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1749B - 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1749B
TWI711749B TW108127662A TW108127662A TWI711749B TW I711749 B TWI711749 B TW I711749B TW 108127662 A TW108127662 A TW 108127662A TW 108127662 A TW108127662 A TW 108127662A TW I711749 B TWI711749 B TW I7117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verlapping portion
stirrup
stirrups
main
dimensional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7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6958A (zh
Inventor
戴雲發
游輝任
Original Assignee
戴雲發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戴雲發 filed Critical 戴雲發
Priority to TW1081276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174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1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174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6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6958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一種建築物鋼筋的立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其將二維的箍筋結構中形成重疊的部分相互拉開而形成一適當的垂直距離,然後將各已形成垂直距離的二維箍筋結構彼此相隔適當距離地綁縛於主筋上,這樣可以形成一種近似於三維式一筆箍的箍筋結構,而不需要購置昂貴的設備,而且只要製作二維的一筆式箍筋結構即可,製作相當容易,而且也不會增加施工時程。

Description

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建築物結構及其建造方法,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現有的建築物經常使用鋼筋混凝土(RC)的結構作為其結構性的主體。鋼筋混凝土的結構主要包括複數根縱向平行排列的主筋以及複數根橫向設置並用來箍束主筋的箍筋,箍筋主要是被綁縛定位於主筋上,這樣構成鋼筋混凝土(RC)的結構中的鋼筋主結構,接著在鋼筋結構的周圍製作模板,然後進行混凝土灌漿,即形成鋼筋混凝土的結構。
關於箍筋的結構,早期是在同一平面上使用多數個單根的繫筋綁縛而形成,但是這種箍筋結構需要逐一綁縛每根箍筋,施工相當費時,而且其對於主筋的箍束力分散。
後來發展出一筆箍式的箍筋,也就是使用一根鋼筋連續彎折而形成封閉多邊形的箍筋,然後套設在主筋的周圍,如本發明之發明人所提申且已獲准專利之台灣新型專利M498780所揭示的一筆箍式的箍筋結構,這種一筆式的箍筋可以大幅縮短施工的時程,而且可以得到較平均的箍束力。關於用於柱結構的一筆式箍筋以及箍筋定位於主筋的所形成的鋼筋立體結構請參閱圖1至圖4;關於用於樑結構的一筆式箍筋以及箍筋定位於主筋的所形成的鋼筋立體結構請參閱圖5至圖7;關於用於牆結構的一筆式箍筋以及箍筋定位於主筋的所形成的鋼筋立體結構請參閱圖8至圖10;關於用於柱中柱(外柱體中具有內柱體)結構的一筆式箍筋以及箍筋定位於主筋的所形成的鋼筋立體結構請參閱圖11至圖13;關於用於另一種柱結構的一筆式箍筋以及箍筋定位於主筋的所形成的鋼筋立體結構請參閱圖14至圖16。
現今更有三維結構的一筆箍式的箍接結構,也就是以一根鋼筋連續彎折,不僅連續形成每個橫截面的結構,而且也同時形成各橫截面箍筋的連結結構,如本發明之發明人所提申且已獲准專利之台灣新型專利M516621所揭示的一筆箍式的三維箍筋結構。這種結構除了在橫截面方向上得到平均的箍束力之外,沿著主筋的縱長延伸方向也可以得到平均的箍束力,而且可以更加地縮短工時。但是要形成上述一筆箍式的三維結構,需要昂貴的設備,而且製作不易。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建築物鋼筋的立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其將二維的箍筋結構中形成重疊的部分相互拉開而形成一適當的垂直距離,然後將各已形成垂直距離的二維箍筋結構彼此相隔適當距離地綁縛於主筋上,這樣可以形成一種近似於三維式一筆箍的箍筋結構,而不需要購置昂貴的設備,而且只要製作二維的一筆式箍筋結構即可,製作相當容易,而且也不會增加施工時程。
本發明的建築物鋼筋的立體結構的一實施例包括複數根主筋以及複數根箍筋。該等主筋立設於一基材。每一箍筋係以一根鋼筋連續彎折而形成一封閉的幾何形狀,該等箍筋分別圍繞該等主筋設置且依序沿該等主筋方向排列,該箍筋包括複數個側邊以及至少一連接部,該等側邊包括一第一側邊以及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包括一第一重疊部,該第二側邊包括一第二重疊部,該第一重疊部與該第二重疊部在沿該等主筋延伸的方向上彼此重疊且該第一重疊部經由該至少一連接部連接於該第二重疊部;該多邊形箍筋被繫縛於該等主筋,其中該第一重疊部與該第二重疊部在沿該等主筋延伸的方向上形成一既定的垂直距離。
本發明的建築物鋼筋的立體結構的製作方法的一實施例包括將複數根主筋插置於一基材;將複數根箍筋套設於該等主筋,每一該箍筋係以一根鋼筋連續彎折而形成一第一多邊形,該箍筋包括複數個側邊以及至少一連接部,該等側邊包括一第一側邊以及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包括一第一重疊部,該第二側邊包括一第二重疊部,該第一重疊部與該第二重疊部在沿該等主筋延伸的方向上彼此重疊且該第一重疊部經由該至少一連接部連接於該第二重疊部;使該第一重疊部與該第二重疊部在沿該等主筋延伸的方向上形成一既定的垂直距離;以及將該第一重疊部與該第二重疊部之間已形成該垂直距離的該箍筋固定於該等主筋。
請參閱圖17、圖18、圖19及圖20,其表示本發明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係為建築物中之柱結構。如圖17所示,本發明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100包括複數根主筋10以及複數根箍筋(第一箍筋)20。主筋10係呈直立狀,並可插置於一基材,例如插設於地面或地基,該等主筋10彼此係平行排列,主筋10可根據需要圍繞一多邊形排列。在本實施例中,其以四角柱為例作說明,因此主筋10圍繞一四邊形排列。
複數根箍筋20係套設於主筋10,每一箍筋20並在適當的位置綁縛於主筋10上。每一箍筋20係以一根鋼筋連續彎折而形成一封閉的幾何形狀,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箍筋20被彎折成一四邊形,為了配合四角柱的結構,第一多邊形為四邊形,該等箍筋20分別圍繞該等主筋10設置且依序沿該等主筋10的延伸方向排列,也就是該等箍筋20係由下而上依序的套設並定位於主筋10上。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加強柱結構的各角部的強度,每一箍筋20包括複數個側邊21以及至少一連接部22,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箍筋20包括四個側邊21,兩相鄰的側邊21之間設有一連接部22,在柱結構的角部,相鄰的兩側邊21與連接部22圍繞而形成一三角形。舉例來說,該等側邊21包括一第一側邊21a以及一第二側邊21b,該第一側邊21a包括一第一重疊部21a-1,該第二側邊21b包括一第二重疊部21b-1,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在沿該等主筋10延伸的方向上彼此重疊且第一重疊部21a-1經由連接部22連接於該第二重疊部21b-1,而且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係位於第一側邊21a與第二側邊21b的末端,因此連接部22連接第一側邊21a與第二側邊21b的末端。
如圖19及圖20所示,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在沿主筋10的延伸方向上形成一垂直距離D,如此當各箍筋20被綁縛定位於主筋10上時,各箍筋20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彼此在主筋10的延伸方向上相隔該垂直距離D且彼此交錯排列而相對於主筋10而言,形成近似於三維螺旋箍筋的結構。
請對照圖1、圖2、圖3及圖4,其表示現有技術的二維箍筋結構,其對應於圖17至圖20的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相同的元件給予相同的標號並省略其說明,其差異在於各箍筋20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未產生上述之垂直距離D,由於以現有的設備只能生產出如圖1至圖4所示的二維箍筋結構,因此本發明的箍筋20可以由現有的二維箍筋結構,將其第一側邊21a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側邊21b的第二重疊部21b-1以方向相反的力拉開後形成上述垂直距離D,然後將已拉開垂直距離D的第一重疊部21a-1及第二重疊部21b-1綁縛或焊接於主筋10上,藉此使第一重疊部21a-1及第二重疊部21b-1以相隔垂直距離D的結構被定位在主筋10上。
另外,請對照參閱圖19與圖20以及圖3與圖4,由於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之間是由連接部22連接,換言之,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之間的距離是由連接部22所限制,因此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拉開後產生的垂直距離D的最大值為連接部22的長度,但由於鋼筋材料的高剛性,在實際施作時,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拉開後產生的垂直距離D的最大值為連接部22之長度的3/4。
另外,各箍筋20之間設置的間距也可以配合垂直距離D作調整,例如如圖1及圖2所示,一箍筋20的第二重疊部21b-1與相鄰的箍筋20的第一重疊部21a-1的距離可以是大於箍筋20本身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之間的垂直距離D,或者是在另一實施例中,一箍筋20的第二重疊部21b-1與相鄰的箍筋20的第一重疊部21a-1的距離可以是等於箍筋20本身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之間的垂直距離D。如此,由於各箍筋20之間設置的間距也可以配合垂直距離D作調整,因此在結構設計上,可得到比三維箍筋更具彈性的設計方式。
就箍束力而言,圖1及圖2所示的現有箍筋結構由於第一側邊21a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側邊21b的第二重疊部21b-1係相鄰設置,因此箍筋20對主筋10產生的箍束力會集中在相鄰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處,而兩箍筋20之間的箍束力會大幅地下降,導致沿著主筋10的延伸方向會有箍束力不平均的問題,而如圖14及圖15所示的本發明的箍筋20,由於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之間具有垂直距離D,再搭配調整兩箍筋20之間的距離,可以形成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相對於主筋10呈交錯設置的結構,如此可以在沿主筋10延伸的方向上得到較平均的箍束力。
雖然本實施例以RC結構為例做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本發明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100也可應用於SRC結構。
雖然圖17至圖20以在四個角落形成三角形的用於柱的箍筋結構為例作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其他用於柱的結構,只要在箍筋的兩側邊形成重疊部分的結構均可應用本發明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
請參閱圖21、圖22及圖23,其表示本發明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另一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係應用於一樑的結構。本實施例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100’包括複數根主筋10以及複數個箍筋(第一箍筋)20’。該等主筋10係彼此橫向平行排列,在本實施例中,其係以一四角樑為例而作說明,因此該等主筋10排列成一四邊形,該等箍筋20’於沿該等主筋10的延伸方向上依序圍繞套設於該等主筋10,將該等箍筋20’以綁縛或焊接的方式定位於該等主筋10上。
每一箍筋20’係以一根鋼筋連續彎折而形成一封閉的幾何形狀,其包括複數個側邊21’,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配合四角樑的結構,該封閉的幾何形狀為四邊形,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多邊形是由第一迴路L1及第二迴路L2以部分重疊的方式而形成。該等箍筋20’分別圍繞該等主筋10設置且依序沿該等主筋10的延伸方向排列,也就是該等箍筋20’係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地依序套設並定位於主筋10上。
如圖22所示,第一迴路L1包括一第一側邊21a’,第二迴路L2包括第二側邊21b’,其中第一迴路L1與第二迴路L2係由連接部22a’連接,第一迴路L1的第一側邊21a’包括一第一重疊部21a-1’,第二迴路L2的第二側邊21b’包括一第二重疊部21b-1’,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在沿主筋10延伸的方向上重疊,且第一重疊部21a-1’經由連接部22a’、22b’及22c’連接於第二重疊部21b-1’,其中連接部22a’及連接部22b’與第一側邊21a’同屬於第一迴路L1。
如圖21及圖2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迴路L1與第二迴路L2分別由兩個方向相反的力作用而使第一側邊21a’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側邊21b’的第二重疊部21b-1’相隔一垂直距離D’。
請對照前述之圖5、圖6及圖7所示的現有的用於樑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其對應於本發明之圖21、圖22及圖23的實施例,相同的元件給予相同的標號並省略其說明,由圖6及圖7所示的現有的二維箍筋結構,由兩個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使第一迴路L1與第二迴路L2朝相反方向移動可以形成上述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相隔一垂直距離D’的結構。在實際施作時,可將拉開該垂直距離D’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同時綁縛在主筋10上,使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定位在主筋10上而使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之間維持上述垂直距離D’。
同樣地,請對照參閱圖21與圖23及圖5與圖7,由於第一迴路L1及第二迴路L2是以連接部22a’連接,換言之,第一迴路L1及第二迴路L2之間受到連接部22a’的限制,因此位於第一迴路L1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位於第二迴路L2的第二重疊部21b-1’相隔的垂直距離D’的最大值為連接部22a’的總長度,但由於鋼筋材質的高剛性,在實際施作時,垂直距離D’係小於連接部22a’總長度的3/4。
同樣地,如圖21所示,各箍筋20’之間的距離可對應於上述垂直距離D’進行調整,箍筋20’的第二重疊部21b-1’與相鄰的箍筋20’的第一重疊部21a-1’之間的距離係大於箍筋20’本身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之間的上述垂直距離D’。但在另一實施例中,箍筋20’的第二重疊部21b-1’與相鄰的箍筋20’的第一重疊部21a-1’之間的距離也可以等於箍筋20’本身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之間的上述垂直距離D’。這提供了結構設計上的彈性,而這樣的設計上的彈性為螺旋式的三維箍筋結構所不具備者。
另外,由於各箍筋20’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之間的上述垂直距離D’可搭配兩箍筋20’之間的距離,使得各箍筋20’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可以在沿主筋10的延伸方向上交錯地排列,而藉此得到較平均的箍束力。
雖然圖21至圖23是以第一迴路L1與第二迴路L2部分重疊的用於樑的箍筋結構為例作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其他用於樑的結構,只要在箍筋的兩側邊形成重疊部分的結構均可應用於本發明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
請參閱圖24、圖25及圖26,其表示本發明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另一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係應用於一牆的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其為一L形的牆板。本實施例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100”包括複數根主筋10以及複數根箍筋20”。該等主筋10係插置於地面,由於本實施例為L形的牆板,因此該等主筋10彼此平行排列而形成一L形的多邊形。該等箍筋20”依序圍繞套設於沿該等主筋10的延伸方向套設於該等主筋10,該等箍筋20”以綁縛或焊接的方式定位於該等主筋10上。
箍筋20”係由一條鋼筋連續彎折而形成一封閉的幾何形狀,在本實施例中,箍筋20”為一多邊形,其包括複數個側邊21”,其包括一第三迴路L3以及一第四迴路L4,其中第三迴路L3為四邊形結構,第四迴路L4為L形結構,第三迴路L3係整體重疊於第四迴路L4,第三迴路L3係以連接部22a”連接於第四迴路L4。
第三迴路L3包括一第一側邊21a”,第四迴路L4包括一第二側邊21b”,第一側邊21a”與第二側邊21b”在沿主筋10延伸的方向上重疊,且第一側邊21a”係經由連接部22a”、連接部22b”以及連接部22c”連接於第二側邊21b”,第一側邊21a”包括一第一重疊部21a-1”,第二側邊21b”包括一第二重疊部21b-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重疊部21a-1”為第一側邊21a”的整體,而第二重疊部21b-1”則為第二側邊21b”的部分長度。第三迴路L3與第四迴路L4由兩個方向相反的力作用而相隔一垂直距離D”。
請對照圖8、圖9及圖10所示之現有的用於牆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其對應於圖24、圖25及圖26的實施例,相同的元件給予相同的標號並省略其說明,以圖9及圖10所示的現有的二維的箍筋結構於兩相反方向分別對第三迴路L3及第四迴路L4上施力,可使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相隔上述垂直距離D”。 在實際施作時,可將拉開該垂直距離D”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同時綁縛或焊接在主筋10上,使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定位在主筋10上而使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之間維持上述垂直距離D”。
另外,第三迴路L3與第四迴路L4係以連接部22a”連接,換言之,第三迴路L3與第四迴路L4之間係由連接部22a”所限制,因此當第三迴路L3與第四迴路L4以相反方向的作用力拉開時,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之間的垂直距離D”的最大值為連接部22a”的總長,但是由於鋼筋材質的剛性高,因此在實際施作時,垂直距離D”係小於連接部22a”總長的3/4。
另外,兩相鄰的箍筋20”之間的距離可根據設計的需要而配合上述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之間的垂直距離D”來做調整。在一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一箍筋20”的第二重疊部21b-1”與相鄰之另一箍筋20”的第一重疊部21a-1”之間的距離大於箍筋20”本身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之間的垂直距離D”。但在另一實施例中,一箍筋20”的第二重疊部21b-1”與相鄰之另一箍筋20”的第一重疊部21a-1”之間的距離可等於箍筋20”本身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之間的垂直距離D”。 這提供了結構設計上的彈性,而這樣的設計上的彈性為螺旋式的三維箍筋結構所不具備者。
另外,由於各箍筋20”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之間的上述垂直距離D”可搭配兩箍筋20”之間的距離,使得各箍筋20”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可以在沿主筋10的延伸方向上交錯地排列,而藉此得到較平均的箍束力。
雖然本實施例是以L形的箍筋來說明用於牆結構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只要是側邊具有彼此重疊部分的牆結構均適用於本發明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
請參閱圖27、圖28及圖29,其表示本發明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另一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係應用於一柱中柱的結構,即在一外柱體中形成一內柱體的結構。
本實施例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100’”包括複數根主筋10以及複數個第一箍筋20’”以及複數根第二箍筋30’”。該等主筋10係彼此平行排列且插置於一基材,例如一地基,第一箍筋20’”及第二箍筋30’”係彼此交錯地沿著該等主筋10延伸的方向排列且均定位於該等主筋10。
每一第一箍筋20’”係一根鋼筋彎折而形成封閉的幾何形狀,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第一箍筋20’”形成正方形圍繞井字形的結構,每一第一箍筋20’”包括複數個側邊21’”以及複數個連接部22’”,該等側邊21’”以及該等連接部22’”彼此連接而形成一第五迴路L5、一第六迴路L6以及一第七迴路L7,第五迴路L5位於第六迴路L6的上方,第六迴路L6位於第七迴路L7的上方。該等側邊21’”包括一第一側邊21a’”以及一第二側邊21b’”, 第一側邊21a’”與第二側邊21b’”重疊且第一側邊21a’”係由連接部22a’”、22b’”以及22c’”連接於第二側邊21b’”,第一側邊21a’” 包括一第一重疊部21a-1’”, 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側邊21b’”重疊,第二側邊21b’”包括一第二重疊部21b’”, 第二重疊部21b’”與第一側邊21a’”重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側邊21a’”係整體重疊於第二側邊21b’”,因此第一重疊部21a-1’”相當於第一側邊21a’”之整體。雖然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箍筋20’”形成正方形圍繞井字形的結構,但不限於此,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箍筋20’”也可以是僅呈現井字形的結構,而不具有外圍正方形的部分。
每一第二箍筋30’”成圓形,第二箍筋30’”在定位於主筋10後,第二箍筋30’”對應於第一箍筋20’”的井字形結構的中央部分,且第二箍筋30’”與第一箍筋20’”係交錯地沿著主筋10的延伸方向交錯排列,每一第一箍筋20’”在垂直於主筋10的延伸方向上具有一第一特徵長度,每一第二箍筋30’”在垂直於主筋10的延伸方向上具有一第二特徵長度,該第二特徵長度小於該第一特徵長度,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特徵長度為第一箍筋20’”的邊長或對角線長度,第二特徵長度為第二箍筋30’”的直徑。雖然本實施例的第二箍筋30’”為圓形,但本發明不限於此,第二箍筋30’”也可以是正方形或形成螺旋狀。在第二箍筋30’”呈螺旋形的實施例中,第二箍筋30’”係沿主筋10的延伸方向定位於主筋10上且依序穿過該等第一箍筋20’”,同樣地,第二箍筋30’”的直徑係小於第一箍筋20’”的邊長或對角線長度。
本實施例之第二箍筋30’”也可以應用於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
請對照圖11至圖13所示的現有技術的應用於柱中柱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相同的元件給予相同的標號並省略其說明,圖27及圖29所示的第一箍筋20’”的結構係以圖11及圖13所示的第一箍筋20’”的結構形成,將第五迴路L5與第六迴路L6以方向相反的力拉開後,使第一側邊21a’”與第二側邊21b'"之間形成一既定的垂直距離D’”,並藉由將第一側邊21a’”與第二側邊21b'"以綁縛或焊接的方式定位於主筋10上,使第一側邊21a’”與第二側邊21b'"之間維持該垂直距離D’”,同樣地,第六迴路L6與第七迴路L7之間也是以相同的方式形成一既定的垂直距離d,第六迴路L6與第七迴路L7之間的垂直距離d可以等於第五迴路L5與第六迴路L6之間的垂直距離D’”, 第六迴路L6與第七迴路L7之間的垂直距離d也可以大於或小於第五迴路L5與第六迴路L6之間的垂直距離D’”。垂直距離D’”最大值為連接部22b’”的總長,但由於鋼筋的剛性,在施工現場實際施作時,垂直距離D’”係小於連接部22b’”之總長的3/4。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一第一箍筋20’”的第二側邊21b’”與相鄰之另一第一箍筋20’”的第一側邊21a’”的距離係大於該第一箍筋20’”的第二側邊21b’”與其本身之第一側邊21a’”的距離;在另一實施例中,一第一箍筋20’”的第二側邊21b’”與相鄰之另一第一箍筋20’”的第一側邊21a’”的距離係等於該第一箍筋20’”的第二側邊21b’”與其本身之第一側邊21a’”的距離。如此可視設計上的需要彈性地調整兩相鄰之第一箍筋20’”的距離。
就力學效果而言,圖11至圖13所示的現有技術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由於第一箍筋20’”定位於主筋10後,第一側邊21a’”與第二側邊21b’”係重疊設置,因此在第一箍筋20’”處的箍束力會產生一峰值,而兩根第一箍筋20’”之間的箍束力會大幅地下降,因而會有箍束力不平均的問題,而圖24至26所示的本發明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由於第一箍筋20’”的第一側邊21a’”與第二側邊21b’”之間係形成垂直距離D’”,即沿著主筋10的延伸方向在相鄰的第一箍筋20’”之間增加了數個箍束位置,如此主筋10可在其延伸方向上得到較平均的箍束力。
請參閱圖30、圖31及圖32,其表示本發明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另一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係應用於另一種柱的結構。
本實施例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100””包括複數根主筋10以及複數個箍筋(第一箍筋)20””。該等主筋10係彼此平行排列且插置於一基材,例如一地基,箍筋20””係依序沿著該等主筋10延伸的方向排列且定位於該等主筋10。
在本實施例中,箍筋20””係由一根鋼筋連續彎折而形成田字形,其包括複數個側邊21””以及複數個連接邊22””。兩側邊21””係由至少一連接邊22””所連接。該等側邊21””包括一第一側邊21a””以及一第二側邊21””。箍筋20””係由第八迴路L8以及第九迴路L9所構成,第八迴路L8包括側邊21””、第一側邊21a””以及連接邊22a””,第九迴路L9包括連接邊22c””、第二側邊21b””以及另一側邊21””。第八迴路L8重疊於第九迴路L9且第八迴路L8與第九迴路L9係以連接邊22b””連接,使得第一側邊21a””與第二側邊21b””重疊,第一側邊21a””包括一第一重疊部21a-1””,第二側邊21b””包括一第二重疊部21b-1””, 第一重疊部21a-1””係於該等主筋10延伸的方向上重疊於第二重疊部21b-1””。
請對照圖14至圖16的現有的應用於柱結構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本發明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100””的箍筋20””係將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沿主筋10延伸的方向拉開一垂直距離D””,並藉由將拉開垂直距離D””後的箍筋20””的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藉由綁縛或焊接等方式定位於主筋10上,而使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保持垂直距離D””。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八迴路L8與第九迴路L9係以連接邊22b””連接,垂直距離D””的最大值為連接邊22b””的長度,而由於鋼筋的高剛性,垂直距離D””係小於或等於連接邊22b””長度的3/4。
另外,可以適當地調整相鄰兩箍筋20””的距離,使得一箍筋20””的第二重疊部21b-1””與相鄰之箍筋20””的第一重疊部21a-1””之間的距離係大於或等於一箍筋20””之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之間的垂直距離D””。如此,箍筋20””的可調整性提供了設計上的彈性,可以根據不同的設計需求來變化兩相鄰箍筋20””之間的距離以及第一重疊部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之間的垂直距離D””。
請參閱圖33,其表示本發明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製作方法的流程圖。
在步驟S1中,將複數根主筋10(請配合參閱圖1、圖2、圖9及圖15)插置於一基材,例如插置於地基。主筋10可根據設計係彼此平行排列成一多邊形,例如一四邊形。接著進入步驟S2。
在步驟S2中,將一根箍筋20、20’及20”套設於主筋10(請配合參閱圖1、圖2、圖9及圖15),每個箍筋20、20’及20”具有第一側邊21a、21a’、21a”及第二側邊21b、21b’及21b”,第一側邊21a、21a’、21a”具有第一重疊部21a-1、21a-1’、21a-1”,第二側邊21b、21b’及21b”具有第二重疊部21b-1、21b-1’、21b-1”,第一重疊部21a-1、21a-1’、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21b-1’、21b-1”在主筋10的延伸方向上重疊,接著進入步驟S3。
在步驟S3中,分別對第一重疊部21a-1、21a-1’、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21b-1’、21b-1”施加方向相反的力,使第一重疊部21a-1、21a-1’、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21b-1’、21b-1”之間形成既定的垂直距離D、D’及D”,例如在施工現場由施作人員施力拉開第一重疊部21a-1、21a-1’、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21b-1’、21b-1”,而形成上述既定的垂直距離D、D’及D”,接著進入步驟S4。
在步驟S4中,將形成上述既定的垂直距離D、D’及D”的第一重疊部21a-1、21a-1’、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21b-1’、21b-1”綁縛或焊接而定位於主筋10上,而使第一重疊部21a-1、21a-1’、21a-1”與第二重疊部21b-1、21b-1’、21b-1”得以維持上述既定的垂直距離D、D’及D”。接著進入步驟S5。
在步驟S5中,判斷是否需要繼續套設其他的箍筋20、20’及20”,對於每個由主筋10形成的結構而言,有其符合設計規範所需的箍筋數量,因此判斷已套設的箍筋20、20’及20”的數量是否已達到標準,如果未達到需要的數量,則回到步驟S2,繼續套設其他的箍筋20、20’及20”,如果箍筋20、20’及20”數量已達到標準,則進入步驟S6。
在步驟S6中,結束箍筋套設作業。
本發明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其利用現有技術及設備所生產的二維箍筋結構,在施工現場由施作人員施力將箍筋的側邊的重疊部分拉開一既定的垂直距離,並直接綁縛定位於主筋上,使箍筋的重疊部分之間保持上述既定的垂直距離。藉此,可以得到一種近似於三維箍筋的結構,而無須購置昂貴的製作三維箍筋的設備,而且藉由調整相鄰之箍筋間的距離並配合上述箍筋的側邊的垂直距離,對比於三維箍筋的結構,可以在結構設計上具有更大的彈性,而且相對於現有二維箍筋之結構,可以得到較平均的箍束力。
以上,雖然已經以如上的實施例舉例而詳細說明了本發明的內容,然而本發明並非僅限定於此等實施方式而已。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能夠明瞭並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再進行各種的更動與修飾;例如,將前述實施例中所例示的各技術內容加以組合或變更而成為新的實施方式,此等實施方式也當然視為本發明所屬內容。因此,本案所欲保護的範圍也包括後述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所界定的範圍。
10:主筋 20、20’、20” 、20””:箍筋(第一箍筋) 20’”:第一箍筋 21、21’、21”、21’”  、21””:側邊 22、22a’、22b’、22c’、22a”、22b”、22c”、22a’”、22b’”、22c’”  22a””、22b””、22c””:連接部 21a、21a’、21a”、21a’” 、21a””:第一側邊 21b、21b’、21b”、21b’”、21b””:第二側邊 21a-1、21a-1’、21a-1”、21a-1’”、21a-1””:第一重疊部 21b-1、21b-1’、21b-1”、21b-1’”、21b-1””:第二重疊部 30’”:第二箍筋 100、100’、100”、100’”、10””: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 D、D’、D”、D’”、D””、d:垂直距離 L1:第一迴路 L2:第二迴路 L3:第三迴路 L4:第四迴路 L5:第五迴路 L6:第六迴路 L7:第七迴路 L8:第八迴路 L9:第九迴路 S1~S6:步驟
圖1為現有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立體圖,其係用於柱結構。 圖2為圖1之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側視圖。 圖3為圖1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箍筋的立體圖。 圖4為圖3的箍筋的側視圖。 圖5為現有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側視圖,其係用於樑結構。 圖6為圖5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箍筋的立體圖。 圖7為圖6的箍筋的右側視圖。 圖8為現有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側視圖,其係用於牆結構。 圖9為圖8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箍筋的立體圖。 圖10為圖9的箍筋的左側視圖。 圖11為現有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側視圖,其係用於柱中柱結構。 圖12為圖11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箍筋的立體圖。 圖13為圖12的箍筋的左側視圖。 圖14為現有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側視圖,其係用於柱結構。 圖15為圖14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箍筋的立體圖。 圖16為圖15的箍筋的左側視圖。 圖17為本發明之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8為圖17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側視圖。 圖19為圖17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箍筋的立體圖。 圖20為圖19的箍筋的側視圖。 圖21為本發明之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另一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22為圖21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箍筋的立體圖。 圖23為圖22的箍筋的右側視圖。 圖24為本發明之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另一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25為圖24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箍筋的立體圖。 圖26為圖25的箍筋的左側視圖。 圖27為本發明之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另一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28為圖27之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箍筋的立體圖。 圖29為圖28的箍筋的左側視圖。 圖30為本發明之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另一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31為圖30之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箍筋的立體圖。 圖32為圖31的箍筋的左側視圖。 圖33為本發明的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製作方法的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10:主筋
20:箍筋
21:側邊
22:連接部
21a:第一側邊
21b:第二側邊
21a-1:第一重疊部
21b-1:第二重疊部
100: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
D:垂直距離

Claims (8)

  1. 一種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其包括:複數根主筋,其立設於一基材;以及複數根第一箍筋,其分別依序箍設於該等主筋,該等第一箍筋之每一第一箍筋係以一根鋼筋連續彎折而形成,各該第一箍筋之外觀輪廓整體係構成為第一多邊形,該第一多邊形係至少包括有至少一個第一側邊、至少一個第二側邊、及位於該第一側邊、該第二側邊之間的至少一連接部,該第一側邊及該第二側邊係至少一部分為相互重疊;其中當該相互重疊部分於該第一側邊者設為第一重疊部且在該第二側邊設定為第二重疊部時,該第一重疊部與該第二重疊部係沿著該等主筋的延伸方向被拉撐而構成為相隔一既定的垂直距離;其中在該等第一箍筋中,一第一箍筋的第二重疊部與相鄰之另一第一箍筋的第一重疊部之間具有一距離,該距離係大於或等於該第一箍筋之第一重疊部與第二重疊部之間的該垂直距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其中該垂直距離小於該至少一連接部之長度的3/4。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其中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係相鄰設置,該第一重疊部、該第二重疊部以及該至少一連接部依序連接而形成一第二多邊形,該第二多邊形位於該第一多邊形內部,且該第二多邊形位於該第一多邊形的一角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其中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係相對設置,該第一重疊部、該第二重疊部以及該至少一連接部依序連接而形成一第二多邊形,該第二多邊形位於該第一多邊形內部。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其中該第一重疊部係經由複數個連接部連接於該第二重疊部。
  6. 如請求項1、3或4所述之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其更包括複數個第二箍筋,且該等第二箍筋與該等第一箍筋係沿該等主筋的延伸方向彼此交錯地定位於該等主筋,每一該等第一箍筋在垂直於該等主筋延伸方向上具有一第一特徵長度,每一該等第二箍筋在垂直於該等主筋延伸方向上具有一第二特徵長度,該第二特徵長度小於該第一特徵長度。
  7. 如請求項1、3或4所述之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其更包括一第二箍筋,該第二箍筋呈螺旋狀,該第二箍筋沿該等主筋的延伸方向定位於該等主筋且依序穿過該等第一箍筋,每一該等第一箍筋在垂直於該等主筋延伸方向上具有一第一特徵長度,該第二箍筋在垂直於該等主筋延伸方向上具有一第二特徵長度,該第二特徵長度小於該第一特徵長度。
  8. 一種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的製作方法,其包括:將複數根主筋插置於一基材;將複數根箍筋套設於該等主筋,每一該箍筋係以一根鋼筋連續彎折而形成一第一多邊形,該箍筋包括複數個側邊以及至少一連接部,該等側邊包括一第一側邊以及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邊包括一第一重疊部,該第二側邊包括一第二重疊部,該第一重疊部與該第二重疊部在沿該等主筋延伸的方向上彼此重疊且該第一重疊部經由該至少一連接部連接於該第二重疊部;在該等箍筋套設於該等主筋之後,分別以相反的拉力沿該等主筋方向拉開該第一重疊部與該第二重疊部,使該第一重疊部與該第二重疊部在沿該等主筋延伸的方向上形成一既定的垂直距離;以及將已形成該垂直距離的該第一重疊部與該第二重疊部分別固定於該等主筋,使該第一重疊部與該第二重疊部之間維持該垂直距離。
TW108127662A 2019-08-05 2019-08-05 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I7117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7662A TWI711749B (zh) 2019-08-05 2019-08-05 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7662A TWI711749B (zh) 2019-08-05 2019-08-05 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1749B true TWI711749B (zh) 2020-12-01
TW202106958A TW202106958A (zh) 2021-02-16

Family

ID=74669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7662A TWI711749B (zh) 2019-08-05 2019-08-05 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174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2150A (zh) * 2021-07-23 2021-10-08 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一笔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92776Y (zh) * 2006-12-13 2007-12-19 李应东 连续式箍筋
EP1469135B1 (en) * 2003-04-14 2010-06-02 Anton Massimo Galluccio Broken-spiral stirrup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the reinforcement of concrete structures
CN203654610U (zh) * 2013-05-15 2014-06-18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箍筋结构
TWM494192U (zh) * 2014-05-27 2015-01-21 Yun-Fa Dai 鋼筋混凝土結構梁端圍束箍筋耐震強化結構
TWM498780U (zh) * 2014-07-08 2015-04-11 Yun-Fa Dai 柱核心鋼筋耐震結構
TWM540894U (zh) * 2016-12-30 2017-05-01 易利隆鋼鐵有限公司 複合式螺旋鋼筋耐震強化結構
TW201900993A (zh) * 2017-05-25 2019-01-01 易利隆鋼鐵有限公司 具連續一體成型箍筋之鋼筋耐震強化結構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69135B1 (en) * 2003-04-14 2010-06-02 Anton Massimo Galluccio Broken-spiral stirrup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the reinforcement of concrete structures
CN200992776Y (zh) * 2006-12-13 2007-12-19 李应东 连续式箍筋
CN203654610U (zh) * 2013-05-15 2014-06-18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箍筋结构
TWM494192U (zh) * 2014-05-27 2015-01-21 Yun-Fa Dai 鋼筋混凝土結構梁端圍束箍筋耐震強化結構
TWM498780U (zh) * 2014-07-08 2015-04-11 Yun-Fa Dai 柱核心鋼筋耐震結構
TWM540894U (zh) * 2016-12-30 2017-05-01 易利隆鋼鐵有限公司 複合式螺旋鋼筋耐震強化結構
TW201900993A (zh) * 2017-05-25 2019-01-01 易利隆鋼鐵有限公司 具連續一體成型箍筋之鋼筋耐震強化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2150A (zh) * 2021-07-23 2021-10-08 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一笔箍的可调节高程的节点加强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6958A (zh) 2021-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24075B2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柱鉄骨梁接合部材並びにその製作方法、及び建物の構築方法
TWI711749B (zh) 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JP6220581B2 (ja) 壁体、壁体の施工方法
CN210508044U (zh) 建筑物钢筋立体结构
JP6339923B2 (ja) 建築物躯体の構築方法
TWM576181U (zh) Column bundle stirrup for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eismic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JP2017095986A (ja) 鉄骨コンクリート架構の補強構造
TWM589213U (zh) 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
TWI570308B (zh) 鋼筋混凝土牆版之鋼筋結構及其工法
JP6836835B2 (ja) 柱梁接合構造
CN112324053B (zh) 建筑物钢筋立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TWM576182U (zh) Composite harness stirrup for cylindrical structure
TWM621077U (zh) 耐震結構柱及其雙核心鋼筋結構
JP5907443B1 (ja) 受圧板施工用不陸調整枠体及び不陸調整用吹き付け台座の施工方法
JP5001897B2 (ja) 建物の構築方法
US20110265403A1 (en)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he same
TWM576184U (zh) Anti-seismic reinforcement fittings for improving the displacement toughness of building structural columns and earthquake resistance Cylinder structure
TWM538057U (zh) 鋼筋預組柱
TWM524861U (zh) 連結用鋼筋結構及鋼筋混凝土結構
TWI644006B (zh) 複合式螺旋鋼筋耐震強化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KR101137959B1 (ko) 조립식 건축용 파일의 두부 보강장치
TWI835660B (zh) 建築結構及建築結構頂層之鋼桁架之安裝結構
TW201900993A (zh) 具連續一體成型箍筋之鋼筋耐震強化結構
TWM581618U (zh) Steel-reinforced concrete reinforced concrete seismic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and column surrounding beam stirrup structure
TWI777811B (zh) 用於剪力牆之固定筋、剪力牆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