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0478B - 連接器安裝機構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安裝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0478B
TWI740478B TW109114406A TW109114406A TWI740478B TW I740478 B TWI740478 B TW I740478B TW 109114406 A TW109114406 A TW 109114406A TW 109114406 A TW109114406 A TW 109114406A TW I740478 B TWI740478 B TW I7404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guiding
block
joint
guide blo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4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5850A (zh
Inventor
林典儒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名碩電腦(蘇州)有限公司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名碩電腦(蘇州)有限公司,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名碩電腦(蘇州)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5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5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0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047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engaging or disengaging the two parts of a coupl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0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computer periph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連接器安裝機構包含基座、動力模組、導引緩衝模組、第一位置導引塊、第一接頭導引塊、第二位置導引塊與第二接頭導引塊。動力模組設置於基座上。導引緩衝模組連接動力模組。第一位置導引塊連接動力模組並可移動地容置於導引緩衝模組內。第一位置導引塊具有第一導引斜面。第一接頭導引塊設置於導引緩衝模組上並連接動力模組,並用以固定第一連接器。第二位置導引塊具有第二導引斜面。第二接頭導引塊設置於第二位置導引塊,並用以固定第二連接器。動力模組驅動第一位置導引塊導入第二位置導引塊後,驅動第一接頭導引塊插入第二接頭導引塊。

Description

連接器安裝機構
本揭露有關於一種連接器安裝機構,特別是一種能精準地將第一連接器插入第二連接器的連接器安裝機構。
市面上的3C產品,若需要與其他的裝置連接,則必需使用額外的轉接線材。舉例來說,筆記型電腦要輸出影像至外接螢幕,則需要使用高畫質多媒體介面(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轉接器。因此,轉接線材的傳輸品質對於3C產品來說是重要的,很多相關的廠商也會有相應的測試的機台。
轉接線材的測試,則勢必會關聯轉接線材兩端接頭的拔插。一般來說,為了避免傳輸資訊時線材未預期地脫落,轉接線材的兩端接頭經設計可以卡合得相當緊密,而這也使得兩端接頭的拔插將不易進行。在一些測試的流程中,兩端接頭拔插仍需仰賴人力,甚至會於一端接頭上進行額外的加工,使拔插作業變得較為容易。然而這將使得轉接線材的測試不標準化,測試結果也將與現實情況有所差異。
本揭露之一技術態樣相關於一種連接器安裝機構。
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方式,一種連接器安裝機構用於將一第一連接器插入一第二連接器。連接器安裝機構包含基座、動力模組、導引緩衝模組、第一位置導引塊、第一接頭導引塊、第二位置導引塊以及第二接頭導引塊。動力模組設置於基座上。導引緩衝模組連接動力模組。第一位置導引塊連接動力模組並可移動地容置於導引緩衝模組內。第一位置導引塊具有第一導引斜面。第一接頭導引塊設置於導引緩衝模組上並連接動力模組。第一接頭導引塊用以固定第一連接器。第二位置導引塊具有第二導引斜面。第二接頭導引塊設置於第二位置導引塊,並用以固定第二連接器。當基座移動到預設位置後,動力模組驅動導引緩衝模組運動,從而帶動第一位置導引塊與第一接頭導引塊運動,通過第一導引斜面與第二導引斜面的導引以及導引緩衝模組的調整,第一位置導引塊導入第二位置導引塊,此時動力模組驅動第一接頭導引塊插入第二接頭導引塊,以使第一連接器插入第二連接器。
在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的動力模組為氣缸模組。
在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的基座包含第一軸向定位機構、第二軸向定位機 構與第三軸向定位機構。第一軸向定位機構、第二軸向定位機構與第三軸向定位機構三者係垂直並機械性地連接。
在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的導引緩衝模組包含第一軌道組件與第二軌道組件。第一軌道組件與第二軌道組件之滑動方向彼此垂直。
在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的第二軌道組件連接第一軌道組件。第一位置導引塊連接第二軌道組件。
在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軌道組件包含第一線軌與一組第一彈簧。第二軌道組件包含第二線軌與第二彈簧。第二軌道組件透過第一彈簧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線軌上。第一位置導引塊透過第二彈簧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二線軌上。
在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在如上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中,第一軌道組件還包含第一軌道平台。第二軌道組件還包含第二軌道平台以及自第二軌道平台凸出的支撐板。第一線軌位於第一軌道平台上。第二軌道平台連接第一彈簧以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線軌上。第二線軌位於第二軌道平台上。
在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二彈簧連接第一位置導引塊與支撐板。
在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二軌道組件還可以包含滑桿,第二彈簧設置於滑桿上。
在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之連接器 安裝機構的導引緩衝模組具有外殼。外殼設置於第一位置導引塊上並具有開口。第一接頭導引塊設置於該外殼上。第一位置導引塊自開口凸出而露出第一導引斜面。第一位置導引塊沿開口的方向具有移動自由度。
在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的第一接頭導引塊還具有凹槽與第一接頭固定塊,第一連接器容置於凹槽,第一接頭固定塊覆蓋第一連接器,以使第一連接器固定地容置於第一接頭導引塊內。
在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的第二接頭導引塊具有接頭導引槽,接頭導引槽具有接頭導引斜面。接頭導引槽連接第二連接器。接頭導引斜面緊鄰於第二連接器。
在本揭露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當如上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的動力模組驅動第一位置導引塊導入第二位置導引塊時,第一導引斜面部分地接觸並貼合第二導引斜面。
在本揭露上述實施方式中,本揭露之連接器安裝機構係用於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的安裝。在固定第二連接器的位置後,利用基座將第一連接器大致定位於第二連接器。利用第一與第二位置導引塊之間的耦合做第一連接器位置的微調與導引。由於導引緩衝模組的存在,第一與第二位置導引塊的耦合定位將是自動且柔性的。透過第一與第二接頭導引塊的導引,使第一連接器插入第二連接器。因此,本揭露能夠在不對第一連接器做額外的加工下,規 格化且順利地將第一連接器插入第二連接器。這將會使得需要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的相應測試之結果更為正確而符合現實。而在一些實際的方式中,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例如是HDMI的對應的兩個接頭,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100:連接器安裝機構
105:第一連接器拔插模組
110:基座
113:第一軸向定位機構
113a:定位圓溝
116:第二軸向定位機構
116a:定位圓溝
119:第三軸向定位機構
120:第一平台
121:定位溝槽
122:支撐件
123:第二平台
125:氣缸模組
128:平台
131:驅動件
135:導引緩衝模組
136,137:外殼
137o:開口
140:第一軌道組件
142:第一軌道平台
144:支撐板
146:第一線軌
148:第一彈簧
150:第二軌道組件
152:第二軌道平台
154:支撐板
156:第二線軌
158:第二彈簧
159:滑桿
160:第一位置導引塊
163:第一導引斜面
166:凸出件
170:第一接頭導引塊
173:第一接頭固定塊
175:第二連接器拔插模組
180:第二位置導引塊
183:第二導引斜面
190:第二接頭導引塊
193:接頭導引槽
194:接頭導引斜面
200a:第一連接器
200b:第二連接器
第1圖繪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連接器安裝機構的立體圖;第2圖繪示第1圖之連接器安裝機構之第一連接器拔插模組之另一視角的立體圖;第3圖繪示第1圖之連接器安裝機構之第二連接器拔插模組的立體圖;第4圖繪示第1圖之局部放大圖;第5圖繪示第2圖之局部放大圖,省略部分元件;第6A圖繪示第5圖之內部構造示意圖,省略部分元件;第6B圖繪示第6A圖之側視圖;第6C圖繪示第6A圖之前視圖;第7圖繪示本揭露之連接器安裝機構的上視圖;以及第8圖至第10圖為延續第7圖之上視圖,繪示藉由本揭露之連接器安裝機構將第一連接器插入第二連接器的流程,其中,第9B圖為第9A圖另一視角的局部放大圖。
下文係舉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進行詳細說明,但所提供之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所涵蓋的範圍,而結構運作之描述非用以限制其執行之順序,任何由元件重新組合之結構,所產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裝置,皆為本揭露所涵蓋的範圍。另外,圖式僅以說明為目的,並未依照原尺寸作圖。為便於理解,下述說明中相同元件或相似元件將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另外,在全篇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之用詞(terms),除有特別註明外,通常具有每個用詞使用在此領域中、在此揭露之內容中與特殊內容中的平常意義。某些用以描述本揭露之用詞,將於下或在此說明書的別處討論,以提供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有關本揭露之描述上額外的引導。
於實施方式與申請專利範圍中,除非內文中對於冠詞有所特別限定,否則『一』與『該』可泛指單一個或複數個。而步驟中所使用之編號僅係用來標示步驟以便於說明,而非用來限制前後順序及實施方式。
第1圖繪示本揭露一實施例之連接器安裝機構100的立體圖。如第1圖所示,本揭露之連接器安裝機構100係用於將第一連接器200a插入第二連接器200b,其中第一連接器200a容置於連接器安裝機構100的第一連接器拔插模組105,第二連接器200b固定於連接器安裝機構100的第二連接器拔插模組175。在本實施方式中, 在將第一連接器200a插入第二連接器200b的流程裡,第二連接器拔插模組175係為固定不動,而容置於第二連接器拔插模組175之第二連接器200b亦為固定不動。第一連接器200a定位對準第二連接器200b後,係透過第一連接器拔插模組105之一動力模組使第一連接器200a插入第二連接器200b,在本實施方式中,動力模組為氣缸模組125。而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接器200a與第二連接器200b分別是HDMI的對應兩個接頭,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第2圖繪示第1圖之連接器安裝機構100之第一連接器拔插模組105之另一視角的立體圖。同時參考第1圖與第2圖,第一連接器拔插模組105包含基座110、氣缸模組125、第一位置導引塊160、導引緩衝模組135以及第一接頭導引塊170,第一連接器200a容置於第一接頭導引塊170。具體而言,在本實施方式中,氣缸模組125直接設置於基座110之上。導引緩衝模組135連接氣缸模組125,並容置第一位置導引塊160。導引緩衝模組135具有外殼136與外殼137,外殼137具有開口137o。第一位置導引塊160部分容置於外殼136與外殼137之內。第一位置導引塊160具有第一導引斜面163與凸出件166,而第一位置導引塊160自開口137o凸出,因此第一導引斜面163與凸出件166兩者皆位於外殼136與外殼137之外而裸露。第一接頭導引塊170直接設置於導引緩衝模組135之上而與第一位置導引塊160連接,並且連接氣缸 模組125。第一接頭導引塊170具有凹槽與第一接頭固定塊173,第一連接器200a設置於第一接頭導引塊170的凹槽裡。第一接頭固定塊173設置於第一接頭導引塊170上方而覆蓋第一連接器200a,並透過第一接頭固定塊173上的螺孔加以固定在第一接頭導引塊170之上,以將第一連接器200a固定地容置於該第一接頭導引塊170內。應理解到,這僅僅是一個實施例,而第一連接器200a的固定方式不應以此為限。
第3圖繪示第1圖之連接器安裝機構100之第二連接器拔插模組175的立體圖。如第3圖所示,第二連接器拔插模組175包含第二位置導引塊180與第二接頭導引塊190。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接頭導引塊190直接設置於第二位置導引塊180之上,而第二接頭導引塊190還具有固定架,第二連接器200b容置於第二接頭導引塊190的固定架上。
回到第2圖。在本揭露中,基座110是用於第一連接器200a的粗定位,使得第一連接器200a在空間中的X、Y與Z三個軸向上能夠大致對準第二連接器200b。在本實施方式中,基座110包含第一軸向定位機構113、一組第二軸向定位機構116與第三軸向定位機構119,分別用於第一連接器200a對應Y方向、Z方向與X方向的定位,因此,第一軸向定位機構113、第二軸向定位機構116與第三軸向定位機構119的設置係彼此垂直並機械性的連接。具體而言,第二軸向定位機構116設置於第一軸 向定位機構113之上,第三軸向定位機構119設置於第二軸向定位機構116之上,並包含第一平台120與第二平台123,第一平台120具有支撐件122與定位溝槽121。第二平台123設置於第一平台120之上且可滑動地卡合於定位溝槽121。至於第一連接器拔插模組105其他的部件,包含氣缸模組125、第一位置導引塊160、導引緩衝模組135以及第一接頭導引塊170,皆設置於第二平台123之上,具體的設置請見後述。
如第2圖所繪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軸向定位機構113是一個矩形的基板,並具有長條型的橢圓定位圓溝113a,長條型的橢圓定位圓溝113a的長度方向係沿Y方向延伸。因此,第二軸向定位機構116能夠依照不同的需求,機械性地設置於定位圓溝113a的不同位置,藉以調整第一連接器200a的Y方向位置。第二軸向定位機構116包含兩片矩形基板,並且兩片矩形基板分別設置於定位圓溝113a內,並位於相同的Y方向上。第二軸向定位機構116也具有長條型的橢圓定位圓溝116a,定位圓溝116a的長度方向係沿Z方向延伸,並且類似地,第三軸向定位機構119也按照需求,能夠將第三軸向定位機構119的支撐件122機械性地設置於定位圓溝116a的不同位置,並得以藉此調整第一連接器200a的Z方向位置。第三軸向定位機構119的第一平台120透過支撐件122設置於第二軸向定位機構116之上,並且第一平台120具有長條型的定位溝槽121,定位溝槽121的長度方向係沿 X方向延伸,而第三軸向定位機構119還具有第二平台123,第二平台123亦按照需求卡合於定位溝槽121的不同位置,藉以調整第一連接器200a的X方向位置。如此一來,藉由上述基座110的設置,便完成第一連接器200a第一步分別於X、Y與Z三個軸向上的粗定位,使得第一連接器200a在X、Y與Z三個軸向上大致對準第二連接器200b。這對應到第一位置導引塊160大致對準第二位置導引塊180。同時,第一接頭導引塊170大致對準第二位置導引塊180。而應理解到,上述之基座110的結構僅是作為本揭露之基座的一實施例,而不應以此為限,其他能夠實現於空間中定位第一連接器200a的基座設計,也包含於本揭露。而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基座110可以自動化的透過電腦設置。在本實施方式中,完成第一步粗定位之後,確保第一連接器200a的中心與第二連接器200b的中心於X方向與Z方向上的差距各自小於1毫米。
回到第2圖。氣缸模組125直接設置於第三軸向定位機構119的第二平台123之上。如第2圖所示,氣缸模組125包含平台128與驅動件131,平台128連接第二平台123。驅動件131設置於平台128之上,並與導引緩衝模組135連接。其中,第一位置導引塊160容置於導引緩衝模組135。第一接頭導引塊170直接設置於導引緩衝模組135之上,並容置第一連接器200a。在第一連接器200a大致對準第二連接器200b之後,氣缸模組125的驅動件131驅動設置於其上的導引緩衝模組135,使得 容置於導引緩衝模組135的第一位置導引塊160同步帶動設置於導引緩衝模組135之上的第一接頭導引塊170,致使容置於第一接頭導引塊170的第一連接器200a沿Y方向往第二連接器200b靠近。在一些實際的情形,由於3C產品之使用者為人,因此在本揭露中動力模組選用氣缸模組125之目的,在於模擬人手於第二連接器200b拔插第一連接器200a之力量大小與速度,並透過調變氣缸模組125的閥壓以及驅動速度的參數做模擬的加以控制。
第3圖繪示第1圖之連接器安裝機構100之第二連接器拔插模組175的立體圖。第二連接器拔插模組175包含第二位置導引塊180與第二接頭導引塊190,第二連接器200b容置於第二接頭導引塊190內。第二位置導引塊180具有第二導引斜面183。
同時參考第2圖與第3圖,本揭露之連接器安裝機構100係透過第一位置導引塊160與第二位置導引塊180之間的柔性耦合,引導第一接頭導引塊170與第二接頭導引塊190定位,使得容置於其上的第一連接器200a能夠插入第二連接器200b。
而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3圖所示,第二接頭導引塊190還具有接頭導引槽193,接頭導引槽193具有接頭導引斜面194,而接頭導引槽193直接連接第二連接器200b,接頭導引斜面194緊鄰於第二連接器200b。在第一連接器200a能夠插入第二連接器200b的過程中,第一連接器200a能夠透過接頭導引斜面194的導引柔性地 插入第二連接器200b。詳情請見之後的說明。
在上述之基座110使第一連接器200a大致對準第二連接器200b的同時,也使得第一位置導引塊160大致對準第二位置導引塊180,並且第一接頭導引塊170也大致對準第二位置導引塊180。第4圖繪示第1圖之局部放大圖,並省略基座110與氣缸模組125,以更清楚的繪示第一連接器拔插模組105與第二連接器拔插模組175,以及氣缸模組125驅動的方向。同時參考第3圖與第4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位置導引塊160是一凸塊,並具有第一導引斜面163,而第二位置導引塊180則是一凹塊,並具有第二導引斜面183,第二導引斜面183為一凹面。在氣缸模組125的驅動件131沿Y方向推動第一連接器200a靠近第二連接器200b的過程中,第一位置導引塊160靠近第二位置導引塊180,第一導引斜面163接觸第二導引斜面183,藉以柔性地導引凸塊的第一位置導引塊160逐步導入第二位置導引塊180。由於第一接頭導引塊170通過導引緩衝模組135而連接在一起,在第一位置導引塊160導入第二位置導引塊180的同時,第一位置導引塊160也隨之導引第一接頭導引塊170靠近第二接頭導引塊190,以使容置於第一接頭導引塊170的第一連接器200a插入第二連接器200b。而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導引斜面163與第二導引斜面183具有相同的傾斜角度,因此當第一連接器200a完全插入第二連接器200b後,第一導引斜面163與第二導引斜面183彼此能夠大致貼合。
第5圖繪示第2圖之第一連接器拔插模組105的局部放大圖,進一步說明設置於氣缸模組125之上的結構。導引緩衝模組135設置於氣缸模組125的驅動件131上,導引緩衝模組135容置第一位置導引塊160,而容置第一連接器200a的第一接頭導引塊170則直接設置於導引緩衝模組135之上。而在本實施中,第一位置導引塊160係可移動地容置於導引緩衝模組135之中,如第5圖所示由外殼136與外殼137所保護。而第一位置導引塊160的第一導引斜面163與凸出件166自開口137o凸出,並且通過開口137o,第一位置導引塊160沿開口137o的方向上(即Y方向)具有移動的自由度,詳情請見後續關於導引緩衝模組135具體結構的說明。
第6A圖、第6B圖與第6C圖分別繪示第5圖不同視角之內部構造示意圖。其中第6B圖為側視圖,第6C圖為正視圖。為更進一步說明第一位置導引塊160之可移動設備的情形,第6A圖省略了導引緩衝模組135的外殼137以及設置於外殼137之上的第一接頭導引塊170,第6B圖與第6C圖則較第6A圖更進一步省略外殼136。如第6A圖所示,導引緩衝模組135還包含第一軌道組件140以及第二軌道組件150。同時參考第6A圖與第6C圖,第一軌道組件140包含第一軌道平台142、第一線軌146以及一組第一彈簧148,第一線軌146設置於第一軌道平台142之上,而第一軌道平台142還具有支撐板144。同時參考第6A圖與第6B圖,第二軌道組件150包含第二 軌道平台152、第二線軌156、第二彈簧158以及滑桿159,第二線軌156設置於第二軌道平台152之上,而第二軌道平台152還具有凸出的支撐板154。而如第6A圖所繪示,第二軌道組件150連接第一軌道組件140,並且第一位置導引塊160連接第二軌道組件150。
在第6C圖中,第二軌道組件150的第二軌道平台152設置於第一線軌146之上,並透過第一彈簧148而與第一軌道平台142的支撐板144連接,因此第二軌道組件150透過該組第一彈簧148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線軌146。如此一來,設置於第二軌道平台152之上的元件,在X方向上便具有可動的自由度。而在第6B圖中,第一位置導引塊160設置於第二線軌156之上,並與滑桿159耦合,確保第一位置導引塊160在第二線軌156上的穩定性。而第一位置導引塊160透過第二彈簧158與支撐板154連接。如此一來,第一位置導引塊160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二線軌156,第一位置導引塊160在Y方向上便具有可動的自由度。也就是說,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軌道組件140與第二軌道組件150的滑動方向彼此垂直。同時參考第5圖,第一位置導引塊160在Y方向上的可動的自由度,對應到第一位置導引塊160於外殼137的開口137o方向上具有可動的自由度。而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第一位置導引塊160通過第一軌道組件140與第二軌道組件150的連接設置於導引緩衝模組135,因此第一位置導引塊160係可移動地設置於導引緩衝模組135之中,第一位 置導引塊160在X方向與Y方向可以具有小範圍的移動自由度。
第一位置導引塊160係可移動地設置於導引緩衝模組135之中,其目的在於自動地導正定位。舉例來說,如第4圖所示,在第一連接器200a插入第二連接器200b的過程中,當往Y方向移動靠近之第一位置導引塊160未對準第二位置導引塊180,則將使第一連接器200a無法順利插入第二連接器200b。然而,第一位置導引塊160在X方向與Y方向可以小範圍地移動。當第一位置導引塊160的第一導引斜面163接觸第二導引斜面183,發揮導引的作用時,第一位置導引塊160在X方向與Y方向上便能藉由導引做小範圍的修正。通過第一彈簧148與第二彈簧158以及導引緩衝模組135,可進一步修正第一位置導引塊160的定位,與此同時,同步修正設置於導引緩衝模組135之上的第一接頭導引塊170的定位。此即第一連接器200a第二步的導引定位。更詳細的流程,請見如下之討論。
第7圖繪示本揭露之連接器安裝機構100的上視圖,說明在基座110完成第一步粗定位後,第一連接器200a尚未插入第二連接器200b的情況。為清楚說明插入的流程,接頭導引槽193係以虛線表示,後續之第8圖、第9A圖以及第10圖以相同理由虛線表示接頭導引槽193。同時參考第4圖與第7圖,相同的標號將不再說明。同時參考第6B圖與第7圖,在第7圖中,由於第一連接器200a 尚未插入第二連接器200b,第二彈簧158始終對第一位置導引塊160施以Y方向的力,使其靠近第二位置導引塊180,如第6B圖所示。此時,如第7圖所繪示,第一位置導引塊160凸出於導引緩衝模組135的外殼137。
第8圖延續第7圖,繪示第一連接器200a繼續靠近第二連接器200b,並且第一連接器200a還未完全對準第二連接器200b。此時,由於第一位置導引塊160凸出於導引緩衝模組135,第一位置導引塊160的第一導引斜面163將先部分地接觸並貼合第二位置導引塊180的第二導引斜面183。同時參考第6B圖與第8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彈簧158始終對第一位置導引塊160施以Y方向的力,使其靠近第二位置導引塊180,與此同時,通過導引緩衝模組135連接第一位置導引塊160的第一接頭導引塊170亦隨之靠近第二接頭導引塊190。因此,隨著第一連接器200a往第二連接器200b移動時,第一位置導引塊160的第一導引斜面163能夠持續接觸第二位置導引塊180的第二導引斜面183,與此同時,第一彈簧148發揮作用,使設置於導引緩衝模組135上之第一接頭導引塊170自動地修正X方向位置,帶動第一連接器200a更進一步對準第二連接器200b。
第9A圖延續第8圖。此時,第一位置導引塊160的第一導引斜面163已經完全貼合第二位置導引塊180的第二導引斜面183,並且第一位置導引塊160的凸出件166接觸第二位置導引塊180,這對應到設置於導引緩衝 模組135之上的第一接頭導引塊170在X方向上已經大致對準第二接頭導引塊190。此時,氣缸模組125的驅動件131仍持續推動,以使第一連接器200a沿Y方向靠近第二連接器200b。
第9B圖係為第9A圖另一視角的局部放大圖。在第9B圖中,凸出件166接觸第二位置導引塊180,同時參照第6B圖,這將使得第二彈簧158壓縮所產生的彈力,將能夠完整的反映到導引緩衝模組135,並透過導引緩衝模組135進一步修正容置於第一接頭導引塊170之第一連接器200a的位置。而如第9B圖所示,透過導引緩衝模組135的自動修正,第一連接器200a已經大致對準第二連接器200b。透過導引緩衝模組135的調整,以及第一位置導引塊160與第二位置導引塊180的導引,第一連接器200a定位對準於第二連接器200b,是為第二步導引定位。並且,第二步導引定位所能達到的定位精度,是高於基座110的第一步粗定位。此處所指之定位精度,係指完成第一連接器200a定位對準第二連接器200b的流程後,第一連接器200a與第二連接器200b之間在X方向與Z方向上位置的差距。差距越小,則定位精度越高。
第10圖延續第9A圖。在如上述完成第一連接器200a與第二連接器200b的對準,第一連接器200a插入第二連接器200b。具體而言,同時參考第10圖與第6C圖,氣缸模組125的驅動件131持續推動第一連接器200a沿Y方向靠近第二連接器200b,由於第一位置導引塊160 的凸出件166已接觸第二位置導引塊180,氣缸模組125的驅動件131將使得第二彈簧158將依靠支撐板154而開始壓縮,於是第一位置導引塊160將逐漸為導引緩衝模組135的外殼137所覆蓋,直到第一位置導引塊160的凸出件166部分沒入外殼137,驅動件131停止驅動,並保持第一位置導引塊160的凸出件166接觸外殼137。更具體地說,同時參考第3圖,第二連接器200b還連接接頭導引槽193,並且接頭導引槽193還具有接頭導引斜面194,接頭導引斜面194緊鄰於第二連接器200b。因此,在第10圖中,第一連接器200a實質先進入接頭導引槽193,若還有些微定位上沒有對準,則第一連接器200a將會先接觸接頭導引斜面194,並且接頭導引斜面194將會自動且柔性地將第一連接器200a導入緊鄰的第二連接器200b,以完成第一連接器200a插入第二連接器200b。而上述之自動導入,係透過導引緩衝模組135的第一彈簧148與第二彈簧158,因此在第一連接器200a接觸接頭導引斜面194時,不會對第一連接器200a造成大的損害。透過接頭導引槽193的接頭導引斜面194,第一連接器200a完成第三步柔性的細定位,精確地插入第二連接器200b。
在本揭露中,連接器安裝機構100透過三步達成第一連接器200a對準第二連接器200b的定位,包含第一步粗定位(透過基座110)、第二步導引定位(透過導引緩衝模組135與第一位置導引塊160)以及第三步細定位(透 過接頭導引槽193的接頭導引斜面194),使得第一連接器200a對準並插入第二連接器200b。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步導引定位的定位精度是高於第一步粗定位。並且,第三步細定位的定位精度是高於第二步導引定位。在此定位精度係指完成一步定位流程後,第一連接器200a與第二連接器200b在X方向與Z方向上位置的差距,差距越小,則定位精度越高。
綜上所述,本揭露之連接器安裝機構能夠自動且柔性地將第一連接器插入第二連接器。利用基座完成第一連接器粗定位至第二連接器,藉由第一位置導引塊的第一位置導引斜面與第二位置導引塊的第二位置導引斜面之間的接觸,微調並導引第一連接器的位置對準第二連接器。而由於第一位置導引塊係透過第一軌道組件與第二軌道組件可移動地容置於緩衝導引機構,並且第一軌道組件與第二軌道組件分別具有相應的彈簧與線軌,因此微調與導引是自動且柔性的。在上述多步驟的定位下,第一連接器能夠精確對準第二連接器,因此本揭露能夠在不對第一連接器做額外加工的情況下,規格化且順利地將第一連接器插入第二連接器。在一些實際的方式中,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例如是HDMI的對應兩個接頭,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而HDMI的兩個接頭之公差為百分之一毫米的等級。透過本揭露之連接器安裝機構將第一連接器插入第二連接器,將會使得需要兩個連接器相應測試之結果更為正確而符合現實。
前面描述了若干實施方式的特徵,使得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各方面更好地理解本說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理解到,他們可以很容易的使用本說明作為基礎,設計或修改其他的過程與結構,以實現與本文介紹實施方式相同的目的或優點。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也應理解到,這樣等價的結構不脫離本說明相通的精神與範圍,並在不脫離本說明的精神與範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各種變化、替換或是變更。
100:連接器安裝機構
105:第一連接器拔插模組
110:基座
113:第一軸向定位機構
116:第二軸向定位機構
119:第三軸向定位機構
125:氣缸模組
128:平台
131:驅動件
135:導引緩衝模組
136,137:外殼
160:第一位置導引塊
170:第一接頭導引塊
173:第一接頭固定塊
175:第二連接器拔插模組
180:第二位置導引塊
183:第二導引斜面
190:第二接頭導引塊
193:接頭導引槽
200a:第一連接器
200b:第二連接器

Claims (13)

  1. 一種連接器安裝機構,用於將一第一連接器插入一第二連接器,包含: 一基座; 一動力模組,設置於該基座上; 一導引緩衝模組,連接該動力模組; 一第一位置導引塊,連接該動力模組,並可移動地容置於該導引緩衝模組內,其中該第一位置導引塊具有一第一導引斜面; 一第一接頭導引塊,設置於該導引緩衝模組上並連接該動力模組,其中該第一接頭導引塊用以固定該第一連接器; 一第二位置導引塊,具有一第二導引斜面;以及 一第二接頭導引塊,設置於該第二位置導引塊,用以固定該第二連接器, 其中當該基座移動到預設位置後,該動力模組驅動該導引緩衝模組運動,從而帶動該第一位置導引塊與該第一接頭導引塊運動,通過該第一導引斜面與該第二導引斜面的導引以及該導引緩衝模組的調整,該第一位置導引塊導入該第二位置導引塊,此時該動力模組驅動該第一接頭導引塊插入該第二接頭導引塊,以使該第一連接器插入該第二連接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其中該動力模組為一氣缸模組。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其中該基座包含一第一軸向定位機構、一第二軸向定位機構與一第三軸向定位機構,該第一軸向定位機構、該第二軸向定位機構與該第三軸向定位機構三者係垂直並機械性地連接。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其中該導引緩衝模組包含一第一軌道組件與一第二軌道組件,該第一軌道組件與該第二軌道組件之滑動方向彼此垂直。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其中該第二軌道組件連接該第一軌道組件,該第一位置導引塊連接該第二軌道組件。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其中該第一軌道組件包含一第一線軌與一組第一彈簧,該第二軌道組件包含一第二線軌與一第二彈簧,該第二軌道組件透過該組第一彈簧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線軌上,該第一位置導引塊透過該第二彈簧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二線軌上。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其中該第一軌道組件還包含一第一軌道平台,該第二軌道組件還包含一第二軌道平台以及自該第二軌道平台凸出之一支撐板,該第一線軌位於該第一軌道平台上,該第二軌道平台連接該組第一彈簧以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線軌上,該第二線軌位於該第二軌道平台上。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其中該第二彈簧連接該第一位置導引塊與該支撐板。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其中該第二軌道組件還包含一滑桿,該第二彈簧設置於該滑桿上。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其中該導引緩衝模組具有一外殼,該外殼設置於該第一位置導引塊上並具有一開口,該第一接頭導引塊設置於該外殼上,該第一位置導引塊自該開口凸出而露出該第一導引斜面,並且該第一位置導引塊沿該開口的方向具有一移動自由度。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其中該第一接頭導引塊還具有一凹槽與一第一接頭固定塊,該第一連接器容置於該凹槽,該第一接頭固定塊覆蓋該第一連接器,以使該第一連接器固定地容置於該第一接頭導引塊內。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其中該第二接頭導引塊具有一接頭導引槽,該接頭導引槽具有一接頭導引斜面,該接頭導引槽連接該第二連接器,該接頭導引斜面緊鄰於該第二連接器。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安裝機構,其中當該動力模組驅動該第一位置導引塊導入該第二位置導引塊時,該第一導引斜面部分地接觸並貼合該第二導引斜面。
TW109114406A 2019-07-17 2020-04-29 連接器安裝機構 TWI7404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46069.4A CN112242639A (zh) 2019-07-17 2019-07-17 连接器安装机构
CN201910646069.4 2019-07-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5850A TW202105850A (zh) 2021-02-01
TWI740478B true TWI740478B (zh) 2021-09-21

Family

ID=74167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4406A TWI740478B (zh) 2019-07-17 2020-04-29 連接器安裝機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01600B2 (zh)
CN (1) CN112242639A (zh)
TW (1) TWI7404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2639A (zh) * 2019-07-17 2021-01-19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安装机构
CN114156715B (zh) * 2021-12-13 2024-04-26 深圳市德海威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料带折断机构及其全自动端子插接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91188A1 (en) * 2012-10-01 2014-04-03 Airbus Operations (S.A.S.) Connection system for connec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an aircraft, to a test unit
TWI506874B (zh) * 2012-03-22 2015-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插座
CN206516889U (zh) * 2017-03-09 2017-09-22 浙江正导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f头自动插接装置
US20170324197A1 (en) * 2015-01-22 2017-11-09 Spinner Gmbh Low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coaxial connector test interface
CN208890085U (zh) * 2018-07-10 2019-05-21 珠海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mDP接头自动拔插装置
CN209016420U (zh) * 2018-09-06 2019-06-21 深圳市明信测试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hdmi线自动插拔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3830A (en) * 1988-03-17 1989-08-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hree stage self alignment structure and method
KR100238054B1 (ko) * 1997-07-04 2000-01-15 윤종용 영상표시장치의 신호 자동공급 방법 및 장치
US6935883B2 (en) * 2002-04-24 2005-08-30 Innovative Office Products, Inc. Quick interconnec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3178396A (zh) * 2011-12-21 2013-06-26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系统及其导引接合装置
WO2019015424A1 (zh) * 2017-07-19 2019-01-24 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充电的对准机构、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CN207000208U (zh) * 2017-07-19 2018-02-13 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充电的对准机构、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CN107742803A (zh) * 2017-10-13 2018-02-27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自动对接装置
CN207664430U (zh) * 2018-01-15 2018-07-27 深圳市海能达通信有限公司 插接工装
CN112242639A (zh) * 2019-07-17 2021-01-19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安装机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6874B (zh) * 2012-03-22 2015-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插座
US20140091188A1 (en) * 2012-10-01 2014-04-03 Airbus Operations (S.A.S.) Connection system for connec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an aircraft, to a test unit
US20170324197A1 (en) * 2015-01-22 2017-11-09 Spinner Gmbh Low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coaxial connector test interface
CN206516889U (zh) * 2017-03-09 2017-09-22 浙江正导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f头自动插接装置
CN208890085U (zh) * 2018-07-10 2019-05-21 珠海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mDP接头自动拔插装置
CN209016420U (zh) * 2018-09-06 2019-06-21 深圳市明信测试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hdmi线自动插拔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2639A (zh) 2021-01-19
TW202105850A (zh) 2021-02-01
US20210021083A1 (en) 2021-01-21
US11101600B2 (en) 202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0478B (zh) 連接器安裝機構
KR101442035B1 (ko) 카메라 모듈 테스트 장치
US5944548A (en) Floating mount apparatus for coaxial connector
KR101673375B1 (ko) 모듈 테스트 소켓
WO2021147861A1 (zh) 墨盒测试设备、墨盒组件及墨盒组件测试方法
US20080239650A1 (en) Moun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KR101776797B1 (ko) 정밀한 측면 컨택기능을 갖는 전자부품테스트용 소켓
CN110600967B (zh) 一种防刮伤i/o接口插拔装置及治具
WO2020103768A1 (zh) 自动下料机及下料方法及相应的治具
KR101859423B1 (ko) 듀얼 카메라모듈 정렬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듀얼 카메라모듈 정렬방법
US6956746B2 (en) Electronic system with a movable printed circuit assembly
US4877302A (en) Plug connector for the ends of two light waveguides
CN211086392U (zh) 用于电路模块性能测试的测试连接器
JP6853597B1 (ja) 測定用ソケット
KR100770030B1 (ko) 디바이스 테스트 소켓
US724284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a VCSEL flex with a parallel optical transceiver package
CN109408305B (zh) 硬盘背板测试工装
CN215340948U (zh) 一种固定装置、电路板组件、及服务器设备
JP2002048943A (ja) 光ファイバの先端位置調整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コネクタ組み立て装置
CN215415761U (zh) 电路板测试装置
JP6830706B1 (ja) 測定用ソケット
JPH0450902A (ja) 光コネクタ
EP1413906A1 (en) Fiber optic connection adapter with shutter
CN111736270B (zh) 光纤组件的插拔装置及其插拔方法
KR101985205B1 (ko) 동력전달방향과 동일한 방향으로 컨택 동작이 이루어지는 멀티 푸셔 기능을 갖는 전자부품 테스트 소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