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4861U - 連結用鋼筋結構及鋼筋混凝土結構 - Google Patents
連結用鋼筋結構及鋼筋混凝土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24861U TWM524861U TW105204528U TW105204528U TWM524861U TW M524861 U TWM524861 U TW M524861U TW 105204528 U TW105204528 U TW 105204528U TW 105204528 U TW105204528 U TW 105204528U TW M524861 U TWM524861 U TW M524861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tirrups
- main
- reinforcing
- reinforced concrete
- reinforcing steel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為一種建築結構的改良,特別是指一種由單一鋼筋所構成之箍筋以應用於建築結構的主支撐結構或牆體之鋼筋結構及使用該結構之鋼筋混凝土結構。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屬於地震活動頻繁的板塊交界處,根據2001~2012年12年的觀測資料顯示,臺灣地區平均每年約發生22,000次地震,其中約有500次為有感地震。特別是在1999年9月21日發生的921大地震以及2016年2月6日發生的206大地震,都造成了多棟建築物倒塌以及眾多的人員傷亡。
爲了避免在地震造成生命與財產的損失,主要的關鍵之一在於如何建造一個安全耐震的建築物。在台灣的建築結構中,主要分為鋼筋混凝土結構(RC)、鋼結構(SC)與鋼骨鋼筋混凝 土結構(SRC)3種。臺灣在1970年代之後興建的建築,大多採用鋼筋混凝土構造,直到現在,鋼筋混凝土構造仍然是臺灣建築的主流,據估計,目前住宅用樓房約有九成以上是屬於鋼筋混凝土建築。
鋼筋混凝土是台灣最常見的建築材料,有造價低、防火性高、隔音效果佳、耐久等優點。 建造時先組立梁柱的鋼筋,接著在鋼筋的外圍架設模板,再灌注混凝土完成建築物的構架。請參閱圖1所示,該圖為習用之鋼筋結構截面示意圖。其中標號10代表主筋,為支撐建築物結構軸向(垂直地面方向)所用的鋼筋。標號11代表箍筋,其主要目的是在於協助主筋10直立,以及拘束主筋10以及主筋10所包圍的混凝土,如此可以避免地震造成主筋斷裂以及混凝土結構破壞。箍筋11的間距、彎鉤角度、彎鉤長度、箍筋粗細等,更是攸關建築物的耐震能力。
在圖1所示的鋼筋結構中,會有多個箍筋11來形成錨定結構,用以強化箍筋圍束混凝土的效果。多個箍筋11之間透過鐵線的綁紮而固定,如此雖可以強化鋼筋結構,但是需要增加施工上綁紮的時間,而且一但工人綁紮不確實,也會對結構強度產生負面的影響。此外,當主支撐結構與牆體或裝飾柱合併施工時,通常針對裝飾柱或牆體需要額外的綁紮箍筋來構成牆面或裝飾柱的框構,如此也會影響施工的效率,以及增加綁紮不確實發生的機率。另外,在建築結構中例如牆與門、牆與窗或牆與柱等交界處,如圖2A與2B所示的A、B、C與D的位置,是屬於利用傳統之鋼筋綁紮不易施工之區域,如果利用習用的方式,也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施工效率以及結構強度。此外,對於建築結構中梁與版、梁與牆等合併施工時,也需要額外的綁扎鋼筋來構成版或牆的框構,又梁與版、梁與牆等交界處亦是屬於傳統的鋼筋綁扎不易施工的區域,故此也會發生如上述討論的問題。
有鑑於此,如果能夠針對箍筋的結構加以設計與改良,可以減少施工品質不均而造成建築結構強度不足的問題。綜合上述,因此亟需一種鋼筋結構及使用該結構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來解決習用技術所產生之問題。
本創作提供一種連結用鋼筋結構,其為單一鋼筋所形成的一體成形之箍筋結構,兼顧習用箍筋與繫筋的效果,可以減少工人綁紮固定所需的時間以及減少施工缺陷。此外,該鋼筋結構除了構成主支撐結構,例如梁或柱之外,更構成延伸結構,例如:牆、版或裝飾柱等所需框構,使得工程更容易施工,進而解決習用牆或裝飾柱需要額外使用額外箍筋以及綁紮不易的問題。
本創作提供一種鋼筋混凝土結構,透過一體成型化的單一鋼筋來構成主支撐結構以及延伸結構所需的箍筋,套設在主筋的外圍,再結合混凝土以形成具有主支撐結構,例如:梁或柱,與延伸結構,例如:牆、版或裝飾柱,之強化鋼筋混凝土結構。
在一實施例中,本創作提供一種連結用鋼筋結構,包括有一筋體,其係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筋體更具有複數個彎折部,該等彎折部之數目為大於等於8,相鄰彎折部之間具有鋼筋段,其中至少一組連續2個彎折部所相接的鋼筋段,係用於形成至少一延伸結構所需的框構,其餘彎折部所相接之鋼筋段,係用於形成一主支撐結構。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創作提供一種鋼筋結構,包括有複數個主筋以及複數個箍筋,用於套設於該等主筋上而形成一結構體,每一箍筋更具有一筋體,其係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筋體更具有複數個彎折部,該等彎折部之數目為大於等於8,相鄰彎折部之間具有鋼筋段,其中至少一組連續2個彎折部所相接的鋼筋段,係用於形成至少一延伸結構所需的框構,其餘彎折部所相接之鋼筋段,係用於形成一主支撐結構。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創作更提供一種鋼筋混凝土結構,包括有一鋼筋結構、一主支撐結構以及至少一延伸結構。該鋼筋結構,具有複數個主筋以及複數個用於套設於該等主筋之箍筋,每一箍筋更具有一筋體,其係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筋體更具有複數個彎折部,該等彎折部之數目為大於等於8,相鄰彎折部之間具有鋼筋段。該主支撐結構,其係具有該複數個主筋、套設於該複數個主筋之外圍的複數個箍筋以及混凝土所構成。該至少一延伸結構,與該主支撐結構連接,每一延伸結構包括每一個箍筋所具有的至少一組連續2個彎折部以及混凝土,其餘之彎折部用於構成該主支撐結構的框構。
在一實施例中,該筋體更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更具有一錨定,其角度為135度。
在一實施例中,該主支撐結構為梁或柱,該延伸結構為裝飾柱、牆體、版中至少一者或彼等之組合。其中該牆體形成於該主支撐結構之一側或兩側。而不同延伸結構所對應的連續2個彎折部之間藉由至少一段鋼筋段相連接。
依據本創作之一觀點,提供一種連結用鋼筋結構,其為單一鋼筋所形成的一體成形之箍筋結構,兼顧習用箍筋與繫筋的效果,可以減少工人綁紮固定所需的時間以及減少施工缺陷。此外,該鋼筋結構除了構成主支撐結構,例如梁或柱之外,更構成延伸結構,例如:牆、版或裝飾柱等所需框構,藉此能夠增進建築工程的施工效率及準確率,並且能夠實現出較習知結構更爲强化的結構體,進而解决習用牆或裝飾柱需要額外使用額外箍筋以及綁扎不易的問題以及習知結構强度不足的問題。
此外,依據本創作之另一觀點,提供一種鋼筋結構,包括有複數個主筋以及複數個箍筋,用於套設於該等主筋上而形成一結構體,每一箍筋更具有一筋體,該筋體係利用上述之連結用鋼筋結構所形成,其中該筋體之至少一組連續2個彎折部所相接的鋼筋段,係用於形成至少一延伸結構所需的框構,其餘彎折部所相接之鋼筋段,係用於形成一主支撐結構。又該鋼筋結構即為基於前述連結用鋼筋結構而成的結構。
依據本創作之另一觀點,提供一種鋼筋混凝土結構,透過一體成型化的單一鋼筋來構成主支撐結構以及延伸結構所需的箍筋,套設在主筋的外圍,再結合混凝土以形成具有主支撐結構,例如:梁或柱,與延伸結構,例如:牆、版或裝飾柱,之強化鋼筋混凝土結構。又該鋼筋混凝土結構即為基於前述包括有主筋和箍筋之鋼筋結構而成的結構。
以下試舉以鋼筋結構及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多個實施例,以說明基於本創作之連結用鋼筋結構的各種實施方式。然而,本創作之連結用鋼筋結構的形式及配置方式並不僅限於以下之示例性實例而已,也可以是其他的變形或修飾例;對於鋼筋結構、以及鋼筋混凝土結構而言,亦是如此。此外,在以下實施例中,當主支撐結構實現為梁時,其主筋例如是垂直於柱體上或平行於地表;當主支撐結構實現為柱時,其主筋例如是垂直於地表;由於此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熟知,故不再贅述。
請參閱圖3A所示,該圖為本創作之鋼筋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連結用鋼筋結構2係由單一鋼筋經過多道彎折而製成。該連結用鋼筋結構2包括有一筋體20,其係具有一第一端21以及一第二端22。該筋體20更具有複數個彎折部,該等彎折部之數目為大於等於8。本實施例中,為具有8個彎折部L1~L8的實施態樣,相鄰彎折部L1~L8之間具有鋼筋段23a~23g,其中該第一端21與第二端22分別具有彎折部L1和L8,以形成錨定結構,其彎折的角度為135度。錨定結構為本領域技術之人所熟知,在此不做贅述。
此外,該連結用鋼筋結構2具有至少一組連續2個彎折部以及所相接的鋼筋段,係用於形成至少一延伸結構所需的框構,其餘彎折部所相接之鋼筋段,係用於形成一主支撐結構。在本實施例中,連續2個彎折部為L6與L7及其相接鋼筋段23f與鋼筋段23e與23g的部分區段構成延伸結構的框構。而其他的彎折部L1~L5及L8與鋼筋段23a~23d以及鋼筋段23e、23g部分區段構成主支撐結構所需的框構。要說明的是,主支撐結構可以為梁,延伸結構可以為版體或者是牆體,但不以此為限制。
請再參閱圖3A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鋼筋結構3a包括有複數個主筋30以及複數個連結用鋼筋結構2。每一個主筋30為直線型的鋼筋所構成,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主筋30在軸向上(垂直圖面方向)排列,形成兩列。而每一個連結用鋼筋結構2係用作箍筋,且在徑向上套設於該複數個主筋30上,相鄰箍筋之間具有一距離。此外,彎折部L1、L5與L8在套在主筋30上時,位於同一個位置上,且鋼筋段23g更被彎折形成一彎折部L9。
要說明的是,圖3A所示的鋼筋結構,係示意單一鋼筋被彎折的各彎折部情況。由於用作箍筋之連結用鋼筋結構2為利用單一鋼筋彎折所形成的一體成型的結構,因此可以事先在工廠先製作完成;當箍筋被運送至工地現場時,可以將多個箍筋直接套在主筋30的外圍。因此施工人員可以在主筋30上將箍筋移動到定位再予以綁紮,如此可以減少工人綁紮固定所需的時間以及減少施工缺陷。此外,在另一個實施例中,也可以將主筋30以及箍筋先在工廠內先做好,再運送至工地施工,如此可以解決在建築結構中,例如牆與門、牆與窗或牆與柱或梁等交界處,鋼筋綁紮不易的問題。
請參閱圖3B所示,該圖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鋼筋混凝土結構4包括用作梁的主支撐結構32以及用作牆體的延伸結構33。詳細而言,鋼筋混凝土結構4係包括複數個主筋30以及複數個箍筋31(即複數個連結用鋼筋結構2)以及混凝土。舉例而言,可利用圖3A所示的主筋30和連結用鋼筋結構2所形成的鋼筋結構,透過模板的輔助,在模板內灌入混凝土,以形成鋼筋混凝土結構4。在圖3B中,點狀區域代表透過主筋30、箍筋31以及混凝土所形成的主支撐結構32,其可以用在梁的部分。而斜線區域則代表由箍筋31以及混凝土所形成的延伸結構33,其係可以作為建築物的牆體或版體。本實施例為一牆體。
請參閱圖4所示,其係分別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如圖4所示,鋼筋混凝土結構4a包括用作梁的主支撐結構32a以及用作牆體的延伸結構33a。詳細而言,鋼筋混凝土結構4a係由複數個主筋30以及複數個箍筋31a(即複數個連結用鋼筋結構)以及混凝土所構成,其中點狀區域為用作梁的主支撐結構32a而斜線區域33a則為作為牆體的延伸結構33a。圖4的實施例基本上和圖3B的結構類似,兩者的差異是:本實施例中用作箍筋的連結用鋼筋結構所具有的彎折部有L1~L9以及鋼筋段為23a~23h。
請參閱圖5所示,該圖為本創作之鋼筋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連結用鋼筋結構2a係由單一鋼筋經過多道彎折而製成。該連結用鋼筋結構2a包括有一筋體20,其係具有一第一端21以及一第二端22。該第一端21與第二端22更具有一錨定結構,其彎折的角度為135度。錨定結構為本領域技術之人所熟知,在此不再贅述。該筋體20更具有複數個彎折部,該等彎折部之數目為大於等於14。本實施例中,該筋體20具有16個彎折部L1~L16,相鄰彎折部L1~L16之間具有鋼筋段23a~23o,其中至少一組連續2個彎折部以及所相接的鋼筋段,係用於形成至少一延伸結構所需的框構,其餘彎折部所相接之鋼筋段,係用於形成一主支撐結構。在本實施例中,連續2個彎折部為L14與L15及其相接鋼筋段23n與鋼筋段23m與23o的部分區段以及連續2個彎折部L2與L3其相接鋼筋段23b與鋼筋段23a與23c的部分區段構成延伸結構的框構。而其他的彎折部L4~L13及鋼筋段23d~23L以及鋼筋段23a、23c、23m與 23o的部分區段構成主支撐結構所需的框構。要說明的是,主支撐結構可以為柱,延伸結構可以為裝飾柱或者是牆體,但不以此為限制。
請再參閱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鋼筋結構3a包括有複數個主筋30以及複數連結用鋼筋結構2a。每一個主筋30為直線型的鋼筋所構成,在一實施例中,複數個主筋30在軸向上排列成矩形的結構。而每一個連結用鋼筋結構2a係用作箍筋,且在徑向上套設於該複數個主筋30上,相鄰箍筋之間具有一距離。由於用作箍筋之連結用鋼筋結構2a為利用單一鋼筋彎折所形成的一體成型的結構,因此可以事先在工廠先製作完成;當箍筋被運送到工地現場時,可以將多個箍筋直接套在主筋30的外圍。因此施工人員可以在主筋30上將箍筋移動到定位再予以綁紮,如此可以減少工人綁紮固定所需的時間以及減少施工缺陷。此外,在另一個實施例中,也可以將主筋30以及箍筋先在工廠內先做好,再運送至工地施工,如此可以解決在建築結構中,例如牆與門、牆與窗或牆與柱等交界處,如圖2A與2B所示的A、B、C與D的位置,鋼筋綁紮不易的問題。
請參閱圖6所示,其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舉例而言,在圖5所示的主筋30和箍筋31b(即複數個連結用鋼筋結構2a)所形成的鋼筋結構外,透過模板的輔助,在模板內灌入混凝土,以形成鋼筋混凝土結構4b。在圖6中,點狀區域代表透過主筋30、箍筋31b(即複數個連結用鋼筋結構2a)以及混凝土所形成的主支撐結構32b,其可以用在柱的部分。而斜線區域則代表由箍筋31b以及混凝土所形成的延伸結構33b,其係可以作為建築物的裝飾柱。
請參閱圖7A與圖7B所示,其中圖7A為本創作之鋼筋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7B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中,鋼筋結構3b包括有主筋30以及箍筋31c,其中主筋30的特徵與前述相同,在此不再贅述。而箍筋31c係由單一鋼筋經由連續彎折以形成15個彎折部L1~L17以及相接的鋼筋段23a~23p所構成。本實施例的箍筋31a結構基本上與圖5中的連結用鋼筋結構2a相似,其差異處在於:延伸結構的區域不同。在本實施例中,延伸結構係由兩連續彎折部L15與L16以及與其相連接的鋼筋段23o與鋼筋段23o與23p的部分區段所定義而成。在圖7B中,為將圖7A的結構透過模板的輔助,在模板內灌入混凝土,以形成鋼筋混凝土結構4c。其中點狀區域代表充填混凝土以形成主支撐結構32c,例如:柱。而雙斜線區域代表充填混凝土以形成延伸結構33c。本實施例的延伸結構33c係用來作為建築物的牆體與主支撐結構32c之一側面相連接。
請參閱圖8A與圖8B所示,其中圖8A為本創作之鋼筋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8B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中,鋼筋結構3c包括有主筋30以及箍筋31d,其中主筋30的特徵與前述相同,在此不作贅述。而箍筋31d係由單一鋼筋經由連續彎折以形成19個彎折部L1~L21以及相接的鋼筋段23a~23t所構成。本實施例的箍筋31b結構基本上與圖5的連結用鋼筋結構2b相似,其差異處在於:延伸結構的區域不同。在本實施例中,延伸結構係由兩組兩連續彎折部所構成,其中一組彎折部L14與L15以及與其相連接的鋼筋段23m、23o與23p定義而成第一延伸結構,而另一組彎折部L19與L20及其相連接的鋼筋段23r以及鋼筋段23s與23t的部分區段定義而成第二延伸結構。第一延伸結構與第二延伸結構之間係透過至少一鋼筋段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延伸結構和第二延伸結構間具有鋼筋段23p與23m以及彎折部L16~L18。舉例而言,將圖8A的結構透過模板的輔助,在模板內灌入混凝土,以形成鋼筋混凝土結構4d。其中點狀區域代表充填混凝土以形成主支撐結構32d,例如本實施例則是為柱體。而斜線與雙斜線區域代表充填混凝土以形成延伸結構33e和33d,其中延伸結構33d係用來作為建築物的裝飾柱,而延伸結構33e係用來作為建築物的牆體,其係分別連接在柱體的相鄰的兩側面上。
請參閱圖9A與圖9B所示,其中圖9A為本創作之鋼筋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9B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中,鋼筋結構3d包括有主筋30以及箍筋31e,其中主筋30的特徵與前述相同,在此不作贅述。而箍筋31e係由單一鋼筋經由連續彎折以形成19個彎折部L1~L21以及相接的鋼筋段23a~23t所構成。本實施例的箍筋31c結構基本上與圖5中的連結用鋼筋結構2a相似,其差異處在於:延伸結構的區域不同。在本實施例中,延伸結構係由四組兩連續彎折部所構成,其中兩組彎折部(L2、L3)以及(L14、L15)以及鋼筋段23b與鋼筋段23a與23c的部分區段,還有鋼筋段23n與鋼筋段23m與23o的部分區段定義而成第一延伸結構,而另一組彎折部L19與L20及其相連接的鋼筋段23r、23s與23t定義而成第二延伸結構,最後一組彎折部L17與L18以及其相連接的鋼筋段23p、23q與23r定義而成第三延伸結構。第二延伸結構與第三延伸結構分別設置在第一延伸結構的兩側且分別與主支撐結構相接。延伸結構之間透過至少一鋼筋段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延伸結構和第三延伸結構間具有鋼筋段23r,而第一延伸結構與第二延伸結構間具有鋼筋段23p與23m以及彎折部L16~L18。舉例而言,將圖9A的結構透過模板的輔助,在模板內灌入混凝土,以形成鋼筋混凝土結構4e。其中點狀區域代表充填混凝土以形成主支撐結構32e,例如本實施例則是為柱體。而斜線與雙斜線區域代表充填混凝土以形成延伸結構33f、33g和33h,其中延伸結構33g係用來作為建築物的裝飾柱,而延伸結構33f與33h係用來作為建築物的牆體,延伸結構33f、33g與33h分別連接在主支撐結構32e的三個側面上。
請參閱圖10A所示,該圖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如圖10A所示,鋼筋混凝土結構4f包括複數個主筋30以及複數個箍筋31f與混凝土所構成。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箍筋31f係由單一鋼筋經過多道彎折而製成之連結用鋼筋結構。該連結用鋼筋結構包括有一筋體20,其係具有一第一端21以及一第二端22。該筋體20更具有複數個彎折部,該等彎折部之數目為大於等於8。本實施例中,該筋體20具有9個彎折部L1~L9,相鄰彎折部L1~L9之間具有鋼筋段23a~23h,其中該第一端21與第二端22分別具有彎折部L1和L9,以形成一錨定結構,其彎折的角度為135度。錨定結構為本領域技術之人所熟知,在此不做贅述。此外,該連結用鋼筋結構之至少一組連續2個彎折部以及所相接的鋼筋段,係用於形成至少一延伸結構所需的框構,其餘彎折部所相接之鋼筋段,係用於形成一主支撐結構。在本實施例中,連續2個彎折部為L7與L8及其相接鋼筋段23與鋼筋段23f與23h的部分區段構成延伸結構的框構。而其他的彎折部L1~L6及L9與鋼筋段23a~23e以及鋼筋段23f、23h部分區段構成主支撐結構所需的框構。
請再參閱圖10A所示,鋼筋混凝土結構4f中主筋30與箍筋31f的連接關係如前所述,在此不作贅述。此外,箍筋31f之彎折部L1、L5、L9係位於同一個位置,上下排列。舉例而言,可透過模板的輔助,在模板內灌入混凝土,以形成鋼筋混凝土結構4f。在圖10A中,點狀區域代表透過主筋30、箍筋31f以及混凝土所形成的主支撐結構32g,其係用在梁的結構。而斜線區域則代表由箍筋31f以及混凝土所形成的延伸結構33i,其係可以作為建築物的版體。
請參閱圖10B所示,其係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鋼筋混凝土結構4g包括用作梁的主支撐結構32h以及作版體的延伸結構33j和33k,其與圖10A之差異在於:作為版體的延伸結構33j和33k分別配置在主支撐結構 32h的兩側。圖10B的實施例中所利用的連結用鋼筋結構,係與圖10A的結構類似,兩者的差異是:本實施例中用作箍筋31g之連結用鋼筋結構所具有的彎折部有L1~L9以及鋼筋段為23a~23h構成了一主支撐結構以及兩個延伸結構,其中彎折部L1、L9位於同一個位置,上下排列。
請參閱圖11所示,該圖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如圖11所示,鋼筋混凝土結構4h包括複數個主筋30以及複數個箍筋31h與混凝土所構成。在本實施例中,該每一箍筋31h係由單一鋼筋經過多道彎折而製成之連結用鋼筋結構。該連結用鋼筋結構包括有一筋體20,其係具有一第一端21以及一第二端22。該筋體20更具有複數個彎折部,該等彎折部之數目為大於等於8。本實施例中,該筋體20具有12個彎折部L1~L12,相鄰彎折部L1~L12之間具有鋼筋段23a~23k,其中該第一端21與第二端22分別具有彎折部L1和L12,以形成一錨定結構,其彎折的角度分別為135度和90度。在本實施例中,連續2個彎折部為L7與L8及其相接鋼筋段23g與鋼筋段23f與23h的部分區段構以及彎折部為L10與L11及其相接鋼筋段23j與鋼筋段23i與23k的部分區段構成延伸結構的框構。而其他的彎折部L1~L6及L9與L12與其他鋼筋段構成主支撐結構所需的框構。
請再參閱圖11所示,該鋼筋混凝土結構4h中主筋30與箍筋31h的連接關係如前所述,在此不作贅述。此外,彎折部L1、L5係位於同一個位置,上下排列。舉例而言,可透過模板的輔助,在模板內灌入混凝土,以形成鋼筋混凝土結構4h。在圖11中,點狀區域代表透過主筋30、箍筋31h以及混凝土所形成的主支撐結構32i,其係用在梁的結構。而斜線區域則代表由箍筋31h以及混凝土所形成的延伸結構33L和33m,其係分別為建築物的牆體和版體。
請參閱圖12所示,其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如圖12所示,鋼筋混凝土結構4i包括複數個主筋30以及複數個箍筋31i與混凝土所構成。在本實施例中,該連結用鋼筋結構2e係由單一鋼筋經過多道彎折而製成。該連結用鋼筋結構2e包括有一筋體20,其係具有一第一端21以及一第二端22。該筋體20更具有複數個彎折部,該等彎折部之數目為大於等於8。本實施例中,該筋體20具有12個彎折部L1~L13,相鄰彎折部L1~L13之間具有鋼筋段23a~23L,其中該第一端21與第二端22分別具有彎折部L1和L13,以形成一錨定結構,其彎折的角度分別為135度和90度。在本實施例中,連續2個彎折部為L8與L9及其相接鋼筋段23h與鋼筋段23g與23i的部分區段構以及彎折部為L7、L11與L12及其相接鋼筋段23k與鋼筋段23f與23L的部分區段構成延伸結構的框構。而其他的彎折部與其他鋼筋段構成主支撐結構所需的框構。
請再參閱圖12所示,該鋼筋混凝土結構4i中主筋30與箍筋31i的連接關係如前所述,在此不作贅述。此外,彎折部L1、L5位於同一個位置,上下排列。舉例而言,可透過模板的輔助,在模板內灌入混凝土,以形成鋼筋混凝土結構4i。在圖12中,點狀區域代表透過主筋30、箍筋31i以及混凝土所形成的主支撐結構32j,其係用在梁的結構。而斜線區域則代表由箍筋31i以及混凝土所形成的延伸結構33n和33o,其係分別為建築物的牆體和版體,其中版體的延伸結構33o和梁的主支撐結構32j相連接,而牆體的延伸結構33n則和版體的延伸結構33o相連接。
請參閱圖13所示,該圖係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該鋼筋混凝土結構4j包含一主支撐結構40以及三個延伸結構41~43,其中主支撐結構40為建築物的柱體,而延伸結構41~43則為與該柱體連接的牆體,一共有三面牆。主支撐結構內有複數個主筋44,而複數個箍筋45(圖中顯示一個)則環套在主筋44的外圍,相鄰的箍筋45之間具有間距。本實施例中,箍筋45係由單一鋼筋經由連續彎折以形成26個彎折部L1~L26以及相接的鋼筋段所構成之連結用鋼筋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延伸結構係由三組兩連續彎折部所構成,其中一組彎折部L19與L20以及與其相連接的鋼筋段定義而成第一延伸結構42,而另一組彎折部L22與L23及其相連接的鋼筋段定義而成第二延伸結構41,最後一組彎折部L24與L25以及其相連接的鋼筋段定義而成第三延伸結構43。延伸結構41~43之間透過至少一鋼筋段連接,且分別配置在主支撐結構40的三側。舉例而言,在主筋44與箍筋45間的空間灌入混凝土,以形成鋼筋混凝土結構4j。
如上所述,由於本創作之連結用鋼筋結構,其為單一鋼筋所形成的一體成形之箍筋結構,兼顧習用箍筋與繫筋的效果,可以減少工人綁紮固定所需的時間以及減少施工缺陷。透過單一個箍筋結構,可以使得建築物中的柱與其延伸結構,例如:牆、版或裝飾柱等所需的鋼筋,更容易施工,進而解決習用牆或裝飾柱需要額外使用箍筋以及綁紮不易的問題。此外,利用該鋼筋結構所形成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可以達到強化建築物結構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內容已以如上之實施例舉例說明了,然而本創作並非僅限定於此等實施方式而已。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再進行各種之更動與修飾;例如,將前述實施例中所例示之各技術內容加以組合或變更而成為新的實施方式,此等實施方式亦當然視為本創作所屬內容之一。因此,本案所欲保護之範圍亦包括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所界定之範圍。
10‧‧‧主筋
11‧‧‧箍筋
2、2a‧‧‧連結用鋼筋結構
20‧‧‧筋體
21‧‧‧第一端
22‧‧‧第二端
L1~L26‧‧‧彎折部
23a~23t‧‧‧鋼筋段
3、3a、3b、3c、3d‧‧‧鋼筋結構
30‧‧‧主筋
31、31a~31i‧‧‧箍筋
32、32a~32j‧‧‧主支撐結構
33、33a~33o‧‧‧延伸結構
4、4a~4j‧‧‧鋼筋混凝土結構
40‧‧‧主支撐結構
41、42、43‧‧‧延伸結構
44‧‧‧主筋
45‧‧‧箍筋
A、B、C、D‧‧‧位置
11‧‧‧箍筋
2、2a‧‧‧連結用鋼筋結構
20‧‧‧筋體
21‧‧‧第一端
22‧‧‧第二端
L1~L26‧‧‧彎折部
23a~23t‧‧‧鋼筋段
3、3a、3b、3c、3d‧‧‧鋼筋結構
30‧‧‧主筋
31、31a~31i‧‧‧箍筋
32、32a~32j‧‧‧主支撐結構
33、33a~33o‧‧‧延伸結構
4、4a~4j‧‧‧鋼筋混凝土結構
40‧‧‧主支撐結構
41、42、43‧‧‧延伸結構
44‧‧‧主筋
45‧‧‧箍筋
A、B、C、D‧‧‧位置
圖1為習用之箍筋結構示意圖。 圖2A與圖2B為建築物中利用傳統之鋼筋綁紮難以施工之區域示意圖。 圖3A為本創作之鋼筋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3B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之鋼筋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7A為本創作之鋼筋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7B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8A為本創作之鋼筋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8B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9A為本創作之鋼筋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9B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0A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0B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1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2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13為本創作之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2‧‧‧連結用鋼筋結構
3‧‧‧鋼筋結構
20‧‧‧筋體
21‧‧‧第一端
22‧‧‧第二端
30‧‧‧主筋
L1~L9‧‧‧彎折部
23a~23g‧‧‧鋼筋段
Claims (10)
- 一種連結用鋼筋結構,其包括: 一筋體,其係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筋體更具有複數個彎折部,該等彎折部之數目為大於等於8,該等彎折部中相鄰之彎折部之間具有鋼筋段,其中該等彎折部中至少一組連續2個彎折部所相接的鋼筋段,係用於形成至少一延伸結構所需的框構,該等彎折部中其餘彎折部所相接之鋼筋段,係用於形成一主支撐結構。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連結用鋼筋結構,其中該延伸結構為裝飾柱、牆體、版中至少一者或彼等之組合。
-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連結用鋼筋結構,其中該主支撐結構為梁或柱。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連結用鋼筋結構,其中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更具有一錨定,其角度為135度。
- 一種鋼筋結構,其包括: 複數個主筋;以及 複數個箍筋,用於套設於該等主筋上而形成一結構體,該等箍筋中相鄰箍筋間具有間距,該等箍筋之各個更具有: 一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連結用鋼筋結構。
- 一種鋼筋混凝土結構,其包括: 鋼筋結構,其係具有複數個主筋以及複數個用於套設於該等主筋之箍筋,該等箍筋之各個具有一筋體,其係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筋體更具有複數個彎折部,該等彎折部之數目為大於等於8,該等彎折部中相鄰彎折部之間具有鋼筋段; 主支撐結構,其係具有該複數個主筋、套設於該複數個主筋之外圍的複數個箍筋以及混凝土所構成;以及 至少一延伸結構,與該主支撐結構連接; 其中每一延伸結構包括該等箍筋之各個箍筋所具有的至少一組連續2個彎折部以及混凝土,而該等箍筋之各個箍筋之其餘之彎折部用於構成該主支撐結構的框構。
-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鋼筋混凝土結構,其中該延伸結構為裝飾柱、牆體、版中至少一者或彼等之組合。
-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鋼筋混凝土結構,其中該牆體形成於該主支撐結構之一側或兩側。
-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鋼筋混凝土結構,其中不同延伸結構所對應的連續2個彎折部之間藉由至少一段鋼筋段相連接。
- 如請求項6至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鋼筋混凝土結構,其中該主支撐結構為梁或柱。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204528U TWM524861U (zh) | 2016-03-31 | 2016-03-31 | 連結用鋼筋結構及鋼筋混凝土結構 |
JP2016005304U JP3208485U (ja) | 2016-03-31 | 2016-11-02 | スターラップ構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204528U TWM524861U (zh) | 2016-03-31 | 2016-03-31 | 連結用鋼筋結構及鋼筋混凝土結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24861U true TWM524861U (zh) | 2016-07-01 |
Family
ID=56995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204528U TWM524861U (zh) | 2016-03-31 | 2016-03-31 | 連結用鋼筋結構及鋼筋混凝土結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2486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83948B (zh) * | 2018-08-15 | 2020-02-01 | 戴雲發 | 建築物鋼筋結構體之設計施工工法、鋼筋模組之組裝方法、及建築物鋼筋結構體 |
TWI711750B (zh) * | 2018-03-19 | 2020-12-01 | 戴雲發 | 改善建築物結構柱位移韌性之耐震補強配件、包含有該耐震補強配件之耐震柱體結構及其工法 |
-
2016
- 2016-03-31 TW TW105204528U patent/TWM524861U/zh unknow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11750B (zh) * | 2018-03-19 | 2020-12-01 | 戴雲發 | 改善建築物結構柱位移韌性之耐震補強配件、包含有該耐震補強配件之耐震柱體結構及其工法 |
TWI683948B (zh) * | 2018-08-15 | 2020-02-01 | 戴雲發 | 建築物鋼筋結構體之設計施工工法、鋼筋模組之組裝方法、及建築物鋼筋結構體 |
CN110835978A (zh) * | 2018-08-15 | 2020-02-25 | 戴云发 | 钢筋结构体及其强化设计施工方法和钢筋模组的组装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23201B2 (en) | Construction components having embedded internal support structures to provide enhanced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for, and improved ease in construction of, walls comprising same | |
KR100971736B1 (ko) | 상하 각각 이중 앵커리지 기능을 갖는 전단보강재 | |
JP6424075B2 (ja) |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柱鉄骨梁接合部材並びにその製作方法、及び建物の構築方法 | |
JP3208485U (ja) | スターラップ構造 | |
TWI656263B (zh) | 承重柱結構及使用該結構之廠房 | |
RU2605468C2 (ru) | Моду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сборных строительных деталей заводско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 |
KR100855547B1 (ko) | 클린룸 건축물의 골조 연결 구조 | |
EP1664453A2 (en) | Anvick aperture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and using same | |
KR102079776B1 (ko) | 다중 록킹존 형성을 통한 벽돌벽체 내진보강 장치 및 그 시공 방법 | |
KR20210003315A (ko) | 데크플레이트 거푸집을 가진 선조립기둥 시스템 | |
TWM524861U (zh) | 連結用鋼筋結構及鋼筋混凝土結構 | |
TWI570308B (zh) | 鋼筋混凝土牆版之鋼筋結構及其工法 | |
KR101204767B1 (ko) | 소규모 단위 공간형 다층 건축물의 구축 구조 | |
JP4368327B2 (ja) | 籠体、籠体の結合構造及び版状部材の配筋方法 | |
JP7373039B2 (ja) | 構造体の施工方法及び組立構造体の組立て方法 | |
JP2021088888A (ja) |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耐震壁の接合構造 | |
KR102474827B1 (ko) | 트위스트 구조 건축물 | |
CN205653892U (zh) | 梁及延伸结构的连结用钢筋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 | |
JP5693484B2 (ja) | 柱梁接合部構造 | |
TWM621077U (zh) | 耐震結構柱及其雙核心鋼筋結構 | |
TWM618242U (zh) | 補強鋼筋結構及鋼筋混凝土牆版開口補強結構 | |
JP2005030195A (ja) | 構造物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 |
TWM581618U (zh) | Steel-reinforced concrete reinforced concrete seismic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and column surrounding beam stirrup structure | |
JP6815734B2 (ja) | 柱梁接合部構造 | |
TWM589213U (zh) | 建築物鋼筋立體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