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1277B - 光學模組 - Google Patents

光學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1277B
TWI731277B TW107140126A TW107140126A TWI731277B TW I731277 B TWI731277 B TW I731277B TW 107140126 A TW107140126 A TW 107140126A TW 107140126 A TW107140126 A TW 107140126A TW I731277 B TWI731277 B TW I7312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optical element
heat dissipation
optical module
opt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0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8401A (zh
Inventor
楊啓銘
王暉雄
Original Assignee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401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3127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18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8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1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1277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模組,包括:基板、光學元件、蓋板以及散熱裝置。光學元件係設置於基板上,其中光學元件具有面朝基板的第一側及相反於前述第一側的第二側。蓋板係設置於光學元件的第二側上,並延伸至前述基板上。此外,基板設置於散熱裝置與光學元件之間。

Description

光學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模組,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用以傳遞熱能的蓋板的光學模組。
隨著科技不斷地發展,在日常生活中電子產品的使用亦愈來愈普及,投影機便是其中之一。目前數位光線處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投影機係利用數位微型反射鏡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反射光線來產生影像,進行影像的投影。然而,數位光線處理(DLP)投影機在使用上會有數位微型反射鏡元件(DMD)的出光面與其背面(亦即未出光的表面)之間產生溫差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光學模組,包括:基板、光學元件、蓋板以及散熱裝置。光學元件係設置於基板上,其中光學元件具有面朝基板的第一側及相反於前述第一側的第二側。蓋板係設置於光學元件的第二側上,並延伸至前述基板上。此外,基板設置於散熱裝置與光學元件之間。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光學模組更包括散熱介質,設置於蓋板與光學元件之間、蓋板與基板之間、以及/或者基板與散熱裝置之間。蓋板具有開口,且前述開口顯露出光學元件的第二側,且蓋板具有互相連接的上部與下部,其中上部與光學元件部分重疊,下部係透過前述散熱介質與基板連接,且上部的延伸方向與下部的延伸方向位於不同的水平面上。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光學模組更包括導電介質,設置於基板與光學元件之間。此外,前述光學模組更包括電路板及接點,其中前述接點將基板與電路板電性連接。光學模組更包括形成於基板中的內連線層,且前述內連線層將導電介質與接點電性連接。光學模組更包括形成於基板中的通孔,且前述通孔與內連線層電性隔離。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基板更包括金屬層,前述金屬層與通孔連接並覆蓋基板的表面,且前述表面面朝散熱裝置。金屬層與內連線層電性隔離。
於一實施例中,光學模組更包括透鏡,設置於光學元件的第二側上。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做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之光學模組。然而,可輕易了解本發明實施例提供許多合適的發明概念而可實施於廣泛的各種特定背景。所揭示的特定實施例僅僅用於說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發明,並非用以侷限本發明的範圍。
除非另外定義,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語(包括技術及科學用語)具有與此篇揭露所屬之一般技藝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義。能理解的是這些用語,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用語,應被解讀成具有一與相關技術及本揭露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應以一理想化或過度正式的方式解讀,除非在此特別定義。
請先參照第1圖,第1圖顯示根據本發明一比較例之光學模組1的剖視示意圖。光學模組1主要包括:電路板100、光學元件20、托座30、散熱裝置40、透鏡50、以及散熱組件200。光學元件20係透過托座30設置於電路板100上,且經由托座30中的導電結構31與電路板100電性連接,用以傳遞電訊號至光學元件20,並可依據前述電訊號控制光學元件20。光學元件20具有面朝電路板100的第一側21、以及相反於第一側21的第二側22。舉例而言,光學元件20為數位微型反射鏡元件,將射入光學元件20本身的光線反射出去,此光學元件20例如可用於投影機中,但不限於此。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光學元件20可為任何接收及/或反射光的元件或其他適合的光學元件。透鏡50係設置於光學元件20的第二側22上,用以使光照入光學元件20中,並由光學元件20進行反射。
應先說明的是,在本發明各實施例中,將光學元件20的「正面」定義為光學元件20接收光線並反射的表面,而光學元件20的「背面」則是相反於前述「正面」的表面(即光線未通過的表面)。換言之,光學元件20的第二側22為光學元件20的正面,而第一側21則是光學元件的背面。
為了避免光學元件20過熱,在光學元件20的第二側22上設置有散熱組件200,在光學元件20的第一側21上設置有金屬凸塊210,且散熱組件200與金屬凸塊210皆透過散熱介質220與光學元件20連接,藉以分別移除光學元件20之第二側22與第一側21上所產生的熱能。如第1圖所示,散熱組件200包括導熱管201及多個鰭片202,其中導熱管201是由導熱係數高的材料(例如:銅)所製成,前述鰭片202設置於導熱管201上,藉此增加散熱組件200的散熱面積,使熱能可更快速地從光學元件20的第二側22散失。此外,金屬凸塊210是由導熱係數高的材料(例如:銅)所製成,且金屬凸塊210的凸出部需具有一定的厚度以穿過電路板100與托座30的開孔,藉此接觸設置於光學元件20之第一側21上的散熱介質220,使得光學元件20的熱能可藉由散熱介質220與金屬凸塊210從第二側22散失。
在本實施例中,散熱介質220為導熱介面材料(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TIM),例如:具高導熱係數的導熱膏、或是固態的導熱墊片。另外,在金屬凸塊210上設置散熱裝置40,藉此可更進一步地增加光學模組1的散熱效率。舉例而言,散熱裝置40可以為致冷晶片、散熱鰭片、風扇、水冷系統或任何其他適合的散熱裝置。
請參照第2圖,第2圖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學模組1A的剖視示意圖。應注意的是,光學模組1A可包含與前述光學模組1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下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將以相同或相似的標號表示,並不再詳述。如第2圖所示,光學模組1A主要包括:基板10、光學元件20、散熱裝置40、以及蓋板60。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0例如為印刷電路板,其具有多層導電與絕緣的結構。光學元件20係設置於基板10上,其中光學元件20具有面朝基板10的第一側21、以及相反於第一側21的第二側22(即光學元件20接收光線的表面)。蓋板60係設置於光學元件20的第二側22上。蓋板60會延伸至基板10上,且透過散熱介質220與基板10、光學元件20連接,藉以在基板10與光學元件20之間傳導熱能。
此外,光學模組1A更包括透鏡50,設置於光學元件20的第二側22上。蓋板60具有開口61,且開口61顯露出光學元件20的第二側22(即光學元件20的正面),藉此使得光線可穿過透鏡50、並經由開口61進入光學元件20,經光學元件20反射後,經由開口61、透鏡50射出到外界。另外,蓋板60具有互相連接的上部601與下部602,其中上部601係透過散熱介質220與光學元件20連接,而下部602則是透過散熱介質220與基板10連接。由垂直方向(Z軸方向)觀察,上部601會與光學元件20部分重疊,而由上述方向觀察,下部602則不會與光學元件20重疊。上部601的延伸方向(例如第2圖的X軸方向)與下部602的延伸方向位在不同的水平面(X-Y平面)上。藉由不同高度的上部601與下部602,可將光學元件20的第二側22上的熱能傳遞到面朝光學元件20的第一側21的基板10上。
電路板100係設置於蓋板60以外。換言之,蓋板60係設置於電路板100的開孔之內。在光學元件20的第一側21上設置導電介質110。在本實施例中,導電介質110是由例如點膠或網版印刷的方式設置於光學元件20的第一側21上,並將光學元件20與基板10連接(亦即導電介質110係設置於基板10與光學元件20之間)。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任何適合的方式設置導電介質110。舉例而言,導電介質110可以是摻雜銀的凝膠,或是任何其他適合的導電材料。
應特別說明的是,導電介質110包括位於光學元件20中央的中央部分110’,此中央部分110’並非電路的一部份(不會用以傳遞電訊號),而是作為協助光學元件20散熱的介質。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介質110為導熱係數高的材料,以同時兼具散熱與傳遞電訊號的功能。藉此可僅利用單一製程形成導電介質110及其中央部分110’,以同時形成對光學元件20傳遞電訊號與散熱的路徑。有關於光學模組1A中傳遞電訊號與散熱的路徑,以下將進行更進一步的說明。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模組1A更包括接點130,其中接點130將基板10與電路板100電性連接,並在基板10與電路板100之間傳遞電訊號。光學模組1A更包括形成於基板10中的內連線層120,且前述內連線層120將導電介質110與接點130電性連接。應了解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內連線層120係示意性地繪示成具有位於基板10表面的表層、位於基板10內部的內層、以及連接前述兩層的接點的雙層導電結構。然而,可根據實際需求,在基板10內形成具有任意層數的多層結構的內連線層。藉由上述設計,來自電路板100的電訊號可經由接點130傳遞至基板10中的內連線層120,再經由導電介質110傳遞至光學元件20,藉以控制光學元件20的操作。
另外,在蓋板60與光學元件20之間、以及蓋板60與基板10之間設置散熱介質220。在一些實施例中,於基板10中例如以蝕刻的方式形成有多個通孔230,且在通孔230中填入導熱係數高的材料(例如:銅)。此外,金屬層240設置於基板10面朝散熱裝置40的表面上,與通孔230連接並完全覆蓋基板10,其中金屬層240是由導熱係數高的材料(例如:銅)製成。由於金屬層240完全覆蓋基板10,故散熱面積可大幅增加,使得來自通孔230的熱能可透過金屬層240的表面較快速地散失。通孔230、金屬層240皆與前述內連線層120電性隔離。因此,雖然通孔230、金屬層240是藉由導電介質110與光學元件20的第一側21連接,但通孔230、金屬層240並非光學模組1A之電路的一部分,亦不會用以傳遞電訊號。
一般而言,蓋板60係由導熱係數高的材料(例如:銅等金屬材料)製成。此外,與基板10連接的蓋板60係延伸至光學元件20的第二側22,藉此將光學元件20的第二側22上的熱能導引至基板10中與蓋板60連接的通孔230,再藉由與通孔230連接的金屬層240進行散熱。另外,在金屬層240上設置有散熱裝置40,以更進一步加強光學模組1A的散熱效果,其中在金屬層240與散熱裝置40之間設置有散熱介質220。由於固體的導熱係數遠大於氣體的導熱係數,因此若金屬層240與散熱裝置40之間產生空隙時,空隙內的氣體會使光學模組1A的散熱效率大幅下降。透過散熱介質220的設置,可使金屬層240與散熱裝置40緊密地結合,而不會產生空隙,進而避免影響光學模組1A的散熱效率。
應了解的是,光學模組1A與前述光學模組1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如第2圖所示,光學模組1A的光學元件20係設置於基板10上,而不是設置在發出電訊號以控制光學模組1A的電路板100上。將光學元件20另外設置於與電路板100分開的基板10上,在光學元件20損壞或是其他需要更換光學元件20的情況下,僅需要拆卸基板10來進行更換。因此,在更換光學元件20的期間,不會影響到電路板100的其他元件,且避免在更換光學元件20時使電路板100上的其他元件損壞。
請參照第3圖,第3圖顯示第2圖所示之光學模組1A的基板10、光學元件20、散熱裝置40、及蓋板60分開的立體示意圖。應注意的是,為了清楚說明通孔230的分布及位置,在本實施例中於基板10中僅繪示出通孔230,而未繪示基板10內其餘的結構。第3圖所示的散熱介質220包括設置於光學元件20與蓋板60之間的散熱介質220A、以及與通孔230接觸的散熱介質220B。如第3圖所示,通孔230分布於基板10的中央及周圍,其中分布於基板10中央的通孔230係設置於光學元件20的正下方(沿-Z軸方向),而分布於基板10周圍的通孔230則透過散熱介質220A接收來自蓋板60的熱能。應理解的是,雖然在本實施例中,蓋板60及其開口61皆繪示為矩形,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可根據設計需求調整蓋板60及其開口61的形狀(例如:圓形、多邊形、或任意的規則或不規則形狀),並可據此調整通孔230於基板10內的分布。
請參照第4圖,第4圖顯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光學模組1B的剖視示意圖。應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光學模組1B可包含與第2圖所示的光學模組1A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下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將以相同或相似的標號表示,並不再詳述。光學模組1B與前述光學模組1A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在本實施例中,以金屬材質(例如:鋁)的基板10’取代前述光學模組1A的基板10。因基板10’本身即為具有相當高的導熱係數,故不需再設置通孔230及金屬層240,即可具有良好的散熱效果。另外,設置絕緣層(未圖示)以圍繞內連線層120。由於前述絕緣層完整包覆內連線層120,進而避免內連線層120與基板10’接觸而造成電路短路。此外,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模組的基板可以是複合板材(例如:石墨)。
請參照第5圖,第5圖顯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光學模組1C的剖視示意圖。應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光學模組1C可包含與第2圖所示的光學模組1A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下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將以相同或相似的標號表示,並不再詳述。光學模組1C與前述光學模組1A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在本實施例中,除了散熱裝置40以外,另可額外地設置散熱鰭片250,且散熱鰭片250透過散熱介質220與散熱裝置40連接。透過散熱鰭片250的設置可更進一步增加光學模組1C散熱的面積,進而提升散熱效果。應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可根據光學元件20的使用條件,將散熱鰭片250替換成其他的散熱裝置,例如:風扇、水冷系統或任何其他適合的散熱裝置。在另外一些實施例中,除了散熱裝置40及散熱鰭片250以外,可額外地設置任何其他適合的散熱裝置,並透過散熱介質220相互連接。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蓋板的光學模組,藉由蓋板的設置,只需於光學元件的單一側設置散熱裝置,即可同時排除光學元件之正面及反面所產生的熱能,進而可省去額外設置散熱裝置的空間與成本,更可得到體積縮小的光學模組。
此外,本發明的實施例係將光學元件單獨設置於基板上,藉此在需要更換光學元件的情況下,僅需要拆卸基板來進行更換,而不會影響到電路板的其他元件,且避免在更換光學元件時使電路板上的其他元件損壞。另外,在基板內設置用以導熱的通孔,相較於傳統上用以散熱的金屬凸塊,可大幅縮小光學模組的厚度。
雖然本發明的實施例及其優點已揭露如上,但應該瞭解的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更動、替代與潤飾。此外,本發明之保護範圍並未侷限於說明書內所述特定實施例中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從本發明揭示內容中理解現行或未來所發展出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只要可以在此處所述實施例中實施大抵相同功能或獲得大抵相同結果皆可根據本發明使用。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包括上述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另外,每一申請專利範圍構成個別的實施例,且本發明之保護範圍也包括各個申請專利範圍及實施例的組合。
1、1A、1B、1C:光學模組10、10’:基板20:光學元件21:第一側22:第二側30:托座31:導電結構40:散熱裝置50:透鏡60:蓋板601:上部602:下部61:開口100:電路板110:導電介質110’:中央部分120:內連線層130:接點200:散熱組件201:導熱管202:鰭片210:金屬凸塊220、220A、220B:散熱介質230:通孔240:金屬層250:散熱鰭片
第1圖顯示根據本發明一比較例之光學模組的剖視示意圖。 第2圖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學模組的剖視示意圖。 第3圖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基板、光學元件、散熱裝置、以及蓋板分開的立體示意圖。 第4圖顯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光學模組的剖視示意圖。 第5圖顯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光學模組的剖視示意圖。
1A:光學模組
10:基板
20:光學元件
21:第一側
22:第二側
40:散熱裝置
50:透鏡
60:蓋板
601:上部
602:下部
61:開口
100:電路板
110:導電介質
110’:中央部分
120:內連線層
130:接點
220:散熱介質
230:通孔
240:金屬層

Claims (10)

  1. 一種光學模組,包括:一基板,其中一通孔形成於該基板中,且在該通孔中填入導熱係數高的材料;一光學元件,設置於該基板上,其中該光學元件具有面朝該基板的一第一側及相反於該第一側的一第二側;一蓋板,設置於該光學元件的該第二側上,並延伸至該基板上;一散熱介質,設置於該蓋板與該光學元件之間;以及一散熱裝置,其中該基板設置於該散熱裝置與該光學元件之間,且該蓋板透過該通孔與該散熱裝置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該散熱介質係設置於該蓋板與該基板之間、以及/或者該基板與該散熱裝置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該蓋板具有一開口,顯露出該光學元件的該第二側,且該蓋板具有互相連接的一上部與一下部,其中該上部與該光學元件部分重疊,該下部係透過該散熱介質與該基板連接,且該上部的延伸方向與該下部的延伸方向位於不同的水平面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模組,更包括一導電介質,設置於該基板與該光學元件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光學模組,更包括一 電路板及一接點,其中該接點將該基板與該電路板電性連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光學模組,更包括一內連線層,形成於該基板中,且該內連線層將該導電介質與該接點電性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該通孔與該內連線層電性隔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該基板更包括一金屬層,與該通孔連接並覆蓋該基板的一表面,且該表面面朝該散熱裝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該金屬層與該內連線層電性隔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模組,更包括一透鏡,設置於該光學元件的該第二側上。
TW107140126A 2018-11-13 2018-11-13 光學模組 TWI7312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0126A TWI731277B (zh) 2018-11-13 2018-11-13 光學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0126A TWI731277B (zh) 2018-11-13 2018-11-13 光學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8401A TW202018401A (zh) 2020-05-16
TWI731277B true TWI731277B (zh) 2021-06-21

Family

ID=71895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0126A TWI731277B (zh) 2018-11-13 2018-11-13 光學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3127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85278U (en) * 2002-11-21 2004-04-21 Young Optics Inc Cooling device for light valve
US7967446B2 (en) * 2003-12-02 2011-06-28 Nec Viewtechnology, Ltd.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apparatus and cooler
CN104075294A (zh) * 2009-10-12 2014-10-01 莫列斯公司 发光模块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85278U (en) * 2002-11-21 2004-04-21 Young Optics Inc Cooling device for light valve
US7967446B2 (en) * 2003-12-02 2011-06-28 Nec Viewtechnology, Ltd.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apparatus and cooler
CN104075294A (zh) * 2009-10-12 2014-10-01 莫列斯公司 发光模块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8401A (zh) 2020-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5968B2 (en) Optical module
TWI425298B (zh) 可撓性連接之數位微鏡模組及其適用之投影裝置
JP4906496B2 (ja)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
CN101398601B (zh) 散热装置
US7808786B2 (en) Circuit board with cooling function
TWI574561B (zh) 具有高效率熱傳遞之成像設備及其相關系統
KR20160096497A (ko) 발광 모듈 및 조명 장치
TWI731277B (zh) 光學模組
JP2015087508A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US20200152847A1 (en) Led package structure, heat-dissipating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ed packag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eat-dissipating substrate
TWI694296B (zh) 光學投射裝置
JP2008004688A (ja)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
TWI702887B (zh) 軟性線路板結構
JP2011087157A (ja) 冷却装置、冷却方法
TW201240170A (en) Light source module with enhanced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CN213750493U (zh) 一种光机引擎及投影设备
JP2012064676A (ja) 照明装置
KR102182621B1 (ko) 전자장치용 케이스
US20210007248A1 (en) Efficient Heat Removal from Electronic Modules
TWI793582B (zh) 電路板、鏡頭組件及其電子裝置
WO2019153989A1 (zh) 一种led结构及投影系统
CN219872093U (zh) 激光投影设备及激光投影系统
US20240107655A1 (en) Optical transceiver including heat dissipation components thermally coupled to opposite sides of housing
CN218217491U (zh) 投影装置及激光电视
WO2020042840A1 (zh) 电路板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