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3222B - 戈氏副擬桿菌用於治療肺癌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戈氏副擬桿菌用於治療肺癌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3222B
TWI733222B TW108138285A TW108138285A TWI733222B TW I733222 B TWI733222 B TW I733222B TW 108138285 A TW108138285 A TW 108138285A TW 108138285 A TW108138285 A TW 108138285A TW I733222 B TWI733222 B TW I7332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ung cancer
item
parabacteroides
patent application
sco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8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1278A (zh
Inventor
吳柏毅
張志榮
蔡佑靈
Original Assignee
星聚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星聚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星聚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6/667,95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1116803B2/en
Priority to CN201911050911.4A priority patent/CN11111070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31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1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3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3222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戈氏副擬桿菌用於治療肺癌的用途。

Description

戈氏副擬桿菌用於治療肺癌的用途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戈氏副擬桿菌用於治療肺癌的用途。
癌症是現今造成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癌症的形成機轉仍未被完全地瞭解,據信,癌症發生(carcinogenesis)或腫瘤發生(tumorigenesis)可歸因於當細胞蓄積外源性或內生性因素而導致基因變異(genetic abnormalities)時,該等細胞內的信號傳遞途徑會發生錯誤而造成細胞分裂(cell division)失去控制,進而使得該等細胞逐漸形成癌細胞。癌細胞能夠迴避細胞凋亡(apoptosis)並且具有移動(migration)與侵入(invasion)的能力,因此癌細胞會不斷地增生(proliferate)並且會經由淋巴系統(lymphatic system)或血管系統(vascular system)轉移(metastasize)至身體的其他部位。
肺癌主要可分為兩種,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NSCLC)以及小細胞肺癌(NSCLC)。非小細胞肺癌約佔了肺癌之80%。在美國三種最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為肺腺癌/支氣管肺泡癌(35~40%)、鱗狀細胞癌(25~30%)及大細胞肺癌(10~15%)。肺癌若在罹患初期診斷出來,是最容易成功治癒的。初期癌症係指還未生長至大體積或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若是較大的或已轉移的癌症較難被治療。
目前用於治療肺癌的主要方式包括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標靶治療、及合併治療。然而,上述治療方式往往會產生副作用,例如化學藥物治療會使病患噁心、嘔吐,嚴重者會有感染及易出血的問題,放射線治療亦會使病患噁心、嘔吐,嚴重者會有掉髮問題。此外,傳統治療方式往往價格昂貴,並非為一般患者所能負擔。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領域的技術 人員亟需研發出具有治療肺癌功效之新穎醫藥品或食品產品以造福有此需求的廣大族群。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戈氏副擬桿菌(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用於製備一治療防肺癌之醫藥組成物的用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醫藥組成物包含該戈氏副擬桿菌的一代謝產物。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戈氏副擬桿菌是一活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戈氏副擬桿菌的有效濃度為至少1x109CFUs/天。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肺癌是一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非小細胞肺癌是一路易氏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醫藥組成物增加一帶有肺癌之個體的存活率、平均存活時間及體重,且抑制肺腫瘤生長。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抑制肺腫瘤生長是抑制一個體內不同時間點的肺腫瘤生長。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醫藥組成物包含除該戈氏副擬桿菌之外的它種細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戈氏副擬桿菌的寄存編號為BCRC 910869。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醫藥組成物包含一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載劑、輔劑及/或食品添加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醫藥組成物的劑型係係一噴霧氣體、一溶液、一半固態、一固態、一明膠膠囊、一軟膠囊、一錠劑、一口含片、一口香糖及/或一冷凍乾燥粉末製劑。
綜上所述,本發明戈氏副擬桿菌之功效在於可藉由增加帶有肺癌之個體的存活率(survival rate)、平均存活時間(mean survival time)、及體重,並抑制肺腫瘤生長,達到治療肺癌之功效。
以下將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下述所列舉的實施例係用以闡明本發明,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範圍,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圖1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增加帶有肺癌之小鼠的存活率上的效用之數據圖。
圖2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增加帶有肺癌之小鼠的平均存活時間上的效用之數據圖。
圖3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增加帶有肺癌之小鼠的體重上的效用之數據圖,其中*表示p<0.05;***表示p<0.001;NS表示無統計學差異。
圖4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抑制肺腫瘤生長上的效用之外觀照片。
圖5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抑制肺腫瘤生長上的效用之H&E染色圖。
圖6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抑制肺腫瘤生長上的效用之數據圖,其中**表示p<0.01;***表示p<0.001。
圖7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活體內植入路易氏肺癌細胞(LLC細胞)之後的第7天之時抗肺癌上的效用之活體分子影像(Bioluminescence imaging)圖。
圖8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活體內植入LLC細胞之後的第14天之時抗肺癌上的效用之活體分子影像圖。
圖9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活體內植入LLC細胞之後的第21天之時抗肺癌上的效用之活體分子影像圖。
圖10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活體內不同時間點抗肺癌上的效用之數據圖,其中***表示p<0.001。
定義
本文中所使用數值為近似值,所有實驗數據皆表示在20%的範圍內,較佳為在10%的範圍內,最佳為在5%的範圍內。
使用GraphPad prism 5.01軟體(GraphPad Software Inc.,聖地亞哥,CA)進行統計分析。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SD)表示,各組之間的差異以單變量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及Dunnett多重比較檢定(Dunnett’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進行統計分析。
依據本發明,戈氏副擬桿菌(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特別厭氧的非孢子形成和非運動細菌,亦是一種益生菌(Probiotic bacteria)。
依據本發明,益生菌株(Probiotic或Probiotic bacteria)係為一微生物,其菌體、混合菌株、萃取物或代謝產物對於宿主本身係具有正面影響,通常源自於人體內、有益於腸道健康的活菌,亦可指外來補充、對身體可能有益的某些微生物;其中,該益生菌株的代謝產物係為培養該益生菌株時,經該細菌代謝後所分泌至細菌培養液中之物質,包含培養該菌的培養液等。
依據本發明,有關細菌培養的操作程序與參數條件等是落在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的專業素養與例行技術範疇內。
本文所述之「有效濃度」係表示能直接治療帶有肺癌之個體所需戈氏副擬桿菌的數量。有效濃度依所治療的生物種類或個體差異而可能不同,但可藉由例如濃度遞增試驗(concentration escalation)以實驗決定其有效濃度。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代謝產物”意為培養細菌時,經該細菌代謝後所分泌至細菌培養液中之物質,包含培養該菌的培養液。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細菌成分”意為培養細菌時,該菌直接或間接相關之衍生物質,包括但不限於該細菌之代謝產物、該細菌之結構、細菌相關活性及非活性成分等。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戈氏副擬桿菌(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意欲涵蓋那些為熟習此項技術人士可易於獲得的戈氏副擬桿菌(例如,可購自於國內或國外寄存機構者),或者利用本技藝中所慣用的微生物分離方法而從天然來源中所分離純化出的戈氏副擬桿菌菌株。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治療(treating)”或“治療(treatment)”意指緩解(alleviating)、減少(reducing)、改善(ameliorating)、減輕(relieving)或控制(controlling)一疾病(disease)或障礙(disorder)的一或多個臨床徵兆(clinical sign),以及降低(lowering)、停止(stopping)或逆轉(reversing)一正在被治療中的病況(condition)或症狀(symptom)之嚴重性(severity)的進展(progression)。
依據本發明,醫藥組成物可利用熟習此技藝者所詳知的技術而被製造成一適合於非經腸道地(parenterally)或口服地(orally)投藥的劑型(dosage form),這包括,但不限於:注射品(injection)[例如,無菌的水性溶液(sterile aqueous solution)或分散液(dispersion)]、無菌的粉末(sterile powder)、錠劑(tablet)、片劑(troche)、口含錠(lozenge)、丸劑(pill)、膠囊(capsule)、分散性粉末(dispersible powder)或細顆粒(granule)、溶液、懸浮液(suspension)、乳劑(emulsion)、糖漿(syrup)、酏劑(elixir)、濃漿(slurry)以及類似之物。
依據本發明的醫藥組成物可以一選自於由下列所構成的群組中的非經腸道途徑(parenteral routes)來投藥:腹膜內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肌肉內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以及靜脈內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
依據本發明的醫藥組成物可包含有一被廣泛地使用於藥物製造技術之醫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例如,該醫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可包含一或多種選自於由下列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試劑:溶劑(solvent)、乳化劑(emulsifier)、懸浮劑(suspending agent)、分解劑(decomposer)、黏結劑(binding agent)、賦形劑(excipient)、安定劑(stabilizing agent)、螯合劑(chelating agent)、稀釋劑(diluent)、 膠凝劑(gelling agent)、防腐劑(preservative)、潤滑劑(lubricant)、吸收延遲劑(absorption delaying agent)、脂質體(liposome)以及類似之物。有關這些試劑的選用與數量是落在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的專業素養與例行技術範疇內。
依據本發明,該醫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包含有一選自於由下列所構成之群組中的溶劑:水、生理鹽水(normal saline)、磷酸鹽緩衝生理鹽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含糖溶液、含有醇的水性溶液(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alcohol),以及它們的組合。
依據本發明,醫藥組成物可被當作食品添加物(food additive),藉由習知方法於原料製備時添加,或是於食品的製作過程中添加,而與任一種可食性材料配製成供人類與非人類動物攝食的食品產品。
依據本發明,食品產品的種類包括但不限於:飲料(beverages)、發酵食品(fermented foods)、烘培產品(bakery products)、健康食品(health foods)以及膳食補充品(dietary supplements)。
利用本發明實施例之戈氏副擬桿菌於治療肺癌時,可為但不限於以口服方式給藥。其給藥時可與一般食物一同食用,因此製備包含戈氏副擬桿菌醫藥組成物時,該醫藥組成物可進一步包括蛋白質、單醣、雙醣、寡醣、低聚醣、多醣、碳水化合物、胺基酸、脂質、維他命或其任意組合的成分。
此外,於製備包含本發明實施例之戈氏副擬桿菌之醫藥組成物時,亦可進一步加入所屬技術領域所熟知之賦形劑、載劑、輔劑及/或食品添加劑。且其劑型可為但不限於一噴霧氣體、一溶液、一半固態、一固態、一明膠膠囊、一軟膠囊、一錠劑、一口含片、一口香糖及/或一冷凍乾燥粉末製劑。同時,本發明實施例之戈氏副擬桿菌或包含其他成分的醫藥組成物,亦可進一步用於製備食品、保健食品、膳食補充品或疫苗組合物。
實施例1. 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增加帶有肺癌之小鼠的存活率上的效用評估
本實施例中使用6~8週齡且無特定病原體的C57BL/6J雄性小鼠,該小鼠係購自國家實驗研究院(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NARLab,台灣),且該所有小鼠隨意餵食食物和水,將小鼠飼養於室溫(19~23℃)、12小時白天黑暗周期(12-hour day-dark cycle)的環境中。該小鼠係飼養在無特定病原體的設施中,並按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指導原則進行治療。在以下實驗中,對C57BL/6J雄性小鼠在尾靜脈中注射路易氏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細胞(1×106細胞),然後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監測腫瘤的生長及體積。
本實施例中所用之戈氏副擬桿菌(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P.goldsteinii)MTS01是一種能治療肺癌的益生菌株(Probiotic bacteria)。該戈氏副擬桿菌是寄存於德國微生物菌種保存中心(Deutsche Sammlung von Mikroorganismen und Zellkulturen,DSMZ);民國107年10月29日;編號DSM 32939;以及寄存於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民國108年2月15日;編號BCRC 910869。戈氏副擬桿菌為絕對厭氧細菌,需於37℃之無氧培養箱培養約48小時;其中,該系統包含10%的二氧化碳、10%的氫氣、及80%的氮氣。該菌之液態培養液為NIH巰基乙酸肉湯(NIH thioglycollate broth)(TGC II)(購自BD,美國,編號為225710),固態培養基則為厭氧血液瓊脂盤(Anaerobic blood agar plate)(Ana.BAP)(購自啟新生物科技公司,台灣)。該菌長期保存於-80℃冰箱,保護液為25%之甘油,無須特殊降溫處理,且可經由冷凍乾燥進行保存,以穩定其活性。
本實施例比較組所用之迪氏副擬桿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購自於美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ATCC8503)。使用YCFA培養基進行培養,在厭氧室中於37℃在50mL的YCFA培養基中培養24小時。透過在4℃下以8,000×g離心10分鐘獲得細胞沉澱物。透過將經培養的細菌細胞懸浮於無氧PBS中(具有最終細胞密度為1×109CFU)來製備用於口服投藥的細胞懸浮液。每天給予100μL的懸浮液。
本發明實施例使用之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係為路易氏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細胞購自於美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ATCC®CRL1642TM),並在添加有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Gibco,USA)、100U/mL青黴素及100μg/mL鏈黴素的杜貝可氏改良的依格氏培養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Gibco,USA)中進行培養,並在37℃的含5%二氧化碳的潮濕環境中培育。
將雄性C57BL/6J小鼠隨機地分成4組(每組n=10),包括正常對照組、病理對照組、實驗組及比較組,其中正常對照組的小鼠以無菌飲用水處理,並每天一次餵食PBS口服灌胃,持續3週;病理對照組的小鼠以新黴素(Neomycin)(1g/L)(配於飲用水中)處理7天,然後透過尾靜脈靜脈注射LLC細胞(1×106),並在整個實驗期間每天一次餵食PBS口服灌胃;實驗組的小鼠以新黴素(1g/L)(配於飲用水中)處理7天,然後透過尾靜脈靜脈注射LLC細胞(1×106),並在整個實驗期間每天一次口服餵食戈氏副擬桿菌MTS01(1×109CFU);比較組的小鼠以新黴素(1g/L)(配於飲用水中)處理7天,然後透過尾靜脈靜脈注射LLC細胞(1×106),並在整個實驗期間每天一次口服餵食迪氏副擬桿菌(1×109CFU)。本實施例的結果以三個獨立實驗代表(n=10),結果顯示於圖1。
圖1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增加帶有肺癌之小鼠的存活率上的效用之數據圖。由圖1可見,靜脈注射LLC細胞21天後,病理對照組小鼠的存活率為20%,實驗組小鼠的存活率為50%,並高於比較組小鼠的存活率,而正常對照組小鼠在整個實驗期間是健康且存活的。本實施例的結果顯示,本發明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可增加帶有肺癌之小鼠的存活率。
實施例2. 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增加帶有肺癌之小鼠的平均存活時間上的效用評估
本實施例中使用的實驗動物、戈氏副擬桿菌、迪氏副擬桿菌及路易氏肺癌之種類及培育方式是相同於實施例1所記載者。
將雄性C57BL/6J小鼠隨機地分成4組(每組n=10),包括正常對照組、病理對照組、實驗組及比較組,其中正常對照組的小鼠以無菌飲用水處理,並每天一次餵食PBS口服灌胃,持續4週;病理對照組的小鼠以新黴素(Neomycin)(1g/L)(配於飲用水中)處理7天,然後透過尾靜脈靜脈注射LLC細胞(1×106),並在整個實驗期間每天一次餵食PBS口服灌胃;實驗組的小鼠以新黴素(1g/L)(配於飲用水中)處理7天,然後透過尾靜脈靜脈注射LLC細胞(1×106),並在整個實驗期間每天一次口服餵食戈氏副擬桿菌MTS01(1×109CFU);比較組的小鼠 以新黴素(1g/L)(配於飲用水中)處理7天,然後透過尾靜脈靜脈注射LLC細胞(1×106),並在整個實驗期間每天一次口服餵食迪氏副擬桿菌(1×109CFU)。本實施例的結果以三個獨立實驗代表(n=10),結果顯示於圖2。
圖2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增加帶有肺癌之小鼠的平均存活時間上的效用之數據圖。由圖2可見,實驗組小鼠的平均存活時間為22.6天,高於病理對照組小鼠的平均存活時間(19.3天)(P<0.01)及比較組小鼠的平均存活時間,而正常對照組小鼠在整個實驗期間是健康且存活的。本實施例的結果顯示,本發明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可增加帶有肺癌之小鼠的平均存活時間。
實施例3. 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增加帶有肺癌之小鼠的體重上的效用評估
本實施例中使用的實驗動物、戈氏副擬桿菌、迪氏副擬桿菌及路易氏肺癌之種類及培育方式是相同於實施例1所記載者。
將雄性C57BL/6J小鼠隨機地分成4組(每組n=10),包括正常對照組、病理對照組、實驗組及比較組,其中正常對照組的小鼠以無菌飲用水處理,並每天一次餵食PBS口服灌胃,持續4週;病理對照組的小鼠以新黴素(Neomycin)(1g/L)(配於飲用水中)處理7天,然後透過尾靜脈靜脈注射LLC細胞(1×106),並在整個實驗期間每天一次餵食PBS口服灌胃;實驗組的小鼠以新黴素(1g/L)(配於飲用水中)處理7天,然後透過尾靜脈靜脈注射LLC細胞(1×106),並在整個實驗期間每天一次口服餵食戈氏副擬桿菌MTS01(1×109CFU);比較組的小鼠以新黴素(1g/L)(配於飲用水中)處理7天,然後透過尾靜脈靜脈注射LLC細胞(1×106),並在整個實驗期間每天一次口服餵食迪氏副擬桿菌(1×109CFU)。
為了研究戈氏副擬桿菌對改善LLC引起的體重減輕的影響,在實驗期間的4週內每週監測各組小鼠的體重。體重增加的計算公式為最終體重(4週)減去起點體重(0週)。對於體重變化,體重增加值除以原始體重。本實施例的結果顯示於圖3。
圖3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增加帶有肺癌之小鼠的體重上的效用之數據圖。由圖3可見,與正常對照組相較之下,病理對照組小鼠的體重增加有顯著的降低。然而,與病理對照組相較之下,實驗組小鼠的體重增加 隨著同時餵食本發明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而有顯著的增加,而比較組的小鼠則無此現象。本實施例的結果顯示,本發明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可有效地改善LLC引起的個體體重減輕的問題。
實施例4. 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抑制肺腫瘤生長上的效用評估
本實施例中使用的實驗動物、戈氏副擬桿菌、迪氏副擬桿菌及路易氏肺癌之種類及培育方式是相同於實施例1所記載者。
將雄性C57BL/6J小鼠隨機地分成4組(每組n=10),包括正常對照組、病理對照組、實驗組及比較組,其中正常對照組的小鼠以無菌飲用水處理,並每天一次餵食PBS口服灌胃,持續3週;病理對照組的小鼠以新黴素(Neomycin)(1g/L)(配於飲用水中)處理7天,然後透過尾靜脈靜脈注射LLC細胞(1×106),並在整個實驗期間每天一次餵食PBS口服灌胃;實驗組的小鼠以新黴素(1g/L)(配於飲用水中)處理7天,然後透過尾靜脈靜脈注射LLC細胞(1×106),並在整個實驗期間每天一次口服餵食戈氏副擬桿菌MTS01(1×109CFU);比較組的小鼠以新黴素(1g/L)(配於飲用水中)處理7天,然後透過尾靜脈靜脈注射LLC細胞(1×106),並在整個實驗期間每天一次口服餵食迪氏副擬桿菌(1×109CFU)。本實施例的結果以三個獨立實驗代表(n=10)。
在口服餵食戈氏副擬桿菌MTS01之後的21天,將各組小鼠犧牲,接而將肺移除並觀察肺的外觀。本實驗結果顯示於圖4。
圖4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抑制肺腫瘤生長上的效用之外觀照片。由圖4可見,在帶有LLC的組別中的多個部位發現了實體瘤(如箭頭所示)。而與病理對照組相較之下,實驗組小鼠的肺腫瘤數目有顯著的減少,而比較組則無此現象。本實驗結果顯示,本發明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可抑制肺腫瘤生長。
接著,將正常對照組、病理對照組及實驗組小鼠的肺葉固定於10%中性緩衝福馬林(neutral-buffered formalin)中處理,然後以石蠟包埋並切成4μm的厚度。之後,使用玻片掃描儀對蘇木精與曙紅(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的肺部進行組織學檢查,並對整個肺葉拍照(Olympus VS120)。使用H&E染 色的肺部切片進行全玻片掃描及500μm或250μm光學變焦的代表性影像。本實驗結果顯示於圖5。
圖5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抑制肺腫瘤生長上的效用之H&E染色圖。由圖5可見,與正常對照組相較之下,病理對照組小鼠的肺腫瘤數目有顯著的增加。然而,與病理對照組相較之下,實驗組小鼠的肺腫瘤數目有顯著的減少。本實驗結果顯示,本發明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可抑制肺腫瘤生長。
接著,對正常對照組、病理對照組及實驗組小鼠的肺腫瘤進行秤重,實驗結果顯示於圖6。
圖6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抑制肺腫瘤生長上的效用之數據圖。由圖6可見,與正常對照組相較之下,病理對照組的肺腫瘤重量有顯著的增加。然而,與病理對照組相較之下,實驗組的肺腫瘤重量有顯著的降低。本實驗結果顯示,本發明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帶有肺腫瘤的小鼠模型中可抑制腫瘤生長。
實施例5. 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活體內(in vivo)不同時間點抗肺癌上的效用評估
本實施例中使用的實驗動物、戈氏副擬桿菌、迪氏副擬桿菌及路易氏肺癌之種類及培育方式是相同於實施例1所記載者。
將雄性C57BL/6J小鼠隨機地分成3組(每組n=10),包括正常對照組、病理對照組及實驗組,其中正常對照組的小鼠以無菌飲用水處理,並每天一次餵食PBS口服灌胃;病理對照組的小鼠以新黴素(Neomycin)(1g/L)(配於飲用水中)處理7天,然後透過尾靜脈靜脈注射LLC細胞(1×106),並在整個實驗期間每天一次餵食PBS口服灌胃;實驗組的小鼠以新黴素(1g/L)(配於飲用水中)處理7天,然後透過尾靜脈靜脈注射LLC細胞(1×106),並在整個實驗期間每天一次口服餵食戈氏副擬桿菌MTS01(1×109CFU)。本實施例的結果以三個獨立實驗代表(n=10)。
在植入LLC細胞之後的第0、7、14及21天,用異氟烷(isoflurane)麻醉各組小鼠,接而腹腔內注射以螢火蟲D-冷光素(firefly D-luciferin)(15mg/mL配於PBS;Gold Biotechnology),7分鐘之後用冷卻的電荷耦合裝置(charge-coupled device,CCD)相機(IVIS;PerkinElmer)成像,及使用IVIS Lumina XR成像系統(PerkinElmer)利用約500/640nm的激發/發射濾光片進行活體內成像。冷光素劑量為150mg/kg。本實施例的結果顯示於圖7至圖10。刻度以輻射效率表示冷光強度。
圖7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活體內植入LLC細胞之後的第7天之時抗肺癌上的效用之活體分子影像(Bioluminescence imaging)圖。由圖7可見,與正常對照組相較之下,病理對照組測得的冷光強度有顯著的增加。然而,與病理對照組相較之下,實驗組測得的冷光強度有顯著的降低。本實驗結果顯示,本發明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活體內植入LLC細胞之後的第7天之時具有抗肺癌效用。
圖8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活體內植入LLC細胞之後的第14天之時抗肺癌上的效用之活體分子影像圖。由圖8可見,與正常對照組相較之下,病理對照組測得的冷光強度有顯著的增加。然而,與病理對照組相較之下,實驗組測得的冷光強度有顯著的降低。本實驗結果顯示,本發明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活體內植入LLC細胞之後的第14天之時具有抗肺癌效用。
圖9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活體內植入LLC細胞之後的第21天之時抗肺癌上的效用之活體分子影像圖。由圖9可見,與正常對照組相較之下,病理對照組測得的冷光強度有顯著的增加。然而,與病理對照組相較之下,實驗組測得的冷光強度有顯著的降低。本實驗結果顯示,本發明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活體內植入LLC細胞之後的第21天之時具有抗肺癌效用。
圖10是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活體內不同時間點抗肺癌上的效用之數據圖。由圖10可見,與正常對照組相較之下,病理對照組測得的冷光強度會隨著LLC細胞植入時間增加而有顯著增加的情形。然而,與病理對照組相較之下,實驗組測得的冷光強度雖會隨著LLC細胞植入時間有增加的情形,但增加幅度卻有顯著的降低。本實施例的結果顯示,本發明戈氏副擬桿菌菌株MTS01在活體內不同時間點皆具有抗肺癌效用。
綜上所述,本發明戈氏副擬桿菌可藉由增加帶有肺癌之個體的存活率、平均存活時間、及體重,並抑制肺腫瘤生長,達到治療肺癌之功效。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生物材料寄存】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民國108年2月15日;編號BCRC 910869。

Claims (11)

  1. 一種戈氏副擬桿菌(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用於製備一治療肺癌之醫藥組成物的用途,其中該戈氏副擬桿菌的寄存編號為BCRC 910869。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途,其中該醫藥組成物包含該戈氏副擬桿菌的一代謝產物。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途,其中該戈氏副擬桿菌是一活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途,其中該戈氏副擬桿菌的有效濃度為至少1x109CFUs/天。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途,其中該肺癌是一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用途,其中該非小細胞肺癌是一路易氏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途,其中該醫藥組成物增加一帶有肺癌之個體的存活率、平均存活時間及體重,且抑制肺腫瘤生長。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用途,其中該抑制肺腫瘤生長是抑制一個體內不同時間點的肺腫瘤生長。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途,其中該醫藥組成物包含除該戈氏副擬桿菌之外的它種細菌。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用途,其中該醫藥組成物包含一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載劑、輔劑及/或食品添加劑。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途,其中該醫藥組成物的劑型係係一噴霧氣體、一溶液、一半固態、一固態、一明膠膠囊、一軟膠囊、一錠劑、一口含片、一口香糖及/或一冷凍乾燥粉末製劑。
TW108138285A 2018-10-31 2019-10-23 戈氏副擬桿菌用於治療肺癌的用途 TWI7332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667,950 US11116803B2 (en) 2018-10-31 2019-10-30 Method of treating lung cancer using 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
CN201911050911.4A CN111110702B (zh) 2018-10-31 2019-10-31 戈氏副拟杆菌用于制备治疗肺癌的医药组合物的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53112P 2018-10-31 2018-10-31
US62/753,112 2018-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1278A TW202031278A (zh) 2020-09-01
TWI733222B true TWI733222B (zh) 2021-07-11

Family

ID=73643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8285A TWI733222B (zh) 2018-10-31 2019-10-23 戈氏副擬桿菌用於治療肺癌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33222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12365A2 (en) * 2016-12-16 2018-06-21 Evelo Biosciences, Inc. Methods of treating colorectal cancer and melanoma using 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12365A2 (en) * 2016-12-16 2018-06-21 Evelo Biosciences, Inc. Methods of treating colorectal cancer and melanoma using 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1278A (zh)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16866A1 (en) Composite probiotic lactic acid bacteria powd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KR101638984B1 (ko) 나노형 김치 유산균
JP2009269925A (ja) Sidsに関連する細菌感染を処置するための共生乳酸細菌
JP6839329B2 (ja) ヘリコバクター・ピロリ感染症の管理のための組成物
KR102173168B1 (ko) 류코노스톡속 균주를 포함하는 장 기능 개선용 조성물
KR102283127B1 (ko) 류코노스톡속 균주를 포함하는 간 기능 개선용 조성물
KR101102914B1 (ko) 숙주에 대하여 항병성을 부여하는 신규 균주 및 균체조성물
JP5337535B2 (ja) Nk活性増強剤
CN111560331A (zh) 一株副干酪乳杆菌及其应用
KR20220131844A (ko)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란타럼 gb104 균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암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EP0564121A2 (en) For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comprising a bacterial extract
CN111110702B (zh) 戈氏副拟杆菌用于制备治疗肺癌的医药组合物的用途
TWI733222B (zh) 戈氏副擬桿菌用於治療肺癌的用途
JP3995733B2 (ja) 免疫賦活組成物
KR102452957B1 (ko) 프로바이오틱스 균주를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클로스트리디오이데스 디피실레 감염을 예방 또는 치료하기 위한 조성물
KR100526992B1 (ko) 탱자 추출발효물 및 헬리코박터 파일로리 감염 질환의치료용 조성물
KR102651098B1 (ko) 신규 락토바실러스 루테리 균주 및 이의 용도
CN113041266B (zh) 一株改善银屑病样小鼠病理特征的干酪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12546074B (zh) 一株能够抑制IL-23、Th17轴相关炎症因子释放的短双歧杆菌及其应用
DebMandal et al. Detection of intestinal colonization of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by stool culture in modified selective media
KR20180110848A (ko) 신규한 락토바실러스 루테리 균주 및 그 프로바이오틱 용도
EP1133991A1 (en) Bacteriostatic compositions for salmonellae
Matsuzaki Health properties of milk fermented with
RU2658606C1 (ru) Штамм streptococcus pyogenes n b-7612, продуцент комплекса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 активных соединений, обладающих иммуностимулирующими свойствами
JP2019131475A (ja) がん転移抑制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