平行一對邊的薄膜狀,用以實現該資訊終端裝置的顯示功能及/或輸入操作;一殼體,其內部可收容沿長邊方向捲曲或彎曲的局部該輸入輸出部,其正面有一支承面,該支承面係從背面側支承該輸入輸出部;及一支承構件,係沿著該輸入輸出部之該對邊的邊方向自由進出該殼體,且從背面側支承該輸入輸出部之該對邊邊方向的活動端部側,使該輸入輸出部得以被從該殼體一體地拉出;該殼體更包含有:一引導部,係透過在該支承面上引導該支承構件的基端側,使該支承構件可沿著該輸入輸出部之該邊方向自由進出該殼體;及一角度調整機構,係在該支承構件於拉出狀態下,擺動地支承該支承構件的基端側,使該支承構件的角度可被自由調整。
根據上述結構,例如在手錶型資訊終端、遊戲機、平板終端、個人電腦等可攜式資訊終端裝置中,以手錶型資訊終端為例,若需顯示時刻,僅需正常的錶盤大小就能滿足所需功能。但是,若要將其用作資訊終端裝置,僅透過錶盤面積則難以完整地實現顯示功能及/或輸入操作,造成以往能夠實現的習知功能相當有限。因此,本發明將使用一種具有相互平行一對邊的薄膜狀輸入輸出部,透過將其從該可攜式資訊終端的一側部沿上述一對邊的邊方向拉出,實現局部的前述顯示功能及/或輸入操作。
具體而言,將殼體形成為一箱形,在該殼體的內部空間中可收納沿長邊方向捲曲或彎曲,具有前述相互平行一對邊(例如為矩形)的局部薄膜狀輸入輸出部(將其作為基端部側),並將從該內部空間延續而出且經常露出於外的剩餘部分(將其作為活動端部側)黏貼到板狀的支承構件等來予以支承,接著,透過從前述殼體的一側部拉出該輸入輸出部,使其活動端部側至其基端部側連續露出。此時,該輸入輸出部的遊端部側的背面由前述支承構件支承,被拉出的基端部側的背面側則由位在殼體正面的支承面支承。如此,使用者能順利地在整片輸入輸出部上進行觸控操作,亦可將其從前述殼體一體地拉出。
另一方面,為了使板狀的支承構件進出於殼體,可例如在殼體側於前述支承面的兩側形成凸條(緣),該些凸條(緣)包含與該支承面平行的引導槽,並在支承構件的基端部設置引導部,其包含從支承構件的基端部凸出 用以嵌入引導槽的銷。透過該引導部在前述支承面上引導(平行移動)前述支承構件的基端部側,使該支承構件能如前述般進出。
此外,由於在支承構件於拉出狀態下,輸入輸出部從其活動端部側至基端部側大致為一平面,即側視時大致呈一直線,因此,為了達成易於觀看且易於操作的目的,更設有角度調整機構。在支承構件於拉出狀態下,角度調整機構擺動地支承該支承構件的基端部側,使該支承構件的角度可被自由調整。
因此,在輸入輸出部於收納狀態下,其活動端部側於正面露出,使用者僅透過其露出部分即可進行輸入輸出操作。而透過拉出支承構件,輸入輸出部的活動端部側與該支承構件被一體地拉出,使其基端部側移動到支承面上,與活動端部側形成一連續畫面。由此,即使資訊終端裝置為緊湊型結構,也能透過拉出輸入輸出部來實現高功能化及/或多功能化。並且,即使薄膜狀輸入輸出部於拉出狀態下,該輸入輸出部的活動端部側及基端部側也分別被支承構件及殼體的支承面(背靠)支承,而能實現支承結構的改良。
再者,本發明的資訊終端裝置中,該銷係為角柱狀或為板狀,該角度調整機構係連通該引導槽並延伸到多個角度位置的狹槽所構成。
根據上述結構,透過將引導支承構件基端側的銷形成為角柱狀或為板狀,使該銷不在引導槽內轉動,而是直接滑入到與該引導槽連通的狹槽後,嵌入其中。並且,透過將狹槽延伸至多個角度位置,能讓使用者將銷嵌入任一狹槽,以調整輸入輸出部的活動端部側的角度。
另外,本發明的資訊終端裝置,係透過電子紙實現該輸入輸出部中的該顯示功能。
根據上述結構,因電子紙的材質薄軟,故適合作為以捲曲或彎曲方式收容在前述殼體內,在拉出後構成連續畫面的薄膜狀輸入輸出部。
另外,本發明的資訊終端裝置,係透過樹脂基板的有機EL薄膜顯示器實現該輸入輸出部中的該顯示功能。
根據上述結構,因有機EL薄膜顯示器,特別是樹脂基板的有機EL薄膜顯示器的材質薄軟,故適合作為以捲曲或彎曲方式收容在前述殼體內,在拉出後構成連續畫面的薄膜狀輸入輸出部。
並且,本發明的資訊終端裝置,其係手錶型的資訊終端。
根據上述結構,手錶型的資訊終端的體積雖小且不累贅,但僅能以錶盤的面積進行有限的顯示功能及/或輸入操作,與此相對,本實施態樣的資訊終端裝置能夠適當地拉出輸入輸出部,擴大其面積,從而可提高作為資訊終端裝置的功能。
本發明的資訊終端裝置,在例如手錶型的資訊終端或遊戲機等可攜式資訊終端裝置中,透過使用從殼體拉出的薄膜狀輸入輸出部,維持資訊終端裝置結構的緊湊性,同時,支承構件從背面支承前述輸入輸出部的活動端部側,並且被夾在殼體的前框和引導構件之間而能自由進出殼體,在支承構件於拉出狀態下,前述引導構件則支承輸入輸出部的基端部側的背面,從而能實現在前述薄膜狀輸入輸出部上進行可靠的輸入輸出操作,因此在資訊終端裝置中,本發明優選為可實現高功能和及/或多功能化的資訊終端裝置。
1:資訊終端裝置
3:殼體
34:開口部
4:輸入輸出部
41,42:邊
43:活動端部
44:基端部
5:支承構件
51:兩端部
511:第二長孔
512:第一引導銷
54:突起
7:角度調整機構
71:角位移構件
72:固定構件
73:銷

Claims (9)

  1. 一種可攜式資訊終端裝置,包含有:一輸入輸出部,係形成有相互平行一對邊的薄膜狀,用以實現該資訊終端裝置的顯示功能及/或輸入操作;一殼體,其正面的前框中有一露出該輸入輸出部的開口部;一支承構件,係沿著該輸入輸出部之該對邊的邊方向自由進出該殼體,且從背面側沿該對邊邊方向支承該輸入輸出部之活動端部側,使該輸入輸出部得以被從該殼體一體地拉出;一引導構件,係配置在該前框的背面側,在該支承構件於收納狀態下,該支承構件係介在該輸入輸出部及該引導構件之間且位於該引導構件之上方,在該支承構件於拉出狀態下,該引導構件係從背面支承該輸入輸出部的基端側;及一角度調整機構,係設置在該引導構件的該支承構件的拉出側的端部,樞接與該支承構件的拉出側相反側的端部,使該支承構件的角度可被自由調整;其中,在該殼體的底面與該引導構件之間的空間中,收容有沿著該邊方向捲曲或彎曲的該輸入輸出部,同時在與該殼體的該支承構件的拉出側相反側的端部及該引導構件之間形成有一間隙,以使該輸入輸出部從該空間而自該間隙被拉出或捲回。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資訊終端裝置,其中,該殼體係開放長方體的一端側而成,該支承構件係彎折長型板狀體在寬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或兩端部而具有彎折部分,該彎折部分使該支承構件在短邊方向上的截面形成大致L字或ㄈ字形,該引導構件係彎折長型板狀體在寬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或兩端部而具有彎折部分,該彎折部分使該引導構件在短邊方向上的截面形成大致L字或ㄈ字形,該引導構件嵌入該支承構件的內側並被固定於該殼體的底面,使該支承構件可被拉出。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資訊終端裝置,其中, 該引導構件係從該殼體之該拉出側的一側部縮短一預先規定的長度至內側位置而成,在該引導構件的該彎折部分形成有一第一長孔,該第一長孔沿該支承構件的拉出方向延伸且在拉出方向的端部開放,該支承構件的該彎折部分在與拉出側相反側的端部附近,豎立設置有一第一引導銷,該第一引導銷向內側突出並嵌入該第一長孔,該角度調整機構包含:一角位移構件,係設置於該殼體之該一側部側因縮短該引導構件而產生的空間內,以引導該支承構件,並包含一銷孔,該銷孔與該引導構件的該第一長孔連通,在該支承構件於拉出狀態下,該銷孔被該第一引導銷嵌入;及一固定構件,係被固定在該殼體的底面上,樞接該角位移構件,使該角位移構件的角度可被自由調整。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資訊終端裝置,更包含有一第二長孔及一第二引導銷,該第二長孔係形成在該支承構件的該彎折部分上,沿該支承構件的拉出方向延伸,該第二引導銷係豎立設置在該角位移構件於該銷孔之更外側,嵌入該第二長孔。
  5. 如請求項3或4所述的資訊終端裝置,更包含有一卡止構件,該卡止構件係位在該角度調整機構之該角位移構件的該銷孔的入口側,在該第一引導銷進入時,該卡止構件相對於該第一引導銷的按壓而退出該入口,在該第一引導銷進入後,該卡止構件則關閉該入口。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資訊終端裝置,該前框大致呈ㄈ字形,包含有一第一框部份、一第二框部份及一第三框部份,該第一框部份覆蓋與該支承構件的拉出側相反側的該間隙,該第二框部份及該第三框部份覆蓋可被拉出的該輸入輸出部的兩側部,且該第二框部份及該第三框部份的長度係設計至該輸入輸出部上由發生角位移的該角位移構件及該固定構件所造成的折線為止。
  7. 一種可攜式資訊終端裝置,包含有:一輸入輸出部,係形成有相互平行一對邊的薄膜狀,用以實現該資訊終端裝置的顯示功能及/或輸入操作; 一殼體,其內部可收容沿長邊方向捲曲或彎曲的局部該輸入輸出部,其正面有一支承面,該支承面係從背面側支承該輸入輸出部;及一支承構件,係沿著該輸入輸出部之該對邊的邊方向自由進出該殼體,且從背面側沿該對邊邊方向支承該輸入輸出部之活動端部側,使該輸入輸出部得以被從該殼體一體地拉出;該殼體更包含有:一引導部,係透過在該支承面上引導該支承構件的基端側,使該支承構件可如前述般自由進出;及一角度調整機構,係在該支承構件於拉出狀態下,擺動地支承該支承構件的基端側,使該支承構件的角度可被自由調整。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資訊終端裝置,該引導部包含有形成在該殼體側上且設於該支承面兩側的一對凸條;分別設於該凸條對向面上並與該支承面相互平行的一引導槽;及,設於該支承構件的基端側,且從該輸入輸出部的該對邊向外突出並嵌入該引導槽的一銷。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資訊終端裝置,該銷係為角柱狀或為板狀,該角度調整機構係連通該引導槽並延伸到多個角度位置的狹槽所構成。
TW109133885A 2019-10-15 2020-09-29 資訊終端裝置 TWI7558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88410 2019-10-15
JP2019188410A JP6727678B1 (ja) 2019-10-15 2019-10-15 情報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1118A TW202131118A (zh) 2021-08-16
TWI755876B true TWI755876B (zh) 2022-02-21

Family

ID=71664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3885A TWI755876B (zh) 2019-10-15 2020-09-29 資訊終端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413554A1 (zh)
JP (1) JP6727678B1 (zh)
CN (1) CN114667490B (zh)
TW (1) TWI755876B (zh)
WO (1) WO20210750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8483A (zh) * 2021-01-27 2021-06-22 苏州华擎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摆摊用展示架
CN115529368A (zh) * 2021-06-25 2022-12-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屏结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51669A1 (ja) * 2004-11-09 2006-05-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携帯情報端末
US7558057B1 (en) * 2005-06-06 2009-07-07 Alex Naksen Personal digital device with adjustable interface
JP2012513033A (ja) * 2008-11-24 2012-06-07 リュウ,サンギュ 携帯用端末機の軟性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I426769B (zh) * 2010-10-07 2014-02-11 Mitac Int Corp 提供雙螢幕導航指示之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
JP2019518237A (ja) * 2016-09-29 2019-06-27 シェンジェン ロイオ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スマートブレスレ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7962B2 (en) * 2004-08-20 2010-02-23 Mullen Jeffrey D Wireless devices with flexible monitors and keyboards
KR20070087744A (ko) * 2005-09-30 2007-08-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액정을 갖는 이동단말기
US7639237B2 (en) * 2006-03-03 2009-12-29 Perkins Michael T Roll-out touch screen support system (ROTS3)
US7830333B2 (en) * 2006-12-13 2010-11-09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Slide-out information display
JP5009099B2 (ja) * 2007-08-30 2012-08-22 ソニー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エービー 携帯情報端末
JP4733678B2 (ja) * 2007-09-27 2011-07-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
JP4994350B2 (ja) * 2008-12-02 2012-08-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折畳み式携帯端末
KR101027096B1 (ko) * 2009-06-01 2011-04-05 주식회사 팬택 힌지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TWI396031B (zh) * 2009-10-02 2013-05-11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可收納電子紙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JP5149264B2 (ja) * 2009-12-01 2013-02-20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チルト機構
US8374658B2 (en) * 2010-04-26 2013-02-1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at and tilt slide mechanism
US9286812B2 (en) * 2011-06-07 2016-03-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lexible display extendable assembly
TWM416125U (en) * 2011-06-23 2011-11-11 Univ Southern Taiwan Structure improvement of mobile terminal
US8711566B2 (en) * 2011-09-02 2014-04-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Expandable mobile device
TWI582640B (zh) * 2013-01-10 2017-05-11 黃海濤 具可捲式螢幕的掌上型電子裝置及其顯示方法
CN103645628A (zh) * 2013-12-04 2014-03-1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可拉伸屏幕的智能手表
KR102269135B1 (ko) * 2014-10-06 2021-06-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9606654B2 (en) * 2015-04-29 2017-03-28 Yongqiang Li Activated display
KR101792692B1 (ko) * 2015-08-28 2017-11-01 이유구 롤러블 디스플레이를 갖는 휴대용 단말기
JP6716225B2 (ja) * 2015-09-25 2020-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0481638B2 (en) * 2015-11-18 2019-11-1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KR102547146B1 (ko) * 2016-07-07 2023-06-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롤러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6261675B1 (ja) * 2016-07-19 2018-01-17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
WO2018031358A1 (en) * 2016-08-08 2018-02-15 E Ink Corporation Wearable apparatus having a flexible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WO2018051414A1 (ja) * 2016-09-13 2018-03-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
CN106713554A (zh) * 2017-02-23 2017-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DE102017004213A1 (de) * 2017-04-29 2018-10-31 Gea Tds Gmbh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Steuerung und/oder Regelung der Behandlung hitzeempfindlicher flüssiger Nahrungsmittelprodukte
KR102486663B1 (ko) * 2018-06-19 2023-01-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및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00115941A (ko) * 2019-03-29 2020-10-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WO2021112291A1 (ko) * 2019-12-05 2021-06-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51669A1 (ja) * 2004-11-09 2006-05-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携帯情報端末
US7558057B1 (en) * 2005-06-06 2009-07-07 Alex Naksen Personal digital device with adjustable interface
JP2012513033A (ja) * 2008-11-24 2012-06-07 リュウ,サンギュ 携帯用端末機の軟性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I426769B (zh) * 2010-10-07 2014-02-11 Mitac Int Corp 提供雙螢幕導航指示之手持式行動通訊裝置
JP2019518237A (ja) * 2016-09-29 2019-06-27 シェンジェン ロイオ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スマートブレスレ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27678B1 (ja) 2020-07-22
CN114667490B (zh) 2024-04-12
TW202131118A (zh) 2021-08-16
US20220413554A1 (en) 2022-12-29
WO2021075078A1 (ja) 2021-04-22
CN114667490A (zh) 2022-06-24
JP2021063715A (ja) 2021-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5876B (zh) 資訊終端裝置
US1018536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EP3599533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thereof
US20040203517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hinge device thereof
WO2015100966A1 (zh) 便携式显示装置
JP2014072884A (ja) 画面伸縮型スマートフォン及び画面伸縮型タブレット
JP2007097170A (ja) 携帯端末機
CN112991927B (zh) 电子装置
CN113010027A (zh) 柔性显示屏组件和电子装置
TWI755902B (zh) 資訊終端裝置
CN113012568B (zh) 电子装置
TWI776101B (zh) 資訊終端裝置
TWI753620B (zh) 資訊終端裝置
KR102481014B1 (ko) 전자 기기
WO202315097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foldable-slidable device
US20070206943A1 (en) Digital device
JP2002082742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CN118038754A (zh)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6453417A (zh) 显示装置
JP5540618B2 (ja) 電子機器
JP2004335289A (ja) 携帯製品
JPH11136325A (ja) ユニット保持構造および折り畳み型電子機器
JP2004247146A (ja) 携帯製品
JP2010171584A (ja) 筐体装置、及び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