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5380B - 旋轉傳遞機構所使用的彈性變形部 - Google Patents

旋轉傳遞機構所使用的彈性變形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5380B
TWI725380B TW108105008A TW108105008A TWI725380B TW I725380 B TWI725380 B TW I725380B TW 108105008 A TW108105008 A TW 108105008A TW 108105008 A TW108105008 A TW 108105008A TW I725380 B TWI725380 B TW I7253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deformation
convex por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rotation
rotation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5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5024A (zh
Inventor
濱元陽一郎
Original Assignee
濱元陽一郎
日商奧林匹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濱元陽一郎, 日商奧林匹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濱元陽一郎
Priority to TW1081050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2538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25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5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5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5380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旋轉傳遞機構所使用的彈性變形部。本發明的旋轉傳遞機構包括內部旋轉構件、以及被轉動自如地配設在內部旋轉構件上的外部旋轉構件。內部旋轉構件包括向外周側突出的至少一外周凸部。外部旋轉構件包括至少一內周凸部。外周凸部具有處於沿著旋轉傳遞機構因前進而旋轉的前進旋轉方向、從外周凸部的中心偏移的位置的前進面。在前進面與內周凸部之間配設有彈性變形部。在彈性變形部中局部地形成有空間。在內部旋轉部件和外部旋轉部件相對地旋轉時,彈性變形部被夾在外周凸部與內周凸部之間而彈性變形。

Description

旋轉傳遞機構所使用的彈性變形部
本發明涉及旋轉傳遞機構、旋轉傳遞機構所使用的彈性變形體,特別涉及被安裝在自行車的曲柄軸等旋轉軸上來使用的旋轉傳遞機構。
在駕駛員用人力使車輪旋轉的自行車的情況下,一旦自行車開始行駛,就能夠用較小的力行駛。但是,在起步時、加速時、爬坡等中開始蹬自行車時,駕駛員會從自行車受到特別大的反作用力,所輸入的能量的一部分會作為衝擊而回饋給膝、腳踝、腰等,不僅對人體產生較大的負荷,而且無法有效地利用輸入能量,導致推進力的降低。而且,在進行自行車的急起步、急加速的情況、爬急坡道的情況、自行車的駕駛員的體重或載貨的重量較重的情況等時,對人體的負荷(阻力)尤其變大,相應地,需要的能量也增大。
在自行車中的力的傳遞中,利用曲柄將腳的上下運動轉換成旋轉運動。因此,特別是在上止點及下止點,難以順暢地將腳力傳遞給自行車,導致向膝蓋或腳踝的負擔增加,並且,會產生力矩的中斷、速度的降低。並且,存在如下這樣的問題點:在使自行車以低速行駛的情況下,容易相對於自行車的行進方向向左右發生搖晃,行駛的穩定性降低。
因此,以往,對於自行車,以吸收行駛時的衝擊、實現旋轉效率的提高、使推進力、加速流暢而減輕駕駛員的疲勞等為目的,研究了各種各樣的構造。
例如,在日本特開2003-312581號公報(以下,稱為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包括自動伸縮變化型曲柄機構的自行車,該自動伸縮變化型曲柄機構在巡航騎行模式時腳踏的旋轉半徑較小,當進入承受加重的負荷的騎行模式時,腳踏的旋轉半徑對應於阻力地自動伸長,得到較大的旋轉力矩”。
在日本特開平11-278350號公報(以下,稱為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一種自行車用緩衝裝置,包括:第1構件,其能夠固定於第1車架構件,具有在內部所形成的收納空間和從收納空間的內周面向內側突出的至少一個第1突出部;第2構件,其能夠固定於第2車架構件,被相對旋轉自如地配置在第1構件的收納空間內,並具有從外周面向外側突出的第2突出部;以及第1彈性構件,其被安裝在由兩突出部在第1構件與第2構件之間劃分而形成的2種空間之中的一者中,被保持於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且被以在與內周面及外周面之中的至少某一者之間隔開間隙的方式配置,並通過兩構件的相對旋轉而伸縮。
在日本特開昭64-63489號公報(以下,稱為專利文獻3)中公開了“一種自行車用驅動齒輪,其特徵在於,包括在外周具備多個齒的齒輪主體、和支承該齒輪主體的支承體,在該齒輪主體與支承體之間設置有將動力從該齒輪主體和支承體的一者傳遞到另一者的動力傳遞部,在該動力傳遞部設置有使得齒輪主體和支承體能夠進行預定角度相對旋轉的間隙,並且,在與動力傳遞部不同的部位設置有彈性體,該彈性體保持間隙,且在齒輪主體與支承體的相對旋轉時彈性變形而吸收間隙,使得來自動力傳遞部的動力傳遞成為可能。
在日本特開平9-076980號公報(以下,稱為專利文獻4)中公開了“一種自行車的動力傳動裝置,其特徵在於如下構成:在前齒輪的內側周壁內裝配有被沿與該前齒輪的旋轉方向反方向卷裝的盤簧,在該盤簧的作用下,將因腳踏臂的過大蹬踏壓而引起的力矩蓄積在盤簧中,在腳踏輸入不足時,用所蓄積的力矩來進行補充,提高腳踏的旋轉效率”。
在日本特開昭58-036789號公報(以下,稱為專利文獻5)中公開了“一種自行車的曲柄裝置,其特徵在於,在自行車的齒輪軸上,嵌裝有放射狀地突設有多個彈簧支撐片的金屬件,並嵌裝有內周面被彈簧支撐片的外周緣支撐且與齒輪軸同芯地轉動的環狀體,將其作為曲柄的基端部,在環狀體內周面上與彈簧支撐片對應地突設有彈簧壓片,通過在彈簧支撐片與彈簧壓片之間插入配置彈簧體,從而當受到力而曲柄旋轉時,基端部的環狀體也一起先於齒輪軸地旋轉,突設的彈簧壓片壓縮彈簧體,其反作用力按壓彈簧支撐片而使齒輪軸旋轉。
但是,上述現有的技術具有以下這樣的問題。
(1)關於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自行車,由於與阻力對應地使腳踏的旋轉半徑自動地伸長,所以,具有如下這樣的問題:曲柄機構的構造複雜,零件個數增加,欠缺動作穩定性、組裝作業性、量產性。
此外,在阻力較大時,通過增大腳踏的旋轉半徑,從而能夠以較小的輸入得到較大的輸出,能夠減小開始蹬車等時的負荷,但是,由於腳踏的軌跡無法描畫圓軌道,需要進行強行的蹬車方式,所以,具有膝蓋或腳踝等承受較大的負擔這樣的問題。
(2)關於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自行車用緩衝裝置,當從路面對第1車架構件或第2車架構件作用衝擊時,第1構件和第2構件相對旋轉,被安裝在由兩突出部劃分的空間的一者中的第1彈性構件被兩突出部夾緊並壓縮變形而產生彈性復原力,吸收衝擊。但是,由於懸架組裝體由外側構件固定於主車架構件,所以,無法吸收並蓄積曲柄的初動時的衝擊能量,並將所蓄積的能量在彈性體復原時轉換為旋轉力而有效地利用為推進力,未考慮旋轉效率或加速性的提高、旋轉力矩的均勻化等。
(3)關於專利文獻3所公開的自行車用驅動齒輪,其目的在於緩和開始蹬踏腳踏時的驅動力所導致的衝擊,是將彈性體在與動力傳遞部不同的部位設置於齒輪主體與支承體之間,並使彈性體以扭動的方式變形的構造。因此,具有如下這樣的問題:彈性體難以變形,難以蓄積能量,故而難以將彈性體的復原有效地轉換為旋轉力,欠缺能量的有效利用性。
此外,由於零件個數較多且構造複雜而欠缺量產性,並且,齒輪主體和支承體經由彈性體而被一體化,所以,具有如下這樣的問題:難以更換齒輪主體或彈性體,欠缺維護性。
(4)關於專利文獻4所公開的自行車的動力傳動裝置,其目的在於,將因腳踏的過大蹬踏壓而導致的力矩蓄積,並在腳踏輸入不足時用所蓄積的力矩來進行補充,從而使蹬踏壓輸入穩定化而實現腳踏的旋轉效率的提高,以及使得推進、加速流暢而減輕疲勞。但是,由於利用發條(板簧)狀彈簧或線圈狀彈簧等盤簧來進行力矩的蓄積、補充,所以,具有如下這樣的問題:至將盤簧捲繞結束而蓄積了力矩為止,需要花費時間,在該期間,腳踏軸相對於前齒輪進行空轉而無法傳遞動力,顯著地欠缺使用性。
此外,在盤簧破損了的情況下,無法從腳踏軸向前齒輪傳遞動力,變得不能行駛,所以,具有欠缺動力傳遞的可靠性、穩定性這樣的問題。
(5)關於專利文獻5所公開的自行車的曲柄裝置,由於曲柄的基端部即環狀體的內周面被彈簧支撐片的外周緣支撐,所以,在環狀體的內周面與彈簧支撐片的外周緣之間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曲柄和齒輪軸容易一起轉動,難以使環狀體先於齒輪軸地旋轉。此外,具有如下這樣的問題:無法可靠地壓縮彈簧體,欠缺動作穩定性,無法充分地進行在上止點處的蓄力(衝擊能量的吸收)和在下止點處的復原,旋轉效率及加速性的提高、旋轉力矩的均勻化的效果不充分。
此外,由於必須在齒輪軸的兩端安裝曲柄裝置,所以,具有如下這樣的問題:零件個數增加,裝置整體複雜化、大型化,欠缺省空間性、量產性,並且,因兩端的曲柄的相位而在齒輪軸上產生扭轉,無法有效率地進行所輸入的能量的蓄力或所蓄力的能量向旋轉力的轉換,欠缺耐久性、動作穩定性、效率性。
本發明是鑒於上述的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實現與以往相比使用性優異的自行車等的旋轉傳遞機構、具有旋轉傳遞機構的自行車、及旋轉傳遞機構所使用的彈性變形體。
本發明人為了解決上述現有的問題,提出了日本專利4456179號公報(以下,稱為專利文獻6)所公開的自行車。該專利文獻6提供一種實現以下的目的的自行車。
(1)通過配設在用人力使車輪旋轉來行駛的自行車的旋轉軸上,從而將在起步、加速、爬坡等初動時或行駛中因從外部受到的較大的負荷等而產生的衝擊能量或過大的輸入能量可靠地吸收並蓄積,能夠大幅地減輕對人體的負荷。
(2)能夠將所蓄積的能量在輸入能量減少時或者中斷時不浪費地有效利用於旋轉軸的旋轉,旋轉傳遞的可靠性、效率性優異,能夠用零件個數較少的簡單的構成來實現輕量化。
(3)容易分解和組裝且維護性、生產率優異,能夠簡便地裝配到現存的自行車,通過具備量產性、組裝作業性、省空間性、通用性優異的自行車用旋轉傳遞機構,能夠減小使用者的腿和腰等承受的負荷。
(4)即使運輸較重的貨物時或承載體重較重的人時,加速性、旋轉力矩的均勻性、低速駕駛時的穩定性也優異,不需要複雜的操作,能夠減小駕駛員的膝蓋或腳踝等承受的負荷。
(5)女性或年長者或者承載較重的貨物或兒童的主婦等也能夠輕易地駕駛,不僅能夠作為在坡道或阻力較大的道路上也能夠輕鬆地行駛的日用品,且加速性、旋轉力矩的均勻性、低速駕駛時的穩定性優異,能夠作為康復訓練用或比賽用來使用,動作的穩定性、操作性、通用性優異。
即,為了實現上述(1)~(5)的目的,專利文獻6提供“一種自行車,包括自行車用旋轉傳遞機構、左右的曲柄臂、以及腳踏,該自行車用旋轉傳遞機構具有內部旋轉構件和外部旋轉構件,該內部旋轉構件具有旋轉軸,該外部旋轉構件被轉動自如地配設在上述內部旋轉構件的上述旋轉軸上,該左右的曲柄臂在上述自行車用旋轉傳遞機構的上述內部旋轉構件的上述兩端部以180度的相位差配設,該腳踏被轉動自如地配設在上述曲柄臂的端部”。尤其是,在該自行車中,上述內部旋轉構件被與上述旋轉軸一體地形成或固定設置在上述旋轉軸的外周,並具有向上述旋轉軸的外周側突出的1個以上的外周凸部;上述外部旋轉構件具有側板部、外筒部、以及1個以上的內周凸部,該側板部在上述內部旋轉構件的上述外周凸部的側部位置轉動自如地插設於上述旋轉軸,該外筒部在上述內部旋轉構件的上述外周凸部的外側與上述旋轉軸同心圓狀地豎立設置在上述側板部的外周,該1個以上的內周凸部被以向上述外筒部的內周側突出的方式與上述側板部和/或上述外筒部一體地形成,或者被固定於上述側板部和/或上述外筒部,並被與上述內部旋轉構件的上述外周凸部交替地配置;在上述外部旋轉構件的上述側板部或上述外筒部上成形設置(日文:形設)或固定設置有牙盤;在上述外周凸部與前進時的上述外周凸部的旋轉方向側的上述內周凸部之間配設有彈性變形部,在上述內部旋轉構件和上述外部旋轉構件相對地旋轉時,上述彈性變形部被夾在上述外周凸部與上述內周凸部之間並彈性變形。
專利文獻6所公開的自行車達成了上述(1)~(5)的目的,但是,本發明人為了使得專利文獻6的自行車的使用性進一步提高而反復進行了專心研究,直到完成了本發明。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第1方案的旋轉傳遞機構如下:
一種旋轉傳遞機構,包括:內部旋轉構件,其被旋轉軸插通,以及外部旋轉構件,其被轉動自如地配設於上述內部旋轉構件,
上述內部旋轉構件包括:圓盤狀的內部旋轉構件主體,其具有旋轉軸插通孔,以及一個或多個外周凸部,其被與上述內部旋轉構件主體一體形成或固定設置於上述內部旋轉構件主體,並向上述內部旋轉構件主體的外周側突出,
上述外部旋轉構件包括:圓環部,其在上述內部旋轉構件的上述外周凸部的外側被轉動自如地配設於上述內部旋轉構件,以及一個或多個內周凸部,其被以向上述圓環部的內周側突出的方式與上述圓環部一體形成或固定設置於上述圓環部,並與上述內部旋轉構件的上述外周凸部交替地配置,
上述外周凸部具有前進面,該前進面處於沿著前進旋轉方向從上述外周凸部的中心偏移的位置,該前進旋轉方向是旋轉傳遞機構因前進而進行旋轉的方向;
在上述前進面和與上述前進面在上述前進旋轉方向上相對的上述內周部之間,配設有彈性變形部;
在上述彈性變形部中,局部地形成有空間;
在上述內部旋轉構件和上述外部旋轉構件相對地旋轉時,上述彈性變形部被夾在上述外周凸部與上述內周凸部之間並彈性變形。
根據該構成,在外周凸部與前進時的該外周凸部的旋轉方向側的內周凸部之間,即,在外周凸部的前進面與上述內周凸部之間,配設有彈性變形部,在該彈性變形部中形成有局部的空間。將通過施加壓縮彈性變形部的力從而蓄積在彈性變形部中的壓縮(彈性)能量轉換成旋轉能量,例如利用為自行車等的推進力。通過在該彈性變形部形成局部的空間,從而能夠用更小的力來壓縮彈性變形部,並且,能夠減輕彈性變形部的重量。此外,例如通過用側板部等夾入彈性變形部,並將彈性變形部設為密封或接近密封的狀態,從而即使彈性變形部被壓縮,局部的空間內的空氣也不會從旋轉傳遞機構內漏掉,該空氣自身壓縮,能夠保持彈性變形部的彈性力。並且,例如通過改變局部的空間的形狀或大小,從而能夠調整用於將彈性變形部壓縮的力。因而,在將該旋轉傳遞機構例如使用於自行車等的情況下,能夠格外地減輕對人體的負荷。其結果,能夠實現與以往相比使用性優異的自行車等。
在本發明的第1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中,也可以是,上述外部旋轉構件包括側板部、以及蓋部,上述彈性變形部被上述側板部和上述蓋部夾入,上述空間為大致密封狀態。
根據該構成,彈性變形部被側板部和蓋部夾入,由此,上述空間成為大致密封狀態,空間內的空氣等氣體能夠保持恰到好處的彈性力。此外,彈性變形部向側方的變形,即,彈性變形部在旋轉傳遞機構的軸向上的變形被側板部和蓋部阻止,由此,能夠將通過駕駛員蹬踏腳踏而被輸入到旋轉傳遞機構的能量的一部分有效率地蓄力在彈性變形部中。
在本發明的第1方案的旋轉傳遞機構中,也可以是,上述外周凸部被以具有比上述前進面的相反側的反對面平緩的傾斜的方式形成,且在上述前進面與上述內部旋轉構件主體的交界部分形成有曲面。
根據該構成,能夠減小外周凸部的高度,能夠實現旋轉傳遞機構的小型化。此外,由於隨著去向外周側而彈性變形部的壓縮距離變大,所以能夠蓄積更多的壓縮能量。
在本發明的第1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中,也可以是,上述彈性變形部具有:具有空間的主體,以及被設置在上述主體的面上的突起部;上述突起部具有在俯視下從上述空間向上述彈性變形部的徑向外側放射狀地擴展的形狀。
根據該構成,抑制彈性變形部在彈性變形部的放射方向上畸變,能夠在將被輸入到旋轉傳遞機構中的能量充分地蓄力的同時維持彈性變形部的平板形狀。
在本發明的第1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中,也可以是,在上述彈性變形部中,上述突起部在剖視下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形狀。
根據該構成,通過採用等腰三角形來作為突起部的截面形狀,從而能夠降低彈性變形部的模具的製造成本。
在本發明的第1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中,也可以是,上述彈性變形部的上述主體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並在上述上表面及上述下表面的至少一者上設置有上述突起部。
本發明的第2方式的自行車包括上述第2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
根據本發明的自行車的構成,由於包括取得上述那樣的作用效果的旋轉傳遞機構,所以,能夠提供與以往相比使用性優異的自行車。
本發明的第3方式的彈性變形體被用於上述第1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具有:具有空間的主體、以及被設置在上述主體的面上的突起部,上述突起部在俯視下具有從上述空間向上述彈性變形部的徑向外側放射狀地擴展的形狀。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可實現與以往相比使用性優異的自行車等的旋轉傳遞機構。
以下,使用優選的實施方式進一步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是,下述的實施方式只不過是將本發明具現化的例子,本發明不限定於此。
[實施方式1]。
(旋轉傳遞機構的構成)。
首先,參照圖1~圖6B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旋轉傳遞機構的構成。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旋轉傳遞機構的表面的俯視圖。圖2是表示該旋轉傳遞機構的實施方式1的背面的俯視圖。圖3是沿著圖1所示的III-III線的剖視圖。圖4A是表示構成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該旋轉傳遞機構的外部旋轉構件的俯視圖。圖4B是表示構成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該旋轉傳遞機構的內部旋轉構件的表面的俯視圖。圖4C是表示構成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該旋轉傳遞機構的蓋部的表面的俯視圖。圖5是表示構成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該旋轉傳遞機構的內部旋轉構件的背面的俯視圖。圖6A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該旋轉傳遞機構的圖,是表示拆卸了蓋部的狀態的俯視圖。圖6B是將圖6A的附圖標記X所示的部分放大的放大俯視圖。
在圖3中,附圖標記FS表示旋轉傳遞機構的表面,附圖標記BS表示旋轉傳遞機構的背面。即,附圖標記FS所示的俯視圖與圖1對應,附圖標記BS所示的俯視圖與圖2對應。
如圖1~圖6B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1例如包括:供自行車的曲柄軸等旋轉軸插通的內部旋轉構件3;被轉動自如地配設在內部旋轉構件3上的外部旋轉構件4;以及彈性變形部6(彈性變形體)。
(內部旋轉構件)。
內部旋轉構件3包括:圓盤狀的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在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的表面一體形成的圓柱狀的凸部3b;在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的背面一體形成的圓柱狀的凸部3c;被形成在凸部3b上的壓入用凹部3d;以及貫通凸部3c和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並到達壓入用凹部3d的四邊筒狀的曲柄軸插通孔3e。
如圖3所示,從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的表面突出的凸部3b的高度(曲柄軸方向上的從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的表面到凸部3b的端面的距離)比後述的蓋部4c的厚度大。
此外,從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的背面突出的凸部3c的高度(曲柄軸方向上的從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的背面到凸部3c的端面的距離)比後述的側板部4a的厚度大。
壓入用凹部3d如圖4B所示具有大致長圓狀的形狀,如圖3所示,具有與凸部3b的高度大致對應的深度。
此外,內部旋轉構件3包括與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一體形成並從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的外周向外側突出的5個外周凸部3f。在該外周凸部3f的表面和背面分別以能夠旋轉的方式保持有軸承用滾珠3g、3h。在內部旋轉構件3的徑向(以曲柄軸為中心的離心方向)上,滾珠3g、3h相對于外周凸部3f的突出量(長度)處於45~65%的位置,優選處於58~62%的位置。換言之,在內部旋轉構件3的徑向上,當設從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的外周面到外周凸部3f的外端的距離為100%時,在距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的外周面45~65%的位置,優選在58~62%的位置,設置有滾珠3g、3h。
如圖6B所示,多個外周凸部3f分別具有前進面3ff、以及位於前進面3ff的相反側的反對面3fb。換言之,前進面3ff位於,內部旋轉構件3的徑向上從外周凸部3f的中心線CL沿著旋轉方向RDa(前進旋轉方向,自行車前進時的旋轉傳遞機構1的旋轉方向)偏移的位置,即,圖6B中的外周凸部3f的右側的位置。另一方面,反對面3fb位於,內部旋轉構件3的徑向上從外周凸部3f的中心線CL沿著旋轉方向RDa的反方向偏移的位置,即,圖6B中的外周凸部3f的左側的位置。
(外部旋轉構件)。
外部旋轉構件4包括側板部4a、圓環部4b、以及蓋部4c。側板部4a位於內部旋轉構件3的外周凸部3f的側部,相對於內部旋轉構件3的凸部3c轉動自如。在側板部4a上,形成有插通孔4e,在該插通孔4e中,插設凸部3c。圓環部4b在內部旋轉構件3的外周凸部3f的外側被螺釘止動固定在側板部4a的外周。蓋部4c以與側板部4a相對配置的狀態相對於凸部3b轉動自如。在蓋部4c上,形成有插通孔4f,在該插通孔4f中插設凸部3b。蓋部4c被螺釘止動固定於圓環部4b。
另外,內部旋轉構件3的被保持在外周凸部3f的表面和背面上的軸承用滾珠3g、3h分別一邊在蓋部4c、側板部4a上滾動一邊旋轉。由此,能夠使內部旋轉構件3流暢地旋轉。
此外,外部旋轉構件4包括5個內周凸部4d。內周凸部4d被以向圓環部4b的內周側突出的方式與圓環部4b一體形成,並與內部旋轉構件3的外周凸部3f交替地配置。具體而言,多個內周凸部4d和多個外周凸部3f被配置為:在旋轉傳遞機構1的旋轉方向上,在相互相鄰的內周凸部4d之間配置有1個外周凸部3f,且在相互相鄰的外周凸部3f之間配置有1個內周凸部4d。
並且,在外部旋轉構件4的圓環部4b的背面側的外周部固定設置有牙盤5。
(彈性變形部)。
如圖3所示,彈性變形部6由合成橡膠等彈性構件構成,能夠彈性變形。彈性變形部6被蓋部4c和側板部4a夾持,被圓環部4b圍繞。如後所述,各個彈性變形部6被夾在外周凸部3f的前進面3ff、和與前進面3ff在旋轉方向RDa上相對的內周凸部4d之間。另外,圖6A及圖8所示的彈性變形部6的個數為5個,但是,彈性變形部6的個數不受限定。彈性變形部6一邊彈性變形一邊從外部旋轉構件4向內部旋轉構件3傳遞旋轉力。此外,彈性變形部6將在彈性變形部6中蓄力的能量作為旋轉力傳遞給內部旋轉構件3。
旋轉傳遞機構1被以如下這樣的順序組裝。即,首先,如圖2、圖3所示,從圓環部4b的背面側將側板部4a螺釘止動固定在該圓環部4b上。接下來,如圖3、圖4A~圖4C、圖6A所示,將位於內部旋轉構件3的背面側的凸部3c從側板部4a的表面側FS向背面側BS插通到該側板部4a的插通孔4e中。由此,將內部旋轉構件3配置在圓環部4b內。接下來,如圖1、圖3、圖4A~圖4C所示,將位於內部旋轉構件3的表面側的凸部3b插通到蓋部4c的插通孔4f中,將該蓋部4c螺釘止動固定在圓環部4b的表面。
(彈性變形部與外周凸部及內周凸部的接觸構造)。
如圖6A及圖6B所示,在外周凸部3f的前進面3ff與內周凸部4d之間配設有彈性變形部6。換言之,在外周凸部3f與相對于該外周凸部3f處於自行車前進時(旋轉傳遞機構1沿著旋轉方向RDa旋轉時)的旋轉方向前方的位置的內周凸部4d之間,配設有彈性變形部6。使得在內部旋轉構件3與外部旋轉構件4相對地旋轉時,彈性變形部6被夾在外周凸部3f與內周凸部4d之間並彈性變形(壓縮變形)。在此,彈性變形部6向側方的變形,即,圖3中的旋轉傳遞機構1的軸向上的彈性變形部6的變形被側板部4a和蓋部4c阻止,由此,能夠將通過駕駛員蹬踏腳踏而輸入到旋轉傳遞機構1中的能量的一部分有效率地蓄力在彈性變形部6中。
如圖6B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1中,外周凸部3f的朝向旋轉方向的面(前進面3ff)的面積比朝向旋轉方向反方向的面(反對面3fb,處於從中心線CL沿著旋轉方向RDa的反方向偏移的位置的面)的面積大10~15%程度,優選大12~13%程度。因此,以比以往更大的面積(範圍)使被配設在外周凸部3f與相對于該外周凸部3f處於自行車前進時旋轉方向前方的位置的內周凸部4d之間(前進面3ff與內周凸部4d之間)的彈性變形部6壓縮變形,能夠將壓縮(彈性)能量高效率地蓄積在彈性變形部6中。該壓縮(彈性)能量被轉換成旋轉能量,作為自行車等的推進力使用。
更具體而言,外周凸部3f被以前進面3ff(朝向旋轉方向的面)具有比反對面3fb(朝向旋轉方向反方向的面)平緩的傾斜的方式形成。並且,在前進面3ff(朝向旋轉方向的面)與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的交界部分形成有將前進面3ff和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的外周面連續地連接的曲面。通過採用這樣的形狀,將外周凸部3f的前進面3ff(朝向旋轉方向的面)的面積加大,由此,能夠將外周凸部3f的高度(從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的外周面到外周凸部3b的外端的距離)減小,能夠實現旋轉傳遞機構1的小型化。此外,由於壓縮彈性變形部6的外周凸部3f(前進面3ff)的長度隨著從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的外周面去向外周凸部3f的外端而變大,所以能夠蓄積更多的壓縮能量。
此外,由於通過調整圓環部4b的厚度,能夠調整旋轉傳遞機構1的旋轉時的離心力,所以,能夠調整旋轉的慣性力。
內周凸部4d中的與外周凸部3f的前進面3ff(朝向旋轉方向的面)相對的面被形成為凹陷的狀態。因此,由於能夠增加被配設在外周凸部3f與相對于該外周凸部3f處於自行車前進時旋轉方向前方的位置的內周凸部4d之間(前進面3ff與內周凸部4d之間)的彈性變形部6的量。因而,能夠將足夠作為推進力來使用的量的壓縮(彈性)能量蓄積在彈性變形部6中。由該凹陷形成的凹陷內側空間的體積優選相對於彈性變形部6的體積為2~5%。原因在於,當該凹陷過大時,彈性變形部6的壓縮會變得不充分。
(旋轉傳遞機構的使用例)。
接下來,還參照圖7、圖8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1的使用例。
圖7是表示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旋轉傳遞機構使用於自行車的例子的圖,是表示旋轉傳遞機構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該旋轉傳遞機構的圖,是表示拆卸了蓋部4c的狀態且彈性變形部被彈性變形(壓縮變形)的狀態的俯視圖。
如圖7所示,作為旋轉軸的自行車的曲柄軸2借助左右的滾珠軸承8a、8b被轉動自如地保持於與自行車的車架一體的曲柄軸保持部7。曲柄軸2的右側端部被插通並固定在內部旋轉構件3的曲柄軸插通孔3e中(參照圖3),由此,旋轉傳遞機構1被安裝在曲柄軸2上。此外,在曲柄軸2的左右兩端,以相互具有180度的相位差的方式固定有曲柄臂9a、9b。在圖7中,參照附圖標記10是用於將曲柄臂9a、9b固定在曲柄軸2上的曲柄臂固定構件10。曲柄軸2與內部旋轉構件3的曲柄軸插通孔3e的四邊筒嵌合,兩者一體地旋轉。
在曲柄臂9a、9b的端部配設有轉動自如的腳踏(未圖示)。
參照圖6A~圖8說明以上那樣被安裝在自行車的曲柄軸2上的旋轉傳遞機構1的動作。
在圖7中,當駕駛員蹬踏被配設在曲柄臂9a、9b的端部的腳踏(未圖示)時,被突設在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的外周的外周凸部3f與曲柄軸2一起沿圖6A、圖8所示的箭頭RDa的方向旋轉。
而且,當曲柄軸2旋轉而外周凸部3f向內周凸部4d接近時,彈性變形部6因被夾在外周凸部3f(前進面3ff)與內周凸部4d之間而被壓縮,輸入能量的一部分被蓄積在彈性變形部6中。
在曲柄軸2的旋轉的初期(圖6A→圖8)彈性變形部6彈性變形,但是,在彈性變形部6變形後,曲柄軸2的旋轉力從外周凸部3f傳遞到內周凸部4d,從曲柄軸2到牙盤5大致一體地旋轉。旋轉力經由被張緊設置在牙盤5上的車鏈(未圖示)可靠地傳遞到被設置在自行車的後輪側的鏈輪。
已彈性變形(壓縮變形)的彈性變形部6在從腳踏向旋轉傳遞機構1的能量輸入中斷或減弱時復原,作為復原能量按壓內周凸部4d,使外部旋轉構件4及牙盤5向行進方向旋轉。即,彈性變形部6的壓縮(彈性)能量被轉換成旋轉能量,作為自行車的推進力來使用。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曲柄臂9a、9b僅被固定在曲柄軸2的左右兩端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一定限定於這樣的構成。例如,也可以如圖9所示,在曲柄臂9b的與旋轉傳遞機構1相對的面上設置有壓入用凸部11,將該壓入用凸部11壓入到內部旋轉構件3的壓入用凹部3d,並將曲柄臂9b固定在曲柄軸2的右端。根據該構成,由於能夠將曲柄臂9b和內部旋轉構件3完全地一體化,所以,能夠將腳踏的蹬踏動作可靠地轉換成內部旋轉構件3的外周凸部3f的旋轉動作。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將外周凸部3f和內周凸部4d各設置有5個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一定限定於這樣的構成。外周凸部3f的數量和內周凸部4d的數量分別為1個或多個即可,但是,為了將彈性變形部6所蓄積的力在圓周方向上傳遞,優選外周凸部3f的數量和內周凸部4d的數量為4個以上。此外,為了充分確保彈性變形部6的體積,優選外周凸部3f和內周凸部4d的數量為8個以下。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外周凸部3f被與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一體形成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一定限定於這樣的構成。外周凸部也可以被固定設置於內部旋轉構件主體。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內周凸部4d被與圓環部4b一體形成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一定限定於這樣的構成。內周凸部也可以被固定設置於圓環部。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彈性變形部6為合成橡膠制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一定限定於這樣的構成。
彈性變形部只要能夠在內部旋轉構件3和外部旋轉構件4相對地旋轉時彈性變形(壓縮變形),並在變形後在內部旋轉構件3與外部旋轉構件4之間傳遞旋轉即可,彈性變形部的形狀、大小、變形量、彈性模量等能夠根據使用者的愛好來適當選擇。作為彈性變形部,除了合成橡膠之外,例如還能夠使用被封入在外周凸部3f與內周凸部4d之間的氣體等。
[實施方式1的應用例]。
在彈性變形部中也可以局部地形成有空間。
圖10A及圖10B是表示將構成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應用例的旋轉傳遞機構的蓋部拆卸了的狀態的俯視圖。圖10A是表示彈性變形部未被彈性變形(壓縮變形)的狀態的俯視圖。圖10B是表示彈性變形部被彈性變形(壓縮變形)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10A及圖10B所示的實施方式1的應用例的旋轉傳遞機構1A在彈性變形部的構成這一點,與上述實施方式1的旋轉傳遞機構1(參照圖6A、圖6B、圖8等)不同。因此,對於與上述實施方式1的旋轉傳遞機構1的構成構件相同的構成構件,標注相同的參照附圖標記,並省略其說明。
在旋轉傳遞機構1A的彈性變形部6A(彈性變形體)中局部地形成有空間6a。
在圖10A所示的例子中,空間6a是在彈性變形部6A的大致中央沿與曲柄軸2相同的方向延伸的貫通孔。空間6a的大小也可以根據期望的使彈性變形部6A彈性變形(壓縮變形)的力(使旋轉傳遞機構1A旋轉時的負荷)來調整。例如,空間6a的面積(從曲柄軸2的延伸方向觀察)相對於彈性變形部6A的面積設為20%以上且5平方釐米以下。不存在空間6a的情況下的彈性變形部6A在壓縮時整體被壓縮,但是,通過空間6a的存在,在壓縮時彈性變形部6A會局部地承受應力。因而,若在彈性變形部6A的面積中佔據的空間的大小較大,則輕量化的優點增大,但是,相反,若該空間過大,則上述應力所導致的變形變得過大,可能成為彈性變形部6A劣化的原因。此外,若彈性變形部6A的截面積過大,則變得在壓縮時無法在內部關入空氣。在將該旋轉傳遞機構1應用於自行車的情況下,根據蹬車時的通常的轉速,如果將空氣關入0.1秒左右就足夠,因此,開口面積設為5平方釐米以下,優選設為3平方釐米以下即可。並且,也可以在空間6a的內部插入彈性模量與彈性變形部6A不同的構件。
另外,空間6a不限於貫通孔,也可以是將彈性變形部6A局部地切除而成的孔等或凹部形狀。在該情況下,在被壓縮時容易在內部關入空氣,容易將空氣本身作為進行彈性變形的介質而發揮功能。
此外,空間6a也可以形成為從曲柄軸2的延伸方向觀察為橢圓形、圓形、多邊形狀等任意的形狀。即,如果從曲柄軸2的延伸方向來看為正圓,則彈性變形部6A被從哪個方向壓縮都會均勻地變形,因此是最優的,但是,也可以是橢圓或多邊形狀等。在該情況下,優選外周凸部3f和內周凸部4d具有平行於與彈性變形部接觸的面的部分。在該情況下,能夠設為與彈性變形部6A的整體形狀匹配的空間形狀,且將壓縮力均勻地施加於彈性變形部6A。此外,空間6a的數量不限於1個,也可是多個。
從圖10A所示的狀態起,曲柄軸2旋轉(旋轉方向RDa),外周凸部3f向內周凸部4d接近,彈性變形部6被夾在外周凸部3f與內周凸部4d之間從而被壓縮時,空間6a被壓塌,成為圖10B所示的狀態。
根據這樣的實施方式1的應用例中的旋轉傳遞機構1A,在被配設在外周凸部3f與相對于該外周凸部3f處於自行車前進時旋轉方向前方的位置的內周凸部4d之間(前進面3ff與內周凸部4d之間)的彈性變形部6A中形成了局部的空間6a。將通過施加壓縮彈性變形部6A的力而蓄積在彈性變形部6A中的壓縮(彈性)能量轉換成旋轉能量,例如作為自行車等的推進力來使用。通過在該彈性變形部6A中形成局部的空間6a,從而能夠用更小的力壓縮彈性變形部,並且能夠減輕彈性變形部6A的重量。此外,例如通過用側板部4a、蓋部4c等將旋轉傳遞機構1A的軸向上的彈性變形部6A的兩端夾入,使彈性變形部6A成為密封或接近密封的狀態,從而即使彈性變形部6A被壓縮,局部的空間6a內的空氣也不會從旋轉傳遞機構1A的內部向外側漏掉,該空氣自身壓縮,能夠保持彈性變形部6A的彈性力。並且,例如通過改變局部的空間6a的形狀或大小,從而能夠調整用於將彈性變形部6A壓縮的力。因而,在將該旋轉傳遞機構1A例如使用於自行車等的情況下,能夠格外地減輕對人體的負荷。其結果,能夠實現與以往相比使用性優異的自行車等。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或應用例中,以被使用於自行車的旋轉傳遞機構1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不一定限定於上述的用途。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能夠利用於具有車輪的所有機構,例如不僅能夠用於土木工程用獨輪車、輪椅、人力車、兩輪拖車等具有車輪的機構,還能夠用於機器人、發電機等,能夠得到同樣的作用效果。
[實施方式2]。
(旋轉傳遞機構的構成)。
接下來,參照圖11~圖13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旋轉傳遞機構的構成。
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旋轉傳遞機構的表面的俯視圖,圖12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該旋轉傳遞機構的背面的俯視圖,圖13是沿著圖11所示的XII-XII線的剖視圖。
在圖13中,附圖標記FS表示旋轉傳遞機構的表面,附圖標記BS表示旋轉傳遞機構的背面。即,附圖標記FS所示的俯視圖與圖11對應,附圖標記BS所示的俯視圖與圖12對應。
圖11~圖13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12在內部旋轉構件的構成這一點,與上述實施方式1的旋轉傳遞機構1(參照圖1~圖3等)不同。因此,對於與上述實施方式1的旋轉傳遞機構1的構成構件相同的構成構件,標注相同的參照附圖標記,省略其說明。
如圖11~圖13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12的內部旋轉構件3'包括:圓盤狀的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在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的表面上一體形成的圓柱狀的凸部3b;在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的背面上一體形成的圓柱狀的凸部3c;以及貫通凸部3b和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和凸部3c地形成的花鍵孔3'd。
此外,內部旋轉構件3'包括5個外周凸部3f,該5個外周凸部3f被與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一體形成並從內部旋轉構件主體3a的外周向外側突出。在該外周凸部3f的表面和背面分別以能夠旋轉的方式保持有軸承用滾珠3g、3h(參照圖4A~圖5)。
(旋轉傳遞機構的使用例)。
接下來,還參照圖14、圖15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12的使用例。
圖14是表示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旋轉傳遞機構使用於電動輔助自行車的例子的圖,是表示旋轉傳遞機構的主要部分的分解剖視圖。圖15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將該旋轉傳遞機構使用於電動輔助自行車的例子的圖,是表示旋轉傳遞機構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本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12被安裝在電動輔助自行車的曲柄軸上而使用。
如圖14、圖15所示,在電動輔助自行車的馬達驅動單元13中轉動自如地保持有作為旋轉軸的曲柄軸14,該旋轉軸貫通於馬達驅動單元13的左右部分。在曲柄軸14的右側端部,與曲柄軸14同心狀地固定有與內部旋轉構件3'的花鍵孔3'd嵌合的花鍵14a。通過將該花鍵14a插通於內部旋轉構件3'的花鍵孔3'd,從而在曲柄軸14的右側端部安裝了旋轉傳遞機構12。此外,在曲柄軸14的左右兩端,相互具有180度的相位差地固定有曲柄臂15a、15b。在圖14、圖15中,參照附圖標記16是用於在曲柄軸14上固定曲柄臂15a、15b的曲柄臂固定構件。
在曲柄臂15a、15b的端部,配設有轉動自如的腳踏(未圖示)。
在馬達驅動單元13內,在接近曲柄軸14的位置配設有力矩感測器,能夠利用該力矩感測器檢測從腳踏輸入到馬達驅動單元13中的踏力所帶來的人力驅動力。而且,能夠根據力矩感測器的檢測結果來驅動馬達,並輔助曲柄軸14的旋轉(輔助驅動力)。
以上這樣安裝在電動輔助自行車的曲柄軸14上的旋轉傳遞機構12的動作與上述實施方式1的情況大致相同。但是,與上述實施方式1的情況不同,從腳踏輸入到馬達驅動單元13的踏力所帶來的人力驅動力被力矩感測器檢測,並加入與人力驅動力對應的馬達的輔助驅動力(輔助力)。由此,即使是急坡道,也能夠輕鬆地行駛。而且,通過這樣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安裝在電動輔助自行車的曲柄軸上來使用,能夠格外地減輕駕駛員的疲勞。
[實施方式3]。
(旋轉傳遞機構的構成)。
接下來,參照圖16~圖19B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旋轉傳遞機構的構成。
圖16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旋轉傳遞機構的表面的俯視圖,圖17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該旋轉傳遞機構的背面的俯視圖,圖18是沿著圖16所示的XVII-XVII線的剖視圖,圖19A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該旋轉傳遞機構的圖,是表示拆卸了蓋部的狀態的俯視圖,圖19B是將圖19A的附圖標記Y所示的部分放大的放大俯視圖。
在圖18中,附圖標記FS表示旋轉傳遞機構的表面,附圖標記BS表示旋轉傳遞機構的背面。即,附圖標記FS所示的俯視圖與圖16對應,附圖標記BS所示的俯視圖與圖17對應。
如圖16~圖19B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17例如包括:內部旋轉構件18,其供電動輔助自行車的曲柄軸等旋轉軸插通;外部旋轉構件19,其被轉動自如地配設於內部旋轉構件18;以及彈性變形部21(彈性變形體)。
(內部旋轉構件)。
內部旋轉構件18包括:圓盤狀的內部旋轉構件主體18a;圓筒狀的凸部18b,其在內部旋轉構件主體18a的表面的外週一體形成;圓筒狀的凸部18c,其在內部旋轉構件主體18a的背面的外週一體形成;以及曲柄軸插通孔18d,其被貫通內部旋轉構件主體18a地形成。在此,曲柄軸插通孔18d的背面側為花鍵孔18e。
此外,內部旋轉構件18包括6個外周凸部18f,該6個外周凸部18f與內部旋轉構件主體18a一體形成並從內部旋轉構件主體18a的外周向外側突出。在該外周凸部18f的表面和背面分別以能夠旋轉的方式保持有軸承用滾珠18g、18h。在內部旋轉構件18的徑向(以曲柄軸為中心的離心方向)上,滾珠18g、18h相對于外周凸部18f的突出量(長度)處於45~65%的位置,優選處於58~62%的位置。換言之,在內部旋轉構件18的徑向上,當設從內部旋轉構件主體18a的外周面到外周凸部18f的外端的距離為100%時,在距內部旋轉構件主體18a的外周面45~65%的位置,優選在58~62%的位置,設置有滾珠18g、18h。
如圖19B所示,多個外周凸部18f分別具有前進面18ff、以及位於前進面18ff的相反側的反對面18fb。換言之,前進面18ff位於從內部旋轉構件18的徑向上的外周凸部18f的中心線CL沿旋轉方向RDa(前進旋轉方向,自行車前進時的旋轉傳遞機構17的旋轉方向)偏移的位置,即,圖19B中的外周凸部18f的右側的位置。另一方面,反對面18fb位於從內部旋轉構件18的徑向上的外周凸部18f的中心線CL沿旋轉方向RDa的反方向偏移的位置,即,圖19B中的外周凸部18f的左側的位置。
(外部旋轉構件)。
外部旋轉構件19包括側板部19a、圓環部19b、以及蓋部19c。側板部19a位於內部旋轉構件18的外周凸部18f的側部,相對於內部旋轉構件18的凸部18c轉動自如。在側板部19a上插設有凸部18c。圓環部19b在內部旋轉構件18的外周凸部18f的外側被螺釘止動固定在側板部19a的外周。蓋部19c在與側板部19a相對配置的狀態下相對於凸部18b轉動自如。在蓋部19c上插設有凸部18b。另外,在被保持在外周凸部18f的表面和背面上的軸承用滾珠18g、18h分別在蓋部19c、側板部19a上滾動的同時,內部旋轉構件18旋轉。由此,能夠使內部旋轉構件18流暢旋轉。
此外,外部旋轉構件19包括6個內周凸部19d。內周凸部19d被以向圓環部19b的內周側突出的方式與圓環部19b一體形成,並被與內部旋轉構件18的外周凸部18f交替地配置。具體而言,多個內周凸部19d和多個外周凸部18f被配置為:在旋轉傳遞機構17的旋轉方向上,在相互相鄰的內周凸部19d之間配置有1個外周凸部18f,且在相互相鄰的外周凸部18f之間配置有1個內周凸部19d。
側板部19a和蓋部19c被螺釘止動固定于內周凸部19d。
並且,在外部旋轉構件19的圓環部19b的背面側的外周部固定設置有牙盤20。
(彈性變形部)。
如圖18所示,彈性變形部21由合成橡膠等彈性構件構成,能夠彈性變形。彈性變形部21被蓋部19c和側板部19a夾持,被圓環部19b圍繞。各個彈性變形部21被夾在外周凸部18f的前進面18ff、和與前進面18ff在旋轉方向RDa上相對的內周凸部19d之間。另外,圖19A及圖22所示的彈性變形部21的個數為6個,但是,彈性變形部21的個數不受限定。彈性變形部21一邊彈性變形一邊從外部旋轉構件19向內部旋轉構件18傳遞旋轉力。此外,彈性變形部21將在彈性變形部21中蓄力的能量作為旋轉力傳遞給內部旋轉構件18。
並且,如圖19A所示,在各個彈性變形部21中,局部地形成有空間21a。該空間21a與上述的空間6a對應。當彈性變形部21通過被夾在外周凸部18f與內周凸部19d之間而被壓縮時,空間21a壓塌。包括空間21a的彈性變形部21能得到與空間6a同樣的作用效果。
(彈性變形部與外周凸部及內周凸部的接觸構造)。
如圖19A及圖19B所示,在外周凸部18f的前進面18ff與內周凸部19d之間,配設有彈性變形部21。換言之,在外周凸部18f與相對于該外周凸部18f處於自行車前進時(旋轉傳遞機構17沿著旋轉方向RDb旋轉時)的旋轉方向前方的位置的內周凸部19d之間,配設有彈性變形部21。在內部旋轉構件18和外部旋轉構件19相對地旋轉時,彈性變形部21被夾在外周凸部18f與內周凸部19d之間並彈性變形(壓縮變形)。在此,彈性變形部21向側方的變形,即,彈性變形部21在圖18中的旋轉傳遞機構17的軸向上的變形被側板部19a和蓋部19c阻止,由此,能夠將通過駕駛員蹬踏腳踏而輸入到旋轉傳遞機構17的能量的一部分有效率地蓄力在彈性變形部21中。也可以在該彈性變形部21上設置上述的空間6a。
如圖19B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17中,外周凸部18f的朝向旋轉方向的面(前進面18ff)的面積與朝向旋轉方向反方向的面(反對面18fb,處於從中心線CL沿著旋轉方向RDa反方向偏移的位置的面)相比大10~15%左右,優選大12~13%左右。因此,能夠使被配設在外周凸部18f與相對于該外周凸部18f處於自行車前進時的旋轉方向前方的位置的內周凸部19d之間(前幾面18ff與內周凸部19d之間)的彈性變形部21以比以往更大的面積(範圍)壓縮變形,能夠將壓縮(彈性)能量高效率地蓄積在彈性變形部21中。該壓縮(彈性)能量被轉換成旋轉能量,作為電動輔助自行車等的推進力來使用。
更具體而言,外周凸部18f被以前進面18ff(朝向旋轉方向的面)具有比反對面18fb(朝向旋轉方向反方向的面)平緩的傾斜的方式形成。並且,在前進面18ff(朝向旋轉方向的面)與內部旋轉構件主體18a的交界部分形成有曲面。通過採用這樣的形狀,使外周凸部18f的前進面18ff(朝向旋轉方向的面)的面積增大,由此,能夠將外周凸部18f的高度(從內部旋轉構件主體18a的外周面到外周凸部18f的外端的距離)減小,能夠實現旋轉傳遞機構17的小型化。此外,由於壓縮彈性變形部21的外周凸部18f(前進面18ff)的長度隨著從內部旋轉構件主體18a的外周面趨向外周凸部18f的外端而變大,所以能夠蓄積更多的壓縮能量。
內周凸部19d中的與外周凸部18f的前進面18ff(朝向旋轉方向的面)相對的面被形成為凹陷的狀態。因此,能夠增加被配設在外周凸部18f與相對于該外周凸部18f處於自行車前進時的旋轉方向前方的位置的內周凸部19d之間(前進面18ff與內周凸部19d之間)的彈性變形部21的量。因而,能夠將足夠作為推進力來使用的量的壓縮(彈性)能量蓄積在彈性變形部21中。由該凹陷形成的凹陷的內側空間的體積優選相對於彈性變形部21的體積為2~5%。原因在於,當該凹陷過大時,彈性變形部21的壓縮會變得不充分。
(旋轉傳遞機構的使用例)。
接下來,還參照圖20~圖22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17的使用例。
圖20是表示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旋轉傳遞機構使用於電動輔助自行車的例子的圖,是表示旋轉傳遞機構的主要部分的分解剖視圖。圖2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將該旋轉傳遞機構使用於電動輔助自行車的例子的圖,是表示旋轉傳遞機構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圖22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該旋轉傳遞機構的圖,是表示拆卸了蓋部19c的狀態且彈性變形部被彈性變形(壓縮變形)的狀態的俯視圖。
本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17被安裝在電動輔助自行車的曲柄軸上而使用。
如圖20、圖21所示,在電動輔助自行車的馬達驅動單元13中,轉動自如地保持有作為旋轉軸的曲柄軸14,該旋轉軸貫通於馬達驅動單元13的左右部分。在曲柄軸14的右側端部,與曲柄軸14同心狀地固定有與內部旋轉構件18的花鍵孔18e嵌合的花鍵14a。通過將該花鍵14a插通在內部旋轉構件18的花鍵孔18e中,從而在曲柄軸14的右側端部安裝旋轉傳遞機構17。此外,在曲柄軸14的左右兩端,相互具有180度的相位差地固定有曲柄臂15a、15b。在圖20、圖21中,參照附圖標記16是用於將曲柄臂15a、15b固定在曲柄軸14上的曲柄臂固定構件。
在曲柄臂15a、15b的端部配設有轉動自如的腳踏(未圖示)。
在馬達驅動單元13內,在接近曲柄軸14的位置配設有力矩感測器,能夠利用該力矩感測器檢測從腳踏輸入到馬達驅動單元13中的踏力所帶來的人力驅動力。而且,能夠根據力矩感測器的檢測結果來驅動馬達,並輔助曲柄軸14的旋轉(輔助驅動力)。
參照圖19A~圖22說明以上那樣被安裝在電動輔助自行車的曲柄軸14上的旋轉傳遞機構17的動作。
在圖21中,當駕駛員蹬踏被配設在曲柄臂15a、15b的端部的腳踏(未圖示)時,被突設在內部旋轉構件主體18a的外周的外周凸部18f與曲柄軸14一起沿圖19A、圖22的箭頭RDb的方向旋轉。
而且,當曲柄軸14旋轉而外周凸部18f向內周凸部19d接近時,彈性變形部21因被夾在外周凸部18f(前進面18ff)與內周凸部19d之間而被壓縮,輸入能量的一部分被蓄積在彈性變形部21中。
在曲柄軸14的旋轉的初期(圖19A→圖22),彈性變形部21彈性變形,但是,在彈性變形部21變形後,曲柄軸14的旋轉力從外周凸部18f傳遞到內周凸部19d,從曲柄軸14到牙盤20大致一體地旋轉。旋轉力經由被張緊設置在牙盤20上的車鏈(未圖示)可靠地傳遞到被設置在自行車的後輪側的鏈輪。
已彈性變形(壓縮變形)的彈性變形部21在從腳踏向旋轉傳遞機構17的能量輸入中斷或減弱時復原,作為復原能量按壓內周凸部19d,使外部旋轉構件19及牙盤20向行進方向旋轉。即,彈性變形部21的壓縮(彈性)能量被轉換成旋轉能量,被作為電動輔助自行車的推進力來使用。
此外,從腳踏輸入到馬達驅動單元13的踏力所帶來的人力驅動力被力矩感測器檢測,被加上與人力驅動力對應的馬達的輔助驅動力(輔助力)。由此,即使是急坡道,也能夠輕鬆地行駛。
通過如以上那樣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安裝在電動輔助自行車的曲柄軸上來使用,能夠格外地減輕駕駛員的疲勞。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將外周凸部18f和內周凸部19d各設置有6個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一定限定於這樣的構成。外周凸部18f的數量和內周凸部19d的數量分別為1個或多個即可,但是,為了將彈性變形部21所蓄積的力在圓周方向上傳遞,優選外周凸部18f的數量和內周凸部19d的數量為4個以上。此外,為了充分確保彈性變形部21的體積,優選外周凸部18f和內周凸部19d的數量為8個以下。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外周凸部18f被一體形成於內部旋轉構件主體18a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一定限定於這樣的構成。外周凸部也可以被固定設置於內部旋轉構件主體。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內周凸部19d被一體形成於圓環部19b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一定限定於這樣的構成。內周凸部也可以被固定設置於圓環部。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彈性變形部是合成橡膠制的彈性變形部21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一定限定於這樣的構成。
彈性變形部只要能夠在內部旋轉構件18和外部旋轉構件19相對地旋轉時彈性變形(壓縮變形),並在變形後在內部旋轉構件18與外部旋轉構件19之間傳遞旋轉即可,彈性變形部的變形量、彈性模量等能夠根據使用者的愛好而適當地選擇。作為彈性變形部,除了合成橡膠之外,例如還能夠使用被封入在外周凸部18f與內周凸部19d之間的氣體等。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被使用於電動輔助自行車的旋轉傳遞機構17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不一定限定於上述的用途。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還能夠用於具有車輪的機構,例如通常的自行車、土木工程用獨輪車、輪椅、人力車、兩輪拖車等,能夠得到同樣的作用效果。
[實施方式4]
(旋轉傳遞機構的構成)
接下來,參照圖23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4的旋轉傳遞機構的構成。
圖23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4的旋轉傳遞機構的圖,是表示拆卸了蓋部的狀態的俯視圖。
如圖23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22例如包括:內部旋轉構件23,其供自行車的曲柄軸等的旋轉軸插通;以及外部旋轉構件24,其被轉動自如地配設於內部旋轉構件23。本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22除了自行車以外還能夠使用於具有車輪的機構、及機器人(關節部分等)。
內部旋轉構件23包括:圓盤狀的內部旋轉構件主體23a;圓柱狀的凸部23b,被一體形成在內部旋轉構件主體23a的表面的外周;圓柱狀的凸部23c(未圖示凸部23c),其被一體形成在內部旋轉構件主體23a的背面的外周;以及曲柄軸插通孔23d,其被貫通內部旋轉構件主體23a地形成。
此外,內部旋轉構件23包括5個外周凸部23f,該5個外周凸部23f被與內部旋轉構件主體23a一體形成並從內部旋轉構件主體23a的外周向外側突出。在該外周凸部23f的表面和背面分別以能夠旋轉的方式保持有軸承用滾珠(未圖示)。
外周凸部23f與上述的外周凸部同樣,具有前進面和反對面。
具體而言,外周凸部23f被以前進面(朝向旋轉方向的面)具有比反對面(朝向旋轉方向反方向的面)平緩的傾斜的方式形成。並且,在前進面(朝向旋轉方向的面)與內部旋轉構件主體23a的交界部分形成有曲面。
外部旋轉構件24包括側板部24a、圓環部24b、以及蓋部(未圖示)。側板部24a位於內部旋轉構件23的外周凸部23f的側部,相對於內部旋轉構件23的凸部23c轉動自如。在側板部24a上插設有凸部23c。圓環部24b在內部旋轉構件23的外周凸部23f的外側被螺釘止動固定於側板部24a的外周。蓋部在與側板部24a相對配置的狀態下相對於凸部23b轉動自如。在蓋部上插設有凸部23b。
另外,在被保持在外周凸部23f的表面和背面的軸承用滾珠分別在蓋部、側板部24a上滾動的同時,內部旋轉構件23旋轉。由此,能夠流暢地使內部旋轉構件23旋轉。
此外,外部旋轉構件24包括5個內周凸部24d。內周凸部24d被以向圓環部24b的內周側突出的方式與圓環部24b一體形成並與內部旋轉構件23的外周凸部23f交替地配置。具體而言,多個內周凸部24d和多個外周凸部23f被配置為:在旋轉傳遞機構22的旋轉方向上,在相互相鄰的內周凸部24d之間配置有1個外周凸部23f,且在相互相鄰的外周凸部23f之間配置有1個內周凸部24d。
側板部24a和蓋部被螺釘止動固定于內周凸部24d。
並且,在外部旋轉構件24的圓環部24b的背面側的外周部固定設置有牙盤25。
在外周凸部23f安裝有電磁體A,在相對于該外周凸部23f處於自行車前進時的旋轉方向前方的位置的內周凸部24d安裝有永磁體B。
永磁體B被以與電磁體A相對的部分的磁極為S極的方式安裝于內周凸部24d。
電磁體A被設為能夠使與永磁體B相對的部分的極性切換為N極或S極。磁極的切換例如可以通過改變在電磁體A中流動的電流的方向而實現。此外,磁極的切換例如在曲柄軸的旋轉停止的時刻(timing)進行,曲柄軸的旋轉是否停止的判斷例如可以使用被內置在電動輔助自行車的馬達驅動單元中的力矩感測器來進行。
(旋轉傳遞機構的動作)
接下來,參照圖24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旋轉傳遞機構22的動作。在此,例如以將該旋轉傳遞機構22安裝在自行車的曲柄軸上的情況為例來進行說明。
圖24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4的旋轉傳遞機構的動作說明圖。
如圖23所示,最初,在被安裝于外周凸部23f的電磁體A上,與被安裝于內周凸部24d的永磁體B相對的部分的極性為N極。在該狀態下,當駕駛員蹬踏被配設在曲柄臂的端部的腳踏時,被突設在內部旋轉構件主體23a的外周的外周凸部23f與曲柄軸一起在圖23、圖24(a)的箭頭RDc(前進旋轉方向)的方向上旋轉,被安裝於電磁體A的外周凸部23f抵接于被安裝於永磁體B的內周凸部24d(電磁體A的N極和永磁體B的S極貼緊)。在外周凸部23f抵接于內周凸部24d後,曲柄軸的旋轉力從外周凸部23f傳遞到內周凸部24d,從曲柄軸到牙盤25大致一體地旋轉。旋轉力經由被張緊設置在牙盤25上的車鏈(未圖示)可靠地傳遞到被設置在自行車的後輪側的鏈輪。
當駕駛員停止蹬踏被配設在曲柄臂的端部的腳踏時,曲柄軸的旋轉停止,力矩感測器檢測到旋轉停止。然後,從力矩感測器向電流控制部發送信號,利用該電流控制部改變向電磁體A流動的電流的方向,將電磁體A的與永磁體B相對的部分的極性從N極切換成S極(參照圖24的(b))。其結果,如圖24的(b)、(c)所示,安裝有永磁體B的內周凸部24d從安裝有電磁體A的外周凸部23f離開(電磁體A的S極與永磁體B的S極相互排斥)(參照圖24(c)的箭頭d)。由此,外部旋轉構件24旋轉,該外部旋轉構件24在內周凸部24d抵接于外周凸部23f的狀態下與內部旋轉構件23(曲柄軸)一起進一步旋轉後,停止。
當曲柄軸的旋轉停止時,力矩感測器檢測到旋轉停止。然後,從力矩感測器向電流控制部發送信號,利用該電流控制部改變向電磁體A流動的電流的方向,將電磁體A中的與永磁體B相對的部分的極性從S極切換成N極(參照圖24的(a))。其結果,安裝有電磁體A的外周凸部23f向安裝有永磁體B的內周凸部24d接近,安裝有電磁體A的外周凸部23f抵接於安裝有永磁體B的內周凸部24d(電磁體A的N極和永磁體B的S極貼緊)。此時,曲柄軸在與內部旋轉構件23一起暫時旋轉後,停止。
當曲柄軸的旋轉停止時,力矩感測器檢測到旋轉停止。然後,從力矩感測器向電流控制部發送信號,利用該電流控制部,改變向電磁體A流動的電流的方向,將電磁體A中的與永磁體B相對的部分的極性從N極切換成S極(參照圖24的(b))。其結果,如圖24的(c)所示,安裝有永磁體B的內周凸部24d從安裝有電磁體A的外周凸部23f離開(電磁體A的S極和永磁體B的S極相互排斥)(參照圖24的(c)的箭頭d)。由此,外部旋轉構件24旋轉,該外部旋轉構件24在內周凸部24d抵接于外周凸部23f的狀態下與內部旋轉構件23(曲柄軸)一起進一步旋轉後,停止。
重複以上的動作,從外部旋轉構件24到牙盤25大致一體地旋轉。旋轉力經由被張緊設置在牙盤25上的車鏈(未圖示)傳遞到被設置在自行車的後輪側的鏈輪。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在外周凸部23f上安裝有電磁體A、並在相對于外周凸部23f處於自行車前進時的旋轉方向前方的位置的內周凸部24d上安裝有永磁體B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一定限定於這樣的構成。也可以在外周凸部23f上安裝永磁體、並在相對于外周凸部23f處於自行車前進時的旋轉方向前方的位置的內周凸部24d上安裝電磁體。此外,也可以在外周凸部23f和相對于外周凸部23f處於自行車前進時的旋轉方向前方側的位置的內周凸部24d這兩者上安裝電磁體。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將外周凸部23f和內周凸部24d各設置有5個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一定限定於這樣的構成。外周凸部23f的數量和內周凸部24d的數量分別為1個或多個即可。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外周凸部23f被一體形成於內部旋轉構件主體23a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一定限定於這樣的構成。外周凸部也可以被固定設置於內部旋轉構件主體。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內周凸部24d被一體形成於圓環部24b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一定限定於這樣的構成。內周凸部也可以被固定設置於圓環部。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5所示,也可以與上述實施方式1~4同樣,在外周凸部23f與相對于該外周凸部23f處於自行車前進時的旋轉方向前方的位置的內周凸部24d之間(外周凸部23f的前進面與內周凸部24d之間)配設彈性變形部26(彈性變形體)。
並且,也可以在外周凸部23f的朝向旋轉方向的反方向的面上安裝由彈性體等構成的彈性構件27,從而使得其具有減震效果。也可以在該彈性構件27中設置上述的空間6a。
[實施方式5]
接下來,參照圖26A及圖26B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5的彈性變形部(彈性變形體)的構成。
以下說明的彈性變形部是上述的彈性變形部6、6A、21、26的變形例。
如圖26A所示,彈性變形部31包括具有上表面31U及下表面31L的圓形的主體31B,和分別被設置在上表面31U及下表面31L上的突起部31T。由於在上表面31U及下表面31L上分別設置有4個突起部31T,所以,彈性變形部31具有合計8個突起部31T。
在上表面31U及下表面31L上,4個突起部31T被等間隔地配置,即,4個突起部31T被配置的角度間距為90度。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在上表面31U及下表面31L這兩個面上形成有突起部31T的例子,但是,只要在上表面31U及下表面31L之中的至少一者上設置有突起部31T即可。例如,也可以採用僅在上表面31U上設置有突起部31T的構造、或者僅在下表面31L上設置有突起部31T的構造。
在主體31B的中央,設置有貫通主體31B的貫通孔31H(空間),即,主體31B被形成為環狀。在彈性變形部31被裝配在旋轉傳遞機構中的情況下,彈性變形部31被蓋部4c(19c)和側板部4a(19a)夾持,被環狀部4b(19b)圍繞。並且,彈性變形部31被夾在外周凸部3f(18f)的前進面3ff(18ff)與內周凸部4d(19d)之間。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空間的一個例子,說明被形成在彈性變形部中的貫通孔,但是,也可以代替貫通孔,而採用在彈性變形部的中央形成有凹部的構造。在此情況下,既可以在上表面31U及下表面31L之中的一個面上形成凹部,也可以在上表面31U及下表面31L這兩個面上形成凹部。
如圖26A所示,觀察彈性變形部31的側面時,各個突起部31T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形狀。另外,突起部31T的頂部31P,即位於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的部分被倒角。頂部31P也可以不是平面,而是曲面。
如圖26B所示,在俯視下,各個突起部31T具有從貫通孔31H的中心向徑向外側放射狀地擴展的形狀,即,接近中心的部分被切除了的那樣的大致扇形的形狀。
更具體而言,各個突起部31T具有相當於等腰三角形的2個腰的內側傾斜面32及外側傾斜面33。內側傾斜面32是以從貫通孔31H向頂部31P上升的方式延伸的面。外側傾斜面33是以從頂部31P向彈性變形部31的外側下降的方式延伸的面。
並且,各個突起部31T包括2個傾斜側面34,是與內側傾斜面32及外側傾斜面33不同的面。在被形成於上表面31U的突起部31T中,傾斜面34是從上表面31U向頂部31P延伸的面。在被形成於下表面31L的突起部31T中,傾斜側面34是從下表面31L向頂部31P延伸的面。
主體31B具有:中央區域31BC,其位於彈性變形部31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上區域31BU,其具有上表面31U;以及下區域,其具有下表面31L。在彈性變形部31的側面中,上區域31BU及下區域31BL分別具有相對於中央區域31BC的側面傾斜的傾斜面31I。另外,構成主體31B的中央區域31BC、上區域31BU及下區域31BL並非分開的,而是一體形成品。
關於彈性變形部31的大小,彈性變形部31的外徑D1,即,中央區域31BC的外徑D1為約21mm。此外,貫通孔31H的直徑為約7mm。上表面31U與下表面31L之間的厚度為約7mm。被形成在上表面31U上的突起部31T的頂部31P與被形成在下表面31L上的突起部31T的頂部31P之間的長度為約8mm。傾斜面31I相對於中央區域31BC的側面的傾斜角θ1為約23度。
作為彈性變形部31的材料,不限於合成橡膠等彈性構件,能夠使用彈性體,也能夠使用其它公知的彈性材料。
彈性變形部31能夠代替上述的彈性變形部6、6A、21、26地應用在旋轉傳遞機構中。此外,在將本實施方式的彈性變形部31應用在旋轉傳遞機構1、17中的情況下,需要使本實施方式的彈性變形部31的個數與外周凸部3f、18f的個數、內周凸部4d、19d的個數一致。
(彈性變形部的安裝構造)
彈性變形部31被夾持在作為內部旋轉體的側板部(4a、19a)與作為外部旋轉體的蓋部(4c、19c)之間,並被夾在內部旋轉構件(31、18)的外周凸部(3f、18f)與內周凸部(4d、19d)之間。具體而言,如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說明的那樣,被夾在外周凸部與內周凸部之間。
在自行車前進時,即,旋轉傳遞機構沿著旋轉方向(上述的附圖標記RDa、RDb)旋轉時,內部旋轉體與外部旋轉體相對地旋轉,彈性變形部31進行彈性變形(壓縮變形)。而且,彈性變形部31在被壓縮的狀態下旋轉,伴隨於此,牙盤整體旋轉。通過駕駛員蹬踏腳踏,從而能夠將被輸入到旋轉傳遞機構中的能量的一部分有效率地蓄力在彈性變形部31中。
此外,在彈性變形部31被壓縮了的情況下,彈性變形部31在彈性變形部31的形狀以彈性變形部31中所形成的貫通孔31H壓塌的方式變化的階段、和在維持著彈性變形部31已被壓塌的形狀的同時彈性變形部31整體地被壓縮的階段中,即,在2階段的壓縮狀態下,被壓縮。因此,能夠用1個彈性體獲得2種壓縮比(壓縮形態、壓縮形狀)。
即,在本實施方式中,當彈性變形部31被壓縮時,最初,得到貫通孔31H壓塌那樣的壓縮形狀,之後,在彈性變形部31的貫通孔31H的空間消失了的狀態下,得到彈性變形部31的整體壓塌那樣的壓縮形狀。換言之,在貫通孔31H壓塌之前,以作為彈性變形部31的整體形狀而硬度較低(柔軟)的狀態進行壓縮,在貫通孔31H壓塌之後,以作為彈性變形部31的整體形狀而硬度較高(較硬)的狀態進行壓縮。
並且,如圖26A及圖26B所示,上表面31U及下表面31L並非平坦面,在上表面31U及下表面31L上形成有突起部31T。因此,當彈性變形部31被夾持在蓋部及側板部之間時,並非上表面31U及下表面31L與蓋部及側板部接觸,而是突起部31T的頂部31P與蓋部及側板部接觸。因此,與沒有形成突起部31T的構造(參照圖3、圖6A、圖10A)相比,彈性變形部31與蓋部及側板部接觸的面積變小,因此,彈性變形部31與蓋部及側板部之間的摩擦變小。結果,彈性變形部31的形狀變化,即彈性變形部31的壓縮能更順暢地進行,上述的因摩擦而引起的力(被輸入到旋轉傳遞機構中的能量)的損失會減少。
彈性變形部31的突起部31T在剖視下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形狀,並且,包括內側傾斜面32、外側傾斜面33、及傾斜側面34。通過突起部31T具有這樣的形狀,從而抑制彈性變形部31在彈性變形部31的放射方向(徑向外側,從貫通孔31H朝向彈性變形部31的外周的方向)上畸變,能夠在將被輸入到旋轉傳遞機構中的能量充分地蓄力的同時維持彈性變形部的平板形狀。
另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作為突起部31T的截面形狀,採用了等腰三角形,但是,也可以採用其他形狀。例如,能夠代替等腰三角形,而採用圓形或橢圓形。然而,在採用圓形或橢圓形的情況下,具有突起部的彈性變形部的模具的製造成本會增加。通過採用等腰三角形作為突起部31T的截面形狀,從而具有能夠降低彈性變形部的模具的製造成本這樣的效果。
此外,由於採用了彈性變形部31的整體被壓縮而牙盤整體進行旋轉的構成,所以,有的情況下,在彈性變形部31被壓縮時,應力會集中在強度較低的部分,彈性變形部31的形狀會局部地變化。對此,多個突起部31T分別具有放射狀地擴展的形狀,即,大致扇形的形狀。由此,能夠在容易大幅地形狀變化的外周部分增大突起部31T的寬度(圓周方向上的突起部31T的外側部分的長度),並能夠在難以形狀變化的內側部分(接近曲柄軸的位置)減小突起部31T的寬度。由此,能夠使彈性變形部31整體上平衡良好地變形,能夠通過彈性變形來充分地蓄力能量。
在上述中說明了本發明的優選的實施方式,但是,應當理解為,這些是本發明的例示性的實施方式,不應該將其認為是進行限定的實施方式。能夠不脫離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地進行追加、省略、替換、以及其他變更。因而,本發明不應被視為被上述的說明限定,而是由申請專利範圍來規定。
1、1A、12、17、22‧‧‧旋轉傳遞機構 2、14‧‧‧曲柄軸 3、3'、18、23‧‧‧內部旋轉構件 3a、18a、23a‧‧‧內部旋轉構件主體 3b、3c、18b、18c、23b、23c‧‧‧凸部 3‧‧‧壓入用凹部 3'd、18e‧‧‧花鍵孔 3e、18d、23d‧‧‧曲柄軸插通孔 3f、18f、23f‧‧‧外周凸部 3g、3h、18g、18h‧‧‧軸承用滾珠 3ff、18ff‧‧‧前進面 3fb、18fb‧‧‧反對面 4、19、24‧‧‧外部旋轉構件 4e、4f‧‧‧插通孔 4d、19d、24d‧‧‧內周凸部 4c、19c‧‧‧蓋部 4b、19b、24b‧‧‧圓環部 4a、19a、24a‧‧‧側板部 5、20、25‧‧‧牙盤 6‧‧‧彈性變形部 6a、21a‧‧‧空間 6A、21、26、31‧‧‧彈性變形部 7‧‧‧曲柄保持部 8a、8b‧‧‧滾珠軸承 9a、9b、15a、15b‧‧‧曲柄臂 10、16‧‧‧曲柄臂固定構件 11‧‧‧壓入用凸部 13‧‧‧馬達驅動單元 14a‧‧‧花鍵 27‧‧‧彈性構件 31U‧‧‧上表面 31T‧‧‧突起部 31P‧‧‧頂部 31L‧‧‧下表面 31I‧‧‧傾斜面 31H‧‧‧貫通孔(空間) 31BU‧‧‧上區域 31BL‧‧‧下區域 31BC‧‧‧中央區域 31B‧‧‧主體 32‧‧‧內側傾斜面 33‧‧‧外側傾斜面 34‧‧‧傾斜側面 A‧‧‧電磁體 B‧‧‧永磁體 BS‧‧‧旋轉傳遞機構的背面 FS‧‧‧旋轉傳遞機構的表面 RDa、RDb‧‧‧旋轉方向 CL‧‧‧中心線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旋轉傳遞機構的表面的俯視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旋轉傳遞機構的背面的俯視圖。 [圖3]是沿著圖1所示的III-III線的剖視圖。 [圖4A]是表示構成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旋轉傳遞機構的外部旋轉構件的俯視圖。 [圖4B]是表示構成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旋轉傳遞機構的內部旋轉構件的表面的俯視圖。 [圖4C]是表示構成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旋轉傳遞機構的蓋部的表面的俯視圖。 [圖5]是表示構成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旋轉傳遞機構的內部旋轉構件的背面的俯視圖。 [圖6A]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旋轉傳遞機構的圖,是表示拆卸了蓋部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6B]是將圖6A的附圖標記X所示的部分放大的放大俯視圖。 [圖7]是表示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旋轉傳遞機構使用於自行車的例子的圖,是表示旋轉傳遞機構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旋轉傳遞機構的圖,是表示拆卸了蓋部的狀態、且彈性變形部被彈性變形(壓縮變形)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9]是表示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旋轉傳遞機構使用於自行車的其它例子的圖,是表示旋轉傳遞機構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10A]是表示將構成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應用例中的旋轉傳遞機構的蓋部拆卸了的狀態的俯視圖,是表示彈性變形部未彈性變形(壓縮變形)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10B]是表示將構成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應用例中的旋轉傳遞機構的蓋部拆卸了的狀態的俯視圖,是表示彈性變形部被彈性變形(壓縮變形)的狀態的表面的俯視圖。 [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旋轉傳遞機構的表面的俯視圖。 [圖12]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旋轉傳遞機構的背面的俯視圖。 [圖13]是沿著圖11所示的XII-XII線的剖視圖。 [圖14]是表示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旋轉傳遞機構使用於電動輔助自行車的例子的圖,是表示旋轉傳遞機構的主要部分的分解剖視圖。 [圖15]是表示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旋轉傳遞機構使用於電動輔助自行車的例子的圖,是表示旋轉傳遞機構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16]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旋轉傳遞機構的表面的俯視圖。 [圖17]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旋轉傳遞機構的背面的俯視圖。 [圖18]是沿著圖16所示的XVII-XVII線的剖視圖。 [圖19A]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旋轉傳遞機構的圖,是表示拆卸了蓋部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19B]是將圖19A的附圖標記Y所示的部分放大的放大俯視圖。 [圖20]是表示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旋轉傳遞機構使用於電動輔助自行車的例子的圖,是表示旋轉傳遞機構的主要部分的分解剖視圖。 [圖21]是表示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旋轉傳遞機構使用於電動輔助自行車的例子的圖,是表示旋轉傳遞機構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22]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旋轉傳遞機構的圖,是表示拆卸了蓋部的狀態、且彈性變形部被彈性變形(壓縮變形)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23]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4的旋轉傳遞機構的圖,是表示拆卸了蓋部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24]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4的旋轉傳遞機構的動作說明圖。 [圖25]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4的旋轉傳遞機構的其它構成的圖,是表示拆卸了蓋部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26A]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5的彈性變形部的側視圖。 [圖26B]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5的彈性變形部的俯視圖。
1A‧‧‧旋轉傳遞機構
2‧‧‧曲柄軸
3‧‧‧內部旋轉構件
3f‧‧‧外周凸部
3a‧‧‧內部旋轉構件主體
4‧‧‧外部旋轉構件
4d‧‧‧內周凸部
5‧‧‧牙盤
6a‧‧‧空間
6A‧‧‧彈性變形部

Claims (4)

  1. 一種彈性變形部,其由一內部旋轉構件和一外部旋轉構件夾持而被使用,一旋轉軸插通該內部旋轉構件,該外部旋轉構件被轉動自如地配設於該內部旋轉構件,該彈性變形部包含:一圓形的主體,以及一突起部,其被設置在該圓形的主體的上表面及/或下表面上,自該圓形的主體的該上表面及/或該下表面往與軸向平行的方向突起;該彈性變形部局部地形成有一空間貫通該圓形的主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彈性變形部,其中:該空間被形成在該圓形的主體的中心;以及該圓形的主體的外形和該空間為同心圓。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彈性變形部,其中:該突起部具有在俯視下從該空間向該彈性變形部的徑向外側放射狀地擴展的形狀。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彈性變形部,其中:該突起部在剖視下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形狀。
TW108105008A 2017-12-08 2017-12-08 旋轉傳遞機構所使用的彈性變形部 TWI7253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5008A TWI725380B (zh) 2017-12-08 2017-12-08 旋轉傳遞機構所使用的彈性變形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5008A TWI725380B (zh) 2017-12-08 2017-12-08 旋轉傳遞機構所使用的彈性變形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5024A TW201925024A (zh) 2019-07-01
TWI725380B true TWI725380B (zh) 2021-04-21

Family

ID=68048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5008A TWI725380B (zh) 2017-12-08 2017-12-08 旋轉傳遞機構所使用的彈性變形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253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72543B2 (ja) * 2019-07-12 2022-05-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防振ユニット取付構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6826A (zh) * 2014-11-19 2016-06-01 米巴烧结奥地利有限公司 齿轮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6826A (zh) * 2014-11-19 2016-06-01 米巴烧结奥地利有限公司 齿轮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5024A (zh) 201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55758B2 (ja)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転車
JP4456179B2 (ja) 自転車
CN201660090U (zh) 组合式多用途踏板
US20190162287A1 (en) Rota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bicycle provided with rota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elastically-deformable body used in rota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US20030197344A1 (en) Mini scooter
TWI725380B (zh) 旋轉傳遞機構所使用的彈性變形部
JP6955241B2 (ja)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転車
JP2018047873A (ja)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転車
TWI657962B (zh) 旋轉傳遞機構、具有旋轉傳遞機構的自行車及其所使用的彈性變形體
CN109866868B (zh) 旋转传递机构、具有它的自行车及其所使用的弹性变形体
EP1362782A1 (en) Mini scooter
TWI691430B (zh) 旋轉傳遞機構、及具備旋轉傳遞機構的自行車
US10668977B2 (en) Bicycle pedal for maximizing and storing torque
JP2019069766A (ja)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転車
TW202110698A (zh) 旋轉傳遞機構及馬達
JP6883751B2 (ja)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転車
US20140217695A1 (en) Crank Assembly
JP6747743B1 (ja)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モーター
JP2019094967A (ja)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車椅子
KR200395094Y1 (ko) 프리휠이 장착된 외발자전거
JP2019142261A (ja)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転車
JP2017061190A (ja)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自転車
US20200158225A1 (en) Floating Drive System and its Floating Drive Disc and Floating Flywheel
TWM473986U (zh) 上、下往復踩踏式休閒運動裝置
TWM492290U (zh) 省力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