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6889B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06889B TWI706889B TW106102793A TW106102793A TWI706889B TW I706889 B TWI706889 B TW I706889B TW 106102793 A TW106102793 A TW 106102793A TW 106102793 A TW106102793 A TW 106102793A TW I706889 B TWI706889 B TW I70688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rating member
- output
- contact point
- operating
- input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基本上包含一操作構件及一卡合機構。該卡合機構包含一輸入部件、一輸出部件,及一中間部件。該中間部件在該輸入部件與該輸出部件之間係可移動的,以根據該操作構件之移動而將移動自該輸入部件傳輸至該輸出部件。該中間部件在一第一接觸點處接觸該輸入部件,且在一第二接觸點處接觸該輸出部件。該中間部件與該輸出部件界定一第一角度,該第一角度隨著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而減小。該第一角度具有處於該第二接觸點之一頂點、自該第二接觸點延伸至該輸出部件之樞轉之一中心之一第一側邊,及自該第二接觸點延伸至該第一接觸點之一第二側邊。
Description
本發明一般而言係關於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一卡合機構以向一騎乘者指示該自行車操作裝置已操作至一預定位置之自行車操作裝置。
自行車通常經提供有一或多個自行車組件,該一或多個自行車組件可在騎乘時由一騎乘者操作及/或調整。某些此等自行車組件之實例包含一齒輪變速裝置(例如,一變速器或一內部齒輪轂)、一懸架及一座柱。一自行車操作裝置通常提供於一自行車上(例如,提供於一自行車把手上)以供一騎乘者操作及/或調整此等自行車組件。有時,此等自行車操作裝置經提供有一指示裝置(諸如一卡合機構)以向騎乘者指示自行車操作裝置已操作至一預定位置。
一般而言,本發明針對於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之各種特徵,該自行車操作裝置具有一卡合機構以向一騎乘者指示該自行車操作裝置已操作至一預定位置。 在某些習用自行車變速桿中,藉由增加一定位棘爪之一偏置力而產生一釋放桿操作至一預定位置之一卡合感覺。然而,釋放桿之操作力可由於用以使定位棘爪自一棘輪齒脫離所需要之一所需操作力之增加而自增加一定位棘爪之偏置力不合意地增加。 一項態樣係提供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該自行車操作裝置具有包括一卡合機構之一自行車操作裝置,該卡合機構提供一卡合感覺同時使自行車操作裝置之一所需操作力之一增加最小化。 鑒於已知技術之當前技術水平且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態樣,提供一種基本上包括一操作構件及一卡合機構之自行車操作裝置。該操作構件可移動地配置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該卡合機構包含一輸入部件、一輸出部件及一中間部件。該輸入部件根據該操作構件之一操作而樞轉地配置。該輸出部件根據該操作構件之該操作而相對於該輸入部件樞轉地配置。該中間部件可移動地配置於該輸入部件與該輸出部件之間以將移動自該輸入部件傳輸至該輸出部件。該中間部件經構形以在其中該操作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中之一狀態中於一第一接觸點處接觸該輸入部件。該中間部件經構形以在其中該操作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中之該狀態中於一第二接觸點處接觸該輸出部件。該中間部件與該輸出部件界定一第一角度,該第一角度隨著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而減小。該第一角度具有處於該第二接觸點之一頂點、自該第二接觸點延伸至該輸出部件之樞轉之一中心之一第一側邊,及自該第二接觸點延伸至該第一接觸點之一第二側邊。該第一角度在其中該操作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中之一狀態中小於或等於180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態樣,根據該第一態樣之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經構形,使得該中間部件相對於該輸入部件及該輸出部件可移動地配置以界定一第二角度,該第二角度隨著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而減小。該第二角度具有處於該第一接觸點之一頂點、該第二側邊及自該第一接觸點延伸至該輸入部件之樞轉之一中心之一第三側邊。該第二角度在其中該操作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中之一狀態中小於或等於180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態樣,根據該第一態樣之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輸入部件包含一滑動表面。該中間部件接觸該滑動表面且在該操作構件自一靜止位置朝向該第一位置移動時沿著該滑動表面滑動,該第一位置配置於該靜止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態樣,根據該第三態樣之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輸入部件包含一鄰接表面。在該中間部件於該操作構件自該靜止位置朝向該第一位置移動期間沿著該滑動表面滑動之後,該中間部件接觸該鄰接表面,且在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該中間部件在該鄰接表面上樞轉。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五態樣,根據該第四態樣之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輸出部件包含一第一彎曲凹陷表面,且該中間部件包含一第一彎曲突出部。當該中間部件在該操作構件自該靜止位置移動至該第一位置期間沿著該滑動表面滑動時,該第一彎曲突出部接觸該第一彎曲凹陷表面。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六態樣,根據該第五態樣之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輸出部件包含一第二彎曲凹陷表面,且該中間部件包含一第二彎曲突出部。在該中間部件於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於該鄰接表面上樞轉之後,該第二彎曲突出部接觸該第二彎曲凹陷表面。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七態樣,根據該第一態樣之該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底座構件,該底座構件可移動地支撐該操作構件及該卡合機構。當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該中間部件係圍繞一第一樞轉軸而樞轉地安置,且在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該第一樞轉軸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移動。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八態樣,根據該第七態樣之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經構形,使得當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該輸出部件係圍繞一第二樞轉軸而樞轉地安置,且在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該第一樞轉軸圍繞該第二樞轉軸旋轉。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九態樣,根據該第一態樣之該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括一金屬絲捲取構件,該金屬絲捲取構件係根據該操作構件之該操作而可移動地配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態樣,根據該第九態樣之該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括經耦合至該金屬絲捲取構件之一定位棘輪,及經可移動地配置於一固持位置與一非固持位置之間之一定位棘爪。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一態樣,根據該第十態樣之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輸出部件使該定位棘爪根據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之該操作而在該固持位置與該非固持位置之間移動。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二態樣,根據該第十一態樣之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輸入部件包含一滑動表面。該中間部件接觸該滑動表面,且在該操作構件自一靜止位置朝向該第一位置移動時沿著該滑動表面滑動。該第一位置係配置於該靜止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三態樣,根據該第十一態樣之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經構形,使得當該中間部件在該操作構件自該靜止位置朝向該第一位置移動期間滑動時,該輸出部件使該定位棘爪自該固持位置移動至該非固持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四態樣,根據該第十二態樣之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輸入部件包含一鄰接表面。在該中間部件於該操作構件自該靜止位置朝向該第一位置移動期間沿著該滑動表面滑動之後,該中間部件接觸該鄰接表面,且在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該中間部件在該鄰接表面上樞轉。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五態樣,根據該第十四態樣之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經構形,使得當該中間部件在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期間於該鄰接表面上樞轉時,該輸出部件使該定位棘爪自該固持位置移動至該非固持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六態樣,根據該第十四態樣之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輸出部件包含一第一彎曲凹陷表面,且該中間部件包含一第一彎曲突出部,當該中間部件在該操作構件自該靜止位置移動至該第一位置期間沿著該滑動表面滑動時,該第一彎曲突出部接觸該第一彎曲凹陷表面。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七態樣,根據該第十六態樣之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經構形,使得該輸出部件包含一第二彎曲凹陷表面,且該中間部件包含一第二彎曲突出部,在該中間部件於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於該鄰接表面上樞轉之後,該第二彎曲突出部接觸該第二彎曲凹陷表面。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八態樣,根據該第十七態樣之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經構形,使得當該中間部件在該鄰接表面上自其中僅該第一彎曲突出部接觸該第一彎曲凹陷表面之一位置樞轉至其中該第一彎曲突出部及該第二彎曲突出部分別接觸該第一彎曲凹陷表面及該第二彎曲凹陷表面之一位置時,該輸出部件使該定位棘爪自該固持位置移動至該非固持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九態樣,根據該第十態樣之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經構形,使得該操作構件係一釋放桿,該釋放桿使該金屬絲捲取構件根據該釋放桿之操作而沿一釋放方向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 此外,自以下詳細說明,熟習此項領域者將明瞭所揭示自行車操作裝置之其他目標、特徵、態樣及優點,以下詳細說明連同附圖一起揭示自行車操作裝置之一項說明性實施例。
現在將參考圖式來闡釋選定實施例。熟習自行車領域者將自本發明明瞭,僅出於圖解之目的而非出於限制如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內容定義之本發明之目的,來提供對實施例之以下闡述。 首先參考圖1,圖解說明根據一項所圖解說明實施例之一自行車操作裝置10。此處,自行車操作裝置10經構形以被安裝至一把手H之一右側,以便由騎乘者之右手操作。在第一所圖解說明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經構形以經由一控制纜索12經操作地耦合至一自行車組件(未展示)。在所圖解說明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經構形為用於控制一後齒輪變速裝置(諸如一變速器或一內部齒輪轂)之一齒輪位置之一變速桿。然而,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經構形為用於視需要及/或按期望操作其他類型之自行車組件(例如,懸架裝置)之一自行車控制裝置。 此外,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經修改以被安裝於一把手H之左側上。因此,可在把手H之相對端上提供兩個自行車操作裝置。在此一情形中,自行車操作裝置中之一者將用於操作一第一自行車組件,且自行車操作裝置中之另一者將用於操作一第二自行車組件。當自行車操作裝置經構形為齒輪變速桿時,兩個自行車操作裝置之操作可係基本上等同(惟其將係彼此之鏡像除外),且其可具有不同數目個致動(移位)位置。 如在圖1中可見,控制纜索12宜係一習用自行車操作纜索,該習用自行車操作纜索具有覆蓋一內金屬絲12b之一外殼體12a。換言之,控制纜索12係一鮑登(Bowden)類型纜索,其中內金屬絲12b係可滑動地接納於外殼體12a內。自行車操作裝置10藉由選擇性地拉動及釋放內金屬絲12b來操作自行車組件(未展示)。 如在圖1中可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括一外殼14及一把手夾具16。如在圖2及圖3中可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括一纜索位置維持機構18。外殼14 (圖1)覆蓋自行車操作裝置10之纜索位置維持機構18 (圖2)。此處,舉例而言,外殼14具有藉由複數個螺絲(未展示)緊固在一起之一兩件式構造(亦即,上部外殼部件及下部外殼部件)。外殼部件係由一適合材料(諸如一硬塑膠或一輕質金屬)構造而成之硬剛性構件。然而,外殼14可視需要及/或按期望具有多種構形。如在圖1中可見,把手夾具16係可拆卸地耦合至外殼14之上部外殼部件。把手夾具16係一習用管夾具,其構成一把手安裝構件之一實例。此處,把手夾具16包含一擰緊螺栓或經構形以將把手夾具16擠至把手H上之其他擰緊構件。 如在圖2至圖4及圖11中可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括一操作構件22及一卡合機構24。操作構件22經可移動地配置於一第一位置(圖11之視圖(b))與一第二位置(圖11之視圖(c))之間。圖4及圖5圖解說明處於一靜止位置中之操作構件22。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靜止位置」係指其中在對應於靜止位置之彼狀態中不需要一使用者固持部件(例如,操作構件22)的情況下該部件即保持靜止之一狀態。如稍後將闡釋,當操作構件22自第一位置(圖11之視圖(b))移動至第二位置(圖11之視圖(c))時,卡合機構24將一觸覺回饋提供至使用者。在所圖解說明實施例中,操作構件22係進一步可移動地配置於第二位置(圖11之視圖(c))與一第三位置(圖11之視圖(d))之間。當操作構件22自第二位置(圖11之視圖(c))移動至第三位置(圖11之視圖(d))時,卡合機構24亦將一觸覺回饋提供至使用者。操作構件22之第一、第二及第三位置係操作構件22之操作位置或致動位置。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操作位置」及「致動位置」係指其中部件(例如,操作構件22)暫時由一外部力固持之一狀態(例如,一使用者固持處於對應於操作位置之一狀態中之部件)。更具體而言,「操作位置」及「致動位置」(舉例而言)係指其中藉由定位機構來完成操作纜索之位置之改變之一狀態。 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括可移動地支撐操作構件22及卡合機構24之一底座構件26。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括根據操作構件22之操作而經可移動地配置之一金屬絲捲取構件28。金屬絲捲取構件28係圍繞一操作軸A1藉由底座構件26可旋轉地支撐。特定而言,金屬絲捲取構件28係藉由一主輪軸30 (例如,在所圖解說明實施例中之一螺栓)可旋轉地安裝至底座構件26。主輪軸30之縱向軸界定金屬絲捲取構件28之操作軸A1。控制纜索12之內金屬絲12b經附接至金屬絲捲取構件28。金屬絲捲取構件28沿一第一方向D1之旋轉將控制纜索12之內金屬絲12b自外殼14釋放。另一方面,金屬絲捲取構件28沿一第二方向D2之旋轉將控制纜索12之內金屬絲12b拉動至外殼14中。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係相對於操作軸A1之相反旋轉方向。 如在圖1至圖4中可見,操作構件22構成一第一操作構件或一釋放構件。換言之,操作構件22係一釋放桿,該釋放桿將金屬絲捲取構件28根據釋放桿之操作沿一釋放方向(第一方向D1)自第一位置(圖11之視圖(b))朝向第二位置(圖11之視圖(c))移動。此處,操作構件22係呈用於在操作構件22由使用者自一靜止位置移動至一致動位置時自外殼14釋放內金屬絲12b之一釋放桿的形式,如稍後將闡釋。此處,操作構件22可相對於外殼14自靜止位置沿任一方向操作以執行一釋放操作,如稍後將闡釋。當然,另一選擇係,操作構件22可經構形使得操作構件22可沿僅一個方向樞轉以執行一釋放操作。操作構件22係藉由一銷31可移動地安裝至底座構件26,銷31界定操作構件22之一次要操作軸A2。特定而言,操作構件22具有接納銷31之一弧形槽22a。操作構件22具有一使用者操作部分22b、一第一凸部22c及一第二凸部22d,此將在稍後論述。 如在圖1至圖4中可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括一操作構件32,該操作構件圍繞操作軸A1藉由底座構件26樞轉地支撐。操作構件32構成一第二操作構件或一拉動構件。此處,操作構件32係呈用於在操作構件32由使用者自一靜止位置移動至一致動位置時將內金屬絲12b拉動至外殼14中之一拉動桿之形式,如稍後將闡釋。較佳地,操作構件32藉由一偏置元件(未展示)沿第一方向D1偏置至一靜止位置,使得操作構件32係一觸發桿。 如在圖10中可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括固定至金屬絲捲取構件28之一拉動棘輪34。因此,拉動棘輪34隨金屬絲捲取構件28一起移動。拉動棘輪34具有複數個棘輪齒34a。一拉動棘爪36樞轉地安裝於操作構件32上。拉動棘爪36藉由一偏置元件38 (例如,一扭轉彈簧38)而朝向拉動棘輪34偏置。拉動棘爪36具有一拉動齒36a,該拉動齒在操作構件32處於一靜止位置中時選擇性地嚙合棘輪齒34a中之一者。當操作構件32沿第二方向D2圍繞操作軸A1樞轉時,金屬絲捲取構件28亦沿第二方向D2旋轉。藉由操作構件32、拉動棘輪34及拉動棘爪36形成一拉動機構。拉動機構係相對習用的,且因此拉動機構將不在本文中詳細論述。此外,在此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之卡合機構24與係釋放桿之操作構件22一起使用。然而,卡合機構24可視需要及/或按期望與拉動機構(拉動桿)一起使用。 自行車操作裝置10之纜索位置維持機構18進一步包括一第一定位棘輪40及一第一定位棘爪42。第一定位棘輪40耦合至金屬絲捲取構件28。特定而言,第一定位棘輪40固定至金屬絲捲取構件28,使得金屬絲捲取構件28與第一定位棘輪40可旋轉地安裝以作為單元圍繞操作軸A1一起旋轉。一偏置元件44 (參見圖12)提供於第一定位棘輪40與底座構件26之間以使金屬絲捲取構件28及第一定位棘輪40圍繞操作軸A1而沿第一方向D1偏置。如在圖12至圖15中所展示,偏置元件44可係圍繞主輪軸30盤繞之一扁平扭轉彈簧,其中一第一自由端與第一定位棘輪40中之一孔嚙合且一第二端接觸底座構件26上之一鄰接部。第一定位棘輪40具有複數個第一定位齒40a及一纜索附接結構40b (參見圖16)。 第一定位棘爪42可移動地配置於一固持位置與一非固持位置之間。特定而言,第一定位棘爪42樞轉地安裝於附接至底座構件26之一樞轉軸件46上。在固持位置中,第一定位棘爪42嚙合第一定位棘輪40之第一定位齒40a中之一者以阻礙金屬絲捲取構件28及第一定位棘輪40相對於底座構件26旋轉。在非固持位置中,第一定位棘爪42自第一定位棘輪40之第一定位齒40a脫離以釋放金屬絲捲取構件28及第一定位棘輪40使其相對於底座構件26旋轉。如稍後將闡釋,第一定位棘爪42朝向與第一定位棘輪40嚙合而偏置。 第一定位棘爪42具有一止擋齒42a,該止擋齒嚙合第一定位棘輪40之第一定位齒40a中之一者以在處於固持位置中時固持金屬絲捲取構件28。第一定位棘爪42具有接納樞轉軸件46 (參見圖16)之一安裝槽42b。安裝槽42b經伸長使得第一定位棘爪42可在樞轉軸件46上既樞轉又橫向移動。第一定位棘爪42進一步具有一第一鄰接部42c,該第一鄰接部在一釋放操作期間鉤住以使第一定位棘爪42相對於第一定位棘輪40樞轉及/或橫向移位。第一定位棘爪42亦具有一第二鄰接部42d,該第二鄰接部接觸底座構件26之一止擋銷48。 此處在所圖解說明實施例中,纜索位置維持機構18進一步包括一第二定位棘輪50及一第二定位棘爪52。第二定位棘輪50耦合至金屬絲捲取構件28。特定而言,第二定位棘輪50在與第一定位棘輪40相對之側上固定至金屬絲捲取構件28。因此,第一定位棘輪40及第二定位棘輪50兩者皆可旋轉地安裝於主輪軸30上以作為單元與金屬絲捲取構件28一起圍繞操作軸A1旋轉。由於第二定位棘輪50固定至金屬絲捲取構件28,因此偏置元件44使第二定位棘輪50圍繞操作軸A1而沿第一方向D1偏置。第二定位棘輪50具有複數個第二定位齒50a及一纜索附接結構50b。 第二定位棘爪52可移動地配置於一固持位置與一非固持位置之間。特定而言,第二定位棘爪52樞轉地安裝於附接至底座構件26之樞轉軸件46上。在固持位置中,第二定位棘爪52嚙合第二定位棘輪50之第二定位齒50a中之一者以阻礙金屬絲捲取構件28及第二定位棘輪50相對於底座構件26旋轉。在非固持位置中,第二定位棘爪52自第二定位棘輪50之第二定位齒50a脫離以釋放金屬絲捲取構件28及第二定位棘輪50使其相對於底座構件26旋轉。如稍後將闡釋,第二定位棘爪52朝向與第二定位棘輪50嚙合而偏置。 第二定位棘爪52具有一止擋齒52a,該止擋齒嚙合第二定位棘輪50之第二定位齒50a中之一者以在處於固持位置中時固持金屬絲捲取構件28。第二定位棘爪52具有接納樞轉軸件56之一安裝槽52b。安裝槽52b經伸長使得第二定位棘爪52可在樞轉軸件46上既樞轉又橫向移動。第二定位棘爪52進一步具有一第一鄰接部52c,該第一鄰接部在一釋放操作期間鉤住以使第二定位棘爪52相對於第二定位棘輪50樞轉及/或橫向移位。第二定位棘爪52亦具有一第二鄰接部52d,該第二鄰接部接觸底座構件26之止擋銷48。 第二定位棘輪50之第二定位齒50a相對於操作軸A1自第一定位棘輪40之第一定位齒40a成角度偏移。以此方式,第一定位棘爪42及第二定位棘爪52與第一定位棘輪40及第二定位棘輪50交替嚙合以防止金屬絲捲取構件28之旋轉。換言之,當第一定位棘爪42與第一定位棘輪40之第一定位齒40a中之一者嚙合時,第二定位棘爪52不與第二定位棘輪50之第二定位齒50a中之一者嚙合。同樣地,當第二定位棘爪52與第二定位棘輪50之第二定位齒50a中之一者嚙合時,第一定位棘爪42不與第一定位棘輪40之第一定位齒40a中之一者嚙合。 現在轉向圖4至圖7,現在將更詳細地論述卡合機構24。卡合機構24在一釋放操作期間為使用者提供纜索位置維持機構18已操作一預定量之一指示,如下文所闡釋。特定而言,卡合機構24將一觸覺回饋經由操作構件22提供至使用者。基本上,卡合機構24包含一輸入部件60、一輸出部件62及一中間部件64。輸入部件60根據操作構件22之一操作而樞轉地配置。更具體而言,輸入部件60樞轉地安裝於主輪軸30上。較佳地,輸入部件60藉由一偏置元件(未展示)偏置至一靜止位置,使得操作構件32係一觸發桿。 輸出部件62根據操作構件22之操作而相對於輸入部件60樞轉地配置。更具體而言,輸出部件62藉由樞轉軸件46樞轉地安裝至底座構件26。中間部件64可移動地配置於輸入部件60與輸出部件62之間以將移動自輸入部件60傳輸至輸出部件62。中間部件64藉由一夾子66耦合至輸出部件62。特定而言,夾子66安置於輸出部件62之一柱62a及中間部件64之一柱64a上。夾子66由一適合材料構造而成,該適合材料係稍微彈性材料(亦即金屬或塑膠)且維持其執行狀態。以此方式,輸出部件62及中間部件64經保持為彼此接觸在一起,但允許回應於操作構件22之操作而在其之間進行某種相對移動。 一釋放棘爪68藉由一樞轉銷70樞轉地安裝於輸出部件62上以回應於操作構件22之操作而使第一定位棘爪42及第二定位棘爪52自其固持位置移動至其非固持位置。釋放棘爪68具有複數個齒68a以用於選擇性地嚙合第一定位棘爪42及第二定位棘爪52之第一鄰接部42c及52c以便使第一定位棘爪42及第二定位棘爪52分別自第一定位棘輪40及第二定位棘輪50脫離。釋放棘爪68藉由一偏置元件72圍繞樞轉銷70而朝向與第一定位棘爪42及第二定位棘爪52接觸偏置。釋放棘爪68具有一止擋構件68b,該止擋構件經偏置成與底座構件26接觸以確立釋放棘爪68之一靜止位置。釋放棘爪68具有一自由端68c,在一釋放操作期間該自由端嚙合拉動棘爪36之一凸部36b以使拉動棘爪36移動而與拉動棘輪34脫離嚙合。將自本發明明瞭,自行車操作裝置10之卡合機構24可視需要及/或按期望與其他類型之釋放機構一起使用。舉例而言,美國專利第7,628,095號之釋放機構可經調適以與卡合機構24一起使用。 輸入部件60具有一中心部分60a、一第一凸部60b、一第二凸部60c及一第三凸部60d。中心部分60a界定接納主輪軸30之一開口。較佳地,在中心部分60a之開口中提供一套管以允許輸入部件60在主輪軸30上之平滑移動。第一凸部60b相對於操作軸A1而自中心部分60a向外延伸。輸入部件60之第一凸部60b嚙合操作構件22之第一凸部22c,而操作構件22之第二凸部22d嚙合輸入部件60之中心部分60a。以此方式,操作構件22遠離把手H移動,操作構件22及輸入部件60作為一單個單元圍繞操作軸A1一起移動。然而,當操作構件22朝向把手H移動時,操作構件22藉由在螺栓31上圍繞次要操作軸A2樞轉而相對輸入部件60移動。 此處在所圖解說明實施例中,輸入部件60係與操作構件22分離之一部件,使得當操作構件22自圖4之靜止位置沿任一方向相對於外殼14操作時,輸入部件60沿第二方向D2圍繞操作軸A1樞轉。當然,另一選擇係,操作構件22可經構形使得操作構件22可沿僅一個方向樞轉來執行一釋放操作。換言之,若期望操作構件22僅沿一單個方向操作,則輸入部件60可與操作構件22一體地形成為一單個件。 輸入部件60之第二凸部60c包含接觸中間部件64之一滑動表面60e。更具體而言,如在圖11中可見,中間部件64接觸滑動表面60e且在操作構件22自靜止位置(圖11之視圖(a)及圖12)朝向第一位置(圖11之視圖(b)及圖13)移動時沿著滑動表面60e滑動。第一位置(圖11之視圖(b))配置於靜止位置(圖11之視圖(a))與第二位置(圖11之視圖(c)及圖14)之間。 輸入部件60之中心部分60a包含一鄰接表面60f。鄰接表面60f相對於操作軸A1位於滑動表面60e之內端處。在中間部件64於操作構件22自靜止位置(圖11之視圖(a)及圖12)朝向第一位置(圖11之視圖(b)及圖13)移動期間沿著滑動表面60e滑動之後,中間部件64接觸鄰接表面60f。當操作構件22自第一位置(圖11之視圖(b))朝向第二位置(圖11之視圖(c)及圖14)移動時,中間部件64在鄰接表面60f上樞轉。 中間部件64包含一第一彎曲突出部64b、一第二彎曲突出部64c及一第三彎曲突出部64d。第三彎曲突出部64d經構形以沿著輸入部件60之滑動表面60e滑動。另一方面,第一彎曲突出部64b及第二彎曲突出部64c經構形以接觸輸出部件62,如下文所闡釋。當操作構件22自第一位置(圖11之視圖(b)及圖13)朝向第二位置(圖11之視圖(c)及圖14)移動時,中間部件64圍繞一第一樞轉軸P1樞轉地安置。當操作構件22自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動時,第一樞轉軸P1相對於底座構件26移動。 中間部件64經構形以在其中操作構件22處於第一位置中(圖11之視圖(b)及圖13)之一狀態中於一第一接觸點CP1處接觸輸入部件60。中間部件64經構形以在其中操作構件22處於第一位置中(圖11之視圖(b)及圖13)之狀態中於一第二接觸點CP2處接觸輸出部件62。中間部件64與輸出部件62界定一第一角度θ1,第一角度θ1隨著操作構件22自第一位置(圖11之視圖(b)及圖13)朝向第二位置(圖11之視圖(c)及圖14)移動而減小。第一角度θ1具有處於第二接觸點CP2之一頂點、自第二接觸點CP2延伸至輸出部件62之樞轉之一中心之一第一側邊(leg) L1,及自第二接觸點CP2延伸至第一接觸點CP1之一第二側邊L2。第一角度θ1在其中操作構件22處於第一位置中(圖11之視圖(b)及圖13)之一狀態中小於或等於180度。 第一接觸點CP1經界定為中間部件64之第三彎曲突出部64d之一接觸表面之一中心點,該接觸表面接觸輸入部件60之滑動表面60e。第二接觸點CP2經界定為中間部件64之第一彎曲突出部64b之一接觸表面之一中心點,該接觸表面接觸輸出部件62之第一彎曲凹陷表面62b。第一側邊L1藉由將第二接觸點CP2連接至輸出部件62之樞轉之一中心之一假想線而界定。輸出部件62之樞轉之中心係樞轉軸件46之縱向中心軸。第二側邊L2藉由將第二接觸點CP2連接至第一接觸點CP1之一假想線而界定。 中間部件64相對於輸入部件60及輸出部件62可移動地配置以界定一第二角度θ2,第二角度θ2隨著操作構件22自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動而減小。第二角度θ2具有在第一接觸點CP1處之一頂點、第二側邊L2及自第一接觸點CP1延伸至輸入部件60之樞轉之一中心(操作軸A1)之一第三側邊L3。第二角度θ2在其中操作構件22處於第一位置中(圖11之視圖(b)及圖13)之一狀態中小於或等於180度。第三側邊L3藉由將第一接觸點CP1連接至輸入部件60之樞轉之中心之一假想線而界定。輸入部件60之樞轉之中心係主軸件30之縱向中心軸。因此,輸入部件60之樞轉之中心亦係操作構件22及32之操作軸A1。 輸出部件62包含一第一彎曲凹陷表面62b及一第二彎曲凹陷表面62c。當中間部件64在操作構件22自靜止位置(圖11之視圖(a)及圖12)移動至第一位置(圖11之視圖(b)及圖13)期間沿著滑動表面60e滑動時,第一彎曲突出部64b接觸第一彎曲凹陷表面62b。在中間部件64於操作構件22自第一位置(圖11之視圖(b)及圖13)朝向第二位置(圖11之視圖(c)及圖14)移動時在鄰接表面60f上樞轉之後,第二彎曲突出部64c接觸第二彎曲凹陷表面62c。當操作構件22自第一位置(圖11之視圖(b)及圖13)朝向第二位置(圖11之視圖(c)及圖14)移動時,輸出部件62圍繞一第二樞轉軸P2樞轉地安置。當操作構件22自第一位置(圖11之視圖(b)及圖13)朝向第二位置(圖11之視圖(c)及圖14)移動時,第一樞轉軸P1圍繞第二樞轉軸P2旋轉。 如在圖11至圖13及圖16至圖18中可見,當中間部件64在操作構件22自靜止位置(圖11之視圖(a)及圖12)朝向第一位置(圖11之視圖(b)及圖13)移動期間滑動時,輸出部件62使第一定位棘爪42自固持位置移動至非固持位置。此外,輸出部件62使第一定位棘爪42根據操作構件22自第一位置(圖11之視圖(b)及圖13)朝向第二位置(圖11之視圖(c)及圖14)之操作而在固持位置與非固持位置之間移動。當中間部件64在操作構件22自靜止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期間沿著滑動表面60e滑動時,第一彎曲突出部64b接觸第一彎曲凹陷表面62b。 如在圖11、圖13、圖14及圖18至圖20中可見,當中間部件64在操作構件22自第一位置(圖11之視圖(b)及圖13)朝向第二位置(圖11之視圖(c)及圖14)移動期間於鄰接表面60f上樞轉時,輸出部件62使第一定位棘爪42自固持位置移動至非固持位置。如在圖14中可見,在中間部件64於操作構件22自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動時在鄰接表面60f上樞轉之後,第二彎曲突出部64c接觸第二彎曲凹陷表面62c。亦如在圖12及圖13中可見,當中間部件64在鄰接表面60f上自其中僅第一彎曲突出部64b接觸第一彎曲凹陷表面62b之一位置樞轉至其中第一彎曲突出部64b及第二彎曲突出部64c分別接觸第一彎曲凹陷表面62b及第二彎曲凹陷表面62c之一位置時,輸出部件62使第一定位棘爪42自固持位置移動至非固持位置。 在理解本發明之範疇時,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包括」及其派生詞意欲係開放型術語,其指定所陳述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之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陳述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之存在。前述內容亦適用於具有類似含義之詞語,諸如術語「包含」、「具有」及其派生詞。此外,術語「部件」、「區段」、「部分」、「構件」或「元件」在以單數形式使用時可具有一單個部件或複數個部件之雙重含義,除非另外陳述。 如本文中所使用,以下方向性術語「面對框架側」、「非面對框架側」、「前向」、「後向」、「前部」、「後部」、「上」、「下」、「上方」、「下方」、「下方」、「向上」、「向下」、「頂部」、「底部」、「側」、「立式」、「水平」、「垂直」及「橫向」以及任何其他類似方向性術語係指處於一直立騎乘位置中且配備有自行車操作裝置之一自行車之彼等方向。因此,在用於闡述自行車操作裝置時,應相對於在一水平表面上處於一直立騎乘位置中且配備有自行車操作裝置之一自行車而解釋此等方向性術語。術語「左側」及「右側」用於在自自行車之後部觀看時自右側參考時指示「右側」,且在自自行車之後部觀看時自左側參考時指示「左側」。 亦將理解,儘管本文中可使用術語「第一」及「第二」來闡述各種組件,但此等組件不應受此等術語限制。此等術語僅用於將一個組件與另一組件區分開。因此,舉例而言,上文所論述之一第一組件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教示之情況下稱為一第二組件且反之亦然。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附接(attached或attaching)」涵蓋:其中一元件藉由將該元件直接貼附至另一元件而直接緊固至另一元件之構形;其中元件藉由將該元件貼附至中間構件(該(等)中間構件繼而貼附至另一元件)而不直接緊固至另一元件之構形;及其中一個元件與另一元件成一體(亦即一個元件基本上係另一元件之部分)之構形。此定義亦適用於具有類似含義之詞語,舉例而言,「接合」、「連接」、「耦合」、「安裝」、「結合」、「固定」及其派生詞。最後,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諸如「實質上」、「大約」及「約」等程度術語意指被修飾術語之一偏差量,使得最終結果未經顯著改變。 雖然僅挑選選定實施例來圖解說明本發明,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自本發明明瞭,可在不背離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界定之本發明之範疇之情況下在本文中作出各種改變及修改。舉例而言,除非另外具體陳述,否則可視需要及/或按期望改變各種組件之大小、形狀、位置或定向,只要該等改變並不實質上影響其既定功能即可。除非另外具體陳述,否則經展示為直接連接或彼此接觸之組件可具有安置於其之間的中間結構,只要該等改變並不實質上影響其既定功能即可。一個元件之功能可由兩個元件執行且反之亦然,除非另外具體陳述。可在另一實施例中採用一項實施例之結構及功能。不必使所有優點皆同時存在於一特定實施例中。與先前技術相比係獨特之每一特徵(單獨或與其他特徵組合地)亦應視為對由申請者進行之其他發明之一單獨闡述,包含由此(等)特徵體現之結構及/或功能概念。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對實施例之前述闡述僅係出於圖解目的,而非出於限制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內容所界定之本發明之目的而提供。
10‧‧‧自行車操作裝置12‧‧‧控制纜索12a‧‧‧外殼體12b‧‧‧內金屬絲14‧‧‧外殼16‧‧‧把手夾具18‧‧‧纜索位置維持機構22‧‧‧操作構件22a‧‧‧弧形槽22b‧‧‧使用者操作部分22c‧‧‧第一凸部22d‧‧‧第二凸部24‧‧‧卡合機構26‧‧‧底座構件28‧‧‧金屬絲捲取構件30‧‧‧主輪軸/主軸件31‧‧‧銷/螺栓32‧‧‧操作構件34‧‧‧拉動棘輪34a‧‧‧棘輪齒36‧‧‧拉動棘爪36a‧‧‧拉動齒36b‧‧‧凸部38‧‧‧偏置元件/扭轉彈簧40‧‧‧第一定位棘輪40a‧‧‧第一定位齒40b‧‧‧纜索附接結構42‧‧‧第一定位棘爪42a‧‧‧止擋齒42b‧‧‧安裝槽42c‧‧‧第一鄰接部42d‧‧‧第二鄰接部44‧‧‧偏置元件46‧‧‧樞轉軸件48‧‧‧止擋銷50‧‧‧第二定位棘輪50a‧‧‧第二定位齒50b‧‧‧纜索附接結構52‧‧‧第二定位棘爪52a‧‧‧止擋齒52b‧‧‧安裝槽52c‧‧‧第一鄰接部52d‧‧‧第二鄰接部60‧‧‧輸入部件60a‧‧‧中心部分60b‧‧‧第一凸部60c‧‧‧第二凸部60d‧‧‧第三凸部60e‧‧‧滑動表面60f‧‧‧鄰接表面62‧‧‧輸出部件62a‧‧‧柱62b‧‧‧第一彎曲凹陷表面62c‧‧‧第二彎曲凹陷表面64‧‧‧中間部件64a‧‧‧柱64b‧‧‧第一彎曲突出部64c‧‧‧第二彎曲突出部64d‧‧‧第三彎曲突出部66‧‧‧夾子68‧‧‧釋放棘爪68a‧‧‧齒68b‧‧‧止擋構件68c‧‧‧自由端70‧‧‧樞轉銷72‧‧‧偏置元件A1‧‧‧操作軸A2‧‧‧次要操作軸CP1‧‧‧第一接觸點CP2‧‧‧第二接觸點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H‧‧‧把手L1‧‧‧第一側邊L2‧‧‧第二側邊L3‧‧‧第三側邊P1‧‧‧第一樞轉軸P2‧‧‧第二樞轉軸θ1‧‧‧第一角度θ2‧‧‧第二角度
現在參考形成本新穎發明之一部分之隨附圖式: 圖1係根據一項所圖解說明實施例之配備有一自行車操作裝置之一自行車把手之一右端之一俯視平面圖; 圖2係在圖1中所圖解說明之自行車操作裝置之一經放大俯視平面圖,其中外殼經移除以顯露自行車操作裝置之內部部件; 圖3係在圖2中所圖解說明之自行車操作裝置之內部部件之一側視立面圖; 圖4係在圖1至圖3中所圖解說明之自行車操作裝置之選定內部部件之一俯視平面圖; 圖5係在圖4中所圖解說明之自行車操作裝置之內部部件之一側視立面圖; 圖6係在圖1至圖5中所圖解說明之自行車操作裝置之選定內部部件之一透視圖,該等選定內部部件形成一卡合機構及釋放機構之部分; 圖7係在圖6中所圖解說明之自行車操作裝置之選定內部部件之另一透視圖,該等選定內部部件形成一卡合機構及釋放機構之部分; 圖8係在圖1至圖5中所圖解說明之自行車操作裝置之選定內部部件之一透視圖,該等選定內部部件形成用於一金屬絲捲取構件之一金屬絲定位機構; 圖9係在圖8中所圖解說明之自行車操作裝置之選定內部部件之一分解透視圖,該等選定內部部件形成用於一金屬絲捲取構件之一金屬絲定位機構; 圖10係在圖1至圖5中所圖解說明之自行車操作裝置之選定內部部件之一俯視平面圖,該等選定內部部件形成用於金屬絲捲取構件之一線拉動機構; 圖11係在圖1至圖5中所圖解說明之自行車操作裝置之選定內部部件之一系列俯視平面圖,其展示在一釋放操作期間之卡合機構之操作; 圖12係在圖1至圖5中所圖解說明之自行車操作裝置之選定內部部件之一俯視平面圖,其展示對應於圖11之步驟(a)的處於一靜止位置中之釋放桿及卡合機構; 圖13係在圖1至圖5中所圖解說明之自行車操作裝置之選定內部部件之一俯視平面圖,其展示對應於圖11之步驟(b)的處於一第一位置中之釋放桿及卡合機構; 圖14係在圖1至圖5中所圖解說明之自行車操作裝置之選定內部部件之一俯視平面圖,其展示對應於圖11之步驟(c)的處於一第二位置中之釋放桿及卡合機構; 圖15係在圖1至圖5中所圖解說明之自行車操作裝置之選定內部部件之一俯視平面圖,其展示對應於圖11之步驟(c)的處於一第三位置中之釋放桿及卡合機構; 圖16係在圖1至圖5中所圖解說明之自行車操作裝置之金屬絲捲取定位機構之選定部件之一對俯視平面圖,其展示在操作釋放桿之前處於靜止位置中之金屬絲定位機構; 圖17係在圖16中所圖解說明之金屬絲定位機構之選定部件之一對俯視平面圖,但其展示由於釋放桿(未展示)自靜止位置移動至一經部分移位位置所致的金屬絲定位機構之釋放動作之一開始; 圖18係在圖16及圖17中所圖解說明之金屬絲定位機構之選定部件之一對俯視平面圖,但其展示由於釋放桿(未展示)自圖17之經部分移位位置進一步移動而移動至一第一移位位置之金屬絲定位機構; 圖19係在圖16至圖18中所圖解說明之金屬絲定位機構之選定部件之一對俯視平面圖,但其展示由於釋放桿(未展示)自圖18之第一移位位置進一步移動而移動至一部分移位位置之金屬絲定位機構; 圖20係在圖16至圖19中所圖解說明之金屬絲定位機構之選定部件之一對俯視平面圖,但其展示由於釋放桿(未展示)自圖19之經部分移位位置進一步移動而移動至一第二移位位置之金屬絲定位機構; 圖21係在圖16至圖20中所圖解說明之金屬絲定位機構之選定部件之一對俯視平面圖,但其展示由於釋放桿(未展示)自圖20之第二移位位置進一步移動而移動至一部分移位位置之金屬絲定位機構; 圖22係在圖16至圖21中所圖解說明之金屬絲定位機構之選定部件之一對俯視平面圖,但其展示由於釋放桿(未展示)自圖21之經部分移位位置進一步移動而移動至一第三移位位置之金屬絲定位機構;且 圖23係在圖16至圖22中所圖解說明之金屬絲定位機構之選定部件之一對俯視平面圖,但其展示由於釋放桿(未展示)返回至靜止位置而處於第三移位位置中之金屬絲定位機構。
26‧‧‧底座構件
32‧‧‧操作構件
60‧‧‧輸入部件
62‧‧‧輸出部件
64‧‧‧中間部件
Claims (19)
-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其包括:一操作構件,其經可移動地配置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及一卡合機構,其包含:一輸入部件,其係根據該操作構件之一操作而樞轉地配置,一輸出部件,其係根據該操作構件之該操作而相對於該輸入部件樞轉地配置,及一中間部件,其經可移動地配置於該輸入部件與該輸出部件之間,以將移動自該輸入部件傳輸至該輸出部件,該中間部件係與該輸出部件分離之一分離構件,該中間部件經構形以在其中該操作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中之一狀態中在一第一接觸點處接觸該輸入部件,該中間部件經構形以在其中該操作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中之該狀態中在一第二接觸點處接觸該輸出部件,該中間部件與該輸出部件界定一第一角度,該第一角度隨著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而減小,該第一角度具有處於該第二接觸點之一頂點、自該第二接觸點延伸至該輸出部件之樞轉之一中心之一第一側邊,及自該第二接觸點延伸至該第一接觸點之一第二側邊,該第一角度在其中該操作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中之一狀態中係小於或等於180度。
-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輸入部件包含一滑動表面,該中間部件接觸該滑動表面且在該操作構件自一靜止位置朝向該第一位置移動時沿著該滑動表面滑動,該第一位 置係配置於該靜止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
-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底座構件,其可移動地支撐該操作構件及該卡合機構,其中當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該中間部件係圍繞一第一樞轉軸而樞轉地安置,且在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該第一樞轉軸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移動。
-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當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該輸出部件係圍繞一第二樞轉軸而樞轉地安置,且在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該第一樞轉軸圍繞該第二樞轉軸旋轉。
-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括一金屬絲捲取構件,其係根據該操作構件之該操作而可移動地配置。
- 如請求項5之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定位棘輪,其經耦合至該金屬絲捲取構件,及一定位棘爪,其經可移動地配置於一固持位置與一非固持位置之間。
- 如請求項6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操作構件係一釋放桿,該釋放桿使該金屬絲捲取構件根據該釋放桿之操作而沿一釋放方向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
-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其包括:一操作構件,其經可移動地配置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及一卡合機構,其包含:一輸入部件,其係根據該操作構件之一操作而樞轉地配置,一輸出部件,其係根據該操作構件之該操作而相對於該輸入部件樞轉地配置,及一中間部件,其經可移動地配置於該輸入部件與該輸出部件之間,以將移動自該輸入部件傳輸至該輸出部件,該中間部件經構形以在其中該操作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中之一狀態中在一第一接觸點處接觸該輸入部件,該中間部件經構形以在其中該操作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中之該狀態中在一第二接觸點處接觸該輸出部件,該中間部件與該輸出部件界定一第一角度,該第一角度隨著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而減小,該第一角度具有處於該第二接觸點之一頂點、自該第二接觸點延伸至該輸出部件之樞轉之一中心之一第一側邊,及自該第二接觸點延伸至該第一接觸點之一第二側邊,該第一角度在其中該操作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中之一狀態中係小於或等於180度,該中間部件係相對於該輸入部件及該輸出部件可移動地配置以界定一第二角度,該第二角度隨著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而減小,該第二角度具有處於該第一接觸點之一頂點、該第二側邊,及自該第一接觸點延伸至該輸入部件之樞轉之一中心之一第三側邊,該第二角度在其中該操作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中之一狀態中係小於或等於180度。
-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其包括:一操作構件,其經可移動地配置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及一卡合機構,其包含:一輸入部件,其係根據該操作構件之一操作而樞轉地配置,一輸出部件,其係根據該操作構件之該操作而相對於該輸入部件樞轉地配置,及一中間部件,其經可移動地配置於該輸入部件與該輸出部件之間,以將移動自該輸入部件傳輸至該輸出部件,該中間部件經構形以在其中該操作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中之一狀態中在一第一接觸點處接觸該輸入部件,該中間部件經構形以在其中該操作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中之該狀態中在一第二接觸點處接觸該輸出部件,該中間部件與該輸出部件界定一第一角度,該第一角度隨著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而減小,該第一角度具有處於該第二接觸點之一頂點、自該第二接觸點延伸至該輸出部件之樞轉之一中心之一第一側邊,及自該第二接觸點延伸至該第一接觸點之一第二側邊,該第一角度在其中該操作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中之一狀態中係小於或等於180度,該輸入部件包含一滑動表面,該中間部件接觸該滑動表面且在該操作構件自一靜止位置朝向該第一位置移動時沿著該滑動表面滑動,該第一位置係配置於該靜止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及該輸入部件包含一鄰接表面,在該中間部件於該操作構件自該靜止位置朝向該第一位置移動期間沿著該滑動表面滑動之後,該中間部件接觸該鄰接表面,且在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該中間部件在該鄰接表面上樞轉。
- 如請求項9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輸出部件包含一第一彎曲凹陷表面,且該中間部件包含一第一彎曲突出部,當該中間部件在該操作構件自該靜止位置移動至該第一位置期間沿著該滑動表面滑動時,該第一彎曲突出部接觸該第一彎曲凹陷表面。
- 如請求項10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輸出部件包含一第二彎曲凹陷表面,且該中間部件包含一第二彎曲突出部,在該中間部件於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於該鄰接表面上樞轉之後,該第二彎曲突出部接觸該第二彎曲凹陷表面。
-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其包括:一操作構件,其經可移動地配置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一金屬絲捲取構件,其係根據該操作構件之該操作而可移動地配置;一定位棘輪,其經耦合至該金屬絲捲取構件;一定位棘爪,其經可移動地配置於一固持位置與一非固持位置之間;及一卡合機構,其包含:一輸入部件,其係根據該操作構件之一操作而樞轉地配置,一輸出部件,其係根據該操作構件之該操作而相對於該輸入部件樞轉地配置,及 一中間部件,其經可移動地配置於該輸入部件與該輸出部件之間,以將移動自該輸入部件傳輸至該輸出部件,該中間部件經構形以在其中該操作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中之一狀態中在一第一接觸點處接觸該輸入部件,該中間部件經構形以在其中該操作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中之該狀態中在一第二接觸點處接觸該輸出部件,該中間部件與該輸出部件界定一第一角度,該第一角度隨著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而減小,該第一角度具有處於該第二接觸點之一頂點、自該第二接觸點延伸至該輸出部件之樞轉之一中心之一第一側邊,及自該第二接觸點延伸至該第一接觸點之一第二側邊,該第一角度在其中該操作構件處於該第一位置中之一狀態中係小於或等於180度,該輸出部件使該定位棘爪根據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之該操作而在該固持位置與該非固持位置之間移動。
- 如請求項12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輸入部件包含一滑動表面,該中間部件接觸該滑動表面且在該操作構件自一靜止位置朝向該第一位置移動時沿著該滑動表面滑動,該第一位置係配置於該靜止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
- 如請求項13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輸入部件包含一鄰接表面,在該中間部件於該操作構件自該靜止位置朝向該第一位置移動期間沿著該滑動表面滑動之後,該中間部件接觸該鄰接表面,且在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該中間部件在該鄰接表面上樞轉。
- 如請求項14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當該中間部件在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期間於該鄰接表面上樞轉時,該輸出部件使該定位棘爪自該固持位置移動至該非固持位置。
- 如請求項14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輸出部件包含一第一彎曲凹陷表面,且該中間部件包含一第一彎曲突出部,當該中間部件在該操作構件自該靜止位置移動至該第一位置期間沿著該滑動表面滑動時,該第一彎曲突出部接觸該第一彎曲凹陷表面。
- 如請求項16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輸出部件包含一第二彎曲凹陷表面,且該中間部件包含一第二彎曲突出部,在該中間部件於該操作構件自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於該鄰接表面上樞轉之後,該第二彎曲突出部接觸該第二彎曲凹陷表面。
- 如請求項17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當該中間部件在該鄰接表面上自其中僅該第一彎曲突出部接觸該第一彎曲凹陷表面之一位置樞轉至其中該第一彎曲突出部及該第二彎曲突出部分別接觸該第一彎曲凹陷表面及該第二彎曲凹陷表面之一位置時,該輸出部件使該定位棘爪自該固持位置移動至該非固持位置。
- 如請求項12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當該中間部件在該操作構件自該靜止位置朝向該第一位置移動期間滑動時,該輸出部件使該定位棘爪自該固持位置移動至該非固持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5/081,062 | 2016-03-25 | ||
US15/081,062 US9932091B2 (en) | 2016-03-25 | 2016-03-25 |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33855A TW201733855A (zh) | 2017-10-01 |
TWI706889B true TWI706889B (zh) | 2020-10-11 |
Family
ID=59814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02793A TWI706889B (zh) | 2016-03-25 | 2017-01-25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32091B2 (zh) |
CN (1) | CN107226166A (zh) |
DE (1) | DE102017001952A1 (zh) |
TW (1) | TWI70688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862451B2 (en) * | 2014-09-02 | 2018-01-09 | Shimano Inc.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TWI671233B (zh) * | 2018-06-08 | 2019-09-11 | Tektro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變速操作裝置 |
US10988203B1 (en) * | 2019-10-16 | 2021-04-27 | Shimano Inc. |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
DE102021110273A1 (de) * | 2021-04-22 | 2022-10-27 | Shimano Inc. |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mit muskelkraft angetriebenes fahrzeug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07706A (en) * | 1991-04-04 | 1994-05-03 | Shimano Inc. | Speed control apparatus for bicycle having a sound producing device |
CN101628602A (zh) * | 2004-08-04 | 2010-01-20 | Sram德国有限公司 | 触发开关用的调整装置 |
TWM483235U (zh) * | 2014-01-24 | 2014-08-01 | guo-yi Zhu | 自行車線控裝置之撥桿結構 |
TW201540582A (zh) * | 2014-04-29 | 2015-11-01 | Shimano Kk | 自行車零件操作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267094A (ja) * | 1989-04-05 | 1990-10-31 | Maeda Kogyo Kk |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レバー装置 |
JP2848842B2 (ja) * | 1989-04-11 | 1999-01-20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変速レバー装置 |
WO1996004167A1 (fr) * | 1994-08-02 | 1996-02-15 | Nobuo Ozaki | Dispositif de changement de vitesses pour bicyclette |
CN2436412Y (zh) * | 2000-08-30 | 2001-06-27 | 川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双拨杆变速指示器 |
US7340975B2 (en) * | 2004-12-21 | 2008-03-11 | Shimano, Inc. | Bicycle control apparatus with a position setting idler member |
JP4040059B2 (ja) | 2005-11-30 | 2008-01-30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
JP4078369B2 (ja) | 2005-10-06 | 2008-04-23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
US7628095B2 (en) | 2006-05-10 | 2009-12-08 | Shimano Inc. | Bicycle shifting mechanism |
EP2399815B1 (en) * | 2010-06-28 | 2015-05-27 | Shimano, Inc. | Bicycle brake and shift operating device |
US9327793B2 (en) * | 2011-10-01 | 2016-05-03 | Shimano Inc. |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
US8720301B2 (en) * | 2012-02-24 | 2014-05-13 | Shimano Inc. |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
-
2016
- 2016-03-25 US US15/081,062 patent/US9932091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25 TW TW106102793A patent/TWI706889B/zh active
- 2017-01-25 CN CN201710056290.5A patent/CN107226166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3-01 DE DE102017001952.5A patent/DE102017001952A1/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07706A (en) * | 1991-04-04 | 1994-05-03 | Shimano Inc. | Speed control apparatus for bicycle having a sound producing device |
CN101628602A (zh) * | 2004-08-04 | 2010-01-20 | Sram德国有限公司 | 触发开关用的调整装置 |
TWM483235U (zh) * | 2014-01-24 | 2014-08-01 | guo-yi Zhu | 自行車線控裝置之撥桿結構 |
TW201540582A (zh) * | 2014-04-29 | 2015-11-01 | Shimano Kk | 自行車零件操作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33855A (zh) | 2017-10-01 |
DE102017001952A1 (de) | 2017-09-28 |
US9932091B2 (en) | 2018-04-03 |
CN107226166A (zh) | 2017-10-03 |
US20170274964A1 (en) | 2017-09-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06889B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TWI510403B (zh) | 腳踏車變速操作裝置 | |
US10597109B2 (en) |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 |
US9132887B2 (en) |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 |
TWI516410B (zh) | 變速定位機構 | |
US7665382B2 (en) |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 |
TWI516411B (zh) | 腳踏車變速操作裝置 | |
US8720301B2 (en) |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 |
TWI739981B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TWI468317B (zh) | 腳踏車變速操作裝置 | |
US20160297501A1 (en)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for operating a bicycle component | |
TWI232829B (en) |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 |
US8375823B2 (en) |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 |
TW201832986A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US8881619B2 (en)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
US8746105B2 (en) |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 |
TWI491534B (zh) | 腳踏車變速操作裝置 | |
TWI568628B (zh) | Bicycle transmission | |
TW201832974A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TWI551505B (zh) | 自行車控制裝置 | |
US10252774B1 (en) |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 |
TW201811615A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TW201702123A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TW202227311A (zh) | 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