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1504B - 光學鏡頭及光學鏡頭的組裝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學鏡頭及光學鏡頭的組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1504B
TWI741504B TW109106072A TW109106072A TWI741504B TW I741504 B TWI741504 B TW I741504B TW 109106072 A TW109106072 A TW 109106072A TW 109106072 A TW109106072 A TW 109106072A TW I741504 B TWI741504 B TW I7415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ens
shielding sheet
object side
lens barr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6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1041A (zh
Inventor
侯立信
景建軍
Original Assignee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1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1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1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150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鏡頭,所述光學鏡頭包括鏡筒及設置於所述鏡筒一端的遮光片,所述鏡筒包括物側及與所述物側相背的像側,所述物側開設有貫穿孔,所述遮光片包括有第一透光孔,所述鏡筒中容納有鏡片,所述鏡片有光學部及圍繞光學部的非光學部,所述遮光片設置於所述物側,所述第一透光孔與所述貫穿孔同軸設置且所述遮光片不遮擋與其臨近的所述鏡片的光學部。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光學鏡頭的組裝方法。

Description

光學鏡頭及光學鏡頭的組裝方法
本發明涉及攝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能消除雜散光的光學鏡頭與該種光學鏡頭的組裝方法。
本部分旨在為請求項書中陳述的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處的描述不因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認是現有技術。
光學鏡頭一般包括鏡筒與鏡片。鏡片一般包括有光學部及圍繞光學部的非光學部。光學部用於光學成像。非光學部用於固持光學部,並與鏡筒組裝。一般地,光學部與非光學部材質相同,因此,非光學部也可以透射光線。然而,非光學部的透射的光線由於無法成像而成為雜散光,影響光學部的成像。因此,鏡頭還包括有遮光片。遮光片一般設置在鏡筒內貼設於鏡片的非光學部以遮擋雜散光。然而,由於光學鏡頭越來越向微型化發展,鏡片也越來越小,導致遮光片難以貼附,導致雜散光的遮擋效果差,成像品質差。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品質高的光學鏡頭及該種光學鏡頭的組裝方法。
一種光學鏡頭,所述光學鏡頭包括鏡筒及設置於所述鏡筒一端的遮光片,所述遮光片包括有第一透光孔,所述鏡筒中容納有鏡片,鏡片有光學部及圍繞光學部的非光學部,所述鏡筒包括物側及與所述物側相背的像側,所述物側開設有貫穿孔,所述遮光片設置於所述物側,所述第一透光孔與所述貫穿孔同軸設置且所述遮光片不遮擋與其臨近的所述鏡片的光學部。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遮光片為金屬片,所述遮光片的厚度介於0.02毫米至0.03毫米之間。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遮光片包括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第一透光孔具有內圓周面,所述內圓周面分別連接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所述內圓周面的直徑從所述物側向所述像側逐漸減小。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還包括由透光材料製成的承載環,所述承載環包括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承載環還包括有貫通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二透光孔與所述第一透光孔同軸,所述承載環設置於所述物側,所述遮光片設置於所述承載環。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承載環包括自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凹設形成的凹部,所述凹部的中心軸與所述第二透光孔的中心軸同軸,所述遮光片設於所述凹部。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遮光片嵌入成型於所述鏡筒的所述物側。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光學鏡頭的組裝方法。
一種光學鏡頭的組裝方法,其包括步驟:提供鏡筒,所述鏡筒中組裝有鏡片,鏡片有光學部及圍繞光學部的非光學部,所述鏡筒包括物側及與所述物側相背的像側,所述物側開設有貫穿孔;以及 提供遮光片,所述遮光片包括有第一透光孔,將所述遮光片設置於所述物側,使所述遮光片包括的第一透光孔與所述鏡筒包括的所述貫穿孔同軸設置且使所述遮光片與所述鏡片的非光學部相對應。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在將遮光片貼設於所述物側之前還包括提供由透光材料製成的承載環,所述承載環包括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承載環包括有貫通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第二透光孔及自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凹設形成的凹部,所述凹部的中心軸與所述第二透光孔的中心軸同軸,將所述遮光片固設於所述凹部後再將所述承載環貼設於所述物側。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提供的所述遮光片包括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第一透光孔具有內圓周面,所述內圓周面分別連接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所述內圓周面的直徑從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下表面逐漸減小,所述遮光片直徑較小的一側朝向像側設置。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將所述遮光片固設於所述承載環及將具有所述遮光片的承載環設置於所述鏡筒的方法包括:在所述遮光片或者承載環的表面形成第一膠層;將所述承載環與所述遮光片通過所述第一膠層貼設固定;對所述紫外線固化膠進行固化;以及在所述承載環的另一表面形成第二膠層;與先前技術相比較,本發明提供的光學鏡頭,通過將所述承載環通過所述第二膠層筒容置空間外的物側的所述遮光片來消除雜散光,避免了光學鏡頭朝向微型化發展時受限於所述鏡筒包括的容置空間太小而不容易組裝遮光片的問題;將遮光片組裝至承載環形成組合體後再組裝至鏡筒的物側,是利用承載環的透光原理在實現遮光片與鏡筒之間的對位後即固定,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的熱固化需要移動鏡筒導致鏡片光軸偏移的問題產生。
100,200:光學鏡頭
1:鏡筒
2:遮光片
3,30:承載環
11:物側
13:像側
15:容置空間
17:貫穿孔
101:鏡片
102:間隔片
103:光學部
105:非光學部
21:上表面
23:下表面
27:第一透光孔
25:內圓周面
31:第一表面
32:第二表面
33:第二透光孔
111:第一膠層
4:組合體
112:第二膠層
35:凹部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提供的遮光片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A為提供的承載環的剖面示意圖。
圖2B為在所述承載環的其中一個表面形成第一膠層的剖面示意圖。
圖2C為將遮光片貼設於所述第一膠層並照射紫外光的剖面示意圖。
圖2D為所述遮光片與承載環形成於組合體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提供的鏡筒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將圖2形成的組合體設於所述鏡筒的物側得到光學鏡頭的剖視圖。
圖5為又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光學鏡頭的剖視圖。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於”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設置於”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設置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準的”、“上”、“下”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另外說明書和請求項書以及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於區別類似的部分,而不必用於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後次序。應所述理解這樣使用的資料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這裡描述的本申請的實施例能夠以除了在這裡圖示的以外的順序實施。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請參與圖4,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光學鏡頭100。所述光學鏡頭100包括鏡筒1及設置於所述鏡筒1一端的遮光片2。所述鏡筒1呈圓筒狀,其包括一半封閉的物側11、一未封閉的像側13及一與所述物側11和像側13都相連通的容置空間15。所述物側11開設有貫穿孔17。所述容置空間15中容納有至少一個鏡片101。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鏡筒1中容納有4片鏡片101,所述鏡片101與鏡片101之間設置有間隔片102。所述鏡片101均由玻璃或由塑膠製成,且為球面透鏡或為非球面透鏡。至少一個所述鏡片101包括有光學部103及圍繞光學部103的非光學部105。
請一併參閱圖1,圖1即為所述遮光片2的立體結構圖。所述遮光片2為金屬片,其為真空圓環狀。所述遮光片2的厚度介於0.02毫米至0.03毫米之間,優選地,為0.025毫米。所述遮光片2包括上表面21及下表面23,所述遮光片2包括有第一透光孔27。所述第一透光孔27具有內圓周面25,所述內圓周面25分別連接所述上表面21及所述下表面23,所述內圓周面25為錐形面。也即所述內圓周面25的直徑從所述上表面21向所述下表面23逐漸減小。所述遮光片2設置於所述物側11,所述第一透光孔27與所述貫穿孔17同軸設置且所述遮光片2不遮擋與其臨近的所述鏡片101的光學部103。
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所述遮光片2形成於所述鏡筒1的物側11,且是由金屬形成。金屬片表面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鍍上顏色,從而使形成的所 述光學鏡頭100具有一個較好地外觀,且由於金屬的質地較硬,能較好地保護鏡筒1的物側11端,防止鏡筒1的物側11因外力刮傷而留下刮痕。
由於所述遮光片2是金屬片,且將所述內圓周面25設置為錐形面,從而入射其內圓周面25的光線能被反射出所述鏡筒1,從而減少了成像的圖像中的反射光紋,避免了形成雜散光線。
本發明由於是將遮光片2形成於鏡筒1外的物側11,避免了光學鏡頭100朝向微型化發展時受限於所述鏡筒1包括的容置空間15太小而不容易組裝的問題。
請一併參閱圖2,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光學鏡頭100還包括由透光材料製成的承載環3,所述承載環3包括有相背的第一表面31及第二表面32,所述承載環3還包括有貫通第一表面31及第二表面32的第二透光孔33。所述第二透光孔33與所述第一透光孔27同軸。將所述遮光片2設置於所述承載環3,再將所述承載環3與遮光片2形成的組合體4設置於所述物側11。如此設置是基於所述光學鏡頭100的組裝製程考慮的,因為遮光片2為金屬材質不能透光,不易利用點膠與所述鏡筒1固定。
在其它實施方式中,所述遮光片2還可以通過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式形成於所述鏡筒1的所述物側11。
請參閱圖2-4,圖2-4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光學鏡頭100的組裝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地,請參閱圖2A及2B,第一步,提供由透光材料製成的承載環3及由金屬材質形成的遮光片2。所述承載環3包括有相背的第一表面31及第二表面32,所述承載環3還包括有貫通第一表面31及第二表面32的第二透光孔33。
第二步,在所述遮光片2預定區域或者承載環3的表面預定區域形成第一膠層111。請參閱圖2,在本實施方式中,是在所述承載環3的其中一表面上的預定區域形成一層第一膠層111。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膠層111為紫外線固化膠。請參閱圖2C,紫外線固化膠能在紫外光照射下能迅速固化。
請參閱圖2D,經過紫外光照射,所述遮光片2與所述承載環3形成於一個組合體4。
第三步,請參閱圖3,提供鏡筒1,所述鏡筒1呈圓筒狀,其包括一半封閉的物側11、一未封閉的像側13及一與所述物側11和像側13都相連通的容置空間15。所述鏡筒1包括物側11及與所述物側11相背的像側13,所述物側11開設有貫穿孔17。所述容置空間15中容納有4片鏡片101,所述鏡片101與鏡片101之間設置有間隔片102。所述鏡片101包括有光學部103及圍繞光學部103的非光學部105。在所述物側11端形成一層第二膠層112。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膠層112為紫外線固化膠。紫外線固化膠在紫外光照射下能迅速固化。
第四步,請參閱圖4,將所述第二步形成的組合體4設置於所述物側11,所述組合體4通過所述第二膠層112固定於所述物側11。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膠層111及第二膠層112均為紫外線固化膠,紫外線固化膠的固化時間快,且所述承載環3能透光,對所述承載環3周圍側照光,就能迅速將組合體4固定於所述鏡筒1的物側11。
請參閱圖5,圖5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光學鏡頭200。第三實施例提供的光學鏡頭200與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光學鏡頭100的結構基本相同。也即,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光學鏡頭200也包括:鏡筒1及設置於所述鏡筒1一端的承載環30及遮光片2。
其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中的所述承載環30包括自第一表面31向第二表面32凹設形成的凹部35。所述凹部35的中心軸與所述第二透光孔33的中心軸同軸,所述遮光片2設於所述凹部35。所述凹部35能實現所述遮光片2的定位。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光學鏡頭100(200)及光學鏡頭100的組裝方法,由於是在所述鏡筒1的物側11設置所述遮光片2,利用鏡筒1容置空間15外的物側11的所述遮光片2來消除雜散光,避免了光學鏡頭100朝向微型化發展時受限於所述鏡筒1包括的容置空間15太小而不容易組裝遮光片2的問題;將遮光片2組裝至承載環3(30)形成組合體4後再組裝至鏡筒1的物側11,是利用承載環3(30)的透光原理在實現遮光片2與鏡筒1之間的對位後即固定,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的熱固化需要移動鏡筒1導致鏡片101光軸偏移的問題產生。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來說明本發明,並非用作對本發明的限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做出的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與變形,都落在本發明請求項的保護範圍之內。
100:光學鏡頭
1:鏡筒
2:遮光片
3:承載環
11:物側
13:像側
15:容置空間
101:鏡片
102:間隔片
103:光學部
105:非光學部
27:第一透光孔
33:第二透光孔
111:第一膠層
112:第二膠層

Claims (7)

  1. 一種光學鏡頭,所述光學鏡頭包括鏡筒及設置於所述鏡筒一端的遮光片,所述鏡筒包括物側及與所述物側相背的像側,所述物側開設有貫穿孔,所述遮光片包括有第一透光孔,所述鏡筒中容納有鏡片,所述鏡片有光學部及圍繞光學部的非光學部,其中:所述遮光片設置於所述物側,所述第一透光孔與所述貫穿孔同軸設置且所述遮光片顯露與其臨近的所述鏡片的光學部,其中,所述遮光片為金屬片,所述遮光片的厚度介於0.02毫米至0.03毫米之間,所述遮光片包括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第一透光孔具有內圓周面,所述內圓周面分別連接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所述內圓周面的直徑從所述物側向所述像側逐漸減小。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光學鏡頭還包括由透光材料製成的承載環,所述承載環包括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承載環還包括有貫通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二透光孔與所述第一透光孔同軸,所述承載環設置於所述物側,所述遮光片設置於所述承載環的其中一表面。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承載環包括自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凹設形成的凹部,所述凹部的中心軸與所述第二透光孔的中心軸同軸,所述遮光片設於所述凹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遮光片嵌入成型於所述鏡筒的所述物側。
  5. 一種光學鏡頭的組裝方法,其包括步驟:提供鏡筒,所述鏡筒中組裝有至少一個鏡片,至少一個所述鏡片包括光學部及圍繞所述光學部的非光學部,所述鏡筒包括物側及與所述物側相背的像側,所述物側開設有貫穿孔; 提供遮光片,所述遮光片包括有第一透光孔,其中,將所述遮光片設置於所述物側,使所述遮光片包括的第一透光孔與所述鏡筒包括的所述貫穿孔同軸設置且使所述遮光片顯露與其臨近的所述鏡片的光學部,其中,提供的所述遮光片包括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第一透光孔具有內圓周面,所述內圓周面分別連接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所述內圓周面的直徑從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下表面逐漸減小,所述遮光片直徑較小的一側朝向所述像側設置,所述遮光片為金屬片,所述遮光片的厚度介於0.02毫米至0.03毫米之間。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光學鏡頭的組裝方法,其中,在將所述遮光片固定於所述物側之前還包括提供由透光材料製成的承載環,所述承載環包括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承載環包括有貫通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第二透光孔及自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凹設形成的凹部,所述凹部的中心軸與所述第二透光孔的中心軸同軸,將所述遮光片固設於所述凹部後再將所述承載環貼設於所述物側。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光學鏡頭的組裝方法,其中,將所述遮光片固設於所述承載環及將具有所述遮光片的承載環設置於所述鏡筒的方法包括:在所述遮光片的所述下表面的預定區域或者所述承載環的預定區域形成第一膠層;將所述承載環與所述遮光片通過所述第一膠層固定;在所述承載環的另一表面形成第二膠層;以及將具有所述遮光片的所述承載環通過所述第二膠層固定於所述鏡筒的物側。
TW109106072A 2019-11-26 2020-02-25 光學鏡頭及光學鏡頭的組裝方法 TWI7415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0339.5A CN112859274A (zh) 2019-11-26 2019-11-26 光学镜头及光学镜头的组装方法
CN201911170339.5 2019-1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1041A TW202121041A (zh) 2021-06-01
TWI741504B true TWI741504B (zh) 2021-10-01

Family

ID=75984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6072A TWI741504B (zh) 2019-11-26 2020-02-25 光學鏡頭及光學鏡頭的組裝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59274A (zh)
TW (1) TWI74150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99897A1 (ja) * 2015-06-11 2016-12-1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車載カメラ用レンズユニット
CN206523665U (zh) * 2016-12-10 2017-09-2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
TW201743095A (zh) * 2016-03-23 2017-12-16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08873246A (zh) * 2017-05-16 2018-11-2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塑胶透镜的成像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TW201901211A (zh) * 2017-05-25 2019-01-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模造環型光學元件、成像鏡片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WO2019058742A1 (ja) * 2017-09-25 2019-03-28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膜付きレンズ、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TW201932908A (zh) * 2018-01-30 2019-08-16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雙色模造光學元件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9010A (zh) * 2009-04-08 2010-10-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2819080A (zh) * 2011-06-09 2012-12-1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2902036A (zh) * 2011-07-26 2013-01-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5210385U (zh) * 2015-11-17 2016-05-04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6339821U (zh) * 2016-12-10 2017-07-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
CN208984862U (zh) * 2018-11-22 2019-06-14 苏州技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光学遮光片
CN110109226B (zh) * 2019-04-12 2021-11-12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镜头结构、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99897A1 (ja) * 2015-06-11 2016-12-1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車載カメラ用レンズユニット
TW201743095A (zh) * 2016-03-23 2017-12-16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06523665U (zh) * 2016-12-10 2017-09-2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
CN108873246A (zh) * 2017-05-16 2018-11-2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塑胶透镜的成像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TW201901211A (zh) * 2017-05-25 2019-01-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模造環型光學元件、成像鏡片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WO2019058742A1 (ja) * 2017-09-25 2019-03-28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膜付きレンズ、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TW201932908A (zh) * 2018-01-30 2019-08-16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雙色模造光學元件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9274A (zh) 2021-05-28
TW202121041A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9029B (zh) 含有塑膠透鏡的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21543B (zh) 光學鏡頭、應用該光學鏡頭的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20143U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2649938B (zh)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US8264786B2 (en) Lens module
US20200285029A1 (en) Imaging lens and camera module
CN101614931A (zh) 遮光片、镜片组及包括该镜片组的镜头模组
WO2019233478A1 (zh) 潜望式镜头和潜望式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潜望式阵列模组和电子设备
US20200057237A1 (en) Lens module
JP2007163656A (ja) 撮影レンズ及び撮影レンズ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TWI447457B (zh) 鏡頭模組
JP2021009372A (ja) 光学レンズ
TWI565999B (zh) 鏡頭模組
JP2006209084A (ja) 光学フィルターを内蔵し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用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06330116A (ja) 複合光学レンズ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20258325A1 (zh) 光学镜头
JP2018042935A (ja) 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41504B (zh) 光學鏡頭及光學鏡頭的組裝方法
US20110158636A1 (en) Lens assembly and camera module using the same
TWI416190B (zh) 間隔環以及具有該間隔環之鏡頭模組
JP2020027295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WO2020258094A1 (zh) 防溢胶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20027294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JP2018031809A (ja) レンズ保持方法、レンズ部組の製造方法、及び、レンズ部組
TWI443402B (zh) 鏡頭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