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8001B - 用於記憶體元件的三維電容器及其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記憶體元件的三維電容器及其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8001B
TWI698001B TW108129461A TW108129461A TWI698001B TW I698001 B TWI698001 B TW I698001B TW 108129461 A TW108129461 A TW 108129461A TW 108129461 A TW108129461 A TW 108129461A TW I698001 B TWI698001 B TW I6980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layer
substrate
memory
trench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9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3296A (zh
Inventor
陳亮
甘程
劉威
陳順福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8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800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3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329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3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 H10B43/35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with cell select transistors, e.g. NAN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Making of isolation regions between components
    • H01L21/762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 H01L21/76224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using trench refilling with dielectric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22Capacitive arrangements or effects of, or between wiring layers
    • H01L23/5223Capacitor integral with wir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8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atteries
    • H01L23/585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atteries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plates or strips or rods or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atteries
    • H01L23/64Impedance arrangements
    • H01L23/642Capacitiv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01L24/89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using at least one connector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the groups H01L24/81 - H01L24/86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6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 H01L25/0657Stacked arrangements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8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subgroups of the same main 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50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devices, each device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or H01L29/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60Electrodes
    • H01L28/82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 H01L28/90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having vertical extensions
    • H01L28/92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having vertical extensions made by patterning layers, e.g. by etching condu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1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view layou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2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1/23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1/27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5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undary region between the core region and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1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view layou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2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3/23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3/27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4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5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undary region between the core and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Bonding area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0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onding area
    • H01L2224/081Disposition
    • H01L2224/0812Disposition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 H01L2224/08135Disposition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 H01L2224/08145Disposition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the bodies being stack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Bonding area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0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onding area
    • H01L2224/081Disposition
    • H01L2224/0812Disposition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 H01L2224/08135Disposition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 H01L2224/08145Disposition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the bodies being stacked
    • H01L2224/08146Disposition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the bodies being stacked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to a via connection in the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Bonding area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0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onding area
    • H01L2224/081Disposition
    • H01L2224/0812Disposition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 H01L2224/08135Disposition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 H01L2224/08145Disposition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the bodies being stacked
    • H01L2224/08147Disposition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the bodies being stacked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to a bonding area disposed in a recess of the surface of the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01L2224/80001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a bonding area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01L2224/80001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a bonding area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 H01L2224/80009Pre-treatment of the bonding area
    • H01L2224/8001Cleaning the bonding area, e.g. oxide removal step, desmearing
    • H01L2224/80011Chemical cleaning, e.g. etching, flu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01L2224/80001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a bonding area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 H01L2224/80009Pre-treatment of the bonding area
    • H01L2224/8001Cleaning the bonding area, e.g. oxide removal step, desmearing
    • H01L2224/80013Plasma clea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01L2224/80001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a bonding area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 H01L2224/80009Pre-treatment of the bonding area
    • H01L2224/80048Thermal treatments, e.g. annealing, controlled pre-heating or pre-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01L2224/80001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a bonding area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 H01L2224/80053Bonding environment
    • H01L2224/80054Composition of the atmosphere
    • H01L2224/80075Composition of the atmosphere being ine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01L2224/80001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a bonding area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 H01L2224/80053Bonding environment
    • H01L2224/8009Vacu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01L2224/80001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a bonding area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 H01L2224/808Bonding techniques
    • H01L2224/80801Soldering or alloying
    • H01L2224/8082Diffusion bonding
    • H01L2224/8083Solid-solid interdiffu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01L2224/80001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a bonding area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 H01L2224/808Bonding techniques
    • H01L2224/80894Direct bonding, i.e. joining surfaces by means of intermolecular attracting interactions at their interfaces, e.g. covalent bonds, van der Waals forces
    • H01L2224/80895Direct bonding, i.e. joining surfaces by means of intermolecular attracting interactions at their interfaces, e.g. covalent bonds, van der Waals forces betwe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surfaces, e.g. copper-copper direct bonding, surface activated bo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01L2224/80001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a bonding area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 H01L2224/808Bonding techniques
    • H01L2224/80894Direct bonding, i.e. joining surfaces by means of intermolecular attracting interactions at their interfaces, e.g. covalent bonds, van der Waals forces
    • H01L2224/80896Direct bonding, i.e. joining surfaces by means of intermolecular attracting interactions at their interfaces, e.g. covalent bonds, van der Waals forces between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surfaces, e.g. oxide or nitrid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93Batch processes
    • H01L2224/94Batch processes at wafer-level, i.e. with connecting carried out on a wafe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undiced individu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5/00Details relating to assembli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225/03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 H01L2225/04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225/065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 H01L2225/06503Stacked arrangements of devices
    • H01L2225/06548Conductive via connections through the substrate, container, or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5/00Details relating to assembli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225/03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 H01L2225/04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225/065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 H01L2225/06503Stacked arrangements of devices
    • H01L2225/06555Geometry of the stack, e.g. form of the devices, geometry to facilitate stacking
    • H01L2225/06562Geometry of the stack, e.g. form of the devices, geometry to facilitate stacking at least one device in the stack being rotated or off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2Bonding areas ;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0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onding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1Device type
    • H01L2924/14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924/143Digital devices
    • H01L2924/1434Memory
    • H01L2924/145Read-only memory [ROM]
    • H01L2924/1451EPROM
    • H01L2924/14511EEPRO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9Details of hybrid assemblie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901Structure
    • H01L2924/1904Component type
    • H01L2924/19041Component type being a capaci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omet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Abstract

公開了用於記憶體元件的三維電容器和製造方法的實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基底的第一側上形成週邊電路,所述週邊電路具有複數個週邊元件、第一互連層、深井和第一電容器電極。所述方法還包括在第二基底上形成具有複數個儲存單元和第二互連層的記憶體陣列,以及將週邊電路的第一互連層與記憶體陣列的第二互連層鍵合。所述方法還包括在第一基底的第二側上形成在深井內部的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將電容器介電質層設置在一個或複數個溝槽的側壁上,以及在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內部的電容器介電質層的側壁上形成電容器觸點。

Description

用於記憶體元件的三維電容器及其形成方法
概括而言,本公開內容涉及半導體技術的領域,並且更具體地,涉及用於形成三維(3D)記憶體的方法。
隨著記憶體元件正在縮小到較小的晶粒尺寸以減小製造成本並且增加儲存密度,對平面儲存單元的縮放由於製程技術限制和可靠性問題而面臨挑戰。三維(3D)記憶體架構可以解決在平面儲存單元中的密度和性能限制。
在習知3D記憶體中,儲存單元的操作需要高電壓,並且電容器通常被作為升壓器。當前,針對3D記憶體的積體電路主要使用諸如金屬-氧化物-矽(MOS)電容器、金屬-氧化物-金屬(MOM)電容器或多晶矽-氧化物-多晶矽(POP)電容器的電容器。隨著3D記憶體(例如3D NAND快閃記憶體)朝著高密度且高容量儲存單元的發展,元件(例如,電晶體)的數量和金屬接線的數量持續增加。同時,為了減小製造成本,記憶體晶片的面積基本上保持不變。 因此,在3D記憶體晶片中的元件已經被按比例縮小到越來越小的尺寸。因為電容與電容器的面積成比例,所以二維(2D)電容器需要大的矽面積,以便為3D記憶體的積體電路提供足夠的電容。為了進一步增加電容,在電容器的兩個電極之間的介電質層(例如,氧化矽)的厚度可以變薄。然而,具有非常薄的介 電質層的電容器可能遭受各種可靠性問題。因此,存在對能夠針對在晶圓上的減小的矽面積內的3D記憶體提供足夠大的電容的電容器的需要。
在本公開內容中描述了用於記憶體元件的三維(3D)電容器結構的實施例和用於形成其的方法。
本公開內容的一個方面提供用於形成用於記憶體元件的3D電容器的方法,其包括在第一基底的第一側上形成週邊電路,所述週邊電路具有複數個週邊元件、第一互連層、深井和第一電容器電極。第一電容器電極是與深井電性地連接的。所述方法還包括在第二基底上形成具有複數個儲存單元和第二互連層的記憶體陣列。所述方法還包括將週邊電路的第一互連層與記憶體陣列的第二互連層鍵合,使得週邊電路的至少一個週邊元件是與記憶體陣列的至少一個儲存單元電性地連接的。所述方法還包括在第一基底的第二側上形成在深井內部的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其中第一側和第二側是第一基底的相對側。所述方法還包括將電容器介電質層設置在一個或複數個溝槽的側壁上,以及在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內部的電容器介電質層的側壁上形成電容器觸點。
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3D電容器還包括在鍵合第一互連層與第二互連層之後從第二側薄化第一基底。在一些實施例中,薄化第一基底包括在第一基底的第二側上暴露深井。
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3D電容器還包括在形成一個或複數個溝槽之前將包覆層設置在第一基底的第二側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3D電容器還包括形成深溝槽隔離以限定用於三維電容器的主動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深溝槽隔離包括形成穿透第一基底並且暴露第一互連層的一部分的穿矽溝槽,以及將絕緣材料設置在穿矽溝 槽內部。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深溝槽隔離包括在形成一個或複數個溝槽之前,形成穿透第一基底的並且暴露第一互連層的一部分的穿矽溝槽。在一些實施例中,穿矽溝槽具有小於電容器介電質層的厚度的兩倍的寬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電容器觸點包括將導電材料設置在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內部的電容器介電質層的側壁上,以及移除在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外部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移除在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外部的導電材料包括化學機械拋光。
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3D電容器還包括在第一基底的第二側上在電容器觸點上形成第二電容電容器電極。
在一些實施例中,週邊電路的第一互連層與記憶體陣列的第二互連層的鍵合包括在鍵合介面處的介電質到介電質鍵合和金屬到金屬鍵合。
本公開內容的另一方面提供用於記憶體元件的3D電容器,其包括形成在第一基底的第二側上的深井。與第一基底的第一側包括複數個週邊元件和第一互連層,且第一側相對於第二側。3D電容器還包括與深井電性地連接的第一電容器電極。3D電容器還包括在深井內部的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和在一個或複數個溝槽的側壁上的電容器介電質層。3D電容器還包括在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內部的電容器介電質層的側壁上的電容器觸點,和設置在電容器觸點上的第二電容器電極。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基底的第一側上的第一互連層是與在第二基底上的記憶體陣列的第二互連層鍵合的,使得在第一基底上的至少一個週邊元件是與記憶體陣列的至少一個儲存單元電性地連接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3D電容器還包括深溝槽隔離。深溝槽隔離穿透第一基底並且限定用於三維電容器的主動區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深溝槽隔離被填充有絕緣材料,諸如氧化矽、氮 化矽或氮氧化矽。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容器介電質層包括氧化矽、氮化矽或氮氧化矽。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容器介電質層是高k介電質材料,包括氧化鉿、氧化鋯、氧化鋁、氧化鉭、氧化鎂、氧化鑭、或其中的兩項或更多項的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或複數個溝槽穿透深井並且延伸到第一互連層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或複數個溝槽穿透在第一基底上的深井的一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內部的電容器介電質層的側壁上的電容器觸點包括鎢、銅、鋁、鈦、鎳、鈷、氮化鈦、氮化鉭、或其中的兩項或更多項的組合。
按照本公開內容的描述、請求項和附圖,本公開內容的其它方面可以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
1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3D記憶體元件
101:記憶體平面
103:記憶體塊
105:週邊區
108、901、1101、1201:區
210:階梯區
211:通道結構區
212:記憶體串
214:接觸結構
216、216-1、216-2:狹縫結構
218:指狀記憶體
220:頂部選擇閘切線
300:記憶體陣列結構
330:基底
331:絕緣膜
332:下部選擇閘
333、333-1、333-2、333-3:控制閘
335:膜堆疊
334:頂部選擇閘
336:通道孔
337:儲存膜
338:通道層
339:核心填充膜
340、340-1、340-2、340-3:儲存單元
341:位元線
343:金屬互連線
344:摻雜源極線區
400:週邊電路
430:第一基底
430-1:第一側
430-2:第二側
450:週邊元件
452:淺溝槽隔離
454:井
455:深井
456:閘極堆疊
458:閘極間隔壁
460:源極/汲極
462:週邊互連層
464、564:接觸結構
466、466-2、566:導電線
468、568:絕緣層
470、470-1、470-2:金屬層
472:基底觸點
473:深井觸點
486、586:VIA
500:3D記憶體陣列
530:第二基底
562:陣列互連層
572:基底觸點
574:導體層
576:介電質層
578:導體/介電質交替堆疊
580:磊晶層、磊晶插塞
582:半導體層
584:位元線觸點
688:鍵合介面
690:鍵合層
892:包覆層
903:前體區
994:溝槽
994’:開口
994s:側壁
995:穿矽溝槽
1093:深溝槽隔離
1096:電容器介電質層
1195:3D電容器
1197:垂直電容器
1198:電容器觸點
1299:第二電容器電極
1300:製造過程
S1310、S1320、S1330、S1340、S1350、S1360、S1370、S1380:過程步驟
BL、WL、x、y、z:方向
d1、d2、d3:寬度
h:深度
L:閘極長度
t1、t2:厚度
被合併在本文中並且形成說明書的一部分的附圖,示出了本公開內容的實施例,並且連同描述一起進一步用於解釋本公開內容的原理並且使相關領域中的技術人員能夠製造並且使用本公開內容。
圖1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示例性三維(3D)記憶體晶粒的示意性自頂向下視圖。
圖2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3D記憶體晶粒的區的示意性自頂向下視圖。
圖3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示例性3D記憶體陣列結構的一部 分的透視圖。
圖4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週邊電路的橫截面視圖。
圖5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記憶體陣列的橫截面視圖。
圖6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在鍵合週邊電路和記憶體陣列之後的3D記憶體元件的橫截面視圖。
圖7、圖8和圖9A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在各個過程階段的3D記憶體元件的橫截面視圖。
圖9B和圖9C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3D記憶體元件的橫截面和自頂向下視圖。
圖9D和圖9E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3D記憶體元件的區的橫截面和自頂向下視圖。
圖9F和圖9G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3D記憶體元件的區的自頂向下視圖。
圖10和圖11A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在各個過程階段的3D記憶體元件的橫截面視圖。
圖11B和圖11C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3D記憶體元件的區的橫截面和自頂向下視圖。
圖12A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在某個過程階段的3D記憶體元件的橫截面視圖。
圖12B和圖12C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3D記憶體元件的區的橫截面和自頂向下視圖。
圖13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用於形成具有3D電容器的記憶體元件的方法的流程圖。
當結合附圖理解時根據下面闡述的具體實施例,本發明的特徵和優點將變 得更加顯而易見,其中相似的參考符號始終標識相應的元件。在附圖中,相似的參考數位通常指示相同、在功能上相似及/或在結構上相似的元件。元件首次出現在其中的附圖是由在相應的參考數字中的最左邊的數位指示的。
本公開內容的實施例將參考附圖進行描述。
雖然討論了特定的配置和排列,但應當理解的是,這是僅出於說明目的而完成的。相關領域技術人員將認識到,其它配置和排列可被使用而不偏離本公開內容的精神和範圍。對相關領域技術人員將是顯而易見的,本公開內容也可在各種其它應用中被採用。
要注意的是,在本說明書中對「一個實施例」、「實施例」、「示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等的提及指示所描述的實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但不是每個實施例都一定包括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此外,這樣的語詞不一定指代同一實施例。此外,當結合實施例描述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時,其將是在相關領域技術人員的知識內來結合其它實施例(不管是否被明確描述)來影響這樣的特徵、結構或特性的。
通常,可至少部分地從在上下文中的用法來理解術語。例如,至少部分地取決於上下文,如在本文中使用的術語「一個或複數個」可以用於在單數意義上描述任何特徵、結構或特性或者可以用於在複數意義上描述特徵、結構或特性的組合。類似地,至少部分地取決於上下文,諸如「一個(a)」、「一(an)」和「所述(the)」的術語再次可以被理解為傳達單數用法或傳達複數用法。此外,再一次地至少部分地取決於上下文,術語「基於」可以被理解為不一定旨在傳達排他的因素集,並且替代地,可以允許不一定被明確描述的額外因素的存在。
應當容易理解的是,在本公開內容中的「在...上」、「在...上面」和「在...之上」的含義應當以最廣泛的方式被解釋,使得「在...上」不僅意指「直接在某物上」,而且還包括在其之間具有中間特徵或層的情況下「在某物上」的含義。此外,「在...上面」或「在...之上」不僅意指「在某物上面」或「在某物之上」,而且還可包括它在其之間沒有中間特徵或層的情況下「在某物上面」或「在某物之上」(即,直接在某物上)的含義。
此外,諸如「在...下面」、「在...之下」、「下部」、「在...之上」、「上部」和諸如此類的空間相對術語,可以在本文中為了易於描述而用於描述如在附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元件或特徵的關係。除了在附圖中描繪的方向以外,空間相對術語旨在涵蓋在使用或過程步驟中的設備的不同方向。裝置可以以其它方式被定向(旋轉90度或在其它方向處),並且在本文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符可以同樣相應地被解釋。
如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基底」指後續材料層被添加到其上的材料。 基底包括「頂」表面和「底」表面。基底的頂表面一般是半導體元件被形成的位置,並且因此除非另有規定,否則半導體元件被形成在基底的頂側處。底表面與頂表面相對,並且因此基底的底側與基底的頂側相對。基底本身可被圖案化。添加在基底的頂部上的材料可被圖案化或可保持未被圖案化。此外,基底可以包括廣泛種類的半導體材料,諸如矽、鍺、砷化鎵、磷化銦等。替代地,基底可以由非導電材料製成,諸如玻璃、塑膠或藍寶石晶圓。
如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層」指包括具有一厚度的區的材料部分。 層具有頂側和底側,其中層的底側相對靠近基底,以及頂側相對遠離基底。層可以在整個底層或上覆結構之上延伸,或可以具有與底層或上覆結構的寬度相比要小的寬度。此外,層可以是具有與連續結構的厚度相比要小的厚度的同質或不同質連續結構的區。例如,層可以位於在連續結構的頂表面與底表面之間 的或在頂表面和底表面處的任何組的水平面之間。層可水平地、垂直地及/或沿著錐形表面延伸。基底可以是層,可以包括在其中的一個或複數個層,及/或可以具有在其上、在其之上及/或在其之下的一個或複數個層。層可以包括複數個層。例如,互連層可以包括一個或複數個導電和接觸層(其中形成觸點、互連線及/或垂直互連通路(VIA))和一個或複數個介電質層。
在本公開內容中,為了易於描述,「排」用於指代沿著垂直方向具有實質上相同高度的元件。例如,字元線和底層閘極介電質層可以被稱為「排」,字元線和底層絕緣層一起可以被稱為「排」,具有實質上相同高度的字元線可以被稱為「一排字線」或類似術語等。
如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名義上/名義上地」指在產品或製程的設計階段期間設置的針對部件或過程步驟的特性或參數的期望或目標值,連同高於及/或低於期望值的值的範圍。值的範圍可能是由於在製造過程或容限中的輕微變化。如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大約」指示給定量的值可以基於與主題半導體元件相關聯的特定技術節點而變化。基於特定技術節點,術語「大約」可以指示例如,給定量的值在值的10-30%(例如值的±10%、±20%或±30%)內變化。
在本公開內容中,術語「水平/水平地/橫向/橫向地」意指名義上平行於基底的橫向表面,以及術語「垂直」或「垂直地」意指名義上垂直於基底的橫向表面。
如本文中使用的,術語「3D記憶體」指具有在橫向定向的基底上的儲存單元電晶體的垂直定向的串(在本文被稱為「記憶體串」,諸如NAND串)使得記憶體串在相對於基底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三維(3D)半導體元件。
根據本公開內容的各種實施例提供用於具有在晶圓上的矽面積的較高密度和較少消耗的垂直電容器的結構和製造方法。透過使用垂直電容器而不是常規二維(2D)電容器,可以改進3D NAND快閃記憶體的總記憶體密度和製 造成本。
圖1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示例性三維(3D)記憶體元件100的自頂向下視圖。3D記憶體元件100可以是記憶體晶片(封裝)、記憶體晶粒或記憶體晶粒的任何部分,並且可以包括一個或複數個記憶體平面101,記憶體平面101中的每一者可以包括複數個記憶體塊103。相同的和併發的操作可以發生在每個記憶體平面101處。記憶體塊103(其可以在尺寸上是百萬位元組(MB)的)是實現擦除操作的最小尺寸。在圖1所示的示例性3D記憶體元件100包括四個記憶體平面101,並且每個記憶體平面101包括六個記憶體塊103。每個記憶體塊103可以包括複數個儲存單元,其中每個儲存單元可透過諸如位元線和字元線的互連被定址。位元線和字元線可以垂直地被佈局(例如分別以行和列),形成金屬線的陣列。位元線和字元線的方向在圖1中被標記為「BL」和「WL」。在本公開內容中,記憶體塊103還被稱為「記憶體陣列」或「陣列」。 記憶體陣列是在記憶體元件中的核心區域,其執行儲存功能。
3D記憶體元件100還包括週邊區105(環繞記憶體平面101的區域)。 週邊區105包含很多數位、類比及/或混合信號電路以支援記憶體陣列的功能,例如頁面緩衝器、行和列解碼器和感測放大器。週邊電路使用主動及/或被動半導體元件,諸如電晶體、二極體、電容器、電阻器等,如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是顯而易見的。
要注意的是,在圖1中所示的3D記憶體元件100中的記憶體平面101的排列和在每個記憶體平面101中的記憶體塊103的排列僅用作示例,其不限制本公開內容的範圍。
參考圖2,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在圖1中的區108的放大的自頂向下視圖。3D記憶體元件100的區108可以包括階梯區210和通道結構區211。通道結構區211可以包括記憶體串212的陣列,每個記憶體串212包括複數 個堆疊的記憶體單元。階梯區210可以包括階梯結構和在階梯結構上形成的接觸結構214的陣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在WL方向上延伸跨越通道結構區211和階梯區210的複數個狹縫結構216,可以將記憶體塊分成複數個指狀記憶體218。至少一些狹縫結構216可以用作針對在通道結構區211中的記憶體串212的陣列的公共源觸點。頂部選擇閘切線220可以設置在每個指狀記憶體218的中間以將指狀記憶體218的頂部選擇閘(TSG)分成兩個部分,並且從而可以將指狀記憶體分成兩個可程式設計(讀/寫)頁面。雖然3D NAND記憶體的擦除操作可以以記憶體塊級被執行,但是讀和寫操作可以以儲存頁面級被執行。頁面可以在尺寸上是千位元組(KB)。在一些實施例中,區108還包括用於在製造期間的過程變化控制及/或用於額外的機械支撐的虛擬記憶體串。
圖3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示例性三維(3D)記憶體陣列結構300的一部分的透視圖。記憶體陣列結構300包括基底330、在基底330之上的絕緣膜331、在絕緣膜331之上的一排下部選擇閘(LSG)332、和多排控制閘333(還被稱為「字元線(WL)」),控制閘333堆疊在LSG 332的頂部上以形成具有交替的導電層和介電質層的膜堆疊335。為了清楚起見,在圖3中未示出相鄰於控制閘排的介電質層。
每排的控制閘是由狹縫結構216-1和216-2分離穿過膜堆疊335的。記憶體陣列結構300還包括在控制閘333的堆疊之上的一排頂部選擇閘(TSG)334。 TSG 334、控制閘333和LSG 332的堆疊還被稱為「閘電極」。記憶體陣列結構300還包括記憶體串212和在基底330的在相鄰LSG 332之間的部分中的摻雜源極線區344。每個記憶體串212包括延伸穿過絕緣膜331的通道孔336和交替的導電層和介電質層的膜堆疊335。記憶體串212還可以包括在通道孔336的側壁上的儲存膜337、在儲存膜337之上的通道層338、和被通道層338環繞的核心填充膜339。 儲存單元340可以形成在控制閘333和記憶體串212的交叉部分處。記憶體陣列結 構300還包括在TSG 334之上的與記憶體串212連接的複數個位元線(BL)341。 記憶體陣列結構300還包括透過複數個接觸結構214與閘電極連接的複數個金屬互連線343。膜堆疊335的邊緣以階梯形狀被配置以允許到每排閘電極的電性連接。
在圖3中,出於說明目的,示出了三排控制閘333-1、333-2和333-3連同一排TSG 334和一排LSG 332。在該示例中,每個記憶體串212可包括分別對應於控制閘333-1、333-2和333-3的三個儲存單元340-1、340-2和340-3。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閘的數量和儲存單元的數量可以多於三個以增加儲存容量。記憶體陣列結構300還可以包括其它結構,例如,TSG切線、公共源觸點和虛擬通道結構。為了簡單起見,這些結構沒有在圖3中示出。
為了實現更高的儲存容量,3D記憶體的垂直WL堆疊的數量或每記憶體串的儲存單元的數量已經被大大增加,例如,從24個堆疊的WL層(即,24L)增加到128層或更多。為了進一步減小3D記憶體的尺寸,記憶體陣列可以堆疊在週邊電路的頂部上,或反之亦然。例如,週邊電路可以被製造在第一基底上,以及記憶體陣列可以被製造在第二基底上。然後記憶體陣列和週邊電路可以透過將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鍵合在一起來透過各種互連被電性地連接。因此,不僅可以增加3D記憶體密度,而且在週邊電路與記憶體陣列之間的通信也可以實現更高的頻寬和更低的功率消耗,這是因為互連長度可以透過基底(晶圓)鍵合而更短。圖4-圖8、圖9A-圖9G、圖10、圖11A-圖11C、圖12A-圖12C和圖13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用於形成3D記憶體元件的結構和方法,其中週邊電路是透過晶圓鍵合與記憶體陣列連接的。
在3D記憶體元件的密度和性能增加的情況下,也需要對週邊電路的改進以提供對記憶體陣列的功能支援,例如,讀、寫和擦除儲存單元的資料。在週邊元件之中,電容器用於調節在3D記憶體元件中的電壓,例如,升高電壓 以用於擦除記憶體資料。因此,圖4-圖8、圖9A-圖9G、圖10、圖11A-圖11C、圖12A-圖12C和圖13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在各個過程階段的記憶體元件的3D電容器。
圖4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3D記憶體元件的示例性週邊電路400的橫截面。週邊電路400可以包括第一基底430,其中第一基底430可以包括矽(例如,單晶矽)、矽鍺(SiGe)、鍺(Ge)、絕緣體上矽(SOI)、絕緣體上鎵(GOI)、砷化鎵(GaAs)、氮化鎵、碳化矽、玻璃、III-V化合物、任何其它適當的材料或其任意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基底430可以在週邊元件製造之前被雙面拋光。在該示例中,第一基底430包括在頂側和底側(也分別被稱為第一側430-1和第二側430-2、或前側和背側)上的表面,所述頂側和底側都被拋光並且處理用以提供用於高品質半導體元件的平滑表面。第一側和第二側是第一基底430的相對側。
週邊電路400可以包括在第一基底430的第一側430-1上的一個或複數個週邊元件450。週邊元件450可以形成在第一基底430「上」,其中週邊元件450的整體或部分形成在第一基底430中(例如,在第一基底430的頂表面之下)及/或直接在第一基底430上。週邊元件450可以包括任何適當的半導體元件,例如,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雙極結晶體管(BJT)、二極體、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等。在半導體元件之中,p型及/或n型MOSFET(即,CMOS)廣泛地在邏輯電路設計中實現,並且在本公開內容中用作週邊元件450的示例。在該示例中,週邊電路400也被稱為CMOS晶圓400。
週邊元件450可以是p通道MOSFET或n通道MOSFET,並且可以包括但不限於,被淺溝槽隔離(STI)452環繞的主動元件區、在主動元件區中利用n型或p型摻雜的形成的井454、包括閘極介電質的閘極堆疊456、閘極導體及/或閘極硬遮罩。週邊元件450還可以包括源極/汲極延伸部及/或暈區(halo region)(未 在圖4中示出)、閘極間隔壁458和位於閘極堆疊的每側上的源極/汲極460。週邊元件450還可以包括在源極/汲極的頂部部分中的矽化物接觸區域(未示出)。其它已知元件也可以形成在第一基底430上。週邊元件450的結構和製造方法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並且被全部併入本文。
可以透過使用微影和蝕刻圖案化基底、填充絕緣材料並且拋光絕緣材料來在第一基底430上形成共面表面而形成STI 452。用於STI的絕緣材料可以包括氧化矽、氮氧化矽、TEOS、低溫氧化物(LTO)、高溫氧化物(HTO)、氮化矽等。可以使用諸如化學氣相沉積(CVD)、物理氣相沉積(PVD)、電漿增強CVD(PECVD)、低壓化學氣相沉積(LPCVD)、高密度電漿(HDP)化學氣相沉積、快速熱化學氣相沉積(RTCVD)、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OCVD)、原子層沉積(ALD)、濺射、熱氧化或氮化、或其組合的技術來設置用於STI 452的絕緣材料。STI 452的形成還可以包括高溫退火步驟以使所設置的絕緣材料密化以用於改善的電性隔離。可以採用其它STI結構,如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是顯而易見的。
週邊元件450的井454可以包括用於n通道MOSFET的p型摻雜或用於p通道MOSFET的n型摻雜,並且分別被稱為p井和n井。井454的摻質分佈和濃度影響週邊元件450的元件特性。對於具有低臨界電壓(Vt)的MOSFET設備,井454可以以較低濃度進行摻雜,並且可以形成低電壓p井或低電壓n井。對於具有高Vt的MOSFET,井454可以以較高濃度進行摻雜,並且可以形成高電壓p井或高電壓n井。在一些實施例中,為了提供與p型基底的電性隔離,對於具有高Vt的MOSFET,可以在高電壓p井之下形成深n井。在一些實施例中,井454的深度可以是與STI 452的深度相比要深的。
n井的形成可包括任何適當的n型摻質,諸如磷、砷、銻等、及/或其任意組合。p井的形成可以包括任何適當的p型摻質,例如硼。摻質摻合可以透 過離子注入之後進行活化退火,或透過在針對主動元件區的磊晶期間進行原位摻雜來實現。
週邊元件450的閘極堆疊456可以透過「閘極優先」方式形成,其中閘極堆疊456在源極/汲極形成之前被設置和圖案化。週邊元件450的閘極堆疊456也可以透過「替代」方式形成,其中可以首先形成犧牲閘極堆疊並且隨後在源極/汲極形成之後由高k介電質層和閘極導體替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質可以由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及/或高k介電質膜(諸如氧化鉿、氧化鋯、氧化鋁、氧化鉭、氧化鎂或氧化鑭膜及/或其組合)製成。可以透過任何適當的方法,諸如CVD、PVD、PECVD、LPCVD、RTCVD、濺射、MOCVD、ALD、熱氧化或氮化、或其組合來設置閘極介電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導體可以由金屬或金屬合金(諸如鎢、鈷、鎳、銅或鋁及/或其組合)製成。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導體還可以包括導電材料,諸如氮化鈦(TiN)、氮化鉭(TaN)等。可以透過任何適當的沉積方法例如,濺射、熱蒸發、電子束蒸發、ALD、PVD及/或其組合來形成閘極導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導體還可以包括多晶半導體,諸如多晶矽、多晶鍺、多晶鍺矽和任何其它適當的材料、及/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多晶材料可以與任何其它類型的摻質(諸如硼、磷或砷等)摻合。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導體還可以是具有前面提到的材料的非晶形半導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導體可以由金屬矽化物(包括WSix、CoSix、NiSix或AlSix等)製成。金屬矽化物材料的形成可以包括使用上面所述的類似技術來形成金屬層和多晶半導體。金屬矽化物的形成還可以包括對所沉積的金屬層和多晶半導體層應用熱退火製程,之後移除未反應金屬。
可以透過設置絕緣材料並且隨後執行非等向蝕刻來形成閘極間隔壁458。用於閘極間隔壁458的絕緣材料可以是任何絕緣體,包括氧化矽、氮化矽、 氮氧化矽、TEOS、LTO、HTO等。可以使用諸如CVD、PVD、PECVD、LPCVD、RTCVD、MOCVD、ALD、濺射或其組合的技術來設置閘極間隔壁458。閘極間隔壁458的非等向蝕刻包括乾蝕刻,例如,反應離子蝕刻(RIE)。
在源極/汲極460之間的閘極堆疊456的閘極長度L是MOSFET的重要特徵。在MOSFET的操作期間,在閘極堆疊456之下的井的頂部部分可以將電流從源極傳導到汲極,並且是所謂的MOSFET的通道。閘極長度L(也被稱為通道長度)確定MOSFET的驅動電流的大小,並且因此對於邏輯電路按比例大幅度減小。閘極長度L可以小於大約100nm(奈米)。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長度可以在大約5nm與大約30nm之間的範圍中。具有這樣的小尺寸的閘極堆疊的圖案化是非常有挑戰性的,並且可以使用包括光學鄰近校正、雙曝光及/或雙蝕刻、自對準雙圖案化等的技術。
在一些實施例中,週邊元件450的源極/汲極460與高濃度摻質摻合。 對於n型MOSFET,用於源極/汲極460的摻質可以包括任何適當的n型摻質,諸如磷、砷、銻等、及/或其任意組合。對於p型MOSFET,用於源極/汲極460的摻質可移包括任何適當的p型摻質,諸如硼。摻質摻合可以透過離子注入之後進行活化退火來實現。源極/汲極460可以由與第一基底430相同的材料製成,例如矽。 在一些實施例中,週邊元件450的源極/汲極460可以由與第一基底430不同的材料製成以實現高性能。例如,在矽基底上,針對p型MOSFET的源極/汲極460可以包括SiGe,以及針對n型MOSFET的源極/汲極460可以與碳摻合。利用不同的材料形成源極/汲極460可以包括回蝕刻在源極/汲極區域中的基底材料並且使用諸如磊晶的技術來設置新的源極/汲極材料。針對源極/汲極460的摻雜也可以透過在磊晶期間進行原位摻雜來實現。
週邊元件450還可以具有沿著閘極堆疊456的每側的可選的源極/汲極延伸部及/或暈區(未在圖4中示出)。源極/汲極延伸部及/或暈區位於閘極堆疊之 下的主動元件區內部,並且主要實現用於對具有小於大約0.5微米的通道長度的週邊元件450的改善的短通道控制。源極/汲極延伸部及/或暈區的形成可以類似於源極/汲極460的形成,但是可以使用不同的注入條件(例如,劑量、角度、能量、種類等)來得到優化的摻雜分佈、深度或濃度。
週邊元件450可以形成在具有平面主動元件區的第一基底430(如圖4所示)上,其中MOSFET的通道和電流的方向平行於第一基底430的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週邊元件450還可以形成在具有3D主動元件區(例如,具有像「FIN(鰭片)」(未示出)的形狀的所謂的「FINFET」)的第一基底430上,其中MOSFET的閘極堆疊捲繞在FIN周圍,以及MOSFET的通道沿著FIN的三側(在閘極之下的頂壁和兩個側壁)設置。用於FINFET元件的結構和方法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並且沒有在本公開內容中進一步討論。
在一些實施例中,週邊電路400可以包括在週邊元件450之上的、在第一側430-1上的週邊互連層462(或第一互連層),以提供在不同的週邊元件450與外部設備(例如電源、另一晶片、I/O設備等)之間的電性互連。週邊互連層462可以包括一個或複數個互連結構,例如,一個或複數個垂直接觸結構464和一個或複數個橫向導電線466。接觸結構464和導電線466可以廣泛地包括任何適當類型的互連,諸如中段制程(MOL)互連和後段制程(BEOL)互連。在週邊電路400中的接觸結構464和導電線466可以包括任何適當的導電材料,諸如鎢(W)、鈷(Co)、銅(Cu)、鈦(Ti)、鉭(Ta)、鋁(Al)、氮化鈦(TiN)、氮化鉭(TaN)、鎳、矽化物(WSix、CoSix、NiSix、AlSix等)、金屬合金、或其任意組合。可以透過一種或多種薄膜沉積製程,諸如化學氣相沉積(CVD)、電漿增強CVD(PECVD)、物理氣相沉積(PVD)、原子層沉積(ALD)、電鍍、無電鍍、濺射、蒸發、或其任意組合來沉積導電材料。
週邊互連層462還可以包括絕緣層468。在週邊互連層462中的絕緣層 468可以包括絕緣材料,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摻雜氧化矽(諸如F-、C-、N-或H-摻雜氧化物)、正矽酸乙酯(TEOS)、聚醯亞胺、旋塗式玻璃(SOG)、低k介電質材料(諸如多孔SiCOH、倍半矽氧烷(SSQ))、或其任意組合。可以透過一種或多種薄膜沉積製程諸如CVD、PVD、PECVD、ALD、高密度電漿CVD(HDP-CVD)、濺射、旋塗、或其任意組合來沉積絕緣材料。
在圖4中,兩個導電層470-1和470-2(也被稱為「金屬層」)被示為示例,其中每個金屬層470(例如,470-1或470-2)包括接觸結構464和導電線466。 相同金屬層的導電線466位於離第一基底430的相同距離處。用於週邊電路400的金屬層470的數量不受限制並且可以是針對3D記憶體的性能進行優化的任何數量。
可以透過從週邊電路400的底部到頂部堆疊金屬層470來形成週邊互連層462。在圖4中的週邊電路400的示例中,可以首先形成底部金屬層470-1,並且然後可以在底部金屬層470-1的頂部上形成上部金屬層470-2。每個金屬層470的製造過程可以包括但不限於,設置具有金屬層所需的厚度的絕緣層468的一部分,使用微影和乾/濕蝕刻來圖案化絕緣層468的該部分以形成用於接觸結構464和導電線466的接觸孔,設置導電材料以填充用於接觸結構464和導電線466的接觸孔,以及透過使用諸如化學機械拋光(CMP)或反應離子蝕刻(RIE)的平面化製程來移除在接觸孔外部的過多導電材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週邊電路400還包括一個或複數個基底觸點472,其中基底觸點472提供到第一基底430的電性連接。基底觸點472可以包括具有多排的垂直接觸結構464和橫向導電線466的一個或複數個導電層470。在圖4中,具有一排接觸結構和導電線的基底觸點472被示為示例,其中基底觸點472的垂直接觸結構延伸穿過絕緣層468並且電性地接觸第一基底430。
在一些實施例中,最上面的導電線466(例如圖4中的466-2)可以被 暴露為週邊電路400的頂表面,其中最上面的導電線466-2可以與在另一晶片或外部元件上的導電線直接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最上面的導電線466-2可以嵌在絕緣層468(如圖4所示)內部,其中在導電線466的頂部上的絕緣材料提供在運送或處理期間的劃痕保護。可以稍後透過形成金屬VIA或簡單地透過使用乾/濕蝕刻來回蝕絕緣層468來建立到最上面的導電線466的電性連接。
然而,週邊元件450不限於MOSFET。透過不同的遮罩設計和佈局可以在MOSFET製造期間同時形成其它元件(例如二極體、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BJT等)的結構。為了形成除了MOSFET以外的元件,可以在MOSFET的製作流程中添加或修改過程步驟,例如,為了獲得不同的摻質分佈、膜厚度或材料堆疊等的過程。在一些實施例中,除了MOSFET以外的週邊元件450也可以利用額外的設計及/或微影遮罩位準被製造以實現特定的電路要求。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週邊元件450可以用於形成用於週邊元件400的操作的任何數位、類比及/或混合信號電路。例如,週邊電路400可以執行行/列解碼、定時和控制、讀、寫和擦除記憶體陣列的數據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針對週邊電路400形成3D電容器。例如,可以在第一基底430中形成深井455,同時形成用於MOSFET的井454。深井455可以是p型摻雜的或n型摻雜的。n型摻質可以是磷、砷、銻等。p型摻質可以是例如,硼。可以透過從第一基底430的第一側430-1進行離子注入,之後進行活化退火來實現摻質摻雜。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透過磊晶和原位摻雜來在第一基底430的第一側430-1上形成深井455。針對深井455的注入可以正好在針對井454的注入之前或之後執行。針對深井455的摻質活化退火可以與針對井454的摻質活化退火同時地執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深井455可以具有在1微米到5微米之間的範圍內的 深度。在一些實施例中,深井455是高度摻雜的。例如,深井455可被摻雜到1x1018cm-3或更高。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形成深井觸點473以提供到深井455的電性連接,並且可以用作3D電容器的兩個電極之一(例如陽極)。因此,深井觸點473也被稱為第一電容器電極。在一些實施例中,深井觸點473形成與深井455的歐姆接觸。深井觸點473透過在週邊互連層462中的接觸結構464和導電線466可以形成與週邊電路400的相應電路的電性連接。例如,深井觸點473可以與地面、第一基底430的基底觸點472、週邊元件450的源極或汲極460或閘極堆疊456等連接。
深井觸點473可以形成在絕緣層468內部,並且可以包括一個或複數個接觸結構464和一個或複數個導電線466。在一些實施例中,深井觸點473類似於基底觸點472,並且可以包括一排垂直接觸結構和橫向導電線。在一些實施例中,深井觸點473可以與接觸結構464、導電線466及/或基底觸點472同時形成。
圖5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示例性3D記憶體陣列500的橫截面。3D記憶體陣列500(也被稱為記憶體陣列)可以是3D NAND記憶體陣列,並且可以包括第二基底530、儲存單元340和陣列互連層562(或第二互連層)。 第二基底530可以類似於第一基底430。陣列互連層562可以類似于週邊互連層462,並且可以使用類似的材料和類似的過程來形成。例如,陣列互連層562的互連結構(例如,接觸結構564和導電線566)和絕緣層568分別類似于週邊互連層462的互連結構(例如,接觸結構464、導電線466)和絕緣層468。
在一些實施例中,3D記憶體陣列500可以是用於3D NAND快閃記憶體的記憶體陣列,其中儲存單元340可以垂直地堆疊為記憶體串212。記憶體串212延伸穿過多個導體層574和介電質層576對。複數個導體/介電質層對在本文中也被稱為「導體/介電質交替堆疊」578。在導體/介電質交替堆疊578中的導體層 574和介電質層576在垂直方向上交替。換句話說,除了在導體/介電質交替堆疊578的頂部或底部處的層以外,每個導體層574可以夾設在兩側上的兩個介電質層576之間,並且每個介電質層576可以夾設在兩側上的兩個導體層574之間。導體層574可以均具有相同厚度或具有不同厚度。類似地,介電質層576可以均具有相同厚度或具有不同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體/介電質交替堆疊578包括具有不同的材料及/或厚度的、與導體/介電質層對相比更多的導體層或更多的介電質層。導體層574可以包括導體材料,諸如W、Co、Cu、Al、Ti、Ta、TiN、TaN、Ni、摻雜矽、矽化物(例如NiSix、WSix、CoSix、TiSix)或其任意組合。介電質層576可以包括介電質材料,諸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其任意組合。
如圖5所示,每個記憶體串212可以包括通道層338和儲存膜337。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道層338包括矽,諸如非晶形矽、多晶矽或單晶矽。在一些實施例中,儲存膜337是包括穿隧層、儲存層(也被稱為「電荷捕獲/儲存層」)和阻障層的複合層。每個記憶體串212可以具有圓柱體形狀(例如,立柱形狀)。 根據一些實施例,通道層338、穿隧層、儲存層和阻障層以這個順序沿著從立柱的中心朝著外表面的方向排列。穿隧層可以包括氧化矽、氮化矽或其任意組合。 阻障層可以包括氧化矽、氮化矽、高介電常數(高k)介電質、或其任意組合。 儲存層可以包括氮化矽、氮氧化矽、矽、或其任意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儲存膜337包括ONO介電質(例如,包括氧化矽的穿隧層、包括氮化矽的儲存層和包括氧化矽的阻障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導體/介電質交替堆疊578中的每個導體層574可以充當用於記憶體串212的每個儲存單元的控制閘(例如,在圖3中的控制閘333)。如圖5所示,記憶體串212可以包括在記憶體閘極212的下端處的下部選擇閘332(例如,源極選擇閘)。記憶體串212還可以包括在記憶體閘極212的上端處的頂部選擇閘334(例如,閘極選擇閘)。如在本文使用的,部件(例如,記 憶體串212)的「上端」是在z方向上更遠離第二基底530的端部,以及部件(例如,記憶體串212)的「下端」是在z方向上更接近第二基底530的端部。如圖5所示,對於每個記憶體串212,汲極選擇閘334可以在源極選擇閘332之上。在一些實施例中,下部選擇閘332/頂部選擇閘334包括導體材料,諸如W、Co、Cu、Al、摻雜矽、矽化物或其任意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3D記憶體陣列500包括在記憶體串212的通道層338的下端上的磊晶層580。磊晶層580可以包括半導體材料,諸如矽。磊晶層580可以在第二基底530上從半導體層582磊晶地生長。半導體層582可以是非摻雜的、部分摻雜的(在厚度方向及/或寬度方向上)、或由p型或n型摻質完全摻雜的。對於每個記憶體串212,磊晶層580在本文被稱為「磊晶插塞」。在每個記憶體串212的下端處的磊晶插塞580可以接觸通道層338和半導體層582的摻雜區兩者。磊晶插塞580可以用作在記憶體串212的下端處的下部選擇閘331的通道。
在一些實施例中,陣列元件還包括在階梯區210中的字元線的複數個接觸結構214(也被稱為字元線觸點)。每個字元線接觸結構214可以形成與在導體/介電質交替堆疊578中的相應導體層574的電性接觸以單獨地控制儲存單元340。可以透過對接觸孔的乾/濕蝕刻、之後利用導體(例如W、Ti、TiN、Cu、TaN、Al、Co、Ni或其任意組合)進行填充來形成字元線接觸結構214。
如圖5所示,3D記憶體陣列500還包括形成在記憶體串212的頂部上的位元線觸點584以提供到記憶體串212的通道層338的單獨接入。與字元線接觸結構214和位元線觸點584連接的導電線分別形成3D記憶體陣列500的字元線和位元線。典型地,字元線和位元線垂直於彼此設置(例如分別在行和列中),形成記憶體的「陣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3D記憶體陣列500還包括第二基底530的基底觸點572。可以使用與第一基底430的基底觸點472類似的材料和過程來形成基底觸點 572。基底觸點572可以提供到3D記憶體陣列500的第二基底530的電性連接。
圖6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示例性3D記憶體元件600的橫截面。3D記憶體元件600包括在第一基底430上製造的週邊電路400和在第二基底530上製造的3D記憶體陣列500。在該示例中,週邊電路400被上下顛倒地翻轉,並且利用直接鍵合或混合鍵合來與3D記憶體陣列500連接。在鍵合介面688處,週邊電路400和3D記憶體陣列500透過複數個互連VIA 486/586來電性地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3D記憶體元件600的鍵合介面688位於在週邊互連層462的絕緣層468與陣列互連層562的絕緣層568之間。互連VIA 486和586可以在鍵合介面688處連接以電性地連接週邊互連層462的任何導電線466或接觸結構464和陣列互連層562的任何導電線566或接觸結構564。因此,週邊電路400和3D記憶體陣列500可以電性地被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3D記憶體元件600的鍵合介面688位於鍵合層690內部。在該示例中,互連VIA 486和586延伸穿過鍵合層690,並且也形成在週邊互連層462的任何導電線466或接觸結構464與陣列互連層562的任何導電線566或接觸結構564之間的電性連接。因此,週邊電路400和3D記憶體陣列500也可以電性地被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鍵合層690在鍵合過程之前可以被設置在週邊電路400(在圖4中)及/或3D記憶體陣列500(在圖5中)的頂部上。鍵合層690可以包括介電質材料,諸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其任意組合。鍵合層690還可以包括黏附材料,例如,環氧樹脂、聚醯亞胺、乾膜、光敏聚合物等。可以透過一種或多種薄膜沉積製程,諸如CVD、PVD、PECVD、ALD、高密度電漿CVD(HDP-CVD)、濺射、旋塗、或其任意組合來形成鍵合層690。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形成鍵合層690之後,可以分別形成針對週邊電 路400和3D記憶體陣列500的互連VIA 486和586。互連VIA 486/586可以包括金屬或金屬合金,諸如銅(Cu)、錫(Sn)、鎳(Ni)、金(Au)、銀(Ag)、鈦(Ti)、鋁(Al)、氮化鈦(TiN)、氮化鉭(TaN)等、或其任意組合。可以透過一種或多種薄膜沉積製程,諸如化學氣相沉積(CVD)、電漿增強CVD(PECVD)、物理氣相沉積(PVD)、原子層沉積(ALD)、電鍍、無電鍍、濺射、蒸發、或其任意組合來設置互連VIA 486/586的金屬或金屬合金等。
互連VIA 486/586的製造製程還可以包括但不限於微影、濕/乾蝕刻、平面化(例如CMP或RIE回蝕)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週邊電路400和3D記憶體陣列500可以以晶粒級(例如,晶粒到晶粒、或晶片到晶片)或晶圓級(例如,晶圓到晶圓、或晶片到晶圓)被鍵合在一起,這取決於產品設計和製造策略。以晶圓級進行鍵合可以提供高輸送量,其中在具有週邊電路400的第一基底430上的所有晶粒/晶片可以同時與具有3D記憶體陣列500的第二基底530連接。單獨的3D記憶體元件600可以在晶圓鍵合之後被切成小方塊。另一方面,以晶粒級進行鍵合可在切成小方塊和晶粒測試之後執行,其中週邊電路400和3D記憶體陣列500的功能晶粒可以首先被選擇並且隨後進行鍵合以形成3D記憶體元件600,這實現3D記憶體元件600的較高產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鍵合過程期間,當週邊電路400的互連VIA 486與3D記憶體陣列500的相應互連VIA 586對齊時,週邊互連層462可以是與陣列互連層562對齊的。作為結果,相應的互連VIA 486/586可以在鍵合介面688處被連接,以及3D記憶體陣列500可以與週邊電路400電性地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透過混合鍵合來連接週邊電路400和3D記憶體陣列500。混合鍵合,特別是金屬/介電質混合鍵合可以是直接鍵合技術(例如,形成在表面之間的鍵合而不使用諸如焊料或鍵合劑的中間層),這同時獲得金屬 -金屬鍵合和介電質-介電質鍵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透過使用鍵合層690來鍵合週邊電路400和3D記憶體陣列500。在鍵合介面688處,除了金屬到金屬鍵合以外,鍵合還可發生在氮化矽到氮化矽、氧化矽到氧化矽或氮化矽到氧化矽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鍵合層還可以包括黏附材料以增強鍵合強度,例如環氧樹脂、聚醯亞胺、乾膜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製程可以用於增強在鍵合介面688處的鍵合強度。可以對陣列互連層562和週邊互連層462的表面進行處理製程,使得陣列互連層562和週邊互連層462的絕緣層的表面形成化學鍵。處理製程可以包括,例如,電漿處理(例如,利用包含電漿的F、Cl或H)或化學製程(例如,甲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製程可以包括可以在從大約250℃到大約600℃的溫度下在真空或惰性環境(例如,利用氮氣或氬氣)中執行的熱製程。熱製程可以引起在互連VIA 486與586之間的金屬互擴散。作為結果,在互連VIA的相應對中的金屬材料可以在鍵合過程之後與彼此相互混合或形成合金。
在將週邊互連層和陣列互連層鍵合在一起之後,製造在第一基底430上的週邊電路400的至少一個週邊元件可以與製造在第一基底530上的3D記憶體陣列500的至少一個儲存單元電性地連接。
圖6示出了週邊電路400被鍵合在3D記憶體陣列500的頂部上的實施例。在一些實施例中,3D記憶體陣列500可以被鍵合在週邊電路400的頂部上。
透過鍵合,3D記憶體元件600可以與3D記憶體類似地起作用,其中週邊電路和記憶體陣列被製造在同一基底上(如圖1所示)。透過將3D記憶體陣列500和週邊電路400堆疊在彼此的頂部上,可以增加3D記憶體元件的密度。同時,由於在週邊電路400與3D記憶體陣列500之間的互連距離可以透過使用堆疊設計來減小,因此3D記憶體元件600的頻寬可以增加。
圖7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3D記憶體元件700的橫截面視圖。3D記憶體元件700類似於圖6中的3D記憶體元件600,還包括週邊電路400和3D記憶體陣列500,其中週邊電路400在鍵合介面688處被鍵合到3D記憶體陣列500。在透過鍵合形成3D記憶體元件600之後,可以透過薄化週邊電路400的第一基底430來形成3D記憶體元件700。
在一些實施例中,週邊電路400的第一基底430可以從背側430-2(或第二側)向下薄化以暴露深井455。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底薄化製程可以包括研磨、乾蝕刻、濕蝕刻和化學機械拋光(CMP)中的一項或多項。第一基底430在薄化之後的厚度可以在大約1微米到大約5微米的範圍內。
圖8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3D記憶體元件800的橫截面視圖。可以透過將包覆層892設置在第一基底430的背側430-2(或第二側)上來形成3D記憶體元件800。包覆層892可以是任何適當的絕緣體,諸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摻雜氧化矽(諸如F-、C-、N-或H-摻雜氧化物)、正矽酸乙酯(TEOS)、聚醯亞胺、旋塗式玻璃(SOG)、諸如多孔SiCOH的低k介電質材料、倍半矽氧烷(SSQ)、或其任意組合。可以透過一種或多種薄膜沉積製程,諸如CVD、PVD、PECVD、ALD、高密度電漿CVD(HDP-CVD)、濺射、旋塗、或其任意組合來沉積絕緣材料。在沉積之後,包覆層892覆蓋第一基底430的整個表面,包括深井455。
圖9A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3D記憶體元件900的橫截面視圖,其中,3D記憶體元件900包括在第一基底430的背側430-2(第二側)上形成的複數個溝槽994和穿矽溝槽(TST)995。在該示例中,穿矽溝槽995穿透包覆層892和整個第一基底430,暴露在溝槽的底部處的絕緣層468。在一些實施例中,溝槽994可以類似於TST 995,並且可以延伸穿過包覆層892和整個第一基底430,暴露在溝槽的底部處的絕緣層468(如圖9A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 溝槽994可以延伸穿過包覆層892到第一基底430的深井455內,但是留下在溝槽的底部處的深井455的一部分。
可以透過使用微影和蝕刻來形成溝槽994和TST 995。用於溝槽994和TST 995的蝕刻製程可以包括濕化學蝕刻、反應離子蝕刻(RIE)、高深寬比電漿蝕刻、或其任意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透過對使用SF6化學作用的電漿蝕刻和使用C4F8化學作用的保護膜沉積進行交替來蝕刻第一基底430的矽。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順序地形成溝槽994和TST 995,例如,可以首先形成TST 995,以及隨後可以形成溝槽994,或反之亦然。
在一些實施例中,TST 995的寬度d1可以比溝槽994的寬度d2窄。在一些實施例中,TST 995可以形成在深井455內部(如圖9A所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在形成溝槽994之後執行離子注入以修改在深井455中沿著溝槽994的側壁的摻雜分佈或濃度。
在圖9A中,區901突出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3D電容器的前體區,並且將進一步詳細描述。
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圖9B示出了在圖9A中的3D記憶體元件900的區901的放大橫截面視圖,以及圖9C示出了區901的相應佈局。在圖9C中,包覆層892被省略以在自頂向下視圖中顯示下面的層,並且深井觸點473被示為參照。
在一些實施例中,TST 995形成封閉區域,電容器前體區903。TST 995可以將電容器前體區903從第一基底430上的其它元件隔離,即,TST 995限定3D電容器的主動區域。因此,電容器前體區903也被稱為3D電容器的主動區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透過蝕刻穿過深井455來形成TST 995,即,TST 995是由深井455夾住或環繞的(如圖9B和圖9C所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透過蝕刻穿過第一基底430的相對輕地摻雜的 區域來形成TST 995,即,TST 995位於深井455外部(如圖9D和圖9E所示)。在該示例中,由TST 995圍繞的電容器前體區903包括深井455和輕摻雜的第一基底430的一部分兩者。
在圖9C中,溝槽994以正方形設置並且以陣列排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溝槽994可以是矩形的、圓形的或任何其它形狀。溝槽994的排列可以是交錯對插的指狀(在圖9F中示出)、同心圓(在圖9G中示出)等。為了簡單起見,在圖9C中的佈局將在下面的描述中用作示例以說明用於形成用於記憶體元件的3D電容器的結構和方法。再現針對其它佈局和設計的類似特徵對本領域中的技術人員是已知的。
圖10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3D記憶體元件1000的橫截面視圖。3D記憶體元件1000包括設置在圖9A中的3D記憶體元件900上的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可以是任何適當的介電質材料,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及/或高k介電質膜(諸如氧化鉿、氧化鋯、氧化鋁、氧化鉭、氧化鎂或氧化鑭膜、及/或其組合)。可以透過任何適當的方法,諸如CVD、PVD、PECVD、LPCVD、RTCVD、濺射、MOCVD、ALD、熱氧化或氮化、或其組合來設置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是保形的,以相似厚度覆蓋水平和垂直表面,即,圖10中的t1是與t2大約相同的尺寸。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可以在水平和垂直表面上具有不同厚度,即,t1≠t2。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的厚度t1和t2可以在10nm到2000nm的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圖9A中的TST 995的寬度d1可以比溝槽994的寬度d2窄。在該示例中,如果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的厚度t1大於TST 995的寬度d1的一半,則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可以完全填滿TST 995以形成深溝槽隔離(DTI)1093。同時,在沉積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之後,溝槽994可以具有開口994’,其 中開口994’可以具有等於d2-2t1的寬度d3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依序地執行DTI 1093的形成和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的沉積。例如,TST 995可以首先從第一基底430的背側430-2形成,接著是在TST 995內部沉積絕緣材料以形成DTI 1093。在該示例中,用於DTI 1093的絕緣材料可以具有足以完全填滿TST 995的較大厚度。作為選擇,可以透過諸如化學機械拋光(CMP)或RIE的平面化製程來移除在TST 995外部的用於DTI 1093的絕緣材料。隨後可以形成溝槽994,接著是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的沉積。在該示例中,用於DTI 1093的絕緣材料可以不同於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
圖11A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3D記憶體元件1100的橫截面視圖。3D記憶體元件1100包括在圖10中的3D記憶體元件1000的開口994’內部形成的電容器觸點1198,其中,電容器觸點1119覆蓋在溝槽994內部的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的側壁。
電容器觸點1198可以由任何適當的導電材料製成,例如,諸如鎢、鈷、鎳、銅或鋁、及/或其組合的金屬或金屬合金。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容器觸點1198還可以包括諸如氮化鈦(TiN)、氮化鉭(TaN)等的導電材料。可以透過任何適當的沉積製程來形成電容器觸點1198,例如,濺射、熱蒸發、電子束蒸發、ALD、PVD、及/或其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容器觸點1198還可以包括多晶半導體,諸如多晶矽、多晶鍺、多晶鍺矽和任何其它適當的材料、及/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多晶材料可以與任何其它適合類型的摻質(諸如硼、磷或砷等)摻合。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容器觸點1198也可以是前述材料的非晶形半導體。多晶和非晶形半導體可以利用p型或n型摻質摻雜。可以透過諸如離子注入、在沉積期間的原位摻雜等的製程來將摻質摻合到在多晶和非晶形半導體內部。n型摻質可以是硼,以及p型摻質可以是磷或砷。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容器觸點1198可以是金屬矽化物,包括WSix、CoSix、NiSix或AlSix等。金屬矽化物材料的形成可以包括使用上面所述的類似技術來將多晶半導體和金屬層沉積在開口994’內部。金屬矽化物的形成還可以包括在所沉積的金屬層和多晶半導體層上應用熱退火製程。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可以透過濕化學蝕刻來移除在矽化物形成之後的未反應金屬。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沉積電容器觸點1198的導電材料之後,可以透過實現平面化製程(例如CMP或RIE)來使電容器觸點1198與包覆層892共面。 在圖11A中示出了相應的結構。在該示例中,平面化製程移除在溝槽994外部的、電容器觸點1198和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的過多的導電材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平面化製程移除在溝槽994外部的、電容器觸點1198的過多的導電材料,並且在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上或內停止。因此,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的至少一部分保持在包覆層892上。在該示例中,電容器觸點1198可以在包覆層892(未在圖11A中示出)的頂部上與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共面。
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圖11B示出了在圖11A中的3D記憶體元件1100的區1101的放大橫截面視圖,以及圖11C示出了區1101的相應的自頂向下視圖。在圖11C中,包覆層892被省略以在自頂向下視圖中顯示下面的層,並且深井觸點473被示為參照。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電容器觸點1198的平面化之後,從第一基底430的第二側(背側)430-2暴露出電容器觸點1198和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在該示例中,電容器觸點1198覆蓋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的側壁,以及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覆蓋溝槽994的側壁994s。
如圖11B和圖11C所示,3D電容器1195形成在3D記憶體元件1100的區1101中。3D電容器1195包括在由深溝槽隔離1093限定的主動區域903內部的複數 個垂直電容器1197,其中,DTI 1093將3D電容器1195從3D記憶體元件1100的其它元件隔離。每個垂直電容器1197包括夾設在電容器觸點1198與深井455之間的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其中,電容器觸點1198由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環繞,以及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由深井455環繞。
圖12A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示出了3D記憶體元件1200的橫截面視圖。3D記憶體元件1200包括在第一基底430的第二側430-2上的電容器觸點1198上的第二電容器電極1299。第二電容器電極1299形成與電容器觸點1198的電性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電容器電極1299可以由諸如金屬或金屬合金的任何適當的導電材料製成,例如,鎢(W)、鈷(Co)、銅(Cu)、鈦(Ti)、鉭(Ta)、鋁(Al)、氮化鈦(TiN)、氮化鉭(TaN)、鎳、矽化物(WSix、CoSix、NiSix、AlSix等)、或其任意組合。可以透過一種或多種薄膜沉積製程來沉積導電材料,例如,CVD、PECVD、PVD、ALD、電鍍、無電鍍、濺射、蒸發、或其任意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使用例如,微影和濕/乾蝕刻來圖案化第二電容電極1299。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可以利用大馬士革製程來圖案化第二電容器電極1299,其中大馬士革製程可以包括但不限於,沉積絕緣層、圖案化絕緣層,沉積金屬材料以及執行CMP。
根據本公開內容的一些實施例,圖12B示出了在圖12A中的3D記憶體元件1200的區1201的放大橫截面視圖,以及圖12C示出了區1201的相應的自頂向下視圖。在圖12C中,包覆層892被省略以在自頂向下視圖中顯示下面的層,並且深井觸點473被示為參照。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電容器電極1299可以與在由DTI 1093限定的主動區域903內部圍繞的所有電容器觸點1198連接,提供針對3D電容器1195的公 共陰極,而深井觸點473提供針對3D電容器1195的公共陽極。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電容器電極1299可以是陽極,以及深井觸點473可以是3D電容器1195的陰極。
在一些實施例中,3D電容器1195的電容可以是垂直電容器1197的總和。因此,增加垂直電容器1197的數量可以增加3D電容器1195的電容。此外,增加垂直電容器1197的電容可以增加3D電容器1195的總電容。例如,增加垂直電容器1197的深度「h」可以增加3D電容器1195的電容。在一些實施例中,增加深井455的厚度可以允許較深的垂直電容器1197。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具有較高的介電常數的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也可以增加垂直電容器1197和3D電容器1195的電容。
在一些實施例中,垂直電容器1197具有正方形橫截面,其中寬度d2是在溝槽994(見圖9A)形成時確定的。在該示例中,垂直電容器1197的有效元件面積是由4d2‧h確定的。為了減小在晶圓(例如第一基底430)上的面積消耗,垂直電容器1197的結構可以允許按比例縮放寬度d2而不透過增加深度「h」來指定電容。因此,與傳統2D電容器比較,垂直電容器1197和3D電容器1195可以為3D記憶體元件1200提供高密度和高電容。
圖13根據一些實施例,示出了用於形成圖4-圖8、圖9A-圖9G、圖10、圖11A-圖11C和圖12A-圖12C中所示的3D記憶體元件的示例性製造過程1300。應當理解的是,在製造過程1300中所示的操作不是詳盡的,以及其它操作也可以在所示操作中的任意操作之前、之後或之間被執行。在一些實施例中,示例性製造過程1300的一些過程步驟可以被省略或包括為了簡單起見而未在此處描述的其它過程步驟。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1300的過程步驟可以按不同的順序來執行及/或改變。
如圖13所示,製造過程1300在過程步驟S1310處開始,其中週邊電路 在第一基底的第一側上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週邊電路的形成包括形成一個或複數個週邊元件和週邊互連層。週邊電路的形成還包括在第一基底的第一側上形成深井和深井觸點(或第一電容器電極)。作為示例,週邊電路可以是圖4所示的週邊電路400,包括週邊元件450和週邊互連層462。週邊電路的製造過程可以類似於週邊電路400的製造過程。
在一些實施例中,諸如圖4中的深井455的深井可以在針對週邊元件的井注入之前透過離子注入來形成。形成深井還可以包括活化退火。還可以透過磊晶和原位摻雜來形成深井。磊晶層可以作為空白膜沉積在第一基底上,或可以沉積在第一基底上的選定區中,其中氧化矽或氮化矽可以在磊晶過程期間用作遮罩。
在一些實施例中,諸如圖4中的深井觸點473的深井觸點(或第一電容器電極)可以在針對週邊互連層的中段制程及/或後段制程期間形成。深井觸點可以包括一個或複數個垂直接觸結構和橫向導電線。深井觸點的形成可以包括透過蝕刻穿過絕緣層(例如,絕緣層468)來形成溝槽,以及利用導電材料填充溝槽。可以透過習知的微影和濕/乾蝕刻或透過諸如CMP及/或RIE回蝕的平面化製程來圖案化導電材料。深井觸點的形成還可以包括雙大馬士革製程,例如,在導電材料的沉積和平面化製程之前針對垂直接觸結構和橫向導電線兩者蝕刻絕緣層468。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針對週邊電路400形成複數個週邊互連VIA。 週邊互連VIA可以是圖6中的互連VIA 486,並且可以由類似的材料製成。週邊互連VIA被形成以建立針對週邊電路的電性連接。用於週邊互連VIA的製造製程包括微影、使用濕/乾蝕刻的溝槽形成、將導電材料設置並填充在溝槽內部、透過使用諸如CMP的平面化製程來移除在溝槽外部的多餘材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鍵合層可以設置在週邊電路上。鍵合層可以是圖6 中的鍵合層690,並且可以使用類似的技術來製造。
在過程步驟S1320處,在第二基底上形成3D記憶體陣列。在一些實施例中,3D記憶體陣列可以是圖5中的3D記憶體陣列500。3D記憶體陣列可以包括複數個儲存單元和陣列互連層,例如,儲存單元340和陣列互連層562。在一些實施例中,3D記憶體陣列是3D NAND快閃記憶體,並且可以至少包括記憶體串(例如記憶體串212)和階梯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3D記憶體陣列500的製造可以包括形成具有第一介電質層576和不同於第一介電質層576的第二介電質層(未在附圖中示出)的複數個介電質層對(在本文也被稱為「介電質交替堆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介電質層可以是氧化矽,以及第二介電質層可以是氮化矽。可以透過一種或多種薄膜沉積製程來形成介電質交替堆疊,諸如CVD、PVD、ALD、濺射、或其任意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3D記憶體陣列500的製造還可以包括透過使用複數個蝕刻-修整製程來在介電質交替堆疊的端部處形成階梯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3D記憶體陣列500的製造還可以包括移除第二介電質,以及用導體層574代替以形成導體/介電質交替堆疊578。可以透過對第一介電質層576選擇性地濕蝕刻第二介電質層並且利用導體層574填充結構來執行將第二介電質層替代為導體層574。導體層574包括多晶矽、W、Co、Ti、TiN、Ta、TaN、Al、Ni、矽化物等,並且可以透過CVD、ALD等來填充。
在一些實施例中,3D記憶體陣列500的製造還可以包括形成穿透導體/介電質交替堆疊578的複數個記憶體串212。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記憶體串212的製造過程可以包括形成垂直地延伸穿過導體/介電質交替堆疊578的通道層338。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道層338可以是透過使用諸如CVD、ALD等的薄膜沉積製程形成的非晶形矽層或多晶矽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記憶體串212的製造過程還可以包括在通道層338與在導體/介電質層交替堆疊578中的複數個導體/介電質層對之間形成儲存膜337。儲存膜337可以是複合介電質層,諸如複數個介電質層(諸如阻障層、儲存層和穿隧層)的組合。
阻障層可以用於阻止電子電荷的流出。在一些實施例中,阻障層可以是氧化矽層或氧化矽/氮氧化矽/氧化矽(SiO2-SiON-SiO2)多層堆疊的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阻障層包括高介電常數(高k)介電質(例如,氧化鋁)。在一個示例中,阻障層包括在氮化矽沉積製程之後透過臨場蒸氣產生(ISSG)氧化而形成的氧化矽層。
儲存層可用於儲存電子電荷。在儲存層中的電荷的儲存及/或移除可能影響接通/斷開狀態及/或半導體通道的傳導性。儲存層可以包括多晶體矽(多晶矽)或氮化矽。儲存層可以包括材料的一個或複數個膜,所述材料包括但不限於氮化矽、氮氧化矽、氧化矽和氮化矽的組合、或其任意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儲存層可以包括透過使用一種或多種沉積製程形成的氮化物層。
穿隧層可以用於使電子電荷(電子或電洞)穿隧。穿隧層可以是介電質材料,諸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其任意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穿隧層可以是透過使用沉積製程形成的氧化物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3D記憶體陣列500的製造還可以包括在記憶體串212的端部處形成磊晶層580。在一些實施例中,磊晶層580可以形成在第二基底中,並且作為磊晶插塞580對應於每個記憶體串212。磊晶層580可以被注入到期望摻雜水準。
在一些實施例中,3D記憶體陣列500的製造還可以包括形成複數個字元線觸點。如圖5所示,每個字元線接觸結構214可以垂直地延伸以形成與階梯結構的相應導體層574的電接觸,其中每個導體層574可以單獨地控制記憶體串 212的儲存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字元線接觸結構214的製造過程包括使用乾/濕蝕刻製程來形成穿過絕緣層568的垂直開口,接著是利用導電材料(諸如W、Co、Cu、Al、摻雜多晶矽、矽化物、或其任意組合)來填充開口。可以透過ALD、CVD、PVD、電鍍、濺射、或其任意組合來設置導電材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3D記憶體陣列500的製造還可以包括形成陣列互連層562,其可以電性地連接記憶體串與字元線和位元線。如圖5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陣列互連層562可以包括在絕緣層568中的一個或複數個接觸結構564和導電線566。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陣列互連層562的製造過程包括形成絕緣層568,接著是形成與絕緣層568中的記憶體串212相接觸的複數個位元線觸點584。絕緣層568可以包括一層或多層的介電質材料,諸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其任意組合。可以透過一種或多種薄膜沉積製程來沉積絕緣層568,諸如CVD、PVD、PECVD、ALD、高密度電漿CVD(HDP-CVD)、濺射、旋塗、或其任意組合。位元線觸點584可以透過以下步驟形成:在絕緣層568中形成開口,接著是利用導電材料來填充開口,諸如W、Co、Cu、Al、Ti、TiN、Ta、TaN、摻雜矽、矽化物、或其任意組合,這些導電材料可以透過CVD、PVD、濺射、蒸發、電鍍、或其任意組合來沉積。
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陣列互連層562的製造過程還包括在絕緣層568中形成一個或複數個導電線566和一個或複數個接觸結構564。導體層和接觸層可以包括導體材料,諸如W、Co、Cu、Al、Ti、Ta、TiN、TaN、摻雜矽、矽化物、或其任意組合。可以透過任何適當的已知BEOL方法來形成導體層和接觸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在3D記憶體陣列上形成其它結構,例如,鍵合層、複數個互連VIA和基底觸點,上述各項在圖5和圖6中被示為鍵合層690、互連VIA 586和基底觸點572。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完成陣列互連層562之後,鍵合層690可以被設置在3D記憶體陣列500上。鍵合層690可以包括介電質材料,諸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其任意組合。鍵合層690還可以包括黏附材料,例如,環氧樹脂、聚醯亞胺、乾膜、光敏聚合物等。鍵合層690可以透過一種或多種薄膜沉積製程來形成,諸如CVD、PVD、PECVD、ALD、高密度電漿CVD(HDP-CVD)、濺射、旋塗、或其任意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在與3D記憶體陣列500上的導電線566及/或接觸結構564中的一者或多者電性地連接的陣列互連層562上形成互連VIA 586。互連VIA 586的製造過程可以類似于互連VIA 486。
在過程步驟S1330處,週邊電路可以被鍵合到3D記憶體陣列以形成3D記憶體元件,其中,3D記憶體元件可以是圖6中的3D記憶體元件600。
在一些實施例中,週邊電路400和3D記憶體陣列500可以以晶粒級(例如,晶粒到晶粒、或晶片到晶片)或晶圓級(例如,晶圓到晶圓、或晶片到晶片)被鍵合到一起,這取決於產品設計和製造策略。以晶圓級進行的鍵合可以提供高輸送量,其中在具有週邊電路400的第一基底上的所有晶粒/晶片可以同時與具有3D記憶體陣列500的第二基底連接。單獨的3D記憶體元件600可以在晶圓鍵合之後被切成小方塊。另一方面,以晶粒級進行的鍵合可以在切成小方塊和晶粒測試之後執行,其中週邊電路400和3D記憶體陣列500的功能晶粒可以首先被選擇並且隨後被鍵合以形成3D記憶體元件600,實現3D記憶體元件600的較高產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3D記憶體陣列500可以上下顛倒地翻轉,並且位於週邊電路之上(反之亦然)。3D記憶體陣列500的陣列互連層562可以與週邊電路400的週邊互連層462對齊。
在一些實施例中,透過將3D記憶體陣列500的互連VIA 586與週邊電 路400的相應互連VIA 486對齊來執行陣列互連層562與週邊互連層462的對齊。 作為結果,相應的互連VIA可以在鍵合介面688處被連接,以及3D記憶體陣列500可以與週邊電路400電性地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透過混合鍵合來連接週邊電路400和3D記憶體陣列500。混合鍵合,特別是金屬/介電質混合鍵合,可以是直接鍵合技術(例如,在表面之間形成鍵合而不使用諸如焊料或鍵合劑的中間層),這同時獲得金屬-金屬鍵合和介電質-介電質鍵合。如圖6所示,3D記憶體陣列500可以與週邊電路400連接,從而形成鍵合介面688。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在混合鍵合之前在週邊電路400及/或3D記憶體陣列500上形成鍵合層。在鍵合介面688處,除了金屬到金屬鍵合以外,鍵合還可以發生在氮化矽到氮化矽、氧化矽到氧化矽或氮化矽到氧化矽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鍵合層還可以包括用以增強鍵合強度的黏附材料,例如,環氧樹脂、聚醯亞胺、乾膜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製程可以用於增強在鍵合介面688處的鍵合強度。可以對陣列互連層562和週邊互連層462的表面進行處理製程,使得陣列互連層562和週邊互連層462的絕緣層的表面形成化學鍵。處理製程可以包括例如,電漿處理(例如利用包含電漿的F、Cl或H)或化學製程(例如甲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製程可以包括可以在從大約250℃到大約600℃的溫度下在真空或惰性環境(例如利用氮氣或氬氣)中執行的熱製程。熱製程可以引起在互連VIA 586與486之間的金屬互擴散。作為結果,在互連VIA的相應對中的金屬材料可以在鍵合過程之後與彼此相互混合或形成合金。
在過程步驟S1340處,在鍵合之後可以薄化第一基底。薄化製程可以是從第一基底的第二側(或背側)執行的,其中第一基底的第二側與第一側相對,遠離週邊元件。在薄化之後,可以從第一基底的第二側暴露深井。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薄化製程之前可以將操作晶圓(例如,玻璃、塑膠或矽)附著到第二基底。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底薄化製程可以包括研磨、乾蝕刻、濕蝕刻和化學機械拋光(CMP)中的一者或多者。
在薄化第一基底之後,包覆層可以沉積在第一基底的第二側上。包覆層可以是圖8中的包覆層892,並且可以使用類似的過程由類似的材料製成。
在過程步驟S1350處,在深井內部形成複數個溝槽(例如,圖9A中的溝槽994)。可以透過圖案化包覆層和深井來形成溝槽。圖案化製程可以包括微影和濕/乾蝕刻。可以從第一基底的第二側執行圖案化製程。在一些實施例中,溝槽穿透深井455或第一基底430。在一些實施例中,溝槽延伸到深井455的一部分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穿矽溝槽(TST)(例如,圖9A中的TST 995)可以與溝槽994同時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TST 995可以具有比溝槽994更窄的寬度。
在過程步驟S1360處,電容器介電質層被設置在溝槽994和TST 995的側壁上。電容器介電質層可以是圖10中的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並且可使用類似的過程由類似的材料製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在TST 995中沉積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之後形成深溝槽隔離(例如,深溝槽隔離1093),如圖10所示。在該示例中,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完全填滿TST 995,同時在溝槽994中留下開口。
在過程步驟S1370處,在溝槽994內部的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的側壁上形成電容器觸點。電容器觸點可以是圖11A中的電容器觸點1198,並且可以使用類似的過程由類似的材料製成。
在過程步驟S1380處,在電容器觸點的頂部上形成第二電容器電極(例如,圖12中的第二電容器電極1299),形成與電容器觸點1198的電性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在溝槽994的形成之前形成深溝槽隔離。在該示例中,可以首先在第一基底中形成TST 995,接著是將絕緣材料沉積在TST 995內部。絕緣材料可以是任何適當的絕緣體,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TEOS、旋製玻璃等。在圖案化溝槽994之前,可以使用可選的平面化製程,例如,化學機械拋光。該過程可以隨後以溝槽994的形成重新開始。在該示例中,TST 995和溝槽994可以具有不同的深度,並且TST 995可以利用不同於電容器介電質層1096的絕緣材料來填充。
本公開內容描述了用於記憶體元件的三維(3D)電容器的實施例和製造其的方法。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形成用於記憶體元件的3D電容器的方法包括在第一基底的第一側上形成週邊電路,所述週邊電路包括複數個週邊元件、第一互連層、深井和第一電容器電極,其中,第一電容器電極是與深井電性地連接的。所述方法還包括在第二基底上形成包括複數個儲存單元和第二互連層的記憶體陣列。所述方法還包括將週邊電路的第一互連層與記憶體陣列的第二互連層鍵合,使得週邊電路的至少一個週邊元件與記憶體陣列的至少一個儲存單元電性地連接。所述方法還包括在第一基底的第二側上形成在深井內部的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其中,第一側和第二側是第一基底的相對側。所述方法還包括將電容器介電質層設置在一個或複數個溝槽的側壁上,以及在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內部的電容器介電質層的側壁上形成電容器觸點。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記憶體元件的3D電容器包括形成在第一基底的第二側上的深井,其中,與第一基底的第二側相對的第一側包括複數個週邊元件和第一互連層。3D電容器還包括與深井電性地連接的第一電容器電極。3D電容器還包括在深井內部的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和在一個或複數個溝槽的側壁上的電容器介電質層。3D電容器還包括在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內部的電容器介電 質層的側壁上的電容器觸點,和設置在電容器觸點上的第二電容器電極。
特定實施例的前述描述將如此充分地揭露本公開內容的一般性質,其他人可以在沒有過度的實驗且不偏離本公開內容的一般概念情況下,透過應用本領域技術內的知識容易地修改及/或適應這樣的特定實施例以用於各種應用。因此,基於本文給出的本公開內容和指導,這樣的適應和修改旨在在所公開的實施例的等效物的含義和範圍內。要理解的是,本文的語詞或術語是出於描述而非限制的目的,使得本說明書的術語或語詞要由本領域技術人員按照本公開內容和指導來解釋。
上文已經借助於說明特定功能及其關係的實現方式的功能方塊描述了本公開內容的實施例。本文為了便於描述,這些功能方塊的邊界已經被任意限定。可以限定替代的邊界,只要特定功能及其關係被適當地執行。
發明內容和摘要章節可以闡述如發明人所設想的本公開內容的一個或複數個但不是全部的示例性實施例,並且因此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開內容和所附申請專利範圍。
本公開內容的廣度和範圍不應受到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的任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限制,但是僅應當根據下文請求項及其等效物來進行限定。
1200:3D記憶體元件
212:記憶體串
214:接觸結構
332:下部選擇閘
334:頂部選擇閘
337:儲存膜
338:通道層
340:儲存單元
341:位元線
343:金屬互連線
344:摻雜源極線區
430:第一基底
430-1:第一側
430-2:第二側
450:週邊元件
452:淺溝槽隔離
454:井
455:深井
456:閘極堆疊
458:閘極間隔壁
460:源極/汲極
462:週邊互連層
464、564:接觸結構
466、466-2、566:導電線
468、568:絕緣層
470-1、470-2:金屬層
472:基底觸點
473:深井觸點
486、586:VIA
530:第二基底
562:陣列互連層
572:基底觸點
574:導體層
576:介電質層
578:導體/介電質交替堆疊
580:磊晶層、磊晶插塞
582:半導體層
584:位元線觸點
688:鍵合介面
690:鍵合層
892:包覆層
1096:電容器介電質層
1198:電容器觸點
1201:區
1299:第二電容器電極
x、z:方向

Claims (19)

  1. 一種用於形成用於記憶體元件的三維(3D)電容器的方法,包括:在第一基底的第一側上形成週邊電路,所述週邊電路包括複數個週邊元件、第一互連層、深井和第一電容器電極,其中,所述第一電容器電極是與所述深井電性地連接的;在第二基底上形成包括複數個儲存單元和第二互連層的記憶體陣列;將所述週邊電路的所述第一互連層與所述記憶體陣列的所述第二互連層鍵合,使得所述週邊電路的至少一個週邊元件是與所述記憶體陣列的至少一個儲存單元電性地連接的;在所述第一基底的第二側上形成在所述深井內部的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其中,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是所述第一基底的相對側,且所述一個或複數個溝槽穿透所述深井並且延伸到所述第一互連層內;將電容器介電質層設置在所述一個或複數個溝槽的側壁上;以及在所述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內部的所述電容器介電質層的側壁上形成電容器觸點。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在鍵合所述第一互連層和所述第二互連層之後,從所述第二側薄化所述第一基底。
  3.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方法,其中,薄化所述第一基底包括在所述第一基底的所述第二側上暴露所述深井。
  4.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在形成所述一個或複數個溝槽之前,將包覆層設置在所述第一基底的所述第二側上。
  5.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形成深溝槽隔離以限定用於所述三維電容器的主動區域。
  6.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深溝槽隔離包括:形成穿透所述第一基底並且暴露所述第一互連層的一部分的穿矽溝槽;以及將絕緣材料設置在所述穿矽溝槽內部。
  7.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深溝槽隔離包括在形成所述一個或複數個溝槽之前,形成穿透所述第一基底並且暴露所述第一互連層的一部分的穿矽溝槽,其中,所述穿矽溝槽的寬度的一半小於所述電容器介電質層的厚度。
  8.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電容器觸點包括:將導電材料設置在所述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內部的所述電容器介電質層的所述側壁上;以及移除在所述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外部的所述導電材料。
  9. 根據請求項8所述的方法,其中,移除在所述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外部的所述導電材料包括化學機械拋光。
  10.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在所述第一基底的所述第二側上在所述電容器觸點上形成第二電容器電極。
  11.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將所述週邊電路的所述第一互連層與所述記憶體陣列的所述第二互連層鍵合包括在鍵合介面處的介電質到介電質鍵合和金屬到金屬鍵合。
  12. 一種用於記憶體元件的三維(3D)電容器,包括:深井,其形成在第一基底的第二側上,其中,所述第一基底的第一側包括複數個週邊元件和第一互連層,且所述第一側相對於所述第二側;第一電容器電極,其與所述深井電性地連接;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其在所述深井內部;電容器介電質層,其在所述一個或複數個溝槽的側壁上;電容器觸點,其在所述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內部的所述電容器介電質層的側壁上;以及第二電容器電極,其設置在所述電容器觸點上;其中,所述一個或複數個溝槽穿透所述深井並且延伸到所述第一互連層內。
  13. 根據請求項12所述的三維電容器,其中,將在所述第一基底的所述第一側上的所述第一互連層與在第二基底上的記憶體陣列的第二互連層鍵合,使得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至少一個週邊元件是與所述記憶體陣列的至少一個儲存單元電性地連接的。
  14. 根據請求項12所述的三維電容器,還包括深溝槽隔離,其中,所述深溝槽隔離穿透所述第一基底並且限定用於所述三維電容器的主動區域。
  15.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三維電容器,其中,所述深溝槽隔離被填充有絕緣材料,諸如氧化矽、氮化矽或氮氧化矽。
  16. 根據請求項12所述的三維電容器,其中,所述電容器介電質層包括氧化矽、氮化矽或氮氧化矽。
  17. 根據請求項12所述的三維電容器,其中,所述電容器介電質層是高k介電質材料,且所述電容器介電質層包括包括:氧化鉿、氧化鋯、氧化鋁、氧化鉭、氧化鎂、氧化鑭、或其中兩項或更多項的組合。
  18. 根據請求項12所述的三維電容器,其中,所述一個或複數個溝槽穿透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所述深井的一部分。
  19. 根據請求項12所述的三維電容器,其中,在所述一個或複數個溝槽內部的所述電容器介電質層的所述側壁上的所述電容器觸點包括鎢、銅、鋁、鈦、鎳、鈷、氮化鈦、氮化鉭、或其中兩項或更多項的組合。
TW108129461A 2019-07-08 2019-08-19 用於記憶體元件的三維電容器及其形成方法 TWI6980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95069 WO2021003635A1 (en) 2019-07-08 2019-07-08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capacitors for three-dimensional nand
WOPCT/CN2019/095069 2019-07-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8001B true TWI698001B (zh) 2020-07-01
TW202103296A TW202103296A (zh) 2021-01-16

Family

ID=68634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9461A TWI698001B (zh) 2019-07-08 2019-08-19 用於記憶體元件的三維電容器及其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437464B2 (zh)
JP (1) JP7341253B2 (zh)
KR (1) KR20210151955A (zh)
CN (1) CN110520984A (zh)
TW (1) TWI698001B (zh)
WO (1) WO202100363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2913B (zh) * 2020-09-11 2021-10-11 大陸商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半導體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40838B1 (en) 2014-05-05 2021-08-25 3D Glass Solutions, Inc. Inductive device in a photo-definable glass structure
WO2019118761A1 (en) 2017-12-15 2019-06-20 3D Glass Solutions, Inc. Coupled transmission line resonate rf filter
US10998052B2 (en) * 2018-04-12 2021-05-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and initialization information reading method thereof
CA3172853A1 (en) 2019-04-05 2020-10-08 3D Glass Solutions, Inc. Glass based empty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devices
KR102611004B1 (ko) * 2019-07-30 2023-12-08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CN111180415B (zh) * 2020-01-02 2022-06-03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半导体集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146201B (zh) * 2020-01-15 2021-04-30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95997A1 (en) 2020-03-31 2021-10-07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CA3177603C (en) 2020-04-17 2024-01-09 3D Glass Solutions, Inc. Broadband induction
KR20210147687A (ko) * 2020-05-29 2021-12-07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수직형 구조를 갖는 메모리 장치
US11289455B2 (en) * 2020-06-11 2022-03-29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Backside contact to improve thermal dissipation away from semiconductor devices
CN111681687B (zh) * 2020-06-11 2023-08-08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结构
KR20220019181A (ko) 2020-08-07 2022-02-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CN113039643A (zh) * 2020-09-02 2021-06-25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半导体器件中的片上电容器及其形成方法
CN112166501B (zh) * 2020-09-02 2024-01-09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半导体器件中的片上电容器结构
KR20220034273A (ko) * 2020-09-10 2022-03-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차원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시스템
CN112352313B (zh) * 2020-09-27 2024-05-21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半导体器件中的片上电容器及其形成方法
KR20220068056A (ko) * 2020-11-18 2022-05-25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22118569A (ja) * 2021-02-02 2022-08-15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22145313A (ja) * 2021-03-19 2022-10-04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BR112023012725A2 (pt) * 2021-05-12 2023-12-05 Yangtze Memory Tech Co Ltd Dispositivo de memória tridimensional, sistema e método para formar um dispositivo de memória tridimensional
US11973019B2 (en) 2021-05-19 2024-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ep trench capacitors in an inter-layer medium on an interconnect layer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die and related methods
KR20220167695A (ko) * 2021-06-14 2022-1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직형 메모리 장치
WO2023272584A1 (en) * 2021-06-30 2023-01-05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Peripheral circuit having recess gate transistor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CN113690173B (zh) * 2021-09-07 2024-04-05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
US20230075263A1 (en) * 2021-09-09 2023-03-09 Tokyo Electron Limited Wafer bonding method using selective deposition and surface treatment
WO2023146729A1 (en) * 2022-01-26 2023-08-03 3D Glass Solutions, Inc. 3d capacitor and capacitor array fabricating photoactive substrate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7075A (zh) * 2018-09-20 2019-03-01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多堆叠层三维存储器件
CN109461737A (zh) * 2018-11-12 2019-03-12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73979B2 (en) * 2006-05-30 2009-01-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having high-Q wafer back-side capacitors
JP2010098067A (ja) * 2008-10-15 2010-04-30 Toshiba Corp 半導体装置
US20100200949A1 (en) * 2009-02-12 2010-08-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uning the threshold voltage of a metal gate and high-k device
US9178080B2 (en) * 2012-11-26 2015-11-03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Deep trench structure for high density capacitor
KR20150042612A (ko) * 2013-10-11 2015-04-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커플링 캐패시터를 갖는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형성 방법
US9240482B2 (en) * 2014-05-30 2016-01-19 Globalfoundries Inc. Asymmetric stressor DRAM
US20170117282A1 (en) * 2015-10-26 2017-04-27 Intermolecular, Inc. DRAM Capacitor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Same
US10090342B1 (en) * 2017-08-01 2018-10-02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Stacked image sensor capacitors and related methods
US10283452B2 (en) * 2017-09-15 2019-05-07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y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s having a plurality of NAND strings
WO2020034152A1 (en) * 2018-08-16 2020-02-20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Embedded pad structures of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s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thereof
CN109256392B (zh) * 2018-11-20 2020-07-14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存储器及其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7075A (zh) * 2018-09-20 2019-03-01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多堆叠层三维存储器件
CN109461737A (zh) * 2018-11-12 2019-03-12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2913B (zh) * 2020-09-11 2021-10-11 大陸商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半導體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08960A1 (en) 2022-06-30
JP2022535515A (ja) 2022-08-09
US20210013303A1 (en) 2021-01-14
US11437464B2 (en) 2022-09-06
WO2021003635A1 (en) 2021-01-14
TW202103296A (zh) 2021-01-16
JP7341253B2 (ja) 2023-09-08
CN110520984A (zh) 2019-11-29
KR20210151955A (ko)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8001B (zh) 用於記憶體元件的三維電容器及其形成方法
JP7439136B2 (ja) 3次元nandのためのビットラインドライバーのアイソレーションのための構造および方法
TWI729470B (zh) 三維記憶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TWI743507B (zh) 立體nand記憶體件與多個功能晶片的積體
TWI788608B (zh) 用於形成三維記憶體裝置的方法
TWI744733B (zh) 用於半導體元件陣列的後側深隔離結構