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2084B - 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2084B
TWI722084B TW105143548A TW105143548A TWI722084B TW I722084 B TWI722084 B TW I722084B TW 105143548 A TW105143548 A TW 105143548A TW 105143548 A TW105143548 A TW 105143548A TW I722084 B TWI722084 B TW I7220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tensity
light
concentration
change
lip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3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40881A (zh
Inventor
飯永一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醫療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醫療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醫療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40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0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2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208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using optical sensors, e.g. spectral photometrical oxim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46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for measuring analyt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ons, cytochro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66Evaluating metabolis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71Specific aspects of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02Details of sens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vivo measurements
    • A61B2562/0233Special features of optical sensors or probes classified in A61B5/00
    • A61B2562/0238Optical sensor arrangements for performing transmission measurements on body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95Calibrating or testing of in-vivo pro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71Specific aspects of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analysis
    • A61B5/7275Determining trends in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data; Predicting development of a medical condition based on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 e.g. determining a risk fact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sychiatr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besity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在於提供一種藉由非侵入式脂質測量來測定脂蛋白中的脂質的各自的濃度之裝置及其方法。 為了解決此問題,本發明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具有:照射部,其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以規定的光強度來照射第一波長的照射光和第二波長的照射光;光強度檢出部,其為了測量所照射的第一波長和第二波長的照射光的光強度對應於照射檢出間距離之衰減而被配置成與藉由照射部所照射的光的照射位置相距規定間隔、或連續地配置,並檢出自生物體放出的第一光強度和第二光強度;散射係數算出部,其基於藉由光強度檢出部所檢出的第一光強度和第二光強度來個別地算出在生物體內的第一散射係數和第二散射係數;及,脂質濃度算出部,其基於第二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血液內的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並基於第一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

Description

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本發明關於測量血液中的脂質(血脂)濃度之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國民的醫療費用的抑制是必須解決的大問題。生活習慣病所造成的疾病的治療費佔據醫療費用的三分之一。為了抑制國民的醫療費用而謀求健康長壽的提升、及生活品質(QOL,Quality of Life)的提升。因此,施行特定對象健檢(針對患病風險高的人進行健檢),並且對於尚未發病前就發現且治療的想法逐漸普及。
特別是,特定對象健檢的篩檢(screening)對象,也就是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已知會由於代謝異常而造成糖尿病、脂質異常症(高血脂症)、或高血壓的發作,該代謝異常是起因於內臟脂肪的累積過多。期待能夠藉由代謝症候群的早期發現來實現重症化(演變成重症)的預防和QOL的提升,進一步可抑制國民醫療費用的增加。
這樣一來,儘管代謝異常對於生活習慣病的早期發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特定對象健檢中,僅有一種藉由腰圍的測量來預測胰島素抗性的風險的方法。這是因為在使用抽血之先前的檢查法中,難以即時地測量生物體的代謝,再加上如果不進行抽血就難以測量血中成分。
血液中的脂質,因為其疏水性高,所以會覆蓋在兩親媒性(amphiphilic)的磷脂質(phospholipid)上且形成微胞(micelle)而成為粒子狀的存在。血液中的脂質,因為其表面上結合有脂蛋白(lipoprotein),所以也稱為脂蛋白。
脂蛋白,依據其比重大略分為4種類。脂蛋白,以比重小~比重大的順序分類成:乳糜微粒(CM,chylomicron)、VLDL(極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及H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又,脂蛋白,以粒徑大~粒徑小的順序分類成:CM、VLDL、LDL、及HDL。
脂蛋白,是膽固醇或中性脂肪(TG,triglyceride)的集合體。在血液檢查中,測量中性脂肪或膽固醇,該等成為各種脂蛋白的構成成分的最小單位。
例如,被稱為壞膽固醇之LDL膽固醇,是被包含在LDL粒子中的膽固醇。若測量LDL粒子中的中性脂肪(TG),而得到LDL-TG的關聯性。已知在脂質當中的LDL膽固醇和HDL膽固醇分別都是與動脈硬化相關的指標。
近年來,餐後高血脂症被舉例而作為代謝測量的重要依據的症狀。也注意到餐後高血脂症是動脈硬化的風險因子(risk factor)。如果當非空腹時的中性脂肪濃度過高,則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病風險也變高。
然而,餐後高血脂症的診斷必須觀察餐後6~8小時的血中的脂質濃度變化。也就是說,為了測量餐後的高血脂狀態而必須限制受驗者的行動長達6~8小時且進行複數次抽血。因此,餐後高血脂症的診斷不能夠離開臨床研究的領域,在臨床現場(clinic site)實施餐後高血脂症的診斷仍未實現。
專利文獻1揭露有一種解決這種問題的手段。依據專利文獻1的手段,不需要進行抽血也能夠在醫療機構甚至在家庭中測量血脂。因為可以取得即時的資料,所以可以測量血脂的時間變化(隨時間而變化)。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號第2014/08782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然而,專利文獻1的手段中僅測定全部脂蛋白來作為脂質濃度,所以不能夠測量CM、VLDL、LDL、HDL的個別濃度。也就是說,雖然在生物體內的4種類的脂蛋白分別地具有不同的功用,但是卻僅能總和地測量4種類的脂蛋白,所以難以在身體狀況判斷上得到正確的資訊。也就是說,因為測量對象物的特異性仍不明確,所以當評估疾病和身體狀況時恐怕會有判斷錯誤且具有資料解釋不明確的問題。
本發明是用以解決這種先前問題的發明,並提供一種藉由非侵入式脂質測量,而進行各種脂蛋白的分離測量或測定各種脂蛋白中的脂質濃度之裝置及其方法。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具有:照射部,其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以規定的光強度來照射第一波長的照射光和波長比第一波長更短之第二波長的照射光;光強度檢出部,其為了測量所照射的第一波長和第二波長的照射光的光強度對應於照射檢出間距離之衰減而被配置成與藉由照射部所照射的光的照射位置相距規定間隔、或連續地配置,並檢出自生物體放出的第一光強度和第二光強度;散射係數(scattering coefficient)算出部,其基於藉由光強度檢出部所檢出的第一光強度和第二光強度來個別地算出在生物體內的第一散射係數和第二散射係數;及,脂質濃度算出部,其基於第二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血液內的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並基於第一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該第一脂質群包含粒徑在第二脂質群所包含的脂質的粒徑以下之脂質。
又,本發明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具有:照射部,其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以規定的光強度來照射波長是900nm以下的照射光;光強度檢出部,其為了測量所照射的照射光的光強度對應於照射檢出間距離之衰減而被配置成與藉由照射部所照射的光的照射位置相距規定間隔、或連續地配置,並檢出自生物體放出的光強度;散射係數算出部,其基於藉由光強度檢出部所檢出的光強度來算出在生物體內的散射係數;及,脂質濃度算出部,其基於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血液內的乳糜微粒(CM)和乳糜微粒殘留物(remnant)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
又,本發明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運作方法,具有:照射步驟,其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以規定的光強度來照射第一波長的照射光和波長比第一波長更短之第二波長的照射光;光強度檢出步驟,其為了測量所照射的第一波長和第二波長的照射光的光強度對應於照射檢出間距離之衰減而在與藉由該照射步驟所照射的光的照射位置相距規定間隔的檢出位置進行、或在連續地配置的檢出位置進行,並檢出自生物體放出的第一光強度和第二光強度;散射係數算出步驟,其基於藉由光強度檢出步驟所檢出的第一光強度和第二光強度來個別地算出在生物體內的第一散射係數和第二散射係數;及,脂質濃度算出步驟,其基於第二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血液內的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並基於第一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該第一脂質群包含粒徑在第二脂質群所包含的脂質的粒徑以下之脂質。
又,本發明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運作方法,具有:照射步驟,其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以規定的光強度來照射波長是900nm以下的照射光;光強度檢出步驟,其為了測量所照射的照射光的光強度對應於照射檢出間距離之衰減而在與藉由照射步驟所照射的光的照射位置相距規定間隔的檢出位置進行、或在連續地配置的檢出位置進行,並檢出自生物體放出的光強度;散射係數算出步驟,其基於藉由光強度檢出步驟所檢出的光強度來算出在生物體內的散射係數;及,脂質濃度算出步驟,其基於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血液內的乳糜微粒(CM)和乳糜微粒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
又,本發明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以可通訊的方式被連接到使用者裝置,該使用者裝置,具有:照射部,其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以規定的光強度來照射第一波長的照射光和波長比第一波長更短之第二波長的照射光;光強度檢出部,其為了測量所照射的第一波長和第二波長的照射光的光強度對應於照射檢出間距離之衰減而被配置成與藉由照射部所照射的光的照射位置相距規定間隔、或連續地配置,並檢出自生物體放出的第一光強度和第二光強度;及,通訊部,其傳送藉由光強度檢出部所檢出的第一光強度和第二光強度;並且,該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具有:散射係數算出部,其基於從使用者裝置傳送而來的第一光強度和第二光強度來個別地算出在生物體內的第一散射係數和第二散射係數;及,脂質濃度算出部,其基於第二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血液內的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並基於第一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該第一脂質群包含粒徑在第二脂質群所包含的脂質的粒徑以下之脂質。
又,本發明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以可通訊的方式被連接到使用者裝置,該使用者裝置,具有:照射部,其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以規定的光強度來照射波長是900nm以下的照射光;光強度檢出部,其為了測量所照射的照射光的光強度對應於照射檢出間距離之衰減而被配置成與藉由照射部所照射的光的照射位置相距規定間隔、或連續地配置,並檢出自生物體放出的光強度;及,通訊部,其傳送藉由光強度檢出部所檢出的光強度;並且,該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具有:散射係數算出部,其基於從使用者裝置傳送而來的光強度來算出在生物體內的散射係數;及,脂質濃度算出部,其基於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血液內的乳糜微粒(CM)和乳糜微粒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
[發明的效果] 依據本發明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及其運作方法,可以藉由使用複數種波長之非侵入式脂質測量來測定脂蛋白所包含的脂質的各自的濃度。
(第一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及其運作方法,參照圖式進行詳細說明。
第1圖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構成之圖。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具有CPU(演算手段也就是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與記憶體裝置(RA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或ROM(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等記憶手段),藉由執行此記憶體裝置中所儲存的程式,以發揮作為第1圖的方塊圖所示的裝置的機能。
第1圖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構成之方塊圖。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1,具有:照射部2,其自生物體(圖中的符號A)外朝向生物體內照射光;光強度檢出部3,其檢出在生物體外方的規定的檢出位置(例如第一光強度檢出部31所在的第一檢出位置331)的光強度;散射係數算出部4,其基於藉由光強度檢出部3所檢出的光強度來算出在生物體內的光的散射係數μs ’;脂質濃度算出部5,其基於散射係數算出部4所算出的散射係數μs ’來算出生物體內的脂質濃度;及,身體狀況管理測量器10,其基於脂質濃度來判斷身體狀況。
如第1圖所示,照射部2具有光源22,該光源22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將照射光照射至規定的照射位置21。本實施形態的光源22,能夠調整照射光的波長。光源22,能夠將光的波長範圍調整成會被血漿的無機物吸收的波長範圍以外。光源22,能夠將光的波長範圍調整成會被血液的細胞成分吸收的波長範圍以外。此處,所謂的血液的細胞成分,是指血中的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所謂的血漿的無機物,是指血中的水和電解質。
本實施形態的光源22,其照射第一波長的照射光和波長比第一波長更短之第二波長的照射光。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1,將波長不同的照射光照射到血中,藉此個別地測量粒徑不同的脂質的濃度。
此處,第一波長較佳是750nm以上,第二波長比第一波長更短且較佳是900nm以下。另外,在實施例中說明,將750nm及900nm作為2種波長的臨界值且測定光強度的理由。
又,本實施形態的照射部2,能夠對應於後述散射係數算出部4所進行的散射係數μs ’的算出方法,而任意地調整光的連續照射或光的脈衝狀照射等的光的照射時間長度。照射部2,能夠任意地調變照射光的強度或光的相位。
光強度檢出部3,接受自生物體放出到生物體外方的第一波長的照射光,且檢出第一光強度。光強度檢出部3,接受自生物體放出到生物體外方的第二波長的照射光,且檢出第二光強度。當使用複數個光強度檢出部3時,約略以照射位置21作為中心且各自位於不同距離的方式來配置光強度檢出部3。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將第一光強度檢出部31和第二光強度檢出部32,依序地排列成與照射位置21相距規定的間隔且在同一面上呈直線狀。光強度檢出部3,也可以是CCD(電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MOS(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等受光元件。
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將自照射位置21直到第一光強度檢出部31所在的第一檢出位置331為止的距離設為第一照射檢出間距離ρ1,將自照射位置21直到第二光強度檢出部32所在的第二檢出位置332為止的距離設為第二照射檢出間距離ρ2。
如第2圖所示,將光照射至生物體的照射位置21與檢出自生物體中的血液(圖中的符號E)放出的光強度之光強度檢出部3的檢出位置之間設為規定的距離ρ。藉由設為規定的距離ρ,來抑制所照射的光(圖中的符號A)由於生物體表面和表面附近的散射體而反射並直接地從生物體放出的光(圖中的符號B)所產生的影響。所照射的光到達脂蛋白等脂質存在的深度之後,由於血液中的脂質(圖中的符號D)而使光反射。
經過由脂質所造成的光反射而產生的散射,而從生物體放出的後方散射光(圖中的符號C),於是利用該後方散射光來檢出光強度。又,將照射位置21與第一光強度檢出部31(第一檢出位置331)的距離ρ設成較長,能夠使光路長度變長。因此,與脂質的碰撞次數增加,於是所檢出的光會大幅地受到散射的影響。藉由將距離ρ設成較長,能夠使得先前總是過弱而難以檢出的散射的影響變得容易掌握(檢出)。
測量對象也就是脂蛋白,是被缺輔基蛋白(apoprotein)等所包覆的球狀結構。脂蛋白在血中是固體般的狀態而存在。脂蛋白,具有使光反射的性質。特別是在粒徑和比重較大的乳糜微粒(CM)或VLDL等中含有大量的中性脂肪(TG),而具有容易使光散射的特性。因此,藉由光強度檢出部3所檢出的光強度中,包含由脂蛋白所造成的光的散射的影響。
另外,當設置有複數個檢出位置時的排列,不受限於直線形,只要約略以照射位置21作為中心且各自位於不同距離的方式來配置即可,而能夠適當地選擇配置成圓形、波浪形、Z字形等。又,自照射位置21直到第一光強度檢出部31(第一檢出位置331)為止的第一照射檢出間距離ρ1和第二照射檢出間距離ρ2、第一檢出位置331與第二檢出位置332彼此的間隔不受限於固定的間隔,也可以是連續地配置。
散射係數算出部4,基於藉由光強度檢出部3所檢出的第一光強度來算出生物體(包含血液、皮膚、筋肉等,下同)內的第一散射係數μs 1’。散射係數算出部4,基於藉由光強度檢出部3所檢出的第二光強度來算出生物體內的第二散射係數μs 2’。
如上述,藉由光強度檢出部3所檢出的第一光強度和第二光強度,包含脂蛋白所造成的光的散射的影響。由此算出第一散射係數μs 1’和第二散射係數μs 2’。以下,當不需要區分第一散射係數μs 1’和第二散射係數μs 2’時,則單純地稱為散射係數μs ’。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的散射係數μs ’,不受限於將一般的散射過程的效率加以數值化後的散射係數,也包含考慮到散射現象且將散射的影響在固定的條件下加以數值化後的散射係數。
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中的散射係數算出部4,具有光強度比算出部41與光強度差算出部42這2個算出部。
光強度比算出部41,根據複數個光強度檢出部3所檢出的光強度的各自的比來算出散射係數μs ’。光強度比算出部41,基於隨著所照射的光的散射現象來算出散射係數μs ’,該散射現象是所照射的光隨著與檢出位置33相距越遠就會因為散射而逐漸衰減的現象。
本實施形態中,藉由照射部2來照射規定的光強度的連續光,且根據藉由第一光強度檢出部31所檢出的第一光強度R(ρ1)與藉由第二光強度檢出部32所檢出的第二光強度R(ρ2)的比來算出散射係數μs ’(數學式1)。 (數學式1) μs ’=R(ρ1)/R(ρ2)
光強度差算出部42,根據藉由複數個光強度檢出部3所檢出的光強度的差來算出散射係數μs ’。與光強度比算出部41同樣,是基於隨著所照射的光的散射現象來算出散射係數μs ’,該散射現象是所照射的光隨著與檢出位置33相距越遠就會因為散射而逐漸衰減的現象。
本實施形態中的光強度差算出部42,從在第一檢出位置331及第二檢出位置332上的第一光強度R(ρ1)和第二光強度R(ρ2)的差來算出散射係數μs ’(數學式2)。 (數學式2) μs ’=R(ρ1)-R(ρ2)
另外,散射係數算出部4所實行的散射係數μs ’的算出方法,不受限於上述各種算出方法。
脂質濃度算出部5,自藉由散射係數算出部4所算出的第二散射係數μs 2’的變化量來算出至少包含一種脂質(例如,CM及CM殘留物)之第二脂質群的血液中的濃度的變化量C2。另外,殘留物是指因為代謝而小徑化的脂質。又,脂質濃度算出部5,自藉由散射係數算出部4所算出的第一散射係數μs 1’的變化量來算出至少包含一種脂質(例如,CM、CM殘留物、VLDL、及VLDL殘留物)之第一脂質群的血中濃度的變化量C1。脂質濃度算出部5,自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C1與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C2的差,來算出第一脂質群與第二脂質群之間沒有重複包含的脂質(例如,VLDL、及VLDL殘留物)的濃度的變化量(C1−C2)。
如第3圖所示,可知散射係數μs’的變化量(第3圖的橫軸的Δμs’)與脂質濃度的變化量(第3圖的縱軸的ΔTG)具有關聯性。因此,可以基於散射係數μs’的變化量來算出脂質濃度的變化量。另外,雖然第3圖中是線性近似(linear approximation),但是也可以適當地使用曲線近似(curve approximation)等其他的近似手段。
本實施形態中,針對散射係數μs ’的變化量與脂蛋白的血液中的濃度的變化量的關係而取得預先準備的統計資料,且藉由將本裝置所測定的散射係數μs ’的變化量與上述統計資料進行比較來算出脂質的濃度的變化量。
例如,當以特定的生物體(A氏)的血脂濃度作為測量對象時,將藉由抽血等其他的血脂濃度測量方法等所測量的A氏的血脂濃度的變化量之測量結果,與已算出的散射係數μs ’的變化量進行比較,以作成A氏個人的統計資料且能夠算出脂質濃度的變化量。
或者,也可以將藉由其他的血脂濃度的測定方法等來測定A氏的血脂濃度的變化量的測定結果,與藉由已檢出的光強度所得到的脂質濃度的變化量之測定結果進行比較,算出該比較所得到的脂質濃度的變化量與一般的生物體的統計資料中脂質濃度的變化量之誤差,進行修正該誤差之校正(calibration),藉此做成A氏個人的統計資料。
又,在臨床現場,濃度和濁度具有相同意義;本實施形態中,濃度也包含濁度的概念。因此,脂質濃度算出部5的算出結果,不僅是濃度,也可以是每單位量中的粒子數和formazin濁度、或脂質的平均粒徑系變化量。
另外,統計資料的形式並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以利用性別、身高、體重、BMI(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等來分類,也可以使用表格或圖示、函數等來算出。
又,下述實施例中說明,自第二散射係數μs 2’的變化量能夠算出至少包含一種脂質(例如,CM及CM殘留物)之第二脂質群的血液中的濃度的變化量C2的理由,以及,自第一散射係數μs 1’的變化量能夠算出至少包含一種脂質(例如,CM、CM殘留物、VLDL、及VLDL殘留物)之第一脂質群的血中濃度的變化量C1的理由。
脂質濃度算出部5,也可以自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C1與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C2的差,來算出第一脂質群與第二脂質群之間沒有重複包含的脂質(例如,VLDL、及VLDL殘留物)的濃度的變化量(C1−C2)。藉此,可以進一步正確地評價脂質的變動。
最近才知道CM、CM-R(CM殘留物,下同)也會成為動脈硬化的風險,但是在2、3年前是認為VLDL-R(VLDL殘留物,下同)才會成為動脈硬化的風險。又,已推測出CM系和VLDL系中具有不同的動脈硬化的發作機制,所以用藥也不同。例如,脂肪的吸收抑制劑能夠抑制CM、CM-R的上升,但是當酒精造成VLDL的上升時,使用脂肪的吸收抑制劑就不能夠得到用藥效果。
進一步,如果CM、CM-R不能夠被脂肪細胞或肝臟細胞吸收就會失去去處而被血管吸收,所以能夠得知會有動脈硬化的問題。另一方面,因為VLDL原本就是從肝臟出來的,所以如果相較於CM的量之VLDL的比例下降(VLDL變少)則肝臟變得容易堆積脂肪,而能夠藉此評價肝臟的中性脂肪排出能力。
又,VLDL是轉變成LDL的前步驟,但是如果是TG-rich(中性脂肪過多)的VLDL,就不會轉變成LDL而是轉變成小分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sd-LDL,small,dense LDL)而成為動脈硬化的風險因子(risk factor)。當VLDL大(粒子系變化大)時,則動脈硬化的風險變高,這可以作為是否選擇使用能夠抑制VLDL變大的藥品的指標。
身體狀況管理測量器10,其取得藉由脂質濃度算出部5所算出的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C1、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C2、及這些的差(C1−C2),以判斷脂質代謝狀態和身體狀況。本實施形態的身體狀況管理測量器10,如第1圖所示,經由通訊線路等而被連接到脂質濃度算出部5。身體狀況管理測量器10,具有:算出值取得部101,其每隔規定時間就取得藉由脂質濃度算出部5所算出的脂質的濃度;及,身體狀況判斷部102,其對應於藉由算出值取得部101所取得的脂質濃度的時間變化來判斷脂質代謝狀態和身體狀況等。
另外,算出值取得部101取得脂質的濃度的變化量的時間間隔並沒有特別限制。時間間隔,對應於檢查對象能夠調整成數秒間隔、數十分鐘間隔、或數十分鐘間隔以上。
又,脂質的濃度的變化量的取得,不受限於經由通訊線路,也可以手動輸入藉由脂質濃度算出部5所算出的脂質的濃度的變化量。又,本實施形態中,脂質濃度算出部5和身體狀況管理測量器10是不同個體的構成,但是也可以是一體的構成。
身體狀況判斷部102,從藉由算出值取得部101所取得的第一脂質群及第二脂質群的脂質的濃度的變化量的時間變化等來判斷受驗者的身體狀況。
例如,當第一脂質群包含CM和VLDL(以及各自的殘留物),且第二脂質群包含CM(以及其殘留物)時,從這些濃度的變化量的差來求得VLDL(以及其殘留物)的濃度的變化量的時間變化,而可知酒精或脂肪的總吸收量,所以可以容易地應用在健康管理或飲食管理上。
例如,CM和VLDL(以及各自的殘留物)的濃度變化,現在被用來作為特定保健食品(specified health food)的評價指標。測量餐後的中性脂肪變化量,藉此確認在食用清涼飲料的有效成分之難消化性糊精(dextrin)後的抑制中性脂肪上升的效果(例如,參照Effects of Carbonated Beverage Containg Resistant Maltodextrin on Postprandial Serum Triglyceride, Yuki Shinoda., et,al. p1031-1038 Jpn Pharmacol Ther Vol.43 no.7 2015)。
又,中性脂肪的時間變化的面積(血中濃度曲線下面積,AUC,area under the curve)也被用來作為評價指標,也就是特定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的證據(evidence)評價指標(例如,參照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Powdered Black Tea Containing Polydextrose on Postprandial searum Trigriceride, Akira Takano., et,al. p1149-p1156 Jpn Pharmacol Ther Vol.43 no.8 2015)。這些所進行的餐後(脂肪負荷後)的中性脂肪變化量的檢查,可說是與非侵入式脂質測量機所測量的相同。
CM-R,被指出與動脈硬化具有關聯性和引起性(例如,參照脂質異常症治療的Q&A,一般社團法人日本動脈硬化學會,網路<URL: http://www.j-athero.org/qanda/>,以及~對於生病狀態的探討(approach)~Vol.34關於餐後高血脂症和殘留物(No.2)-在代謝症候群中的殘留物的測定意義-臨床和檢查Vol.38,福岡市醫師會臨床檢查中心,網路<URL:http://www.city.fukuoka.med.or.jp/kensa/ensinbunri/enshin_38_x.pdf>)。
CM和CM-R的濃度的變化是動脈硬化的風險因子,所以能夠從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時間變化來判斷動脈硬化的風險。檢查CM和CM-R的滯留時間(retention time)。當CM-R有異常而無法被肝臟吸收(或是肝臟有異常而無法吸收CM-R)時,CM-R就會被血管吸收而成為動脈硬化的原因。最後將這些進行綜合性的判斷,以進行健康狀態的綜合性的判斷。
身體狀況判斷部102,根據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與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的差來判斷用以改善脂質(CM、VLDL)平衡的行動方針。行動方針,是指在非醫療的領域中的營養建議、運動建議、或營養補給品(supplement)選定,以及在醫療的領域中的藥劑選定、治療方針、或疾病診斷。
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1,也可以具有使脈衝電流在生物體內流動之電流施加部。脂質粒子有帶電且依據脂蛋白的種類而具有不同的zeta電位(ζ電位,zeta potential)。利用此性質且藉由電流施加部來使得脈衝電流從體外朝向體內流動,以使CM或VLDL振動。藉此使得散射係數產生變化而能夠更正確地測量脂蛋白的分布。
進一步,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1,也可以使用波長比上述第一波長更長的長波長的光來進行LDL、HDL的測量。因此,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1,不受限於進行CM、VLDL的組合的測量,也可以適用於不同粒徑的其他脂質的測量。
接著,針對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運作方法進行說明。第4圖是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運作方法的流程圖。
照射步驟(S101)中,使用照射部2來對於照射位置21照射連續光。照射部2的光源22,較佳是照射波長是750nm以上(第一波長)的光和波長比第一波長更短且是900nm以下(第二波長)的照射光。
光強度檢出步驟(S102)中,使用第一光強度檢出部31來檢出在第一檢出位置331的光強度,並且使用第二光強度檢出部32來檢出在第二檢出位置332的光強度。光強度檢出步驟中,接受自生物體放出到生物體外方的第一波長的照射光且檢出第一光強度。光強度檢出步驟中,接受自生物體放出到生物體外方的第二波長的照射光且檢出第二光強度。將在第一檢出位置331和第二檢出位置332檢出的光強度,朝向散射係數算出步驟傳送。
另外,當設置有複數個檢出位置時的排列,不受限於直線形,只要約略以照射位置21作為中心且各自位於不同距離的方式來配置即可,而能夠適當地選擇配置成圓形、波浪形、Z字形等。又,自照射位置21直到第一光強度檢出部31(第一檢出位置331)為止的第一照射檢出間距離ρ1和第二照射檢出間距離ρ2、第一檢出位置331與第二檢出位置332彼此的間隔不受限於固定的間隔,也可以是連續地配置。
散射係數算出步驟(S103)中,算出第一檢出位置331的光強度與第二檢出位置332的光強度的光強度差或光強度比,基於該光強度差或光強度比來算出散射係數μs ’。散射係數算出步驟,基於藉由光強度檢出步驟所檢出的第一光強度來算出生物體內的第一散射係數μs 1’。
散射係數算出步驟,基於藉由光強度檢出步驟所檢出的第二光強度來算出生物體內的第二散射係數μs 2’。 已算出的第一散射係數μs 1’和第二散射係數μs 2’,朝向脂質濃度算出步驟傳送。
脂質濃度算出步驟(S104)中,從第二散射係數μs 2’的變化量來算出包含至少一種脂質(例如,CM及CM殘留物)之第二脂質群的血液中的濃度的變化量C2。又,脂質濃度算出步驟中,從第一散射係數μs 1’的變化量來算出包含至少一種脂質(例如,CM、CM殘留物、VLDL、及VLDL殘留物)之第一脂質群的血液中的濃度的變化量C1。
脂質濃度算出步驟(S104)中,自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C1與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C2的差,來算出第一脂質群與第二脂質群之間沒有重複包含的脂質(例如,VLDL、及VLDL殘留物)的濃度的變化量(C1−C2)。
算出值取得步驟(S105)中,經由通訊線路來取得已算出的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C1、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C2、及兩者的差(C1−C2)且傳送至身體狀況判斷步驟。
身體狀況判斷步驟(S106)中,基於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C1與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C2來判斷身體狀況。具體的身體狀況判斷如上述而省略。又,身體狀況判斷步驟中,根據第一脂質群與第二脂質群之間沒有重複包含的脂質的濃度的變化量(C1−C2)來判斷用以改善脂質平衡的行動方針。
如以上說明,依據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及運作方法,能夠藉由測量CM、VLDL等脂蛋白的個別的濃度,來進行動脈硬化的風險管理、健康管理、或飲食管理。
在先前的使用光的散射來進行的測量中,僅考慮到測量脂蛋白的CM、VLDL、及少量的LDL、HDL,而沒有考慮到針對CM、VLDL等的特異性來設定照射光的波長且進行散射。依據本發明人的評價,可知使用波長是750nm~900nm的照射光可以僅測量CM(及CM-R)。藉此,本實施形態中,可以從皮膚。血球、組織等複數種散射體當中,選擇性地僅測量CM(及CM-R)。再者,本實施形態中,也可以利用該特異性且減去CM(及CM-R)的濃度而算出VLDL(及VLDL-R)的濃度。
(第二實施形態) 另外,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中,針對使用2種波長的照射光所進行的脂質濃度的測量來進行說明,但是也可以僅使用900nm以下的波長的照射光來進行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測量。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及其運作方法進行說明。另外,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及其運作方法的構成,與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及其運作方法的構成具有許多共通部分,所以主要說明不同的部分。
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1,具有:照射部2,其將照射光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照射;光強度檢出部3,其檢出在生物體外方的規定的檢出位置的光強度;散射係數算出部4,其基於藉由光強度檢出部3所檢出的光強度來算出在生物體內的光的散射係數μs’;脂質濃度算出部5,其基於散射係數算出部4所算出的光的散射係數μs’來算出生物體內的脂質濃度;及,身體狀況管理測量器10,其基於脂質濃度來判斷身體狀況
照射部2具有光源22,該光源22將照射光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照射至規定的照射位置21。本實施形態的光源22,能夠調整照射光的波長。本實施形態的光源22,其照射波長是900nm以下的照射光。
光強度檢出部3,接受自生物體放出到生物體外方的照射光,且檢出該照射光的光強度。當使用複數個光強度檢出部3時,約略以照射位置21作為中心且各自位於不同距離的方式來配置光強度檢出部3。
當設置有複數個檢出位置時的排列,不受限於直線形,只要約略以照射位置21作為中心且各自位於不同距離的方式來配置即可,而能夠適當地選擇配置成圓形、波浪形、Z字形等。又,自照射位置21直到第一光強度檢出部31(第一檢出位置331)為止的第一照射檢出間距離ρ1和第二照射檢出間距離ρ2、第一檢出位置331與第二檢出位置332彼此的間隔不受限於固定的間隔,也可以是連續地配置。
散射係數算出部4,基於藉由光強度檢出部3所檢出的光強度來算出生物體內的散射係數μs ’。
本實施形態的散射係數算出部4,具有光強度比算出部41、及光強度差算出部42之2個算出部。
光強度比算出部41,根據藉由複數個光強度檢出部3所檢出的光強度的各自的比來算出散射係數μs ’。光強度比算出部41,基於所照射的光的散射現象來算出散射係數μs ’,該散射現象是所照射的光隨著與檢出位置33相距越遠就會因為散射而逐漸衰減的現象。
光強度差算出部42,根據藉由複數個光強度檢出部3所檢出的光強度的差來算出散射係數μs ’。與光強度比算出部41同樣,是基於所照射的光的散射現象來算出散射係數μs ’,該散射現象是所照射的光隨著與檢出位置33相距越遠就會因為散射而逐漸衰減的現象。
脂質濃度算出部5,自藉由散射係數算出部4所算出的散射係數μs ’的變化量來算出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
身體狀況管理測量器10,其取得藉由脂質濃度算出部5所算出的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以判斷脂質代謝狀態和身體狀況。本實施形態的身體狀況管理測量器10,經由通訊線路等而被連接到脂質濃度算出部5。身體狀況管理測量器10,具有:算出值取得部101,其每隔規定時間就取得藉由脂質濃度算出部5所算出的脂質的濃度;及,身體狀況判斷部102,其對應於藉由算出值取得部101所取得的脂質濃度的時間變化來判斷脂質代謝狀態和身體狀況。
身體狀況判斷部102,其根據藉由算出值取得部101所取得的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的時間變化來判斷受驗者的身體狀況。
身體狀況判斷部102,其根據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的時間變化來判斷動脈硬化的風險。
接著,針對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運作方法進行說明。
照射步驟(S201)中,使用照射部2來對於照射位置21照射連續光。照射部2的光源22,其照射波長是900nm以下的照射光。
光強度檢出步驟(S202)中,使用第一光強度檢出部31來檢出在第一檢出位置331的光強度,並且使用第二光強度檢出部32來檢出在第二檢出位置332的光強度。光強度檢出步驟中,接受自生物體放出到生物體外方的波長是900nm以下的照射光且檢出光強度。將在第一檢出位置331和第二檢出位置332檢出的光強度,朝向散射係數算出步驟傳送。
散射係數算出步驟(S203)中,算出第一檢出位置331的光強度與第二檢出位置332的光強度的光強度差或光強度比,基於該光強度差或光強度比來算出散射係數μs ’。已算出的散射係數μs ’,朝向脂質濃度算出步驟傳送。
脂質濃度算出步驟(S204)中,從散射係數μs ’的變化量來算出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
算出值取得步驟(S205)中,經由通訊線路來取得已算出的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且傳送至身體狀況判斷步驟。
身體狀況判斷步驟(S206)中,基於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來判斷身體狀況。具體的身體狀況判斷如上述而省略。
如以上說明,本實施形態中,使用波長是900nm以下的照射光,而可以算出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藉此,基於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來進行身體狀況的判斷。又,能夠從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時間變化來判斷動脈硬化的風險。
(第三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第三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及其運作方法進行說明。另外,本發明的第三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構成,與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及第二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及其運作方法的構成具有共通部分,所以主要說明不同的部分。
上述第一實施形態及第二實施形態中,是將照射部2、光強度檢出部3、散射係數算出部4、及脂質濃度算出部5,與身體狀況管理測量器10一體地構成的例子;及,將照射部2、光強度檢出部3、散射係數算出部4、及脂質濃度算出部5,與身體狀況管理測量器10個別地構成的例子,但是不受限於此,也可以是一種系統,其將照射光之照射部2、及光強度檢出部3構成且作為使用者裝置,並且將散射係數算出部4、脂質濃度算出部5、算出值取得部101、及身體狀況判斷部102構成且作為血脂濃度測量裝置。
第14圖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系統的構成之方塊圖。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所使用的使用者裝置110和血脂濃度測量裝置120,各自具有CPU(演算手段)和記憶體裝置(RAM或ROM等記憶手段),藉由執行此記憶體裝置中所儲存的程式,能夠發揮作為第14圖的方塊圖所示的裝置的機能。
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系統100,是由使用者裝置110和血脂濃度測量裝置120所構成,該使用者裝置110測定光強度,該血脂濃度測量裝置120從該光強度來算出脂質濃度。使用者裝置110和血脂濃度測量裝置120,是經由無線或有線通訊網N來連接。
血脂濃度測量裝置120,是基於由使用者裝置110傳送來的光強度來進行規定的處理,且算出脂質濃度的裝置。具體來說,能夠依據個人電腦、裝置的台數、或傳送和接收的資料量,來適當地使用伺服器裝置。
使用者裝置110,是使用者持有的裝置,可作為單獨的裝置,也可被搭載在手機或手錶等上。
使用者裝置110,具有照射光之照射部2、光強度檢出部3、及通訊部110a。通訊部110a,其傳送藉由光強度檢出部3所檢出的光強度。照射部2及光強度檢出部3的機能和運作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和第二實施形態相同。
血脂濃度測量裝置120,具有通訊部120a、散射係數算出部4、脂質濃度算出部5、算出值取得部101、及身體狀況判斷部102。通訊部120a,其經由有線或無線網路N來接收由通訊部110a所傳送的光強度,且朝向散射係數算出部4傳送。散射係數算出部4、脂質濃度算出部5、算出值取得部101、及身體狀況判斷部102的機能和運作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和第二實施形態相同。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經由網路N來將光強度從使用者裝置110朝向血脂濃度測量裝置120傳送,但是不受限於此,使用者裝置110和血脂濃度測量裝置120,也可以不經由網路N而直接連接,也可以藉由有線通訊或無線通訊等手段來傳送光強度。
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是以可通訊的方式被連接到使用者裝置之血脂濃度測量裝置,該使用者裝置,具有:照射部,其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以規定的光強度來照射第一波長的照射光和波長比第一波長更短之第二波長的照射光;光強度檢出部,其為了測量所照射的第一波長和第二波長的照射光的光強度對應於照射檢出間距離之衰減而被配置成與藉由照射部所照射的光的照射位置相距規定間隔、或連續地配置,並檢出自生物體放出的第一光強度和第二光強度;及,通訊部,其傳送藉由光強度檢出部所檢出的第一光強度和第二光強度;該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具有:散射係數算出部,其基於從使用者裝置傳送而來的第一光強度和第二光強度來個別地算出在生物體內的第一散射係數和第二散射係數;及,脂質濃度算出部,其基於第二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血液內的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並基於第一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該第一脂質群包含粒徑在前述第二脂質群所包含的脂質的粒徑以下之脂質。
又,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脂質濃度算出部,其根據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與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的差,來算出第一脂質群與第二脂質群之間沒有重複的脂質的濃度的變化量。
又,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中,進一步具有身體狀況判斷部,其基於第一脂質群的脂質的濃度的變化量與第二脂質群的脂質的濃度的變化量來判斷身體狀況。
又,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中,第一波長是750nm以上,第二波長比第一波長更短且是900nm以下。
又,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中,第一脂質群包含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以及VLDL、及VLDL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第二脂質群包含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
又,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中,光強度檢出部,其被配置成使照射位置與檢出光強度的檢出位置相距規定的照射檢出間距離,並檢出因為血液內的脂質而散射後的後方散射光的光強度。
又,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中,照射部是發出連續光之光源,從光源照射光;複數個光強度檢出部,其約略以該照射位置作為中心且各自位於不同距離的方式來設置,藉由該複數個光強度檢出部來檢出在各自的檢出位置的光強度;並且,散射係數算出部,其基於藉由各個光強度檢出部所檢出的前述各個光強度的比、或前述各個光強度的差來算出在生物體內的光的散射係數。
又,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身體狀況判斷部,從VLDL、及VLDL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時間變化來判斷酒精或脂肪的總吸收量。
又,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身體狀況判斷部,從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時間變化來判斷動脈硬化的風險。
又,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身體狀況判斷部,根據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與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的差來判斷用以改善脂質平衡的行動方針。
又,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是以可通訊的方式被連接到使用者裝置之血脂濃度測量裝置,該使用者裝置,具有:照射部,其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以規定的光強度來照射波長是900nm以下的照射光;光強度檢出部,其為了測量所照射的照射光的光強度對應於照射檢出間距離之衰減而被配置成與藉由照射部所照射的光的照射位置相距規定間隔、或連續地配置,並且檢出自生物體放出的光強度;及,通訊部,其傳送藉由光強度檢出部所檢出的光強度;該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具有:散射係數算出部,其基於從使用者裝置傳送而來的光強度來算出在生物體內的散射係數;及,脂質濃度算出部,其基於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血液內的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
又,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中,進一步具有身體狀況判斷部,其根據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來判斷身體狀況。
又,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身體狀況判斷部,從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時間變化來判斷動脈硬化的風險。
(實施例)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來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不受限於下述實施例。
第5圖是表示利用分光光度計來測定將標準乳膠(latex)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樣本的結果之圖。因為測量對象是乳膠粒子,所以雖然圖表的縱軸的標示是吸光度,但是實際上是測量濁度(也稱為散射強度)。此處使用的乳膠的粒徑是25、50、100、200、500nm。
如第5圖所示,如果比較將這些任意粒徑的乳膠粒子混合而成的樣本(以下寫作乳膠混合樣本)的光譜,則散射強度在照射光的短波長側(800nm以下)和長波長側(1900nm以上)具有收斂的傾向。如第5圖所示,波長是800nm~1900nm的照射光,成為各種乳膠混合比的散射強度不會重疊的波長領域。因此,波長是800nm~1900nm的照射光的光學解析度(optical resolution)高。
因為知道波長是800nm~1900nm的照射光的光學解析度高,所以接著進行適合在脂質的平均粒徑測量上使用的波長的檢討。第6圖是表示當使用波長是800nm、1000nm、及2400nm之3種波長的照射光時,測定乳膠混合樣本的乳膠粒子的平均粒徑相對於吸光度(散射強度)的結果之圖。如第6圖所示,在各個波長領域中,乳膠粒子的平均粒徑直到300nm為止的吸光度(散射強度)都幾乎呈現直線性。如第6圖所示,可知波長是1000nm附近的照射光的光學解析度高。第6圖中,能夠確認波長是2400nm的照射光,其吸光度(散射強度)呈現直線性。
散射強度,是依據散射體的尺寸(粒徑)和數目(粒子數目)的2個主要因素而變化。已知散射強度特別是依據粒徑而變化,且散射強度與粒徑的3次方成比例。這樣,大粒子的影響非常大,所以當存在有大粒子時,散射強度主要是依據大粒子的濃度而變化。然而,如果使用長波長側(例如,2400nm)的照射光,則不會依據混合乳膠的大粒子的濃度而變化,且平均粒徑與散射強度會呈現直線性,所以想到使用散射強度來測量乳膠粒子的平均粒徑。
第7圖和第8圖中,是表示將具有不同粒徑的乳膠粒子以不同的混合比進行混合而成之乳膠粒子的平均粒徑相同的乳膠混合樣本,測定該等乳膠混合樣本的吸光度(散射強度)的結果之圖。如第7圖和第8圖所示,即便乳膠粒子的平均粒徑相同,當乳膠粒子的大粒子與小粒子的混合比不同時,照射光的波長相對於吸光度(散射強度)的關聯性仍是不同。
又,當平均粒徑是260nm時,將乳膠混合比設為粒徑200nm:粒徑500nm=8:2、以及粒徑100nm:粒徑500nm=6:4。又,當平均粒徑是320nm時,將乳膠混合比設為粒徑200nm:粒徑500nm=6:4、以及粒徑50nm:粒徑500nm=4:6。
此處,將粒徑是500nm、及200nm的乳膠粒子假設成CM,且將粒徑是100nm、及50nm的乳膠粒子假設成VLDL。各自準備2種類的尺寸是為了進一步假設成各自的殘留物。又,假設成CM和VLDL是為了模擬出餐後高血脂症所造成的CM和VLDL的散射變化。
如第7圖和第8圖所示,當乳膠混合樣本中的乳膠粒子的平均粒徑相同時,使用波長是750nm以下的短波長側的照射光所得到的吸光度幾乎一致,但是使用波長是大於750nm的長波長側的照射光所得到的吸光度會產生差異。亦即,使用波長是大於750nm的長波長側的照射光,會使得大粒子的乳膠粒子對於散射強度之影響相對變弱,且使得小粒子的乳膠粒子對於散射強度之影響相對變強。
此現象,能夠解釋成存在有一種照射光的波長,其成為對於散射強度之影響的臨界。亦即,使用該照射光的波長作為臨界值(例如,750nm),能夠推定(分辨)出脂質粒子的360∘方向均勻的散射之等效散射(equivalent scattering)與在光的行進方向上強烈地散射之米氏散射(Mie scattering)的不同。也就是說,該長波長側的照射光中,可以觀察到濁度呈現較為明亮(吸光度(散射強度)低)的現象。
本實驗中,乳膠粒子的平均粒徑是固定的,所以散射強度是藉由乳膠粒子的粒徑和照射光的波長之2個主要因素來決定。一般來說,當照射光的波長短時,其振幅的幅度小,所以光碰撞到乳膠粒子等的散射體的機率(probability)提高而使得散射強度增加。又,當乳膠粒子的粒徑大時也同樣,其造成光碰撞到乳膠粒子的機率提高而使得散射強度增加。
如第6圖所示,當使用短波長側的照射光(例如,波長是800nm)時,則散射強度變強。又,如第6圖所示,隨著照射光的波長變成短波長,即便平均粒徑比較小(例如,100nm)的乳膠粒子也會到達測量上限,使得乳膠粒子的平均粒徑的影響變大。另外,本實驗的乳膠混合樣本中混和有粒徑比較大的乳膠粒子。也就是說,當使用短波長側的照射光時,可知照射光難以透過大的乳膠粒子的間隙。
另一方面,當使用長波長側的照射光(例如,波長是2400nm附近)時,則使得乳膠粒子的平均粒徑的影響變小。又,當使用長波長側的照射光時,可知散射強度呈現直線性,且照射光容易地透過粒徑比較大的乳膠粒子的間隙。又,當使用長波長側的照射光時,該散射強度呈現直線性,所以表示也能夠檢出存在於大粒子的乳膠粒子的間隙之小粒子的乳膠粒子的散射。
另一方面,血液中大量存在有紅血球,該紅血球是粒徑5000nm程度的大粒子。已知脂蛋白的最大粒徑是1000nm,所以粒徑200nm的脂蛋白是小粒徑的脂蛋白。
第9A圖是表示使用DLS(動態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裝置來測量當脂肪負荷試驗時的血液的平均粒徑變化的結果之圖。當脂質濃度在變成最大濃度的領域時,已確認血液的平均粒徑變大。又,在脂肪負荷後的6小時,已確認平均粒徑回到原本尺寸。此處,圖中的「DLS:4710nm、5863nm、4464nm」,表示使用DLS裝置來測量抽血後的全部血液時,血液(血中的全部成分,包含血球和脂蛋白)的粒徑。
然而,如第9B圖所示,藉由AFM(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e)而確認到即便在脂肪負荷後的6小時,血清中仍存在有脂質的大型粒子。
也就是說,可知餐後的血液的混濁強度有2種狀態:存在有大量的CM等的大型粒子的高脂質的狀態,其使得包含血液中的血球在內之平均粒徑變大;及,存在有少量的CM等的大型粒子的狀態,其在測量上脂質不會影響血液的平均粒徑。
此處,血球的粒徑充分地比照射光的波長更大,所以血球造成的散射會變成鏡面反射的散射,而對於因為照射光的波長的不同而產生的散射強度的影響小。另一方面,脂質粒子的粒徑,其對於因為照射光的波長的不同而產生的散射強度的影響大。
因此,當存在有大量的CM等的大型脂質粒子而測量到的濁度狀態會影響到血液的平均粒徑時,則使用短波長側的照射光之一般的散射測量就能夠精度良好的測量散射強度。這種散射測量,可應用於當觀察脂肪負荷實驗時觀察峰值時間的檢查等。
另一方面,當要測量依據光的行進方向而使得光學性質變化的領域之米氏散射時,較佳是使用波長是750nm~900nm的長波長側的照射光來觀察。也就是說,當測量到的濁度狀態不會影響血液的平均粒徑時,可應用於觀察血中散射體增加的狀態。
由此,當測量血中的脂質造成的散射時,如果在第7圖和第8圖的750nm~900nm之灰色區域(gray zone),則至少認為波長是900nm以下的短波長側的照射光適用於測量大粒子所造成的散射強度;及,波長是750nm以上的長波長側的照射光適用於測量小粒子所造成的散射強度。因此,當使用2種波長來進行測量時,較佳是將第一波長設為750nm以上,將第二波長設為比第一波長更短且是900nm以下。又,當測量的比較大的粒子是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時,照射光的波長較佳是設為900nm以下。
本發明人,檢討將750nm及900nm作為2種照射光的波長的臨界值之妥當性,且實施脂肪負荷試驗和酒精負荷試驗。第10圖是表示將照射光設為短波長且實施脂肪負荷試驗的結果之圖。第11圖是表示將照射光設為長波長且實施脂肪負荷試驗的結果之圖。第12圖是表示將照射光設為短波長且實施酒精負荷試驗的結果之圖。第13圖是表示將照射光設為長波長且實施酒精負荷試驗的結果之圖。另外,本評價中,將短波長設為810nm,且將長波長設為970nm。
脂肪負荷試驗和酒精負荷試驗,都是以40幾歲的男性作為對象來進行實驗。脂肪負荷試驗,是請該對象在前天的21:00以後禁食且在隔天早上9:00攝取160g的OFTT cream(口服脂肪耐受性試驗乳劑,oral fat tolerance test cream)(上毛食品所製造)後開始,之後的6小時持續進行散射係數的變化量的(第10圖和第11圖的縱軸)非侵入性測量。
酒精負荷試驗也同樣,是請該對象在前天的21:00以後禁食且在隔天早上9:00攝取酒精後開始。考慮到酒精的糖分的影響,在2小時之間以適當的酒水比例(例如燒酒:熱水=6:4)來攝取蒸餾酒之市售的燒酒。燒酒的量約是350ml。攝取之後的4小時半持續進行散射係數的變化量的(第12圖和第13圖的縱軸)測量。
如第10圖和第11圖所示,脂肪負荷試驗中,短波長側(第10圖)和長波長側(第11圖)的散射係數的變化量都上升(亦即,脂質濃度的變化量上升),並且在非侵入式測量中的散射係數也有同樣的傾向。
另一方面,在酒精負荷試驗中,在短波長側(第12圖)沒有確認到變化。
這是因為使用短波長側的照射光會測量到脂質當中最大的CM粒子。然而,酒精造成的血中的中性脂肪濃度的上升機制,則是酒精被直接吸收、被肝臟代謝、且變成從肝臟分泌出來的VLDL。第12圖和第13圖的酒精負荷試驗中並沒有產生CM粒子,所以如第12圖所示,當使用短波長側的照射光時,散射強度的變化量的測量值沒有變化。另一方面,如第13圖所示,當使用長波長側的照射光時,會測量到比CM粒子更小的VLDL粒子,所以散射強度的變化量的測量值有變化。
從第10圖直到第13圖所示的結果,已實證將900nm附近作為照射光的波長的臨界值之妥當性。亦即,利用該臨界值能夠使得CM呈現足以使血液的平均粒徑增加之強的散射強度,但是VLDL卻呈現不會影響血液的平均粒徑之散射強度。
如以上說明,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具有:照射部,其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以規定的光強度來照射第一波長的照射光和波長比第一波長更短之第二波長的照射光;光強度檢出部,其為了測量上述所照射的第一波長和第二波長的照射光的光強度對應於照射檢出間距離之衰減而被配置成與藉由上述照射部所照射的光的照射位置相距規定間隔、或連續地配置,並檢出自上述生物體放出的第一光強度和第二光強度;散射係數算出部,其基於藉由上述光強度檢出部所檢出的上述第一光強度和上述第二光強度來個別地算出在生物體內的第一散射係數和第二散射係數;及,脂質濃度算出部,其基於上述第二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血液內的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並基於上述第一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該第一脂質群包含粒徑在上述第二脂質群所包含的脂質的粒徑以下之脂質。
上述脂質濃度算出部,也可以自上述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與上述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的差,來算出上述第一脂質群與上述第二脂質群之間沒有重複包含的脂質的濃度的變化量。
上述血脂濃度測量裝置,進一步具有身體狀況判斷部,其基於上述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與上述第二脂質群的脂質的濃度的變化量來判斷身體狀況。
上述第一波長是750nm以上,上述第二波長比上述第一波長更短且是900nm以下。
上述第一脂質群包含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以及VLDL、及VLDL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上述第二脂質群包含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
上述光強度檢出部,其被配置成使上述照射位置與檢出上述光強度的檢出位置相距規定的照射檢出間距離,並檢出因為血液內的脂質而散射後的後方散射光的光強度。
上述照射部是發出連續光之光源,從上述光源照射光;複數個上述光強度檢出部,其約略以該照射位置作為中心且各自位於不同距離的方式來設置,藉由該複數個光強度檢出部來檢出在各自的檢出位置的光強度;及,上述散射係數算出部,其基於藉由各個上述光強度檢出部所檢出的各個上述光強度的比,或各個上述光強度的差來算出在生物體內的光的散射係數。
上述身體狀況判斷部,從上述VLDL、及VLDL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時間變化來判斷酒精或脂肪的總吸收量。
上述身體狀況判斷部,從上述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時間變化來判斷動脈硬化的風險。
上述身體狀況判斷部,根據上述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與上述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的差來判斷用以改善脂質平衡的行動方針。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具有:照射部,其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以規定的光強度來照射波長是900nm以下的照射光;光強度檢出部,其為了測量上述所照射的照射光的光強度對應於照射檢出間距離之衰減而被配置成與藉由上述照射部所照射的光的照射位置相距規定間隔、或連續地配置,並檢出自上述生物體放出的光強度;散射係數算出部,其基於藉由上述光強度檢出部所檢出的光強度來算出在生物體內的散射係數;及,脂質濃度算出部,其基於上述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血液內的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進一步具有身體狀況判斷部,其基於上述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來判斷身體狀況。
上述身體狀況判斷部,從上述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時間變化來判斷動脈硬化的風險。
又,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運作方法,具有:照射步驟,其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以規定的光強度來照射第一波長的照射光和波長比上述第一波長更短之第二波長的照射光;光強度檢出步驟,其為了測量上述所照射的第一波長和第二波長的照射光的光強度對應於照射檢出間距離之衰減而在與藉由上述照射步驟所照射的光的照射位置相距規定間隔的檢出位置進行、或在連續地配置的檢出位置進行,並檢出自上述生物體放出的第一光強度和第二光強度;散射係數算出步驟,其基於藉由上述光強度檢出步驟所檢出的上述第一光強度和上述第二光強度來個別地算出在生物體內的第一散射係數和第二散射係數;及,脂質濃度算出步驟,其基於上述第二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血液內的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並基於上述第一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該第一脂質群包含粒徑在前述第二脂質群所包含的脂質的粒徑以下之脂質。
上述脂質濃度算出步驟,也可以自上述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與上述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的差,來算出上述第一脂質群與上述第二脂質群之間沒有重複包含的脂質的濃度的變化量。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運作方法,進一步具有身體狀況判斷步驟,其基於上述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與上述第二脂質群的脂質的濃度的變化量來判斷受驗者的身體狀況。
上述第一波長是750nm以上,上述第二波長比上述第一波長更短且是900nm以下。
上述第一脂質群包含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以及VLDL、及VLDL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上述第二脂質群包含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
上述光強度檢出步驟,其在上述照射位置與檢出上述光強度之檢出位置相距規定的照射檢出間距離的位置進行,且檢出因為血液內的脂質而散射後的後方散射光的光強度。
上述照射步驟中照射連續光;上述光強度檢出步驟,其在約略以該照射位置作為中心且各自位於不同距離的複數個檢出位置進行並且檢出各個光強度;及,上述散射係數算出步驟,其基於藉由上述複數個檢出位置檢出的各個上述光強度的比,或各個上述光強度的差來算出在生物體內的光的散射係數。
上述身體狀況判斷步驟,從上述VLDL、及VLDL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時間變化來判斷酒精或脂肪的總吸收量。
上述身體狀況判斷步驟,從上述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時間變化來判斷動脈硬化的風險。
上述身體狀況判斷步驟,根據上述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與上述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的差來判斷用以改善脂質平衡的行動方針。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運作方法,具有:照射步驟,其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以規定的光強度來照射波長是900nm以下的照射光;光強度檢出步驟,其為了測量上述所照射的照射光的光強度對應於照射檢出間距離之衰減而在與藉由上述照射步驟所照射的光的照射位置相距規定間隔的檢出位置進行、或在連續地配置的檢出位置進行,並檢出自上述生物體放出的光強度;散射係數算出步驟,其基於藉由上述光強度檢出步驟所檢出的光強度來算出在生物體內的散射係數;及,脂質濃度算出步驟,其基於上述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血液內的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的運作方法,進一步具有身體狀況判斷步驟,其基於上述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來判斷身體狀況。
上述身體狀況判斷步驟,從上述CM、及CM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時間變化來判斷動脈硬化的風險。
1‧‧‧血脂濃度測量裝置 2‧‧‧照射部 3‧‧‧光強度檢出部 4‧‧‧散射係數算出部 5‧‧‧脂質濃度算出部 10‧‧‧身體狀況管理測量器 21‧‧‧照射位置 22‧‧‧光源 31‧‧‧第一光強度檢出部 32‧‧‧第二光強度檢出部 33‧‧‧檢出位置 41‧‧‧光強度比算出部 42‧‧‧光強度差算出部 101‧‧‧算出值取得部 102‧‧‧身體狀況判斷部 110‧‧‧使用者裝置 110a、120a‧‧‧通訊部 120‧‧‧血脂濃度測量裝置 331‧‧‧第一檢出位置 332‧‧‧第二檢出位置 A‧‧‧所照射的光 B‧‧‧藉由生物體表面和表面附近的散射體反射且直接地從生物體放出的光 C‧‧‧後方散射光 D‧‧‧血液中的脂質 E‧‧‧生物體中的血液 N‧‧‧無線或有線通訊網 ρ1‧‧‧第一照射檢出間距離 ρ2‧‧‧第二照射檢出間距離
第1圖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構成之圖。 第2圖是表示由於血脂所造成的光的散射之圖。 第3圖是表示脂質的散射係數μs’的變化量與脂質濃度的關聯性之圖。 第4圖是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運作方法的流程圖。 第5圖是表示利用分光光度計來測定由標準乳膠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樣本的結果之圖。 第6圖是表示測定乳膠混合樣本的乳膠粒子的平均粒徑相對於吸光度的結果之圖。 第7圖是表示將具有不同粒徑的乳膠粒子以不同的混合比進行混合而成的平均粒徑相同的乳膠混合樣本,測定該等乳膠混合樣本的吸光度的結果之圖。 第8圖是表示將具有不同粒徑的乳膠粒子以不同的混合比進行混合而成的平均粒徑相同的乳膠混合樣本,測定該等乳膠混合樣本的吸光度的結果之圖。 第9A圖是表示使用動態光散射裝置來測量當脂肪負荷試驗時的血液的平均粒徑變化的結果之圖。 第9B圖是利用原子力顯微鏡而確認血清中的脂質的大型粒子之圖。 第10圖是表示將照射光設為短波長且實施脂肪負荷試驗的結果之圖。 第11圖是表示將照射光設為長波長且實施脂肪負荷試驗的結果之圖。 第12圖是表示將照射光設為短波長且實施酒精負荷試驗的結果之圖。 第13圖是表示將照射光設為長波長且實施酒精負荷試驗的結果之圖。 第14圖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血脂濃度測量系統的構成之方塊圖。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請換頁單獨記載) 無
1‧‧‧血脂濃度測量裝置
2‧‧‧照射部
3‧‧‧光強度檢出部
4‧‧‧散射係數算出部
5‧‧‧脂質濃度算出部
10‧‧‧身體狀況管理測量器
21‧‧‧照射位置
22‧‧‧光源
31‧‧‧第一光強度檢出部
32‧‧‧第二光強度檢出部
33‧‧‧檢出位置
41‧‧‧光強度比算出部
42‧‧‧光強度差算出部
101‧‧‧算出值取得部
102‧‧‧身體狀況判斷部
331‧‧‧第一檢出位置
332‧‧‧第二檢出位置
ρ1‧‧‧第一照射檢出間距離
ρ2‧‧‧第二照射檢出間距離

Claims (20)

  1. 一種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照射部,其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以規定的光強度來照射第一波長的照射光和波長比前述第一波長更短之第二波長的照射光;光強度檢出部,其為了測量前述所照射的第一波長和第二波長的照射光的光強度對應於照射檢出間距離之衰減而被配置成與藉由前述照射部所照射的光的照射位置相距規定間隔、或連續地配置,並檢出自前述生物體放出的第一光強度和第二光強度;散射係數算出部,其基於藉由前述光強度檢出部所檢出的前述第一光強度和前述第二光強度來個別地算出在生物體內的第一散射係數和第二散射係數;及,脂質濃度算出部,其基於前述第二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血液內的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並基於前述第一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該第一脂質群包含粒徑在前述第二脂質群所包含的脂質的粒徑以下之脂質。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其中,前述脂質濃度算出部,其根據前述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與前述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的差,來算出前述第一脂質群與前述第二脂質群之間沒有重複包含的脂質的濃度的變化量。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血脂濃度測量 裝置,其中,進一步具有身體狀況判斷部,其基於前述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與前述第二脂質群的脂質的濃度的變化量來判斷身體狀況。
  4.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其中,前述第一波長是750nm以上,前述第二波長比前述第一波長更短且是900nm以下。
  5.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其中,前述第一脂質群包含乳糜微粒和乳糜微粒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及極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前述第二脂質群包含乳糜微粒和乳糜微粒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
  6.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其中,前述光強度檢出部,其被配置成使前述照射位置與檢出前述光強度的檢出位置相距規定的照射檢出間距離,並檢出因為血液內的脂質而散射後的後方散射光的光強度。
  7.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其中,前述照射部是發出連續光之光源,從前述光源照射光;複數個前述光強度檢出部,其約略以該照射位置作為中心且各自位於不同距離的方式來設置,藉由該複數個光強度檢出部來檢出在各自的檢出位置的光強度;並且,前述散射係數算出部,其基於藉由前述各個光強度檢出部所檢出的前述各個光強度的比、或前述各個光強度的差來算出在生物體內的光的散射係數。
  8. 如請求項3所述之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其中,前述身體狀況判斷部,根據前述極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時間變化來判斷酒精或脂肪的總吸收量。
  9. 如請求項3所述之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其中,前述身體狀況判斷部,根據前述乳糜微粒和乳糜微粒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時間變化來判斷動脈硬化的風險。
  10. 如請求項3所述之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其中,前述身體狀況判斷部,根據前述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與前述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的差來判斷用以改善脂質平衡的行動方針。
  11. 一種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照射部,其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以規定的光強度來照射波長是900nm以下的照射光;光強度檢出部,其為了測量前述所照射的照射光的光強度對應於照射檢出間距離之衰減而被配置成與藉由前述照射部所照射的光的照射位置相距規定間隔、或連續地配置,並檢出自前述生物體放出的光強度;散射係數算出部,其基於藉由前述光強度檢出部所檢出的光強度來算出在生物體內的散射係數;及,脂質濃度算出部,其基於前述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僅算出血液內的乳糜微粒和乳糜微粒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 種的濃度的變化量。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其中,進一步具有身體狀況判斷部,其基於前述乳糜微粒和乳糜微粒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來判斷身體狀況。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其中,前述身體狀況判斷部,其根據前述乳糜微粒和乳糜微粒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時間變化來判斷動脈硬化的風險。
  14. 一種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運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具有:照射步驟,其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以規定的光強度來照射第一波長的照射光和波長比前述第一波長更短之第二波長的照射光;光強度檢出步驟,其為了測量前述所照射的第一波長和第二波長的照射光的光強度對應於照射檢出間距離之衰減而在與藉由前述照射步驟所照射的光的照射位置相距規定間隔的檢出位置進行、或在連續地配置的檢出位置進行,並檢出自前述生物體放出的第一光強度和第二光強度;散射係數算出步驟,其基於藉由前述光強度檢出步驟所檢出的前述第一光強度和前述第二光強度來個別地算出在生物體內的第一散射係數和第二散射係數;及,脂質濃度算出步驟,其基於前述第二散射係數的變化 量來算出血液內的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並基於前述第一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該第一脂質群包含粒徑在前述第二脂質群所包含的脂質的粒徑以下之脂質。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運作方法,其中,前述脂質濃度算出步驟,其根據前述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與前述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的差,來算出前述第一脂質群與前述第二脂質群之間沒有重複包含的脂質的濃度的變化量。
  16. 如請求項14或請求項15所述之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運作方法,其中,前述第一波長是750nm以上,前述第二波長比前述第一波長更短且是900nm以下。
  17. 如請求項14或請求項15所述之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運作方法,其中,前述第一脂質群包含乳糜微粒和乳糜微粒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及極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前述第二脂質群包含乳糜微粒和乳糜微粒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
  18. 一種血脂濃度測量裝置的運作方法,具有:照射步驟,其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以規定的光強度來照射波長是900nm以下的照射光;光強度檢出步驟,其為了測量前述所照射的照射光的光強度對應於照射檢出間距離之衰減而在與藉由前述照 射步驟所照射的光的照射位置相距規定間隔的檢出位置進行、或在連續地配置的檢出位置進行,並檢出自前述生物體放出的光強度;散射係數算出步驟,其基於藉由前述光強度檢出步驟所檢出的光強度來算出在生物體內的散射係數;及,脂質濃度算出步驟,其基於前述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僅算出血液內的乳糜微粒和乳糜微粒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
  19. 一種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以可通訊的方式被連接到使用者裝置,該使用者裝置,具有:照射部,其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以規定的光強度來照射第一波長的照射光和波長比前述第一波長更短之第二波長的照射光;光強度檢出部,其為了測量前述所照射的第一波長和第二波長的照射光的光強度對應於照射檢出間距離之衰減而被配置成與藉由前述照射部所照射的光的照射位置相距規定間隔、或連續地配置,並檢出自前述生物體放出的第一光強度和第二光強度;及,通訊部,其傳送藉由光強度檢出部所檢出的前述第一光強度和前述第二光強度;並且,該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具有:散射係數算出部,其基於從前述使用者裝置傳送而來的前述第一光強度和前述第二光強度來個別地算出在生物體內的第一散射係數和第二散射係數;及, 脂質濃度算出部,其基於前述第二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血液內的第二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並基於前述第一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第一脂質群的濃度的變化量,該第一脂質群包含粒徑在前述第二脂質群所包含的脂質的粒徑以下之脂質。
  20. 一種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以可通訊的方式被連接到使用者裝置,該使用者裝置,具有:照射部,其自生物體外方朝向生物體內以規定的光強度來照射波長是900nm以下的照射光;光強度檢出部,其為了測量前述所照射的照射光的光強度對應於照射檢出間距離之衰減而被配置成與藉由前述照射部所照射的光的照射位置相距規定間隔、或連續地配置,並檢出自前述生物體放出的光強度;及,通訊部,其傳送藉由前述光強度檢出部所檢出的前述光強度;並且,該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具有:散射係數算出部,其基於從前述使用者裝置傳送而來的光強度來算出在生物體內的散射係數;及,脂質濃度算出部,其基於前述散射係數的變化量來算出血液內的乳糜微粒和乳糜微粒殘留物當中的至少一種的濃度的變化量。
TW105143548A 2016-05-18 2016-12-28 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TWI7220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9499A JP6029128B1 (ja) 2016-05-18 2016-05-18 血中脂質濃度計測装置及びその作動方法
JP2016-099499 2016-05-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0881A TW201740881A (zh) 2017-12-01
TWI722084B true TWI722084B (zh) 2021-03-21

Family

ID=57358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3548A TWI722084B (zh) 2016-05-18 2016-12-28 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3934B2 (zh)
EP (1) EP3459457A4 (zh)
JP (1) JP6029128B1 (zh)
KR (1) KR20190008357A (zh)
CN (1) CN109152558B (zh)
TW (1) TWI722084B (zh)
WO (1) WO20171994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4074B1 (ja) * 2016-02-18 2016-09-06 メディカルフォ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体調管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WO2018143119A1 (ja) * 2017-01-31 2018-08-09 メディカルフォ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脂質計測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EP3988015A1 (en) * 2017-02-14 2022-04-27 Medical Photonics Co., Ltd. Scatterer measuring apparatus
JP6894089B2 (ja) * 2017-12-20 2021-06-23 メディカルフォ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脂質計測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KR102531994B1 (ko) 2017-12-29 2023-05-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생체 성분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12040867A (zh) * 2018-04-26 2020-12-04 医疗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脂质浓度测量装置和用于其的方法
CN108680758A (zh) * 2018-04-30 2018-10-19 中山市京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血脂检测设备
JP7093963B2 (ja) * 2018-05-22 2022-07-01 メディカルフォ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血管検知装置
EP3884864A1 (en) * 2018-11-21 2021-09-29 Medical Photonics Co., Ltd. Device for measuring blood lipid concentr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CN111339806B (zh) * 2018-12-19 2021-04-13 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唇语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活体识别方法及装置
JP7265401B2 (ja) * 2019-04-15 2023-04-2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粒子径取得装置、粒子径取得システム、及び粒子径取得方法
CN110108673A (zh) * 2019-04-23 2019-08-09 江西维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同时检测脂蛋白亚组分胆固醇和脂蛋白颗粒浓度的检测系统
EP3992617A4 (en) * 2019-06-26 2022-08-17 Asahi Kasei Medical Co., Ltd. CONCENTRATION CALCULATION DEVICE AND BLOOD TREATMENT SYSTEM
JPWO2021145375A1 (zh) * 2020-01-17 2021-07-22
WO2022159973A1 (en) * 2021-01-21 2022-07-28 Nue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dermal measurement of blood fat and surrogate biomarker levels
JP6991634B1 (ja) * 2021-04-13 2022-01-12 メディカルフォ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脂質濃度計測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87825A1 (ja) * 2012-12-06 2014-06-12 国立大学法人北海道大学 非侵襲型生体脂質濃度計測器、非侵襲型生体脂質代謝機能計測器、非侵襲による生体脂質濃度計測方法および非侵襲による生体脂質代謝機能検査方法
WO2016041073A1 (en) * 2014-09-17 2016-03-24 2352409 Ontario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fat balan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63785A (en) * 1977-10-31 1979-05-22 Hitachi Ltd Colorimetric analysis method
US6615061B1 (en) * 1998-11-23 2003-09-02 Abbott Laboratories Optical sensor having a selectable sampling distance for determination of analytes
EP1930443A4 (en) * 2005-09-30 2008-10-29 Denka Seiken Kk METHOD FOR SELECTIVE AND SIMULTANEOUS QUANTIFICATION OF TWO SUBSTANCES IN A BIOLOGICAL SAMPLE
JP2007117221A (ja) * 2005-10-25 2007-05-17 Hirato Koji Ftirを用いた非侵襲血液検査「光人間ドックシステム」
JP5147011B2 (ja) * 2008-08-22 2013-02-20 国立大学法人北海道大学 血清脂質の測定方法及び測定装置
JP5527658B2 (ja) * 2010-04-30 2014-06-18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散乱吸収体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JP5652599B2 (ja) * 2010-07-12 2015-01-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濃度定量装置、濃度定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016235A (ja) * 2012-07-09 2014-01-30 Seiko Epson Corp 光吸収係数分布推定装置、濃度測定装置及び光吸収係数分布推定装置の制御方法
CA2965172A1 (en) * 2014-10-21 2016-04-28 Philip Guadagno Quantitative molar concentration detection of specific apolipoprotein-containing particles present in bodily fluids by using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JP5984074B1 (ja) * 2016-02-18 2016-09-06 メディカルフォ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体調管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87825A1 (ja) * 2012-12-06 2014-06-12 国立大学法人北海道大学 非侵襲型生体脂質濃度計測器、非侵襲型生体脂質代謝機能計測器、非侵襲による生体脂質濃度計測方法および非侵襲による生体脂質代謝機能検査方法
WO2016041073A1 (en) * 2014-09-17 2016-03-24 2352409 Ontario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fat balan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59457A4 (en) 2020-05-13
JP6029128B1 (ja) 2016-11-24
KR20190008357A (ko) 2019-01-23
US20190192056A1 (en) 2019-06-27
CN109152558A (zh) 2019-01-04
CN109152558B (zh) 2021-09-28
US10863934B2 (en) 2020-12-15
WO2017199492A1 (ja) 2017-11-23
TW201740881A (zh) 2017-12-01
EP3459457A1 (en) 2019-03-27
JP2017205264A (ja) 2017-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2084B (zh) 血脂濃度測量裝置及其運作方法
US11331012B2 (en) Non-invasive biolipid concentration meter, non-invasive biolipid metabolism measuring device, non-invasive method for measuring biolipid concentration, and non-invasive method for examining biolipid metabolism
TWI721076B (zh) 身體狀況管理裝置及其方法
Mijnarends et al. Instruments to assess sarcopenia and physical frailty in older people living in a community (care) setting: similarities and discrepancies
Siervo et al. Body composition indices of a load–capacity model: gender-and BMI-specific reference curves
Chiba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ceral fat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the Tanno and Sobetsu study
Komici et al. Adiponectin and sarcopenia: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Rodriguez-Macias et al. Thicker carotid intima layer and thinner media layer in subjec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 investigation using noninvasive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Bonnet et al. Assessment of trabecular bone microarchitecture by two different 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rat distal tibia using Skyscan and Scanco devices
De Luis et al. Nutritional status in a multicenter study among institutionalized patients in Spain.
Kolodziejczyk et al.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malnutrition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pancreatitis
Kim et al. Assessment of existing anthropometric indices for screening sarcopenic obesity in older adults
JPWO2020105682A1 (ja) 血中脂質濃度計測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DiTomasso et al.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visceral fat and calcified atherosclerosis are stronger in women than men
Alattar et al. Prevalence of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in asymptomatic Kuwaiti young adults
Parikh et al. Indexes of kidney function and coronary artery and abdominal aortic calcium (from the Framingham Offspring Study)
Waluś-Miarka et al. Intima–media thickness correlates with features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young people with a clinical diagnosis of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
Lopes et al.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vector analysis is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e comorbidity burden in post–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bdalla et al. Salivary adiponectin concentration in healthy adult males in relation to anthropometric measures and fat distribution
Kim et al.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clinical chemistry tests
Broyles et al. Body composition indexes of a load-capacity model: Gender-and BMI-specific reference curves
Hollander Predictabili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ent rates by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ARIC) stu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