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4491B - 離子植入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離子植入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4491B
TWI744491B TW107106132A TW107106132A TWI744491B TW I744491 B TWI744491 B TW I744491B TW 107106132 A TW107106132 A TW 107106132A TW 107106132 A TW107106132 A TW 107106132A TW I744491 B TWI744491 B TW I74449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ion
calibration
ion implantation
upstrea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6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41183A (zh
Inventor
佐佐木玄
藤田勝士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友重機械離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友重機械離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友重機械離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1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1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44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449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0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 H01J37/317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for changing properties of the objects or for applying thin layers thereon, e.g. for ion implantation
    • H01J37/3171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for changing properties of the objects or for applying thin layers thereon, e.g. for ion implantation for ion implant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48Ion impla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08Ion sources; Ion gu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0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 H01J37/304Controlling tubes by information coming from the objects or from the beam, e.g. correction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6Bombardment with radiation
    • H01L21/263Bombardment with radiation with high-energy radiation
    • H01L21/265Bombardment with radiation with high-energy radiation producing ion impla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06Details of gas supplies, e.g. in an ion source, to a beam line, to a specimen or to a workpie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4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 H01J2237/047Changing particle velocity
    • H01J2237/0473Changing particle velocity acceler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4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 H01J2237/047Changing particle velocity
    • H01J2237/0473Changing particle velocity accelerating
    • H01J2237/04735Changing particle velocity accelerating with electrostatic means
    • H01J2237/04737Changing particle velocity accelerating with electrostatic means radio-frequency quadrupole [RFQ]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5Arrangements for energy or mass analysis
    • H01J2237/055Arrangements for energy or mass analysis magne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45De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variable being measured
    • H01J2237/24507Intensity, dose or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 beams or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H01J2237/24514Beam diagnostics including control of the parameter or property diagnos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45De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variable being measured
    • H01J2237/24571Measurements of non-electric or non-magnetic variables
    • H01J2237/24585Other variables, e.g. energy, mass, velocity, time,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30Electron or ion beam tubes for processing objects
    • H01J2237/304Controlling tubes
    • H01J2237/30433System calibr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Particle Accel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離子植入裝置。其課題在於提高離子植入裝置中之射束能量測定的校正精度。離子植入裝置(100)具備:離子源(10),能夠輸出包含具有與引出電壓相應之已知的能量之多價離子之校正用離子束;上游射束線(102),包括質量分析磁鐵(22a)和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能量分析磁鐵(24);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在能量分析磁鐵(24)的下游測定校正用離子束的能量;及校正序列部,制作表示已知的能量與藉由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測定出之校正用離子束的能量之間的對應關係之能量校正表。上游射束線壓力在離子植入處理期間被調整為第1壓力,在製作能量校正表之期間被調整為高於第1壓力的第2壓力。

Description

離子植入裝置
本申請主張基於2017年02月27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第2017-035227號的優先權。該申請的所有內容藉由參閱援用於本說明書中。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離子植入裝置。
已知有一種具有高頻線性加速器之離子植入裝置。該種離子植入裝置通常使用於高能量離子植入。藉由高頻線性加速器加速或減速之離子束在原理上具有某種能量寬度。亦即,從高頻線性加速器放出之離子束不僅包含具有所希望的能量之離子,而且還包含具有比所希望的能量稍微高的(或低的)能量之離子。在離子植入裝置中,為了測定離子束的能量而提出有射束能量測定裝置(例如,參閱專利文獻1)。該射束能量測定裝置能夠適用於高能量離子植入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176750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一般而言,測定裝置需要進行校正。這對於離子植入裝置中之射束能量測定裝置亦相同。為了對射束能量測定裝置進行校正,於該測定裝置中測定具有已知的能量之校正用離子束。在實際的射束能量測定中,在校正中使用經測定之能量與已知的能量之間的對應關係。藉由使用該對應關係,能夠補正具有未知的能量之離子束的測定結果。當測定裝置適用於高能量離子植入裝置時,期望不僅於低能量區域進行用於校正之測定,而且於高能量區域中亦進行用於校正之測定。 但是,實際情況係製作具有已知的“高”能量之校正用離子束並不容易。例如,經高頻加速之離子束(亦被稱為RF(射頻:radio frequency)射束)雖然是高能量,但如上所述具有能量寬度。因此,經高頻加速之離子束,難以嚴密地特定其能量的大小。這在提高校正的精度之方面成為制約。 本發明的一種態樣的例示性目的之一在於提高離子植入裝置中之射束能量測定的校正精度。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依本發明的一種態樣,離子植入裝置具備:離子源,能夠輸出包含具有與引出電壓相應之已知的能量之多價離子之校正用離子束;上游射束線,設置於前述離子源的下游,且包括質量分析磁鐵和高頻線性加速器;能量分析磁鐵,設置於前述上游射束線的下游;射束能量測定裝置,在前述能量分析磁鐵的下游測定前述校正用離子束的能量;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連接於前述上游射束線,以便在離子植入處理期間將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為第1壓力;及校正序列部,製作表示前述已知的能量與藉由前述射束能量測定裝置測定出之前述校正用離子束的能量之間的對應關係之能量校正表。前述校正序列部控制前述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以便在製作前述能量校正表之期間將前述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為高於前述第1壓力的第2壓力。 另外,將以上的構成要件的任意組合或本發明的構成要件或表現在方法、裝置、系統、電腦程式、資料結構、記錄媒體等之間彼此置換者,亦作為本發明的態樣有效。 (發明之效果) 依本發明,能夠提高離子植入裝置中之射束能量測定的校正精度。
以下,參閱附圖對用於實施本發明之形態進行詳細說明。在說明及附圖中,對於相同或同等的構成要件、組件、處理附加相同之符號,並適當省略重複說明。為了容易進行說明而方便上設定了圖示之各部的縮尺或形狀,只要沒有特別的提及,則並非做限定性解釋。實施形態為例示,並不對本發明的範圍做任何限定。實施形態中所記述之所有特徴或其組合並不一定是發明的本質性者。 圖1係概略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離子植入裝置100之俯視圖。圖2係概略表示圖1所示之離子植入裝置100的構成要件的配置之圖。離子植入裝置100適合於所謂的高能量離子植入裝置。高能量離子植入裝置係具有高頻線性加速方式的離子加速器和高能量離子輸送用射束線之離子植入裝置。高能量離子植入裝置將在離子源10中產生之離子加速為高能量,並沿著射束線將如此得到之離子束B輸送至被處理物(例如基板或晶圓40),對被處理物植入離子。 如圖1和/或圖2所示,離子植入裝置100具備:離子束生成單元12,生成離子並進行質量分析;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按照加速參數對於從離子束生成單元12供給之離子進行加速;射束偏向單元16,將離子束B的軌道彎曲成U字狀;射束輸送線單元18,將離子束B輸送至晶圓40;及基板處理供給單元20,將所輸送之離子束B均勻地植入到半導體晶圓。 如圖2所示,離子束生成單元12具有離子源10、引出電極11及質量分析裝置22。離子束生成單元12中,射束從離子源10通過引出電極11被引出之同時被加速,被引出並加速之射束藉由質量分析裝置22進行質量分析。質量分析裝置22具有質量分析磁鐵22a和質量分析狹縫22b。質量分析狹縫22b配置於質量分析裝置22的下一個構成要件亦即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入口部內。另外,質量分析狹縫22b亦可以配置於質量分析磁鐵22a的正後方(亦即,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正前方)。 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直線加速部殼體內的最前部配置有用於測量離子束的總射束電流之第1射束測量器80a。第1射束測量器80a構成為能夠藉由驅動機構在射束線上從上下方向進出。第1射束測量器80a例如為法拉第杯。該法拉第杯亦被稱為植入器法拉第杯。植入器法拉第杯構成為在垂直方向較長的長方形的鬥狀形狀,且使開口部朝向射束線上游側。第1射束測量器80a在調整離子源10和/或質量分析磁鐵22a時用於測量離子束B的總射束電流。並且,第1射束測量器80a亦可以用於根據需要在射束線上完全截斷到達射束線下游之離子束B。 藉由質量分析裝置22進行質量分析的結果,僅篩選出植入所需的離子種,所選之離子種的離子束B被導入到下一個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具備使用於通常的高能量離子植入之第1線性加速器15a。第1線性加速器15a具備1個以上的(例如複數個)高頻諧振器14a。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除第1線性加速器15a之外亦可以具備第2線性加速器15b。為了進行超高能量離子植入而與第1線性加速器15a一起使用第2線性加速器15b。第2線性加速器15b具備1個以上的(例如複數個)高頻諧振器14a。藉由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加速之離子束B的方向藉由射束偏向單元16發生變化。 第1線性加速器15a具備複數個高頻諧振器14a和複數個收斂發散透鏡64。高頻諧振器14a具備筒狀的電極。收斂發散透鏡64例如為電場透鏡(例如靜電四極電極(Q透鏡))。收斂發散透鏡64亦可以為磁場透鏡(例如四極電磁鐵)。高頻諧振器14a的筒狀電極與收斂發散透鏡64(例如Q透鏡)成一列交替排列,離子束B通過它們的中心。第2線性加速器15b亦與第1線性加速器15a同樣具備複數個高頻諧振器14a和複數個收斂發散透鏡64。 收斂發散透鏡64為了在加速中途或加速之後控制離子束B的收斂發散並有效地輸送離子B而設置。在高頻線性加速器的內部或其前後配置有所需數量的收斂發散透鏡64。橫向收斂透鏡64a與縱向收斂透鏡64b交替排列。亦即,橫向收斂透鏡64a配置於高頻諧振器14a的筒狀電極的前方(或後方),縱向收斂透鏡64b配置於高頻諧振器14a的筒狀電極的後方(或前方)。並且,第2線性加速器15b的末端的橫向收斂透鏡64a的後方配置有追加的縱向收斂透鏡64b。通過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之離子束B的收斂及發散被調整,藉此,最佳的二維射束輪廓(profile)的離子束B入射到後段的射束偏向單元16。 高頻線性加速器中,作為高頻(RF)的加速參數,可以考慮施加於各高頻諧振器14a的筒狀電極之電壓的振幅V[kV]、頻率f[Hz]。進行複數段高頻加速時,將高頻諧振器14a彼此的相位φ[deg]亦追加到加速參數中。該等振幅V、頻率f及相位φ為高頻(RF)的參數。頻率f亦可以使用固定值。並且,亦可以考慮收斂發散透鏡64的運行參數(亦稱為收斂發散參數)。收斂發散參數例如為Q透鏡電壓。 離開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之高能量的離子束B具有某種範圍的能量分佈。因此,希望事先實施高精度的能量分析、中心軌道補正及射束收斂發散的調整,以便經過高能量的離子束B的掃描及平行化而以所希望的植入精度照射到晶圓40。 射束偏向單元16進行高能量離子束的能量分析、中心軌道補正、能量分散的控制。射束偏向單元16具備至少2個高精度偏向電磁鐵、至少1個能量寬度限制狹縫及能量分析狹縫以及至少1個橫向收斂設備。複數個偏向電磁鐵構成為進行高能量離子束的能量分析、離子植入角度的精密補正及能量分散的抑制。 射束偏向單元16自上游依次具備能量分析磁鐵24、能量寬度限制狹縫27、橫向收斂四極透鏡26、能量分析狹縫28及轉向磁鐵30。能量分析磁鐵24配設於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下游。橫向收斂四極透鏡26抑制能量分散。轉向磁鐵30提供轉向(軌道補正)。離子束B的方向藉由射束偏向單元16被轉換,而朝向晶圓40的方向。 在能量分析狹縫28的下游設有測量射束電流之第2射束測量器80b。第2射束測量器80b配置於掃描室內的最前部亦即射束整形器32的正前方部。第2射束測量器80b構成為能夠藉由驅動機構在射束線上從上下方向進出。第2射束測量器80b例如為法拉第杯。該法拉第杯亦被稱為分解器法拉第杯。分解器法拉第杯構成為在垂直方向上較長的長方形的鬥狀形狀,且使開口部朝向射束線上游側。第2射束測量器80b在調整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和/或射束偏向單元16時用於測量離子束B的總射束電流。並且,第2射束測量器80b亦可以用於根據需要為了在射束線上完全截斷到達射束線下游之離子束B。 能量分析磁鐵24為射束偏向單元16的複數個偏向電磁鐵中最上游側的1個。能量分析磁鐵24有時亦被稱為能量過濾磁鐵(EFM)。轉向磁鐵30為射束偏向單元16的複數個偏向電磁鐵中最下游側的1個。 在通過射束偏向單元16的偏向電磁鐵之離子上施加有離心力和洛倫茲力,藉由該等力之平衡描繪圓弧狀軌跡。若以公式表示該平衡,則為mv=qBr。m為離子的質量,v為速度,q為離子價數,B為偏向電磁鐵的磁通量密度,r為軌跡的曲率半徑。只有該軌跡的曲率半徑r與偏向電磁鐵的磁極中心的曲率半徑一致之離子才能通過偏向電磁鐵。換言之,離子的價數相同時,能夠通過施加有恆定磁場之偏向電磁鐵的只有具有特定動量mv之離子。能量分析磁鐵24實際上為分析離子的動量之裝置。同樣,轉向磁鐵30和質量分析磁鐵22a亦均為動量過濾器。 射束偏向單元16藉由使用複數個磁鐵能夠使離子束B偏向180°。藉此,能夠以簡單的構成實現射束線為U字狀的高能量離子植入裝置。能量分析磁鐵24及轉向磁鐵30構成為偏向角度分別為90度,其結果,構成為合計偏向角度為180度。另外,用一個磁鐵進行之偏向量並不限於90°,亦可以是以下組合。 (1)1個偏向量為90°的磁鐵+2個偏向量為45°的磁鐵 (2)3個偏向量為60°的磁鐵 (3)4個偏向量為45°的磁鐵 (4)6個偏向量為30°的磁鐵 (5)1個偏向量為60°的磁鐵+1個偏向量為120°的磁鐵 (6)1個偏向量為30°的磁鐵+1個偏向量為150°的磁鐵 能量分析磁鐵24需要較高的磁場精度,因此安裝有進行精密的磁場測定之高精度磁場測定器86。磁場測定器86係將亦被稱為MRP(磁共振探針)之NMR(核磁共振)探針與霍爾探針適當組合而成之設備,MRP使用於霍爾探針的校正,霍爾探針使用於磁場恆定的反饋控制。並且,能量分析磁鐵24以嚴格的精度製成,以使磁場的不均性小於0.01%。轉向磁鐵30上亦同樣設有磁場測定器86。另外,轉向磁鐵30的磁場測定器86上可以僅安裝霍爾探針。另外,能量分析磁鐵24及轉向磁鐵30上分別連接有電流設定精度和電流穩定度在1×10-4 以內的電源及其控制設備。 射束輸送線單元18係輸送從射束偏向單元16離開之離子束B者,且具有由收斂發散透鏡組構成之射束整形器32、射束掃描器34、射束平行化器36及靜電式最終能量過濾器38。最終能量過濾器38包括最終能量分析狹縫。射束輸送線單元18的長度配合離子束生成單元12和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合計長度而設計。射束輸送線單元18藉由射束偏向單元16與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連結而整體形成U字狀的佈局。 射束輸送線單元18的下游側的末端設有基板處理供給單元20。基板處理供給單元20具有用於在植入處理中將離子束B照射到晶圓40之真空處理室21。在真空處理室21中容納有:射束監視器,測量離子束B的射束電流、位置、植入角度、收斂發散角、上下左右方向的離子分佈等;抗靜電裝置,防止由離子束B產生之晶圓40的靜電;晶圓輸送機構,搬入和搬出晶圓40並設置到適當的位置/角度;ESC(Electro Static Chuck:靜電吸附版),在離子植入過程中保持晶圓40;及晶圓掃描機構,在植入過程中以與射束電流的變動相應之速度使晶圓40向與射束掃描方向呈直角之方向移動。 基板處理供給單元20中,第3射束測量器80c設置於離子植入位置的後方。第3射束測量器80c例如為測量離子束B的總射束電流之固定式橫長法拉第杯。該橫長法拉第杯亦被稱為調節法拉第杯。第3射束測量器80c具有能夠在晶圓區域測量離子束B的整體掃描範圍之射束電流測量功能。第3射束測量器80c構成為在射束線的最下游測量最終設置的射束。 如圖1所示,基板處理供給單元20中與真空處理室21相鄰設有晶圓輸送裝置90。晶圓輸送裝置90具備中間輸送室、過渡(load lock)室及大氣輸送部。晶圓輸送裝置90構成為將儲存於裝卸台92之晶圓等被處理物輸送至真空處理室21。晶圓從裝卸台92經由大氣輸送部、過渡室及中間輸送室被搬入到真空處理室21。另一方面,離子植入處理完畢之晶圓經由中間輸送室、過渡室及大氣輸送部被搬出到裝卸台92。 這樣,離子植入裝置100的射束線部構成為具有對向之2條長直線部之水平U字狀的折回型射束線。上游的長直線部由對在離子源10生成之離子束B進行加速之複數個單元構成。下游的長直線部由藉由調整方向相對於上游的長直線部被轉換之離子束B並植入到晶圓40之複數個單元構成。2條長直線部構成為長度幾乎相同。2條長直線部之間設有用於進行維護作業之充分寬度的作業空間R1。 這樣將單元配置成U字狀之高能量離子植入裝置能夠抑制設置面積之同時確保良好的作業性。並且,高能量離子植入裝置中,藉由將各單元和裝置設為模組構成,能夠配合射束線基準位置進行裝卸和組裝。 並且,由於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與射束輸送線單元18折回配置,因此能夠抑制高能量離子植入裝置的全長。以往裝置中它們大致配置成直線狀。並且,構成射束偏向單元16之複數個偏向電磁鐵的曲率半徑以裝置寬度最小之方式被最佳化。藉此該等構成能夠將裝置的設置面積最小化,並且在夾在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與射束輸送線單元18之間之作業空間R1內能夠對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和射束輸送線單元18的各裝置進行作業。並且,維護間隔較短的離子源10和需要供給/取出基板之基板處理供給單元20相鄰配置,因此工作人員可以較少移動。 圖3係表示圖1及圖2所示之離子植入裝置100的控制裝置50的概略構成之方塊圖。控制裝置50構成為控制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控制裝置50中,作為用於控制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之構成要件,設有用於供操作員輸入所需要的條件之輸入裝置52、用於根據所輸入之條件進行各種參數的數值計算,並進一步控制各構成要件之控制運算裝置54、用於調整高頻電壓振幅之振幅控制裝置56、用於調整高頻相位之相位控制裝置58、用於控制高頻頻率之頻率控制裝置60、用於高頻諧振器14a之高頻電源62、用於收斂發散透鏡64之收斂發散透鏡電源66、用於顯示加速參數、收斂發散參數及其他資訊之顯示裝置68、以及用於儲存已決定之參數之參數儲存裝置70。 輸入裝置52中輸入有植入條件和/或用於基於植入條件之參數計算之初始條件。所輸入之條件中例如有作為入射條件之引出電極11的引出電壓、離子質量、離子價數和作為出射條件之最終能量。 高頻線性加速器的控制運算裝置54中內置有用於預先進行各種參數的數值計算之數值計算碼(程式)。控制運算裝置54藉由內置之數值計算碼以所輸入之條件為依據模擬離子束的加速以及收斂發散,並以得到最佳的輸送效率之方式計算加速參數(電壓振幅、頻率、相位)。並且,控制運算裝置54還計算用於有效地輸送離子束之收斂發散透鏡64的運行參數(例如,Q線圈電流或Q電極電壓)。所輸入之條件及計算之各種參數顯示於顯示裝置68。對於超過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能力之加速條件,在顯示裝置68上顯示無解。加速參數及收斂發散參數的計算方法的一例的詳細內容例如揭示於其整體藉由參閱援用於本申請說明書中之日本專利第3448731號公報。 電壓振幅參數從控制運算裝置54被送到振幅控制裝置56,振幅控制裝置56調整高頻電源62的振幅。相位參數被送到相位控制裝置58,相位控制裝置58調整高頻電源62的相位。頻率參數被送到頻率控制裝置60。頻率控制裝置60控制高頻電源62的輸出頻率,並且控制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高頻諧振器14a的諧振頻率。控制運算裝置54還根據所計算之收斂發散參數控制收斂發散透鏡電源66。 控制運算裝置54可以構成為控制離子植入裝置100的其他構成要件(例如,離子束生成單元12、射束偏向單元16、射束輸送線單元18及基板處理供給單元20中的任一個中所包含之至少1個構成要件)。控制運算裝置54可以基於離子植入裝置100的至少1個測量部(例如,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的測量結果控制離子植入裝置100的至少1個構成要件(例如,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 圖4係表示射束輸送線單元18的一部分的概略構成之平面圖。藉由射束偏向單元16(參閱圖1及圖2)僅有所需要的離子種類被分離,且成為僅有所需要的能量值的離子之射束藉由射束整形器32整形為所希望的截面形狀。如圖所示,射束整形器32由Q(四極)透鏡等(電場式或磁場式)收斂/發散透鏡組構成。射束整形器32例如構成為由橫向收斂(縱向發散)透鏡QF/橫向發散(縱向收斂)透鏡QD/橫向收斂(縱向發散)透鏡QF構成之三極Q透鏡組。射束整形器32根據需要能夠分別由橫向收斂透鏡QF、橫向發散透鏡QD單獨構成,或者組合複數個而構成。具有經整形之截面形狀之射束藉由射束掃描器34沿與圖4的紙面平行的方向被掃描。 射束掃描器34為藉由週期變動之電場,以沿與離子束的行進方向正交之水平方向對離子束週期性地進行往復掃描之偏向掃描裝置(亦被稱為射束掃描儀)。 射束掃描器34具備在射束行進方向上以隔著離子束的通過區域之方式對向配置之一對(2片)對向電極34a、34b(雙極式偏向掃描電極),近似於以0.5Hz~4000Hz範圍的恆定頻率正負變動之三角波之掃描電壓,分別以相反符號被施加到2片對向電極34a、34b。該掃描電壓在2片對向電極34a、34b的間隙內生成使通過該處之射束偏向之變動電場。而且,藉由掃描電壓的週期性變動,通過間隙之射束沿水平方向被掃描。 在射束掃描器34的下游側,在離子束的通過區域具有開口之抑制電極74配置於2個接地電極78a、78b之間。在上游側,在掃描電極的前方配置有接地電極76a,但根據需要能夠配置與下游側相同構成的抑制電極。抑制電極抑制電子侵入正電極。 掃描室內部構成為,在射束掃描器34的下游側的較長的區間設有射束掃描空間部34c,即使射束掃描角度較窄,亦能夠得到充分的掃描寬度。位於射束掃描空間部34c的下游之掃描室的後方設有射束平行化器36,該射束平行化器36調整已偏向之離子束以使其與射束掃描偏向前的離子束的方向一致,亦即,使已偏向之離子束彎曲返回成與設計上的射束基準軌道(以下,有時將其亦稱為射束線L1)平行。 在射束平行化器36產生之像差(射束平行化器的中心部與左右端部的焦點距離之差),係與射束掃描器34的偏向角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延長射束掃描空間部34c而減小偏向角,這非常有助於抑制射束平行化器36的像差。若像差較大,則向半導體晶圓植入離子束時,在晶圓的中心部和左右端部,射束尺寸和射束發散角不同,因此有時會在產品的品質上產生偏差。 並且,藉由調整該射束掃描空間部34c的長度,能夠使射束輸送線單元的長度與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長度一致。 射束平行化器36中配置有平行化透鏡84。如圖4所述,平行化透鏡84由大致雙曲線形狀的複數個加速電極對和減速電極對構成。各電極對隔著不產生放電程度的寬度的加速/減速間隙相對向,並在加速減速間隙形成電場,該電場一併具有引起離子束的加減速之軸方向成分和與距基準軸之距離成比例加強而對離子束起到橫向收斂作用之橫向成分。 在隔著加速間隙之電極對之中,下游側的電極和減速間隙的上游側的電極、及減速間隙的下游側的電極和下一個加速間隙的上游側的電極分別形成一體的結構體,以便前述兩對電極成為相同電位。 從平行化透鏡84的上游側起,最初的電極(入射電極)和最後的電極(出射電極)被保持為接地電位。藉此,在通過平行化透鏡84的前後,射束的能量不發生變化。 中間的電極結構體中,在加速間隙的出口側電極和減速間隙的入口側電極上連接有可變式定電壓的負電源88,在減速間隙的出口側電極和加速間隙的入口側電極上連接有可變式定電壓的正電源(n段時為負正負正負……)。藉此,離子束反覆進行加速/減速的同時階段性地朝向與射束線的基準軌道平行的方向。而且,最終跟上與偏向掃描前的離子束行進方向(射束線軌道方向)平行的軌道。 如圖4所示,射束平行化器36在設計上的射束基準軌道(例如,圖4所示之射束線L1)上具有焦點F。入射到射束平行化器36之複數個射束軌道37a、37b、37c分別相對於射束基準軌道具有不同之角度。射束平行化器36被設計成,使複數個射束軌道37a、37b、37c分別按照入射角度以不同之偏向角度偏向,藉此使複數個射束軌道37a、37b、37c與射束基準軌道平行。射束平行化器36按照給定之離子植入條件(例如包括目標射束能量)接收預先設定之電輸入(例如電壓)而作動。 複數個射束軌道37a、37b、37c位於包含射束基準軌道之同一平面上,在該平面內,從焦點F朝射束平行化器36分別提供不同之入射角度的方向。複數個射束軌道37a、37b、37c係藉由射束掃描器34進行掃描的結果,因此該平面相當於射束掃描器34的掃描平面(xz面)。該等射束軌道中的任一個(圖4中為射束軌道37b)可以與射束基準軌道一致。射束基準軌道在射束平行化器36中不偏向而直線通過射束平行化器36。 離子植入裝置100構成為射束平行化器36的焦點F與射束掃描器34的掃描原點一致。藉此,在掃描原點,藉由射束掃描器34被掃描之射束藉由包括電場平行化透鏡等之射束平行化器36收斂,並且相對於與掃描前的離子束行進方向(射束線軌道方向)平行的偏向角0度的軸(基準軸)平行。此時,掃描區域關於基準軸左右對稱。 如上所述,射束平行化器36構成為使從射束掃描器34入射之離子束平行化,在與射束輸送方向垂直之平面內在射束平行化器36的下游形成沿著與射束輸送方向垂直的x方向(水平方向)擴大之射束通過區域。射束平行化器36例如為靜電式射束平行化器。 如圖2所示,離子植入裝置100中設有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能夠測定使用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加速之離子束的能量。 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具備平行度測定部202及能量運算部204。平行度測定部202構成為對於通過射束平行化器36之離子束,在射束平行化器36的下游測定離子束的平行度(以下,亦稱為“射束平行度”或“平行度”)。平行度測定部202例如設置於用於對被處理物進行離子植入處理之真空處理室21。 射束平行度係表示離子束中之射束角度誤差之指標。例如,可以用如下指標作為射束平行度,前述指標係表示在由通過射束平行化器36之複數個射束軌道37a、37b、37c決定之上述平面內,在與射束線L1垂直的方向(x方向)上之射束角度的誤差之指標。就射束平行度而言,與其說是表示相對於設計上的射束基準軌道之離子束整體的角度誤差,不如說是表示離子束的局部之間的相對的角度誤差。 平行度測定部202例如具備具有複數個狹縫之發散遮罩及測定射束電流之輪廓儀杯(profiler cup)。發散遮罩通過狹縫來限制藉由射束平行化器36平行化之掃描射束。從發散遮罩僅隔開既定距離而配置輪廓儀杯。現有的離子植入裝置100的真空處理室21中一般設有如輪廓儀杯那樣的射束電流檢測器。藉由沿用這樣的現有的檢測器,能夠以低成本構成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 平行度測定部202沿著掃描方向(x方向)測定射束電流作為位置的函數。通過射束掃描器34及射束平行化器36之離子束的中心與射束線L1一致之理想情況下,平行度測定部202例如可以由射束電流成為最大之位置與預計設計上電流成為最大之位置之差及發散遮罩與射束電流檢測器的距離計算出平行度。 能量運算部204構成為根據所測定之平行度運算離子束的能量。能量運算部204基於射束平行度運算離子束相對於目標射束能量之能量偏離量。能量運算部204可以係上述控制裝置50的一部分,亦可以與前述控制部分分開設置。能量運算部204能夠將所運算之離子束的能量的值輸出至控制運算裝置54及控制裝置50的其他構成要件。 然而,射束平行化器36藉由離子束的偏向或收斂使離子束平行化,因此為了這樣的平行化所需要的偏向力或收斂力依賴於離子束所具有之能量。亦即,能量越大,所需要的偏向力或收斂力亦越大。射束平行化器36的偏向力或收斂力按照對射束平行化器36之電輸入(例如電場式平行化透鏡84時為電壓)而發生變化。 因此,離子植入裝置100中,設定離子束的目標射束能量與該離子束的平行化所需要的對射束平行化器36之電輸入之間的關聯對應而預先進行射束平行化器36的設定。在給定之離子植入條件(包括目標射束能量)下,將按照該設定而決定之電輸入賦予至射束平行化器36,並使射束平行化器36動作。藉此,若向射束平行化器36入射之離子束的能量與目標射束能量一致,則如圖5(a)所示,射束平行化器36能夠使該離子束完全平行化。圖5(a)中,將射束平行化器36的焦點距離記為F0。 但是,若離子束的能量與目標射束能量不同,則在與該目標射束能量相應之設定下,無法藉由射束平行化器36使離子束完全平行化。 例如,離子束的能量小於目標射束能量時,藉由射束平行化器36,離子束將過於收斂或偏向,導致射束平行度偏離完全的平行。如圖5(b)所示,這相當於使射束平行化器36的焦點F靠近射束平行化器36而將焦點距離設為較小之情況(F1<F0)。並且,離子束的能量大於目標射束能量時,由射束平行化器36產生之離子束的收斂或偏向不足(射束發散),導致射束平行度偏離完全的平行。如圖5(c)所示,這相當於使射束平行化器36的焦點F遠離射束平行化器36而將焦點距離設為較大之情況(F2>F0)。 藉由平行化透鏡84周邊的電場計算及離子束的軌道計算,能夠求出該能量偏離與平行度偏離之間的關係。能量成為α倍時,焦點距離成為β倍。對於某一α的值,能夠計算從分別與射束掃描器34的掃描範圍內的若干掃描角度對應之平行化透鏡84之出射角。根據該等掃描角度(亦即對平行化透鏡84之入射角)和從平行化透鏡84之出射角,求出與該能量比α對應之焦點距離比β。藉由求出分別與多數的能量比α的值對應之焦點距離比β,能夠得到能量比α與焦點距離比β之間的關係。依本發明人的分析,能量比α與焦點距離比β具有直線關係,亦即表示為α=A·β+B(A、B為常數)。另外,該關係不依賴於掃描角度。焦點距離比β相當於平行度的偏離,因此能夠藉由測定平行度來計算能量比α。 例如,將目標射束能量E0的離子束通過平行化透鏡84時的偏向角度(亦即入射角與出射角之差)設為Φ時,將實際偏向之角度設為Φ+δΦ。若作為理想的情況使離子束的中心與射束線L1一致,則能夠將角度偏離δΦ用作射束平行度。角度偏離δΦ與能量偏離δE成正比。亦即,δE=E0×(δΦ/Φ)。能量運算部204按照該種已知的關係,將測定出之射束平行度(亦即角度偏離δΦ)換算成能量偏離量δE。 平行化透鏡84預先精密地設計為實現用於使目標能量E0的離子束平行化之偏向角度Φ。並且,平行度為植入處理中主要的參數之一,因此平行度測定部202構成為能夠準確地測定平行度(亦即δΦ)。目標能量E0被决設定為所進行之植入處理的規格。因此,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能夠以高精度求出能量的偏離量δE、亦即離子束的能量E0+δE。 有關射束平行度的測定,參閱圖5(b)及圖5(c)對具體例進行說明。平行度測定部202中,對於離子束的複數個射束部分,測定在與射束基準軌道垂直的方向(x方向)上的射束角度。利用複數個射束部分中第1射束部分206的射束角度δΦ1與第2射束部分208的射束角度δΦ2之差來定義射束平行度δΦ。例如定義為δΦ=(δΦ1-δΦ2)/2。 第1射束部分206位於x方向上的離子束的外緣部,第2射束部分208位於x方向上的與第1射束部分206相反的一側的離子束的外緣部。第2射束部分208與第1射束部分206關於射束線L1對稱。測定點的間隔係在x方向上盡可能較大者為較佳。這是因為,離子束在射束平行化器36中收斂或發散時,測定點彼此相隔時之角度差變大。藉此,測定的靈敏度得到提高。 圖5(b)及圖5(c)中圖示出離子束的中心與射束線L1一致,但離子束的能量與目標射束能量不同之情況。如圖5(b)中所例示,δΦ1=-δΦ2=ξ時,δΦ=(ξ-(-ξ))/2=ξ。並且,如圖5(c)中所例示,δΦ2=-δΦ1=ξ時,δΦ=(-ξ-ξ)/2=-ξ。將這樣得到之射束平行度δΦ換算成能量偏離δE,能夠用此求出離子束的能量。 相對於此,圖6中圖示出離子束的能量與目標射束能量一致,但離子束的中心偏離射束線L1之情況。如圖6中所例示,δΦ1=δΦ2=ξ時,δΦ=(ξ-ξ)/2=0。由於射束平行度δΦ為零,因此能量偏離δE亦成為零。亦即,第1射束部分206及第2射束部分208沒有能量偏離,離子束的能量與目標射束能量一致。 由於射束平行度δΦ為零,因此第1射束部分206及第2射束部分208藉由射束平行化器36被平行化。但是,如由圖6可知,在射束平行化器36的上游,離子束偏離射束線L1,因此在射束平行化器36的下游,第1射束部分206及第2射束部分208亦分別從設計上的射束軌道偏離(傾斜)。 亦能夠利用藉由某一測定點上的射束角度定義之量來作為射束平行度。但是,此時,如圖6所示,若離子束偏離射束線L1,則由該種軌道偏離引起之誤差包含於測定射束角度。其結果,取得不準確的射束平行度。如此一來,藉此得到之能量偏離亦變得不準確。 相對於此,如圖5(b)及圖5(c)中所例示,若將藉由2個測定點上的射束角度差定義之量用作射束平行度,則能夠排除由上述軌道偏離產生之誤差。由軌道偏離產生之誤差在離子束的局部之間相同。換言之,由於射束平行化器36的上游之軌道偏離,在射束平行化器36的下游的任何射束部分,均產生相同的角度偏離。因此,藉由取得測定射束角度之差,能夠使包含於一方的測定射束角度之誤差與包含於另一方的測定射束角度之誤差抵消。這樣,能夠準確地得知射束部分之間的相對的角度偏離。 射束角度的測定點亦可以為3個以上。平行度測定部202亦可以測定第1射束部分206、第2射束部分208及第3射束部分210。如圖7(a)中所例示,如上所述,第1射束部分206及第2射束部分208可以位於x方向上彼此相反的一側,第3射束部分210可以位於離子束的中心附近。將基於平行度測定部202之第1射束部分206、第2射束部分208及第3射束部分210的x方向測定位置分別設為X1、X2、X3。 平行度測定部202基於測定出之3個射束角度δΦ1、δΦ2、δΦ3生成x方向射束角度相對於x方向位置之誤差分佈。誤差分佈可藉由公知的任意方法(例如最小二乘法)求出。在圖7(b)中例示誤差分佈。能夠利用該誤差分佈中之x方向位置的變化量δx、及與其對應之x方向射束角度的變化量δΦ之比來定義射束平行度。例如,射束平行度可以定義為比δΦ/δx。亦即,射束平行度係x方向的每單位長度的角度差,這係誤差分佈的斜率。 若離子束產生軌道偏離,則按照該偏離量測定出之3個射束角度δΦ1、δΦ2、δΦ3同等增加或減少。這相當於圖7(b)所示之誤差分佈的平行移動。亦即,誤差分佈的斜率不變。藉此,藉由利用比δΦ/δx來定義射束平行度,能夠在射束平行度中排除由軌道偏離產生之誤差。 另外,亦可以在射束角度的測定點為2個時生成該種誤差分佈。此時,可以根據2個射束部分的與x方向測定位置對應之x方向射束角度測定值運算比δΦ/δx。 如參閱圖2進行之說明,離子植入裝置100具備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能量分析磁鐵24及能量分析狹縫28。由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進行之加速在原理上係對離子束賦予能量分佈。離子植入裝置100設計為,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以適當的參數動作時,能量分佈的中心與狹縫的中心一致。通過狹縫之後的射束能量成為目標射束能量。 然而,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以適當的參數及稍微不同之參數動作時,因該參數的不同,離子束的能量稍有增減。如此一來,由能量分析磁鐵24引起之離子束的偏向角度發生變化,離子束的能量分佈的中心偏離能量分析狹縫28的中心。若射束中心偏離狹縫中心,則與此相應地,通過狹縫之後的射束能量將偏離目標射束能量。 因此,測定出之離子束的能量亦可以用於控制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例如,控制裝置50基於所運算之離子束的能量控制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以使離子束具有目標能量。 此時,控制裝置50可以控制至少1個高頻諧振器14a中之電壓振幅V[kV]。控制電壓相當於直接操作離子束的能量。較佳為至少1個高頻諧振器14a包含最終段的高頻諧振器。藉由這樣在最終段的高頻諧振器中控制電壓,能夠容易調整離子束的能量。 或者,控制裝置50亦可以控制至少1個高頻諧振器14a中之高頻相位φ[deg]。藉由調整相位,能夠使射束被加速時所接收之能量的比例發生變化。 如此一來,能夠以高精度調整射束能量。藉此,例如能夠精密地控制向基板W植入之深度。 然而,為了校正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需要利用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測定具有已知的能量之校正用離子束。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適用於高能量離子植入裝置時,遍及植入能量的整個範圍(亦即低能量至高能量)進行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的校正為較佳。 在由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進行之實際的射束能量測定中,在校正中使用測定出之能量與已知的能量之間的對應關係(以下,亦稱為能量校正表)。藉由使用能量校正表,能夠補正具有未知的能量之離子束的測定結果。 但是,實際情況係製作具有已知的“高”能量之校正用離子束並不容易。例如,經高頻加速之離子束雖然是高能量,但如上所述,原理上具有某種程度的能量寬度。因此,經高頻加速之離子束只能以與能量寬度相應之分解能特定其能量的大小,嚴格來說難以特定。這在提高校正精度之方面成為制約。為了更準確的校正,校正用離子束不應具有能量寬度。藉此,很難說經高頻加速之離子束作為校正用離子束是合格的。 因此,可以考慮將未進行高頻加速而以直流電壓被加速之離子束、所謂的直流(direct current)射束(以下,亦稱為DC射束)用作校正用離子束。由於未進行高頻加速,因此離子束僅藉由引出電壓被加速。因此,DC射束的能量成為與引出電壓相應之大小(亦即,DC射束具有已知的能量)。DC射束不具有如經高頻加速之離子束那樣的能量寬度,換言之能量上為單一能量(monoenergy)。與經高頻加速之離子束相比,能夠更嚴格地特定DC射束的能量的大小。藉此,DC射束適合於校正用離子束。 但是,DC射束可具有之能量的最大值受到引出電壓的上限的制約。典型地,引出電壓最大為100kV左右,因此一價離子的DC射束的能量最大值停留在100keV左右。校正用離子束的高能量化存在界限。最近的高能量離子植入裝置能夠藉由高頻加速實現例如1MeV以上的超高能量區域中之離子植入,但校正用離子束的能量未達到這樣的超高能量。 在該種實際情況下,還可以考慮採用將低能量區域中之校正結果外插到高能量區域之方法,來代替實際使用已知的“高”能量的離子束進行校正。但是,由於該方法為外插,因此能量越高,誤差有可能越大。若將使用容易利用之例如100keV以下的校正用離子束而得到之低能量區域中之校正結果外插到例如1MeV以上的超高能量區域,則擔心超高能量區域中之誤差。 在該種背景下,希望DC射束的高能量化。以此為指向,本發明人等提出了離子源10中生成多價離子的DC射束。若在離子源10生成多價離子並引出,則成為具有引出電壓的價數倍的能量之射束。例如,若以100kV的引出電壓引出二價的離子,則能夠得到具有200keV的能量之多價離子束。若以100kV的引出電壓引出四價的離子,則能夠得到具有400keV的能量之多價離子束。 多價離子束的一部分在射束線中被輸送之期間隨著與射束線中的殘留氣體的相互作用等而接收電子。其結果,多價離子束的一部分在保持原來的高能量之狀態下價數減少,最終成為高能量的一價離子束。就上述例子而言,由二價的離子束可得到200keV的一價離子束。或者,由四價的離子束可得到400keV的一價離子束。 藉由離子的每個價數的能量來決定基於平行化透鏡84或其他射束線構成要件之靜電偏向作用。100keV的一價離子與400keV的四價離子中,兩者每個價數的能量相等,均為100keV,因此靜電偏向程度(例如偏向角度)相同。藉由離子的價數減少,每個價數的能量變大。400keV的一價離子具有100keV的一價離子的4倍的能量。 藉此,對於利用射束平行化器36之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而言,減少價數相當於帶來離子束的高能量化。這樣,藉由使用經高能量化之校正用離子束能夠提高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的校正精度。 在能量校正表的製作作業中促進多價離子束的價數減少,關係到製作作業的效率化、例如作業時間的縮短。為了促進價數減少,例如將製作能量校正表之期間的射束線壓力設為高於離子植入處理中之射束線壓力即可。如此一來,藉由殘留氣體與多價離子的相互作用,能夠促進多價離子的價數減少,有效地生成保持原來的高能量之一價離子束。 圖8概略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離子植入裝置100的上游射束線102。在此,上游射束線102係指離子植入裝置100中離子源10與射束偏向單元16之間的部分。上游射束線102設置於離子源10的下游,且包括質量分析裝置22(例如質量分析磁鐵22a)和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圖8中示出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幾個收斂發散透鏡64,未圖示高頻諧振器14a。能量分析磁鐵24設置於上游射束線102的下游。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在能量分析磁鐵24的下游測定校正用離子束的能量。 離子源10能夠輸出包含具有與引出電壓相應之已知的能量之多價離子之校正用離子束。離子源10能夠生成硼、磷、砷、氬、氙或氮的多價離子。容易生成比三價或四價等更大價數的陽離子之元素,對生成高能量的校正用離子束是有用的。並且,電子捕獲截面面積大的(亦即,接收電子之能力高的)離子種類,其價數容易減少,因此有用。從該種觀點而言,氬或砷特別有用。 上游射束線102包括從質量分析磁鐵22a的出口至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入口為止的射束線區間。以下,有時將該射束線區間稱為連結真空容器104。連結真空容器104將質量分析磁鐵22a的出口連結於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入口。連結真空容器104例如為由金屬框體構成之真空容器。或者,亦可以使用伸縮管(bellows)將質量分析裝置22與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連結,此時,連結真空容器104包括伸縮管。連結真空容器104內未設有作用於離子束之電場設備或磁場設備。 附屬於上游射束線102而設有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106。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106構成離子植入裝置100的真空排氣系統的一部分。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106連接於上游射束線102,以便調整上游射束線102的壓力。 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106包括至少1個高真空泵、例如渦輪分子泵。上游射束線102上設有3個渦輪分子泵。 第1渦輪分子泵108a設置於質量分析裝置22。第1渦輪分子泵108a主要調整從質量分析磁鐵22a的出口至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入口為止的射束線區間的壓力。在圖8所示之構成中,第1渦輪分子泵108a的吸氣口連接於連結真空容器104。代替此,亦可以係第1渦輪分子泵108a的吸氣口連接於質量分析磁鐵22a。第1渦輪分子泵108a的排氣口設有第1閘閥110。 第2渦輪分子泵108b及第3渦輪分子泵108c設置於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第2渦輪分子泵108b配置於上游側,第3渦輪分子泵108c配置於下游側。藉此,第2渦輪分子泵108b調整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上游側(例如,圖1所示之第1線性加速器15a)的壓力。第3渦輪分子泵108c調整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下游側(例如第2線性加速器15b)的壓力。 第1渦輪分子泵108a、第2渦輪分子泵108b及第3渦輪分子泵108c各自的排氣口經由第2閘閥114連接於粗抽泵(roughing pump)112。第1閘閥110配置於第1渦輪分子泵108a與第2閘閥114之間。 並且,第4渦輪分子泵108d設置於離子源10。第4渦輪分子泵108d的排氣口經由第3閘閥116連接於粗抽泵118。第4渦輪分子泵108d調整離子源10的壓力。離子源10上經由流量調整部(例如質量流量控制器)122連接有供給離子的原料氣體之氣體供給部120。 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106可以具備真空計119。真空計119配置於上游射束線102的任意部位、例如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入口或其附近。真空計119測定上游射束線102的壓力、例如連結真空容器104的壓力。 圖9係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離子植入裝置100的控制裝置50的概略構成之方塊圖。控制裝置50具備校正序列部130、能量校正表132及狀態監視部134。控制裝置50構成為控制第1渦輪分子泵108a、第1閘閥110等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106的各構成要件。控制裝置50從真空計119接收所測定出之壓力。 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106在基於控制裝置50之控制下調整上游射束線102的壓力。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106在離子植入處理期間將上游射束線102的壓力調整為第1壓力。第1壓力為適合於用於離子植入處理之植入用離子束的輸送之壓力,例如從10-5 Pa~10-4 Pa的範圍進行選擇。離子植入處理期間,運行第1渦輪分子泵108a、第2渦輪分子泵108b、第3渦輪分子泵108c及粗抽泵112來打開第1閘閥110及第2閘閥114。 校正序列部130按照預先設定之校正序列製作能量校正表132。能量校正表132表示校正用離子束的已知的能量與藉由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測定出之校正用離子束的能量之間的對應關係。 校正序列部130在製作能量校正表132之期間控制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106,以便將上游射束線102的壓力調整為第2壓力。第2壓力高於第1壓力。第2壓力從能夠進行校正用離子束的輸送之壓力範圍例如10-4 Pa~10-2 Pa的範圍進行選擇,例如可以為約10-3 Pa。這樣,在製作能量校正表132之過程中,在質量分析磁鐵22a與能量分析磁鐵24之間的區域中能夠提高射束線的壓力。 校正序列部130在製作能量校正表132之期間控制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106,以便至少將連結真空容器104的壓力調整為第2壓力。校正序列部130在製作能量校正表132之期間停止第1渦輪分子泵108a,並關閉第1閘閥110。 校正序列部130在製作能量校正表132之期間亦可以控制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106,以便將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壓力調整為第2壓力。校正序列部130在製作能量校正表132之期間亦可以(與第1渦輪分子泵108a一同或代替第1渦輪分子泵108a而)停止第2渦輪分子泵108b及第3渦輪分子泵108c中的至少一方。 校正序列部130在製作能量校正表132之期間控制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以便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不進行校正用離子束的高頻加速而輸送校正用離子束。校正序列部130不使高頻諧振器14a動作而僅使收斂發散透鏡64動作。這樣,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用於DC射束的輸送。 圖10係例示一實施形態之校正序列之流程圖。藉由校正序列部130執行校正序列。首先,藉由操作員的輸入,離子植入裝置100被設定為校正模式,並開始進行校正序列(S10)。離子植入裝置100輸出校正用離子束(S12)。 校正序列部130具備對於離子植入裝置100的各構成要件之校正模式專用的運行參數(以下,亦稱為校正運行參數)。校正序列部130開始進行校正序列,並且將各構成要件的運行參數切換成校正運行參數。 對於離子源10以有效地生成多價離子之方式設定有校正運行參數。這樣,從離子源10輸出包含具有與引出電壓相應之已知的能量之多價離子之校正用離子束。離子源10能夠輸出包含第1價數的多價離子之校正用離子束。對於質量分析裝置22以生成篩選其第1價數的多價離子之磁場之方式設定有校正運行參數。 對於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以有效地輸送包含第2價數的多價離子之校正用離子束之方式設定有校正運行參數。第2價數小於第1價數。換言之,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校正運行參數以有效地輸送由多價離子減少了價數(例如一價的)之校正用離子束之方式設定。另外,如上所述,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校正運行參數以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不進行高頻加速之方式設定。 對於能量分析磁鐵24以生成篩選包含第2價數的多價離子之校正用離子束之磁場之方式設定有校正運行參數。對於配置於能量分析磁鐵24的下游之轉向磁鐵30及其他射束線構成要件亦以盡可能輸送較多包含第2價數的多價離子之校正用離子束之方式設定有校正運行參數。 接下來,校正序列部130停止第1渦輪分子泵108a(S14),並關閉第1閘閥110(S16)。第2渦輪分子泵108b及第3渦輪分子泵108c的排氣運行繼續進行。粗抽泵112的運行亦繼續進行,第2閘閥114被打開。其結果,連結真空容器104的壓力由第1壓力提高至第2壓力。校正序列部130亦可以參閱由真空計119測定出之測定壓力來確認連結真空容器104的壓力是否調整為第2壓力。 接著,校正序列部130確認是否正在輸出校正用離子束(S18)。校正序列部130使用配置於能量分析磁鐵24的下游之射束電流檢測器(例如,第2射束測量器80b、第3射束測量器80c或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來確認正在輸出由多價離子減少了價數(例如一價的)之校正用離子束。若離子植入裝置100的各構成要件正常動作,則能量校正表132的製作過程中應正在輸出具有充分的射束電流之校正用離子束。當確認不到這樣的校正用離子束時設想裝置的異常等,因此校正序列部130可以終止校正序列。 當正在輸出校正用離子束時,校正序列部130製作能量校正表132(S20)。校正序列部130將藉由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測定出之校正用離子束的能量與(作為與引出電壓相應之值之)校正用離子束的已知的能量建立對應關聯。這樣,取得能量校正表132的1個校正點。 為了取得複數個校正點,校正序列部130可以依次生成複數種不同之校正用離子束,並按校正用離子束的每個種類取得校正點。例如,校正序列部130能夠在複數種不同之離子束生成條件(例如,複數個不同之引出電壓、複數個不同之價數、複數個不同之離子種類)下依次生成校正用離子束。若取得所需要的所有校正點,則結束能量校正表132的製作。所製作之能量校正表132保存於控制裝置50或附帶之儲存裝置(例如,圖3所示之參數儲存裝置70)。 若能量校正表132的製作結束,則校正序列部130打開第1閘閥110(S22),並啟動第1渦輪分子泵108a(S24)。然後,校正序列部130解除校正模式(S26)。這樣,校正序列結束。 另外,校正序列部130亦可以在解除校正模式之前參閱由真空計119測定出之測定壓力來確認上游射束線102的壓力是否已恢復為第1壓力。亦可以解除校正模式的同時,校正序列部130對離子植入裝置100的各構成要件由校正運行參數切換成原來的運行參數(亦即開始校正序列之前的運行參數)。 依上述構成,作為一例,能夠使用90kV的引出電源製作270keV的一價的校正用離子束。首先,離子源10的運行參數適當設定為在離子源10中盡可能生成較多三價的砷離子。若以90kV的引出電壓引出三價的砷離子,則成為270keV的三價砷離子束。質量分析裝置22的質量分析磁鐵22a的磁場以篩選270keV的三價砷離子束之方式適當設定。 離開質量分析裝置22之270keV的三價砷離子在連結真空容器104中與殘留氣體碰撞而接收電子。若270keV的三價砷離子接收2個電子,則變為270keV的一價砷離子。連結真空容器104及比其下游側的射束線中會存在未接收電子而保持三價的狀態之砷離子和接收到1個電子之二價的離子等各種狀態的粒子。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收斂發散透鏡64的運行參數以盡可能輸送較多270keV的一價砷離子之方式適當設定。由於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的高頻諧振器14a未被運行,因此270keV的一價砷離子作為DC射束以保持能量之狀態被輸送。 能量分析磁鐵24的磁場以篩選270keV的一價砷離子束之方式適當設定。對於配置於能量分析磁鐵24的下游之轉向磁鐵30及其他射束線構成要件亦以盡可能輸送較多270keV的一價砷離子束之方式適當設定。這樣,能夠使270keV的一價砷離子束到達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 在此,若使用其他價數的離子來代替三價離子,則能夠生成具有不同能量之校正用離子束。尤其,藉由使用如四價離子那樣價數大的離子,能夠生成更高能量的校正用離子束,並在更高能量區域取得校正點。這樣,能夠提高高能量區域中之校正精度。上述例子中,藉由使用四價離子能夠生成360keV的校正用離子束。另外,若使用二價離子,則生成180keV的校正用離子束。藉由改變引出電壓亦能夠生成不同能量的校正用離子束。 圖11係例示一實施形態之狀態監視部134的動作之流程圖。狀態監視部134構成為監視離子植入裝置100的各構成要件的動作狀態。狀態監視部134構成為,在離子植入裝置100中的任一構成要件發生了異常之情況或設想異常可能性之情況下採取停止或截斷離子束等安全上的措施。 在離子植入裝置100的運行過程中定期地反覆執行圖11中所例示之狀態監視處理。若開始進行處理,則如圖11所示,狀態監視部134判定離子植入裝置100的當前的運行模式是否為校正模式(S30)。當前的運行模式為校正模式時(S30的是(Yes))、狀態監視部134結束本次的狀態監視處理。 當前的運行模式不是校正模式時(例如為通常的離子植入模式時)(S30的否(No)),狀態監視部134判定第1渦輪分子泵108a當前是否已停止(S32)。狀態監視部134亦可以判定至少1個渦輪分子泵當前是否已停止。渦輪分子泵當前未停止時(亦即渦輪分子泵正常運行時)(S32的否),狀態監視部134結束本次的狀態監視處理。 渦輪分子泵當前已停止時(S32的是),狀態監視部134阻斷(shut down)離子束(S34)。例如,將遮蔽離子束之遮蔽板插入到射束線。或者,使離子源10或其他射束線構成要件停止,離子束從射束線中消失。該種阻斷作為安全上的措施之一而具備於離子植入裝置100。 典型的離子植入裝置中之狀態監視處理不包括當前的運行模式是否為校正模式的判定。藉此,與離子植入裝置100的當前的運行模式無關地,若渦輪分子泵停止,則自動阻斷離子束。此時,若如圖10中所例示之校正序列那樣,使第1渦輪分子泵108a停止,則校正用離子束亦被阻斷,無法繼續進行能量校正表132的製作作業。 但是,依本實施形態的狀態監視處理,當前的運行模式為校正模式時,離子束不被阻斷。繼續進行校正用離子束的生成及輸送。藉此,能夠完成能量校正表132。 圖12係例示一實施形態之能量校正表132之曲線圖。圖12概念性地表示藉由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測定出之能量(縱軸)與真正的能量(橫軸)之間的對應關係亦即能量校正表132。橫軸所示之真正的能量為按照引出電壓計算出之能量。使用利用多價離子的價數減少之高能量的DC射束測定複數個校正點(圖示例中為5個校正點)。根據該等校正點,藉由基於最小平方法之擬合(fitting)計算等適當的方法導出既定能量範圍內之能量校正表132。一般以校正直線形式賦予能量校正表132。測定能量與真正的能量大致相等,兩者具有比例常數大致等於1的比例關係。與測定能量對應之真正的能量內插到相鄰之2個校正點之間,在比最大校正點更高的能量側藉由外插而被插補。 圖13例示比較例之能量校正表。該能量校正表係使用單純引出之DC射束(亦即,未利用如上所述的多價離子的價數減少之DC射束)而取得者。藉此,校正點的能量相當低。因此,高能量側的外插區域比圖12所示之能量校正表132寬。若圖13所示之校正直線遍及與圖12所示之能量校正表132相同之能量範圍而延長至高能量側,則高能量區域中之誤差有可能變大。 因此,依本實施形態,實際上能夠取得校正點直至更高能量的區域為止,因此能夠製作更準確的能量校正表132。提高離子植入裝置100中之射束能量測定的校正精度,並提高射束能量測定裝置200之測定精度。能夠以高精度測定包含經高頻加速之離子束之植入用離子束的能量。使用準確的射束能量測定結果,能夠以高精度調整離子植入處理時之射束能量,例如能夠精密地控制向基板W植入之深度等能夠實現精確的離子植入。 並且,依本實施形態,使用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106進行調整,以使校正序列的執行過程中的上游射束線102的壓力高於離子植入處理中的上游射束線102的壓力。藉此,促進多價離子的價數變化(具體而言為價數減少),能夠有效地生成高能量的校正用離子束。 在質量分析裝置22與能量分析磁鐵24之間,盡可能在上游的部位、例如連結真空容器104中進行本實施形態的壓力調整及多價離子的價數變化為較佳。這是因為,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能量分析磁鐵24等質量分析裝置22的下游側的射束線構成要件全部以被最佳化為有效地輸送經價數變化之離子束之校正運行參數運行。換言之,原來的多價離子難以由下游側的射束線構成要件進行輸送,容易被丟失。在連結真空容器104中對多價離子進行價數變化,這在生成更多經價數變化之離子之方面是有效的。 本實施形態中,藉由第1渦輪分子泵108a的開關那樣的比較簡單的操作來實現該種壓力調整。與一旦停止離子植入裝置本身之後再啟動這樣的繁瑣的作業(以往在校正作業開始或結束時可能必要)相比,這樣的操作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藉此,能夠縮短校正作業所需要的時間。 圖14係概略表示其他實施形態之離子植入裝置100的上游射束線102之圖。 如圖14所示,在第1渦輪分子泵108a、第2渦輪分子泵108b及第3渦輪分子泵108c各自的吸氣口配置有傳導閥140。傳導閥140在離子植入處理期間設定為第1傳導率。校正序列部130在製作能量校正表132之期間將傳導閥140設定為小於第1傳導率的第2傳導率。即便如此,亦能夠降低上游射束線102中之真空度,並促進多價離子的價數變化。另外,傳導閥140亦可以僅設置於第1渦輪分子泵108a。 並且,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106可以具備連接於上游射束線102之氣體供給裝置142。氣體供給裝置142例如構成為對連結真空容器104供給氣體,但亦可以構成為對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14供給氣體。氣體供給裝置142具備氣體瓶等氣體源144及質量流量控制器等流量調整部146。 校正序列部130控制氣體供給裝置142,以便在製作能量校正表132之期間向上游射束線102例如連結真空容器104供給氣體。校正序列部130控制氣體供給裝置142,以便在製作能量校正表132之期間將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為第2壓力。 氣體供給裝置142能夠將稀有氣體、氮、氧、或含有稀有氣體、氮、氧中至少1個之混合氣體供給至上游射束線102。為了容易對從離子源10供給之多價離子賦予電子,離子化截面面積大的(亦即,放出電子之能力高的)氣體種類是有用的。從該種觀點而言,氙氣、氪氣或含有氙氣或氪氣之混合氣體是特別有用的。即便如此,亦能夠促進上游射束線102中之多價離子的價數變化。 另外,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106可以具備傳導閥140及氣體供給裝置142這兩者,亦可以具備它們中的至少一方。並且,亦可以將傳導閥140及氣體供給裝置142中的至少一方與參閱圖8說明之第1渦輪分子泵108a及第1閘閥110併用。 以上,基於實施形態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能夠進行各種設計變更,且能夠有多種變形例,並且這樣的變形例亦在本發明的範圍內,這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認同者。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離子植入裝置100具備靜電型射束平行化器36,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一實施形態中,離子植入裝置100亦可以具備磁場型射束平行化器。此時,藉由將上述說明中之電壓置換為磁場,能夠同樣地測定能量。 上述實施形態之校正亦能夠適用於與電場式或磁場式偏向設備(例如最終能量過濾器38)組合使用之能量測定設備的校正。在此,電場式或磁場式偏向設備配置於質量分析裝置22及能量分析磁鐵24的下游側。能量測定設備基於由偏向設備測定出之離子束的偏向角度來測定離子束的能量。 本發明的實施的形態亦能夠如下表現。 1. 一種離子植入裝置,其特徵為,具備: 離子源,能夠輸出包含具有與引出電壓相應之已知的能量之多價離子之校正用離子束; 上游射束線,設置於前述離子源的下游,且包括質量分析磁鐵和高頻線性加速器; 能量分析磁鐵,設置於前述上游射束線的下游; 射束能量測定裝置,在前述能量分析磁鐵的下游測定前述校正用離子束的能量; 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連接於前述上游射束線,以便在離子植入處理期間將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為第1壓力;及 校正序列部,製作表示前述已知的能量與藉由前述射束能量測定裝置測定出之前述校正用離子束的能量之間的對應關係之能量校正表, 前述校正序列部控制前述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以便在製作前述能量校正表之期間將前述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為高於前述第1壓力的第2壓力。 2. 如實施形態1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 前述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連接於前述質量分析磁鐵或前述射束線區間,以便調整從前述質量分析磁鐵的出口至前述高頻線性加速器的入口為止的射束線區間的壓力, 前述校正序列部控制前述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以便在製作前述能量校正表之期間將前述射束線區間的壓力調整為前述第2壓力。 3. 如實施形態1或2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 前述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具備連接於前述質量分析磁鐵之渦輪分子泵, 前述校正序列部在製作前述能量校正表之期間停止前述渦輪分子泵。 4. 如實施形態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 前述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具備:渦輪分子泵,連接於前述質量分析磁鐵;及傳導閥,配置於前述渦輪分子泵的吸氣口,前述傳導閥在前述離子植入處理期間設定為第1傳導率,前述校正序列部在製作前述能量校正表之期間將前述傳導閥設定為小於前述第1傳導率的第2傳導率。 5. 如實施形態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 前述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具備連接於前述上游射束線之氣體供給裝置, 前述校正序列部控制前述氣體供給裝置,以便在製作前述能量校正表之期間氣體被供給至前述上游射束線。 6. 如實施形態5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 前述氣體供給裝置能夠將稀有氣體、氮、氧或含有稀有氣體、氮、氧中至少1個之混合氣體供給至前述上游射束線。 7. 如實施形態5或6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 前述氣體供給裝置能夠將氙氣、氪氣或含有氙氣或氪氣之混合氣體供給至前述上游射束線。 8. 如實施形態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 前述離子源能夠生成硼、磷、砷、氬、氙或氮的多價離子。 9. 如實施形態1至8中任一項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 前述離子源能夠生成氬或砷的多價離子。 10. 如實施形態1至9中任一項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 前述校正序列部控制前述高頻線性加速器,以便在製作前述能量校正表之期間,前述高頻線性加速器不進行前述校正用離子束的高頻加速而輸送前述校正用離子束。 11. 如實施形態1至10中任一項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還具備設置於前述能量分析磁鐵的下游之射束平行化器, 前述射束能量測定裝置能夠測定使用前述高頻線性加速器加速之離子束的能量,並具備: 平行度測定部,在前述射束平行化器的下游測定射束平行度;及 能量運算部,按照使用目標射束能量定義之已知的關係,根據前述射束平行度運算離子束相對於前述目標射束能量之能量偏離量。 12. 如實施形態11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 前述射束平行化器在射束基準軌道上具有焦點, 前述射束平行化器使前述複數個射束軌道分別按照入射角度以不同之偏向角度偏向,以便在包含前述射束基準軌道之平面內使從前述焦點朝前述射束平行化器分別提供不同之入射角度的方向之複數個射束軌道在目標射束能量下與前述射束基準軌道平行。
10‧‧‧離子源 14‧‧‧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 14a‧‧‧高頻諧振器 16‧‧‧射束偏向單元 22‧‧‧質量分析裝置 22a‧‧‧質量分析磁鐵 24‧‧‧能量分析磁鐵 34‧‧‧射束掃描器 36‧‧‧射束平行化器 37a、37b‧‧‧射束軌道 50‧‧‧控制裝置 100‧‧‧離子植入裝置 102‧‧‧上游射束線 104‧‧‧連結真空容器 106‧‧‧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 108a‧‧‧第1渦輪分子泵 130‧‧‧校正序列部 132‧‧‧能量校正表 140‧‧‧傳導閥 142‧‧‧氣體供給裝置 200‧‧‧射束能量測定裝置 202‧‧‧平行度測定部 204‧‧‧能量運算部
圖1係概略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離子植入裝置之俯視圖。 圖2係概略表示圖1所示之離子植入裝置的構成要件的配置之圖。 圖3係表示圖1及圖2所示之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的控制器的概略構成之方塊圖。 圖4係表示圖1所示之射束輸送線單元的一部分的概略構成之平面圖。 圖5(a)、圖5(b)及圖5(c)係用於說明射束平行度的測定之圖。 圖6係用於說明射束平行度的測定之圖。 圖7(a)及圖7(b)係用於說明射束平行度的測定之圖。 圖8係概略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離子植入裝置的上游射束線之圖。 圖9係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離子植入裝置的控制裝置的概略構成之方塊圖。 圖10係例示一實施形態之校正序列之流程圖。 圖11係例示一實施形態之狀態監視部的動作之流程圖。 圖12係概念性地表示一實施形態之能量校正表之圖。 圖13係例示比較例之能量校正表之圖。 圖14係概略表示其他實施形態之離子植入裝置的上游射束線之圖。
10‧‧‧離子源
14‧‧‧高能量多段直線加速單元
16(24)‧‧‧射束偏向單元(能量分析磁鐵)
22(22a)‧‧‧質量分析裝置(質量分析磁鐵)
64‧‧‧收斂發散透鏡
100‧‧‧離子植入裝置
102‧‧‧上游射束線
104‧‧‧連結真空容器
106‧‧‧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
108a‧‧‧第1渦輪分子泵
108b‧‧‧第2渦輪分子泵
108c‧‧‧第3渦輪分子泵
108d‧‧‧第4渦輪分子泵
110‧‧‧第1閘閥
112‧‧‧粗抽泵
114‧‧‧第2閘閥
116‧‧‧第3閘閥
118‧‧‧粗抽泵
119‧‧‧真空計
120‧‧‧氣體供給部
122‧‧‧流量調整部
200‧‧‧射束能量測定裝置

Claims (12)

  1. 一種離子植入裝置,其特徵為,具備:離子源,能夠輸出包含具有與引出電壓相應之已知的能量之多價離子之校正用離子束;上游射束線,設置於前述離子源的下游,且包括質量分析磁鐵和高頻線性加速器;能量分析磁鐵,設置於前述上游射束線的下游;射束能量測定裝置,在前述能量分析磁鐵的下游測定前述校正用離子束的能量;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連接於前述上游射束線,以便在離子植入處理期間將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為第1壓力;及校正序列部,製作表示前述已知的能量與藉由前述射束能量測定裝置測定出之前述校正用離子束的能量之間的對應關係之能量校正表,前述校正序列部控制前述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以便在製作前述能量校正表之期間將前述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為高於前述第1壓力的第2壓力。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前述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連接於前述質量分析磁鐵或前述射束線區間,以便調整從前述質量分析磁鐵的出口至前述高頻線性加速器的入口為止的射束線區間的壓 力,前述校正序列部控制前述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以便在製作前述能量校正表之期間將前述射束線區間的壓力調整為前述第2壓力。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前述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具備連接於前述質量分析磁鐵之渦輪分子泵,前述校正序列部在製作前述能量校正表之期間停止前述渦輪分子泵。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前述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具備連接於前述質量分析磁鐵之渦輪分子泵和配置於前述渦輪分子泵的吸氣口之傳導閥,前述傳導閥在前述離子植入處理期間設定為第1傳導率,前述校正序列部在製作前述能量校正表之期間將前述傳導閥設定為小於前述第1傳導率的第2傳導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前述上游射束線壓力調整裝置具備連接於前述上游射束線之氣體供給裝置,前述校正序列部控制前述氣體供給裝置,以便在製作前述能量校正表之期間氣體被供給至前述上游射束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前述氣體供給裝置能夠將稀有氣體、氮、氧或含有稀有氣體、氮、氧中至少1個之混合氣體供給至前述上游射束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前述氣體供給裝置能夠將氙氣、氪氣或含有氙氣或氪氣之混合氣體供給至前述上游射束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前述離子源能夠生成硼、磷、砷、氬、氙或氮的多價離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前述離子源能夠生成氬或砷的多價離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前述校正序列部控制前述高頻線性加速器,以便在製作前述能量校正表之期間,前述高頻線性加速器不進行前述校正用離子束的高頻加速而輸送前述校正用離子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還具備設置於前述能量分析磁鐵的下游之射束平行化器, 前述射束能量測定裝置能夠測定使用前述高頻線性加速器加速之離子束的能量,並具備:平行度測定部,在前述射束平行化器的下游測定射束平行度;及能量運算部,按照使用目標射束能量定義之已知的關係,根據前述射束平行度運算離子束相對於前述目標射束能量之能量偏離量。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離子植入裝置,其中前述射束平行化器在射束基準軌道上具有焦點,前述射束平行化器使複數個射束軌道分別按照入射角度以不同之偏向角度偏向,以便在包含前述射束基準軌道之平面內使從前述焦點朝前述射束平行化器分別提供不同之入射角度的方向之前述複數個射束軌道在目標射束能量下與前述射束基準軌道平行。
TW107106132A 2017-02-27 2018-02-23 離子植入裝置 TWI7444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5227A JP6675789B2 (ja) 2017-02-27 2017-02-27 イオン注入装置
JP2017-035227 2017-0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1183A TW201841183A (zh) 2018-11-16
TWI744491B true TWI744491B (zh) 2021-11-01

Family

ID=63374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6132A TWI744491B (zh) 2017-02-27 2018-02-23 離子植入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61066B2 (zh)
JP (1) JP6675789B2 (zh)
KR (1) KR102403422B1 (zh)
CN (1) CN108505009B (zh)
TW (1) TWI7444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64522B2 (en) * 2018-06-06 2021-03-30 Kla Corporation 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energy analyzer
US10950508B2 (en) 2019-03-20 2021-03-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on depth profile control method, ion implantation method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based on the control method, and ion implantation system adapting the control method
CN109887827A (zh) * 2019-04-10 2019-06-14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递进式多级杆离子聚焦传输设备及装置
US11264205B2 (en) * 2019-12-06 2022-03-01 Applied Materials, Inc.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 and correcting for expected dose variation during implantation of photoresist-coated substrates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70243A (ja) * 1996-03-29 1997-10-14 Sony Corp イオン注入装置
US5998798A (en) * 1998-06-11 1999-12-07 Eaton Corporation Ion dosage measurement apparatus for an ion beam implanter and method
TW423018B (en) * 1998-06-11 2001-02-21 Axcelis Tech Inc Ion dosage measurement apparatus for an ion beam implanter and method
TW466534B (en) * 1999-07-08 2001-12-01 Varian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lignment of ion beam systems using beam current sensors
TW493199B (en) * 1998-09-10 2002-07-01 Axcelis Tech Inc Time of flight energy measurement apparatus for an ion beam implanter
TW514953B (en) * 2000-09-20 2002-12-21 Axcelis Tech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pressure compensation factors in an ion implanter
US20030160179A1 (en) * 2002-02-22 2003-08-28 Taiw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reducing the effects of n2 gas contamination in an ion implanter
US20030222226A1 (en) * 2002-05-29 2003-12-04 Ibis Technology Ion implantation system having an energy probe
JP2006500568A (ja) * 2002-09-23 2006-01-05 アクセリス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2信号間の遅延時間を高精度に測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4183469A (zh) * 2013-05-27 2014-12-03 斯伊恩股份有限公司 高能量离子注入装置
TW201535484A (zh) * 2014-03-14 2015-09-16 Sen Corp 離子植入裝置、射束能量測定裝置以及射束能量測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21354B2 (ja) 1988-06-02 1997-06-18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中性粒子注入装置
JP2765111B2 (ja) 1989-10-23 1998-06-11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イオン注入装置
JPH06103957A (ja) * 1992-09-22 1994-04-15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高エネルギーイオン注入装置
JP2644958B2 (ja) * 1993-04-02 1997-08-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イオン源装置およびそのイオン源装置を備えたイオン打ち込み装置
JPH07262946A (ja) * 1994-03-22 1995-10-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イオン源
JPH08115700A (ja) 1994-10-19 1996-05-07 Nissin Electric Co Ltd ビームエネルギーモニタ装置
JP2990126B2 (ja) * 1997-09-26 1999-12-13 山形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イオン注入装置およびイオンビーム測定方法
US6627874B1 (en) * 2000-03-07 2003-09-30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Pressure measurement using ion beam current in a mass spectrometer
JP3560154B2 (ja) 2001-03-15 2004-09-02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イオンビーム照射装置の運転方法
CN101838796B (zh) * 2009-12-18 2013-03-13 上海凯世通半导体有限公司 离子注入装置及方法
JP6403485B2 (ja) * 2014-08-08 2018-10-10 住友重機械イオン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イオン注入装置及びイオン注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70243A (ja) * 1996-03-29 1997-10-14 Sony Corp イオン注入装置
US5998798A (en) * 1998-06-11 1999-12-07 Eaton Corporation Ion dosage measurement apparatus for an ion beam implanter and method
TW423018B (en) * 1998-06-11 2001-02-21 Axcelis Tech Inc Ion dosage measurement apparatus for an ion beam implanter and method
TW493199B (en) * 1998-09-10 2002-07-01 Axcelis Tech Inc Time of flight energy measurement apparatus for an ion beam implanter
TW466534B (en) * 1999-07-08 2001-12-01 Varian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lignment of ion beam systems using beam current sensors
TW514953B (en) * 2000-09-20 2002-12-21 Axcelis Tech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pressure compensation factors in an ion implanter
US20030160179A1 (en) * 2002-02-22 2003-08-28 Taiw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reducing the effects of n2 gas contamination in an ion implanter
US20030222226A1 (en) * 2002-05-29 2003-12-04 Ibis Technology Ion implantation system having an energy probe
JP2006500568A (ja) * 2002-09-23 2006-01-05 アクセリス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2信号間の遅延時間を高精度に測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4183469A (zh) * 2013-05-27 2014-12-03 斯伊恩股份有限公司 高能量离子注入装置
TW201535484A (zh) * 2014-03-14 2015-09-16 Sen Corp 離子植入裝置、射束能量測定裝置以及射束能量測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75789B2 (ja) 2020-04-01
JP2018142434A (ja) 2018-09-13
KR102403422B1 (ko) 2022-05-30
CN108505009A (zh) 2018-09-07
CN108505009B (zh) 2020-10-23
TW201841183A (zh) 2018-11-16
US20180330920A1 (en) 2018-11-15
US10361066B2 (en) 2019-07-23
KR20180099544A (ko) 2018-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95201B1 (ko) 고에너지 이온주입장치, 빔전류조정장치, 및 빔전류조정방법
TWI606496B (zh) High-energy ion implanter
TWI744491B (zh) 離子植入裝置
JP6403485B2 (ja) イオン注入装置及びイオン注入方法
TWI688995B (zh) 離子植入裝置、射束能量測定裝置以及射束能量測定方法
JP5963662B2 (ja) イオン注入装置
JP6053611B2 (ja) 高エネルギーイオン注入装置
JP6076834B2 (ja) 高エネルギーイオン注入装置
JP6207418B2 (ja) 高エネルギーイオン注入装置、ビーム平行化器、及びビーム平行化方法
KR102307017B1 (ko) 이온주입방법 및 이온주입장치
JP6045445B2 (ja) 高エネルギーイオン注入装置
CN108987226B (zh) 离子注入装置、离子束被照射体及离子注入方法
KR102353625B1 (ko) 이온주입장치 및 이온주입방법
TW201603106A (zh) 離子植入裝置以及離子植入裝置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