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3560B - 跨坐型車輛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3560B
TWI723560B TW108135686A TW108135686A TWI723560B TW I723560 B TWI723560 B TW I723560B TW 108135686 A TW108135686 A TW 108135686A TW 108135686 A TW108135686 A TW 108135686A TW I723560 B TWI723560 B TW I7235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rottle valve
drive motor
throttle
valve drive
rotation ax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5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6424A (zh
Inventor
今村光佑
佐佐江宏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6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6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3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356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9/00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8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 F02D9/10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having pivotally-mounted flaps
    • F02D9/1065Mechanical control linkage between an actuator and the flap, e.g. including levers, gears, springs, clutches, limit stops of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9/00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8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 F02D9/10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having pivotally-mounted flaps
    • F02D9/1005Details of the flap
    • F02D9/101Special flap shapes, ribs, bores or the like
    • F02D9/1015Details of the edge of the flap, e.g. for lowering flow noise or improving flow sealing in closed flap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1/00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 F02D11/06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characterised by non-mechanical control linkages, e.g. fluid control linkages or by control linkages with power drive or assistance
    • F02D11/10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characterised by non-mechanical control linkages, e.g. fluid control linkages or by control linkages with power drive or assistance of the electric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備能夠抑制進氣通路附近之大型化之節流閥體的跨坐型車輛。 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具備滿足(A)~(E)之節流裝置。(A)節流閥配置於減速機構之節流裝置右側。(B)節流閥驅動馬達配置於減速機構之節流裝置左側。(C)節流閥驅動馬達係於節流裝置左方向或節流裝置右方向上觀察時,落在減速機構殼體之外緣內。(D)節流閥之可動範圍係於節流裝置左方向或節流裝置右方向上觀察時,落在減速機構殼體之外緣內。(E)節流閥旋轉軸線係於節流裝置左方向或節流裝置右方向上觀察時,配置於與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不同之位置。

Description

跨坐型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跨坐型車輛。
作為先前之跨坐型車輛,例如已知有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跨坐型車輛。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跨坐型車輛具備引擎及節流裝置。
引擎係單汽缸引擎。節流裝置配置於車輛之左右方向之中央。節流裝置包含節流閥體、節流閥及節流閥驅動馬達。節流閥體形成進氣通路。節流閥能夠以旋轉軸線為中心進行旋轉。藉此,節流閥將進氣通路打開及關閉。節流閥驅動馬達產生使節流閥旋轉之驅動力。於具備此種節流裝置之跨坐型車輛中,藉由對節流閥驅動馬達之佈局進行設計而抑制了引擎之進氣通路附近之構造之大型化。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18450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本案發明者發現存在如下情形:即便對節流閥驅動馬達之佈局進行設計,亦無法抑制進氣通路附近之構造之大型化。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抑制進氣通路附近之大型化之節流閥體的跨坐型車輛。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1)之跨坐型車輛具備: 車體框架; 引擎,其支持於上述車體框架且具有燃燒室;及 節流裝置; 上述節流裝置包含: 節流閥體,其形成連接於上述燃燒室之進氣通路之一部分; 節流閥,其藉由以於節流裝置左右方向上延伸之節流閥旋轉軸線為中心進行旋轉而調整流入至上述燃燒室之空氣量; 節流閥驅動馬達,其包含以於上述節流裝置左右方向上延伸之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為中心軸線之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且使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以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為中心進行旋轉;及 減速機構,其包含僅包含正齒輪及/或螺旋齒輪之複數個齒輪、以及收容上述複數個齒輪且支持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之減速機構殼體,藉由一面經由上述複數個齒輪減速一面傳遞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之旋轉,而使上述節流閥以上述節流閥旋轉軸線為中心進行旋轉;且 上述節流裝置滿足(A)、(B)、(C)、(D)及(E): (A)上述節流閥配置於上述減速機構之節流裝置右側。 (B)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配置於上述減速機構之節流裝置左側。 (C)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係於節流裝置左方向或節流裝置右方向上觀察時,落在上述減速機構殼體之外緣內。 (D)上述節流閥之可動範圍係於上述節流裝置左方向或上述節流裝置右方向上觀察時,落在上述減速機構殼體之外緣內。 (E)上述節流閥旋轉軸線係於上述節流裝置左方向或上述節流裝置右方向上觀察時,配置於與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不同之位置。
根據(1)之跨坐型車輛,能夠抑制進氣通路附近之大型化。更詳細而言,節流閥配置於減速機構之節流裝置右側。又,節流閥驅動馬達配置於減速機構之節流裝置左側。因此,進氣通路與節流閥驅動馬達不會產生干涉。因此,節流閥驅動馬達係於節流裝置左方向或節流裝置右方向上觀察時,可以與進氣通路重疊之方式配置,亦可配置於進氣通路之節流裝置上,還可配置於進氣通路之節流裝置下。如此,根據(1)之跨坐型車輛,節流閥驅動馬達之配置自由度較高。由於節流閥驅動馬達之配置自由度較高,故節流閥驅動馬達能夠配置於適合抑制進氣通路附近之大型化之位置。其結果,容易抑制進氣通路附近之大型化。
但,根據節流閥驅動馬達之位置,有可能於節流裝置左方向或節流裝置右方向上觀察時節流裝置大型化。若節流裝置大型化,則存在如下情形:即便對節流閥驅動馬達之配置進行設計,亦難以抑制進氣通路附近之大型化。
因此,於(1)之跨坐型車輛中,節流閥驅動馬達係於節流裝置左方向或節流裝置右方向上觀察時,落在減速機構殼體之外緣內。進而,節流閥之可動範圍係於節流裝置左方向或節流裝置右方向上觀察時,落在減速機構殼體之外緣內。如此,於(1)之跨坐型車輛中,於節流裝置左方向或節流裝置右方向上觀察時,減速機構於節流裝置中所占之比率較大。因此,於節流裝置左方向或節流裝置右方向上觀察時,節流裝置之外形之大小較大地依存於減速機構之外形之大小。藉此,於節流裝置左方向或節流裝置右方向上觀察時,即便減速機構以節流閥旋轉軸線為中心相對於節流閥體進行旋轉而節流閥驅動馬達之位置產生變化,節流裝置之大小亦不會大幅地變動。即,於節流裝置左方向或節流裝置右方向上觀察時,節流裝置之外形之大小幾乎不依存於節流閥驅動馬達之位置。其結果,即便節流閥驅動馬達配置於適合抑制進氣通路附近之大型化之位置,於節流裝置左方向或節流裝置右方向上觀察時,節流裝置亦不易大型化。根據以上,可抑制進氣通路附近之大型化。
(2)之跨坐型車輛係如(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複數個齒輪之旋轉軸線係於上述節流裝置左右方向上延伸。
根據(2)之跨坐型車輛,可抑制節流裝置之節流裝置左右方向之大型化。更詳細而言,複數個齒輪僅包含正齒輪及/或螺旋齒輪。正齒輪及/或螺旋齒輪具有於旋轉軸線延伸之方向上較薄之構造。而且,複數個齒輪之旋轉軸線係於節流裝置左右方向上延伸。藉此,可抑制減速機構之節流裝置左右方向之大型化。其結果,可抑制節流裝置之節流裝置左右方向之大型化。
(3)之跨坐型車輛係如(1)或(2)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及上述節流閥旋轉軸線於上述車體框架為直立狀態之情形時,於車輛左右方向上延伸,且 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於上述車體框架為直立狀態之情形時,於車體下方向上觀察時,在車輛前後方向上配置於與上述節流閥旋轉軸線不同之位置。
於(3)之跨坐型車輛中,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係於車體框架為直立狀態之情形時,於車輛下方向上觀察時,在車輛前後方向上配置於與節流閥旋轉軸線不同之位置。藉此,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不再配置於節流閥旋轉軸線之車輛上。即,能夠抑制跨坐型車輛中之節流閥驅動馬達之車輛上下方向之位置變高。
(4)之跨坐型車輛係如(1)至(3)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進而包含能夠與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一起旋轉之節流閥驅動馬達轉子、及收容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轉子之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 上述複數個齒輪包含於上述複數個齒輪之中具有最大半徑之最大齒輪,且 上述最大齒輪之半徑係於上述節流裝置左方向或上述節流裝置右方向上觀察時,大於上述節流閥之可動範圍之半徑及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之半徑。
(5)之跨坐型車輛係如(1)至(4)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上述引擎係具有單一之上述燃燒室之單汽缸引擎,且 上述節流裝置包含單一之上述節流閥。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徵、態樣及優點係根據與隨附圖式相關聯地進行之以下之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詳細說明而變得更加明確。
於本說明書中使用之情形時,用語「及/或(and/or)」包含1個或複數個相關聯之所列舉之項目(items)之所有或全部組合。
於本說明書中使用之情形時,用語「包含、包括(including)」、「包含、具備(comprising)」或「具有(having)」及其變化之使用特定出所記載之特徵、製程、操作、要素、成分及/或其等之等價物之存在,但可包含步驟、動作、要素、組件及/或其等之組中之1個或複數個。
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說明書中使用之全部用語(包含技術用語及科學用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之業者通常所理解之含義相同之含義。
通常使用之辭典中定義之用語之類的用語應解釋為具有與相關技術及本揭示之上下文中之含義一致的含義,除非本說明書中明確地定義,否則不以理想化或過度形式化之含義解釋。
理解為於本發明之說明中,揭示有技術及製程之數量。其等分別具有個別之利益,各自亦可與其他所揭示之技術之1個以上、或視情形與全部一併使用。因此,為了使說明明確,避免該說明不必要地重複各步驟之所有可能之組合。儘管如此,應理解此種組合全部處於本發明及申請專利範圍內而解讀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
於以下之說明中,出於說明之目的,敍述多個具體之詳細內容以提供本發明之完全之理解。然而,業者應明白可無需該等特定之詳細內容而實施本發明。本揭示應作為本發明之例示而考慮,並非意欲將本發明限定於由以下之圖式或說明表示之特定之實施形態。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能夠抑制進氣通路附近之大型化。
[整體構成]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之整體構成進行說明。圖1係跨坐型車輛1之說明圖。於圖1中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左側視圖、引擎66及引擎66周邊之剖視圖、以及節流裝置68之立體圖。
以下,將跨坐型車輛1之前方向定義為前方向F(車輛前方向)。將跨坐型車輛1之後方向定義為後方向B(車輛後方向)。將跨坐型車輛1之左方向定義為左方向L(車輛左方向)。將跨坐型車輛1之右方向定義為右方向R(車輛右方向)。將跨坐型車輛1之上方向定義為上方向U(車輛上方向)。將跨坐型車輛1之下方向定義為下方向D(車輛下方向)。將跨坐型車輛1之前後方向定義為前後方向FB(車輛前後方向)。將跨坐型車輛1之左右方向定義為左右方向LR(車輛左右方向)。將跨坐型車輛1之上下方向定義為上下方向UD(車輛上下方向)。所謂跨坐型車輛1之前方向係指以乘坐於跨坐型車輛1之騎乘者為基準之前方向。所謂跨坐型車輛1之後方向係指以乘坐於跨坐型車輛1之騎乘者為基準之後方向。所謂跨坐型車輛1之左方向係指以乘坐於跨坐型車輛1之騎乘者為基準之左方向。所謂跨坐型車輛1之右方向係指以乘坐於跨坐型車輛1之騎乘者為基準之右方向。所謂跨坐型車輛1之上方向係指以乘坐於跨坐型車輛1之騎乘者為基準之上方向。所謂跨坐型車輛1之下方向係指以乘坐於跨坐型車輛1之騎乘者為基準之下方向。
於本說明書中,於前後方向上延伸之軸或構件未必僅表示與前後方向平行之軸或構件。於前後方向上延伸之軸或構件包含相對於前後方向以±45°之範圍傾斜之軸或構件。同樣地,於上下方向上延伸之軸或構件包含相對於上下方向以±45°之範圍傾斜之軸或構件。於左右方向上延伸之軸或構件包含相對於左右方向以±45°之範圍傾斜之軸或構件。又,所謂車體框架60之直立狀態係指騎乘者未乘坐且於跨坐型車輛1未搭載燃料之狀態下之前輪既未轉向亦未傾斜之狀態。
將本說明書中之任意2個構件定義為第1構件及第2構件之情形時,任意2個構件之關係成為如下含義。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第1構件支持於第2構件,包含第1構件無法相對於第2構件移動地安裝(即,固定)於第2構件之情形、及第1構件可相對於第2構件移動地安裝於第2構件之情形。又,所謂第1構件支持於第2構件,包含第1構件直接安裝於第2構件之情形、及第1構件經由第3構件安裝於第2構件之情形兩者。
於本說明書中,於前後方向上排列之第1構件及第2構件表示以下狀態。係如下狀態:於與前後方向垂直之方向上觀察第1構件及第2構件時,第1構件及第2構件兩者配置於表示前後方向之任意直線上。於本說明書中,於上方向或下方向上觀察時在前後方向上排列之第1構件及第2構件表示以下狀態。於上方向或下方向上觀察第1構件及第2構件時,第1構件及第2構件兩者配置於表示前後方向之任意直線上。於該情形時,於與上方向及下方向不同之左方向或右方向上觀察第1構件及第2構件時,亦可第1構件及第2構件之任一者不配置於表示前後方向之任意直線上。再者,第1構件與第2構件可接觸。第1構件與第2構件亦可分離。亦可於第1構件與第2構件之間存在第3構件。該定義亦適用於除前後方向以外之方向。
於本說明書中,第1構件配置於較第2構件靠前方係指以下狀態。第1構件配置於通過第2構件之前端且與前後方向正交之平面之前。於該情形時,第1構件及第2構件可於前後方向上排列,亦可不於前後方向上排列。該定義亦適用於除前後方向以外之方向。
於本說明書中,第1構件配置於第2構件之前係指以下狀態。第1構件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第2構件朝前方向平行移動時通過之區域內。因此,第1構件可落在第2構件朝前方向平行移動時通過之區域內,亦可自第2構件朝前方向平行移動時通過之區域突出。於該情形時,第1構件及第2構件於前後方向上排列。該定義亦適用於除前後方向以外之方向。
於本說明書中,於左方向或右方向上觀察時第1構件配置於第2構件之前係指以下狀態。於左方向或右方向上觀察時第1構件與第2構件於前後方向上排列,且於左方向或右方向上觀察時,第1構件之與第2構件對向之部分配置於第2構件之前。於該定義下,第1構件與第2構件亦可於三維下不在前後方向上排列。該定義亦適用於除前後方向以外之方向。
於本說明書中,於未進行特別說明之情形時,對第1構件之各部如以下般定義。所謂第1構件之前部係指第1構件之前半部分。所謂第1構件之後部係指第1構件之後半部分。所謂第1構件之左部係指第1構件之左半部分。所謂第1構件之右部係指第1構件之右半部分。所謂第1構件之上部係指第1構件之上半部分。所謂第1構件之下部係指第1構件之下半部分。所謂第1構件之上端係指第1構件之上方向之端。所謂第1構件之下端係指第1構件之下方向之端。所謂第1構件之前端係指第1構件之前方向之端。所謂第1構件之後端係指第1構件之後方向之端。所謂第1構件之右端係指第1構件之右方向之端。所謂第1構件之左端係指第1構件之左方向之端。所謂第1構件之上端部係指第1構件之上端及其附近。所謂第1構件之下端部係指第1構件之下端及其附近。所謂第1構件之前端部係指第1構件之前端及其附近。所謂第1構件之後端部係指第1構件之後端及其附近。所謂第1構件之右端部係指第1構件之右端及其附近。所謂第1構件之左端部係指第1構件之左端及其附近。所謂第1構件係指構成跨坐型車輛1之構件。
於本說明書中,在第1構件與第2構件之間形成(存在或設置)構成(構件、空間或開口)係指在第1構件與第2構件排列之方向上於第1構件與第2構件之間存在構成。但,構成可於和第1構件與第2構件排列之方向正交之方向上自第1構件或第2構件突出,亦可不突出。
如圖1所示,跨坐型車輛1例如為機車。跨坐型車輛1具備車體框架60、前輪62、後輪64、座部65、引擎66、轉向機構67、節流裝置68、噴射器70、進氣管71、進氣歧管72及排氣歧管73。車體框架60於跨坐型車輛1向左方向L迴轉時朝左方向L傾斜。車體框架60於跨坐型車輛1向右方向R迴轉時朝右方向R傾斜。
座部65當於下方向D觀察時,配置於前輪62與後輪64之間。座部65支持於車體框架60。騎乘者以跨騎之方式乘坐於座部65。將如此般具備供騎乘者跨騎之座部65之車輛稱為跨坐型車輛。
轉向機構67支持於車體框架60之前部。轉向機構67藉由騎乘者之操作使前輪62轉向。轉向機構67包含把手、轉向軸及前叉。但,把手、轉向軸及前叉之構造由於與一般之把手、轉向軸及前叉之構造相同,故而省略說明。
前輪62係跨坐型車輛1之轉向輪。前輪62配置於跨坐型車輛1之前部。前輪62經由轉向機構67而支持於車體框架60。又,騎乘者可藉由操作轉向機構67之把手而使前輪62轉向。
後輪64係跨坐型車輛1之驅動輪。後輪64配置於跨坐型車輛1之後部。後輪64經由擺臂而支持於車體框架60。後輪64藉由下述引擎66之驅動力而旋轉。
引擎66產生使後輪64旋轉之驅動力。引擎66支持於車體框架60。引擎66產生之驅動力經由變速機等傳遞機構傳遞至後輪64。藉此,後輪64藉由引擎66產生之驅動力而旋轉。
引擎66係具有單一之燃燒室202之單汽缸引擎。引擎66包含引擎本體201、進氣閥210及排氣閥212。引擎本體201包含汽缸頭蓋、汽缸頭、汽缸體及曲軸箱。引擎66之汽缸頭蓋、汽缸頭、汽缸體及曲軸箱由於與一般之汽缸頭蓋、汽缸頭、汽缸體及曲軸箱相同,故而省略說明。
引擎本體201係以當車體框架60為直立狀態時汽缸軸線Ax0於前後方向FB延伸之方式配置。即,引擎本體201水平配置。此時,汽缸頭蓋配置於較曲軸箱靠前方F。但,汽缸軸線Ax0於車體框架60為直立狀態時,相對於前後方向FB略微向上方向U傾斜。
又,於引擎本體201形成有燃燒室202、進氣埠IP及排氣埠EP。燃燒室202係形成於汽缸頭之空間。進氣埠IP係將引擎本體201外與燃燒室202相連之孔。進氣埠IP將燃料(例如汽油)與空氣之混合氣體向燃燒室202引導。燃燒室202係用以供混合氣體燃燒之空間。燃燒室202係由位於上死點之活塞(未圖示)、汽缸頭、進氣閥210及排氣閥212圍成之空間。排氣埠EP係將引擎本體201外與燃燒室202相連之孔。排氣埠EP將因混合氣體燃燒而產生之排氣向引擎本體201外引導。
進氣閥210設置於進氣埠IP與燃燒室202之交界。若進氣閥210打開,則進氣埠IP與燃燒室202連接。此時,混合氣體自進氣埠IP流入至燃燒室202。若進氣閥210關閉,則進氣埠IP與燃燒室202被阻斷。
排氣閥212設置於排氣埠EP與燃燒室202之交界。若排氣閥212打開,則排氣埠EP與燃燒室202連接。此時,排氣自燃燒室202流出至排氣埠EP。若排氣閥212關閉,則排氣埠EP與燃燒室202被阻斷。
再者,引擎66亦包含除引擎本體201、進氣閥210及排氣閥212以外之構成(例如,曲軸、活塞、凸輪軸等)。然而,引擎66之除引擎本體201、進氣閥210及排氣閥212以外之構成由於與一般之引擎之除引擎本體、進氣閥及排氣閥以外之構成相同,故而省略說明。
進氣管71、進氣歧管72及節流閥體100(詳細內容將於下文進行敍述)係供進氣通過之管。以下,將各構件中進氣流動之方向之上游之端稱為上游端。又,將各構件中進氣流動之方向之下游之端稱為下游端。
進氣管71、節流閥體100(詳細內容將於下文進行敍述)及進氣歧管72係自進氣流動之方向之上游朝向下游依次串聯連接。更詳細而言,進氣管71之下游端連接於下述節流閥體100之上游端。進氣歧管72之上游端連接於下述節流閥體100之下游端。進氣歧管72之下游端連接於進氣埠IP之上游端。藉此,進氣通路200係藉由進氣管71之內部空間、節流閥體100之內部空間、進氣歧管72之內部空間及進氣埠IP連接而構成。進氣通路200之下游端連接於燃燒室202。
排氣歧管73係供排氣通過之管。以下,將各構件中排氣流動之方向之上游之端稱為上游端。又,將各構件中排氣流動之方向之下游之端稱為下游端。排氣歧管73之上游端連接於排氣埠EP之下游端。藉此,排氣通路204係藉由將排氣埠EP及排氣歧管73之內部空間連接而構成。排氣通路204之上游端連接於燃燒室202。
噴射器70支持於進氣歧管72。噴射器70向進氣通路200噴射燃料。
[節流裝置之構造] 其次,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節流裝置68之詳細內容進行說明。圖2係表示節流裝置68之減速機構104之內部構造之剖視圖。以下,將節流閥體100中進氣流動之方向定義為前後方向fb(節流裝置前後方向)。將節流閥體100中節流閥旋轉軸線Ax1延伸之方向定義為左右方向lr(節流裝置左右方向)。將節流閥體100中與前後方向fb及左右方向lr正交之方向定義為上下方向ud(節流裝置上下方向)。前方向f(節流裝置前方向)係朝向節流閥體100之下游之方向。後方向b(節流裝置後方向)係朝向節流閥體100之上游之方向。左方向l(節流裝置左方向)係觀察者面向前方向f時之左方向。右方向r(節流裝置右方向)係觀察者面向前方向f時之右方向。上方向u(節流裝置上方向)係觀察者面向前方向f時之上方向。下方向d(節流裝置下方向)係觀察者面向前方向f時之下方向。
節流裝置68係用以調整流入至引擎66之燃燒室202之空氣量的裝置。如圖1所示,節流裝置68包含節流閥體100、單一之節流閥102、減速機構104及節流閥驅動馬達106。
節流閥體100呈具有於前後方向fb延伸之中心軸線之圓筒形狀。藉此,節流閥體100形成進氣通路200之一部分。
節流閥102可藉由以於左右方向lr延伸之節流閥旋轉軸線Ax1為中心進行旋轉而調整流入至燃燒室202之空氣量。具體而言,節流閥102包含節流閥旋轉軸Sh1及節流閥本體103。節流閥旋轉軸Sh1於左右方向lr延伸。節流閥旋轉軸Sh1之中心軸線係節流閥旋轉軸線Ax1。節流閥旋轉軸Sh1配置於節流閥體100之前部且節流閥體100之上下方向ud之中央。節流閥旋轉軸Sh1之右端支持於節流閥體100。節流閥旋轉軸Sh1之左端部貫通節流閥體100。而且,節流閥旋轉軸Sh1之左端位於下述減速機構104。
節流閥本體103具有圓板形狀。節流閥本體103之外緣係於後方向b觀察時,與節流閥體100形成之進氣通路200之外緣一致。又,節流閥旋轉軸線Ax1及節流閥旋轉軸Sh1通過節流閥本體103之中心。進而,節流閥本體103與節流閥旋轉軸Sh1一體化。藉此,節流閥本體103可與節流閥旋轉軸Sh1一起相對於節流閥體100以節流閥旋轉軸線Ax1為中心進行旋轉。
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例如係步進馬達。如圖2所示,節流閥驅動馬達106包含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Sh2、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105及節流閥驅動馬達轉子107。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Sh2於左右方向lr延伸。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Sh2之中心軸線係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因此,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亦於左右方向lr延伸。
節流閥驅動馬達轉子107固定於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Sh2。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105呈具有於左右方向lr延伸之中心軸線之圓柱形狀。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105之中心軸線與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一致。又,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105具有中空構造。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105收容節流閥驅動馬達轉子107。進而,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105係以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Sh2能夠以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為中心進行旋轉之方式支持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Sh2。藉此,節流閥驅動馬達轉子107可與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Sh2一起以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為中心相對於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105進行旋轉。如以上般構成之節流閥驅動馬達106若接受電力供給,則使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Sh2及節流閥驅動馬達轉子107以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為中心相對於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105進行旋轉。
減速機構104使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Sh2之旋轉減速並傳遞至節流閥旋轉軸Sh1。減速機構104包含減速機構殼體110及齒輪112、114、116、118、120。齒輪112、114、116、118、120僅包含正齒輪。齒輪112固定於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Sh2。齒輪112可與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Sh2一起以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為中心相對於減速機構殼體110進行旋轉。齒輪114能夠以於左右方向lr延伸之齒輪旋轉軸線Ax3為中心相對於減速機構殼體110進行旋轉。齒輪112與齒輪114嚙合。齒輪116與齒輪114一體化。因此,齒輪116可與齒輪114一起以齒輪旋轉軸線Ax3為中心相對於減速機構殼體110進行旋轉。齒輪118能夠以於左右方向lr延伸之齒輪旋轉軸線Ax4為中心相對於減速機構殼體110進行旋轉。齒輪116與齒輪118嚙合。齒輪120固定於節流閥旋轉軸Sh1。齒輪120可與節流閥旋轉軸Sh1一起以節流閥旋轉軸線Ax1為中心相對於減速機構殼體110進行旋轉。齒輪118與齒輪120嚙合。藉此,齒輪112之旋轉經由齒輪114、116、118被傳遞至齒輪120。
此處,齒輪114係齒輪112、114、116、118、120之中具有最大半徑之最大齒輪。又,將節流閥102(參照圖1)藉由旋轉而通過之區域定義為節流閥102之可動範圍A1。此時,齒輪114之半徑如圖2所示,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大於節流閥102之可動範圍A1之半徑。進而,齒輪114之半徑如圖2所示,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大於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105之半徑。
減速機構殼體110收容齒輪112、114、116、118、120。減速機構殼體110具有箱形狀。而且,以節流閥旋轉軸線Ax1(節流閥旋轉軸Sh1)、齒輪旋轉軸線Ax4、Ax3及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Sh2)依次自前方向f向後方向b排列之方式,將齒輪112、114、116、118、120配置於減速機構殼體110內。藉此,節流閥旋轉軸線Ax1係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配置於與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不同之位置。但,節流閥旋轉軸線Ax1(節流閥旋轉軸Sh1)、齒輪旋轉軸線Ax4、Ax3及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Sh2)並非排列於同一直線上。
於此種減速機構殼體110中,將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通過節流閥旋轉軸線Ax1與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之直線定義為直線L0。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直線L0延伸之方向之減速機構殼體110之長度較與直線L0延伸之方向正交之方向之減速機構殼體110之長度長。於本實施形態中,減速機構殼體110係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呈具有與直線L0延伸之方向大致平行之長軸之橢圓形狀。如上所述之減速機構104係一面經由齒輪112、114、116、118、120減速一面傳遞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Sh2之旋轉,藉此,使節流閥本體103以節流閥旋轉軸線Ax1為中心相對於節流閥體100旋轉。
又,減速機構殼體110支持節流閥驅動馬達106。節流閥驅動馬達106固定於減速機構殼體110之左表面。更詳細而言,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105之中心軸線(即,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於左右方向lr延伸。因此,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105之左表面及右表面具有圓形狀且平面形狀。而且,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105之右表面整體與減速機構殼體110之左表面之後部接觸。藉此,節流閥驅動馬達106配置於減速機構104之左側l。又,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係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落在減速機構殼體110之外緣內。即,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係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未突出至減速機構殼體110之外緣外。再者,對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供給電力之配線並非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之一部分。因此,對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供給電力之配線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亦可不落在減速機構殼體110之外緣內。又,由於減速機構殼體110支持節流閥驅動馬達106,故收容齒輪112、114、116、118、120之構件中之有助於支持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之部分(即,與節流閥驅動馬達106接觸之部分)係減速機構殼體110之一部分。
又,節流閥體100固定於減速機構殼體110之右表面。藉此,節流閥體100及節流閥102配置於減速機構104之右側r。此處,減速機構104係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於直線L0延伸之方向上延伸。直線L0係於左方向l觀察時,相對於節流閥體100之中心軸線以節流閥旋轉軸線Ax1為中心朝逆時針方向傾斜20°左右。藉此,減速機構104係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自節流閥體100朝後上方向bu沿斜方向突出。
又,節流閥102之可動範圍A1係如圖1所示,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落在減速機構殼體110之外緣內。即,節流閥102之可動範圍A1係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未突出至減速機構殼體110之外緣外。
如上所述之節流裝置68係如圖1所示,以於車體框架60為直立狀態之情形時左右方向lr與左右方向LR一致之方式配置。因此,節流閥旋轉軸線Ax1(節流閥旋轉軸Sh1)、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Sh2)及齒輪旋轉軸線Ax3、Ax4係於車體框架60為直立狀態之情形時,於左右方向LR延伸。但,上下方向ud相對於前後方向FB略微朝前方向F傾斜。又,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之一部分係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與進氣管71重疊。
進而,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係如圖1所示,於車體框架60為直立狀態之情形時,於下方向D觀察時,在前後方向FB上配置於與節流閥旋轉軸線Ax1不同之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位於較節流閥旋轉軸線Ax1靠後方B。藉此,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係於車體框架60為直立狀態之情形時,於下方向D觀察時,不與節流閥旋轉軸線Ax1重疊。
[效果]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能夠抑制進氣通路200附近之大型化。更詳細而言,節流閥102配置於減速機構104之右側r。又,節流閥驅動馬達106配置於減速機構104之左側l。因此,進氣通路200與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不會產生干涉。因此,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係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可以與進氣通路200重疊之方式配置,亦可配置於進氣通路200之上方u,還可配置於進氣通路200之下方d。如此,根據跨坐型車輛1,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之配置自由度較高。由於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之配置自由度較高,故能夠將節流閥驅動馬達106配置於適合抑制進氣通路200附近之大型化之位置。其結果,容易抑制進氣通路200附近之大型化。
但,根據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之位置,有可能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節流裝置68大型化。若節流裝置68大型化,則存在如下情形:即便對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之配置進行設計,亦難以抑制進氣通路200附近之大型化。
因此,於跨坐型車輛1中,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係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落在減速機構殼體110之外緣內。進而,節流閥102之可動範圍A1係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落在減速機構殼體110之外緣內。如此,於跨坐型車輛1中,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減速機構104於節流裝置68中所占之比率較大。因此,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節流裝置68之外形之大小較大地依存於減速機構104之外形之大小。藉此,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即便減速機構104以節流閥旋轉軸線Ax1為中心相對於節流閥體100進行旋轉而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之位置產生變化,節流裝置68之大小亦不會大幅地變動。即,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節流裝置68之外形之大小幾乎不依存於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之位置。其結果,即便將節流閥驅動馬達106配置於適合抑制進氣通路200附近之大型化之位置,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節流裝置68亦不易大型化。根據以上,可抑制進氣通路200附近之大型化。
又,於跨坐型車輛1中,容易將節流閥驅動馬達106用於節流裝置68之固定。更詳細而言,節流裝置68例如係藉由在節流閥體100、減速機構104或節流閥驅動馬達106安裝螺絲等緊固構件而直接或間接地固定於車體框架60。此處,對在節流閥驅動馬達106安裝緊固構件之情形進行說明。於該情形時,在節流閥驅動馬達106安裝用以將節流閥驅動馬達106直接或間接地固定於車體框架60之緊固構件。且若節流閥驅動馬達106配置於減速機構104之右側r,則節流閥體100位於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之上方向u或下方向d。於該情形時,不易自上方向u或下方向d對節流閥驅動馬達106安裝緊固構件。
因此,於跨坐型車輛1中,節流閥102配置於減速機構104之右側r。又,節流閥驅動馬達106配置於減速機構104之左側l。藉此,節流閥體100不會位於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之上方u或下方d。因此,緊固構件可自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之上方向u、下方向d、左方向l及右方向r中之任一方向安裝於節流閥驅動馬達106。其結果,容易於節流閥驅動馬達106安裝緊固構件。即,容易將節流閥驅動馬達106用於節流裝置68之固定。
又,於跨坐型車輛1中,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之尺寸之自由度變高。更詳細而言,由於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之配置自由度較高,故能夠使用半徑較大之節流閥驅動馬達106或半徑較小之節流閥驅動馬達106。
又,於跨坐型車輛1中,噴射器70之配置自由度變高。更詳細而言,節流裝置68與噴射器70靠近配置之情況較多。因此,噴射器70之位置受節流裝置68制約。因此,於跨坐型車輛1中,節流閥102配置於減速機構104之右側r。又,節流閥驅動馬達106配置於減速機構104之左側l。藉此,節流閥驅動馬達106遠離進氣通路200。其結果,可不受節流閥驅動馬達106制約地將噴射器70配置於進氣通路200。即,於跨坐型車輛1中,噴射器70之配置自由度變高。
又,根據跨坐型車輛1,可抑制節流裝置68之左右方向lr之大型化。更詳細而言,齒輪112、114、116、118、120僅包含正齒輪。正齒輪具有於旋轉軸線延伸之方向上較薄之構造。而且,複數個齒輪112、114、116、118、120之旋轉軸線於左右方向lr延伸。藉此,可抑制減速機構104之左右方向lr之大型化。其結果,可抑制節流裝置68之左右方向lr之大型化。
又,於跨坐型車輛1中,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於車體框架60為直立狀態之情形時,於下方向D觀察時,在前後方向FB上配置於與節流閥旋轉軸線Ax1不同之位置。藉此,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不配置於節流閥旋轉軸線Ax1之上方U。即,能夠抑制跨坐型車輛1中之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之上下方向UD之位置變高。但,此不妨礙於跨坐型車輛1中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配置於節流閥旋轉軸線Ax1之上方U。
(變化例) 以下,對變化例之節流裝置68a~68c進行說明。圖3係於左方向L觀察引擎66及節流裝置68a~68c時之圖。
於節流裝置68中,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係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配置於節流閥102之後上方bu。另一方面,於節流裝置68a中,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係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配置於節流閥102之後下方bd。又,於節流裝置68b中,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係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配置於節流閥102之前上方fu。於節流裝置68c中,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係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配置於節流閥102之前下方fd。如上所述,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係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可配置於節流閥102之上方u、下方d、前方f或後方b之任意位置。
(其他實施形態) 於本說明書中予以記載與圖示之至少一者之實施形態及變化例係用以使本揭示容易理解者,並不限定本揭示之思想。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化例可於不脫離其主旨之情況下進行變更、改良。
該主旨包含業者可基於本說明書中揭示之實施形態而意識到之均等之要素、修正、刪除、組合(例如,跨及實施形態及變化例之特徵之組合)、改良、變更。申請專利範圍中之限定事項應基於該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用語廣義地進行解釋,不應限定於本說明書或本案之審批過程中所記載之實施形態及變化例。此種實施形態及變化例應解釋為非排他性。例如,於本說明書中,「較佳」、「良好」之用語係非排他性者,意指「較佳但並不限定於此」、「良好但並不限定於此」。
再者,引擎66亦可為具有複數個燃燒室202之多汽缸引擎。於引擎66為多汽缸引擎之情形時,亦可以與複數個燃燒室202對應之方式設置複數個節流裝置68。又,於引擎66為多汽缸引擎之情形時,亦可設置包含單一之節流閥102之單一之節流裝置68。又,於引擎66為多汽缸引擎之情形時,亦可設置包含複數個節流閥102之單一之節流裝置68。於該情形時,複數個節流閥102係以與複數個燃燒室202對應之方式設置。
再者,於節流裝置68、68a~68c中,齒輪112、114、116、118、120僅包含正齒輪。然而,齒輪112、114、116、118、120亦可僅包含螺旋齒輪。又,齒輪112、114、116、118、120亦可僅包含正齒輪及螺旋齒輪。即,齒輪112、114、116、118、120只要不包含除正齒輪及螺旋齒輪以外之齒輪即可。
再者,圖1所示之上下方向UD、左右方向LR及前後方向FB與上下方向ud、左右方向lr及前後方向fb之關係係一例,並不限於圖1所示之關係。
再者,節流裝置68、68a~68c包含5個齒輪112、114、116、118、120。然而,節流裝置68、68a~68c亦可包含6個以上之齒輪,還可包含4個以下之齒輪。又,節流裝置68、68a~68c具備4條軸線(節流閥旋轉軸線Ax1、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Ax2及齒輪旋轉軸線Ax3、Ax4)。然而,節流裝置68、68a~68c亦可具備3條以下之軸線,還可具備5條以上之軸線。
再者,於節流裝置68、68a~68c中,作為最大齒輪之齒輪114之半徑如圖2所示,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大於節流閥102之可動範圍A1之半徑、及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105之半徑。然而,齒輪114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亦可為節流閥102之可動範圍A1之半徑或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105之半徑以下,還可為節流閥102之可動範圍A1之半徑及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105之半徑以下。進而,齒輪112、116、118、120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亦可為節流閥102之可動範圍A1之半徑或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105之半徑以下,還可為節流閥102之可動範圍A1之半徑及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105之半徑以下。
再者,於跨坐型車輛1中,車體框架60係於跨坐型車輛1朝左方向L迴轉時朝左方向L傾斜,於跨坐型車輛1朝右方向R迴轉時朝右方向R傾斜。即,跨坐型車輛1係傾斜車輛。然而,於跨坐型車輛1中,車體框架60亦可於跨坐型車輛1朝左方向L迴轉時不朝左方向L傾斜,且於跨坐型車輛1朝右方向R迴轉時不朝右方向R傾斜。即,跨坐型車輛1亦可並非傾斜車輛。
再者,跨坐型車輛1係具備前輪62及後輪64之2個車輪之機車。然而,跨坐型車輛1亦可具備3個以上之車輪。即,跨坐型車輛1可為具備2個前輪及1個後輪之三輪機車,亦可為具備1個前輪及2個後輪之三輪機車。該三輪機車可為傾斜車輛,亦可並非傾斜車輛。又,於三輪機車為具備1個前輪及2個後輪之傾斜車輛之情形時,亦可為1個前輪與車體框架一起傾斜,2個後輪不與車體框架一起傾斜。又,跨坐型車輛亦可為具備2個前輪及2個後輪之四輪機車。該四輪機車可為傾斜車輛,亦可並非傾斜車輛。並非為傾斜車輛之四輪機車例如係ATV(All Terrain Vehicle,全地形用車輛)。
再者,於跨坐型車輛1中,噴射器70向進氣通路200噴射燃料。然而,噴射器70亦可向燃燒室202噴射燃料。
再者,於跨坐型車輛1中,進氣通路200自引擎本體201朝後上方向BU直線地延伸。然而,進氣通路200之佈局並不限於圖1所示之佈局。進氣通路200例如亦可自引擎本體201朝前上方向FU直線地延伸。
再者,於節流裝置68、68a~68c中,節流閥本體103具有圓板形狀。然而,節流閥本體103亦可具有橢圓板形狀或卵形形狀之板形狀等。所謂卵形形狀係指將2個半圓之兩端以直線相連所得之環。
再者,減速機構104係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具有橢圓形狀。然而,減速機構104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亦可具有除橢圓形狀以外之形狀。減速機構104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亦可具有長方形狀。
再者,具有與圖1之節流裝置68左右對稱之構造之節流裝置亦為本發明之節流裝置。即,於圖1之立體圖中,亦可為節流閥體100配置於減速機構104之左側l,節流閥驅動馬達106配置於減速機構104之右側r。於該情形時,只要上下方向ud之軸及左右方向lr之軸以前後方向fb之軸為中心旋轉180°即可。藉此,上下方向ud反轉,左右方向lr反轉。即,圖1之上方向u成為下方向d,圖1之下方向d成為上方向u。又,圖1之左方向l成為右方向r,圖1之右方向r成為左方向l。其結果,即便為具有與節流裝置68左右對稱之構造之節流裝置,節流閥102亦配置於減速機構104之右方向r,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亦配置於減速機構104之左方向l。
再者,引擎本體201係水平配置。然而,引擎本體201亦可為除水平配置以外之配置方法。引擎本體201例如亦可為汽缸軸線Ax0相對於上下方向UD朝前方向F以45°以下之角度傾斜之前傾配置。又,引擎本體201例如亦可為汽缸軸線Ax0相對於上下方向UD朝後方向B以45°以下之角度傾斜之後傾配置。
再者,於節流裝置68中,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之一部分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與進氣管71重疊。然而,亦可為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之整體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與進氣管71重疊。又,亦可為節流閥驅動馬達106之整體於左方向l或右方向r觀察時不與進氣管71重疊。
1:跨坐型車輛 60:車體框架 62:前輪 64:後輪 65:座部 66:引擎 67:轉向機構 68:節流裝置 68a:節流裝置 68b:節流裝置 68c:節流裝置 70:噴射器 71:進氣管 72:進氣歧管 73:排氣歧管 100:節流閥體 102:節流閥 103:節流閥本體 104:減速機構 105: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 106:節流閥驅動馬達 107:節流閥驅動馬達轉子 110:減速機構殼體 112:齒輪 114:齒輪 116:齒輪 118:齒輪 120:齒輪 200:進氣通路 201:引擎本體 202:燃燒室 204:排氣通路 210:進氣閥 212:排氣閥 A1:可動範圍 Ax0:汽缸軸線 Ax1:節流閥旋轉軸線 Ax2: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 Ax3:齒輪旋轉軸線 Ax4:齒輪旋轉軸線 B:後方向 b:後方向 D:下方向 d:下方向 EP:排氣埠 F:前方向 f:前方向 IP:進氣埠 L:左方向 L0:直線 LP:進氣埠 l:左方向 R:右方向 r:右方向 Sh1:節流閥旋轉軸 Sh2: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 U:上方向 u:上方向
圖1係跨坐型車輛1之說明圖。 圖2係表示節流裝置68之減速機構104之內部構造之剖視圖。 圖3係於左方向L上觀察引擎66及節流裝置68a~68c時之圖。
1:跨坐型車輛
60:車體框架
62:前輪
64:後輪
65:座部
66:引擎
67:轉向機構
68:節流裝置
70:噴射器
71:進氣管
72:進氣歧管
73:排氣歧管
100:節流閥體
102:節流閥
103:節流閥本體
104:減速機構
105: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
106:節流閥驅動馬達
110:減速機構殼體
200:進氣通路
201:引擎本體
202:燃燒室
204:排氣通路
210:進氣閥
212:排氣閥
A1:可動範圍
Ax0:汽缸軸線
Ax1:節流閥旋轉軸線
Ax2: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
B:後方向
b:後方向
D:下方向
d:下方向
EP:排氣埠
F:前方向
f:前方向
IP:進氣埠
L:左方向
L0:直線
l:左方向
R:右方向
r:右方向
Sh1:節流閥旋轉軸
Sh2: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
U:上方向
u:上方向

Claims (7)

  1. 一種跨坐型車輛,其具備:車體框架;引擎,其支持於上述車體框架且具有燃燒室;及節流裝置;上述節流裝置包含:節流閥體,其形成連接於上述燃燒室之進氣通路之一部分;節流閥,其藉由以於節流裝置左右方向上延伸之節流閥旋轉軸線為中心進行旋轉而調整流入至上述燃燒室之空氣量;節流閥驅動馬達,其包含以於上述節流裝置左右方向上延伸之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為中心軸線之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且使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以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為中心進行旋轉;及減速機構,其包含僅包含正齒輪及/或螺旋齒輪之複數個齒輪、以及收容上述複數個齒輪且支持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之減速機構殼體,藉由一面經由上述複數個齒輪減速一面傳遞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之旋轉,而使上述節流閥以上述節流閥旋轉軸線為中心進行旋轉;且上述節流裝置滿足(A)、(B)、(C)、(D)及(E):(A)上述節流閥配置於上述減速機構之節流裝置右側,(B)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配置於上述減速機構之節流裝置左側,(C)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係於節流裝置左方向或節流裝置右方向上觀察時,落在上述減速機構殼體之外緣內,(D)上述節流閥之可動範圍係於上述節流裝置左方向或上述節流裝置 右方向上觀察時,落在上述減速機構殼體之外緣內,(E)上述節流閥旋轉軸線係於上述節流裝置左方向或上述節流裝置右方向上觀察時,配置於與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不同之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複數個齒輪之旋轉軸線係於上述節流裝置左右方向上延伸。
  3.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及上述節流閥旋轉軸線於上述車體框架為直立狀態之情形時,於車輛左右方向上延伸,且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於上述車體框架為直立狀態之情形時,於車輛下方向上觀察時,在車輛前後方向上配置於與上述節流閥旋轉軸線不同之位置。
  4. 如請求項2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及上述節流閥旋轉軸線於上述車體框架為直立狀態之情形時,於車輛左右方向上延伸,且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線於上述車體框架為直立狀態之情形時,於車輛下方向上觀察時,在車輛前後方向上配置於與上述節流閥旋轉軸線不同之位置。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進而包含能夠與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旋轉軸一 起旋轉之節流閥驅動馬達轉子、及收容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轉子之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上述複數個齒輪包含在上述複數個齒輪之中具有最大半徑之最大齒輪,且上述最大齒輪之半徑係於上述節流裝置左方向或上述節流裝置右方向上觀察時,大於上述節流閥之可動範圍之半徑及上述節流閥驅動馬達殼體之半徑。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引擎係具有單一之上述燃燒室之單汽缸引擎,且上述節流裝置包含單一之上述節流閥。
  7. 如請求項5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引擎係具有單一之上述燃燒室之單汽缸引擎,且上述節流裝置包含單一之上述節流閥。
TW108135686A 2018-10-03 2019-10-02 跨坐型車輛 TWI7235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8232 2018-10-03
JP2018188232 2018-10-03
WOPCT/JP2019/038412 2019-09-27
PCT/JP2019/038412 WO2020071295A1 (ja) 2018-10-03 2019-09-27 鞍乗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6424A TW202016424A (zh) 2020-05-01
TWI723560B true TWI723560B (zh) 2021-04-01

Family

ID=70055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5686A TWI723560B (zh) 2018-10-03 2019-10-02 跨坐型車輛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855007B1 (zh)
ES (1) ES2962809T3 (zh)
TW (1) TWI723560B (zh)
WO (1) WO2020071295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97812A (ja) * 2009-06-11 2009-09-03 Yamah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
TWI328074B (en) * 2007-05-14 2010-08-01 Univ Nat Pingtung Sci & Tech Electronic air-intake
CN102126539A (zh) * 2010-01-19 2011-07-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式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84503B2 (ja) * 2009-12-24 2013-04-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2012159052A (ja) * 2011-02-02 2012-08-23 Mikuni Corp 吸気制御装置
JP5996461B2 (ja) * 2013-03-13 2016-09-21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エンジンの吸気制御装置
CN205605313U (zh) * 2016-05-12 2016-09-28 大陆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 节气门
JP6605424B2 (ja) * 2016-09-30 2019-11-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28074B (en) * 2007-05-14 2010-08-01 Univ Nat Pingtung Sci & Tech Electronic air-intake
JP2009197812A (ja) * 2009-06-11 2009-09-03 Yamah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
CN102126539A (zh) * 2010-01-19 2011-07-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式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6424A (zh) 2020-05-01
EP3855007A4 (en) 2021-12-29
WO2020071295A1 (ja) 2020-04-09
EP3855007A1 (en) 2021-07-28
EP3855007B1 (en) 2023-08-23
ES2962809T3 (es) 2024-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13168B2 (en) Engine unit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US8047179B2 (en) Engine unit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JP4318522B2 (ja) 多気筒内燃機関
JP2011149277A (ja) 鞍乗型車両
JP3153075U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ユニットおよび鞍乗り型車両
JP2007064061A (ja) 吸気装置及び自動二輪車
TWI723560B (zh) 跨坐型車輛
JP2009197816A (ja) エンジン
US8042521B2 (en) Engine unit and vehicl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5355673B2 (ja) エンジン
US8997713B2 (en) Throttle body configured to provide turbulent air flow to a combustion chamber of an engine, and engine including same
JP2021008172A (ja) 鞍乗型車両
JP3156172U (ja) エンジン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JP4977654B2 (ja) スロットル弁装置を備える内燃機関
TWI664349B (zh) 內燃機及跨坐型車輛
JP2009092021A (ja) エンジン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JP5143275B2 (ja) エンジン
US11904971B2 (en) Straddled vehicle
JP2012207572A (ja) スロットル制御装置
JP7229334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構造
JP4916563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のスロットル制御装置
JP4916530B2 (ja) エンジン
JP3158106U (ja) エンジン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JP2009197813A (ja) エンジン
JP619727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ユニッ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