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0822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0822B
TWI710822B TW108132882A TW108132882A TWI710822B TW I710822 B TWI710822 B TW I710822B TW 108132882 A TW108132882 A TW 108132882A TW 108132882 A TW108132882 A TW 108132882A TW I710822 B TWI710822 B TW I7108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frame
circuit setting
circuit
support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2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4991A (zh
Inventor
吳家豪
郭漢斌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9114070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10773B/zh
Priority to US16/904,969 priority patent/US11156881B2/en
Priority to SG10202005924UA priority patent/SG10202005924UA/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0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082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4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4991A/zh
Priority to US17/507,068 priority patent/US11754889B2/en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包含顯示面板、電路連接模組及支撐塊。顯示面板具有第一端及底面。電路連接模組具有連接端、電路設置部及位於連接端及電路設置部之彎折區段。連接端於第一端連接顯示面板,彎折區段彎折使電路設置部至少部分連接於底面靠近第一端的部分。支撐塊係設置與電路設置部在第一端延伸方向上排列,並至少部分連接底面靠近第一端的部分。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降低厚度的顯示裝置。
近年來各式顯示裝置已被廣泛地運用在人們的生活之中。舉凡電視、電腦、行動電話、電動遊戲機、車用裝置,無一不需使用到顯示裝置。在顯示裝置技術的發展上,則是不斷的朝向大顯示面積及窄邊框甚至無邊框的方向來進行,以期帶給人們更好的視覺體驗。
傳統上在顯示裝置的底端多設有以可撓式電路板連接於顯示面板的外接控制電路板。然而在追求窄邊框或無邊框的顯示裝置設計方案上,需不斷的在減少裝置系統外框的寬度,以期能達成更好的視覺效果。因此部分的設計會將外接的控制電路板翻折到顯示裝置之背光模組的背面,以減少顯示裝置底端邊框的寬度。然而,控制電路板翻折到背光模組背面後將使得顯示裝置整體的厚度增加,仍無法符合薄化設計上的需求。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可減少整體的厚度。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可降低顯示面板破損的機會。
顯示裝置包含顯示面板、電路連接模組及支撐塊。顯示面板具有第一端及底面。電路連接模組具有連接端、電路設置部及位於連接端及電路設置部之彎折區段。連接端於第一端連接顯示面板,彎折區段彎折使電路設置部至少部分連接於底面靠近第一端的部分。支撐塊設置於電路設置部沿第一端延伸方向上之一側,並至少部分連接底面靠近第一端的部分。
藉由上述的設置,由於電路設置部不需與背光模組相疊合,因此可降低顯示裝置的厚度。支撐塊可提供顯示面板支撐力,因此當顯示面板靠近第一端的部分受到外力時,支撐塊可撐住顯示面板以抵抗彎折力。此外,支撐塊並可提供顯示裝置側邊不易受到碰撞。
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以說明本發明所公開的連接組件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發明的優點與效果。然而,以下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在不悖離本發明構思精神的原則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以其他不同實施例實現本發明。在附圖中,為了清楚起見,放大了層、膜、面板、區域等的厚度。在整個說明書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應當理解,當諸如層、膜、區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中間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可以指物理及/或電性連接。再者,「電性連接」或「耦合」係可為二元件間存在其它元件。
應當理解,儘管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於描述各種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但是這些元件、部件、區域、及/或部分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區分開。因此,下面討論的「第一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而不脫離本文的教導。
此外,諸如「下」或「底部」和「上」或「頂部」的相對術語可在本文中用於描述一個元件與另一元件的關係,如圖所示。應當理解,相對術語旨在包括除了圖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裝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一個附圖中的裝置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他元件的”下”側的元件將被定向在其他元件的「上」側。因此,示例性術語「下」可以包括「下」和「上」的取向,取決於附圖的特定取向。類似地,如果一個附圖中的裝置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它元件「下方」或「下方」的元件將被定向為在其它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術語「下面」或「下面」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取向。
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確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範圍內的平均值,考慮到所討論的測量和與測量相關的誤差的特定數量(即,測量系統的限制)。例如,「約」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或±30%、±20%、±10%、±5%內。再者,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可依光學性質、蝕刻性質或其它性質,來選擇較可接受的偏差範圍或標準偏差,而可不用一個標準偏差適用全部性質。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可以為非自發光顯示裝置或是自發光顯示裝置。非自發光顯示裝置可例如液晶顯示裝置、電泳顯示裝置、反射式顯示裝置、半穿反射式顯示裝置等。自發光顯示裝置可例如為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微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等。
圖1所示為顯示裝置之一實施例。如圖1所示,顯示裝置包含顯示面板100、電路連接模組300以及支撐塊500。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為液晶顯示面板且下方設置有背光模組200,但不以此為限,亦可為自發光顯示面板或具有其他不同顯示方式之面板。如圖1所示,顯示面板100具有第一端101及底面103。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包含第一基板110及第二基板120。第一基板110例如為畫素電路基板,其上設置有畫素電極及走線。第二基板120係疊置於第一基板110上,兩者之間可依其顯示方式種類夾設有液晶層或其他不同性質之元件。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基板120例如可為彩色濾光層基板,其上佈設有彩色濾光層並與第一基板110上之各畫素單元相對應。如圖1及圖2A所示,在顯示面板100第一端101之位置,第一基板110相對於第二基板120突出有突出部分130;換言之,第一基板110及第二基板120在第一端101處彼此不對齊,且第一基板110較為突出,但不以此為限。
如圖1及圖2A所示,電路連接模組300之連接端310連接於顯示面板100之第一端101,例如可連接於突出部分130的表面上,並與其上的電路電性連接。電路連接模組300另具有電路設置部330及彎折區段350。在本實施例中,電路設置部330係為印刷電路板,彎折區段350則為可撓式電路板,其一端連接於電路設置部330,而另一端形成為連接端310。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電路設置部330與彎折區段350係可以可撓式電路板裁切或其他方式一體成型製成。電路設置部330上設置有例如為驅動電路、控制電路及/或連接線路等元件303,並可透過彎折區段350上的線路而與顯示面板100電性連接。
如圖2A所示,彎折區段350例如繞著第一端101延伸方向彎折,使得電路設置部330與連接端310位於顯示面板100的相反兩側。具體而言,電路設置部330至少連接於底面103靠近第一端101的部分。如圖2A所示,電路設置部330連接於突出部分130的底面103,然而不以此為限。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電路設置部330例如可突出於第一端101之外,並具有遠離第一端101的第一外側端331;換言之,電路設置部330只有部分與底面103重疊,但不限於此。如圖2A所示,電路設置部330係以第一膠層610與底面103連接,亦即以第一膠層610設置於電路設置部330及底面103之間使電路設置部330與底面103貼合;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電路設置部330亦可以其他方式連接於底面103。藉由此一設置,得以減少顯示裝置整體的厚度。
如圖2A所示,另設置有背光模組200,其具有相背的發光面210及背面230,其中發光面210朝向底面103。底面103靠近第一端101的部分突出於背光模組200之外,而電路設置部330則連接於此底面103突出於背光模組200外的部分,因此與背光模組200在圖2A所示的剖面上並排。在此實施例中,在垂直於底面103的方向上,背光模組200的背面230略較電路設置部330突出,亦即較為遠離底面103;然而電路設置部330亦可與背面230齊平或突出背面230。
此外,如圖2A所示,可設置膠布700包覆於電路連接模組300外側。在本實施例中,膠布700之一端貼附於顯示面板100上,例如貼附至顯示面105上;另一端則繞過電路連接模組300的外側而貼附至背光模組200的背面230上。
在圖2A所示實施例中,背光模組200可為側入式之背光模組,包含例如導光板、光學膜片或 反射片等。但在不同實施例中其亦可為直下式之背光模組。如圖2B所示,背光模組200具有背板270、墊條280及光源290。背板270由承載板271及至少部分圍繞承載板271設置的側牆273所組成,其中顯示面板100的底面103為側牆273的頂端所支撐。墊條280設置於側牆273頂端與底面103之間;其較佳可以為橡膠或其他塑料材質。在本實施例中,背板270係由金屬製成,但不以此為限。光源290例如可為發光二極體,其係佈設於承載板271上以形成直下式之光源。
在圖2C所示之實施例中,可在背板270上設置框體275,再由框體275支撐顯示面板100。另外在圖2D所示之實施例中,側牆273的頂端係向背光模組200中心彎折以形成平台277,而顯示面板100的底面103則設置於此平台277之上。
如圖1、圖3至圖4B所示,支撐塊500係設置與電路設置部330在第一端101延伸方向上排列,並至少部分連接於底面103靠近第一端101的部分。在平行底面103的一投影平面上,支撐塊500與電路設置部330並未彼此疊置。如圖3所示,支撐塊500設置於電路設置部330的一側;於一實施例中,其中電路設置部330可較靠近第一端101的中段部分,而支撐塊500可較靠近第一端101的角隅部分。此外,電路設置部330及支撐塊500的設置範圍實質上涵蓋了第一端101的全部長度,但不以此為限。在此實施例中,電路設置部330的兩側分別設置有支撐塊500,但也可僅設置有單一支撐塊500於電路設置部330的一側。藉由支撐塊500的設置,當顯示面板100第一端101附近未設有電路連接模組300的部分受到外力時,支撐塊500可以提供來自背側的支撐力,以減少受損的機會。
支撐塊500可以例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ABS)之塑料或其他材質所製成,其可具有例如不小於2 GPa的楊氏係數(Young’s modulus)。藉由此一設計,可使支撐塊500提供更充足的支撐力,以支撐顯示面板100不易因彎折而碎裂。
圖4A為圖3所示實施例沿A-A’剖面之示意圖;圖4B為圖3所示實施例沿B-B’剖面之示意圖。如圖4A及圖4B所示,在此實施例中,背光模組200的背面230略較支撐塊500突出;然而,支撐塊500亦可與背面230齊平。此外,如圖4A所示,支撐塊500係以第二膠層620與底面103連接,亦即以第二膠層620設置於支撐塊500及底面103之間使支撐塊500與底面103貼合;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支撐塊500亦可以其他方式連接於底面103。另如圖4A所示,第一膠層610與第二膠層620的厚度可不相同,以藉此調整支撐塊500與電路設置部330底部的高低。
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支撐塊500例如可至少部分突出於第一端101之外,並具有遠離第一端101的第二外側端502;換言之,支撐塊500只有部分與底面103重疊,但不限於此。如圖3所示之實施例,電路設置部330的第一外側端331可與支撐塊500的第二外側端502齊平。然而在不同的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第一外側端331可較第二外側端502突出;亦即支撐塊500較電路設置部330來得內縮。當進行產品組裝時,支撐塊500內縮所空出的空間將可供設置其他機構,例如與系統殼體組裝用的鉸鍊等等。
此外,如圖5所示,顯示面板100具有第二端102。第二端102可例如與第一端101垂直,並與第一端101相接而形成角部107。在此實施例中,支撐塊500至少部分突出於第二端102及角部107之外,以減低角部107遭到碰撞的機會。此外,如圖5所示,背光模組200與第二端102這一側的側邊250亦突出於第二端102之外。支撐塊500較佳與側邊250齊平,但不以此為限。藉由此一設置,即可兼顧產品外觀之平整及對於顯示面板100之保護。
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由於電路連接模組300較支撐塊500外突,因此膠布700亦對應於電路連接模組300及支撐塊500而分別有第一包覆部710及第二包覆部720。第一包覆部710及第二包覆部720亦沿著第一端101的延伸方向排列,且兩者間夾有裂隙701。如圖6所示,裂隙701僅切割膠布700的一部分,因此第一包覆部710及第二包覆部720仍可經由未被切割的部分相連接。藉由此一設置,第一包覆部710及第二包覆部720得以在不同的位置進行彎曲,以分別包覆不同突出長度的電路連接模組300及支撐塊500。
在圖7所示之實施例中,電路設置部330係為印刷電路板,並具有第一外側端331。彎折區段350於第一外側端331上形成有凹陷部320,其中彎折區段350之一端連接於電路設置部330上,並部分位於凹陷部320內。由於彎折區段350本身亦具有彈性,因而需要一定的空間來進行彎折,以減少因彎折半徑過小而造成其上線路的損壞。藉由此一設置,彎折區段350可有更大的空間可以來容納彎折後的彎折區段350,而不會因為要減少彎折後的體積而使得彎折區段350的彎折半徑過小。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亦可包含框體,框體係圍繞著背光模組設置,並可提供顯示面板支撐。如圖8A所示,框體275包含第一支臂2751、第二支臂2752及第三支臂2753,其中第三支臂2753的兩端分別連接於第一支臂2751及第二支臂2752的一端。在相反於連接第三支臂2753的一端,第一支臂2751及第二支臂2753分別包含延伸至第一端101(圖未所示)的第一自由端2754及第二自由端2755。換言之,第一支臂2751、第二支臂2752及第三支臂2753共同圍成了一個半開放的區域供容納背光模組,且此半開放區域的開口處與第一端101對應。圖8B所示為在圖8A所示的第一支臂2751的部分放大立體圖。如圖8B所示,第一自由端2754包含壁體279及位於壁體279的頂端的框體頂板278。第二自由端2755較好為亦包含壁體279及位於壁體279的頂端的框體頂板278且具有與第一自由端2754左右對稱的構造(圖未所示),但不以此為限制。
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9A所示,顯示裝置包含顯示裝置包含顯示面板100、電路連接模組300、框體275以及支撐塊500。框體275具有第一支臂2751、第二支臂2752及第三支臂2753。第一支臂2751及第二支臂2753分別包含延伸至第一端101(圖未所示)的第一自由端2754及第二自由端2755。圖9B所示為圖9A所示的第一支臂2751的部分放大立體圖。如圖9B所示,第一自由端2754包含壁體279及位於壁體279的頂端的框體頂板278。第二自由端2755可具有與第一自由端2754左右對稱的構造(圖未所示),但不以此為限制。如圖9B所示,在此實施例中,框體頂板278延伸出壁體279的邊緣之外,並與支撐塊500連接。支撐塊500與壁體279之間可選擇性夾有一個間隙,可供其他結構件(例如背板、殼體等)伸入。藉由連接於框體275的支撐塊500,可以提供給顯示面板足夠的支撐力。在此實施例中,支撐塊500可與框體275採一體成形的方式製成,但不以此為限。
如圖10A所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框體275可包含第一邊框2756、第二邊框2757、第三邊框2758及第四邊框2759。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邊框2756及第三邊框2758分別相對且平行於第二邊框2757及第四邊框2759,以圍成封閉的矩形框體。支撐塊500係分別連接於第一邊框2756上靠近兩端的位置。圖10B所示為應用圖10A所示之框體275的顯示裝置之一實施例。如圖10B所示,顯示裝置包含顯示面板100、電路連接模組300以及支撐塊500,且顯示面板100具有第一端101。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邊框2756可例如與第一端101相對應且平行。如圖10A所示,第一邊框2756包含壁體276及設置於壁體276頂端的框體頂板2761,框體頂板2761伸出該壁體276的壁面之外以與支撐塊500連接。背板270的側牆273可伸入支撐塊500與壁體276之間,以提升結構穩定性。藉由此設計,背光模組可以部分或全部為框體275所圍繞,且框體275可提供顯示面板100支撐。即使採用直下式之背光模組,亦可藉由與框體275連接的支撐塊500,提供給顯示面板100足夠的支撐力。
本發明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發明之範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之實施例並未限制本發明之範圍。相反地,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及範圍之修改及均等設置均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100:顯示面板 101:第一端 102:第二端 103:底面 105:顯示面 107:角部 110:第一基板 120:第二基板 130:突出部分 200:背光模組 210:發光面 230:背面 250:側邊 270:背板 271:承載板 273:側牆 275:框體 2751:第一支臂 2752:第二支臂 2573:第三支臂 2754:第一自由端 2755:第二自由端 2756:第一邊框 2757:第二邊框 2758:第三邊框 2759:第四邊框 276:壁體 2761:框體頂板 277:平台 278:框體頂板 279壁體 280:墊條 290:光源 300:電路連接模組 303:元件 310:連接端 330:電路設置部 331:第一外側端 320:凹陷部 350:彎折區段 500:支撐塊 502:第二外側端 610:第一膠層 620:第二膠層 700:膠布 701:裂隙 710:第一包覆部 720:第二包覆部
圖1為顯示裝置之一實施例元件爆炸圖;
圖2A為顯示裝置之實施例剖視圖;
圖2B為顯示裝置之變化實施例剖視圖;
圖2C為顯示裝置之變化實施例剖視圖;
圖2D為顯示裝置之變化實施例剖視圖;
圖3為顯示裝置之實施例俯視圖;
圖4A為顯示裝置之實施例剖視圖;
圖4B為顯示裝置之另一方向實施例剖視圖;
圖5為顯示裝置之變化實施例之俯視圖;
圖6為顯示裝置之另一實施例之元件爆炸圖;
圖7為電路連接模組之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圖8A為顯示裝置之一實施例中的框體之示意圖;
圖8B為圖8A之實施例中的框體之部分放大圖;
圖9A為顯示裝置之再一實施例之元件爆炸圖;
圖9B為圖9A所示之實施例中的框體之部分放大圖;
圖10A為顯示裝置之再一變化實施例中的框體之示意圖;
圖10B為應用圖10A所示之框體之顯示裝置之一實施例之剖視圖。
100:顯示面板
101:第一端
103:底面
105:顯示面
110:第一基板
120:第二基板
130:突出部分
200:背光模組
300:電路連接模組
310:連接端
330:電路設置部
350:彎折區段
500:支撐塊
700:膠布

Claims (16)

  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 一顯示面板,具有一第一端及一底面; 一電路連接模組,具有一連接端、一電路設置部及位於該連接端及該電路設置部之一彎折區段;該連接端於該第一端連接該顯示面板,該彎折區段彎折使該電路設置部至少部分連接於該底面靠近該第一端的部分;以及 一支撐塊,係設置與該電路設置部在該第一端延伸方向上排列,並至少部分連接該底面靠近該第一端的部分。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進一步包含一背光模組,該背光模組設置朝向該底面,其中該電路設置部及該支撐塊分別連接於該底面突出於該背光模組之部分。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顯示裝置,進一步包含一膠布,該膠布之兩端分別貼附於該顯示面板及該背光模組之一背面;其中,該膠布自外側包覆該電路連接模組。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膠布具有沿該第一端延伸方向排列之一第一包覆部及一第二包覆部分別對應於該電路設置部及該支撐塊;該第一包覆部及該第二包覆部之間夾有一裂隙。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包含: 一背板,具有一承載板及至少部分圍繞該承載板之一側牆,其中該顯示面板之該底面為該側牆頂端所支撐; 一墊條,設置於該側牆頂端與該底面之間;以及 複數光源,設置於該承載板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電路設置部具有遠離該第一端之一第一外側端,該支撐塊具有遠離該第一端之一第二外側端,該第一外側端與該第二外側端齊平。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電路設置部具有遠離該第一端之一第一外側端,該支撐塊具有遠離該第一端之一第二外側端,該第一外側端突出該第二外側端外。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支撐塊至少部分突出於該第一端外。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具有一第二端,該第二端與該第一端相接以形成一角部,該支撐塊至少部分突出該角部外。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顯示裝置,進一步包含一背光模組,該背光模組設置朝向該底面,其中在該第二端之一側,該背光模組之側邊與該支撐塊之側邊齊平。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電路設置部具有一第一外側端;該第一外側端上具有一凹陷部,該彎折區段至少部分位於該凹陷部內而與該電路設置部連接。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支撐塊之楊氏係數不小於2 GPa。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一膠層及一第二膠層分別設置於該電路設置部與該底面之間以及該支撐塊與該底面之間;其中,該第一膠層與該第二膠層厚度不相同。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進一步包括一框體,其中該框體至少部分延伸至該第一端且連接該支撐塊。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框體具有一第一支臂,該第一支臂具有一第一自由端延伸至該第一端,該第一自由端包含: 一壁體;以及 一框體頂板,設置於該壁體頂端,並伸出該壁體之外以與該支撐塊連接。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框體具有一第一邊框,該第一邊框與該第一端相對應且平行,該第一邊框包含: 一壁體;以及 一框體頂板,設置於該壁體頂端,並伸出該壁體之外以與該支撐塊連接。
TW108132882A 2019-07-26 2019-09-11 顯示裝置 TWI7108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7016.3A CN110910773B (zh) 2019-07-26 2019-12-31 显示装置
US16/904,969 US11156881B2 (en) 2019-07-26 2020-06-18 Display device
SG10202005924UA SG10202005924UA (en) 2019-07-26 2020-06-22 Display device
US17/507,068 US11754889B2 (en) 2019-07-26 2021-10-21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6579 2019-07-26
TW108126579 2019-07-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0822B true TWI710822B (zh) 2020-11-21
TW202104991A TW202104991A (zh) 2021-02-01

Family

ID=74202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2882A TWI710822B (zh) 2019-07-26 2019-09-11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SG (1) SG10202005924UA (zh)
TW (1) TWI71082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22622A (en) * 2009-08-26 2011-07-01 Hitachi Display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232110A (en) * 2010-08-31 2012-08-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 providing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22622A (en) * 2009-08-26 2011-07-01 Hitachi Display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232110A (en) * 2010-08-31 2012-08-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 providing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0202005924UA (en) 2021-02-25
TW202104991A (zh) 2021-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8267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88474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61610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468061B2 (ja) 表示装置
US9759937B2 (en) Display with integrated backlight
JP200807058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48197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65847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ssembly
US804508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WO2004111977A1 (ja) 平面表示装置
TW201239835A (en) Displa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701489B (zh) 顯示裝置
JP2010015093A (ja) 表示装置
TWI710822B (zh) 顯示裝置
US11156881B2 (en) Display device
JP201027693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49361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TWM624216U (zh) 背光模組殼體
JP201304498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472851B (zh) 顯示裝置、背光模組及其框架結構
TWI472847B (zh)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JP518100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522238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270617A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TWM477623U (zh) 觸控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