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5591B - 印刷方法及印刷裝置和el與太陽電池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方法及印刷裝置和el與太陽電池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05591B TWI705591B TW108100057A TW108100057A TWI705591B TW I705591 B TWI705591 B TW I705591B TW 108100057 A TW108100057 A TW 108100057A TW 108100057 A TW108100057 A TW 108100057A TW I705591 B TWI705591 B TW I70559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droplet
- droplets
- printing
- printing method
- aforementioned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課題]使起因於每個噴嘴之吐出體積參差所造成的印刷不均的減低效果提升。
[解決手段]一種印刷方法,是從噴墨頭的噴嘴吐出液滴,並將液滴塗佈於印刷對象媒體之複數個單元的印刷方法,包含:第1液滴塗佈步驟,將用以限制之後塗佈的第2液滴之流動的第1液滴塗佈於複數個單元;及第2液滴塗佈步驟,將第2液滴塗佈於已在1個單元內設定了複數個的設定區域。第2液滴塗佈步驟中,依每個單元改變第2液滴的塗佈位置。
Description
發明領域
本揭示是有關於一種使用噴墨頭來進行印刷的印刷方法及印刷裝置和EL的製造方法。
發明背景
現在,有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顯示器的製造方法中,是以使用蒸鍍為主流。相對於此,為了謀求降低成本,正在檢討不須真空,而是使用材料之利用效率高之噴墨方式的印刷裝置(以下稱為噴墨裝置)來形成有機EL顯示器之發光層或封閉膜。
一般而言,使用噴墨裝置來製造有機EL顯示器時,是從噴墨頭之噴嘴將各色的墨水吐出至以被稱為排(bank)之分隔壁所區隔的像素,而在像素內形成功能膜。由於有機EL會因應墨水的體積而增加發光量,因此充填於像素之墨水量的參差越小,顯示器的顏色不均就會越減低。藉由減低這種顏色不均,可以製造高品質的有機EL顯示器。
另一方面,有機EL顯示器有著像素會因高解析度、高精細化而微細化的傾向。伴隨像素的微細化,以噴墨頭塗敷之型樣間距(pattern pitch)會變窄,因此必須進行高精度的控制,以使從噴嘴吐出之墨水的量(以下稱為吐出量)成為少量且均一。於是,已有在使用一種藉由使用堆積了複數個噴墨頭的噴墨裝置來使解析度提升的方法。
然而,來自各噴嘴的吐出量會有因每個噴嘴之體積參差而不同的情況。尤其是,在堆積了複數個噴墨頭的噴墨裝置中,由於來自1個噴嘴的吐出量是微小量,因此吐出量的參差會變得相對較大。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為了對各像素充填同量的墨水而從各噴嘴吐出相同次數的墨水,仍會因每個噴嘴之體積參差而在最終之墨水的充填量產生差異。具體而言,會在以相同噴嘴組所形成之像素的線、與以不同噴嘴組所形成之像素的線之間,發生充填量的差異。充填量的差異會導致條紋狀的顏色不均(以下稱為條紋不均)的發生,而成為顯示器之品質及良率降低的原因。
同樣的問題在藉由噴墨裝置來製造有機EL顯示器之封閉膜時也會發生。
封閉膜的製造中,是藉由噴墨裝置來將光硬化型的墨水塗佈於工件(印刷對象之媒體),並且對所塗佈之墨水膜照射紫外光等光線,藉此來使墨水硬化而形成封閉膜。在這種情況下,會使用保持了一定黏度的墨水,以在必要位置以外不過度濕潤擴展。因此,從規定之噴嘴吐出而附著於工件的墨水會與從吐出之墨水的體積不同之其他噴嘴吐出的墨水結合,且濕潤擴展至相同高度很花時間。所以,若在塗佈後沒有隔充分的時間就進行硬化處理,就會發生上述之起因於噴嘴之體積參差所造成的條紋不均。
減低這種條紋不均方法已揭示於例如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的方法是一種在以相同噴嘴組所形成之吐出型樣的線隨機變更每個像素的吐出次數,藉此來使以相同噴嘴組所形成之吐出型樣的線的體積變動的方法。
該方法被認為在來自噴嘴之吐出量相對於每個像素所需之墨水的充填量夠小的情況(例如,吐出量相對於充填量為1/100左右的情況)下,可以防止條紋不均的發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許第5157348號公報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專利文獻1的方法中,在來自噴嘴之吐出量相對於每個像素所需之墨水的充填量較大的情況(例如,吐出量相對於充填量為1/10以上的情況)下,一旦依每個像素變更吐出次數,每吐出1次之墨水量的變化就會相對地變大。因此,會發生粒狀的不均,而對顯示器的畫質出現很大的影響。
本揭示之一態樣的目的為提供一種可使印刷不均的減低效果提升的印刷方法及印刷裝置和EL、太陽電池的製造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揭示的一態樣之印刷方法是從噴墨頭的噴嘴吐出液滴,並將前述液滴塗佈於印刷對象媒體之複數個單元(cell)的印刷方法,包含:第1液滴塗佈步驟,將用以限制之後塗佈的第2液滴之流動的第1液滴塗佈於前述複數個單元;及第2液滴塗佈步驟,將前述第2液滴塗佈於已在1個前述單元內設定了複數個的設定區域,又,前述第2液滴塗佈步驟中,依每個前述單元改變前述第2液滴的塗佈位置。
本揭示的一態樣之印刷裝置具有:噴墨頭,從噴嘴吐出液滴,以使前述液滴塗佈於印刷對象媒體之複數個單元;及控制部,進行第1控制與第2控制,前述第1控制會控制前述噴墨頭,以將用以限制之後塗佈的第2液滴之流動的第1液滴塗佈於前述複數個單元,前述第2控制會控制前述噴墨頭,以將前述第2液滴塗佈於已在1個前述單元內設定了複數個的設定區域,又,前述控制部在進行前述第2控制時,會控制前述噴墨頭,以依每個前述單元改變前述第2液滴的塗佈位置。
使用一種使用上述印刷方法來製造EL的方法。
發明效果
根據本揭示,可以使印刷不均的減低效果提升。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往之印刷方法的課題)
首先,針對用以往之噴墨印刷方法來進行印刷時的課題,使用圖1~圖3來進行說明。
圖1是顯示使用以往之印刷方法印刷時之印刷型樣的一例的示意圖。基板101是顯示器的基板,且是印刷對象之媒體的一例。單元102a、102b、102c、103a、103b、103c、104a、104b、104c分別是以分隔壁所區隔的凹部,且成為例如顯示器的像素。液滴201是從噴嘴吐出,並落點於單元內之墨水的液滴。
又,圖1所示之N1~N21是分別顯示未圖示之噴墨頭的各噴嘴的號碼(亦稱為噴嘴號碼)。並且,在圖1中,對應各噴嘴號碼而顯示之虛線表示噴嘴的位置。虛線上的液滴201是從對應該虛線而顯示之N1~N21其中任一之噴嘴吐出之液滴。
對單元102a、102b、102c是從N1~N6的噴嘴吐出液滴201。並且,對單元103a、103b、103c是從N8~N13的噴嘴吐出液滴201。對單元104a、104b、104c是從N15~N20的噴嘴吐出液滴201。
圖2是顯示從圖1所示之噴嘴號碼的噴嘴吐出之液滴的體積(以下稱為吐出體積)的圖表。圖2中,顯示將從各噴嘴吐出之液滴的目標體積設為7pl,且最大具有5%左右之偏移的情況。
圖3是顯示在使用圖2所示之吐出體積的噴嘴來形成圖1所示之印刷型樣時,充填於各單元(像素)之液滴的體積(以下稱為充填體積)的表。
在圖3的表中,第1行表示單元的號碼,第1列表示單元的字母。例如,第2行第2列的數值「42.1」是表示單元102a的充填體積。當由列方向來看圖3的表時,可了解到充填體積都成為相同。這是由於如圖1所示地,在與顯示噴嘴之位置的虛線正交的單元中,使用的噴嘴是相同的,且印刷型樣也是相同的,因此每個單元的充填體積也會成為相等所致。
另一方面,在圖3中,當著眼於噴嘴之排列方向(圖3之行方向)的各單元的充填體積時,每個單元充填體積都不同。這是由於圖2所示之每個噴嘴之吐出體積的參差而導致充填體積不同所致。這種吐出體積與充填體積的體積差,在有機EL顯示器的發光層會成為發光量的差,導致在視覺上會被辨識為條紋不均。
(專利文獻1之印刷方法的課題)
其次,針對以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許第5157348號公報)之印刷方法來進行印刷時的課題,使用圖4、圖5來進行說明。
圖4是顯示使用專利文獻1之印刷方法印刷時之印刷型樣的一例的示意圖。在圖4中,針對與圖1共通之構成要素,附加相同符號。
在圖4中,非吐出位置202是沒有吐出液滴的位置。非吐出位置202是隨機選擇的。
圖5是顯示使用圖2所示之吐出體積的噴嘴來形成圖4所示之印刷型樣時之各單元(像素)的充填體積的表。圖5與圖3不同,每行體積都不同。例如,單元102a、單元102b、及單元102c各自的充填體積都不同。這是由於圖4所示之非吐出位置202沒有吐出液滴所致。
因此,專利文獻1之印刷方法中,在吐出體積相對於每個單元所需之充填體積夠小的情況下,可以防止條紋不均的發生。然而,該方法中,由於是使進行液滴之吐出的噴嘴的數量在每個單元都不同,因此單元間之充填體積的差會變得較1個液滴分的吐出量更大。
例如,如圖5所示地,相對於單元102b之充填體積為42.1pl,單元102a之充填體積為35.2pl,會產生20%左右的體積差。當產生這種大的體積差時,例如在有機EL顯示器的發光層中,會因為每個單元之發光量的差而成為有粒狀感的畫質,導致顯示品質惡化。
本揭示是有鑑於上述之以往之印刷方法的課題或專利文獻1之印刷方法的課題而規劃設計的。
(本揭示的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本揭示的實施形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進行說明。另外,針對在各圖中共通之構成要素,附加相同符號並適當省略該等之說明。
圖6A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印刷裝置1的構成的圖。圖6B是顯示藉由印刷裝置1所進行之本實施形態之印刷方法的流程的圖。圖7是顯示使用本實施形態之印刷方法來進行印刷時之印刷型樣的一例的示意圖。在圖7中,針對與圖1共通之構成要素,附加相同符號。
圖6A所示之印刷裝置1是執行圖6B所示之印刷方法之噴墨方式的印刷裝置。如圖6A所示地,印刷裝置1具有:從複數個噴嘴吐出墨水之液滴的噴墨頭10、及控制噴墨頭10的控制部20。
另外,雖然省略圖示,但控制部20在作為硬體方面,具有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儲存電腦程式之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及通訊電路等。後述之控制部20的功能是藉由CPU執行從ROM讀取之電腦程式而實現。
例如,如圖7所示地,噴墨頭10具備N1~N21的噴嘴。
控制部20會控制噴墨頭10,以依序執行圖6B所示之第1液滴塗佈步驟S301、第2液滴塗佈步驟S302。
第1液滴塗佈步驟S301是為了製作會成為用以供液滴固定之基礎(anchor)的點,而如圖7所示地,將第1液滴203塗佈於基板101的步驟。該步驟中,控制部20會控制噴墨頭10,以將第1液滴203塗佈於基板101。
第2液滴塗佈步驟S302是在第1液滴塗佈步驟S301之後,如圖7所示地,將第2液滴205塗佈於基板101之設定區域204內的步驟。該步驟中,控制部20會控制噴墨頭10,以將第2液滴205塗佈於設定區域204內。
以下,針對第1液滴塗佈步驟S301及第2液滴塗佈步驟S302的詳細內容來進行說明。
<第1液滴塗佈步驟>
針對第1液滴塗佈步驟S301的詳細內容來進行說明。
在工業生產中一般使用的基板(例如,顯示器用之玻璃基板等)並不具有墨水吸收性。當藉由噴墨方式來對這種基板塗佈液滴時,會發生之後塗佈於基板的液滴與之前塗佈於基板且鄰接的液滴結合而被吸收,導致未塗佈於適當位置的現象。
一旦因上述現象導致單元內之液滴的分布變化,墨水硬化後之膜厚分布就會產生差異,而顯現成為不均。例如僅進行後述之第2液滴塗佈步驟S302時,根據在後述之設定區域204(參照圖7)所使用的噴嘴,在鄰接的液滴間,之後吐出的液滴會被之前吐出的液滴吸收,導致單元內的液滴分布產生偏頗而發生不均。
本實施形態是在第2液滴塗佈步驟S302之前,進行第1液滴塗佈步驟S301,藉此來防止上述之不均。如上述地,第1液滴塗佈步驟S301是如圖7所示地,將第1液滴203塗佈於基板101。第1液滴203會與第2液滴塗佈步驟S302所塗佈之第2液滴合體。其結果,可以將基板101上之液滴的分布整體均一化。以下,將第2液滴塗佈步驟S302所塗佈之液滴作為第2液滴205。
由於液滴難以擴散至單元的端部,因此宜使第1液滴203位於單元之至少1個端部。將第1液滴塗佈於單元之對角線上的2個端部較佳。而且,亦可為角落4處的端部。
如圖7所示地,第1液滴203在各個單元102a~102c、103a~103c、104a~104c中,是塗佈於相同位置亦即固定的位置。
由於第1液滴203會與第2液滴205合體而形成塗佈膜,因此以與第2液滴205之材料親和性高的材料較佳。
惟,當在製品之品質上難以使用與第2液滴205不同的材料時,第1液滴203會以與第2液滴205相同材料來構成。
作為第1液滴203及第2液滴205的材料,可列舉例如以溶劑溶解有機EL材料,並已將黏度調整為10CP左右的墨水。
針對液滴(第1液滴203、第2液滴205)與單元(單元102a~102c、103a~103c、104a~104c)的大小關係來進行說明。
例如,列舉製造55英吋之4K顯示器的情況為例,單元的尺寸為寬250μm、高100μm、深2μm,單元的體積為50000μm3=50pl。當在該尺寸之單元內以充填率80%為目標,吐出每1滴7pl之液滴時,會成為朝向單元內吐出6滴左右的液滴。
於有機EL顯示器的情況下,在我方的實驗中,已知若膜厚變化1.6%,就會變得可目視確認到亮度不均。因此,專利文獻1的方法中,充填至單元內之液滴的體積相對於從噴嘴吐出之液滴的體積,若非50倍以上的比率就不會有效。相對於此,本發明的方式中,可在充填至單元內之液滴的體積相對於從噴嘴吐出之液滴的體積為1倍到50倍左右的範圍內使用。
惟,要採取上述塗佈方法,1單元中至少需要3液滴(3倍)。並且,若考慮單元的寬度,則需要4液滴分(4倍)。結果,至少需要3倍以上,且宜為4倍以上。5倍以上較佳。而且到50倍左右為止。
又,當第1液滴203的體積較第2液滴205的體積更大時,第1液滴203會變為主導,而減低第2液滴塗佈步驟S302的效果。因此,第1液滴203的體積是調整成會成為第2液滴205的體積以下。
接著,針對第1液滴203的配置方法來進行說明。
若第1液滴203彼此接觸,互相結合而被吸收,第2液滴205的位置就會有參差,導致無法獲得第1液滴203的效果。因此,為了避免第1液滴203彼此的接觸,第1液滴203是配置成會使得下述式(1)之關係成立。
L>Rmax1+Rmax2 …(1)
在上述式(1)中,L是鄰接的2個第1液滴203之中心間的距離,Rmax1、Rmax2是最大濕潤擴展距離(參照圖8~圖10)。
所謂最大濕潤擴展距離,是指在連結其中一個第1液滴203之中心與另一個第1液滴203之中心的方向上,第1液滴203濕潤擴展的最大距離。最大濕潤擴展距離會隨時間而變化。因此,在從噴墨頭10吐出的第1液滴203落點於基板101的瞬間到穩定成穩定狀態為止的時間之間,濕潤擴展至最大限度時的距離會設定為最大濕潤擴展距離。
其次,針對將第1液滴203塗佈於平面或凹凸面時的各例,以下使用圖8、圖9A、圖9B、圖10A、及圖10B來進行說明。
首先,針對圖8所示之塗佈例來進行說明。圖8是顯示在基板101之平面部塗佈2個第1液滴203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8所示之2個第1液滴203互相鄰接。並且,濕潤擴展範圍203a是第1液滴203落點於基板101時濕潤擴展的範圍。
如同從圖8所示之濕潤擴展範圍203a為圓形的情況可知地,當第1液滴203落點於基板101之平面部時,會全方向相等地濕潤擴展。因此,Rmax1及Rmax2會變得與第1液滴203濕潤擴展至最大限度時的半徑相等。所以,圖8所示之L會設定為第1液滴203濕潤擴展至最大限度時之半徑的2倍以上。例如,圖8所示之L是根據針對第1液滴203彼此有無結合進行之實驗或模擬的結果來設定。
接著,針對圖9A及圖9B所示之塗佈例來進行說明。圖9A是顯示在形成於基板101之凹部105內塗佈2個第1液滴203的狀態的示意圖。圖9B是圖9A的A-A截面圖。
如圖9A、圖9B所示地,凹部105形成為大致直方體狀。凹部105的容積較2個第1液滴203的體積更大。凹部105是例如顯示器的單元(例如,圖7所示之單元102a~102c、103a~103c、104a~104c)。
當將液滴塗佈於這種凹部105的內部時,由於液滴難以擴散至單元的端部,因此如圖9A所示地將第1液滴203塗佈於單元的端部。此時,凹部105的端部到第1液滴203之中心為止的距離是配置成會使得下述式(2)、(3)之關係成立。
D1、D2 ≦ Rmax1 …(2)
D3,D4 ≦ Rmax2 …(3)
在上述式(2)中,D1是凹部105之左上角與第1液滴203之中心的距離,D2是凹部105之左下角與第1液滴203之中心的距離。並且,在式(3)中,D3是凹部105之右上角與第1液滴203之中心的距離,D4是凹部105之右下角與第1液滴203之中心的距離。
當以滿足上述式(2)、(3)的方式來吐出第1液滴203時,如圖9B所示地,濕潤擴展範圍203a會被凹部105的端部限制。因此,如圖9A所示地,第1液滴203會朝向凹部105的中央部分濕潤擴展。其結果,圖9A所示之Rmax1及Rmax2會變得較圖8所示之Rmax1及Rmax2更大。所以,圖9A所示之L會設定為較圖8所示之L更大的值。例如,圖9A所示之L是根據針對第1液滴203彼此有無結合所進行之實驗或模擬的結果來設定。
如上述地,凹部105的容積較2個第1液滴203的體積更大,且凹部105的形狀並非圓柱狀。在這種情況下,第1液滴203會難以侵入凹部105的端部(角部)。因此,將第1液滴203塗佈(配置)於凹部105的端部較佳。又,當可以在凹部105內將3個以上之第1液滴203配置成不會互相接觸時,將第1液滴203配置於凹部105的兩端部,並將該等之間的第1液滴203等間隔地配置較佳。
其次,針對圖10A及圖10B所示之塗佈例來進行說明。圖10A是顯示覆蓋形成於基板101之凹部106而塗佈第1液滴203的狀態的示意圖。圖10B是圖10A的B-B截面圖。
如圖10A、圖10B所示地,凹部106形成為圓柱狀。凹部106的容積較2個第1液滴203的體積更小。凹部106是例如接觸孔。
當這種凹部106設置於基板101時,如圖10A所示地,對凹部106吐出複數個第1液滴206。
此時,凹部106之中心到第1液滴206a、206b之中心為止的距離是配置成會使得下述式(4)之關係成立。
D1、D2 ≦ Rmax1 …(4)
在上述式(4)中,D1是凹部106之中心與第1液滴206a之中心的距離,D2是凹部106之中心與第1液滴206b之中心的距離。
藉此,凹部106會因第1液滴206而被填滿。
此時,第1液滴206a、206b會從凹部106溢出而在基板101的表面上濕潤擴展。圖10A、圖10B所示之濕潤擴展範圍206c是第1液滴206a、206b濕潤擴展的範圍。
所以,基板101之平面部中的濕潤擴展範圍203a、206c會因應凹部106的容積及第1液滴206的吐出次數而變化。因此,圖10A所示之L及第1液滴206的吐出次數是設定成第1液滴203之濕潤擴展範圍203a不會與第1液滴206a、206b之濕潤擴展範圍206c接觸。例如,圖10A所示之L是根據針對第1液滴203與第1液滴206彼此有無結合進行之實驗或模擬的結果來設定。
此處,由於凹部106即接觸孔的內側容易成為未潤濕,因此先以第1液滴206填入。只要將2滴第1液滴206打入凹部106之中心,就可以填滿接觸孔即凹部106,但在印刷掃描方向之解析度或噴嘴間距的制約上,會難以瞄準凹部106之中心。因此,凹部106即接觸孔之中心是設定在第1液滴濕潤擴展的範圍內而塗佈。
<第2液滴塗佈步驟>
針對第2液滴塗佈步驟S302的詳細內容來進行說明。
如上述地,第2液滴塗佈步驟S302是在第1液滴塗佈步驟S301之後進行,且如圖7所示地,是將第2液滴205塗佈於基板101的設定區域204內的步驟。
如圖7所示地,設定區域204在各個單元102a~102c、103a~103c、104a~104c中,是設定在相同單元上的位置。
首先,針對圖7所示之設定區域204,使用圖11來進行說明。圖11是將圖7所示之複數個設定區域204中之1個放大顯示的圖。
圖11的例子中,對設定區域204設定有噴嘴群207。所謂噴嘴群207,是指可對設定區域204吐出第2液滴205的噴嘴。圖11的例子中,噴嘴群207包含有N1~N4的4個噴嘴。
第2液滴塗佈步驟S302中,是從噴嘴群207中隨機選擇1個噴嘴來使用。例如,選擇N1的噴嘴並從該噴嘴吐出第2液滴205時,第2液滴205會如圖11所示地被塗佈於設定區域204。
又,第2液滴塗佈步驟S302中,是根據事先製成的亂數表,來依每個設定區域204選擇使用的噴嘴。因此,例如,如圖7所示地,即便單元102a、102b、102c各自之設定區域204的配置相同,所選擇之噴嘴的組合仍會不同。例如圖7中,單元102a的設定區域204是選擇N1、N2、N5、N5的噴嘴,單元102b的設定區域204是選擇N1、N3、N4、N4的噴嘴,單元102c的設定區域204是選擇N2、N2、N4、N5的噴嘴。亦即,是以依每個單元改變在設定區域204內之第2液滴205的塗佈位置(落點位置)的方式來選擇噴嘴。
另外,隨機選擇之噴嘴的數量並不限定於1個。亦可構成為因應所需之液滴的量而隨機選擇2個以上的噴嘴。
接著,針對設定區域204的設定方法,使用圖7來進行說明。
作為例子,是針對在圖7之單元102a中設定設定區域204的情況來進行說明。
首先,藉由以下之式(2),求出用以充填單元102a內所需之墨水的體積V。在式(2)中,S是單元102a的面積,T是目標膜厚。
V=S×T…(2)
其次,藉由以下之式(3),求出單元102a內之第2液滴205的個數Nrand。在式(3)中,V是以上述式(2)所算出之用以充填單元102a內所需之墨水的體積。並且,在式(3)中,Vanc是第1液滴203的平均體積,Nanc是單元102a內之第1液滴203的個數,Vrand是第2液滴205的平均體積。
Nrand=(V-Vanc×Nanc)/Vrand…(3)
其次,以滿足以下之式(4)的方式來設定設定區域204。在式(4)中,Nrand是以上述式(3)所算出之單元102a內之第2液滴205的個數。並且,在式(4)中,N是可吐出至設定區域204內的噴嘴數。
N>Nrand…(4)
此處,針對1個單元內之N與設定區域204的關係,使用圖11來進行說明。
圖11表示在設定區域204內有1滴第2液滴205存在的狀態。並且,圖11表示可吐出至設定區域204內的噴嘴是包含於噴嘴群207之N1、N2、N3、N4的4個噴嘴。
由於設定區域204是藉由隨機變更所使用的噴嘴而發揮效果,因此是如圖11所示地設置於噴嘴的排列方向(圖中的左右方向)。
圖7中,是以滿足上述之式(4)的方式,在各單元內設定有複數個使用圖11所說明之設定區域204。另外,可吐出至設定區域204內的噴嘴數N期望為Nrand之2倍以上的數值。
又,從膜厚均一性的觀點來看,設定區域204的位置設定成設定區域204中之第2液滴205之落點位置不會與第1液滴203之落點位置重疊較佳。惟,當無法充分確保第2液滴205之落點位置時,第1液滴203之落點位置與設定區域204重複設定亦可。
以上,針對第1液滴塗佈步驟S301及第2液滴塗佈步驟S302的詳細內容進行了說明。
圖7中,1個單元中有4個設定區域204。並且,設定區域204有2個液滴分、3個液滴分2種。這是為了要增加在單元內使用之噴嘴的組合模式,以作成為複數種。
設置有以噴嘴2個吐出1液滴的設定區域204、及以噴嘴3個吐出1液滴的設定區域204。
<評價>
接著,針對進行過圖6B所示之印刷方法後的結果,使用圖12來進行說明。
圖12是顯示使用圖2所示之吐出體積的噴嘴,藉由圖6B所示之印刷方法來形成圖7所示之印刷型樣時之各單元(像素)的充填體積的表。
圖12所示之各個單元102a、102b、102c的充填體積不像圖3所示之各個單元102a、102b、102c的充填體積一樣的均一。這是由於在每個單元中隨機設定設定區域204,因此每個單元之充填體積會變化所致。因此,並未確認到使用圖3所說明之條紋不均的發生。
並且,如上述地,圖6B所示之印刷方法中,與專利文獻1之印刷方法不同,沒有使進行液滴之吐出的噴嘴的數量在每個單元都不同。因此,單元間之充填體積的差會成為1個液滴分的吐出量以下。
例如,如圖12所示地,相對於單元102b的充填體積為42.5pl,單元102a的充填體積為42.0pl,且該等之差為2%以下。如上述地,由於專利文獻1之印刷方法會產生20%左右的體積差,因此本實施形態之印刷方法可以大幅縮小充填體積的差。所以,例如在有機EL顯示器的發光層中,每個單元之發光量的差會變小,因此會成為沒有粒狀感的畫質,且顯示品質不會惡化。
由以上的內容來看,本實施形態中,即便在來自噴墨頭之噴嘴的墨水吐出量(吐出體積)相對於每個像素所需之墨水充填量(充填體積)為相對較大的情況下,仍可減低因每個噴嘴之體積參差所造成的印刷不均(例如,條紋不均),而可以提升製品良率。
並且,在使用本實施形態之印刷方法來製造有機EL顯示器的情況下,可以使顯示器之發光層或封閉膜的印刷品位提升。
另外,本實施形態之印刷方法不僅是適用於在基板的單元內塗佈液滴的情況,連在基板的平面形成膜的情況或形成覆蓋基板之凹凸面的膜的情況亦可適用。在該情況下,例如亦可藉由在印刷掃瞄方向上設置複數個噴墨頭10或噴墨頭10的噴嘴,來重複進行圖6所示之步驟。藉此,可以縮短用以將膜表面之凸凹均一的整平時間,而可縮短產距(takt)。
另外,本揭示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的說明,在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的變形。
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是以有單元存在為前提進行了說明,但本揭示亦可適用於沒有單元的情況。亦即,亦可使用於在基板101上形成固體膜(均質的1個膜)的情況。
例如,在基板101上的整面形成1個膜時,可以使用上述之本揭示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單元不存在,但可當作具有複數個虛擬單元,來使用上述之本揭示的方法。
另外,所謂虛擬單元,是指實際上不存在,但卻是在假定了具有單元之情況下的虛擬的單元。只要將虛擬單元的數量設定很多,並將各虛擬單元的尺寸設定很小,就可以形成更加均質的膜。雖會朝虛擬單元內塗佈液滴,但最終液滴會擴展,整體連結而成為1個平坦的膜。
由於這種方式可以在平面上生成沒有不均的均一膜,因此可利用於形成例如鈣鈦礦太陽電池等塗佈型太陽電池之電洞輸送層、有機半導體活性層、電子輸送層等膜。
該方法在液滴201之黏度高時特別有效。這是由於即便沒有單元,液滴201擴展的範圍仍會受限所致。
另外,實施形態中,如圖7所示地,塗佈於單元之液滴的大小相較於圖1、4之液滴為較小。實施形態中,液滴雖小,但藉由上述第1液摘、第2液滴的塗佈,可以形成均質的膜。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揭示之印刷方法及印刷方法在藉由噴墨方式來將液滴塗佈於對象物的所有技術上都很有用。
1‧‧‧印刷裝置
10‧‧‧噴墨頭
20‧‧‧控制部
101‧‧‧基板
102a、102b、102c、103a、103b、103c、104a、104b、104c‧‧‧單元
105、106‧‧‧凹部
201‧‧‧液滴
202‧‧‧非吐出位置
203、206、206a、206b‧‧‧第1液滴
203a、206c‧‧‧濕潤擴展範圍
204‧‧‧設定區域
205‧‧‧第2液滴
207‧‧‧噴嘴群
D1、D2、D3、D4、L‧‧‧距離
N1~N21‧‧‧噴嘴
Rmax1、Rmax2‧‧‧最大濕潤擴展距離
S301‧‧‧第1液滴塗佈步驟
S302‧‧‧第2液滴塗佈步驟
圖1是顯示使用以往之噴墨印刷方法來進行印刷時之印刷型樣的一例的示意圖。
圖2是顯示以往之噴墨印刷方法中的從各噴嘴吐出之液滴的體積的圖。
圖3是顯示使用以往之噴墨印刷方法來形成圖1所示之印刷型樣時之各單元的充填體積的圖。
圖4是顯示使用專利文獻1之印刷方法來進行印刷時之印刷型樣的一例的示意圖。
圖5是顯示使用專利文獻1之印刷方法來形成圖4所示之印刷型樣時之各單元的充填體積的圖。
圖6A是顯示本揭示之印刷裝置的構成的圖。
圖6B是顯示本揭示之印刷方法的流程的圖。
圖7是顯示使用本揭示之印刷方法來進行印刷時之印刷型樣的一例的示意圖。
圖8是顯示本揭示之第1液滴塗佈於基板之平面部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9A是顯示本揭示之第1液滴朝基板之凹部內塗佈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9B是圖9A的A-A截面圖。
圖10A是顯示本揭示之第1液滴覆蓋基板之凹部而塗佈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10B是圖10A的B-B截面圖。
圖11是本揭示之設定區域的放大圖。
圖12是顯示使用本揭示之印刷方法來形成圖7所示之印刷型樣時之各單元的充填體積的圖。
S301‧‧‧第1液滴塗佈步驟
S302‧‧‧第2液滴塗佈步驟
Claims (11)
- 一種印刷方法,是自噴墨頭的噴嘴吐出液滴,並將前述液滴塗佈於印刷對象媒體之複數個單元的印刷方法,其包含:第1液滴塗佈步驟,於前述複數個單元,將第1液滴塗佈於前述單元內之固定位置;及第2液滴塗佈步驟,將第2液滴塗佈於在1個前述單元內設定複數個的設定區域,在前述第1液滴塗佈步驟中,將前述第1液滴塗佈於前述單元之至少1個端部,在前述第2液滴塗佈步驟中,依每個前述單元改變前述第2液滴的塗佈位置。
- 如請求項1之印刷方法,其中在前述第1液滴塗佈步驟中,將複數個前述第1液滴塗佈於設置在前述印刷對象媒體的凹部。
- 如請求項1之印刷方法,其中前述設定區域是前述第1液滴之塗佈位置以外的區域。
- 如請求項1之印刷方法,其中前述複數個單元中之前述第1液滴的塗佈位置相同。
- 如請求項1之印刷方法,其中前述複數個單元中之前述設定區域的位置相同。
- 如請求項1之印刷方法,其中前述複數個單元為複數個假想單元。
- 如請求項1之印刷方法,其中前述第1 液滴的體積成為前述第2液滴的體積以下。
- 如請求項1之印刷方法,其中複數個前述第1液滴塗佈於1個前述單元,但前述第1液滴彼此不接觸。
- 一種印刷裝置,具有:噴墨頭,以將液滴塗佈於印刷對象媒體之複數個單元的方式自噴嘴吐出前述液滴;及控制部,進行第1控制及第2控制,前述第1控制是於前述複數個單元,以將用於限制之後塗佈的第2液滴之流動的第1液滴塗佈於前述單元之至少1個端部的方式控制前述噴墨頭;前述第2控制是以將前述第2液滴塗佈於在1個前述單元內設定複數個的設定區域的方式控制前述噴墨頭,前述控制部在進行前述第2控制時,是以依每個前述單元改變前述第2液滴之塗佈位置的方式來控制前述噴墨頭。
- 一種EL的製造方法,是藉由請求項1之印刷方法來製造EL的層。
- 一種太陽電池的製造方法,是藉由如下的印刷方法來製造太陽電池的層,前述印刷方法是自噴墨頭的噴嘴吐出液滴,並將前述液滴塗佈於印刷對象媒體之複數個單元的印刷方法,其包含:第1液滴塗佈步驟,於前述複數個單元,將第1液滴塗 佈於前述單元內之固定位置;及第2液滴塗佈步驟,將第2液滴塗佈於在1個前述單元內設定複數個的設定區域,在前述第2液滴塗佈步驟中,依每個前述單元改變前述第2液滴的塗佈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79956 | 2018-04-18 | ||
JP2018079956 | 2018-04-18 | ||
JP2018227855A JP7122663B2 (ja) | 2018-04-18 | 2018-12-05 | 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とelと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
JP2018-227855 | 2018-12-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44630A TW201944630A (zh) | 2019-11-16 |
TWI705591B true TWI705591B (zh) | 2020-09-21 |
Family
ID=68388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00057A TWI705591B (zh) | 2018-04-18 | 2019-01-02 | 印刷方法及印刷裝置和el與太陽電池的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122663B2 (zh) |
TW (1) | TWI70559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46943B2 (ja) | 2022-06-29 | 2024-09-09 | タクボ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塗装装置及び塗装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66669A (ja) * | 2002-03-18 | 2003-09-24 | Seiko Epson Corp | 液滴吐出装置とその描画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装置とデバイス製造方法並びにデバイス |
TWI289213B (en) * | 2004-10-01 | 2007-11-01 | Seiko Epson Corp | A head unit, a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anel from a base, a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
CN102160205A (zh) * | 2008-09-15 | 2011-08-17 | 剑桥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喷墨打印有机电子器件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43571B1 (en) | 2000-08-03 | 2002-09-03 | Creo Srl | Self-registering fluid droplet transfer method |
JP2003279724A (ja) | 2002-03-26 | 2003-10-02 | Seiko Epson Corp | 表示装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製造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デバイス |
JP2005227684A (ja) | 2004-02-16 | 2005-08-25 | Seiko Epson Corp |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製造装置、電気光学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
JP2007298950A (ja) | 2006-02-07 | 2007-11-15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ムラ不整を低減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JP6289880B2 (ja) | 2013-11-26 | 2018-03-07 |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 薄膜形成方法及び薄膜形成装置 |
JP6464577B2 (ja) | 2014-06-06 | 2019-02-0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
2018
- 2018-12-05 JP JP2018227855A patent/JP7122663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02 TW TW108100057A patent/TWI705591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66669A (ja) * | 2002-03-18 | 2003-09-24 | Seiko Epson Corp | 液滴吐出装置とその描画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装置とデバイス製造方法並びにデバイス |
TWI289213B (en) * | 2004-10-01 | 2007-11-01 | Seiko Epson Corp | A head unit, a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anel from a base, a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
CN102160205A (zh) * | 2008-09-15 | 2011-08-17 | 剑桥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喷墨打印有机电子器件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44630A (zh) | 2019-11-16 |
JP2019188387A (ja) | 2019-10-31 |
JP7122663B2 (ja) | 2022-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70331038A1 (en) | Inkjet printhead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luminescence display using the inkjet printhead | |
EP3200227B1 (en) |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7215114B (zh) | 控制膜厚度分布的喷墨印刷方法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 |
JP6232564B2 (ja) |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
JP2007136330A (ja) | インク吐出装置及びインク吐出方法 | |
US7655270B2 (en) | Droplet discharge method,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TWI705591B (zh) | 印刷方法及印刷裝置和el與太陽電池的製造方法 | |
CN110385926B (zh) | 印刷方法、印刷装置、el和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 |
JP4894150B2 (ja) |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液滴吐出装置 | |
KR100655874B1 (ko) | 묘화 방법, 묘화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 |
JP2004031070A (ja) | 有機el材料塗布装置とその塗布方法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 |
JP5432304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 |
JP2008003555A (ja) |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 | |
WO2013069256A1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塗布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塗布方法 | |
KR20190092240A (ko) | 막형성방법, 막형성장치, 및 막이 형성된 복합기판 | |
JP2005331619A (ja) | パターン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8944564B2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 |
JP4631364B2 (ja) | 液滴吐出ヘッドの駆動方法、液滴吐出装置、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 |
CN114290806A (zh) | 喷墨印刷方法及喷墨印刷装置 | |
TW201318713A (zh) | 噴嘴印刷裝置 | |
JP6665923B2 (ja) |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
JP2015220179A (ja) | 機能膜の製造方法、有機el機能膜、有機太陽電池機能膜、有機半導体機能膜、有機el素子、有機太陽電池素子、有機半導体素子、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
JP2015220179A5 (zh) | ||
KR20070046461A (ko) | 잉크 패턴 형성 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의제조 방법 및 유기 el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
JP2006308974A (ja) | 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