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0740B - 基板處理裝置以及基板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板處理裝置以及基板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0740B
TWI700740B TW107125730A TW107125730A TWI700740B TW I700740 B TWI700740 B TW I700740B TW 107125730 A TW107125730 A TW 107125730A TW 107125730 A TW107125730 A TW 107125730A TW I700740 B TWI700740 B TW I7007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cooling
cooling gas
nozzle
discharge 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5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1470A (zh
Inventor
上田大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1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1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0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074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3/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r presence of liquid or steam
    • B08B3/04Cleaning involving contact with liquid
    • B08B3/10Cleaning involving contact with liquid with additional treatment of the liquid or of the object being cleaned, e.g. by heat, by electricity or by vib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5/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air flow or gas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7/00Clean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single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4Mechanical treatment, e.g. grinding, polishing, cut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Or Drying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能夠防止霜附著到冷卻噴嘴的吐出口之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在冷卻噴嘴30為對基板吐出冷卻氣體的動作狀態時,第一擋門35將吐出口37開放並且第二擋門36將洩漏開口38封閉,藉此被饋送至冷卻噴嘴30的冷卻氣體係從吐出口37被吐出。另一方面,在冷卻噴嘴30為待機狀態時,第一擋門35將吐出口37封閉並且第二擋門36將洩漏開口38開放,藉此被饋送至冷卻噴嘴30的冷卻氣體係從洩漏開口38被釋放出。在待機狀態時,由於僅從不同於吐出口37的洩漏開口38釋放出冷卻氣體,因此能夠防止霜附著到冷卻噴嘴30的吐出口37。

Description

基板處理裝置以及基板處理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係對已形成於基板表面的液膜吐出比構成該液膜之液體的凝固點還低溫的冷卻氣體以使該液膜凍結。
在習知上,有被稱為凍結洗淨(或固化洗淨)之技術,該技術係於半導體晶圓(wafer)等基板的表面形成液膜,冷卻而凍結該液膜,藉此去除基板表面的微粒(particle)等汙染物質。例如,在專利文獻1、2係揭示有以下技術:在基板表面形成純水(DIW(deionized water);去離子水)的液膜,使對該液膜吐出低溫冷卻氣體的噴嘴(nozzle)掃描移動而使該液膜凍結,以清洗(rinse)液融解該已凍結的液膜而沖洗掉,藉此將附著於基板的微粒等汙染物質連同凍結膜一併去除。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20455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3-030612號公報。
在凍結洗淨技術中,期望將用以吐出冷卻氣體的噴嘴預先維持於低溫,以便在必要的時候能夠立刻吐出冷卻氣體。為了此目的,即使是在對基板供給冷卻氣體之時序以外的待機中,也進行著從噴嘴持續吐出相對少量的冷卻氣體(緩洩漏(slow leak))。
然而,一般來說使用處理液(化學藥液及純水)來進行基板處理之腔室內為高濕度環境,雖說是少量但若從噴嘴持續吐出低溫的冷卻氣體,則腔室內的水分會在噴嘴之吐出口附近凝結而霜會附著於噴嘴之吐出口附近。如此一來,在執行液膜之凍結處理時,有著已附著於噴嘴之吐出口附近的霜會落下至基板上而污染該基板的疑慮。
為此,在專利文獻1提出將在待機中被吐出之少量的冷卻氣體予以回收,而降低從吐出口流出之冷卻氣體的技術。另外,在專利文獻2提出在噴嘴之吐出口附近將整流構件靠近配置,抑制腔室內之高濕度環境氣體入侵至噴嘴內的技術。然而,在專利文獻1、2所揭示的技術中,雖說是少量但仍會從噴嘴的吐出口流出冷卻氣體並且亦有腔室內之環境氣體入侵過來,故無法完全防止霜附著於吐出口 附近,有著每重複處理就逐漸地附著大量霜的問題。這樣的霜只要一旦附著於噴嘴便極難去除。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課題而完成,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防止霜附著到冷卻噴嘴的吐出口之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方案1的發明係在一種對已形成於基板的表面之液膜吐出比構成前述液膜的液體之凝固點還低溫的冷卻氣體而使前述液膜凍結的基板處理裝置中具備:腔室,係收容前述基板;保持部,係在前述腔室內保持前述基板;以及冷卻噴嘴,係吐出前述冷卻氣體;前述冷卻噴嘴係於動作狀態與待機狀態之間被切換,前述動作狀態係前述冷卻噴嘴朝向被前述保持部保持的前述基板吐出前述冷卻氣體時的狀態,前述待機狀態係前述冷卻噴嘴在退避位置待機時的狀態;前述冷卻噴嘴係具備:吐出口,係於前述動作狀態中吐出前述冷卻氣體;洩漏開口,係於前述待機狀態中釋放出前述冷卻氣體;以及流路切換部,係以如下方式切換流路:使被饋送到前述冷卻噴嘴的前述冷卻氣體在前述動作狀態中從前述吐出口吐出並且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從前述洩漏開口釋放出。
另外,方案2的發明係於方案1的發明之基板處理裝 置中,更具備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將前述吐出口調溫到至少高於前述冷卻氣體的溫度之調溫部。
另外,方案3的發明係於方案2之發明的基板處理裝置中,前述調溫部係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將前述吐出口調溫到比存在於前述腔室內之蒸氣的凝結點還高的溫度。
另外,方案4的發明係於方案1之發明的基板處理裝置中,更具備將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已從前述洩漏開口被釋放出的前述冷卻氣體予以回收的回收部。
另外,方案5的發明係於方案1之發明的基板處理裝置中,在前述動作狀態中從前述吐出口被吐出的前述冷卻氣體之流量比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從前述洩漏開口被釋放出的前述冷卻氣體之流量還多。
另外,方案6的發明係於方案1至方案5中任一項之發明的基板處理裝置中,前述流路切換部係具備:第一擋門,係在前述動作狀態中開放前述吐出口並且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封閉前述吐出口;以及第二擋門,係在前述動作狀態中封閉前述洩漏開口並且在前述待機狀態中開放前述洩漏開口。
另外,方案7的發明係於方案1至方案5中任一項之 發明的基板處理裝置中,前述流路切換部係具備:螺線管閥(solenoid valve),使供前述冷卻氣體饋送的流路在前述動作狀態中連通於前述吐出口並且在前述待機狀態中連通於前述洩漏開口。
另外,方案8的發明係於一種對已形成於基板的表面之液膜吐出比構成前述液膜的液體之凝固點還低溫的冷卻氣體而使前述液膜凍結的基板處理方法中具備:液膜形成工序,係於前述基板之上表面形成前述液膜;凍結工序,係從冷卻噴嘴對前述基板吐出前述冷卻氣體而使前述液膜凍結;以及融解工序,係將已凍結的前述液膜融解而去除;前述冷卻噴嘴係於動作狀態與待機狀態之間被切換,前述動作狀態係前述冷卻噴嘴在前述凍結工序中朝向前述基板吐出前述冷卻氣體時的狀態,前述待機狀態係前述冷卻噴嘴在退避位置待機時的狀態;使被饋送到前述冷卻噴嘴的前述冷卻氣體在前述動作狀態中從被設於前述冷卻噴嘴的吐出口吐出並且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從被設於前述冷卻噴嘴的洩漏開口釋放出。
另外,方案9的發明係於方案8之發明的基板處理方法中,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將前述吐出口調溫到至少高於前述冷卻氣體的溫度。
另外,方案10的發明係於方案9之發明的基板處理方 法中,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將前述吐出口調溫到比存在於腔室內之蒸氣的凝結點還高的溫度。
另外,方案11的發明係於方案8之發明的基板處理方法中,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將從前述洩漏開口被釋放出的前述冷卻氣體予以回收。
另外,方案12的發明係於方案8之發明的基板處理方法中,在前述動作狀態中從前述吐出口被吐出的前述冷卻氣體之流量比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從前述洩漏開口被釋放出的前述冷卻氣體之流量還多。
依據方案1至方案7的發明,由於使被饋送至冷卻噴嘴的冷卻氣體在動作狀態中從吐出口吐出並且在待機狀態中從洩漏開口釋放出,故在待機狀態時變成從不同於吐出口之洩漏開口將冷卻氣體釋放出,而能夠防止霜對冷卻噴嘴的吐出口之附著。
特別是依據方案2的發明,由於在待機狀態中將吐出口調溫到至少高於冷卻氣體的溫度,故能夠更確實地防止霜附著於冷卻噴嘴的吐出口。
特別是依據方案4的發明,由於在待機狀態中將已從 洩漏開口被釋放出的冷卻氣體予以回收,故被釋放出的冷卻氣體在腔室內擴散的情形能夠得到抑制,且能夠防止因腔室內被冷卻而引起的霧氣(mist)凝結或微小冰粒產生。
依據方案8至方案12的發明,由於使被饋送至冷卻噴嘴的冷卻氣體在動作狀態中從被設於冷卻噴嘴的吐出口吐出並且在待機狀態中從被設於冷卻噴嘴的洩漏開口被釋放出,故在待機狀態時變成從不同於吐出口之洩漏開口將冷卻氣體釋放出,而能夠防止霜對冷卻噴嘴的吐出口之附著。
特別是依據方案9的發明,由於在待機狀態中將吐出口調溫到至少高於冷卻氣體的溫度,故能夠更確實地防止霜附著於冷卻噴嘴的吐出口。
特別是依據方案11的發明,由於在待機狀態中將已從洩漏開口被釋放出的冷卻氣體予以回收,故被釋放出的冷卻氣體在腔室內擴散的情形能夠得到抑制,且能夠防止因腔室內被冷卻而起的霧氣凝結或微小冰粒產生。
1:基板處理裝置
5:液膜
7:凍結膜
10:腔室
20:旋轉夾盤
21:旋轉支軸
22:旋轉馬達
23:旋轉基座
24:夾盤銷
25:下側處理液供給管
28:防濺擋板
29:下側氣體供給路徑
30、130:冷卻噴嘴
31:噴嘴臂
32、62:旋轉軸
33、63:轉動馬達
35:第一擋門
36:第二擋門
37:吐出口
38:洩漏開口
50:氣體回收部
51:接收部
52:排氣泵
60:化學藥液噴嘴
61:噴嘴臂
70:環境氣體阻絕板
71:支持軸
72:臂
75:上側處理液供給管
79:上側氣體供給路徑
80:調溫部
81:調溫氣體噴嘴
82:送氣路徑
83:排出路徑
90:控制部
131:可動核心(可動鐵芯)
132:線圈
301:流路
302:氣體供給配管
303:氣體供給源
304:熱交換器
305:流量調整閥
306:緩衝空間
t0至t6:時刻
W:基板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的全體主要部構成的圖。
圖2係顯示動作狀態的冷卻噴嘴之構成的圖。
圖3係顯示待機狀態的冷卻噴嘴之構成的圖。
圖4係顯示在基板處理裝置中的處理順序之流程圖(flow chart)。
圖5係顯示液膜已形成於基板之表面的狀態的圖。
圖6係顯示冷卻噴嘴已到達已有液膜形成之基板的中心部上方之狀態的圖。
圖7係顯示吐出冷卻氣體的冷卻噴嘴從基板中心部上方朝端緣部上方掃描移動之狀態的圖。
圖8係顯示基板上液膜的全體已凍結之狀態的圖。
圖9係顯示沿著圖4之處理順序的裝置各部之動作的時序圖(timing chart)。
圖10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動作狀態的冷卻噴嘴之構成的圖。
圖11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待機狀態的冷卻噴嘴之構成的圖。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第一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基板處理裝置的全體主要部構成的圖。該基板處理裝置1係對半導體晶圓等的圓板形狀之基板W的表面進行各種液處理並且進行凍結洗淨處理的 裝置,該凍結洗淨處理係將附著於基板W之表面的微粒等汙染物質去除之處理。作為處理對象之基板W的大小未特別限定,例如為φ 300mm或φ 450mm(在本實施形態中為φ 300mm)。另外,在圖1及之後的各圖中,為了容易理解而依需要將各部的尺寸或數量誇張或簡化地描繪。
基板處理裝置1係具備:腔室10,係於內部具有將基板W收容而施予洗淨處理的處理空間。基板處理裝置1係具備作為腔室10內部之主要要素的以下構件:旋轉夾盤(spin chuck)20,係將基板W保持於大致水平姿勢而使基板W旋轉;冷卻噴嘴30,係朝基板W的表面吐出冷卻氣體;化學藥液噴嘴60,係朝基板W的表面吐出化學藥液;以及環境氣體阻絕板70,係與由旋轉夾盤20所保持的基板W之表面對向地被配置。另外,基板處理裝置1係具備:控制部90,係控制被設於裝置的各個動作機構而執行基板W之處理。
旋轉夾盤20係具備旋轉基座(spin base)23、旋轉支軸21、旋轉馬達(spin motor)22及複數個夾盤銷(chuck pin)24。於旋轉支軸21的上端部係藉由螺絲釘等緊固構件而連結有圓盤狀的旋轉基座。旋轉支軸21係連結於旋轉馬達22的旋轉軸,旋轉馬達22的驅動係隔著旋轉支軸21而被傳達到旋轉基座23。因此,因應來自控制部90的動作指令來驅動旋轉馬達22,藉此用以保持基板W的旋轉基座23 以預定的轉速在水平面內旋轉。
在旋轉基座23的上表面周緣部係豎設有用以把持基板W之端緣部的複數個夾盤銷24。為了確實地把持圓板形狀的基板W,複數個夾盤銷24只要有設置3個以上即可,且沿著旋轉基座23之周緣部而以等角度間隔被配置。複數個夾盤銷24中的各個係具備:基板支持部,從下方支持基板W的端緣部;以及基板保持部,按壓已被基板支持部所支持之基板W的外周端面來把持基板W(基板支持部及基板保持部的兩者皆省略圖示)。各個夾盤銷24係構成為能夠在按壓狀態與解放狀態之間切換,該按壓狀態係該基板保持部按壓基板W的外周端面之狀態,該解放狀態係基板保持部已從基板W的外周端面離開之狀態。
在對旋轉基座23進行基板W之交付時,複數個夾盤銷24全部被設為解放狀態,在進行對基板W之處理時,複數個夾盤銷24全部被設為按壓狀態。藉由將複數個夾盤銷24設為按壓狀態,該等複數個夾盤銷24把持基板W的端緣部而能夠將該基板W從旋轉基座23的上表面隔著預定間隔而保持在大致水平姿勢。
另外,旋轉夾盤20之旋轉支軸21係中空軸。於旋轉支軸21之內側係插通有:下側處理液供給管25,用以對基板W之背面供給處理液。藉由該等旋轉支軸21與下側 處理液供給管25,雙重管構造得以被實現,旋轉支軸21的內壁面與下側處理液供給管25的外壁面之間的空隙係成為圓筒狀的下側氣體供給路徑29。下側處理液供給管25及下側氣體供給路徑29係延伸至靠近被旋轉夾盤20所保持之基板W的下表面(背面)的位置,下側處理液供給管25及下側氣體供給路徑29之前端係形成朝向該基板W之下表面中央吐出處理液及處理氣體的吐出口。
另外,防濺擋板(splash guard)28被以包圍旋轉夾盤20之周圍的方式設置。防濺擋板28係接住從旋轉的旋轉基座23及基板W飛散的處理液而予以回收。防濺擋板28亦可構成為如下的多段式:能夠因應處理液的種類(例如化學藥液與純水),以不同的開口部分接住而利用分別的路徑回收。
化學藥液噴嘴60係被安裝於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所設置之噴嘴臂(nozzle arm)61的前端。噴嘴臂61的基端係連結於旋轉軸62。該旋轉軸62係連接於被設置在旋轉夾盤20之側方的轉動馬達63。因此,藉由因應來自控制部90的動作指令來使轉動馬達63驅動,能夠使化學藥液噴嘴60在吐出位置與退避位置之間轉動,該吐出位置係基板W之中心上方的位置,該退避位置係比防濺擋板28更外側的位置。於化學藥液噴嘴60中,來自省略圖示的化學藥液供給機構之SC1(氨水與過氧化氫水與純水的混合 溶液)、SC2(鹽酸與過氧化氫水與純水的混合溶液)等化學藥液被設為能夠饋送。當位於上述吐出位置的化學藥液噴嘴60被饋送有化學藥液時,從化學藥液噴嘴60對基板W之中心附近吐出化學藥液。
於旋轉夾盤20的上方係設有環境氣體阻絕板70。環境氣體阻絕板70係於中央具有開口之圓板形狀的構件。環境氣體阻絕板70係以環境氣體阻絕板70的下表面與被旋轉夾盤20所保持的基板W之上表面(表面)對向的方式被設置。圓板形狀的環境氣體阻絕板70之直徑係大於基板W之直徑。亦即,環境氣體阻絕板70係具有比基板W更大的平面大小。
環境氣體阻絕板70係以大致水平姿勢被安裝於具有大致圓筒形狀的支持軸71之下端部。支持軸71係由在水平方向延伸的臂72而被保持成能夠繞著通過基板W中心的鉛直軸旋轉。臂72係藉由省略圖示的升降機構而被設為能夠沿鉛直方向升降。在對旋轉夾盤20進行基板W之交付時,環境氣體阻絕板70上升而從旋轉基座23離開。另一方面,對基板W進行使用環境氣體阻絕板70的預定處理時,環境氣體阻絕板70下降而靠近被旋轉夾盤20所保持的基板W。
另外,支持軸71係藉由省略圖示的旋轉機構而被設為 能夠繞著通過基板W中心的鉛直軸旋轉。藉由支持軸71旋轉,環境氣體阻絕板70亦於水平面內旋轉。環境氣體阻絕板70係以如下方式構成:以與藉由旋轉夾盤20所旋轉的基板W相同的旋轉方向及大致相同的旋轉速度旋轉。
於支持軸71之旋轉中心軸附近係形成有中空的上側氣體供給路徑79。在中空的上側氣體供給路徑79的內側係插通有用以對基板W之表面供給處理液的上側處理液供給管75。藉由該等上側氣體供給路徑79與上側處理液供給管75,雙重管構造得以被實現,嚴格來說是上側氣體供給路徑79的內壁面與上側處理液供給管75的外壁面之空隙成為圓筒狀的氣體流路。上側處理液供給管75及上側氣體供給路徑79係連通於環境氣體阻絕板70之中心開口,且該等上側處理液供給管75及上側氣體供給路徑79之前端係形成朝向被旋轉夾盤20所保持的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吐出處理液及處理氣體的吐出口。
上側氣體供給路徑79及下側氣體供給路徑29係連通連接於省略圖示的氣體供給機構。該氣體供給機構係對上側氣體供給路徑79及下側氣體供給路徑29饋送預定之處理氣體(在本實施形態中為氮氣(N2))。對上側氣體供給路徑79所饋送的氮氣係從設於環境氣體阻絕板70之開口部分的吐出口被供給至在環境氣體阻絕板70與基板W的表面之間所形成的空間。另外,對下側氣體供給路徑29所饋送 的氮氣係從下側氣體供給路徑29之前端的吐出口被供給至在旋轉基座23的上表面與基板W的背面之間所形成的空間。另外,從上側氣體供給路徑79及下側氣體供給路徑29所供給的氮氣為常溫(約23℃)。
上側處理液供給管75及下側處理液供給管25係連通連接於省略圖示的處理液供給機構。該處理液供給機構係對上側處理液供給管75及下側處理液供給管25饋送預定之處理液。在本說明書中,處理液係指包含化學藥液及純水(DIW:deionized water)雙方的概念。在本實施形態中,對上側處理液供給管75饋送有作為處理液的純水。對上側處理液供給管75所饋送的純水係從設於環境氣體阻絕板70之開口部分的吐出口朝向基板W之表面被吐出。對上側處理液供給管75所饋送的純水亦可為藉由熱交換器等冷卻機構而被冷卻至其凝固點附近的純水。另一方面,對下側處理液供給管25饋送有作為處理液之化學藥液或純水。對下側處理液供給管25所饋送的處理液係從下側處理液供給管25之前端的吐出口朝基板W之背面吐出。
另外,吐出冷卻氣體的冷卻噴嘴30係被安裝於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設置之噴嘴臂31的前端。噴嘴臂31的基端係連結於旋轉軸32。該旋轉軸32係連接於被設於旋轉夾盤20之側方的轉動馬達33。因此,因應來自控制部90的動作指令而使轉動馬達33驅動,藉此能夠使冷卻噴 嘴30在處理位置與退避位置之間轉動,該處理位置係基板W之上方的位置,該退避位置係比防濺擋板28更外側的位置。此處的「處理位置」係指包含被旋轉夾盤20保持的基板W之中心與端緣部之間所有部位之上方的位置。另一方面,「退避位置」係指比防濺擋板28更外方的固定位置(圖1中的單點鎖線所示之冷卻噴嘴30的位置)。另外,藉由因應來自控制部90的動作指令使轉動馬達33驅動,能夠使冷卻噴嘴30在基板W上方之處理位置的範圍內擺動。
圖2及圖3係顯示冷卻噴嘴30之構成的圖。於圖2顯示動作狀態之冷卻噴嘴30,於圖3係顯示待機狀態之冷卻噴嘴30。「動作狀態」係指冷卻噴嘴30在處理位置朝被旋轉夾盤20保持的基板W吐出冷卻氣體時的狀態,為從後述之吐出口37吐出冷卻氣體的狀態。另一方面,待機狀態係指冷卻噴嘴30待機於退避位置時的狀態,為停止來自吐出口37之冷卻氣體的吐出之狀態。另外,也有冷卻噴嘴30在退避位置成為動作狀態的情形。
如圖2及圖3所示,冷卻噴嘴30及噴嘴臂31之內部成為中空,該中空部分係作為用以饋送冷卻氣體的流路301而發揮作用。如圖2所示,流路301之基端側係與氣體供給配管302連接。該氣體供給配管302係與氣體供給源303連通連接。另外,於氣體供給配管302之路徑中途係插裝有熱交換器304與流量調整閥305。氣體供給源303 係因應來自控制部90之動作指令而對氣體供給配管302供給氮氣。從氣體供給源303所供給的氮氣係藉由熱交換器304而冷卻。熱交換器304例如使液態氮與從氣體供給源303所供給的氮氣進行熱交換,藉此將氮氣冷卻到至少低於純水凝固點的溫度(例如-150℃)而生成冷卻氣體。流量調整閥305係基於來自控制部90之動作指令而將流動於氣體供給配管302中的冷卻氣體之流量調整至所指示的值。
流路301的前端側係在冷卻噴嘴30之下部擴徑而形成緩衝(buffer)空間306。緩衝空間306係使被流路301饋送過來的冷卻氣體之流速降低。在冷卻噴嘴30之下端中,緩衝空間306之下側係開口,該開口部分作為冷卻噴嘴30之吐出口37而發揮作用。處理位置的冷卻噴嘴30係在動作狀態中,從吐出口37朝被旋轉夾盤20保持的基板W吐出冷卻氣體。
吐出口37係被設成能藉由第一擋門35來開閉。第一擋門35係被設成藉由省略圖示之驅動機構而能夠在開放吐出口37之位置(圖2中所示的位置)與封閉吐出口37之位置(圖3中所示的位置)之間移動。第一擋門35係在動作狀態中開放吐出口37並且在待機狀態中封閉吐出口37。
另外,在冷卻噴嘴30之上部中,流路301也在其路徑中途對噴嘴外開口。流路301之路徑中途的開口部分係作 為在待機狀態中釋放出冷卻氣體的洩漏開口38而發揮作用。冷卻噴嘴30係在待機狀態中從洩漏開口38對噴嘴外釋放出冷卻氣體。
洩漏開口38係被設成能藉由第二擋門36來開閉。第二擋門36係被設成藉由省略圖示之驅動機構而能夠在開放洩漏開口38之位置(圖3中所示的位置)與封閉洩漏開口38之位置(圖2中所示的位置)之間移動。第二擋門36係在動作狀態中封閉洩漏開口38、並且在待機狀態中開放洩漏開口38。
對於冷卻噴嘴30之動作內容將於後詳述,而使已被饋送至冷卻噴嘴30的冷卻氣體在動作狀態中從吐出口37吐出並且在待機狀態中從洩漏開口38釋放出。藉此,能夠防止在冷卻噴嘴30之待機中的霜對吐出口37之附著。
另外,如圖3所示,於冷卻噴嘴30之退避位置的附近係設有氣體回收部50與調溫部80。氣體回收部50係具備接收部51及排氣泵(pump)52。接收部51係具有開口,該開口係對向於被定位在退避位置之冷卻噴嘴30的洩漏開口38。接收部51之內部空間係連接於排氣泵52。當排氣泵52運作時,負壓作用於接收部51的開口,已從冷卻噴嘴30的洩漏開口38被釋放出的冷卻氣體係從接收部51的開口被抽吸而藉由排氣泵52被排出到腔室10的外部。
調溫部80係具備調溫氣體噴嘴81。調溫氣體噴嘴81係被設置在對向於第一擋門35的位置,該第一擋門35係封閉被定位於退避位置之待機狀態的冷卻噴嘴30之吐出口37。調溫氣體噴嘴81係具有雙重管構造,在圓管狀的排出路徑83之周圍形成有圓筒狀的送氣路徑82。於調溫氣體噴嘴81之送氣路徑82係從圖外的調溫氣體供給機構饋送有被調至常溫(約23℃)的氮氣。已被饋送至送氣路徑82的常溫氮氣係被朝向第一擋門35供給,該第一擋門35係封閉被定位於退避位置之冷卻噴嘴30的吐出口37。被朝向第一擋門35供給的氮氣係於排出路徑83被回收而排出。為了順暢地進行排出路徑83所進行的氮氣排出,亦可將排出路徑83連接於排氣泵。
控制部90係控制被設置於基板處理裝置1之上述各種動作機構。控制部90作為硬體(hardware)的構成係與一般的電腦(computer)相同。亦即,控制部90係具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係進行各種運算處理的電路;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係儲存基本程式(program)的讀取專用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係儲存各種資訊的讀取寫入自如之記憶體;以及磁碟,係儲存控制用軟體(software)或資料(data)等。控制部90的CPU係藉由執行預定的處理程式而進行基板處理裝置1中的處理。
接下來,對具有上述構成之基板處理裝置1中的處理動作進行說明。圖4係顯示基板處理裝置1中的處理順序之流程圖。另外,圖5至圖8係示意性地顯示圖4之處理中的動作的圖。進一步地,圖9係顯示沿著圖4之處理順序的裝置各部動作之時序圖。於以下說明之基板處理裝置1的處理順序係藉由控制部90控制基板處理裝置1之各動作機構來進行。
在上述基板處理裝置1中,未處理的基板W被搬入至腔室10內而被旋轉夾盤20以大致水平姿勢保持,且對該基板W執行各種洗淨處理。例如,化學藥液噴嘴60移動至基板W中心上方的吐出位置,從化學藥液噴嘴60對由旋轉夾盤20所旋轉的基板W之表面中心供給SC1等化學藥液而進行表面洗淨處理。另外,在化學藥液所致的洗淨處理結束後,化學藥液噴嘴60退避到退避位置並且環境氣體阻絕板70下降,從上側處理液供給管75及下側處理液供給管25對旋轉的基板W之表、背雙面供給純水而進行純水清洗處理。
在進行此種使用處理液的基板W之洗淨處理期間,冷卻噴嘴30係進行冷卻氣體的閒置(idling)(步驟S1)。典型來說,基板處理裝置1所設置的無塵室(clean room)內係被調溫至作為半導體製造領域中之常溫的大約23℃。因此,未 吐出冷卻氣體之冷卻噴嘴30及噴嘴臂31之內部的流路301也大致成為常溫。在進行從冷卻噴嘴30朝基板W之冷卻氣體之吐出處理時,若流路301為常溫,則變成已被冷卻至低於純水凝固點的溫度之冷卻氣體藉由流路301而被加溫,變得直到流路301自身的溫度降低前難以吐出冷卻氣體。因此,為使能夠在必要時立刻吐出冷卻氣體,在圖9中所示的時刻t0至時刻t1之待機狀態中,以相對小的流量將冷卻氣體饋送至冷卻噴嘴30而進行維持流路301於低溫的閒置。
具體來說,在時刻t0至時刻t1的待機狀態中,冷卻噴嘴30係被定位於比防濺擋板28更外方的退避位置。而且,從氣體供給源303及熱交換器304對待機狀態之冷卻噴嘴30饋送冷卻氣體。被對冷卻噴嘴30饋送的冷卻氣體之流量係藉由流量調整閥305而被調整成小流量。另外,第一擋門35封閉吐出口37,並且第二擋門36開放洩漏開口38。藉此,已被饋送的小流量之冷卻氣體沿著噴嘴臂31及冷卻噴嘴30之流路301流動而從洩漏開口38被釋放出,流路301被維持於低溫。結果,冷卻噴嘴30能夠在必要時立刻吐出冷卻氣體。
另外,沿著流路301而對冷卻噴嘴30被饋送的小流量之冷卻氣體僅從洩漏開口38被釋放出且完全不從吐出口37被釋放出(參照圖3)。一般來說,進行使用處理液之液 處理的腔室10之內部成為高濕度環境,即使為小流量,若將冷卻氣體從冷卻噴嘴30之吐出口37吐出,則腔室10內的水分會於吐出口37附近凝結而霜會附著。在第一實施形態中,由於冷卻氣體僅從不同於吐出口37的洩漏開口38被釋放出且完全不從吐出口37被釋放出,故能夠防止霜附著於吐出口37之附近。結果,在冷卻噴嘴30移動到基板W上方的處理位置時已附著於吐出口37的霜從基板W上落下而污染該基板W的疑慮也會消失。
另外,已從冷卻噴嘴30之洩漏開口38被釋放出的冷卻氣體係藉由氣體回收部50而被抽吸回收。因此,在待機狀態中從洩漏開口38被釋放出的冷卻氣體在腔室10內擴散的情形得到抑制,能夠防止因腔室10內被冷卻而引起的霧氣凝結或產生微小冰粒。藉由氣體回收部50所回收的冷卻氣體也能夠再度對冷卻噴嘴30饋送而再利用。
進一步地,在待機狀態中,封閉冷卻噴嘴30之吐出口37的第一擋門35係藉由調溫部80而被調溫至大致常溫。因此,冷卻噴嘴30之吐出口37也藉由調溫部80而間接地被調溫至大致常溫,能夠更確實地防止霜附著於吐出口37的附近。
接下來,旋轉夾盤20一邊使基板W旋轉,一邊從上側處理液供給管75對基板W表面的旋轉中心供給純水。 此時,亦可對基板W供給已冷卻至凝固點(0℃)附近的純水。已被供給至基板W表面的純水係藉由伴隨基板W之旋轉的離心力而在基板W之表面上均勻地朝徑方向外向擴張。已被供給之純水的一部分係藉由離心力而朝基板W的外方被甩開。藉此,遍布基板W表面之全面地形成有具有均勻的預定厚度之純水的液膜(水膜)(步驟S2)。圖5係顯示從上側處理液供給管75供給純水而已於基板W之表面形成液膜5之狀態的圖。另外,亦可在已使基板W之旋轉停止的狀態下對基板W之表面供給純水而形成液膜。
當液膜形成結束時,環境氣體阻絕板70上升而從基板W的表面離開。此時,冷卻噴嘴30在退避位置上為待機狀態,從洩漏開口38放出用以將流路301維持於低溫之已被饋送的小流量的冷卻氣體。接下來,於時刻t1在控制部90的控制下,冷卻噴嘴30從待機狀態切換成動作狀態。但是,在時刻t1的時間點上,冷卻噴嘴30仍停留在比防濺擋板28更外方的退避位置不變且切換成動作狀態。
具體而言,在時刻t1,第一擋門35開放吐出口37並且第二擋門36封閉洩漏開口38。另外,流量調整閥305係將對冷卻噴嘴30饋送之冷卻氣體的流量由小流量增大為大流量。被對著冷卻噴嘴30饋送的冷卻氣體係藉由熱交換器304而被冷卻到至少比構成液膜5之純水的凝固點(0℃)還低的溫度(例如-150℃)。已被饋送的大流量冷卻氣體 係沿著噴嘴臂31及冷卻噴嘴30之流路301流動而流入緩衝空間306,從吐出口37朝下方被吐出(參照圖2)。在上述待機狀態期間,由於藉由流動小流量的冷卻氣體來維持流路301於低溫,故在時刻t1能夠與從待機狀態切換成動作狀態同時地從吐出口37吐出冷卻氣體。
在時刻t1切換成動作狀態後,被對著冷卻噴嘴30饋送的冷卻氣體僅從吐出口37被吐出且完全不從洩漏開口38被釋放出。另外,在動作狀態中從冷卻噴嘴30的吐出口37被吐出之冷卻氣體的流量係比在待機狀態中從洩漏開口38被釋放出之冷卻氣體的流量還多。
在冷卻噴嘴30被切換成動作狀態後,在時刻t2冷卻噴嘴30從退避位置開始向基板W之上方的處理位置移動(步驟S3)。冷卻噴嘴30係由轉動馬達33所轉動,藉此向處理位置移動。已從退避位置離開的冷卻噴嘴30係越過防濺擋板28而通過基板W之端緣部上方,且在時刻t3到達基板W之中心部上方。圖6係顯示冷卻噴嘴30已到達形成有液膜5之基板W的中心部上方之狀態的圖。冷卻噴嘴30已於時刻t1被切換成動作狀態,從退避位置向處理位置移動中也持續從吐出口37吐出冷卻氣體。另外,由於此時冷卻噴嘴30係以相對高速移動到基板W之中心部上方,故液膜不會藉由冷卻氣體而凍結。
接下來,從時刻t3至時刻t4,冷卻噴嘴30一邊從吐出口37向旋轉的基板W吐出以大流量被饋送的冷卻氣體,一邊從基板W之中心部上方朝向端緣部上方緩慢地掃描移動。圖7係顯示吐出冷卻氣體的冷卻噴嘴30從基板W的中心部上方朝向端緣部上方掃描移動之狀態的圖。
從冷卻噴嘴30所吐出之冷卻氣體的溫度係比構成液膜5之純水的凝固點還低溫。藉由從冷卻噴嘴30將此種低溫的冷卻氣體以大流量對液膜5噴灑,基板W上的液膜5中被噴灑冷卻氣體的部分被局部地冷卻而凍結。而且,吐出冷卻氣體的冷卻噴嘴30從旋轉之基板W的中心部上方朝向端緣部上方緩慢地掃描移動,藉此液膜5逐漸從基板W之中心部朝向端緣部凍結(步驟S4)。藉此,於基板W上係形成有純水的凍結膜7,該凍結膜7的形成區域係伴隨著冷卻噴嘴30的掃描移動而緩慢地擴大。
接下來於時刻t4,在冷卻噴嘴30已到達基板W之端緣部上方時,基板W上的液膜5之全體會凍結。圖8係顯示基板W上的液膜5全體已凍結的狀態的圖。於時刻t4冷卻噴嘴30已到達基板W之端緣部上方的時間點,基板W上的液膜5之全體會凍結而相變(phase change)成凍結膜7。
另外,在冷卻噴嘴30已到達基板W之端緣部上方的 時刻t4,冷卻噴嘴30係從動作狀態切換成待機狀態。具體來說,在時刻t4,第一擋門35封閉吐出口37並且第二擋門36開放洩漏開口38。另外,流量調整閥305係將對冷卻噴嘴30饋送之冷卻氣體的流量從大流量減少成小流量。已被饋送之小流量的冷卻氣體係沿著噴嘴臂31及冷卻噴嘴30的流路301流動而從洩漏開口38被釋放出。
另外,在時刻t4開始冷卻噴嘴30從基板W之端緣部上方朝向退避位置返回的移動。已從基板W之端緣部上方離開的冷卻噴嘴30係越過防濺擋板28,於時刻t5到達退避位置。接下來,已回到退避位置的待機狀態之冷卻噴嘴30係再度進行冷卻氣體之閒置(步驟S5)。亦即,被對著冷卻噴嘴30饋送之小流量的冷卻氣體會沿著噴嘴臂31及冷卻噴嘴30之流路301流動,且流路301被維持於低溫。已沿流路301被饋送之小流量的冷卻氣體係僅從洩漏開口38被釋放出。已從該洩漏開口38被釋放出的冷卻氣體係藉由氣體回收部50所回收。
基板W上之液膜5的全體凍結且冷卻噴嘴30已從基板W之端緣部上方離開後,環境氣體阻絕板70下降而靠近基板W的表面。接下來,從上側處理液供給管75朝基板W上之凍結膜7供給常溫的純水而進行清洗處理(步驟S6)。藉由供給有常溫的純水,凍結膜7會融解。在進行清洗處理時,亦可從上側氣體供給路徑79及下側氣體供給路 徑29供給氮氣,而將被包夾於環境氣體阻絕板70與旋轉基座23之間的空間設成氮氣環境氣體。
在凍結膜7之全體已完全融解後,停止來自上側處理液供給管75的純水供給,藉由旋轉夾盤20使基板W高速旋轉,來進行將基板W上的液滴甩開的旋轉乾燥處理(步驟S7)。在進行旋轉乾燥處理時,較佳為一邊從上側氣體供給路徑79及下側氣體供給路徑29對基板W的表、背面噴灑作為乾燥氣體之常溫氮氣一邊使基板W高速旋轉。當如此進行的乾燥處理結束時,處理完畢的基板W被從腔室10搬出而完成對一片基板W的洗淨處理。
針對藉由使上述般的液膜5凍結而洗淨基板W表面的原理簡單地說明。當如同上述般噴灑冷卻氣體而使純水之液膜5凍結時,已進入於基板W之表面與附著於基板W之表面的微粒之間的純水體積會增加(0℃的水相變成0℃的冰時,其體積大約增加為1.1倍),且該微粒會從基板W之表面離開達微小距離。結果,變成基板W表面與微粒之間的附著力降低,微粒從基板W表面脫離。此時,即使是在基板W表面形成有微細的圖案(pattern)之情形下,藉由液膜5之體積膨脹而對圖案施加的壓力係於各方向相等,施加於圖案的力會相抵銷。為此,能夠防止圖案的剝離或崩壞,並且僅使微粒從基板W表面脫離。接下來,對凍結膜7供給常溫的純水而將凍結膜7融解並藉由清洗處理沖 洗掉,藉此能夠從基板W表面去除微粒等的汙染物質。
在第一實施形態中,於冷卻噴嘴30為動作狀態時,第一擋門35將吐出口37開放,並且第二擋門36將洩漏開口38封閉,藉此已被饋送至冷卻噴嘴30的冷卻氣體係從吐出口37被吐出。另一方面,於冷卻噴嘴30為待機狀態時,第一擋門35將吐出口37封閉並且第二擋門36將洩漏開口38開放,藉此已被饋送至冷卻噴嘴30的冷卻氣體從洩漏開口38被釋放出。亦即,在第一實施形態中係藉由第一擋門35及第二擋門36來使已被饋送至冷卻噴嘴30之冷卻氣體在動作狀態中從吐出口37吐出並且在待機狀態中從洩漏開口38釋放出,以便切換冷卻噴嘴30內的流路。於待機狀態時,由於僅從不同於在動作狀態吐出冷卻氣體之吐出口37的洩漏開口38釋放出冷卻氣體且完全不從吐出口37放出冷卻氣體,故能夠有效地防止霜對於冷卻噴嘴30之吐出口37的附著。
<第二實施形態>
接下來對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進行說明。第二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的全體構成係與第一實施形態大約相同。另外,第二實施形態中的基板W之處理內容也與第一實施形態大約相同。第二實施形態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之處在於將冷卻噴嘴30內之流路切換的機構。
圖10及圖11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冷卻噴嘴130的構成之圖。於圖10係顯示動作狀態之冷卻噴嘴130,於圖11係顯示待機狀態之冷卻噴嘴130。第二實施形態的冷卻噴嘴130係具有所謂螺線管閥(電磁閥)的機構。冷卻噴嘴130之內部係設有可動核心(core)(可動鐵芯)131,該可動核心131係藉由電流流動於線圈(coil)132而驅動。
在冷卻噴嘴130為動作狀態時,可動核心131係藉由線圈132而被定位(圖10)俾使冷卻噴嘴130連接於氣體供給配管302而供冷卻氣體饋送的流路301連通於吐出口37,也就是說俾使到達洩漏開口38之流路被封閉。藉此,已被饋送至冷卻噴嘴130的冷卻氣體係從吐出口37被吐出。
另一方面,在冷卻噴嘴30為待機狀態時,可動核心131係藉由線圈132而被定位(圖11)俾使供冷卻氣體饋送的流路301連通於洩漏開口38,也就是說俾使到達吐出口37的流路被封閉。藉此,已被饋送至冷卻噴嘴130之冷卻氣體係從洩漏開口38被釋放出。
如以上般,取代在第一實施形態中藉由擋門機構來切換流路的方式,在第二實施形態中係藉由螺線管閥使已被饋送至冷卻噴嘴30的冷卻氣體在動作狀態中從吐出口37吐出並且在待機狀態中從洩漏開口38釋放出,以便切換冷卻噴嘴130內的流路。在第二實施形態中,由於在待機狀 態時也僅從不同於在動作狀態吐出冷卻氣體之吐出口37的洩漏開口38釋放出冷卻氣體且完全不從吐出口37釋放出冷卻氣體,故能夠有效地防止霜對於冷卻噴嘴130的吐出口37之附著。另外,除了切換流路的機構以外,其餘的第二實施形態之構成及動作內容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
<變形例>
以上已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只要在不逸脫其意旨的情形下,能夠在上述內容以外進行各種變更。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藉由純水在基板W之表面形成液膜,但構成液膜的液體並非限定為純水。例如,亦可藉由碳酸水、氫水、稀釋濃度(例如1ppm左右)的氨水、稀釋濃度的鹽酸或是於純水添加少量界面活性劑的液體來於基板W之表面形成液膜。
另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將已冷卻至比構成液膜之純水的凝固點還低之溫度的氮氣作為冷卻氣體使用,但冷卻氣體並非限定於氮氣。例如,亦可將像是氬(argon)氣的稀有氣體或其他惰性氣體、或者乾燥空氣等作為冷卻氣體使用。
另外,設於腔室10內的環境氣體阻絕板70並非必備要素,本發明之技術亦可應用於未設置環境氣體阻絕板的裝置。另外,於腔室10內亦可設有雙流體噴嘴,該雙流體 噴嘴係將處理液與已加壓的氣體混合而生成液滴,對基板W噴射該液滴與氣體的混合流體。
另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在待機狀態時藉由調溫部80將冷卻噴嘴30之吐出口37大約調溫至常溫,但由調溫部80所致的調溫溫度並非被限定於常溫。調溫部80只要將冷卻噴嘴30之吐出口37調溫到至少高於冷卻氣體的溫度即可,從防止霜對吐出口37之附著的觀點來看,較佳為將吐出口37調溫到比存在於腔室10內之蒸氣的凝結點還高的溫度。
另外,調溫部80亦可為藉由燈(lamp)或是加熱器(heater)來將第一擋門35及吐出口37加溫的機構。
另外,作為藉由本發明之技術的處理對象之基板並非被限定為半導體晶圓,亦可為使用於液晶顯示裝置等的平板顯示器(flat panel display)的玻璃基板或太陽能電池用的基板。
(產業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技術係能夠恰當地應用於對已形成在半導體晶圓等基板的表面的液膜吐出冷卻氣體,使該液膜凍結而進行基板之洗淨處理的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30‧‧‧冷卻噴嘴
31‧‧‧噴嘴臂
35‧‧‧第一擋門
36‧‧‧第二擋門
37‧‧‧吐出口
38‧‧‧洩漏開口
50‧‧‧氣體回收部
51‧‧‧接收部
52‧‧‧排氣泵
80‧‧‧調溫部
81‧‧‧調溫氣體噴嘴
82‧‧‧送氣路徑
83‧‧‧排出路徑
301‧‧‧流路
306‧‧‧緩衝空間

Claims (12)

  1.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對已形成於基板的表面之液膜吐出比構成前述液膜的液體之凝固點還低溫的冷卻氣體而使前述液膜凍結,前述基板處理裝置係具備:腔室,係收容前述基板;保持部,係在前述腔室內保持前述基板;以及冷卻噴嘴,係吐出前述冷卻氣體;前述冷卻噴嘴係於動作狀態與待機狀態之間被切換,前述動作狀態係前述冷卻噴嘴朝向被前述保持部保持的前述基板吐出前述冷卻氣體時的狀態,前述待機狀態係前述冷卻噴嘴在退避位置待機時的狀態;前述冷卻噴嘴係具備:吐出口,係於前述動作狀態中吐出前述冷卻氣體;洩漏開口,係於前述待機狀態中釋放出前述冷卻氣體;以及流路切換部,係以如下方式切換流路:使被饋送到前述冷卻噴嘴的前述冷卻氣體在前述動作狀態中從前述吐出口吐出並且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從前述洩漏開口釋放出。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更具備:調溫部,係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將前述吐出口調溫到至少高於前述冷卻氣體的溫度。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調溫部係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將前述吐出口調溫到比存在於前述腔室內之蒸氣的凝結點還高的溫度。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更具備:回收部,係將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已從前述洩漏開口被釋放出的前述冷卻氣體予以回收。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在前述動作狀態中從前述吐出口被吐出的前述冷卻氣體之流量比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從前述洩漏開口被釋放出的前述冷卻氣體之流量還多。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流路切換部係具備:第一擋門,係在前述動作狀態中開放前述吐出口並且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封閉前述吐出口;以及第二擋門,係在前述動作狀態中封閉前述洩漏開口並且在前述待機狀態中開放前述洩漏開口。
  7.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流路切換部係具備:螺線管閥,係使供前述冷卻氣體饋送的流路在前述動作狀態中連通於前述吐出口並且在前述待機狀態中連通於前述洩漏開口。
  8. 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對已形成於基板的表面之液膜吐出比構成前述液膜的液體之凝固點還低溫的冷卻氣體而使前述液膜凍結,前述基板處理方法係具備: 液膜形成工序,係於前述基板之上表面形成前述液膜;凍結工序,係從冷卻噴嘴對前述基板吐出前述冷卻氣體而使前述液膜凍結;以及融解工序,係將已凍結的前述液膜融解而去除;前述冷卻噴嘴係於動作狀態與待機狀態之間被切換,前述動作狀態係前述冷卻噴嘴在前述凍結工序中朝向前述基板吐出前述冷卻氣體時的狀態,前述待機狀態係前述冷卻噴嘴在退避位置待機時的狀態;使被饋送到前述冷卻噴嘴的前述冷卻氣體在前述動作狀態中從被設於前述冷卻噴嘴的吐出口吐出並且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從被設於前述冷卻噴嘴的洩漏開口釋放出。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將前述吐出口調溫到至少高於前述冷卻氣體的溫度。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將前述吐出口調溫到比存在於腔室內之蒸氣的凝結點還高的溫度。
  11.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將從前述洩漏開口被釋放出的前述冷卻氣體予以回收。
  12.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在前述動作狀態中從前述吐出口被吐出的前述冷卻氣體之流量比 在前述待機狀態中從前述洩漏開口被釋放出的前述冷卻氣體之流量還多。
TW107125730A 2017-09-04 2018-07-25 基板處理裝置以及基板處理方法 TWI7007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9195A JP2019046986A (ja) 2017-09-04 2017-09-04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2017-169195 2017-09-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1470A TW201921470A (zh) 2019-06-01
TWI700740B true TWI700740B (zh) 2020-08-01

Family

ID=65525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5730A TWI700740B (zh) 2017-09-04 2018-07-25 基板處理裝置以及基板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46986A (zh)
TW (1) TWI700740B (zh)
WO (1) WO20190441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55366B2 (en) 2018-08-30 2022-06-0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huttered wafer clean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07600A (en) * 2004-05-31 2006-03-01 K C Tech Co Ltd Nozzle for spraying sublimable solid particles entrained in gas for cleaning surface and method of cleaning surface using the same
US20080060686A1 (en) * 2006-09-13 2008-03-13 Katsuhiko Miya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liquid film freez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CN106997861A (zh) * 2016-01-26 2017-08-01 株式会社斯库林集团 基板处理装置及基板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1253B2 (ja) * 2006-12-22 2011-09-28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5185046B2 (ja) * 2008-09-29 2013-04-17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洗浄装置
JP5808926B2 (ja) * 2011-03-25 2015-11-10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5912325B2 (ja) * 2011-07-28 2016-04-27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5798828B2 (ja) * 2011-07-28 2015-10-21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07600A (en) * 2004-05-31 2006-03-01 K C Tech Co Ltd Nozzle for spraying sublimable solid particles entrained in gas for cleaning surface and method of cleaning surface using the same
US20080060686A1 (en) * 2006-09-13 2008-03-13 Katsuhiko Miya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liquid film freez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CN106997861A (zh) * 2016-01-26 2017-08-01 株式会社斯库林集团 基板处理装置及基板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1470A (zh) 2019-06-01
JP2019046986A (ja) 2019-03-22
WO2019044129A1 (ja) 2019-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7337B2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KR100877276B1 (ko) 기판처리장치, 액막동결방법 및 기판처리방법
US10900127B2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6612632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4895774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US20070235062A1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TWI459441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WO2010035396A1 (ja) 基板洗浄方法および基板洗浄装置
US10424496B2 (en) Substrate treating method
JP4767204B2 (ja)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WO2018179945A1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TWI705497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700740B (zh) 基板處理裝置以及基板處理方法
JP4781253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2008130951A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5808926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2017041509A (ja)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5912325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2017041510A (ja)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2015185756A (ja)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4877783B2 (ja) 裏面洗浄装置、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裏面洗浄方法
JP6680631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WO2020039835A1 (ja)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2015185668A (ja)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2017069377A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冷却ガス吐出ヘッ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