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8414B -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8414B
TWI728414B TW108126464A TW108126464A TWI728414B TW I728414 B TWI728414 B TW I728414B TW 108126464 A TW108126464 A TW 108126464A TW 108126464 A TW108126464 A TW 108126464A TW I728414 B TWI728414 B TW I7284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solidified body
liquid
drying
liquid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6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5118A (zh
Inventor
加藤雅彦
髙橋弘明
藤原直澄
尾辻正幸
佐佐木悠太
山口佑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5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5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8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841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41Cleaning
    • H01L21/02057Cleaning during device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4Mechanical treatment, e.g. grinding, polishing, cut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28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 H01L21/67034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dry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98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 H01L21/67115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mainly by radi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 H01L21/68714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the wafers being placed on a susceptor, stage or support
    • H01L21/68764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the wafers being placed on a susceptor, stage or support characterised by a movable susceptor, stage or support, others than those only rotating on their own vertical axis, e.g. susceptors on a rotating carouss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leaning Or Drying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基板處理方法包含: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工序,其係將包含不經過液體而自固體變成氣體之昇華性物質與使上述昇華性物質溶解之溶劑的溶液即乾燥前處理液供給至形成有圖案之基板之表面,藉此,於上述基板之表面上形成覆蓋上述基板之表面之上述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及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其係使上述溶劑自上述液膜蒸發而於上述基板之表面上形成包含上述昇華性物質之凝固體,且使上述凝固體昇華,藉此,自上述基板之表面上將上述液膜排除。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包含: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其係產生上述凝固體昇華而上述基板之表面乾燥之乾燥區域、殘存有上述凝固體之凝固體殘存區域、及殘存有上述液膜之液殘存區域依次自上述基板之表面之中央部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排列的區域並存狀態;及乾燥區域擴大工序,其係一面維持上述區域並存狀態一面以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移動之方式將上述乾燥區域擴大。

Description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對基板進行處理之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成為處理對象之基板例如包含半導體晶圓、液晶顯示裝置用基板、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等之FPD(Flat Panel Display,平板顯示器)用基板、光碟用基板、磁碟用基板、磁光碟用基板、光罩用基板、陶瓷基板、太陽電池用基板等基板。
於半導體裝置或液晶顯示裝置等之製造工序中,對基板根據需要進行處理。此種處理包括將藥液或沖洗液等供給至基板。供給沖洗液之後,將沖洗液自基板去除,使基板乾燥。於對基板逐片進行處理之單片式基板處理裝置中進行旋轉乾燥,該旋轉乾燥係藉由基板之高速旋轉將附著於基板之液體去除,藉此使基板乾燥。
於基板之表面形成有圖案之情形時,存在如下情況,即,當使基板乾燥時,附著於基板之沖洗液之表面張力作用於圖案,導致圖案崩塌。作為其對策,採用如下方法,即,將IPA(異丙醇)等表面張力較低之液體供給至基板,或將疏水化劑供給至基板以使基板之表面疏水化而使液體對圖案帶來之表面張力減小。然而,即便使用IPA或疏水化劑使作用於圖案之表面張力減小,根據圖案之強度,亦有無法充分防止圖案崩塌之虞。
近年來,作為防止圖案崩塌並且使基板乾燥之技術,昇華乾燥備受關注。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進行昇華乾燥之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之一例。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昇華乾燥中,將昇華性物質之溶液供給至基板之表面,將基板上之DIW(去離子水)置換為昇華性物質之溶液。其後,藉由使昇華性物質之溶液中之溶劑蒸發,從而昇華性物質析出,形成包含固體狀態之昇華性物質之膜。然後,藉由將基板加熱使昇華性物質昇華,而將包含固體狀態之昇華性物質之膜自基板去除。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24386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若昇華性物質以固體狀態維持之時間較長,則由固體狀態之昇華性物質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圖案之時間變長而圖案容易崩塌。
於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昇華乾燥中,在基板之表面全域中固體狀態之昇華性物質析出之後,使固體狀態之昇華性物質昇華。昇華性物質之析出或昇華開始之時點於基板之整個表面並不相同,根據基板之表面上之各位置而不同。因此,昇華性物質以固體狀態維持之時間係昇華性物質之析出開始之時點越早之部位則越長,昇華性物質之昇華開始之時點越遲之部位則越長。因此,有於基板之表面上產生由固體狀態之昇華性物質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圖案之時間變長之部位之虞。
因此,本發明之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降低由包含昇華性物質之凝固體引起之應力之影響而減少基板上之圖案之崩塌的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其包含: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工序,其係將包含不經過液體而自固體變成氣體之昇華性物質與使上述昇華性物質溶解之溶劑的溶液即乾燥前處理液供給至形成有圖案之基板之表面,藉此,於上述基板之表面上形成覆蓋上述基板之表面之上述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及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其係使上述溶劑自上述液膜蒸發而於上述基板之表面上形成包含上述昇華性物質之凝固體,且使上述凝固體昇華,藉此,自上述基板之表面上將上述液膜排除;且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包含: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其係產生上述凝固體昇華而上述基板之表面乾燥之乾燥區域、殘存有上述凝固體之凝固體殘存區域、及殘存有上述液膜之液殘存區域依次自上述基板之表面之中央部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排列的區域並存狀態;及乾燥區域擴大工序,其係一面維持上述區域並存狀態,一面以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移動之方式將上述乾燥區域擴大。
根據該方法,一面維持區域並存狀態一面將乾燥區域擴大,藉此,自基板之表面將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排除。藉此,可使基板之整個表面乾燥。
將乾燥區域擴大時,凝固體殘存區域朝向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移動。因此,於基板之表面上之任意部位,形成於該部位之凝固體不等其他部位之凝固體形成便昇華。因此,與於基板之表面全域形成凝固體之後開始凝固體之昇華之方法相比,可於基板之表面上之任意部位縮短維持凝固體之時間。因此,可縮短由凝固體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基板之表面上之圖案之時間。
其結果,可降低由包含昇華性物質之凝固體引起之應力之影響,因此,可減少基板上之圖案之崩塌。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上述乾燥區域擴大工序包含如下工序,即,一面將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維持為於俯視下包圍上述乾燥區域之環狀,一面以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移動之方式將上述乾燥區域擴大。因此,凝固體殘存區域一面毫無遺漏地掃描基板之表面全域一面朝向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移動。因此,可於基板表面全域縮短由凝固體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圖案之時間。藉此,可遍及基板之表面全域減少圖案之崩塌。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基板處理方法進而包含氣體供給工序,該氣體供給工序係於上述乾燥區域之擴大中,朝向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之上述凝固體、及上述液殘存區域中接近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之部分之上述乾燥前處理液供給氣體。因此,可於凝固體殘存區域促進凝固體之昇華。進而,亦可促進溶劑自存在於液殘存區域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之部分之乾燥前處理液蒸發而促進凝固體之形成。藉此,可一面維持區域並存狀態一面促進凝固體殘存區域朝向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側之移動及乾燥區域之擴大。因此,可進一步縮短由凝固體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基板之表面上之圖案的時間。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上述氣體供給工序包含:氣體噴出工序,其係自噴嘴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噴出氣體;及噴嘴移動工序,其係隨著上述乾燥區域擴大而使上述噴嘴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移動。因此,於藉由乾燥區域之擴大而凝固體殘存區域朝向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移動之期間,可將噴嘴維持於相較基板之表面之中央部更靠近凝固體殘存區域之位置。因此,可於乾燥區域之擴大中高效率地對凝固體殘存區域供給氣體。因此,可於凝固體殘存區域進一步促進凝固體之昇華。進而,亦可促進溶劑自存在於液殘存區域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之部分之乾燥前處理液蒸發而進一步促進凝固體之形成。藉此,可進一步促進乾燥區域之擴大。因此,可進一步縮短由凝固體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基板之表面上之圖案的時間。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基板處理方法進而包含加熱工序,該加熱工序係於上述乾燥區域之擴大中,將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之上述凝固體、及上述液殘存區域中接近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之部分之上述乾燥前處理液加熱。因此,可於凝固體殘存區域促進凝固體之昇華。進而,亦可促進溶劑自存在於液殘存區域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之部分之乾燥前處理液蒸發而促進凝固體之形成。藉此,可一面維持區域並存狀態一面促進凝固體殘存區域朝向基板表面之周緣部側之移動及乾燥區域之擴大。因此,可進一步縮短由凝固體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基板之表面上之圖案的時間。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加熱工序包含隨著上述乾燥區域擴大而使加熱器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移動之加熱器移動工序。因此,於藉由乾燥區域之擴大而凝固體殘存區域朝向基板表面之周緣部移動之期間,可將加熱器維持於相較基板之中央部更靠近凝固體殘存區域之位置。因此,可於乾燥區域之擴大中將凝固體高效率地加熱。藉此,可於凝固體殘存區域進一步促進凝固體之昇華。進而,亦可促進溶劑自存在於液殘存區域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之部分之乾燥前處理液蒸發而進一步促進凝固體之形成。藉此,可進一步促進乾燥區域之擴大。因此,可進一步縮短由凝固體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基板之表面上之圖案的時間。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基板處理方法進而包含基板旋轉工序,該基板旋轉工序係與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工序及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並行地,使上述基板繞通過上述基板之表面之中央部之鉛直軸線旋轉。而且,上述基板旋轉工序包含與上述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之開始同時地使上述基板之旋轉加速之旋轉加速工序。
根據該方法,於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工序及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中使基板旋轉,與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之開始同時地使基板之旋轉加速。亦即,基板係於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工序中以相對較低之速度旋轉,於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中以相對較高之速度旋轉。
因此,於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工序中,可於基板之表面上形成足夠厚之液膜,因此,可利用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確實地覆蓋基板之整個表面。另一方面,於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中,由於作用於液膜之離心力增大,故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變薄。因此,為了形成凝固體而蒸發之溶劑之量減少,因此,可於乾燥區域擴大工序中快速地形成凝固體。進而,藉由使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變薄,而自該液膜形成之凝固體亦變薄。因此,可於乾燥區域擴大工序中使凝固體快速地昇華。因此,可快速地擴大乾燥區域。因此,可進一步縮短由凝固體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基板之表面上之圖案的時間。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包含藉由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之中央部吹送氣體而於上述液膜之中央部形成上述乾燥區域及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的工序。而且,上述旋轉加速工序包含與上述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中之氣體吹送之開始同時地使上述基板之旋轉加速的工序。
根據該方法,基板之旋轉係與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中之氣體吹送之開始同時地加速。因此,於氣體吹送即將開始之前,可將液膜以足夠厚之狀態維持。因此,可利用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確實地覆蓋基板之整個表面。另一方面,於氣體之吹送開始後,因基板之旋轉加速而導致作用於液膜之離心力增大,因此,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變薄。因此,為了形成凝固體而蒸發之溶劑之量減少,因此,可快速地形成凝固體。進而,藉由使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變薄,而自該液膜形成之凝固體亦變薄。因此,可於乾燥區域擴大工序中使凝固體快速地昇華。因此,可快速地擴大乾燥區域。因此,可進一步縮短由凝固體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基板之表面上之圖案的時間。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包含藉由將上述液膜之中央部加熱而於上述液膜之中央部形成上述乾燥區域及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的工序。而且,上述旋轉加速工序包含與上述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中之上述液膜之中央部之加熱之開始同時地使上述基板之旋轉加速的工序。
根據該方法,基板之旋轉係與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中之液膜中央部之加熱之開始同時地加速。因此,於液膜中央部之加熱即將開始之前,可將液膜以足夠厚之狀態維持。因此,可利用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確實地覆蓋基板之整個表面。另一方面,於液膜中央部之加熱開始後,因基板之旋轉加速而導致作用於液膜之離心力增大,因此,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變薄。因此,為了形成凝固體而蒸發之溶劑之量減少,故可快速地形成凝固體。進而,藉由使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變薄,而自該液膜形成之凝固體亦變薄。因此,可於乾燥區域擴大工序中使凝固體快速地昇華。因此,可快速地擴大乾燥區域。因此,可進一步縮短由凝固體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基板之表面上之圖案的時間。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基板處理方法進而包含:沖洗液供給工序,其係對上述基板之表面供給沖洗液;及置換工序,其係將與上述沖洗液及上述乾燥前處理液之兩者具有相溶性之置換液供給至上述基板之表面,藉此,將上述基板之表面上之上述沖洗液利用上述置換液置換。而且,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工序包含如下工序,即,於利用上述置換液將上述沖洗液置換之後,將上述乾燥前處理液供給至上述基板之表面。
根據該方法,置換液與沖洗液及乾燥前處理液之兩者具有相溶性。因此,即便於沖洗液與乾燥前處理液不混合之情形時,亦可藉由將基板之表面上之沖洗液利用置換液置換之後將乾燥前處理液供給至基板之表面,而於基板之表面上形成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因此,沖洗液與乾燥前處理液之選擇自由度增大。藉此,可無關於沖洗液之種類,就由凝固體引起之應力對圖案崩塌之影響之觀點而言選擇包含恰當之昇華性物質的乾燥前處理液。因此,可進一步減少圖案崩塌。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包含: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單元,其將包含不經過液體而自固體變成氣體之昇華性物質與使上述昇華性物質溶解之溶劑的溶液即乾燥前處理液供給至形成有圖案之基板之表面,藉此,於上述基板之表面上形成覆蓋上述基板之表面之上述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及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單元,其使上述溶劑自上述液膜蒸發而於上述基板之表面上形成包含上述昇華性物質之凝固體,且使上述凝固體昇華,藉此,自上述基板之表面上將上述液膜排除;且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單元係產生上述凝固體昇華而上述基板之表面乾燥之乾燥區域、殘存有上述凝固體之凝固體殘存區域、及殘存有上述液膜之液殘存區域依次自上述基板之表面之中央部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排列的區域並存狀態,一面維持上述區域並存狀態,一面以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移動之方式使上述乾燥區域擴大。
根據該裝置,藉由一面維持區域並存狀態一面將乾燥區域擴大,而自基板之表面將乾燥前處理之液膜排除。藉此,可使基板之整個表面乾燥。
當擴大乾燥區域時,凝固體殘存區域朝向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移動。因此,於基板之表面上之任意部位,形成於該部位之凝固體不等其他部位之凝固體形成便昇華。因此,與於基板之表面全域形成凝固體之後開始凝固體之昇華之方法相比,可於基板之表面上之任意部位縮短維持凝固體之時間。因此,可縮短由凝固體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基板之表面上之圖案的時間。
其結果,可降低由包含昇華性物質之凝固體引起之應力之影響,因此,可減少基板上之圖案之崩塌。
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中,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單元包含氣體供給單元,該氣體供給單元係於上述乾燥區域之擴大中,朝向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之上述凝固體、及上述液殘存區域中接近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之部分之上述乾燥前處理液供給氣體。因此,可於凝固體殘存區域促進凝固體之昇華。進而,亦可促進溶劑自存在於液殘存區域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之部分之乾燥前處理液蒸發而促進凝固體之形成。藉此,可促進凝固體殘存區域朝向基板表面之周緣部側之移動及乾燥區域之擴大。因此,可進一步縮短由凝固體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基板之表面上之圖案的時間。
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中,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單元包含基板旋轉單元,該基板旋轉單元係於上述乾燥區域之擴大中,使上述基板繞通過上述基板之表面之中央部之鉛直軸線旋轉。根據該裝置,可使離心力作用於液膜而將液膜中之乾燥前處理液之一部分自基板之表面排除,藉此使液膜變薄。因此,為了形成凝固體而蒸發之溶劑之量減少,故可快速地形成凝固體。進而,藉由使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變薄,而自該液膜形成之凝固體亦變薄。因此,可於乾燥區域擴大工序中使凝固體快速地昇華。因此,可快速地擴大乾燥區域。因此,可進一步縮短由凝固體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基板之表面上之圖案的時間。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中,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單元包含加熱單元,該加熱單元係於上述乾燥區域之擴大中,將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之上述凝固體、及上述液殘存區域中接近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之部分之上述乾燥前處理液加熱。因此,可於凝固體殘存區域促進凝固體之昇華。進而,亦可促進溶劑自存在於液殘存區域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之部分之乾燥前處理液蒸發而促進凝固體之形成。藉此,可促進凝固體殘存區域朝向基板表面之周緣部側之移動及乾燥區域之擴大。因此,可進一步縮短由凝固體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基板之表面上之圖案的時間。
本發明中之上述之或進而其他之目的、特徵及效果藉由參照隨附圖式於接下來敍述之實施形態之說明而明確。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1之佈局的模式性俯視圖。
基板處理裝置1係對矽晶圓等基板W逐片進行處理之單片式裝置。於本實施形態中,基板W係圓板狀之基板。
基板處理裝置1包含:複數個處理單元2,其等利用流體對基板W進行處理;裝載埠口LP,其供載置收容由處理單元2處理之複數片基板W之載具C;搬送機械手IR及CR,其等在裝載埠口LP與處理單元2之間搬送基板W;及控制器3,其控制基板處理裝置1。
搬送機械手IR在載具C與搬送機械手CR之間搬送基板W。搬送機械手CR在搬送機械手IR與處理單元2之間搬送基板W。複數個處理單元2例如具有同樣之構成。詳細情況將於下文進行敍述,於處理單元2內被供給至基板W之處理液中包含藥液、沖洗液、置換液、乾燥前處理液等。
各處理單元2具備腔室4、及配置於腔室4內之處理承杯7,於處理承杯7內對基板W執行處理。於腔室4形成有用以藉由搬送機械手CR將基板W搬入或將基板W搬出之出入口4a。於腔室4配置有將出入口4a開閉之擋板單元(未圖示)。
圖2係用以說明處理單元2之構成例之模式圖。處理單元2包含旋轉夾盤5、對向構件6、處理承杯7、藥液噴嘴8、沖洗液噴嘴9、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置換液噴嘴11、中央噴嘴12、及下表面噴嘴13。
旋轉夾盤5一面將基板W保持為水平,一面使基板W繞通過基板W之中央部之鉛直之旋轉軸線A1(鉛直軸線)旋轉。旋轉夾盤5包含複數個夾盤銷20、旋轉基座21、旋轉軸22、及旋轉馬達23。
旋轉基座21具有沿著水平方向之圓板形狀。於旋轉基座21之上表面,在旋轉基座21之圓周方向上隔開間隔地配置有固持基板W之周緣之複數個夾盤銷20。旋轉基座21及複數個夾盤銷20構成將基板W保持為水平之基板保持單元。基板保持單元亦稱為基板保持器。
旋轉軸22沿著旋轉軸線A1於鉛直方向上延伸。旋轉軸22之上端部結合於旋轉基座21之下表面中央。旋轉馬達23對旋轉軸22賦予旋轉力。藉由利用旋轉馬達23使旋轉軸22旋轉,而使旋轉基座21旋轉。藉此,使基板W繞旋轉軸線A1旋轉。旋轉馬達23係使基板W繞旋轉軸線A1旋轉之基板旋轉單元之一例。
對向構件6係自上方與保持於旋轉夾盤5之基板W對向。對向構件6形成為具有與基板W大致相同之直徑或其以上之直徑的圓板狀。對向構件6具有與基板W之上表面(上側之表面)對向之對向面6a。對向面6a係於較旋轉夾盤5更靠上方沿著大致水平面配置。
於對向構件6中與對向面6a為相反側固定有中空軸60。於對向構件6中在俯視下與旋轉軸線A1重疊之部分,形成有上下貫通對向構件6且與中空軸60之內部空間60a連通之開口6b。
對向構件6將對向面6a與基板W之上表面之間之空間內之氛圍與該空間外部之氛圍遮斷。因此,對向構件6亦被稱為遮斷板。
處理單元2進而包含驅動對向構件6之升降之對向構件升降單元61。對向構件升降單元61例如包含:滾珠螺桿機構(未圖示),其結合於支持中空軸60之支持構件(未圖示);及電動馬達(未圖示),其對該滾珠螺桿機構賦予驅動力。對向構件升降單元61亦稱為對向構件升降器(遮斷板升降器)。
對向構件升降單元61可使對向構件6位於下位置至上位置之任意位置(高度)。所謂下位置係於對向構件6之可動範圍內,對向面6a與基板W最接近之位置。所謂上位置係於對向構件6之可動範圍內,對向面6a最遠離基板W之位置。
處理承杯7包含:複數個護罩71,其等承接自保持於旋轉夾盤5之基板W向外側飛濺之液體;複數個承杯72,其等承接由複數個護罩71引導至下方之液體;及圓筒狀之外壁構件73,其包圍複數個護罩71及複數個承杯72。圖2表示設置有4個護罩71與3個承杯72且最外側之承杯72與自上方數之第3個護罩71為一體之例。
處理單元2包含使複數個護罩71個別地升降之護罩升降單元74。護罩升降單元74例如包含結合於各護罩71之複數個滾珠螺桿機構(未圖示)、及對各滾珠螺桿機構分別賦予驅動力之複數個馬達(未圖示)。護罩升降單元74亦稱為護罩升降器。
護罩升降單元74使護罩71位於上位置至下位置之任意位置。圖2表示2個護罩71配置於上位置且其餘2個護罩71配置於下位置之狀態。當護罩71位於上位置時,護罩71之上端71u配置於較保持於旋轉夾盤5之基板W更靠上方。當護罩71位於下位置時,護罩71之上端71u配置於較保持於旋轉夾盤5之基板W更靠下方。
對正在旋轉之基板W供給處理液時,至少一個護罩71配置於上位置。若於該狀態下將處理液供給至基板W,則處理液利用離心力自基板W甩落。甩落之處理液碰撞至與基板W水平地對向之護罩71之內表面,並被引導至與該護罩71對應之承杯72。藉此,自基板W排出之處理液被收集至處理承杯7。
藥液噴嘴8藉由藥液噴嘴移動單元35而於水平方向及鉛直方向上移動。藥液噴嘴8可於中心位置與原始位置(退避位置)之間移動。藥液噴嘴8位於中心位置時,與基板W之上表面之旋轉中心對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旋轉中心係基板W之上表面中之與旋轉軸線A1之交叉位置。
藥液噴嘴8位於原始位置時,不與基板W之上表面對向,於俯視下位於處理承杯7之外側。藥液噴嘴8藉由沿鉛直方向移動而可接近基板W之上表面或自基板W之上表面向上方退避。
藥液噴嘴移動單元35例如包含支持藥液噴嘴8且水平地延伸之臂35a、及驅動臂35a之臂驅動單元35b。臂驅動單元35b包含:轉動軸(未圖示),其結合於臂35a且沿著鉛直方向延伸;及轉動軸驅動單元(未圖示),其使轉動軸升降或轉動。
轉動軸驅動單元藉由使轉動軸繞鉛直之轉動軸線轉動而使臂35a擺動。進而,轉動軸驅動單元藉由使轉動軸沿著鉛直方向升降而使臂35a上下移動。對應於臂35a之擺動及升降,藥液噴嘴8於水平方向及鉛直方向上移動。
藥液噴嘴8連接於引導藥液之藥液配管40。當介裝於藥液配管40之藥液閥50打開時,藥液自藥液噴嘴8向下方連續地噴出。藥液噴嘴8係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噴出)藥液之藥液供給單元之一例。
自藥液噴嘴8噴出之藥液例如係包含硫酸、乙酸、硝酸、鹽酸、氫氟酸、氨水、過氧化氫水、有機酸(例如檸檬酸、草酸等)、有機鹼(例如TMAH:氫氧化四甲基銨等)、界面活性劑、防腐蝕劑中之至少1種之液體。作為將其等混合後之藥液之例,可列舉SPM液(sulfuric acid/hydrogen peroxide mixture:硫酸過氧化氫水混合液)、SC1液(ammonia-hydrogen peroxide mixture:氨水過氧化氫水混合液)等。
沖洗液噴嘴9藉由沖洗液噴嘴移動單元36而於水平方向及鉛直方向上移動。沖洗液噴嘴9可於中心位置與原始位置(退避位置)之間移動。沖洗液噴嘴9位於中心位置時,與基板W之上表面之旋轉中心對向。
沖洗液噴嘴9位於原始位置時,不與基板W之上表面對向,於俯視下位於處理承杯7之外側。沖洗液噴嘴9藉由沿鉛直方向移動而可接近基板W之上表面或自基板W之上表面向上方退避。
沖洗液噴嘴移動單元36具有與藥液噴嘴移動單元35同樣之構成。即,沖洗液噴嘴移動單元36例如包含支持沖洗液噴嘴9且水平地延伸之臂36a、及驅動臂36a之臂驅動單元36b。
沖洗液噴嘴9連接於引導沖洗液之沖洗液配管41。當介裝於沖洗液配管41之沖洗液閥51打開時,沖洗液自沖洗液噴嘴9向下方連續地噴出。沖洗液噴嘴9係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噴出)處理液(沖洗液)之處理液供給單元(沖洗液供給單元)之一例。
自沖洗液噴嘴9噴出之沖洗液例如為DIW。作為沖洗液,除了DIW以外,亦可使用含有水之液體。作為沖洗液,除了DIW以外,例如可使用碳酸水、電解離子水、氫水、臭氧水、氨水及稀釋濃度(例如10 ppm~100 ppm左右)之鹽酸水等。
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藉由乾燥前處理液噴嘴移動單元37而於水平方向及鉛直方向上移動。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可於中心位置與原始位置(退避位置)之間移動。
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位於中心位置時,與基板W之上表面之旋轉中心對向。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位於原始位置時,不與基板W之上表面對向,於俯視下位於處理承杯7之外側。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藉由朝鉛直方向移動而可接近基板W之上表面或自基板W之上表面向上方退避。
乾燥前處理液噴嘴移動單元37具有與藥液噴嘴移動單元35同樣之構成。即,乾燥前處理液噴嘴移動單元37例如包含支持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且水平地延伸之臂37a、及驅動臂37a之臂驅動單元37b。
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連接於將乾燥前處理液引導至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之乾燥前處理液配管42。當介裝於乾燥前處理液配管42之乾燥前處理液閥52打開時,乾燥前處理液自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之噴出口向下方連續地噴出。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係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噴出)乾燥前處理液之乾燥前處理液供給單元之一例。
自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噴出之乾燥前處理液係包含相當於溶質之昇華性物質、及與昇華性物質互溶(使昇華性物質溶解)之溶劑的溶液。藉由溶劑自乾燥前處理液蒸發(揮發),而析出固體狀態之昇華性物質(凝固體)。
乾燥前處理液中包含之昇華性物質亦可為於常溫(與室溫同義)或常壓(基板處理裝置1內之壓力,例如1氣壓或其附近之值)下不經過液體而自固體變成氣體之物質。
乾燥前處理液中包含之昇華性物質例如可為2-甲基-2-丙醇(別名:tert-丁醇、第三丁醇)或環己醇等醇類、氫氟碳化合物、1,3,5-三㗁烷(別名:三聚甲醛)、樟腦(別名:樟腦液、camphor)、萘及碘中之任一種,亦可為其等以外之物質。
乾燥前處理液中包含之溶劑例如可為選自由純水、IPA、HFE(氫氟醚)、丙酮、PGMEA(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PGEE(丙二醇單乙醚、1-乙氧基-2-丙醇)及乙二醇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例如,於使用樟腦作為昇華性物質之情形時,可使用IPA、丙酮及PGEE等作為溶劑。樟腦之凝固點(1氣壓下之凝固點,以下同樣,)係175℃~177℃。不管溶劑為IPA、丙酮及PGEE中之哪一種,樟腦之凝固點均高於溶劑之沸點。樟腦之凝固點高於乾燥前處理液之凝固點。乾燥前處理液之凝固點低於常溫(23℃或其附近之值)。基板處理裝置1配置於維持為常溫之無塵室內。因此,即便不將乾燥前處理液加熱,亦可將乾燥前處理液維持為液體。
不同於本實施形態,乾燥前處理液中包含之溶劑亦可為具有與昇華性物質同樣之性質之物質。亦即,乾燥前處理液亦可包含於常溫或常壓下不經過液體而自固體變成氣體之2種以上之物質。作為包含2種昇華性物質之乾燥前處理液之例,例如可列舉包含作為溶質之環己醇、及作為溶劑之環己烷之溶液。
置換液噴嘴11藉由置換液噴嘴移動單元38而於水平方向及鉛直方向上移動。置換液噴嘴11可於中心位置與原始位置(退避位置)之間移動。
置換液噴嘴11位於中心位置時,與基板W之上表面之旋轉中心對向。置換液噴嘴11位於原始位置時,不與基板W之上表面對向,於俯視下位於處理承杯7之外側。置換液噴嘴11藉由沿鉛直方向移動而可接近基板W之上表面或自基板W之上表面向上方退避。
置換液噴嘴移動單元38具有與藥液噴嘴移動單元35同樣之構成。即,置換液噴嘴移動單元38例如包含支持置換液噴嘴11且水平地延伸之臂38a、及驅動臂38a之臂驅動單元38b。
置換液噴嘴11連接於將置換液引導至置換液噴嘴11之置換液配管43。當介裝於置換液配管43之置換液閥53打開時,置換液自置換液噴嘴11之噴出口向下方連續地噴出。置換液噴嘴11係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噴出)置換液之置換液供給單元之一例。
如下所述,置換液被供給至由沖洗液之液膜覆蓋之基板W之上表面,乾燥前處理液被供給至由置換液之液膜覆蓋之基板W之上表面。置換液係與沖洗液及乾燥前處理液之兩者互溶之液體。亦即,置換液相對於沖洗液及乾燥前處理液之兩者具有相溶性(混合性)。置換液例如為IPA。置換液亦可為IPA及HFE之混合液,還可包含IPA及HFE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以外之成分。IPA係與水及氫氟碳化合物之任一者均混合之液體。
中央噴嘴12收容於對向構件6之中空軸60之內部空間60a。設置於中央噴嘴12之前端之噴出口12a係自上方與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對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係指基板W之旋轉中心及其周邊之區域。另一方面,將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及其周邊之區域稱為基板之上表面之周緣部。
中央噴嘴12連接於將氣體引導至中央噴嘴12之第1氣體配管44。於第1氣體配管44介裝有第1氣體閥54及第1氣體流量調整閥58。當第1氣體閥54打開時,氣體自中央噴嘴12之噴出口12a向下方連續地噴出。藉由調整第1氣體流量調整閥58之開度,而調整自中央噴嘴12之噴出口12a噴出之氣體之流量。
自中央噴嘴12噴出之氣體例如為氮氣(N2 )等惰性氣體。自中央噴嘴12噴出之氣體亦可為空氣。所謂惰性氣體,並不限於氮氣,指相對於基板W之上表面或形成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圖案為惰性之氣體。作為惰性氣體之例,除了氮氣以外,可列舉氬氣等稀有氣體類。
對向構件6之中空軸60之內周面與中央噴嘴12之外周面形成上下延伸之筒狀之氣體流路65。氣體流路65連接於將惰性氣體等氣體引導至氣體流路65之第2氣體配管45。於第2氣體配管45介裝有第2氣體閥55及第2氣體流量調整閥59。當第2氣體閥55打開時,氣體自氣體流路65之下端部向下方連續地噴出。藉由調整第2氣體流量調整閥59之開度,而調整自氣體流路65噴出之氣體之流量。
自氣體流路65噴出之氣體係與自中央噴嘴12噴出之氣體同樣之氣體。即,自氣體流路65噴出之氣體例如可為氮氣(N2 )等惰性氣體,亦可為空氣。
自氣體流路65噴出之氣體及自中央噴嘴12噴出之氣體一起經由對向構件6之開口6b被吹送至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
下表面噴嘴13插入至在旋轉基座21之上表面中央部開口之貫通孔21a。下表面噴嘴13之噴出口13a自旋轉基座21之上表面露出。下表面噴嘴13之噴出口13a自下方與基板W之下表面之中央部對向。
下表面噴嘴13連接於將熱媒引導至下表面噴嘴13之熱媒配管46。當介裝於熱媒配管46之熱媒閥56打開時,熱媒自下表面噴嘴13朝向基板W之下表面之中央部連續地噴出。下表面噴嘴13係將用以加熱基板W之熱媒供給至基板W之熱媒供給單元之一例。
自下表面噴嘴13噴出之熱媒例如係具有高於室溫且低於乾燥前處理液中包含之溶劑之沸點之溫度的高溫DIW。例如,於乾燥前處理液中包含之溶劑為IPA之情形時,高溫DIW之溫度設定為60℃~80℃。自下表面噴嘴13噴出之熱媒並不限於高溫DIW,亦可為高溫惰性氣體或高溫空氣等高溫氣體。
圖3係表示基板處理裝置1之主要部分之電氣構成之方塊圖。控制器3具備微電腦,按照特定之控制程式控制基板處理裝置1所具備之控制對象。
具體而言,控制器3包含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3A、及儲存有控制程式之記憶體3B。控制器3構成為藉由處理器3A執行控制程式而執行用於基板處理之各種控制。
尤其是,控制器3係以控制搬送機械手IR、CR、旋轉馬達23、藥液噴嘴移動單元35、沖洗液噴嘴移動單元36、乾燥前處理液噴嘴移動單元37、置換液噴嘴移動單元38、對向構件升降單元61、護罩升降單元74、藥液閥50、沖洗液閥51、乾燥前處理液閥52、置換液閥53、第1氣體閥54、第2氣體閥55、熱媒閥56、第1氣體流量調整閥58及第2氣體流量調整閥59之方式編程。
圖4係用以說明利用基板處理裝置1進行之基板處理之一例之流程圖。於圖4中主要表示藉由控制器3執行程式而實現之處理。圖5A~圖5D係用以說明基板處理之各工序之情況之模式圖。
以下,主要參照圖2及圖4。適當參照圖5A~圖5D。
關於利用基板處理裝置1進行之基板處理,例如,如圖4所示,依次執行基板搬入工序(步驟S1)、藥液供給工序(步驟S2)、沖洗工序(步驟S3)、置換工序(步驟S4)、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工序(步驟S5)、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步驟S6)及基板搬出工序(步驟S7)。
首先,未處理之基板W由搬送機械手IR、CR(參照圖1)自載具C搬入至處理單元2,並交接至旋轉夾盤5(步驟S1)。藉此,基板W由旋轉夾盤5水平地保持(基板保持工序)。旋轉夾盤5對基板W之保持係持續至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步驟S6)結束為止。於搬入基板W時,對向構件6退避至上位置,複數個護罩71退避至下位置。
搬送機械手CR退避至處理單元2外之後,開始藥液供給工序(步驟S2)。於藥液供給工序中,利用藥液對基板W之上表面進行處理。
具體而言,旋轉馬達23使旋轉基座21旋轉。藉此,使保持為水平之基板W旋轉(基板旋轉工序)。然後,於對向構件6位於上位置之狀態下,藥液噴嘴移動單元35使藥液噴嘴8移動至處理位置。藥液噴嘴8之處理位置例如係中央位置。然後,於至少1個護罩71位於上位置之狀態下,打開藥液閥50。藉此,朝向旋轉狀態之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自藥液噴嘴8供給(噴出)藥液(藥液供給工序、藥液噴出工序)。
自藥液噴嘴8噴出之藥液著液於旋轉狀態之基板W之上表面之後,藉由離心力沿著基板W之上表面向外側流動。因此,藥液被供給至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形成覆蓋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之藥液之液膜。
其次,開始沖洗工序(步驟S3)。於沖洗工序中,基板W上之藥液被沖洗液沖走。
具體而言,當藥液之噴出開始後經過特定時間時,將藥液閥50關閉。藉此,停止對基板W供給藥液。然後,藥液噴嘴移動單元35使藥液噴嘴8移動至原始位置。然後,於將對向構件6維持於上位置之狀態下,沖洗液噴嘴移動單元36使沖洗液噴嘴9移動至處理位置。沖洗液噴嘴9之處理位置例如係中央位置。然後,將沖洗液閥51打開。藉此,朝向旋轉狀態之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自沖洗液噴嘴9供給(噴出)沖洗液(沖洗液供給工序、沖洗液噴出工序)。
於沖洗液之噴出開始之前,護罩升降單元74亦可使至少一個護罩71鉛直地移動,以切換承接自基板W排出之液體之護罩71。
自沖洗液噴嘴9噴出之沖洗液著液於旋轉狀態之基板W之上表面之後,藉由離心力而沿著基板W之上表面向外側流動。因此,沖洗液被供給至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形成覆蓋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之沖洗液之液膜。
繼而,進行置換工序(步驟S4),該置換工序係將相對於沖洗液及乾燥前處理液之兩者具有相溶性之置換液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將基板W上之沖洗液置換為置換液。
具體而言,當沖洗液之噴出開始後經過特定時間時,將沖洗液閥51關閉。藉此,停止對基板W供給沖洗液。然後,沖洗液噴嘴移動單元36使沖洗液噴嘴9移動至原始位置。然後,於對向構件6位於上位置之狀態下,置換液噴嘴移動單元38使置換液噴嘴11移動至處理位置。置換液噴嘴11之處理位置例如係中央位置。然後,將置換液閥53打開。藉此,朝向旋轉狀態之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自置換液噴嘴11供給(噴出)置換液(置換液供給工序、置換液噴出工序)。
於置換液之噴出開始之前,護罩升降單元74亦可使至少一個護罩71鉛直地移動,以切換承接自基板W排出之液體之護罩71。
自置換液噴嘴11噴出之置換液著液於旋轉狀態之基板W之上表面之後,藉由離心力而沿著基板W之上表面向外側流動。因此,置換液被供給至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形成覆蓋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之置換液之液膜。
繼而,於基板W上之沖洗液由置換液置換之後,進行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工序(步驟S5),該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工序(步驟S5)係將乾燥前處理液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而於基板W上形成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100(乾燥前處理液膜)。
具體而言,當置換液之噴出開始之後經過特定時間時,將置換液閥53關閉。藉此,停止對基板W供給置換液。然後,置換液噴嘴移動單元38使置換液噴嘴11移動至原始位置。然後,於對向構件6位於上位置之狀態下,乾燥前處理液噴嘴移動單元37使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移動至處理位置。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之處理位置例如係中央位置。然後,將乾燥前處理液閥52打開。藉此,如圖5A所示,朝向旋轉狀態之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自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供給(噴出)乾燥前處理液。
於乾燥前處理液之噴出開始之前,護罩升降單元74亦可使至少一個護罩71鉛直地移動,以切換承接自基板W排出之液體之護罩71。
於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工序中基板W仍繼續旋轉。即,基板旋轉工序係與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工序並行地執行。於乾燥前處理液之噴出中,基板W以特定之乾燥前處理液速度旋轉。乾燥前處理液速度例如為300 rpm。自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噴出之乾燥前處理液著液於旋轉狀態之基板W之上表面之後,藉由離心力而沿著基板W之上表面向外側流動。因此,乾燥前處理液被供給至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形成覆蓋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之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100。如此,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作為於基板W之上表面形成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100之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單元發揮功能。
當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噴出乾燥前處理液時,乾燥前處理液噴嘴移動單元37可以乾燥前處理液之著液位置於中央部靜止之方式將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之位置固定,亦可以乾燥前處理液相對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著液位置於中央部與外周部之間移動之方式使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移動。
當乾燥前處理液之噴出開始後經過特定時間時,將乾燥前處理液閥52關閉。藉此,停止對基板W供給乾燥前處理液。然後,乾燥前處理液噴嘴移動單元37使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移動至原始位置。與乾燥前處理液之噴出之停止大致同時地,如圖5B所示,使基板W之旋轉減速。基板W之旋轉速度變更為特定之覆液速度。覆液速度係低至即便於使乾燥前處理液之供給停止之狀態下亦能夠於基板W上保持液膜100之程度的速度。覆液速度例如為10 rpm~50 rpm。
繼而,進行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步驟S6),該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係使溶劑自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100蒸發而於基板W之上表面形成凝固體101(參照圖5C),且使凝固體101昇華,藉此,將液膜100自基板W之上表面排除。
具體而言,如圖5C所示,對向構件升降單元61使對向構件6移動至下位置。然後,將第1氣體閥54及第2氣體閥55打開。藉此,自對向構件6之開口6b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吹送氮氣等氣體。
藉由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吹送氣體,使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100之旋轉中心附近之溶劑蒸發而形成凝固體101。藉由對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持續吹送氣體,該凝固體101昇華而使基板W之上表面乾燥,乾燥部分之周圍之溶劑蒸發而形成凝固體101。
藉此,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形成基板W之上表面乾燥之乾燥區域D、及殘存有凝固體101之凝固體殘存區域S。於較凝固體殘存區域S更靠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側,維持殘存有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100之液殘存區域L。
如圖6A所示,藉由氣體之吹送所形成之乾燥區域D係於俯視下以基板W之上表面之旋轉中心為中心之圓形狀。凝固體殘存區域S係於俯視下包圍乾燥區域D之圓環狀,自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側鄰接於乾燥區域D。液殘存區域L係於俯視下包圍乾燥區域D及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圓環狀,自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側鄰接於凝固體殘存區域S。
如此,藉由對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吹送氣體,而產生乾燥區域D、凝固體殘存區域S及液殘存區域L依次自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排列之區域並存狀態(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
於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中基板旋轉工序仍繼續。即,基板旋轉工序係與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並行地執行。
基板W之旋轉係與氣體之吹送之開始大致同時地加速(旋轉加速工序)。即,旋轉加速工序係與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之開始大致同時地執行。基板W之旋轉速度變更為特定之液膜排除速度。液膜排除速度係高於覆液速度之速度,例如為300 rpm~500 rpm。
藉由基板W以液膜排除速度旋轉,而基板W上之液膜100變薄。因此,為了形成凝固體101所需之溶劑之蒸發量、及為了使基板W之上表面乾燥所需之凝固體101之昇華量減少。藉此,促進區域並存狀態之產生。
又,藉由將熱媒閥56打開,而與氣體之吹送之開始同時地自下表面噴嘴13朝向基板W之下表面之中央部噴出熱媒。自下表面噴嘴13噴出之熱媒著液於旋轉狀態之基板W之下表面之後,藉由離心力而沿著基板W之下表面向外側流動。藉此,熱媒擴散至基板W之整個下表面。藉由供給至基板W之下表面之熱媒而將基板W加熱。熱媒介隔基板W將基板W上之液膜100加熱。因此,促進溶劑之蒸發及凝固體101之昇華。其結果,促進區域並存狀態之產生。
產生區域並存狀態之後,對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之氣體吹送、基板W以液膜排除速度之旋轉、及對基板W之下表面之中央部之熱媒供給仍繼續。因此,於凝固體殘存區域S中凝固體101昇華而使基板W乾燥,且液殘存區域L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之乾燥前處理液之溶劑蒸發而重新形成凝固體101。藉此,如圖5D所示,一面維持區域並存狀態一面以凝固體殘存區域S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移動之方式使乾燥區域D擴大(乾燥區域擴大工序)。
詳細而言,於乾燥區域D之擴大中,對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吹送之氣體沿著基板W之上表面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流動。氣體係於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之中途,與凝固體101、及液殘存區域L之液膜100中鄰接於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碰撞。藉此,氣體被供給至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凝固體101、及液殘存區域L之液膜100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之兩者(氣體供給工序)。藉此,於凝固體殘存區域S中促進凝固體101之昇華,且促進液殘存區域L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之乾燥前處理液之溶劑蒸發。即,中央噴嘴12及氣體流路65作為氣體供給單元發揮功能。
亦可於乾燥區域D之擴大中之特定時點,控制第1氣體流量調整閥58及第2氣體流量調整閥59,使自中央噴嘴12及氣體流路65噴出之氣體之至少一者之流量增加。
又,於乾燥區域D之擴大中,藉由自下表面噴嘴13供給至基板W之下表面之熱媒而介隔基板W將液膜100之整體加熱。因此,亦將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凝固體101、及液殘存區域L之液膜100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加熱(加熱工序)。藉此,於凝固體殘存區域S中促進凝固體101之昇華,且促進液殘存區域L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之乾燥前處理液之溶劑蒸發。即,下表面噴嘴13作為加熱單元發揮功能。
如圖6B所示,乾燥區域D係一面將凝固體殘存區域S維持為包圍乾燥區域D之圓環狀,一面以凝固體殘存區域S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移動之方式擴大。乾燥區域D係於乾燥區域D之擴大中,維持為於俯視下以基板W之上表面之旋轉中心為中心之圓形狀。液殘存區域L係於乾燥區域D之擴大中,維持包圍乾燥區域D之圓環狀。
雖未圖示,但藉由使乾燥區域D擴大,不久後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外周緣到達至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而液殘存區域L消失。最終,藉由使乾燥區域D進一步擴大,乾燥區域D之周緣到達至基板W之周緣而凝固體殘存區域S消失。亦即,乾燥區域D擴大至基板W之上表面全域。換言之,自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將液膜100及凝固體101排除而使基板W之上表面乾燥(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
如此,藉由對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之氣體吹送、基板W以液膜排除速度之旋轉、及對基板W之下表面之中央部之熱媒供給,而自基板W之上表面將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100及凝固體101排除。詳細而言,產生區域並存狀態,且一面維持區域並存狀態,一面以凝固體殘存區域S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移動之方式使乾燥區域D擴大。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氣體供給單元(中央噴嘴12及氣體流路65)、旋轉馬達23及下表面噴嘴13構成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單元。
當自基板W之上表面將液膜100及凝固體101排除時,使基板W停止旋轉。護罩升降單元74使所有護罩71移動至下位置。然後,將第1氣體閥54、第2氣體閥55及熱媒閥56關閉。然後,對向構件升降單元61使對向構件6移動至上位置。
搬送機械手CR進入處理單元2,自旋轉夾盤5之夾盤銷20抄取已處理之基板W,並向處理單元2外搬出(步驟S7)。該基板W自搬送機械手CR被交接至搬送機械手IR,並由搬送機械手IR收納至載具C。
圖7係用以說明上述乾燥區域擴大工序中之基板之上表面之情況的模式圖。
於要執行基板處理之基板W之上表面形成有微細之圖案160。圖案160包含形成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微細之凸狀構造體161、及形成於鄰接之構造體161之間之凹部(槽)162。於構造體161呈筒狀之情形時,於其內側形成凹部。
構造體161可包含絕緣體膜,亦可包含導體膜。又,構造體161亦可為將複數個膜積層所得之積層膜。
圖案160之縱橫比例如為10~50。構造體161之寬度可為10 nm~45 nm左右,構造體161彼此之間隔可為10 nm~數μm左右。構造體161之高度例如可為50 nm~5 μm左右。
於乾燥區域擴大工序中,藉由昇華而凝固體101逐漸變薄。於凝固體殘存區域S中,凝固體101中形成之後之經過時間越長之部分,越是進行昇華。因此,凝固體101之厚度係形成之後之經過時間越長之部分越薄。即,凝固體101係於基板W之上表面中自周緣部側朝向中央部側變薄。較構造體161之前端更靠上方之凝固體101昇華之後,凹部162內之凝固體101昇華。藉由凹部162內之凝固體101完全昇華,而使基板W之上表面乾燥。藉此,於基板W之上表面中,之前為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成為乾燥區域D。於所有凝固體101完全昇華之前,凝固體殘存區域S與液殘存區域L之交界附近之溶劑蒸發而重新形成凝固體101。因此,以液膜100及凝固體101之位置自圖7中以二點鏈線表示之位置移動至圖7中以實線表示之位置之方式,凝固體殘存區域S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逐漸移動。其結果,一面維持區域並存狀態,一面以凝固體殘存區域S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移動之方式使乾燥區域D擴大(乾燥區域擴大工序)。
根據第1實施形態,藉由一面維持區域並存狀態一面擴大乾燥區域D,而自基板W之上表面將乾燥前處理之液膜100排除。藉此,可使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乾燥。
當擴大乾燥區域D時,凝固體殘存區域S朝向基板之上表面之周緣部移動。因此,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任意部位,形成於該部位之凝固體101不等其他部位之凝固體101形成便昇華。因此,與於基板W之上表面全域形成凝固體101之後開始凝固體101之昇華之方法相比,可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任意部位縮短維持凝固體101之時間。換言之,可縮短由凝固體101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圖案160之構造體161的時間。
其結果,可降低由包含昇華性物質之凝固體101引起之應力之影響,因此,可減少圖案160之構造體161之崩塌。
又,根據第1實施形態,於乾燥區域擴大工序中,一面將凝固體殘存區域S維持為圓環狀,一面以凝固體殘存區域S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移動之方式使乾燥區域D擴大。因此,凝固體殘存區域S一面毫無遺漏地掃描基板W之上表面全域一面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移動。因此,可於基板W之上表面全域縮短由凝固體101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圖案之時間。藉此,可遍及基板W之上表面全域減少圖案160之構造體161之崩塌。
又,根據第1實施形態,於乾燥區域D之擴大中,朝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凝固體101、及存在於液殘存區域L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之乾燥前處理液,自對向構件6之開口6b供給氣體。因此,可於凝固體殘存區域S促進凝固體101之昇華。進而,亦可促進溶劑自存在於液殘存區域L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之乾燥前處理液蒸發而促進凝固體101之形成。藉此,可促進凝固體殘存區域S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側之移動及乾燥區域D之擴大。因此,可進一步縮短由凝固體101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圖案160之構造體161的時間。
又,根據第1實施形態,於乾燥區域D之擴大中,藉由自下表面噴嘴13噴出之熱媒而介隔基板W將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凝固體101、及液殘存區域L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之乾燥前處理液加熱。因此,可於凝固體殘存區域S促進凝固體101之昇華,且可促進溶劑自存在於液殘存區域L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之液膜100蒸發而促進凝固體101之形成。藉此,可一面維持區域並存狀態一面促進凝固體殘存區域S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側之移動及乾燥區域D之擴大。因此,可進一步縮短由凝固體101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圖案160之構造體161的時間。
又,根據第1實施形態,基板W之旋轉係與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之開始(氣體吹送之開始)同時地加速。亦即,基板W係於氣體之吹送即將開始之前以相對較低之速度(覆液速度)旋轉,於氣體之吹送開始後以相對較高之速度(液膜排除速度)旋轉。
因此,於氣體之吹送即將開始之前,可將液膜100以足夠厚之狀態維持。因此,可利用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100確實地覆蓋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另一方面,氣體之吹送開始後,由於作用於液膜100之離心力增大,故使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100變薄。因此,為了形成凝固體101而蒸發之溶劑之量減少,故可快速地形成凝固體101。進而,藉由使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100變薄,而自液膜100形成之凝固體101亦變薄。因此,可使凝固體101快速地昇華。藉此,可於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中快速地擴大乾燥區域D。
又,根據第1實施形態,置換液與沖洗液及乾燥前處理液之兩者具有相溶性。因此,即便於沖洗液與乾燥前處理液不混合之情形時,亦可藉由利用置換液將基板W上之沖洗液置換之後將乾燥前處理液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而於基板之上表面形成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100。因此,沖洗液與乾燥前處理液之選擇自由度增大。藉此,可無關於沖洗液之種類,就由凝固體101引起之應力對圖案崩塌之影響之觀點而言選擇包含恰當之昇華性物質的乾燥前處理液。因此,可進一步減少圖案160之構造體161之崩塌。
<第2實施形態> 圖8A係第2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1所具備之處理單元2P中所配置之旋轉夾盤5之周邊之模式性局部剖視圖。圖8B係處理單元2P中所配置之旋轉基座21及其周邊之構件之模式性俯視圖。於圖8A及圖8B以及下述圖9中,對與上述圖1~圖7所示之構成同等之構成標註與圖1等相同之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第2實施形態之處理單元2P與第1實施形態之處理單元2(參照圖2)之主要不同點在於,在旋轉基座21與基板W之間設置有能夠升降之加熱器單元130。
加熱器單元130具有圓板狀之加熱板之形態。加熱器單元130具有自下方與基板W之下表面對向之對向面130a。
加熱器單元130包含板本體131、複數個支持銷132及加熱器133。板本體131於俯視下略小於基板W。複數個支持銷132自板本體131之上表面突出。由板本體131之上表面與複數個支持銷132之表面構成對向面130a。
加熱器133亦可為內置於板本體131之電阻器。對加熱器133,經由饋電線134自加熱器通電單元135供給電力。藉由對加熱器133通電而將對向面130a加熱。加熱器通電單元135例如係電源裝置。
加熱器單元130係由自加熱器單元130之中央部向下方延伸之支軸136水平地支持。
加熱器單元130之中心線配置於基板W之旋轉軸線A1上。即便旋轉基座21旋轉,加熱器單元130亦不旋轉。加熱器單元130之外徑小於基板W之直徑。複數個夾盤銷20配置於加熱器單元130之周圍。
加熱器單元130能夠相對於旋轉基座21上下移動。加熱器單元130經由支軸136連接於加熱器升降單元137。加熱器升降單元137使加熱器單元130於上位置(以實線表示之位置)與下位置(以二點鏈線表示之位置)之間鉛直地升降。上位置係加熱器單元130與基板W之下表面接觸之接觸位置。下位置係加熱器單元130於遠離基板W之狀態下配置於基板W之下表面與旋轉基座21之上表面之間之分離位置。
加熱器升降單元137例如包含滾珠螺桿機構(未圖示)、及對其賦予驅動力之電動馬達(未圖示)。加熱器升降單元137亦稱為加熱器升降器。
加熱器單元130亦可構成為於上升至上位置之過程中,自夾盤銷20提昇基板W並藉由對向面130a支持基板W。為此,複數個夾盤銷20必須構成為能夠於接觸基板W之周端而固持基板W之關閉狀態與自基板W之周端退避之打開狀態之間開閉,於打開狀態下,自基板W之周端離開而解除固持,另一方面,接觸基板W之周緣部之下表面而自下方支持基板W。
作為將複數個夾盤銷20開閉之構成,處理單元2P進而包含對複數個夾盤銷20進行開閉驅動之夾盤銷驅動單元140。夾盤銷驅動單元140例如包含內置於旋轉基座21之連桿機構141、及配置於旋轉基座21外之驅動源142。驅動源142例如包含滾珠螺桿機構(未圖示)、及對其賦予驅動力之電動馬達(未圖示)。
加熱器升降單元137使加熱器單元130位於上位置至下位置之任意位置。若於基板W由複數個夾盤銷20自下方支持且複數個夾盤銷20對基板W之固持解除之狀態下,加熱器單元130上升至上位置,則加熱器單元130之複數個支持銷132接觸基板W之下表面,而基板W由加熱器單元130支持。
其後,基板W由加熱器單元130提昇,並自複數個夾盤銷20向上方離開。若位於上位置之加熱器單元130下降至下位置,則將加熱器單元130上之基板W置於複數個夾盤銷20之上,加熱器單元130自基板W向下方離開。藉此,基板W於複數個夾盤銷20與加熱器單元130之間被交接。
參照圖3中以二點鏈線表示之部分,第2實施形態之控制器3除了控制第1實施形態之控制器3所控制之對象以外,還控制加熱器通電單元135、加熱器升降單元137及夾盤銷驅動單元140。
於第2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1中,能夠進行與圖4所示之流程圖同樣之基板處理。詳細而言,第2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除了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步驟S6)中之基板W之溫度調整(加熱)係使用加熱器單元130進行之方面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大致相同。圖9係用以說明利用第2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1進行之基板處理之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步驟S6)之情況的模式圖。
具體而言,如圖9所示,於對加熱器單元130供給有電力之狀態下,與開始對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氣體大致同時地,加熱器升降單元137使加熱器單元130自下位置移動至以非接觸之形式接近基板W之下表面之接近位置。藉此,藉由加熱器單元130之輻射熱,與開始對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氣體(區域並存狀態之產生)大致同時地開始加熱基板W。
根據加熱器單元130之設定溫度,存在如下情形:即便於加熱器單元130位於下位置之狀態下,亦藉由加熱器單元130之輻射熱將基板W加熱。於該情形時,藉由加熱器單元130之輻射熱,與開始對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氣體大致同時地加強基板W之加熱。
加熱器單元130對基板W之加熱係於乾燥區域D之擴大中仍繼續。藉此,介隔基板W將凝固體101及液膜100之整體加熱。即,亦將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凝固體101、及液殘存區域L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之液膜100加熱(加熱工序)。於第2實施形態中,加熱器單元130作為加熱單元發揮功能。
基板W之旋轉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與開始向基板W供給氣體大致同時地加速(基板旋轉工序、旋轉加速工序)。基板W之旋轉速度自特定之覆液速度變更為特定之液膜排除速度。
乾燥區域D之擴大中,仍繼續自中央噴嘴12及氣體流路65噴出氣體,藉此,氣體被供給至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凝固體101、及液殘存區域L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之液膜100(氣體供給工序)。
於第2實施形態中,藉由自中央噴嘴12及氣體流路65噴出氣體而產生區域並存狀態,促進乾燥區域D之擴大。又,藉由加熱器單元130之加熱及利用旋轉馬達23之基板W之旋轉,促進區域並存狀態之產生及乾燥區域D之擴大。因此,由氣體供給單元(中央噴嘴12及氣體流路65)、旋轉馬達23及加熱器單元130構成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單元。
乾燥區域D、凝固體殘存區域S及液殘存區域L之形狀及乾燥區域D之擴大之原理由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故省略其等之說明(參照圖6A~圖7)。
根據第2實施形態,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之效果。
於第2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中,除了加熱器單元130以外,亦可藉由自下表面噴嘴13對基板W之下表面供給熱媒而將液膜100及凝固體101加熱。
於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中,無需使基板W旋轉之情形時,加熱器單元130亦可將基板W提昇。於該情形時,夾盤銷20必須設為打開狀態。
<第3實施形態> 圖10係第3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1所具備之處理單元2Q中所配置之旋轉夾盤5之周邊之模式圖。於圖10及下述圖11中,對與上述圖1~圖9所示之構成同等之構成標註與圖1等相同之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第3實施形態之處理單元2Q與第1實施形態之處理單元2(參照圖2)之主要不同點在於,於對向構件6內置有內置加熱器150。
如圖10所示,內置加熱器150配置於對向構件6之內部。內置加熱器150與對向構件6一起升降。基板W配置於內置加熱器150之下方。內置加熱器150例如係電阻器。對內置加熱器150,經由饋電線(未圖示)自加熱器通電單元152供給電力。藉由對內置加熱器150通電,而將對向構件6之對向面6a加熱。加熱器通電單元152例如係電源裝置。
參照圖3中以二點鏈線表示之部分,第3實施形態之控制器3除了控制第1實施形態之控制器3所控制之對象以外,還控制加熱器通電單元152。
於第3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1中,能夠進行與圖4所示之流程圖同樣之基板處理。詳細而言,第3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除了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步驟S6)中之液膜100及凝固體101之加熱係使用內置加熱器150進行之方面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大致相同。圖11係用以說明利用第3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1進行之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步驟S6)之情況的模式圖。
具體而言,如圖11所示,於對內置加熱器150供給有電力之狀態下,對向構件升降單元61與開始對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氣體大致同時地,將對向構件6配置於下位置。藉此,藉由內置加熱器150之輻射熱,與開始對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氣體(區域並存狀態之產生)大致同時地,開始加熱基板W上之液膜100。
內置加熱器150對基板W之加熱係於乾燥區域D之擴大中仍繼續。藉此,於乾燥區域D之擴大中亦將凝固體101及液膜100之整體加熱。即,將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凝固體101、及液殘存區域L之液膜100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加熱(加熱工序)。於第3實施形態中,內置加熱器150作為加熱單元發揮功能。
於乾燥區域D之擴大中,藉由自中央噴嘴12及氣體流路65噴出氣體,而將氣體吹送至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凝固體101、及液殘存區域L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之液膜100(氣體供給工序)。
基板W之旋轉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與開始對基板W供給氣體大致同時地加速(基板旋轉工序、旋轉加速工序)。基板W之旋轉速度自特定之覆液速度變更為特定之液膜排除速度。
於第3實施形態中,藉由自中央噴嘴12及氣體流路65噴出氣體而產生區域並存狀態,促進乾燥區域D之擴大。又,藉由內置加熱器150之加熱及利用旋轉馬達23之基板W之旋轉,促進區域並存狀態之產生及乾燥區域D之擴大。因此,由氣體供給單元(中央噴嘴12及氣體流路65)、旋轉馬達23及內置加熱器150構成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單元。
乾燥區域D、凝固體殘存區域S及液殘存區域L之形狀及乾燥區域D之擴大之原理由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故省略其等之說明(參照圖6A~圖7)。
根據第3實施形態,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之效果。
又,根據第3實施形態,於與基板W之上表面對向之對向構件6內置有內置加熱器150,因此,可將保持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液膜100及凝固體101不介隔基板W而直接加熱。因此,可將保持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液膜100及凝固體101效率更高地加熱。
於第3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中,亦可除了內置加熱器150以外,還藉由自下表面噴嘴13對基板W之下表面供給熱媒而將液膜100及凝固體101加熱。
<第4實施形態> 圖12A係用以說明利用第4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進行之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之情況的模式圖。圖12B係用以說明利用第4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1進行之乾燥區域擴大工序之情況的模式圖。於圖12A及圖12B中,對與上述圖1~圖11所示之構成同等之構成標註與圖1等相同之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第4實施形態之處理單元2R與第1實施形態之處理單元2(參照圖2)之主要不同點在於包含至少能夠於水平方向上移動之移動加熱器120。移動加熱器120例如係紅外線加熱器。
移動加熱器120包含發出紅外線之紅外線燈121、及收容紅外線燈121之燈罩122。紅外線燈121配置於燈罩122內。紅外線燈121例如包含燈絲、及收容燈絲之石英管。移動加熱器120於俯視下小於基板W之上表面。
移動加熱器120藉由加熱器移動單元123而於水平方向及鉛直方向上移動。移動加熱器120可於中心位置與原始位置(退避位置)之間移動。移動加熱器120位於中心位置時,與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對向,將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加熱。
移動加熱器120位於原始位置時,不與基板W之上表面對向,於俯視下位於處理承杯7之外側。移動加熱器120藉由沿鉛直方向移動而可接近基板W之上表面或自基板W之上表面向上方退避。
加熱器移動單元123例如包含:臂123a,其支持移動加熱器120且水平地延伸;及臂驅動單元123b,其驅動臂123a。臂驅動單元123b包含:轉動軸(未圖示),其結合於臂123a且沿著鉛直方向延伸;及轉動軸驅動單元(未圖示),其使轉動軸升降或轉動。
轉動軸驅動單元藉由使轉動軸繞鉛直之轉動軸線轉動而使臂123a擺動。進而,轉動軸驅動單元藉由使轉動軸沿著鉛直方向升降而使臂123a上下移動。對應於臂123a之擺動及升降,移動加熱器120於水平方向及鉛直方向上移動。
第4實施形態之控制器3除了控制第1實施形態之控制器3所控制之對象以外,還控制加熱器移動單元123(參照圖3)。
於第4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1中,能夠進行與圖4所示之流程圖同樣之基板處理。詳細而言,第4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除了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步驟S6)中之區域並存狀態之產生及乾燥區域D之擴大係主要藉由移動加熱器120之加熱而進行的方面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大致相同。以下,對第4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之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進行說明。
如圖12A所示,加熱器移動單元123使移動加熱器120移動至中央位置。藉由移動加熱器120移動至中心位置,而藉由移動加熱器120之輻射熱開始對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100中位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之部分(液膜100之中央部)進行加熱。
與開始利用移動加熱器120加熱液膜100大致同時地,使基板W之旋轉加速(旋轉加速工序)。基板W之旋轉速度與第1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同樣地,自覆液速度變更為液膜排除速度。
藉由將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100之中央部加熱,使液膜100之旋轉中心附近之溶劑蒸發而形成凝固體101。藉由繼續對液膜100之中央部進行加熱,而如圖12A所示,該凝固體101昇華而使基板W之上表面乾燥,基板W之上表面中已乾燥之部分周圍之溶劑蒸發而形成凝固體101。
如此,藉由利用移動加熱器120將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100之中央部加熱,而產生區域並存狀態(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
藉由基板W以液膜排除速度旋轉,而基板W上之液膜100變薄。因此,為了形成凝固體101所需之溶劑之蒸發量、及為了使基板W之上表面乾燥所需之凝固體101之昇華量減少。又,藉由利用移動加熱器120對液膜100及凝固體101進行之加熱,而促進溶劑之蒸發及凝固體101之昇華。
產生區域並存狀態之後,仍繼續利用移動加熱器120進行之加熱、及基板W以液膜排除速度之旋轉。因此,一面維持區域並存狀態,一面以凝固體殘存區域S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移動之方式使乾燥區域D擴大(乾燥區域擴大工序)。
詳細而言,如圖12B所示,隨著乾燥區域D之擴大,加熱器移動單元123使移動加熱器120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移動(加熱器移動工序)。例如,移動加熱器120以與凝固體殘存區域S對向之方式移動。因此,於乾燥區域D之擴大中,移動加熱器120將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凝固體101及其周邊部分、即液殘存區域L之液膜100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加熱(加熱工序)。
由於基板W正在旋轉,故移動加熱器120可於繞旋轉軸線A1之旋轉方向之全周將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凝固體101、及液殘存區域L之液膜100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加熱。於第4實施形態中,移動加熱器120作為加熱單元發揮功能。
於第4實施形態中,藉由移動加熱器120進行之加熱而產生區域並存狀態,促進乾燥區域D之擴大。又,藉由利用旋轉馬達23之基板W之旋轉,而促進區域並存狀態之產生及乾燥區域D之擴大。由移動加熱器120及旋轉馬達23構成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單元。
乾燥區域D、凝固體殘存區域S及液殘存區域L之形狀以及乾燥區域D之擴大之原理由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故省略其等之說明(參照圖6A~圖7)。
根據第4實施形態,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之效果。
於第4實施形態中,藉由將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100之中央部加熱,而於液膜100之中央部形成乾燥區域D及凝固體殘存區域S。即,藉由將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100之中央部加熱,而產生區域並存狀態。於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中,與液膜100之中央部之加熱開始大致同時地使基板W之旋轉加速。
因此,於液膜100之中央部之加熱即將開始之前,可將液膜100以足夠厚之狀態維持。因此,可利用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100確實地覆蓋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另一方面,液膜100之中央部之加熱開始後,由於作用於液膜100之離心力增大,故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100變薄。因此,為了形成凝固體101而蒸發之溶劑之量減少,故可快速地形成凝固體101。進而,藉由使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100變薄,自該液膜100形成之凝固體101亦變薄。因此,可於乾燥區域擴大工序中使凝固體101快速地昇華。藉此,可快速地擴大乾燥區域D。因此,可進一步縮短由凝固體101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圖案160之構造體161(參照圖7)的時間。
又,根據第4實施形態,隨著乾燥區域D之擴大,移動加熱器120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移動。因此,於藉由乾燥區域D之擴大而凝固體殘存區域S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移動之期間,可將移動加熱器120維持於相較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更靠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位置。因此,於乾燥區域D之擴大中,可將凝固體101高效率地加熱。藉此,可於凝固體殘存區域S中進一步促進凝固體101之昇華。進而,亦可促進溶劑自存在於液殘存區域L之液膜100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之乾燥前處理液蒸發而進一步促進凝固體101之形成。因此,可進一步促進乾燥區域D之擴大。
於第4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中,乾燥區域D之擴大係藉由移動加熱器120進行之加熱與基板W之旋轉而得到促進。然而,亦可於乾燥區域D之擴大中自中央噴嘴12及氣體流路65之至少一者(氣體供給單元,參照圖2)對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氣體(氣體供給工序)。藉此,進一步促進乾燥區域D之擴大。
於第4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中,亦可除了移動加熱器120以外,還藉由自下表面噴嘴13(加熱單元,參照圖2)對基板W之下表面供給熱媒而將液膜100及凝固體101加熱(加熱工序)。
<第5實施形態> 圖13A係用以說明利用第5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1進行之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之情況的模式圖。圖13B係用以說明利用第5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進行之乾燥區域擴大工序之情況的模式圖。於圖13A及圖13B中,對與上述圖1~圖12B所示之構成同等之構成標註與圖1等相同之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第5實施形態之處理單元2S與第1實施形態之處理單元2(參照圖2)之主要不同點在於,包含至少能夠於水平方向上移動且可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噴出氣體之移動氣體噴嘴14。
移動氣體噴嘴14藉由氣體噴嘴移動單元39而於水平方向及鉛直方向上移動。移動氣體噴嘴14可於中心位置與原始位置(退避位置)之間移動。
移動氣體噴嘴14位於中心位置時,與基板W之上表面之旋轉中心對向。移動氣體噴嘴14位於原始位置時,不與基板W之上表面對向,於俯視下位於處理承杯7之外側。移動氣體噴嘴14藉由沿鉛直方向移動而可接近基板W之上表面或自基板W之上表面向上方退避。
氣體噴嘴移動單元39例如包含支持移動氣體噴嘴14且水平地延伸之臂39a、及驅動臂39a之臂驅動單元39b。臂驅動單元39b包含:轉動軸(未圖示),其結合於臂39a且沿著鉛直方向延伸;及轉動軸驅動單元(未圖示),其使轉動軸升降或轉動。
轉動軸驅動單元藉由使轉動軸繞鉛直之轉動軸線轉動而使臂39a擺動。進而,轉動軸驅動單元藉由使轉動軸沿著鉛直方向升降而使臂39a上下移動。對應於臂39a之擺動及升降,移動氣體噴嘴14於水平方向及鉛直方向上移動。
移動氣體噴嘴14連接於將氣體引導至移動氣體噴嘴14之移動氣體配管47。當介裝於移動氣體配管47之移動氣體閥57打開時,氣體自移動氣體噴嘴14之噴出口向下方連續地噴出。
自移動氣體噴嘴14噴出之氣體例如為氮氣(N2 )等惰性氣體。自移動氣體噴嘴14噴出之氣體亦可為空氣。
第5實施形態之控制器3除了控制第1實施形態之控制器3所控制之對象以外,還控制移動氣體閥57及氣體噴嘴移動單元39(參照圖3)。
於第5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1中,能夠進行與圖4所示之流程圖同樣之基板處理。詳細而言,第5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除了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步驟S6)中之乾燥區域D及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形成、及乾燥區域D之擴大係主要藉由自移動氣體噴嘴14吹送氣體而進行的方面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大致相同。以下,對第5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之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進行說明。
如圖13A所示,氣體噴嘴移動單元39使移動氣體噴嘴14移動至中央位置。於移動氣體噴嘴14位於中心位置之狀態下,將移動氣體閥57打開。藉此,自移動氣體噴嘴14之噴出口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噴出氣體(氣體噴出工序)。自移動氣體噴嘴14噴出之氣體被吹送至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產生區域並存狀態。
基板W之旋轉係與開始自移動氣體噴嘴14對基板W供給氣體大致同時地加速(基板旋轉工序、旋轉加速工序)。基板W之旋轉速度自特定之覆液速度變更為特定之液膜排除速度。
於與打開移動氣體閥57之時點大致相同之時點打開熱媒閥56。藉此,與開始自移動氣體噴嘴14噴出氣體大致同時地,開始自下表面噴嘴13噴出熱媒。藉由自下表面噴嘴13對基板W之下表面供給熱媒,而介隔基板W將基板W上之液膜100加熱。藉此,促進區域並存狀態之產生。
然後,如圖13B所示,隨著乾燥區域D之擴大,氣體噴嘴移動單元39使移動氣體噴嘴14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移動(噴嘴移動工序)。例如,以移動氣體噴嘴14之噴出口與凝固體殘存區域S對向之方式使移動氣體噴嘴14移動。因此,於乾燥區域D之擴大中,自移動氣體噴嘴14之噴出口噴出之氣體被供給至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凝固體101。自移動氣體噴嘴14之噴出口噴出之氣體亦直接或間接地供給至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周邊部分、即液殘存區域L之液膜100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氣體供給工序)。
由於基板W正在旋轉,故移動氣體噴嘴14可於繞旋轉軸線A1之旋轉方向之全周對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凝固體101、及液殘存區域L之液膜100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吹送氣體。因此,移動氣體噴嘴14作為氣體供給單元發揮功能。
於乾燥區域D之擴大中,仍繼續自下表面噴嘴13對基板W之下表面供給熱媒。因此,將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凝固體101及液殘存區域L之液膜100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加熱(加熱工序)。下表面噴嘴13作為加熱單元發揮功能。
於第5實施形態中,藉由自移動氣體噴嘴14對基板W供給氣體而產生區域並存狀態,促進乾燥區域D之擴大。又,藉由自下表面噴嘴13對基板W之熱媒供給、及利用旋轉馬達23之基板W之旋轉而促進區域並存狀態之產生及乾燥區域D之擴大。因此,由移動氣體噴嘴14、旋轉馬達23及下表面噴嘴13構成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單元。
使用包含質量百分比濃度為0.62 wt%以上2.06 wt%以下之樟腦作為溶質(昇華性物質)且包含IPA作為溶劑的乾燥前處理液,於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形成凝固體101之後使凝固體101昇華之情形時,圖案160之構造體161之崩塌率為83%以下。又,使用包含質量百分比濃度為1.04 wt%以上1.25 wt%以下之樟腦作為溶質且包含IPA作為溶劑的乾燥前處理液,於基板W之整個上表面形成凝固體101之後使凝固體101昇華之情形時,圖案160之構造體161之崩塌率為20%以下。
因此,較佳為於開始朝向基板W之中央部供給氣體後,於乾燥前處理液中之樟腦之質量百分比濃度成為0.62 wt%以上2.06 wt%以下之時點使移動氣體噴嘴14開始移動。若如此,則可降低圖案160之構造體161之崩塌率。更佳為於乾燥前處理液中之樟腦之質量百分比濃度成為1.04wt%以上1.25wt%以下之時點使移動氣體噴嘴14開始移動。若如此,則可進一步降低圖案160之崩塌率。
乾燥區域D、凝固體殘存區域S及液殘存區域L之形狀以及乾燥區域D之擴大之原理由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故省略其等之說明(參照圖6A~圖7)。
根據第5實施形態,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之效果。
又,根據第5實施形態,隨著乾燥區域D之擴大,移動氣體噴嘴14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移動。因此,於藉由乾燥區域D之擴大而凝固體殘存區域S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移動之期間,可將移動氣體噴嘴14維持於靠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位置。因此,可於乾燥區域D之擴大中高效率地將氣體供給至凝固體殘存區域S。因此,可於凝固體殘存區域S進一步促進凝固體101之昇華。進而,亦可促進溶劑自液殘存區域L之液膜100中接近凝固體殘存區域S之部分蒸發而進一步促進凝固體101之形成。藉此,可進一步促進乾燥區域D之擴大。因此,可進一步縮短由凝固體101引起之應力作用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圖案160之構造體161(參照圖7)的時間。
於第5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中,乾燥區域D之擴大係藉由自移動氣體噴嘴14供給氣體、基板W旋轉、以及自下表面噴嘴13向基板W之下表面供給熱媒而得到促進。然而,亦可於乾燥區域D之擴大中自中央噴嘴12及氣體流路65之至少任一者(參照圖2)向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氣體。藉此,進一步促進乾燥區域D之擴大。
於第5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中,藉由自移動氣體噴嘴14噴出之氣體,產生區域並存狀態而使乾燥區域D擴大。然而,亦可由自中央噴嘴12及氣體流路65之至少任一者噴出之氣體產生區域並存狀態。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上所說明之實施形態,可進而以其他形態實施。
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藥液噴嘴8、沖洗液噴嘴9、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及置換液噴嘴11係移動噴嘴。然而,藥液噴嘴8、沖洗液噴嘴9、乾燥前處理液噴嘴10及置換液噴嘴11亦可為水平方向及鉛直方向上之位置固定之固定噴嘴。又,亦可構成為藥液、沖洗液、乾燥前處理液及置換液中之至少任一者自中央噴嘴12噴出。
又,例如,自中央噴嘴12、氣體流路65及移動氣體噴嘴14噴出之氣體亦可為高溫惰性氣體或高溫空氣等高溫氣體。若如此,則可促進溶劑之蒸發或凝固體101之昇華。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與乾燥前處理液之噴出之停止大致同時地,使基板W之旋轉減速至特定之覆液速度。然而,亦可於乾燥前處理液噴出後不使基板W之旋轉減速而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供給氣體從而產生區域並存狀態。若如此,則可縮短自基板W之上表面將乾燥處理液之液膜100去除所需之時間。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亦可於基板處理裝置1設置用以觀察基板W之上表面之情況之相機等攝像單元。亦可基於使用攝像單元觀察凝固體101之形成及昇華之時間所得之結果,對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之氣體之流量或者移動氣體噴嘴14或移動加熱器120之移動速度進行反饋控制。
已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了說明,但其等僅為用以使本發明之技術內容明確之具體例,本發明不應限定於該等具體例進行解釋,本發明之範圍僅由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限定。
本申請案與2018年8月31日向日本特許廳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特願2018-163869號對應,該申請案之所有揭示以引用之形式併入至本文中。
1:基板處理裝置 2:處理單元 2P:處理單元 2Q:處理單元 2R:處理單元 2S:處理單元 3:控制器 3A:處理器 3B:記憶體 4:腔室 4a:出入口 5:旋轉夾盤 6:對向構件 6a:對向面 6b:開口 7:處理承杯 8:藥液噴嘴 9:沖洗液噴嘴 10:乾燥前處理液噴嘴 11:置換液噴嘴 12:中央噴嘴 12a:噴出口 13:下表面噴嘴 13a:噴出口 14:移動氣體噴嘴 20:夾盤銷 21:旋轉基座 21a:貫通孔 22:旋轉軸 23:旋轉馬達 35:藥液噴嘴移動單元 35a:臂 35b:臂驅動單元 36:沖洗液噴嘴移動單元 36a:臂 36b:臂驅動單元 37:乾燥前處理液噴嘴移動單元 37a:臂 37b:臂驅動單元 38:置換液噴嘴移動單元 38a:臂 38b:臂驅動單元 39:氣體噴嘴移動單元 39a:臂 39b:臂驅動單元 40:藥液配管 41:沖洗液配管 42:乾燥前處理液配管 43:置換液配管 44:第1氣體配管 45:第2氣體配管 46:熱媒配管 47:移動氣體配管 50:藥液閥 51:沖洗液閥 52:乾燥前處理液閥 53:置換液閥 54:第1氣體閥 55:第2氣體閥 56:熱媒閥 57:移動氣體閥 58:第1氣體流量調整閥 59:第2氣體流量調整閥 60:中空軸 60a:內部空間 61:對向構件升降單元 65:氣體流路 71:護罩 71u:上端 72:承杯 73:外壁構件 74:護罩升降單元 100:液膜 101:凝固體 120:移動加熱器 121:紅外線燈 122:燈罩 123:加熱器移動單元 123a:臂 123b:臂驅動單元 130:加熱器單元 130a:對向面 131:板本體 132:支持銷 133:加熱器 134:饋電線 135:加熱器通電單元 136:支軸 137:加熱器升降單元 140:夾盤銷驅動單元 141:連桿機構 142:驅動源 150:內置加熱器 152:加熱器通電單元 160:圖案 161:構造體 162:凹部 A1:旋轉軸線 C:載具 CR:搬送機械手 D:乾燥區域 IR:搬送機械手 L:液殘存區域 LP:裝載埠口 S:凝固體殘存區域 S1:步驟 S2:步驟 S3:步驟 S4:步驟 S5:步驟 S6:步驟 S7:步驟 W:基板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之佈局的模式性俯視圖。 圖2係表示上述基板處理裝置所具備之處理單元之概略構成之模式性局部剖視圖。 圖3係表示上述基板處理裝置之主要部分之電氣構成之方塊圖。 圖4係用以說明利用上述基板處理裝置進行之基板處理之一例之流程圖。 圖5A係用以說明上述基板處理之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工序(步驟S5)之情況之模式圖。 圖5B係用以說明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工序(步驟S5)之情況之模式圖。 圖5C係用以說明上述基板處理之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步驟S6)之情況之模式圖。 圖5D係用以說明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步驟S6)之情況之模式圖。 圖6A係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步驟S6)之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中之基板之俯視圖。 圖6B係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步驟S6)之乾燥區域擴大工序中之基板之俯視圖。 圖7係用以說明上述乾燥區域擴大工序中之基板之表面之情況的模式圖。 圖8A係第2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所具備之處理單元中所配置之旋轉夾盤及其周邊之構件之模式性局部剖視圖。 圖8B係第2實施形態之處理單元中所配置之旋轉基座及其周邊之構件之模式性俯視圖。 圖9係用以說明利用第2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進行之上述基板處理之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步驟S6)之情況之模式圖。 圖10係第3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所具備之處理單元中所配置之旋轉夾盤之周邊之模式圖。 圖11係用以說明利用第3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進行之上述基板處理之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步驟S6)之情況之模式圖。 圖12A係用以說明利用第4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進行之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之情況之模式圖。 圖12B係用以說明利用第4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進行之乾燥區域擴大工序之情況之模式圖。 圖13A係用以說明利用第5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進行之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之情況之模式圖。 圖13B係用以說明利用第5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進行之乾燥區域擴大工序之情況之模式圖。
100:液膜
101:凝固體
160:圖案
161:構造體
162:凹部
A1:旋轉軸線
D:乾燥區域
L:液殘存區域
S:凝固體殘存區域

Claims (14)

  1. 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其包含: 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工序,其係將包含不經過液體而自固體變成氣體之昇華性物質與使上述昇華性物質溶解之溶劑的溶液即乾燥前處理液供給至形成有圖案之基板之表面,藉此,於上述基板之表面上形成覆蓋上述基板之表面之上述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及 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其係使上述溶劑自上述液膜蒸發而於上述基板之表面上形成包含上述昇華性物質之凝固體,且使上述凝固體昇華,藉此,自上述基板之表面上將上述液膜排除;且 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包含: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其係產生上述凝固體昇華而上述基板之表面乾燥之乾燥區域、殘存有上述凝固體之凝固體殘存區域及殘存有上述液膜之液殘存區域依次自上述基板之表面之中央部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排列的區域並存狀態;及乾燥區域擴大工序,其係一面維持上述區域並存狀態一面以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移動之方式將上述乾燥區域擴大。
  2.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乾燥區域擴大工序包含如下工序,即,一面將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維持為於俯視下包圍上述乾燥區域之環狀,一面以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移動之方式將上述乾燥區域擴大。
  3.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進而包含氣體供給工序,該氣體供給工序係於上述乾燥區域之擴大中,朝向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之上述凝固體、及上述液殘存區域中接近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之部分之上述乾燥前處理液供給氣體。
  4. 如請求項3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氣體供給工序包含:氣體噴出工序,其係自噴嘴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噴出氣體;及噴嘴移動工序,其係隨著上述乾燥區域擴大而使上述噴嘴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移動。
  5.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進而包含加熱工序,該加熱工序係於上述乾燥區域之擴大中,將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之上述凝固體、及上述液殘存區域中接近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之部分之上述乾燥前處理液加熱。
  6. 如請求項5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加熱工序包含加熱器移動工序,該加熱器移動工序係隨著上述乾燥區域擴大而使加熱器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移動。
  7.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進而包含基板旋轉工序,該基板旋轉工序係與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工序及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並行地,使上述基板繞通過上述基板之表面之中央部之鉛直軸線旋轉,且 上述基板旋轉工序包含旋轉加速工序,該旋轉加速工序係與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工序之開始同時地使上述基板之旋轉加速。
  8. 如請求項7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包含如下工序,即,藉由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之中央部吹送氣體而於上述液膜之中央部形成上述乾燥區域及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且 上述旋轉加速工序包含與上述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中之氣體吹送之開始同時地使上述基板之旋轉加速的工序。
  9. 如請求項7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包含藉由將上述液膜之中央部加熱而於上述液膜之中央部形成上述乾燥區域及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的工序,且 上述旋轉加速工序包含與上述區域並存狀態產生工序中之上述液膜之中央部之加熱之開始同時地使上述基板之旋轉加速的工序。
  10.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進而包含: 沖洗液供給工序,其係對上述基板之表面供給沖洗液;及 置換工序,其係藉由將與上述沖洗液及上述乾燥前處理液之兩者具有相溶性之置換液供給至上述基板之表面,而將上述基板之表面上之上述沖洗液利用上述置換液置換;且 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工序包含如下工序,即,於藉由上述置換液置換上述沖洗液之後,將上述乾燥前處理液供給至上述基板之表面。
  11.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包含: 乾燥前處理液膜形成單元,其將包含不經過液體而自固體變成氣體之昇華性物質與使上述昇華性物質溶解之溶劑的溶液即乾燥前處理液供給至形成有圖案之基板之表面,藉此,於上述基板之表面上形成覆蓋上述基板之表面之上述乾燥前處理液之液膜;及 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單元,其使上述溶劑自上述液膜蒸發而於上述基板之表面上形成包含上述昇華性物質之凝固體,且使上述凝固體昇華,藉此,自上述基板之表面上將上述液膜排除;且 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單元係產生上述凝固體昇華而上述基板之表面乾燥之乾燥區域、殘存有上述凝固體之凝固體殘存區域、及殘存有上述液膜之液殘存區域依次自上述基板之表面之中央部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排列的區域並存狀態,一面維持上述區域並存狀態一面以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朝向上述基板之表面之周緣部移動之方式使上述乾燥區域擴大。
  12. 如請求項11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單元包含氣體供給單元,該氣體供給單元係於上述乾燥區域之擴大中,朝向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之上述凝固體、及上述液殘存區域中接近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之部分之上述乾燥前處理液供給氣體。
  13. 如請求項11或12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單元包含基板旋轉單元,該基板旋轉單元係於上述乾燥區域之擴大中,使上述基板繞通過上述基板之表面之中央部之鉛直軸線旋轉。
  14. 如請求項11或12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乾燥前處理液膜排除單元包含加熱單元,該加熱單元係於上述乾燥區域之擴大中,將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之上述凝固體、及上述液殘存區域中接近上述凝固體殘存區域之部分之上述乾燥前處理液加熱。
TW108126464A 2018-08-31 2019-07-26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7284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3869A JP7122911B2 (ja) 2018-08-31 2018-08-31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2018-163869 2018-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5118A TW202015118A (zh) 2020-04-16
TWI728414B true TWI728414B (zh) 2021-05-21

Family

ID=69643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6464A TWI728414B (zh) 2018-08-31 2019-07-26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122911B2 (zh)
KR (1) KR102476555B1 (zh)
CN (1) CN112640057B (zh)
TW (1) TWI728414B (zh)
WO (1) WO20200448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296436A (en) * 2020-03-17 2022-11-01 Central Glass Co Ltd A film preparation for production through sublimation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ubstrate
JP7446181B2 (ja) 2020-08-20 2024-03-08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CN117329786A (zh) * 2022-06-27 2024-01-02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基板处理装置和方法
JP2024060140A (ja) * 2022-10-19 2024-05-02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14534A (en) * 2010-09-29 2012-04-01 Dainippon Screen Mfg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substrate
JP2012243869A (ja) * 2011-05-17 2012-12-10 Tokyo Electron Ltd 基板乾燥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JP2014011426A (ja) * 2012-07-03 2014-01-20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基板乾燥方法および基板乾燥装置
TW201719743A (zh) * 2015-08-07 2017-06-01 Tokyo Electron Ltd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TW201826341A (zh) * 2017-01-06 2018-07-16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35579A (ja) * 2008-12-05 2010-06-17 Seiko Epson Corp ドープシリコン膜の形成方法
JP5622675B2 (ja) * 2011-07-05 2014-11-12 株式会社東芝 基板処理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JP5806645B2 (ja) 2012-06-12 2015-11-10 株式会社東芝 基板の乾燥方法、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基板の乾燥装置
JP6224515B2 (ja) * 2013-06-07 2017-11-01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処理方法並びに基板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6216188B2 (ja) 2013-09-04 2017-10-18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乾燥装置および基板乾燥方法
JP2015092619A (ja) * 2015-01-08 2015-05-14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乾燥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JP6642868B2 (ja) * 2015-08-18 2020-02-12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CN108028193B (zh) * 2015-09-30 2022-04-22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基板处理装置和基板处理方法
JP6356207B2 (ja) * 2016-12-15 2018-07-11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乾燥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JP7001423B2 (ja) * 2016-12-26 2022-01-19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14534A (en) * 2010-09-29 2012-04-01 Dainippon Screen Mfg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substrate
JP2012243869A (ja) * 2011-05-17 2012-12-10 Tokyo Electron Ltd 基板乾燥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JP2014011426A (ja) * 2012-07-03 2014-01-20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基板乾燥方法および基板乾燥装置
TW201719743A (zh) * 2015-08-07 2017-06-01 Tokyo Electron Ltd 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TW201826341A (zh) * 2017-01-06 2018-07-16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476555B1 (ko) 2022-12-12
JP7122911B2 (ja) 2022-08-22
CN112640057A (zh) 2021-04-09
KR20210046770A (ko) 2021-04-28
JP2020035986A (ja) 2020-03-05
CN112640057B (zh) 2024-04-12
WO2020044885A1 (ja) 2020-03-05
TW202015118A (zh) 2020-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8414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CN107871691B (zh) 基板处理方法和基板处理装置
TWI696218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687989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746998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740095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744917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708339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743585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722507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667076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KR102504972B1 (ko) 기판 처리 방법 및 기판 처리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