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4216U - 背光模組殼體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殼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4216U
TWM624216U TW110214101U TW110214101U TWM624216U TW M624216 U TWM624216 U TW M624216U TW 110214101 U TW110214101 U TW 110214101U TW 110214101 U TW110214101 U TW 110214101U TW M624216 U TWM624216 U TW M62421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backlight module
frame member
back plate
modul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4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歐士銘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4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4216U/zh
Publication of TWM6242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4216U/zh
Priority to CN202220735826.2U priority patent/CN21687097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背光模組殼體,包含背板以及框件。背板包含背板本體、背板側壁、以及卡合件。背板側壁自背板本體之邊緣向遠離背板本體之方向延伸而出。卡合件自背板側壁之頂端向外側延伸形成。框件設置與背板相對,包含框件本體、框件側壁、以及卡合部。框件本體與背板本體相對。框件側壁自框件本體之邊緣向遠離框件本體方向延伸而出,並位於背板側壁之外側。卡合部設置於框件側壁,且與卡合件卡合。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殼體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背光模組殼體。
由於液晶顯示器厚度薄、質量輕且攜帶方便,相較CRT顯示器具有低輻射的優點,使得近年來的需求快速增加。特別以大尺寸機種而言,為達到差異化及降低製造成本以降低售價,一般會採直下式燈源設計,並且將厚度適當放寬,減少燈源或光學膜片數量。然而,窄邊框機種現為市場上主流,即使為低價機種,也希望做到窄邊框以提升賣相。
背光模組作為液晶顯示器的主要組成單元之一,其結構對於液晶顯示器能否達到窄邊框具有關鍵影響。常見的背光模組殼體,係使用鉚釘由背板之側壁釘入,使背板與框件固定,並進而夾持固定面板及光學膜片。此方式存在破孔產生漏光、粉塵易入侵、必須額外使用一外框作為外觀件等缺點。另一常見的方式是於背板的側壁以打凸方式形成卡勾,供與膠條及框件固定。此方式為了使形成的卡勾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背板的側壁需具有一定的厚度(例如為1mm以上),不利於降低背板整體厚度以節省成本。以上背光模組殼體有改善的空間。
本新型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背光模組殼體,可降低使用此背光模組殼體之顯示器的邊框厚度。
本新型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背光模組殼體,可減少漏光的情形。
本新型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背光模組殼體,可降低背板的厚度。
本新型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背光模組殼體,可作為使用此背光模組殼體之顯示器的外觀件,減少零件數量。
本新型之背光模組殼體包含背板以及框件。背板包含背板本體、背板側壁、以及卡合件。背板側壁自背板本體之邊緣向遠離背板本體之方向延伸而出。卡合件自背板側壁之頂端向外側延伸形成。框件設置與背板相對,包含框件本體、框件側壁、以及卡合部。框件本體與背板本體相對。框件側壁自框件本體之邊緣向遠離框件本體方向延伸而出,並位於背板側壁之外側。卡合部設置於框件側壁,且與卡合件卡合。
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以說明本新型所公開的連接組件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新型的優點與效果。然而,以下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新型的保護範圍,在不悖離本新型構思精神的原則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以其他不同實施例實現本新型。在附圖中,為了清楚起見,放大了層、膜、面板、區域等的厚度。在整個說明書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應當理解,當諸如層、膜、區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中間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可以指物理及/或電性連接。再者,「電性連接」或「耦合」係可為二元件間存在其它元件。
應當理解,儘管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於描述各種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但是這些元件、部件、區域、及/或部分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區分開。因此,下面討論的「第一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而不脫離本文的教導。
此外,諸如「下」或「底部」和「上」或「頂部」的相對術語可在本文中用於描述一個元件與另一元件的關係,如圖所示。應當理解,相對術語旨在包括除了圖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裝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一個附圖中的裝置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他元件的”下”側的元件將被定向在其他元件的「上」側。因此,示例性術語「下」可以包括「下」和「上」的取向,取決於附圖的特定取向。類似地,如果一個附圖中的裝置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它元件「下方」或「下方」的元件將被定向為在其它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術語「下面」或「下面」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取向。
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確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範圍內的平均值,考慮到所討論的測量和與測量相關的誤差的特定數量(即,測量系統的限制)。例如,「約」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或±30%、±20%、±10%、±5%內。再者,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可依光學性質、蝕刻性質或其它性質,來選擇較可接受的偏差範圍或標準偏差,而可不用一個標準偏差適用全部性質。
如圖1所示的實施例分解示意圖,本新型之背光模組殼體800包含背板100以及框件200。背板100包含背板本體110、背板側壁120、以及卡合件130。背板側壁120自背板本體110之邊緣向遠離背板本體110之方向延伸而出,亦即沿如圖1所示Z軸方向向上延伸。卡合件130自背板側壁120之頂端120A向外側延伸形成,亦即沿如圖1所示X軸方向向外延伸。具體而言,在一實施例中,背板本體110為金屬片材,係使用鈑折或捲繞之方式,將背板本體110之邊緣向上彎折形成背板側壁120,再將背板側壁120與背板本體110相連之相反端向外彎折形成卡合件130。據此,卡合件130與背板側壁120之頂端120A連接以外之部分,係與背板側壁120斷開。以不同角度觀之,卡合件130與背板側壁120之間具有間隙。其中,可根據需求於每一個或部分的背板側壁120設置卡合件130。以不同角度觀之,背板側壁120環繞並立於背板本體110之邊緣,與背板本體110共同形成一下凹部,供容納例如顯示面板、光學膜片、液晶模組、光源模組等顯示器元件。
如圖1所示的實施例分解示意圖,框件200與背板本體110相對,例如係設置於背板100上方,包含框件本體210、框件側壁220、以及卡合部230。框件本體210位於背板100上方。框件側壁220自框件本體210之邊緣向遠離框件本體210方向延伸而出,亦即沿如圖1所示Z軸方向向下延伸。卡合部230設置於框件側壁220。具體而言,在一實施例中,框件200為塑膠射出件,框件本體210、框件側壁220、以及卡合部230為一體成形。其中,可根據需求於每一個或部分的框件側壁220設置卡合部230。以不同角度觀之,框件側壁220環繞並立於框件本體210之邊緣,與框件本體210共同形成一內凹部,供容納前述顯示器元件以及至少部分背板100。
進一步而言,如圖2所示的實施例,本新型背光模組殼體800中框件200可套合於背板100外,亦即框件200、背板100可沿如圖2所示Z軸方向移動以套合。框件200與背板100套合時,框件側壁220位於背板側壁120之外側,卡合部230與卡合件130卡合,框件200與背板100兩者間沿XY平面的移動藉由彼此間的套合限制,兩者間沿Z軸方向的移動係藉由卡合部230與卡合件130間的卡合限制。據此,無需使用鉚釘等元件,背板100即可與框件200卡合固定,能降低使用此背光模組殼體800之顯示器的邊框厚度。此外,與習知藉由打凸背板形成的卡勾相比,本新型中自背板側壁120延伸形成的卡合件130的厚度可以較薄,例如可薄至約0.4mm。換言之,本新型之背光模組殼體800可使用厚度較薄的背板100以節省成本。
另一方面,圖2中的AA’剖面如圖3A所示,為了減少背板100及框件200在Y方向的移動,使兩者間的卡合更為穩固,背板100進一步包含定位件140,設置於背板側壁120之頂端120A之卡合件130以外的位置。框件200進一步包含定位部240,設置於框件本體210之底部,且與定位件140卡合。據此,框件200與背板100兩者間Y軸方向的移動進一步受到限制。在如圖3A所示的實施例中,定位件140為朝向框件200凸出的凸塊,定位部240為形狀與之對應、往框件本體210內部凹入的凹部。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定位件140及定位部240可根據不同需求變化以達成定位卡合的效果。如圖3B所示的不同實施例,定位件140為卡槽,定位部240為凸肋。
在不同實施例中,卡合件130可根據設計、製造或使用等需求而有不同變化。如圖2及圖4A所示的實施例,卡合件130為與背板側壁120間具有90°夾角的折片。其中,卡合件130凸出於背板側壁120之外側的距離較佳為0.4mm至0.6mm,以獲得較佳的卡合效果,避免框件200與背板100脫離。另一方面,如圖4B所示的實施例,卡合部230為破孔,框件200進一步包含內壁體250,自框件本體210向下延伸,位於背板側壁120相對於框件側壁220之另一側。換言之,背板側壁120之頂端120A夾設於內壁體250及框件側壁220之間。藉此,可減少設置於背板側壁120內側的光源(未繪示)出的光線由卡合部230射出造成的漏光現象、避免粉塵入侵、還可增加卡合件130與卡合部230卡合的緊密程度。另一方面,如圖4A及4B所示的實施例,框件側壁220的內側可向內凸出以抵住背板側壁120,還可進一步形成斜面供導引卡合件130進入卡合部230中。
如圖5A及5B所示的實施例,卡合件130為與背板側壁120疊合的折片。更具體而言,在一實施例中,卡合件130包含第一折片131及第二折片132。第一折片131自背板側壁120之頂端120反折形成,亦即向外及向下彎折形成,且與背板側壁120疊合。換言之,第一折片131與背板側壁120相互平行。第二折片132自第一折片131與背板側壁120之頂端120A連接之另端131A向外彎折形成,且與第一折片131間具有90°夾角。卡合件130藉由第二折片132與卡合部230卡合。進一步而言,由於第二折片132之內側實質上有第一折片131遮檔,因此可減少設置於背板側壁120內側的光源(未繪示)出的光線由卡合部230射出造成的漏光現象,避免粉塵入侵。其中,框件側壁220之內側可部分退縮供容置第一折片131。此外,如圖5B所示的實施例,框件200亦可設置內壁體250,使第一折片131及背板側壁120恰好一起被夾於內壁體250及框件側壁220之間,從而使背板100及框件200間的卡合更為穩固。在一實施例中,另一方面,如圖5A及5B所示的實施例,框件側壁220的內側可向內凸出以抵住背板側壁120,還可進一步形成斜面供導引第二折片132進入卡合部230中。
在不同實施例中,框件200可藉由減少破孔來防止漏光及避免粉塵入侵。如圖6A及6B所示的實施例,卡合部230為凹部,卡合件130藉由第二折片132與卡合部230卡合。進一步而言,第二折片132伸入形成為凹部之卡合部230,而不穿過框件側壁220。由於框件側壁220上無破孔,因此可減少設置於背板側壁120內側的光源(未繪示)出的光線由框件側壁220射出造成的漏光現象,避免粉塵入侵。此外,如圖6B所示的實施例,框件200亦可設置內壁體250,使背板100及框件200間的卡合更為穩固。
如圖7A及7B所示的實施例,卡合件130係自背板側壁120之頂端120向外及向下彎折形成,且與背板側壁120疊合。卡合部230為框件側壁220內側向內形成的凸緣,並可與第一折片131與背板側壁120之頂端120A連接之另端133抵接。藉此,卡合件130可與卡合部230卡合。此外,如圖7B所示的實施例,框件200亦可設置內壁體250,使背板100及框件200間的卡合更為穩固。
進一步而言,在如圖6A至7B所示的實施例中,框件側壁220並未因設置卡合部230而形成破孔,不影響外表面的完整性。因此,背光模組殼體800供顯示裝置使用時,可設置於顯示裝置之最外側,兼作為外觀件,無須另外設置外觀件,從而可減少零件數量。此外,由於本新型中自背板側壁120延伸形成的卡合件130的厚度可以較薄,故框件側壁220形成作為卡合部230之凹部之深度亦可較淺。換言之,框件側壁220不需為了形成作為卡合部230之凹部而增加厚度,更有利於實現窄邊框的設計。另一方面,如圖8所示的實施例,在卡合件130形成折片與背板側壁120疊合的實施例中,卡合件130及背板側壁120間進一步包含抽凸結構160,藉以使卡合件130及背板側壁120相接合,從而提升卡合件130的抗形變能力。
本新型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新型之範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之實施例並未限制本新型之範圍。相反地,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及範圍之修改及均等設置均包含於本新型之範圍內。
100:背板 110:背板本體 120:背板側壁 120A:端 130:卡合件 131:第一折片 131A:端 132:第二折片 133:端 140:定位件 160:抽凸結構 200:框件 210:框件本體 220:框件側壁 230:卡合部 240:定位部 250:內壁體 800:背光模組殼體 X:X軸 Y:Y軸 Z:Z軸
圖1為本新型背光模組殼體之實施例分解示意圖。
圖2為本新型背光模組殼體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3A為本新型背光模組殼體之實施例剖面示意圖。
圖3B為本新型背光模組殼體不同實施例剖面示意圖。
圖4A為本新型背光模組殼體中卡合件與卡合部卡合之實施例示意圖。
圖4B至7B為本新型背光模組殼體中卡合件與卡合部卡合之不同實施例示意圖。
圖8為本新型背光模組殼體中卡合件及背板側壁間進一步包含抽凸結構之實施例示意圖。
100:背板
110:背板本體
120:背板側壁
120A:端
130:卡合件
140:定位件
200:框件
210:框件本體
220:框件側壁
230:卡合部
240:定位部
800:背光模組殼體
X:X軸
Y:Y軸
Z:Z軸

Claims (13)

  1. 一種背光模組殼體,包含: 一背板,包含: 一背板本體; 一背板側壁,自該背板本體之邊緣向遠離該背板本體之方向延伸而出;以及 一卡合件,自該背板側壁之頂端向外側延伸形成;以及 一框件,設置與該背板相對,包含: 一框件本體,與該背板本體相對; 一框件側壁,自該框件本體之邊緣向遠離該框件本體方向延伸而出,並位於該背板側壁之外側;以及 一卡合部,設置於該框件側壁,且與該卡合件卡合。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殼體,其中: 該背板進一步包含一定位件,設置於該背板側壁之頂端之該卡合件以外的位置; 該框件進一步包含一定位部,設置於該框件本體之接近該框件側壁的位置,且與該定位件卡合。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背光模組殼體,其中該定位件包含一朝向該框件凸出的凸塊,該定位部包含一形狀與該定位件對應且往該框件本體之內部凹入的凹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殼體,其中該卡合件與該背板側壁之頂端連接以外之部分,與該背板側壁斷開。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殼體,其中該卡合件為與該背板側壁間具有90°夾角且自該背板側壁頂端彎折形成的折片。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殼體,其中該卡合件為與該背板側壁疊合的折片。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背光模組殼體,其中該卡合件及該背板側壁間進一步包含一抽凸結構。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背光模組殼體,其中該卡合件包含: 一第一折片,自該背板側壁之頂端反折形成,且與該背板側壁疊合;以及 一第二折片,自該第一折片與該背板側壁之頂端連接之另端向外彎折形成,且與該第一折片間具有90°夾角,該卡合件藉由該第二折片與該卡合部卡合。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殼體,其中該卡合件凸出於該背板側壁之外側的距離為0.4mm至0.6mm。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殼體,其中該卡合部為凹部。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殼體,其中該卡合部為破孔。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殼體,其中該框件進一步包含一內壁體,自該框件本體向遠離該框件本體方向延伸,位於該背板側壁相對於該框件側壁之另一側。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殼體,其中該背光模組殼體係供一種顯示裝置使用,該框件設置於該顯示裝置之最外側。
TW110214101U 2021-11-26 2021-11-26 背光模組殼體 TWM6242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4101U TWM624216U (zh) 2021-11-26 2021-11-26 背光模組殼體
CN202220735826.2U CN216870979U (zh) 2021-11-26 2022-03-31 背光模块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4101U TWM624216U (zh) 2021-11-26 2021-11-26 背光模組殼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4216U true TWM624216U (zh) 2022-03-01

Family

ID=81747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4101U TWM624216U (zh) 2021-11-26 2021-11-26 背光模組殼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70979U (zh)
TW (1) TWM62421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4789B (zh) * 2022-10-10 2023-01-13 广东中强精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边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70979U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2839B (zh) 顯示裝置
US20160170258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21227732A1 (zh) 显示装置及背板组件
TWI464499B (zh) 背光模組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JP6676115B2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I556040B (zh) 背光模組以及顯示模組
CN109765716B (zh) 超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
US918583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80123015A1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TWI528133B (zh) 具外框卡合設計之顯示裝置
WO2020077972A1 (zh) 显示装置
TWM624216U (zh) 背光模組殼體
TWI666491B (zh) 顯示裝置
JP201515852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0764312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679505A (zh) 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器
CN216901206U (zh) 显示装置
TWI481935B (zh) 顯示裝置之製作方法
CN212302171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040036258A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7017480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710822B (zh) 顯示裝置
TWI835508B (zh) 顯示裝置
TWM477623U (zh) 觸控顯示裝置
CN216119367U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