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3181B - 自行車用撥鏈器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用撥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3181B
TWI743181B TW106128889A TW106128889A TWI743181B TW I743181 B TWI743181 B TW I743181B TW 106128889 A TW106128889 A TW 106128889A TW 106128889 A TW106128889 A TW 106128889A TW I743181 B TWI743181 B TW I7431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intermediate member
bicycle
aforementioned
chain gu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8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2504A (zh
Inventor
小渕航平
増田稜穂
江村篤裕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28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3181B/zh
Priority to DE102018119981.3A priority patent/DE102018119981A1/de
Publication of TW201912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2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3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318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31Front derailleurs
    • B62M9/134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 B62M9/1342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characterised by the linkage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課題] 提供一種可以容易地將推迫構件安裝在擺動機構的自行車用撥鏈器。   [技術內容] 自行車用撥鏈器,是包含:以被安裝於自行車的車架的方式構成的基座構件;及內含連桿機構、及對於前述基座構件在伸長位置及縮小位置之間可移動地構成的導鏈件之擺動機構;及被配置於前述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將前述導鏈件對於前述基座構件朝前述伸長位置及前述縮小位置的其中任一方推迫的推迫機構;前述推迫機構,是包含:推迫構件、及被設於前述擺動機構及前述推迫構件之間的中間構件、及從前述中間構件朝前述擺動軸的軸方向突出並與前述擺動機構抵接的抵接部。

Description

自行車用撥鏈器
[0001] 本發明,是有關於自行車用撥鏈器。
[0002] 自行車用撥鏈器,是包含:朝複數鏈條環的其中任一導引鏈條的導鏈件、及藉由扭力彈簧等的推迫構件的推迫力而將導鏈件擺動的擺動機構。推迫構件,是藉由被設於擺動機構及推迫構件之間的中間構件而被安裝於擺動機構。具體而言,作業者將推迫構件被連結的中間構件繞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旋轉之後,藉由將與推迫構件及中間構件成為別構件的銷插入中間構件,使銷與擺動機構抵接。由此,推迫構件成為可推迫導鏈件。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0003] 以推迫構件可推迫導鏈件的方式,容易將推迫構件安裝於擺動機構較佳。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將推迫構件容易地安裝在擺動機構的自行車用撥鏈器。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0004] 依照本發明的第1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是包含:以被安裝於自行車的車架的方式構成的基座構件;及內含連桿機構、及對於前述基座構件在伸長位置及縮小位置之間可移動地構成的導鏈件之擺動機構;及被配置於前述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將前述導鏈件對於前述基座構件朝前述伸長位置及前述縮小位置的其中任一方推迫的推迫機構;前述推迫機構,是包含:推迫構件、及被設於前述擺動機構及前述推迫構件之間的中間構件、及從前述中間構件朝前述擺動軸的軸方向突出並與前述擺動機構抵接的抵接部。   依據上述第1態樣的話,作業者將推迫構件安裝在擺動機構時,將推迫構件至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的規定位置為止旋轉的話,抵接部是自動地朝軸方向突出,可以將抵接部與擺動機構抵接。不必要如習知在作業者將推迫構件繞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旋轉之後將別構件的銷插入,因此作業性可提高,並且可以削減零件點數。   [0005] 依照本發明的第2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是包含:以被安裝於自行車的車架的方式構成的基座構件;及內含連桿機構、及對於前述基座構件在伸長位置及縮小位置之間可移動地構成的導鏈件之擺動機構;及被配置於前述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將前述導鏈件對於前述基座構件朝前述伸長位置及前述縮小位置的其中任一方推迫的推迫機構;前述推迫機構,是包含:推迫構件、及被設於前述擺動機構及前述推迫構件之間的中間構件、及內含與前述擺動機構抵接的第1抵接面的抵接部,前述第1抵接面,是在前述擺動軸的徑方向設於比前述中間構件的外周面更內側。   依據上述第2態樣的話,作業者將推迫構件安裝在擺動機構時,將推迫構件至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的規定位置為止旋轉的話,抵接部可以自動地與擺動機構抵接。不必要如習知在作業者將推迫構件繞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旋轉之後將別構件的銷插入,因此作業性可提高,並且可以削減零件點數。   [0006] 對於依照前述第1態樣的第3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前述抵接部,是至少一部分,包含與前述擺動機構抵接的第1抵接面,前述第1抵接面,是在前述擺動軸的徑方向設於比前述中間構件的外周面更內側。   依據上述第3態樣的話,不必要如習知在作業者將推迫構件繞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旋轉之後將別構件的銷插入,因此作業性可提高,並且可以削減零件點數。   [0007] 對於依照前述第1~第3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4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前述中間構件,是在前述軸方向的一端包含端面,前述抵接部,是從前述端面突出。   依據上述第4態樣的話,不必要如習知在作業者將推迫構件繞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旋轉之後將別構件的銷插入,因此作業性可提高,並且可以削減零件點數。   [0008] 對於依照前述第1~第4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5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前述抵接部,是與前述中間構件一體形成。   依據上述第5態樣的話,可以削減自行車用撥鏈器的零件點數。   [0009] 對於依照前述第1~第5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6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前述中間構件,是進一步包含與前述推迫構件卡合的推迫卡合部。   依據上述第6態樣的話,可以透過中間構件將推迫構件的推迫力朝擺動機構傳達。   [0010] 對於依照前述第1~第6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7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前述中間構件,是進一步包含可將第1工具插入的第1工具卡合部,前述第1工具卡合部,是在前述擺動軸的周方向設於遠離前述抵接部的部分。   依據上述第7態樣的話,可以使用工具將中間構件及推迫構件繞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旋轉。   [0011] 對於依照前述第7態樣的第8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前述第1工具卡合部,是包含朝與前述軸方向垂直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1溝部,前述第1溝部,是從與前述擺動軸平行的方向所見與前述擺動軸的中心軸心偏移。   依據上述第8態樣的話,可以迴避第1工具及擺動軸的干涉。   [0012] 對於依照前述第8態樣的第9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前述第1溝部的長度,是比前述擺動軸的徑方向中的前述中心軸心及前述中間構件的外周面的距離更長。   依據上述第9態樣的話,可以將第1工具朝第1工具卡合部的插入量增大。   [0013] 對於依照前述第8或是第9態樣的第10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前述中間構件,是進一步包含可插入第2工具的第2工具卡合部。   依據上述第10態樣的話,可以在藉由第1工具將中間構件及推迫構件繞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旋轉的狀態下進一步使用第2工具將中間構件及推迫構件繞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旋轉。   [0014] 對於依照前述第10態樣的第11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前述第2工具卡合部,是包含朝與前述軸方向垂直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2溝部,前述第2溝部,是從與前述擺動軸平行的方向所見與前述中心軸心偏移。   依據上述第11態樣的話,可以迴避第2工具及擺動軸的干涉。   [0015] 對於依照前述第11態樣的第12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前述第2溝部,是與前述第1溝部部分地重疊。   依據上述第12態樣的話,因為可以加長第2溝部的長度,所以可以將第2工具朝第2工具卡合部的插入量增大。   [0016] 對於依照前述第11或是第12態樣的第13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前述第1溝部,是包含在前述中間構件的外周面開口,將前述第1工具插入的第1插入口,前述第2溝部,是包含在前述中間構件的外周面開口,將前述第2工具插入的第2插入口,前述第2插入口,是在前述擺動軸的周方向被設於前述第1插入口及前述抵接部之間。   依據上述第13態樣的話,在藉由第1工具將中間構件及推迫構件繞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旋轉的狀態下第2工具卡合部的第2插入口是從擺動機構露出。因此,可以在藉由第1工具將中間構件及推迫構件繞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旋轉的狀態下進一步使用第2工具將中間構件及推迫構件繞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旋轉。   [0017] 對於依照前述第13態樣的第14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前述第2插入口,是在前述抵接部與前述擺動機構抵接的狀態下朝外部露出。   依據上述第14態樣的話,藉由第2工具將中間構件及推迫構件繞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旋轉時可以將抵接部與擺動機構抵接。   [0018] 對於依照前述第1~第14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15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前述導鏈件,是包含與前述連桿機構連結的連桿連接部,前述抵接部,是與前述連桿連接部抵接。   依據上述第15態樣的話,可以將抵接部抵接在導鏈件。   [0019] 對於依照前述第15態樣的第16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前述抵接部,是包含朝前述擺動軸的徑方向延伸的第1抵接面,前述連桿連接部,是包含以與前述第1抵接面抵接的方式朝前述擺動軸的徑方向延伸的第2抵接面。   依據上述第16態樣的話,可以將抵接部抵接在導鏈件。   [0020] 對於依照前述第16態樣的第17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前述導鏈件,是進一步包含導引鏈條的導引面,前述第2抵接面,是以使前述第2抵接面對於前述導引面的角度被包含於90度以內的範圍的方式設於前述連桿連接部。   依據上述第17態樣的話,因為可以減少藉由第2工具將中間構件及推迫構件繞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旋轉的量,所以可以容易將第1抵接面與第2抵接面抵接。   [0021] 對於依照前述第15~第17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18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前述連桿機構,是包含與前述導鏈件連結的導鏈件連接部,前述連桿連接部,是在前述軸方向被配置於前述導鏈件連接部及前述中間構件之間。   依據上述第18態樣的話,可以將自行車用撥鏈器小型化。   [0022] 對於依照前述第1~第18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19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前述推迫構件,是包含捲簧。   依據上述第19態樣的話,可以藉由推迫構件將抵接部朝軸方向突出。   [0023] 對於依照前述第19態樣的第20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前述軸方向中的前述抵接部的長度,是在前述抵接部與前述擺動機構抵接的狀態下,比前述捲簧朝前述軸方向可壓縮的長度更短。   依據上述第20態樣的話,可以在將推迫構件壓縮的狀態下將中間構件及推迫構件繞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旋轉,最後使抵接部朝軸方向突出與中間構件及推迫構件的旋轉終了同時將抵接部與擺動機構抵接。   [0024] 對於依照前述第1~第20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21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是前撥鏈器。   依據上述第21態樣的話,不必要如習知在作業者將推迫構件繞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旋轉之後將別構件的銷插入,因此作業性可提高,並且可以削減零件點數。   [0025] 對於依照上述第21態樣的第22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前述導鏈件,是在前述基座構件被安裝於前述車架的狀態下,以對應前述縮小位置及前述伸長位置之間的移動朝前述自行車的前後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   依據上述第22態樣的話,可以提供達成第1態樣的自行車用撥鏈器的效果之側擺式的自行車用撥鏈器。 [發明的效果]   [0026] 有關於本發明的自行車用撥鏈器,是可以將推迫構件容易地安裝在擺動機構。
[0028] 參照第1圖,說明包含自行車用撥鏈器10的自行車1。以下,將自行車用撥鏈器,只記載為撥鏈器。在第1圖中,顯示自行車1的其中一例的登山車。自行車1,是公路用自行車、城市自行車、三輪車、及貨運自行車也可以。   [0029] 自行車1,是進一步包含:車架2、前叉3、前輪4F、後輪4R、車手把5、變速器6、鏈條7及複數鏈條環8。車架2,是包含下降管2A及坐墊管2B。變速器6,是被安裝於車手把5。變速器6及撥鏈器10,是藉由操作拉索6A被連結。   [0030] 如第2圖所示,撥鏈器10,是被安裝於坐墊管2B,對於複數鏈條環8替換鏈條7。即,撥鏈器10是前撥鏈器。撥鏈器10,是包含:基座構件20、擺動機構30、及推迫機構50。基座構件20,是被安裝於自行車1的車架2。基座構件20對於車架2的安裝構造,是如由螺栓所產生的安裝及由環狀的挾具構件所產生的安裝的各種的安裝構造。第2圖所示的基座構件20,是藉由螺栓22被安裝在坐墊管2B。   [0031] 如第3圖所示,擺動機構30,是包含:連桿機構32、及對於基座構件20在伸長位置P1及縮小位置P2之間可移動地構成的導鏈件34。連桿機構32,是將導鏈件34及基座構件20可擺動地連接。伸長位置P1,是鏈條7(第2圖參照)被架在複數鏈條環8(第2圖參照)之中的高速段的鏈條環時的導鏈件34的位置。縮小位置P2,是鏈條7被架在複數鏈條環8之中的低速段的鏈條環時的導鏈件34的位置。在連桿機構32中,安裝有被插入基座構件20的操作拉索6A。   [0032] 如第3圖所示,推迫機構50,是藉由連桿機構32及導鏈件34被保持。推迫機構50,是將導鏈件34對於基座構件20朝伸長位置P1及縮小位置P2的其中任一方推迫。在本實施例中,推迫機構50,是將導鏈件34對於基座構件20朝縮小位置P2推迫。   [0033] 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連桿機構32,是包含第1連桿36及第2連桿38。第1連桿36,是藉由例如第1鉚釘40及第2鉚釘42而將基座構件20及導鏈件34連結。第1連桿36,是對於基座構件20以第1鉚釘40的中心軸心也就是第1擺動軸J1為中心可擺動地連結,對於導鏈件34以第2鉚釘42的中心軸心也就是第2擺動軸J2為中心可擺動地連結。第2連桿38,是藉由例如第3鉚釘44及擺動軸46而與基座構件20及導鏈件34連結。擺動軸46的一例,是鉚釘。第2連桿38,是以第3鉚釘44的中心軸心也就是第3擺動軸J3為中心可擺動地連結,以擺動軸46的中心軸心也就是第4擺動軸J4為中心可擺動地連結。在本實施例中,第1擺動軸J1、第2擺動軸J2、第3擺動軸J3、及第4擺動軸J4,是彼此平行。導鏈件34,是在基座構件20被安裝於車架2的狀態,對應縮小位置P2及伸長位置P1之間的移動朝自行車1的前後方向(以下,「前後方向V」)移動。   [0034] 使用者是以成為高速段的方式將變速器6(第1圖參照)操作的情況,操作拉索6A(第2圖參照),是以將導鏈件34位於伸長位置P1的方式拉伸。此時,導鏈件34,是藉由連桿機構32而朝伸長位置P1移動。另一方面,使用者是以成為低速段的方式將變速器6操作的情況,操作拉索6A的張力變弱,推迫機構50是以將導鏈件34位於縮小位置P2的方式將導鏈件34移動。此時,導鏈件34,是藉由連桿機構32而朝縮小位置P2移動。因為第1連桿36是對應導鏈件34的伸長位置P1及縮小位置P2之間的移動以第1擺動軸J1為中心擺動,第2連桿38是以第3擺動軸J3為中心擺動,所以導鏈件34朝前後方向V移動。更詳細的話,導鏈件34,是從縮小位置P2朝伸長位置P1移動時,朝前後方向V的前方V1移動,從伸長位置P1朝縮小位置P2移動時,朝前後方向V的後方V2移動。即,撥鏈器10,是側擺式的前撥鏈器。   [0035] 如第5圖所示,撥鏈器10,是進一步包含:緩衝器70、調整托板72、及2根調整螺栓74、76。緩衝器70,是以使鏈條7只可由特定的變速閘門變速的方式將鏈條7(第2圖參照)推壓的限制構件。緩衝器70,是被安裝於基座構件20。   [0036] 基座構件20,是包含安裝有緩衝器70及第1連桿36的安裝部24。安裝部24,是包含:調整托板72被插入的插入孔24A、及調整螺栓74、76各別被插入的螺栓插入孔24B、24C、及配置有第1連桿36的凹部24D。凹部24D,是包含配置有第1連桿36的空間24E。插入孔24A、及螺栓插入孔24B、24C,是與空間24E連通。   [0037] 緩衝器70,是藉由樹脂材料或是彈性構件所形成。緩衝器70的材料的一例,是彈性體。緩衝器70,是包含:內含將鏈條7推壓的限制面78A的本體78、及從本體78延伸的安裝部80。本體78,是包含調整托板72被插入的插入孔82。插入孔82,是從俯視看為矩形狀。安裝部80,是包含第1鉚釘40被插入的插入孔84。在本體78中,插入孔82及安裝部80之間的部分,是包含從限制面78A凹陷的溝部78B。   [0038] 調整托板72,是使用樹脂材料,形成平板狀。調整托板72,是包含接受調整螺栓74、76的凹部72A、72B。在調整托板72被插入基座構件20的插入孔24A的狀態,凹部72A、72B,是位於空間24E。   [0039] 調整螺栓74、76,是藉由插入螺栓插入孔24B、24C,成為可與第1連桿36接觸。調整螺栓74、76是藉由調整與第1連桿36接觸的位置,就可以將撥鏈器10的伸長位置P1及縮小位置P2微調整。調整螺栓74、76,是藉由與調整托板72的凹部72A、72B接觸,使對於基座構件20的移動被限制。   [0040] 緩衝器70,是以對於第1鉚釘40可移動的方式構成。在一例中,如第6圖(a)所示,緩衝器70的安裝部80的插入孔84,是對於第1鉚釘40使緩衝器70可移動的長孔。插入孔84,是包含在沿著第1擺動軸J1的軸方向(以下,「軸方向X」),對於第1鉚釘40限制緩衝器70的移動的限制部分84A。限制部分84A,是包含在軸方向X與第1鉚釘40的頭部40A重疊的部分。詳細的話,限制部分84A,是在被配置於與第1鉚釘40的頭部40A在軸方向X重疊的位置的狀態下,被配置於頭部40A及安裝部24之間。即緩衝器70,是第1鉚釘40位於不會與限制部分84A在軸方向X重疊的位置時,可從第1鉚釘40取下。   [0041] 說明緩衝器70的取下方法。   首先,使用者,是將調整螺栓74、76從基座構件20取下。接著,使用者,是使用工具(圖示省略)將調整托板72從緩衝器70及基座構件20取下。且使用者,是如第6圖(b)所示將緩衝器70朝以第1鉚釘40不會與限制部分84A在軸方向X重疊的位置的方式移動之後,將緩衝器70朝軸方向X移動從第1鉚釘40取下。   [0042] 如第7圖所示,推迫機構50,是被配置於擺動機構30的擺動軸46周圍。推迫機構50,是透過擺動軸46被安裝於第2連桿38及導鏈件34。   [0043] 連桿機構32,是包含與導鏈件34連結的導鏈件連接部38A、38B。導鏈件連接部38A、38B,是在第2連桿38形成於在軸方向X分離的2處。導鏈件34,是包含與連桿機構32連結的連桿連接部48A、48B。連桿連接部48A、48B,是在導鏈件34形成於在軸方向X分離的2處。連桿連接部48A是在軸方向X位於導鏈件連接部38A附近,連桿連接部48B是在軸方向X位於導鏈件連接部38B附近。   [0044] 如第8圖所示,連桿連接部48A、48B是包含貫通孔48C,導鏈件連接部38A、38B是包含貫通孔38C。貫通孔48C及貫通孔38C是與第4擺動軸J4同軸地形成。擺動軸46被插入連桿連接部48A、48B的貫通孔48C及導鏈件連接部38A、38B的貫通孔38C中。連桿連接部48A、48B及導鏈件連接部38A、38B,是藉由擺動軸46彼此連結。推迫機構50,是被配置於導鏈件連接部38A、38B之間。   [0045] 擺動軸46,是藉由第1支撐機構86及第2支撐機構88可旋轉地被支撐於連桿連接部48A、48B及導鏈件連接部38A、38B。擺動軸46,是藉由E形環90不會從連桿連接部48A、48B及導鏈件連接部38A、38B脫落地被安裝。E形環90,是被配置於在軸方向X對於連桿連接部48A與推迫機構50相反側。   [0046] 如第8圖及第9圖所示,第1支撐機構86,是包含第1支撐構件92及墊圈94。第1支撐構件92及墊圈94的材料的一例,是樹脂材料。第1支撐構件92是被配置於導鏈件連接部38A中的E形環90側,墊圈94是被配置於導鏈件連接部38A中的推迫機構50側。第1支撐構件92,是包含支撐本體92A及凸緣92B。支撐本體92A及凸緣92B,是一體形成。支撐本體92A,是插入導鏈件連接部38A的貫通孔38C。凸緣92B,是與導鏈件連接部38A中的貫通孔38C的周緣接觸。凸緣92B,是藉由導鏈件連接部38A及E形環90被挾持。墊圈94,是包含從圓環狀的墊圈本體94A及墊圈本體94A的內側立起的插入部94B。插入部94B,是插入導鏈件連接部38A的貫通孔38C。墊圈本體94A,是在軸方向X被導鏈件連接部38A及連桿連接部48A挾持。   [0047] 第2支撐機構88,是包含第2支撐構件96。第2支撐構件96,是與第1支撐構件92相同的構成。第2支撐構件96,是包含支撐本體96A及凸緣96B。支撐本體96A是與支撐本體92A同樣的構成,凸緣96B是與凸緣92B同樣的構成。支撐本體96A,是插入導鏈件連接部38B的貫通孔38C。凸緣96B,是與導鏈件連接部38B中的貫通孔38C的周緣接觸。凸緣96B,是被配置於導鏈件連接部38B及連桿連接部48B的軸方向X之間。   [0048] 推迫機構50,是包含:推迫構件52、中間構件54、及抵接部56(第9圖參照)。中間構件54,是被設於擺動機構30及推迫構件52之間(第8圖參照)。推迫構件52及中間構件54,是彼此連接。中間構件54,是將推迫構件52的推迫力傳達至導鏈件34。擺動軸46被插入推迫構件52及中間構件54中。擺動軸46、第1支撐構件92、墊圈94、第2支撐構件96、推迫構件52、及中間構件54,是與第4擺動軸J4同軸地配置。抵接部56,是與中間構件54一體形成。抵接部56,是從中間構件54朝擺動軸的軸方向X突出,與擺動機構30抵接。在本實施例中,抵接部56,是與導鏈件34抵接。   [0049] 推迫構件52,是在軸方向X被配置於中間構件54及導鏈件連接部38B之間。推迫構件52的一例,是扭轉捲簧(扭力彈簧)。推迫構件52,是包含捲簧52A。推迫構件52,是進一步包含第1端部52B及第2端部52C。第1端部52B,是從捲簧52A的端部朝向軸方向X延伸。第1端部52B,是與中間構件54連接。第2端部52C,是從捲簧52A的端部朝向與軸方向X垂直交叉的方向延伸。第2端部52C,是與第2連桿38接觸。   [0050] 中間構件54,是包含內側部分58及外側部分60。內側部分58及外側部分60,是藉由例如樹脂材料一體形成。抵接部56,是與外側部分60一體形成。中間構件54,是包含將內側部分58及外側部分60朝軸方向貫通的貫通孔54A。中間構件54,是在軸方向X在導鏈件連接部38A及推迫構件52之間配置有至少一部分。連桿連接部48A,是在軸方向X被配置於導鏈件連接部38A及中間構件54之間。   [0051] 內側部分58,是具有圓筒形狀。內側部分58,是插入推迫構件52的捲簧52A。內側部分58,是包含:外側部分60側的第1圓筒部58A、及在軸方向X從第1圓筒部58A朝與外側部分60相反側延伸的第2圓筒部58B。第1圓筒部58A的外徑,是比第2圓筒部58B的外徑更大。第1圓筒部58A的軸方向X的長度,是比第2圓筒部58B的軸方向X的長度更短。   [0052] 如第10圖所示,中間構件54,是在軸方向X的一端包含端面54B。端面54B,是形成外側部分60的軸方向X的一端的端面。抵接部56,是從端面54B突出。抵接部56,是設於外側部分60的外周部。   [0053] 如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抵接部56,是包含與擺動機構30抵接的第1抵接面56A。第1抵接面56A,是至少一部分,是設於在擺動軸46的徑方向(以下,徑方向Y)比中間構件54的外周面60A更內側。本實施例的外周面60A,是外側部分60的外周面。第1抵接面56A,是在第4擺動軸J4周圍的圓周方向(以下,圓周方向W)作為抵接部56的一端面形成。第1抵接面56A,是朝徑方向Y延伸。更詳細的話,第1抵接面56A,是沿著軸方向X及徑方向Y的平面。抵接部56,是進一步包含傾斜面56B。傾斜面56B,是在圓周方向W設於與抵接部56的第1抵接面56A相反側的端面。傾斜面56B,是朝徑方向Y延伸。傾斜面56B是在周方向以隨著朝向第1抵接面56A而遠離端面54B的方式傾斜。   [0054] 如第12圖所示,軸方向X中的抵接部56的長度LX,是在抵接部56與擺動機構30(皆參照第7圖)抵接的狀態下,比捲簧52A朝軸方向X可壓縮的長度更短。長度LX,是中間構件54的端面54B、及軸方向X中的抵接部56的端面56C之間的長度。捲簧52A朝軸方向X可壓縮的長度,是捲簧52A的自然長、及捲簧52A可壓縮的範圍被最壓縮的場合的捲簧52A的軸方向X的長度的差。   [0055] 如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中間構件54,是進一步包含:與推迫構件52(第13圖參照)卡合的推迫卡合部62、可將第1工具TL1(第16圖參照)插入的第1工具卡合部64、及可將第2工具TL2(第17圖參照)插入的第2工具卡合部66。推迫卡合部62、第1工具卡合部64、及第2工具卡合部66,是設於外側部分60。   [0056] 推迫卡合部62,是設於比內側部分58更徑方向Y的外側。推迫卡合部62,是在圓周方向W設於遠離抵接部56的部分。推迫卡合部62,是從外側部分60的外周面60A朝徑方向Y的內側缺口,且將外側部分60朝軸方向X貫通的凹部。如第13圖所示的話,推迫構件52的第1端部52B被插入推迫卡合部62中。在本實施例中,第1端部52B,是在軸方向X不比推迫卡合部62更突出。   [0057] 如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第1工具卡合部64,是設於在擺動軸46的圓周方向W遠離抵接部56的部分。第1工具卡合部64,是在圓周方向W設於比抵接部56更靠近推迫卡合部62。第1工具卡合部64,是包含朝與軸方向X垂直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1溝部64A。第1溝部64A,是從中間構件54的端面54B朝軸方向X凹陷的溝。第1溝部64A,是在與軸方向X垂直交叉的方向朝與徑方向Y不同的方向延伸。第1溝部64A,是包含在徑方向Y位於中間構件54的貫通孔54A及推迫卡合部62之間的部分。如第11圖所示,第1溝部64A,是從與擺動軸46平行的方向所見與擺動軸46的中心軸心偏移。即第1溝部64A,是與第4擺動軸J4偏移。更詳細的話,第1溝部64A,是從與擺動軸46平行的方向所見包含從中間構件54的貫通孔54A的中心徧離的一部分地設置。第1溝部64A,是包含在中間構件54的外周面60A開口,將第1工具TL1插入的第1插入口64B。第1插入口64B,是朝第1溝部64A延伸的方向開口。第1插入口64B的開口寬度H1,是在第1溝部64A的寬度WD1以上的範圍內可任意地設定。在一例中,第1插入口64B的開口寬度H1,是與第1溝部64A的寬度WD1等同。第1溝部64A的長度L1,是比擺動軸46的徑方向Y中的中心軸心及中間構件54的外周面60A的距離DY更長。第1溝部64A的長度L1,是從第1插入口64B至與第1溝部64A中的第1插入口64B相反側的端部為止的長度。   [0058] 第2工具卡合部66,是在擺動軸46的圓周方向W設於遠離抵接部56的部分。第2工具卡合部66,是在圓周方向W設於第1工具卡合部64及抵接部56之間。第2工具卡合部66,是包含朝與軸方向X垂直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2溝部66A。第2溝部66A,是從中間構件54的端面54B朝軸方向X凹陷的溝。第2溝部66A,是在與軸方向X垂直交叉的方向朝與徑方向Y不同的方向延伸。第2溝部66A,是在與軸方向X垂直交叉的方向朝與第1溝部64A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第2溝部66A,是與第1溝部64A部分地重疊。第2溝部66A的寬度WD2可任意地設定。在一例中,第2溝部66A的寬度WD2,是比第1溝部64A的寬度WD1更大。如第11圖所示,第2溝部66A,是從與擺動軸46平行的方向所見與擺動軸46的中心軸心偏移。即第2溝部66A,是與第4擺動軸J4偏移。更詳細的話,第2溝部66A,是從與擺動軸46平行的方向所見包含從中間構件54的貫通孔54A的中心徧離的一部分地設置。第2溝部66A,是包含在中間構件54的外周面60A開口,將第2工具TL2插入的第2插入口66B。第2插入口66B,是在擺動軸46的圓周方向W設於第1插入口64B及抵接部56之間。第2插入口66B,是面向抵接部56。更詳細的話,如第11圖所示,第2插入口66B,是包含:第2溝部66A的圓周方向W的抵接部56相反側的端面66C、及抵接部56的圓周方向W的傾斜面56B側的端部。如第11圖所示的話,第2插入口66B的開口寬度H2,是比第2溝部66A的寬度WD2更大。第2溝部66A的長度L2,是比距離DY更長。第2溝部66A的長度L2,是從第2插入口66B至遠離圓周方向W中的第1溝部64A的抵接部56側的端面為止的長度。如第7圖所示,第2插入口66B,是在抵接部56與擺動機構30抵接的狀態下朝外部露出。   [0059] 接著,參照第14圖及第15圖,說明導鏈件34的構成。   如第14圖(a)所示,導鏈件34,是包含:第1導引構件34A、第2導引構件34B、連結構件34C、及滑板34D。第1導引構件34A及第2導引構件34B,是由金屬材料所形成。第1導引構件34A及第2導引構件34B,是藉由連結構件34C被連結。連結構件34C的一例是螺栓。第1導引構件34A,是包含連桿連接部48A、48B。第1導引構件34A,是進一步包含導引鏈條7(第1圖參照)的導引面34E。第2導引構件34B,是包含:安裝有滑板34D的安裝部34F、及滑板34D被固定的固定部34G。安裝部34F,是包含形成於第2導引構件34B的周緣的一部分的凸部。凸部,是將第2導引構件34B的周緣的一部分曲折而形成。固定部34G的一例是貫通孔。   [0060] 滑板34D,是抑制鏈條7(第1圖參照)及導鏈件34的接觸時的音響聲。滑板34D,是在導鏈件34中被安裝於鏈條7容易接觸的位置。滑板34D,是由樹脂材料或是彈性構件所形成。滑板34D的材料的一例,是彈性體。滑板34D,是包含安裝部34H及固定部34I。安裝部34H,是包含第2導引構件34B的安裝部34F嵌入的凹部。固定部34I,是包含:插入成為貫通孔的固定部34G的圓柱狀的凸部、及從凸部的一部分擴徑的止脫部34J。   [0061] 如第14圖(b)所示,在滑板34D被安裝於第2導引構件34B的狀態,第2導引構件34B是被挾持在止脫部34J及滑板34D的第2導引構件34B的抵接面34K之間。滑板34D,是將與第2導引構件34B的導引面34E相面對的面覆蓋。   [0062] 如第15圖所示,抵接部56,是與連桿連接部48A抵接。連桿連接部48A,是包含以與第1抵接面56A抵接的方式朝擺動軸46的徑方向Y延伸的第2抵接面48D。第2抵接面48D,是設於連桿連接部48A的外側部分。第2抵接面48D,是以第2抵接面48D對於導引面34E的角度θ被包含於90度以內的範圍的方式設於連桿連接部48A。第2抵接面48D是朝徑方向Y延伸。更詳細的話,第2抵接面48D,是沿著徑方向Y及軸方向X的平面。又,在本實施例中,第2抵接面48D,雖是以朝與徑方向Y平行延伸的方式構成,但是以與徑方向Y非平行的方式構成也可以。   [0063] 接著,參照第16圖~第19圖,說明推迫機構50的安裝方法。   首先,作業者,是將中間構件54及推迫構件52連結,將擺動軸46插入中間構件54及推迫構件52。且作業者,是將安裝有中間構件54及推迫構件52的擺動軸46,安裝在導鏈件連接部38A、38B及連桿連接部48A、48B。此時,作業者,是將推迫構件52的捲簧52A朝軸方向X壓縮,以使連桿連接部48A及抵接部56在軸方向X重疊的方式調整中間構件54及推迫構件52的圓周方向W的位置。由此,如第16圖所示,第1工具卡合部64是從導鏈件34露出。   [0064] 接著,如第16圖所示,作業者,是將第1工具TL1插入中間構件54的第1工具卡合部64,將第1工具TL1朝順時針方向CW移動。此時,中間構件54及推迫構件52是以第4擺動軸J4為中心朝順時針方向CW旋轉。由此,中間構件54的第2工具卡合部66的第2插入口66B(第17圖參照)是從導鏈件34露出。在如第16圖所示的中間構件54的位置中,抵接部56是與連桿連接部48A在軸方向X重疊的狀態。即捲簧52A被壓縮的狀態被維持。   [0065] 接著,如第17圖所示,作業者,是在將第1工具TL1的順時針方向CW的位置維持的狀態下,將第2工具TL2插入第2工具卡合部66。且如第18圖所示,作業者,是在將第2工具TL2的順時針方向CW的位置維持的狀態下,將第1工具TL1從第1工具卡合部64取下。且作業者,是將第2工具TL2朝順時針方向CW移動。此時,中間構件54及推迫構件52是以第4擺動軸J4為中心朝順時針方向CW旋轉。   [0066] 第2工具TL2是朝如第19圖所示的位置移動時,抵接部56及連桿連接部48A不會在軸方向X重疊。因此,藉由被壓縮的捲簧52A伸長,使中間構件54朝向連桿連接部48A移動。由此,抵接部56是從連桿連接部48A中的推迫構件52側的面朝軸方向X突出。此時,在圓周方向W中抵接部56與連桿連接部48A接觸。推迫構件52的第2端部52C,是與第2連桿38抵接。其結果,推迫構件52的捲簧52A,是藉由導鏈件34及第2連桿38而使第4擺動軸J4周圍的旋轉被限制。即,推迫構件52的推迫力是透過中間構件54被傳達至導鏈件34及第2連桿38。   [0067] (變形例)   有關於上述實施例的說明,只是依照本發明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可取得的形態的例示,未意圖限制其形態。依照本發明的自行車用撥鏈器,除了上述實施例以外,可取得例如以下所示的變形例、及將相互不矛盾的至少2個變形例組合的形態。   [0068] ‧在上述實施例中,緩衝器70的安裝構造可任意地變更。例如,緩衝器70的安裝構造,可取得以下的(A)及(B)的安裝構造。   (A)如第20圖所示的緩衝器70,是未具有溝部78B(第4圖參照)。如第21圖所示,緩衝器70的插入孔84,是對於第1鉚釘40不能移動。第1鉚釘40,是對於基座構件20不能裝卸。因此,緩衝器70,是藉由第1鉚釘40及調整托板72,不能裝卸地被安裝於基座構件20。又,調整托板72,是從基座構件20及緩衝器70可取下。   [0069] (B)如第22圖及第23圖所示,緩衝器70的安裝部80,是藉由導鏈件34的第1導引構件34A及基座構件20被挾持。緩衝器70的本體78,是未具有插入孔82及溝部78B。本體78,是藉由第1鉚釘40及結合構件98被固定於基座構件20。結合構件98的一例,是螺栓。本體78,是包含結合構件98被插入的插入孔78C。基座構件20,是包含結合構件98被螺入的固定孔26。緩衝器70,是藉由第1鉚釘40,不能裝卸地被安裝於基座構件20。   [0070] 第23圖所示的緩衝器70,未藉由調整托板100被固定於基座構件20。第23圖所示的調整托板100,是在與軸方向X垂直交叉的方向可插入基座構件20的空間24E。調整托板100,是包含:讓調整螺栓74、76插入的插入孔102、104、及讓結合構件98插入的凹部106。   [0071] 調整托板100,是緩衝器70被固定於基座構件20之後,可安裝在基座構件20。具體而言,調整托板100,是朝與軸方向X垂直交叉的方向插入基座構件20的空間24E。此時,藉由將結合構件98嵌入調整托板100的凹部106,使調整托板100對於基座構件20的位置被決定。插入孔102是與螺栓插入孔24B連通,插入孔104是與螺栓插入孔24C連通。且調整螺栓74、76是透過螺栓插入孔24B、24C插入插入孔102、104。由此,調整托板100是被安裝於基座構件20。   [0072] ‧在上述實施例中,抵接部56,是與中間構件54別體形成也可以。在一例中,推迫構件52的第1端部52B可以構成抵接部。此情況,從中間構件54省略抵接部56,另一方面,第1端部52B是從中間構件54的端面54B突出。   [0073] ‧在上述實施例中,雖以抵接部56與連桿連接部48A抵接的方式構成,但是不限定於此,例如以抵接部56與連桿機構32的導鏈件連接部38A或是38B抵接的方式構成也可以。   [0074] ‧在上述實施例中,抵接部56不從中間構件54朝軸方向X突出的構成也可以。在一例中,如第24圖所示,在中間構件54及擺動機構30設有棘輪機構108。棘輪機構108,是包含:抵接部110、固定爪112、軸體114、及扭力彈簧116。擺動機構30,是包含:固定爪112、軸體114、及扭力彈簧116。抵接部110,是與中間構件54一體形成。在一例中,抵接部110,是設於中間構件54的外側部分60的外周部分。抵接部110,是從中間構件54的外周面60A朝內側凹陷的凹部。凹部,是在圓周方向W隨著朝向第2工具卡合部66使凹部的深度變深。抵接部110,是包含與擺動機構30抵接的第1抵接面110A。第1抵接面110A,是在抵接部110設於最第2工具卡合部66側。第1抵接面110A,是設於比中間構件54的外周面60A更內側。固定爪112,是藉由軸體114而與導鏈件34的連桿連接部48A連結。扭力彈簧116,是被安裝於軸體114。扭力彈簧116的第1端部(圖示省略)是與固定爪112連結。扭力彈簧116的第2端部(圖示省略)是與導鏈件34連結。固定爪112,是對於連桿連接部48A以軸體114的中心軸為中心可轉動。藉由如第24圖所示的棘輪機構108,使中間構件54的順時針方向CW的旋轉被容許,另一方面,逆時針方向CCW的旋轉被限制。   [0075] ‧在上述實施例中,推迫構件52雖是包含將中間構件54朝軸方向X推迫的捲簧52A的構成,但是不限定於此,推迫機構50,是具有與推迫構件52別體設置的捲簧118也可以。在一例中,如第25圖所示,捲簧118,是被配置於中間構件54的內側部分58及導鏈件連接部38B之間。捲簧118,是被收容於推迫構件52內。如第25圖所示的中間構件54是對於推迫構件52朝軸方向X移動。因此,以即使中間構件54對於推迫構件52朝軸方向X移動,中間構件54的外側部分60的推迫卡合部62(第13圖參照)及推迫構件52的第1端部52B(第13圖參照)也可卡合的方式構成外側部分60及第1端部52B。
[0076]1‧‧‧自行車2‧‧‧車架7‧‧‧鏈條10‧‧‧撥鏈器(自行車用撥鏈器)20‧‧‧基座構件30‧‧‧擺動機構32‧‧‧連桿機構34‧‧‧導鏈件34E‧‧‧導引面38A‧‧‧導鏈件連接部48A‧‧‧連桿連接部48D‧‧‧第2抵接面46‧‧‧擺動軸48A‧‧‧連桿連接部50‧‧‧推迫機構52‧‧‧推迫構件52A‧‧‧捲簧54‧‧‧中間構件54B‧‧‧端面56‧‧‧抵接部56A‧‧‧第1抵接面60A‧‧‧中間構件的外周面62‧‧‧推迫卡合部64‧‧‧第1工具卡合部64A‧‧‧第1溝部64B‧‧‧第1插入口66‧‧‧第2工具卡合部66A‧‧‧第2溝部66B‧‧‧第2插入口116‧‧‧捲簧TL1‧‧‧第1工具TL2‧‧‧第2工具P1‧‧‧伸長位置P2‧‧‧縮小位置L1‧‧‧第1溝部的長度DY‧‧‧擺動軸的中心軸心及中間構件的外周面的距離LX‧‧‧軸方向中的抵接部的長度J4‧‧‧第4擺動軸(擺動軸的中心軸心)V‧‧‧自行車的前後方向W‧‧‧擺動軸的圓周方向X‧‧‧擺動軸的軸方向Y‧‧‧擺動軸的徑方向
[0027]   [第1圖] 搭載了實施例的自行車用撥鏈器的自行車的側面圖。   [第2圖] 自行車用撥鏈器及其周邊的放大圖。   [第3圖] 自行車用撥鏈器的立體圖。   [第4圖] 第3圖的4-4線的剖面圖。   [第5圖] 自行車用撥鏈器的分解立體圖。   [第6圖] (a)是緩衝器移動之前的緩衝器及其周邊的剖面圖,(b)是至緩衝器可從基座構件的位置移動後的緩衝器及其周邊的剖面圖。   [第7圖] 推迫機構及其周邊的立體圖。   [第8圖] 第7圖的8-8線的剖面圖。   [第9圖] 推迫機構及其周邊的分解立體圖。   [第10圖] 中間構件的立體圖。   [第11圖] 中間構件的俯視圖。   [第12圖] 中間構件的側面圖。   [第13圖] 中間構件及推迫構件是彼此連結的狀態的立體圖。   [第14圖] (a)是導鏈件的分解立體圖,(b)是導鏈件的側面圖。   [第15圖] 顯示中間構件及導鏈件的連桿連接部的關係的俯視圖。   [第16圖] 顯示推迫構件的安裝方法的一過程的推迫機構及其周邊的立體圖。   [第17圖] 顯示第16圖的下一個過程的推迫機構及其周邊的立體圖。   [第18圖] 顯示第17圖的下一個過程的推迫機構及其周邊的立體圖。   [第19圖] 顯示第18圖的下一個過程的推迫機構及其周邊的立體圖。   [第20圖] 變形例的自行車用撥鏈器中的緩衝器及其周邊的底面圖。   [第21圖] 第20圖的21-21線的剖面圖。   [第22圖] 變形例的自行車用撥鏈器的底面圖。   [第23圖] 第22圖的自行車用撥鏈器的分解立體圖。   [第24圖] 顯示由變形例的自行車用撥鏈器中的抵接部所產生的中間構件的移動限制構造的俯視圖。   [第25圖] 變形例的自行車用撥鏈器中的推迫機構及其周邊的剖面圖。
TL2‧‧‧第2工具
20‧‧‧基座構件
34‧‧‧導鏈件
38‧‧‧第2連桿
48A‧‧‧連桿連接部
48D‧‧‧第2抵接面
52‧‧‧推迫構件
52A‧‧‧捲簧
52C‧‧‧第2端部
54‧‧‧中間構件
56‧‧‧抵接部
J4‧‧‧第4擺動軸(擺動軸的中心軸心)
W‧‧‧擺動軸的圓周方向
X‧‧‧擺動軸的軸方向

Claims (22)

  1. 一種自行車用撥鏈器,包含:   以被安裝於自行車的車架的方式構成的基座構件;及   內含連桿機構、及對於前述基座構件在伸長位置及縮小位置之間可移動地構成的導鏈件之擺動機構;及   被配置於前述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將前述導鏈件對於前述基座構件朝前述伸長位置及前述縮小位置的其中任一方推迫的推迫機構;   前述推迫機構,是包含:推迫構件、及被設於前述擺動機構及前述推迫構件之間的中間構件、及從前述中間構件朝前述擺動軸的軸方向突出並與前述擺動機構抵接的抵接部。
  2. 一種自行車用撥鏈器,包含:   以被安裝於自行車的車架的方式構成的基座構件;及   內含連桿機構、及對於前述基座構件在伸長位置及縮小位置之間可移動地構成的導鏈件之擺動機構;及   被配置於前述擺動機構的擺動軸周圍,將前述導鏈件對於前述基座構件朝前述伸長位置及前述縮小位置的其中任一方推迫的推迫機構;   前述推迫機構,是包含:推迫構件、及被設於前述擺動機構及前述推迫構件之間的中間構件、及內含與前述擺動機構抵接的第1抵接面的抵接部,   前述第1抵接面,是在前述擺動軸的徑方向設於比前述中間構件的外周面更內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中,   前述抵接部,是包含與前述擺動機構抵接的第1抵接面,   前述第1抵接面,是至少一部分,在前述擺動軸的徑方向設於比前述中間構件的外周面更內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中,   前述中間構件,是在前述軸方向的一端包含端面,   前述抵接部,是從前述端面突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中,   前述抵接部,是與前述中間構件一體形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中,   前述中間構件,是進一步包含與前述推迫構件卡合的推迫卡合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中,   前述中間構件,是進一步包含可將第1工具插入的第1工具卡合部,   前述第1工具卡合部,是在前述擺動軸的周方向設於遠離前述抵接部的部分。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中,   前述第1工具卡合部,是包含朝與前述軸方向垂直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1溝部,   前述第1溝部,是從與前述擺動軸平行的方向所見與前述擺動軸的中心軸心偏移。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中,   前述第1溝部的長度,是比前述擺動軸的徑方向中的前述中心軸心及前述中間構件的外周面的距離更長。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中,   前述中間構件,是進一步包含可插入第2工具的第2工具卡合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中,   前述第2工具卡合部,是包含朝與前述軸方向垂直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2溝部,   前述第2溝部,是從與前述擺動軸平行的方向所見與前述中心軸心偏移。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中,   前述第2溝部,是與前述第1溝部部分地重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中,   前述第1溝部,是包含在前述中間構件的外周面開口,將前述第1工具插入的第1插入口,   前述第2溝部,是包含在前述中間構件的外周面開口,將前述第2工具插入的第2插入口,   前述第2插入口,是在前述擺動軸的周方向被設於前述第1插入口及前述抵接部之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中,   前述第2插入口,是在前述抵接部與前述擺動機構抵接的狀態下朝外部露出。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中,   前述導鏈件,是包含與前述連桿機構連結的連桿連接部,   前述抵接部,是與前述連桿連接部抵接。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中,   前述抵接部,是包含朝前述擺動軸的徑方向延伸的第1抵接面,   前述連桿連接部,是包含以與前述第1抵接面抵接的方式朝前述擺動軸的徑方向延伸的第2抵接面。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中,   前述導鏈件,是進一步包含導引鏈條的導引面,   前述第2抵接面,是以使前述第2抵接面對於前述導引面的角度被包含於90度以內的範圍的方式設於前述連桿連接部。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中,   前述連桿機構,是包含與前述導鏈件連結的導鏈件連接部,   前述連桿連接部,是在前述軸方向被配置於前述導鏈件連接部及前述中間構件之間。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中,   前述推迫構件,是包含捲簧。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中,   前述軸方向中的前述抵接部的長度,是在前述抵接部與前述擺動機構抵接的狀態下,比前述捲簧朝前述軸方向可壓縮的長度更短。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0項中任一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是前撥鏈器。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的自行車用撥鏈器,其中,   前述導鏈件,是在前述基座構件被安裝於前述車架的狀態,以對應前述縮小位置及前述伸長位置之間的移動朝前述自行車的前後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
TW106128889A 2017-08-25 2017-08-25 自行車用撥鏈器 TWI7431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8889A TWI743181B (zh) 2017-08-25 2017-08-25 自行車用撥鏈器
DE102018119981.3A DE102018119981A1 (de) 2017-08-25 2018-08-16 Fahrradumwerf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8889A TWI743181B (zh) 2017-08-25 2017-08-25 自行車用撥鏈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2504A TW201912504A (zh) 2019-04-01
TWI743181B true TWI743181B (zh) 2021-10-21

Family

ID=65321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8889A TWI743181B (zh) 2017-08-25 2017-08-25 自行車用撥鏈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DE (1) DE102018119981A1 (zh)
TW (1) TWI7431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45828B2 (en) * 2020-06-30 2023-09-05 Shimano Inc. Front derailleur and chain guide of bicycle derailleur
CN115140236B (zh) * 2022-07-25 2023-09-19 珠海蓝图运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拨链器及自行车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6229A (en) * 1983-05-09 1986-12-02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US6234927B1 (en) * 1999-02-26 2001-05-22 Shimano (Singapore) Pte., Ltd. Front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TWI283216B (en) * 2003-02-12 2007-07-01 Shimano Kk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TW200829478A (en) * 2007-01-09 2008-07-16 Shimano Singapore Pte Ltd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CN203332336U (zh) * 2013-01-30 2013-12-11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及自行车拨链器
TW201446586A (zh) * 2013-05-23 2014-12-16 Shimano Kk 撥鏈器
TWI551510B (zh) * 2013-05-21 2016-10-01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前撥鏈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6229A (en) * 1983-05-09 1986-12-02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US6234927B1 (en) * 1999-02-26 2001-05-22 Shimano (Singapore) Pte., Ltd. Front derailleur for a bicycle
TWI283216B (en) * 2003-02-12 2007-07-01 Shimano Kk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TW200829478A (en) * 2007-01-09 2008-07-16 Shimano Singapore Pte Ltd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CN203332336U (zh) * 2013-01-30 2013-12-11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及自行车拨链器
TWI551510B (zh) * 2013-05-21 2016-10-01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前撥鏈器
TW201446586A (zh) * 2013-05-23 2014-12-16 Shimano Kk 撥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2504A (zh) 2019-04-01
DE102018119981A1 (de) 2019-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0330B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US7806422B2 (en) Bicycle with a common pivot shock absorber
US8007383B2 (en) Low profile rear derailleur
US7665382B2 (en)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TWI296987B (en) Bicycle shift control mechanism
TWI743181B (zh) 自行車用撥鏈器
US11001339B2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TW200408579A (en) Rear derailleur with a shock absorber disposed between a base member and a mounting member
TWI572520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8663043B2 (en) Cable control actuating device for a bicycle derailleur
US20070202977A1 (en) Low profile rear derailleur
TWI526364B (zh) 自行車之前變速器
JP2996660B2 (ja) 自転車用ディレイラ―
TW491791B (en) Cable saver mechanism
CN101130379A (zh) 自行车后拨链器
TW201502003A (zh) 前撥鏈器
US7044874B2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EP2246247A2 (en) Bicycle transmission operating device
TW201811615A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20190100281A1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20200369343A1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EP1342658B1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JP4219311B2 (ja) 変速装置
JP2006088939A (ja) 鞍乗型車両
KR200371746Y1 (ko) 절첩식 자전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