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8072B - 用於電子圓筒鎖之低耗能離合器制動機構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電子圓筒鎖之低耗能離合器制動機構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8072B
TWI728072B TW106109340A TW106109340A TWI728072B TW I728072 B TWI728072 B TW I728072B TW 106109340 A TW106109340 A TW 106109340A TW 106109340 A TW106109340 A TW 106109340A TW I728072 B TWI728072 B TW I7280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
rotor
clutch
brak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9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40001A (zh
Inventor
卡洛斯 費瑞拉
安德 曼歐茲
Original Assignee
西班牙商賽托系統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西班牙商賽托系統有限責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西班牙商賽托系統有限責任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40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0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8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807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6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 E05B47/0611Cylinder locks with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 E05B47/0638Cylinder locks with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by disconnecting the rotor
    • E05B47/0642Cylinder locks with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by disconnecting the rotor axially, i.e. with an axially disengaging coupling ele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6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 E05B47/0611Cylinder locks with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 E05B47/0615Cylinder locks with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operated by handles, e.g. by knob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04Devices for coupling the turning cylinder of a single or a double cylinder lock with the bolt operating member
    • E05B17/044Clutches, disengageable couplings
    • E05B17/045Clutches, disengageable couplings for keeping the rotor disconnected from the bolt actuating member, when being turned, e.g. forcefully, without the proper ke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5/00Locks for use with special keys or a plurality of keys ; keys therefor
    • E05B35/007Locks for use with special keys or a plurality of keys ; keys therefor the key being a card, e.g. perforated, or the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47/0012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with rotary electro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6Controlling mechanically-operated bolts by electro-magnetically-operated detents
    • E05B47/0611Cylinder locks with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 E05B47/0638Cylinder locks with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by disconnecting the rotor
    • E05B47/0646Cylinder locks with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by disconnecting the rotor radially
    • E05B47/0649Cylinder locks with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by disconnecting the rotor radially with a rectilinearly moveable coupling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7/00Combinations of couplings and brakes; Combinations of clutches and brakes
    • F16D67/02Clutch-brake combinations
    • F16D67/06Clutch-brake combinations 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2047/00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ctuators or power transmissions therefor
    • E05B2047/0018Details of actuator transmissions
    • E05B2047/0026Clutches, couplings or braking arrang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2047/00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ctuators or power transmissions therefor
    • E05B2047/0018Details of actuator transmissions
    • E05B2047/0026Clutches, couplings or braking arrangements
    • E05B2047/0031Clutches, couplings or braking arrangements of the elastic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Abstract

用於電子圓筒鎖之離合器制動機構及其操作方法。
用於電子圓筒鎖之離合器致動機構尤其係關於一種離合器致動機構,其負責儲存由電動機供應之能量並且在離合器從接合位置進入分開位置時使該能量返回到離合器,所有此過程在降低之能量消耗下執行。它亦係關於操作該機構之方法。

Description

用於電子圓筒鎖之低耗能離合器制動機構及其操作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電子圓筒鎖之低耗能離合器制動機構及其操作方法,尤其係關於負責以減少的電能消耗在與電子圓筒相關聯之第一轉子與第二轉子之間傳輸旋轉運動以便增加致動該圓筒之電池之有效壽命的離合器致動機構以及與該方法相關聯之階段。該機構涉及一種離合器致動機構,其負責儲存由電動機供應之能量並且在離合器從接合位置進入分開位置時使該能量返回到離合器,從而限制能量消耗。
本發明構想用於電子閉合系統之領域及電子圓筒領域中之此領域。
在技術現狀中,電子或機電一體圓筒已知具有電子控制的閉合系統,該閉合系統總體上藉由電子鑰匙來致動。圓筒之機構包括電動機及在致動離合器機構中具有基本作用的電池。
當前離合器系統中之部件之尺寸愈大,電動機除了具有較大尺寸以便能夠移位該等部件以外需要更大電能,直接影響負責供給電動機之電池之有效壽命並且因此影響系統之維護。
因此,本發明之目標係盡可能地減小離合器致動機構之部件之大 小以及其之間之摩擦,同時保持其功能以便減少對於電動機之能量需求,由此減少致動其之電池之耗能以便延長電子圓筒之有效壽命持續最長可能時間。
在技術現狀中,直接由圓筒之電動機致動之離合器機構係已知的並且通常包含與電動機之驅動軸不可分的無止螺旋,其負責移位離合器元件。此等離合器元件直接藉由電動機的移位需要電動機之較大運作時間,因此需要較大電能消耗,從而直接影響電池之持續時間。由於本發明之離合器致動機構之部件、該等部件之佈置及電動機直接致動離合器元件的事實,對於離合器機構之相同數目之啟動循環,本發明之離合器致動機構可達成電池的多達50%能量節約。
在技術現狀中,直接由電動機致動之不同離合器機構係已知的並且允許隨著定位在兩個部件之間之傳輸元件之位置而變化來傳輸兩個部件之間之旋轉運動。該等傳輸元件包含至少一個徑向移動以使得該徑向移動使得可將該等傳輸元件引入或以其他方式進入在一個部件中佈置的承座或腔穴中。該等傳輸元件佈置在相同軸線上並且藉由彈性元件來分離,該彈性元件允許該等傳輸元件徑向移位。舉例而言,專利申請案第DE10065155號展示圓筒之離合器機構,其包含與所述解決方案相同的解決方案。此外,專利申請案第DE102007000439號亦描述並展示兩個具有彈性構件之傳輸元件,該彈性構件允許該等傳輸元件徑向移位。此外,專利申請案第GB2259737號描述具有兩個球體之離合器機構,該等球體在內表面上移位並且隨著定位在兩個球體之間並且由電動機致動之元件之情境而變化來引入承座中。
此外,由於機構之部件及該等部件之佈置,該機構保證適當地防止當前藉助於手動測試實行的破壞電子圓筒之技術,由此增加安全性。此安全性以及其減小之尺寸允許併入針對該等破壞之額外保護構件。
出於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之第一目標,本發明提供電子圓筒鎖之離合器致動機構,其包含電動機及不同部件用於經由定位在與圓筒主體相關聯之第一轉子與第二轉子之間之離合器元件來控制旋轉運動之傳輸以使得當與離合器致動機構相關聯之第一轉子旋轉時並且當其接合時,由於離合器致動機構與該等離合器元件之相互作用,產生旋轉運動從第一轉子至第二轉子之傳輸,由此致動偏心輪。在離合器致動機構分開的情況下,第一轉子之旋轉不將運動傳輸至第二轉子,因此不致動偏心輪。
在所述機構中,容納離合器致動機構之第一轉子連接至通常與門締合的電子圓筒之把手,但是其可併入其他裝置諸如車輛或掛鎖以及通常必須控制接近的任何裝置,並且在其內部併入電子系統及電源,該電源供給電子系統及電動機。該第一轉子安裝在圓筒鎖中並且經由與離合器致動機構相互作用之離合器元件來連接至第二轉子,該第二轉子在旋轉後經由圓筒來致動鎖。
鑒於前述,電子圓筒可被視為由兩個機構來形成:-傳輸或離合器機構,其包含離合器元件並且負責將來自藉由把手致動之第一轉子之旋轉運動傳輸至連接至致動鎖之凸輪或偏心輪之第二轉子,及-離合器致動機構,其負責控制何時該離合器機構在第一轉子與第二轉子之間傳輸或不傳輸運動。
因此,本發明之第一目標係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離合器致動機構。
具體而言,電子圓筒鎖之離合器致動機構經由離合器機構定位在其內部之第一轉子與藉由旋轉來將運動傳輸至偏心輪之第二轉子之間的離合器元件來控制旋轉運動之傳輸,該離合器致動機構包含:-電動機,其致動與第一軸線(a)共軸並且在兩個方向上旋轉的驅動軸; -第一主體,其以不可分的方式安裝在該驅動軸上並且包含凸輪及第一推動構件;-與該第一軸線(a)共軸的第二主體,其佈置在該第一主體之後並且包含第一驅動構件及制動構件;-與第一軸線(a)共軸的第三主體,其佈置在該第二主體之後並且藉以致動離合器元件,其中該第三主體在不在第一與第二轉子之間傳輸運動之分開位置與在第一與第二轉子之間傳輸運動之接合位置之間旋轉。
-在一個末端具有突起之活動制動元件,該突起與第一主體之該凸輪相關聯;-與該制動元件接觸之第一彈性元件,其用於控制該制動元件相對於第一主體之凸輪以及相對於第二主體之制動構件的位置;及-在第二主體與第三主體之間並且連接至兩者的第二彈性扭轉元件,藉助於該離合器致動機構,驅動軸在第一方向上之旋轉產生第一主體在初始位置與最終位置之間之旋轉並且產生旋轉運動從該第一主體至第二主體之傳輸及以比第二主體之旋轉角更小之旋轉角從第二主體至第三主體之傳輸,導致第二彈性元件之彈性負荷。
本發明之第二目標涉及操作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該離合器致動機構之方法。在操作前述致動機構之方法中,當第一主體在初始位置與最終位置之間旋轉時,或反之亦然,制動元件之突起在凸輪遵循之路徑上行進,從而判定以下位置:-當突起在凹槽之第一末端之第一區段中滑動時,制動元件之鎖定位置,阻止第二主體之旋轉-當突起從凹槽之第一區段滑動至其第二區段時,制動元件從鎖定至解鎖之過渡位置,或反之亦然,亦即,從第二區段至第一區段時,從解鎖至鎖定, -傳輸位置,其中制動元件不鎖定該第二主體並且突起在凹槽之第二區段中滑動,-當突起從凹槽之第二區段滑動至其第二末端之第一區段時,制動元件從解鎖至鎖定之過渡位置,或反之亦然,亦即,從第一區段至第二區段時,從鎖定至解鎖,及-當突起在凹槽之第二末端之第一區段中滑動時,制動元件之鎖定位置。
藉助於前述部件及所述方法,在旋轉軸線上的電動機之驅動軸在第一方向上之旋轉產生第一主體在兩個位置A與B,初始位置與最終位置之間的旋轉,並且尤其經由不同部件來產生旋轉運動從該第一主體至第三主體之傳輸以使得一旦電動機之驅動軸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旋轉停止,該第三主體可:-保持在分開位置中,此情況歸因於佈置在第一轉子與第二轉子之間的作用於第三主體的離合器元件阻止該第三主體旋轉並且由於第二主體旋轉及第三主體不可能旋轉而導致第二彈性元件過負荷,或可-從先前分開位置旋轉至接合位置,此時佈置在第一轉子與第二轉子之間的離合器元件停止作用於第三主體,導致第二彈性元件釋放或卸荷,該第二彈性元件迫使該第三主體旋轉至所述接合位置,或可-直接從分開位置旋轉至接合位置,使得當佈置在第一轉子與該第二轉子之間的離合器元件不阻止第三主體之旋轉時,此等元件能夠經由第二轉子旋轉。
當在通常藉助於致動安裝在把手中之電子系統的電子卡來啟動電動機之後,電動機旋轉驅動軸,較佳小於一圈並且導致第三主體旋轉時,離合器致動機構進入操作,該第三主體隨著定位在第一與第二轉子之間之離合器機構之離合器元件之位置而變化,導致在把手旋轉時第二轉子旋轉,並且由此致動或不致動鎖。
佈置在第一主體中之所述凸輪係凹槽,該凹槽穿過該主體並且遵 循特定路徑,制動元件之突起在該路徑內部滑動。該突起藉由第一彈性元件推動抵靠著凹槽之兩個表面中之一者,上部表面及下部表面,突起之支撐表面係第一表面。因此,突起佈置在第一表面與第一彈性元件之間。若第一彈性元件在突起本身之下部推動突起,則該第一表面可為上部表面,或若第一彈性元件在突起之上部推動突起,則該第一表面可為下部表面。此外,第一表面必須遵循在第一主體旋轉時突起滑動之路徑以使得隨著該路徑而變化,當制動元件相對於與電動機之驅動軸之旋轉軸線平行的第二軸線樞轉時,突起上升或下降。第一彈性元件係扭轉彈簧,其亦相對於第二軸線樞轉,該第一彈性元件包含負責推動突起抵靠著第一表面之第一臂及第二臂,該第二臂相對於第一臂成角度並且抵靠著另一個表面,該第二臂保持彈性元件彈性負荷。
所述凹槽或凸輪之第一表面遵循具有至少三個區段之路徑,兩個第一區段定位在凸輪或凹槽之末端並且一個第二中間區段定位在兩個第一區段之間。該路徑可具有不同形式,同時其允許與中間區段相比,第一區段中之突起定位在相對於驅動軸之軸線的不同高度處。
在下文更詳細地描述根據本發明方法的第二主體可具有的相對於第一主體之不同位置,該等位置取決於在驅動軸以及由此第一主體圍繞其旋轉軸線旋轉時突起在凸輪中定位之情境:
-鎖定位置:當驅動軸靜止或開始旋轉時,並且當突起被推動抵靠著凸輪之兩個第一區段中之任一者時,穿過凸輪之該突起與第二主體之制動構件接觸。該制動構件較佳為第二主體之表面上之凸出部或缺口以使得當突起定位在判定高度時,其與制動構件相互作用,由此限制第二主體相對於第一主體之運動並且定義制動元件及第二主體之該鎖定位置。
-過渡位置:一旦驅動軸旋轉,突起面臨凸輪或凹槽之第一區段與第二中間區段之間的路徑變化,因此改變高度並且迫使或壓縮該突起至第一彈性元件,由 此消除該突起與第二主體之制動構件之間的接觸並且定義存在於第一區段與中間區段之間的過渡位置或反之亦然。
-傳輸位置:當驅動軸繼續旋轉時,突起在其行程之後離開第一區段繼續遵循凸輪之第一表面之路徑經過第二中間區段。在此第二中間區段中,突起仍然不與第二主體之制動構件接觸,然而,第一主體之推動構件在其旋轉中接觸第二主體之驅動構件以使得與驅動軸不可分的第一主體之旋轉導致第二主體之旋轉。以此方式,定義第一主體至第二主體之旋轉運動之傳輸位置,其中制動元件現在不鎖定第二主體。該推動構件及驅動構件可為佈置在一個主體或另一個主體中之突起或凹口,但是始終為允許構件推動並驅動另一個構件的互補構件。
因此,在驅動軸及與該驅動軸不可分的第一主體之旋轉期間,在驅動軸之兩個旋轉方向中之任一者中,當突起覆蓋凸輪之第一表面時,產生第一與第二主體之間的方法之先前提到連續位置:-制動元件之鎖定位置,-制動元件之過渡位置,-傳輸位置,其中制動元件未鎖定,-制動元件之過渡位置及-制動元件之鎖定位置。
根據先前連續位置,在凸輪之第一末端處經過第一區段與第二區段之間之過渡區域之後或在凸輪之第二末端處經過第二區段到達第一區段之後,當突起在凸輪之任何末端處或與其接近時,第二主體處於相對於第一主體之鎖定位置中。
一旦定義在第一主體旋轉時運動如何從第一主體轉移至第二主體,應描述該旋轉運動如何從第二主體轉移至第三主體,此第三主體具有比第二主體更小之旋轉角並且導致第二彈性元件之彈性負荷。為此目的,存在至少兩個 較佳選項:
-在第一替代方案中,第二主體及第三主體藉由相對於驅動軸之旋轉軸線軸向佈置之第二彈性元件來連接以使得該第二彈性元件將第二主體之旋轉傳輸至第三主體,導致在佈置在第一與第二轉子之間之離合器元件允許時,第三主體從第一分開位置旋轉至第二接合位置。第二彈性元件較佳為扭轉彈簧,其進而保持藉由牽引力連接之第二及第三主體。該扭轉彈簧與佈置在第二主體中之推動構件及定位在第三主體中之驅動構件協同起作用。
-在第二替代方案中,第二主體包含第二推動構件並且第三主體包含第二驅動構件,較佳在兩個主體之表面上徑向地一個在另一個上方佈置的凹口及突起,以及佈置在兩個主體之間的第二彈性元件。在此替代方案中,第二彈性元件為扭轉彈簧,其相對於電動機之驅動軸之旋轉軸線樞轉並且包含支撐在第二主體之第二推動構件之一側上之第一末端或臂及相對於第一臂或末端稍微成角度並且支撐在第三主體之第二驅動構件之一側上之第二臂以使得當推動及驅動構件分離時,隨著離合器元件而變化,由於第二主體相對於第三主體之旋轉或第三主體相對於第二主體之旋轉,第二彈性元件得以彈性負荷。該第三主體相對於該第二主體旋轉,因此處在接合與分開位置之間,或反之亦然,亦即,第二主體相對於第三主體旋轉,此取決於第一與第二轉子之間之離合器元件是否允許。
在兩個先前替代方案中之任一者中,若第一與第二轉子之間之離合器元件作用於第三主體,甚至在第二主體旋轉時阻止該第三主體旋轉,該第二主體相對於第三主體在較大旋轉角下之旋轉導致定位在兩個主體之間之第二彈性元件得以彈性負荷以使得在離合器元件停止作用於第三主體時,該第三主體從第一分開位置旋轉至第二接合位置。若轉子之間之離合器元件不阻止第三主體之旋轉,其直接從分開位置到達接合位置。
第三主體在藉由佈置在圓筒之外殼或第一轉子以及第三主體本 身上之止擋物所限制的兩個位置之間旋轉,該等止擋物較佳允許大約90°之最大旋轉,該第三主體之最大旋轉小於第二主體之最大旋轉導致在第二主體之旋轉大於第三主體時第二彈性元件得以彈性負荷。亦即,第二主體之旋轉角大於第三主體之旋轉角。
第三主體亦包含意欲與離合器機構之離合器元件相互作用的突起。
離合器元件佈置在離合器致動機構與圓筒之偏心輪之間該偏心輪與鎖相互作用並且藉由電動機之運動來啟用及停用。把手之旋轉導致第一轉子之旋轉,該第一轉子在其內部包含離合器致動機構並且,經由定位在該第一與第二轉子之間之所述離合器元件將旋轉運動傳輸至該第二轉子,該第二轉子將運動傳輸至與鎖相互作用之偏心輪。
如提及,該等離合器元件包含用於將來自第一轉子之旋轉運動傳輸至第二轉子之構件。該等離合器元件較佳為具有藉由徑向推動元件來徑向推動移動之能力的滾動驅動元件並且該等滾動驅動元件定位在該徑向推動元件與第二轉子之間。第一轉子之旋轉亦導致推動元件之旋轉,該推動元件抵靠著滾動驅動元件來起作用,該等滾動驅動元件轉而被推動抵靠著第二轉子以使得該等滾動驅動元件遵循第二轉子之表面,該等滾動驅動元件被容納在該第二轉子中。取決於該等離合器元件之位置及其與離合器致動機構之第三主體之關聯,來自第一轉子之運動被傳輸或不被傳輸至第二轉子,由此被傳輸或不被傳輸至與鎖相互作用之偏心輪。
因此,當滾動驅動元件不可運動時,組件得以接合,在離合器致動機構之協作下,力矩從第一轉子傳輸至第二轉子,及當滾動驅動元件可運動時,組件得以分開,兩個轉子之間之力矩之傳輸被阻止。
可設計不同離合器機構,該等離合器機構使得能夠將力矩從一個 轉子傳輸至另一個轉子,與離合器致動機構相互作用,考慮到第三主體必須作用於離合器機構之滾動驅動元件,如推動元件。
在本文件中,描述較佳離合器機構,在其元件之中,包含預負荷板片或衝壓彈簧作為推動元件,兩個球體作為滾動驅動元件,該等球體藉由板片彈簧之臂之末端徑向推動以使得其遵循第二轉子及離合器致動機構之第三主體之內表面上之明顯路徑,該等球體定位在板片彈簧之臂之兩個末端之間,並且可在其兩個位置之間移動。
總體上,在不同離合器元件之間存在三個位置:-力矩不在兩個轉子之間傳輸的分開位置,-力矩在兩個轉子之間傳輸的接合位置,及-力矩亦不在兩個轉子之間傳輸的過渡位置,但是若第一轉子旋轉,則達成該傳輸。
100:把手
200:離合器致動機構
210:電動機
211:驅動軸
220:第一主體
221:凸輪
221’:路徑
221a:第一區段
221b:中間區段
222:第一推動構件
230:第二主體
231:驅動構件
232:制動構件
233:第二推動構件
240:第二彈性元件
241:第一末端或臂
242:第二末端或臂
245:第二彈性元件
246:末端
247:末端
250:第三主體
251:第二驅動構件
252:突起
253:突起
260:制動元件
262:突起
270:第一彈性元件
271:臂或末端
272:第二臂或末端
300:外殼或第一轉子
310:止擋物
320:承座
450:第二轉子
451:凹槽
452:內部圓筒形表面
500:板片或衝壓彈簧
501:臂
502:間隙
503:臂
510:球體
600:電子圓筒
610:偏心輪
a:旋轉軸線
b:第二軸線
參照必須以示例性及非限制性方式來檢視之附圖,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優勢及特點從示範性實施方式之以下詳細描述來更充分地理解,在附圖中:[圖1]示出離合器機構及離合器致動機構以及把手及圓筒之透視性分解圖。
[圖2A]示出第一轉子之一半外殼之透視圖,在第一轉子之內部具有離合器致動機構。
[圖2B]示出本發明之目標並且在圖2A中示出之離合器致動機構之部件之分解透視圖。
[圖3]示出本發明之第一主體中之凸輪之第一示範性實施方式。
[圖4]示出本發明之第一主體中之凸輪之第二示範性實施方式。
[圖5]示出圖4之凸輪之細節。
[圖6A~6G]示出一系列位置A至G,在該等位置中,制動元件之突起定位在第一主體之凸輪中。
[圖7A~7C]示出對應於圖6A、6C及6D的制動元件相對於第二主體之三個可能位置A至C。
[圖8A及8B]從第一主體之側示出根據對應於圖6E及6G的制動元件相對於第一及第二主體之位置的機構之部件之兩個位置A、B之透視圖。
[圖9A及9B]從第三主體之側示出根據對應於圖6E及6G的制動元件相對於第一及第二主體之位置的機構之部件之兩個位置A、B之透視圖。
[圖10]示出第二與第三主體之間之連接的第一示範性實施方式之透視圖。
[圖11]示出先前圖式之分解圖。
[圖12]示出第二與第三主體之間之連接的第二示範性實施方式之透視圖。
[圖13]示出先前圖式之分解圖。
[圖14]示出圖12之元件之區段。
[圖15]示出第二彈性元件與第二主體之間之耦接之細節。
[圖16]示出第二彈性元件與第三主體之間之耦接之細節。
[圖17]示出離合器致動機構之外殼之一部分上之第三主體及在其旋轉期間限制行程的止擋物。
[圖18]示出耦接至第二轉子之離合器致動機構之外殼之部分剖面透視圖。
[圖19]示出先前圖式之分解圖。
[圖20]示出在系統分開時由把手、離合器機構、離合器致動機構及圓筒形成之組件之部分剖面透視圖。
[圖21]示出圖20指示之區段,在該區段中,觀察到離合器元件處於分開位置中。
[圖22]示出在系統接合時由把手、離合器機構、離合器致動機構及圓筒形成之組件之部分剖面透視圖。
[圖23]示出圖22指示之區段,在該區段中,觀察到離合器元件處於接合位置中。
[圖24]示出圓筒之區段,在該區段中,觀察到在第一與第二轉子之間之傳輸期間離合器元件處於接合位置中。
[圖25]示出圓筒之區段,在該區段中,觀察到離合器元件處於分開過渡位置中。
本發明在下文根據附圖並且參考該等附圖來描述。
圖1示出本發明之目標的離合器致動機構200作為其一部分的一般組件。離合器致動機構200定位在外殼或第一轉子300中,該外殼或第一轉子300在一個末端處與把手100是不可分的並且在相反末端處與第二轉子相關聯以使得由於離合器致動機構200與離合器機構之協調致動,施加於把手100上之力矩從第一轉子300傳輸至第二轉子450。第二轉子450之旋轉將運動傳輸至與該轉子不可分的偏心輪610,該偏心輪610與鎖相互作用。除了把手以外,所有前述部件包括在電子圓筒600之主體中。
圖2A示出的定位在第一轉子或外殼300中之離合器致動機構200負責用電動機210使第三主體250旋轉。機構由以下各項形成:負責將電能轉化成旋轉運動之電動機210、第一主體220、第二主體230、制動元件260、作用於制動元件260之第一彈性元件270較佳扭轉彈簧、第三主體250及第二彈性元件240、245,該第二彈性元件亦較佳為充當蓄能彈簧之另一個扭轉彈簧並且定位在第二230與第三主體250之間。當啟動電動機210以便用第一主體220來導致第三主體 250旋轉時,該第一主體220將其運動傳輸至第二主體230並且從後者經由第二彈性元件240、245傳輸至第三主體。隨著離合器元件之位置而變化,為了能夠到達第三主體250之接合位置,第三主體250可完全旋轉或不可完全旋轉。
在一個較佳實施方式中,鑒於圖2B,第一主體220及第二主體230係圓盤,其在其表面中具有突起及/或凹口以便彼此或與機構之其他元件相互作用,如以下描述,但是該等主體之幾何形狀不限於圓形,但是很明顯出於實際原因,主要為了節省空間,此圓形係最佳的。舉例而言,該第一主體220在其與第二主體230相對之表面上具有突起或隆凸,但是其可為呈第一推動構件222形式之凹口,同時與第一主體220之前述表面相對之第二主體230之表面具有凹口,但是其可為呈驅動構件231形式之突起或隆凸。該第一推動構件222及驅動構件231之任務係允許第一主體220在其旋轉時導致第二主體230旋轉,從而推動後者,後者正在被驅動。
該第一主體220與由電池(未展示)饋給之電動機之驅動軸211是不可分的以使得當電動機操作時,驅動軸211在一個或另一個方向上旋轉,導致第一主體220亦相對於與驅動軸211同軸之旋轉軸線「a」來旋轉。第一主體220具有凸輪221,該凸輪221藉由穿過第一主體220之表面之凹槽來形成。
可移動制動元件260及第一彈性元件或制動彈簧270圍繞平行於第一軸線或驅動軸211之旋轉軸線「a」之第二軸線「b」佈置在電動機210與第一主體220之間。可移動制動元件260較佳由臂形成,該臂在其一個末端處具有較佳垂直於該臂之突起262,並且在相反末端處,其具有構件,該構件允許該臂得到支撐並相對於該第二軸線「b」旋轉。第一彈性元件270較佳為扭轉彈簧,該扭轉彈簧相對於第二軸線「b」樞轉以使得其包含負責取決於組態將突起262向上或向下推動之臂或末端271及相對於第一臂或末端成角度之第二臂或末端272,該第二臂或末端272抵靠著系統之另一個固定表面得到支撐以便保持彈性元件270彈 性負荷。
制動元件260之該突起262與第一主體220之凸輪221相關聯,較佳穿過該凸輪並且在該凸輪之兩個表面中之一者上滑動,亦即在上部表面或在下部表面,突起262藉由所述彈簧270推動抵靠著滑動表面。在圖式中,觀察到突起262如何定位在第一彈簧270及凸輪221之上部表面之間,該突起在該凸輪上滑動。突起262滑動之凸輪221之表面具有特定路徑,目的係使該突起262移位。取決於凸輪221中之突起262之情境,該突起與或不與制動構件232接觸,該制動構件佈置在與第一主體220相對之第二主體230之表面上。該制動構件232藉由該表面上之突起或隆凸來描繪,但是其亦可為該表面上之凹口。
在第二主體230之後,第三主體250圍繞驅動軸211之旋轉軸線「a」軸向地定位佈置,如同第二主體230一樣。第二彈性元件240、245佈置在兩個第二230及第三250主體之間。第三主體250較佳具有在圓筒之兩側的兩個相反突起252的圓筒形組態。該第三主體250可在兩個最大位置之間旋轉以使得在第一位置中,機構分開,亦即,運動不在第一轉子300與第二轉子450之間傳輸,並且在第二位置中,機構接合,亦即,運動在第一轉子300與第二轉子450之間傳輸。該等第一及第二位置藉由定位在第一轉子300上之行進止擋物310(圖17)來限制,此時第三主體250之突起253面向該等止擋物310。取決於離合器機構之離合器元件之位置,該等離合器元件可阻止第三主體在該等第一與第二接合與分開位置之間旋轉,將該第三主體保持在分開或接合位置中。
不論第一主體220推動之第二主體230執行之旋轉是否發生,第二彈性元件240、245允許第三主體250總是傾向於與該第二主體230對準並且反之亦然,當離合器元件阻止第三主體250伴隨第二主體230旋轉或第二主體230伴隨第三主體250旋轉時,該第二彈性元件240、245得以彈性負荷,並且當該等離合器元件停止作用於第三主體250時,第二彈性元件240、245得以卸荷。
在圖11示出之一個替代方案中,第二彈性元件240係定位在第二230與第三250主體之間之扭轉彈簧240,其可相對於電動機210之驅動軸211之旋轉軸線「a」樞轉並且包含經由第二主體230之支撐突起或隆凸來支撐的第一末端或臂241及相對於第一臂或末端241稍微成角度並且經由第三主體250之支撐突起或隆凸來支撐的第二末端或臂242以使得當兩個主體230、250之支撐突起分離時,第二彈簧240得以彈性負荷。該等突起相當於第二主體230中之第二推動構件233及第三主體250中之第二驅動構件251,該等構件相對於彼此,但是在不同高度處徑向定位。該第三主體250相對於該第二主體230旋轉,因此處在接合與分開位置之間,取決於第一300與第二450轉子之間之離合器元件是否允許。
在圖12至16示出之另一個替代方案中,第二彈性元件245係扭轉彈簧,其除了允許第三主體250相對於第二主體230扭轉並旋轉以外,在兩個主體之間施加牽引力以保持兩個主體連接。當兩個主體相對於驅動軸211之旋轉軸線「a」軸向定位時,該第二彈簧245連接兩個主體,沿著其旋轉軸線延伸至第三主體250及第二主體230,該彈簧245之末端246、247分別連接至該等主體250、230。以此方式,該第二彈性元件245將第二主體230之旋轉傳輸至第三主體250,導致當第一300與第二450轉子之間之離合器元件允許時,第三主體250從第一分開位置旋轉至第二接合位置。
在圖3及4中,觀察到路徑221’之兩個替代方案,該等路徑在表面上具有凸輪221,其中制動元件260之突起262支撐在該表面上或在第一主體220旋轉時在該表面上滑動。
如圖5示出,凸輪221可遵循之該等替代表面中之每一者具有路徑,該路徑具有至少三個區段,兩個第一區段221a定位在凸輪221之末端並且第二中間區段221b定位在兩個第一區段221a之間。該路徑可具有不同形狀,同時它允許與中間區段221b相比,在第一區段221a中,突起262定位在相對於驅動軸211 之軸線「a」的不同高度或水準處。
在圖6之序列A至G中,從與電動機210相反並且在兩個末端位置之間旋轉的第一主體220之前部,觀察離合器致動機構200之不同元件之情境,主要為第一主體220及其部件、第二主體230及其部件、制動元件260及突起262以及第一彈性元件270。
此外,圖7A至7C示出從第一主體220之後部並且對應於圖6A、6C及6D的制動元件262相對於第二主體230之三個可能位置。圖8A及8B以從第一主體220之前部之透視圖來展示對應於圖6E及6G的根據制動元件262相對於第一220及第二230主體之位置的機構之部件之兩個位置A、B。圖9A及9B以從第三主體250之透視圖來展示對應於圖6E及6G的機構之部件之兩個位置A、B。
基於該等圖式,觀察到取決於制動元件260之突起262在凸輪221中之情境,因為突起262與第二主體230之制動構件232相互作用或不相互作用,所以第二主體230相對於第一主體220旋轉或不旋轉。因此,並且隨著突起262在凸輪221之路徑中之特定情境而變化,當第二主體230與驅動軸211同時旋轉時,第二主體230採取相對於第一主體220之不同位置。
當驅動軸211靜止時或當驅動軸開始旋轉時,第二主體230離開相對於第一主體220之鎖定位置,並且在突起262被推動抵靠著凸輪之兩個第一區段221a中之任一者時,取決於是否驅動軸211在一個方向上或另一個方向上旋轉,穿過凸輪221之該突起262與第二主體230之制動構件232接觸,阻止此第二主體230之旋轉。該制動構件232較佳為第二主體230之表面上之隆凸或缺口以使得當突起262處於由第一區段221a判定之水準時,其與制動構件232相互作用,由此阻止第二主體230相對於第一主體220之運動。
一旦當驅動軸211繼續旋轉時,突起262開始離開凸輪221之第一區段221a,突起262面臨凸輪221之第一區段221a與第二中間區段221b之間之路徑 變化,因此改變水準並且迫使或壓縮該突起262至第一彈簧270。當突起262相對於制動構件232之高度或水準變化時,在兩者之間仍然沒有接觸,因此第二主體230係自由的,由此確立存在於第一區段221a與中間區段221b之間之過渡位置或反之亦然。
當驅動軸211繼續旋轉時,突起開始在凸輪221之第二區段221b上滑動,遵循其路徑。在此第二區段221b期間,突起262不與第二主體230相互作用,但是第一主體220之第一推動構件222在其旋轉中接觸第二主體230之驅動構件231以使得第一主體220之旋轉被傳輸至第二主體230。因此傳輸位置得以定義,在該傳輸位置中,旋轉運動從第一主體220傳輸至第二主體230並且制動元件260仍然不鎖定第二主體230。
在圖3中,描繪凸輪221,在其路徑上,第一區段僅相當於該路徑之末端並且第二區段相當於兩個末端之間之路徑,而在圖4及5中,觀察到該等第一區段221a比圖3之該等第一區段更長。此判定第二主體230相對於第一主體220之制動位置之持續時間。
突起262在凸輪221中之不同位置在以下參照圖6,A至G來詳細描述,此時驅動軸211及因此第一主體220在一個方向上旋轉以使得突起262在凸輪221之整個長度上行進。在圖式中,第一主體220之旋轉方向用箭頭來描繪。
首先,在位置6A中,第一主體220在初始位置中並且制動元件260之突起262與凸輪221之右垂直端面接觸。在以下位置中,第一主體220旋轉幾度至位置6B,由此在凸輪221之第一區段221a上行進並且第二主體230處於鎖定位置。在開始壓縮第一彈簧270及離開先前位置之前,第一主體220旋轉至第三位置6C,在該該第三位置中,第一彈簧270在突起262降低時被壓縮,該突起在凸輪221之端面上滑動以使得突起262在過渡位置中從凸輪221之第一區段221a到達第二區段221b。從該第三位置,第一主體220繼續旋轉至第四位置,位置6D,同 時突起262經由凸輪221之表面之第二區段221b滑動,處於從第一主體220至第二主體230之旋轉運動之傳輸位置中。然後,從該第四位置6D,第一主體220再旋轉幾度至第五位置6E,在該第五位置中,第一彈簧270解壓縮並且突起262上升至在序列開始時存在的相同徑向高度,再次經過過渡位置。最後,第一主體220在相同方向上作出其最後旋轉到達位置6F,其中突起262撞到凸輪221之末端,停止第一主體220之旋轉運動。
一旦到達最終位置,電動機210停止,但是突起262不保持抵靠著凸輪221之末端,實情為由於第二彈性元件240、245之作用,第二主體230被向後推動,由此向後移動並且將突起262向後推動直到與該第二主體230之制動構件232接觸並且到達位置6G為止,從而將制動元件260鎖定至第二主體230或,亦即離合器致動機構200保持制動。
當制動元件260之突起262在一個方向上以及在相反方向上沿著凸輪221移位時,系統在兩個方向上係對稱的。以此方式,當電動機210重新啟動時,電動機軸線210在與先前描述之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轉,導致第一主體220在與所描述方向相反之方向上旋轉並且先前運動及位置得以重現。
第一主體220及制動元件260之突起262之運動之所有步驟具有啟用及停用制動元件260之目標,該制動元件260作用於第二主體230之制動構件232。除了停用制動元件260以外,第一主體220負責驅動第二主體230。如先前描述,第一主體220自由地旋轉至位置6B,處於位置6B與6C之間,壓縮第一彈簧270並且使得突起262沿著凸輪221降低。從此位置6C並且一旦制動元件260停用,第一主體220開始經由第一推動構件222來驅動第二主體230,該第一推動構件222接觸該第二主體230中之驅動構件231。一旦第一主體220開始驅動第二主體230,兩者同時移動直到到達位置6F為止,在該位置6F中,第一主體220旋轉多於第二主體230,因為其提前開始其旋轉並且第二主體230藉由第一主體220驅動。
以此方式,第二主體230不能夠旋轉,除非第一主體220先前旋轉最初幾度至位置6C,由此在突起262停止接觸第二主體230之制動構件232時停用制動元件260。隨著驅動軸211及第一主體220之旋轉方向而變化,此制動元件260在往返行程中起作用。
同樣地,在圖7中,在匹配圖6之序列A至G的序列A至G中,觀察到制動元件260及從而突起262如何隨著第一主體220相對於旋轉軸線「a」之旋轉而上升及下降。
在圖8及9中,在匹配圖6之序列A至G的序列A至G中,但是從不同視角,觀察到離合器致動機構200之不同元件在第一主體220之旋轉期間處於其不同位置。
具體而言,基於圖7及8,可核實除非制動元件260及其突起262降低,否則第二主體230不能旋轉。
如下詳述,制動元件260使得機構能夠在判定情況下將藉由電動機210施加之能量蓄積在第二彈簧240、245中並且直到電動機210及第一主體220返回到初始位置為止。
最後,如描述,藉由電動機210及第一主體220執行之旋轉運動經由離合器致動機構200之不同部件來傳輸至第三主體250。如解釋,來自第二主體230之此運動可經由第二彈簧240、245根據該第二230與第三250主體之間之關係及所用第二彈簧240、245之類型以不同方式傳輸至第三主體250。
該第三主體250執行從其分開位置或位置A至接合位置或位置B的較佳90°之旋轉。旋轉藉由第二主體230傳輸至第三主體250,並且兩個位置藉由佈置在外殼或第一轉子300上之止擋物310來限制,當第三主體250旋轉時,佈置在第三主體250上之突起253撞到該等止擋物310。同樣地,第三主體250在所述兩個位置之間之旋轉可藉由定位在第一轉子300與第二轉子450之間之離合器機 構之離合器元件來阻礙。
當第三主體250從分開位置到達接合位置時,第三主體250之突起253撞到第一接合轉子300之該等行進止擋物310,阻止第三主體250繼續旋轉。當第三主體250從接合位置返回到分開位置,撞到第一分開轉子300之行進止擋物310時,相同情形發生。
基於前述,當驅動軸211相對於第一軸線「a」在第一方向上之旋轉停止時,並且產生第一主體220在其兩個末端位置之間之旋轉並且將該旋轉經由第二主體230傳輸至第三主體250之後,可出現不同情況:
-機構可保持在分開位置中,此情況歸因於佈置在第一轉子300與第二轉子450之間的作用於第三主體250的離合器元件阻止該第三主體的完全旋轉並且由於第二主體230旋轉及第三主體250不可能旋轉而導致第二彈性元件240、245過負荷。
-當第三主體250從先前分開位置旋轉至接合位置時,機構進入接合位置,因為佈置在第一轉子300與第二轉子450之間的離合器元件停止作用於第三主體250,導致第二彈性元件240、245釋放或卸荷,該第二彈性元件240、245迫使該第三主體250旋轉以便與第二主體230對準。
-當第三主體250旋轉,經由佈置在第一轉子300與該第二轉子450之間之離合器元件來允許第二轉子450旋轉時,機構直接從分開位置到達接合位置,此時此等元件不阻止第三主體250之旋轉。
同樣地,驅動軸211相對於第一軸線「a」在與先前旋轉相反之第二方向上之旋轉產生第一主體220從其兩個末端位置的相反旋轉。
隨後並且一旦詳述如何執行將來自電動機210之旋轉運動傳輸至第三主體250,需要闡明隨著把手之位置而變化,在第三主體250與藉由兩個機構,離合器致動機構200及離合器機構形成之電子圓筒之間出現之不同情況。亦 即,在其內部包含本發明之目標的離合器致動機構200的第一轉子或外殼300經由第三主體250與離合器致動機構200外部之元件相互作用。具體而言,觀察到轉子450經由其旋轉及佈置在第一300與第二450轉子之間的具有不同傳輸元件之傳輸機構之第一示範性實施方式,將運動傳輸至電子圓筒600之偏心輪610。
圖18及19以透視圖來展示第一轉子或外殼300與離合器致動機構200及第二轉子450以及離合器元件形式離合器機構的組件。具體而言,該等離合器元件較佳為:-徑向推動元件,較佳板片或衝壓彈簧500,其包含兩個平行臂503,該等臂中之每一者定位在電動機210之每一側並且從該電動機210之一個末端延伸至第三主體250,在該第三主體處,該等臂以叉子形式終止,該叉子具有藉由間隙502分隔之兩個臂501,-第二轉子450之內部圓筒形表面452,包含至少兩個沿直徑相對的凹槽451,及-沿直徑相對的滾動驅動元件,較佳球體510,其具有藉由板片彈簧500徑向推動移動之能力,該等球體510容納在定位在第一轉子300中之沿直徑相對的承座320中並且定位在板片彈簧500之臂501與第二轉子450之內部圓筒形表面452之間。此等球體510可相對於其任何軸線自身滾動並且在該第二轉子450之內部圓筒形表面452上滾動,若情況允許,可容納在該第二轉子之凹槽451中。
藉助於先前結構,當第一轉子300之旋轉亦導致板片彈簧500旋轉時,此等球體沿著該內部圓筒形表面452旋轉,該板片彈簧藉由推動球體510抵靠著第二轉子450之內部圓筒形表面452來起作用。取決於該等離合器元件之位置以及離合器致動機構200之第三主體250之位置,來自第一轉子300之運動傳輸或不傳輸至第二轉子450,並且由此傳輸或不傳輸至電子圓筒600之偏心輪610。
圖20及21示出組件之分開位置,在該位置中,不可能將來自第一 轉子300之力矩傳輸至第二轉子450以使得在使用者經由連接至第一轉子300之把手100來傳輸力矩時,後者執行圍繞其自身軸線之旋轉,該軸線匹配離合器致動機構200之旋轉軸線「a」。在此位置,意欲與離合器元件相互作用之第三主體250之突起252定位在垂直於穿過球體510之中心之軸線的位置中。第一轉子300之此旋轉導致兩個球體510之旋轉,該等兩個球體出於此目的引入第一轉子300中之承座320中。旋轉導致球體510在該內部圓筒形表面452上滾動並且當球體510與凹槽451相對時,球體510由板片彈簧500在徑向方向上朝向外部,亦即,朝向凹槽451之內部推動,該等球體在該等凹槽451之傾斜表面上滾動並且定位在其內部,因此在第二轉子450之內部。隨著力矩繼續傳輸至第一轉子300,藉由克服板片彈簧500之彈性力,球體510離開凹槽451並且強制引入第一轉子300中之承座320中。發生此情況歸因於第二轉子450之旋轉及為了能夠作用於偏心輪610所需要之力矩大於將球體510移位至第一轉子300之內部所需要的力矩,從而克服板片彈簧500之力。
另外,圖22及23示出組件之接合位置,在該位置中,力矩從第一轉子300傳輸至第二轉子450,由此傳輸至電子圓筒600之偏心輪610。在此位置,意欲與離合器元件相互作用之第三主體250之突起252定位在與穿過球體510之中心之軸線對準的位置中,其涉及相對於分開位置的約90°之旋轉,為此目的,將離合器致動機構200致動,目的是為了改變第三主體250在第一與第二位置之間之位置。為了第三主體250完全移位至其接合位置能夠發生,離合器機構之球體510必須在第二轉子450之凹槽451中,由此允許該第三主體250旋轉,不同於圖25示出之位置,在該位置中,球體510在第一轉子300中之承座320內部,從而阻止第三主體250之旋轉。當力矩經由第一轉子300傳輸時,定位在凹槽451內部之球體510在該等凹槽451之端面上滾動以便離開該等凹槽朝向第一轉子300中之承座320之內部,但是儘管第一轉子300旋轉,由於第三主體250之突起252干擾球 體510並且阻止其離開凹槽451,該等球體朝向第一轉子300中之承座320之內部的此運動變得不可能。由於該等球體不可能移動至第一轉子300中之承座320之內部,因此球體510在與第一轉子300之旋轉方向相同的旋轉方向上驅動第二轉子450,從而克服偏心輪610之旋轉力矩並且使其旋轉,如在圖24中所觀察到。
同樣地,圖25示出先前圖20至24示出之分開位置至接合位置之間的過渡位置。具體而言,第三主體250不能旋轉,因為滾動驅動球體510插入突起252與內部圓筒形表面452之間,因為其不容納在第二轉子450之凹槽451中。當使用者使第一轉子300在不將運動傳輸至第二轉子450的情況下旋轉直到球體510遇到凹槽451並且變得容納在其中的時刻為止,此情況得以解決。在此時刻,第三主體250具有由於蓄積在第二彈性元件240、245中之能量而自由地旋轉至接合位置的可能性。以此方式,離合器元件到達圖23之位置,在該位置中,第一轉子300之旋轉將其旋轉傳輸至第二轉子450。
210:電動機
220:第一主體
230:第二主體
250:第三主體
260:制動元件
300:外殼或第一轉子

Claims (17)

  1. 一種用於電子圓筒鎖之離合器致動機構,其用於經由一第一轉子(300)與一第二轉子(450)之間之離合器元件來控制一旋轉運動之傳輸,該離合器機構(200)定位在該第一轉子(300)之內部,該第二轉子(450)藉由其旋轉將一運動傳輸至一圓筒主體(600)中之一偏心輪(610),其特徵在於其包含:-一電動機(210),其致動與一第一軸線(a)共軸並且在兩個方向上旋轉的一驅動軸(211);-一第一主體(220),其以不可分的方式安裝在該驅動軸(211)上並且包含一凸輪(221)及第一推動構件(222);-與該第一軸線(a)共軸的一第二主體(230),其佈置在該第一主體(220)之後並且包含第一驅動構件(231)及制動構件(232);-與該第一軸線(a)共軸的一第三主體(250),其佈置在該第二主體(230)之後並且該等離合器元件對於該第三主體(250)發揮作用,其中該第三主體(250)在一分開位置與一接合位置之間旋轉,在該分開位置中,該運動不在該第一與第二轉子(300、450)之間傳輸,在該接合位置中,該運動在該第一與第二轉子(300、450)之間傳輸;-一活動制動元件(260),該活動制動元件(260)在一個末端具有一突起(262),該突起(262)與該第一主體(220)之該凸輪(221)相關聯;-與該制動元件(260)接觸之一第一彈性元件(270),其用於控制該制動元件(260)相對於該第一主體(220)之該凸輪(221)以及相對於該第二主體(230)之該制動構件(232)的位置;及-一第二彈性元件(240、245),該第二彈性元件(240、245)在該第二主體(230)與該第三主體(250)之間並且連接至兩者,藉助於該離合器致動機構,該驅動軸(211)在一第一方向上之一旋轉產生該 第一主體(220)在一初始位置與一最終位置之間之一旋轉並且產生一旋轉運動從該第一主體(220)至該第二主體(230)以及從該第二主體(230)至該第三主體(250)之一傳輸,其中該第三主體(250)具有比該第二主體(230)之旋轉角更小之一旋轉角,導致該第二彈性元件(240、245)之一彈性負荷。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機構,其特徵在於該制動元件(260)及該第一彈性元件(270)定位在該電動機(210)與該第一主體(220)之間,該制動元件(260)圍繞一第二軸線(b)樞轉,該第二軸線(b)平行於該驅動軸(211)之該第一軸線(a)。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機構,其特徵在於該凸輪(221)係一凹槽,該制動元件(260)之該突起(262)定位在該凹槽之內部,該制動元件(260)之該突起(262)藉由該第一彈性元件(270)朝向該凹槽之一第一表面驅動,該制動元件(260)之該突起(262)定位在該第一彈性元件(270)與該凹槽之該第一表面之間。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機構,其特徵在於該凹槽之該第一表面遵循一路徑,該路徑包含兩個第一區段及至少一個第二中間區段,該等第一區段各自在該凹槽之兩個末端中之一者處,該至少一個第二中間區段定位在該等兩個第一區段之間。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機構,其特徵在於在該凹槽之該等第一區段中,當該驅動軸(211)靜止時,該第二主體(230)之該制動構件(232)與該制動元件(260)之該突起(262)接觸,由此限制該第二主體(230)相對於該第一主體(220)之運動並且定義該制動元件(260)之一鎖定位置。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機構,其特徵在於當該突起(262)定位在該凹槽之該中間區段中時,該制動元件(260)之該突起(262)不與該第二主體(230)之該制動構件(232)接觸,從而允許該第二主體(230)與該第一主體(220)一起 運動,因為該第一主體(220)之該第一推動構件(222)與該第二主體(230)之該第一驅動構件(231)接觸,從而定義一傳輸位置,在該傳輸位置中,該制動元件(260)不鎖定該第二主體(230)。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機構,其特徵在於當該制動元件(260)之該突起(262)定位在該凹槽之該等第一區段(221a)中之一者與該中間區段(221b)之間時,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270)並且該第一彈性元件(270)垂直地推動該突起(262)並且消除該突起(262)與該第二主體(230)之該制動構件(232)之間之接觸,定義該制動元件(260)之一過渡位置。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機構,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表面係該凹槽之一上部表面,該第一彈性元件(270)推動該突起(262)抵靠著該上部表面。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機構,其特徵在於該第二主體(230)與該第三主體(250)藉由該第二彈性元件(245)連接,該第二彈性元件(245)相對於該第一軸線(a)軸向佈置、在該驅動軸(211)之後並且與後者無關,以使得該第二彈性元件(245)將該第二主體(230)之旋轉傳輸至該第三主體(250),導致該第三主體(250)從該分開位置旋轉至該接合位置或從該接合位置旋轉至該分開位置,將能量蓄積在該彈性元件中。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機構,其特徵在於該第二彈性元件(245)係一扭轉彈簧,該扭轉彈簧保持該第二(230)與該第三(250)主體藉由牽引力連接。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機構,其特徵在於該第二主體(230)包含第二推動構件(233)並且該第三主體(250)包含第二驅動構件(251),該等構件之相對位置藉由佈置在其之間之該第二彈性元件(240、245)來控制。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機構,其特徵在於該第二主體(230)之該第二推動構件(233)及該第三主體(250)之該第二驅動構件(251)接觸定位在 兩者之間之該第二彈性元件(240、245),導致該第二主體(230)、該第三主體(250)從該分開位置旋轉至該接合位置或從該接合位置旋轉至該分開位置,當該第二主體(230)旋轉大於該第三主體(250)時,將能量蓄積在該彈性元件(240、245)中。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機構,其特徵在於該離合器機構至少包含以下離合器元件:-兩個滾動球形驅動元件(510),其容納在該第一轉子(300)中沿直徑相對佈置的承座中,-呈一板片彈簧或衝壓彈簧(500)形式之一徑向推動元件,其定位在該第三主體(250)與該等滾動球形驅動元件(510)之間,及-該第二轉子(450)中之一內表面(452),該內表面(452)具有至少兩個沿直徑相對的凹槽(451),該等凹槽(451)用於容納該等滾動球形驅動元件(510)。
  14. 一種用於操作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3項之離合器致動機構之一離合器致動機構的方法,其特徵在於當該第一主體(220)在該初始位置與該最終位置之間或在該最終位置與該初始位置之間旋轉時,該制動元件(260)之該突起(262)在由該凸輪(221)遵循之一路徑上行進,判定以下位置:-當該突起(262)在該凹槽之一第一末端之該第一區段中滑動時,該制動元件(260)之一鎖定位置,-當該突起(262)從該凹槽之該第一區段滑動到該凹槽之該第二區段時,該制動元件(260)從鎖定到解鎖之一過渡位置,或當該突起(262)從該凹槽之該第二區段滑動到該凹槽之該第一區段時,該制動元件(260)從解鎖到鎖定之一過渡位置,-一傳輸位置,其中該制動元件不鎖定並且該突起(262)在該凹槽之該第二區段中滑動,-當該突起(262)從該凹槽之該第二區段滑動到該凹槽之該第一區段時,該制動元件(260)從解鎖到鎖定之一過渡位置,或當該突起(262)從該凹槽之該第一區 段滑動到該凹槽之該第二區段時,該制動元件(260)從鎖定到解鎖之一過渡位置,及-當該突起(262)在該凹槽之該第二末端之該第一區段中滑動時,該制動元件(260)之一鎖定位置。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在該第一主體(220)在該初始位置與該最終位置之間或在該最終位置與該初始位置之間旋轉之後並且在該等離合器元件作用於該第三主體(250)並且阻止該第三主體(250)旋轉的情況下,由於該第二主體(230)相對於該第三主體(250)之額外旋轉而導致該第二彈性元件(240、245)之過負荷,該第三主體(250)保持在該分開位置中並且使得該第二轉子(450)不可能旋轉。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等離合器元件停止作用於該第三主體(250),導致該第二彈性元件(240、245)之釋放或卸荷,當該第二彈性元件(240、245)作用於一第二驅動構件(251)時,其迫使該第三主體(250)旋轉,該第三主體(250)進入一接合位置,由此使得該第二轉子(450)能夠旋轉。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在該第一主體(220)在該初始位置與該最終位置之間或在該最終位置與該初始位置之間旋轉之後並且在該等離合器元件不作用於該第三主體(250)的情況下,當該彈性元件(240、245)作用於一第二驅動構件(251)時,該第三主體(250)旋轉。
TW106109340A 2016-03-21 2017-03-21 用於電子圓筒鎖之低耗能離合器制動機構及其操作方法 TWI7280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S2016/070192 WO2017162891A1 (es) 2016-03-21 2016-03-21 Mecanismo activador de embrague de cilindro electrónico para cerraduras
WOPCT/ES2016/070192 2016-03-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0001A TW201740001A (zh) 2017-11-16
TWI728072B true TWI728072B (zh) 2021-05-21

Family

ID=56084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9340A TWI728072B (zh) 2016-03-21 2017-03-21 用於電子圓筒鎖之低耗能離合器制動機構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45147B2 (zh)
EP (1) EP3241961B1 (zh)
JP (1) JP6821563B2 (zh)
KR (1) KR102442348B1 (zh)
CN (1) CN109072632B (zh)
AU (1) AU2016310332C1 (zh)
BR (1) BR112017006205B1 (zh)
CA (1) CA2958710C (zh)
DK (1) DK3241961T3 (zh)
ES (1) ES2693974T3 (zh)
MX (1) MX2017003654A (zh)
PL (1) PL3241961T3 (zh)
RU (1) RU2648630C1 (zh)
TR (1) TR201816073T4 (zh)
TW (1) TWI728072B (zh)
WO (1) WO20171628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39617B1 (en) 2019-04-03 2023-05-02 The Chamberlain Group Llc Access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CN110685505B (zh) * 2019-11-14 2024-01-02 广东好太太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智能锁具
TWI724766B (zh) * 2020-01-22 2021-04-11 顥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圓筒鎖
WO2021201767A1 (en) * 2020-04-01 2021-10-07 Xcm Security Pte. Ltd. Electromechanical lock assembly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14033251B (zh) * 2021-11-15 2022-12-27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离合器和锁体
ES2948342B2 (es) * 2022-02-15 2024-02-07 Salto Systems Sl Cilindro electronico
US11655653B1 (en) 2022-04-15 2023-05-23 Digilock Asia Ltd. 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 cylind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4347B1 (en) * 1998-05-27 2002-01-01 Electronic Key System (Eks) S.A.R.L. Electronic lock with mechanical clutch
CN102232135A (zh) * 2008-07-15 2011-11-02 赛尔图系统公司 用于锁的机电锁芯
CN102741490A (zh) * 2010-01-25 2012-10-17 诺克N’洛克有限公司 圆筒门锁
CN103243970A (zh) * 2013-02-06 2013-08-14 杭州双华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智能电子锁专用电动离合器及锁定开启方法
WO2014128106A1 (en) * 2013-02-19 2014-08-28 Iseo Serrature S.P.A. Cylinder for a lock
TW201508148A (zh) * 2013-05-06 2015-03-01 Mul T Lock Technologies Ltd 具有鑰匙強制控制之機電圓柱鎖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91265B1 (fr) * 1985-12-11 1988-03-25 Llort Oscar Serrure a armement par commande electrique a l'aide d'un electro-aimant
GB2259737B (en) 1991-09-19 1996-02-07 Klidi Technology Corp Remotely-operated self-contained electronic lock security system assembly
ES2106668B1 (es) * 1994-11-18 1998-06-01 Azbe B Zubia S A Perfeccionamientos introducidos en cilindros de cierre electronicomecanico.
DE19824713A1 (de) * 1998-06-03 1999-12-16 Dom Sicherheitstechnik Schließzylinder
ATE279625T1 (de) * 1999-09-21 2004-10-15 Berchtold Ag Sea Schliess Syst Sperreinrichtung für ein zylinderschloss
DE10065155B4 (de) * 2000-12-23 2005-11-10 C. Ed. Schulte Gmbh Zylinderschlossfabrik Kupplungsanordnung in einem Schließzylinder
DE10328297A1 (de) * 2003-06-23 2005-01-20 Buga Technologies Gmbh Elektromechanischer Schließzylinder
GB2412413A (en) * 2004-03-26 2005-09-28 Pbt Piezo ceramic actuated clutch in a cylinder lock
DE102004034229A1 (de) * 2004-07-15 2006-02-16 Schukra Gerätebau AG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JP4847266B2 (ja) * 2006-09-28 2011-12-28 美和ロ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錠用のクラッチ機構
US20080180211A1 (en) * 2007-01-31 2008-07-31 Chin-Min Lien Electricity-saving type infrared electronic lock core
DE102007000439A1 (de) 2007-08-13 2009-02-19 Aug. Winkhaus Gmbh & Co. Kg Elektronisch betätigter Schließzylinder
SE0702814L (sv) * 2007-12-18 2008-10-21 Assa Oem Ab Handtagsanordning
DE202009006211U1 (de) * 2009-04-29 2009-09-03 Beloxx Newtec Gmbh Einrichtung zum Betätigen des Schließmechanismus eines Schlosses
US8973417B2 (en) * 2011-07-15 2015-03-10 Medeco Security Locks, Inc. Electronically-controlled removable core lock
TWI458882B (zh) * 2012-05-15 2014-11-01 Wfe Technology Corp 電子鎖之作動馬達組
EP2860331B1 (en) 2013-10-08 2016-08-03 Assa Oem AB Handl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4347B1 (en) * 1998-05-27 2002-01-01 Electronic Key System (Eks) S.A.R.L. Electronic lock with mechanical clutch
CN102232135A (zh) * 2008-07-15 2011-11-02 赛尔图系统公司 用于锁的机电锁芯
CN102741490A (zh) * 2010-01-25 2012-10-17 诺克N’洛克有限公司 圆筒门锁
CN103243970A (zh) * 2013-02-06 2013-08-14 杭州双华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智能电子锁专用电动离合器及锁定开启方法
WO2014128106A1 (en) * 2013-02-19 2014-08-28 Iseo Serrature S.P.A. Cylinder for a lock
TW201508148A (zh) * 2013-05-06 2015-03-01 Mul T Lock Technologies Ltd 具有鑰匙強制控制之機電圓柱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511647A (ja) 2019-04-25
AU2016310332B2 (en) 2022-03-17
JP6821563B2 (ja) 2021-01-27
CN109072632A (zh) 2018-12-21
DK3241961T3 (en) 2018-11-19
CA2958710C (en) 2023-09-19
WO2017162891A1 (es) 2017-09-28
PL3241961T3 (pl) 2019-01-31
BR112017006205A2 (pt) 2018-04-10
AU2016310332C1 (en) 2022-10-20
EP3241961A1 (en) 2017-11-08
CA2958710A1 (en) 2017-09-21
ES2693974T3 (es) 2018-12-17
KR102442348B1 (ko) 2022-09-08
RU2648630C1 (ru) 2018-03-26
KR20180122929A (ko) 2018-11-14
US10145147B2 (en) 2018-12-04
TW201740001A (zh) 2017-11-16
TR201816073T4 (tr) 2018-11-21
BR112017006205B1 (pt) 2022-12-20
MX2017003654A (es) 2017-12-07
US20180187453A1 (en) 2018-07-05
CN109072632B (zh) 2020-08-07
AU2016310332A1 (en) 2017-10-05
EP3241961B1 (en) 2018-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8072B (zh) 用於電子圓筒鎖之低耗能離合器制動機構及其操作方法
US8544355B2 (en) Parking lock arrangement
US20120160888A1 (en) Fastener driving apparatus
CN101581341A (zh) 用于接合和脱开分离式离合器的具有可旋转凸轮部件的致动机构
US6688442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EP1457670B1 (en) Starter having rotation restricting structure
CN113994126B (zh) 驻车锁止器
CN109253250B (zh) 用于车辆变速器的驻车锁定装置
GB2494620A (en) Thumb turn mechanism for a cylinder lock
CN107725765B (zh) P挡驻车机构和车辆
JP2018520927A (ja) 流体カップリング
US8127898B2 (en) Brake device and motor with speed reducing mechanism
CN101730778A (zh) 用于特别可在汽车内执行的功能的锁芯
CN107859739B (zh) P挡驻车机构和车辆
US20010015305A1 (en) Actuator assemblies
CN113904498B (zh) 一种回转执行器
US7404475B2 (en) Bidirectional drive
CN201112239Y (zh) 安全开关
CN115610397B (zh) 一种电子机械制动装置
CN211422180U (zh) 储物柜用数字锁装置
CN108869564A (zh) 用于操纵车辆离合器的致动器
CN113007345A (zh) 驻车锁止促动器、驻车锁、电驱动装置和车辆
CN113833846A (zh) 机电驻车锁致动器
JP2002089642A (ja) 摩擦ローラ式変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