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9505B - 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 - Google Patents

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9505B
TWI699505B TW108112497A TW108112497A TWI699505B TW I699505 B TWI699505 B TW I699505B TW 108112497 A TW108112497 A TW 108112497A TW 108112497 A TW108112497 A TW 108112497A TW I699505 B TWI699505 B TW I69950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cavity
micro
ga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2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7868A (zh
Inventor
藍海
Original Assignee
嘉龍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嘉龍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嘉龍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124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950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9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950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37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7868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具微流道的相變化的遠端散熱模組,包含一散熱腔體係連接於一吸熱腔體之頂部,形成遠離熱源型態,且其與吸熱腔體內部所設的噴嘴形成連通型態,當工作流體吸收熱源之熱能時,工作流體由液體型態汽化成氣體型態,利用熱虹吸效應(thermosyphon)及波以爾定律(Boyle’s law)的噴嘴結構設計,經由一氣體導引室向上流動,並由噴嘴高壓向上噴射而迅速均勻擴散至散熱腔體,又工作流體在散熱腔體熱交換,由氣體型態凝結成液體型態後,利用微流道向下回流進行迴圈,使工作流體持續循環進行液態與氣態的相變化(phase change),據此形成一遠端散熱模組的型態。

Description

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散熱模組,尤指一種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
按,隨著科技發達,電子元件單位面積上的晶片數量越來越多,造成其使用時發熱量的增加,由於熱管(heat pipe)是一種簡單卻極有效的散熱裝置,因此已被廣泛地應用於各種電子散熱產品的需要上。其工作原理是藉由工作流體氣、液兩相間相變化(phase change)的潛熱來傳遞能量,在蒸發段(vaporization section),工作流體藉蒸發潛熱自熱源帶走大量熱能,並在冷凝段(condensation section)凝結成液體並釋放熱能,而工作流體藉由毛細結構(wick)提供的毛細力,流回至蒸發段再進行相變化的循環,持續地將熱能從熱源傳輸至遠處散出。
次按,圖1所示,係習用一種一維(1D)散熱模組10,該散熱模組10之熱管11的尾端(冷凝區)是搭接在散熱鰭片12上,其頭端(蒸發區)則向外延伸與一發熱元件(圖未示)相貼設或接觸,所以當熱管11的頭端吸附該發熱元件產生的熱量後,會將熱量傳送給該熱管11的尾端,該熱管11的尾端則會將接收的熱量傳導到其上所設的散熱鰭片12,並藉由散熱鰭片12向外擴散散熱。雖然此種一維(1D)散熱模組10可達到一些散熱功能;惟其整體散熱效果明顯不彰,因為該熱管之尾端係為熱傳效率最差之部位,由於該熱管因先天結構設計上的因素,其內部的工作流體於汽、液兩相變化(phase change)時容易滯留於熱管之最尾端處形成散熱之無效端,所以實際上熱管11的尾端(冷凝 區)並無法很有效將熱量傳導至散熱鰭片12上,故導致熱傳效率低,且散熱效能實亦不佳。
再按,圖2所示,係習用一種二維(2D)散熱模組20,其包括一上蓋板21與一下蓋板22,係於上蓋板21的表面鏟削形成複數間隔相鄰的散熱鰭片23,令各散熱鰭片23與上蓋板21呈一體成型的相連構造,該上蓋板21與下蓋板22結合後,構成一中空的內腔室24。該二維(2D)散熱模組20使用時與一發熱元件(圖未示)相貼設或接觸,所以當下蓋板22吸附該發熱元件產生的熱量後,會經由內腔室24將熱量傳送至該上蓋板21,該上蓋板21則會將接收的熱量傳導到其上所設的散熱鰭片23,並藉由散熱鰭片23向外擴散散熱。雖然此種二維(2D)散熱模組20的散熱效果,優於上揭的一維(1D)散熱模組10,但因目前發光二極體的功率越來越高,並漸漸成熟,已被相關產業計畫使用在大型或高功率的產品上,例如:集魚燈、投射燈,投影機及5G維波元件…等產品上。然,上揭習用的一維(1D)散熱模組10或二維(2D)散熱模組20,其散熱效能尚無法被有效運用於此等高功率的產品上,仍有改善空間。
本發明人有鑑於上述問題點,乃積極研究開發,並經由多次的試驗及修正,終有本發明之產生。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其係呈三維(3D)設計型態,使散熱端遠離熱源端,具有增進散熱效能及降低對產品環境工作影響之功效。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利用熱虹吸效應(thermosyphon)及波以爾定律(Boyle’s law)的噴嘴結 構設計,蒸發的氣體由噴嘴高壓向上噴射而迅速均勻擴散至散熱腔體,具有高效能散熱之功效增進。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手段包含:一吸熱腔體,該吸熱腔體係呈直向型態,其具有一底部,用以供一熱源接觸,其內填充有一工作流體,其中該吸熱腔體的中間設有一直向的氣體導引室,該氣體導引室呈現由下往上漸縮的錐狀體,並於頂部形成一噴嘴型態;一散熱腔體,該散熱腔體係連接於該吸熱腔體之頂部,形成遠離該吸熱腔體之底部,且其與該吸熱腔體的噴嘴形成連通型態,又該散熱腔體的表面上設有多數的散熱鰭片;至少一微流道,係設在該吸熱腔體的內周壁上,其具有一與該散熱腔體連通的上端部,及一接近該吸熱腔體底部的下端部;以及該工作流體吸收該熱源之熱能時,該工作流體由液體型態汽化成氣體型態,利用熱虹吸效應(thermosyphon)經由該氣體導引室向上流動,並經由該噴嘴高壓向上噴射而迅速均勻擴散至該散熱腔體,由該散熱鰭片進行散熱,又該工作流體在該散熱腔體熱交換,由氣體型態凝結成液體型態後,利用該微流道之上端部向下而回流至該下端部,使該工作流體持續循環進行液態與氣態的相變化(phase change),據此形成一遠端散熱模組的型態。
依據前揭特徵,在第一可行實施例中,該微流道係包括由一成型在該吸熱腔體內周壁的管狀體所構成,且該管狀體接近下端部的位置,可設有一逆止閥或單向閥。
依據前揭特徵,在第二可行實施例中,該微流道係包括由一設在該吸熱腔體內周壁的微孔隙結構層所構成。
依據前揭特徵,該氣體導引室的內緣面包括設有一微結構表面。
依據前揭特徵,該氣體導引室的內緣面包括設有一螺旋線結構。
依據前揭特徵,該吸熱腔體的底部係包括:該吸熱腔體的底緣面、該底緣面周邊的壁面其中任一或其組合型態所構成。
藉助上揭技術手段,本發明巧妙結合熱虹吸效應(thermosyphon)及波以爾定律(Boyle’s law)的噴嘴結構設計,二者相輔相成,使蒸發的氣體經由一氣體導引室向上流動,並由噴嘴高壓向上噴射而迅速均勻擴散至散熱腔體,具有高效能散熱特性,特別適用於高功率的LED燈具或電子產品,有效解決其散熱問題。再者,本發明係呈三維(3D)設計型態,使散熱端遠離熱源端,具有增進散熱效能及降低對產品環境工作的影響,進而可達溫度控制之功效增進。
30:吸熱腔體
31:底部
32:氣體導引室
33:噴嘴
321:微結構表面
322:螺旋線結構
34:微流道
34a:管狀體
34b:微孔隙結構層
341:上端部
342:下端部
343:逆止閥或單向閥
40:散熱腔體
41:散熱鰭片
50、50a、50b:遠端散熱模組
圖1係習用一種一維(1D)散熱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2係習用一種二維(2D)散熱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第一可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可行實施例中,工作流體由液體汽化成氣體的示意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可行實施例中,工作流體由氣體凝結成液體後,由回流通路回流,持續循環進行液態與氣體的相變化示意圖。
圖6A係本發明第一可行實施例中,噴嘴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6B係本發明之氣體導引室又一可行實施例示意圖。
圖6C係本發明之氣體導引室再一可行實施例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第二可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8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可行實施例中,工作流體由液體汽化成氣體的示意圖。
圖9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可行實施例中,工作流體由氣體凝結成液體後,由回流通路回流,持續循環進行液態與氣體的相變化示意圖。
圖10係本發明第二可行實施例中,回流通路使用狀態示意圖。
在本發明說明書及後續的專利請求項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的元件。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當知識者應可理解,硬體製造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一個元件。本說明書及後續的專利請求項當中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在說明書及後續的請求項當中所提及的「包含」係為一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於」。
首先,請參閱圖3~圖6所示,本發明具微流道的的遠端散熱模組50,其第一可行實施例包含有:一吸熱腔體30,該吸熱腔體30係呈直向型態,其具有一底部31,用以供一熱源(H)接觸,其內填充有一工作流體(W),其中該吸熱腔體30的中間設有一直向的氣體導引室32,該氣體導引室32呈現由下往上漸縮的錐狀體,並於頂部形成一噴嘴33型態;本實施例中,該吸熱腔體30的形狀可以是圓形、多邊形或其他幾何形體。且該噴嘴33可直接由該氣體導引室32的頂端縮小管徑所構成,如本實施例中所示,當然亦可以其他形式所構成噴嘴結構。又該吸熱腔體30的底部31係指包括:該吸熱腔體30的底緣面、及底緣面周邊的壁面其中任一位置或其組合型態所構成,而可配合不同型態的熱源 接觸。
又,本發明工作流體(W)可包括選自:純水、氨水、甲醇、丙酮、庚烷等液態工作流體,也可以進一步在液態工作流體中添加懸浮於液態工作流體中之導熱材料微粒,增強工作流體之傳熱性能;其中該導熱材料微粒包括銅粉、奈米碳管、奈米碳球或內部填充有奈米級銅粉之奈米碳管、奈米碳球等,但不限定於此。
一散熱腔體40,該散熱腔體40係連接於該吸熱腔體30之頂部35,形成遠離該吸熱腔體30之底部31,且其與該吸熱腔體30的噴嘴33形成連通型態,又該散熱腔體40的表面上設有多數的散熱鰭片41;本實施例中,該散熱腔體40的形狀係配合該吸熱腔體30的形狀所構成;可以是圓形、多邊形或其他幾何形體所組成。
至少一微流道34,係設在該吸熱腔體30的內周壁上,其具有一與該散熱腔體40連通的上端部341,及一接近該吸熱腔體30底部的下端部342;本實施例中,該微流道34係由一成型在該吸熱腔體30內周壁的管狀體34a所構成,且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管狀體34a接近下端部342的位置,可設有一逆止閥或單向閥343,但不限定於此。該逆止閥或單向閥343,可確保由氣體(V)型態凝結成液體(L)由上而下回流,而不會由下往上;然在本發明利用熱虹吸效應(thermosyphon)及波以爾定律(Boyle’s law)的設計結構中,可由該噴嘴33的位置形成高壓向上噴射氣體(V)以進行迴圈,因此由該微流道34逆流該工作流體(W)的機會不大。
基於上述構成,該工作流體(W)吸收該熱源(H)之熱能時,該工作流體(W)由液體(L)型態汽化成氣體(V)型態,如圖4所示,利用熱虹吸效應(thermosyphon)經由該氣體導引室32向上流動,並經由該噴 嘴33高壓向上噴射而迅速均勻擴散至該散熱腔體40,由該散熱鰭片41進行散熱,又該工作流體(W)在該散熱腔體40熱交換,由氣體(V)型態凝結成液體(L)型態後,利用地心引力或毛細作用,由該微流道34之上端部341向下而回流至該下端部342進行迴圈,使該工作流體(W)持續循環進行液態(L)與氣態(V)的相變化(phase change),據此形成一遠端散熱模組的型態50a。
再者,上揭所謂熱虹吸效應(thermosyphon)是利用熱源(H)加熱使該工作流體(W)液體部分汽化,形成汽液混合物,密度變小,利用密度差作為推動力來完成的過程。顧名思義以熱為動力產生的虹吸現象。工作流體(W)被加熱後,體積膨脹,密度變小變輕,會上升,周圍冷的液體來補充,形成迴圈,利用氣相和液相的密度差做為推動力進行迴圈。
又,依據氣體的可壓縮性原理及波以爾定律(Boyle’s law):可壓縮性氣體的體積與施加的壓力成反比,即P1V1=P2V2,當體積變小則壓力增大,而液體(L)具有不可壓縮性,但液體(L)蒸發成氣體(V)時則變為可壓縮性;而該噴嘴33之縮小出口管徑對於向上流經該氣體導引室32的氣體(V)而言,就是一個自然的氣體壓縮器。因此本發明利用該噴嘴33之縮小出口管徑所構成之體壓縮器功能,使上述利用熱虹吸效應(thermosyphon)經由該氣體導引室32向上流動導入之氣體(V),因受到壓縮而體積變小,再於流出該噴嘴33時,利用內、外壓力差變化而瞬間膨脹變大,據以增加該氣體(V)之擴散力。申言之,上升之氣體(V)流經該噴嘴(33)之縮小出口管徑,使的氣體(V)流速加快而壓力增大,上升之氣體(V)因受壓力壓縮而體積變小,當受壓力壓縮的氣體(V)流至出口端時,四周的壓力變小;因此形成如圖6所示,受壓力 壓縮的氣體(V)體積,隨壓力變小而瞬間膨脹變大;是以,可由該噴嘴33的位置形成高壓向上噴射氣體(V),迅速均勻擴散至該散熱腔體40,由該散熱鰭片41進行散熱,以達最佳散熱效能。
圖6B係本發明之氣體導引室32又一可行實施例示意圖,該氣體導引室32的內緣面可進一步設有微結構表面321,例如:粗糙面、微孔隙等結構;如此可使氣體(V)在穿過該氣體導引室32時,可使氣流更順暢,使氣體(V)自噴嘴33噴出後,可達迅速均勻擴散,以達散熱效能之增進。
圖6C係本發明之氣體導引室32再一可行實施例示意圖,該氣體導引室32的內緣面可進一步設有一螺旋線結構322,此一螺旋線結構322猶如槍管內的螺旋膛線一樣,本發明藉由螺旋線結構322,可使氣體(V)在穿過該氣體導引室32時產生縱軸自轉,使氣體(V)自噴嘴33螺旋轉動噴出,通過陀螺儀效應保持角動量守恆,可達迅速均勻擴散,以達散熱效能之增進。
請續參閱圖7~圖10所示,其顯示本發明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50第二可行實施例,其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中的結構以相同圖號表示,其差異僅在於:該微流道34係包括由一設在該吸熱腔體30內周壁的微孔隙結構層34b所構成。如圖10之微流道34放大示意圖所示,本實施例中,該微流道34係由該微孔隙結構層34b所構成,該微孔隙結構層34b係以燒結等方式使其形成眾多微孔隙344,其功能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管狀體34a的功能相同,亦即使氣體(V)在該散熱腔體40熱交換,由氣體(V)型態凝結成液體(L)型態後,利用地心引力及毛細作用,由該微流道34之上端部341向下而回流至該下端部342進行迴圈,使該工作流體(W)持續循環進行液態(L)與氣態(V)的相變化(phase change),據 此形成一遠端散熱模組的型態50b。是以,本實施例的微孔隙結構層34b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管狀體34a,具有異曲同工之效能,且製程上更為便捷。
藉助上揭技術手段,本發明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50(50a、50b),巧妙結合熱虹吸效應(thermosyphon)及波以爾定律(Boyle’s law)的噴嘴33結構設計,二者相輔相成,使被熱源(H)蒸發的氣體(V)經由該氣體導引室32向上流動,並由噴嘴33高壓向上噴射而迅速均勻擴散至散熱腔體40,具有高效能散熱特性,特別適用於高功率的LED燈具或電子產品,有效解決其散熱問題。再者,本發明係呈三維(3D)設計型態,使散熱端遠離熱源(H)端,具有增進散熱效能及降低對產品環境工作的影響,進而可達溫度控制之功效增進。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揭示之技術手段,確具「新穎性」、「進步性」及「可供產業利用」等發明專利要件,祈請 鈞局惠賜專利,以勵發明,無任德感。
惟,上述所揭露之圖式、說明,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大凡熟悉此項技藝人士,依本案精神範疇所作之修飾或等效變化,仍應包括在本案申請專利範圍內。
30:吸熱腔體
31:底部
32:氣體導引室
33:噴嘴
34:微流道
34a:管狀體
341:上端部
342:下端部
343:逆止閥或單向閥
40:散熱腔體
41:散熱鰭片
50、50a:遠端散熱模組

Claims (7)

  1. 一種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包含:一吸熱腔體,該吸熱腔體係呈直向型態,其具有一底部,用以供一熱源接觸,其內填充有一工作流體,其中該吸熱腔體的中間設有一直向的氣體導引室,該氣體導引室呈現由下往上漸縮的錐狀體,並於頂部形成一噴嘴型態;一散熱腔體,該散熱腔體係連接於該吸熱腔體之頂部,形成遠離該吸熱腔體之底部,且其與該吸熱腔體的噴嘴形成連通型態,又該散熱腔體的表面上設有多數的散熱鰭片;至少一微流道,係設在該吸熱腔體的內周壁上,其具有一與該散熱腔體連通的上端部,及一接近該吸熱腔體底部的下端部;以及該工作流體吸收該熱源之熱能時,該工作流體由液體型態汽化成氣體型態,經由該氣體導引室向上流動,並經由該噴嘴高壓向上噴射而迅速均勻擴散至該散熱腔體,由該散熱鰭片進行散熱,又該工作流體在該散熱腔體熱交換,由氣體型態凝結成液體型態後,利用該微流道之上端部向下而回流至該下端部,使該工作流體持續循環進行液態與氣態的相變化(phase change),據此形成一遠端散熱模組的型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其中,該微流道係包括由一成型在該吸熱腔體內周壁的管狀體所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其中,該管狀體接近下端部的位置,設有一逆止閥或單向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其中,該微流道係包括由一設在該吸熱腔體內周壁的微孔隙結構層所構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其中,該氣體導引室的內緣面包括設有一微結構表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其中,該氣體導引室的內緣面包括設有一螺旋線結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其中,該吸熱腔體的底部係包括:該吸熱腔體的底緣面、及底緣面周邊的壁面其中任一位置或其組合型態所構成,而可配合不同型態的熱源接觸。
TW108112497A 2019-04-10 2019-04-10 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 TWI6995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2497A TWI699505B (zh) 2019-04-10 2019-04-10 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2497A TWI699505B (zh) 2019-04-10 2019-04-10 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9505B true TWI699505B (zh) 2020-07-21
TW202037868A TW202037868A (zh) 2020-10-16

Family

ID=72603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2497A TWI699505B (zh) 2019-04-10 2019-04-10 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950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2817A (zh) * 2021-02-10 2021-06-18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微流道自驱动内循环对流强化传热方法
CN114294600A (zh) * 2022-01-11 2022-04-08 深圳市创迦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板及散热良好的路灯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41161A (en) * 2006-04-21 2007-11-01 Foxconn Tech Co Ltd Heat pipe
TWI292470B (en) * 2006-03-10 2008-01-11 Foxconn Tech Co Ltd Heat pipe
CN201072313Y (zh) * 2007-07-25 2008-06-11 成都胜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头
TWM400605U (en) * 2010-11-09 2011-03-21 Sunteng New Technology Co Ltd Improved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CN102037306A (zh) * 2008-03-31 2011-04-27 麦卡钦公司 蒸气漩涡散热装置
CN102141351A (zh) * 2011-04-24 2011-08-03 广州大学 一种热管
CN203534295U (zh) * 2013-08-14 2014-04-09 奉化市垭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重力热管强化传热结构
CN108225073A (zh) * 2018-02-26 2018-06-2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集成单向阀的脉动热管及其运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92470B (en) * 2006-03-10 2008-01-11 Foxconn Tech Co Ltd Heat pipe
TW200741161A (en) * 2006-04-21 2007-11-01 Foxconn Tech Co Ltd Heat pipe
CN201072313Y (zh) * 2007-07-25 2008-06-11 成都胜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头
CN102037306A (zh) * 2008-03-31 2011-04-27 麦卡钦公司 蒸气漩涡散热装置
TWM400605U (en) * 2010-11-09 2011-03-21 Sunteng New Technology Co Ltd Improved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CN102141351A (zh) * 2011-04-24 2011-08-03 广州大学 一种热管
CN203534295U (zh) * 2013-08-14 2014-04-09 奉化市垭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重力热管强化传热结构
CN108225073A (zh) * 2018-02-26 2018-06-2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集成单向阀的脉动热管及其运行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2817A (zh) * 2021-02-10 2021-06-18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微流道自驱动内循环对流强化传热方法
CN112992817B (zh) * 2021-02-10 2023-06-02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微流道自驱动内循环对流强化传热方法
CN114294600A (zh) * 2022-01-11 2022-04-08 深圳市创迦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板及散热良好的路灯
CN114294600B (zh) * 2022-01-11 2024-05-17 深圳市世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板及散热良好的路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7868A (zh) 2020-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1570B (zh) 三维相变化远程散热模块
TWI279518B (en) Loop type heat dissipating apparatus with spray cooling device
CN111642103A (zh) 高热流密度多孔热沉流动冷却装置
TWI699505B (zh) 具微流道的遠端散熱模組
JP2006503436A (ja) 板型熱伝達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062562B (zh) 具微流道的远程散热模块
TWM450187U (zh) 循環式熱虹吸散熱裝置
CN101534627A (zh) 高效整体式喷雾冷却系统
WO2006119684A1 (fr) Echangeur de chaleur a caloduc integre
TWI585358B (zh) 熱管及其製造方法
JP2014143417A (ja) 一体化した薄膜蒸発式熱拡散器および平面ヒートパイプヒートシンク
EP3614089A1 (en) Flat loop heat pipe-based vapor chamber
JP2007247931A (ja) 蒸発器及びこの蒸発器を使用したループ型ヒートパイプ
TW201442608A (zh) 相變化散熱裝置及其相變化散熱系統
CN107241887B (zh) 一种具有交错锯齿型肋壁的微通道蒸发器
CN204042816U (zh) 一种基于真空腔均热板散热技术的led散热器
CN112113450A (zh) 一种用于航天电子散热用的振荡复合式毛细芯均热板结构
TW201348671A (zh) 熱管
KR20120042403A (ko) 히트 파이프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냉각 장치
WO2012152018A1 (zh) 一种平板热管换热器
TWI699506B (zh) 三維相變化遠端散熱模組
US20190154352A1 (en) Loop heat pipe structure
TW201041492A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205619792U (zh) 一种热管式散热结构及其相应的散热器
CN102056468B (zh) 一种冷凝辐射散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