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1750B - 顯示裝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與導光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與導光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1750B
TWI751750B TW109136583A TW109136583A TWI751750B TW I751750 B TWI751750 B TW I751750B TW 109136583 A TW109136583 A TW 109136583A TW 109136583 A TW109136583 A TW 109136583A TW I751750 B TWI751750 B TW I7517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ouch sensing
display device
light guid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6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7523A (zh
Inventor
林宸澂
劉佳怡
李坤憲
曾泓瑋
Original Assignee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365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51750B/zh
Priority to US17/445,403 priority patent/US1196654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1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175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7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7523A/zh
Priority to US18/608,953 priority patent/US20240220055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reflectors or 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6Front 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基底層、觸控感測層、導光模組以及顯示面板。觸控感測層設置在基底層上。導光模組設置在觸控感測層上。觸控感測層位在導光模組與顯示面板之間,且導光模組及顯示面板中之一者與觸控感測層之間無黏著材料。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與導光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尤其是一種具有蓋板結構的顯示裝置。
現今穿戴式裝置、智慧型產品都走向大尺寸且具有可彎折性的方向發展,因此觸控感測層及導光層都需具備輕薄、可撓及可彎折等特性。此外,觸控感測層及導光層的製造方式也以整合為目標。
傳統的觸控感測層是以透明導電膜(例如氧化銦錫,ITO)作為電極材料,並使其形成在玻璃基板或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上。透明導電膜需要透過濺鍍、黃光、印刷、雷射製程後,再經由貼合製程完成上下層電極的製備。因此,觸控感測層的製程繁瑣且無法滿足輕薄的發展趨勢。此外,氧化銦錫的材料特性易脆且不易彎折,要將其應用在柔性及大尺寸的產品較為困難。
傳統的導光板是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聚碳酸酯(PC)作為主要材料,導光層一般是透過黏著層(例如光學膠)貼合於蓋板或是觸控傳感層之下。然而,由 於導光板的表面特性與具備可彎折特性的黏著層材料並不匹配,因而限制了裝置的彎折耐受性。
有鑑於此,如何提供可同時滿足光學設計及彎折特性的顯示裝置,仍是目前業界亟需研究的目標之一。
本揭露之一技術態樣為一種顯示裝置。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一種顯示裝置包含基底層、觸控感測層、導光模組以及顯示面板。觸控感測層設置在基底層上。導光模組設置在觸控感測層上。觸控感測層位在導光模組與顯示面板之間,且導光模組及顯示面板中之一者與觸控感測層之間無黏著材料。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觸控感測層接觸基底層。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基底層包含無色聚醯亞胺層以及水氣阻隔層,水氣阻隔層與觸控感測層分別位在無色聚醯亞胺層的相對兩側。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基底層還包含無色聚醯亞胺層以及水氣阻隔層,無色聚醯亞胺層與觸控感測層分別位在水氣阻隔層的相對兩側。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觸控感測層包含第三絕緣層,且第三絕緣層接觸水氣阻隔層。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觸控感測層包含第一感測電極、第一絕緣層、第二感測電極以及第二絕緣層,其中第一感測電極位在基底層與第一絕緣層之間,第二感測電極 位在第一絕緣層與第二絕緣層之間。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第一絕緣層接觸基底層。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觸控感測層還包含第三絕緣層,且第三絕緣層位在基底層與第一感測電極之間,且第三絕緣層接觸基底層。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第一感測電極及第二感測電極材料為奈米導電材料。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還包含導光板及線路遮蔽層。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導光板的材料包含熱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導光板包含硬化層或抗眩塗層。
本揭露之一技術態樣為一種顯示裝置。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包含基底層、觸控感測層、整合模組以及顯示面板。觸控感測層設置在該基底層上。整合模組設置在觸控感測層上。觸控感測層位在整合模組與顯示面板之間,且整合模組與觸控感測層之間無黏著材料。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還包含水氣阻隔層,其中觸控感測層位在基底層與水氣阻隔層之間,且水氣阻隔層位在觸控感測層與顯示面板之間。
本揭露之另一技術態樣為一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形成觸控感測層於基底層上,使得觸控感測層直接接觸基底層;設置導光模組於觸控感測層的一側上;以及設置顯示面板於觸控感測層與基底層之另一側上,其中導光模組與顯示面板中之一者與觸控感測層之間無黏著材料。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形成觸控感測層基底層上包含形成第一感測電極於無色聚醯亞胺層上;形成第一絕緣層於第一感測電極上;形成第二感測電極於第一絕緣層上;以及形成第二絕緣層於第二感測電極上。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還包含形成第三絕緣層於基底層與第一感測電極之間,使得第三絕緣層接觸基底層。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基底層包含無色聚醯亞胺層與水氣阻隔層,且形成觸控感測層於基底層上包含使無色聚醯亞胺層位在水氣阻隔層與觸控感測層之間。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基底層包含無色聚醯亞胺層與水氣阻隔層,且形成觸控感測層於基底層上包含使水氣阻隔層位在無色聚醯亞胺層與觸控感測層之間。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形成導光模組還包含以熱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形成導光板;形成線路遮蔽層於導光板之上表面;形成硬化層或抗眩塗層於導光板之上表面;以及形成網點結構於導光板之下表面。
本揭露之另一技術態樣為一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 法。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提供顯示面板,其中顯示面板包含基板、電子墨水層、下電極以及上電極;形成基底層覆蓋顯示面板之上電極;形成觸控感測層於基底層上,使得觸控感測層直接接觸基底層;設置導光模組於觸控感測層相對於顯示面板的另一側上;其中形成觸控感測層包含:依序形成第一感測電極、第一絕緣層、第二感測電極以及第二絕緣層。
本揭露之另一技術態樣為一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形成觸控感測層於基底層上;形成整合模組於基底層上,其中整合模組包含位在基底層之表面上的線路遮蔽層以及位在基底層之另一表面上的硬化層或抗眩塗層;設置導光板於觸控感測層及顯示面板之間。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還包含形成一水氣阻隔層於顯示面板上,其中觸控感測層位在基底層與水氣阻隔層之間。
本揭露之另一技術態樣為一種導光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
在本揭露一實施例中,導光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包含形成導光模組,其中形成導光模組包含提供導光板、形成線路遮蔽層於導光板之上表面、形成硬化層或抗眩塗層於導光板之上表面以及形成網點結構於導光板之下表面; 形成觸控感測層,包含提供基底層、形成第一感測電極於基底層上、形成第一絕緣層於第一感測電極上、形成第二感測電極於第一絕緣層上、形成第二絕緣層於第二感測電極上;以及將導光模組中的網點結構,藉由黏著層貼合至觸控感測層中的第二絕緣層或基底層上。
在上述實施例中,顯示裝置可藉由基底層將觸控感測層整合至顯示裝置或者導光模組,以減少顯示裝置整體的黏著層的數量以及縮減顯示裝置的整體厚度。如此一來,可使顯示裝置更為輕薄、提升顯示裝置的彎折特性及減少顯示裝置的製程步驟及簡化製程的複雜度。
100、100a、200、300、300a、400:顯示裝置
100A、200A、300A:導光模組
100B、200B、300B、400A:整合模組
110、110a、210、310、310a、410:觸控感測層
111、211、311、411:第一感測電極
112、212、312、412:第一絕緣層
113、213、313、413:第二感測電極
114、214、314、414:第二絕緣層
114S:表面
115、215、315、415:第三絕緣層
120、220、320、420:基底層
320S、420S:表面
122、222:無色聚醯亞胺層
122S、222S:表面
124、224、380、480:水氣阻隔層
124S、224S:表面
130、230、330、430:顯示面板
132、232、332、432:基板
134、234、334、434:電子墨水層
136、236、336、436:下電極
138、238、338、438:上電極
140、240、340、440:蓋板結構
142、242、342、442:硬化層
144、244、344、444:線路遮蔽層
150、250、350、450:導光板
152、252、352、452:網點結構
170、270、370、470:黏著層
490:承載板
DA:可視區
NA:非可視區
2A-2A:線段
第1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上視圖。
第2A圖為沿著第1圖的線段2A-2A的剖面圖。
第2B圖至第2D圖為第2A圖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在各步驟的剖面圖。
第3圖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第4A圖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第4B圖至第4C圖為第4A圖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在各步驟的剖面圖。
第5A圖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第5B圖至第5D圖為第5A圖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在各步驟的剖面圖。
第6圖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第7A圖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第7B圖至第7D圖為第7A圖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在各步驟的剖面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且為了清楚起見,圖式中之層和區域的厚度可能被誇大,並且在圖式的描述中相同的元件符號表示相同的元件。
第1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的上視圖。第2A圖為沿著第1圖的線段2A-2A的剖面圖。顯示裝置100具有可視區DA與非可視區NA。顯示裝置100包含導光模組100A及整合模組100B。整合模組100B包含觸控感測層110、基底層120以及顯示面板130。導光模組100A包含蓋板結構140、導光板150。
觸控感測層110設置在基底層120上,導光模組100A位在觸控感測層110上。觸控感測層110位在導光模組100A與基底層120之間,基底層120位在觸控感測層110與顯示面板130之間。顯示面板130與觸控感 測層110之間無黏著材料(例如光學膠)。具體而言,基底層120與觸控感測層110之間無黏著材料,且基底層120與顯示面板130之間也無黏著材料。
基底層120包含無色聚醯亞胺層122(Colorless Polyimide,CPI)以及水氣阻隔層124。水氣阻隔層124與觸控感測層110分別位在無色聚醯亞胺層122的相對兩側。水氣阻隔層124的材料可包含有機材料與無機材料的複合膜層,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感測層110直接接觸無色聚醯亞胺層122,也就是觸控感測層110直接形成在基底層120上。
顯示面板130為反射式顯示面板。顯示面板130包含基板132、電子墨水層134、下電極136以及上電極138。電子墨水層134位在下電極136以及上電極138之間。上電極138位在水氣阻隔層124與電子墨水層134之間。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30直接接觸水氣阻隔層124,也就是顯示面板130直接設置在基底層120上。
觸控感測層110包含第一感測電極111、第一絕緣層112、第二感測電極113以及第二絕緣層114。第一感測電極111位在基底層120與第一絕緣層112之間,第二感測電極113位在第一絕緣層112與第二絕緣層114之間。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感測層110還包含第三絕緣層115,且第三絕緣層115位在基底層120與第一感測電極111之間。第三絕緣層115接觸基底層120的無色聚醯亞胺層122、第一感測電極111以及第一絕緣層112。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感測電極111與第二感測電極113的材料包含奈米導電材料。舉例來說,奈米導電材料為奈米金屬粒子,例如混合在有機材料中的銀奈米粒子或銅奈米粒子。如此一來,可降低第一感測電極111與第二感測電極113的材料對於彎折度的限制,進而提升觸控感測層110的可彎折性。
本揭露的顯示裝置100將無色聚醯亞胺層122與水氣阻隔層124作為觸控感測層110的基底,藉此將觸控感測層110整合至顯示面板130。因此,顯示面板130、基底層120以及觸控感測層110可共同構成整合模組100B。如此一來,觸控感測層110與顯示面板130之間無需藉由黏著層黏合,可縮減顯示裝置100的整體厚度並提升顯示裝置100的耐彎折性。此外,包含奈米金屬粒子的第一感測電極111與第二感測電極113可克服傳統電極材料(例如透明導電膜)易脆且不易彎折的缺點,因此可提升顯示裝置100整體的可彎折性,有利於應用在大尺寸及可撓的產品中。
導光板150位在觸控感測層110與蓋板結構140之間。導光板150與蓋板結構140之間無黏著材料,也就是蓋板結構140直接設置於導光板150的上方。
蓋板結構140可包含硬化層142(Hard Coating Layer,HC Layer)及線路遮蔽層144。硬化層142也可包含抗眩塗層(Anti-glare Layer,AG Layer)。線路遮蔽層144位在導光板150與硬化層142之間。硬化 層142可填補線路遮蔽層144與導光板150之間的斷差,並提供導光模組100A的保護功能。導光板150的材料包含熱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使導光板150具有較佳的韌性、回彈性及自我修復特性。導光板150包含網點結構152,位在導光板150面對顯示面板130的表面,用以增加進入顯示面板130的光線的均勻性。因此,導光板150除了可具有導光效果,還可提升導光模組100A的自我修復特性以及可彎折性。線路遮蔽層144例如為深色油墨,位在顯示裝置100的非可視區NA,用以定義出可視區DA與非可視區NA。
由於蓋板結構140可與導光板150整合,因此蓋板結構140與導光板150可共同構成導光模組100A。如此一來,蓋板結構140與導光板150之間無需藉由黏著層黏合,可縮減顯示裝置100的整體厚度並提升顯示裝置100的耐彎折性。亦即,導光板150可與蓋板結構140整合為單一結構,例如直接於導光板150上表面噴塗線路遮蔽層144與硬化層142或抗眩塗層,並直接於導光板150下表面噴塗網點結構152。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絕緣層112、第二絕緣層114以及第三絕緣層115的材料包含聚脂有機材料、壓克力樹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聚醯亞胺樹脂或上述之組合。藉由將第三絕緣層115設置在基底層120上,可進一步增加第一感測電極111與基底層120的材料之間的附著性,有利於將觸控感測層110整合至顯示面板130上。
第一感測電極111與第二感測電極113的厚度可在約0.4微米至1微米的範圍中,第一絕緣層112與第二絕緣層114的厚度可在約0.5微米至2微米的範圍中,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也就是說,第一絕緣層112與第二絕緣層114的厚度需大於第一感測電極111與第二感測電極113的厚度。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三絕緣層115是用以增加設置基底層120與第一感測電極111之間的附著性,因此第三絕緣層115的厚度可等於或小於第一絕緣層112與第二絕緣層114的厚度。換句話說,第三絕緣層115的厚度可無需大於第一感測電極111與第二感測電極113的厚度。
由於本揭露的觸控感測層110可透過基底層120整合至顯示面板130,觸控感測層110可直接形成在基底層120上。因此,位在顯示裝置100的可視區DA及非可視區NA的第一感測電極111可在相同的蝕刻顯影製程中形成,位在顯示裝置100的可視區DA及非可視區NA的第二感測電極113也可在相同的蝕刻顯影製程中形成。換句話說,可不必先經過黏合製程,將觸控感測層110在可視區DA中的線路完成後,才形成走線在非可視區NA中。因此,本揭露的整合模組100B可減少製程步驟及簡化製程的複雜度。在一些實施例中,位在可視區DA的第一感測電極111與第二感測電極113的線寬可在約3微米至5微米的範圍中,而位在非可視區NA的第一感測電極111與第二感測電極113的線寬可在約8微米至30微米的範 圍中,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模組100A與整合模組100B之間透過黏著層170而黏合。換句話說,導光板150的網點結構152與第二絕緣層114的表面114S分別與黏著層170的相對兩側接觸,使導光模組100A與整合模組100B互相黏合。因此,導光模組100A與整合模組100B的設計可增加導光模組100A與整合模組100B的可彎折性、減少顯示裝置100整體的黏著層的數量以及縮減顯示裝置100的整體厚度。如此一來,可使顯示裝置100更為輕薄、提升顯示裝置100的耐彎折性及減少顯示裝置100的製程步驟及簡化製程的複雜度。此外,包含熱塑性聚氨酯的導光板150可降低與黏著層170之間的表面特性差異以及可彎折性差異,因此可提升顯示裝置100整體的耐彎折性,有利於應用在大尺寸及可撓的產品中。
第2B圖至第2D圖為第2A圖的顯示裝置100的製造方法在各步驟的剖面圖。參閱第2B圖,首先將觸控感測層110形成在基底層120(見第2A圖)的無色聚醯亞胺層122上。形成觸控感測層110包含形成第三絕緣層115於無色聚醯亞胺層122上,且第三絕緣層115接觸無色聚醯亞胺層122的表面122S。接著,形成第一感測電極111於第三絕緣層115上。也就是第三絕緣層115位在無色聚醯亞胺層122與第一感測電極111之間。第一感測電極111位在可視區DA與非可視區NA(見第1圖)的線路及走線皆透過相同的圖案化製程而形成。接著形成第一絕緣 層112於第一感測電極111上,再形成第二感測電極113於第一絕緣層112上。第二感測電極113位在可視區DA與非可視區NA(見第1圖)的線路及走線皆透過相同的圖案化製程而形成。最後,形成第二絕緣層114於第二感測電極113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若是採用片對片製程,可將無色聚醯亞胺層122先以熱解膠固定於玻璃基板上,再形成觸控感測層110。在一些實施例中,若是採用卷對卷製程,則可利用熱解膠作為承載板。因此,顯示裝置100的製造可不受限於製程方法。
參閱第2C圖,將第2C圖中的結構自玻璃基板或承載板脫離,接著將水氣阻隔層124形成在無色聚醯亞胺層122上,使得無色聚醯亞胺層122位在水氣阻隔層124與觸控感測層110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2B圖與第2C圖之步驟可對調。也就是說,水氣阻隔層124可先形成在無色聚醯亞胺層122上,以構成基底層120。接著,再將觸控感測層110中的各層形成在基底層120上。換句話說,只要觸控感測層110可藉由無色聚醯亞胺層122作為基底而形成即可,也就是先形成水氣阻隔層124後才製作觸控感測層110。
參閱第2D圖,設置顯示面板130於觸控感測層110及基底層120的下方,使得基底層120位在顯示面板130與觸控感測層110之間。設置顯示面板130包含形成上電極138在水氣阻隔層124背對無色聚醯亞胺層122的表面124S上,且上電極138接觸水氣阻隔層124的表 面124S。接著,在上電極138與位在基板132上的下電極136之間設置電子墨水層134。如此一來,即可得到整合模組100B。顯示面板130與觸控感測層110之間無黏著材料,觸控感測層110透過基底層120整合至顯示面板130。
參閱第2A圖,將線路遮蔽層144形成在硬化層142上,接著將蓋板結構140直接設置於導光板150上。也就是說,蓋板結構140可藉由塗佈硬化層的材料及/或壓印(例如紫外光壓印)抗眩塗層的材料而形成。或者將線路遮蔽層144直接形成在導光板150上,接著藉由塗佈硬化層或抗眩塗層於導光板150上。導光板150的網點結構152可藉由印刷、熱壓、UV壓印等製程形成。如此一來,即可得到導光模組100A。導光板150與蓋板結構140之間無黏著材料,使導光板150與蓋板結構140整合。換句話說,上述的基底層120也可視為是觸控感測層110的一部份,而顯示裝置100可視為是將導光模組100A的網點結構152藉由黏著層170貼合至觸控感測層110中的第二絕緣層114或基底層120上而形成的導光觸控模組。
第3圖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0a的剖面圖。第3圖的顯示裝置100a與第2A圖的顯示裝置100具有相同的剖面位置。同時參閱第2A圖與第3圖。顯示裝置100a與顯示裝置100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顯示裝置100a不具有第三絕緣層115。換句話說,顯示裝置100a的第一感測電極111直接形成在無色聚醯亞胺層 122上。第一感測電極111與第一絕緣層112皆與無色聚醯亞胺層122直接接觸。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感測電極111與無色聚醯亞胺層122之間可具有足夠的附著性,因此可選擇省略顯示裝置100的第三絕緣層115。顯示裝置100a的觸控感測層110a也是藉由基底層120而整合至顯示面板130,因此顯示裝置100a具有與顯示裝置100相同的技術功效,於此不再贅述。
第4A圖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200的剖面圖。第4A圖的顯示裝置200與第2A圖的顯示裝置100具有相同的剖面位置。顯示裝置200包含導光模組200A及整合模組200B。整合模組200B包含觸控感測層210、基底層220以及顯示面板230。導光模組200A包含蓋板結構240與導光板250。
觸控感測層210與導光模組200A位在基底層220的相對兩側上。觸控感測層210位在基底層220與顯示面板230之間,也就是基底層220位在觸控感測層210與蓋板結構240之間。顯示面板230與觸控感測層210之間無黏著材料,且基底層220與觸控感測層210之間無黏著材料。
基底層220包含無色聚醯亞胺層222以及水氣阻隔層224。無色聚醯亞胺層222與觸控感測層210分別位在水氣阻隔層224的相對兩側。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感測層210直接接觸水氣阻隔層224的表面224S。
顯示面板230包含基板232、電子墨水層234、 下電極236以及上電極238。電子墨水層234位在下電極236以及上電極238之間。上電極238位在觸控感測層210與電子墨水層234之間。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感測層210直接接觸顯示面板230。
觸控感測層210包含第一感測電極211、第一絕緣層212、第二感測電極213、第二絕緣層214以及第三絕緣層215。第一感測電極211位在第三絕緣層215與第一絕緣層212之間,第二感測電極213位在第一絕緣層212與第二絕緣層214之間。第三絕緣層215位在基底層220與第一感測電極211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絕緣層214直接接觸顯示面板230的上電極238,且第三絕緣層215直接接觸基底層220的水氣阻隔層224、第一感測電極211以及第一絕緣層212。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感測電極211與水氣阻隔層224之間的附著性較差,因此需藉由第三絕緣層215增加第一感測電極211在基底層220上的附著性。
第一感測電極211以及第二感測電極213的材料、製程及技術功效與第2A圖所示的顯示裝置100相同,且觸控感測層210中各層的厚度寬度等結構特徵及技術功效也與顯示裝置100相同,於此不再贅述。
本揭露的顯示裝置200將無色聚醯亞胺層222與水氣阻隔層224作為用以形成觸控感測層210的基底,並將觸控感測層210整合至基底層220與顯示面板230之間。因此,顯示面板230、基底層220以及觸控感測層 210可共同構成整合模組200B。如此一來,觸控感測層210與顯示面板230之間無需藉由黏著層黏合,使得顯示裝置200的整體厚度縮減。
蓋板結構240與導光板250構成導光模組200A。導光模組200A與第2A圖的導光模組100A具有相同的結構及技術功效,於此不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模組200A與整合模組200B之間透過黏著層270而黏合。換句話說,導光板250的網點結構252與無色聚醯亞胺層222的表面222S分別與黏著層270的相對兩側接觸,使導光模組200A與整合模組200B互相黏合。導光模組200A與整合模組200B的設計可增加導光模組200A與整合模組200B的可彎折性、減少顯示裝置200整體的黏著層的數量以及縮減顯示裝置200的整體厚度。如此一來,可使顯示裝置200更為輕薄、提升顯示裝置200的耐彎折性及減少顯示裝置200的製程步驟及簡化製程的複雜度。
第4B圖至第4C圖為第4A圖的顯示裝置200的製造方法在各步驟的剖面圖。參閱第4B圖,首先將觸控感測層210直接形成在基底層220的水氣阻隔層224上,使得第三絕緣層215直接接觸水氣阻隔層224的表面224S。如同前述,可將基底層220先固定在玻璃基板或承載板上,再形成觸控感測層210。觸控感測層210的製造方法與第2A圖所示的顯示裝置100的觸控感測層110的製造方法相同,於此不再贅述。
參閱第4B圖與第4C圖,設置顯示面板230於觸控感測層210上,使得觸控感測層210位在顯示面板230與基底層220之間。設置顯示面板230包含形成上電極238在第二絕緣層214上。接著,將第4B圖中的結構自玻璃基板或承載板脫離,在上電極238與位在基板232上的下電極236之間設置電子墨水層234。如此一來,即可得到整合模組200B。顯示面板230與觸控感測層210之間無黏著材料,使觸控感測層210整合至基底層220與顯示面板230之間。
參閱第4A圖,將線路遮蔽層244形成在硬化層242上,接著將蓋板結構240直接設置於導光板250上。蓋板結構240的製造方式皆與第2A圖中的顯示裝置100相同,於此不再贅述。如此一來,即可得到導光模組200A。導光板250與蓋板結構240之間無黏著材料,使導光板250與蓋板結構240整合。
第5A圖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300的剖面圖。第5A圖的顯示裝置300與第2A圖的顯示裝置100具有相同的剖面位置。顯示裝置300與第4A圖顯示裝置200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顯示裝置300的觸控感測層310位在基底層320與水氣阻隔層380之間,且水氣阻隔層380位在觸控感測層310與顯示面板330之間。顯示裝置300的基底層320為無色聚醯亞胺。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感測層310的第三絕緣層315直接接觸基底層320,觸控感測層310的第二絕緣層314與顯示面板 330的上電極338分別直接接觸水氣阻隔層380的相對兩側。因此,基底層320、觸控感測層310、水氣阻隔層380以及顯示面板330可共同構成整合模組300B。
顯示裝置300的導光模組300A與整合模組300B之間透過黏著層370而黏合。換句話說,導光板350的網點結構352與基底層320的表面320S分別接觸黏著層370的相對兩側,使導光模組300A與整合模組300B互相黏合。導光模組300A與整合模組300B的設計除了可增加導光模組300A與整合模組300B的可彎折性、減少顯示裝置300整體的黏著層的數量以及縮減顯示裝置300的整體厚度。如此一來,可使顯示裝置300更為輕薄、提升顯示裝置300的彎折特性及減少顯示裝置300的製程步驟及簡化製程的複雜度。顯示裝置300具有與顯示裝置200相同的技術功效,於此不再贅述。
第5B圖至第5D圖為第5A圖的顯示裝置300的製造方法在各步驟的剖面圖。參閱第5B圖,首先將觸控感測層310形成在基底層320上。如同前述,可將基底層320先固定在玻璃基板或承載板上,再形成觸控感測層310。觸控感測層310的製造方法與第2A圖所示的顯示裝置100的觸控感測層110的製造方法相同,於此不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感測層310的第三絕緣層315直接接觸基底層320。
參閱第5C圖,將水氣阻隔層380形成在觸控感測層310上,使得觸控感測層310位在水氣阻隔層380 與基底層320之間。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感測層310的第二絕緣層314直接接觸水氣阻隔層380。
參閱第5D圖,設置顯示面板330於水氣阻隔層380上,使得水氣阻隔層380位在觸控感測層310與顯示面板330之間。設置顯示面板330包含形成上電極338在水氣阻隔層380上。接著,將第5C圖中的結構自玻璃基板或承載板脫離,在上電極338與位在基板332上的下電極336之間設置電子墨水層334。如此一來,即可得到整合模組300B。顯示面板330與觸控感測層310之間無黏著材料,使觸控感測層310與顯示面板330整合。
參閱第5A圖,將線路遮蔽層344形成在硬化層342上,接著將蓋板結構340直接設置於導光板350上。如此一來,即可得到導光模組300A。導光板350與蓋板結構340之間無黏著材料,使導光板350與蓋板結構340整合。
第6圖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300a的剖面圖。第6圖的顯示裝置300a與第2A圖的顯示裝置100具有相同的剖面位置。同時參閱第5A圖與第6圖。顯示裝置300a與顯示裝置300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顯示裝置300a的觸控感測層310a不具有第三絕緣層315。換句話說,顯示裝置300a的第一感測電極311直接形成在基底層320上。第一感測電極311與第一絕緣層312皆與基底層320接觸。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感測電極311與基底層320之間可具有足夠的附著性,因此可選擇 省略顯示裝置300的第三絕緣層315。顯示裝置300a具有與顯示裝置300相同的技術功效,於此不再贅述。
第7A圖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400的剖面圖。第7A圖的顯示裝置400與第2A圖的顯示裝置100具有相同的剖面位置。顯示裝置400包含第一整合模組400A以及顯示面板430。第一整合模組400A包含觸控感測層410、基底層420以及蓋板結構440。
在本實施例中,基底層420為無色聚醯亞胺層。蓋板結構440包含硬化層442(Hard Coating Layer,HC Layer)及線路遮蔽層444。硬化層442可包含抗眩塗層(Anti-glare Layer,AG Layer)。觸控感測層410與蓋板結構440分別設置在基底層420的相對兩側上。觸控感測層410包含第三絕緣層415、第一感測電極411、第一絕緣層412、第二感測電極413以及第二絕緣層414。第三絕緣層415位在基底層420與第一感測電極411之間。第一感測電極411位在第三絕緣層415與第一絕緣層412之間,且第二感測電極413位在第一絕緣層412與第二絕緣層414之間。
第一感測電極411以及第二感測電極413的材料、製程及技術功效與第2A圖所示的顯示裝置100相同,且觸控感測層410中各層的厚度寬度等結構特徵及技術功效也與顯示裝置100相同,於此不再贅述。
線路遮蔽層444位在基底層420面對觸控感測層410的表面420S上。線路遮蔽層444位在非可視區 NA(見第1圖)。在本實施例中,第三絕緣層415直接接觸基底層420與線路遮蔽層444,且第三絕緣層415設置以填補線路遮蔽層444與基底層420之間的斷差。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絕緣層415的厚度在約5微米至20微米的範圍中。基底層420與蓋板結構440之間無黏著材料,觸控感測層410與基底層420之間也無黏著材料。因此,觸控感測層410、基底層420以及蓋板結構440可共同構成第一整合模組400A。如此一來,蓋板結構440與觸控感測層410之間無需藉由黏著層黏合,可縮減顯示裝置400的整體厚度。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400還包含導光板450以及水氣阻隔層480。水氣阻隔層480位在顯示面板430上,導光板450位在顯示面板430與觸控感測層410之間。導光板450與觸控感測層410透過黏著層470黏合,且導光板450與顯示面板430也透過黏著層470黏合。
第7B圖至第7D圖為第7A圖的顯示裝置400的製造方法在各步驟的剖面圖。參閱第7B圖,首先將蓋板結構440形成在基底層420上。
參閱第7C圖,接著將第7B圖中的結構倒轉並放置在承載板490上,並接著形成線路遮蔽層444在基底層420上。接著,將觸控感測層410形成於蓋板結構440與基底層420上。形成觸控感測層410包含形成第三絕緣層415在線路遮蔽層444與基底層420上,以填補線路遮蔽層444與基底層420之間的斷差。接著,如同第2B 圖中所述,依序形成第一感測電極411、第一絕緣層412、第二感測電極413以及第二絕緣層414。如此一來,即可得到第一整合模組400A。在一些實施例中,若是採用片對片製程,則可藉由熱解膠將第7B圖中的結構倒轉並固定於玻璃基板上作為承載板490。在一些實施例中,若是採用卷對卷製程,則可利用熱解膠作為承載板490。因此,顯示裝置400的製造可不受限於製程方法。
參閱第7D圖,形成水氣阻隔層480在顯示面板430上後,透過黏著層470黏合水氣阻隔層480與導光板450。參閱第7D圖與第7A圖,接著透過黏著層470黏合第7D圖的結構與第一整合模組400A。如此一來,即可得到顯示裝置400,使蓋板結構440與觸控感測層410整合。
綜上所述,本揭露的顯示裝置可藉由基底層將觸控感測層整合至顯示裝置或者蓋板結構,以減少顯示裝置整體的黏著層的數量以及縮減顯示裝置的整體厚度。如此一來,可使顯示裝置更為輕薄、提升顯示裝置的彎折特性及減少顯示裝置的製程步驟及簡化製程的複雜度。由於觸控感測層可直接形成在基底層上,因此位在可視區與非可視區的第一感測電極與第二感測電極皆可分別在相同的蝕刻顯影製程中形成。除此之外,觸控感測層的第一感測電極與第二感測電極的奈米金屬粒子可降低材料對於彎折度的限制,進而提升觸控感測層的可彎折性。導光板的材料包含熱塑性聚氨酯,使導光板具有較佳的韌性、回彈性及自 我修復特性。這樣的設計可降低與黏著層之間的表面特性差異以及可彎折性差異,因此可提升顯示裝置整體的耐彎折性,有利於應用在大尺寸及可撓的產品中。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顯示裝置
100A:導光模組
100B:整合模組
110:觸控感測層
111:第一感測電極
112:第一絕緣層
113:第二感測電極
114:第二絕緣層
114S:表面
115:第三絕緣層
120:基底層
122:無色聚醯亞胺層
124:水氣阻隔層
130:顯示面板
132:基板
134:電子墨水層
136:下電極
138:上電極
140:蓋板結構
142:硬化層
144:線路遮蔽層
150:導光板
152:網點結構
170:黏著層

Claims (21)

  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基底層;一觸控感測層,設置在該基底層上;一導光模組,設置在該觸控感測層上,其中該導光模組包含一導光板及一線路遮蔽層;以及一顯示面板,其中該觸控感測層位在該導光模組與該顯示面板之間,且該顯示面板與該觸控感測層之間無黏著材料。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層接觸該基底層。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基底層包含一無色聚醯亞胺層(Colorless Polyimide,CPI)以及一水氣阻隔層,該水氣阻隔層與該觸控感測層分別位在該無色聚醯亞胺層的相對兩側。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基底層還包含一無色聚醯亞胺層以及一水氣阻隔層,該無色聚醯亞胺層與該觸控感測層分別位在該水氣阻隔層的相對兩側。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 感測層包含一第三絕緣層,且該第三絕緣層接觸該水氣阻隔層。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層包含一第一感測電極、一第一絕緣層、一第二感測電極以及一第二絕緣層,其中該第一感測電極位在該基底層與該第一絕緣層之間,該第二感測電極位在該第一絕緣層與該第二絕緣層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絕緣層接觸該基底層。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層還包含一第三絕緣層,且該第三絕緣層位在該基底層與該第一感測電極之間,且該第三絕緣層接觸該基底層。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感測電極及該第二感測電極材料為奈米導電材料。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導光板的材料包含熱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導光板包含一硬化層或一抗眩塗層。
  12.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基底層;一觸控感測層,設置在該基底層上;一蓋板結構,設置在該觸控感測層上;一顯示面板,其中該觸控感測層位在該蓋板結構與該顯示面板之間,且該蓋板結構與該觸控感測層之間無黏著材料;以及一水氣阻隔層,其中該觸控感測層位在該基底層與該水氣阻隔層之間,且該水氣阻隔層位在該觸控感測層與該顯示面板之間。
  13. 一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形成一觸控感測層於一基底層上,使得該觸控感測層直接接觸該基底層;設置一導光模組於該觸控感測層的一側上,包含:以熱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形成一導光板;形成一線路遮蔽層於該導光板之上表面;形成一硬化層或一抗眩塗層於該導光板之該上表面;以及形成一網點結構於該導光板之下表面;以及 設置一顯示面板於該觸控感測層與該基底層之另一側上,其中該顯示面板與該觸控感測層之間無黏著材料。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觸控感測層於基底層上包含:形成一第一感測電極於一無色聚醯亞胺層上;形成一第一絕緣層於該第一感測電極上;形成一第二感測電極於該第一絕緣層上;以及形成一第二絕緣層於該第二感測電極上。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還包含:形成一第三絕緣層於該基底層與該第一感測電極之間,使得該第三絕緣層接觸該基底層。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基底層包含一無色聚醯亞胺層與一水氣阻隔層,且形成該觸控感測層於該基底層上包含使該無色聚醯亞胺層位在該水氣阻隔層與該觸控感測層之間。
  17.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基底層包含一無色聚醯亞胺層與一水氣阻隔層,且形成該觸控感測層於該基底層上包含使該水氣阻隔層位在該無色聚醯亞胺層與該觸控感測層之間。
  18. 一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提供一顯示面板,該顯示面板包含一基板、一電子墨水層、一下電極以及一上電極;形成一基底層覆蓋該顯示面板之該上電極;形成一觸控感測層於該基底層上,使得該觸控感測層直接接觸該基底層;以及設置一導光模組於該觸控感測層相對於該顯示面板的另一側上;其中形成該觸控感測層包含:依序形成一第一感測電極、一第一絕緣層、一第二感測電極以及一第二絕緣層。
  19. 一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形成一觸控感測層於一基底層上;形成一蓋板結構於該基底層上,其中該蓋板結構包含位在該基底層之一表面上的線路遮蔽層以及位在該基底層之另一表面上的一硬化層或一抗眩塗層;以及設置一導光板於該觸控感測層及一顯示面板之間。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還包含:形成一水氣阻隔層於該顯示面板上,其中該觸控感測層位在該基底層與該水氣阻隔層之間。
  21. 一種導光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包含:形成一導光模組,包含:提供一導光板;形成一線路遮蔽層於該導光板之上表面;形成一硬化層或一抗眩塗層於該導光板之該上表面;以及形成一網點結構於該導光板之下表面;形成一觸控感測層,包含:提供一基底層;形成一第一感測電極於該基底層上;形成一第一絕緣層於該第一感測電極上;形成一第二感測電極於該第一絕緣層上;以及形成一第二絕緣層於該第二感測電極上;以及將該導光模組中的網點結構,藉由一黏著層貼合至該觸控感測層中的該第二絕緣層或該基底層上。
TW109136583A 2020-10-22 2020-10-22 顯示裝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與導光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 TWI7517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6583A TWI751750B (zh) 2020-10-22 2020-10-22 顯示裝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與導光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
US17/445,403 US11966546B2 (en) 2020-10-22 2021-08-19 Display device, fabrication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of light guide touch module
US18/608,953 US20240220055A1 (en) 2020-10-22 2024-03-19 Display device, fabrication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of light guide touch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6583A TWI751750B (zh) 2020-10-22 2020-10-22 顯示裝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與導光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1750B true TWI751750B (zh) 2022-01-01
TW202217523A TW202217523A (zh) 2022-05-01

Family

ID=80809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6583A TWI751750B (zh) 2020-10-22 2020-10-22 顯示裝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與導光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11966546B2 (zh)
TW (1) TWI7517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9004B (zh) * 2022-12-05 2024-04-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發光裝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22857B (zh) * 2013-10-11 2016-02-2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觸控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
TWI606374B (zh) * 2015-07-27 2017-11-21 業成光電(深圳)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10930876A (zh) * 2018-09-20 2020-03-2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和包括该显示设备的计算设备
CN111754856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和包括该显示设备的计算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3452B (zh) 2009-04-21 2014-12-01 Ind Tech Res Inst 觸控式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9651729B2 (en) * 2010-04-16 2017-05-16 Flex Lighting Ii, Llc Reflective display comprising a frontlight with extraction features and a light redirecting optical element
WO2013011813A1 (ja) * 2011-07-21 2013-01-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ライ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該フロントライトを備えた反射型表示装置および該反射型表示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9087488B1 (en) * 2011-09-15 2015-07-2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roducing electro-optic display with seamless front surface
TWI475309B (zh) * 2012-11-06 2015-03-01 Wistron Corp 電子紙顯示器
TWI494806B (zh) * 2013-01-22 2015-08-01 Ind Tech Res Inst 觸控薄膜結構
CN104133569A (zh) * 2013-04-30 2014-11-05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4571658B (zh) 2013-10-17 2020-03-1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反射式显示模组及使用该反射式显示模组的电子装置
US9626024B1 (en) * 2014-03-24 2017-04-1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mposite cover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5320328B (zh) 2014-07-25 2018-08-21 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TWM500923U (zh) * 2014-09-04 2015-05-11 Cando Corp 觸碰面板模組
CN105988627B (zh) 2015-02-25 2020-06-3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808391B (zh) * 2015-05-26 2018-05-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化前置光源及其制作方法、反射式显示装置
CN105187573B (zh) 2015-07-24 2016-11-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终端前盖及终端
CN106445215A (zh) 2015-08-10 2017-02-22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设备、触控装置及制作触控装置的方法
TWI575436B (zh) 2016-03-22 2017-03-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以及其製造方法
KR102454824B1 (ko) 2016-03-25 2022-10-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KR102662681B1 (ko) 2016-12-26 2024-04-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와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180110924A (ko) * 2017-03-30 2018-10-11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Oled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22857B (zh) * 2013-10-11 2016-02-2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觸控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
TWI606374B (zh) * 2015-07-27 2017-11-21 業成光電(深圳)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10930876A (zh) * 2018-09-20 2020-03-2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和包括该显示设备的计算设备
CN111754856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和包括该显示设备的计算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7523A (zh) 2022-05-01
US20220129093A1 (en) 2022-04-28
US11966546B2 (en) 2024-04-23
US20240220055A1 (en) 2024-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31436B2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lectronic device
JP2013122745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698516B2 (en) Touch sensor,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730410B (zh) 蓋板組件、其製備方法、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
US20240220055A1 (en) Display device, fabrication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of light guide touch module
TWI733506B (zh) 觸控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9901737B (zh) 触控传感器、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11010001B2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TWI680444B (zh)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14385023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与导光触控模块的制造方法
TW202046071A (zh) 觸控面板、應用其的觸控顯示模塊及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
WO2011021579A1 (ja) 入力装置
JP7247262B2 (ja) タッチセンサ及び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
TWM572495U (zh) 觸控感測器及其觸控面板
TWM457920U (zh) 單片玻璃觸控板
KR20140078455A (ko) 터치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WO2024095688A1 (ja) 導電フィルム
CN114327156B (zh) 触控元件以及包含触控元件的装置
TWI808720B (zh) 太陽能觸控面板、太陽能觸控裝置的製造方法以及包括其的太陽能觸控裝置
CN112625614B (zh) 导电结构、其制备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13092288U (zh) 触控元件以及包含触控元件的装置
TWI760825B (zh) 觸控面板、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及其裝置
TWI832687B (zh) 側面電路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M494963U (zh) 觸控面板
JP2984152B2 (ja) 半導体素子の実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