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2478B - 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 - Google Patents

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2478B
TWI712478B TW106104258A TW106104258A TWI712478B TW I712478 B TWI712478 B TW I712478B TW 106104258 A TW106104258 A TW 106104258A TW 106104258 A TW106104258 A TW 106104258A TW I712478 B TWI712478 B TW I7124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crack
brittle substrate
edge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4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41106A (zh
Inventor
曽山浩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星鑽石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星鑽石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星鑽石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41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1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2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247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D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 B28D1/00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e.g. brick, concrete or glas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Machines, devices, tools therefor
    • B28D1/22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e.g. brick, concrete or glas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Machines, devices, tools therefor by cutting, e.g. incising
    • B28D1/225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e.g. brick, concrete or glas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Machines, devices, tools therefor by cutting, e.g. incising for scoring or breaking, e.g. t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D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 B28D5/00Fine working of gems, jewels, crystals, e.g.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 apparatus or devices therefor
    • B28D5/04Fine working of gems, jewels, crystals, e.g.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 apparatus or devices therefor by tools other than rotary type, e.g. reciprocat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D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 B28D5/00Fine working of gems, jewels, crystals, e.g.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 apparatus or devices therefor
    • B28D5/0005Fine working of gems, jewels, crystals, e.g.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 apparatus or devices therefor by breaking, e.g. dicing
    • B28D5/0011Fine working of gems, jewels, crystals, e.g.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 apparatus or devices therefor by breaking, e.g. dicing with preliminary treatment, e.g. weakening by sco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D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 B28D7/00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with machines or devices of the preceding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3/00Severing cooled glass
    • C03B33/10Glass-cutting tools, e.g. scoring tools
    • C03B33/105Details of cutting or scoring means, e.g. ti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Making of isolation regions between components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在具有3個面相交之頂點之刃前緣以其稜線為後側而滑動之情形時,容易準備刃前緣,且確保刃前緣之充分之壽命。
準備刃前緣51,該刃前緣51具有:第1面SD1;第2面SD2,其與第1面SD1相鄰;及第3面SD3,其藉由與第2面SD2相鄰而形成稜線PS且藉由與第1面SD1及第2面SD2之各者相鄰而形成頂點PP。稜線PS為未經倒角加工者。藉由於脆性基板4之一個面SF1上使刃前緣51向自稜線PS朝向第1面SD1之方向滑動,而使具有槽形狀之溝槽線TL以無裂痕狀態形成於脆性基板4之一個面SF1上。沿著溝槽線TL形成裂痕線CL。沿著裂痕線CL分斷脆性基板4。

Description

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尤其係關於使用刃前緣之滑動之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
於平面顯示器面板或太陽電池面板等電氣設備之製造中,常常必須分斷脆性基板。於典型性之分斷方法中,首先,於脆性基板上形成裂痕線。於本說明書中所謂「裂痕線」,係指於脆性基板之厚度方向局部地前進之裂痕於脆性基板之表面上線狀地延伸者。其次,進行所謂之斷裂步驟。具體而言,藉由對脆性基板施加應力,而使裂痕線之裂痕於厚度方向完全前進。藉此,脆性基板沿著裂痕線分斷。
根據專利文獻1,處於玻璃板之上表面之凹陷會於切割時產生。於該專利文獻1中,將該凹陷稱為「劃線」。又,與該劃線之刻設同時地,產生自劃線向正下方向延伸之裂痕。如該專利文獻1之技術所呈現,於習知之典型性之技術中,與劃線之形成同時地形成裂痕線。
根據專利文獻2,提出有與上述典型性之分斷技術明顯不同之分斷技術。根據該技術,首先,藉由利用脆性基板上之刃前緣之滑動產生塑性變形,而形成該專利文獻2中被稱為「劃線」之槽形狀。於本說明 書中,以後將該槽形狀稱為「溝槽線」。於形成溝槽線之時間點,未於其下方形成裂痕。然後,藉由沿著溝槽線使裂痕伸展,而形成裂痕線。即,與典型性之技術不同,不伴隨裂痕之溝槽線一旦形成,之後便沿著溝槽線形成裂痕線。然後,沿著裂痕線進行通常之斷裂步驟。
於本說明書中,將如上述專利文獻2之技術般積極地利用不伴隨裂痕之溝槽線之技術稱為「無裂痕劃刻技術」。於無裂痕劃刻技術中形成之溝槽線與伴隨裂痕之同時形成之典型性之劃線相比,能夠利用更低之負載之刃前緣之滑動而形成。若負載較小,則施加至刃前緣之損傷亦變小。因此,根據該分斷技術,可延長刃前緣之壽命。作為刃前緣之構成之一種,根據上述專利文獻2,揭示有具有3個面相交之頂點及自此處延伸之稜線者。具體而言,刃前緣具有頂面與第1側面與第2側面相交之頂點、以及第1側面及第2側面所成之稜線。作為於脆性基板上刃前緣滑動之方向,揭示有自頂面朝向稜線之第1方向、及自稜線朝向頂面之第2方向。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9-188534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5/151755號
上述刃前緣並不限定於無裂痕劃刻技術,於伴隨裂痕之同時產生之典型性之劃刻技術中亦廣泛使用。於典型性之劃刻技術中,刃前緣 之滑動方向之上述第1方向為標準的。換言之,以稜線為前側,以頂面為後側者為標準的。其原因在於,容易抑制對刃前緣之損傷。另一方面,在無裂痕劃刻技術中,由於對刃前緣之負載較低故對刃前緣之損傷得到抑制,故而上述第2方向亦充分實用。而且,於無裂痕劃刻技術中,存在根據其用途而尤其期望第2方向而非第1方向之情形。關於適合於此種情形之刃前緣之具體構成,剛開始無裂痕劃刻技術之研究,而尚未進行具體研究。
以工業目的使用之刃前緣由於其更換頻度相對較高,故而期望為容易準備者。尤其,於選擇上述第2方向作為刃前緣之滑動方向之情形時,與選擇第1方向之情形時相比容易對刃前緣施加損傷。因此,刃前緣之壽命容易變短,相應地刃前緣之更換頻度容易變高。因此,進一步期望刃前緣為可容易準備者。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如以上之課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其係於具有3個面相交之頂點之刃前緣以其稜線為後側而滑動之情形時,可容易地準備刃前緣,且可確保刃前緣之充分之壽命。
按照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之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具有以下之步驟a)~e)。
a)準備具有一個面及與一個面垂直之厚度方向之脆性基板。
b)準備刃前緣,該刃前緣具有:第1面;第2面,其與第1面相鄰;及第3面,其係藉由與第2面相鄰而形成稜線且藉由與第1面及第2面之各 者相鄰而形成頂點。稜線為未經倒角加工者。
c)藉由於脆性基板之一個面上使刃前緣向自稜線朝向第1面之方向滑動,而利用塑性變形使具有槽形狀之溝槽線形成於脆性基板之一個面上。溝槽線係以成為無裂痕狀態之方式形成,即,於溝槽線之下方,脆性基板於與溝槽線交叉之方向連續地連接之狀態。
d)於步驟c)之後,藉由沿著溝槽線使厚度方向之脆性基板之裂痕伸展,而形成裂痕線。藉由裂痕線,使得於溝槽線之下方,脆性基板於與溝槽線交叉之方向連續性之連接中斷。
e)沿著裂痕線分斷脆性基板。
按照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之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具有以下之步驟a)~e)。
a)準備具有一個面及與一個面垂直之厚度方向之脆性基板。
b)準備刃前緣,該刃前緣具有:第1面;第2面,其與第1面相鄰;及第3面,其係藉由與第2面相鄰而形成稜線且藉由與第1面及第2面之各者相鄰而形成頂點。刃前緣係於與稜線垂直之剖面中具有2μm以下之曲率半徑。
c)藉由於脆性基板之一個面上使刃前緣向自稜線朝向第1面之方向滑動,而利用塑性變形使具有槽形狀之溝槽線形成於脆性基板之一個面上。溝槽線係以成為無裂痕狀態之方式形成,即,於溝槽線之下方,脆性基板於與溝槽線交叉之方向連續地連接之狀態。
d)於步驟c)之後,藉由沿著溝槽線使厚度方向之脆性基板之裂痕伸展,而形成裂痕線。藉由裂痕線,使得於溝槽線之下方,脆性基板於與溝 槽線交叉之方向連續性之連接中斷。
e)沿著裂痕線分斷脆性基板。
根據按照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之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刃前緣之稜線為未經倒角加工者。藉此,與刃前緣之稜線為經倒角加工者之情形時相比,容易準備刃前緣。又,藉由使用無裂痕劃刻技術,可降低對刃前緣之負載。藉此,可進行以稜線為後側之滑動,而且可確保刃前緣之充分之壽命。
根據按照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之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刃前緣係於與稜線垂直之剖面中具有2μm以下之曲率半徑。作為此種曲率半徑,於形成有形成稜線之一對面之後,僅藉由控制相對於稜線之倒角加工即可容易地獲得。因此,可容易地準備刃前緣。又,藉由使用無裂痕劃刻技術,可降低對刃前緣之負載。藉此,可進行以稜線為後側之滑動,而且可確保刃前緣之充分之壽命。
ED‧‧‧邊緣
AL‧‧‧輔助線
CL‧‧‧裂痕線
SD1‧‧‧頂面(第1面)
SD2‧‧‧側面(第2面)
SD3‧‧‧側面(第3面)
SF、SF1‧‧‧上表面(一個面)
PP‧‧‧頂點
TL‧‧‧溝槽線
PS‧‧‧稜線
CLa‧‧‧輔助裂痕線
TLa‧‧‧輔助溝槽線
4‧‧‧玻璃基板(脆性基板)
51‧‧‧刃前緣
51a‧‧‧輔助刃前緣
圖1係概略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中所使用的切割器具之構成之側視圖。
圖2係圖1之箭頭II之視點之概略俯視圖。
圖3係圖2之頂點附近之局部放大圖。
圖4係模式性地表示用以算出與圖3之稜線垂直之剖面之曲率半徑的表面分佈之曲線圖。
圖5係概略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5之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之構成的流程圖。
圖6係概略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之第1步驟的俯視圖。
圖7係沿著圖6之線VII-VII之概略端面圖。
圖8係概略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之第2步驟的俯視圖。
圖9係沿著圖8之線IX-IX之概略端面圖。
圖10係概略性地表示比較例1之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中所使用之切割器具之構成的俯視圖。
圖11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實施例之脆性基板之分斷形狀之側視圖。
圖12係表示比較例3之脆性基板之分斷形狀之側視圖。
圖13係概略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的溝槽線之形成方法之構成之流程圖。
圖14係概略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的第1步驟之俯視圖。
圖15係沿著圖14之線XV-XV之概略端面圖。
圖16係概略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的第2步驟之俯視圖。
圖17係概略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的第3步驟之俯視圖。
圖18係概略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4之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的第 1步驟之俯視圖。
圖19係概略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4之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的第2步驟之俯視圖。
圖20係概略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5之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中所使用的刃前緣之構成之剖視圖。
圖21係概略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5之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中所使用的輔助刃前緣之構成之剖視圖。
以下,基於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於以下之圖式中對相同或相當之部分標註相同之參照編號,不重複其說明。
<實施形態1>
(切割器具之構成)
參照圖1及圖2,首先,對本實施形態之玻璃基板4(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之溝槽線之形成步驟中所使用的切割器具50之構成進行說明。切割器具50具有刃前緣51及柄52。刃前緣51係藉由固定於作為其固持器之柄52而保持。
於刃前緣51設置有頂面SD1(第1面)及包圍頂面SD1之多個面。該等多個面包含側面SD2(第2面)及側面SD3(第3面)。頂面SD1、側面SD2及SD3(第1~第3面)朝向相互不同之方向,且相互相鄰。刃前緣51具有頂面SD1、側面SD2及SD3相交之頂點。藉由該頂點PP而構成刃前緣51之突起部。又,側面SD2及SD3形成構成刃前緣51之側部 之稜線PS。稜線PS自頂點PP線狀地延伸,且具有線狀地延伸之凸形狀。根據以上之構成,刃前緣51具有:頂面SD1;側面SD2,其與頂面SD1相鄰;及側面SD3,其係藉由與側面SD2相鄰而形成稜線PS且藉由與頂面SD1及側面SD2之各者相鄰而形成頂點PP。
稜線PS為未經倒角加工者。因此,刃前緣51之稜線呈銳利之形狀。具體而言,刃前緣51具有2μm以下之曲率半徑,較佳為具有1μm以下之曲率半徑,作為與稜線PS垂直之剖面之曲率半徑(以下,亦僅簡稱為「稜線PS之曲率半徑」)。以下,對該曲率半徑之測定方法之例進行說明。
參照圖3,上述曲率半徑可根據測定線SR上之側面SD2及SD3之表面分佈之測定結果而算出。測定線SR係位於刃前緣51中、頂點PP附近之對玻璃基板4起實質性作用之作用部分ER內者。測定線SR係於自頂點PP離開之位置與稜線PS正交。作用部分ER具有與稜線PS正交之方向之尺寸L1及沿著稜線PS之方向之尺寸L2。典型而言,尺寸L1為30μm以上且50μm以下,尺寸L2為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頂點PP與測定線SR之間隔LD為如由頂點PP之存在所引起之對表面分佈之影響充分變小之間隔,例如為5μm左右。圖4係模式性地表示測定線SR上之位置與高度H之關係之測定結果之表面分佈。表面分佈之測定例如可使用雷射顯微鏡進行。藉由對所獲得之表面分佈於稜線PS之位置應用圓RR,可算出曲率半徑。
較佳為刃前緣51為金剛石點。即,自可減小硬度及表面粗糙度之方面而言,刃前緣51較佳為,由金剛石製成。更佳為,刃前緣51由單晶金剛石製成。進而較佳為,就結晶學而言,頂面SD1為{001}面, 側面SD2及SD3之各者為{111}面。於該情形時,側面SD2及SD3具有不同之方向,但是結晶學上為相互等價之結晶面。
再者,亦可使用並非單晶之金剛石,例如,亦可使用利用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合成的多晶體金剛石。或者,亦可使用自微粒之石墨或非石墨狀碳將不包含鐵族元素等結合材燒結之多晶體金剛石粒子藉由鐵族元素等結合材而結合之燒結金剛石。
柄52沿著軸向AX延伸。較佳為,刃前緣51以頂面SD1之法線方向大致沿著軸向AX之方式安裝於柄52。
(玻璃基板之分斷方法)
其次,以下一面參照圖5所示之流程圖一面對玻璃基板4之分斷方法進行說明。
於步驟S10(圖5)中,準備欲被分斷之玻璃基板4(圖1)。玻璃基板4具有上表面SF1(一個面)及其相反之下表面SF2(另一個面)。於上表面SF1設置有邊緣ED。於圖6所示之例中,邊緣ED具有長方形狀。玻璃基板4具有與上表面SF1垂直之厚度方向DT。又,於步驟S20(圖5)中,準備具有上述刃前緣51之切割器具50(圖1及圖2)。
參照圖6,於步驟S30(圖5)中形成溝槽線TL。具體而言,進行以下之步驟。
首先,將刃前緣51(圖1)之頂點PP於位置N1壓抵於上表面SF1。藉此,刃前緣51接觸於玻璃基板4。較佳為,位置N1如圖所示,自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之邊緣ED離開。換言之,於刃前緣51之滑動開始時間點,避免刃前緣51與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之邊緣ED碰撞。
其次,使如上所述壓抵之刃前緣51於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上滑動(參照圖6之箭頭)。刃前緣51(圖1)於上表面SF1上向自稜線PS朝向頂面SD1之方向滑動。嚴格而言,刃前緣51向將自稜線PS經由頂點PP朝向頂面SD1之方向投影至上表面SF1上所成之方向DB滑動。方向DB大致沿著將頂點PP之附近之稜線PS之延伸方向投影至上表面SF1上所成之方向。於圖1中,方向DB對應於與將自刃前緣51延伸之軸向AX投影至上表面SF1上所成之方向相反之方向。因此,刃前緣51藉由柄52而壓入至上表面SF1上。
於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上滑動之刃前緣51(圖1)之稜線PS及頂面SD1之各者與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形成角度AG1及角度AG2。較佳為,角度AG2小於角度AG1。
藉由上述滑動而於上表面SF1上產生塑性變形。藉此,於上表面SF1上形成具有槽形狀之溝槽線TL(圖7)。較佳為,溝槽線TL僅藉由玻璃基板4之塑性變形而產生,於該情形時,於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上不會產生切削。為了避免切削,只要不使刃前緣51之負載過高即可。由於無切削,故可避免於上表面SF1上產生不佳之微細之碎片。但是,通常可容許少許之切削。
溝槽線TL之形成係藉由於位置N1及位置N3e之間,使刃前緣51自位置N1經由位置N2向位置N3e滑動而進行。位置N2自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之邊緣ED離開。位置N3e位於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之邊緣ED。
溝槽線TL係以成為無裂痕狀態之方式形成,即,於溝槽線 TL之下方,玻璃基板4於與溝槽線TL之延伸方向(圖6中之橫方向)交叉之方向DC(圖7)連續地連接之狀態。於無裂痕狀態中,雖然形成有由塑性變形而形成之溝槽線TL,但不形成沿著其之裂痕。為了獲得適當之無裂痕狀態,而調整施加至刃前緣51之負載,以使其小至於溝槽線TL形成時間點不產生裂痕之程度,且大至產生如成為可於之後之步驟中產生裂痕之內部應力之狀態的塑性變形之程度。
為了形成溝槽線TL,如上所述滑動之刃前緣51最終到達位置N3e。於刃前緣51位於位置N2之時間點維持無裂痕狀態,進而,無裂痕狀態維持至刃前緣51到達位置N3e之瞬間為止。若刃前緣51到達位置N3e,則刃前緣51之稜線PS(圖1)切下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之邊緣ED。
參照圖8及圖9,藉由上述之切下,而於位置N3e產生微細之破壞。以該破壞為起點,以將溝槽線TL附近之內部應力釋放之方式產生裂痕。具體而言,厚度方向DT之玻璃基板4之裂痕自位於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之邊緣ED之位置N3e沿著溝槽線TL伸展(參照圖8中之箭頭)。換言之,裂痕線CL之形成開始。藉此,作為步驟S50(圖5),自位置N3e向位置N1形成裂痕線CL。
再者,為了使裂痕線CL之形成更加確實,亦可使刃前緣51自位置N2向位置N3e滑動之速度小於自位置N1至位置N2之速度。同樣地,亦可使於自位置N2至位置N3e施加至刃前緣51之負載大於在維持無裂痕狀態之範圍內自位置N1至位置N2之負載。
藉由裂痕線CL,使得於溝槽線TL之下方,玻璃基板4於 與溝槽線TL之延伸方向(圖8中之橫方向)交叉之方向DC(圖9)連續性之連接中斷。此處所謂「連續性之連接」,換言之,係指不由裂痕遮蔽之連接。再者,於如上所述連續性之連接中斷之狀態中,亦可經由裂痕線CL之裂痕而使玻璃基板4之部分彼此接觸。又,亦可於溝槽線TL之正下方殘留少許連續性之連接。
裂痕線CL(圖8)沿著溝槽線TL(圖6)而伸展之方向(圖8之箭頭)與形成有溝槽線TL之方向(圖6之箭頭)相反。為了利用此種方向關係產生裂痕線CL,於為了形成溝槽線TL而將刃前緣51向方向DB(圖1)滑動時,較佳為,使角度AG2小於角度AG1。若不滿足該角度關係,則不易產生裂痕線CL。又,若角度AG1及角度AG2大致相同,則是否產生裂痕線CL容易變得不穩定。
其次,於步驟S60(圖5)中,沿著裂痕線CL分斷玻璃基板4。即,進行所謂之斷裂步驟。斷裂步驟可藉由對玻璃基板4施加外力而進行。例如,藉由朝向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上之裂痕線CL(圖9)將應力施加構件(例如,稱為「斷裂棒」之構件)壓抵於下表面SF2上,而將如打開裂痕線CL之裂痕之應力向玻璃基板4施加。再者,於裂痕線CL於其形成時於厚度方向DT完全前進之情形時,裂痕線CL之形成與玻璃基板4之分斷同時產生。
根據以上內容進行玻璃基板4之分斷。再者,上述裂痕線CL之形成步驟與所謂之斷裂步驟本質上不同。斷裂步驟係藉由將已經形成之裂痕於厚度方向進而伸展而將基板完全地分離者。另一方面,裂痕線CL之形成步驟帶來自藉由溝槽線TL之形成而獲得之無裂痕狀態向具有裂痕 之狀態的變化。認為該變化係藉由無裂痕狀態所具有之內部應力之釋放而產生。
(比較例1)
參照圖10,本比較例之刃前緣59之頂點PP設置於4個面SE1~SE4相交之部位。自頂點PP設置有4個稜線PS1~PS4。於該情形時,於圖6之步驟中,可將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之邊緣ED利用稜線PS1~PS4之任一者切下。因此,與本實施形態同樣地,具有容易確實地形成裂痕線CL之優點。另一方面,刃前緣59之形成需要較高之加工精度,因此具有其形成並不容易之缺點。其原因在於,如本比較例般於由面SE1~SE4相交之部位設置刃前緣之頂點PP之情形時,必須以通過該等之中3個面相交之點之方式,使剩餘之1個面之位置一致。
(比較例2)
於本比較例中,將刃前緣51之滑動方向設為與方向DB(圖1)相反者。於該情形時,於圖6之步驟中,由頂面SD1並非稜線PS切下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之邊緣ED。即,於切下時,於上述本實施形態中銳利之稜線PS起作用,相對於此,於本比較例中,平坦之頂面SD1起作用。因此,於本比較例中,變得不易產生成為裂痕線CL之形成開始之契機的微細之破壞。因此,確實地不易形成裂痕線CL。
(實施例及比較例3)
圖11係概略性地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實施例之玻璃基板4之分斷形狀之側視圖。圖12係概略性地表示比較例3之玻璃基板4之分斷形狀之側視圖。被分斷之玻璃基板4之厚度設為0.1mm。藉由分斷玻璃基板4而獲得之面 (以下,亦稱為「分斷面」)對應於圖11及圖12之右邊,且係基於藉由雷射顯微鏡而獲得之表面分佈,強調分斷面之高度差而描繪者。分斷時所使用之刃前緣51之稜線PS(圖3)於實施例中設為未經倒角加工者,於比較例3中設為經倒角處理者。稜線PS之曲率半徑於實施例中為0.6μm,於比較例3中為3.9μm。
實施例之分斷面與比較例3之分斷面相比,相對於上表面SF1之直角度良好。又,實施例之分斷面與比較例3之分斷面相比,平坦度良好。具體而言,分斷面之高度差係於實施例中為0.5μm,於比較例3中為2.3μm。此處所謂「高度差」,係指分斷面之表面分佈中最低之位置與最高之位置之差。如此,推測實施例與比較例3相比可獲得良好之分斷面之理由在於由於稜線PS之曲率半徑較小,而形成溝槽線TL時對玻璃基板4賦予之內部應力更局部地集中而賦予。
(效果之總結)
根據本實施形態,可容易地準備刃前緣51。其第1理由在於,與上述比較例1不同,刃前緣51之頂點係作為頂面SD1、側面SD2及側面SD3之3個面相交之部位而設置。假設,於藉由超過3個面相交之部位設置刃前緣之頂點之情形時,必須以通過3個面相交之點之方式,使剩餘之面之位置一致。因此,需要較高之加工精度。相對於此,於藉由3個面相交之部位設置刃前緣之頂點之情形時,並不需要那麼高之加工精度。第2理由在於,刃前緣51之稜線PS為未經倒角加工者。藉此,與刃前緣51之稜線PS為經倒角加工者之情形時相比,可容易地準備刃前緣51。若自其他觀點觀察該情況,則其原因在於,刃前緣51於與稜線PS垂直之剖面中具有2μm 以下,較佳為1μm以下之曲率半徑。此種曲率半徑係僅藉由於形成稜線PS之一對面形成之後,控制相對於稜線PS之倒角加工而可容易地獲得。因此,可容易地準備刃前緣51。
進而,根據本實施形態,藉由使用無裂痕劃刻技術,可降低對刃前緣51之負載。藉此,可一面進行以頂面SD1為前側且以稜線PS為後側之滑動,一面確保刃前緣51之充分之壽命。
進而,根據本實施形態,與進行了相對於稜線PS之倒角加工之比較例3相比,獲得良好之分斷面。具體而言,獲得相對於上表面SF1之直角度良好之分斷面。又,獲得平坦度良好之分斷面。
進而,根據本實施形態,可更確實地形成沿著溝槽線TL之裂痕線CL。其第1理由在於,與上述比較例2不同,為了形成溝槽線TL而滑動之刃前緣51之稜線PS切下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之邊緣ED。第2理由在於,如此進行切下之稜線PS未倒角,或具有2μm以下之曲率半徑,故而成為銳利之狀態。藉由銳利之稜線PS切下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之邊緣ED,可更確實地形成裂痕線CL。
<實施形態2>
再次,參照圖6,於本實施形態中,對在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上刃前緣51會滑動之位置供給潤滑劑。換言之,形成溝槽線TL(圖6)之步驟(圖5:步驟S30)如圖13所示,包含供給潤滑劑之步驟S31、及於供給有潤滑劑之位置使刃前緣51滑動之步驟S32。為了實施步驟S31,例如,只要於柄52(圖1)設置潤滑劑供給部(未圖示)即可。再者,關於該等以外之構成,由於與上述實施形態1之構成大致相同,故而不重複其說明。又, 步驟S31亦能夠應用於下述實施形態3~5。
於本實施形態中,與實施形態1同樣,選擇方向DB(圖1)作為刃前緣51之前進方向。於對刃前緣51之負載相同之條件下,向方向DB之滑動與向其相反方向之滑動相比,對刃前緣51之損傷容易變大。根據本實施形態,可有效地抑制該損傷。藉此,可延長刃前緣之壽命。
<實施形態3>
參照圖14,於步驟S10(圖5)中,準備與上述實施形態1同樣之玻璃基板4。但是,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上設置有輔助線AL。參照圖15,輔助線AL具有輔助溝槽線TLa及輔助裂痕線CLa。輔助溝槽線TLa具有槽形狀。輔助裂痕線CLa係藉由厚度方向DT之玻璃基板4之裂痕沿著輔助溝槽線TLa延伸而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中,輔助線AL係藉由同時形成輔助溝槽線TLa及輔助裂痕線CLa之步驟而設置於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此種輔助線AL可藉由通常之典型性之切割方法而形成。例如,此種輔助線AL如圖14之箭頭所示,可藉由將刃前緣擱置於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之邊緣ED,然後使其於上表面SF1上移動而進行。藉由擱置時之衝擊而產生微細之裂痕,從而,於形成輔助溝槽線TLa時,能夠容易地同時形成輔助裂痕線CLa。為了抑制對擱置時之刃前緣及玻璃基板4之損傷,該刃前緣較佳為具有與刃前緣51之形狀不同之適合於擱置之形狀者。具體而言,刃前緣較佳為能夠旋動地保持者(輪型者)。換言之,刃前緣較佳為於玻璃基板4上旋動者而並非滑動者。再者,輔助線AL之起點於圖14中為邊緣ED,但亦可自邊緣ED離開。
其次,於步驟S20(圖5)中,準備與實施形態1同樣之刃前緣51。再者,為了使上述輔助線AL用之刃前緣之準備容易,亦可使用該刃前緣51形成上述之輔助線AL。或者,亦可使用具有與刃前緣51之形狀同樣之形狀之刃前緣形成上述輔助線AL。
參照圖16,其次,於步驟S30(圖5)中形成溝槽線TL。具體而言,進行以下之步驟。
首先,進行與實施形態1同樣之動作。具體而言,於位置N1將刃前緣51(圖1)之頂點PP壓抵於上表面SF1。其次,使經壓抵之刃前緣51於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上向方向DB(圖1)滑動(參照圖16之箭頭)。藉此,溝槽線TL以無裂痕狀態形成於上表面SF1上。
於本實施形態中,溝槽線TL之形成係藉由使刃前緣51於位置N1及位置N3a之間自位置N1經由位置N2向位置N3a滑動而進行。位置N3a配置於輔助線AL上。位置N2配置於位置N1與位置N3a之間。較佳為,刃前緣51超過輔助線AL上之位置N3a進而滑動至位置N4為止。較佳為,位置N4自邊緣ED離開。
為了形成溝槽線TL,如上所述滑動之刃前緣51於位置N3a與輔助線AL交叉。因此,刃前緣51之稜線PS(圖1)亦與輔助線AL交叉。藉由該交叉而於位置N3a產生微細之破壞。以該破壞為起點,而以釋放溝槽線TL附近之內部應力之方式產生裂痕。具體而言,厚度方向DT之玻璃基板4之裂痕自位於輔助線AL上之位置N3a沿著溝槽線TL伸展(參照圖17之箭頭)。換言之,裂痕線CL自藉由刃前緣51之稜線PS而交叉之輔助線AL,沿著溝槽線TL伸展。藉此,作為步驟S50(圖5),自位置N3a 向位置N1形成裂痕線CL。於形成裂痕線CL之後,與實施形態1同樣,藉由裂痕線CL,使得於溝槽線TL之下方,玻璃基板4於與溝槽線TL交叉之方向連續性之連接中斷。
刃前緣51到達位置N3a之後,自玻璃基板4離開。較佳為,刃前緣51超過位置N3a滑動至位置N4為止之後,自玻璃基板4離開。
其次,於步驟S60(圖5)中,與實施形態1同樣地,沿著裂痕線CL分斷玻璃基板4。根據以上內容,進行本實施形態之玻璃基板4之分斷方法。
根據本實施形態,與實施形態1同樣地,可更確實地形成沿著溝槽線TL之裂痕線CL。其原因在於,為了形成溝槽線TL而滑動之刃前緣51之稜線PS向設置於玻璃基板4之上表面SF1之輔助線AL與藉由滑動之刃前緣51之頂點而形成之溝槽線TL交叉的位置N3a(圖16)局部地施加應力。藉由該應力施加,而以較高之確實性獲得裂痕線CL之形成開始之契機。另外,獲得與實施形態1大致同樣之效果。
<實施形態4>
於本實施形態中,與實施形態3不同,輔助線AL(圖15及圖16)所具有之輔助溝槽線TLa及輔助裂痕線CLa之各者係藉由類似於實施形態1中所說明之溝槽線TL及裂痕線CL之形成方法的方法而形成。以下,對該方法具體地進行說明。
首先,準備使用於輔助線AL之形成之刃前緣。該刃前緣亦可與刃前緣51(圖1及圖2)相同。即,輔助線AL之形成與然後形成之溝槽線TL之形成亦可藉由共通之刃前緣51而進行。或者,作為用以形成輔 助線AL之刃前緣,亦可準備與刃前緣51不同之刃前緣(以下,稱為「輔助刃前緣」)。輔助刃前緣亦可具有與刃前緣51(圖1及圖2)之形狀相同之形狀。或者,輔助刃前緣亦可具有與刃前緣51之形狀不同之形狀。於輔助刃前緣具有與刃前緣51之形狀不同之形狀之情形時,較佳亦為,輔助刃前緣具有形成頂點PP及稜線PS之頂面SD1、側面SD2及側面SD3之構成,上述形狀之差異係由該等構成間之配置之差異所引起者。此處考慮之刃前緣之「形狀」係刃前緣中頂點PP附近之部分,即對玻璃基板4起作用之部分之形狀,自該作用部分離開之部分之形狀通常並不重要。以下,為了不贅述,存在將使用於輔助線AL之形成之刃前緣無論其為刃前緣51或者為輔助刃前緣均僅稱為「刃前緣」之情形。
參照圖18,其次,藉由類似於溝槽線TL之形成(圖6)之方法,而以無裂痕狀態形成輔助溝槽線TLa。參照圖19,其次,藉由類似於沿著溝槽線TL之裂痕線CL之形成方法(圖8)之方法,而形成沿著輔助溝槽線TLa(圖18)之輔助溝槽線TLa。根據以上內容,形成輔助線AL(圖15)。
其次,與實施形態3同樣地,於步驟S30及S50(圖5)中,形成溝槽線TL(圖16)及裂痕線CL(圖17),於步驟S60(圖5)中,沿著裂痕線CL分斷玻璃基板4。根據以上內容,進行本實施形態之玻璃基板4之分斷方法。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溝槽線TL(圖16)之形成時施加至刃前緣51之負載與於輔助溝槽線TLa(圖18)之形成時施加至刃前緣之負載相比較大。根據本發明者之實驗性之研究,藉由如此對負載設置差異,可 更確實地產生裂痕線CL(圖17)。
較佳為,溝槽線TL(圖16)之形成時之角度AG2(圖1)小於輔助溝槽線TLa之形成時之角度AG2(圖1)。藉由使用此種角度關係,尤其,即便於用以形成輔助溝槽線TLa之刃前緣為刃前緣51或者為具有與刃前緣51之形狀相同之形狀之輔助刃前緣之情形時,亦容易設置上述負載之差異。該理由在於,於刃前緣之形狀同樣之情形時,角度AG2越小,則能夠以無裂痕狀態形成溝槽線TL(或輔助溝槽線TLa)之負載越大。於溝槽線TL之形成時,若角度AG2過大,則難以同時實現以無裂痕狀態形成溝槽線TL與使用較輔助溝槽線TLa之形成時之負載更大之負載。相對於此,於溝槽線TL(圖16)之形成時之角度AG2(圖1)小於輔助溝槽線TLa之形成時之角度AG2(圖1)之情形時,於溝槽線TL之形成時,容易使用較輔助溝槽線TLa之形成時之負載更大之負載。因此,無須擔心對溝槽線TL用之刃前緣51應用面向高負載之刃前緣設計,且對輔助溝槽線TLa用之刃前緣應用面向低負載之刃前緣設計。因此,於輔助溝槽線TLa之形成時,可使用溝槽線TL之形成時所使用之刃前緣51或具有與其形狀相同之形狀之輔助刃前緣。
於如上所述對角度AG2(圖1)設置差異之情形時,作為用以形成輔助溝槽線TLa之刃前緣,較佳為,與用以形成溝槽線TL之刃前緣51不同地,準備輔助刃前緣。藉此,可於刃前緣51之角度AG2適合於溝槽線TL之形成之狀態下固定刃前緣51之姿勢。換言之,於輔助溝槽線TLa之形成步驟與溝槽線TL之形成步驟之間,不需要用以使角度AG2最佳化之刃前緣51之姿勢調整。
<實施形態5>
參照圖20及圖21,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溝槽線TL之形成時使用刃前緣51,於輔助溝槽線TLa之形成時,使用輔助刃前緣51a作為實施形態4中所說明之輔助刃前緣。刃前緣51之形狀與輔助刃前緣51a之形狀相互不同。例如,於頂點PP(參照圖2)之附近,刃前緣51及輔助刃前緣51a之各者具有與稜線PS垂直之剖面之稜線PS之角度AP及APa,角度AP大於角度APa。再者,關於該等以外之構成,由於與上述實施形態4之構成大致相同,故而不重複其說明。
根據本實施形態,於輔助溝槽線TLa之形成時與溝槽線TL之形成時,使用具有不同之形狀之刃前緣。藉此,作為刃前緣之形狀,於輔助溝槽線TLa及溝槽線TL之各者之形成時,可使用適合相對低低負載者及適合高負載者。因此,於輔助溝槽線TLa及溝槽線TL之形成時可更確實地獲得無裂痕狀態,且可自輔助溝槽線TLa及溝槽線TL之各者更確實地產生輔助裂痕線CLa及裂痕線CL。
再者,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上表面SF1之邊緣為長方形狀之情形時進行了圖示,但亦可使用其他形狀。又,對上表面SF1平坦之情形時進行了說明,但上表面亦可彎曲。又,對溝槽線TL為直線狀之情形時進行了說明,但溝槽線TL亦可為曲線狀。又,對使用玻璃基板4作為脆性基板之情形時進行了說明,但脆性基板亦可由玻璃以外之脆性材料製作,例如,可由陶瓷、矽、化合物半導體、藍寶石或石英製作。
AG1‧‧‧角度
AG2‧‧‧角度
AX‧‧‧軸向
DB‧‧‧方向
DT‧‧‧厚度方向
ED‧‧‧邊緣
PP‧‧‧頂點
PS‧‧‧稜線
SD1‧‧‧頂面(第1面)
SD3‧‧‧側面(第3面)
SF1‧‧‧上表面(一個面)
SF2‧‧‧下表面(另一個面)
4‧‧‧玻璃基板(脆性基板)
50‧‧‧切割器具
51‧‧‧刃前緣
52‧‧‧柄

Claims (2)

  1. 一種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其具備如下步驟:a)準備具有一個面及與上述一個面垂直之厚度方向之脆性基板;進而具備如下步驟:b)準備刃前緣,上述刃前緣具有:第1面;第2面,其與上述第1面相鄰;及第3面,其藉由與上述第2面相鄰而形成稜線且藉由與上述第1面及上述第2面之各者相鄰而形成頂點;上述稜線係未經倒角加工者;進而具備如下步驟:c)藉由於上述脆性基板之上述一個面上使上述刃前緣向自上述稜線朝向上述第1面之方向滑動,而利用塑性變形使具有槽形狀之溝槽線形成於上述脆性基板之上述一個面上,上述溝槽線係以成為無裂痕狀態之方式形成,即,於上述溝槽線之下方,上述脆性基板於與上述溝槽線交叉之方向連續地連接之狀態;進而具備如下步驟:d)於上述步驟c)之後,藉由沿著上述溝槽線使上述厚度方向之上述脆性基板之裂痕伸展而形成裂痕線,藉由上述裂痕線,使得於上述溝槽線之下方,上述脆性基板於與上述溝槽線交叉之方向連續性之連接中斷;進而具備如下步驟:e)沿著上述裂痕線分斷上述脆性基板;上述步驟d)包含如下步驟: 藉由上述步驟c)而滑動之上述刃前緣之上述稜線切下上述脆性基板之上述一個面之邊緣;及上述裂痕線自藉由上述刃前緣之上述稜線而切下之上述邊緣沿著上述溝槽線伸展。
  2. 一種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其具備如下步驟:a)準備具有一個面及與上述一個面垂直之厚度方向之脆性基板;進而具備如下步驟:b)準備刃前緣,上述刃前緣具有:第1面;第2面,其與上述第1面相鄰;及第3面,其藉由與上述第2面相鄰而形成稜線且藉由與上述第1面及上述第2面之各者相鄰而形成頂點;上述刃前緣係於與上述稜線垂直之剖面中具有2μm以下之曲率半徑;進而具備如下步驟:c)藉由於上述脆性基板之上述一個面上使上述刃前緣向自上述稜線朝向上述第1面之方向滑動,而利用塑性變形使具有槽形狀之溝槽線形成於上述脆性基板之上述一個面上,上述溝槽線係以成為無裂痕狀態之方式形成,即,於上述溝槽線之下方,上述脆性基板於與上述溝槽線交叉之方向連續地連接之狀態;進而具備如下步驟:d)於上述步驟c)之後,藉由沿著上述溝槽線使上述厚度方向之上述脆性基板之裂痕伸展,而形成裂痕線,藉由上述裂痕線,使得於上述溝槽線之下方,上述脆性基板於與上述溝槽線交叉之方向連續性之連接中斷; 進而具備如下步驟:e)沿著上述裂痕線分斷上述脆性基板;上述步驟d)包含如下步驟:藉由上述步驟c)而滑動之上述刃前緣之上述稜線切下上述脆性基板之上述一個面之邊緣;及上述裂痕線自藉由上述刃前緣之上述稜線而切下之上述邊緣沿著上述溝槽線伸展。
TW106104258A 2016-02-26 2017-02-09 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 TWI7124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6-035039 2016-02-26
JP2016035039A JP6682907B2 (ja) 2016-02-26 2016-02-26 脆性基板の分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1106A TW201741106A (zh) 2017-12-01
TWI712478B true TWI712478B (zh) 2020-12-11

Family

ID=59721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4258A TWI712478B (zh) 2016-02-26 2017-02-09 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82907B2 (zh)
KR (1) KR20170101126A (zh)
CN (1) CN107127899B (zh)
TW (1) TWI7124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01898B1 (ko) * 2018-09-28 2023-02-20 미쓰보시 다이야몬도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GaN 기판의 분단 방법
CN109203258A (zh) * 2018-11-13 2019-01-15 无锡温特金刚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体晶片单晶金刚石切割刀具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1273A (zh) * 2013-09-20 2015-03-25 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刻划轮用销、保持具单元及刻划装置
TW201512119A (zh) * 2013-09-24 2015-04-01 Mitsuboshi Diamond Ind Co Ltd 刻劃輪、保持具單元、刻劃裝置、刻劃輪之製造方法及刻劃方法
TW201515276A (zh) * 2013-09-04 2015-04-16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Tech 發光二極體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31898A1 (de) * 1979-12-18 1981-07-15 Tag Semiconductors Limited, Wilmington Zürich Branch Verfahren zum Erzeugen von dotierten Bereichen zur gegenseitigen elektrischen Isolation einzelner Halbleiterelemente auf einer Siliziumscheibe, sowie nach dem Verfahren hergestellte Halbleiteranordnung
JPS6485712A (en) * 1987-09-28 1989-03-30 Nec Corp Dic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DE19950068B4 (de) * 1999-10-16 2006-03-02 Schmid Technology Systems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einzeln und Ablösen von Substratscheiben
FR2828428B1 (fr) * 2001-08-07 2003-10-17 Soitec Silicon On Insulator Dispositif de decollement de substrats et procede associe
US8051679B2 (en) * 2008-09-29 2011-11-08 Corning Incorporated Laser separation of glass sheets
EP3517269A1 (en) * 2014-03-31 2019-07-31 Mitsuboshi Diamond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for cutting brittle-material substrate
EP3150561B1 (en) * 2014-05-30 2022-07-06 Mitsuboshi Diamond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for splitting brittle substrat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15276A (zh) * 2013-09-04 2015-04-16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Tech 發光二極體
CN104441273A (zh) * 2013-09-20 2015-03-25 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刻划轮用销、保持具单元及刻划装置
TW201512119A (zh) * 2013-09-24 2015-04-01 Mitsuboshi Diamond Ind Co Ltd 刻劃輪、保持具單元、刻劃裝置、刻劃輪之製造方法及刻劃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49078A (ja) 2017-08-31
KR20170101126A (ko) 2017-09-05
CN107127899A (zh) 2017-09-05
CN107127899B (zh) 2021-09-24
TW201741106A (zh) 2017-12-01
JP6682907B2 (ja) 2020-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8231B (zh) 脆性材料基板之分斷方法
TWI722494B (zh) 脆性基板之裂縫線之形成方法及脆性基板
TWI712478B (zh) 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
TWI663134B (zh) 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
TWI740945B (zh) 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
TWI693138B (zh) 脆性材料基板之分斷方法
TWI609754B (zh) 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
TWI678343B (zh) 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
JP6493537B2 (ja) 脆性基板の分断方法
TWI715718B (zh) 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
TWI647081B (zh) 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
TWI610892B (zh) 脆性基板之分斷方法
TWI607845B (zh) Breaking method of brittle substrate
JP2017065007A (ja) 脆性基板の分断方法
JP2017065006A (ja) 脆性基板の分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