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3840B - 工件傳輸系統、工件傳輸方法及雷射退火設備 - Google Patents

工件傳輸系統、工件傳輸方法及雷射退火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3840B
TWI743840B TW109120465A TW109120465A TWI743840B TW I743840 B TWI743840 B TW I743840B TW 109120465 A TW109120465 A TW 109120465A TW 109120465 A TW109120465 A TW 109120465A TW I743840 B TWI743840 B TW I7438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manipulator
factory
air source
sou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0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0434A (zh
Inventor
劉凱
董洪波
王剛
張向飛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0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0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3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384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3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with gripping and holding devices using a vacuum; Bernoulli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98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 H01L21/67115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mainly by radi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242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orting or marking
    • H01L21/67253Process monitoring, e.g. flow or thickness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9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into and out of processing chamber
    • H01L21/67742Mechanical parts of transf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一種工件傳輸系統、工件傳輸方法及雷射退火設備,所述工件傳輸系統包括:工件記憶體、預處理機構和工件台;傳輸機械手,所述傳輸機械手設置為在所述工件記憶體、所述預處理機構和所述工件台之間傳輸所述工件;管路和廠務氣源,所述傳輸機械手通過所述管路與所述廠務氣源連接,所述傳輸機械手被配置為在所述廠務氣源出現異常後使所述工件處於安全工位;及備用氣源,與所述廠務氣源並聯設置,所述備用氣源被配置為在所述廠務氣源出現異常時為所述傳輸機械手供氣。

Description

工件傳輸系統、工件傳輸方法及雷射退火設備
本申請涉及積體電路製造領域,例如涉及一種工件傳輸系統、工件傳輸方法及雷射退火設備。
雷射退火工藝相對於相關技術中的退火工藝具有啟動率高、對器件損傷小等優點,在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薄膜電晶體及圖像感測器等製造領域逐步替代相關技術中的退火工藝。雷射退火設備的工件台採用無引腳方式吸附矽片,因此,一般採用伯努利機械手從矽片上表面吸附矽片進行矽片傳輸,機械手由廠務氣路提供正壓。然而,該種吸附方式容易受廠務氣路異常斷氣影響,使得矽片傳輸存在安全隱患,一旦廠務氣路出現異常斷氣,機械手無法再吸附矽片,矽片將會掉落甚至會因掉落發生破碎,影響雷射退火的工藝成本及效率。
本申請提出了一種工件傳輸系統,能夠確保工件傳輸安全可靠,有助於提高雷射退火工藝效率,節約雷射退火工藝成本。
本申請提出了一種雷射退火設備,通過應用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該雷射退火設備的雷射退火工藝效率高,雷射退火工藝成本低。
本申請提出了一種工件傳輸方法,通過應用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能夠提高雷射退火工藝效率,節約雷射退火工藝成本。
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工件傳輸系統,包括:
工件記憶體、預處理機構和工件台;
傳輸機械手,所述傳輸機械手設置為在所述工件記憶體、所述預處理機構和所述工件台之間傳輸所述工件;
管路和廠務氣源,所述傳輸機械手通過所述管路與所述廠務氣源連接,所述傳輸機械手被配置為在所述廠務氣源出現異常後使工件處於安全工位;及
備用氣源,與所述廠務氣源並聯設置,所述備用氣源被配置為在所述廠務氣源出現異常時為所述傳輸機械手供氣。
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雷射退火設備,包括以上所述的工件傳輸系統。
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工件傳輸方法,包括:
判斷廠務氣源是否出現供氣異常;
響應於所述廠務氣源出現供氣異常的判斷結果,自動切換至備用氣源為傳輸機械手供氣;及
通過所述傳輸機械手使所述工件處於安全工位。
本申請提出了一種工件傳輸系統,能夠確保工件傳輸安全可靠,有助於提高雷射退火工藝效率,節約雷射退火工藝成本。
本申請提出了一種雷射退火設備,通過應用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該雷射退火設備的雷射退火工藝效率高,雷射退火工藝成本低。
本申請提出了一種工件傳輸方法,通過應用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能夠提高雷射退火工藝效率,節約雷射退火工藝成本。
10:片庫
20:預處理機構
30:工件台
40:矽片
51:傳輸機械手
52:廠務氣源
53:備用氣源
54:管路
541:第一壓力感測器
542:第一單向閥
543:第二單向閥
544:過濾器三聯件
545:乾燥器
546:減壓閥
547:第二壓力感測器
548:單向節流閥
549:流量感測器
61:工件台接近位
62:預處理接近位
63:第一片庫接近位
64:第二片庫接近位
【圖1】一個實施例中工件傳輸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一個實施例中傳輸機械手的氣控原理圖。
【圖3】一個實施例中預設翻轉工位的分布示意圖。
【圖4】一個實施例中傳輸機械手從矽片上方吸附矽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5】一個實施例中傳輸機械手攜帶矽片旋轉90°的結構示意圖。
【圖6】一個實施例中傳輸機械手攜帶矽片翻轉180°至安全工位的結構示意圖。
【圖7】一個實施例中工件傳輸方法的執行流程圖。
在本申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及「外」等指示 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圖式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申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申請的限制。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工件傳輸系統,設置為在工件記憶體、預處理機構和工件台之間傳輸矽片。以下實施例以工件傳輸系統應用於雷射退火工藝為例進行說明。其中,工件為矽片,工件記憶體為片庫,片庫設置為存儲待處理的矽片,並存儲完成處理的矽片。預處理機構包括但不限於對矽片進行預處理、掃描、曝光、拍照及溫度調節等處理操作。工件台設置為對完成預處理的矽片進行檢測處理。工件傳輸系統將待處理的矽片由片庫取出傳送至預處理機構進行預處理操作,並將完成預處理的待檢測矽片繼續傳送至工件台進行檢測,及將完成檢測的矽片再送回片庫存儲。
如圖1和圖2所示,一實施例的工件傳輸系統設置為在片庫10、預處理機構20和工件台30之間傳輸矽片40,該工件傳輸系統包括傳輸機械手51、廠務氣源52、備用氣源53和管路54。傳輸機械手51在片庫10、預處理機構20和工件台30之間傳輸矽片40,傳輸機械手51通過管路54連接廠務氣源52,傳輸機械手51被配置為在廠務氣源52出現異常後使矽片40處於安全工位,傳輸機械手51可以但不局限為伯努利機械手。備用氣源53與廠務氣源52並聯設置,備用氣源53被配置為在廠務氣源52出現異常時為傳輸機械手51供氣。
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包括備用氣源53,備用氣源53能夠在廠務氣源52出現異常時為傳輸機械手51供氣,以確保傳輸機械手51在廠務氣源52出現異常後仍然能夠穩定吸附矽片40,避免矽片40掉落。並且, 傳輸機械手51能夠在廠務氣源52出現異常後使矽片40處於安全工位,以避免矽片40發生掉落,確保矽片40傳輸安全可靠。與相關技術相比,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能夠確保矽片40傳輸安全可靠,保證矽片40傳輸過程中不會因廠務氣源52出現異常而發生掉落或損壞,有利於提高雷射退火工藝效率,節約雷射退火工藝成本。
在一實施例中,傳輸機械手51被配置為能夠在廠務氣源52出現異常後獲取矽片吸附方向,若傳輸機械手51從矽片40上方吸附矽片40,則傳輸機械手51攜帶矽片40翻轉180°使矽片40處於安全工位。
示例性地,安全工位可以為傳輸機械手51位於矽片40下方的吸附工位。根據工藝需求不同,傳輸機械手51可以從矽片40上方吸附矽片40也可以從矽片40下方吸附矽片40。本實施例中,當廠務氣源52出現異常後,首先獲取矽片吸附方向,如果傳輸機械手51從矽片40上方吸附矽片40(如圖4所示),則傳輸機械手51攜帶矽片40翻轉180°(參考圖5至6),使矽片40位於傳輸機械手51上方(如圖6所示),從而使矽片40處於安全工位,傳輸機械手51從矽片40下方托住矽片40,使矽片40不會發生掉落;如果傳輸機械手51從矽片40下方吸附矽片40,則無需處理。矽片吸附方向可通過感測器檢測獲取也可從系統存儲的矽片40的處理資訊中讀取,具體獲取方式不做限定。
在一個實施例中,備用氣源53的穩定供氣時長至少為30秒。備用氣源53可以但不局限為空壓機,空壓機自帶儲氣罐,儲氣罐容積不低於20L,以確保空壓機能夠提供穩定供氣的時長不少於30秒。
在一個實施例中,傳輸機械手51被配置為在預設翻轉工位 攜帶矽片40進行180°翻轉,預設翻轉工位為翻轉過程中傳輸機械手51和矽片40與片庫10、預處理機構20和工件台30均不會發生干涉的位置。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預設翻轉工位設置在以下至少之一位置:傳輸機械手51與工件記憶體(片庫10)之間、傳輸機械手51與預處理機構20之間、以及傳輸機械手51與工件台30之間。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預設翻轉工位包括工件台接近位61、預處理接近位62、第一片庫接近位63和第二片庫接近位64。其中,工件台接近位61位於傳輸機械手51與工件台30之間;預處理接近位62位於傳輸機械手51與預處理機構20之間,第一片庫接近位63和第二片庫接近位64位於傳輸機械手51與對應的片庫10之間。片庫接近位的數量與片庫10的數量對應,本實施例中,片庫10的數量為兩個,相應地,片庫接近位的數量也為兩個,實際應用中,片庫接近位的數量根據片庫10的數量設定,可以多於兩個,也可少於兩個,本實施例並不做具體限定。
本實施例中,傳輸機械手51在預設翻轉工位攜帶矽片40進行翻轉,能夠確保矽片40翻轉過程中不會與其他設備組件發生干涉,有效保護矽片40。為優化驅動手段,節約系統能耗,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僅在傳輸機械手51處於預設翻轉工位時對廠務氣源52進行正壓檢測。傳輸機械手51運動到每個預設翻轉工位時都會對廠務氣源52進行正壓檢測,如果檢測到廠務氣源52的正壓有異常,則獲取矽片吸附方向,如果傳輸機械手51從矽片40上方吸附矽片40,則傳輸機械手51直接攜帶矽片40進行翻轉,並且系統自動切換氣源到備用氣源53為傳輸機械手51供氣,以保證矽片40不掉落。
在一實施例中,傳輸機械手51未到達預設翻轉工位時,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不對廠務氣源52進行正壓檢測,如果傳輸機械手51未到達預設翻轉工位(如傳輸機械手51交片過程中)時廠務氣源52出現正壓異常,則系統僅自動切換氣源到備用氣源53為傳輸機械手51供氣,而不進行矽片吸附方向確認及相應的傳輸機械手51攜帶矽片40的翻轉操作,以保證矽片40不會與其他設備組件發生干涉,確保矽片40安全。傳輸機械手51交片操作中交接片時間最長操作的為傳輸機械手51與工件台30進行交接片操作,如表1所示,傳輸機械手51與工件台30交接片操作的交接片時長約為6.9秒。傳輸機械手51從檢測到廠務氣源52正壓異常到傳輸機械手51運動到下一預設翻轉工位並攜帶矽片40完成180°翻轉操作的時間約7秒,而備用氣源53單獨穩定供氣的供氣時長不少於30秒,遠大於傳輸機械手51交接片時長和傳輸機械手51翻轉耗時的總和,因此,備用氣源53可在交接片過程中發生廠務氣源52供氣異常後仍然能夠確保傳輸機械手51穩定吸附矽片40,保證矽片40不掉落。
〔表1〕傳輸機械手與工件台交接片時間分解示意表
Figure 109120465-A0202-12-0007-1
在一個實施例中,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還包括第一單向閥542和第二單向閥543,第一單向閥542設置在廠務氣源52和傳輸機械手51之間的管路54上,第二單向閥543設置在備用氣源53和傳輸機械手51之間的管路54上。示例性地,廠務氣源52和備用氣源53匯總前先經過第一單向閥542,備用氣源53與廠務氣源52匯總前先經過第二單向閥543,第一單向閥542和第二單向閥543之間可通過氣體壓力差進行開關切換,從而可實現廠務氣源52出現異常時自動切換到備用氣源53供氣。示例性地,廠務氣源52提供的氣體壓力大於備用氣源53輸出的氣體壓力,預先設置廠務氣源52的輸出壓力閾值,備用氣源53輸出的氣體壓力小於或等於廠務氣源52的輸出壓力閾值,例如,備用氣源53輸出的氣體壓力等於廠務氣源52的輸出壓力閾值。當廠務氣源52的輸出壓力大於輸出壓力閾值時,第一單向閥542打開,廠務氣源52正常供氣;當廠務氣源52出現供氣異常時,廠務氣源52的輸出壓力變小,當廠務氣源52的輸出壓力小於輸出壓力閾值時,第一單向閥542關閉,此時,第二單向閥543打開,系統自動切換到備用氣源53為傳輸機械手51供氣。
在備用氣源53供氣過程中,第一單向閥542關閉,能夠保證備用氣源53輸出的氣體不會回流到廠務氣源52側,確保備用氣源53供氣穩定。在廠務氣源52正常供氣的過程中,由於廠務氣源52提供的氣體壓力大於備用氣源53輸出的氣體壓力,第二單向閥543關閉,可以使備用氣源53的氣體溢出緩慢,有助於節約資源,並且,當備用氣源53採用空壓機時,第二單向閥543能夠使空壓機內部壓力降低比較緩慢,可以有效減少空壓機頻繁工作,有助於延長空壓機的使用壽命。
在一個實施例中,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還包括第一壓力感測器541,第一壓力感測器541設置在廠務氣源52和傳輸機械手51之間的管路54上,且設置為檢測廠務氣源52的供氣壓力。第一壓力感測器541設置為檢測廠務氣源52的供氣壓力以判斷廠務氣源52供氣是否正常,當廠務氣源52的供氣壓力大於或等於廠務氣源52的輸出壓力閾值時,廠務氣源52供氣正常;當廠務氣源52的供氣壓力小於廠務氣源52的輸出壓力閾值時,廠務氣源52供氣出現異常,系統自動切換到備用氣源53供氣,且傳輸機械手51執行吸附方向識別及相應的翻轉操作。
在一個實施例中,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還包括中控系統,第一壓力感測器541連接工件傳輸系統的中控系統,中控系統中預先存儲廠務氣源52的輸出壓力閾值,第一壓力感測器541將檢測到的廠務氣源52的供氣壓力發送至中控系統,中控系統將接收到的供氣壓力與預先存儲的廠務氣源52的輸出壓力閾值進行比較並根據比較結果控制傳輸機械手51執行吸附方向識別及相應的翻轉操作。在一個實施例中,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還包括報警器,報警器與中控系統連接,當廠務氣源52出現異常時,中控系統還通知報警器報警,以提醒工作人員及時對廠務氣源52進行檢修操作以便及時恢復廠務氣源52供氣。
在一個實施例中,傳輸機械手51攜帶工件經過預設翻轉工位時,第一壓力感測器541被觸發檢測廠務氣源52的供氣壓力。第一壓力感測器541僅在傳輸機械手51處於預設翻轉工位時被觸發以對廠務氣源52進行正壓檢測。當傳輸機械手51未到達預設翻轉工位時,第一壓力感測器541被觸發不對廠務氣源52進行正壓檢測。
在一個實施例中,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還包括減壓閥546,減壓閥546設置在廠務氣源52和備用氣源53並聯後的管路54上。為保證廠務氣源52和備用氣源53為傳輸機械手51提供穩定可靠的正壓供氣,一般設置廠務氣源52和備用氣源53的輸出壓力高於傳輸機械手51所需的吸附氣壓值,以對傳輸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壓降進行補償,因此,管路54中傳輸的氣體壓力一般高於傳輸機械手51的吸附氣壓值。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減壓閥546對管路54中傳輸的氣體進行減壓處理,以使氣體壓力滿足傳輸機械手51的使用需求,能夠保證傳輸機械手51工作穩定可靠。
傳輸機械手51吸附不同規格的矽片40所需的吸附氣壓值有所差異,綜合考慮不同規格矽片40的吸附氣壓需求,傳輸機械手51的吸附氣壓值為0.2~0.5MPa,例如可以為0.4MPa。綜合以上,在一個實施例中,廠務氣源52的輸出壓力閾值為0.3~0.6MPa,例如可以為0.5MPa。相應地,備用氣源53的氣體輸出壓力為0.3~0.6MPa,例如可以為0.5MPa。當備用氣源53採用空壓機時,空壓機的出口壓力值為0.5MPa,當空壓機的儲氣罐內部壓力值低於0.5MPa時,空壓機電機工作,儲氣罐內部壓力值升高到0.7MPa時,電機停止工作。
在一個實施例中,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還包括第二壓力感測器547,第二壓力感測器547設置在減壓閥546和傳輸機械手51之間的管路54上,第二壓力感測器547能夠即時檢測傳輸機械手51側的供氣壓力,從而可以根據第二壓力感測器547檢測到的傳輸機械手51側的供氣壓力即時調整減壓閥546,以確保調壓閥546調節供氣壓力及時準確,提高減壓閥546的調節精度,確保傳輸機械手51工作穩定可靠。
在一個實施例中,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還包括單向節流閥548和流量感測器549,單向節流閥548設置在廠務氣源52和備用氣源53並聯後的管路54上,流量感測器549設置在單向節流閥548和傳輸機械手51之間的管路上。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單向節流閥548和流量感測器549對管路54中的氣體進行精確的流量調節,以使氣體流量滿足傳輸機械手51的使用需求,有助於確保傳輸機械手51工作穩定可靠。
在一個實施例中,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還包括過濾器三聯件544,過濾器三聯件544設置在備用氣源53和第二單向閥543之間的管路54上,過濾器三聯件544設置為對備用氣源53提供的氣體進行除水、除油處理,以供傳輸機械手51使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還包括乾燥器545,乾燥器545設置在廠務氣源52和備用氣源53並聯後的管路54上,乾燥器545能夠對廠務氣源52和備用氣源53提供的氣體進行乾燥處理,確保氣體安全。
另一方面,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雷射退火設備,包括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本實施例的雷射退火設備通過應用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實現,能夠在廠務氣源52出現供氣異常時啟用備用氣源53為傳輸機械手51供氣,並使矽片40處於安全工位,確保矽片40不會發生掉落,保證矽片40傳輸安全可靠,雷射退火設備工藝效率高且雷射退火工藝成本低。
又一方面,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工件傳輸方法,所述工件傳輸方法包括:判斷所述廠務氣源52是否出現供氣異常;響應於所述廠務氣源52出現供氣異常的判斷結果,自動切換至所述備用氣源53為所述傳輸 機械手51供氣;及通過所述傳輸機械手51使所述工件處於安全工位。本實施例的工件傳輸方法基於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實現,能夠在廠務氣源52出現供氣異常時啟用備用氣源53為傳輸機械手51供氣,並使工件處於安全工位,確保工件不會發生掉落,保證工件傳輸安全可靠,有助於提高雷射退火工藝效率,節約雷射退火工藝成本。
在一個實施例中,通過傳輸機械手51使工件處於安全工位包括:獲取工件吸附方向;判斷傳輸機械手51是否從工件上方吸附工件;響應於傳輸機械手51從工件上方吸附工件的判斷結果,使傳輸機械手51攜帶工件翻轉180°並處於安全工位。
以工件傳輸系統應用於雷射退火工藝為例,安全工位為傳輸機械手51位於矽片40下方的吸附工位。根據工藝需求不同,傳輸機械手51可以從矽片40上方吸附矽片40也可以從矽片40下方吸附矽片40。本實施例中,當廠務氣源52出現異常後,獲取矽片吸附方向,如果傳輸機械手51從矽片40上方吸附矽片40(如圖4所示),則傳輸機械手51攜帶矽片40翻轉180°,使矽片40位於傳輸機械手51上方(如圖6所示),從而使矽片40處於安全工位,傳輸機械手51從矽片40下方托住矽片40,使矽片40不會發生掉落;如果傳輸機械手51從矽片40下方吸附矽片40,則無需處理。矽片吸附方向可通過感測器檢測獲取也可通過系統存儲的矽片40的處理資訊中讀取,具體獲取方式不做限定。
在一個實施例中,判斷廠務氣源52是否出現供氣異常之前,還包括:在傳輸機械手51運動到預設翻轉工位的情況下,檢測廠務氣源52的輸出壓力是否低於輸出壓力閾值;響應於廠務氣源52的輸出壓力低於輸 出壓力閾值的檢測結果,判斷廠務氣源52是否出現供氣異常。
預設翻轉工位為傳輸機械手51攜帶工件翻轉過程中,傳輸機械手51和矽片40與片庫10、預處理機構20和工件台30均不會發生干涉的位置,預設翻轉工位的設置位置如上述實施例所述。
傳輸機械手51運動到每個預設翻轉工位時都會對廠務氣源52進行正壓檢測,如果檢測到廠務氣源52的正壓有異常,則獲取矽片吸附方向,如果傳輸機械手51從矽片40上方吸附矽片40,則傳輸機械手51直接攜帶矽片40進行翻轉,並且系統自動切換氣源到備用氣源53為傳輸機械手51供氣,以保證矽片40不掉落。本實施例中,在預設翻轉工位對廠務氣源52進行正壓檢測,並根據檢測結果執行相應的氣源切換及傳輸機械手51翻轉操作,既能夠保證廠務氣源52出現異常後矽片40不會掉落,又能夠確保傳輸機械手51攜帶矽片40翻轉過程中不會發生干涉,確保翻轉穩定可靠,確保矽片40安全。
在一個實施例中,上述的工件傳輸方法還包括:在傳輸機械手51未運動到預設翻轉工位的情況下,檢測廠務氣源52是否出現供氣異常;響應於廠務氣源52出現供氣異常的檢測結果,自動切換至備用氣源53為傳輸機械手51供氣。
工件傳輸系統僅在傳輸機械手51運動到預設翻轉工位對廠務氣源52進行正壓檢測,當傳輸機械手51未到達預設翻轉工位時,工件傳輸系統不對廠務氣源52進行正壓檢測。如果傳輸機械手51未到達預設翻轉工位(如傳輸機械手51交片過程中)時廠務氣源52出現正壓異常,則系統僅自動切換氣源到備用氣源53為傳輸機械手51供氣,而不進行矽 片吸附方向確認及相應的傳輸機械手51攜帶矽片40的翻轉操作。此時,僅是單獨由備用氣源53為傳輸機械手51供氣,直至傳輸機械手51運動到預設翻轉工位後再進行矽片吸附方向確認及相應的傳輸機械手51攜帶矽片40的翻轉180°至安全工位的操作,從而保證矽片40不會與其他設備組件發生干涉,確保矽片40安全。在一個實施例中,備用氣源53單獨穩定供氣的供氣時長不少於30秒,遠大於傳輸機械手51交接片時長和傳輸機械手51翻轉耗時的總和,因此,備用氣源53可在交接片過程中發生廠務氣源52供氣異常後仍然能夠確保傳輸機械手51穩定吸附矽片40,保證矽片40不掉落。備用氣源53單獨穩定供氣的供氣時長與傳輸機械手51交接片時長和傳輸機械手51翻轉耗時的總和比較分析如前述實施例所述。
在一個實施例中,上述的自動切換至備用氣源53為傳輸機械手51的步驟中,供氣廠務氣源52和備用氣源53之間通過第一單向閥542和第二單向閥543利用壓力差實現自動切換。
廠務氣源52和備用氣源53匯總前先經過第一單向閥542,備用氣源53與廠務氣源52匯總前先經過第二單向閥543,第一單向閥542和第二單向閥543之間可通過氣體壓力差進行開關切換,從而可實現廠務氣源52出現異常時自動切換到備用氣源53供氣。廠務氣源52和備用氣源53之間通過第一單向閥542和第二單向閥543利用壓力差進行自動切換的切換原理及切換過程已在上述工件傳輸系統的實施例中詳細說明。
以下結合圖7,以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應用於雷射退火工藝,傳輸機械手51從矽片40上方吸附矽片40為例,結合一個傳輸週期對採用上述的工件傳輸系統實現上述的工件傳輸方法的執行過程進行詳細說明。
傳輸機械手51運動到工件台接近位61處,第一壓力感測器541檢測廠務氣源52的輸出氣體壓力並發送至中控系統,中控系統根據接收到的輸出氣體壓力值與預先存儲的輸出壓力閾值進行比較,如果輸出氣體壓力值小於輸出壓力閾值,則廠務氣源52出現正壓異常,傳輸機械手51停止取片並報錯,輸出報警訊息;如果輸出氣體壓力值大於或等於輸出壓力閾值,則廠務氣源52供氣正常,傳輸機械手51從工件台30取片並退回到工件台接近位61處。傳輸機械手51退回到工件台接近位61處,系統再次檢測廠務氣源52供氣是否正常,如果供氣出現異常,則第一單向閥542關閉,第二單向閥543打開,自動切換到備用氣源53為傳輸機械手51供氣。同時,獲取傳輸機械手51的矽片吸附方向,本實施例中,傳輸機械手51從矽片40上方吸附矽片,傳輸機械手51攜帶矽片40翻轉180°至安全工位,使傳輸機械手51從矽片40下方承載矽片40,確保矽片40不會掉落。如果廠務氣源52供氣正常,則傳輸機械手51運動至下一工位。
傳輸機械手51攜帶矽片40運動至第二片庫接近位64處,系統檢測廠務氣源52供氣是否正常,如果供氣出現異常,則自動切換氣源至備用氣源53,並且傳輸機械手51在第二片庫接近位64處攜帶矽片40翻轉180°,同時,系統報錯,輸出報警訊息;如果供氣正常,則傳輸機械手51放片到片庫10後退回到第二片庫接近位64並運動到預處理接近位62處。
傳輸機械手51運動到預處理接近位62處,系統檢測廠務氣源52供氣是否正常,如果供氣出現異常,則停止取片並報錯;如果供氣正常,則傳輸機械手51從預處理機構20上取片並退回到預處理接近位62 處,系統再次檢測廠務氣源52供氣是否正常,如果供氣出現異常,則自動切換氣源至備用氣源53,並且傳輸機械手51在預處理接近位62處攜帶矽片40翻轉180°,同時,系統報錯,輸出報警訊息;如果供氣正常,則傳輸機械手51攜帶矽片40運動到工件台接近位61處。
傳輸機械手51攜帶矽片40運動到工件台接近位61處,系統檢測廠務氣源52供氣是否正常,如果供氣出現異常,則自動切換氣源至備用氣源53,並且傳輸機械手51在工件台接近位61處攜帶矽片40翻轉180°,同時,系統報錯,輸出報警訊息;如果供氣正常,傳輸機械手51放片到工件台30後退回到工件台接近位61處並運動到第一片庫接近位63處。
傳輸機械手51運動到第一片庫接近位63處,系統檢測廠務氣源52供氣是否正常,如果供氣出現異常,則停止取片並報錯;如果供氣正常,傳輸機械手51從片庫10取片並退回到第一片庫接近位63處,系統再次檢測系統檢測廠務氣源52供氣是否正常,如果供氣出現異常,則自動切換氣源至備用氣源53,並且傳輸機械手51在第一片庫接近位63處攜帶矽片40翻轉180°,同時,系統報錯,輸出報警訊息;如果供氣正常,則傳輸機械手51攜帶矽片40運動到預處理接近位62處。
傳輸機械手51攜帶矽片40運動到預處理接近位62處,系統檢測廠務氣源52供氣是否正常,如果供氣出現異常,則自動切換氣源至備用氣源53,並且傳輸機械手51在預處理接近位62處攜帶矽片40翻轉180°,同時,系統報錯,輸出報警訊息;如果供氣正常,傳輸機械手51放片到預處理機構20上並退回到預處理接近位62處,完成一個週期的矽片40傳輸操作。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多個技術特徵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多個技術特徵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徵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範圍。
本申請要求申請日為2019年6月17日、申請號為201910522660.9的中國專利申請的優先權,該申請的全部內容通過引用結合在本申請中。
51:傳輸機械手
52:廠務氣源
53:備用氣源
54:管路
541:第一壓力感測器
542:第一單向閥
543:第二單向閥
544:過濾器三聯件
545:乾燥器
546:減壓閥
547:第二壓力感測器
548:單向節流閥
549:流量感測器

Claims (20)

  1. 一種工件傳輸系統,其特徵係包括:工件記憶體、預處理機構(20)和工件台(30);傳輸機械手(51),所述傳輸機械手(51)設置為在所述工件記憶體、所述預處理機構(20)和所述工件台(30)之間傳輸所述工件;管路(54)和廠務氣源(52),所述傳輸機械手(51)通過所述管路(54)與所述廠務氣源(52)連接;所述傳輸機械手(51)被配置為在所述傳輸機械手(51)到達預設翻轉工位時且在所述廠務氣源(52)出現異常後,攜帶所述工件翻轉,以使所述工件處於安全工位;所述傳輸機械手(51)還被配置為在所述傳輸機械手(51)未到達所述預設翻轉工位時且在所述廠務氣源(52)出現異常後,不翻轉所述工件;及備用氣源(53),與所述廠務氣源(52)並聯設置,所述備用氣源(53)被配置為在所述廠務氣源(52)出現異常時為所述傳輸機械手(51)供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工件傳輸系統,其中,所述傳輸機械手(51)被配置為在所述廠務氣源(52)出現異常後獲取工件吸附方向,且所述傳輸機械手(51)設置為從所述工件上方吸附所述工件時,攜帶所述工件翻轉180°以使所述工件處於所述安全工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工件傳輸系統,其中,所述備用氣源(53)的穩定供氣時長至少為30秒。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工件傳輸系統,其中,還包括第一壓力感 測器(541),所述第一壓力感測器(541)設置在所述管路(54)上且位於所述廠務氣源(52)和所述傳輸機械手(51)之間,所述第一壓力感測器(541)設置為檢測所述廠務氣源(52)的供氣壓力。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工件傳輸系統,其中,所述傳輸機械手(51)被配置為在預設翻轉工位攜帶所述工件進行180°翻轉,其中,所述預設翻轉工位為翻轉過程中所述傳輸機械手(51)和所述工件、所述傳輸機械手(51)和所述工件記憶體、所述預處理機構(20)和所述工件台(30)均不會發生干涉的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工件傳輸系統,其中,所述預設翻轉工位設置在以下至少之一位置:所述傳輸機械手(51)與所述工件記憶體之間、所述傳輸機械手(51)與所述預處理機構(20)之間、以及所述傳輸機械手(51)與所述工件台(30)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工件傳輸系統,其中,所述第一壓力感測器(541)設置為在所述傳輸機械手(51)攜帶工件經過所述預設翻轉工位時,檢測所述廠務氣源(52)的供氣壓力。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工件傳輸系統,其中,還包括第一單向閥(542)和第二單向閥(543),所述第一單向閥(542)設置在所述管路(54)上且位於所述廠務氣源(52)和所述傳輸機械手(51)之間,所述第二單向閥(543)設置在所述管路(54)上且位於所述備用氣源(53)和所述傳輸機械手(51)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工件傳輸系統,其中,還包括過濾器三聯件(544),所述過濾器三聯件(544)設置在所述管路(54)上且位於所 述備用氣源(53)和所述第二單向閥(543)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工件傳輸系統,其中,還包括乾燥器(545),所述乾燥器(545)設置在所述廠務氣源(52)和所述備用氣源(53)並聯後的所述管路(54)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工件傳輸系統,其中,還包括減壓閥(546),所述減壓閥(546)設置在所述廠務氣源(52)和所述備用氣源(53)並聯後的所述管路(54)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記載之工件傳輸系統,其中,還包括第二壓力感測器(547),所述第二壓力感測器(547)設置在所述管路(54)上且位於所述減壓閥(546)和所述傳輸機械手(51)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工件傳輸系統,其中,還包括單向節流閥(548)和流量感測器(549),所述單向節流閥(548)設置在所述廠務氣源(52)和所述備用氣源(53)並聯後的所述管路(54)上,所述流量感測器(549)設置在所述管路(54)上且位於所述單向節流閥(548)和所述傳輸機械手(51)之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工件傳輸系統,其中,所述傳輸機械手(51)為伯努利機械手。
  15. 一種雷射退火設備,其特徵係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工件傳輸系統。
  16. 一種工件傳輸方法,其特徵係包括:判斷廠務氣源(52)是否出現供氣異常;響應於所述廠務氣源(52)出現供氣異常的判斷結果,自動切換至備用 氣源(53)為傳輸機械手(51)供氣;及通過所述傳輸機械手(51)使所述工件處於安全工位;其中,所述判斷廠務氣源(52)是否出現供氣異常之前,還包括:在所述傳輸機械手(51)運動到預設翻轉工位的情況下,檢測所述廠務氣源(52)的輸出壓力是否低於輸出壓力閾值;響應於所述廠務氣源(52)的輸出壓力低於所述輸出壓力閾值的檢測結果,判斷所述廠務氣源(52)是否出現供氣異常。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記載之工件傳輸方法,其中,所述通過所述傳輸機械手(51)使所述工件處於安全工位包括:獲取工件吸附方向;判斷所述傳輸機械手(51)是否從所述工件上方吸附所述工件;響應於所述傳輸機械手(51)從所述工件上方吸附所述工件的判斷結果,使所述傳輸機械手(51)攜帶所述工件翻轉180°並處於所述安全工位。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記載之工件傳輸方法,其中,所述預設翻轉工位為所述傳輸機械手(51)攜帶所述工件翻轉過程中,所述傳輸機械手(51)和所述工件、所述傳輸機械手(51)與工件記憶體、預處理機構(20)和工件台(30)均不會發生干涉的位置。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記載之工件傳輸方法,其中,還包括:在所述傳輸機械手(51)未運動到所述預設翻轉工位的情況下,檢測所述廠務氣源(52)是否出現供氣異常;響應於所述廠務氣源(52)出現供氣異常的檢測結果,自動切換至所述備用氣源(53)為所述傳輸機械手(51)供氣。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或19項所記載之工件傳輸方法,其中,所述自動切換至所述備用氣源(53)為所述傳輸機械手(51)供氣中,所述廠務氣源(52)和所述備用氣源(53)之間通過第一單向閥(542)和第二單向閥(543)實現自動切換。
TW109120465A 2019-06-17 2020-06-17 工件傳輸系統、工件傳輸方法及雷射退火設備 TWI7438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2660.9 2019-06-17
CN201910522660.9A CN112103206A (zh) 2019-06-17 2019-06-17 工件传输系统、工件传输方法及激光退火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0434A TW202100434A (zh) 2021-01-01
TWI743840B true TWI743840B (zh) 2021-10-21

Family

ID=73748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0465A TWI743840B (zh) 2019-06-17 2020-06-17 工件傳輸系統、工件傳輸方法及雷射退火設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3206A (zh)
TW (1) TWI74384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55649A1 (fr) 2001-12-25 2003-07-1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d'absorption du choc du contact avec le sol de robot mobile dote de jambes
US20120201633A1 (en) * 2011-02-04 2012-08-09 Daihen Corporation Workpiece transfer system and frame structure for transfer chamber
CN104626207A (zh) * 2013-11-13 2015-05-20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内压防爆系统
CN104908051A (zh) * 2014-03-12 2015-09-16 发那科株式会社 取出工件的机器人系统和判定工件把持状态的判定方法
TW201736068A (zh) * 2016-01-08 2017-10-16 Hitachi Int Electric Inc 基板處理裝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記錄媒體
TWI637892B (zh) * 2011-10-26 2018-10-11 布魯克斯自動機械公司 基板處理系統
TW201901842A (zh) * 2017-05-11 2019-01-01 日商樂華股份有限公司 薄板狀基板保持用指板及具備此指板的搬送機器人
TW201909323A (zh) * 2017-07-11 2019-03-01 美商布魯克斯自動機械公司 運輸裝置及配接器吊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35622A (ja) * 2003-01-09 2004-08-19 Disco Abrasive Syst Ltd 板状物の搬送装置
JP2008124091A (ja) * 2006-11-09 2008-05-29 Fuji Electric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半導体装置の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方法
JP5777549B2 (ja) * 2012-03-23 2015-09-0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剥離装置、剥離システム、剥離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CN203064799U (zh) * 2013-01-22 2013-07-17 帕圣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玻璃搬运装置的保护系统
JP5717803B2 (ja) * 2013-07-04 2015-05-13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剥離システム、剥離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CN106115270B (zh) * 2016-08-29 2018-12-11 北京京城清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气浮真空吸附搬送装置
JP6850591B2 (ja) * 2016-11-22 2021-03-31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スピンドルユニット
CN208744886U (zh) * 2018-08-14 2019-04-16 大科机械(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助力机械手的断气延时装置
CN209747480U (zh) * 2019-06-17 2019-12-06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工件传输系统及激光退火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55649A1 (fr) 2001-12-25 2003-07-1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d'absorption du choc du contact avec le sol de robot mobile dote de jambes
US20120201633A1 (en) * 2011-02-04 2012-08-09 Daihen Corporation Workpiece transfer system and frame structure for transfer chamber
TWI637892B (zh) * 2011-10-26 2018-10-11 布魯克斯自動機械公司 基板處理系統
CN104626207A (zh) * 2013-11-13 2015-05-20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内压防爆系统
CN104908051A (zh) * 2014-03-12 2015-09-16 发那科株式会社 取出工件的机器人系统和判定工件把持状态的判定方法
TW201736068A (zh) * 2016-01-08 2017-10-16 Hitachi Int Electric Inc 基板處理裝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記錄媒體
TW201901842A (zh) * 2017-05-11 2019-01-01 日商樂華股份有限公司 薄板狀基板保持用指板及具備此指板的搬送機器人
TW201909323A (zh) * 2017-07-11 2019-03-01 美商布魯克斯自動機械公司 運輸裝置及配接器吊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3206A (zh) 2020-12-18
TW202100434A (zh) 2021-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0729B (zh) 破損基板或晶圓回收系統及以該系統卸除破損晶圓碎片的方法
US20240145279A1 (en) Wafer 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TWI517951B (zh) 機器人系統
CN102047407A (zh) 加工腔
TW518705B (en) Workpiece transfer system, transfer method, vacuum chuck, and wafer centering method
TWI743840B (zh) 工件傳輸系統、工件傳輸方法及雷射退火設備
CN209747480U (zh) 工件传输系统及激光退火设备
TW201931511A (zh) 搬送裝置之教導方法
CN207344263U (zh) 双工作台交换结构的定位检测装置
KR102036217B1 (ko) 반도체 웨이퍼의 온도를 제어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JP6773879B2 (ja) 部品実装装置
CN210069488U (zh) 气体供给系统
JP4820008B2 (ja) 被処理体の搬送システム及び被処理体の搬送方法
JPH0465854A (ja) 基板搬送装置
JP2006130625A (ja) 真空チャック装置及び吸着圧力制御方法
JPS59128125A (ja) ロ−ダ・アンロ−ダ
KR20030097286A (ko) 웨이퍼 이송 장치
CN219195132U (zh) 处理装置及半导体工艺设备
CN220138289U (zh) 一种兼容多尺寸晶圆和晶圆载具的手指结构
KR100652286B1 (ko) 웨이퍼 카세트캐리어 이송시스템
JP6986567B2 (ja) 装着ヘッドおよび部品装着機
JP5838140B2 (ja) ドラム缶のプラグ装着装置
JPH09306973A (ja) 基板吸着装置
US20230402296A1 (en)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setting purge mode of stb and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wafer
CN109976100B (zh) 光刻系统及其光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