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8112B - 透鏡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透鏡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8112B
TWI708112B TW105127976A TW105127976A TWI708112B TW I708112 B TWI708112 B TW I708112B TW 105127976 A TW105127976 A TW 105127976A TW 105127976 A TW105127976 A TW 105127976A TW I708112 B TWI708112 B TW I7081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yoke
coil
shake correction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7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0770A (zh
Inventor
小沼真祐
引地俊博
安食賢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0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0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8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811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能夠實現小型化且適當地確保OIS用的推力的透鏡驅動裝置。該裝置具有抖動修正用驅動部,該抖動修正用驅動部利用由磁鐵保持器所保持的磁鐵部與所述抖動修正用線圈部構成的音圈馬達的驅動力,使包含磁鐵部及磁鐵保持器的抖動修正可動部相對於包含抖動修正用線圈部的抖動修正固定部,在與光軸方向正交的面內擺動,藉此進行抖動修正。抖動修正可動部具有磁軛,該磁軛卡合於磁鐵保持器,配置於磁鐵部的與光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面側,且抖動修正用線圈部側的面處於與磁鐵部中的抖動修正用線圈部側的面相同的平面。

Description

透鏡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自動對焦(autofocus)用及抖動修正用的透鏡驅動裝置、具有自動對焦功能及抖動修正功能的相機模組(camera module)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一般而言,智慧型手機等行動終端中搭載有小型的相機模組。此種相機模組中應用了具有自動對焦功能(以下稱為「AF功能」(Auto Focus,AF))及抖動修正功能(以下稱為「OIS功能」(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的透鏡驅動裝置,所述自動對焦功能是在拍攝被攝物時自動地進行對焦的功能,所述抖動修正功能是以光學方式對攝影時所產生的抖動(振動)進行修正而減輕圖像模糊的功能(例如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
自動對焦用及抖動修正用的透鏡驅動裝置包括:自動對焦用驅動部(以下稱為「AF用驅動部」),其用以使透鏡部在光軸方向上移動;以及抖動修正用驅動部(以下稱為「OIS用驅動部」),其用以使透鏡部在與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內擺動。
AF用驅動部例如具有配置於透鏡部周圍的自動對焦用線圈部(以下稱為「AF用線圈部」)、與在直徑方向上離開AF用線圈部而配置的自動對焦用磁鐵部(以下稱為「AF用磁鐵部」)。 利用由AF用線圈部與AF用磁鐵部構成的音圈馬達(voice coil motor)的驅動力,使包含透鏡部及AF用線圈部的自動對焦可動部(以下稱為「AF可動部」)相對於包含AF用磁鐵部的自動對焦固定部(以下稱為「AF固定部)在光軸方向上移動,藉此來自動地進行對焦。
OIS用驅動部例如具有配置於AF用驅動部的抖動修正用磁鐵部(以下稱為「OIS用磁鐵部」)、與在光軸方向上離開OIS用磁鐵部而配置的抖動修正用線圈部(以下稱為「OIS用線圈部」)。包含AF用驅動部及OIS用磁鐵部的抖動修正可動部(以下稱為「OIS可動部」)是以在光軸方向上離開包含OIS用線圈部的抖動修正固定部(以下稱為「OIS固定部」)的狀態,受到支撐構件支撐。利用由OIS用磁鐵部與OIS用線圈部構成的音圈馬達的驅動力,使OIS可動部在與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內擺動,藉此進行抖動修正。
圖1是用以對現有的透鏡驅動裝置中的驅動透鏡部的磁電路進行說明的圖。
在圖1所示的專利文獻1的透鏡驅動裝置中,將OIS用磁鐵部兼用作AF用磁鐵部。具體而言,配置透鏡部(圖示省略)的AF可動部5具有透鏡保持器(lens holder)51與AF用線圈部52,AF固定部6具有磁鐵保持器(magnet holder)61與磁鐵部62(該磁鐵部62為AF用磁鐵部且兼用作OIS用磁鐵部)。
而且,OIS可動部7具有AF用驅動部(AF可動部71及AF固定部72)。OIS可動部7是以向光軸方向光接收側離開OIS 固定部(圖示省略)的OIS用線圈部8的狀態而受到支撐。再者,攝影部具有電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型影像感測器(image sensor)等攝影元件(圖示省略),且配置於透鏡部的光軸方向成像側。攝影元件(圖示省略)拍攝藉由透鏡部(圖示省略)而成像的被攝物像,在攝影元件(圖示省略)的光軸方向光接收側配置紅外線(Infrared,IR)濾光器(圖示省略)。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專利公開第2013/121788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4-85624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1的透鏡驅動裝置是以如下方式構成,即,在圖1中,AF可動部5相對於與AF用線圈部52相對向地被磁化的磁鐵部62,向光軸方向成像側或光軸方向光接收側移動,即,向靠近或遠離攝影部的方向移動,從而進行對焦。而且,OIS可動部7相對於OIS用線圈部8,使用磁鐵部62的洩漏磁流而在與光軸方向正交的面內擺動,該OIS用線圈部8配置於與AF用線圈部52相對向地被磁化的磁鐵部62的下方。
如此,在專利文獻1的透鏡驅動裝置中,將磁鐵部62兼用作AF用磁鐵部與OIS用磁鐵部,無需分別使用具有所述兩者的功能的磁鐵,從而實現了透鏡驅動裝置自身的小型化。該透鏡 驅動裝置的構造存在如下問題:由於使用為了確保AF用的磁流而配置的磁鐵部62的洩漏磁流J,故而難以充分地獲得與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內的擺動方向的推力來使OIS可動部7可動。
此處,為了使磁鐵部62的磁流集中,如專利文獻2所示,可考慮使用磁軛(york)。
然而,引用文獻2是以如下方式構成,即,使安裝於磁鐵部的磁軛的高度高於磁鐵部的高度,在磁鐵部的上側構成小於磁鐵部厚度的磁隙(magnetic gap),藉此,使朝向AF用線圈的磁流集中。因此,具有如下擔憂:用以使與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內的擺動方向的推力(OIS用的推力)提高的磁流減少而無法充分得到確保。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能夠實現小型化且適當地確保OIS用的推力的透鏡驅動裝置、具備該透鏡驅動裝置的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本發明的透鏡驅動裝置採用如下構成:包括抖動修正用驅動部,該抖動修正用驅動部具有配置於透鏡部周圍的磁鐵部、保持所述磁鐵部的磁鐵保持器以及在光軸方向上離開所述磁鐵部而配置的抖動修正用線圈部,利用由所述磁鐵部與所述抖動修正用線圈部構成的音圈馬達的驅動力,使包含所述磁鐵部及所述磁鐵保持器的抖動修正可動部相對於包含所述抖動修正用線圈部的抖動修正固定部,在與光軸方向正交的面內擺動,藉此進行抖動修正; 所述抖動修正可動部具有磁軛,該磁軛卡合於所述磁鐵保持器,配置於所述磁鐵部的與所述光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面側,且所述抖動修正用線圈部側的面處於與所述磁鐵部中的所述抖動修正用線圈部側的面相同的平面。
本發明的相機模組包括:所述構成的透鏡驅動裝置;透鏡部,其安裝於所述自動對焦可動部;以及攝影部,其拍攝藉由所述透鏡部而成像的被攝物像。
本發明的相機搭載裝置是作為資訊機器或運輸機器的相機搭載裝置,包括所述相機模組。
根據本發明,能夠實現小型化且適當地確保OIS用的推力。
1:透鏡驅動裝置
2:保護殼
11:AF可動部
12:AF固定部
211:OIS用線圈部
18、18A、18B、18C、18D:磁軛
20:OIS固定部
111:透鏡保持器
112:AF用線圈部
121:磁鐵保持器
100:OIS可動部(抖動修正可動部、AF用驅動部)
122:磁鐵部(AF用磁鐵部、OIS用磁鐵部)
122A、122B、122C、122D:永久磁鐵
184:卡合部(凹狀部)
186:擋止爪部(爪部)
1211:側壁
1212:爪嵌合部
1214:被卡合部(凸狀部)
A:相機模組
M:智慧型手機
圖1是用以對現有的透鏡驅動裝置中的透鏡部的位移進行說明的圖。
圖2A及圖2B是表示搭載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相機模組的智慧型手機的圖。
圖3是相機模組的外觀立體圖。
圖4是相機模組的分解立體圖。
圖5是透鏡驅動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6是OIS可動部的分解立體圖。
圖7是OIS固定部的分解立體圖。
圖8是相機模組的沿著Z軸方向及X軸方向的剖面圖。
圖9是相機模組的沿著Z軸方向及Y軸方向的剖面圖。
圖10是表示磁軛與磁鐵部的關係的透鏡驅動裝置的側面圖。
圖11A及圖11B是概要性地表示磁軛的變形例的圖。
圖12A及圖12B是概要性地表示磁軛的變形例的圖。
圖13A及圖13B是表示作為搭載車載用相機模組的相機搭載裝置的汽車的圖。
以下,基於圖式來詳細地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2A及圖2B是表示搭載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相機模組A的智慧型手機M的圖。圖2A是智慧型手機M的正面圖,圖2B是智慧型手機M的背面圖。
智慧型手機M例如搭載相機模組A作為背面相機OC。 相機模組A具備自動對焦功能及抖動修正功能,能夠在拍攝被攝物時自動地進行對焦,並且能夠以光學方式對攝影時所產生的抖動(振動)進行修正,拍攝出無圖像抖動的圖像。
圖3是相機模組A的外觀立體圖。圖4是相機模組A的分解立體圖。
如圖3、圖4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使用正交座標系(X,Y,Z)進行說明。在後述的圖中,亦利用共用的正交座標系(X,Y,Z)進行表示。相機模組A是以如下方式被搭載,即,在利用 智慧型手機M實際進行拍攝的情況下,X方向為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Y方向為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Z方向為前後方向。 即,Z方向為光軸方向,圖中的上側為光軸方向光接收側(亦稱為「微距位置側」),下側為光軸方向成像側(亦稱為「無窮遠位置側」)。此處,「微距位置」是指對焦於處在最短攝影距離的被攝物時的透鏡位置(最靠光接收側),「無窮遠位置」是指對焦於處在無窮遠處的被攝物時的透鏡位置(最靠成像側的位置)。即,從微距位置至無窮遠位置為止的範圍為AF可動部11(參照圖6)的可移動範圍。
相機模組A包括將透鏡收容於圓筒形狀的鏡筒(lens barrel)而成的透鏡部3、AF用及OIS用的透鏡驅動裝置1、拍攝藉由透鏡部而成像的被攝物像的攝影部(圖示省略)以及覆蓋整體的保護殼(shield cover)2等。
保護殼2是在從光軸方向進行觀察的俯視時呈正方形狀的有蓋方筒體,在上表面具有圓形的開口2a。透鏡部(圖示省略)從該開口2a面向外部。保護殼2固定於透鏡驅動裝置1的OIS固定部20的基座構件23(參照圖7)。保護殼2具有導電性,其電性連接於OIS固定部20的接地端子(圖示省略)而接地。
攝影部(圖示省略)具有攝影元件(圖示省略),且配置於透鏡驅動裝置1的光軸方向成像側。攝影元件(圖示省略)例如包含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型影像感測器、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型影像感測器等。攝影元件(圖示省略)拍攝藉由透鏡部(圖示省略)而成像的被攝物像。在攝影元件(圖示省略)的光軸方向光接收側配置IR濾光器(圖示省略)。
圖5是透鏡驅動裝置1的分解立體圖,圖6是OIS可動部100的分解立體圖。而且,圖7是OIS固定部20的分解立體圖,圖8是圖2A及圖2B所示的相機模組A的沿著Z軸方向及X軸方向的剖面圖,圖9是圖2A及圖2B所示的相機模組A的沿著Z軸方向及Y軸方向的剖面圖。
如圖5所示,透鏡驅動裝置1包括OIS可動部(抖動修正可動部)100、OIS固定部20及支撐構件30等。
OIS可動部100是具有構成OIS用音圈馬達的OIS用磁鐵部(此處為磁鐵部122)且於抖動修正時在XY平面內擺動的部分。OIS固定部20是具有OIS用線圈部的部分。即,透鏡驅動裝置1的OIS用透鏡驅動部採用了動磁(moving magnet)方式。OIS可動部100包含AF用驅動部(AF可動部11及AF固定部12,參照圖6)。
OIS可動部100向光軸方向光接收側離開OIS固定部20而配置,且藉由支撐構件30與OIS固定部20連結。具體而言,支撐構件30由沿著Z方向延伸的6根吊線(suspension wire)構成(以下稱為「吊線30」)。吊線30的一端(上端)固定於OIS可動部100(上側彈性支撐部13,參照圖6),另一端(下端)固定於OIS固定部20(線圈基板21,參照圖7)。OIS可動部100以 可在XY平面內擺動的方式受到吊線30支撐。
在本實施形態中,6根吊線30中的吊線31A、31B被用作霍爾元件161(參照圖6)的信號路徑(信號用吊線)。而且,吊線32A、32B被用作向霍爾元件161供電的供電路徑(霍爾元件供電用吊線)。進而,吊線33A、33B被用作向AF用線圈部112(參照圖6)供電的供電路徑(線圈供電用吊線)。再者,吊線30的根數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大於6根。
如圖6所示,OIS可動部100包括AF可動部11、AF固定部12、上側彈性支撐部13及下側彈性支撐部14等。AF可動部11是具有構成AF用音圈馬達的AF用線圈部且於對焦時在光軸方向上移動的部分。AF固定部12是具有AF用磁鐵部的部分。 即,透鏡驅動裝置1的AF用驅動部採用了動圈(moving coil)方式。AF可動部11向直徑方向內側離開AF固定部12而配置,且藉由上側彈性支撐部13及下側彈性支撐部14與AF固定部12連結。
AF可動部11具有透鏡保持器111、AF用線圈部112及位置檢測用磁鐵15。
透鏡保持器111是圓筒形狀的構件,透鏡部(圖示省略)藉由黏接或螺合而固定於透鏡收容部111a。透鏡保持器111在透鏡收容部111a的圓周面具有上側凸緣部111b及下側凸緣部111c。 AF用線圈部112捲繞於由上側凸緣部111b與下側凸緣部111c夾持的部分(以下稱為「線圈捲繞部」)。
透鏡保持器111在透鏡收容部111a的上部外周的與使十字方向旋轉45°而成的方向(以下稱為「對角方向」)交叉的4個部分,具有對上側彈性支撐部13進行固定的上彈簧固定部111e。 透鏡保持器111具有纏繞部111f,該纏繞部111f從4個上彈簧固定部111e中的位於對角的兩個上彈簧固定部111e向直徑方向外側突出。而且,透鏡保持器111在下表面的與X方向及Y方向(以下稱為「十字方向」)交叉的4個部分,具有對下側彈性支撐部14進行固定的下彈簧固定部(圖示省略)。
透鏡保持器111在透鏡收容部111a的上部外周的與十字方向交叉的4個部分,具有較上側凸緣部111b及下側凸緣部111c更向直徑方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111d。突出部111d的上表面成為用以限制AF可動部11向光軸方向光接收側移動的被卡止部,突出部111d的下表面成為用以限制AF可動部11向光軸方向成像側移動的被卡止部。
AF用線圈部112是在對焦時通電的空心線圈,其捲繞於透鏡保持器111的線圈捲繞部的外周面。AF用線圈部112的兩端纏繞於透鏡保持器111的纏繞部111f、111f。
位置檢測用磁鐵15配置於磁鐵收容部111h,該磁鐵收容部111h形成於透鏡保持器111的上彈簧固定部111e。配置於與位置檢測部16相對應的一側的位置檢測用磁鐵15(以下稱為「第1位置檢測用磁鐵15A」)實際用於檢測AF可動部11的位置。另一個位置檢測用磁鐵15(以下稱為「第2位置檢測用磁鐵15B」) 是不用於檢測AF可動部11的位置的虛設磁鐵。配置第2位置檢測用磁鐵15B,以使作用於AF可動部11的磁力平衡,從而使AF可動部11的姿勢穩定。即,在未配置第2位置檢測用磁鐵15B的情況下,由於磁鐵部122所產生的磁場,偏向AF可動部11的磁力起作用,AF可動部11的姿勢變得不穩定,因此,藉由配置第2位置檢測用磁鐵15B來防止該情況。
AF固定部12具有磁鐵保持器121、磁鐵部122及位置檢測部16。磁鐵部122是在AF可動部11插入至磁鐵保持器121後安裝。
磁鐵保持器121具有俯視時呈正方形的方筒形狀。此處,磁鐵保持器121由非磁性體形成,且保持安裝於側壁1211的內表面的磁鐵部122。
側壁1211具有被卡合部1214,該被卡合部1214卡合於磁軛18(18A~18D)的卡合部184。被卡合部1214呈在側壁1211的各個下部向下方開口的缺口形狀,且以在X軸方向或Y軸方向上與磁軛18(18A~18D)卡合而限制了朝向Z方向的移動的狀態下卡合。
磁鐵保持器121呈圓弧狀向直徑方向內側凹陷而形成於側壁彼此的4個連結部(沿著Z方向的4條邊)。在該部分配置吊線30(以下稱為「線插通部121a」)。藉由設置線插通部121a,避免在OIS可動部100擺動時,吊線30與磁鐵保持器121干涉。
磁鐵保持器121在上部具有呈環狀向直徑方向內側突出 的擋止部121b。在擋止部121b中,與透鏡保持器111的上彈簧固定部111e相對應的部分被切除,使得AF可動部11能夠較磁鐵保持器121的上表面更向光軸方向光接收側移動。當AF可動部11向光軸方向光接收側移動時,擋止部121b抵接於透鏡保持器111的突出部111d,藉此,限制AF可動部11向光軸方向光接收側移動。而且,在擋止部121b的上表面載置上側彈性支撐部13的臂部131c、131f、132c、132f。
磁鐵保持器121在下表面121e的四個角落具有對下側彈性支撐部14進行固定的下彈簧固定部(以下稱為「下彈簧固定部121e」)。磁鐵保持器121在上部的四個角落具有對上側彈性支撐部13進行固定的上彈簧固定部121c。上彈簧固定部121c的角部121d的上表面是以較磁鐵保持器121的上表面(安裝上側彈性支撐部13的面)稍微凹陷的方式形成,以在安裝了上側彈性支撐部13時形成間隙(以下稱為「減震材配置部121d」)。減震材配置部121d的頂角部(與線插通部121a的上部相連地設置的部分)較下部更向外側延伸,且被切割為圓弧狀。減震材配置部121d的被切割為圓弧狀的部分構成線插通部121a的一部分。
磁鐵部122具有4個長方體狀的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及連結磁軛123。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沿著磁鐵保持器121的4個側壁的內表面配置。如圖8及圖9所示,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是以形成在直徑方向上橫穿AF用線圈部112的磁場的方式被磁化。例如,永久磁鐵122A~永久 磁鐵122D的內周側被磁化為N極,外周側被磁化為S極。透鏡保持器111的突出部111d位於磁鐵部122與磁鐵保持器121的擋止部121b之間的空間中。
藉由磁鐵部122及AF用線圈部112構成AF用音圈馬達。在本實施形態中,磁鐵部122兼用作AF用磁鐵部與OIS用磁鐵部。
永久磁鐵122A的一個長度方向端面、與鄰接於該長度方向端面的永久磁鐵122B的長度方向端面是由連結磁軛123連結。連結磁軛123在一端部具有磁軛部123a,在另一端部具有磁軛部123b。即,在永久磁鐵122A的與第1位置檢測用磁鐵15A接近的端面配置磁軛部123a,在永久磁鐵122B的與第1位置檢測用磁鐵15A接近的端面配置磁軛部123b。
同樣地,永久磁鐵122C的一個長度方向端面、與鄰接於該長度方向端面的永久磁鐵122D的長度方向端面是由連結磁軛124連結。在永久磁鐵122C的與第2位置檢測用磁鐵15B接近的端面配置磁軛部124a,在永久磁鐵122D的與第2位置檢測用磁鐵15B接近的端面配置磁軛部124b。
磁軛部123a、123b用以抑制磁鐵部122所產生的磁流與霍爾元件161的檢測部交叉,即,用以減少洩漏磁流。藉由配置磁軛部123a、123b,可減少霍爾元件161的輸出偏差,且可設定高放大增益。檢測感度提高。在配置有磁軛部123a、123b的情況下,在該磁軛部123a、123b與第1位置檢測用磁鐵15A之間產 生吸引力。配置磁軛部124a、124b,以使作用於AF可動部11的磁力平衡,從而使AF可動部11的姿勢穩定。
在本實施形態中應用了連結磁軛123、124,磁軛部123a、123b、124a、124b亦可分別由獨立的構件構成。然而,磁軛部123a、123b較佳為以本實施形態所示的方式連結。藉此,與將磁軛部分別安裝於永久磁鐵122A、122B的情況相比較,會顯著地使安裝作業變得容易。而且,在連結磁軛部123a及磁軛部123b的連結部與第1位置檢測用磁鐵15A之間亦產生吸引力,因此,在以使該吸引力達到所期望的值的方式來設計連結磁軛123的情況下,能夠使磁軛部123a、123b的厚度變薄。相應地能夠增加永久磁鐵122A、122B的長度,因此,AF用驅動部的驅動特性提高。 進而,在增強AF固定部12的強度的方面亦有用。
磁軛18由磁性體形成,例如由SPCC(Steel Plate ColdRolled Coil)(冷軋鋼板)等板狀的磁性體形成。磁軛18連接於磁鐵部122而使磁鐵部122的吸附力增加。此處,磁軛18具有分別連接於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4個板狀的磁軛18A~磁軛18D。
磁軛18A~磁軛18D配置於磁鐵部122的與光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面側。此處,磁軛18A~磁軛18D向磁化方向(此處為磁化方向外側)吸附於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
磁軛18A~磁軛18D是以使下表面(OIS線圈211A~OIS線圈211D側的面)成為與各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下表 面(OIS線圈211A~OIS線圈211D側的面)相同的平面的方式,將下表面(OIS線圈211A~OIS線圈211D側的面)安裝於對應的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即,磁軛18(磁軛18A~磁軛18D)及磁鐵部122(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在光軸方向上處於OIS線圈部211(OIS線圈211A~OIS線圈211D)側的面即下表面較佳為同一平面。這些處於同一平面的下表面與OIS用線圈部211(OIS線圈211A~OIS線圈211D)相對向。而且,磁軛18A~磁軛18D的上表面是以如下方式形成,即,處於與對應的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上表面相同的高度,或低於各上表面。
在磁軛18A~磁軛18D的上部形成有卡合部184,該卡合部184卡合於磁鐵保持器121的側壁1211的被卡合部1214。卡合部184是對應於被卡合部1214的形狀而形成,藉由卡合於被卡合部1214,朝向在水平方向上正交的兩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X軸方向或Y軸方向)的移動受到限制。即,卡合部184與被卡合部1214彼此卡合,藉此,能夠相對於安裝於磁鐵保持器121的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將磁軛18A~磁軛18D配置在定位於水平方向的正確的位置。
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磁軛18A~磁軛18D的卡合部184形成為凹狀,磁鐵保持器121的側壁1211的被卡合部1214形成為嵌合於卡合部184的凸狀。
本實施形態的卡合部184及被卡合部1214是以如下方式形 成,即,在卡合狀態下,磁鐵保持器121與磁軛18(18A~18D)不會相對地在Z軸方向上移動。
磁軛18(18A~18D)在呈矩形板狀的磁軛本體182的上部中央部形成向上方開口的中央凹狀部,在構成該中央凹狀部的對向邊部的上端部分別具有向對向方向突出的擋止爪部186。另一方面,在磁鐵保持器121的側壁1211中的被卡合部1214形成有爪嵌合部1212,該爪嵌合部1212在水平方向上向凸狀部的基端側凹陷且由擋止爪部186嵌合。擋止爪部186嵌合於爪嵌合部1212,藉此,限制磁軛18A~磁軛18D相對於磁鐵保持器121向Z軸方向相對地移動。藉此,能夠防止因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吸引力而相對於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向下方(光軸方向)移位。
卡合部184及被卡合部1214利用磁鐵部122外側的面,詳細而言利用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半徑方向外側的面(外側面),在該面上卡合。藉此,磁軛18A~磁軛18D與側壁1211一併,以上部為非磁性體,下部為磁性體的方式來構成OIS可動部100的側壁部分。
即使磁鐵保持器121所保持的磁鐵部122(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預先已磁化,亦能夠防止因磁鐵部122的吸引力而向下方移位,並且能夠將磁軛18A~磁軛18D安裝於磁鐵保持器121。即,使磁軛18A~磁軛18D吸附於磁鐵部122(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外側面,並且在外側面上,將 凹狀的卡合部184嵌合於凸狀的被卡合部1214。藉此,磁軛18A~磁軛18D以朝向在水平方向上正交的兩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X軸方向或Y軸方向)與Z軸方向的相對移動受到限制的狀態,在適當的位置容易地被吸引且安裝於磁鐵保持器121。藉此,能夠組裝透鏡驅動裝置1。再者,亦可藉由插入成形來使磁軛18A~磁軛18D與樹脂製的磁鐵保持器121一體地成形。藉由插入成形使部件一體化,藉此,能夠減少步驟數且能夠提高組裝時的位置精度。 而且,亦可使樹脂中含有磁性體而使磁鐵保持器121成形。
位置檢測部16配置於磁鐵保持器121的4個上彈簧固定部121d中的一個上彈簧固定部121c。位置檢測部16具有利用霍爾效應來檢測磁場變化的霍爾元件161、與用以向霍爾元件161供電且用以提取檢測信號的位置檢測用基板162。霍爾元件161具有包含半導體元件的檢測部(圖示省略),且以使檢測部的檢測方向與光軸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位置檢測部16主要檢測由第1位置檢測用磁鐵15A產生的磁場的變化。藉此,檢測光軸方向上的AF可動部11的位置。
上側彈性支撐部13是包含例如鈹銅、鎳銅、不鏽鋼等的平板彈簧,且俯視時整體上具有正方形狀。上側彈性支撐部13具有相對於AF固定部12來彈性支撐AF可動部11的上側平板彈簧131、132;用以對霍爾元件161供電的電源線部133、134;以及提取來自霍爾元件161的檢測信號的信號線部135、136。上側平板彈簧131、上側平板彈簧132、電源線部133、電源線部134 以及信號線部135、信號線部136藉由蝕刻加工而成形。
上側平板彈簧131具有兩個彈簧部131A、131B。彈簧部131A具有:透鏡保持器固定部131a,其固定於透鏡保持器111;磁鐵保持器固定部131b,其配置於透鏡保持器固定部131a的直徑方向外側且固定於磁鐵保持器121;以及臂部131c,其連結透鏡保持器固定部131a與磁鐵保持器固定部131b。同樣地,彈簧部131B具有透鏡保持器固定部131d、磁鐵保持器固定部131e及臂部131f。透鏡保持器固定部131a、131d由臂部131c的內側連結,磁鐵保持器固定部131b、131e由臂部131c、131f的外側連結。
透鏡保持器固定部131a、131d具有與透鏡保持器111的上彈簧固定部111e相對應的形狀。透鏡保持器固定部131a、131d的固定孔插嵌於透鏡保持器111的定位凸台,藉此,上側平板彈簧131相對於透鏡保持器111而被定位、固定。
磁鐵保持器固定部131b、131e具有與磁鐵保持器121的上彈簧固定部121c相對應的形狀。磁鐵保持器固定部131b、131e的固定孔插嵌於上彈簧固定部121c的定位凸台,藉此,上側平板彈簧131相對於磁鐵保持器121而被定位、固定。
臂部131c、131f以在XY平面內起伏的方式延伸,且在AF可動部11移動時彈性變形。
上側平板彈簧131具有從磁鐵保持器固定部131b彎曲延伸出的線連接部131g。用以向AF用線圈部112供電的吊線33B(參照圖5)連接於線連接部131g。上側平板彈簧131具有從透 鏡保持器固定部131d延伸出的俯視時呈U字狀的線圈連接部131h。線圈連接部131h藉由焊接與纏繞於透鏡保持器111的一個纏繞部111f的AF用線圈部112的一端部電性連接。
上側平板彈簧132並非呈與上側平板彈簧131完全相同的形狀,但由於基本構造相同,故而省略說明。用以向AF用線圈部112供電的吊線33A(參照圖5)連接於上側平板彈簧132的線連接部132g。而且,線圈連接部132h藉由焊接與纏繞於透鏡保持器111的另一個纏繞部111f的AF用線圈部112的另一端部電性連接。
電源線部133在兩端部具有與磁鐵保持器121的定位凸台相對應的固定孔133a、133b。電源線部133在一端部具有彎曲地延伸出的線連接部133c。用以向霍爾元件161供電的吊線32A(參照圖5)連接於線連接部133c。電源線部133的另一端部連接於位置檢測用基板162的電源端子。
電源線部134具有與電源線部133對稱的形狀。用以向霍爾元件161供電的吊線32B(參照圖5)連接於電源線部134的線連接部134c。而且,電源線部134的另一端部連接於位置檢測用基板162的電源端子。
信號線部135具有與磁鐵保持器121的定位凸台相對應的固定孔135a。信號線部135在一端部具有彎曲地延伸出的線連接部135b。用以提取來自霍爾元件161的檢測信號的吊線31A(參照圖5)連接於線連接部135b。信號線部135的另一端部連接於 位置檢測用基板162的信號端子。
信號線部136具有與信號線部135對稱的形狀。用以提取來自霍爾元件161的信號的吊線31B(參照圖5)連接於信號線部136的線連接部136b。而且,信號線部136的另一端部連接於位置檢測用基板162的信號端子。
線連接部131g、132g、133c、134c、135b、136b位於磁鐵保持器121的線插通部121a的光軸方向光接收側。在已將上側彈性支撐部13安裝於磁鐵保持器121的狀態下,在線連接部131g、132g、133c、134c、135b、136b與減震材配置部121d之間形成間隙(參照圖5)。在該間隙中配置減震材。而且,線連接部131g、132g、133c、134c、135b、136b具有容易彈性變形的形狀。 由於線連接部131g、132g、133c、134c、135b、136b與吊線30的撓曲,落下時的衝擊被吸收。因此,能夠有效果地防止吊線30因落下等的衝擊而塑性變形或斷裂。
與上側彈性支撐部13同樣地,下側彈性支撐部14是包含例如鈹銅、鎳銅、不鏽鋼等的平板彈簧(以下稱為「下側平板彈簧14」),且俯視時整體上具有正方形狀。下側平板彈簧14彈性地連接AF固定部12(磁鐵保持器121)與AF可動部11(透鏡保持器111)。下側平板彈簧14藉由蝕刻加工而成形。
下側平板彈簧14(下側彈性支撐構件)具有4個彈簧部141~彈簧部144。彈簧部141具有:透鏡保持器固定部141a,其固定於透鏡保持器111;磁鐵保持器固定部141b,其配置於從透 鏡保持器固定部141a旋轉90°後的位置且固定於磁鐵保持器121;以及臂部141c,其連結透鏡保持器固定部141a與磁鐵保持器固定部141b。彈簧部142~彈簧部144亦具有同樣的構成。
透鏡保持器固定部141a~透鏡保持器固定部144a的相鄰的透鏡保持器固定部彼此由連結部145連結,整體上具有與透鏡保持器111的下彈簧固定部(圖示省略)相對應的形狀。透鏡保持器固定部141a~透鏡保持器固定部144a的固定孔插嵌於透鏡保持器111的下彈簧固定部(圖示省略)的定位凸台,藉此,下側平板彈簧14相對於透鏡保持器111而被定位、固定。
磁鐵保持器固定部141b~磁鐵保持器固定部144b具有與磁鐵保持器121的下彈簧固定部121e相對應的形狀。磁鐵保持器固定部141b~磁鐵保持器固定部144b的固定孔插嵌於下彈簧固定部121e的定位凸台,藉此,下側平板彈簧14相對於磁鐵保持器121而被定位、固定。
在組裝OIS可動部100的情況下,首先,將位置檢測部16(霍爾元件161及位置檢測用基板162)安裝於磁鐵保持器121,將連結磁軛123、124安裝於磁鐵保持器121的磁軛收容部(圖示省略)。接著,將上側彈性支撐部13安裝於上彈簧固定部121c。
此時,電源線部133、134的一端焊接且電性連接於位置檢測用基板162的電源端子。而且,信號線部135、136的一端焊接且電性連接於位置檢測用基板162的信號端子。
其次,將下側平板彈簧14安裝於透鏡保持器111的下 彈簧固定部(圖示省略),在該狀態下,從光軸方向成像側將透鏡保持器111插嵌於磁鐵保持器121。接著,將上側平板彈簧131、132安裝於透鏡保持器111的上彈簧固定部111e。而且,將下側平板彈簧14安裝於磁鐵保持器121的下彈簧固定部(圖示省略)。
此時,上側平板彈簧131的線圈連接部131h焊接且電性連接於在透鏡保持器111的一個纏繞部111f上纏繞的AF用線圈部112的一端部。同樣地,上側平板彈簧132的纏繞連接部132h焊接且電性連接於在透鏡保持器111的另一個纏繞部111f上纏繞的AF用線圈部112的另一端部。
其次,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從光軸方向成像側插入、黏接於磁鐵保持器121。同時,連結磁軛123的一個磁軛部123a黏接於永久磁鐵122A的長度方向端面,連結磁軛123的另一個磁軛部123b黏接於永久磁鐵122B的長度方向端面。而且,連結磁軛124的一個磁軛部124a黏接於永久磁鐵122C的長度方向端面,連結磁軛124的另一個磁軛部124b黏接於永久磁鐵122D的長度方向端面。
其次,磁軛18A~磁軛18D藉由嵌合而安裝於磁鐵保持器121。具體而言,磁軛18A~磁軛18D藉由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吸引力而吸附於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外表面,且將卡合部184卡合於磁鐵保持器121的被卡合部1214。 藉此,磁軛18A~磁軛18D配置於定位在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外表面的位置,且卡合於磁鐵保持器121。此處,擋止 爪部186嵌合於爪嵌合部1212,因此,磁軛18A~磁軛18D分別以XY軸的一個方向與Z軸方向的移動受到限制的狀態,安裝於磁鐵保持器121。以所述方式組裝OIS可動部100(AF用驅動部)。
如此,透鏡驅動裝置1具有配置於透鏡部周圍的AF用線圈部112、與在直徑方向上離開AF用線圈部112而配置的AF用磁鐵部122。透鏡驅動裝置1具備AF用驅動部(OIS可動部100),該AF用驅動部(OIS可動部100)利用由AF用線圈部112與AF用磁鐵部122構成的音圈馬達的驅動力,使包含AF用線圈部112的AF可動部11相對於包含AF用磁鐵部122的AF固定部12在光軸方向上移動,藉此來自動地進行對焦。
如圖7所示,OIS固定部20包括線圈基板21、連接基板22、基座構件23及位置檢測部24等。
線圈基板21是俯視時呈正方形狀的基板,在中央具有圓形的開口21a。線圈基板21在四個角落具有吊線30的另一端(下端)所插入的線固定孔21b。而且,線圈基板21在開口21a的周緣部的與對角方向交叉的位置具有定位孔21c。
線圈基板21在光軸方向上的與磁鐵部122相對向的位置具有OIS用線圈部211。OIS用線圈部211具有與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相對應的4個OIS線圈211A~OIS線圈211D。 以使從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底面釋放出的磁場沿著Z方向橫穿OIS線圈211A~OIS線圈211D各自的長邊部分的方式,對OIS線圈211A~OIS線圈211D及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 鐵122D的大小或配置進行設定。利用磁鐵部122與OIS用線圈部211來構成OIS用音圈馬達。
與線圈基板21同樣地,連接基板22是俯視時呈正方形狀的基板,在中央具有圓形的開口22a。連接基板22在開口22a的周緣部的與線圈基板21的定位孔21c相對應的位置具有定位孔22b。連接基板22在沿著Y方向的兩條邊,分別具有向下方彎曲而形成的控制端子22c。
連接基板22在開口22a的內周緣部的與對角方向交叉的四處,具有用以對OIS用線圈部211供電的電源端子22d。而且,連接基板22具有用以對AF用線圈部112及OIS用線圈部211供電的電源線(圖示省略)、從位置檢測部24輸出的檢測信號用的信號線(圖示省略)。在連接基板22的背面配置位置檢測部24,該位置檢測部24檢測XY平面中的OIS可動部100的位置。
位置檢測部24例如是由利用霍爾效應來檢測磁場的霍爾元件24A、24B(磁感測器)構成。霍爾元件24A、24B配置於連接基板22下表面的鄰接的兩條邊的各自的大致中央。利用霍爾元件24A、24B來檢測由磁鐵部122形成的磁場,藉此,能夠確定XY平面中的OIS可動部100的位置。再者,亦可與磁鐵部122不同地將位置檢測用磁鐵配置於OIS可動部100。
與線圈基板21同樣地,基座構件23是俯視時呈正方形狀的構件,在中央具有圓形的開口23a。基座構件23在開口23a的周緣部的與線圈基板21的定位孔21c及連接基板22的定位孔 22b相對應的位置具有定位凸台23b。
基座構件23在周緣部的與連接基板22的控制端子22c相對應的位置具有凹部23c。凹部23c形成為向下方且向外側擴展的傾斜(taper)狀。而且,基座構件23在開口23a的周緣部,具有收容霍爾元件24A、24B的霍爾元件收容部23d、收容連接基板22的電源端子22d的端子收容部23e。
在組裝OIS固定部20的情況下,首先,藉由焊接來黏接線圈基板21與連接基板22。藉此,OIS用線圈部211與連接基板22的電源線(圖示省略)電性連接。
其次,線圈基板21的定位孔21c及連接基板22的定位孔22b插嵌於基座構件23的定位凸台23b,將線圈基板21及連接基板22載置於基座構件23。連接基板22的控制端子22c卡合於基座構件23的凹部23c,藉此,線圈基板21及連接基板22固定於基座構件23。以所述方式組裝OIS固定部20。
如此,透鏡驅動裝置1具有配置於AF用驅動部的磁鐵部122(OIS用磁鐵部)、與在光軸方向上離開磁鐵部122而配置的OIS用線圈部211。透鏡驅動裝置1具備OIS用驅動部,該OIS用驅動部利用由OIS用線圈部211、磁軛18及磁鐵部122構成的音圈馬達的驅動力,使包含磁鐵部122的OIS可動部100相對於包含OIS用線圈部211的OIS固定部20,在與光軸方向正交的平面內擺動,藉此進行抖動修正。
在組裝透鏡驅動裝置1的情況下,吊線33A、33B的一 端分別插通且藉由焊接而固定於上側平板彈簧132的線連接部132g、上側平板彈簧131的線連接部131g。吊線32A、32B的一端分別插通且藉由焊接而固定於電源線部133的線連接部133c、電源線部134的線連接部134c。吊線31A、31B的一端分別插通且藉由焊接而固定於信號線部135的線連接部135b、信號線部136的線連接部136b。藉此,吊線30與上側平板彈簧131、上側平板彈簧132、電源線部133、電源線部134以及信號線部135、信號線部136電性連接。
其次,吊線30的另一端(下端)插通且藉由焊接而固定於線圈基板21的線固定孔21b。藉此,吊線30與連接基板22的電源線及信號線電性連接。即,可經由吊線30與上側彈性支撐部13而向AF用線圈部112、霍爾元件161供電以及控制霍爾元件161的動作。
而且,以包圍吊線30的方式,將減震材(圖示省略)配置於磁鐵保持器121的減震材配置部121d(包含線插通部121a的上部)。減震材介於上側平板彈簧131、132與磁鐵保持器121之間。藉由使減震材(圖示省略)介於上側平板彈簧131、132與磁鐵保持器121之間來抑制多餘共振(高次共振模式)的產生,因此,能夠確保動作的穩定性。能夠使用分配器(dispenser),容易地將減震材塗佈於減震材配置部121d。能夠應用例如紫外線硬化性矽酮凝膠(silicone gel)作為減震材。
以使保護殼2的下端部抵接於連接基板22的接地端子 (圖示省略)的方式,將保護殼2安裝於透鏡驅動裝置1。保護殼 2經由接地端子(圖示省略)而接地,因此,能夠阻斷電磁相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雜訊。
在透鏡驅動裝置1進行抖動修正的情況下,對OIS用線圈部211通電。對OIS用線圈部211通電之後,藉由磁鐵部122的磁場與流入至OIS用線圈部211的電流的相互作用,在OIS用線圈部211中產生洛侖茲力(弗萊明左手定則)。洛侖茲力的方向是與磁場方向(Z方向)及流入至OIS用線圈部211的長邊部分的電流的方向(X方向或Y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或X方向)。 由於OIS用線圈部211已固定,故而反作用力會作用於磁鐵部122。該反作用力成為OIS用音圈馬達的驅動力,具有磁鐵部122的OIS可動部100在XY平面內擺動,從而進行抖動修正。
在透鏡驅動裝置1進行自動對焦的情況下,對AF用線圈部112通電。對AF用線圈部112通電之後,藉由磁鐵部122的磁場與流入至AF用線圈部112的電流的相互作用,在AF用線圈部112中產生洛侖茲力。洛侖茲力的方向是與磁場方向(X方向或Y方向)及流入至AF用線圈部211的電流的方向(Y方向或X方向)正交的方向(Z方向)。由於磁鐵部122已固定,故而反作用力會作用於AF用線圈部112。該反作用力成為AF用音圈馬達的驅動力,具有AF用線圈部112的AF可動部11在光軸方向上移動而進行對焦。
此處,在不進行對焦的未通電時,AF可動部11藉由上 側平板彈簧131、132及下側平板彈簧14而成為懸吊於無窮遠位置與微距位置之間的狀態(以下稱為「基準狀態」)。即,在OIS可動部100中,AF可動部11(透鏡保持器111)以相對於AF固定部12(磁鐵保持器121)定位的狀態,可向Z方向兩側位移地受到上側平板彈簧131、132及下側平板彈簧14彈性支撐。
在進行對焦時,根據是使AF可動部11從基準狀態向微距位置側移動還是向無窮遠位置側移動來控制電流的方向。而且,根據AF可動部11的移動距離來控制電流的大小。
在對焦時,AF可動部11向無窮遠位置側移動的情況下,透鏡保持器111的突出部111d的下表面靠近磁鐵部122的上表面,且最終抵接於該磁鐵部122的上表面。即,藉由透鏡保持器111的突出部111d的下表面與磁鐵部122的上表面來限制朝向無窮遠位置側的移動。
另一方面,在對焦時,AF可動部11向微距位置側移動的情況下,透鏡保持器111的突出部111d的上表面靠近磁鐵保持器121的擋止部121b的下表面,且最終抵接於該擋止部121b的下表面。 即,藉由透鏡保持器111的突出部111d的上表面與磁鐵保持器121的擋止部121b的下表面來限制朝向微距位置側的移動。
進而,對於透鏡驅動裝置1的AF用驅動部,基於位置檢測部16的檢測信號進行閉環(closed loop)控制。根據閉環控制方式,無需考慮音圈馬達的遲滯(hysteresis)特性,而且,能夠直接檢測出AF可動部11的位置已穩定。此外,亦能夠對應於 像面檢測方式的自動對焦。因此,響應性能高,能夠實現自動對焦動作的高速化。
其次,說明相機模組A中的作為進行抖動修正的OIS驅動部而發揮功能的磁鐵部122(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與磁軛18(18A~18D)的關係。
圖10是表示磁軛18與磁鐵部122的關係的透鏡驅動裝置1的側面圖(右側面圖)。
磁軛18A~磁軛18D的形狀被設定為如下高度、長度、厚度,該高度、長度、厚度不會使作為OIS驅動部的磁電路而發揮功能的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中的磁流飽和。
對應於磁軛18A~磁軛18D中的在上部中央部分具有凹狀部的卡合部184,磁鐵保持器121的4個側壁1211各自的下部的被卡合部1214在下部的中央部分具有凸狀部,該凸狀部卡合於卡合部184的凹狀部。
為了使磁流集中,磁軛18A~磁軛18D較理想為完全安裝於各自對應的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外側面(位於磁化方向的磁化面),但由於磁軛18A~磁軛18D是由例如SPCC等形成,故而亦需要考慮其重量。磁軛18A~磁軛18D被設置為AF可動部的一部分,因此,若重量增加,則用以使該磁軛18A~磁軛18D可動的由磁流產生的推力、消耗電力、裝置整體的構成會增大。
對於本實施形態中的在作為OIS驅動部而發揮功能的 OIS用線圈部211上,自由可動地配置有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及磁軛18A~磁軛18D的構成而言,已知磁軛18的上部中央部分附近的磁通密度低。藉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對磁通密度低的部分進行切割而形成為凹狀,相應地使磁鐵保持器121的下部中央部分形成為向下方突出的凸狀,使兩個部分彼此嵌合。
藉此,藉由減輕重量而不降低磁通密度,磁軛18A~磁軛18D成為重量效率高的形狀。
對於將磁軛18A~磁軛18D安裝於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磁極面的構成而言,若相對於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磁軛長度YL過長,則磁流容易從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側面回流。藉此,使OIS可動部100在XY平面內擺動的推力(用於抖動修正的推力)降低。
而且,若與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高度相比較,磁軛18A~磁軛18D的高度過高,則磁流容易從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上側回流。藉此,AF用驅動部的推力增加,但使OIS可動部100在XY平面內擺動的推力(用於抖動修正的推力)降低。而且,若與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厚度相比較,磁軛18A~磁軛18D的厚度(該厚度為板厚,即,直徑方向的長度、X軸方向或Y軸方向的長度)過薄,則磁流會飽和,磁導(permeance)降低,使磁流集中的效果減小。另一方面,若厚度過厚,則磁電路的效率會降低。藉此,使OIS可動部100在XY平面內擺動的推力(用於抖動修正的推力)降低。
根據所述內容,磁軛18A~磁軛18D的磁軛長度YL較理想為較磁鐵部122(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磁鐵長度ML更短,例如設為ML的90%的長度。
而且,磁軛18A~磁軛18D的上部中央部的長度YCL較理想為磁軛長度YL的50%的長度。
而且,磁軛18A~磁軛18D的高度YT較理想為較磁鐵部122(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磁鐵高度MT更短,例如設為MT的70%的長度。而且,磁軛18A~磁軛18D的中央部分的高度YCT較理想為較磁鐵部122(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磁鐵高度MT更短,例如設為MT的30%的長度。而且,磁軛18A~磁軛18D的厚度為0.16mm~0.2mm,因此,能夠使可動部的重量為適當的重量。
依據所述內容,根據磁鐵部122(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形狀來設定磁軛18(18A~18D)的形狀(長度、高度、厚度)。藉此,磁軛18(18A~18D)成為如下形狀(磁軛18自身的重量效率佳的形狀),即,使得OIS用驅動部(抖動修正)的推力最大,且減少了由磁軛18(18A~18D)引起的重量增加的形狀,OIS用線圈部211中的磁通密度達到不會使磁流飽和的程度(例如磁通密度為1.5T左右),亦能夠使抖動修正用的推力提高。
而且,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磁導亦提高,因此,亦能夠使AF用線圈部112所產生的推力(AF用驅動部的 推力)提高。例如,在以所述尺寸來構成磁軛18及磁鐵部122的情況下,若OIS用線圈部211的推力提高不足20%,則AF用線圈部112的推力會提高5%左右。
根據具有本實施形態的透鏡驅動裝置的相機模組,能夠實現小型化且適當地確保OIS用的推力。
而且,亦可使磁軛18及磁鐵部122形成為圖11A及圖11B及圖12A及圖12B所示的形狀。圖11A及圖11B及圖12A及圖12B是概要性地表示磁軛的變形例的圖。圖11A、圖12A分別是概要性地表示磁鐵部122(相當於各永久磁鐵)、磁軛18及OIS用線圈部211的位置關係的側面圖,圖11B及圖12B是圖11A及圖12A所示的磁軛中央部分的剖面圖。
圖11A及圖11B所示的磁軛18F呈矩形板狀,磁軛18的卡合部設為水平直線。磁軛18F的磁軛長度YL較磁鐵部122的磁鐵長度ML更短,設為ML的90%的長度。磁軛18F的高度YT較磁鐵部122的磁鐵高度MT更短,例如設為MT的70%的長度。而且,磁軛18F的整體卡合於磁鐵保持器121的側壁中的向下方開口的凹狀部分,從而構成面狀的側壁部。
根據所述構成,磁軛18F在組裝透鏡驅動裝置1時,即使受到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吸引力吸引,亦能夠定位安裝於XY方向上的適當位置。
圖12A及圖12B所示的磁軛18G呈在上部中央開口的凹狀。磁軛18G的磁軛長度YL較磁鐵部122的磁鐵長度ML更 短,例如設為ML的90%的長度。磁軛18G的中央部分的高度YCT較磁鐵部122(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磁鐵高度MT更短,例如設為MT的30%的長度。磁軛18A~磁軛18D的構成凹狀底邊的上部中央部的長度YCL例如設為磁軛長度YL的50%的長度。磁軛18G的高度YT較磁鐵部122的磁鐵高度MT更短,例如設為MT的70%的長度。
而且,磁軛18FG利用其上部卡合於磁鐵保持器121的側壁中的向下方開口的凹凸狀部分,從而構成面狀的側壁部。
根據所述構成,磁軛18F在組裝透鏡驅動裝置1時,即使受到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吸引力吸引,亦能夠定位安裝於XY方向上的適當位置。而且,在圖11A及圖11B所示的磁電路中,磁軛18(18A~18D)的上部中央部的磁通密度最低。 藉此,圖12A及圖12B所示的磁軛18G中切除了其上部中央部,因此,能夠減小OIS可動部100的重量而不降低磁通密度,提高用於OIS可動部100的推力。再者,與磁軛18G的卡合部184卡合的磁鐵保持器121的被卡合部1214成為可對應於磁軛18G的卡合部184的形狀進行嵌合的形狀。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採用了將磁軛18(18A~18D)安裝於磁鐵部122(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外表面(磁極面的一個面)的構成,但亦可採用將磁軛18(18A~18D)安裝於磁鐵部122(永久磁鐵122A~永久磁鐵122D)的內表面、或內表面及外表面雙方的構成。藉此,能夠進一步增強使OIS可動部 100移動的推力。
以上,基於實施形態而對本發明人的發明進行了具體地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所述實施形態,可在不脫離其宗旨的範圍內進行變更。
在實施形態中,作為具備相機模組A的相機搭載裝置的一例,列舉了附相機的行動終端即智慧型手機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能夠適用於作為資訊機器或運輸機器的相機搭載裝置。所謂作為資訊機器的相機搭載裝置,是指具有相機模組與對利用相機模組而獲得的圖像資訊進行處理的控制部的資訊機器,例如包含附相機的行動電話、筆記型個人電腦、平板終端、可攜式遊戲機、網路攝影機、附相機的車載裝置(例如倒車監視(back monitor)裝置、行車記錄(drive recorder)裝置)。而且,所謂作為運輸機器的相機搭載裝置,是指具有相機模組與對利用相機模組而獲得的圖像進行處理的控制部的運輸機器,例如包含汽車。
圖13A及圖13B是表示作為搭載車載用相機模組VC(Vehicle Camera)的相機搭載裝置的汽車C的圖。圖13A是汽車C的正面圖,圖13B是汽車C的後方立體圖。汽車C搭載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相機模組A作為車載用相機模組VC。如圖13A及圖13B所示,車載用相機模組VC例如朝向前方安裝於前擋玻璃(front glass),或朝向後方安裝於後備箱門。該車載用相機模組VC使用於倒車監視用、行車記錄用、防撞控制用、自動駕駛控制用等用途。
應認為此次所揭示的實施形態的全部方面均為例示而並不進行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是由申請專利範圍而非由所述說明來表示,且意圖包含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的含義及範圍內的全部變更。
2015年8月31日提出的特願2015-170921的日本申請案中所含的說明書、圖式及發明摘要的揭示內容均援用於本申請案。
11:AF可動部
12:AF固定部
13:上側彈性支撐部
14:下側彈性支撐部
15:位置檢測用磁鐵
15A:第1位置檢測用磁鐵
15B:第2位置檢測用磁鐵
16:位置檢測部
18、18A、18B、18C、18D:磁軛
100:OIS可動部(抖動修正可動部、AF用驅動部)
111:透鏡保持器
111a:透鏡收容部
111b:上側凸緣部
111c:下側凸緣部
111d:突出部
111e、121c:上彈簧固定部
111f:纏繞部
111h:磁鐵收容部
112:AF用線圈部
121:磁鐵保持器
121a:線插通部
121b:擋止部
121d:減震材配置部
121e:下彈簧固定部
122:磁鐵部(AF用磁鐵部、OIS用磁鐵部)
122A、122B、122C、122D:永久磁鐵
123、124:連結磁軛
123a、123b、124a、124b:磁軛部
131、132:上側平板彈簧
131A、131B、141~144:彈簧部
131a、131d、141a~144a:透鏡保持器固定部
131b、131e、141b~144b:磁鐵保持器固定部
131c、131f、132c、132f、141c~144c:臂部
131g、132g、133c、134c、135b、136b:線連接部
131h、132h:線圈連接部
133、134:電源線部
133a、133b、135a、134a:固定孔
135、136:信號線部
145:連結部
161:霍爾元件
162:位置檢測用基板
182:磁軛本體
184:卡合部(凹狀部)
186:擋止爪部(爪部)
1211:側壁
1212:爪嵌合部
1214:被卡合部(凸狀部)
X、Y、Z:方向

Claims (8)

  1. 一種透鏡驅動裝置,包括:抖動修正用驅動部,所述抖動修正用驅動部具有配置於透鏡部周圍的磁鐵部、保持所述磁鐵部的磁鐵保持器以及在光軸方向上離開所述磁鐵部而配置的抖動修正用線圈部,利用由所述磁鐵部與所述抖動修正用線圈部構成的抖動修正用音圈馬達的驅動力,使包含所述磁鐵部及所述磁鐵保持器的抖動修正可動部相對於包含所述抖動修正用線圈部的抖動修正固定部,在與所述光軸方向正交的面內擺動,藉此進行抖動修正,所述抖動修正可動部具有磁軛,所述磁軛卡合於所述磁鐵保持器,配置於所述磁鐵部的與所述光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面側,且所述抖動修正用線圈部側的面處於與所述磁鐵部中的所述抖動修正用線圈部側的面相同的平面;其中,所述磁軛的在垂直於所述光軸方向的長度方向上的長度,短於所述磁鐵部的在垂直於所述光軸方向的長度方向上的長度;所述磁軛的所述光軸方向上的長度,短於所述磁鐵部的所述光軸方向上的長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透鏡驅動裝置,其中所述抖動修正可動部包括自動對焦用驅動部,所述自動對焦用驅動部具有配置於所述透鏡部周圍的自動對焦用線圈部,利用由所述自動對焦用線圈部與所述磁鐵部構成的自動對焦用音圈馬 達的驅動力,使包含所述自動對焦用線圈部的自動對焦可動部相對於包含所述磁鐵部的自動對焦固定部在所述光軸方向上移動,藉此來自動地進行對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透鏡驅動裝置,其中所述磁軛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與形成於所述磁鐵保持器的被卡合部卡合,且配置於所述磁鐵部的與所述光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面側,所述磁軛藉由所述卡合部及所述被卡合部的卡合而相對於所述磁鐵部定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透鏡驅動裝置,其中所述磁軛呈安裝於所述磁鐵部的矩形板狀,所述卡合部包含對所述磁軛的上部中央部進行切割而形成的凹狀部,所述被卡合部具有卡合於所述凹狀部的凸狀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透鏡驅動裝置,其中在所述卡合部及所述被卡合部設置有爪部及爪嵌合部,所述爪部及爪嵌合部彼此嵌合,限制所述磁鐵保持器及所述磁軛向所述光軸方向相對地移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透鏡驅動裝置,其中所述磁鐵保持器由樹脂材料形成,所述磁軛由作為磁性體的鋼板形成,所述磁軛插入成形於所述磁鐵保持器。
  7. 一種相機模組,包括: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透鏡驅動裝置;透鏡部;以及攝影部,拍攝藉由所述透鏡部而成像的被攝物像。
  8. 一種相機搭載裝置,其是作為資訊機器或運輸機器的相機搭載裝置,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相機模組。
TW105127976A 2015-08-31 2016-08-31 透鏡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TWI7081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0921 2015-08-31
JP2015170921A JP2017049343A (ja) 2015-08-31 2015-08-31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0770A TW201710770A (zh) 2017-03-16
TWI708112B true TWI708112B (zh) 2020-10-21

Family

ID=58187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7976A TWI708112B (zh) 2015-08-31 2016-08-31 透鏡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39217A1 (zh)
JP (1) JP2017049343A (zh)
CN (1) CN107924105A (zh)
TW (1) TWI708112B (zh)
WO (1) WO20170387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3735B2 (ja) * 2014-12-26 2019-04-24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07850751B (zh) 2015-07-29 2022-06-2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设备、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KR20170141523A (ko) * 2016-06-15 2017-12-26 자화전자(주) 일체형 요크가 구비된 ois 액추에이터
CN117826366A (zh) 2016-09-30 2024-04-0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设备、包括该设备的相机模块和光学仪器
JP6948139B2 (ja) * 2017-03-31 2021-10-13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モバイル用電磁駆動装置
JP6969961B2 (ja) * 2017-04-12 2021-11-2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3軸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921601B2 (ja) * 2017-04-21 2021-08-1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US10656373B1 (en) * 2017-11-01 2020-05-19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multistable lens actuator providing multiple stabilized discrete positions
CN109960003B (zh) * 2017-12-25 2024-07-19 惠州萨至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
JP7096484B2 (ja) * 2018-03-07 2022-07-06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7204360B2 (ja) * 2018-07-11 2023-01-16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15494680B (zh) * 2018-08-13 2024-06-18 米尼斯怀斯股份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JP7321686B2 (ja) * 2018-09-04 2023-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カメラシステム
US11140321B2 (en) 2018-09-28 2021-10-05 Apple Inc. Increasing sensitivity of a probe sensor for lens position
CN114153102B (zh) * 2018-12-14 2024-04-30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11830657A (zh) * 2019-04-19 2020-10-27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7401746B2 (ja) * 2019-11-15 2023-12-2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KR102426206B1 (ko) * 2020-09-09 2022-07-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7180024B1 (ja) * 2022-03-31 2022-11-29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ックス (ナンネイ)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駆動機構、撮像装置及び携帯型電子機器
JP7495647B1 (ja) 2023-01-12 2024-06-05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0217A (ja) * 2005-09-20 2006-02-02 Hitachi Ltd 出力回転軸の位置を切り換えるための制御装置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車の駆動状態を切り換える為の制御装置
CN103792758A (zh) * 2012-10-26 2014-05-1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CN104204934A (zh) * 2012-02-14 2014-12-10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机
JP2015073350A (ja) * 2013-10-02 2015-04-1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ロータおよび電動モ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22109U (zh) * 1977-07-15 1979-02-14
JPS59190062U (ja) * 1983-06-03 1984-12-17 株式会社東芝 マグネトロン
JPH0226200Y2 (zh) * 1984-09-25 1990-07-17
JPS61144405U (zh) * 1985-02-28 1986-09-06
JP2564207Y2 (ja) * 1990-04-14 1998-03-0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小型モータの固定子ヨークの固定構造
JPH0954353A (ja) * 1995-08-18 1997-02-25 Copal Co Ltd カメラ用駆動装置
JP2002027591A (ja) * 2000-07-06 2002-01-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磁気回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
JP2004056890A (ja) * 2002-07-18 2004-02-19 Meidensha Corp アキシャル型永久磁石モータ
JP4792773B2 (ja) * 2005-03-15 2011-10-1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付携帯電話
JP5693163B2 (ja) * 2010-11-11 2015-04-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光学機器
JP2014126668A (ja) * 2012-12-26 2014-07-0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WO2014207996A1 (ja) * 2013-06-25 2014-12-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を備えるレンズ鏡筒
KR101504024B1 (ko) * 2013-08-27 2015-03-1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150042681A (ko) * 2013-10-11 2015-04-2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 기기
KR102214331B1 (ko) * 2013-11-05 2021-02-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6192503B2 (ja) * 2013-11-19 2017-09-06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204086644U (zh) * 2014-08-25 2015-01-07 瑞声精密制造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TWI572937B (zh) * 2015-04-17 2017-03-0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磁導軛片之光學影像防震裝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0217A (ja) * 2005-09-20 2006-02-02 Hitachi Ltd 出力回転軸の位置を切り換えるための制御装置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車の駆動状態を切り換える為の制御装置
CN104204934A (zh) * 2012-02-14 2014-12-10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机
CN103792758A (zh) * 2012-10-26 2014-05-1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
JP2015073350A (ja) * 2013-10-02 2015-04-1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ロータおよび電動モ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39217A1 (en) 2018-08-23
WO2017038792A1 (ja) 2017-03-09
TW201710770A (zh) 2017-03-16
CN107924105A (zh) 2018-04-17
JP2017049343A (ja) 2017-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8112B (zh) 透鏡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TWI658300B (zh) 鏡頭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US10527818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mounting device
CN109416456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KR102370739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부착 휴대 단말
TWI723073B (zh) 透鏡驅動裝置、相機模組及相機搭載裝置
TWI654460B (zh) 鏡頭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TWI648569B (zh) 鏡頭驅動裝置、照相機模組以及付照相機的攜帶終端
WO2017138041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TWI707170B (zh) 鏡頭驅動裝置、照相機模組以及照相機搭載裝置
JPWO2018100646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TW201804195A (zh) 鏡頭驅動裝置、相機模組及配備相機的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