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5531B - 洗衣烘衣機 - Google Patents

洗衣烘衣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5531B
TWI725531B TW108131631A TW108131631A TWI725531B TW I725531 B TWI725531 B TW I725531B TW 108131631 A TW108131631 A TW 108131631A TW 108131631 A TW108131631 A TW 108131631A TW I725531 B TWI725531 B TW I7255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rum
rotating drum
seconds
less
cloth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1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6387A (zh
Inventor
金澤幸久
小池敏文
大都紀之
高木弘晃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立環球生活方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立環球生活方案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立環球生活方案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6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6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55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5531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課題]在提供一種即使衣類的量增加,也抑制最後烘乾的降低的洗衣烘衣機。 [解決手段]一種具有:收容衣類的洗滌兼脫水槽(7)、驅動該洗滌兼脫水槽(7)的馬達(10)、以及支承前述洗滌兼脫水槽(7)的框體(1),利用前述馬達(10)讓前述洗滌兼脫水槽(7)反轉旋轉來進行烘乾運轉之滾筒式洗衣烘衣機,其中,設置在前述乾燥運轉中,對衣類噴吹風的手段,噴吹前述風的手段,是由送風單元(28)、設在該送風單元(28)的吐出側的吹出口、以及連接該等的風路所構成,組合在前述乾燥運轉中,利用使衣類吸附在洗滌兼脫水槽(7)的內周面的旋轉速度進行預定時間連續旋轉的工程、以及利用比前述旋轉速度高的旋轉速度進行預定時間連續旋轉旋轉的工程。

Description

洗衣烘衣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邊讓收容衣類的滾筒旋轉邊進行烘乾的滾筒式洗衣烘衣機。
能連續進行從洗滌到烘乾的洗衣烘衣機所致的衣類的烘乾,是利用熱源製造高溫且低濕度的空氣,並將這個藉由送風風扇送風到洗滌槽內,藉此來實施。高溫且低濕度的空氣,提高衣類的溫度,讓水分從衣類蒸發。藉由蒸發的水分排出到機外的方式來進行。
又,讓衣類的最後烘乾提升的方法來說,在專利文獻1記載了邊將高速的風直接噴吹到衣類,利用風力將皺褶展平邊進行烘乾的滾筒式洗衣烘衣機。在這類的滾筒式洗衣烘衣機,含有讓高速的風產生用的風扇的送風單元被設置在形成在圓筒形滾筒與箱形的框體之間的右上的角部或左上的角部。而成為邊反覆讓滾筒向右向旋轉或向左向旋轉,邊在滾筒內將衣類掀起使其落下,從設在送風單元的下游的噴嘴,朝向衣類噴吹高速的風的構造。
在下述專利文獻2記載了與專利文獻1同樣的構造,是在直徑為600mm,容積為75L的滾筒,將滾筒的旋轉數設定成47至55min-1,將旋轉時間設定成40~60s的滾筒式洗衣烘衣機。又,在專利文獻3記載了與專利文獻1同樣的構造,是在直徑為530mm,深側尺寸為394mm的滾筒,將滾筒的旋轉數設定成47至55min-1,將旋轉時間設定成10~30s的滾筒式洗衣烘衣機。再者,在專利文獻3也記載了將滾筒的旋轉時間設定成烘乾的前半為15s,烘乾的後半為30s,而可使最後烘乾與烘乾效率提升。又,在專利文獻4記載了與與專利文獻1同樣的構造,將滾筒的旋轉數設定成利用離心力使衣類吸附在滾筒上的旋轉數(60min-1至70min-1),將滾筒的旋轉時間設定成2s至15s左右的短時間的滾筒式洗衣烘衣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03440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07249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3-070830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8-01986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即使沒有交纏、扭曲,相對於烘乾機的容積若衣類的量變多時,因為衣類不能充分展開,所以衣類彎折的狀態下被乾燥,而產生皺褶。在上述的以往的滾筒式洗衣烘衣機,在烘乾運轉中朝右向、朝左向進行旋轉的滾筒的旋轉數、旋轉時間,是設定成高速的風全面碰觸到收容在滾筒內的衣類,而使最後烘乾佳,烘乾不均變少。如此設定,使得相對於一般的滾筒式洗衣烘衣機,衣類的最後烘乾大幅提升。最後烘乾,是相對於滾筒容積,衣類的量越增加越惡化。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3的滾筒式洗衣烘衣機的烘乾容量雖為6kg,可是到3kg左右為皺褶少的良好的完成。又,在專利文獻4的滾筒式洗衣機,是提高滾筒的旋轉數,縮短滾筒的旋轉時間,即使衣類的量增加,也可抑制衣類間、同一衣類的部位間的相對運動所致的袖子的扭轉、交纏,使高速風全面碰觸到衣類,即使衣類的量增加,也能抑制最後烘乾的惡化程度,使完成度提升。可是,例如相對於烘乾容量6kg,若衣類的量成為4kg、5kg地變多時,前襟、袖子的皺褶變得顯眼。這是當衣類的量增加時,相對於滾筒的容積,衣類的量變多,在滾筒內,衣類變得不易展開為原因之一。增加滾筒的容積的話,可減少皺褶的情況在以往便已知道,可是,在家庭用洗衣烘衣機,從設置場所的面積、搬入到設置場所的搬入路(走廊、門扇)的限制,對洗衣烘衣機的大小是有界限,確保充分的容積有所困難。
本發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種,即使衣類的量增加,也不用加大滾筒的容積,使烘乾的完成提升的洗衣烘衣機。 [解決課題用的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特徵,是一種滾筒式洗衣烘衣機,係具有:收容衣類的旋轉滾筒、驅動前述旋轉滾筒的馬達、以及支承前述旋轉滾筒的框體,利用前述馬達讓前述旋轉滾筒反轉旋轉來進行烘乾運轉之滾筒式洗衣烘衣機,其特徵為:設置在前述乾燥運轉中,對被收容在前述旋轉滾筒的衣類噴吹風的手段,噴吹前述風的手段,是由送風手段、設在該送風手段的吐出側的吹出口、以及連接該等的風路所構成,組合在前述烘乾運轉中,利用使被收容在前述旋轉滾筒的衣類利用離心力而吸附在前述旋轉滾筒的內壁面的旋轉數N1,使前述旋轉滾筒進行預定時間連續旋轉的工程、以及利用比前述旋轉數N1高的旋轉數N2,使前述旋轉滾筒進行預定時間連續旋轉的工程,讓衣類在前述旋轉滾筒的旋轉方向反轉時落下。
再者,前述旋轉數N2,是前述旋轉數N1的1.6倍以上2倍以下,且在前述旋轉滾筒的最低的共振旋轉數以下。
具體而言,將前述旋轉滾筒的前述旋轉數N1設定成55min-1以上70min-1以下。
再者,前述旋轉滾筒的前述旋轉數N1及N2的前述旋轉滾筒的旋轉時間在5秒以上15秒以下。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即使衣類的量增加,也不用加大滾筒的容積,便使最後烘乾提升的洗衣烘衣機。
[實施發明用的形態]
以下,依據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 圖1為滾筒式洗衣烘衣機的外觀圖,圖2表示內部的構造的剖視圖。
各圖中,參照符號1是構成外廓的框體,框體1被安裝在四角形狀的基座1h之上,且是由:左右的側板1a、1b(未圖示);前面殼蓋1c;背面殼蓋1d;上面殼蓋1e;下部前面殼蓋1f所構成。
左右的側板1a、1b是由コ字型的上補強材;前補強材;後補強材(以上未圖示)被結合,且包含基座1h形成箱狀的框體1,作為框體具有足夠的強度。
參照符號9是封閉設在前面殼蓋1c的中央之取出放入衣類用的投入口的門扇,且是由設在前補強材的鉸鏈可開閉地被支承。拉門扇開放桿9a使閂鎖機構(未圖示)脫落打開門扇9,將門扇9朝前面殼蓋1c推押而被閂鎖關閉。前補強材是與後述的外槽的開口部同心具有取出放入衣類用的圓形的開口部。
參照符號2是設在框體1的上部中央的操作面板,具備有電源開關3、操作開關4、5及顯示器6,操作面板2電連接於設在框體1上部的控制裝置33。
參照符號7是可旋轉地被支承的圓筒狀的洗滌兼脫水槽(旋轉滾筒),並在其外周壁及底壁具有通水及通風用的許多個貫穿孔,在前側端面設有取出放入衣類用的開口部7a。
在開口部7a的外側具備與洗滌兼脫水槽7一體的流體平衡器7b。在外周壁的內側設有複數個朝軸向延伸的升降器7c,在洗滌、烘乾時若使洗滌兼脫水槽7進行旋轉,衣類反覆利用升降器7c與離心力沿著外周壁舉起,並利用重力落下這樣的動作。洗滌兼脫水槽7的旋轉中心軸,是以水平或開口部7a側變高的方式傾斜。
參照符號8是圓筒狀的外槽,在同軸上內包洗滌兼脫水槽7,前面為開口,在後側端面的外側中央安裝馬達10。馬達10的旋轉軸貫穿外槽8,與洗滌兼脫水槽7結合。
在前面的開口部設置外槽蓋8a,而可往外槽8內進行貯水。在外槽蓋8a的前側中央,具有取出放入衣類用的開口部8b。本開口部8b與設在前補強材的開口部,是用橡膠製的波紋管11連接,關閉門扇9形成水密封外槽8。
在外槽8底面最下部設置排水口12,連接有排水軟管13。在排水軟管13的途中設有排水閥14,關閉排水閥進行供水在外槽8蓄積水,打開排水閥將外槽8內的水排出到機外。在外槽蓋8a的前側外壁部具有溢水流路口,在排水閥14的下游側用溢水流路軟管15連接排水軟管13。
外槽8,是將下側用固定在基座1h的懸吊裝置16(由線圈彈簧與阻尼器構成)被防振支承。又,外槽8的上側是用被安裝在上部補強構件的補助彈簧(未圖示)所支承,防止外槽8朝前後方向傾倒。
參照符號17是設在框體1內的上部左側的洗劑容器,安裝有開閉蓋式的洗劑承盤。洗劑容器17被固定在框體1的上補強材。
在洗劑容器17的後側設有供水電磁閥18、浴池水供水泵20、水位感測器21(以上未圖示)等與供水有關連的零件。在上面蓋1e設有:來自來水龍頭的供水軟管連接口18a、浴池的剩餘熱水的吸水軟管連接口18b。供水電磁閥18具有:主供水電磁閥18c、完成劑供水電磁閥18d、冷卻水給水電磁閥18e等。洗劑容器17,是將一方連接於主供水電磁閥18c及浴池水供水泵20,將另一方連接於外槽8,打開主給水電磁閥18c、或使浴池水供水泵20進行運轉,而與被投入洗劑容器17內的洗劑一起對外槽8與洗滌兼脫水槽7進行洗滌水供給。又,打開完成劑供水電磁閥18d,與被投入洗劑容器17內的柔軟完成劑一起將洗滌水供給到外槽8。
參照符號19,是在在外槽7的背面內側設置在縱向的循環通道,循環通道19下部在外槽8的背面下方的吸氣口2a朝外槽8內開口。在循環通道19內設有水冷除濕機構。水冷除濕機構,是由複數個被設置在冷卻噴嘴31與循環通道19的壁面的除濕肋32所構成。除濕肋32,是從冷卻噴嘴31的冷卻水出口周圍被設置到循環通道19的下方的吸氣口2a附近。該除濕肋32的水平剖面形狀,可為凸形狀,亦可為凹陷的溝形狀。冷卻噴嘴31,是利用冷卻水軟管31a與冷卻水給水電磁閥18e連接,打開冷卻水給水電磁閥18e,往冷卻噴嘴31供給冷卻水。冷卻水在除濕肋32之間緩緩流下,從吸氣口2a進入外槽7從排水口12被排出。又,與冷卻水軟管31a另外用洗淨軟管(未圖示)連接主供水電磁閥18c與循環通道19,打開主供水電磁閥18c供給洗淨循環通道19內用的洗淨水。洗淨水傳到循環通道的壁面沖掉附著在壁面的塵埃。
循環通道19的上部用橡膠蛇腹42連接於設置在框體1內的後方上部的過濾管道27。在過濾管道27的上面具有開口部,在該開口部插入拉出式的烘乾濾網30。
從循環通道19進入到過濾管道27的空氣,是流入烘乾濾網30的網狀濾網(未圖示)去除線屑。烘乾濾網30的掃除,是拉出烘乾濾網用手、刷子、或吸塵器等對網狀式的濾網的表面來進行。在過濾管道27的烘乾濾網30插入部的側面設有開口部,在開口部連接吸氣通道29,吸氣通道29的另一端與送風單元28的吸氣口連接。
送風單元28,是由驅動用的馬達28a、風扇葉輪28c、風扇殼28b所構成。在風扇殼28b內設有加熱器43,加熱從風扇葉輪28c所送的空氣。
加熱器43可輸入切換,在本實施例的加熱器具有強模式與弱模式。送風單元28的吐出口連接於溫風通道41。溫風通道41,是經由橡膠製的蛇腹管41a、蛇腹管接頭41b連接於設在外槽殼蓋8a的前部吹出口44。前部吹出口44朝向洗滌兼脫水槽7內開口,從前部吹出口44吹出的風成為直接碰觸到洗滌兼脫水槽7內的衣類。
在本實施例,因為送風單元28設在框體1內的上部右側,所以,將前部吹出口44設在外槽殼蓋8a的右斜上的位置,而極力縮短到前部吹出口44為止的距離,將壓力損失、熱脫逃控制在最小限度。
在排水口12的出口設有溫度感測器34,在送風單元28的入口設有溫度感測器34,在加熱器43出口設有溫度感測器35。
烘乾運轉時的風的流動如接下來。使送風單元28進行運轉,對加熱器43進行通電的話,從前部吹出口44將溫風吹入洗滌兼脫水槽7內,碰到濕的衣類加溫衣類,使水分從衣類蒸發。烘乾運轉中,因為讓洗滌兼脫水槽7正反旋轉,而反覆藉由升降器7c掀起衣類,使其因重力而落下的動作,使溫風全面遍布於衣類。成為高溫多濕的空氣,是從設在洗滌兼脫水槽7的貫穿孔流到外槽8,從吸氣口2a吸入到循環通道19,而在循環通道19從下往上流。在循環通道19的壁面設置的水冷除濕機構流落冷卻水,高溫多濕的空氣與冷卻水接觸被冷卻除濕而成為乾的低溫空氣進入到烘乾濾網30。通過設在烘乾濾網30的網狀濾網去除線屑,被吸入送風單元28。而且,在送風單元28被加壓後在加熱器43再次被加熱,而吹入洗滌兼脫水槽7內地進行循環。在網狀慮網與送風單元28之間設有溫度感測器34,測量循環的空氣的溫度。
圖3為滾筒式洗衣烘衣機的控制裝置33的方塊圖。50是微電腦,並與連接於各操作按鈕4、5的操作按鈕輸入電路51、水位感測器21、溫度感測器34、35、36連接,接受使用者的按鈕操作、在洗滌工程、烘乾工程的各種資訊訊號。來自微電腦50的輸出連接於驅動電路54,連接於給水電磁閥18(18c、18d、18e)、排水閥14、馬達10、送風單元28、加熱器43、浴池水供水泵20等,控制該等的開閉、旋轉、通電。又,連接於將洗衣烘衣機的動作狀態告知使用者用的7段發光二極體或液晶顯示器6、蜂鳴器57。
接著,使用圖4至圖7針對在烘乾運轉中的滾筒(洗滌兼脫水槽7)內的衣類的動作進行說明。圖,是從滾筒7的開口部7a側看滾筒內的示意圖。噴嘴(前部吹出口44)位在滾筒的右斜上方。烘乾運轉中,滾筒雖反覆進行「右旋轉→停止→左旋轉→停止」,圖是針對全部右旋轉的情況進行表示。如圖4所示,相對於衣類的量滾筒容積充裕(衣類的量比較少)時,滾筒內的衣類反覆進行利用滾筒的旋轉所為的離心力與升降器7c的作用從滾筒下部被掀起到滾筒最上部附近,而利用重力落下的動作(箭頭印A)。此時的滾筒的旋轉數,是47至55min-1。在衣類開始落下的附近碰觸到來自噴嘴的高速風,將衣類的皺褶展平。若詳細觀察此時的衣類的動作,落下到滾筒面的衣類A,藉由衣類的落下方向與滾筒的旋轉方向的不同,在落下後馬上進行如箭頭印B所示在滾筒表面滾動這樣的動作。此時衣類會有扭轉或纏繞的情況。又,如汗衫的袖子的細長部分因為與前襟的部分分開動作,所以,成為輕的袖子部分最初落下,而前襟部分晚點落下這樣的情況時,會有袖子部分扭轉或與其他的衣類纏繞的情況。如此,若衣類間、同一衣類的部位間的相對運動發生時,成為皺褶增加的主要因素。因此,若滾筒的一方向的旋轉時間太長,則會有所謂衣類扭轉、交纏增加的問題。
為了解決該問題,在先前技術文獻(專利文獻4),為了抑制衣類的相對運動,而如圖5,將滾筒的旋轉提高到衣類利用離心力吸附到滾筒的程度(約60min-1)。可是,就這樣的話,因為衣類的交替不會發生,而縮短滾筒7的一方向的旋轉時間(5秒左右)。為了使滾筒的旋轉方向反轉,若暫時停止滾筒的旋轉,則衣類如箭頭印C幾乎同時落下。而且,讓滾筒朝相反向旋轉時,各個衣類的位置關係改變,而發生衣服的交替。這樣的方式,衣類的落下次數為每1次的旋轉大致1次,比起朝一方向旋轉時反覆落下的情況,抑制了起因於扭轉、交纏的皺褶的產生。
可是,若衣類的量增加,如圖5的狀態到圖6所示的狀態。因為將滾筒的旋轉數提高到衣類利用離心力吸附到滾筒的程度,而可抑制起因於衣類的相對運動的扭轉、交纏,可是,在滾筒中心附近的衣類,高速風不易碰到,而比起外側的衣類完成度降低。又,滾筒的餘量空間少,將滾筒停止時的衣類的落下量如圖中的箭頭印D所示的少,所以,滾筒反轉時的衣類置換也不能充分進行。因此,專利文獻4的方法,當衣類的量增加時,會有最後烘乾的不均、乾的不均勻大增的傾向。
為了解決這個,在本實施例,進一步提高滾筒的旋轉數。圖7,是那個時候的滾筒內的衣類的狀態。圖6雖然滾筒旋轉數是60min-1程度,可是若從該狀態提高滾筒旋轉數,因為衣類藉由離心力朝外側被推壓,所以,也可讓位在中央部的衣類移動到高速風碰到的位置。又,因為在中央部形成空間,所以,來自外側的高速風碰到的衣類容易被展平,而可將皺褶效率佳地展平。又,因為溫風容易通到中央的空間部的深側,所以對於乾的不均勻的減低也有效。若滾筒停止,則衣類雖如圖中的箭頭印E所示地落下,可是此時的落差因為較圖6的情況大,所以具有提高衣類置換的效果。滾筒的旋轉時間與專利文獻4同樣縮短。
圖8,是概念性表示相對於烘乾容量,以7~8成的布量進行烘乾運轉時的滾筒旋轉數與最後烘乾的關係者。滾筒的旋轉時間,是5秒以上10秒以下地短的情況。完成度佳的衣類,是位在滾筒的外側(外周側)的衣類多。滾筒旋轉數低的時候,完成度惡化的原因,是因為在滾筒內衣類不易掀起,所以衣類不易去到噴嘴附近。可是,因為在滾筒內的衣類量多,所以,其惡化程度比起衣類少的情況小。滾筒旋轉數在超過利用離心力使衣類吸附到滾筒左右的旋轉數N1附近有成為完成最高的旋轉數NL,再者,滾筒旋轉數愈提高則完成度慢慢降低。這是因為藉由離心力按壓衣類(壓縮)。
完成度差的衣類,是位在滾筒的內側(中央附近)的衣類多。滾筒旋轉數低的時候,雖然因為高速風不會碰到衣類所以完成度差,可是,從滾筒旋轉數超過N1起,因為內側的衣類與旋轉數的上昇一起利用離心力朝外側移動,所以,高速風碰到的頻率提高,完成度愈提升。可是,若滾筒旋轉數高,因為外側的衣類完成度愈降低,所以有上限旋轉數NH的存在。於此,將NH設定成與外側衣類的最佳完成度成為同程度的旋轉數。
如此,在外側的衣類與內側的衣類,完成度成為最佳的滾筒旋轉數不同。因此,也可將滾筒的旋轉數設定在NL與NH之間的單一的旋轉數(例如,交點的NM),也可是將NL設定成一定時間旋轉之後,以NH進行一定時間旋轉的組合、也可從NL到NH以一定的加速度反覆進行增速、減速。因為任何情況也能抑制衣類的扭轉、交纏,所以,一方向的旋轉時間(包含加速即減速的時間)設定在5至15秒左右為理想。
此外,在滾筒旋轉數N1以上,衣類雖利用離心力吸附在滾筒,可是,均一地吸附在滾筒的周向的情況很少,發生偏置的情況為大部分。因此發生衣類的偏置所致的不平均。若衣類偏置的狀態下將滾筒旋轉數提得太高,則因為不平均使得滾筒的振動變大,所以,對於滾筒旋轉數從振動的觀點在旋轉數上是有上限的。通常的滾筒式洗衣烘衣機雖利用懸掛裝置被防振支承,但有共振點的存在,在最低的旋轉數呈現的是滾筒(外槽)朝左右振動的共振。因此,在較該共振點更充分低的旋轉數設定上限旋轉數NH為佳。此外,若在通常的脫水運轉,為了減少衣類的偏置,所以,進行使滾筒以低速旋轉反覆朝左右反轉的鬆解運轉之後,邊偵測衣類的偏置邊讓滾筒的旋轉數上昇。可是,因為若長時間進行鬆解運轉,則會發生衣類的扭轉、交纏,所以,在最後烘乾的點不進行鬆解運轉為佳。
接著,以實際的滾筒式洗衣烘衣機為例,針對滾筒旋轉數NL與NH進行說明。滾筒式洗衣烘衣機為烘乾容量6kg、滾筒直徑530mm、滾筒容積78L。此時,N1是55至60min-1,NL是60min-1,NH是100min-1程度為合適。本滾筒式洗衣烘衣機的最低的共振旋轉數,是150min-1以上160min-1以下,NH因為較該旋轉數更充分低,所以,不會有大的振動發生的情況。因此,可知只要滾筒旋轉數NL設定成與衣類吸附在滾筒的旋轉數N1幾乎同等(例如55min-1以上70min-1以下),滾筒旋轉數NH設定成N1的1.6倍以上2倍以下(例如80min-1以上120min-1以下)即可。
在圖9表示以該滾筒旋轉數,將旋轉時間作成右旋轉,是將NL設為10秒,將NH設為10秒,左旋轉,是將NL設為7秒,將NH設為10秒,當布量為4.5kg時的最後烘乾的一例。就比較來說,表示左右旋轉皆為滾筒旋轉數60min-1,將旋轉時間設為7秒的以往的情況(專利文獻4)的完成度。於此的旋轉時間包含加速及減速的時間。衣類,是烘乾皺褶容易附著的綿100%的休閒襯衫。以往的完成度,因為高速風不易碰到,所以,相對於前襟的皺褶多,袖子有塌陷的部分,本實施例的情況可知為袖子有小的皺褶者,前襟的皺褶少,而有大幅的改善。在以往的條件,雖有接近本實施例的完成度的衣類,可是也有如本圖所示的完成度差的衣類,完成狀態不均。而相對於此,在本實施例,不會發生極端完成度差的衣類,可實現不均少的最後烘乾。
此外,上述的滾筒旋轉數,是滾筒直徑530mm的情況,因為根據滾筒直徑即使為同樣的滾筒旋轉數,離心力也不同,所以,雖只要依照這個設定滾筒旋轉數NL、NH,可是NL與N1幾乎同等,NH為N1的1.6倍以上2倍以下的關係是同樣的。
根據本實施例,滾筒旋轉數屬於NL(例如55min-1以上70min-1以下的範圍)的狀態,亦即,將除了加速、減速的時間的狀態的一方向的連續旋轉設在3秒以上14秒以下,之後朝相反方向進行旋轉,使衣類的位置關係起變化,而使衣類的交替產生。又,滾筒旋轉數屬於NH(例如80min-1以上120min-1以下的範圍)的狀態,亦即,將除了加速、減速的時間的狀態的一方向的連續旋轉設為3秒以上14秒以下,因此利用離心力將衣類朝外側推而在中央部形成空間,所以高速風碰到衣類容易將皺褶展平。於此,如上述縮短連續旋轉的時間,抑制衣類的交纏、扭轉的發生。
接著,針對關於滾筒的旋轉數、旋轉時間的其他的實施例進行說明。衣類足夠濕的情況,衣類的皺褶可容易去掉。哄乾愈進展,當烘乾度變高(木棉的情況0.9~0.95),則皺褶被固定化,而無法簡單去掉。烘乾度,是乾布重量除以濕布重量。因此,至少到皺褶被固定化的烘乾度為止,是執行組合了在上述說明的滾筒旋轉數的運轉。在此時點,若皺褶少,只要在這之後的烘乾運轉不要發生極端的交纏、扭轉,幾乎不會有皺褶增加的情況。在烘乾,除了抑制衣類的皺褶的發生以外,也有必要抑制烘乾不均的發生。
如前述,在本實施例,為了抑制在滾筒內的衣類的落下、轉動所致的交纏、扭轉,在滾筒旋轉中,讓在滾筒內的衣類的相對位置不要變化,而在滾筒的旋轉方向反轉時,使滾筒停止,僅於再啟動時,產生衣類的交替。因此,滾筒旋轉方向反轉的次數越多,衣類的交替變多。
於此,較衣類的皺褶固定化的烘乾度的烘乾更為進展的烘乾運轉後半,是較烘乾運轉前半縮短滾筒的反轉週期,例如設成2秒以上7秒以下。此時,滾筒的旋轉數與上述同樣,雖也可為2個旋轉數的組合的狀態,但也可為單一的旋轉數。此時的滾筒旋轉數的範圍設定成NL至NH的任意的旋轉數。這樣的方式,邊抑制皺褶的發生,邊促進衣類的交替,可減少烘乾不均。
1:框體 2:操作面板 3:電源開關 4、5:操作開關 6:顯示器 7:洗滌兼脫水槽 7c:升降器 8:外槽 9:門扇 10:馬達 11:波紋管 12:排水口 13:排水軟管 14:排水閥 15:溢水流路 16:懸吊裝置 17:洗劑容器 18:供水電磁閥 19:循環通道 22:烘乾濾網 27:過濾管道 28:送風單元 29:風路切換閥 30:烘乾濾網 31:水冷除濕機構(冷卻噴嘴) 32:除濕肋 33:控制裝置 34、35、36:溫度感測器 41:溫風通道 43:加熱器 44:前部吹出口
[圖1]為本實施例的滾筒式洗衣烘衣機的外觀圖。 [圖2]表示本實施例的滾筒式洗衣烘衣機的內部的構造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施例的滾筒式洗衣烘衣機的控制裝置的方塊圖。 [圖4]表示衣類的量少的時候,讓滾筒以55min-1的程度進行旋轉時的樣子的圖。 [圖5]表示衣類的量少的時候,讓滾筒以60min-1的程度進行旋轉時的樣子的圖。 [圖6]表示衣類的量多的時候,讓滾筒以60min-1的程度進行旋轉時的樣子的圖。 [圖7]表示衣類的量多的時候,讓滾筒以100min-1的程度進行旋轉時的樣子的圖。 [圖8]概念性表示相對於烘乾容量,以7~8成的布量進行烘乾運轉時的滾筒旋轉數與最後烘乾的關係者。 [圖9]表示以往所為的最後烘乾與本實施例所為的最後烘乾的例子的圖。

Claims (5)

  1. 一種滾筒式洗衣烘衣機,係具有:收容衣類的旋轉滾筒、驅動前述旋轉滾筒的馬達、以及支承前述旋轉滾筒的框體,利用前述馬達讓前述旋轉滾筒反轉旋轉來進行烘乾運轉之滾筒式洗衣烘衣機,其特徵為:設置在前述乾燥運轉中,對被收容在前述旋轉滾筒的衣類噴吹風的手段,噴吹前述風的手段,是由送風手段、設在該送風手段的吐出側的吹出口、以及連接該等的風路所構成,組合在前述烘乾運轉中,利用使被收容在前述旋轉滾筒的衣類利用離心力而吸附在前述旋轉滾筒的內壁面的旋轉數N1,使前述旋轉滾筒進行預定時間連續旋轉的工程、以及利用比前述旋轉數N1高的旋轉數N2,使前述旋轉滾筒進行預定時間連續旋轉的工程,讓衣類在前述旋轉滾筒的旋轉方向反轉時落下,前述旋轉數N2,是前述旋轉數N1的1.6倍以上2倍以下,且在前述旋轉滾筒的最低的共振旋轉數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記載的滾筒式洗衣烘衣機,其中,將前述旋轉滾筒的前述旋轉數N1設定成55min-1以上70min-1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記載的滾筒式洗衣烘衣 機,其中,前述旋轉滾筒的前述旋轉數N1及N2的前述旋轉滾筒的旋轉時間在3秒以上14秒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滾筒式洗衣烘衣機,其中,具有:第1烘乾工程,其是讓前述旋轉滾筒以55min-1以上70min-1以下的旋轉數在3秒以上14秒以下的期間朝一方向連續旋轉之後反轉,讓前述旋轉滾筒以55min-1以上70min-1以下的旋轉數在3秒以上14秒以下的期間朝另一方向連續旋轉;以及第2烘乾工程,其是讓前述旋轉滾筒以80min-1以上120min-1以下的旋轉數在3秒以上14秒以下的期間朝一方向連續旋轉之後反轉,讓前述旋轉滾筒以80min-1以上120min-1以下的旋轉數在3秒以上14秒以下的期間朝另一方向連續旋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滾筒式洗衣烘衣機,其中,讓前述旋轉滾筒以55min-1以上70min-1以下的旋轉數在3秒以上14秒以下的期間朝一方向連續旋轉之後,讓前述旋轉滾筒以80min-1以上120min-1以下的旋轉數在3秒以上14秒以下的期間朝一方向連續旋轉之後反轉,讓前述旋轉滾筒以55min-1以上70min-1以下的旋轉數在3秒以上14秒以下的期間朝另一方向連續旋轉之後,讓前述旋轉滾筒以80min-1以上120min-1以下的旋轉數在3秒以上14秒以下的期間朝另一方向連續旋轉。
TW108131631A 2018-09-13 2019-09-03 洗衣烘衣機 TWI7255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1083A JP6956053B2 (ja) 2018-09-13 2018-09-13 洗濯乾燥機
JP2018-171083 2018-09-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6387A TW202016387A (zh) 2020-05-01
TWI725531B true TWI725531B (zh) 2021-04-21

Family

ID=69799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1631A TWI725531B (zh) 2018-09-13 2019-09-03 洗衣烘衣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56053B2 (zh)
TW (1) TWI7255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10910B2 (ja) * 2021-07-19 2024-01-10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洗濯乾燥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8053A (ja) * 2002-11-01 2004-05-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洗濯乾燥機
TW201217605A (en) * 2010-10-22 2012-05-01 Hitachi Appliances Inc capable of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blowing warm wind to allow warm wind to touch clothes so as to restrain the condition of non-uniform drying
JP2018042639A (ja) * 2016-09-13 2018-03-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洗濯乾燥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958B2 (ja) * 1987-08-25 1996-01-31 株式会社東芝 ドラム式乾燥機
JP3555818B2 (ja) * 1996-12-19 2004-08-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ドラム式回転処理装置
JP2004230063A (ja) * 2003-01-31 2004-08-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洗濯機
JP4093951B2 (ja) * 2003-11-25 2008-06-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JP5637842B2 (ja) * 2010-12-27 2014-12-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乾燥機
JP2018019866A (ja) * 2016-08-03 2018-02-08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洗濯乾燥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8053A (ja) * 2002-11-01 2004-05-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洗濯乾燥機
TW201217605A (en) * 2010-10-22 2012-05-01 Hitachi Appliances Inc capable of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blowing warm wind to allow warm wind to touch clothes so as to restrain the condition of non-uniform drying
JP2018042639A (ja) * 2016-09-13 2018-03-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洗濯乾燥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6387A (zh) 2020-05-01
JP6956053B2 (ja) 2021-10-27
JP2020039752A (ja) 2020-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25689B2 (ja) 乾燥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JP5004307B2 (ja) 乾燥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JP4866810B2 (ja) 乾燥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JP5033560B2 (ja) 洗濯乾燥機
JP5119350B2 (ja) ドラム式乾燥機
JP4812719B2 (ja) 乾燥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TWI725531B (zh) 洗衣烘衣機
JP4764861B2 (ja) 乾燥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JP4474447B2 (ja) 乾燥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TWI373542B (zh)
JP5156569B2 (ja)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JP2012071069A (ja) 乾燥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JP2009195582A (ja) 乾燥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JP5600779B2 (ja) 洗濯乾燥機
JP2011056147A (ja)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JP5452425B2 (ja)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JP4538093B2 (ja) ドラム式乾燥機又は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TWI429805B (zh) Dryers and laundry dryers
JP2009082577A (ja) 乾燥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JP2018019866A (ja) 洗濯乾燥機
JP2010075216A (ja) 乾燥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JP2012070807A (ja)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および乾燥機
JP5674612B2 (ja) 洗濯乾燥機
JP5202682B2 (ja)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JP4866821B2 (ja) 乾燥機及び洗濯乾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